時間:2022-04-10 04:52: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一入黨思想匯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大一學生 目標教育 培養途徑
本文將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其中將大一定義為適應期,這個時期學生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對新環境、新學習和生活方式不熟悉,人際關系變得復雜不太適應,目標也沒有高中時那么明確,缺乏動力,難以融入新集體,是產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時期。掌握了這一時期學生的基本特征,我們通過以下步驟來開展目標教育工作。
1 開展目標問卷調查
為了使大一學生目標教育的開展不盲目,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學生對目標的認知情況,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采取抽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投放問卷515份,回收515份。
總結問卷了解到:當時在選專業時認為專業適合自己的47.5%,服從學校調配的23.8%,剩下的是家長幫選的,33.2%認為所學專業很有前途,45.58%走一步算一步,264人4年后想直接找工作,210準備繼續深造,255人明確知道目標規劃,其他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絕大多數人沒有思考過除了學習外還要提升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
2 目標教育的滲透和普及
在對目標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主張積極進行目標教育的滲透和普及。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目標規劃動員大會、提升非專業素質主題講座、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講座。通過理論灌輸,讓學生了解目標教育的概念,使他們明確制定目標,提升非專業素質的重要性,以及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去制定目標。激發學生想要進步的動力。
3 構建目標教育個人規劃量表
除了加強了大一學生對目標教育認知,要讓他們能夠合理的去制定自己的目標和能力提升計劃,還需要教育者不斷的引導。本文提出幫助大一學生制定個人目標規劃量表。在適應期目標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養成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盡快熟悉、適應新環境、新學習和生活方式,順利融入到新的集體中來,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開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技能。所以本文中將適應期的個人目標規劃量表分為價值目標、學業目標、職業目標、健康目標這四個方面,以此作為一級指標,進一步分解,形成若干個不同的二級指標,其中價值目標二級指標從參加團日、班會活動(次數),參加黨團知識培訓,撰寫入黨申請書,積極寫思想匯報(每季度),為社會和集體服務(獻愛心、志愿者)無違規違紀行為等方面引導;學業目標二級指標由綜合平均分專業排名、單科排名、報考證書等考核項目進行約束;職業目標二級指標主要是引導他們在職業規劃中需要掌握的技能,開始制定職業目標規劃;健康目標二級指標是通過參加社團活動(次數),參加早操(出勤率),參與各種體育賽事,和同學、輔導員積極溝通等方面進行引導。
4 目標培養途徑
在適應期的目標教育中,還應結合這個時期學生集體歸屬感不強,容易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而出現心理問題的特征,通過開展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拓展培養途徑來更好的落實目標教育。
4.1 開展心理工作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很多大一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出現沉迷網絡、逃課、學習積極性降低、迷茫等問題,久而久之造成心理障礙,很多心理問題學生都是在此期埋下的隱患,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時排解心理壓力,走出心理障礙,盡快找到適合自身的目標點,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建議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心理工作坊活動。
工作坊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提升自我的學習方式。它是以一名在某個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團體在該名主講人的指導之下,通過活動、討論、演講等多種方式,共同探討某個話題,探討的話題往往具有針對性。各種不同觀點、群體的人在交流討論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并相互鼓勵。
在一年級開展的工作坊活動可以以“我有哪些壓力”、“我想過怎樣的大學生活”的話題為中心,由專業的心理學教師來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針對此話題題進行分小組交流討論,講述自己的困惑、壓力和想法,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相互傾聽、相互建議,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顒泳唧w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以能讓大家都參與其中的小游戲開場以活躍現場氣氛,降低學生的敏感度,為后面的話題交流做好鋪墊。第二,專業教師作為主持人,來對學生進行小測試,了解學生都有哪些壓力。通過測試,讓大家逐漸進入活動狀態,并放松心情。第三,自發形成小組,選出組長,達成小組保密條,開始就設定的話題各小組開始進行交流,討論。第四,小組交流討論結束后,由各組長就討論情況進行總結,教師對此進行指點并提出建議。
此活動開展的意義在于,能夠讓學生真正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以及各種糾結、煩惱。通過傾訴,釋懷糾結拖沓的問題,解開心結,是他們感到輕松,避免形成心理障礙,為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
4.2 開展特色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的道德品質
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全面發展的人教育價值觀念的理想載體。在學生的大學適應時期,通過多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去培養他們公平競爭、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的道德品質,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他們學習體會活動背后的文化價值,對學生今后價值觀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
除了應當積極開展常規性的體育活動,如:校級,院級籃球賽、足球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拔河比賽及田徑項目比賽外。還應多開展能夠全員參與的集體性活動。如可以在大一的學生中開展以增強學生集體歸屬感且能夠讓更多學生參與的類似“我愛班集體”友誼三項賽等特色活動。友誼三項賽的內容課包括像拔河、綁腿跑和迎面接力等競賽項目。并且要求參加比賽的每個班將其所有人分成三組,分別參加拔河、綁腿跑和迎面接力三項比賽,以保證無論男生、女生每個人都會與其他人合作參加一項比賽。三項合計總分最高的,為獲勝班級。三項比賽不同時進行,比賽時除參賽的小組成員外,其他班級成員則為啦啦隊,為比賽選手打氣加油,讓每個人時刻都參與其中。
此類型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公平競爭意識,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他們的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踐行目標教育的理念。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幾個方面來開展大一學生的目標教育工作,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開展的過程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們也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的完善和創新方法,為更好的開展和落實大學生目標教育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琴.大學生心里預防方式的研究.中國民康醫學.2010.
[2]廖峻.大學新生應對方式特點研究.社會心理科學.2011.
[3]向華瓊.實施目標教育的初步嘗試.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