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5 11:51: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生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A-0081-01
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小學生思想比較單純,聽覺敏銳,模仿力強,心理障礙與怕羞感較少,這正是學語言的敏感期,也是獲得語感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應該把訓練語感、培養語言習慣當做小學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
目前,關于英語語感培養有眾多的主張和方法技巧,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力避條理綿密的花架子,選擇制訂簡潔明了、易于操作、能夠長期堅持并收到實效的策略。
一、克服母語干擾,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漢語是學生從孩提時首先通過聽覺渠道習得的,母語的思維定勢制約了學生運用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當母語的某些特征與外語相似或完全一致時,則對學生的外語學習有促進作用;而當外語與母語的某些特征相異時,母語就會產生嚴重的干擾作用,給學生的外語學習帶來困難。比如,漢語中地址、范圍是由“大”說到“小”,當學生說英語時,也常常會按漢語的習慣說話。例如,把“我在六年級一班”說成“I am in Grade Six,Class One”,特別是剛剛接觸英語時,很多學生擺脫不了母語的干擾,甚至用母語來給英語字母、單詞、句子注音,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加強記憶,殊不知,這樣做就更難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克服母語干擾的最佳手段是改變語言使用環境,即盡量減弱語言環境的母語特征,強化語言環境的英語文化色彩。當學生置身于英語環境中,直接受到用英語表達出來的信息的刺激,隨著經驗的增加和感覺的強化,就會逐步學會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對此,可以讓學生利用英語角練習英語口語,看英語原聲錄像、電影,欣賞英語歌曲,表演英語小品等,加大接觸英語的機會。
二、采取多樣形式,注重在情景中訓練語感
要想不斷地接觸英語,朗讀是最直接的手段。通過朗讀,學生的語感得以培養,能逐漸擺脫母語干擾,學會利用英語思維。此外,模仿力是語感訓練中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能力。英文歌曲、歌謠都是讓學生模仿的較好語言素材,在教學中我采用“英文歌曲+游戲”的方法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通過英文歌“Ten Indian Boys”教數詞one至ten,我邊唱邊出示手指,配上動作。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根據我所唱到的數詞one by one地站立起來。當我從ten唱到one,學生再一個個地坐下。最后,按照橫行、豎行讓學生做“報數”的游戲。這樣,把英文歌曲和游戲結合起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愉快地學會了十個數詞。
生活中,一種語言中的個別詞、句很難用另一種語言一一對應,這就需要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加語言實踐的量,有助于培養小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故此,在教授新的詞匯時,應把所要教的詞語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傳授,以情景為中心,強調學生做到“五到”,即耳到、目到、口到、手到、心到。由于各種器官同時去感知音、形、義,詞、句、段的語言整體,以情景聯系話題,將語言材料、語言功能自然地融于情景之中,使學生的視覺到位,聽覺神經和言語動作神經組成一個網絡,在接收信息及輸出信息的綜合性言語行為活動中逐漸養成語言習慣。如在教Our School這個題材時,可以采用一些掛圖,讓口語較好的學生上講臺指著掛圖進行描述,然后讓一對對學生進行問答:A: Is this the computer room?B:No, this is the teacher’s office…最后,運用多媒體,把學校的建筑物、景點,通過投影屏幕顯示出來,再讓學生進行回答。
三、反復強化,持續實踐
要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增強,教師除了提供大量的語言操練機會,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感知、操練、鞏固和運用語言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語感訓練。正如林語堂所說:“口講必須重疊練習,凡習一字、一句,必須反復習誦十數次,甚至數十次,到口音純熟為止。”為此,我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不斷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實踐的密度。如放英語磁帶、錄像,在墻上貼英語貼畫,在物品上貼英語標簽等,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始終受到大量的語言信息的刺激;同時,還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觀看英語原版的動畫片、影片,如《灰姑娘》《貓和老鼠》《音樂之聲》等;堅持每周開設英語角,輔導學生每月出英語黑板報一次,每學期組織不同形式的英語競賽,比如朗誦、演講、聽力比賽等。
【關鍵詞】小學英語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著名學者柯魯克先生也主張把英語的大量閱讀當作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而閱讀是一個積極地認識與思維的過程,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注意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和閱讀策略的指導
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遍喿x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率。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利用空余時間讀一些短篇讀物、英語雜志、英語作品等,可以選擇具有較強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報紙,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中了解語言的變化以及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動態,還可以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同時還應幫助學生克服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許多學生都有出聲閱讀的習慣。而正常默讀速度幾乎要比出聲朗讀的速度快兩倍以上。“一個有效率的讀者能夠只要看到印刷符號,就能直接獲得意思,而不經過聲音階段?!币虼耍朔@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就要訓練學生養成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的視讀能力。
在養成正確閱讀習慣的同時,教師更應該教給學生猜測、概括或推理的策略。在閱讀過程中許多單詞學生并不能夠見詞知義,需要借助于字典,但是過多的利用字典一方面阻礙了閱讀的速度,同時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積極發展。學生在多次查閱之后便無法使上下文緊密的聯系起來,因而達不到閱讀的目的。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猜詞技巧:一要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二要根據語法結構猜測;三要根據構詞法猜測;四要根據定義、解釋猜測;五要通過對比關系來猜測??梢允箤W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追求故事意義,并且尋求閱讀的樂趣。
二、優化閱讀課的課堂結構,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資源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首先是進行閱讀準備。這一部分可被視為新課的“導人”??梢圆捎枚喾N方式,如利用圖片、幻燈片、攝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的直觀導人法,利用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時間或故事導人法,利用自由交談,問答或討論引人本課話題的導人法等。旨在激活學生永久記憶中相關的知識網絡,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指導他們了解課文的話題內容和梗概,讓其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語義圖象,幫助學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機制。
其次是設置閱讀中的活動。本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生疏的詞匯、短語、結構等語言現象。在簡短的第一次閱讀以及檢測和討論其答案之后,學生已了解全文的梗概。教師可使用快捷問題適度的講解、討論來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語言。例如:在教學Go for it! Grade 8 Do you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在觀看完一段有關機器人的影片及討論影片中機器人的形狀和用途后,教師可提出這些問題,如:Do you think you willhave your own robot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your robotlook like? What will they do?通過設置細節性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第二次閱讀,然后討論、講解,幫助學生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語言。值得注意的是討論和講解只涉及關鍵點和理解的阻塞點,而不應是逐詞逐句式的。然后設置閱讀后的活動。此階段側重于對課文中語言形式的掌握和運用,對文章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層次即意圖層次的理解。教師可利用對比、圖表等手段再現文章的整體結構;可設計形式多樣的交際活動,如涉及課文內容的記者采訪,課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圍繞作者觀點的正、反方辯論等;同時可以結合聽、說、寫來加強閱讀訓練,如閱讀材料可以作為聽力材料,改為完形填空,作為討論的話題,還可以當作書面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寫等。
三、改進閱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1)針對中低段學生所采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 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一、 語感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語感”在字典中的文本解釋是:言語交流中指對詞語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的反映。語言學家呂叔湘定義語感為:對語言現象相同相異等的敏感。這種感性認識能對即將生成或已經生成的語言現象是否恰當做出判斷,并糾正錯誤。語感和聽、說、讀、寫一樣屬于語言的運用能力。一個從沒上過語言課的孩子也能聽出“我喝了一片面包。”這句表達是不恰當的,這就是語感,沒有人教他,他也沒有刻意去學,而能有這種敏感。可見語感不是教會的,而是習得的。
兒童學習母語時會產生語感,同樣,對第二語言也會產生語感。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這種語感分為對言語形式的感知(語音感、語形感、語義感、語氣感,語調感)和對言語內容的理解(語意感,即對言語的表達意圖的感知)。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語音感的獲得先于語義感和語法感。第二語言語感同樣是習得的。比如年齡較小的人移民到第二語言國度(如英國),即使不上一節語言課,只是沉浸在英語社會中也能培養出良好的語感,進而能夠熟練地運用它。
中國近代外語教育學家林語堂先生曾經講過,英語學習者必須“口讀、耳聞、手寫、目視”,不斷地仿效與背誦,在整句的效仿、整段整篇的揣摩中,學習者就會不知不覺地將其句法、音調整個吸入,從而達到像孩子學會說話般地“脫口而出”,這實際上是語感在起作用。
可見,語感是人憑直覺感受和領悟語言的一種能力,或者說是感知和生成語言的直覺成分。它是人們在長期的語音學習、實踐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語感越強,就越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分辨、剖析。語感是仰仗語境直接感知語言信息,是由語言信息刺激引起的感覺、知覺、記憶、聯想、思維等復雜心理活動的“聚變”式綜合反應,它本身顯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的特征,而是這些心理過程的一個共同特征,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結合后統一的一種悟性,是自動化了的意識活動,也是先天的素質和后天的“積淀”相交融的一種心智技能,反映著“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自動化程度。
二、 培養小學生英語語感的途徑
1. 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大量的實踐來深化語感
英語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缎W牛津英語》教材涉及超市購物、環境保護等生活場景,教材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些對學生的語感培養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運用語言。就目前來看,小學牛津英語的授課方式絕不能單純依賴傳統的課堂教學,課堂也不可能是語言學習的唯一場所。要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解放出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大量的實踐從而深化對語感的認知。為了給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我們應該從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入手,將教室變成栩栩如生的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從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談話。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創造情景對話,設計游戲,使每個學生都進入角色,讓學生能開口說英語,在自然生動的情境中熟練掌握并運用所學的詞語和句型,這樣做,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們在鞏固、應用所學知識的同時來完善自身的語言體系結構,在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加強自信心和培養參與意識,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2. 在大量的朗讀和背誦中培養語感
前文已經提到,英語語音感的獲得先于語義感和語法感。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大量的語言材料的朗讀和背誦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雖然說的是母語的習得,但對于英語學習也是一樣的。會讀的單詞、句子多了,在經過教師簡單的講解后就會學會、掌握他們。而朗讀也不是單純由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而是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分組朗讀,將學生按人數分成若干組進行朗讀,可以以競賽的方式看哪個組的學生讀得好,以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還可以分角色朗讀,如果語言材料是通過視頻播放文件中的音頻材料,那么便可以按材料中各種人物的年齡,讓學生試著模仿他們的聲音特點進行朗讀,這樣不但訓練了他們的語音,對語調、語氣的訓練也是有好處的。
關鍵詞:快樂;趣味;愉快;積極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多優勢:短時記憶力強,好奇心重,模仿力強、表現欲強,不怕出錯,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能夠大膽地參與,而且由于接觸母語的時間較短,盡早進行英語訓練,容易學到純正、地道的英語語言、語調。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英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呢?這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英語,從而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一、創設趣味課堂,激發“樂學”的情感
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精神飽滿,熱情大方,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對課堂氣氛進行調節,使學生在快樂、輕松而活躍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所以,我們不妨這樣去做:
1.教師要認真,全面備課
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特點等,做到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將備課的各個環節做全、做好。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感受到充滿愛的課堂,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2.教師要教態自然親切,充分抒發激情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好好利用激情這根指揮棒,點燃課堂上每個學生的“趣味”,這樣,學生情緒自然活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樂學精神,快樂學英語。
二、趣味誘導,寓教于“樂”
古人云:“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笨梢姡胱寣W生樂學,必先解決趣味問題,只有創造輕松趣味的英語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快樂地學習英語。
1.趣導――導入激樂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說敢想,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要把握良機,在上課時,渲染一下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如,在上課時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2.趣學――學中有樂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保持濃厚的、長久的學習興趣,就是要利用課堂提問和課堂活動的安排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引起他們的注意,讓學生為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做好心理準備,使其情緒高昂、積極參與,變被動為主動。如,在向學生傳授有關天氣的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聽預先錄制下的雨聲和風聲,以此激發學生回答的興趣,從而達到會用英語問答天氣的目的:“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 is the weather?”在教師提出了這一問題后,學生會急于想知道怎樣用英語進行回答,達到了學中有樂的目的。
3.趣練――練有樂趣
(1)利用Chant,以樂激趣。Chant是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為有效提高其注意力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輕松愉快、節奏感很強的歌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發揮Chant的功效,并配以簡易而學生樂于接受的動作進行演唱。如,我在學習教父母、兄弟、姐妹這些單詞時就利用Chant編了一個小歌謠,邊拍手邊唱:Father and mother. Help each other. 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學生不僅玩得高興,而且學得也高興,就連下課以后學生都以拍手游戲的形式進行聯系,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且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2)聽、演雙語故事,以趣激樂。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稚氣的眼睛,我們知道,讓他們一動不動地坐在成排的硬板凳上聽我們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講,讓他們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背,這不是學習的好方式。
(3)開展競賽性游戲,以樂誘學。小學生天生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更喜歡有趣的活動,而游戲活動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種體驗的機會。
4.趣批――評價促樂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如,我在課堂上,一進教室便把微笑帶進課堂,時常有意識地用簡短而富有激勵的話表揚鼓勵學生:“Great!”“Excellent!”增強學生的自信,同時也達到了評價促學的目的。還有,我在批改作業時,用 Very Good / Good ,對于優等生常加上 How nice!/ How beautiful! 等贊揚的話語,對他們的成績和態度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肯定。對于中等學生,寫上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等鼓勵性語言。學生看到這樣的話語猶如看見了教師期盼的目光,下次的練習他(她)一定會做得更好。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的樂學教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趣學中樂學,在樂中練,從而激發學生持久學習英語的動力。
參考文獻:
然而,在“規范辦學行為”的大背景下,省教育廳要求各校要開齊開足各門課程,嚴格按課表上課,一周僅有的3節英語課就顯得偏少;而且,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大部分不會英語,沒有能力在課后對孩子進行輔導,這就需要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很多,但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卻很少,筆者通過五年的英語教學,積累了一些自認為能提高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經驗:
一、學生自主學習英語離不開學習興趣
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為了使學習富有成效,學生應該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并在學習中尋求歡樂。”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去探究英語,去發現英語。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更濃呢?
1、信心教育。
每學期的開始,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信心教育,尤其是上個學期成績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她)們一切從頭開始。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
2、學習目的性教育。
在教學中應時常講講學英語的重要性,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英語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學英語的好處。教師還應幫助每個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定的目標不能太高,讓他們能“夠得著”。
3、改變課堂教學。
教師要認真備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課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盡可能用上學生喜愛的音樂或游戲,營造快樂氛圍,讓課堂充滿愛,讓學生活用英語。
4、關心學困生。
對學習有困難或成績差的學生,教師不能訓斥、譏笑和諷刺,這樣會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應倍加呵護,關心、鼓勵他們。
5、學期中途盡量不要換老師。
學生對一個老師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如果一個學期中途換老師,就意味著學生還要花一段時間來適應另一位老師,真是為難學生了。筆者上學時就深有感觸。 而且學生向師性很強,我發現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該老師所教的課程,反之也成立。
二、借助英語磁帶,預習新知、復習舊知
記得一位來我校支教的市區英語老師曾經說過:他們學校的學生每個人都有錄音機,每天晚上都有聽讀的作業,而且要家長簽字,所以學生的口語就比農村的孩子好了很多。我也曾效仿過,但后來我才知道這項作業等于沒布置。在這里我還是要呼吁家長們能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舍得投資,讓孩子養成跟讀英語磁帶的好習慣,這對預習新知、復習舊知能起到無人替代的作用。我覺得這最適合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英語了。
三、借助音標,自學新單詞
盡管現在已不提倡小學生學習音標,但我個人覺得音標的學習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幫助很大。去年,我專門做了個實驗,我對所帶的四年級兩個班,一個班開學就進行音標教學,而另一個班常規教學。盡管在第一學期的期末檢測中沒分出上下,但到了第二學期這種差距就很明顯了:進行音標教學的這個班學生單詞記得快,還有不少學生能借助英語小詞典查出生詞音標,然后自己能正確地讀出生詞;而沒有進行音標教學的那個班學生只能是老師教幾個單詞。我覺得對農村小學生進行音標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克服父母親不會英語、無人輔導的弊端。
四、堅持看英語電視節目,潛移默化地學習英語
現在電視機農村各家都有,而且少兒頻道有不少少兒英語節目,如泰迪學英語,我覺得學生如果能夠堅持觀看、模仿,那么口語能力肯定會有所長進,而且還可以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
五、課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自主學習也不是都在課外,在課上,教師也可以盡可能地給學生創設一個自己學習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感興趣的時候激發他們自己來創作,鼓勵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提出問題,如:這首歌曲,我還可以換成什么樣的歌詞?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本內容。
六、教給學生記憶的竅門,學會自主學習
教師應教給學生如何記單詞、如何背誦課文,讓學生不覺得學英語是苦差事。如單詞可以借助音標或分解來記,課文可以借助插圖、想象、聯系生活來背。
七、利用好早讀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中學教育 英語 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Cultivate Secondary and Primary
Students' English Self-learning Ability
SHAO Lili, DAI Jun
(Anhui Mengcheng Sanyi Central School, Mengcheng, Anhui 233500)
Abstract English self-learning ability, is that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acquire English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self-learning ability is a person a lifetime of magic, now,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be preaching, Tuition, FAQ, should "teach him to fish". Features of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of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culture. By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and timely training schoolchildren serious preparation, timely review, work independently and speak English, read English learning habits. Depending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tal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try to inspire each student's passion for learning English to build confiden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English self-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secondary education; English; self-learning ability
英語自學能力,就是指學生自己能獨立學習和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終身受益的法寶,現如今,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應該“授之以漁”。英語自學能力的特點,不僅決定了它能夠使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還能夠養成學生們的實際能力 ,同時進而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的作用。新時代的每個人都必須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英語是一門國際性語言,我們只有學習好英語才能與世界同步發展。因此,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自學能力,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且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也能夠持之以恒,克服各種學習障礙,最終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如此,一個學生從小養成了自學習慣,具備了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將來踏入社會,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奇跡。總而言之,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小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缺的 。
1 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1 要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而大量的刊物和雜志,節目也是英語。所以我們學好英語不光是為了考試;為了考試而學,就不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了,學好英語可以和很多國家的人交流溝通;也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去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閱讀英文書籍等。
1.2 要了解英語學習的障礙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很多人都夢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教學體制的落后和教學方法的不當,特別是農村;再加上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影響,給學習英語者帶來很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盡量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盡量運用英語回答問題。其實,學習英語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大膽地開口說,錯了再改,只有不斷地堅持下去,才能成功地學好英語。
通過學生對英語學習目的和學習障礙的了解,教師應盡可能適度變換課堂角色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為他們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充分體現以“教法”為主導,以“學法”為主體的依存關系。比如在教師教授語法時,英語老師可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在試圖理新語言現象的過程中發現規律,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交給學生的應該是一把打開金庫的鑰匙,而不是金山和銀山,即“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主動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中小學生課堂聽課時有針對性地記筆記,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
(2)培養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下轉第185頁)(上接第153頁)可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迅速遺忘。通常在學習后的兩三天內,遺忘速度最快。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新的收獲。只要堅持不懈地主動去做,就能學好英語。
(3)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首先要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聽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記住沒有,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運用,運用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只有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中小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加深促進對知識的消化過程,提高思維能力,是形成中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過程。
(4)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讀英語的習慣。學習英語需要大量的實踐,要學好英語僅靠課堂40分鐘是不夠的,它必須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語言首先是有聲語言,只有開口才能學好。在初中階段就要讓學生養成朗讀、背誦和復述課文的習慣。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和用自己的話復述,以達到“出口成章”的境地。這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會增加學生對文章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內涵的分析、理解和欣賞能力。
(5)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課本是基礎,但內容有限,所以還要設法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內容。閱讀既能提高英語水平(擴充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等),又是獲取英語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同時,還應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而且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因為查字典和翻閱工具書本身就是主動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獲取和補充在課堂上沒有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做到課前主動預習,發現問題;課后主動復習,總結歸納,加深記憶;獨立完成作業,鞏固復習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要聽英語并且做到多聽、會聽,說英語要多說、敢說,讀英語要多讀、用心讀,寫英語要多寫、經常寫。只要勤、才能養成習慣,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控能力還很差,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在剛開始應在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下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應強調一些關于給學生施加壓力的話。例如,“預習新課下節課檢查,完不成的要處罰”。這樣對培養中小學生英語自學能力才能起到促進作用。
筆者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實施,隨著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還有教學設施的先進,再加上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中小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定會得到更有效的培養,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很長一段時間英語沒納入小學的課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進步,,英語作為一門主要學科走進了小學生的課堂。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兒童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小學英語課程是以素質教育為宗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放在英語教學的首要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實施課程要求的傳授者,還應當是課程設計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英語作為一種新學科,當它首次出現在學生面前時,一種好奇感驅使他們去認識它、了解它,這時,英語教師要牢牢地把握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并把這種好奇心逐步地培養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就這點我談幾點自己的見解。
一、精心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開端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的導入一節課是上好整堂課的關鍵,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的特點,導入新課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精辟生動的開頭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課開始前可做一下“熱身運動”,如唱一首同學們都喜歡的英文歌曲,師生之間做一些口語交際,老師講一個小笑話,做一些小游戲或在音樂的伴奏下做一些指令性動作等,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欲。
二、用實物、圖片、手偶、簡筆畫等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提倡人人參與、大膽嘗試,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延續
1.學新單詞時,多采用實物、圖片等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授banana,orange,grapes 等表示水果的單詞時,教師可以把食物帶進教室,這些水果的出現,會立即引起學生們的注意,這樣,實物與單詞對照著記憶,學生會記憶得又快又準。在學完新單詞之后,還可以做一些猜謎語的游戲,把這些水果作為獎品,同學們會搶著猜,這樣既調動了人人參與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同學們的口語表達。
2.手偶是很好的語言工具,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如在教授“My friend”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手偶與學生對話。教師舉起一個動物娃娃說:“Hello !boys and girls ,I`m missLiu,How are you ?”學生說:“Hello,miss Liu ,I`m fine,thanks,and you?”教師說:“I`m very well,thank you .”這樣一組對話,會快速調動起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變換不同的手偶,進行的不同的問答,既復習了舊知識,又鞏固了新知識。
3.簡筆畫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能忽視。例如在教“dog”這個單詞時,用實物教學很不現實,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這只狗的出現會 一下子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他們會對這只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很輕松的學會這個單詞,簡筆畫還可以表達一些特殊的意義,如在教“happy”和“sad”這一組反義詞的時候,間筆畫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幾筆下來,一張高興和一張傷心的臉就會出現在學生面前,這兩副面孔會在學生們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學們記起單詞來也就容易多了。
三、游戲是鞏固新知識、保持學習興趣的重要補充
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并不難,難在如何保持。小學生天生好動、好玩、注意力分散,不能長時間集中,因而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天地。游戲對小學生來講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課堂上穿插和英語教學相關的游戲,可以起到分散、降低難點,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小學生善于表現自己,好成功感意識強,他們希望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要適時把握時機,保持學生興奮的學習興趣。如在學完介紹朋友后,可以玩傳球的游戲,當球落在誰的手上時,他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傳球的人,“This is——she(he)ismy friend”游戲的目的在于在育教于樂中掌握新的知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給同學們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從成功中加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多表揚,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營造快樂氛圍,讓課堂充滿愛
任何一種教育都應該是滲透著愛的教育,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學生們才能快樂地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平等、和諧、快樂的氛圍。因此,我們不妨這樣去做: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如在進行口語訓練時,不能只關注優等生,應面向全體學生,要給后進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自然親切,眉宇間發自內心地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這樣學生情緒自然活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樂學精神。
二、教中寓美,美中享樂
美的東西總能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快樂、愛美、求美,也是兒童的基本心理。創設情境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突出的表現在教師的語言運用,情境創設,板書設計等方面。例如訓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時,可以使用升降調向學生發問,也可以轉換角色進行操練,由于教師注意了語調的變換,設問的豐富多彩,這樣學生既學習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另外,板書設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也非常重要,學生往往會模仿教師的字體,所以教師的板書應規范,設計要合理,重點突出,使學生一目了然,恰到好處地運用簡筆畫等,增強美感,充分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
三、課堂設趣,寓教于樂
古人云:“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笨梢姡d趣是學生認識的需要,也是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反應越清晰,思維、記憶等各種智力活動也最有成效。
(一)快樂——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靜靜地坐在那兒,人云亦云,這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繞口令、猜謎語、唱歌、跳舞等形式,特別是游戲,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學生喜歡課堂教學游戲,使他們的身心達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戲會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的生動、活潑、趣味無窮。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如教一組顏色的單詞,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種游戲。每個學生拿一種不同顏色的紙牌,教師發出指令:red , red , red , sit? down? please ; yellow ,yellow, yellow,? touch? your? nose ; white , white , white , open? your? book。拿出相應顏色紙牌的學生就根據指令完成動作。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各種顏色的單詞,又避免了反復誦讀記憶單詞的枯燥無味,又運用這些詞匯進行了交際練習。
(二)快樂——物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知識和經驗,抽象思維不夠發達,但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多媒體等多種輔助工具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英語課堂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如教apple、banana、orange等實物單詞時,可以把實物帶進課堂。雖然這些實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但教師把它們帶進課堂教學,學生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在英語單詞與實物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生詞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記住并說出,但對于一些不便于帶入教室的實物,我們可以用相應的圖片、卡片、多媒體展示,用玩具代替等。用實物激活學生言語活動的興趣,學生充滿好奇興奮,快樂地學習英語單詞。
(三)快樂——想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練習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句型時,教師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個餐廳,里面畫有各種食物和飲料,讓學生想象他們去餐廳,兩人一問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 Yes, I do .I like spicy food. 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 No, I don’t. I don’t like pineapple. 或者讓一個學生充當小記者,去采訪其它同學都喜歡什么味道的食物,這時學生們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要做小記者,去了解其他同學的喜好。
(四)快樂——評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9-0088-01
小學英語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聽是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聽是學生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徑,作為教師要使自己的學生擁有一定的聽力水平,因此,在整個小學英語教學階段,教師每節課都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要盡量幫助學生先聽好,多聽多練,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聽覺敏銳、辨音能力強的特點,集中精力訓練聽,讓學生在充足的“聽”的語言量中學習英語。
一、營造和諧英語氛圍
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保證學生有足夠“聽”的語言量,以努力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生活潑好學,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小學階段無疑是培養學生聽力的最佳時期,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英語氛圍。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個聽英語、學英語的環境,教師應該堅持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包括問候、課堂用語、評價、布置作業,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說英語,不要擔心學生做不好,事實證明,用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完全能聽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還能學會你的一些用語。只要每一位學生注意老師的英語說話特點,比如語音語調、表情、手勢等,就很自然理解老師講的是什么意思;在聽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總結,養成聽的習慣。學生聽得投入,才會學得有趣,才有興趣盡量模仿語言進行交流,體會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快樂。課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一切機會用英語會話,鼓勵收聽、收看一些少兒英語節目,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二、創設情境培養聽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聽不感興趣,可以說是聽力教學的最大障礙。因此,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對聽的興趣方面花大力氣,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興趣。
小學英語聽力的培養宜視聽結合。這里的視聽結合是指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師的動作、表情、投影等直觀手段來創設情境,模擬情景。因為有些聽力內容較難,學生跟不上所聽內容的語速,聽不懂,學生當然不感興趣。這時教師適時地出示一些提示性的圖或肢體語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多媒體創設模擬情景,都可以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降低聽的難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昕的欲望和熱情。
小學英語聽力材料要貼近生活,也較易理解;英語歌曲則因為其旋律優美、歌詞簡單、容易模仿跟唱而頗受學生歡迎。學生正處在求學的最佳時期,教師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讓他們接觸一些健康有益的英語小歌曲,聽一些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對聽的興趣,又開拓了視野,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聽力技巧的訓練
在聽力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在語文教學中是自然形成的,而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則需專門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一定的聽力技能和技巧,還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有以下幾方面:
1.識別技能,即識別語音、詞匯、語法、語義等知識的技能。
例如能辨別出聽力材料中多數單詞的詞義,組合成的詞組意義;同單詞在此處的具體義項;能聽懂對話里一些明顯的連讀、典型句型等。
2.預測能力,即對將聽材料的語句成分的預料和內容情節的期盼和估計,以及根據上下文對熟悉或者沒聽清部分進行猜測,也就是根據所聽材料進行推理、判斷,得出結論的能力。
3.捕捉關鍵詞的技能,對剛剛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聽關鍵詞不失為一個好的聽力技巧。如:關于顏色的就主要聽關于顏色的詞;對于判斷性的就抓重點詞匯等。
4.做筆記的能力,作為一種直接聽取信息的能力,對于一些重要或易忘的內容,要迅速做好記錄。指導學生邊聽邊記下一些關鍵詞組及數字等重要信息,讓學生知道筆記往往用關鍵詞或短語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現。使他們做到邊聽邊記、強化記憶,記錄有重點、有技巧。
四、寓聽力訓練于日常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激發
眾所周知,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去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影響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因素
1.英語本身的特點
由于英語不是母語,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如今天學的單詞明天就忘了,課后沒有說英語的語言環境,怕說得不好被教師、同學笑話。這會使許多學生產生膽怯心理和畏難情緒。如果學生對學好英語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難就逃避,問題就會越積越多,問題越多就越害怕,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2.學校教育方面
雖然我國在教育上早已高舉起“素質教育”的大旗,但實際上,衡量學生與教師成功的標尺還是分數。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當然會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懶惰等方面。兒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的特點,注意力的集中和轉移都有一定的困難,學習被動,上課時不專心,不積極配合教師,甚至搗亂,課后不鞏固復習,不認真完成家庭作業。
二、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J.B.Carrol)認為,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只有培養起學生對外語的興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動力,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現代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鮮艷色彩的對象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引人入勝,無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拓寬他們的思路,促進其組織語言能力的發展。
2.利用英語游戲、英文歌曲活躍課堂氣氛
(1)學唱英文歌曲。我發現學生很喜歡唱歌,于是就利用英文歌曲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Turn right/left時,為了避免學生混淆和感覺枯燥,就可借助歌曲Follow me來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并在唱的同時輔以手勢,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并且增強了記憶力。
(2)做英語游戲。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游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穿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起到“劑”的作用,能夠調整情緒、活躍氣氛、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教Give me…句型時,我先讓學生帶好自己的學習用品,如pen,pancil,ruler,eraser等,上課時先出示有關的單詞卡片,讓學生逐一讀出有關學習用品的單詞,然后讓學生舉起自己的學習用品,用Give me…的句型說出來,最后進行聽音樂傳實物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名稱。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3.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故事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隨機安排一些小故事,能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消除他們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使其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4.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夠為兒童的多種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
語言是迫于交際而產生的,此時設置情境尤為重要,讓每一種語言形式均呈現于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情景交融,能擁有一種良好的周圍環境和條件,是難能可貴的。例如:在學動物名詞時,把教室布置成學生喜歡的動物園;在學水果時,將教室變成果園;在上Shopping一課時,教室又成了一個商店。在這樣一個個真實的情境下,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了學習興趣。
5.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關鍵詞】 創設情景;開展游戲;提高水平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9-00-01
小學生剛接觸英語,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也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但不具備學習英語的經驗。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起步階段,激發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像擁有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有了興趣,就能產生無窮無盡的學習動力。相反,如果沒有興趣,學習就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不斷地進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想學、愛學、樂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沒有環境就沒有教育,要讓學生說好英語,就要重視環境的營造。研究證明,語言的活動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系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語言,這樣學生才能把聲音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對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是用來表達的,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表達上,就必須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興趣。
1.創設接近生活的情景
我們的教材基本上大都具備以下特點: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要求。例如:數字、顏色、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日以及周圍環境和社會生活。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是可以模擬真實情景。小學英語教材的這些特點,為教師創設情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不同內容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家庭生活或學校生活的真實情景。例如在教學《Animals》一課中動物單詞的時候,我在屏幕上畫了一個運動場跑道,然后說:“同學們,今天是動物王國的運動會,你們想知道會有什么動物來參加這個運動會嗎?下面老師播放一種動物的聲音,看誰能最快猜出是什么動物?”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起來了,興趣也激發出來了,學生急于知道是什么動物。當錄音機中發出“mew,mew….”的聲音時,全班的學生都爭著說是貓,這時候,我就教學生貓的英語單詞“cat”,并讓學生模仿貓叫的聲音,一下子,整個課堂都沉浸在學習動物單詞的氛圍中。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動物類的單詞。
2.運用實物創設情景
小學英語中的大部分單詞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表示想象的不多,所以,教師在教有關學習用品、交通工具、動植物等類別的單詞時,盡量通過實物或實物模型來呈現單詞。如《shopping》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蔬菜單詞和問價錢的句型:“How much do they cost?”,在教學時,我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個動畫,動畫的大概內容是:一個小孩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好孩子,要親手下廚煮一頓飯給爸爸媽媽吃,于是到市場去買需要的蔬菜與食物,在小孩買每一樣東西的時候,他都會用上句型“How much do they cost?”通過這樣真實、生動的動畫,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能把句型“How much do they cost?”掌握好了,為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我讓學生回去以小組的形式準備一個關于買賣的對話,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沒想到第二天學生們熱情澎脹,都從家里帶來各式各樣的蔬菜,并把教壇上布置成一個菜攤樣子,用英語進行精彩的買賣表演。有一組同學為了表演更精彩,在付錢的那個同學邊說:“Here’s the money?!钡臅r候,還把自己的真錢幣遞給了“售貨員”呢,全班同學都哄的一聲笑了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樣生動、真實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用有聲的音樂創設情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教英文歌曲,融音樂與英語教學為一體,為學生創設有聲環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在教唱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星期的名稱又長又難讀,學生卻能利用唱歌輕松掌握它們。實踐也證明,無論從生理機制,還是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運用唱歌這種形式進行英語教學,確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開展游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游戲使小學生克服畏懼、害羞的心理障礙,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大聲說英語,益于提高自己聽說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有效的幫助記憶語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小學生集中精力,闖過思維低谷。因為小學生特別好強,通過游戲,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如何在一堂課中合理有效地穿插游戲教學呢?首先在上課初,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剛開始上課時,學生雖然進了課堂,但是注意力可能還在課題之外。此時若設計英語教學活動就可以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快速進入語言環境和學習狀態。例如:可做“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按小組one by one逐一說出單詞,比一比,誰的聲音響亮,誰的發音準確。這樣不但能及時檢查學生的發音情況,同時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更好的接受新課作好鋪墊。其次在上課中,穿插游戲于其中,促進新知識的吸收。游戲教學有助于把教學過程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因此在教學中可安排一些有趣的猜說游戲,讓學生在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練說。如在教學關于學習用具的一般疑問句Isita---?這一句型時,教師可采用“誰來猜”的游戲,教師神秘地瞄一眼某個學習用具的圖片,并問:“What’s this? Can you guess?”學生猜:“Is it a pencil ? Is it an eraser?”然后教師用Yes/No作判斷,猜對的同學給予表揚。這樣,在師生共同參與的猜游戲中,學生既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又在不斷地語言實踐中掌握了一般疑問句的問答方式。最后在進行課末游戲,錦上添花。臨下課前的5分鐘左右,學生較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飽滿的情緒,使一節課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此時,可設計一些競賽類的游戲,使教學達到另一個。讓學生一愉快的心情結束本課。
三、利用競爭機制,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興趣是學生認知過程中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能促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很多小學生英語學習不好,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對這門課程不喜歡,不感興趣,學不進去。就行為習慣來說,小朋友是從幼兒園升上來的,他們習慣了玩耍式的學習,如果讓他們中規中矩地坐在課堂里聽講,不能說笑,會感到別扭,出現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很有趣,創設多種多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樂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
1.歌謠和游戲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歌謠的使用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非常感興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巧用歌謠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把這堂課所學內容進行改編后,讓學生朗朗上口。這樣學生也愿意學,對英語教學也充滿了興趣。利用低年級好動的天性,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要很好地運用游戲,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游戲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玩中學,從而豐富我們的教學過程。游戲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拉回學生的注意力。
2.豐富的體態語言和面部表情,也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教師的言行舉止在無形地引導著學生,讓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學習心態。如果我們上課總是板著臉,一副嚴肅的表情,會讓學生敬而遠之,心理壓抑,不能放開自己的思維,學習上變得小心翼翼,這樣的學習肯定不會感到有樂趣可言。因此,教師的外在表情要充滿親和力,多些笑容,讓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增加彼此的距離,這樣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授單詞或句型時,可以帶領孩子做相應的動作,即便動作夸張或朗讀的語音語調特別,孩子也會特別的喜歡。
3.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低年級的教學內容比較少,如果教師還把這些很少的教學內容用相同的方式來呈現的話,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教師應該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來呈現我們的教學內容。比如car,bike,taxi,bus這四種交通工具是我們的教學內容,我們不可以單純地拿出四張卡片來讓學生一一讀就可以了,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根本就沒有辦法保持。我們可以用簡筆畫、模型等不同的形式來教授單詞,這樣對學生的視覺上就有一個沖擊,學生就不想錯過下面的內容,能保持更長的注意力。
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要做到的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碑攲W生看到自己學習的收獲,有成功的心理體驗時,就會產生學習的自信心。自信心促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是認知過程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有了自信,就會勇于克服困難,敢于參與學習活動中,事半功倍。在英語學習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表揚、鼓勵等,讓學生有成就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不懷疑,相信自己。
1.創造更多讓學生成功的機會。有厭學傾向的學生往往夸大學習中的困難,低估自己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為這些學生創設更多的成功機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困難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努力,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強。
2.利用榜樣來培養學生自信心。教師在自信心、事業心、教學態度上要為學生樹立榜樣,給予恰當的認知示范。教師在學?;虬嗉壷袨槟承W生確立榜樣參照目標,當然榜樣的標準不能使這些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為學生樹立榜樣最好是與其在各方面的情況都類似。此外,要引導學生以自我為榜樣,引導他們與自己的過去經歷相比,從發現自身的進步中感覺到成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小學生對自己學業失敗的不當歸因會誘發其消極的防御機制。所以,教師指導小學生正確對待失敗與教師鼓勵其努力取得成功同等重要。當學生陷于失敗中,教師不應對其能力作評價,而要引導其從失敗中尋找改進的對策,發掘進步的因素。
4.教師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在英語課上,我總是不失時機地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及時評價。教師要不吝嗇語言的表達,多稱贊學生,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澳闶呛脴拥摹薄胺浅0簟钡仍捳Z是必須的。在作業批改時,我會寫上總結性的話語,“作業寫得很工整,繼續努力”“You are so clever”或者畫出有趣的標識,引起學生的注意,如一張笑臉、一個OK的手勢。除了精神鼓勵外,我還對學生進行了物質獎勵。如班級前三名的學生,每次考試有進步的學生都獎勵學習用品。
三、英語學習生活化
當前的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說不出來,不感說、不會說,只會在本上默寫,這就是“啞巴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聽說訓練,讓學生張開嘴巴,用英語表達出來。生活化的學習是最好的訓練方式。生活是知識的源頭活水,最接近學生的體驗,能和他們產生共鳴,以此作為學習的橋梁,學生容易接受,會不自覺地參與其中,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使用英語,把生活和學習緊密地聯系了起來。例如,設計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在互相問候、詢問、成交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校園中設置英語標牌,在花壇、辦公室、年級用中英文顯示;在廣播中可以播放英文歌曲、英語常識、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作業布置生活化,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看到的英語,如廣告牌、英文縮寫、摘抄英文單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