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專業技術人員護士工作

專業技術人員護士工作

時間:2022-09-21 10:15: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專業技術人員護士工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專業技術人員護士工作

第1篇

(一)我縣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管理機構情況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自開始啟動以來,成立了縣級管理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各鄉(鎮)管理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各票村級合管小組,縣鄉兩級在管理委員會下分別設立了各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作為新農合工作的經辦機構,縣編委在機構改革中曾下達的編制為:縣合管3名,大鎮2名,小鄉1名共13名編制,鄉(鎮)合管辦隸屬于各鄉(鎮)合管委管理,縣、鄉合管辦各自履行各自的職責,互不隸屬。

在實際工作中,縣合管辦借調、抽調了5名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各鄉(鎮)也指派1-2名工作人員,但是由于隊伍不穩定、職責不明確,硬件不到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持續、穩定、健康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三年來的運行情況

我縣從20*年9月開始籌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支持,衛生部門著力運行,參合率穩步上升,廣大參合農民群眾受益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效益良好。

20*年度,我縣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71517戶、305197人,實際共有252432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88%,按人均繳費10元,省級財政補助20元,中央財政補助20元的籌資標準,應籌參合資金1262.16萬元,其中兩級財政撥付我縣新農合資金全部到位。20*年度,共支出新農合資金742.126萬元,共有338258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參合群眾受益面達134%。

20*年度,全縣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70528戶305197人,實際共有64655戶258490人參合,參合率為84.7%,在20*年基礎上提高了1.88個百分點,按人均繳費10元,省級財政補助40元,中央財政補助40元的籌資標準,應籌參合資金2326.41萬元,20*年度,全縣支出新農合醫療資金1665.53萬元,共有486844人次享受醫療費用補償,參合群眾受益面達188%。

2009年,全縣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戶3*3*人,實際共有64655戶266855人參合,參合率為87.12%,在20*年基礎上提高了2.42個百分點,按人均繳費20元,省級財政補助40元,中央財政補助40元的籌資標準,應籌參合資金2668.55萬元,至20*年4月1日,已到位533.71萬元,中央和省兩級財政補助款項未撥付到賬。2009年第一季度,全縣支出新農合醫療資金392.48萬元,共有127330人次享受醫療費用補償,參合群眾受益面已達47.72%。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從20*年1月至2009年一季度止,共27個月,應籌資金6257.12萬元(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沒有拔付2148.8萬元),到位資金41*.32萬元,扣除風險基金592.25萬元,可使用資金3516.*萬元,已使用資金2800.14萬元,結余715.93萬元。

(二)我縣醫療衛生人才資源情況

目前,全縣有衛生行政部門一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34個,其中縣級6個,鄉級11個,村級117個。有醫務人員401人,大專以上學歷157人,占39%;中專學歷210人,占52.3%

有村醫235人,有病床353張,千人口病床數1.*張,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5人,千人口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0.98人;按學歷分:本科學歷18人,占職工總數的4.47%;專科學歷121人,占職工總數的30.02%;中專學歷238人,占59.05%;高中及以下學歷26人,占職工總數的6.45%。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醫生有223人,護士75人,藥劑人員7人,檢驗人員8人,放射人員3人,工人身份從事醫療工作30人。按職稱分:有高職8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2.54%;中職1*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4%;初職167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3.1%;無職稱人員32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各類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執業醫師127人,執業助理醫師49人,注冊護士77人。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醫師80人,占全縣執業醫師總數的63%;助理醫師24人,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49%;注冊護士61人,占注冊護士總數的74%。

近年來,通過全面推行執業醫師法,實行嚴格的醫生職業準入制度,進一步優化了我縣衛生專業人才隊伍結構,全縣衛生管理和衛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職稱管理進一步規范,但從全縣來看,依然存在不足:

一是人才總量不足。我縣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僅為0.98人,按20*年**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應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58人的標準,我縣應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855人,目前現有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只有325人,已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需求。

二是高層次人才缺乏。全縣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的人數只有8人,僅占衛生專業技術人數的2.46%,婦幼、護理、公衛等專業高級職稱人才嚴重缺乏。

第2篇

根據貴陽市部分基層醫院現實情況,結合本院藥劑科實際條件,嘗試論述基層醫院藥劑科開展醫院藥學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及可能的工作開展途徑。

2結果

2.1基層醫院的現實情況定點醫療制度改革后,擁有大量優質醫療資源的大型醫院,成為了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從而形成了大型醫院就診人滿為患,部分基層醫院門可落雀的極端現象,這不僅導致了就診難的社會熱門問題,也使得部分基層醫院陷人了掙扎生存的困難境地。在醫院軟硬件條件均較為欠缺的情況下,促進診療服務水平的提高,以減緩就診患者的流失或促進患者的回流,成為了基層醫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2.2用藥水平的提高對基層醫院生存發展的意義基層醫院因其就診患者數量有限,致醫院規模一般較小,缺乏一些大型的診斷和治療設備,同時也不能進行一些疑難手術等,因此,藥物使用成為了基層醫院疾病治療的最主要方式。眾所周知醫院用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強調用藥水平的提高,將極大地促進基層醫院診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2.3藥劑科醫院藥學服務開展的途徑鑒于用藥水平的提高對于基層醫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藥劑科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地開展促進醫院用藥水平提高的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成為了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基層醫院藥劑科現有條件,可從兩個方面開展醫院藥學服務工作:促進醫護人員用藥水平的提高和重視患者的用藥教育。

2.4促進基層醫院醫護人員用藥水平的提高基層醫院規模一般較小,臨床科室也相對較小,醫護人員數量少,因此,在藥劑科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有限的情況下,不影響醫院用藥保障,有針對性地開展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是前提條件。

2.4.1促進臨床醫生的用藥水平提高的工作開展臨床醫生的處方或醫囑是患者用藥的憑證,因此,幫助醫生及時了解或掌握藥品相關信息可促進臨床醫生的用藥水平的提高,如:將新進藥品資料分發于相關醫生,可促進新藥使用質量的提高;將國家的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及時地轉達臨床醫生,可促進提高藥物使用的安全性;藥物說明書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藥品臨床使用指南,而臨床醫生卻沒有獲得藥品說明書的直接途徑,對臨床醫生及時提供藥品說明書,將促進藥品臨床使用質量的提高。

2.4.2促進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用藥水平提高的工作開展醫生處方,護士給藥,是住院患者的用藥過程。大量資料顯示,不恰當的給藥方式,將極大的影響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重視醫院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給藥質量的影響,將促進醫院用藥水平的提高。醫院護理人員給藥過程中常存在的問題:給藥時間間隔不合理,合理的給藥間隔時間是藥物臨床使用安全有效的保證,而護士的工作情況常造成給藥時間不合理情況(如:3次/,意味著下次給藥需間隔sh,然而多次給藥與護士的輪班制度,造成間隔時間常超過或少于sh);不規范給藥方式,不規范的給藥方式也影響藥品臨床使用的質量(如:需避光使用的藥品,護士常因操作繁瑣,而放棄使用避光器具),所以,基層醫院藥學服務可針對性地對醫院護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藥品規范使用的知識培訓工作。

2.5患者用藥教育藥品使用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的藥物相關知識,將促進藥物使用水平的提高。基層醫院藥劑科條件較為有限,對患者開展藥學服務工作有較大的局限性,依據條件:針對基層醫院門診患者較多的情況,開展窗口患者用藥教育工作[2〕;編寫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等相關合理用藥知識的通俗性傳單等方式,以促進患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程度的藥物知識等方式,促進患者掌握一定的藥物知識。

3討論

第3篇

[關鍵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對策

近年來,石嘴山市衛生工作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病有良醫”工作目標,積極落實《石嘴山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2011-2015)》,通過提高人才待遇,支持和獎勵科研成果、科研項目,實施績效考核,兌現績效工資,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學科加速發展、醫院創新進步的良好環境。

一、衛生人才工作現狀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65家,其中,綜合醫院29家(包括民營醫院16家),中醫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家,鄉鎮衛生院22家,村衛生室204家,門診部、診所、醫務室263家,婦幼保健機構3家,衛生監督所3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家,急救中心1家,采供血機構1家。實有床位451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5.84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687人,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36人;有執業(助理)醫師2.93人,每千人擁有醫師2.71人;注冊護士2274人,每千人擁有護士2.94人。

1.完善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一是完善人才評價方式。堅持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注重工作業績,將品德、知識、能力、服務滿意度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實踐能力考核,在高級職稱評審中引入實踐能力測試和統一論文答辯。在職稱聘任時,嚴格按照職稱聘任考核辦法測評打分,擇優聘任。近兩年,爭取市人社部門增設51個高級職稱特崗聘任,以緩解職稱評聘矛盾。二是開展人才評選表彰。在推薦選拔自治區“313”人才、市級“351”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貼等基礎上,實施衛生“三名”(名醫、名科、名院)工程和“塞上名醫”評選,評出20個醫學優勢專科、20名學科帶頭人、40名專業技術骨干和60名青年后備人才。推薦3人參加自治區首批“塞上名醫”評選。三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發放職稱津貼,對特殊崗位設立津貼,重獎科技創新,鼓勵和引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主動參與技術革新。3年來,全市衛生系統內有500余人次參與到技術革新中,申報了市級“五小”成果97項,28項獲市級不同獎項。四是暢通人才上升通道。在干部培養、選拔、任用上,打破編制內外身份限制,對所有編制內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一視同仁,將編制外專業技術人員納入中長期后備干部候選培養對象。

2.打造培養平臺,促進人才成長

一是多渠道拓展培訓方式。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的培訓項目,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師培訓,選派衛生技術骨干到區內外醫療單位進修深造,建立和完善區內外衛生專家對口支援,完善醫聯體掛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臨床帶教、培訓人員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定期組織臨床、護理、衛生監督、婦幼保健開展基礎理論、實踐技能演練等活動;組織繼續醫學教育,開展分學科菜單式培訓。二是開展“名家講堂”、“群英論壇”活動。市級兩家綜合醫院定期邀請上海、北京等區內外知名專家進行講學和技術指導,在醫院內開展群英論壇活動已成常態。自2013年“名家講堂”開展以來,已邀請到包括我國著名創傷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國內知名醫學大家40余名。三是實施“以教興醫,醫教相長”戰略。開展創建寧夏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附屬醫院工作,市屬兩家綜合醫院成功創建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家醫院成功創建為教學醫院,市、(縣)區疾控中心實現寧夏醫科大學教學實踐基地。

3.搭建交流平臺,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優勢資源下沉。城市“大醫院牽手小醫院”的醫聯體模式,由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三醫院、市中醫醫院、自治區五醫院牽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對口指導”、“院辦院管”、“團隊幫扶”三種方式,組建綜合醫院與基層衛生機構醫療聯合體,大醫院醫師定期到基層坐診、講座,使大醫院的技術、專家、管理等資源輸入基層醫療單位,用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兩年來,醫聯體內160余名專家定期到基層坐診,開展健康講座180余場。二是加大對外醫學交流力度。堅持每年舉行科技周活動,各大醫療衛生機構與上海、北京、福建、陜西、四川等區外高水平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邀請區外醫學名家到在我市義診、講座、查房、手術,指導各大醫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三是落實“名師帶徒”。綜合醫院將老科主任聘為“首席專家”,建立“首席專家”工作室,也促使了年輕醫師的盡快成長。市中醫院推進院內師承跟師,確定7名年輕醫師以一對一跟師7名院內名老中醫導師,使名師經驗得以傳承。

4.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補充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通過支醫和公開招考,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招聘專業人員,兩年通過全區統一招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79人。二是大力培養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委托醫學院校承擔培養任務,定向免費培養鄉鎮衛生院醫學本科生和鄉村醫生;開展社區技術人員全員崗位培訓,進行社區衛生人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培訓和專題專項培訓。

二、問題與不足

1.高精尖醫療人才匱乏,專業學科特色不突出

全市優質醫療資源配置還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某些重大疾病在本地醫院不能診療,需到外地大醫院治療,增添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第4篇

關鍵詞:培養 引進 高素質 衛生人才 醫院發展

一、隊伍規模得到有效控制,衛生技術隊伍穩步增長

2009年12月衛技人員占人員總數77.5%(183/236)人,2012年12月衛技人員占人員總數83.7%(288/344)。衛生技術人員增長有顯著性差異(χ2=3.50,p

二、年齡結構層次調整顯著,改善明顯

2009年12月,30歲以下、31-35歲、36-40歲、41-55歲、55歲以上分別為60、36、37、36、14人,至2012年12月調整為154、37、33、55、9人。衛生技術人員年齡結構變化有顯著性差異(F=0.083459,p=0.0169)。主要表現為年輕醫務人員的引進力度和效果明顯,但中青年骨干人才引進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

三、隊伍知識層次得到較大幅度提高

2009年12月尚無博、碩士研究生,至2012年12月博、碩士研究生均實現零的突破,分別為1名、2名;此外,本科、專科、中專學歷人員分別從41、87、41人增加到96、124、58人,增幅分別達134%、43%、41%。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層次變化無顯著性差異(F=-0.88,p=0.20)。盡管本科生引進力度和效果明顯,但專科學歷比例過大,導致學歷結構沒有質的變化。

四、職稱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改善

2009年12月尚無正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至2012年12月,正高職稱實現零的突破增加為2人,副高級、中級、初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從12、53、112人增加至23、63、179人,增幅分別達92%、19%、60%。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比例由12:53:112變化為25:63:179,中高級職稱比例顯著增加,整體結構比例得到優化,而且均為金字塔型,表明總體結構分布比較科學,但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結構變化無顯著性差異(t=-0.5246,p=0.309337)。主要為初級職稱人員晉升比例較大,中高級職稱所在比例較小,表明中高級醫務人員的引進和晉升均存在問題。

五、專業結構、崗位分布更趨合理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劑人員、檢驗人員、醫學影像、其他專業分別由72、10、60、16、10、6、9人調整為87、5、138、18、13、14、13人。衛生技術人員專業、崗位結構變化有無顯著性差異(F=0.29,p=0.079983)。

六、業務總量和人均工作量有較大增加

2012年與2009年相比,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次、病人住院床日數增加顯著增幅分別達88.9%、139.7%、165.1%,其衛技人員人均門急診人次、人均出院人次、人均病人住院床日數增長明顯,增幅分別為19.9%、53.6%、68.6%(具體見表2)。衛生技術人員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量變化有顯著性差(F=146.4938,p=0.00678)。盡管門急診總量增加明顯,但門急診人均的工作效率低于住院部。

七、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第一,衛生人才總量有質的增長(p0.05)。學歷、職稱結構優化滯后,不能適應單位整體發展進度和需求。建議加大與本科以上高職稱的中堅技術人員的引進力度。特別是35-45歲之間的技術骨干的引進力度。

第5篇

一、基本情況

我院(所)成立于1973年。是準科級財政定額撥款衛生事業單位。機構成立時的名稱為旗蒙醫藥研究所。1984年增加了旗蒙醫院職能。現在是一個機構掛兩個牌子,承擔蒙醫藥科研與蒙醫醫療兩項任務。30多年來在旗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院(所)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本地區集蒙醫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制劑為一體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民族醫療,科研機構。曾編著出版《蒙醫常用方劑選》《蒙醫鄉村醫生手冊》等五部醫學專著。《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蒙醫藥實驗治療肝病》等三項科研成果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興安盟二等獎。1980年全區科研機構調整我所是唯獨保留的旗縣級科研機構。1997年以較大的優勢步入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行列。目前基本達到了“二級甲等”醫院標準。

院(所)現有職工145名,全部在崗。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0名,占職工總數的83%。行政后勤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17%。專業技術人員中本、專科學歷人員76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3%。編制床位80張,實際開放60張。設有內、外、婦、兒、五療、急診、眼、皮膚、骨傷、原創:肛腸、口腔、耳鼻喉等十二個業務科室和四個療區。檢驗、放射線、功能等五個醫技科室和藥劑、手術室、供應室等五個輔助科室。年門診3萬人次,收住院患者2000例。

二、院(所)改革建議

1、近十年來為了適應社會醫療需求,院(所)不斷擴大醫療業務范圍,開設新科室、新學科,開展新業務、新項目,由95年的三個門診、一個療區、三個醫技科室、兩個職能科增加到現在的十二個門診,四大療區、五個醫技科、五個輔助科室和五個職能科室。內設機構比較完備,專業技術人員和行政后勤人員比例比較合理,基本滿足社會醫療需求和醫院管理要求。隨著院(所)社會效益的不斷提高,患者量逐年增多,有意向和應收住院患者平均達100人左右,而我院(所)床位只有60張,住院患者量遠遠超出病床數。目前日平均住院患者不下90人。病床使用率達到了150%,床位、醫生、護士均超負荷運轉。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因此,急需擴大病床數和人員編制。計劃總床數增加到120張。按床位與人員之比1:1.4的醫院定編原則,人員編制需168個崗位。

2、我院(所)是財政定額撥款單位,每年財政撥款只夠職工年工資總額的26%。醫院大部分收入貼補到職工工資中,剩余部分用于其它開支。院(所)全部收入只保證醫院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行,很難做到基礎設施投入,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金資困難極大的限制了醫院(所)整體發展提高。

以上是我院(所)現行機制運行狀況,希望旗委政府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給予我院政策傾斜,增加人員編制,全額財政投入。滿足醫院實際工作需要,適應社會醫療需求,促進我旗民族醫藥的健康發展。

第6篇

1加強管理、完善制度

醫院管理部門認真履行繼續醫學教育規章制度,就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進行不斷地探討和實踐,通過完善制度建設、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監督考核的環節管理,使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1.1領導重視、構建體系

繼續醫學教育得到醫院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成立由院領導和代表本院各學科、領域有造詣的專家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院長任主任委員,主管院長為副主任委員,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具體實施、培訓計劃的制定、組織學術活動、授予學分等工作由教學科負責處理。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對各項工作加以審定和監督,指導教學內容,以達到教學效果的系統性、完整性、各學科領域的交叉性。建立健全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體系,醫院實行院長—主管院長—教學科—科室主任—繼教秘書五級管理模式。

1.2制度建設、規范管理

規章制度的建設是落實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天津醫院制定了《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章程》《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辦法》《繼續教育組織實施管理制度》《繼續教育經費管理制度》《繼續教育考核制度》《關于職工在職學習的管理規定》《公派出國進修學習選拔辦法》等,同時將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完成情況與專業技術人員的年度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和職業再注冊等相結合,并成為必備條件之一。建立培訓—考核—晉升—臨床應用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建立人才流動、淘汰制度,健全各種激勵機制,強化繼續醫學教育約束力,提高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使繼續教育工作得以健康、持久的發展。

1.3網絡管理、提高質量

建立完善的管理網絡是實施繼續醫學教育的前提。為了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力度和效率,減少重復、繁瑣的工作,及時掌握繼續教育動態信息,天津醫院將計算機程序軟件應用于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進行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的統計和管理,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增強了學分記錄的準確性,減少了統計工作的繁瑣,降低了工作強度,使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更具科學性、高效性和規范性[2]。

1.4經費投入、保障實施

加大繼續醫學教育的培養力度和經費投入,完善軟硬設施環境,搭建現代繼續教育平臺,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新建醫院配備報告廳、多媒體會議室和workshop室,安裝手術遠程傳播系統、遠程教學系統、音響和投影儀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專業技術人員創造一流的學習環境。

2積極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為了更好地使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畢業后在臨床實踐中得到繼續發展,讓他們理解到只有通過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在醫學科學的海洋里充分汲取新的養分,更新專業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3],才能使自己醫療專業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2.1申辦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天津醫院與天津醫科大學建立了醫學情報共享合作協議,以達到盡快地向臨床一線輸送各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之目的,同時積極申報國家級、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促進天津醫院科研及臨床應用[4]。為了鼓勵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增強醫生自覺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意識,本院內實行每周定期通報制度,通過繼續醫學教育提高醫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醫院教學、醫療和管理水平的全面發展。

2.2舉辦院內學術講座

每年有計劃地舉辦以已實施的新技術為主的院內學術講座,科室講座主要以三基訓練為主。每星期五下午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科交叉為特點的院內學術講座,注重內容的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形成常態運行、長效運轉的機制。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實用性強的學術講座、學術交流、新技術應用交流和專題實踐教育等活動,使全院專業技術人員及時了解和更新知識結構、新技術,使其臨床醫療應用得到提高。

2.3外出進修、培訓及參加學術會議

為使各專業技術人員得以及時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掌握當今世界上先進的醫療技術,有計劃地挑選各科室優秀技術骨干外出進修、培訓及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議。外出學習人員回科后在本科內進行學習心得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也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同時也提高了院內各科室醫務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促進繼續教育工作的廣泛開展。

2.4遠程教學

為拓寬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和三基訓練的渠道,天津醫院已和24小時醫學頻道建立了遠程教育合作體系。24小時醫學頻道匯集了國內外的醫學視頻資源,全部以視頻的形式在互聯網上24h不斷地播出。遠程教育教學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三基培訓、手術操作、教育講座、醫學會議四個板塊的內容。三基培訓包括三基視頻操作演示、題庫、考試系統。三基視頻操作詳細演示了三基操作的具體操作細節,醫生、護士可以隨時隨地反復進行觀摩、學習。題庫及考試系統能夠實現全無紙化自動網上考試,實現了考試工作的四個“自動化”,即自動出卷子、自動考試、自動判卷、自動總結匯總成績。醫學三基考試試題部分從基礎到臨床,從醫技到護理多學科收錄了從易到難多種題型的考題,涵蓋范圍廣。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通過24小時醫學頻道方便地學習相關衛生技術知識,24小時醫學頻道體現了“按需學習”的教育理念,可以合理解決工學矛盾,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極大的選擇空間。

2.5以教育者為導向模式向自我導向模式轉變

教育者導向模式包括學術會議、臨床病例討論會、技術操作示教、手術示范、培訓班、新技術推廣、遠程教學等;自我導向模式包括瀏覽期刊、視聽或音像制品、CD-ROM媒體和互聯網等[5]。以教育者為導向模式向自我導向模式轉變是使受教育者由被動者變為主動者,使繼續醫學教育有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受教育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自己的時間、知識水平、愛好尋找所需的信息,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逐步樹立只有終身教育,才能終生職業的觀念,真正把參加繼續教育轉變成自覺行動,提高單位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3形成評價繼續醫學教育效果的模式

形成評價繼續醫學教育效果的模式(CRISISS模式)是英國采取的,經歐洲醫學教育聯合會驗證,得到了世界各國醫學教育界的認可,成為評價繼續醫學教育效果合理的有效模式[6]。

3.1醫學教育參加者培訓效果的評價

先明確了解專業技術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內容的需求,當專業技術人員根據這一要求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后,教學科以問卷形式讓參加者對講課內容、方式進行滿意度的評價,并對學員不滿意的情況進行整改,然后再對每個項目進行再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達到提高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質量的目的。這就對授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者必須選準切入點、及時了解和跟蹤國內外醫學科技的最新動態,不斷進行內容更新,注重授課藝術和效果。教學科還根據授課效果有側重、有目的地安排授課教師,以促進授課質量的穩步提高。通過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學習,使專業技術人員臨床診治能力、科研工作能力有所提高,理論水平及操作能力有所增長。

3.2項目效果評價

有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以管理人員對專家授課教學效果的重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術理論高、臨床經驗豐富不意味著他的教育水平也同樣高,教育是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水平及口才表述能力的綜合表現,所以繼教管理者應對每一位專家的教學效果加以重視,及時了解聽課醫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對專家提出一定的授課要求,教學效果提高了就增強了醫生自覺參與繼續醫學教育的意識,同時也達到了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水平的目的。對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評價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項目內容是否符合衛生人才培養的需求,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推廣性的特點;②項目選題應以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發展中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注重項目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即“四新”“三性”;③項目是否以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目的;④項目是否為本學科國際、國內發展的前沿;⑤項目是否為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新發展;⑥項目是否為國內醫療先進技術和成果;⑦項目是否填補國家、市級空白,有顯著社會效益的技術和方法。

4取得的成果

第7篇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三級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是河南大學附屬鄭州婦產醫院,目前有大石橋本部、秦嶺路院區和宜居健康城醫院三個院區。醫院承擔全市十區六縣(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婦女圍產保健、婦女兩癌普查、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孕產婦危重癥救護、新生兒危重癥救護、腔鏡培訓等工作。

開放床位600張,臨床、醫技科室33個,在職職工1160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87人。年出院患者3.5萬人次,分娩嬰兒1.4萬余人,門診量80萬人次。

醫院學科實力雄厚,為全國婦聯、國家衛計委“心系新生命”項目單位、國家衛計委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國家衛計委“流產后關愛(PAC)”示范醫院、衛計委新生兒健康促進合作項目基地、河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協同基地、河南省智力殘疾防治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專科特色突出,婦科、優生遺傳科、新生兒科、兒童康復科為河南省醫學重點培育學科;優生遺傳實驗室被評為“河南省產前篩查醫學重點實驗室”;婦科產科手術學、新生兒科為鄭州市醫學重點學科;專科護理學為鄭州市醫學重點培育學科。設有“鄭州市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鄭州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鄭州市優生遺傳產前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產前篩查中心”、“鄭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鄭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鄭州市產科質量控制中心”。服務人群覆蓋中原地區,婦產科超聲、胎兒四維篩查、優生遺傳等在全省享有盛譽。

為滿足醫院快速發展的需要,現面向全國誠聘專業技術人員91名。

一、博士研究生

(一)招聘條件

1.具有較高的臨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2.主要專業:婦產科學、兒科學、生殖醫學、醫學影像學(超聲診斷專業)、病理學、臨床醫學;

3.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學位。

(二)待遇

1、通過鄭州市人社局公開招聘可辦理入編手續;

2、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實際情況,積極協助解決配偶就業、子女就學問題。

3、享受“智匯鄭州1125”人才政策:(1)在鄭首次購房給予10萬元購房補貼;(2)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4、享受醫院人才政策:面議。

二、應往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一)招聘專業及條件

婦產科、兒科、兒童保健、兒童康復、護理學、重癥醫學科、生殖醫學、人類生殖胚胎、生物專業、麻醉學、醫學影像診斷、病理學、醫學檢驗學、眼科學、視光學、耳鼻咽喉科學、公共衛生、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專業,211、985院校、有執業證書、有規培證者優先。

(二)待遇

1、一經錄用,辦理人事手續,繳納五險一金。

2、享受“智匯鄭州1125”人才政策:(1)在鄭首次購房給予5萬元購房補貼;(2)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三、本科學歷及實用性人才

(一)招聘專業及條件

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臨床醫學、耳鼻咽喉科學、麻醉學、護理學、醫學檢驗學,本科統招全日制學歷,年齡35周歲以下,211、985院校有執業證書、有規培證者優先;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大專以上學歷),年齡45周歲以下,有科室管理經驗者優先。

(二)待遇

1、一經錄用,辦理人事手續,繳納五險一金。

2、享受“智匯鄭州1125”人才政策:(1)在鄭首次購房給予2萬元購房補貼;(2)新引進落戶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四、助產、護理崗位

招聘條件

大專及以上學歷(高中起點統招全日制),年齡35周歲以下,有護士執業證書,二級以上醫院有助產、麻醉護理、重癥監護工作經驗者優先。

五、財務

高級會計師、有二級以上醫院財務工作經驗者優先。

六、報名方式

(一)網上申請

有意者請登陸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官方網站(zzfybjy.com/InfoWeb/Index.aspx),點擊“新聞動態”“人才招聘”下載填寫《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報名簡況表》和《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公開招聘人員報名表》(郵件的主題、附件名稱統一使用以下格式:姓名-專業-學歷)。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提交學歷認證報告或《教育部學歷認證電子注冊備案表》)、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論文及科研成果獎勵等相關資料的掃描或高清照片,發送至郵箱。

(二)資格審核

1.根據收到的報名簡歷進行篩選與資格審查。

2.條件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

(三)面試考核

具體面試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七、注意事項

1.請應聘者保持電話暢通。

2.所提供資料必須準確真實,如有弄虛作假者取消應聘及錄取資格。

聯系人:翟老師、吳老師、李老師

第8篇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醫務科和護理部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以及中醫適宜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鼻飼及胃腸減壓;清創縫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醫適宜技術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簡易呼吸氣囊的使用。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科室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月組織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醫務科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醫務科每半年組織一次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中醫適宜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醫務科、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1、每項考核工作結束后,由醫院統一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考核結果納入醫務人員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執業周期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用及培養使用的重要依據。

2、醫院將“三基三嚴”訓練工作納入基礎醫療質量管理,與科室質控掛鉤;對“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給予表彰,對成效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重視“三基三嚴”訓練工作,教育培訓管理混亂,缺乏規范的原始記錄者,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凡經補考“三基”考試考核仍不合格者,當事人予以下崗處理。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二)

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三嚴:嚴格要求、嚴謹態度、嚴肅作風。

“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提高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保證,反映了為醫之道的根本,也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主要內涵。根據《醫務人員分級培訓計劃》,以醫學臨床“三基三嚴”培訓為中心內容,認真抓好醫務人員分級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住院醫師的在職培訓,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全院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制定2012年產科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計劃。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曉紅副主任醫師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由劉玉嵚主治醫師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

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

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

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侵權責任法》、《病歷書寫管理規定》、《母嬰保健法》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正常分娩產程觀察及處理;電除顫儀器使用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

記錄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會交班及每月業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利用手術培訓考核無菌術、消毒、鋪巾、穿脫手術衣、切皮、結扎、縫合等技術。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1、科室每月對本專業知識組織考試1次。參加全院三基培訓,包括以下內容:人體解剖、生理、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藥理、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除參加全院考試外,科室還要對住院醫師進行定期培訓、考試。

2以下產科常見病及急危重癥循環學習:正常產程觀察及處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妊娠時限異常、正常產褥、異常產褥、異常分娩。

3、重點加強產科相關技能培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會陰側切及縫合技術、手術基本操作、心肺復蘇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等。

4、利用晨會對十五種核心制度學習、提問,人人過關,每月抽考。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三)

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基礎醫療質量,規范醫療操作程序,加大臨床、醫技、護理人員“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理論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及考核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嚴格執行《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管理辦法》(寶醫發【**】54號)的有關規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科技教育處、護理部負責安排“三基”知識培訓講座,確定參加考試的各級人員等。

各學科“三基三嚴”考核小組具體負責本科室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穿脫隔離衣、鼻飼及胃腸減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培訓教材主要參考《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臨床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醫技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護理分冊》等。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科技教育處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學習訓練階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個月的時間采取自主學習、崗位訓練、專題講座、示范教學的方法,有計劃、分步驟地抓好醫務人員的學習訓練,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學科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周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科技教育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采取閉卷考試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深化訓練效果。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科技教育處、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科技教育處每季度組織一次規范化培訓醫師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科技教育處、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第9篇

一是強化業務學習,提高服務水平。醫院每年拿出業務收入的1%,用于科研投入,鼓勵大家多出成績快出成果。鼓勵大家撰寫論文、搞科研。撰寫論文分版面費,醫院全部報銷,并每篇給予100元的獎勵;科研成果每項獎勵500元;參與著書是主編的,每人獎勵500元,副主編每人獎勵300元。

從今年起,計劃用5年時間,分院級領導、中層干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三個層次,采取不同辦法和形式,進行輪訓。

實行學分制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按上級衛生部門規定的要求,每年需完成相應學分;除此之外的干部,5年內必須完成60學分。

對于管理人員,在按照縣委組織部、人事局安排,進行學習培訓的基礎上,從20*年起,計劃到20*年底,對所有婦女干部輪訓一遍計算機的操作應用,爭取都能達到計算機中初級操作水平,掌握現代化的管理和辦公技能。尤其對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婦女管理干部,采取脫產學習、定向培訓、重點培養的方式,著眼于提高其科學素養和創造能力,強化學習與本專業、本行業相關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努力培植后備力量。

對專業技術人員,臨床各科根據情況,要求科室護士長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省級以上學術會議,并鼓勵脫產學習。醫院規定到省級以上醫院進修一年,報銷進修費6000元;在國家級醫院進修一年,報銷學費8000元。每年至少引進1—3項新技術,對取得明顯效果的,除一次性獎勵主要人員外,該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按一定比例提獎給所在科室。

參加脫產學習取得國家承認的第二學歷的,將分10年給予報銷學費。正是我們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方法,全院婦女干部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

二是借助載體,強化崗位練兵。醫療行業是一個社會服務性行業,它不僅是一些危重病人的生命之舟,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女性的個人素質、工作技能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水平。提升女性素質,強化崗位建功是確保女性職工發揮作用的關鍵。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標準嚴要求,著力在提高婦女干部的整體素質上下功夫,把強化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當作首要任務來抓,納入醫院發展規劃,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我們規定每月第一、三周的周五下午為政治學習時間。系統學習黨的基本方針政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同志《為人民服務》、《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獻,學習黨紀國法、院規院紀。讓大家學習、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知醫院規定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在堅持常規政治學習的同時,我們把創建各種崗、號、星、手作為載體,根據不同科室、不同崗位和具體人員的特點,開展不同的爭創活動,把科護士長推倒活動的前沿,讓其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和管理才能。醫院給其搭舞臺、作導演,讓其盡情展示、表現。通過特定環境和崗位的鍛煉,使她們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才能均得到提升。

取得的成效

第10篇

受__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就我區開展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情況,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作以下匯報。

今年以來,區政府把組織實施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作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年”的重要內容,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民生“工程”和鞏固提高我區“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成果的高度,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精心組織,整合資源,規范管理,使生殖健康服務惠及更多的育齡婦女,全面提高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據統計,目前我區有下崗失業、低收入家庭、流動人口及城鎮無業已婚育齡婦女40082人。這次育齡婦女健康檢查服務的總體目標是使全區低收入家庭和無業、流動人口的已婚育齡婦女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檢查優質服務;受檢對象個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100%,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區已婚育齡婦女健康檢查長效工作機制。

為了保證這項惠民工程順利實施,區政府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加大了支持力度。一是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聽取并研究了項目實施方案,充分肯定了實施項目的重大意義,大力支持項目實施工作。二是成立了以主管副區長侯學東為組長、區人口計生局局長王芳為副組長,所有綜合治理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牽頭和指導全區的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的開展。三是提供經費保障。年初這項工作作為重點項目列入區人口計生局經費預算,安排專項經費20萬元,用于補充檢查所需器械設備、項目啟動、宣傳培訓、電子檔案建立和招聘技術人員等。目前已購買專項醫療設備及一次性耗材7萬余元,支付技術人員工資5萬余元。

區計生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對技術人員采取全員競聘、以崗定人的管理模式,保證人員結構合理,組成專業普查隊。每支普查隊由婦科醫師、內科醫師、乳腺醫師、b超醫師、檢驗技師、心電圖技術人員和護士組成。區計生服務站對街道、社區計生干部及參與這項工作的35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統一檢查表格,統一工作要求,定期上報工作進度。與此同時,為了提高育齡群眾對這項工作的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意識,區人口計生局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安排以社區為單位,在健康檢查前張貼公告,印制、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小折頁10萬余冊。邀請醫學專家為地區群眾集中開展生殖健康知識講座8場,播放健康教育宣傳短片30多場次,培訓群眾近萬人次,深受廣大育齡群眾的歡迎。

為了方便群眾就近就便接受檢查,人口計生局一方面推行“服務站+服務車”模式,即除在服務站開展檢查外,還采取劃分區域、分片包干、流動服務車進社區、技術人員走上門的形式,在全區各街道、各社區巡回普查。另一方面,加強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溝通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由區人口計生局牽頭負責,計生、衛生聯合實施。目前,我們已組建了5支育齡婦女健康檢查服務隊,其中由區計生服務站組建了2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計生聯合組建了3支。為了更好地指導群眾接受體檢,檢查組將檢查流程印制在體檢表上,并安排街道、社區計生干部做好引導工作。

為了使健康檢查工作按程序規范操作,我們聘請市內各大醫院相關教授、專家組成專家指導小組,負責對全區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進行專業技術指導、檢查、考核和質量把關。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統一確定檢查項目,檢查包括內科檢查(心肺聽診、肝脾腎觸診、測量血壓),乳腺檢查(含乳腺診斷儀檢查),婦科檢查(常規檢查、陰道鏡),盆腔b超檢查。參與檢查的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執業醫師資格以上職稱,衣著整潔,用語規范,態度和藹,堅持各個環節嚴格按照醫療衛生規范操作,使群眾既滿意又放心。目前,5個健康檢查服務隊已對6個街道、42個社區的15000人次開展

了健康檢查服務。通過檢查發現,我區育齡婦女婦科常見病發病率高達51.38%,對女性危害較大,嚴重影響了女性健康、工作和生活。因此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工作必須要形成長效機制,每年定期開展,使婦科病早發現、早治療、切實提高廣大育齡婦女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

服務車進社區開展檢查工作,雖然方便了受檢群眾,但由于社區硬件條件較差,有的也無法借到合適的場地,因此一般情況下開展檢查的條件較為簡陋,影響了群眾對檢查工作的信任度和接受檢查的主動性。

目前,全區各街道計生服務站編制基本上被其他崗位人員擠占,街道技術服務人員幾乎沒有,全部依賴區計生服務站力量。而區計生服務站編制只有5人,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根本無法滿足全區技術服務的需求。為補充力量不足而面向社會招聘的醫技人員工資待遇較低,政府補貼資金無法滿足招聘人員的預期收入水平,所以,招聘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影響了檢查工作進度。

充分利用人口學校、社區科普知識長廊、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生殖健康科普知識,同時將宣傳融入檢查工作中,堅持有針對性地向群眾講解婦科病臨床表現、主要危害、形成原因和預防措施等,真正提高廣大育齡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

根據我區實際,充分利用衛生資源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逐步把計生服務融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計衛聯合,優勢互補”,盡可能滿足地區群眾生殖保健的服務需求。

區街兩級計生服務站都將把每一位接受健康檢查群眾的情況登記造冊,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個人健康電子檔案。認真匯總分析健康檢查中的有關數據,摸清全區育齡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種類,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積極開展隨訪跟蹤服務,形成健康檢查服務的長效機制。

第11篇

【關鍵字】免疫規劃;人力資源;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796-01

免疫規劃的管理和免疫專業技術人員的配置是免疫規劃工作的基本保障,青海省90年代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了省、州、縣、鄉、村五級為一體的計劃免疫管理和服務網絡體系,使免疫規劃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常規免疫接種率逐年提高,人群針對疾病的抗體水平普遍提升。為摸清我區免疫規劃人員在年齡結構、知識水平等人力資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提出改進措施和對策,促進免疫規劃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為加強免疫規劃專業人員隊伍建設,提供對擴大免疫規劃的技術保障,2013年對城北區現有免疫規劃專業技術人員現狀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根據《免疫規劃管理手冊》的內容,制訂統一的免疫規劃工作人員基本情況、人力資源配置調查表,現場收集地區免疫規劃情況和工作人員的基本信息。

1.2 調查內容及方法: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本區從事免疫規劃工作人員的年齡、學歷、職稱,以及從事免疫規劃工作的年限等內容進行調查,并進行質控,現場抽取5%的問卷進行復核,要求調查一致性達100%,符合率達98%以上。

1.3 統計方法:采用office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討論

調查顯示城北區鄉村級免疫規劃服務人員中20~29歲占13.33%,本科學歷的占5.33%,農村接種門診中無學歷占20.51%;職稱結構初級、無職稱占85.34%,與省內其他地區調查結果雷同[1],主要特征為人員更換頻繁,低學歷、低職稱人員所占比例較大,其原因為這部分人員缺乏繼續教育機會和條件。學歷、職稱及人員的不穩定不適應當前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發展和需求。

我區免疫規劃人員數量不足,按現有免疫規劃專業人員與地區總人口數相比,平均為2.50/萬人[2], 不能滿足我區免疫規劃工作的需求,嚴重制約我區免疫規劃工作的發展。

調查發現我區免疫規劃服務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易在今后免疫規劃工作中發生差錯事故,直接影響免疫規劃工作質量,近年來有學者報道,發生差錯事故的人員綜合素質低,低學歷、低職稱人員占大多數 [3.4],為此,在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工作中,應加大對免疫規劃隊伍建設和人員能力建設,提高免疫規劃的服務質量,從整體上改善免疫規劃服務體系,鑒于我區目前免疫規劃工作現狀,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改進:①提高免疫規劃專業人員整體素質,及時給他們創造學習機會和改善學習環境,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②加強培訓,逐步改善低學歷、低層次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③嚴格執行“青海省免疫規劃預防接種人員準入制”,對所有從事免疫規劃服務人員通過培訓、考試和考核合格后發放預防接種上崗證和預防接種許可證,對考試、考核不合格的調離崗位和取消預防接種資格;④對無學歷、無職稱和年齡偏大的人員,進行學歷教育,以適應免疫規劃工作要求,對年齡偏大且無學歷者分流和換崗,保證免疫規劃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切實提高免疫規劃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建海,郝增平,張永基,等. 青海省免疫規劃人力資源配置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8):69-72

[2]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2006/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展報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 53-75

第12篇

一、招聘數量及條件

(一)招聘數量

襄陽市中心醫院2018年招聘護理專業技術人員100名,其中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護理系應屆畢業生30名,剩余名額面向其它高校畢業生招聘。

(二)基本條件

1、政治素質過硬,熱愛護理專業,有能力勝任本職工作,有奉獻精神。

2、統招進入全日制普通醫學院校(二本一及以上)學習,獲得護理或助產專業本科(統招本科不含“中起本”、“專套本”、“專升本”學歷)及以上學歷;

3、2018年應屆畢業生需通過2018年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往屆畢業生須持有護士執業證;

4、應屆畢業生年齡在25周歲以下(1993年7月1日以后出生);往屆畢業生要求具有三級甲等醫院一年及以上工作經歷(以三級甲等醫院工作證明為準),年齡可放寬至28周歲以下(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

5、五官端正,身心健康,溝通能力強,禮貌大方。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應聘

1、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刑事處罰,正在處分(罰)期間的;

2、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司法調查或者審計的;

3、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者曾被開除公職;

4、現役軍人;

5、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規定可不受理應聘的人員。

二、公告

在我院官網上2018年護理專技人員招聘信息。

三、報名方式及時間

1、現場報名

高校校園現場報名時需提供:個人簡歷、就業協議書、畢業生就業推薦表、在校期間成績單(學校蓋章有效)。截止日為招聘當日。

2、網上報名

應聘人員下載并如實填寫《襄陽市中心醫院公開招聘護理人員報名表》后,通過發郵件的形式將報名表電子文檔和各類證件(身份證、畢業證、學歷、學位證、護士執業證、在校期間成績表,榮譽證等)的掃描件,發至我單位人力資源處郵箱([email protected]),也可到我單位人力資源處報名。截止日2018年1月31日。

四、考核辦法

采用面試考核、試用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

(一) 面試考核

1、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護理本科畢業生面試考核

學生大學前3年綜合成績排名前50名的學生入圍面試,面試采用量化打分方式。學生大學前3年綜合成績、面試成績得分按權重50%評分,兩項分數相加成績排序前30名學生取得試用期考核資格。

2、其它高校校園招聘采用現場面試考核

由我院招聘考核小組前往湖北醫藥學院、三峽大學、長江大學等高校對符合我院招聘條件的學生,進行現場面試考核,通過面試考核后即取得試用期考核資格。

3、網上報名面試考核

高校招聘結束后,剩余計劃數用于招聘網上報名應聘人員,招聘考核采用集中面試考核,應聘者資料審核通過后由我院統一通知集中面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面試采用結構化面試方式,通過面試考核后即取得試用期考核資格。

(二) 試用期考核

試用期考核由我院統一安排,試用期為一個月,試用期結束后,由護理部、人力資源處、試用科室對試用人員思想品德、業務能力、工作實績進行考核,考核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四個等級,考核等級為良好以上的試用人員擇優聘用。

五、確定聘用人員

醫院招聘考核小組依據面試考核結果、試用期考核情況,擬定聘用人員名單,提交院長辦公會研究,最終確認正式聘用人員。擬聘用人員名單在我院官網公示7個工作日,在公示期間被發現并查證核實有違反考核紀律和不符合聘用條件的,取消聘用資格。

六、體檢、辦理聘用手續

由我院統一組織擬聘用人員進行入職體檢,體檢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出現體檢不合格或者自愿放棄情形的,不再聘用。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我院按照國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有關規定,與新聘用人員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咨詢電話:0710-3511271 人力資源處

監督電話:0710-3511407 監察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