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安全系統工程論文

安全系統工程論文

時間:2023-02-09 02:13: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系統工程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安全系統工程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安全管理、責任制、制度化、安全教育、文明施工

Abstract:

This thesis moder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discussed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now the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ed to the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and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mportance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of self and viewpoints. Use the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ck of loopholes proposed some ideas, how to carry safe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implemen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stitutionalization, safety educatio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措施與制度

第一節 影響安全管理的因素

安全是人類的第一需求,安全理念也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生產組織的效能。人類在生存和延續發展過程中,為保證生存和發展,創造了許多科學的自我保護方法,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完善。而現代安全管理體系思想的建立,則是近年來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產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一 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體系是由人建立和運作的,必須建立“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的基本思想,首先必須解決人的正確的安全觀、價值觀和道德行為規范,因此,安全管理始終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必須提高個層次的人因素質。人的安全行為主要來源于安全意識,安全意識主要基于個人所具有的安全知識即安全文化素質。要提高這種安全文化素質,就必須從操作人員的知識、技能、意識、觀念、態度、品行、認知、倫理、修養等方面進行培訓和培養

二 機器設備的因素

“機”是人類為擴展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而發明的人造系統,是人類社會智慧發展的結晶及其物化。隨著機械化大生產的發展,機械設備在給人類帶來高效工作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傷害,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三 環境的因素

環境對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人類賴以生產、生活的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的同時,當今環境反過來制約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及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安全作業環境可分為四方面:氣候環境影響;地理環境影響;生態環境影響;勞動生產作業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安全管理的責任制與制度化

一 安全管理體制

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1993年國發50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同知》中,明確了我國實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

國家監察和群眾監督的安全管理體制。

1:企業負責。企業負責是指安全生產的中心在企業,以企業為主。

2:行業管理。行業管理制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已行業為主。

二 安全管理機構

保證安全施工,需要成立公司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公司的經理是公司的第一責任者,在任期內.應建守健全以經理為首的公司.項目處、上地以及班組的分級負責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同時建立和健全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建筑公司要設專職安全管理部門,配備專職人員。公司下屬項目處,足組織和指揮施工的單位,對管施工.管安全有極為重要的影響。項目處主任為本單位安全施工工作第一責任者,根據本單位的施工規模及職工人數設置專職安全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員,并建立項目處領導干部安全施工值班制度。工地應成立以工地主任位負責人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組,配備專職安全員,同時要建立工地領導成員輪流安全施工值日制度,解決和處理施工中的安全問題和進行巡回安全監督檢查。

第四節 安全管理的監督和檢查

安全檢查的形式多樣,主要有:級檢查、定期檢查、專業性檢查、經常性檢查、季節性檢查以及自行檢查等等。上級檢查是指主管各級部門對下屬單位進行的安全檢查。這種檢查,能發現本行業安全施工存在的共性和主要問題,具有針對性、調查性,也有批評性。同時通過檢查總結,擴大(積累)安全施工經驗.對基層推動作用較大。建筑公司內部必須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公司級定期安全檢查可每季度組織一次,工程處可每月或每半月組織一次檢查,施工隊要每周檢查一次。每次檢查都要由主管安全的領導帶隊,同工會、安全、動力設備、保衛等部門一起,按照事先計劃的檢查方式和內容進行檢查。定期檢查屬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檢查。

第二章 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第一節 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

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建筑業都是一個重要的部門,然而各國建筑業的安全水平卻又不約而同的地于所有工業部門的平均安全水平。以美國1993年統計數據為例,建筑業雇傭的勞動力相當于美國全國勞動力的5%,但是在當年全國發生的所有工業事故中,卻有11%的致殘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是由建筑業引起的。而日本199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建設業的死亡人數則占死亡人數的42.2%。香港的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率更高,每年的事故發生率是日本的25倍,新加坡的30倍。因此,世界各國包括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界,都在努力將安全科學與建筑業的許多特點相結合,應用安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改進和指導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避免經濟損失的目的。作為一個傳統的工業部門,建筑業之所以成為一個危險的行業,與建筑業本身的特點有關

第二節 事故的處理

為了對工程建設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和認識事故發生的原因。預防和避免事故的關鍵,就在于找出事故發生的規律,識別、發現并且消除導致事故的必然原因,控制和減少偶然原因,使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小。沒有人愿意受到事故的傷害或者使他人受到傷害。

一 施工傷亡事故的處理

1、確定事故性質與責任,在施工項目上發生傷亡事故后,項目領導以及上級趕赴現場有關人員,應認真負責的對現場進行初步調查,以便確定時間是因工傷事故,還是其他事件。如果確定是工傷事故,就要調查事故責任人。其方法是,在已查清工傷事故的原因的基礎上,分析原因確定責任人。

2、對事故責任人嚴肅處理,對造成事故的責任人,要進行嚴肅教育,是其認識到其錯誤。對違反規章制度,強迫工人違章作業,因而發生重大事故的,要是氣受到法律的制裁。對情節較輕的要給于黨紀和行政方面的處罰。

3、穩定施工隊伍、妥善處理善后工作,工地一旦發生傷亡事故,就會打亂正常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秩序。或是管理人員精神緊張,職工思想不動,隊伍精神低落,是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受到很大的影響。

4、認真落實整治措施,為了確保建筑項目的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再次發生,要求落實對安全施工進行整改。要指定每項措施的責任人和完成措施的具體時間時限,主管安全的項目經理和安全檢查人員要組織檢查驗收,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饋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第三章 安全系統工程分析

安全系統工程領域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控制和消除導致人員死傷、職業病、設備或財產損失,最終實現在功能、時間、成本等規定的條件下,系統中人員和設備所受的傷害和損失為最小。一般采用“安全性”來描述安全。與安全對立的概念是危險,同樣也可用“危險性”,來描述危險:在實際研究與使用中,通常是通過對系統危險性的研究,并以危險性的大小來表達其安全性c假定系統的安全性為S,危險性為D,則有S=l―D。顯然D越小,S就越大,反之亦然。若消除了危險因素,就等于創造了安全。

實現系統的安全識別,分析、預測和評價系統中的危險性,消除或控制系統中所存在的危險是至關重要的。近三十多年來,人們把系統工程應用于安全領域,形成了安全系統工程技術:所以,所謂安全系統工程,即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系統或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性進行識別、分析、評價及預測,并根據其結果,采取綜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使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達到最佳的安全狀態。

安全系統工程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方法。這是因為,在安全系統工程使用中,不僅要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而且還要熟悉所要研究的系統或生產過程及應采取的安全技術等,即安全系統工程所包括的內容是廣泛的。由目前國內外的資料可見,安全系統工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事故成因理論、系統安全分析、安全評價和安全措施四個方面。系統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統工程的核心內容,它是安全評價的基礎。安全評價方法可依據評價的目的或采用的基本理論進行分類。目前較常見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評價、預先評價、日常評價、事后評價、全面評價、局部評價等。現代安全評價是以系統科學原理、耗散結構理論、現代數學和控制理論等作為理論基礎的。

總之安全系統工程可以打破傳統安全中單一的,自我封閉的界限,全面的、系統的、合理的解決安全問題,有利于有的放矢的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系統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真正的搞好安全系統工程必須熟悉生產,學會各種分析方法,提高安全工作人員的素質,完善安全管理體制。

結束語

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環保施工是企業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前提。只有安全管理搞好了,建筑企業才能在生產中減少或避免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減少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或間接經濟損失。建筑企業也必須在施工中隨時隨地重視安全教育,很抓安全措施的落實做到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的發生,促使勞動者把自己的精力、技術和知識充分的集中到施工生產中去,保質保量、高效率完成設產任務,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洪旭、姚龍江,淺說安全管理三要素,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4期

[2]周錫良,加強人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中國民航學院報,2002年7月增刊

[3]侯廿,論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遵義科技,2002年第1期

[4]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叢書,建筑工程施工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5]方東平、黃新宇、Jimmie Hinze,工程建設安全管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6]沈斐敏,安全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煤炭工業出版社,2001

[7]秦嵩,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綜合評價研究,天津大學管理學院,2003

第2篇

中圖分類號:P62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近年來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的一項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是安全系統工程和現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業事故預防的重要基礎工程。安全文化理論的提出,為實現安全生存和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中,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1國外企業文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七十年代末,人們發現,理性化管理缺乏靈活性,不利于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與企業的信念,而塑造一種有利于創新和將價值與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和企業的發展起著潛在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業文化的研究以探討基本理論為主,如企業文化的概念、要素、類型以及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各方面的關系等。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企業文化研究出現了四個走向:一是企業文化基本理論的深入研究;二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效益和企業發展的應用研究;三是關于企業文化測量的研究;四是關于企業文化的診斷和評估的研究。至今,有關企業文化的專著約有六十多部,論文分布在十幾種管理學和心理學期刊中,企業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經成為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和工業組織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九十年代,隨著企業文化的普及,企業組織越來越意識到規范的組織文化對企業組織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以企業文化為基礎來塑造企業形象。因此,組織文化研究在八十年論探討的基礎上,由理論研究向應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發展。 2我國企業文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從美國引入中國,20多年來受到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長期關注和重視,一批優秀企業和知名企業相繼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較完善的企業文化體系,并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積極作用。

借鑒國外企業文化研究,加強中國企業文化研究,促進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根據對國外企業文化研究的了解和對國內企業文化建設現狀的分析,二十一世紀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應該堅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側重于以下三個方面:1)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探討中國企業文化的基礎理論,研究企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文化的關系、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企業環境、企業發展和企業創新的關系等;2)加強企業文化的應用研究,關于企業文化的測量、診斷、評估和咨詢的實證研究;3)加強企業文化的追蹤研究,企業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變化而做出及時的調整和改變,才能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對企業文化進行追蹤研究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3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

工程建設各方主體沒有履行相應職責:有的建設單位不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不按建設程序辦事,將工程 肢解發包,簽訂霸王合同,要求墊資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產費用投入不足,嚴重削弱了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防護能力,致使安全防護很難及時到位,再加上強行壓縮合同工期導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勞作業,最終釀成事故。

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雖然近年來隨著《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基本形成了安全生產管理領域法制建設的框架,但配套的制度建設及各專門法之間的銜接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施工人員素質較低:目前我國建筑從業人員65%是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從農村進入城市,從農民轉為工人,他們的知識結構、工作方式、習慣意識等,還不能適應建筑業的特殊工作條件和環境,他們普遍未經過基本培訓和教育,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從而導致自己或他人發生安全事故。 材料設備及施工工藝落后,防護設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樁工程極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撐體系、竹木腳手架等受材質影響可靠性低,井字架、龍門架等施工機械安全保險裝置落后容易造成機械傷害和高處墜落事故,應嚴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安全資料管理有待規范:雖然安全資料不是產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安全資料能夠直接體現安全管理的水平,是相關部門了解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狀況的重要途徑。嚴格把住安全資料管理這一關,就能夠大大的促進安全生產管理的規范化。經常安全資料收集整理中假資料很多,很多資料只是簡單復印,或資料收集人代簽字。檢查資料時會發現,上面的“檢查情況”欄中多是“符合要求,滿足要求”等字樣,而到底怎么樣才“滿足要求”,填報人不得而知。安全資料還容易出現有頭無尾、前后不對應等現象。

4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建議

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明確自己的安全行為責任,其二,對特種崗位作業人員一律憑勞動管理部門頒發的操作崗位證書上崗;其三,對進入施工現場持證的架子工等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體檢;其四,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指揮的管理人員進行嚴厲的處罰;其五,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操作員工一律停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罰。

施工企業應嚴格執行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組織設計中應包含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針對每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隱患和可能發生安全問題的環節進行預測,在技術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發生事故。

加強安全法規制度建設,對存在違章指揮,不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用品,強令民工冒險作業,長期連續作業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責任。企業要建立施工現場工傷事故定期報告制度和記錄,并建立事故檔案。

5 結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以人為本,從人的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認識安全的本質,從文化的角度來全面審視企業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通過創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人際關系,對人的理念、意識、態度、行為等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從而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作用,以達到減少人為事故的目的。

參考文獻羅云,《中西安全文化與安全意識的差異》

第3篇

論文摘要:建筑施工項目安全評價,是評價者以國家對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為基礎,應用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對被評價建筑施工項目的安全因素進行安全分析,尋找工程建設系統安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和系統存在的問題,選取能全面反映工程建設安全狀況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評估工程建設系統總體施工安全水平,為制定事故預防控制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0 引言

建筑業一直是安全事故高發的行業,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數僅次于礦山企業,在全國各行業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頻發給國家、社會、施工企業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社會發展、安定團結、建設和諧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嚴重地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信譽,阻礙了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不斷提高和改進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

1 建筑施工項目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項目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是對施工安全水平進行評價、制定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據。它具有描述、評價、監測預警、決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設安全指標最基本的功能,通過施工安全評價指標,可以從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設安全系統的結構、運行機制等。

1.2 評價功能。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作為一個尺度,從人、施工機械、安全設施、安全管理等方面來衡量施工安全狀況。利用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模型方法,對施工安全狀態進行估量,明確施工安全運行的障礙性因素。

1.3 監測預警功能。監測預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系統的安全水平將通過安全評價指標表現出來,當對這些指標給定界限時,工程建設系統的安全狀態就可以監測了。監測功能可以分為狀態監測和目標監測。

1.4 決策功能。建筑施工項目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設立的最終目的是對工程建設的安全狀態進行評價,指導安全管理人員依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設的安全水平,保證工程建設安全進行。指標體系的決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項目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施工安全評價輸入指標

(1)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要是評價施工企業的安全制度、培訓體制和從業人員對安全的意識,細分為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資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檢查制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處理制度5個方面。

(2)資質、機構與人員管理。主要是評價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的資質管理以及企業中人員的管理,分為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分包單位資質和人員資格管理、供應單位管理4個方面。

(3)安全技術管理。主要是評價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的控制程度,分為危險源控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技術標準、規范和操作規程、安全設備和工藝的選用6個方面。

(4)設備與設施管理。主要是評價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為設備安全管理、大型設備裝拆安全管理、安全設施和防護管理、特種設備管理、安全檢查測試工具管理5個分項指標。

2.2 施工安全評價輸出指標

(1)高處墜落(R1)是指操作者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的高處進行作業時發生墜落。常見的高處墜落事故有:

①人員由屋頂、腳手架上、梯子上、結構上、梁的支撐上墜落(R11);

②腳手架、建筑結構倒塌(R12);

③人員由地上的洞口、屋頂的空洞、沒有護欄的樓面邊緣墜落(R13)。

(2)觸電事故(R2)電是施工現場各種作業的主要的動力來源,各種機械、工具等主要依靠電來驅動,即使不使用機械設備,也還要使用各種照明。觸電事故主要有:

①設備、機械、工具等漏電、電線老化破皮(R21);

②違章使用電氣用具(R22);

③對在施工現場周圍的外電線路不采取防護措施(R23)。

(3)物體打擊(R3)施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有很多物體從上面落下來,擊中下面或旁邊的作業人員即產生物體打擊事故。最常見的高處墜落事故有以下幾類:

①工人受到墜落物的打擊(R31);

②工人受到運動著的重型設備、吊車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擊(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擊(R33);

④工人受到掘進設備的打擊(R34)。

(4)機械傷害(R4)主要指施工現場使用的木工機械,如電平刨、圓盤鋸等;鋼筋加工機械和拉直機、彎曲機等;電焊機、攪拌機、各種氣瓶及手持電動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護和保險裝置對操作者造成的傷害。其包括:

①機械運動部件傷害(R41);

②建筑機械產生的巨大噪聲、振動、灰塵等對人體的傷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現場建筑物、構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設計、堆置、擺放或施工不合理而發生倒塌造成傷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邊坡土石方坍塌,基礎樁壁坍塌(R51);

②現場臨時建(構)筑物、腳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R53)。

2.3 輸入指標和輸出指標的關系

(1)高處墜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員由屋頂、腳手架上、梯子上、結構上、梁的支撐上墜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危險源控制、安全設施和防護管理;

腳手架、建筑結構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施工組織設計、安全設施和防護管理;

人員由地上的洞口、屋頂的空洞、沒有護欄的樓面邊緣墜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檢查制度、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素質、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2)觸電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設備、機械、工具等漏電、電線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資金保障制度、供應單位管理、安全設備和工藝的選用、設備安全管理;

違章使用電氣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分包單位資質和人員資質管理、安全技術標準;

對在施工現場周圍的外電線路不采取防護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技術交底。

(3)物體打擊(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墜落物的打擊(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檢查制度、特種設備管理;

工人受到運動著的重型設備、吊車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擊(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大型設備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擊(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處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設備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進設備的打擊(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設備和工藝的選用、大型設備控制。

(4)機械傷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機械運動部件傷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檢查測試工具管理;

建筑機械產生的巨大噪聲、振動、灰塵等對人體的傷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分包單位資質和人員資格管理、安全設備和工藝的選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邊坡土石方坍塌,基礎樁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處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技術交底;

現場臨時建(構)筑物、腳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供應單位管理、規范和操作規程、安全設施和防護管理;

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檢查制度、分包單位資質和人員資格管理、安全設備和工藝的選用、大型設備安拆控制。

3 結束語

安全既包括有形實體安全,如國家安全、社會公眾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虛擬形態安全,如網絡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預知危險,二是消除危險,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第4篇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安全管理與安全評價的關系,指出安全評價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實現安全管理的系統化和科學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顧名思義“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安全是指全民、全社會的安全,狹義安全是指某一領域或系統的安全。現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統安全工程,現代安全管理就是圍繞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這三個基本環節開展風險防范工作,其體現在熟練地應用現代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研究、分析、評價、控制以及消除或削減生產領域的各種危險,有效地防止災害事故,避免損失。這已經完全不同于以事故為中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評價是依照國家安全生產的有關法律法規,通過對設備、設施或系統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復合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相關規定的評價,對照技術標準、規范確定系統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分布部位、數目,預測系統發生事故的概率和嚴重程度,進而提出應采取的安全對策措施等。決策者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選擇系統安全最優方案進行管理決策,實現安全管理的系統化和科學化。

安全評價是以實現工程、系統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工程、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與分析,判斷工程、系統發生事故和急性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安全對策建議,從而為工程、系統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近年來,隨著安全評價工作向縱、深方向的開展,其作為安全管理的必要組成部分,正逐漸被社會廣泛認可,對于安全生產所起的技術保障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對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展安全評價工作,有助于提高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傳統安全管理方法的特點是憑經驗進行管理,多為事故發生后再進行處理。通過安全評價,可以預先識別系統的危險性,分析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狀況,全面的評價系統及各部分的危險程度和安全管理狀況,促使生產經營單位達到規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評價可以使生產經營單位所有部門都能按照要求認真評價本系統的安全狀況,將安全管理范圍擴大到生產經營單位各部門、各環節,使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系統化管理。

安全評價可以使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變經驗管理為目標管理。安全評價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門、全體職工明確各自的安全目標,在明確的目標下,統一步調、分頭進行,從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學化、統一化、標準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層次領導及技術人員補充現代安全管理的知識,了解系統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從被動與事后型的“亡羊補牢”模式向以風險防范為重點的系統化安全管理模式邁進。

二、開展安全評價工作有助于提高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

開展安全評價與預評價有助于提高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即確保建設項目建成后實現安全生產,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損失最少,優選有關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設基礎上的安全衛生水平,獲得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從設計上實現建設項目的本質安全化。擬建建設項目的安全生產水平,首先取決于安全設計。預評價作為安全設計的主要依據,它將找出生產過程中固有的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產生危險、危害的主要條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險、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條件的最佳技術、措施和方案,為建設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的系統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提供依據和條件。為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監察、管理提供依據。預評價改變了“先建設、后治理”的被動局面,使建設項目的“三同時”的管理、監察工作沿著規范化、科學化方向深入地開展。

三、開展安全評價工作為實現安全管理的系統化和科學化創造條件

當代人對安全生產問題的新認識、新觀念表現在對安全本質的再認識和剖析上,把安全生產基于危險分析和預測評價的基礎上。表現在對事故的本質揭示和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安全生產建立在預防和控制基礎上。在新世紀人們逐漸修正和廣泛應用事故致因理論、事故頻發傾向理論、heinrich因果連鎖理論、管理失誤理論、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危險源理論、事故原點理論等理論來指導安全生產。現代安全管理具有變縱向單因素管理為橫向綜合管理,變事故處理為事件分析與隱患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變只顧經濟效益的商業管理為效益、環境、安全與健康的綜合經營管理,變被動、輔助、滯后的管理程式為主動、本質、超前的管理程式,變外迫型目標為內激型目標等特點。由此可見安全管理對象,內容和方法已發生重大變化,整個組織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應轉變。此時,積極開展安全評價工作就尤顯其必要性。

近年來,安全評價工作在我國健康快速的發展,它作為現代安全管理模式,體現了安全生產以人為本和預防為主的理念,是保證生產經營單位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手段。實踐證明,推行安全評價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管理方針,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科技興安戰略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5篇

 

在裝備綜合保障的分析與設計工作中,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RMS)分析與設計已成為關注的焦點。文獻[1]指出,RMS工作在工程實踐中的開展不是太好,重要原因之一是RMS設計與分析各自成體系,結果是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影響RMS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論文提出應主要通過對現有技術的集成和改進,對RMS一體化設計技術進行探討,采用以FMEA為中心的一體化分析、一體化設計的思路。

 

1 裝備保障的集成要求

 

裝備綜合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以下簡稱ILS)是與按序貫設計的“事后保障”完全不同的概念,它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就在于“集成(Integration)”,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綜合”。ILS中的“集成”包括三層含義:(1)裝備與保障要素的集成;(2)各種保障資源的集成;(3)與保障要素設計相關的各專業技術的集成。

 

1.1 裝備與保障要素的集成

 

ILS是對裝備的全系統、全壽命保障,它是通過對保障要素的分析、設計和集成而獲得的,最終成為一體化的“綜合保障系統”提供給單位。

 

保障要素

 

保障要素是綜合保障需要考慮的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這些要素之間具有協調性和關聯性。保障要素有10項,分為兩類:第一類:資源與服務性要素。是實施保障的物質基礎和服務,共有8項:人員和人力,供應保障,保障設備,訓練與訓練設備,技術文件,計算機資源保障,包裝、裝卸、存貯和運輸,設施。第二類:技術與管理要素保障的技術和管理性內容共有兩項:維修規劃,設計接口。

 

1.2 各種保障資源的集成

 

按裝備的使用和維修需要,8項資源要素要根據維修規劃進行合理配備。8項資源要素包括:人員和人力,訓練與訓練設備,保障設備,技術文件,計算機資源保障,設施,供應保障和包裝、裝卸、存貯和運輸。保障資源的集成是指8項要素之間的協調和關聯。

 

2 裝備保障數據的分析、集成的方法

 

裝備綜合保障,是在裝備研制和生產階段,為裝備的使用和維修設計、分析和組織保障要素,采集有關數據進行集成組織、加工處理,而在使用階段實施持續保障。綜合保障形成過程,就是保障要素數據的采集、集成、存儲與處理過程。

 

2.1 保障要素數據的采集方法

 

保障要素數據的采集方法為:通過保障性分析(LSA)過程,將各要素的分析集成在一個統一的過程中,用這個過程來規范分析項目和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即“協調性和關聯性”。

 

2.1.1 保障性分析(LSA)工作內容

 

保障性分析(LSA)作為系統工程和設計過程的一部分,在采辦過程中通過有選擇地應用各種科學和工程工作以便使設計符合保障性以及其它綜合保障(ILS)目標[2]。保障性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所要求的工作項目,每一工作項目的說明,為執行某項工作項目所需的輸入和產生的輸出要求。(圖1)

 

(1)圖1右上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個工作項目都需要大量外部信息,并從其它工作項目得到的結果來進行分析和得到保障,后面的工作項目是根據前面工作項目的信息來完成。以任務分析(401)為例,它的信息來自201、205、301和303,它的結果要提供給402和403。

 

(2)圖1左下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個工作項目的輸入和輸出都被設計成能保證LSA過程的重復。

 

(3)工作項目101、102和103控制和管理所有工作項目。

 

2.1.2 保障性分析(LSA)過程集成

 

這15個相互關聯的工作項目是供選擇剪裁的。全部分析項目必須剪裁,以適合于任何規定的計劃設計或者壽命周期階段。這里選出產生保障數據最基本的子項目構成如圖2所示的保障性分析過程。圖2所示的LSA過程集成的主要分析工作步驟是:

 

(1)選擇LSA備選項目(CI);(2)建立保障性分析控制號(LCN)結構;(3)功能分析;(4)故障模式、影響和危害度分析(FMECA);(5)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RCMA);(6)在FMECA和RCMA完成后,就可以初步確認預防性維修(PM)/修復維修性維修(CM)任務;(7)修理級別分析(LORA);(8)詳細的維修任務分析(MTA);(9)LSA分析結果記錄在LSAR單一數據庫中。

 

2.2 保障數據的集成—保障性分析記錄(LSAR)

 

保障性分析記錄(LSAR)標準內容包括:(1)數據輸入集成方法;(2)自動數據處理(ADP)方法;(3)LSAR數據產生的LSAR報告—輸出集成格式。

 

2.3 LSAR數據的處理和應用

 

(1)標準輸出報告—LSAR有預先設定的輸出報告及報告格式要求,包括報告的詳細說明。

 

(2)用戶定制輸出報告—根據用戶構建的綜合保障系統數據報告需要,從LSAR數據庫中提取數據,生成由用戶自定義的輸出報告。

 

(3)LSAR是編制技術手冊的數據源—從LSAR數據庫中提取數據,主要是任務分析數據,編制紙質技術手冊(TM)和創作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ETM),尤其是使用手冊和維修手冊。

 

3 結語

 

該文從綜合保障要素的集成需要出發,探討了裝備綜合保障要素數據的分析、集成、處理和應用問題。在方法上,將原來在各種單個技術標準中規定的分散、獨立的保障要素分析過程,納入到符合LSA規范的統一過程中分析,并在符合LSAR規范的單一數據庫中集成、處理和輸出,提出了過程集成、數據集成、應用集成。

第6篇

關鍵詞:除險加固病險庫加固方法前期準備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briefly our country reservoir safe condition 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rvoir eliminate the dangerous reinforcement, through to the reservoir security check's goal, the significance, the content, the method, the sickness danger storehous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the commonly used reinforcement method's elaboration, intends to indicated that the Chinese present stage enlarges the reservoir to eliminate the dangerous reinforcement the importanc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sing.

Keyword:Reinforcement;Dangerous—reservoirs; Reinforcement method;Preparations

中圖分類號:TV6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我國水庫安全概況

建國以來,全國為了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經幾代人的努力,截止2000年,中國已修建各類大壩共約8.6萬座。為中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我國一半以上水庫建成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大多是“三邊工程”,特別是農村由農民投資投勞建成的水庫甚至連“三邊工程”都不是,沒有勘測和設計,一味在心中臆想中施工,這些水庫施工質量差,防洪標準偏低不達要求,,工程老化失修,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大多已處于病險狀態。

據統計1954-2003年50年中的潰壩事故共3481起,其中大型水庫2起,中型水庫123起,小型水庫3356起。將垮壩失事原因分為漫壩(泄洪能力不足和超標準洪水兩種情況)、質量問題、管理不當、其它原因和原因不祥5類 [2]。

統計結果表明,導致我國水庫失事的主要原因是泄流能力不足和水庫質量問題,其他幾個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2、病險庫的安全檢查

2.1水庫安全檢查的目的和意義

水庫安全評價是以實現水庫系統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水庫運行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與分析,判斷水庫發生事故和急性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仲程度,提出安全對策建議,從而為正常運行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其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預測水庫運行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危險、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以達到最低事故率、減少人員及財產損失、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2.2水庫安全檢查的內容和方法

2.2.1檢查內容

壩體,壩腳,涵洞進出口部位,溢洪道兩側巖體,監測系統以及病險水庫的隱患部位等。

表1水庫壩體檢查項目及內容表

2.2.2 檢查方法

眼看:察看迎水面大壩附近水面有否旋渦;迎水面護坡塊石有否移動、凹陷或突鼓;防浪墻、壩頂有否出現新的裂縫或原存在的裂縫有無變化;壩頂有否塌坑;背水坡壩面、壩腳及反濾層范圍內有否出現滲漏突鼓現象,尤其對長有喜水性草類的地方要仔細檢查,判斷滲漏水的渾濁變化;大壩附近及溢洪道兩側山體巖石有否錯動或出現新裂縫;通訊、電力線路是否暢通等。

耳聽:耳聽有否出現不正常水流聲

腳踩:檢查壩坡、壩腳是否出現土質松軟或潮濕甚至滲水。

手摸:當眼看、耳聽、腳踩中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則用手作進一步臨時性檢查,對長有雜草的滲漏出逸區,則用手感測試水溫是否異常。

量測:對出現的裂縫,應以尺量并記錄。發現異常情況,應詳細記述部位、險情和繪出草圖,并拍攝照片。

3、病險庫常用的加固方法

除險加固措施有多種,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每個水庫的實際情況,分別采取切合實際的除險加固措施。現在針對水庫存在的常見問題,介紹一些工程中經常采用的典型的措施方法[3]。

表2水庫常見病險問題機處理措施表

4、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議

為保證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項目順利實施,為加快病險水庫治理步伐,提高質量,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水庫除險加固是公益性事業應以國家投入為主,地方投入為輔;二、根據病險水庫的不同類別及“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三、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建立水庫長效良性的運行機制,逐庫建立以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病險水除險加固責任制;四、堅持進度、質量、效益相統一,既要保證如期完成除險加固建設任務,又要保證水庫良性運行,長期發揮效益[4]。

5、結語

水庫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因其自身安全性所存在的潰壩洪水風險問題,盡管其發生概率小,但是一經發生會給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產生巨大的威脅,也會引發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其失事后果相當嚴重;其次,隨著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的發展,水庫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的同時,人們對水庫的安全性及現存效益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再者,時值全球經濟危機,從擴大內需的角度出發我國水庫除險加固事業更應迎風破浪,適時而進,加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凱文等.水庫移民安置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2]何曉燕;王兆印;黃金池;丁留謙中國水庫大壩失事統計與初步分析[J] 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水旱災害風險管理,2005 年

[3]林一唐山市小型危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措施淺析[J]河北水利2002年 06期

王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問題探討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08年05期

[4]王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問題探討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年 05期

基金名稱:水庫農村移民安置研究基金號:10sky1009

作者簡介:張家榮【1】(1982-),男,漢族,陜西洛南人,商洛學院城鄉發展與管理工程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工程建設管理研究。

第7篇

要進行一項統計工作,首先,必須進行統計設計。我們已經把這一工作分配給了統計部門局域網內部相應的計算機來完成。其次,要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在我們上面建立的統計體系中,由上級部門設計好統計調查表單,下級部門如實填寫好后,通過逐層上報的方法傳送給對應網站。最后,通過DEC進行數據處理。論文百事通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統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辦法,它與傳統的統計報表制度有許多類似之處。實際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統計資料的收集方式越來越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下四種應用比較廣泛的網上統計調查方法是作為對上述方法的補充手段:1、電子郵件法;2、隨機IP地址調查法;3、直接站點調查法;4、網絡視迅會議法。

二、網絡統計信息的安全問題

我們所講的統計信息安全,一是指統計信息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的數據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則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能夠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不會中斷;二是保證各統計部門的數據及個人資料、商業秘密在網絡上傳輸的保密性、安全性;三是保證網頁順利及網上內容不被隨意更改。網絡時代的統計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點,保密性是指統計信息及統計數據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及實體,或供其利用。

網絡統計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有:

1、系統的不安全因素

在系統不安全因素中,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網絡統計軟件的自身安全與否直接關系統計信息安全。系統軟件的安全功能較少或不全,以及系統設計時的疏忽或考慮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將會給危害信息安全的人和事留下許多隱患。二是病毒對于網絡的威脅和黑客對于網絡的破壞和侵入。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已由過去的軟盤、光盤等存儲介質變成了網絡,多數病毒不僅能夠直接感染網絡上的計算機,還能在網絡上“繁殖”。三是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會造成其本身的不安全,這也是計算機系統不安全的根本原因之一。

2、傳輸線路的不安全因素

盡管在同軸電纜、微波或衛星通訊中要竊聽其中指定一路的信息是很困難的,但從安全角度來說,沒有絕對安全的通訊線路,同時,無論采用何種傳輸線路,當線路的通信質量不好時,將直接影響聯網效果,嚴重時甚至導致網絡中斷,破壞通信數據的完整性。為確保通信質量和網絡效果,防止竊聽,就必須要有合格的傳輸線路。

3、用戶的不安全因素

大多數系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個合法的用戶在系統內可以執行各種操作。用戶隨意進入不明網站和下載不明的程序,會使運行系統遭到破壞。應由用戶來管理自己的登陸密碼,但不能讀取用戶的密碼。用戶必須對自己密碼的安全性、保密性負責。一個不安全的密碼事實上是不能起到保密作用的。

網絡安全是一個集技術、管理、法規等的綜合作用為一體的、長期的、需要常年實施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保障統計信息網絡的安全,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a從技術的角度出發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是身份識別。身份識別是安全系統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是驗證通信雙方的有效手段。用戶向其系統請求服務時,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證明,例如輸入USER和PASSWORD,而系統應具備查驗用戶身份證明的能力,能夠識別合法用戶。也可采用人體特征(如指紋)識別、智能卡識別等方法。二是設立防火墻是位于內部網絡(可信賴的)和外部網絡(不可信賴的)之間的屏障,它按系統管理員預先定義好的規則來控制數據包的進出。三是信息加密。通過對信息的重新組合,使得只有收發雙方才能解碼和還原信息。傳統加密系統是以密鑰為基礎的,分為對稱和不對稱加密兩種,隨著技術的進步,加密正逐步被集成到系統和網絡中。四是存取權限控制。其基本任務是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并防止合法用戶對系統資源的非法使用。新晨

b存效防范病毒

對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是計算機安全的重要方面。關于計算機病毒,我們應該建立起兩個觀念:第一,計算機感染了病毒并不十分可怕,嚴重的是并不知道機器已感染了病毒。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危害就是傳染性和破壞性,但病毒受其隱蔽性的限制,平時只是傳染,破壞活動很小,只有滿足病毒發作條件時才會呈現出強大的破壞力,而且破壞活動往往是瞬間完成,想人為中斷都不可能。第二,應根據計算機病毒的共同特征來檢測病毒。由于計算機病毒只可能藏身于硬盤的引導區、文件區和內存之中,我們可以針對病毒的這些特征采取利用備份的系統信息檢測引導區中的病毒、利用文檔文件檢測文件中的病毒、設置內存駐留程序監控病毒等措施,有效地遏制計算機病毒的傳染和破壞,保障統計數據的安全。

第8篇

關鍵詞:地下水;飲水水源;層次分析法;飲水安全評價

中圖分類號:X5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1-0051-03

地下水具有水質清澈、水溫穩定、分布面廣、不易污染、取水條件及取水構筑物構造簡單、便于施工和運行管理、水質處理工藝較地表水簡單、處理構筑物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是小城鎮飲水工程中廣泛采取的水源形式。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小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需水量與日俱增,許多小城鎮盲目地增加地下水開采率來應對缺水危機,由此頻頻引發江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質變差等長期難以解決的生態問題。目前,用于指導小城鎮地下水飲水安全的評價體系還很不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一種科學而簡易的小城鎮地下水飲水安全評價方法來指導小城鎮地下水飲水的安全供給和保障,這將為我國眾多小城鎮飲水安全開發及優化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對我國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小城鎮飲水水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計算

1.1評價指標體系和安全標準

小城鎮地下水飲水安全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用一兩個指標反映其全部內容。為此,須對小城鎮水資源的供需狀況和供給結構等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評價城市供水安全開發和利用狀況。本文根據代表性、獨立性、量化原則和系統性等指標選取的原則,充分考慮了城小鎮供水特點,選擇水質安全狀況、水量安全狀況和供水管網安全狀況3大類共9項指標,體現了整個供水安全系統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和狀況。評價指標構成體系見表1。

1.2供水安全評價各指標計算方法

1.2.1水質綜合指數C1水質綜合指數C1=0.2×(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指數)+0.5×有毒污染物指數+0.3×(水質非常規污染物指數),計算結果保留整數。其中: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指數、有毒污染物指數和水質非常規污染物指數采用單項指數的幾何平均值計算,即:

(1)

式中:I――各單項評價指數的均值;Imax――各單項評價指數的最大值。

確定評價等級:

當0

當1

當2

當3

當4

1.2.2其它指標計算方法

C2:供需比:衡量城市供水能力能否滿足社會需要的指標,即:城鎮供水能力(含自備水源)與城市最高日需水量之比;

C3:地下水開采率:已開采地下水總水量占開采極限的比例;

C4: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地下水靜水位逐年穩定持續下降的平均幅度;

C5:供水管網覆蓋率:供水管網的覆蓋面積占城市面積的比例;

C6:自來水普及率:城鎮用水的非農業人口數(不包括臨時人口和流動人口)與城鎮非農業人口總數之比;

C7:人均日供水量:城鎮日供水能力與城鎮非農業人口數的比值;

C8:管網漏失量:管網跑、冒、滴、漏等漏失水量占供水總量的百分比;

C9:節水器具普及率:用水器具中節水型器具量與用水器具總量的比值。

2飲水安全的評價方法

本課題主要應用層次分析法(AHP)對飲水安全性進行評價,AHP法確定因子權重的步驟是:

(1)確立所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從上到下為目標層A、對象層B和指標層C。

(2)對B層、C層的要素,分別以各自的上一級層次的要素為準則進行相對重要性的兩兩比較,此處建立B層的判斷矩陣為B={bij|i,j=1~n}n×n,元素bij表示從判斷準則A角度考慮要素Bi對要素Bj的相對重要性。同時對應于B層要素Bk的C層的判斷矩陣為{ckij|i,j=1~m;k=1~n}mxm。

(3)構成比較判斷矩陣:建立遞階層次結構之后,假定上一層次的元素Bk作為準則,且對下一層次的元素C1,C2,C3,Cn有支配關系,針對BK兩個元素Ci和Cj哪一個重要,重要程度以數量表示出來。這里取9/9、9/7、9/5、9/3、9/1,含意是9/9表示Ci同Cj一樣重要;9/7表示Ci比Cj稍微重要;9/5表示Ci比Cj重要;9/3表示Ci比Cj重要得多;9/1表示Ci比Cj特別重要。9/8、9/6、9/4、9/2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反之,Cj比Ci的判斷數為Ci比Cj的判斷數的倒數。由這些數值作為矩陣中的元素,而構成兩兩元素比較差別矩陣,其中Cij表示對Bk而言,Ci比Cj相對重要性的程度數值。由此可知:Cii=1,Cij>0,Cij=1/Cji。

(4)層次單排序根據以下方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值:

第一步: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Mi:

Mi=bij(i=1,2,…,n) (4)

第二步:計算Mi的n次方根:

(i=1,2,…,n) (5)

第三步:權重計算。對向量歸一化,即可得到其權重值:

(i=1,2,…,n) (6)

則W=(W1,W2,…Wn)為所求的特征向量;

第四步: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其中(FW)i表示向量BW的第i個元素;

第五步: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的偏差一致性指標CI:CI=(λmax-n)/(n-1);

第六步:利用CR=CI/RI進行整個層次的一致性檢驗,其中RI的值可由表3查出。若CR

表3隨機性指標RI值

矩陣階數n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0 1.12 1.26 1.36 1.41 1.46 1.49

得到每一個要素相對于上一層次對應要素的權重值后,通過層次總排序計算出每一個評價指標相對于總目標的權重值,進而可計算各層次所有元素對總目標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

3飲水安全評價應用

根據以上建立的小城鎮地下水飲水安全評價體系,選取以地下水為主要飲水水源的石河子市作為評價區域進行評價,評價過程和結果如下:

3.1確立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建立的城鎮供水安全評價指標構成體系,建立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模型結構如圖1所示:

3.2層次排序各指標的權重值

根據供水安全綜合評價層次結構,采用層次分析法(AHP)進行評價,指標層各指標權重排序詳見圖2指標層各指標的權重條形圖。

3.3評價分析

根據建立的評價層次結構模型,進行層次分析計算,由計算結果表4可以看出:對象層中的供水水質安全狀況、供水水量安全狀況和供水管網安全狀況的權重分別為0.3400,0.5072和0.1528,供水水量安全狀況權重占到50%以上,突出的反映了石河子市水量嚴重不足的現狀。供水水質安全狀況、供水水量安全狀況和供水管網安全狀況下水質綜合指數、供需比、地下水開采率、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供水管網覆蓋率、自來水普及率、人均日供水量、管網漏失率及節水器具普及率等九大指標中,權重最高者為人均日供水量,其次為地下水開采率和水質綜合指數。評價結果表明:AHP對石河子地下水飲水安全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結果基本符合石河子市地區實際,分析的結果與石河子市地區實際情況也基本一致,證明該評價體系是正確的,可操作的,可以為解決石河子市地區供水安全評價中分配各個評價因子的權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法,同時為供水安全綜合評價和推廣提供一種有效的判斷依據。根據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相對權重及排序結果,適當調整人均日供水量、地下水開采率和水質狀況,是石河子地區提高供水安全的重中之重。

4總結與展望

構建科學的小城鎮地下水飲水安全評價體系對于以地下水尤其是惡劣地下水為水源的小城鎮地區的飲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基于AHP建立的飲水安全評價方法用定量化指標更客觀、合理和全面的表達飲水安全狀況,所建立的評價指標標準具有通用性,所建立的評價方法計算簡單,操作性好,通過計算機編程可大大減少判斷和計算工作量,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作為一個探索性的課題,本文在飲水安全評價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但由于飲水安全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圍繞飲水安全的很多研究和工作,如深化飲水安全概念體系、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選取、建立有效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等尚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隨著概念、方法、思路的繼承和創新、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飲水安全的內涵將越來越明晰,將得到不斷的豐富和擴展,最終為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提供有效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嚴煦世,范瑾初.給水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石河子市澤眾水務水質監測中心.石河子市澤眾水務水質監測中心檢測報告(ZZSJ2009-11)[R].石河子:石河子市澤眾水務有限公司,2009.

[3]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S].

[4] 彭卉.拜泉鎮城區供水安全評價[D].吉林: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第9篇

關鍵詞:數據分析;石油化工檢測;安全檢測

當前世界對于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作為最重要的供能能源,石油的檢測質量將對石油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隨著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進步,石油化工檢測也再不斷成長,并且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對于我國國民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石油化工進行數據分析檢測已經勢在必行。

1石油化工檢測涵義

一般來說,石油化工檢測技術層次面廣,涉及技術多,能夠將計算機、控制工程、信息處理、自動化以及電子等學科融合在一起,并且應用于石油化工領域自動化裝備以及其他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生產石油化工原料時,往往存在著較多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的氣體,一旦泄漏將會發生巨大的危險,嚴重時還會影響到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石油化工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存在著較高的危險性,所以對于安全問題的防范更要嚴加注意,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檢測程序,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避免檢測程序出現紕漏,影響石油化工的質量檢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石油化工檢測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更新換代,將現代計算機、電機學、物理、化學以及光學技術予以有機結合,從而實現了質的飛躍。在當前的石油化工檢測過程中,無損失檢測設備比較常見,并且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產業。隨著人們對新設備的采納,說明現代石油產業的新興概念已經開始被接受,這便是安全評價及安全檢測體系,安全評價主要采用工程技術方法以及安全系統工程原理來進行評價,全面分析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或者已經發現的危險,亦可以稱之為危險性評價以及風險評價,主要包括危險性評價和危險性確定兩方面的內容,因此需要全面的對危險源予以排除,并且反復認真考核及校對,同時,合理的對危險源可能導致的后果進行預測及分析,并且和目前最新的安全指標予以校對,假如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則可以視之為安全,如果不在安全范圍之內,則需要上報上級部門,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危險源可能導致的危險予以降低或者避免。

2數據分析技術的要點

2.1數據集

數據主要包括數值形態以及數字中的各種信息,而數據集則是一組數據的總和,數據集是數據分析技術的依據及基礎,數據分析技術主要通過數據集來實現此功能,僅僅少數的幾個數據對其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而且數據的種類通過需要有計量數據,比如重量、質量等,計數數據需要包括故障數、缺陷數以及合格品數,順序數據包括產品的質量狀態順序等。

2.2數據整理

收集的數據需要對其分類整理,比如分析目的以及分析對象等,將沒有實際意義的數據予以剔除,最終組成數據集。數據整體通常包括兩種,即分類整理及分層整理,分層整理主要是通過邏輯關系對該數據進行不同層次的整理,分類整理主要是通過收集到的數據的性質以及特點對其進行不同類別的整理。

2.3分析工具

目前常見的分析工具主要包括控制圖、因果圖、直方圖、散布圖、排列圖以及調查表,某些復雜的數據分析還會用到卡方分析、加權分析、回歸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利用軟件工具包對其進行合理利用,比如MiniTab工具,不同的數據分析工具均具有其不同的適用條件以及自身特點,石油化工產品的檢測需要結合其產品技術特點和質量管理要求的特點,合理的采用相關工具,比如為了確保石油化工產品生產順利,應該將其危險源予以排除,從而判斷某批石油化工產品是否過關,充分了解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以及生產質量,通常可以利用控制圖以及統計抽樣檢驗的方法,從而避免石油化工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阻礙。

2.4過程監督

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對整個石油化工產品生產質量的過程進行控制,比如通過控制圖將質量波動表現出來,對其質量程度進行判斷,挖掘出薄弱的環節,加強監督效果。

3數據分析技術在石油化工檢測中的具體分析

3.1分析石油化工產品安全檢查

一般石油化工產品的系數均要控制于安全系數范圍中,根據表1數據可以看出,國標200#溶劑油產品的初餾點為190~245,密度0.893~0.912,閃點14~25℃,外觀無色透明,拔出常壓裝置石腦油和直柴的部分餾分,控制餾程在140~200℃,即可達到直接生產200#溶劑油,所有的數據均能夠確保相互獨立,而且彼此之間不受影響,呈正態分布,因此可以看出該檢測數據均處于一個合理的范圍的準備,此為安全檢測法表法,利用抽樣數據,結合SPSS軟件數據的標準方差以及平均值進行計算,對其進行比較,觀察數據是否控制在平均值的合理范圍內,在對其進行分析時,還能夠將安全檢測標準方差比值和標準平均值予以賦分,假如>1,則偏差較大,石油化工產品并沒有在安全范圍內,假如=0,則石油化工產品處于安全范圍之內。

3.2分析石油化工產品預先危險性數據

進行數據統計時,還有種分析方法,通常將其稱之為數據擬合,能夠將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并且通過回歸分析函數的作用,對系統的危險性進行合理的預見。通常采取的數據回歸方法主要包括曲線擬合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例如利用同居分析,對過往存在的事故中的安全數據系數予以統計,并且針對性的進行二元回歸擬合,進而計算出輸入函數,閃點指標數據統計、儲存時數據如果在可控范圍內,不會增加危險性。

3.3分析石油化工產品的故障影響因素

進行石油化工產品工作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故障,此類故障的概率主要受發生變質產品、某次故障以及工藝過程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主要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采取方差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將兩個樣本設置成對比對象,從而計算出主要的影響因素,在進行數據的統計計量分析過程中,需要滿足統計量存在明顯的正態分布,經過結果表明,影響因素往往互相獨立,從而滿足方差分析的實際標準,利用數據統計及方差分析,能夠清晰明了地顯示出故障的主要愿意,并且對其進行合理的評價,為日后的整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與此同時,方差分析還能對自動化儀表故障以及石油管道故障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與此同時,石油長期儲存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石油的膠質,而且柴油隨著產品氧化,也會使其安定性變低,影響其石油化工產品的使用。

3.4分析石油化工產品的事件頻率

進行石油化工產品的檢測過程中,通常會存在較大差異的不同類型的事故,而且此類事故對發生,因此,可以對這些數據頻率進行統計分析,利用頻率分析及參數估計,對數據頻率進行歸納分析,從而明確是否存在置問的范圍內,頻率分析法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方法,通過對發生事件趨勢的監測,確定其分散峰度、偏度以及離散程度,利用模擬分布圖將事件的合法性頻率進行有效判斷。石油化工產品的時間頻率分析收益較高,能夠將其應用于主要故障的分析以及成品油質量的分析過程中。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據分析的范圍比較大,但是目前市場上有關石油化工產品檢測的設備均大同小異,最終目的確保油品質量過關,但是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重要的是進行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降低事故的發生頻率,這才是石油化工產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當前石油化工產品的檢測需求,針對性的進行軟件開發,合理的予以數據分析,除此之外國外還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從而確保石油化工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偉亮.解析石油化工檢驗檢測的若干問題的思考[C].//科技研究——2015科技產業發展與建設成就研討會論文集(上).2015.

[2]鄒兵,丁德武,朱勝杰,等.石化企業設備密封點泄漏檢測技術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12):192-196.

第10篇

論文關鍵詞:網絡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軍隊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的表現,它具有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特點,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現代方式。它能突破時問、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把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圍延伸到了虛擬空間,對更好地掌握官兵的思想動態,教育廣大官兵具有堅定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跟上網絡技術發展的步伐,適應新軍事革命的要求,加快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化。

1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建設的特點

計算機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使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勢:信息容量大,便于思想調查與分析;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時收集和迅速傳播;信息交流平等、自由、全面、及時,有益于進行自我教育;各領域、各層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聯系與溝通,有助于進行系統整合研究.形成教育合力等等。而最為重要的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以下新的變化。

(1)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發生變化。首先,因網絡超信息量的特點使教育內容變得豐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觀性和可選擇性。其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新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政治教育的形態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時空趨向超時空。再次.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載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政治性本質隱含在文化知識和科技信息之中。社會主義主旋律、愛國主義的主題這些政治性內容,可以由多媒體技術集聲、色、光、畫等多種現代手段而演繹,從而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情趣,化不解為理解。

(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灌輸”為主,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引導、啟發為主,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的一切手段,向官兵提供信息,并引導官兵正確選擇思想信息。從官兵密切相關的學習、工作、生活切入,建立網上信息資源寶庫。官兵上網大多關注與學習、工作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因此,我們要利用網絡這一高科技的信息載體,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將豐富的信息知識通過生動活潑和官兵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方便和幫助官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為官兵排憂解難,為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的結合開辟有效途徑。正是網絡的數字化、多媒體化、交互性、實時性、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兼容等技術特點,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和方法手段的創新。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建設是一場具有積極意義的變革,解決了傳統思想教育中曾經難度極大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可以進行網上平等交流。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虛擬平等”遠比現實世界巾的平等容易實現。所以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開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方式,增強了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加強了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促進部隊建設,提高軍隊戰斗力之目的。

2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既需要正確的觀念指導和領導的重視,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配合。

(1)加緊培養政治合格、技術過硬的虛擬政工隊伍。虛擬政工隊伍擔負著整個系統的硬件維護、管理以及為廣大官兵服務的任務。要確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網上優勢,必須加大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又了解網絡文化特點并能熟練進行網絡技術操作;既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又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既熟悉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適應信息化要求的高素質的虛擬政工干部隊伍。要解放思想,積極創新用人機制,廣泛吸引人才,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充實到網絡義化管理的重要崗位.不斷壯大虛擬政工干部隊伍。

(2)建立高效、安全的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思想政治工作網絡系統的安全性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首先要保障網絡系統本身的安全.即網絡信息系統能夠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特性,主要包括網絡的抗毀性、生存性和有效性。其次是保證網絡信息資源的安全。包括網絡信息在傳輸、存儲、使用中的安全,確保信息能夠按要求提供給授權用戶使用.信息在傳輸、存儲巾完整地發送到指定的服務對象,信息的使用不被非授權用戶訪問.修改、復制和刪除等。

要保障網絡系統的安全必須同時從技術、管理、法規政策3個層次上采取有效措施。要實現高效、完善的政工網絡系統首先應建立一個先進的安全技術系統。良好的政工網絡系統應采用先進、成熟的網絡技術,系統應具備訪問控制、數據保護、通信保密、安全備份.病毒防治、系統監控與報警等功能。系統安裝的軟硬件必須選用經全軍信息安全測評中心測評認證的產品,且符合國際標準和工業標準,既便于維護、保養.擴展和管理,又能延長系統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平均終壽時間和平均維修時間,還能夠方便地與其他網絡互聯,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安全系統。其次,各用戶單位應建立相應的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建立合適的網絡安全管理系統、安全審計和跟蹤體系,從內部加強管理,健全網絡管理使,手工和信息安全保密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落實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管理、維護、監管等各項責任,嚴明獎懲,堅決杜絕各種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從而提高整體網絡安全意識。再次,國家和軍隊要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的法規體系是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法制基礎,也是依法進行政治工作信息安全管理的依據。應根據形勢發展,借鑒國外立法經驗,結合我軍政治工作的實際,加快立法進程,盡快建立一個具有權威性、操作性和系統性的網絡系統安全法規體系,使網絡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和防止網絡計算機犯罪。

(3)加緊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途徑的探討和研究。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積極發揮網絡的引導、交流、服務、管理功能,為官兵們打造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根據軍營特點建設集思想性、教育性、娛樂性、交互性為一體的,具有軍營特色的主題網站和特色網站,以鮮明的教育觀點、豐富的信息資源吸引官兵、說服官兵、凝聚官兵。

設置形式新穎的欄目.開辟構思巧妙的板塊,打造出一批軍營義化建設的精品。如在網站上設立“每周一星”欄目推出一批訓練精英、軍營才子、帶兵模范等,以他們先進的事跡、優秀的品格、出色的成績、昂揚向上的精神來感染和影響廣大官兵,培養官兵的思想道德素養,為官兵樹立學習的榜樣。發揮電子郵件及時、快捷的優勢,將部隊首長、各部門負責人的電子郵箱向本單位官兵公布,使官兵有問題可隨時向相應部門的負責人和領導反映,而不受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建立電子公告牌及其他一些合法論壇,做好監控和分析,發揮“上情下達”與“下情上傳”的溝通作用和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實施專人管理,及時將網上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提交有關部門。這樣一方面可為上級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調動廣大官兵參與部隊建設和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和增強大家的責任意識和民主意識。只有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不斷涌現,才能使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4)加強政治教育網絡系統安全新技術的研究。沒有軍隊網絡系統的安全,就沒有軍事上安全,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安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給軍隊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一個網絡系統是絕對安全的,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加緊發展網絡信息安全新技術,提高防范和檢測能力。

首先.軍隊應高度重視和加強信息安全保密技術工作,并將其納人科技強軍發展規劃之中,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軍隊科技發展規劃中,應把網絡系統安全保密工作作為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要學習借鑒他國軍隊發展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成功經驗,采取自主研制開發與合作研制開發相結合的法,加快信息安全的新技術應用,盡快使我軍的信息安全技術趕上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再次,對于重大的信息安全技術項目。要立足自我研發,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攻關,打造自主品牌的安全產品。導致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基本原因是操作系統的結構和機制不健全。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自主可用的安全操作系統,西方國家禁止高等級安全操作系統向我國出口,使我們在技術上受制于人。最后,應盡快建立和加強專業化的全國信息安全保密科技隊伍,充實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應把信息安全科技隊伍的建設作為發展安全保密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逐步建立一支由國家級科研院所、軍隊科研院所、地方科研院所和部門科研院所組成的信息安全技術攻關隊伍。

第11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 電力生產 生產現場 標準化作業

中圖分類號:R857.3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供電可靠性與安全性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進而出現了電力自動化系統,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掌握電力系統運行的整體狀況,同時相關操作人員還可以通過監控中心在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下達相關指令,對系統中出現的相關故障進行及時的了解與判斷,進而予以及時排除。由此可以看出,在電力系統中一定要應用電子信息技術,這樣才可以實現電力系統的全面自動化。

二、信息管理與電力信息化概述 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實現組織目標、滿足組織要求、解決組織環境問題而開發、規劃、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資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價值最大化的一種實現的一種戰略管理。 2.電力信息化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更趨向于科學性、實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電力企業開發了一系列企業管理和經濟運行有關的應用系統,目的在于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電能可以瞬間完成發電、輸電、配電直到用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具有連續性、等量以及同時的特點,要想確保電力的安全生產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生產,必須要根據調度指令對電力系統的所有環節瞬時作出反應,電力系統的控制中心、調度中心要同時對發電、配電、輸電以及用電的各種數據進行全面掌握,并及時地分析、調度和處理,對生產運行進行科學的安排,要及時的處理大而廣、紛繁復雜的信息量,這使得信息處理工作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而信息管理技術的出現正好為信息的處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結合了GIS技術,能實現多源數據的迅速整合,便于電力系統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綜合管理大量的屬性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可以為經營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結合了網絡技術,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進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電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電力系統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電力系統涉及到了十分廣泛的地理區域,需要多個部門對同一圖層進行編輯,傳統的GIS圖層數據不支持多用并發操作,只適合單用戶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務器的方式來共享圖層,若不進行特殊處理,多用戶同時更新同一圖層文件時就會發生沖突。而新型的ORDBMS技術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不會發生共享沖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屬性數據和信息空間數據,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發操作,還支持完全數據庫存儲模式,能夠解決數據安全機制、存儲管理大量的數據、數據完整性以及多用戶編輯等方面的問題。

3. 電力變電運行中運用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的優勢

(1)先進性和開放性

數據倉庫技術使數據有了更加廣泛的來源,便于使用,方便與MIS等系統接口,系統的構造和Internet模式進行了結合,應有前景良好。

(2)實用性強

信息管理技術有利于變電運行中二次部分各類數據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對于變電保護技術工作人員來說,有利于提高系統分析和數據統計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護運行水平。

(3)可靠性高,易于維護和升級

方法庫和數據倉庫的采用使得整個信息管理系統運行集中于網絡中心規則庫和數據庫,不再在各級用戶之間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個客戶的工作站突然損壞了,也不會對系統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響,并且很容易恢復,軟件開發人員只需改變方法庫就可以進行升級換代,既方便又快捷。

三、信息技術在電力生產現場標準化作業中的應用

1.發電廠自動化

利用多臺計算機對控制回路進行分散處理的分散控制系統(簡稱DCS),在當前的發電廠自動化系統中被應用的比較泛,DCS技術主要是將保護以及測控裝置安裝在發電廠自動化系統中的開關柜中,并且在現場總線的基礎上進行連接,然后通過通信管理機與后臺機連接起來。DCS技術結合了計算機技術以及控制技術,在分散控制基礎上進行集中管理,DCS技術在發電廠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在結合電子信息技術中的通訊技術、硬件技術的技術優勢上,給發電廠的運行帶來了很大的進步,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屏幕顯示對數據進行控制與保護,并且實現了計算機的監控系統,因此,可靠性比較高。

2.電網調度自動化 在電力自動化系統中電網調度自動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控制中心計算機網絡、工作站、服務器以及下級電網調度中心等環節,其系統相對比較復雜。我國在對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研究之前,總會受到傳統通信方式與相關技術的制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與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關技術包括無線網絡、現場總線以及控制軟件等。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逐漸研發出了一種集控制與保護為一體的電氣控制裝置。通常情況下,在電網調度中主要包括故障錄波裝置、遠動裝置、繼電保護裝置、量控制裝置以及在線檢測裝置等,這些設備之間的通信方式采用的是高速網絡展開連接的,只有利用相關網絡才可以確保二次設備的數據以及資源實現共享。變電站數字化運行系統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電力生產的自動化,以及狀態記錄的人性化。當變電站的運行狀態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此系統可以很快對其作出反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在解決完系統問題之后,對變電站的檢修情況進行相應的報告。 電網調度自動化利用調度主站系統對電網運行的整個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這樣就可以實現有效的監控過程,并且有利于調度人員的指揮操作,使電網的運行更加高效、穩定與安全。其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電網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在電網運行中,加強工作人員對其電壓、負荷等相關參數以及熱能工況等指標的實時監控,進而實時監控電網運行的情況,使其可以達到用戶的相關需求。其二,開展科學、合理的經濟調度,進而實現降低損耗、節約資源、多供電的目標,減小資源使用的壓力。其三,確保電網運行的安全與穩定,并且對系統故障展開相應的處理,使系統運行達到最優化。在電網運行中,致使電網出現故障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出現故障的過程非常迅速。為了防止因為預測不當、解決不及時等原因導致出現的相關損失,一定要確保電網自動化的全面落實,同時有效增強分析與處理電網運行狀況的能力,預先針對電網運行狀況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且加強監控操作的嚴格落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電網運行事故的出現,降低甚至避免出現相應的損失。

3. 配網自動化。

分散控制系統是目前發電廠自動化系統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技術,它高度結合了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其主要特點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oDCS的運用給發電廠帶來巨大進步,它采用計算機、通信、屏幕顯示技術、對生產中的數據進行采集控制和保護,利用通信技術實現數據共享的多計算機監控系統,可靠性高。

4. 變電站自動化

由于建設需要和市場因素,我國自1990年至今,變電站自動化一直是電力行業中的熱點之一。根據電網的要求,每年有不少的老變電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其自動化管理。尤其是在近年,我國的變電站的自動化技術在質量上有顯著的提高。

計算機技術的智能設備實現了電子信息技術在變電站自動化中的應用。它不但可以通過計算機數據通信接口,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完成統計記錄,還能分析很多現場難以直接衡量的數據,實現詩句數字化。它以自動化系統代替常規的繼電保護、儀表、模擬屏、控制屏和運行控制裝置,向變電站的安全高效運行更進一步。

5. 電力系統信息安全的有關防護方案

由于信息系統安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且電力處于國民經濟產業中的重要位置,更應系統地、全面地進行分析和把握,從全局角度加以設計和實施。按照安全風險類別及安全建設原則,電力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方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物理安全等四個方面。

(1)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的核心工作是做好數據的安全存儲、信息鑒定、安全傳輸等三方面內容。信息安全存儲是要保證企業業務安全運行的關鍵,日常生活中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數據備份,一旦發生操作系統癱瘓、或者數據庫系統的數據丟失等情形,備份的數據可以及時彌補。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容易發生被非法竊取、篡改等威脅,信息鑒定技術可以保證數據完整。由于電力系統在國民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其傳輸的都是重要信息,實際操作中可以結合傳輸加密技術實現數據的機密性。最后,信息傳輸安全主要指的是為了保護數據信息傳輸過程的安全。

(2)系統安全

系統安全方案設計中主要包括安全評估、病毒防護、操作系統安全等三方面內容:①安全評估是為了減輕因系統的安全漏洞而導致的黑客攻擊,安全評估系統可以有效地對系統進行掃描,搜索并修補安全漏洞,增強系統對網絡攻擊的防護能力。②病毒防護必須通過防病毒系統來實現。一個完整的防毒系統應該包含從網絡、服務器、應用平臺到桌面的多級結構,此種體系下才能有效地防治病毒,從而保證整個體系范圍內病毒防護體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③由于操作系統是整個安全系統的核心控制部位,因此要應該行之有效地進行防護,盡量采用安全性較高的操作系統,關閉存在安全隱患的程序和文件,嚴格限制用戶使用權限,及時修補系統安全漏洞。

(3)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方案設計中應該主要注意安全檢測和網絡結構安全兩個方面:①作為防火墻的合理補充,安全檢測須在內部核心部位配備入侵檢測系統,以對抗來自系統系統內部和外部透過防火墻的各種攻擊,在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墻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地減小系統的損害程度。②網絡結構布局的合理布置也影響著網絡的安全性。對于電力系統內部的各種聯系,例如辦公網絡、業務網絡和外單位互聯網等接口之間應該設置保密程序,避免安全系數較低的其他網絡對其構成威脅。

(4)物理安全

一般意義上的物理安全主要指的是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媒介安全等三個方面:①應注意環境安全保護,以確保電力系統的信息設備不因環境問題而出現故障。②加強設備的安全保護,防止發生設備被盜、損毀現象,也要限制設備防護人員的數量,限制設備出現損毀的客觀條件。③媒介安全方案的設計主要是加強場地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制止信息通過輻射、線路截獲等方式造成泄露。

6.移動作業系統在電力生產現場的運用

(1)、移動作業系統的概述

移動作業系統是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采用Net compact Framework、輕型數據庫和web service技術,實現PDA移動終端的電力生產現場標準化的系統。

移動作業系統移動作業系統從應用層面分為主系統和移動端系統兩部分,生產MIs的作業任務管理模塊是主系統,主要是為移動端系統提供規則定義和任務支撐;移動端系統用于下載和查看任務、作業標準,保存現場作業記錄并反饋給主系統。

(2)、移動作業系統作業流程的實現

移動作業系統的核心是生產計劃,根據生產計劃的結果,選取作業標準作業任務,業務人員在移動終端下載作業任務,在現場執行。作業結果傳輸到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中,進行任務記錄歸檔,完成記載。

(3)、移動信息系統的運用效果

移動信息系統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業務人員的負擔,提高生產效率,規范現場作業程序,建立新型的監督管理系統。移動信息系統的廣泛運用,對整體的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基礎,提高電力生產的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憑借著其強大的功能和優勢,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扮演這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將有新的技術應用到電力生產中,為提高生產效率及生產安全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明媚.信息技術在電力生產現場標準化作業中的應用[J].廣西電力,2011,34(6):55-57,64.

[2]周愛華,楊華飛,郭寶等.電網生產現場標準化作業應用的設計與實現[C].//2009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2009:1-5.

[3]羅華枚.信息技術與發電企業集團化管理[C].//2008年電力行業信息化年會論文集.2008:469-471.

[4]代志遠.ETL在電力生產運維分析系統中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09.

[5]劉鶯.電力生產MIS管理系統的實現和應用[D].復旦大學,2008.

第12篇

摘要:江蘇油田經過幾十年發展,積累了大量歷史數據。為有效利用、管理這些數據,使之為生產決策服務,該文借助開源軟件MapGuide搭建油田網絡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系統集空間數據、生產數據、影像數據于一體,通過FDO實現MapGuide與數據庫的連接,并對影像進行分片處理,加快訪問速度,實現油田信息共享、信息可視化查詢分析、地圖管理等功能,實驗表明了該系統的有效性。

關鍵詞:MapGuide軟件;MySQL數據庫;開源;地理信息系統

1概述江蘇油田開發所積累的大量歷史數據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數據格式不統一。有些數據存論文儲在excel表中,有些存儲在數據庫中,有些是CAD文件,有些空間數據坐標系統采用北京54坐標,有些采用西安80坐標,這就造成了在使用過程中的諸多不便。(2)存儲方式多樣。有些是紙質的,有些是電子的。(3)由于文件眾多,已經更新的數據,在文件中未能同步更新,導致時效性差,準確度較低。利用GIS技術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利用這些數據來為生產、決策服務。它不僅能夠很好地管理數據,進行直觀的可視化表達,還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在開發江蘇油田地理信息系統時,如果采用一些商業軟件,比如:ArcIMS,MapXtreme,MapGIS-IMS,SuperMap,除了要承擔較高的開發成本(這些軟件花費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之外,在軟件選擇時,還要考慮GIS平臺和數據的兼容性[1],且它們的開放性有限。相比之下,開源軟件具有費用低(甚至零花費)、擴展性強等特點,而且開源軟件一般都遵守OpenGIS規范,可定制性強,便于二次開放。綜合考慮性能和成本因素,本系統的構建采用開源軟件,GIS軟件采用MapGuide,數據庫采用MySQL。

2系統設計2.1系統總體結構設計本系統采用多層分布式應用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散數據層、邏輯層和表示層。多層結構設計最大的好處在于它的拓展能力和負載均衡能力[2],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瀏覽器TomcatServletMapGuideServerJavaBeanJDBC影像文件數據庫JspApache客戶端網絡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層圖1系統結構作者簡介:崔倫輝(1985-),男,碩士研究生,主研方向:WebGIS,空間數據庫;張萬昌、徐士進,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2.1.1客戶端系統客戶端為“瘦”客戶端,僅需一個瀏覽器,不需要安裝其他任何軟件。客戶端開發采用Ajax技術,MapGuide為便于二次開發提供了MapGuideViewerAPI,借助API函數實現了空間數據的顯示和維護。2.1.2Web服務器[3]系統的Web層由Jsp和Servlet組成。它們的管理和執行是靠Tomcat和Apache完成的。2.1.3應用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層主要包括業務邏輯和GIS服務器。空間數據的操作通過FDO實現MapGuideServer與數據庫的連接,屬性數據的操作通過JDBC實現與數據庫的連接。2.1.4數據層包括數據庫服務器和影像文件。數據庫存儲空間數據和業務數據,影像文件包括江蘇油田區域的QuickBird和中巴資源衛星影像文件。2.2數據庫的設計江蘇油田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源可以概括為3類:(1)基礎數據。包括油井、水井、管線、房屋等信息的空間數據資料;(2)生產數據。包括設備、儀表、站庫設施等屬性信息;(3)遙感影像數據。其中,第(1)類和第(2)類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第3類數據按文件方式存儲。空間數據庫部分根據實體性質,可以將地物劃分為點狀地物和線狀地物。由于QuickBird影像比較清晰,因此避免了將房屋、罐等面狀地物按點存儲。點狀地物包括油井、水井、計量站、配水間、聯合站、中轉站等;線狀地物包括輸水管線、輸油管線、輸氣管線等。每一地物類型在數據庫中存儲為一張表,對應MapGuide中的一個圖層。設備、儀表、泵、罐等屬性數據存儲為一般的關系表。根據原始數據的內容、特征和生產需求,將數據庫中的空間數據劃分為以下11層:油井層,水井層,計量站層,配水間層,聯合站層,中轉站層,注水站層,輸油管線層,輸水管線層,輸氣管線層和影像層。考慮系統的安全因素,不同人員擁有不同權限,因此,要明確設備、設施等實體的隸屬關系。以油井為例作一介紹,油井作為點狀地物存儲,其表結構如表1所示。2.3系統安全設計安全性是一個系統的必要特征,按照安全保密重要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依次為信息安全、病毒防治、介質安全、數據庫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設備安全[4],如圖2所示。設備安全網絡安全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介質安全病毒防治信息安全圖2安全體系結構在開發江蘇油田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安全因素包括數據庫安全和系統安全。(1)數據庫安全。采用基于視圖的數據訪問機制,用戶只能使用已授權的功能,可將訪問權限控制在記錄級,為防止介質崩潰,定期備份數據庫數據。(2)系統安全。通過設置NT的域用戶管理,在網絡內部使用網關,設置網絡防火墻,限定IP地址訪問,安裝防病毒系統等方式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3系統實現系統在設計開發過程中,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對各業務模塊進行統一的系統功能分析,各功能模塊之間采用統一的對象模型、標準代碼體系、約定的處理方式及通用接口,充分利用MapGuide軟件所提供的現有功能,并拓展油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具體需求功能,力求開發出界面友善、功能完善、結構靈活、性能良好的系統。3.1MapGuide簡介開源MapGuide包括MapGuideServer和MapGuideWebServerExtensions。Server在操作系統中是作為一個服務來運行的,既可存取本地服務器上的數據,也可存取通過FDO技術連接到其他服務器上的數據。WebServerExtensions提供了完整的API函數,它是用戶與Server交互的“橋梁”,支持PHP,.NET,Java這3種開發語言。MapGuideStudio為用戶提供一個便于地圖的管理工具,在Studio中地圖應用的步驟是:(1)創建DataConnection;(2)創建Layer,選擇Map中需要顯示的Layer;(3)生成Layouts,地圖應用。3.2數據的預處理3.2.1空間數據的處理原始空間數據只有點坐標,且不同廠區采用的坐標系不同,為方便管理,將它們統一轉換到WGS84坐標系下,并在ArcGIS中生成shp文件,然后導入到MySQL數據庫中。每個圖層對應數據庫中的一張表,表中包含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為使FDO能夠讀取數據庫中的數據,需要創建幾個輔助表。比如,表f_attributedefinition定義了每個空間數據表的屬性字段類型;表f_classdefinition定義了每個空間數據表的classid;表f_classtype定義了類別;表f_schemainfo中記錄了模式信息;表f_spatialcontextgroup中記錄了坐標系信息。3.2.2影像數據的處理江蘇油田位于東經117.5°~120.5°,北緯32°~33.5°之間,覆蓋面積約為30000km2。油田分布零散,缺乏大比例尺的基礎數據。為了直觀地顯示,購買了油井密集區0.6m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其他地區使用免費的19.5dm分辨率的中巴資源衛星影像。由于QuickBird影像中存在的陰影會影響視覺效果,因此需要剔除。常用的陰影剔除方法有基于直方圖的方法、基于同態系統消除陰影技術、歸一化處理,以及紋理分析。本文采用由虢建宏等人提出的一種多波段陰影檢測法和基于能量信息補償去除陰影的理論模型法來去除QuickBird影像中的陰影[5]。將剔除陰影后的高分辨率影像與中巴資源衛星影像融合,進行配準校正,得到江蘇油田全區0.6m分辨率的影像。由于數據量較大,為加快瀏覽速度,將影像進行分片處理,共將影像分為8級。3.3系統功能3.3.1GIS基本功能包括用于地圖瀏覽的放大、縮小、漫游功能,并設定參數,使系統在不同比例尺下顯示不同的內容,同時,用戶可以靈活設置各個圖層的顯示或隱藏,任意選擇激活當前要操作的圖層,突出顯示某些環境要素,滿足地圖綜合和專題制圖的需要。地圖打印功能:用戶可以在限定范圍內,選擇要打印地圖的大小與比例尺;距離量算功能;圖屬互查功能:通過圖形的點選擇、矩形選擇、圓選擇功能來查看選擇圖形要素的屬性數據,通過屬性數據可以查詢和定位到滿足條件的圖形數據,同時,也提供模糊查詢功能。3.3.2生產預警由于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會老化甚至出現故障,為便于管理者掌握設備、管線的第一手資料,系統提供生產預警功能。比如,對于維修次數超過3次的油井、水井,使用超過5年的油井管線,使用超過6年的注水井管線和計量站集油管線,使用超過8年的配水間注水干線和總干線都會預警。3.3.3數據報表系統根據用戶的查詢條件生成各種類型的工程報表,直接打印或保存到Excel中。3.3.4布線決策在管線的布設上,借助GIS的緩沖區分析和距離量算功能,綜合考慮地形、地質等因素,最終確定管線走向。3.3.5地圖編輯系統提供了對點、線等地圖要素進行增、刪、改的維護功能。當新增加井位時,管理員能在地圖上直接添加新井,也可通過輸入坐標的方式添加新井;同樣,對于需要新增的管線,可以直接在地圖上添加,也可以通過坐標輸入。技術人員可以在權限范圍內修改井、站、管線等地圖要素的屬性信息。3.3.6用戶權限管理為保證系統安全,將用戶級別分為6級,不同人員擁有不同權限。比如,普通用戶只能瀏覽;1級管理員可對全廠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維護;2級管理員僅對管轄范圍內的數據進行維護;注采部門人員僅能添加新井。

4結束語本系統借助開源WebGIS軟件MapGuide,采用開源數據庫MySQL,通過FDO來連接MapGuide與MySQL,實現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一體化存儲,對影像數據進行分片處理,加快數據的瀏覽訪問速度。由于系統采用MapGuideStudio開發,MapGuideStudio對系統進行了封裝,因此系統界面不太美觀,有些功能也不易添加(如鷹眼功能,即根據鼠標捕獲地物,彈出屬性標簽;鼠標滾輪的放大縮小功能)。下一步系統將嘗試改善界面,增加系統功能,并將該系統與自動化系統集成,充分發揮基礎數據的作用,為用戶提供一個直觀的操作界面。系統的建成將加快江蘇油田“數字油田”建設的步伐。采用開源軟件,不僅節省費用,而且能夠開發出功能強大的系統,對于中小企業地圖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