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4 09:53: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優質護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包括產程配合要點、注意事項及產后哺乳、保健恢復等。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加強溝通和宣傳,在護理過程中要體現人文關懷,產婦入院后,親切對待,主動介紹自己和主管醫生,避免直接呼喊其床號,應以朋友的方式稱呼對方名字,或者以姐妹相稱。向產婦以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宣傳,介紹在待產以及分娩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母乳喂養的好處等,針對產婦個體情況制定相應措施,實施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反復講解示范,與產婦良好互動溝通,產婦提出的問題能及時得到反饋,達到良好溝通效果,增加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②加強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對于產婦來說醫院是一個陌生的分娩場所,往往會導致產婦出現緊張的心理,護理人員要加強晨晚間的護理,保持病房的整潔干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針對性的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以減少產婦的緊張情緒。同時增加??谱o理,比如護理、分娩后護理以及會陰護理等,指導產婦做好個人衛生。③加強宣教工作,讓產婦在分娩前了解分娩過程及分娩后的保健要領,做好適應新角色的心理準備,讓其盡量擺脫產前焦慮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產后現場指導產婦正確的坐立和睡姿、按摩、新生兒喂養及適當撫觸和新生兒護理等事物。④改變排班的制度,簡化護理文書的書寫,根據工作量、患者數量、護士上班意愿等進行有效的排班。護士每天提前0.5h上班,利用早晨查房了解產婦夜間狀況,提出當天的護理重點,將產婦分到相應護理人員,進行動態連續護理,設計簡練的產科模板,包含重要的護理信息,減少護理人員的書寫時間,提高護理效率。⑤建立良好的便民措施,加強安全防范。由于產婦是特殊人群,具有特殊需求,為產婦提供微波爐和電磁爐等,方便家屬為孕婦補充營養,在病房的走廊懸掛新生兒的撫觸防范、沐浴方法等相關知識,便于產婦和家屬學習。同時加強安全防護,巡房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除,防范意外情況發生。⑥建立激勵機制,將日常護理工作作為護理人員績效考核的一項指標,綜合考核護理人員的工作數量、質量以及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等內容,然后進行績效的最終考核,對于表現好的護理人員,醫院可以設立專門的獎勵機制,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
1.2觀察指標在產婦出院前,由護理部統一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對產婦進行調查,調查表包括:服務態度、專業技能、健康教育、生活護理和病區環境五項內容,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滿意度,并請產婦及家屬提出相應問題及建議。
1.3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統計,接受優質護理服務的觀察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75例,滿意25例,滿意度為100%,接收普通護理服務的對照組產婦統計結果為:非常滿意30例,滿意50例,不滿意20例,滿意度為8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產婦采用優質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榮譽感,充分體現了醫院“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以及服務意識,有效提升了患者對病區的整體滿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訴率,使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得到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認可。優質護理干預及進行正確全面的健康宣教在患者產后康復、產后精神狀況和遠期育兒經驗都有重要作用。優質護理干預符合醫改的要求,同時也符合醫院簡單護理到優質護理的模式的轉變,使產婦在住院期間能夠獲得良好的照顧和康復,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度,充分表明優質護理干預的有效性,今后應全面實施和完善相關優質護理干預內容,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作者:王艷玲單位:濮陽市婦幼保健院
骨科病區開放床位38張,護理人員12名,其中護士長1名,護士11人,年齡24-42歲,平均31歲。其中主管護師2人,護師4人,護士6人。學歷:???人,本科4人,碩士研究生1名。責任護士4名,主管護師一名,護師兩名,護士一名,每名責任護士分管病人8-10人??剖以率罩位颊?2人。
2方法與推進
2.1轉變認知,統一思想:
責任制護理作為一項新的臨床護理制度,要想改變傳統的、很多年來根深蒂固的護理方法,首先要從思想上給護士滲透其先進理念及優勢。開展責任制護理之前,安排護士參加醫院各種關于責任制護理模式的講座,并派護士長外出學習先進運行及管理模式,通過PPT課件,形象而生動的為護士傳播北京、天津等大醫院成功運行實例、先進理念,結合當下護理發展的需要,逐步統一思想。
2.2改變排班方法:
減少交接班次數,簡化交接流程,實行雙班制。推行APN連續排班模式,改原來四班交接,為三班交接,將上班時間改為A班08:00-17:30,P班17:00-23:30,N班23:30-08:00,各班均有半h重復時間,以利于發現問題,改變匆忙交接而導致的交接不清,對病房情況了解不透徹的情況;實行雙班制,保證每班至少2名護士以上,尤其是夜間護士雙班,滿足了我科夜間急診病人多,工作量大的護理需求,避免了護理工作隱患的發生;并且根據科室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班,鼓勵各班次、各時間段的護士互相配合,查漏補缺,根據工作量、病人數、病人病情輕重等情況,合理安排護理人員上班,不但節省了護士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證了高峰時間段的人力,保證了護理工作順暢進行,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2.3責任護士,工作包干:
病區實施護士長、責任護士兩級扁平式、包干式管理模式,責任護士直接管理病人,每個責任護士分管責任病房,護士長根據護士能力、護士休班人數、病房病人數、病人病情輕重等情況負責必要的調整,但相對來說責任病房固定,保證了護理工作的持續性,統一性。
2.4工作內容重新分配: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后的,工作內容改為以病人為中心,責任護士從病人入院開始不但要完成醫囑內的工作,還要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個性化護理,如健康教育等,護士在病房的工作始終圍繞著患者,加強病房巡視,減少呼叫鈴響次數,使護士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把護士還給病人。
2.5簡化護理文書:
取消不必要的護理文件書寫,根據醫院護理部的要求,取消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病人護理記錄二的文件書寫,大大減少了護理工作量,采用表格式護理文書,即使重癥護理、一級護理,能在體溫單上體現的客觀數據,不必重復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簡化護理文書的書寫,把時間還給護士。
2.6重視細節管理:
在實施責任制護理過程中,護士長分析了實施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不規范的環節,出現的具體問題,給予具體分析,設計了很多細節上的規范,如為了讓病人記住責任護士的名字,除了護士多次查房交流外,在入院時,責任護士把一張寫上責任護士、主管醫生名字的“護患溝通卡”交予患者,還在床頭貼上護士的名字,加上責任護士經常巡視病房,病人能很輕松的記住責任護士;針對薄弱環節-健康教育,護士長將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的材料制作成標準化健康教育宣傳頁,材料生動使用,語言簡潔易懂,有的還附有功能鍛煉圖例,由護士結合該病人的實際情況予以相應的指導,還可交予患者閱讀。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
2.7監督與反饋:
護士長在下班前對各責任護士工作情況進行檢查,保證落實到位,并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和監督,科護士長、護理部進行定期隨機抽查,并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2.8效果評價:
分析并比較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前后病房護理質量,患者及家屬滿意率、醫生滿意率、健康教育知曉率等。
2.9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護理質量比較: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后,護理質量明顯提高(P<0.01)。3.2患者健康教育情況及醫生人員滿意度比較: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后,提高了醫護人員滿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曉率(P<0.01)。
4討論
4.1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內涵:
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實施責任制護理模式后,增強了護士的服務意識與責任心,護士通過為病人提供周到、細致的護理服務,滿足了病人的心理及病情需要,讓病人感到了溫暖,增進了護患感情,提高了病人滿意度,使病人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態,從而達到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目標。
4.2提高了工作效率:
APN排班、文件書寫的簡化、工作內容的合理分配,改進了護理工作流程,使各個工作環節緊密銜接,做到連續、無縫隙,減少了各種不安全因素,保證了護理工作的有效落實,保障醫療護理質量。
4.3激發了護理的潛力和能動性:
責任制護理模式對護士的服務態度,專業技術,知識水平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健康教育過程中,護士首先必須掌握疾病的各種知識,督促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在制健康教育宣傳頁的過程中,為了讓病人易于理解和記憶,護士也各抒己見,形成了護士主動學習,積極要求進步的良好氛圍。
4.4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推行責任制護理后,全體護士對護理質量有了新的認識并更加重視,在護理部每月質量檢查中,有了持續的改進,如病人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護士-患者相互的知曉度,病人指甲長等問題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真正提高責任制護理的內涵質量。
4.5存在的問題
4.5.1護理人員編制不夠:
根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要求,每名責任護士所管病人不能超過8個,在我科工作中,按要求至少需要5名責任制護士,而我科僅有4名責任護士管理,一旦有護士請假,便覺得工作吃力。
4.5.2護士專業知識水平仍有待提高:
表現在護士對疾病的臨床專業知識、康復鍛煉方法等方面掌握不夠。在康復鍛煉方法上,應結合病人損傷程度,年齡,耐受程度等實施個體化指導,要經常和醫生溝通,更好的為病人提供正確的治療,在這方面存在著護士不敢指導或指導力度不夠,或指導不符合要求等,整體來說不夠理想。
4.5.3非責任護士服務意識降低: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服務,主要方法如下:①術前護理:于手術前1d對患者進行訪視,首先進行自我介紹,并向患者講解術前注意事項和手術目的、手術時間、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以及配合要點。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注意觀察其心理狀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應根據訪視所獲得的信息和手術類型確定有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以此制定出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和計劃。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手術室的溫、濕度進行合理調控,患者進入手術室時應熱情接待,通過積極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獲得患者的信任,提高術中舒適度。在工作中言語要柔和,舉止要得體,真誠關愛患者,為其提供心理支持,重視穩定患者的情緒,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在手術操作之前,應先向患者進行必要的說明,消除其疑慮,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在不影響手術效果的情況下使患者保持相對舒適的,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其自尊。討論病情時應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增加患者的精神負擔,在術中要與麻醉師密切配合,做好相關監測工作并及時反饋相應數據,如有異常及時向醫生報告。③術后護理:術后及時將殘留于皮膚的消毒液和血跡擦凈,以免患者出現心理波動?;夭》亢笳J真做好交接和管理保護工作,術后1~3d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有無嚴重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為患者提供保健指導。
1.2滿意度評價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以100分為滿分,于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標準如下: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
1.3統計學處理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及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x2對相應數據比較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
2.2兩組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焦慮的情況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為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必須要對環境和護理工作質量提出較高要求。手術室護理是從手術環境及患者的病情出發,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案并付諸實施的過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質量意識也隨之增強,希望醫院能夠提供較好的醫療護理服務,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心理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要注重術中護理,同時也要提高術前、術后護理質量。
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不僅使患者加深了對疾病等相關知識的了解,而且還消除了患者的緊張情緒,降低了焦慮等不良心理的發生率,也獲得了患者的積極評價。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緩解其不良情緒,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作者:楊秀慧單位: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1.5±5.6)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74h,平均時間(21.5±3.6)h。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40.6±5.9)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78h,平均就診時間(17.6±5.6)h。納入標準:18~60歲者;語言交流無障礙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標準:昏迷者;存在嚴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嚴重器官衰竭者。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實施一般急診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
排班時需要與APN班、白班、彈性班結合。白班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為22:00~8:00。治療護士與辦公室護士等均為白天上班,兩種班次更換1次。
1.2.2工作制度
責任組長主要負責護理質量安全、專業技術及病房管理,對護士進行治療,作護理質量的監督及考核,及時予以質量改革及反饋,從而促使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建立責任護士制度后,需要責任護士每日查房,加強與醫患雙方進行交流,促使責任護士能夠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護理相關重點,及時了解病情變化,促進醫患配合??己朔绞剑号R床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考核結果,與評職稱及晉升有關,為有效調動護士積極性,將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采取多勞多得的制度,從而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1.3評價標準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問卷總分為100分,主要有5個模塊,主要內容為病區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關愛及溝通、主動性、服務態度等方面。護理質量是主要經過急救藥品器材、病區管理及分級護理、護理文件等方面進行評價??偡譃?0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住院患者滿意度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滿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實施評分(25.65±1.84)分;對照組住院患者滿意度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滿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實施評分(18.42±1.63)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質量分析
觀察組病區管理(97.82±5.32)分,分級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離(96.85±4.65)分,急救藥品器材(97.41±5.11)分;護理文件(96.81±5.21)分;對照組病區管理(90.11±4.15)分,分級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離(88.75±4.12)分,急救藥品器材(90.48±3.11)分;護理文件(86.47±4.36)分。觀察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整體護理中實施責任制方式,可以實現分層級作排班模式調節,責任護士進行分管患者,開展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能夠使護士獲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增強護患關系,從而更加細致的觀察患者病情,有效實施護理制度。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結果無明顯差異。針對急診特點,實施整體四化一體的護理模式,責任護士通過隨醫查房,與住院醫師加強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有利于加強醫護配合,從而促進護理質量提升。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能夠有效增強護理操作的整體能力。實施考核制度,也是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關鍵。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
1.1方法
1.1對照組給予醫院護理部自行修訂統一執行的2011版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試行方案。
觀察組在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引入“魅力5S”服務方案。①微笑(smile)服務:接待病人及其家屬時面帶微笑;病人尋求幫助時面帶微笑予以解決;每日接觸病人及護理查房時面帶微笑進行溝通;工作人員出現語言失誤及技術失誤時面帶微笑向病人表示歉意;病人出院離開時微笑送別。②快速(speed)服務:病房門鈴呼叫不超3聲,電話響起不超3聲;合作病人入院接待及各項處置安排不超20min;家屬辦理出院等待時間不超30min;長期醫囑開出到執行不超10min,臨時醫囑開出到執行不超5min;病人有異常情況5min內反映匯報處理;入室應用自制改良精神科入院評估單快速評估病人情況并識別病人的危機狀態。③標準(standard)服務:疾病護理按姚敏紅等研究制定的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路徑(CNP)執行各項護理程序,并進行標準化管理,日常護理執行各項流程(如發藥流程、開飯流程、剃胡須流程等)。④特別(special)服務:結合專科特點,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務,如責任護士上墻公告、各種溫馨提示卡及警示卡的應用、鞋襪統一管理、洗漱用品一人一號,大便24h動態記錄、病人外出檢查交班并雙簽名、開展出院延伸服務、多媒體健康宣教等。⑤滿意(satisfy)服務:借鑒向嵐等的護理滿意服務“1234”模式,即1個結果———病人滿意;2個理念———驅除病人痛苦,留下服務的真誠;3個目標———護理服務零投訴,護理措施零缺陷,護理質量零差錯;4個及時———及時觀察病情,及時解決護理問題,及時進行健康宣教,及時答應病人反應的問題。
1.2評價指標
1.2.1基礎護理質量評分對照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評價標準細則進行評分(100分制)。內容包括安全措施、床單位、病人衛生、飲食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排泄護理、安全護理等8項,共16條36項,每條缺陷扣0.3分~2.0分,扣至0分為止。分別統計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
1.2.2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在谷波等研制的住院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基礎上結合我院??茖嶋H情況自行編制,包括環境設施、質量及安全、服務可及性、健康教育、人文關懷5個維度,共20個條目,總分100分。每個條目評分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等級,所對應的分值為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研究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0.856,分條目Cronbach’sα系數0.701~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病人出院時指定專人向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填寫后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表116份,回收有效調查表116份,回收率100%。統計時很滿意、滿意均歸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均歸為不滿意,統計出滿意率。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2.2兩組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3討論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診治的DN患者84例為觀察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方案分成兩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9:13,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3.14±8.63)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例,初中以上14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5:17,年齡65~86歲,平均年齡(74.25±9.03)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例,初中以上12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積極的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嚴密監測患者腎功能及血糖指標;保持病房衛生與空氣的流通等。研究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環境護理:保持病室環境安靜、整潔,并定時予以通風換氣,加強對室內病菌的監測,以降低感染風險;②心理干預:由于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易于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使用溫和、平緩的語氣向患者說明負面情緒給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患者主觀上控制自身情緒,同時加強與其家屬間的溝通,使患者得到家人的支持與關心;耐心向其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疏導其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治療配合度;③飲食護理: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適當增加維生素及蛋白質的攝入;④運動指導:可指導患者做一定量運動,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腎內脂肪的沉積,可以使尿蛋白的排泄率下降。
1.3觀察判定指標
心理狀態評定: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心理狀態評定,分值與心理狀態成反比。觀察并比較兩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各項生化指標(BUN、SCr、UAER)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SDS評分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SD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研究組SDS評分(27.71±5.8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4.52±7.34)分,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2.2兩組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對比研究組各項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DN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較為多見,其具有病程長、易反復且預后差等特點,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預后是護理人員和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與醫生醫術有關,而且還與護理人員的配合密切相關,故優化糖尿病腎病優質護理措施對DN患者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84例DN患者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予優質護理干預的研究組SDS評分顯著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這表明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負面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原因分析為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極易出現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使用溫和、平緩的語氣向患者說明負面情緒給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患者主觀上控制自身情緒。通過分析兩組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可知,研究組BUN、SCr等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對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有助于病情的康復。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予以科學健康的飲食護理及運動指導,嚴格控制患者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適當增加維生素及蛋白質的攝入,同時指導其做一定量的運動,從而改善其血液循環,減少腎內脂肪的沉積,并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率。另外黃玲研究結果顯示優質服務應用于DN患者具有一定的臨床可行性、積極性。原因分析為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室環境,使患者感受來自護士的關愛,對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緩解其負面情緒,而且還可有效提高其遵醫行為,從而提高治療配合度,也就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關于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后并發癥情況及預后質量,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
4結語
1.1效果評價
建立良好客觀的質量評價體系,客觀評估限時服務執行情況。對住院病人、出院病人、護士、醫生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分別設計調查問卷,隨機抽取參與限時服務的各類人群進行滿意度的調查。
1.1.1病人對責任護士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為科室自行設計,病人對責任護士滿意度調查包括服務態度、服務內容及服務質量等;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包括服務態度、服務內容、服務質量、醫德醫風及病區總體環境等。由病人根據自己的感受給予真實、客觀評分。滿意度評價分為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5個等級,其中很滿意、滿意和較滿意為滿意。
1.1.2病區護理質量調查每周通過組織護理質控小組自查和外聘質控專家督察等形式對實施限時服務舉措前后病區單項護理質量指標進行檢查評分。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t檢驗,檢驗水準α=0.01。
2結果
2011年3月—5月進行實施限時服務調查,與實施前(2010年12月—2011年2月)進行比較。
2.1實施限時服務前后病人對責任護士和護理工作滿意度及護士滿意度比較(見表1)
2.2實施限時服務前后病區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見表2)
3討論
限時服務指在限定的時間內為對方提供的服務,較多應用于物流業。為貫徹落實《2010年全軍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依據國家衛生部有關要求和全軍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年”活動總體安排,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在干部病區開展了限時服務,通過限定服務時間、調整工作程序、優化工作流程等舉措,使病人滿意度、病區護理質量較前明顯提升,特別是接待、服務新病人的效率,治療護理工作落實的及時性有顯著改觀。
3.1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隨著限時服務的開展,建立了一系列標準化流程,如換液流程、轉科流程、掃床流程等,這些流程的再造與優化使得各項治療護理在落實的及時性上有較大改觀。特別是接待、服務新病人的效率明顯提高。但是,在實踐限時服務的過程中,發現由于醫療護理中涉及的服務項目眾多,且部分項目操作復雜、精密,對完成的質量要求高,完成所需時間要求相對寬松、不易規定具體多長時間完成,適合納入的服務項目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3.2轉變管理理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自實施限時服務后,在確保病人各項治療護理及時、準確執行的基礎上,對護理流程的再造與優化使病人的護理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護理差錯、護理缺陷、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減少,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的核心,護理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的有效程度,也依賴于護理群體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監控的參與。隨著限時服務的開展,護理人員質量管理理念進一步改善,護理人員主動參與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增強,作為一線護士實現了主動巡視病房、工作就在病人身邊的目標;作為管理者實現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的目標。
3.3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干部病區自開展限時服務以來,病人滿意率明顯提高。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細節服務、時效服務,使病人的需求及時得到回饋,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升了護理服務滿意度。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0例卵巢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3.26±5.22)歲;其中已婚89例,未婚21例;卵巢巧克力囊腫25例,單純卵巢囊腫58例,畸胎瘤27例,囊腫部位左側59例,右側51例;瘤體體積:3×2×3cm3~5×8×9cm3,將11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55例。兩組患者均接受針對性的手術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考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術前將手術基本情況、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術中加強護理等,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并對其基本生命體征等進行監測。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加強對患者需求的觀察等,盡量為患者著想。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傾聽患者的訴諸,針對焦慮、抑郁等程度不同患者,給予不同的護理干預;通過興趣轉移、健康宣教等方法幫助患者建立信心,主動調節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①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卵巢囊腫的危害性、手術治療的必要性等,告知患者通過有效的手術治療能夠康復等。②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手術后加強對患者的嚴密觀察,及時發現存在的并發癥,采用積極手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卵巢囊腫術后常見腹脹等現象,因此手術后在患者病情允許情況下,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從而促進腸胃良好蠕動,促進排便、排氣等;手術后需要加強切口觀察,觀察是否出現感染等現象,若出現滲血、紅腫及結痂等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處理。③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病房內良好的散氣及通風等,并控制室內的溫度及濕度;夜間在巡房時要動作輕柔,盡量減輕腳步聲、儀器運作聲響等,保證患者良好的休息。手術結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后出現發熱、傷口裂開等癥狀。④加強日常護理,對患者飲食進行控制,盡量食用易消化、營養豐富、清淡食物,保證患者機體營養需要的同時避免便秘等現象的發生;對于生活難以自理的患者,告知其家屬需要陪伴在旁,盡量滿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⑤加強安全管理,加強對病房的巡視,尤其是夜間病房查詢,患者外出時必須由醫護人員陪同,保證患者的安全。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并對術后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給予針對性的治療?;颊叱鲈簳r分發本院自擬患者制定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非常滿意為85分以上;滿意為60~84分,不滿意為60分以下。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75±1.68)d,參考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36±2.2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未出現并發癥,參考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4例切口感染、3例發熱、2例腹瀉,并發癥發生率為16.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平均為(94.33±5.17)分,參考組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平均為(78.89±6.9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臨床資料
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擬行麥默通旋切術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共2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優質護理組128例,觀察組114例;年齡23~56歲,平均35.31±6.17;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腫瘤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予乳腺外科常規護理,做好入院介紹,介紹作息時間及住院注意事項,完成術前檢查;基本的心理護理;術前告知手術時間;告知手術注意事項,并按醫囑進行積極;常規術前準備;術后予術后常規輸液、換藥及觀察護理。②實驗組給予圍手術期個性化的優質護理,針對乳腺良性腫瘤及特點及麥默通旋切術手術微創特性,制定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方案,形成規范化、程序化的護理流程。主要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術前護理:麥默通旋切手術系統目前逐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仍是新技術,手術方式不同于傳統切除方式,由于患者和家屬不了解麥默通系統的手術安全性、手術療效、手術優勢及可能的風險,思想顧慮較多,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緊張心理。因此術前充分的心理護理極為重要,我們使用科室宣傳欄、手術圖片及手術錄像向患者講解麥默通系統的微創特征、優勢及美容效果。不損傷乳腺組織,對康復后乳腺發育、乳腺外形、哺乳無影響。消除病心理負擔,增加信心,使其積極心態積極配治療和護理。但還需告知手術費用相對傳統手術較高,讓患者有自主選擇權利。積極完善術前相關檢查,特別是乳腺彩超檢查,了解腫物的數目、大小、位置、深度及周圍血運情況,并設計好穿刺部位和手術入路,做好標記。術前指導患者腹式呼吸訓練,當晚做好乳腺局部皮膚清潔。術中護理:根據乳腺腫瘤部位指導患者取舒適的,充分暴露手術部位;檢查儀器及管道連接正常,熟練密切配合主治醫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積極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非醫學話題,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心理緊張和陌生感,使其找到安全感和舒適感;注意了解患者對疼痛的感知情況,必要時加強局部麻醉。術畢配合醫師準確、適當的局部壓迫和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減少血腫形成。術后護理:常規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乳腺局部敷料有滲血及滲液,及時匯報及更換敷料;觀察胸帶是否包扎過緊,主要局部血運,注意有無胸悶、壓迫感,必要時調整局部繃帶包扎的松緊度。術后患者飲食不受限制,但需以易消化為主。術后囑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并腹式呼吸為主。術后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必要時予止痛處理,減少患者輾轉反側、坐臥不安,減少肢體活動幅度,以免包扎的彈力繃帶滑脫,增加術后早期血腫形成。指導患者適當活動患側上肢,以免患肢制動過久,引起肢體麻木,如握拳、曲肘等動作,以利于血液循環。注意常見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定期換藥,避免劇烈活動,術后5天避免淋浴,避免胸部碰撞。1個月內患側上肢不能提重物和過度外展,以免牽拉影響切口愈合。告知患者術后可能輕度皮膚凹陷,乳腺組織再生后,皮膚凹陷能夠自行恢復,不會影響美觀。建立隨訪手冊,詳細記錄隨訪內容、隨訪時間和隨訪要點,如每次月經后自我檢查,術后1、3、6個月還院隨訪,定期復查彩超。保持樂觀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穿緊身胸衣以減少的壓迫感。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和記錄常見并發癥:出血、皮下血腫、皮下淤血、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和皮膚過敏。②舒適度評價:采用類似VAS評分法,采用0~10數字的標尺,告知患者0分表示極不舒適,10分表示最舒適,讓患者評分。0~3為不舒適,4~7為基本舒適,8~10為舒適。③護理滿意度評定:采用自制滿意度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共20個項目,100分制,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分別5分、3分、0分??偡诌_95分以上總評滿意,85~95分較滿意,85分以下為不滿意。臨出院前給患者自行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分析。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得分采用x±s表示,t檢驗進行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圍手術期舒適度的評價之間的比較
術后評價其對住院期間舒適度,兩組之間的比較結果顯示:優質護理組圍手術期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之間常見術后并發癥之間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優質護理組術后皮下出血及淤血、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優質護理組大出血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無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2.3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的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的比較,優質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科室共展開床位50張,患者長期保持在40例左右,護士共15人。對照組患者共42例,均于2013年9月~2014年1月接受康復修養治療,均為男性,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1.8±4.2)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4±2.5)年;精神分裂癥、焦慮障礙及其他患者比例27∶10∶5。觀察組共43例,均于2014年2~6月接受康復修養治療,均為男性,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2.0±5.1)歲;病程2~21年,平均病程(8.7±1.9)年;精神分裂癥、焦慮障礙及其他患者比例29∶9∶5。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急性期癥狀消失;無嚴重軀體疾?。粺o其他器質性疾??;知情同意。
1.3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強調軍人信息保密、全封閉式護理,并按休養連編制,設連長、指導員等職務,以部隊常規管理的方式開展日常護理,并持續開展出操、體能訓練等常規軍事訓練活動。其他措施還包括:熱情接待;按醫囑督促用藥;持續觀察患者;耐心講解;主動幫助患者。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具體包括:①對護理人員開展人性化、個性化管理,協助制定人生規劃,并積極滿足其發展要求,針對各護士特點做針對講評,挖掘其潛能;強化考核,提升其綜合素質;開展心理護理技能培訓,在強化??谱o士心理素質的同時,使其掌握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的能力。②改革管理制度。實行責任護士與小組包干相結合的護理模式,設責任組整體負責日間護理并監督其他護士工作;設倒班組,三班制保證24h均有責任人負責護理事宜;細化工作內容,強化護患的一對一關系。③強化人文關懷。提供舒適安全,且和軍營類似的病區環境,并提供輕音樂、綠色植物等舒緩患者心理;設立獨立衛生間,24h供應熱水;鼓勵患者自主布置房間。提供豐富多彩的康復計劃,設立專門的康復訓練中心,按患者需求開設如書畫、農墾、臺球等工娛治療項目,并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康復護理計劃。開展口頭宣教與書面教育相結合的多樣化健康護理。
1.4觀察指標
主要統計患者康復住院時間并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量表,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康復住院時間(89.7±21.5)d,護理滿意度80.6%,均顯著優于對照組(127.7±31.2)d和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軍人為國家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工作壓力極大,且難以通過正常途徑有效排解,因此容易形成各種精神類疾病,雖然經常規治療能夠有效穩定其精神問題,但疾病造成的負面作用卻可能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與工作。在此基礎上,本院特別設置了軍人康復修養區以供此類患者康復所用,且結合長期工作經驗,提出了優質護理的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性效果。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①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優質護理首先強調提升護理工作者自身業務素質;其次建立了分工明確的護理組織系統,能夠及時對出現的任何問題進行修正;最后還強化了護患工作的一對一性,使任何患者遇問題均可迅速找到幫助者。護理質量的提升,有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休養時間,這對減少部隊負擔具有積極作用;②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優質護理強調照顧患者的日常起居,且要求患者保持在與部隊中類似的生活作息,這有助于提升其歸屬感;③多元化的康復訓練內容滿足了患者的個性化需求;④口頭教育與書面教育相結合,使患者能夠更清楚地認識疾病,從而愿意克服問題。
4結語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入院的胸外科患者40例作為實驗組,入選標準:年齡18~60歲,住院5d以上,意識清楚,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1.25±6.52)歲,均為普通胸外科手術,同時選擇同期40例胸外科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0.71±3.24)歲,兩組患者性別、疾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護士在接待胸外科患者入院時,態度要熱情,認真詳細的向患者講述入院事宜,向患者介紹患者的責任醫生和護士,并讓患者了解胸外科的所有成員。定時對病房進行通風,確保房間內的空氣流通,定期為患者清洗床上用品,確保床鋪的整潔,為患者營造一個整潔、輕松和融洽的居住環境,也可以在病房中適當的播放一些輕音樂,有利于緩解患者對周圍環境的陌生感和不安感。②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護理?;颊哂捎趯膊〉膽n慮和對手術的恐懼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對治療和護理非常不利。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要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特別是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他們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并且長時間的處于焦躁不安的狀態,因此,醫護人員就要及時發現和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采用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與患者的家屬溝通交流,并向患者講述胸外科手術的手術過程、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情況。③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合理指導,其中包括睡眠、運動和飲食等多個方面,幫助患者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督促患者每天進行一些輕體力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間控制在0.5h左右,同時,患者的飲食要清淡,并且要低脂、少食刺激性食物,不飲咖啡和濃茶,注意飲食的科學合理搭配。④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練習:具體方法包括縮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呼吸保健操以及咳嗽排痰練習等。⑤在確定手術時間之后,輔助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檢查,在手術前1d做好備皮準備,手術前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尊醫囑服用舒樂安定。并告訴患者在手術前8h之內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之前,要幫助患者緩解手術期的緊張感和恐懼感,讓患者心情平靜的進入手術室。手術結束,患者回病房之后,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注意監測患者的心肺功能。⑥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各項處置及時進行,并經常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發現患者需要解決的問題,由過去的患者需要護士做什么變為護士要為患者解決什么問題。
1.3評價標準
在患者出院前為其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價等級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共發出調查問卷86份,共收回調查問卷86份,回收率為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1例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5%,對照組4例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0.0%;實驗組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例數共39例,滿意度為97.5%(39/40),對照組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例數共33例,滿意度為82.5%(33/40);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服務的主體是患者,其根本目標是盡早了解患者的全面情況,積極主動為患者服務,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求,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心靈上達到最佳狀態,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對于胸外科圍手術期的患者,優質的護理服務對于患者的痊愈是至關重要的,而護理人員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是影響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因素,因此,醫院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醫院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盡可能的讓患者得到最周到的護理服務。與常規的護理工作相比,本研究中選用優質護理服務的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大幅度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8歲~88歲,平均年齡(57±21.2)歲?;颊呤中g類型:剖宮產手術17例,腹股溝斜疝手術43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2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與病情觀察,術后送患者返回病房等。試驗組在常規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具體措施為:①術前護理。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回顧其臨床檢查和病歷資料,對于有合并癥患者,需采取積極治療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后實施手術治療。若患者出現抑郁、恐懼和緊張情緒,需要采取心理干預措施。②術中護理。對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密切監測,開展體溫、脈搏和心率的定時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刂坪檬中g室溫度和濕度,防止長時間在空氣中暴露患者皮膚。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手術部位皮膚徹底消毒,避免發生感染。③術后護理。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囑其早期下床活動,以改善血液循環狀態,指導患者制定飲食計劃,以易消化、高營養、蛋白質為主。若患者出現疼痛癥狀,護理人員應說明其屬于正常情況,可通過按摩、聽音樂等途徑分散其注意力。
1.3觀察指標
通過我院自制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手術室護理前后抑郁狀態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手術護理前SAS評分為(38.90±0.53)分,臨床護理后SAS評分為(29.41±0.44)分;試驗組患者手術護理前SAS評分為(38.83±0.45)分,臨床護理后SAS評分為(35.26±0.85)分。2組患者臨床護理前SA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t=1.396,P>0.05),試驗組臨床護理后S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t=4.685,P<0.01)。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7%,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80.0%,2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