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9 07:37: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工業設計 優秀碩士畢業論文 趨勢 分析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業設計研究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相關碩士論文,本文從工業設計論文的研究方向以及發表數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間工業設計發展的趨勢與變化,從而了解每個工業設計發展階段的新趨勢,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問題。
一、分析方法與步驟
在《中國知網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之中國學術會議文獻數據庫》分別檢索論文以及會議文獻題目中包含“工業設計”關鍵詞的文獻,在《中國知網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檢索結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為557篇。
二、結果與分析
1.時間分布。考慮到要對現有工業設計趨勢進行研究分析,所以選擇了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論文,通過使用“工業設計”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2000年沒有相關優秀碩士,從2001—2003年相關碩士優秀論文屬于發展起步階段,從2004—2012年每年都會很多優秀碩士,屬于迅速發展階段,相關優秀論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關數量最高峰點。
經過推斷可知,在2009年工業設計的論文達到歷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國本專科擴招是從1999年開始的,自1997年以后,隨著廣大群眾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對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同時,考慮到國家快速發展的需要,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大規模擴招,當年本專科生招生數與1998年相比增長了47.4%。本專科規模的迅速擴大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而研究生的擴招能夠對本科生的就業壓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不斷攀升,錄取比例和入學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檢索到的工業設計方面的優秀碩士論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學校中,可見相關院校的工業設計發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結:由于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具有一定的刪選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業設計發展較快的院校,并且通過涉及最多的關鍵詞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側重的工業設計發展方向或者是發展程度較深的方向。
3.關鍵詞分布。從2000年到2012年,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搜索的期刊論文中,論文的關鍵詞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CAID構思與表達、設計教育教學、IDFORCNC(先進制造設備工業設計)、設計管理、綠色設計等。由于搜索分布時采用了關鍵詞“工業設計”,所以這里忽略“工業設計”關鍵詞的數量。所有論文相對較多的關鍵詞如下:可持續發展設計(綠色)、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學 語義學)、設計管理/用戶研究交互設計、CAID構思與表達、數據庫、設計教育、造型語言、工設工程(材料、工藝)、汽車設計、時尚設計、服務設計、品牌PI(產品形象識別)設計、人機工程、可用性、設計史、信息視覺化、故事版/情景設計、設計心理學、體驗/情感化設計、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篇:2010年,北京服裝學院屈新波在《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1}一文中論述了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借助于“需求”將產品設計與材料聯系起來。2008年,山東大學張志強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機工程理論分析與研究》{2}一文中論述了如何運用人機工程理論對健身器材進行分析,以及針對相關器材人機方面的具體研究。2006年,山東大學吳蘭萍在《面向產品設計自動化的人機工程研究與應用》{3}一文中論述了人機工程學的定義以及與工業設計之間的關系,闡述了人機工程學的原理以及產品設計的不同階段的具體內容,此外還重點分析了現有計算機輔助人機工程軟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漢理工大學劉紅在《簡論設計項目管理》{4}一文中論述了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化,用戶需求的多樣化,項目管理的組織及團隊建設的內容與項目管理的執行關鍵,以及設計項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業大學韓娟在《CAID系統的用戶界面研究及應用》{5}一文中論述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綜合認知心理學、人機工程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對CAID用戶模型進行分析,將基于用戶模型構建的用戶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設計過程中。
4.影響力分布。在檢索到的期刊論文中被引用頻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論文,如表2所示。
通過引用頻次最多的文章中發現,關注最多的工業設計方向多為產品設計、交互界面方面。因為產品設計和交互設計的研究較早,所以時間早的被引用的幾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說明這些優秀論文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三、工業設計研究趨勢
工業設計從2000—2012年這12年間,發展速度是迅猛的,這一點可以從優秀碩士論文的發表數量日趨增多看出來,并且也是在跟隨著社會每一步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從簡單地僅僅研究工業設計的表面內容,即“產品設計”,變成研究工業設計更加細節化的方面,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工業設計優秀碩士論文中,研究方面數量最多的依次為產品設計、設計管理、設計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續發展設計。
李北在2006年中國科協年會的會議論文《未來工業設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12}中闡述,現在工業設計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并且可以看到,工業設計是一種戰略資源,是國家創新戰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正在向著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領域發展。此外通過計算機使用的普及,工業設計信息化也成為主流。
通過對2000—2012年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逐年的分析發現,發表的時間與內容和2000—2012年工業設計發展的過程、發展的主題是一致的。通過對這些論文關鍵詞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工業設計在每段時間里發展的內容、重點、趨勢,這與社會的需求具有著強烈的聯系。
每篇論文的關鍵詞是不變的,在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搜索到的碩士論文中,通過對新的一年與以往相比較新出現的關鍵詞進行統計,洞察出工業設計每個階段的新趨勢。如表3所示工業設計研究方向從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產品設計”、“可持續設計”等,發展成為細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從抽象的工業設計,變為具體的產品設計,后來人們發現工業設計離不開與社會、人的聯系,所以研究方向漸漸與社會、人聯系起來,最終發展成多方向的、細分的研究方向。這與現有工業設計研究人員對工業設計發展方向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2000—2012年有關產品設計、人機工程學以及設計管理等成為研究的主要趨勢。此外,還可以發現每年相比前幾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業設計發展中研究趨勢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13}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那么工業設計對此也進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現在相關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學龔克在《非物質與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14}中闡述了有關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的相關內容。
再例如,在現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計算機信息庫在工業設計專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06年第一次出現有關數據庫研究的碩士論文。例如2006年東華大學孫明華發表的《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立設計材料數據庫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東大學郝松發表了《基于產品表象信息庫的工業設計構型方法研究》{16}。
同時也發現,由于優秀碩士論文是要在社會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發表時間和評審的限制,雖然相對滯后,但是也能夠體現出近十年間的工業設計的大體研究趨勢、新的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研究趨勢的發展變化受社會發展因素(技術、環境、國情、學科交融等)的影響較大。
四、結束語
2000—2012年,我國優秀工業設計數量以及發表的內容質量都有著質的飛躍,這也說明我國工業設計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趨深入。但是從近幾年發現,已經存在研究過(下轉第16頁)(上接第14頁)熱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研究課題的重復性,例如人機工程學,此間不乏相關類似課題的出現。
從2000—2012年間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中,可以看到工業設計事業發展迅速,方向由單一轉為多元化,并且呈現多學科融合趨勢。此外,研究趨勢受社會發展的因素(技術、環境、國情、學科交融等)影響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與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密切,因此出現了CAID等相關研究。可以看到工業設計的研究趨勢在以后會圍繞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CAID)、設計管理等熱門話題展開。隨著工業設計的深入研究,也會出現更多新的設計概念,而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續性地圍繞用戶的人機設計,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會有更多優秀的碩士論文出現。
注釋:
{1}屈新波.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
{2}張志強.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機工程理論分析與研究[D].山東大學,2008
{3}吳蘭萍.面向產品設計自動化的人機工程研究與應用[D].山東大學,2006
{4}劉紅.簡論設計項目管理[D].武漢理工大學,2004
{5}韓娟.CAID系統的用戶界面研究及應用[D].西北工業大學,2007
{6}吳瑜.人機交互設計界面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
{8}楊大年.中國民間兒童玩具再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4
{9}王巍.ICAID系統的實現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4
{10}王軍鋒.計算機游戲界面設計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07
{11}熊湘暉.產品造型設計的外觀質量美學評價理論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
{12}李北.未來工業設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R].中國科協年會,2006
{13}我們共同的未來[R].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
{14}龔克.非物質與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D].湖南大學,2002
{15}孫明華.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立設計材料數據庫的必要性研究[D].東華大學,2006
{16}郝松.基于產品表象信息庫的工業設計構型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9
【關鍵詞】 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可視化分析;現狀;進展
【中圖分類號】 G23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5—0029—07 在學習科學的最新研究中,學習的建構本質、社會協商本質和參與本質越來越清晰地凸顯出來[1]。突顯學習社會性的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由此備受關注。目前,國內相關的文獻繁多,研究人員只能對其感興趣的某方面深入研讀,如何快速地對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現狀進行總體了解,并對其研究進展有一個簡要判斷,是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了解一個領域的進展現狀,實際上就要對該領域已產生的和新產生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文獻資料中蘊含著某個研究領域的豐富知識,因此,有必要將這些知識從文獻中挖掘出來[2]。為此,本研究借助于科學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技術對十多年間(2001年~2011年)國內已有的學習共同體研究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從而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方向和進展狀況有一個總體把握。
一、研究過程
(一)研究樣本的選擇
由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范圍較為廣泛,在教育、社會學、計算機與互聯網等領域均有涉及。因此,國內關于學習共同體的文獻量非常大,刊登該研究領域成果的期刊種類也較多,且比較分散。為盡可能保證數據分析的全面性,本研究使用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AJ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獲得相關文獻的信息與全文。
(二)研究文獻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方法
Community的中文譯法通常有“社會”、“共同體”、“社區”、“社群”等,最常見的是“共同體”和“社區”的譯法,同時與community有關的復合詞匯也有多種不同的譯法,如本研究關注的“learning community”就有學習型社區、學習共同體兩種不同的譯法。因此,本研究在檢索時,使用以下控制條件“期刊年限(2001~2011)+來源類別(核心期刊),內容檢索條件為:主題(學習共同體)或者包含(學習型社區)”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文獻檢索,獲得期刊文獻725篇(檢索時間為2011年10月15日)。同時使用控制條件“期刊年限(2001-2011),內容檢索條件為:主題(學習共同體)或者包含(學習型社區)”對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得到博士論文66篇,對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得到碩士論文628篇。最后,依據中國知網提供的文獻信息依次進行文獻信息采集。
在文獻數據信息處理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國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系開發的數目共現分析系統Bicomb v1.0[3][4],以及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研發的信息可視化統計軟件CiteSpace 3.0.R2[5][6]兩款數據統計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其中,CiteSpace軟件可有效探索學科知識領域的演進與研究前沿,進行可視化分析,使得文獻計量學分析易于實現歷時性的動態化[7],該軟件內嵌了國內學者劉盛博編制的CNKI(RefWork)格式轉換程序,具備將CNKI數據轉換為可處理的格式的功能。但受CNKI數據采集選項和中文文本處理功能的限制,CiteSpace僅可有效處理CNKI數據的專業術語和關鍵詞分析。因此,筆者同時選用Bicomb軟件、UCINET軟件,甚至人工統計的方法對文獻信息進行補充處理與分析。最后,依據統計結果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進展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判。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成果產出分析
筆者按年度對2001至2011年間的國內期刊論文和國內碩博論文進行了檢索和統計(2011年截止到筆者檢索日期10月15日),國內各年份的論文刊發與學位論文數量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分析可知,期刊論文和碩士論文的數量整體上呈上升趨勢(2011年僅能檢索到10月份),特別是近三年來,期刊論文數量一直保持在100篇以上,碩士論文也從2007年開始保持在85篇以上,這可能與國內教育界對建構主義、學習的社會性等與學習共同體相關理論的關注力度加大有關,從而引發更多的國內學者對該領域進行研究。如果單從博士論文數量上看,則相對比較穩定,近三年來一直保持在十篇左右。總體上看,國內學者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趨于上升趨勢,有更多的學者開展該領域研究。
(二)載文期刊與研究機構分布
用Bicomb軟件對2001~2011年間關于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的、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獻進行載文期刊分布進行統計,載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期刊有21家,結果見表1和圖2。其中載文數量在前10位的期刊的載文量占到了全部文獻的41.89%。僅就載文期刊關注領域來看,學習共同體研究還主要集中于教育領域。
為有效反映研究論文的機構來源,本研究使用Bicomb軟件對期刊論文和碩博論文的研究單位或授予學位單位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無論從期刊論文數量還是碩博論文數量上來看,華東師范大學均是學習共同體研究的一個重鎮。如僅從期刊載文量來看,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也對學習共同體研究做了較突出貢獻。但若僅從碩士論文上講,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學校的學位論文數量較多。為此,我們對各單位不同類型的發文量進行對比(圖3),發現了一個現象,即:有些單位核心期刊研究論文較多卻少有相關的碩博學位論文,但有些單位核心期刊發文量較低卻有特別多的碩士學位論文出現。前者還比較容易理解和解釋,即該校有相關研究,且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但沒有引領研究生跟進該領域的研究。但后者所反映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即研究還沒有得到業內廣泛認可(表現為沒有在該領域的核心期刊或較少),卻指導了非常多的碩士論文研究。
(三)學習共同體領域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1. 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和凝練,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與分析,可以挖掘某一研究領域的熱點。本文使用CiteSpace 3.0.R2,以關鍵詞為節點,時間分區為1年,閥值為50Top per slice,采用最小成樹算法,利用國內期刊文獻繪制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共得到節點366個,連線294個,結果見圖4和表3。而對國內碩博論文繪制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得到節點321個,連線315個,結果見圖5和表4。
根據陳超美的介紹[8],分析由CiteSpaceII生成的期刊熱點知識圖譜(圖4)的關鍵節點分布可知,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熱點可以確定為: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終身學習、網絡學習共同體、專業發展等。而根據碩博論文熱點知識圖譜(圖5)的關鍵節點分布可確定學習共同體研究熱點領域為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虛擬社區、協作學習、網絡學習共同體、專業發展、知識建構等。
由表3可知,期刊高頻關鍵詞頻次排序中,學習共同體最高,因此其節點年環明顯最大。從節點的中介中心度看,學習共同體的中心度同樣最大,因此其節點的紫色年環最大,即中心度最高,占核心地位,緊隨其后的是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等。若從碩博論文高頻關鍵詞中心度和頻次統計角度分析(見表4),對策的研究頻次最高,專業發展排其次。但教師專業發展、虛擬學習社區、協作學習、學習共同體、網絡學習共同體等的中心度相比前兩者更高,占較為重要的核心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從期刊論文來看,關于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的研究最廣泛,而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等是相對突出的研究熱點。從碩博論文分析,學習共同體隱去了其中心位置,教師專業發展、虛擬學習社區、網絡學習共同體等主題凸顯出來。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的研究頻次最高是易于理解的,但無論是期刊論文還是碩博論文都顯示與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熱度較高,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對學習共同體,人們不僅研究它的概念、內涵、基本理論和形成機制,更關注它的具體應用。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然而強調教師知識提升的理智取向的專業發展范式,雖經多年研究與實踐,成效卻不盡如人意。學習共同體所提倡的學習的社會文化觀和分布式認識觀適應了人們對學習觀的轉變,特別是它強調的知識建構的社會性、文化場域依存性、多元主體互動性等適應了當今人們對學習的理解,正好適應了教師專業發展觀的實踐-反思取向(教師主要不是通過“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實踐,并實現專業發展)[9]、生態取向(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并不能全然依靠自己,而應將其置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中,有效利用各種人力和物力資源以實現專業發展;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提升到教師教研合作能力和教師群體整體專業發展水平的高度)[10]。學習共同體所倡導的理念、實踐形式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先導和實踐指導。因此,在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被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
為了進一步了解其研究現狀,本研究以“主題(學習共同體)并含(教師專業發展)”為檢索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2001~2011年間國內學習共同體領域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研究文獻呈快速增長趨勢(見圖6)。2003年,顧小清在《教師專業發展:在線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一文中對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構建教師在場的學習共同體以及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了詳細闡述。隨后,這一領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逐年增多。
而以“主題(網絡學習共同體)或含(網絡學習社區)或含(網絡學習型社區)”為檢索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圖7),國內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是在近年來才逐漸被廣泛關注的,這一轉變與Web2.0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恰好契合。Web2.0的六度分割理論、利用集體智慧與學習共同體理念相似,同時,Web2.0及其相關技術為組建學習共同體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網絡共同體及其相關問題逐漸成為該研究范疇所相關。
對研究熱點分布做進一步的時間線圖分析,結果見圖8和圖9。從圖8來看,現有的研究熱點主要出現于2005年之前。2005~2010年間,雖有新的研究熱點出現,但研究頻次和中心度相對不大。而從圖9來看,形式也基本一樣,知識熱點和出現時間稍有區別,最為突出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出現時間和關注程度稍有差別。從二者的整體時間分布情況來分析,2005年以后,新的研究熱點出現較少,主要是對以前研究熱點的繼續深化。總體看來,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各研究方向逐漸成熟化,呈現靜態穩定趨勢。
2. 研究前沿分析
CiteSpace軟件選擇突變專業術語類型(burst term),利用其詞頻探測技術進行研究前沿術語分析。期刊論文得到突變專業術語366個,碩博學位論文得到321個,分別對視圖布局進行精簡合并,形成結果見圖10和圖11。綜合分析這兩個圖,顯著的索引專業術語主要有: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共同體、社區教育、學習型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社區、知識建構、學習社區、協作學習、對策、Web2.0、學習環境、知識建構、網絡課程、建構主義、教師培訓等。
對這些詞語進入深入分析,可將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概括為以下三類。
(1)理論深化類
以“題名(學習共同體)或含(學習型社區)”為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再檢索,將數據導入Bicomb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人工鑒別發現,隨著學習共同體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關于對原有概念和理論不斷反思、修正和深化的研究內容相對較多。同時,人們不再停留在早期的學習共同體概念界定、闡釋和區別上,而是從不同視角對學習共同體理論進行豐富、充實。這種深化表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理論內涵的深化,即:更深入地研究學習共同體的基礎理論、哲學基礎、文化基礎,主要表現在從生態哲學、后現代哲學等視角研究學習共同體,同時還表現在從社會建構觀、分布認知理論、知識論、學習的實踐論等角度對學習共同體的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與挖掘。第二個層面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外延的研究,該方面的研究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不同實踐形式的理論深化,包括對網絡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共同體、學校共同體、專業學習共同體、課程學習共同體等領域的深入研究。
(2)具體應用與組織形式類
該方向致力于將學習共同體的思想、理論及其方式與具體的實踐領域相結合,發揮其優勢,解決相關領域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領域愈久彌新的問題,學習共同體的出現不僅為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培訓開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還提供了新的實踐范式。學校、課堂與課程是教育的主陣地,然而這些主陣地卻歷來備受詬病,甚至把“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價值的關懷[11]”的現代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歸結為教育問題。改變現狀、促進人類發展是每一個教育研究者的理想。因此,與學校、課堂和課程等相關的學習共同體組織形式都是未來的研究方向。教育不僅包括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包括現實社會、網絡社會等)等非正式場合教育,可見,與社區、實踐、網絡虛擬世界等領域聯系的網絡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共同體、實踐共同體等組織形式也將成為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
(3)構建策略類
學校共同體、課堂共同體、課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策略研究是一個必然趨勢。時至今日,網絡已在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因此,與網絡相關的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社區構建必然成為學習共同體研究的又一趨勢。Web2.0作為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的網絡組織形式,正吸引更多人選擇數字化、網絡化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迎接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全民織網時代。如何利用Web2.0及其相關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或虛擬學習共同體必然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又一增長點。
(四)研究學者合作網絡與機構合作網絡
1. 研究學者合作網絡
將采集數據導入Bicomb軟件,以作者為關鍵字段進行提取、統計后,選取頻次≥2的86名研究學者(頻次累計百分比為9.5861%)數據,生成Excel類型共現矩陣文件。將Excel文件輸入UCINET軟件,輸出##h類型的數據集。然后,導入UCINET集成軟件[12]進行可視化分析。對合作網絡去除非主成分并進行布局優化,生成結果見圖12。從圖12可以看出,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學者合作較松散。為進一步研究各位研究者在本領域的重要性,我們引入了社會網絡分析中的度數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度(如果一個點處于許多其他點對的捷徑上,我們就認為該點具有較高的中間中心度)概念(見表5)。在權衡以上兩者的基礎上,我們對作者研究情況進行人工文獻閱讀與排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3個合作密切的研究群:鐘啟泉為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者,主要關注學校共同體、課堂共同體以及知識社會與文化催生等;王陸為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學者,從網絡交互、教師專業發展等角度對網絡學習共同體進行了研究;時長江則更多地關注了課堂學習共同體和教師專業發展。從中間中心度上看,佐藤學、時長江、郝志峰在合作網絡中的影響程度較高,是合作網絡中的重要人物。
2.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
對研究機構合作網絡的研究,選取頻次≥2的研究機構共26個,頻次累計百分比達22.3529%,采用與作者合作網絡研究的相同程序。對合作網絡去除非主成分并進行布局優化,結果見表6和圖13。可知,機構間的合作也比較松散。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西南大學教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等在整個網絡中的度數中心性最高。而從中間中心度上來看,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同樣是合作網絡中的代表機構。
總之,國內學習共同體合作研究相對較為松散,研究者之間相對缺乏必要的交流與合作,分散了研究力量。如果僅從文獻研究者所屬單位上推理,研究者間應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和合作可能。這也許要歸因于國內論文署名習慣,許多研究成果可能是多名研究者合作進行的,但因為各種因素,文章最后只署了一個名字。
三、總結
本研究利用科學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技術,從研究論文數量、載文期刊與研究機構分布、研究熱點、研究前沿、研究學者合作情況和研究機構合作情況等方面分析了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進展情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研究論文數量上看,國內學習共同體領域研究發文數量較大,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發文數量逐漸趨于平穩,從某種程度上說明該研究領域逐漸趨向成熟。
第二,從發表文獻的載文期刊分布來看,主要期刊有:《中國遠程教育》、《成人教育》、《中國成人教育》、《全球教育展望》、《電化教育研究》等。
第三,從研究單位分布來看,期刊論文主要集中在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而碩士論文主要集中在華東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
第四,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熱點基本可以界定為: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終身學習、網絡學習共同體、專業發展、虛擬社區、協作學習、知識建構等。
關鍵詞:課堂沉默;農村高中;英語
1、問題提出
根據劉向前2005年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的闡述,課堂沉默是指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言語交際活。筆者在做文獻綜述時發現:劉向前是我國率先提出對“課堂沉默”這一定義的研究學者,并受到了國內廣大研究者的認可。課堂教學活動無疑是一個師生間交互作用的過程,身為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其交際形態劃分出了對課堂沉默的兩種理解。廣義的課堂沉默當然就既包括教師的沉默也包括學生的沉默;而狹義的課堂沉默則單指課堂互動和交往中的學生沉默現象。本文將學生的課堂沉默現象作為研究的主體,是指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表現在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無聲靜默狀態。
目前國內對課堂沉默的研究還并不周全,學者們零零散散地對課堂沉默的功能、類型進行探索研究。在課堂沉默的功能方面,劉向前(2005)指出沉默的功能可以被劃分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王玉輝(1994)也認為教師的課堂沉默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以及促進學生思考的作用,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及管理方式。
那么如何劃分課堂沉默類型呢?Levinson(1983)在其出版的《語用學》一書中,最先根據沉默在談話雙方交際中出現的位置劃分為話輪內沉默、話輪間沉默以及話輪沉默。李美峰(2010)提出了有意義沉默和無意義沉默、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其中有意義沉默與積極沉默涵蓋的內容基本相同,而無意義沉默與消極沉默的內容大體一致。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云南省內一所縣級農村高級中學同年級兩個不同的班級,采用了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研究形式進行調查。
2.2 具體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進行了4次課堂觀察;共發放100份問卷,由任課老師隨堂完成,因此問卷回收率為100%;在調查的最后分別對兩個班級的任課老師和隨機挑選的六名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本次調查的班級為一個文科班和一個理科班,男女比例相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結果與分析
筆者首先對兩個班級分別做了兩次課堂觀察,直觀地感受到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十分普遍。隨后使用自編的問卷調查對當前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課堂沉默現象進行了定量研究,目的是為了解決三個問題:
①農村高中英語課程沉默的現狀如何?
②造成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有哪些?
③應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問卷共有15題,分別對從學生自身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課堂上的表現、班級的學習氣氛、老師的提問風格和對課堂參與的態度這5個方面進行調查。
在分析問卷之前,筆者對三個研究問題分別做出了假設,調查的結果與之前的猜想一致。
3.1 課堂沉默成因分析
首先,有過半的學生反映自己在英語課上發言不多,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傾聽。
其次,受中國傳統文化與班級氛圍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沉默是金”,就算知道正確答案也不回答,以此來確保自己在課堂中處于絕對安全的位置。
第三,農村學生缺少自信,特別是學習外語和說外語。因為生活中極少接觸到真實的外語環境,因此學習英語完全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缺乏興趣,也不敢大膽地表達看法。
3.2 打破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的有效對策
3.2.1 教師層面
學校任教老師應該通過崗位培訓、觀摩評課等方式方法,加深對課堂沉默的了解和認識。并在認識的基礎上樹立積極打破課堂沉默的教學意識,多多設計學生參與性強的課堂活動以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還可以靈活調整課堂評價制度,用發言加分等方式激勵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3.2.2 學生層面
學生應該重視英語學習,意識到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應付現階段的考試,更重要的是學習到了一種不同的認識世界的工具。作為當代的青年學生,要從現在開始就樹立和培養國際化的視野,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自卑。在英語學習中不應抱有“沉默是金”的傳統中國式思維,而應該堅信“自古寒門出狀元”!只要自己認真努力了,英語學習就一定不再有障礙。
3.2.3 學校層面
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以及練習英語的良好條件。農村高中基本鮮少有能力把外教請進課堂,那不妨每兩周為同學們集體播放一部英語電影、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性的英語配音或者英語話劇比賽,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是在有限的條件下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英語練習和運用機會。
4、結語
課堂沉默,作為影響英語課堂教與學的一大障礙,受到了廣大學者與研究者的關注。在農村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普遍沉默這一嚴重的現象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因此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實證研究,找出了造成學生沉默的原因,并從農村高中的實際出發,提出了確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在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打破課堂沉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Levinson, S.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李美峰. 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及對策探究[D]. 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2010.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職業人文素養;研究;元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與進行,精神科護理模式也逐步實現了從生物到心理再到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正逐漸深入到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精神科護理是基礎護理的一個分支,人性化護理是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人文關懷、把精神病患者當作“完整的人”看待,盡量滿足其需求的、以患者為本的護理服務。該理念對患者特別是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職業人文關懷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筆者僅就當前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職業人文素養方面的研究進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護理
精神疾病是一種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方面有異常表現,致使其工作、學習、生活能力下降,社會功能減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遺棄。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技術性操作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護理為主。精神病患者雖受病態的情感、思維影響而行為異常,卻有著正常人的認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視,他們對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為強烈。精神病患者對人文關懷的需求較之常人更為強烈,護理人員尤其應對患者給予人文關懷。
(二)人文關懷素養
“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是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素養是指經常修習涵養,也指平日的修養。人文素養即對人類文化中先進價值觀及其規范的修習涵養,是一種深植于內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集中體現在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良好品質。護理人文關懷素養的本質是一種具有專業道德情懷的價值觀,具體表現在人際互動的行為中,如將患者當作生理、心理、社會的綜合存在,能夠在患者疾病、遭遇與疼痛時給予幫助并使患者認識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從而獲得較高的生理、心理與精神和諧,以保護、增強與維持患者的生存質量。表現為對人生命的尊重與愛護、對生命健康的關愛與呵護、對生命健康權利的敬畏與尊重。人文關懷是基礎護理的本質,是護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應用特定的設計和統計方法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整體的和系統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是回顧性與觀察性的,是對傳統綜述的一種改進,是概括以往研究結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術,具有全面、系統和定量的特點,可用來對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設計的和不同時期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相對傳統的文獻綜述,元分析是一種定量的綜合文獻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傳統文獻綜述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結果為單位,設計嚴密,強調對相關研究進行全面的文獻檢索,有明確的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系統統計所有的研究結果,并在此基礎上對統計結果進行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就盡可能地避免了人為的主觀性,使研究結果更加科學、客觀和準確。
二、研究方法
(一)抽樣
本研究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文期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以“護士人文素養”為主題,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論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為主題,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為主題,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關樣本,共獲取57篇與本研究密切相關的樣本。
(二)分析單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論文為分析單位,從關注度、發表年份、數據庫來源、研究指向、研究結果五個維度對“分析單元”進行分類和編碼。五個維度的具體操作性定義如下:(1)關注度。學術關注度是指同一個課題或者題目的期刊更新數。本文分別對“精神病患者護理”與“護理人文關懷”兩項主題的學術關注度進行了統計;(2)發表年份。對每篇論文按照發表年度編碼,從2005―2016年每年的數量分析人們對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素養的研究程度,同時分析對該主題研究的發展趨勢;(3)數據庫來源。按照中文期刊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4個數據庫的不同層次與價值,分析各數據庫中論文的分布情況,判斷現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動機、研究層次、研究價值;(4)研究主題。分析現有研究內容與結論,總結出研究主題。主要分為實踐性研究和理論型研究兩大部分,其中實踐性研究包括管理和應用兩方面內容。
三、研究結果
(一)關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護理”學術關注度統計如圖1所示。
從關注度上可以看出,針對“精神病患者護理”和“護理人文關懷”兩類主題的關注度呈整體上升趨勢,特別在2013-2014年間達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護理”的關注度在2015年下降較快,“護理人文關懷”的關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發表年份
自2005年以來的11年間,關于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的研究總體數量呈增加態勢,運用CNKI學術趨勢分析統計軟件檢索發現,以“精神病患者護理”“護理人文關懷”為主題的研究論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續上升,中間有關注度上的起伏。具體發表年份及相關主題論文學術趨勢分析如表1、圖1、圖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為主題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明顯偏少,CNKI分析趨勢分析軟件檢索表明,論文數量不足以進行學術趨勢分析。
這11年間對相關主題的關注度及研究的起伏變化有著一定的政策背景與文化背景。2005年,我國衛生部明確提出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將護理關懷人文思想落實到護理實踐中。2007年,衛生部在醫政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醫院要在護理服輾矯孀黽訃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實事,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服務于細微之處。這進一步強化了護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務意識。2011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衛醫政發〔2011〕96號)指出,到2015年,全國所有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服務模式,落實護理職責,加強內涵建設,進一步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2015年,衛生部印發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強調,要進一步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提高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加強專科護士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信譽度,讓住院患者不僅有主管醫生,還要有自己的護士。可見,研究論文數量上與相關政策的出臺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關。
(三)數據庫來源
相關論文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文期刊數據庫、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數據庫中的分布情況見表2。
數據庫中,期刊論文占72%,這些研究者多為一線護理工作人員;會議論文的比例為28%,這些研究者多為與護理相關的管理人員,如護士長、護理部主任等。這兩類研究的動機多為基于實踐問題,特別是護士人文素養在實踐中的運用及效果為主的研究;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此項研究為空白。
(四)研究主題
根據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素養的研究主題,現有研究可分為兩大類主題,即實踐研究(包括管理和應用型研究)和理論研究。研究論文分布如表3。
上表顯示,基于護理工作實踐的應用研究數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為一線護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視角的研究數量較少,只占7%,研究者多為醫院管理人員;基于人文素養理論的研究占12%,多為對護理實踐的思考和總結,研究者多為承擔課題項目的護理工作者。
四、結論與討論
(一)需重視對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的培育
研究論文關注度與發表年份的數據表明,研究論文與國家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除國家在政策上引導外,各級各類醫院均應重視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的提升。特別是精神病患者護理專業的醫院,只有提升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的素養,才能實現“十三五”規劃“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滿足各類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
(二)需提升對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的研究水平
從研究論文數據庫來源看,本主題現有研究者多為一線護理工作者,這些人多為專科學歷,部分為自學大專、本科學歷,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質量較低,多局限于護理實踐過程及實踐經驗的總結,普遍缺乏對實踐經驗的深入思考及總結提升。部分承擔課題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實的研究功底、科學的研究方法、嚴密的邏輯思維而導致研究成果水平較低。
因此,要提升相關論文研究水平,需要進一步優化護士隊伍結構,強化在職培訓,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層次護士比例,夯實理論研究基礎,才能保證相關研究的動力充足。
(三)需重視對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的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可指導實踐,為實踐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層次護士比例可以提升相關研究的理論層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線護理工作者因承擔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還面對著被攻擊、毆打、謾罵等風險,往往心生顧慮,無暇顧及患者的精神護理。醫院及相關政策制定部門應為一線精神病患者的護理人員留出足夠的閱讀、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時間,用于系統反思、總結和提升,從而保證人文關懷素養的理論研究,進而正確地進行人文關懷護理的實踐。
摘 要 柔道是一項能夠提高人體綜合素質的運動項目,在中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因為起步較晚,作為推廣柔道運動重要載體的柔道俱樂部的發展依然很不充分,對柔道俱樂部發展狀況、面臨問題、未來發展模式等依然缺乏系統分析,基于以上分析建議北京市柔道俱樂部向體育產業相關的商業俱樂部學習;完善場地設施,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柔道俱樂部教學質量;柔道俱樂部應引進專業人才;舉辦業余比賽,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結合消費者需求開發柔道產品;借助健身企業的平臺與資源嘗試合作來促進柔道俱樂部的發展。
關鍵詞 北京市 柔道俱樂部 現狀 對策;
柔道是起源于日本的一項體育運動,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斗術,柔道的對抗性極強,需要運動員在激烈的對抗中克服阻力獲得勝利,具有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的技術特點,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單是力量的對比。自1882年創立以來,于1964年在第十八屆東京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為研究對象,對俱樂部的發展現狀和對策進行研究。現階段北京市一共有元武柔道館、北京忠偉道館、北京錦水芙蓉柔道摔跤部、幾于道柔道會館、奧東武道綜合搏擊俱樂部、嘉祥柔道館、新世界道館、榮盛道館、正德道館、妞妞道館等十家柔道俱樂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競技柔道、大眾柔道、管理學等文獻、報紙、書籍,并對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分類、篩選,進而為本研究設計、分析與討論提供理論依據。
2.訪談法
訪問從事俱樂部管理的管理人員、柔道俱樂部教練員就目前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的整體發展情況,學員情況、教練員隊伍情況、管理人員隊伍情況、影響俱樂部發展的因素進行了解。訪談俱樂部研究有關的專家,就論文的框架結構、思路、方法,柔道俱樂部發展趨勢等問題咨詢專家的意見,并進行了認真記錄和整理。
3.數理統計法
問卷采集結束后,運用 Excel 2007對問卷的信息進行統計,根據論文需要繪制相應的圖表。
二、結果與分析
(一)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發展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現階段北京市一共有10家柔道俱樂部,這些柔道俱樂部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幾個經濟發達城區,本研究在對北京市柔道俱樂部走訪的基礎上,隨機從柔道俱樂部所分布的6區中選取其中6家柔道俱樂部進行研究。從調查可以看出,6家俱樂部僅海淀區的元武柔道館和崇文區的北京忠偉柔道館沒有專門的訓練場館,這2家柔道俱樂部主要是依附于健身俱樂部某一塊場地。其余4家柔道俱樂部均有自己專門的道館,但是道館的硬件設施不夠健全,尤其安全設施不足。關于上課時數,據調查可知,柔道俱樂部一周的課時數偏少,最多的是是忠偉道館,一周開設4節課,其余均為2-3節課。
1.北京市柔道俱樂部會員現狀分析
柔道俱樂部會員性別有很大差異,從表2可知,本次調查的70名會員中,男性會員所占比例為77.1%,女性會員所占比例只有22.9%,
表2 北京市俱樂部樣本會員性別結構(N=70)
男 女
人數 56 14
百分數 80.0% 20.0%
2.北京市柔道俱樂部教練員分析
經過調查分析,柔道俱樂部的教練員都是男性,女性不占比例。究其原因,其一是柔道項目本身的特性決定。柔道按項群來分屬于同場格斗對抗類項目,同場較量很激烈,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練員親力親為做示范,而此項目的本身決定了喜愛人群偏向男性,畢竟男性和女性的先天身體素質有很大差異。
3.柔道運動場地設施現狀分析
保證俱樂部中柔道運動項目的順利開展,必要條件是柔道的練習場地設施。它是柔道運動練習者學習技術、模擬比賽的一個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條件。從表3可以看出,會員認為俱樂部場地設施非常好的約占14.3%,認為場地設施較好的約占18. 6%,不抱評價態度只是認為場地設施一般的約占20%,但是認為場地設施不太好的約占47.1%,比例非常大。這說明,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的場地設施不能有效的滿足會員的所有需求。
表3 北京市柔道俱樂部會員對俱樂部場地設施評價(N=70)
非常好 很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
人數 10 13 14 33 0
百分數 14.3% 18.6% 20.0% 47.1% 0
(二)影響北京市俱樂部開展柔道運動開展的因素分析
1.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特色不突出,經營理念不合理
北京市現有大大小小20余家柔道俱樂部,相對來說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從調查中筆者發現北京市柔道俱樂部從裝潢布局、到教練員隊伍、再到運營模式都非常相似,沒有自己的明顯特色,可比性較低,不利于消費者的選擇。
2.教練員理論水平不足
柔道俱樂部教練員技術水平受到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但是由于教練員的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給予會員科學的理論方面指導。致使許多會員對消費服務的質量表示“不太令人滿意”。
3.道館硬件設施較差
Space軟件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進行科學計量,在較為深入地了解我國項目管理發
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和聚類分析,探究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現有研究熱點領
域和新興領域的研究主題,并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特點進行總結,以推動我國項目管理
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
文;科學計量;信息可視化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24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8-0821(2014)01-0110-05
Analysis of the Topics of Ch
ina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Based on the View of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Master Degree
Thesis
Zhu Fangwei1 Song Haoyang1 Hou Jianhua2
(1.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
an 116024;
2.Humanities Department,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4,China)HT〗
〔Abstract〕”BZ〗Use 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Master degree thesis of project ma
nagement in China in Scientometrics method.Based o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hemes o
f the existing hot and emerging field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hrough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and cluster analysis.Then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of Chin
as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ing and proposed some advises about the future d
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
mprovement of Chinas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
nt;master dissertation;scientometrics;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0年,華羅庚最早將項目管理的
主要方法之一網絡計劃技術引進國內,并命名為“統籌法”,自此拉開了我國項目管理研究
與應用的序幕?1965年6月,《人民日報》發表了華羅庚的《統籌方法平話》,進一步促進
了網絡計劃技術在我國的推廣與應用[1]?這一時期,我國的項目管理主要處于理
論方法學習與推廣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在國內工程實踐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利用世界
銀行貸款所建設的云南魯布格水電站飲水導流工程,首次采用了國際招標和項目管理方法,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隨后,一些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如二灘水電站?三峽水利
樞紐建設相繼采用了項目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進入90年代后,相關研究者開始著手我國項目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工作,并于1991年成立了
我國第一個項目管理專業學術性組織,中國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截至2000年,委員會總共
開過3次學術年會和兩次國際研討會[3]?由該委員會組織構建的《中國項目管理
知識體系》?內部發行的《項目管理》刊物以及《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標準》,對我
國項目管理理論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而國內高等院
校和機構則成了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主力軍?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關高校開始設立項目
管理專業,將其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培養碩士?博士等各
層次專業人才?截至2012年,全國具有項目管理專業學位授予權的院校和機構共有133所,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和機構有97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大大推動了我國項目管
理理論研究的發展,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學者對項目管理前沿探索
的最新成就[4]?
目前,已有一些學者通過對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過程?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不同程
度的研究分析,以期指導該領域未來的發展[5-7]?但多數研究都是從個人的視
角出發,帶有較強的主觀性?相比之下,陸紹凱統計了《國際項目管理學報》和中國優秀博
碩士論文數據庫中有關項目管理的研究性論文,分析了從1999-2003年間我國項目管理研究
主題和應用行業領域情況,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
本文使用CiteSpace軟件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進行科學計量與可視化分析,并繪制
可視化網絡圖譜,在保證客觀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對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熱點領域和新興領
域及其主要主題進行分析?較為客觀地反映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借此
為未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導?
1 我國項目管理學位論文的基本情況
在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FD)?全國高校學位論文文摘數據庫(CALIS)?中國
國家圖書館和萬方學位論文等數據庫中,以“學科專業名稱=項目管理”?“時間=不限~
2012年”為條件進行數據檢索,經去重處理后共獲得博士論文37篇,碩士論文7 344篇
?
盡管存在數據庫數據不全的情況,但現有數據能夠代表項目管理研究學位論文整體數量分布
情況和研究方向?其中,項目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少,說明該專業博士人才的培養
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碩士學位論文對項目管理理論研究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
從各年論文數量的分布狀況看,2005年的論文數量最少,2006-2009年間論文數量出現驟增
,于2009年達到最大量,隨后幾年論文數量出現小幅下降,具體數據如圖1所示?由此,可
以判斷,自2005年開始項目管理碩士研究生培養及理論研究得到快速發展,整體呈現上升態
勢?
按各院校論文總數對學位論文的產出單位進行統計排序,排名前20的高產院校論文數量共占
文獻數據總量的90.1%,具體數據如圖2所示?結合各院校背景和發展實際來看,論文產量
較高的院校通常開設了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學位,如北京郵電大學的項目管理教育
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的在職研究生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對專業項目管理人才的旺
盛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理論研究水平,學術
型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對于項目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在20所院
校中理工科院校占14所,其論文數量占20所院校總量的65.9%,說明項目管理雖然屬于管理
科學,但與IT?科技?建筑等理工科項目實踐聯系緊密?
2 研究分析
學術論文中的關鍵詞,對于揭示論文主題有著重要的作用[8]?因此,本文以項目
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關鍵詞為對象,使用CiteSpace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網絡和聚類分
析,在探究項目管理理論研究主要領域及其主要研究主題的基礎上,揭示我國項目管理理論
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熱點領域概況分析
運用CiteSpace軟件構建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共現頻次在100以上
的關鍵詞共有15個?其中“項目管理”的共現頻次雖然最高(1 431次),但對于揭示
本專業的研究主題作用較小,因此以下主要對其余14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具體頻次如圖3所示?
14個關鍵詞共現頻次合計2 540次,占除“項目管理”以外關鍵詞總共現頻次(6 298
次)的40.33%,表明這14個關鍵詞所反映的研究領域可代表當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的主要熱點領域?對14個關鍵詞的研究主題及其相關性進行分析發現,在“項目管理”領域
中主要包括“項目質量管理”?“項目進度管理”?“項目成本管理”?“可行性研究”和
“項目風險管理”5個關鍵詞共現網絡群組,即5個熱點領域?其中,“項目風險管理”群組
的共現頻次及所含關鍵詞節點數量最多,這表明項目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極
大關注?
在選定的閾值下,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及熱點領域分布,如圖4所示?對關鍵詞共現網絡各節
點的中心度指標進行分析,中心度數值在0.07以上的關鍵詞包括:“成本控制(0.1)”
?“可行性分析(0.09)”?“房地產項目(0.09)”?“項目管理(0.07)”?“風
險分析(0.07)”和“經濟評價(0.07)”?結合各群組間網絡關系分析發現,6個高中
心度共現關鍵詞相互聯結,形成以“風險分析——可行性分析——經濟評價——房地產項目
——成本控制——項目管理”依次排序的連接鏈,將“項目風險管理”?“可行性研究”?
“項目成本管理”和“項目管理”4個群組聯系在一起?而“項目質量管理”和“項目進度
管理”群組分別通過“可行性研究”和“項目成本管理”兩群組與其他群組聯結?這表明不
同熱點領域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聯系,而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主題通常涵蓋了
項目管理中某幾個領域的問題,具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
2.2 項目管理研究主題分析
依據各共現節點研究主題的相關性,通過CiteSpace軟件構建關鍵詞聚類,以TF*IDF算法抽
取每個聚類的主題標識詞[9]?對各熱點主題進行初步分析整理,得到可反映論文
研究主題的聚類17個?其中,9個聚類的熱點主題包含于5個熱點領域中,另有8個聚類屬于
近年來新興的研究主題,反映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新興領域,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1 熱點領域主題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再次證實了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的結果,即“項目風險管理”?“項目質量
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進度管理”和“可行性研究”是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熱點研究領域?結合高頻共現關鍵詞和聚類結果,探究五個熱點領域的熱點主題,具體內容
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聚類分析的熱點和新興領域及
①有關“項目風險管理”的高頻共現關鍵詞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識別”?“風險
”以及“層次分析法”,共現頻次共計548次,這說明對風險的有效識別和分析成了項目風
險管理的熱點主題?同時,聚類結果顯示國際項目成為風險管理新的研究對象,這體現了項
目管理的國際化趨勢[10]?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境內開展的國際項目逐
漸增加?這些國際項目通常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需要的技術更加多樣化,更多地采用國
際化標準和規范?項目實施者不僅要應對較為傳統的項目風險,還要考慮許多新的風險因素
,如政治?環境等,這給項目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更大的困難?因此,對國際項目來說,項目
風險的有效識別?評估及應對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顯著;
②“質量控制”的共現頻次為173次,說明“項目質量管理”領域以質量的監控為研究熱點
?通過聚類分析發現,近年來,項目成果的可持續發展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盡管項目是一
次性的任務,但項目的交付物通常會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持續創造經濟價值?項目成果質量
的可持續性對于之后的運營管理?成本控制?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在自
然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生態發展的項目中,可持續性成為影響項目能否開展的關鍵因素?因此
,不僅要強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更要關注項目的后評價問題?通過建立項目后評
價體系和方法,來衡量項目成果的可持續性,在確保項目成果質量的基礎上,實現項目的可
持續發展,成為項目質量管理的一個熱點主題;
③高頻共現關鍵詞統計顯示,項目進度的監控問題受到“項目進度管理”領域的重視?聚類
分析則發現,近年來建筑工程類項目的進度控制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這一現象與我國經
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后,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政府加大
了國內基礎建設投資,各地紛紛籌備并實施大中型建筑工程類項目?而在建筑工程類項目實
踐中,由于項目管理水平?施工條件,資源需求,設計變更,物資供應以及相關方協調等因
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進度失控問題[11],這對項目成本?質量?收益等方面都
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項目進度控制的理論?工具和方法有著重要的
實踐意義;
④“項目成本管理”領域以“成本控制”(共現頻次182)為熱點,尤其是有關項目成本控
制方法的改進與完善問題?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面對復雜性不斷提高的
項目及環境,自身的局限性不斷暴露?單純的以目標利潤為導向,強調目標成本,往往無法
有效滿足項目的多方面需求?為了彌補傳統控制方法的不足,“項目成本管理”領域引入了
“價值工程”理念?價值工程能夠綜合考慮功能與經濟要求,在保證達成項目必要目標的同
時,實現成本的降低?如何將價值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有效的應用于項目成本管理,以最低的
成本達成項目的必要目標,實現成本降低與功能最佳的統一,成為該領域的熱點問題;
⑤“可行性研究”領域以清潔能源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經濟評價”為主要研究
主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以煤炭為主要來源的能源結構不僅無法滿足快速增長
的需求,更不利于環境的保護與有效利用?為了改變能源結構?改善環境狀態,清潔能源項
目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快速發展?而此類項目通常具有規模和資金需求量大,建設周期
和投資回收期長等特征,在項目投產后能否獲得足夠的利潤以保證項目成果的持續運營成為
該類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議題?
2.2.2 新興領域主題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表明,近年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中出現了4個新興領域,即“項目團隊管理
”?“項目知識管理”?“多項目管理”和“項目管理模式”?由于這些理論的研究處于起
步階段,相關文獻數量少,所以在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中未能形成大的群組或領域,但新興
領域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發展與完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①為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現代企業廣泛采用團隊運作方式來靈活應對內外部變化
?項目活動的復雜性要求團隊成員能夠彼此協作,共同完成任務?而項目團隊成員通常是來
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具有成就動機強?自主性和創造性高?工作難以監控和評價等特征
,這給項目團隊的組建及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有關團隊建設?成員管理等“項目團隊管理
”問題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
②“項目知識管理”是在項目管理與知識管理相互交叉融合的過程中產生的?在項目活動的
展開過程中,不僅需要輸入專業性的知識以支持項目,同時還會創造出大量新知識,這些知
識成為團隊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然而,在項目知識管理實踐中還存在著大量問題,如對于
知識的積累轉化重視不足?知識在項目團隊中沒有進行完整的傳遞等[12],這阻
礙了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增加了知識流失的風險?因此,培養項目團隊學習?創新
和傳播知識的能力?構建知識管理系統,促進知識交流與共享等相關主題成為該領域的主要
研究內容;
③“多項目管理”領域主要涉及企業的項目群和項目組合管理?在企業實踐中,往往需要同
時開展多個項目?由于財力?人力等資源的有限性,為了滿足各項目不同的需求,需要對各
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利用?通過多個項目間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協調,不僅能達成各
項目自身的目標,還有助于企業整體績效的最優?因此,多個項目間的協調問題成為該領域
的主要研究主題;
④“項目管理模式”領域主要探討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與優化問題?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
如設計——招標——建造?建造——運營——移交?項目承包和設計——采購——建造等,
通常被應用于大型復雜的工程建設項目,以期應對此類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
險高等不利因素?但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傳統項目管理模式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如缺乏
敏捷性?過分強調技術性?對項目過程的割裂等?為了實現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動態聯
盟”的思想被引入項目管理領域?企業間的動態聯盟可以充分利用聯盟各方的核心競爭優勢
,共同應對環境變化,提升競爭力,抵御風險,實現資源的共享?因此,動態聯盟項目管理
模式的構建?管理與應用成為該領域的新興主題?
3 研究結論
通過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的計量與可視化分析,本文探究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
的熱點和新興領域現狀,對目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特征總結如下?
3.1 選題方向較為多元,研究內容豐富
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顯示,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主要以5個項目管理問題為熱點研究
領域,并通過融入新的視角和理念來促進各熱點領域發展與完善?從風險管理的國際化趨勢
,到質量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再到價值工程理念的引入,以及進度管理和可行性研究對象的
轉變,都表明了5個熱點領域研究主題的豐富與多樣性?
3.2 新興領域初步形成,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發現主要形成了4個新興領域?其中,在與其他研究領域的交叉融合過
程中,形成了“項目知識管理”;“項目團隊管理”則體現了項目管理從硬因素轉向對軟因
素的關注[13];傳統的單一項目管理擴展到多個項目之間的協調管理,項目管理
模式中也引入了新的理念?但總體來看,這些新興主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理論成
果較少且缺少系統性,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3.3 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特征
國際項目的風險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監控以及清潔能源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都表明
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及研究內容緊跟時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蔚林巍.項目管理的最新進展[J].管理工程學報,2000,(3):65-69
.
[2]駱,馬紅霞.項目管理發展綜述[J].現代管理科學,2005,(5):28-29.
[3]李波.項目管理理論綜述與前沿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1):212-21
4.
[4]陸紹凱.項目管理的研究前沿[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1):36-38.
[5]程鐵信,霍吉棟,劉源張.項目管理發展評述[J].管理評論,2004,(2):59-62.
[6]應尚軍,王炎.項目管理的研究現狀與研究前景[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
:131-133.
[7]劉莉.論現代項目管理的四大轉變[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1
).
[8]朱彩萍.學術論文中關鍵詞的規范[J].圖書與情報,2005,(4):51-53.
[9]Chen C,Ibekwe SanJuan F,Hou J.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
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7):1386-1409.
[10]劉鳳樓.我國的項目管理及其發展展望[J].商場現代化,2006,(5):59-60.
[11]倪祥如.新海發電公司2×330MW擴建工程進度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2011.
[12]朱方偉,王昭.基于流程導向的創意服務企業知識管理個案研究[J].管理案例研
關鍵詞:HSE 概念圖;知識模型;知識組織
1 相關概念
1.1 概念圖
概念圖(Concept Map,簡稱Cmaps)是一種利用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表示和組織關于某個主題的結構化知識的圖示方法。作為一種新的知識組織和知識表征的工具,概念圖不但可以可視地描述領域知識、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還能將知識結構與其他類型的相關資源集合起來形成知識模型,從而使用戶更有效地共享和利用這些資源。概念圖在知識組織功能方面存在著其他組織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1.2 HSE
HSE是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的簡稱。H(Health),是指人身體上沒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種完好的狀態;S(Safety),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勞動在保證勞動者健康、企業財產不受損失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行;E(Environment),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或作用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各種自然因素的組合,還包括人類與自然因素間形成的生態關系的組合。
HSE管理體系是由組織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做法、程序、過程和資源等要素有機構成的整體,這些要素通過先進、科學、系統的運行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動態管理體系。
2 研究背景及研究現狀
2.1 研究背景
HSE管理體系是石油化工行業廣泛推行的先進管理方法,是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HSE知識涉及面廣、內容紛繁復雜,這給知識組織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目前,國內對HSE的領域知識的組織和表征大多采用傳統的信息組織方式,僅僅是對HSE信息進行簡單的序化和存儲,無法揭示知識之間的關聯關系,沒有語義機制,也沒有將知識可視化,更不能在知識結構中直接容納與知識相關的其他資源。因此,用戶不能利用視覺能力從整體上理解HSE領域知識,更無法通過導航直接獲得所需的相關資源。
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引入概念圖來解決。本文利用基于概念圖的信息可視化技術描述HSE領域知識、揭示知識之間的關聯關系、呈現HSE的知識體系,使用戶利用視覺能力從整體上理解HSE領域知識,并通過導航直接獲取所需的相關資源。
2.2 國內外研究現狀
筆者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庫、國內核心期刊、Google搜索引擎等方式對HSE的知識組織情況進行檢索,均未得到命中文獻。目前國內外的HSE研究主要是圍繞HSE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進行的,而對HSE的知識組織及表征的研究還是空白,沒有形成相應的理論成果,也沒有構建該領域的概念圖知識模型。
3 HSE概念圖知識模型My_HSECKM的建設目標及體系結構
3.1 My_HSECKM的建設目標
My_HSECKM是具有個性化特色的集知識組織、可視化及知識導航功能于一體的概念圖知識模型,具體建設目標如下:
(1)以用戶為中心
用戶可與My_HSECKM進行實時交互,整個人機交互的過程由用戶控制。要充分發揮用戶在整個知識導航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信息需求。
(2)基于內容的知識表示
My_HSECKM將HSE知識領域中的知識之間以及知識與資源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圖形形式呈現出來,為用戶提供基于內容和語義的領域知識表示,從而加強用戶對領域知識的理解及吸收。
(3)簡化相關媒體資源的獲取
My_HSECKM將與HSE知識相關的資源全部連接到知識模型中的相應位置,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瀏覽和點擊,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的、與HSE相關的媒體資源。
(4)通過知識組織可視化來優化用戶信息需求
My_HSECKM以可視化形式顯示HSE領域知識,用戶通過導航界面進行瀏覽,根據各結點之間的關聯,獲取對相關領域知識的較深入的理解,更好地表達其信息需求,為用戶的知識導航提供新的視角。
3.2 My_HSECKM的體系結構
My_HSECKM的體系結構如圖1,用戶接口層主要負責用戶與知識模型的交互;概念層主要負責概念之間關系的揭示及概念連接,該層次中的概念是互相關聯的,并形成領域知識框架;資源層主要負責相關媒體資源(如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網頁等)的鏈接,每個概念可以對應的資源類型及數目沒有限制。用戶通過對用戶界面的操縱進行知識導航,并通過資源鏈接獲取所需的概念及相關媒體資源。
4 My_HSECKM的實現
4.1 CmapTools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科研機構人機識別研究院IHMC(The Institute of Human & Machine Cognition)一直致力于概念圖的應用研究和軟件開發,開發了名為“CmapTools”的概念圖軟件。目前,教育和非商業機構可以免費獲得這一軟件。CmapTools的最新版本是CmapTools 5.03,可以從cmap.ihmc.us/download/網站免費獲得。
4.2 My_HSECKM的開發環境
知識模型My_HSECKM的開發環境為:
操作系統:Windows XP
開發工具:CmapTools客戶端軟件4.10
映射對象:HSE
信息來源:搜索引擎及各種數據庫
4.3 My_HSECKM的構建過程
筆者利用CmapTools工具、采用以下的步驟構建HSE領域的概念圖知識模型My_HSECKM:
(1)概念的抽取和概念之間關系的確定。
由于目前沒有全面系統的HSE的概念體系描述資料,所以本文利用期刊資料來抽取與HSE有關的專業詞匯,并確定詞匯之間的關系。每個詞匯將作為一個概念節點出現在概念圖中,概念間的關系也將得到清晰的揭示。
(2)構建My_HSECKM的層級結構。
首先對抽取的概念進行排序以確定My_HSECKM的縱向分層,按照含義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在上,越特殊、越具體的概念在下,依次排列。然后找出并列的概念確定橫向分支。用連接線將概念連接起來,并在連接線上標明連接語,即概念之間的關系。不同分支間的概念可以使用交叉連接。
(3)搜索與概念相關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的類型可以多種多樣,如文本、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網頁等。文本類型的資源主要通過CNKI和其他期刊數據庫獲得,其它各種媒體類型的數據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獲取。
(4)信息資源標引,建立概念與資源的連接。
為了實現信息資源和知識結構之間的連接,采用人工標引的方式對相關知識及資源進行標引。在需要連接資源的概念下方點擊鼠標右鍵,選擇“增加&編輯鏈接到文件”選項,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所需連接的資源,即可將資源連接到概念圖的相應位置。
5 My_HSECKM的知識組織及導航功能測試
5.1 命題。選擇兩個相關概念,如“HSE”和“Health”,這兩個概念與連接語“include”構成了命題。如圖2-1。
5.2 頂級圖。打開CmapTools4.10,在“我的概念圖”中找到My_HSECKM概念圖知識模型,或者打開其網頁版本,點擊進入My_HSECKM的頂級圖“HSE Manage System”,如圖2-2。
5.3 關系。通過瀏覽My_HSECKMS,既可以清晰地掌握關于HSE的整體知識結構,同時又可以了解具體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圖2-2中,用戶可以清晰地看到“HSE Manage System”與 “PDCA”之間關系是“satisfy”。
5.4 資源。My_HSECKM中有的概念下面帶有小圖標,說明還有與這一概念有關的附加信息可以對這一概念做進一步的解釋或說明,不同的圖標代表不同的文件類型。例如:通過點擊“Cases”概念下面的圖標,可以打開資源列表中的任意一個選項,如圖2-3打開了圖片類型的相關資源。
6 結論
本文構建HSE概念圖知識模型為進一步利用概念圖進行有效的知識組織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依據,促進對HSE領域知識的有效利用及共享的同時,也將對HSE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并為HSE領域知識模型的深化或其他領域知識模型的構建提供借鑒,具有一定的理論及現實意義。但由于時間和篇幅的限制,My_HSECKM知識模型僅僅是對HSE領域的一個很小的部分進行了知識組織和表征,還需要日后的繼續深入。
參考文獻:
[1 ]Novak J D, Gowin D B. Learning How to Learn [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p1~56.
[2] cmap.ihmc.us/
[3] 省略
[4] 張學福.基于概念圖的知識模型組織及協作機制研究――以CmapTools為例[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11).
[5] 高波.HSE管理體系下信息化研究[J].金山油化纖,2005(1).59~62.
[6] 黃紅宇,張梅.河南油田HSE信息管理系統[J].電氣防爆,2005(4).37~40.
[7] 張美娜.基于.NET的HSE信息系統中環境管理模塊設計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 呂俊明.基于.NET的中國石油HSE信息系統職業健康模塊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山西大學對國學如此感興趣,并不是追逐時下的“復古風”,而是因為山西大學有著悠久的國學研究傳統和厚實的學術基礎。原來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兩大弟子黃侃、李亮工(時稱“北李南黃”)都曾在山西大學執教。章太炎所招收的唯一一屆研究生7人中的兩人柏逸蓀與姚奠中也曾同時執教于此。特別是姚奠中,為章太炎的關門弟子,在此執教達半個世紀之久。姚奠中曾任山西大學中文系主任,他的弟子劉毓慶也曾任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院成立后,又兼任院長。他的再傳弟子郭萬金則為現任文學院院長。
章門晉脈,薪火相傳。正是他們幾代人的堅持不懈,使章太炎的學術思想和文化精神在山右(指太行山以西,特指山西)得到了承傳、發揚與光大。
國學大師章太炎以及“北李南黃”
余杭章太炎繼承了顧炎武“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的精神與理想,在國勢傾頹之下高呼“用國粹激動種姓,增進愛國的熱腸”,扛起了“復壯”華夏文化學統的使命,即使于獄中也仍不忘繼任學統,反而精神意志更加堅定,“上天以國粹付余,自炳麟之初生……至于支那閎碩壯美之學,而遂斬其統緒,國故民紀,絕于余手,是則余之罪也”。章太炎曾先后在日本、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講學,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發展盡其畢生之力,把這種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章太炎學術上要求嚴格、實事求是。他強調自己的治學思想是“樸國學以《說文》《爾雅》為根柢”,即以小學為基礎,又強調讀經,“今日讀經之要,又過往昔”,讀經史之效在于“鞏固國本”。并說,小學是管鑰,諸子是堂奧,要以諸子為歸,在傳道授業解惑之時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治學方法上講究“審名實”“重佐證”“戒妄牽”“守凡例”“斷情感”“汰華詞”6條規則,他認為,只有“精研訓詁”“博考事實”才能“每一下義,泰山不移”。其《國故論衡》為近代學術史上有數之巨制,開辟了漢語言文字學、經學、文學及哲學心理學的現代化研究的先河。
他的弟子承其治學思路,各成大家。比如黃侃、錢玄同、沈兼士等在語言文字音韻方面成了大家,劉文典在治諸子方面成了大家,朱希祖在歷史學研究方面成了大家,真正繼承章太炎革命精神的則是魯迅。可見章太炎教澤之博,門廡之大。其中有4人曾先后執教于山西大學,解放前主要是黃侃、李亮工,解放后主要是柏逸蓀、姚奠中。
湖北的黃侃留學日本時,在東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也曾在山西大學任教,講授《說文》。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傳統“小學”的音韻、文字、訓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他主張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應以《說文》和《廣韻》兩書為基礎,重視系統和條理,強調從形、音、義三者的關系中研究中國語言文字學,以音韻貫穿文字和訓詁。
李亮工,山西運城河津人。他對章太炎十分欽佩,不離左右,謙虛而真誠地向大師請教,與黃侃同時成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后,學問大有長進,名聲大振,時稱“北李南黃”。李亮工曾任山西大學校長,他雖與閻錫山同為赴日留學生,但對閻在山西的作為有諸多不滿。不久憤然辭去山大校長職務,回家鄉籌資辦學。由于山西大學師生懇切敦請,李亮工重返山西大學,后來兼任國文系主任,潛心講授《說文》《爾雅》《音韻學》等,深居簡出,再不過問校政。平時,他只與山大校長王猷丞、文科院長張貫三、教授張靜山、馮次經等少數友人來往,課余惟閉戶研讀。李亮工博聞強識,精于文字聲韻訓詁之學,堅持“實事求是,無征不信”的“樸學”原則,直接章門薪傳。其著作甚豐、作風樸實,對后世影響比較深遠。
柏逸蓀曾在貴陽師范學院任副教授,后又轉任山西大學副教授。
章太炎的弟子中山西籍的還有景梅九、景耀月、劉景新、鄭云飛、劉一化等,他們對國學的承傳都有一定的影響。
姚奠中―劉毓慶―郭萬金
姚奠中是章太炎的關門弟子,今年已98歲,為山西稷山人。姚奠中學問博大精深,融通文史,不拘一隅,詩書畫印,無一不精,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教育家。
姚奠中繼承了章太炎的“救世”精神與理想,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并且全面繼承了章太炎的學術思想,他強調:以小學為基礎,以經史為根柢,以諸子為歸宿。認為諸子是要解決現實問題,因此要以它為歸結點。
姚奠中先在“無錫國學專修班”學習,后因仰慕章太炎的學行,遂轉入“章太炎國學講習班”,接著考取了章太炎招收的唯一一次研究生,在7名被錄取者中,姚奠中排名第4,年方22歲。章太炎在1936年去世后,姚奠中便開始了教書生涯。時值,他不得不輾轉于安徽、貴州、云南等地。在顛沛流離中,教育救國的理念一直伴隨著他。
1951年,姚奠中從貴陽回到太原,任職于山西大學。除擔任教授、系主任等職務外,還參加多重政治、社會團體的活動。從20世紀80年代起,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元好問學會會長等職,還在山西省文聯、作協擔任著會長、理事等,是全省和全國優秀教師,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被收入英國和美國的國際名人傳。
姚奠中執教半個多世紀,轉教南北,弟子遍天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劉毓慶。
劉毓慶,山西洪洞縣人,是姚奠中第一批研究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現在為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1978年后第一次招研究生,考生年齡上限規定在40歲,而劉毓慶當時大學剛畢業,只有24歲。他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同班11人,平均年齡是37歲。因為有年齡優勢,姚奠中指導他與其他研究生不同,要求先打基礎,從小學入手,而后讀經史著作。
1981年,劉毓慶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1986年,劉毓慶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初露鋒芒,被破格評為副教授,當時僅32歲,是山西省最年輕的副教授。河北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魏際昌在他申請職稱的論文評閱書上就毫不諱言地說:“此人應徑以教授聘任之。”1996年劉毓慶晉升教授,同年考入北京大學師從褚斌杰攻讀博士,1999年畢業,獲博士學位,返回山西大學執教,任中國古代文學所所長。2001年,任山西大學文學院院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宿州市區中學武術課的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我們系統查閱了“中國知識資源網”及宿州學院圖書館資料室中有關學校武術教學方面的文獻資料及博碩士論文,為該論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訪談法。我們走訪了從事體育教學5至8年的老師10名及部分中學生50名,采用無結構的訪問方法,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訪談及提問。
3.問卷調查法。我們對宿州市區宿州一中、宿州二中、宿州三中、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宿州十一中等初級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計。根據研究需要,我們設計了“宿州市初級中學武術課教學調查問卷”,一份為教師問卷,一份為學生問卷,將兩份問卷的初稿征詢了專家意見,反復修改后制定出最終問卷進行發放。
(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問卷采用隨機發放,對5所初級中學發放教師問卷30份,男教師23份,女教師7分。因初一年級學生入校時間不久,對學校開設的體育課教學了解不多,所以向初級中學初二、初三的學生發放,每所學校學生發放40份。共對2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的發放(見表1)表1 調查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統計表■ 4.實地考察法。到5所中學察看中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內容。
5.數理統計法。本文采用EXCEL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相關統計。
6.邏輯歸納法。本文運用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對所取得的數據和文獻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合理性建議。
二、結果與分析
(一)宿州市區中學體武術教育師資隊伍的研究
1.宿州市初級中學體育教師年齡、學歷、所學專業的調查。表2 體育教師年齡情況(n=27)■在所調查的27名教師中,宿州市初級中學40歲以下教師占到69%,40歲以上教師占到41%。總體而言宿州市區初級中學教師結構比較合理。
表3 體育教師學歷情況(n=27)■通過對體育教師學歷情況的調查,目前宿州市初級中學體育教師以大專及本科學歷為主,占所有比例的78%。這個比例適合新課改下初級中學對體育教師的學歷要求。
表4 體育教師所學專業分布(n=27)■如表2、3、4可見:雖然教師年齡以及學歷方面比較合理,但是在開設武術課程中,武術教學大部分都是由一般體育教師擔任,所占比例高達93%,武術專業老師所占的比例只有7%。以上數據說明當前宿州市初級中學武術專業師資十分匱乏,嚴重地影響了初級中學武術活動的開展。
2.宿州市中學體育老師對武術的教學方法調查。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在新課改下宿州市初級中學基本不上武術課,只有上級領導巡視的時候偶爾開設下。開設的內容也十分粗糙,不專業,大多只是讓學生練習基本手法、步法及其組合,導致學生對武術的興趣不高。宿州十一中和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有專業的武術老師,老師會在課堂上進行武術上的基本拳術的教學,而且偶爾還在學生面前做下表演,但由于學生對武術的接觸非常少,學生看完只是對其很崇拜,沒有實質性的親身體驗。
3.宿州市區中學體育老師對武術課的態度調查。 表5 體育老師對武術的價值的認識(n=27)■
表6 是否應增加武術課在體育中的比例(n=27)■表7 體育教師教學完成情況(n=27)■我們從表5、6、7中可以清晰了解到中學武術教師對武術的價值是表示肯定的,80%的老師認為應該增加武術課在體育課中的比例。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只有7%的教師能較好地完成武術課的教學工作。現在的中學生只知道武術是國粹,不了解武術究竟是什么樣子,他們僅從一些影視作品中了解武術,因為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武術課。這完全背離了教育部在新課改中要求中小學體育課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的規定。
(二)學生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1.宿州市中學生對武術認識的程度及途徑的研究。表8 學生對武術了解途徑統計表(n=180)■目前宿州市區中學生對武術的了解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電影電視、體育老師的傳播、武俠小說等。
通過對180名學生了解武術途徑的調查,通過電影電視的占到了60%。電影電視對中華武術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武俠影視的武打動作,大都和我們現實中的武術有很大的差別,武俠影視上面的武打動作增添了夸張的藝術渲染,導致人們對武術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看完武俠影視后,大多學生都以為學了武術就能像影視劇上面的武打明星一樣“以一擋十,飛檐走壁”等。
作為體育知識和技能傳播的體育教師,理應承擔起傳播和繼承中華武術的重要角色及新課改下對武術內容重視政策頒布的積極響應者。但是我們從體育教師方面了解到中華武術知識的僅占到了18%。這說明宿州市體育教師在新課改后對武術的傳播意識還很薄弱。2.宿州市初級中學生對武術興趣的研究。 表9 宿州市初級中學對武術興趣的調查表(n=180)■通過對宿州市區180名中學生的調查,我們了解到在學習武術之前有70%的學生對中華武術是很感興趣的,這說明中華武術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也給武術工作者提供了傳授武術知識和技能的有力動力。
3.宿州市區中學生喜歡的武術內容的調查與分析。通過走訪與調查,我們了解到由于宿州市區的武術課開展情況十分不樂觀,學生對武術的內容如刀術、劍術、散打等都了解得很少。一說到中華武術,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想到武俠電影里面渲染后的動作。他們對武術不是真正了解,所以筆者對此問題進行文字表述。
4.宿州市中學生對上過武術課后的效果分析。表10 學習武術后對武術的喜歡情況(n=180)■通過調查接受過武術教學內容的學生,我們了解到他們對武術的興趣不是很高。這與學習武術之前對武術課的興趣產生了鮮明的對比。85%的學生上過武術課后對武術的興趣明顯下降。(三)學校領導對武術教學重視程度的研究1.開設武術項目的態度表11 影響武術在中學開展的主要因素■ 宿州市初級中學武術教學開展的順利與否,與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調查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有93.5%的教師認為學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是影響武術教學的重要因素。同時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導致大部分學校的領導對武術教學很不重視。這使得在新課改下武術教學的開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學校領導的政策絕大部分傾向于文化課,形成了以學習文化課為中心、體育教學讓位于文化課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體育老師上體育課的積極性,進而影響了武術教學在中學的順利開展。
2.學校武術場地與器材狀況。體育場地、器材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筆者通過走訪各調查學校,就筆者的觀察與訪談,各調查學校基本沒有專門的武術訓練場地和器材。大多數的體育活動都在田徑場地舉行。遇到大風大雨天氣,體育教學活動基本不能進行。這就阻礙了中學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宿州市初級中學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學歷比例適合初級中學對體育教師的學歷要求,但是武術專業師資非常匱乏,不能滿足武術教學的需求,很不利于中學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2.武術課的開展率不高,課余武術活動組織很少,基本沒有按照國家的要求進行課程建設。絕大部分學生上完武術課后對武術的興趣下降。
3.宿州市區絕大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對武術的健身、教育、自我調節、防身自衛等價值都表示肯定。
4.宿州市區體育老師認為影響學校武術教學的開展的前五大因素分別是:領導重視及支持、教師的能力、學生學習負擔過重、資金問題、宣傳力度等。
5.學校領導對武術課不夠重視,武術場地、器材設施不能滿足武術教學的需求。
6.中學生了解武術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電影,電視和武俠小說,導致他們對武術了解得不真實。
(二)建議
1.學校領導應轉變教育思想,重視武術教學。加大武術專業老師的引進,加強在校體育教師的培訓,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2.加大學校武術教學的場地建設及器材設施。
3.學校應加強武術的宣傳力度,合理安排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
4.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優勢,利用課堂對武術進行宣傳,加強武德教育,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武術。
參考文獻:
[1]熊坤.開封市區高級中學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5-16.
[2]聞易.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J].求是,2003(9):25.
[3]張金杰.新鄉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28-30.
[4]周義義.溫州市中學武術課教學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0):89.
[5]毛偉偉.江蘇省蘇南地區城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之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3):223.
基金支持:安徽省宿州市2009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編號:JKY09149)。
作者簡介:
關鍵詞:變譯理論;娛樂新聞;編譯
中圖分類號:H059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對外交流范圍日益擴大。人們渴望相互之間有更多的了解,時下很多人對外國的娛樂、體育和各類名人的花邊新聞等“軟新聞”饒有興趣。這就使得相應的新聞編譯的作用日益凸顯。同時,也對新聞編譯提出了一些要求。
1.變譯理論
變譯理論是由中國學者黃忠廉教授于20世紀90年代創立并發展的一個翻譯理論體系。原本目的旨在探討科技翻譯,尤其是如何從國外海量的科技文獻中選擇我國急需的信息,并經過加工、整合、翻譯為我國科技工作者所用。
“變譯是譯者根據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定需求,采用增、減、編、述、縮、并、改等變通手段攝取原作有用信息的翻譯活動。(黃忠廉,2001a)。變譯作為變譯理論的核心概念,作為基石,增、減、編、述、縮、并、改等變通手段,摘譯、編譯、譯述、縮譯、綜述、述評、改譯、譯評、闡譯、譯寫、參譯作為變譯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展開變譯理論畫卷。”
2.1變譯理論與新聞編譯
新聞翻譯屬于二次傳播,由于原語作者和讀者與譯語作者和讀者在社會背景、文化習俗、思想道德意識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差異性。為了使廣大讀者能夠順利閱讀和迅速理解譯語新聞,根據實際情況對原語文字進行增刪或順序調整就顯得很有必要。因此,新聞翻譯實際上是新聞編譯。現代媒體在新聞翻譯方面多采用編譯的方法,以期使新聞內容更集中,更精煉、更宏觀,更便于二次傳播,也更適合于譯語語言讀者的閱讀和理解。從微觀方面看,新聞編譯勢必具體使用到變譯理論體系下的各種手段和具體方法。
2.2新聞編譯的標準
中國學者劉其中,21世紀之初在歸納前人翻譯標準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新聞編譯的標準:新聞編譯必須充分展現新聞文字的體例和文風,突出一個“簡”字:標題要簡明精煉,導語要言簡意賅,文字要簡潔流暢,通俗易懂,適合再次傳播,易于為廣大受眾迅速理解和接受。這一標準當然適用娛樂新聞編譯。
2.3娛樂等“軟新聞”的特征
軟新聞有以下幾點特征:(1)內容主要以體現社會、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方面為主;(2)寫作動機是為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注重趣味性;(3)表現手法上講求輕松活潑、打動人心;(4)軟新聞無時間限定,屬于延緩性新聞。與那些題材嚴肅、著重時效性的硬新聞相比,軟新聞更容易吸引當今社會不同讀者的注意力,滿足其不同的閱讀需求。
3.變譯理論在環球娛樂新聞編譯中的應用
環球網站娛樂新聞可分為:娛樂人物(演員、歌手、名媛、名人)、娛樂性事件(金球獎、奧斯卡、格萊美、全英音樂獎、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電視劇(美劇、英劇、韓劇、日劇、泰劇)、電影(電影報道、影評)。
3.1先摘后譯
正式提筆做稿子前,一定要通讀全文,查看文章主要說了什么事情,掌握總結全文的能力。避免一開始就盲目做稿子,像復印機一樣逐字逐句。這樣就失去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應該站在第三者的高度去審視稿子內容。
這一點對于娛樂新聞編譯尤為重要,因為英語娛樂新聞一般呈現金字塔式結構,內容比較散漫,外加各個外媒對某個重大娛樂新聞都會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予以報道,這就更要促使譯者具備能夠從多方面摘取信息的能力。在這方面,變譯理論中摘譯方法的作用尤為突出。具體表現在:一般幾千字的英文稿件用三四百漢字表達出來。超過這個長度的娛樂信息很難吸引到喜歡獵奇的遨游于信息之海的讀者。
3.2標題的編譯
標題好比新聞的眼睛,所以標題翻譯的成敗往往會影響到整條新聞的可讀性。由于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審美情趣、思想感情和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英語新聞標題直譯成中文的話,往往毫無趣味,這就要求譯者根據所摘取的內容,重新擬一個比較能吸引中國人眼球的標題,有時還得到專業記者和編輯的幫助。
3.3導語翻譯“增”與“縮”
做稿時,第一句導語很關鍵,但也需要簡潔易懂,告訴讀者:某某何時做了什么事情。如:歌壇天后蕾哈娜近日登上了某時尚雜志的封面;小甜甜布蘭妮為某內衣雜志拍攝宣傳廣告;貝克漢姆代言某知名男性內衣品牌。從導語開始,就要注意做成的稿件是倒金字塔式結構,所以導語要把全文最重要的信息都凸顯出來.
3.4正文翻譯――譯評
特別是既要注意抓住重點,又要使讀者感到有趣,因此要邊譯邊評,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
原文:Ultra-plunge long gown with a pap-friendly glimpse of sideboob: yawn, right? Nope, not when Burberry rustle you up a special number with the top half armoured in tiny gold spikes, which might be a little hedgehoggy on a more rounded body but which combine with that minxish Cara attitude and insanely willowy figure to make punk magic. The piled-on earrings, rings and necklaces and bad-girl plait are all working here. They don't call her the new Kate Moss for nothing, you know.
編譯好的稿件:拖地長裙和深V的剪裁,其上半部布滿微小的金鉚釘就像刺猬一樣,體態稍微豐滿的迪瓦伊穿上巴寶莉該款長裙,其性感的風度與極其苗條的身材相配,絕對是朋克味十足。再加上疊戴的耳環與戒指,一個活脫脫的朋克壞女孩形象橫空出世。
需要指出的是,以圖片為主的新聞,不易太長、太繁瑣,避免不需要的信息,不能被英文原文領到歧路。
4.娛樂新聞編譯的一般原則
新聞翻譯旨在向操不同語言的受眾準確真實地傳達信息,準確性是新聞翻譯的首要標準。此外,新聞翻譯須重視預期讀者的反應,做到通俗曉暢,明白易懂,重視受眾的接受效果。因此,我們在編譯娛樂新聞時,要在事實的基礎上來使用相應的變譯手段和方法,用既簡潔準確又不失趣味性的語言把相關的娛樂信息盡早、盡快和盡可能明確地傳達給讀者。
結語:也許我們在做某件事時,不自覺地在某種理論的指導下使用了某種方法,回頭再了解并系統學習該理論時,便有一種豁然開朗、理直氣壯地感覺。獲取新聞已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聞編譯為我們看得更遠――了解全球的最新發展形勢;走得更快――跟近最新的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對隱形的翅膀。但愿本文能對于從事其它類型新聞編譯的譯者有所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忠廉.變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11):19
[2]劉其中.英漢新聞翻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7):13
關鍵詞:信息科學 文獻檢索 管理工具 方法 經驗
信息科學是以信息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信息的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計算機等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以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信息科學的科研工作具有繼承和創造兩重性,這要求科研人員從事研究之前應盡可能地占有與之相關的信息。只有對研究的課題進行全面檢索,才能了解國內外對該課題的研究動態,確定哪些問題是比較新穎和前沿的。但是,大多數的科研人員并不熟悉檢索技巧,其主要問題是查找的數據庫價值不高,不熟悉文獻檢索的原理,不理解主題詞檢索的含義。因此,了解與信息科學研究相關的重要文獻數據庫,掌握高效的文獻檢索方式,并使用文獻管理工具對檢索結果進行處理,對于信息科學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文獻數據庫及管理工具
信息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若想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有效地判定文獻的質量,選用價值更高的商業數據庫至關重要。
1.1 文獻的評價標準
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是國際著名的三大檢索系統,統稱三大索引。科研人員發表的學術論文是否被三大索引收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研工作的國際化水平。
SCI以收錄基礎學科的論文為主,以期刊的編輯質量。影響因子和專家評審為選刊依據,充分考慮期刊的學術價值,其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EI以收錄工業技術領域(應用學科)的論文為主,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要求稿件內容和學術水平具有較高的工程價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有創新,ISTP收錄較為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它反映各學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活動。
1.2 信息科學相關的商業文獻數據庫
與信息科學相關的數據庫分為兩大類中文數據庫和外文數據庫,其中每個數據庫側重的內容和檢索方法各有特色。下面列舉的數據庫為筆者使用過且公認的與信息科學相關的經典數據庫。
(1)中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是建立在因特網上的大型科技、商務信息平臺,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專業領域;CNKI“中國期刊網”包括三個層次的數據庫,即“專題全文數據庫”、“題錄摘要數據庫”、“中外文期刊題錄數據庫”,內容覆蓋中國期刊全文,中國優秀博士碩士論文全文、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等。
(2)外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引文數據庫以SCl,ISTP為核心,是全球最大、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收錄了9000多種世界權威的、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領域Engineering Village核心產品EI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來源,收錄的文獻涵蓋了所有的工程領域,是工程人員與相關研究者最佳、最權威的信息來源,IEEE/IET ElectronIcLibrary(簡稱IEL)收錄了1988年以來出版的全部150多種期刊,5150余種會議錄及1500余種標準的全文信息Springer的內容涉及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工程學等11個學科,可檢索閱讀著名的德國施普林格科技出版集團出版的全文電子期刊,ScienceDirect為在線全文數據庫,包括Elsevier出版集團所屬的2200多種同行評議期刊和2000多種系列叢書、手冊及參考書等,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四大學科領域。
1.3 文獻管理工具
從數據庫中檢索到許多相關的文獻,文獻管理又成為研究者的一個困擾。這種困擾,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知識管理,當文獻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僅僅靠自己的大腦記憶,很苦,也很不可靠;(2)寫作時,文中注釋、文后參考文獻,都需要大量引述,逐一錄入也是苦不堪言(3)文獻管理,常規紙質書籍,多到一定程度,就不太好找,電子文獻多了,也有類似問題。因此,使用文獻管理工具進行文獻檢索與管理十分必要。筆者在科研工作中一直使用NoteExpress作為文獻檢索與管理系統,它完全支持中文,通過各種途徑高效地搜索,下載和管理文獻資料和論文,同時可嵌入Word環境使用。
2 文獻檢索在科研中的應用
據美國科學基金會統計,科研人員花費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時間為全部科研時問的60%。對于從事信息科學的研究者而言,必須重視前面介紹的與信息科學相關的中外文數據庫并熟悉它們的核心內容和檢索方法,同時熟練使用文獻管理工具,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文獻,促進科研工作的開展。
2.1 利用文獻檢索開展科研工作
筆者根據自己進行信息科學研究工作的實踐,總結出利用文獻檢索開展科研工作的框架,如圖1所示。
首先,對科研課題進行分析,提取重要的關鍵字在中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閱讀國內期刊發表的且與信息科學相關的經典論文。
其次,在中文文獻閱讀的基礎上,擴充、提煉與課題相關的內容、關鍵詞,精確定位其外文表達方式,進一步在外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時遵循“先文摘后全文”的原則,首先檢索被三大索引收錄的文獻文摘,之后根據文摘內容和具體需求在全文數據庫中獲得全文。
當文獻閱讀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新的想法有可能就產生了。此時,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查新,確認成果的創新性。之后,把新想法付諸實踐和論證,形成科研成果以文獻等形式進行發表,供同行參考。這樣周而復始,不斷推動該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
在以上幾個環節中,文獻管理工具的使用貫穿始終。檢索數據庫后可以把相關文獻的文摘和全文導八到文獻管理工具中,并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組織。閱讀文獻時能夠增加筆記,按照時間、作者等對文獻進行排序,文獻寫作時能夠借助工具的模版,參考文獻插入等功能縮減不必要的體力勞動。
2.2 應用實例
下面以“P2P信任管理研究”為例,簡要說明文獻檢索在信息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首先,根據課題信息提取中文關鍵字“P2P”和“信任”在中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通過閱讀經典中文文獻,可以擴充搜索的關鍵字“聲譽”和“對等網”進行中文的二次檢索。
之后,在閱讀中文文獻的基礎上確定課題相關的外文檢索關鍵字為“P2P”、“Peer-to-Peer”、“trust”、“reputatton”。
科研工作者在檢索結果中還可以導入相應的文獻全文,重點閱讀SCI和EI收錄的期刊文獻,次之關注會議文獻。發表自己的創新文獻時,在Word中使用文獻管理工具提供的寫作輔助功能,能夠大大提高寫作效率。
>> 影響療養員滿意度準確性的相關因素分析 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 國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 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綜合性大學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影響兒童計劃免疫室工作滿意度的相關因素及改進措施 關于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商品房住戶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礦山企業員工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機場員工滿意度影響因素比較研究 快餐行業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員工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網絡教學平臺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環境質量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電子書包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游客生態旅游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獨立學院教師薪酬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快遞服務顧客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旅游消費影響因素及滿意度研究 旅游院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Geneva, 2006.
[2]Liang CZ, et al. Prevalence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in Chinese men. Urology, 2010, 76(4): 962-966.
[3]Peng YS, et al. Sexual dysfunction in femal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multicenter study.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5, 68(2): 760-765.
[4]Hao ZY,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hronic prostatitis in Chinese men. J Androl, 2011, 32(5): 496-501.
[5]Ishak IH, Low WY, Othman 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a survey finding.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10, 7(9): 3080-3087.
[6]Zebrack BJ, et al. Sexual functioning in young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Psycho-oncology, 2010, 19(8): 814-822.
[7]Ferenidou F, et al. Presence of a sexual problem may not affect women’s satisfaction from their sexual function.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08, 5(3): 631-639.
[8]Quek KF, et al. Prevalence of sexual problem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among men in a Malaysian popul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08, 5(1): 70-76.
[9]Ho JK, et al. Sexual health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2006, 12(10): 1478-1484.
[10]Valsangkar S,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fertility on marital, sexual satisfaction indice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J Hum Reprod Sci, 2011, 4(2): 80-85.
[11]Santtila P, et al. Discrepancies between sexual desire and sexual activity: gender differenc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 Sex Marital Ther, 2008, 34(1): 29-42.
[12]Litzinger S, Gordon KC.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among communication,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 Sex Marital Ther, 2005, 31(5): 409-424.
[13]White LK, Booth A. Divorce over the life course: the role of marital happines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991, 12(1): 5-21.
[14]Amato PR, Previti D. People’s reasons for divorcing: Gender, social class, the life course, and adjustment.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003, 24(5): 602-626.
[15]Aharony L, Strasser S. Patient satisfaction: what we know about and what we still need to explore. Med Care Rev, 1993, 50(1): 49-79.
[16]Young M, et al. Correlates of sexual satisfaction in marriage.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1998, 7(2): 115-127.
[17]Sprecher S. Sexual satisfaction in premarital relationships: associations with satisfaction, love, commitment, and stability.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02, 39(3): 190-196.
[18]Offman A, Matheson K. Sexual compatibility and sexual functioning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2005, 14(1-2): 31-39.
[19]Meirong Z. A survey of sexual states of married, healthy, reproductive age wome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Human Sexuality, 1993, 6(2): 15-28.
[20]Mendes AK, Cardoso FL, Savall ACR. Sexual satisfaction in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exuality & Disability, 2008, 26(3): 137-147.
[21]Brody S, Costa RM. Satisfaction (sexual, life, relationship, and mental health) is associated directly with penile-vaginal intercourse, but inversely with other sexual behavior frequencies. J Sex Med, 2009, 6(7): 1947-1954.
[22]Hudson WW, Harrison DF, Crosscup PC. A short-form scale to measure sexual discord in dyad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81, 17(2): 157-174.
[23]Snell WE, Fisher TD, Walters AS. The multidimensional sexuality questionnaire: an objective self-report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tendenci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sexuality. Annals of Sex Research, 1993, 6(1): 27-55.
[24]Rust J, Golombok S. The golombok-rust inventory of sexual satisfaction (GRIS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85, 24(1): 63-64.
[25]Tao P, Brody S. Sexual behavior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in a Chinese sample. J Sex Med, 2011, 8(2): 455-460.
[26]Oliver MB, Hyde JS.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xuality: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3, 114(1): 29-51.
[27]Carpenter LM. Toward a social science of sexual satisfaction: commentary on “virginity lost, satisfaction gained?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exual satisfaction at heterosexual debut”. J Sex Res, 2010, 47(4): 395-398.
[28]Haavio-Mannila EKO. Correlates of increased sexual satisfacton. Arch Sex Behav, 1997, 26(4): 399-419.
[29]Addis IB, Van Den Eeden SK, W-FC, et al. Sexual activity and func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women. Obstet Gynecol, 2006, 107(4): 755-764.
[30]Dennerstein L AJ, Kotz K. The menopause and sexual functioning: a review of the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Annu Rev Sex Res, 2003(14): 64-82.
[31]Edwards JN, Booth A. Sexuality, marriage, and wellbeing: The middle years. In A. S. Rossi (Ed.), Sexuality across the life cours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233-259.
[32]徐安琪, 葉文振. 性生活滿意度:中國人的自我評價及其影響因素. 社會學研究, 1999(3): 102-111.
[33]Baorong G, Huang J. Marital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Chinese families: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2005, 31(1): 21-29.
[34]Liu C. Does quality of marital sex decline with duratio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3, 32(1): 55-60.
[35]McCall-hosenfeld JS, et al. Correlates of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sexually active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observ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08, 23(12): 2000-2009.
[36]Dunn M, Croft Peter R, Hackett GI. Satisfaction in the sex life of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2000, 26(2): 141-151.
[37]Carroll JL, Bagley DH. Evaluation of sexual satisfaction in partners of men experiencing erectile failure.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1990, 16(2): 70-78.
[38]Dogan S, Dogan M. The frequency of sexual dysfunctions in male partners of women with vaginismus in a Turkish s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2008, 20(2): 218-221.
[39]周玉海,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患者與其配偶性生活質量狀況臨床調查.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10, 16(4): 336-340.
[40]McCall-Hosenfeld JS, et al.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121(4): 295-301.
[41]Mendes AK, Cardoso FL, Savall ACR. Sexual satisfaction in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exuality and Disability, 2008, 26(3): 137-147.
[42]Tuinman MA, et al. Marital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testicular cancer survivors and their spouses. Support Care Cancer, 2005, 13(7): 540-548.
[43]Graziottin A, Rovei V. Sexuality after breast cancer. Sexologies, 2007, 16(4): 292-298.
[44]于磊, 盛艷秋, 彭濤. 不孕不育夫婦的婚姻質量和性狀況的研究. 中國性科學, 2012, 21(3): 43-53.
[45]胡蕾, 等. 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和相關因素. 臨床精神病學, 2010, 24(6): 430-462.
[46]Montanari G, et al. Women with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sexual satisfaction, desire, orgasm, and pelvic problem interference with sex. J Sex Med, 2013.
[47]De Ryck I, et al.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men living with HIV in europe. AIDS and Behavior, 2012, 16(1): 225-230.
[48]Brody S, Weiss P. Simultaneous penile-vaginal intercourse orgasm is associated with satisfaction (sexual, life, partnership, and mental health). J Sex Med, 2011, 8(3): 734-741.
[49]Karimi A, Sharif-Zadeh G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12, 119(Supplement 3): S385-S386.
[50]Adolfsson B, et al. Are sexual dissatisfaction and sexual abus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bes Res, 2004, 12(10): 1702-1709.
[51]Smith AM, et al. Body mass index, sexual difficulties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people in regular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ern Med J, 2012, 42(6): 641-651.
[52]Smith ER, et al. Sexual attitudes of males and females as predictors of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nd marital compatibility1.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23(13): 1011-1034.
[53]Moore NB, Davidson JK. Guilt about first intercourse: an antecedent of sexual dissatisfaction among college women. J Sex Marital Ther, 1997, 23(1): 29-46.
[54]Stephenson KR, Ahrold TK, Meston C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xual motives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ategorical comparisons. Arch Sex Behav, 2011, 40(3): 607-618.
[55]Tang N, Bensman L, Hatfield E. 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gender on sexual motive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north americ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12, 36(2): 286-294.
[56]Menard A, Offman A.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exual self-esteem, sexual assertiveness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2009, 18(1-2): 35-45.
[57]Pujols Y, Seal BN, Meston C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body image in women. J Sex Med, 2010, 7(2 Pt 2): 905-916.
[58]Peleg-Sagy T, Shahar G. Depression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female medical students: surprising findings from a pilot study. Psychiatry: Interpersonal & Biological Processes, 2012, 75(2): 167-175.
[59]Belanger C, Laughrea K, Lafontaine MF. The impact of anger on sexual satisfaction in marriage.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2001, 10(3-4): 91-99.
[60]Bancroft J, Loftus J, Long JS. Distress about sex: a national survey of women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Arch Sex Behav, 2003, 32(3): 193-208.
[61]Hale VE, Strassberg DS. The role of anxiety on sexual arousal. Arch Sex Behav, 1990, 19(6): 569-581.
[62]William R, Cupach and Comstock.Satisfaction with sexual communication in marriage: links to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dyadic adjustment.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9, 7(2): 179-186.
[63]包小蘭, 劉靜, 李厲安. 女性性滿意度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 中國性科學, 2002, 11(1): 35-38.
[64]Byers E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dividuals in long-term relationships. J Sex Res, 2005, 42(2): 113-118.
[65]Fisher TD, McNulty JK. Neuroticism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played by the sexual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08, 22(1): 112-122.
[66]李體明, 黃嘉玲, 胡雁. 乳腺癌患者性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調查. 護理科學雜志, 2011, 26(14): 38-40.
[67]肖梓怡. 女性盆底重建術對的影響評價. 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 2011.
[68]張新艷,高玉民,姚宇,等. 子宮切除術對性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其干預.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2, 16(11): 749-757.
[69]Lianjun P, et al. Risk factors for low sexual function among urban Chinese women: a hospital-based investigation. J Sex Med, 2011, 8(8): 2299-2304.
[70]Brody S. The relative health benefits of different sexual activities.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10, 7(4 Pt 1): 1336-1361.
[71]Tripoli TM, et al.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women suffering from chronic pelvic pain with or without endometriosis.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11, 8(2): 497-503.
[72]Sozeri-Varma G, et al. The effect of hysterectomy and/or oophorectomy on sexual satisfaction. Climacteric: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 2011, 14(2): 275-281.
[73]Peitl MV, Peitl V, Pavlovic 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sexual self-perception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in Medicine, 2009, 39(2): 155-167.
[74]Lukkarinen H, Lukkarinen O.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eight-year follow-up. Heart & lung: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7, 36(4): 262-269.
[75]McCabe MP, Taleporos G. Sexual esteem,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sexual behavior among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y.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3, 32(4): 35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