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4:11: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統一思想,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影響著農村中小學教師是實驗教學的薄弱點,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在新課程標準頒布和實施的過程中,我校首先加強了對科學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組織了各年級的科學教師,共同鉆研教材和大綱,明確本學期的實驗項目和要求,制定了實驗教學計劃進度表,并要求他們根據教學計劃,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課后撰寫心得體會。同時,很多教師不滿足于課堂上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科學的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野外開展采集、捕撈等實踐活動。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大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情感,學校成立了科學學科的興趣小組——標本制作和無線電興趣小組。為學生了解大科學、增進科學科學知識提供條件。
二、實驗室管理制度化,促進實驗教學常規化。
學校實驗室在建設、發展、使用的同時,相應地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科學實驗室管理制度》、《科學儀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學實驗儀器損壞賠償制度》、《科學實驗室衛生制度》、《科學實驗室人員崗位職責》。這些制度不僅張貼上墻,而且在平時教學中嚴格執行。各種實驗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時做好借用、歸還記錄,實驗室各類儀器的說明書及各類帳冊齊全,并做到帳、卡、物相符。實驗室儀器全部按部頒目錄分類編號,并按上輕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進行存放。不僅做到定定櫥定位,還做到科學、整齊、美觀、大方。
三、繼續強化管理,改革實驗教學的評估機制。
本學期,我們繼續對實驗室的財物進行了對應管理,確定了專人用規范帳冊,按部頒目標將儀器記帳,所有儀器都定櫥定柜存放,并將儀器用卡片編號,掛在櫥上。本學期,我們根據學校制定的《竹簀小學科學科學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對實驗教學繼續落實兩抓:一抓“實驗教學的開展”;二抓“實驗教學設備的使用效益”。將實驗教學評估納入教育工作和整體評估中。評估的內容為實驗教學計劃、總結、實驗記錄、實驗效果、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實驗開出率、實驗室的清潔衛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隨堂聽課等形式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存放教師業務檔案,匯總到教師月考中。通過思想引導和過程管理,學校實驗教學工作已經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
四、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研究,促進實驗教學不斷優化。
教學研究活動是教學的活力,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實驗教學和過程研究探討,用系統論觀點,認真研究,積極開展實驗試點。具體做法是積極開展探討性的實驗教學研究,舉行實驗教學公開課、研究課和優秀實驗教學教案評比活動,總結交流心得體會,開展實驗教學論文和自制教具評比活動,并且不斷改進評價方式和手段,重視過程評價和多元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科學實驗研究的積極性。這一教學研究和評價措施無疑成為推動實驗常規化的動力。
五、不斷總結與反思,提高教師、學生科學實驗研究成果。
一、結合實驗,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往往都有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著興趣,對更加形象直觀的事物、原理等更有興趣,因此,教師應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引導他們進行科學實驗,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妙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浮與沉》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兩只大小形狀都一樣但是重量卻不相同的小船,讓學生們自己進行實驗,測試將兩只小船同時放進水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在講解《鏡子》這一課時,讓一個學生在講桌下蹲著,使得班內其他學生都無法看到他。選取幾個同學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寫字,由這個蹲著的同學猜他們寫的內容。幾組同學實驗過后,同學們都會奇怪為什么無論后面的同學寫什么,蹲著的同學總能說對。然后,由教師向大家展示“潛望鏡”,講解潛望鏡的構造原理。課堂最后,由同學們輪流使用潛望鏡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動手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
二、引導學習,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一節課,如果只有教師進行課程講解,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而小組討論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通過交流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是辯論,營造一種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比如,在講解《雨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剛從冰箱里取出的礦泉水,讓學生進行觀察,并提問:瓶外壁上的這些水珠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出現水珠。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之后由組長發言說明小組觀點。班內同學針對不同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辯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進行引導,帶領學生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又比如,學習《燃燒的秘密》一課時,在剛上課時由教師提出問題:蠟燭燃燒之后生成的物質是什么。讓學生先自己思考五分鐘,然后分組進行討論。討論二十分鐘之后,挑選幾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不要給予任何判決,針對不同的意見,由學生自己進行辯論。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課程的節奏與課堂的紀律。最后,將學生的看法進行匯總、分析,由教師進行問題的講解。
這樣的課堂更有趣味性,更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有助于提高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培養了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三、開放式教學,利用多媒體手段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包含著天文、地理、生物、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需要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心。科學的教學不應只僅限于課堂上書本知識的教學,還需要與生活中其他各個方面相結合。比如,在學習《未來農業》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嫁接、改良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科學實驗的樂趣,學會科學的研究手段。在進行《節約用水》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周圍的河流水域進行觀察,了解周圍河流的使用以及污染的情況,分析污染的原因。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水流污染、水資源缺乏的視頻、圖片,讓學生了解水流污染的嚴重性以及水資源缺乏的嚴峻性,讓學生們切實體會到節約用水的緊迫性。
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書本知識有更形象的認識,有助于提高他們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本知識,為學生提供進行科學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參與到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去,體會到科學這門課程的魅力,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加有關科學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結語:
一、校長教學管理常規
1.校長是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建立以校長為首的,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等人組成的教學管理系統,校長統一指揮學校教學研究、決策、實施、檢查和總結。校長要熟悉教學業務,有較高的管理和指導教學的能力與水平,要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和指導教學工作。
2、校長要創造為完成各科教學任務所需的必要條件。要控制班額,要完善各種教學設施,讓教師能教、善教、安教、樂教。
3.校長要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從本校實際出發,每學期都認真制訂和實施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并指導、檢查各學科教師制訂學科教學計劃。每學期認真總結教學工作。
4.校長要對本意見中的“教導處教學管理常規”、“教研組工作常規”、“教師教學常規”等提出具體要求,每學年評選和表彰達到常規要求的先進者。
5.校長要對各學科提出明確的合乎實際的教學質量要求,其中對進行閉卷筆試的學科要包括平均分、優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要在學校逐步推行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每學期都要評選和表彰達標的教師,評選和表彰一批優秀學生與進步學生。
6.校長要深入教學實踐。每學期擔任一個班一門學科的課或每周任課2—4節。要有計劃地聽課、評課,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要深入教研組指導教師備課,每學期不少于10次。每學期要不定期抽查各學科教師教案,做好記錄并適當評議。要到級蹲點,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具體指導,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問題,總結推廣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
二、教導處教學管理常規
1.要當好校長領導和組織教學工作的參謀和助手,要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方案(教學計劃)和省的有關要求安排學校課程,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認真協助校長妥善安排學校的教學工作,掌握各科教學進度,檢查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
2.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論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鉆研教材,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困難與問題。
3.要組織和指導各學科教研組制訂工作計劃,開展教研和教改實驗活動。組織和督促教師撰寫好教育教學論文。每學期組織一次觀摩課活動,組織一次各學科教學公開課,每學年評選一次優秀論文。
4.每學期要組織檢查全校教師教案2次、作業批改2次。至少召開1次學生代表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并反饋給有關教師。要抓好考試后的質量分析,每學期要進行1次教學評價,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5.教導處要認真抓好教師業務檔案和學生學籍檔案的管理。要及時和如實記載教師業務檔案各項內容;要健全各種學籍資料、表冊。
6.教導主任每學期任一個班一門學科的課或每周任課3—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0節,深入教研組集體備課不少于10次。
三、教研組工作常規
教研組由任教同一學科的教師組成,是學校實施教學的前沿陣地,也是各科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發揮集體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和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基地。教研組既具有教學研究的職能,又具有教學管理的職能。
教研組長是教研組的帶頭人,要推選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教研能力強,有一定管理能力,能團結同志的教師任組長,負責教研組的工作。教研組的工作常規主要是:
1.要在開學前制訂出教研組的學期工作計劃和組織學科教師制訂學期教學計劃。
2.教研組內可設年級備課組。教同一年級的教師組成一個備課組,由教研組指定備課組長。備課組每2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同一年級的教學原則上要做到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考試命題四方面的統一。
3.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研和教改活動。根據教導處的安排,要認真開展公開課活動,教研組長要帶頭上好觀摩課。組織教師互相聽課評課,每學期不少于10節。
4.要抓好組風建設,逐步形成嚴謹治學、團結合作、熱愛事業、交流學術的良好組風。
四、教師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經常性教學活動的行為規范。包括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后輔導——成績考核五個環節。
1.備課:要做到“四備”、“六熟”,即備課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師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與方法、課堂練習、教具演示和實驗操作要領要熟。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精講、善導、激趣、引思”八字要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在上課前寫好教案。
2.上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科特點,正確貫徹教學原則,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課程目標組織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全面、適中,既符合課標(大綱)要求又符合學生實際,體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體現適當的知識容量和知識密度。
堅持啟發式教學,體現“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八字教學要求。要把微笑、尊重、寬容、民主、探究、合作帶進課堂,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教師上課要衣著整潔大方,儀表端莊,精神飽滿,態度親切。要按時上、下課。要運用普通話教學,高中英語要用英語講課。板書要清楚、工整。要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要根據實際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學科,教師要創造條件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和科學精神。沒有專職實驗員協助的實驗課可加倍計算工作量。
要努力使課堂教學做到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目標完整、教學過程有序、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手段多樣、教學效果顯著。
3.作業:作業布置要目的明確,體現課程標準的知識與能力要求,難度與數量適中。對作業要及時檢查和批改,抓好講評,及時反饋。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留課外作業,中年級學生每天課外作業時間不超過半小時,高年級學生每天課外作業時間不超過1小時。
各學科都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達到使學生鞏固、擴展、遷移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