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5:53: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手術室消防演練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醫院 變配電系統 安全供電 維護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現代化醫用設備的廣泛應用,為醫療診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據。由此可見,現代醫用設備在整個醫藥衛生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如何結合醫院自身的特點,做好變配電系統的安全供電與維護工作,也是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
1.低壓配電系統
1.1 負荷
醫院內部的各用電設備需要明確其負荷分類,并根據其所屬類別進行科學合理的配電。
一級負荷包括:醫技病房樓的手術都的醫技設備重癥監護(ICU)等重要場所的醫設備及其空調設備以及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設備、消防泵、消防電梯、排煙風機、加壓風機、安監控系統、應急照明、疏散照明及重要的計算機系統等。其中的潔凈手術部的醫技設備所有的消防用電設備為一級負荷中的特別重要負荷。
二級負荷包括:電子顯微鏡電源、X 光機等醫療設備、客梯、排水泵、生活水泵等。
三級負荷主要為一般照及動力負荷等。
1.2 電源
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方式。
對于單臺容量較大的負荷或重要負荷,如:冷凍機房、水泵房、電梯機房、電話站、消防中心等設備采用放射式供電;對于一般負荷采用干式與放射式相結合的供電方式。
而對于冷水相組、真空吸引、X光機、CT機、MRI機、DSA機、ECT機等設備主機、燒傷病房、血透中心、中心手術部的電力及照明、CT機、MRI機、DSA機、ECT機的空調電源、電梯及屋頂排風機、洗衣房等的動力也應分別由變電所低壓屏放射式供電。
樹干式供電是由變電所將各類電源分別引至各豎井,通過母線輸至各層。各豎井內分別設有照明、配電、空調及應急照明配電箱;配電、照明分別放射至各科室的配電、照明配電箱,各科室的計量表設在豎井配電箱內,空調配電箱配電至末豎井區域內的普通空調機及風機盤管。
手術室、監護病房、血液中心、血液透析、MRI 室、消防動力設備、計算中心、應急照明、重要手術室的空調設備、重要醫技設備、電話機房、變配電所用電等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端互投。
另外,由于醫技檢驗科、血液透析室等處的儀器對電源要求較高,部分電源通過穩壓器后備UPS供電。
2、配電系統的安全供電與維護
2.1 配電系統的組成
電氣安全是醫院供配電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到的電力系統的保護方式有接地保護TN-S系統、局部中性線不接地系統、醫用局部等電位接地、建筑物總等電位及衛生間局部等電位接地、漏電保護等。一般場所的移動式設備均采用了漏電斷路器進行保護。
冶療室、功能檢查室、手術室、搶救室、心血管造影室、衛生間、浴室等均設置了局部等電位連接。中心手術室的配電系統為保證病人的安全采用了IT系統。
醫院接地問題,是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病人的安全,設備正常運行等。按照我國現行各類規范中醫院設計的規定,在供配電的設計中應采用防雷接地、電力系統接地、設備保護接地公用接地系統。實踐證明,由于場地的原因,這些單獨接地極不可能完全與建筑物的金屬大地絕緣,而一旦絕緣遭到破壞,醫用等電位接地與電力系統的保護接地則可能不是一個等電位,此時,在患者的周圍如果存在這樣兩個電位,將產生觸電的危險。
電氣設備對病人的影響,即電擊包括宏電擊和微電擊。防止宏電擊可以采用接地線及漏電保護器來完成;而引起微電擊的主要因素是電子儀器的泄漏電流及病人所處的環境非等電位。因此減少泄漏電流及局部等電位,是在保證電子儀器在絕緣的條件下的克服微電擊的重要手段。減少泄漏電流的方式是將電源進行隔離,通過隔離變壓器,二次側兩相導線對地高阻抗,減小了系統的泄漏電流。當泄漏電流在0.7mA~2mA范圍內設絕緣監視報警。以上系統稱之為局部IT系統。采用局部IT系統輔以局部等電位連接,就可以保證防止心臟手術及檢查中的微電擊。
基于目前電子儀器的頻率較高,要求地線短而粗,地線過長反而成為干擾源。目前我國與國際上防雷接地的規范是除爆炸危險場所外均為利用建筑物金屬體作為防雷、接地體,因此建筑物內的所有金屬體,如鋼筋等不可避免的與防雷系統為一體。而作為病人周圍的金屬體如水管、金屬門窗等均與建筑物金屬體連接。為保證病人的安全,也要求設備儀器等的保護接地與病人周圍的金屬體局部等電位。
2.2 維護要點
首先要做好供配電系統的保障措施,如:(1)電工日常應做好發電機的維護保養工作,保證發電機隨時投入使用;(2)電工平時要掌握供電知識和操作規范,注意操作安全。(3)臨床科室常規備有應急燈電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4)后勤部門要組織進行應急停電演練,每年1-2次,通過演練,使工作人員熟悉掌握突發停電的應急處置程序,確保病人安全。
另外,還要制定供配電系統故障的應急預案。當系統故障發生停電時,其處理工作貫徹“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遵循“統一領導,完善機制,明確責任,加強合作,快速發應,措施果斷”的原則,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保證醫院用電暢通,迅速有序地組織和恢復供電。
參考文獻
[1]趙唯萍.諧波治理節能裝置在醫院配電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0(12).
[2]路小軍,刁兆光,唐忠,曲源河.大型醫院供配電特性探討[J].中國醫學裝備,2009(07).
[3]葛激楊.醫院備用電源的必要性[J].華章,2011(23).
關鍵詞:醫院;評審;質量管理
Abstract: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PRC start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ituation of annual evaluation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13,us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is an overall inspection on hospital management.Our hospital as one of the hospital to accept review,careful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standard,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pecific work,promote the level of hospita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promote the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to a new high level.
Key words:Hospital;Review;Quality management
為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國醫院評審評價體系,促進醫療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所于2013年正式啟動和開展了全國部署部管三級甲等醫院質量安全情況年度評價,我院是擬接受評價的醫院之一。我院作為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院,也是廣東省首家三級甲等醫院,這些"標桿"都表明我院在中國醫院發展史以及在人民群眾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以迎接等級評審為契機,推動醫院持續快速發展是醫院近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接到開展評審工作的通知后,我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并部署相關工作,成立迎評領導小組和工作辦公室,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照標準,周密安排,自查自糾,持續改進,做到"高標準、嚴要求"、"以評促改,以評促建",進一步落實醫療核心制度,持續提高醫療管理水平和質量,推進醫院各項工作持續發展。以下是在迎評實踐過程中的工作方法和體會:
1我國醫院等級評審工作歷史沿革
國家衛計委(原衛生部)于1989年1月印發了《有關實施醫院分級管理的通知》和《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正式標志我國啟動醫院等級評審和分級管理工作。1995年,國家了《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初步規范了我國醫院評審工作實施行為。第一周期共評審醫院17708所,其中三級醫院558所、二級醫院3100所、一級醫院14050所,是世界上評審醫院數目最多的國家[1]。醫院評審制度的確立和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醫療機構管理進程,規范了醫療工作行為,初步構架起我國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在服務質量、醫療技術發展、??平ㄔO、醫院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及提高[2]。但因政策未能貫徹始終、落實到位,醫院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并沒有建立長效監管機制[3]。近年來,國家衛計委緊密結合公立醫院改革工作重點,在總結第一周期醫院評審的工作情況,以及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借鑒美國JCI認證、日本、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醫院評審評價經驗,于2011年4月陸續印發了《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及實施細則和《醫院評審暫行辦法》。與原有評審標準相比,2011版《標準》不再鼓勵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張,更加強調"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等核心內容和基礎質量管理,并且將評審的重心由"資料查閱"轉為"實地查驗",在評審標準、評審流程、評審工具、評審效率等方面有了全面改進[4]。
2我院等級評審創建工作措施
2.1領導重視,開展宣傳,積極動員 自2013年4月接到衛計委評審通知開始,我院全面開展醫院等級評審創建工作,組建了評審工作領導和等級評審辦公室,統一安排評審各項工作。評審辦抽掉了12名職能科室正副科長、4名臨床科室(內外婦兒各一名)中級職稱人員脫產開展評估工作,并在全院范圍內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包括:醫院網站主頁增設評審工作專題網,醫院內部網添加評審專欄,醫院各院區宣傳欄、院務公開欄張貼評審專題海報,定期召集中層干部及評審工作聯絡員開協調會。以上措施,真正做到了全院總動員,人人了解評審,人人參與評審。
2.2認真解讀,拆分條款,落實到人 評審辦通過國內調研、同行溝通、專題座談,集中對《評審細則》進行討論和解讀,確定了每個條款的牽頭和監管部門,同時針對條款為各科室提供有關資料準備的指導,多次召開全院職能科室負責人、聯絡員會議,分配任務、跟蹤檢查、把握結點,提出資料準備的要求及模板并作詳細解讀。
2.3自查自糾,收集問題,組織討論 評審辦公室組織全院各科室開展了三輪自查自糾,并要求各科室認真對照《評審細則》標準中所負責的條款,對發現出來的需要醫院層面決策的問題,由評審辦集體討論和協調給出相應意見,再上報醫院黨政聯席會議討論制定解決方案。許多存在多年但久未解決的問題,都在此次自查自糾工作中得到了初步解決或完善,如:成立臨床醫學檢驗中心,實現全院實驗室統一管理;全院ICU統籌管理,成立重癥醫學科;取消手寫驗單,杜絕醫療隱患;統一和規范危險品管理;規范臨床用血標準流程;規范和完善全院知情同意書;規范和統一臨床危急值管理;統一進行消防安全隱患的檢查和整改;規范外科手消毒流程等等。
2.4完善制度,更新規范,印發手冊 評審辦組織全院行政后勤職能部門對醫院的規章制度進行更新、完善和修訂,要求臨床醫技科室修訂相應的操作流程和診療規范,同時按照《評審細則》的條款,收集應知應會內容。經過多次修改及審核,最終修訂和編印了全院《規章制度匯編》、《應急預案》、《應急手冊》、《臨床醫技科室操作流程和診療規范》、《應知應會》等資料,下發各科室,落實到每位職工。
2.5開闊視野,參觀學習,全院培訓 醫院對評審工作高度重視,給予了人、財、物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派出評審辦工作人員及部分重點科室的負責人到國內知名兄弟醫院,就評審內容進行參觀、交流和學習,借鑒其他醫院同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工作方法。積極參加相關交流和培訓,如PDCA案例分享會、內審員培訓、品管圈培訓班等。在院內進行全員培訓,包括邀請專家講學、組織專題培訓、開展科室內部學習。
2.6深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評審辦分為臨床醫技科室、行政后勤科室、院感護理三大組,根據《評審細則》內容對全院各科室進行檢查。臨床科室方面,主要檢查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如查運行病歷、醫療登記本、臨床合理用血、合理用藥等,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書面反饋相應科室并限時整改。行政后勤科室方面,進行水電、消防、設備和基建等方面的檢查,注重細節,討論解決方案和落實整改時限,跟蹤落實。院感護理方面,主要檢查執行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標的落實情況、消毒隔離、手衛生、醫療廢物的管理等等,針對發現的問題,立刻討論解決方案并及時反饋,落實整改。
2.7組織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應急能力是本次等級評審的一大內容,也是檢驗醫院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評審辦聯合各有關科室,對重點部門進行了多種急救演練,包括全院消防演練;部分臨床醫技科室應急演練,包括:放射科進行急救、放射安全事件演練;核醫學科核素泄露應急演練;急診科批量傷員處置演練、綠色通道(急性冠脈綜合征與急性腦卒中)演練、非計劃性停電應急演練、中心負壓故障應急演練等。
2.8進行數據分析,舉辦RCA分析會、PDCA案例分享會 應用PDCA等管理工具是醫院管理走向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的必然選擇。醫院評審辦針對我院統計的異常數據進行分析,組織召開"非計劃再次手術根本原因分析暨質量改進會議""病區裝修工期延長根因分析會"。此外,還收集了重點科室的PDCA案例,舉行PDCA案例分享會,希望通過PDCA把醫院各項工作有機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使我院的等級評審有序開展開來,并推動了醫院質量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具體體現在:①思想根本轉變:以往的評審重心在資料查閱上,新一輪等級評審重心為實地檢查,光靠"臨時抱佛腳"準備資料已經沒有任何。②化被動為主動:以往的評審多為應付檢查,此次迎評工作,使各科室主動開展多次自查自糾,強化了內部"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加快了問題處理進程,提高了工作效率。③普及管理工具:在迎評工作中將管理工具、質量改進工具向各科室普及,并利用管理工具進行實操。如:全院開展護理品質管理圈61個;運用PDCA工具開展了"充分利用麻醉恢復室資源提高手術室利用率"、"全面縮短平均住院日案例分析"、"降低留置導管的意外拔管率"的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1]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院評審課題研究組.《我國醫院評審工作評估》研究報告[J],中國醫院,2000.4(3):149-15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家公立醫院衛生改革總體部署,按照衛生部、省衛生廳和全市衛生工作會議要求,結合《2013年衛生工作要點》和當前開展的“三好一滿意”、創先爭優和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以繼續得到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努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改進醫德醫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以確保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二、活動范圍及主題
醫院各科室(包括臨床、醫技、行政后勤各科室)。
活動主題:“持續改進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三、活動內容和重點要求
“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的開展要與“三好一滿意”、創先爭優、“平安醫院”創建工作相結合,落實各項制度,糾正薄弱環節。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優化醫療環境,和諧醫患關系,真正達到“三好一滿意”實效即“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
(一)開展正面宣教,強化醫療質量、醫療服務和醫療安全意識。
1.醫院今年把繼續加強對醫務人員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醫療風險、醫療安全責任意識,加強醫德醫風警示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2.充分利用報刊、宣傳欄、講座、發宣傳冊等形式,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常見藥物的合理使用,加強重性疾病規范治療與社區管理,正確合理應用抗生素,規范就醫以引導群眾正確認識醫學科學和醫療風險,正確擇醫、就醫,提高群眾醫療風險意識和甄別假醫、假藥、虛假宣傳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權益。
3.圍繞“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如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群眾信賴、治療水平高、服務態度好、醫德好、有一定聲譽的醫務工作者。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同時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嚴加打擊醫療活動中違反診療常規,收受藥品回扣、紅包,非法統方等不良行為,一經核實的不良交易將予以通報、曝光、取締處方權資格等。
(二)加強管理,強化服務,優化流程,讓群眾更加滿意。
1.今年根據上級要求推行“志愿服務活動”,按照方案要求組織志愿者開展各項服務活動,促進醫患關系和諧,實現年度目標。
2.圍繞保障重性精神疾病能得到最基本的治療這一目標,努力創建便民、利民措施,如預約掛號、免費接診、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簡化急診入院服務流程、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檢查結果查詢服務,做到安排合理、服務熱情、流程順暢,不斷促進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現各項控制目標。
1.努力改善條件,優化人才結構,規范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建設,把各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列為重要日程。如:醫院設專門質控科和配備專職人員負責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報送質控信息,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質控中心的質控檢查,定期向科室反饋信息及時整改,以改進醫療質量。
2.認真按相關規范要求,開展單病種質控及臨床路徑管理,完善精神疾病社區信息登記工作。
3.定期開展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管理與評估,促進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持續改進。
(四)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推進臨床合理檢查、合理診療;規范診療行為。重點抓以下幾點:
1.嚴格落實首診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危重患者搶救、會診、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交接班等十三項核心制度,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2.探索精神科三個病種的臨床路徑,強調規范診療行為,推進合理檢查、合理診療,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以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
3.認真落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每月定期進行病歷點評,規范病歷書寫行為,強化病歷內涵建設,提高病歷質量。
4.學習《電子病歷基本規范》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規范(試行)》,為下一步推行電子病歷應用及規范電子病歷系統建設打下基礎。
5.按照《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急診工作、各科做到設備完好,人員做到及時處置應激事件。
6.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制度,進一步落實院務公開各項要求以及《醫療機構院務公開監督考核辦法(試行)》,增強醫療機構院務公開意識,推動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和內部民主管理決策。
(五)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規范護理行為,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
1.進一步貫徹落實《護士條例》。建立健全護理工作規章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和護理服務規范、標準,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合同制護士與編制護士同工同酬。
2.貫徹落實《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及相關規范性文件,改進護理服務,加強護理管理。
醫院要根據《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等文件的要求,結合病房實際,細化分級護理的服務內涵、服務項目,并納入院務公開,向患者和社會公布,并遵照落實。各科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并落實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要調動各方面力量,為該項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便利條件和有力保障,努力為精神病人住院創造良好的環境,逐步減少或取消患者家屬陪護的局面。
3.嚴格按照《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扎實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醫院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改革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護士全面落實護理職責。醫院臨床一線護士占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95%,依據各病房(病區)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護士,力爭實現病房護士數與實際床位數的比例應當≥0.4:1。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患者數量不超過8個。實施護士崗位管理,建立護士績效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護理服務的質量、數量、技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相結合,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醫院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護士待遇,建立激勵機制,營造良好執業氛圍。
(六)繼續做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認真貫徹實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建立醫療技術準入和管理制度,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技術臨床合理應用。重點要求:
1.醫院主要負責人作為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醫療技術管理檔案。對開展的第一類醫療技術進行技術審核,嚴格管理;同時做好第二類以上醫療技術報批審核工作,嚴格按照規定開展相關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
2.加強建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制定本機構手術分級目錄,嚴格按照規定對醫師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審核并通過后,方可授予相應的手術權限,并實施動態管理。
3.醫院建立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制定和完善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并組織實施。
(七)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于加強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工作的通知》、《中國國家處方集》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積極推進臨床合理用藥。重點要求:
1.完善醫院藥事管理組織,完善相關工作與管理制度并認真落實。
2.貫徹落實《中國國家處方集》,制定本機構處方集,并認真組織培訓、實施和評估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3.認真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不合理用藥及時予以干預。
4.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建立健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切實采取措施推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
5.以嚴格控制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管理。加強臨床微生物檢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預警機制。
6.認真做好合理用藥監測工作,按照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認真、及時、準確做好數據的收集和上報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藥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認真落實。
8.逐步創造條件探索建立臨床藥師制。
(八)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重點環節的安全管理,保障醫療安全。
1.繼續推進與落實“病人安全目標”。
2.貫徹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認真做好手術安全核查工作。
3.貫徹落實《醫院工作制度》、《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落實查對制度,認真做好輸血、用藥、檢驗等醫療服務重點環節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規范和指南,加強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合理配備專兼職人員,制定并落實符合本院實際的相關規章制度。
2.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監測、建立醫院感染信息報告制度,做到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
3.貫徹落實《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等相關規范性文件,加強手術室、檢驗室、各病房、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防控。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等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防控符合規范。
4.貫徹落實《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以及《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加強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等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手術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項操作技術應當符合醫院感染防控要求。
5.貫徹落實《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隔離、消毒滅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等各項工作措施,認真做好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6.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和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強化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提高醫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對醫療機構內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控制和管理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制度建設、硬件設施、人員管理、應急處置、執行落實等方面情況。
(十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臨床用血管理,促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保障臨床用血安全。重點要求:
1.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按指定的血站確保臨床用血安全。
2.建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做好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開展臨床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3.醫院各臨床科室應當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實際情況,科學合理使用血液。
4.建立科學有效的輸血不良反應和緊急用血應對預案,并認真落實。
(十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生產組織管理體系,明確單位領導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建立安全生產相關部門領導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完善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安全生產定期排查、整改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安全生產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確保安全生產資金落實到位。
1.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足安全生產人員,規范安全生產管理程序和操作程序。
2.加強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確保安全正常運行,完善勞動保護用品的配置和安全使用。
3.確保消防設施、設備配置齊全,使用有效,確保消防通道暢通,消防標識醒目,確保消防預警系統功能正常運行。加強在建工程和裝修改造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嚴控違規使用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材料的行為,確保建筑工程依法安全有序完成。
4.加強對放射源、危險化學品、壓力容器、電力設施、電器設備的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生產人員的業務培訓,全體員工安全意識的教育培訓,加強應急處置和逃生演練。
5.加強安全保衛工作,配齊治安監控設施,規范安保人員的履職行為,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醫療秩序,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十三)認真開展全國《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
(十四)貫徹落實《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進一步做好放射診療防護工作。重點加強放射治療、核醫學、介入放射學的防護管理工作,做好如下幾點。
1.按照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做好本轄區內放射診療行政許可工作,嚴格規范行政許可程序;
2.做好工作區域內的防護工作;
3.科室建立完善放射診療防護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明確專(兼)職管理人員及其職責,并認真組織落實;
4.科室做好放射診療設備定期檢測工作;
5.做好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職業健康監護工作;
6.合理配備使用放射防護用品、自主檢測設備。
四、活動步驟
(一)動員部署(2013年4月)。
1.下發文件,成立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開展宣傳發動。
2.活動范圍:全院各科室。
(二)組織實施(2013年5月—10月)。
1.貫徹落實。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統一部署,全面開展2013年“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繼續加強管理,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并組織媒體開展宣傳報道活動。
2.醫療機構自查。各醫療機構要在2013年7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組織整改,對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或造成醫療質量、安全事件的人員要嚴肅處理。
3.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檢查。
(三)總結交流(2013年11月-12月)。
年底前把本單位2013年“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開展情況總結上報衛生局。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是衛生系統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改進醫療質量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具體體現。2013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改革任務的關鍵一年。全面實現“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目標,促進醫院全面工作再上新臺階,保證醫療安全,提高質量,改進服務是事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認真做好再宣傳、再發動工作,進一步加大宣傳、指導,不斷強化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質量、安全意識,確保活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