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02:24: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續凍申請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critical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determining concrete casting method, should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 adopt different cas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asting s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ome details Suggestions an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O2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混凝土施工過程的幾點注意
一般說來,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包括澆筑前、澆筑過程中和冬、夏季澆筑過程的質量要點控制等幾方面。針對澆筑前和冬、夏季澆筑過程的三個方面提出一些注意。
1.1澆筑前的質量控制要點
(1)對混凝土澆筑方案進行審批:要根據澆筑面積、澆筑工程量、勞動力組織、施工設備、澆筑順序、后澆帶或施工縫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應、保障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以及停電、停水的應急措施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綜合研究并逐項落實,確保萬無一失。
(2)審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設計計算書、拆除時間及拆除順序,模板和鋼筋應做好預檢和隱檢,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確保模板位置、標高、截面尺寸與設計相符,且支撐牢固,拼縫嚴密,模板內雜物己清除干凈。關鍵部位應再次查驗鋼筋品種、數量、規格及插筋、錨筋
連接方式等技術措施。
(3)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各受力鋼筋之間綁扎接頭位置應互相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4)檢查機具準備情況。對攪拌機、運輸車、料斗、串筒、輸送管道及振搗器等準備是否充分,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己有應急措施,并經過試運行。
(5)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辦妥。
(6)水、電、照明等現場條件己做好,且應有保證。
1.2冬季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點
(1)首先要根據工程進度、氣溫預測、施工環境做出切實可行的詳細的冬季技術施工措施,規定好測溫孔布置、測溫方案、澆筑方案、拆模條件。
(2)認真進行熱工計算,采用科學的保溫措施;保證到場的保溫材料的數量和質量。
(3)對冬施的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性能、摻量必須提前做好試驗報告。
(4)控制好冬施關鍵點,做好以下的檢查和抽測工作:抽檢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混凝土內外溫度及溫差的監測、分析,必須時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凍和裂縫的發生;加強對蓄熱覆蓋防風措施的監察,確保覆蓋及時到位;適時控制拆模時間及拆模后的保溫及養護問題;保證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數量,應包括同條件和轉常溫條件試塊。
1.3夏季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
對高溫環境下影響混凝上的因素進行預測分析,提前制定夏季施工技術方案。落實方案的執行情況,比如配合比是否考慮了夏季施工塌落度損失大的措施、溫度控制是否有效等等。
二、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
2. 1 配合比控制的原則
( 1) 為取得較高強度和較好易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單位體積水泥用量,但過大的水泥用量不僅會增加造價、用水量和形成混凝土后的體積變化率,故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應受限制。
( 2) 力求最少但符合和易性要求的用水量,因為用水量越小,混凝土強度越高; 水泥用量越少,體積變化率越小。但施工時卻會遇到攪拌不勻、振搗不實等困難,故要規定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適宜用水量和適宜塌落度。
( 3) 石子的最大粒徑要受構件截面尺寸和鋼筋最小間距等條件的限制。
( 4) 要選用使石子用量最多、砂石級配合適,使混凝土密度最大,與混凝土水灰比和石子最大粒徑相適應的砂率。
2. 2 配合比控制
( 1) 結構用混凝土在施工前應有試驗室簽發的配合比通知單。施工中原材料有變化時,應重新申請試配。配合比通知單應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劑及配合比試塊強度試驗單。
( 2) 混凝土的塌落度嚴格按試驗報告中的塌落度標準控制,嚴禁隨意增加用水量。
( 3) 原材料計量應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內。
混凝土施工縫不可隨意留置,位置要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留置部位要方便施工。施工縫的處理要按技術方案執行。
3、施工縫的澆筑與處理:
(1)在施工縫處澆筑混凝土時,已澆筑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一定要達到1.2MPa以上。施工縫施工,要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的石子及軟弱的混凝土層,還要加以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通常應大于24h,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要及時清除,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
(2)在施工縫位置附近回彎鋼筋時,要使鋼筋周圍的混凝土不受松動和損壞。鋼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漿及浮銹等雜物必須清除。
(3)澆筑前水平施工縫應鋪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漿,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應相同。
(4)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時,要防止直接靠近縫邊下料。機械振搗前,要向施工縫處推進,在距800一I000mm處停止振搗,要加強對施工縫接縫的搗實。
(5)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的施工縫處理,要標高不同的兩個水平施工縫,高低接合處要留成臺階形,臺階的高度比應小于1.0。在水平施工縫繼續澆筑前,要對地腳螺栓進行觀測校正;垂直施工縫處要加插鋼筋,直徑為12—16mm,長度為500—600mm,間距為500mm,在臺階式施工縫的垂直面上也可補插鋼筋。
三、后澆帶的設置
后澆帶可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克服因溫度、收縮、沉降而產生的有害裂縫而設置的臨時施工縫。該縫須根據設計要求保留一段時間后再澆筑,把整個結構連成整體。
后澆帶的保留時間要按設計要求,在設計無要求時,溫度、收縮后澆帶通常保留28d以上;高層建筑與裙房間設置的沉降后澆帶要在高層結構封頂后澆筑。其寬度要考慮施工簡便,防止應力集中。通常其寬度應為700—1000mm。后澆帶內的鋼筋應保護完好。后澆帶在澆筑混凝土前,一定把混凝土表面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后澆帶混凝土要采用高于其兩側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并保持至少14d的濕潤養護。
四、泵送混凝土澆筑
泵送混凝土的澆筑要按工程結構特點、平面形狀和幾何尺寸,混凝土及泵送設備能力、管理能力,及周圍場地大小等條件,預先劃分好澆筑區域。
1、泵送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在采用混凝土輸送管輸送混凝土時,要由遠而近澆筑;同一區域內的混凝土,可按先豎向結構后水平結構的順序,分層連續澆筑;在不得留施工縫時,區域間、上下層間的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不可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層混凝土時,要按留施工縫的規定處理。
2、泵送混凝土的布料方法。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布料設備的出口離模板內側面應大于50mm,不可向模板內側直沖布料,也不可直沖鋼筋骨架。
澆筑水平結構混凝土,不應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3m范圍內移動布料,要垂直于模板。
泵送混凝土澆筑的分層厚度,通常為300~500mm。在水平結構的混凝土澆筑厚度超過500mm時,可坡度斜面分層澆筑,上層混凝土要超前覆蓋下層混凝土50Omm以上。
振搗泵送混凝土時,振動棒插入的間距通常為400mm左右,振搗時間為15~305,適合在20—30min后進行二次復振。
對有預留洞、預埋件和鋼筋密集的部位,要制訂相應的技術措施,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在澆筑時要經常觀察,如出現混凝土不密實現象,要采取措施。水平結構的混凝土表面,要適時用木抹子搓平搓毛兩遍以上,避免出現收縮裂縫。
五、結束語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會水化反應形成凝膠,水泥漿包裹在砂的表面,可以填充于砂的空隙中成為砂漿。水泥漿可以將砂、石牢固地膠結為一整體,使混凝土具有所需要的耐久性、強度等性能。
一、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及特點
1、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
混凝土澆筑技術施工的主要技術難點是要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產生。混凝土開裂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縮及降溫收縮,當混凝土處在地基等約束條件下時,內部就會產生拉應力,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自然會產生開裂的現象。要保證混凝土完全處于自由狀態下,這樣即使再大的均勻收縮,也不會在內部產生拉應力。混凝土澆筑凝結后,溫度會迅速上升,達到頂峰后,再開始緩慢的降溫。混凝土自身的特點是抗壓強度高而抗拉強度低,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相對較低,因此,升溫時體積膨脹一般不會對混凝土產生有害的影響。降溫時,受條件的約束降溫收縮與干燥收縮疊加在一起,常常會產生裂縫,并且裂縫會逐漸的加寬加長,破壞了混凝土的結構性和耐久性。為盡量發揮混凝土松弛對應力的抵消作用,還要避免混凝土硬化初期驟然產生過大的應力,應該減慢降溫的速度。
2、混凝土澆筑技術特點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單位體積的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配合比的設計要求既要保證設計強度,還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熱,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混凝土中摻量I 級粉煤灰,摻量可高達100 kg/ m3,占膠凝材料總量的21%,占水泥用量的29%。在礦渣水泥中摻近30%的粉煤灰,配制大坍落度的C40 混凝土是非常少見的。配合比設計的三個基本參數為水灰比、單位用水量和砂率,要確定這三個基本參數就要在滿足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基礎上,確定混凝土水灰比,根據粗骨料的規格確定混凝土單位用水量,砂率則根據骨料中的數量應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則來確定。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須經審核后簽發,嚴禁擅自更改,必須要按簽發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單進行配料。
(2)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方案
混凝土尚未初凝,進行一次振搗,這在技術上是允許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許受到振動。二次振搗可以克服一次振搗的水分、氣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也可以克服一次振搗后混凝土下沉與鋼筋脫離,進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密實性和抗滲性。二次振搗方案是當下層混凝土接近初凝時再進行一次振搗,不致出現初凝現象,也有利于保證混凝土質量。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1、水泥
(1)凡水泥強度低于水泥強度等級規定的指標,或水泥的細度、凝結時間、燒失量和混合材料摻加量四項指標中任一項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時,都視為不合格產品。
(2)水泥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不同品種、強度等級的水泥不得隨意摻和使用,水泥品種很多、等級各異、性能相差大,不同品種的水泥摻混后,水泥的性能發生變化,使強度等級降低,這不但會造成浪費而且容易發生質量事故。
(3)試驗報告中應包括除28d 強度以外的各項試驗結果。
(4)水泥進場時,必須有質量證明書,并應對其品種、強度等級、包裝、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驗收。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為一個月)時,應抽樣復查其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和安定性等性能,并按其試驗結果使用。
2、骨料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它占混凝土總體積的3/4,主要起骨架作用。骨料(砂、石)總的要求是高質量、高強度、物理化學性能穩定、不含有機雜質及鹽類的粗細骨料。試驗室應滿足規范JGJ52-92、JGJ53-9 的要求檢測其各項指標。
(1)砂、石使用前應按產地、品種、規格、批量取樣試驗。試驗項目包括顆粒級配、密度、表觀密度及含泥量等,必要時還要進行堿活性檢驗及測定石料的針片狀含量、軟弱顆粒等指標,以防止導致堿骨料反應,并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避免和進行抑制。
(2)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間距最小凈距的3/4。對于混凝土實心板,可允許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徑為1/2 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徑不得超過50 mm。
(3)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徑,不應大于輸送管內徑的1/3,卵石不得大于輸送管內徑的2/5。
(4)混凝土攪拌機運輸車出料前,應高速轉動30 秒后反轉出料。
(5)如發現拌合物坍落度過小,喂料困難時,可向攪拌筒內加水泥砂漿以增加其坍落度。
(6)泵送過程中,如要接長輸送管,須預先用水和砂漿濕潤接長的管段。
(7)砂子應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過0.315 mm 篩子的量應不少于15%。
(8)不得采用風化砂、特細砂、鐵路道渣石以及用不同來源的砂、石摻雜混合料作為骨料材料;海砂中含有氯化鈉,對鋼筋有腐蝕作用,因此對使用海砂拌制混凝土時應慎重。
三、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對混凝土澆筑方案進行審批:要根據澆筑面積、澆筑工程量、勞動力組織、施工設備、澆筑順序、后澆帶或施工縫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應、保障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以及停電、停水的應急措施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綜合研究并逐項落實,確保萬無一失。
(2)審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設計計算書、拆除時間及拆除順序,模板和鋼筋應做好預檢和隱檢,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確保模板位置、標高、截面尺寸與設計相符,且支撐牢固,拼縫嚴密,模板內雜物己清除干凈。關鍵部位應再次查驗鋼筋品種、數量、規格及插筋、錨筋連接方式等技術措施。
(3)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各受力鋼筋之間綁扎接頭位置應互相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 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4)檢查機具準備情況。對攪拌機、運輸車、料斗、串筒、輸送管道及振搗器等準備是否充分,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己有應急措施,并經過試運行。
(5)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辦妥。
(6)水、電、照明等現場條件己做好,且應有保證。
四、特殊季節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
1、冬季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點
(1)首先要根據工程進度、氣溫預測、施工環境做出切實可行的詳細的冬季技術施工措施,規定好測溫孔布置、測溫方案、澆筑方案、拆模條件。
(2)認真進行熱工計算,采用科學的保溫措施;保證到場的保溫材料的數量和質量。
(3)對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性能、摻量必須提前做好試驗報告。
(4)控制好冬季施工關鍵點,做好以下的檢查和抽測工作:抽檢混凝土的入倉溫度;混凝土內外溫度及溫差的監測、分析,必要時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凍和裂縫的發生;加強對蓄熱覆蓋防風措施的監察,確保覆蓋及時到位;適時控制拆模時間及拆模后的保溫及養護問題;保證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數量,應包括同條件和轉常溫條件試塊。
2、夏季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
對高溫環境下影響混凝土的因素進行預測分析,提前制定夏季施工技術方案。落實方案的執行情況,比如配合比是否考慮了夏季施工塌落度損失大的措施、溫度控制是否有效等等。
結束語: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標準值上,混凝土禁止破壞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混凝土澆筑時要均勻鋪入,每層厚度大約控制在20—30cm之間。這樣有利振搗器振搗,振搗時,振搗棒要迅速進入混凝土內部。緩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氣泡均勻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氣泡溢出。振搗棒插入點間距要均勻排列,以防漏振。振搗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搗,其特點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漿快,易于排出空氣,不會產生嚴重的離析現象。
參考文獻:
[1]王小萌、李麗;淺談施工中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安徽建筑,2010 年10 月05 期。
[2]張紅英、王鵬;論混凝土澆筑技術的發展趨勢,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 年0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