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42: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聲樂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近年來,從事聲樂教育的教師隊伍逐漸壯大,人才輩出,國家對聲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聲樂學科也從無足輕重的副科變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聲樂的發展和表現形式日趨多元化,但同時,傳統聲樂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對聲樂教學理論研究不足
眾所周知,理論知識指導社會實踐,同樣,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也離不開聲樂教育理論的指導。但我國現階段關于聲樂教育的專業書籍還比較少,沒有系統的、科學的、深入的研究課題,沒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導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因此,只有先形成先進的、科學的聲樂學習理論,才能更好地實現聲樂教育的目標,再運用具體的實踐活動檢驗和豐富理論知識,使理論繼續為實踐活動服務。這是檢驗真理,也是指導實踐的理想狀態,久而久之,理論會更完善,實踐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導。
(二)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方面存在問題
1.聲樂教學課程安排不科學,內容形式呈現單一性聲樂學科與我國其他新興學科一樣,缺乏更豐富的實踐活動,聲樂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上依舊照本宣科,死板地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內容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違背了開設這一學科的初衷。
2.課程設置隨意且單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認可的使用教材,因此,聲樂教學沒有一個規范的教材指導,各個學校也是自選教材或者由教師自編教材,這就使得聲樂教學不能在某種意義上得到統一和同步,而是成為相對較為隨意的一個學科,這不利于各個高校間教學經驗的分享,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授課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只能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模仿一些在聲樂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名人,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同類化”和“外在化”,只能學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聲樂課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內容廣泛、所涉獵的范圍大等,對聲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教師除了要掌握教學所必需的歌唱技能,還要有豐富的聲樂實踐經驗,不能總是紙上談兵,要具有扎實的聲樂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現階段,我國聲樂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不乏優秀的專業教師,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無責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聲樂教學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聲樂基礎不同,對聲樂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所以,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不能“一刀切”,不能對每個學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因跟不上課程節奏而喪失學習興趣。
二、改進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完善我國高校聲樂教學體系
要想更好地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個完整的聲樂教學體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確的教育體系,才能明確聲樂教學的目標,實現培養優秀聲樂人才的計劃,達到促進聲樂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走彎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認真對待,及早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可以借鑒他國聲樂教學的優秀方法和手段,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傳統聲樂教學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與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只有科學的、先進的聲樂教學內容才能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作為授課教師,首先,應該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常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類型和聲部的定位。其次,還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聲樂理論知識,并結合聲樂歌唱實際,要求學生按時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養學生對于好的、美的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
(三)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師具備較好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完成聲樂教學的重要前提。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需要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實踐活動。二是要能夠對學生進行聲樂技能、技巧的培訓,引導學生投入到聲樂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可以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也能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而推動聲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深造,堅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掌握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聲樂教育的整體水平。
三、結語
在音樂欣賞課當中學生在深刻理解音樂情感的基礎上也促進課堂文化氛圍的形成。作為一項較為特殊的高校音樂課程,聲樂教學的過程除了需要涉及聲樂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當針對學生的特點實施個性化歌唱技巧輔導,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極為重要。相較于其他高校課程而言,高校聲樂教學在課堂組織方面表現為大班集體授課與一對一授課的相互結合,然而考慮到學生的性格差異和能力差異,現階段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問題不可忽視,這對于聲樂教師的教學技巧與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歌唱氣息啟發
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學生熟悉的案例來營造特定的教學環境,可以是賣菜聲,也可以是吆喝聲,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感知聲音的發出過程,感受最自然的聲音應當采取怎樣的方式發出。在情境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對高位置聲音的理解,掌握深呼吸的技巧。除此之外,針對跳音的訓練也可對聲音和氣息的處理把握得更加準確。演唱跳音時,可借助嘆氣放松的方式保證腹部位置的放松狀態,通過跳音練習可讓學生腹部肌肉在有效鍛煉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具有彈性,這對于氣息控制力的把握極為重要。
(二)歌唱吐字啟發
對于高校聲樂教學而言,關于歌唱吐字練習與學生普通話掌握程度有著密切聯系,當然這其中不包括方言類歌曲。作為單音節語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漢字講究吐字清晰,這同時也是高校聲樂教學在歌唱吐字方面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漢字發音的劃分,筆者認為漢字發音中的首尾及腹部位置極為重要,它是銜接字與字之間關系的核心支撐。因此,在正式的聲樂演唱過程中,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在于字與字之間的轉換和銜接方面,通過啟發發音的方式指導學生感受字與字之間的變化,通過處理好字與字之間的銜接關系盡可能保證吐字與聲音之間的和諧與統一。發音的過程中,無論字呈現出何種變化,咽喉的打開狀態都應當是穩定不發生變化的,保持舌根的放松狀態,于共鳴點位置尋找發音的正確處理方式。針對不同的字點變化,可從聲點的統一性方面突出不同發音之間的相互轉換與銜接,其直觀表達效果顯然更加豐富。
(三)歌唱表演啟發
啟發式教學法在歌唱表演中的應用突出表現在課堂氣氛的營造方面,在和諧有序的教學氛圍下開啟學生的發聲練習,借助有效的心理調整方法提高音樂表達的情感效果。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是不可缺少的,這對于學生情感抒發與表達至關重要。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角度分析,啟發式教學的應用顯然與學生藝術素養的形成休戚相關,因此在作品演繹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異同。這就需要在聲樂演唱之前,引導學生對作品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進行詳細介紹,明確作品的感情基調,并以此作為基礎借助啟發式教學的方式促進音樂情感的表達。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