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校教師論文

高校教師論文

時間:2022-07-22 02:23: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教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校教師論文

第1篇

“雙師雙能型”教師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改革的一個新名詞和新概念。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提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2018年2月陜西省遴選出了6所“一流民辦高校”,(西京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歐亞學院、西安培華學院和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這是陜西省民辦高校發展的重大機遇。

1 6所遴選的“一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不足

這6所民辦高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在不斷擴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以兼職教師為主,到了2000年以后,就后來逐漸發展到有專職教師,但是由于社會及學校等原因,導致專職教師數量不多,學歷不高,教師隊伍良莠不齊。

經過多年發展,教育部和陜西省教育廳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發展的舉措,特別是民辦高校教師可以和公辦高校教師同等評定職稱后,使得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在人數上有了保證,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教師隊伍兩極化比較嚴重,一方面,年輕教師較多,而且特別年輕,教學經驗缺少;另一方面,從公辦高校返聘的老教師年齡偏大,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主持和參與科研的熱情不夠,行動力不夠,同樣使得民辦高校在發展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陜西民辦高校發展缺乏中堅力量,缺乏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靈活應用為一體的教師。教發〔2015〕7號文件中提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從長遠考慮,值得陜西民辦高校根據自身發展,積極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

2 一流民辦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的路徑研究

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在注重“雙師”發展的同時,更應注重“雙能”構建。教師既要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要與學生貼近,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注重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需求的變化,注重對學生道德的培養和法治的教育,讓學生成為既有技能又遵紀守法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雙能”主要是指教學能力和立德樹人、法治教育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培養路徑。

第一,堅持與企業合作,實現教育者與企業人才的互動機制。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特色就在于所培養的人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適應崗位,適應時代。因此,在陜西一流民辦高校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這一主題;然而,陜西的企業數量與影響力從全國范圍來看,并不是最好的,所以實現校企合作的空間有限,且陜西高校眾多。因此,民辦高校實現與企業合作的眼光要遠,市場要廣,立足西北,展望全國,根據教學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適的合作企業,讓專業的對口性不斷增強。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才能實現教師與企業人才的良性互動,相關專業教師去企業能夠見識到最前沿的技術與設備,同時也能發現企業發展的需要與不足,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好地研究和創新企業所需的技術,能更好地突破企業難題;與此同時,企業很多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找到展示自己豐富經驗的機會,也就是學校可以聘請一部分企業高技術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為專業學生講授技術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相關事宜,使學生能面對面了解專業,了解企業的發展過程和需要。只有這樣雙向互動起來,“雙師雙能型”教師的隊伍才能壯大,教師的結構才能合理。除此之外,今年確定的6所“一流民辦高校”中有一所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但是這所學校依然是專科學校,應該具有和本科學校不同的與企業合作的新思路。基本來說,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進入醫院、衛生所的工作,在人才培養是除了注重大醫院的需求外,更應注重與農村地區的鄉鎮醫院和村里的衛生所相結合,更多地培養與鄉村醫療衛生需要緊密聯系的醫護人員。這樣,學生的培養與市場的需求能夠密切結合,更能體現學校優勢。

第二,定期培訓教師師德 提高教師道德素質,增強教師法律意識。

“雙師雙能型”教師,我們已經規定了其“雙能”的另一層含義,即立德樹人、法治教育能力。而這一能力是隱性的,因此,要常抓常新,定期培訓教師師德就很重要,這是對教師正確思想意識,高尚道德情操的長期培養和發展,從近幾年高校師德師風高發案件可以發現,高校教師并不是人人都能自覺提高自我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所以,從學校層面來講,應該負有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所以,“雙師雙能型”教師在培養過程中,不能忽視這一點;與此同時,我們正在建設法治社會,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規出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肩負起法治教育的重任。因此,“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必須加強,建議在對“雙師雙能型”教師進行認定時加入通用的和專業的法律知識的考核,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講透相關法律問題。

第三,改變民辦高校的教師人事、考核制度,為“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涌現做足充分的人事準備。

目前陜西省確立的這6所建設中的“一流民辦高校”在人事考核制度上都有盲區,近幾年在師資隊伍建設時有些學校注重和強調“雙師型”教師建設,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人事考核政策,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但沒有進一步通過人事制度大力促進和發展“雙師雙能型”教師,如西京學院,每年在職稱評定時會單列“雙師型”教師的職稱評定;有些學校只是口頭強調了“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性,并未有從認識制度、政策上的傾斜。在這種局面之下,要在民辦高校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特別建議,陜西省建設中的“一流民辦高校”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人事考核制度,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和本校的師資力量,逐漸打破現有的傳統的人事考核制度,實事求是地擬定適合自己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人事制度,使教師能真正地安心教書育人,在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成為企業或者基層工作者中的中堅力量。因此特別強調在“雙師雙能型”評定中,人事考核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注重教師的技能、技術;注重教師的品德;注重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程度與關切方式;注重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注重教師對學校的認同與奉獻等方面展開;減少對教師論文、課題方面的考核。

第2篇

關鍵詞:本科院校;教學質量;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1-0213-02

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高校的永恒主題。面對當前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高校唯有走內涵發展、質量發展、特色發展的新路子才是最本質、最迫切的當務之急。為此,應做到如下四點:以師資、課程、學風建設為出發點,全面改善教學質量;科研與教學互動;建立健全配套教學激勵機制;構建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系。

一、以師資、課程、學風建設為出發點,全面改善教學質量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學資源配置

師資隊伍數量和質量是辦好高等教育的關鍵。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教師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高校只為了完成教學工作量而忽略教學質量,不但超出了教師自身承受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師工作負荷。為此,必須在教學崗位上引入競爭機制。具體做法為學生選課選教師、教師競爭上崗、職稱評聘分離等環節都引入競爭機制。如教師掛牌上課,選課人數相對多的教師給予獎勵,無人選課者應減少報酬甚至轉崗等;教師職稱評聘分離,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進而加強教學質量。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考慮提高教師待遇,以便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同時可聘請一些相關行業的科技人員或返聘教學經驗豐富的離退休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緩解高校師資緊缺的狀況,而且在培養適合社會需要人才方面也帶來了積極作用。

(二)優化專業結構,加強課程建設

如果專業設置不能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調整,則教師教學水平再高,教學設施再先進,教學管理再科學,也培養不出被市場經濟所接受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須具備市場的前瞻性、就業競爭能力的引導性、學校辦學的效益性。

合理的教學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理論知識教學體系應以理論和應用相結合的模塊化教學體系,而非原有模式。教學體系設計過程中需要認真考慮并落到:如何處理“夠用”和培養學生創造實踐能力之間的矛盾。正確處理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關系,既不能為了減少而減少,也不能過分追求基礎理論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特點,有所取舍,該刪減專業就刪減,需要增設專業就必須增設,刪減和增設專業必須根據能否滿足未來崗位需求,是否具有一定應變能力和發展潛能。專業能力、動手能力環節屬于實踐教學環節,高校的各項實踐能力培養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僅是多建幾個實驗室或提高實踐課時量那么簡單,這需要以完整性、創造性、針對性為前提。

教學內容要有所創新,教材體系要能適應專業。當前各高校急需建立一套與培養目標相符并能適應本專業特色的教材體系。既要加強教材體系改革,結合學科建設、專業設置調整,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加快教材體系建設,又要大力引進和編寫適當合理的教材,盡量采用能夠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的教材。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專業教師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三)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1.以端正考風考紀來促進學風。一個高校的考風考紀直接反映出學風的好壞,沒有好的學風就沒有好的考風。當前高校作弊現象屢禁不止,作弊手段層出不窮,使學風渙散,無法實現成績評定公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勤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劇了不良學風的持續惡化,這對大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將來踏入社會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有的教師為了所教學生考出好成績,考前給學生劃重點、列提綱乃至泄題。高校管理者應牢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不斷宣傳、教育和懲戒,努力將考試作弊扼殺在萌芽狀態。實現考試全程監控,加強考試誠信教育,重視考試制度建設。

2.以提高教師授課質量來促進學風。具有優良教風的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接受良好的專業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風對學風有著重要的影響,好的教風可以帶出好的學風。為此,高校一定要狠抓教風建設。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只有當教師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使教師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除了加強教師的職業素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加強教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不僅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識儲備,還要端正授課態度。

二、科研與教學互動

(一)科研帶動教學

目前,社會評判大學綜合實力主要考慮其科研水平,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學校競爭力,鼓勵高校教師努力搞科研,同時也會要求其承擔一定教學工作量。如果高校教師可以吧豐富科研經歷和創新精神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將極大推動高校的教學工作。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具體了解所學知識,可以結合其科研項目,使學生學會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從而讓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去學習,還更增強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教學性科研成果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1.重視教學科研。目前大多數教師比較重視專業科研。教育科學研究是一種關于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教學規律等一系列問題的綜合研究,也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對理論與實踐的有益探索。如果一味地只追求專業科研而忽視教育科研的話,站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高度來看,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業的穩定發展。

2.改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為了做到教學與科研互相統一、互相促進,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學校要適當合理地改進現有教學內容和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和統一。專業性質較強的科研項目可以使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學科水平,而教育科學性質的科研項目可以使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隨堂交流、課后研究課題等方法,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建立健全配套教學激勵機制

(一)基于精品課程的考評激勵機制

課程是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之一,課程建設水平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為了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可以通過打造適應時展的精品課程建設來實現。精品課程的“精”意味著少,也意味著它的試驗、示范、引領作用。精品課程建設可以作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推進該項工作不僅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有利于建立豐富課程資源,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環境,更大范圍提高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可以通過教師申報的不同級別精品課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師晉升條件。同時增加專家旁聽打分、學生評議打分,將教師的精品課程建設水平的高低作為教學型教師的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

(二)建立健全以教學質量為重要考核依據的職稱隊伍

教師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為了鼓勵教師潛心于教育教學事業、鉆研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可對教師在教學效果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作為職務評聘、晉升、評優等方面的必備條件,而不僅僅以教師論文數量和質量、國家課題數量和質量等科研標準為最核心指標來考慮教師的職稱評聘,從而逐步提升教學型教師地位。

四、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系

(一)建立健全教學管理體系

我國現行高校管理體制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明顯己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需要,甚至影響到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4]。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現行教學工作目標管理考量只有各項指標的相應分值和對應等級評定說明,而無詳細評判標準,更無標準內涵說明。評判時很容易帶有主觀情感,無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考評。

(二)建立高效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體系

1.教學督導組監督。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教學督導組監督。督導組成員一般是由治學嚴謹、教學經驗豐富、高度負責的老教師和退休教師組成。采取形式一般為師生交流、隨堂聽課等方式,通過各種形式收集與教學質量相關信息,并及時反饋教學質量信息,再根據教學質量信息提出整改意見,對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進行推廣和宣傳。

2.領導聽課評價。幾乎所有高校都運用了領導評教這一方法。檢查小組由校級領導、教務處、教學評估中心、學生處和各院系的領導組成,每學期定期評估課堂教學。領導小組評估課程內容一般包括:教學條件、教學改革成果、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效果、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程結構體系等方面。

3.學生評教。一般由負責教學質量管理部門牽頭,讓學生對所學課程的主講教師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一般為調查問卷或直接網上評教。評價內容涉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及教學內容等。教學質量管理部門把所有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并進行系統分析,將數據統計整理后向學校匯報,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質量管理部門對存在的問題向各院系進行反饋,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4.教師自評。教師自評形式一般是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向教師發放調查問卷。自評內容基本包括兩部分:一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行自評;二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5.其他。學校的各種考試、作業、畢業論文和設計等也是監督教學質量的方法。以上各種因素為教學評價因素,如何使以上的各種評價因素發揮其切實的作用?學校相關部門應當成立專門小組來對該監控體系執行操作。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提出意見,并給出反饋信息。只有建立了“提出―整改―再提出―再整改”的反饋閉環回路監控體系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改進。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協作知識構建;教師論壇;組織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0―0094―04

引言

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為高質量的網上交互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網絡異步環境中師生間社會互已經成為第三代遠程教育區別于前兩代遠程教育的新的維度。通過對國內文獻的調研,發現國內關于在線論壇的研究中很少關注論壇中知識的構建水平及促進高水平知識建構的組織策略,而且這些較少的研究論文中更少有關心教師之間交互的。教師論壇作為貼近一線、貼近教師、貼近課堂的在線交流的平臺,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獲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學經驗,參與的教師還有機會參加學術討論和教研活動,獲取專家的引領等等,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師論壇這樣的在線交流平臺。

同時教師論壇的組織策略影響著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及交互內容和質量,即影響教師學習共同體協作知識構建的水平,進而影響到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教育教學的發展。了解教師論壇中教師間的交互,從協作知識構建的視角分析高質量教育論壇的組織策略,有助于教師論壇中根據教師需要組織和改進論壇,以更好的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合作,使教師從論壇中能受益,反思教學,收獲資源,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業。

一 協作知識建構

協作知識建構(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也稱協同知識建構。可以用社會建構主義原理加以解釋,即知識是教師與共同體內其他成員相互作用的建構過程,不能獨立于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境而存在,教師與共同體內其他成員具有共同的學習目的,通過協作、交流而共享成果。協作知識建構所揭示的正是在一個共同體中,如何表達個人的觀念并與其他成員進行社會交互的過程[1]。

對于協作知識建構的一般過程,Harasim提出了包括共同探討觀點、相互評價、檢驗論證、相互質疑、通過協商將不同觀點綜合為幾個階段。Gunawardena提出四個基本階段:共享和比較信息;發現、分析觀點之間的矛盾或不一致; 通過協商等來實現知識的建構;成員之間達成共識,并運用新建構的知識。這四個階段遞進性的給出了知識建構的水平,只有達到四個階段的高層次,才是有效的協作知識構建。而促進協作知識建構的方式包括引入共享知識、論證觀點、辨識差異、協商分歧、相互激勵敦促以促進協作等,建構方式的實現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在線論壇就是很好的協作知識構建平臺。[2]

除了上述的知識建構過程的分析,針對在線論壇這樣開放性的交互平臺,美國學者Roschelle認為,知識建構過程的關鍵在于“觀點收斂”。加拿大學者Harasim認為“觀點收斂”可分為三個階段,(1)提出觀點(Divergent Thinking):展示和表達個人的經驗、思想和觀點;鑒別和討論彼此的觀點;頭腦風暴。(2)觀點聯結(Divergent to Convergent Thinking):對論題的不同層面以及不同的觀點進行反思;比較和鑒別各種觀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修正和強化彼此的立場和論據。(3)智能收斂(Convergent Thinking):將論題的討論過程序列化和結構化;綜合和整理。[3]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協作知識的構建首先要有眾多可以分享的觀點、經驗,這就需要有較多的積極參與者;然后有觀點的爭論、辨析;之后是觀點的收斂和總結;最后協作體中的成員達成共識,并能在實踐中運用。本文將通過對現有教師論壇個案中的交互情況的分析,得出交互水平所處的階段,從而分析出距離有效知識建構的差距,對于不足之處提出有效的組織策略。

二 國內教師在線學習共同體研究成果

我國關于教師在線學習共同體相關的研究論文出現于近幾年,相關文獻及研究比較少,通過對已有文獻分析發現在對教師在線學習共同體的研究中多是用到個案研究的方法,一般選取一個或兩個典型的教師在線交流平臺,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樣本的選取是經過調研之后得到,擁有較好的教師用戶群網站,如:武俊學的碩士論文中選取新教育在線();中國教育在線社區(bbs.省略/);3A教育論壇(bbs.省略/);新思考教育在線(bbs.省略/index.asp?boardid=68);中國教育在線(省略/);中國教育網論壇(省略/bbs1/);K12教師頻道(省略/teacher);求師得教育實驗室(省略/);中國教師資源網社區-教師論壇(bbs.省略/);教師論壇-中國教師論壇(省略/index.php)等,設計與開發這些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的核心思想是構建在線教師學習共同體。

三 教師論壇中協作知識建構現狀分析

對于在線交流的內容分析,已有的從利于協作知識建構的角度出發的分析方法有:

(1)Henri[7]的五維分析框架:參與、討論、認知、元認知、社會。

(2)Gunawardena改進了Henri模型,于1997年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線索解析模型。該模型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知識的分享和差異比較。團體成員交流觀點、相互提問,描述討論主題;第二階段,主要涉及發現、分析觀點的差異和分歧。團體成員試圖找出觀點中的分歧,提問并回答問題,進一步闡述主題; 第三階段,團體成員協商討論,或者通過提出新的觀點、整合各種觀點,實現知識的共同建構; 第四階段,成員利用個人經驗、收集的信息檢驗和修訂新建構的觀點;第五階段,成員達成共識并適當運用新建構的意義和知識 [8] 。

(3)陳麗指出在研究異步交互中學習者教學交互水平時,首先使用Bales的交互過程分析法,分析鑒別各類學習者的交互內容,比較參與者和觀望者在學習任務相關和社會情感方面的帖子差異,然后,采用線索解析模型分析學習任務相關的帖子,研究各類學習者在異步討論組中的教學交互水平。

上述幾種方法都是從協作體成員間協作知識構建的角度來分析在線交流的。我們綜合上述方法,以教師論壇網(省略/index.php)為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教師BBS中的帖子。中國教育論壇開設于2006年3月份,根據教育網站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研究,處于教育網站的發展階段。它是定位于中小學教師學習、網上交流的平臺,其中的教師BBS開設于2006年5月16日,本次研究取樣于2009年3月20日。

在研究中采納了兩類方法:一方面,利用記錄的量化數據,例如:注冊人數、在線人數、帖子的總數、帖子被回復的數量等,研究教師的參與度,并對帖子進行初步分類統計為:教學類和情感交流類;另一方面,對平臺中記錄的教學類的交互信息進行內容分析,從而確定交互的水平[9]。在進行內容分析時,參考Gunawardena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線索解析模型對帖子進行分類,設計類目為:信息的分享和提出問題、分析和比較信息、協商討論、產生新的觀點或達成共識、運用新建構的意義。

1 參與度分析

統計數據:注冊會員:1922人;總 帖 數:3644條; 話 題 數:2431條。

其中教師專區的話題數為235條,總帖數為669條,其中,教學交流類(主題帖:137條,總發帖:375條)、德育工作(主題帖:35條,總發帖:112條)、學校管理(主題帖:26條,總發帖:57條)、 教師論文(主題帖:27條,總發帖:125條);

休閑特區的話題數為244條,總帖子數為555條。其余為論壇事務區的帖子,包括一些廣告信息和其他信息。

從這些數據得到的圖表(如圖1所示)來看,雖然注冊人數很多,但是真正參與交互的并不多;首帖回復率不高;教學任務類帖子和情感交流類帖子數量基本持平;不過教師專區內也有不少情感類帖子,總得來說情感、休閑類帖子數高于教學類帖子數量。而從帖子的瀏覽次數來看人氣更是遠遠高于回復次數,有的帖子已經被瀏覽好幾百次,但是只有幾次回復或者沒有回復。也就是說很多注冊者僅僅是交互中的觀望者,不是顯性參與者。

究其原因,有兩點:

(1)多數成人學習者受傳統學習方式的影響,習慣通過觀察他人交互進行學習[10]。

(2)帖子本身的質量。有可能是瀏覽者對帖子不感興趣或覺得是不值得討論的問題。

2 交互水平分析

對教師專區的有效帖子按照所劃分的類目進行分類統計:

從表1的統計數據及對論壇交互內容的其他分析得出:

(1)處于第一階段的帖子最多,為413條,占總發帖數669條的59%,特別是提出問題的,帖子數為141條,占第一階段帖子的34%,這說明帖子過于分散,瀏覽者在瀏覽帖子目錄時不能很好的明白帖子的主題,這也就造成瀏覽者無目的的進行瀏覽。

(2)處于最高階段的帖子寥寥無幾,僅有5條,占總發帖數699的0.7%;多數帖子是在前三階段,為674條,占總發帖數699條的96.4%,這反映了雖然可供交互的話題很多,但是交互的水平不高,對提出的話題缺乏深層次的交互。

總結上述分析結論,在線交互中存在三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

1)“觀望者”多于“參與者”。

2)帖子主題分類不明確。

3)帖子多處于知識建構水平的較低階段,缺乏“觀點的收斂”。

四 促進協作知識構建的教師論壇組織策略

雖然影響教師論壇的質量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網絡環境因素、學科因素、課程因素、參與者的個人因素等都對交互質量有一定的制約與影響[11],而針對上面總結的三個問題,筆者僅從協作知識構建的視角提出三個對教師論壇進行改進的組織策略:

(1)促進邊緣性參與策略,使“觀望者”向“參與者”轉化。

與《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中提到實踐共同體的模式有關,教師共同體的構建也是一種金字塔的形式,一級一級的傳遞,新手教師要通過從專家教師的知識、經驗及集體智慧和文化的交流、分享和傳遞中逐漸成長,從“邊緣參與者”成為“核心成員”[12]。從注冊論壇的人數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師論壇很感興趣,期望從中受益,但種種原因,處于邊緣參與者的位置,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從核心參與者的交流中的到交流的經驗后會逐漸成為核心參與者。從協作知識構建的角度來看,更多教師成為積極參與者,能產生更多的觀點和可以分享、討論的資源,有利于討論的深層次和多維度發展。所以在組織教育論壇時,要注意促進邊緣性參與者的參與,具體措施有:論壇中有對各種交互工具的指導應用;設置討論專區組織討論參與論壇討論的重要性,改變教師觀念;選擇的問題要有意義,激發討論者興趣;一定的激勵體制的建立等。

(2)信息屬性分類策略,明確帖子主題。

群體交互過程中的信息是非結構化的,首先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視角,在信息交互的激發下,觀點和態度會隨著過程的的不斷深入而發生變化;另外在任一時間點上的信息狀態也比較復雜。這些非結構化信息的關系包括邏輯關系、層級關系、情感關系以及交互過程的態度所形成的關系,具體信息關系可以是“疑問”、“支持”、“反對”、“否定之否定”等等,也就是說信息是有一定屬性的,根據信息的屬性對帖子分類,可以方便教師在論壇中對帖子的判斷,從而為觀點收斂做準備。所以在組織教師論壇時,要設計一定的信息屬性分類策略,例如在回復帖子時,設計一定的支架觀點,首先引導發帖者表明自己的立場,在具體闡述觀點,可以作為支架的觀點是根據信息屬性分類的,包括:贊成、創新或提議性、懷疑、反對或質疑、中性(如起支持作用的資料)、綜合分析、質詢性、直覺或其他。[13]

(3)觀點收斂策略,促進知識建構的高水平。

觀點收斂策略,就是強調學習者在經過對話后,一定要進行智能收斂,將交流過程中出現的所有觀點或看法進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和總結,形成有價值的結論。教師在參與教師論壇時,總希望從大量帖子中提取出較為重要的信息,然后再將這些信息進行意義、關系的分析與綜合,得出能夠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的有用信息,要讓教師能從論壇中受益,就必須有一定的觀點收斂策略,這是知識建構的關鍵。首先,將觀點收斂策略納入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規則中,使成員具有觀點收斂的意識[6];其次,論壇中有專門人員負責觀點收斂這項工作,包括“隱形的助學者”和“顯性的專家”,在帖子的回復中及時歸納、總結并引導各個回帖,使討論有序、深入進行,并對觀點收斂的帖子給予肯定。

五 結束語

論文中提出的教師論壇的組織策略有利于教師在在線交流時提高交互質量和知識建構水平,而究竟建設什么樣的教師論壇更能反映教師意愿,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結合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研究方法,更多的了解教師的聲音。筆者在后續研究中將關注教師對論壇的需求和教師在線交流平臺的開發。

參考文獻

[1] 魏寧.協作知識建構:教師博客群發展的新視角[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11):52-54.

[2] ,周明全,黃榮懷.面向協同知識建構的小組共識形成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10):51-54.

[3] 甘永成.虛擬學習社區中的知識建構收斂過程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6):29-33.

[4] 武俊學.基于網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6.

[5] 王蕾.在線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6] 徐睿.高校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知識建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7.

[7] 陳向東,徐錦風.在線交流的內容分析框架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1):87-90.

[8] 曹良亮,陳麗.異步交互中遠程學習者教學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6,(2):12-16.

[9] 陳麗.網絡異步交互環境中學生間社會互的質量――遠程教師培訓在線討論的案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4,(7).

[10] 陳麗. 遠程學習中的教學交互(博士學位論文)[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3.

[11] 熊秋娥.在線學習中異步社會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