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流程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流程

時間:2023-05-17 17:51: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流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流程

第1篇

關鍵詞:人工邊坡;地質災害;簡易治理;治理方案;鄉村振興

長期以來邊坡工程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尤其邊坡工程勘查、治理技術方案趨于成熟,但山區鄉村人工邊坡工程因其規模小、投入少、施工條件差等因素,缺乏相應的研究對策,城市建筑邊坡、基坑邊坡等成熟的勘查與治理技術方案很難適用于山區鄉村人工邊坡治理工程,山區鄉村人工邊坡缺少合適的勘查與治理技術方案,山區鄉村人工邊坡難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此對鄉村人工邊坡治理進行深入研究。

1鄉村邊坡治理難點

山區鄉村邊坡分布呈點多、面廣、規模小的特點,對所有邊坡全面進行治理難度大,同時存在治理經費投入與產生的效益不成正比的情況。鄉村邊坡治理工程常常受到場地限制,如坡腳距小、坡度陡、坡頂為生態林等,限制了施工設備的進入,也限制了治理方案的選擇。鄉村邊坡治理工程規模雖小,但施工場地及治理方案多受限制,且投入的經費有限,治理工程只能做到降低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很難徹底消除邊坡安全隱患。

2人工邊坡失穩因素分析

根據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等成果資料統計分析,人工邊坡多是在降雨過程中失穩,發生滑坡、崩塌,其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人工開挖斜坡,破壞了斜坡原有較穩固的坡面形態,降低了邊坡整體穩定性;二是降雨過程中雨水沖刷邊坡表面,破壞了邊坡的整體性,容易形成臨空面,另外雨水下滲,增加了邊坡土體的重度,同時降低了邊坡土體的抗剪強度,在多因素綜合作用下,最終導致人工邊坡失穩,發生滑坡、崩塌災害[1]。

3人工邊坡治理工作思路與工作流程

鄉村人工邊坡治理工程應以縣為單位,全局統籌考慮,對人工邊坡數量總體遵循“控增量,降存量”原則。對新批建設用地,應在源頭上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形成有安全隱患的人工邊坡;對于符合開展簡易工程治理的人工邊坡,應積極開展簡易工程治理,逐步減少有安全隱患的人工邊坡;對于未列入簡易工程治理的人工邊坡,應參考地質災害點防治措施,開展群測群防相關工作,條件允許的可以逐步開展易地搬遷,消除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縣域鄉村人工邊坡簡易工程治理總體工作思路:首先,通過收集、統計、分析已有的人工邊坡相關基礎數據,篩選出適合開展簡易工程治理的人工邊坡點。其次,通過勘查、設計與施工等工作,完成人工邊坡簡易治理工作。最后,實現降低或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的目的。人工邊坡簡易工程治理工作流程:收集分析統計已有人工邊坡基礎資料─篩選出適合簡易工程治理的人工邊坡─選擇合適的方法開展勘查工作─分析勘查成果─選擇合理的治理方案─組織實施治理方案[2]。

4選擇人工邊坡治理點

人工邊坡治理成效受到邊坡所處地形地質結構、承災體規模大小、場地施工條件及治理經費投入等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不是所有的人工邊坡都適合開展治理工程,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選擇適合人工邊坡開展簡易工程治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或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因此,人工邊坡簡易治理點的選擇,應充分利用以往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高陡邊坡調查等成果資料,在此基礎上統計分析縣域人工邊坡坡高、坡度、承災體等基本特征數據,然后根據數據統計結果,選擇邊坡后緣地形坡度相對較平緩、坡高相對較小、能夠滿足方案實施的場地空間,承載體規模應與投入的治理經費相適應,同時應有較好的預期治理效果的人工邊坡列為簡易工程治理點,此類邊坡治理工程是本文研究對象。

5勘查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及適用范圍

人工邊坡簡易工程治理常用的勘查方法主要有:地質調查、工程地質測量、工程地質鉆探、山地工程、樣品采集與測試等。各工作方法具體工作內容及適用范圍如下:

5.1地質調查

地質調查包括地質環境調查、承災體調查,地質環境調查主要調查人工邊坡所處的地形地貌條件、自然斜坡高度、自然地形坡度、坡向、坡面形態、植被發育情況,調查人工邊坡類型、坡高、坡度、不利結構面、邊坡出露地層巖性、邊坡變形特征、坡墻距及邊坡支護情況,調查場地地下水類型、水位、流量、泉點地下水溢出位置等。承災體調查主要是調查人工邊坡影響范圍內坡腳受威脅對象人員信息、人口數量、房屋結構類型、數量及建造年份等信息。地質調查工作方法適用于所有類型的人工邊坡治理工程。

5.2工程地質測量

工程地質測量主要有地形圖測量、剖面測量及孔位放樣等工作。地形測量主要是開展人工邊坡及影響范圍內1∶10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工作,為邊坡勘查及治理方案設計提供基礎圖件;主要開展1∶100~200比例尺剖面實測工作,為邊坡勘查、方案設計提供準確的實測剖面;鉆探孔位放樣主要是為工程鉆探孔定位服務。地形圖測繪工作適用于所有的人工邊坡治理工程,剖面測量及鉆探孔位放樣工作適用于有布設鉆探孔的邊坡治理工程[3]。

5.3工程地質鉆探

工程地質鉆探主要是通過各類鉆機,開展地質鉆探、原位測試、采樣及水文試驗等工作,在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人工邊坡巖土層的空間分布情況,查明各巖土層巖土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軟弱層,查明地下水類型、地下水位埋深、水量等,為人工邊坡治理方案設計提供基礎地質參數。工程地質鉆探工作適用于土質邊坡、土巖結合的邊坡,同時人工邊坡應滿足鉆探工作施工所需要的場地空間要求。

5.4山地工程

山地工程主要是通過探井、探槽等工作,查明不同巖土體的界線、厚度、物質成分,各巖土層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軟弱層等,并對相應的巖性進行人工采樣。適用于表層土體厚度小的邊坡治理工程。

5.5樣品采集與測試

樣品采集與測試主要是通過鉆探、探井、探槽等獲取各巖土層樣品;各巖土層樣品主要進行黏聚力、內摩擦角、壓縮系數、含水量、液限、塑限等指標測試。樣品采集與測試工作適用于土質邊坡及土巖結合的邊坡治理工程。

6治理方法及適用條件

人工邊坡常用的簡易工程治理方法主要有分級削坡、擋墻支護、截排措施、坡面防護等。簡易工程治理主要方法及適用條件分述如下:分級削坡:通過削坡、分級削坡的措施,消除潛在滑塌體、降低人工邊坡坡度、改變人工邊坡坡面形態,提高人工邊坡的穩定性。主要適用于土質及土巖混合的邊坡,且人工邊坡后緣自然斜坡地形坡度較緩、坡高較小、場地施工條件不受限制的人工邊坡。擋墻支護:簡易工程治理擋墻支護措施常用的主要有重力式擋墻、護面墻,是根據不同邊坡類型選擇支護類型、增加人工邊坡整體性及抗滑能力,阻止人工邊坡發生滑坡、崩塌現象。重力式擋墻主要適用于土質邊坡及表層土體厚度較大的土巖混合邊坡;護面墻主要適用于邊坡整體穩定性較好的各類風化巖質邊坡。截排水措施:通過截排水溝、泄水孔等措施,阻止坡外地表水進入邊坡,并快速地將坡內地表水、地下水排出坡外,有效保障邊坡土體抗滑強度、保障邊坡整體穩定性。地表截排水溝主要布邊坡后緣及邊坡范圍內,主要適用于邊坡后緣有一定匯水面積的土質及土巖混合邊坡;泄水孔主要在邊坡坡腳設置仰斜式泄水孔,排出坡內地下水,降低坡內土體重度、保障邊坡土體抗滑強度。主要適用于存地下水較發育、地下水位較高的人工邊坡。坡面防護:坡面防護主要包括坡面植草、掛網等防護措施。坡面植草適用于坡度較緩的土質邊坡,防止坡面受雨水沖刷侵蝕影響邊坡整體穩定性;掛網措施適用于巖體破碎的巖質邊坡,是被動防御措施,對小規模的巖質崩塌、掉塊起到緩沖作用,降低危害程度。

7勘查方法與治理方案的選擇

邊坡勘查方法,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應全面的綜合應用,但對于巖質邊坡或受場地條件限制無法開展鉆探工作,可以不開展鉆探工作或采用背包鉆機、麻花鉆、洛陽鏟、人工采樣等方法代替常規的鉆探工作。治理方案選用應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邊坡類型、場地施工條件及治理經費預算等因素,選擇經濟合理、技術可行、預期治理效果良好的治理方案。不同邊坡類型適用的治理方案簡述如下:土質邊坡:適合采用分級削坡、重力式擋土墻、設置截排水溝、泄水孔及坡面植草等治理措施。如:無放坡條件、土體厚度較大的邊坡應選用重力式擋墻支護方法;對于地下水發育的邊坡應設置仰斜式排水孔等。土巖混合邊坡:適合采用削坡、重力式擋土墻、護面墻、設置截排水溝及泄水孔等治理措施。如:邊坡上部土層厚度較大的可選削坡方法,對于上部土層厚度較小的可選用護面墻等。巖質邊坡:適合采用護面墻、設置截排水溝、掛網等治理措施。如:邊坡巖體破碎,易產生小的崩塌與掉塊,但又無施工空間的可采用掛網方法。

8結語

綜上所述,人工邊坡簡易工程治理項目,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開展多方面的綜合勘查工作,并選擇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治理方案。

參考文獻:

[1]曾繼鵬,蘆涌峰,侯克鵬.雙因素分析法在斷層對邊坡穩定性影響分析中的應用[J].化工礦物與加工,2021(4):6-8+13.

[2]王忠偉,陳玉鍵.基于實景建模與LSM方法的公路高邊坡工程施工進度管理[J].項目管理技術,2021(4):89-92.

第2篇

縣委、縣政府提出為打造國內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的奮斗目標。作為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十二五”開局之年。工作任務就是為打造這一目標提供堅強的資源保障。

一、工作目標

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產業扶貧,工業興縣,綠色發展”戰略,整體推進土地、礦產各項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國土資源的基礎保障作用和宏觀調控功能,統籌保發展與守紅線、穩增長與調結構、優服務與嚴監管、惠民生與促和諧的關系,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國土資源管理新機制,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要目標是

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7.4萬畝。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耕地得到嚴格保護。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2.6萬畝。完成土地綜合整治1.5萬畝,通過土地復墾開發補充耕地5000畝。

十二五”期間,建設用地得到合理保障。縣委、縣政府為加快區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縣投資重點是十大基礎工程,一百個重點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必須科學統籌,合理布局,有序安排,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土地供應。

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復墾率達到60%地質災害防治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認真組織實施12處地災隱患點治理工程和6處地災隱患點搬遷避讓工程。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率達到30%新建和在建礦山損毀土地全面復墾。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國土資源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國土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完成各類調查與規劃數據成果深度開發整合,與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實現“全業務電子化、全流程網上運行”建成“一張圖”和礦產資源綜合監管信息系統。

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維護民生作出新貢獻。優先保障民生用地供應。嚴格落實被征地農民的補償政策,全面建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和應急體系,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

嚴厲打擊無證開采等違法行為,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鞏固強化整頓規范的成果。不斷提高礦業權人依法開采的意識。繼續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落實礦業權設置方案,全面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不斷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合理利用。

第3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思考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he blueprint of city constr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legal basis, is also solv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foundation of many contradictions. Urban planning must be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reflected between the unity of the basic dynamic, to achiev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hree efficiency unifica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良好的城市規劃是當前和今后城市文化發展的必然條件,是高城市素質、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城市作為一個與普通居民真實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場所,必須考慮到城市的自身條件及發展方向,注重宏觀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應用。

一、城市基礎規劃設計

1、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設施、通信設施、能源動力設施、給排水設施、商業設施、住宅、教育設施和休閑娛樂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規劃一定要有長遠的觀點,基礎設施的建設既要滿足近期城市發展的需要,又要留有發展的余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城市路網規劃。城市路網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城市各項基本功能正常運轉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城市的路網聯系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城市的基本骨架。路網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并決定著城市是否能正常運轉。在規劃設計路網的形式(或走向)的時候,除了考慮人流、車流以及市民空間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到整個城市將來的通風狀況。

二、城市園林綠地規劃

城市園林綠地規劃是城市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態平衡的調控者。

1、要突出和利用城市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形成特有的城市風貌。城市綠化規劃和綠地系統的特色主要是利用自然人文條件,通過城市綠化規劃方法和相關措施而形成的。其中的自然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水體、植被、氣象等因素;人文條件包括歷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宗教、民俗、風情等因素,還應當包括城市的社會經濟狀況、人的素質、心理因素等。

2、營造城市園林綠化生態圈。利用原有圍繞城市周邊的林帶、經濟林、森林公園等,擴大規模,使天然林木和人工林地共同形成一個以林木為主的防護體系。同時,還需維護好城市的水庫、河流、湖泊、沿海等自然水體,建成城市濕地體系。此外,需要加快建設防護林,更好地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3、城市內園林綠化系統的建設實施。要按照體現不同城市特點的要求,盡可能協調綠地、水體、建筑之間的生態關系。在構建上采用城市綠地系統點、線、面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進行規劃,以大面積公園、植物園、綠地廣場等為專用綠地的“面”,以小型公園、街心花園、住宅區綠地、庭院綠化等為“斑”或“點”,設置于城市的各個地段和角落,見縫插“綠”,使點狀綠地隨處可見。

三、注重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地質災害的防治目標,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所達到的目標。地質災害防治目標應當分階段實施。總的要求是提高預報成功率,避免經濟損失,減少人員傷亡,促進地質環境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1、地質災害的防治原則和目標。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只能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這是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地質災害現狀提出的基本準則。同時,防治工作必須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發揮綜合治理效益,堅持依法保護地質環境和治理地質災害,依靠科技進步,建立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使地質災害防治法制化。

2、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地質災害防治項目主要包括:一是地質災害防治基礎調查和科研項目。二是搬遷避讓工程。三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四是監測預警工程。

3、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是指為實現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預期目標而實施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強法制建設和行政管理工作、加強科普教育宣傳工作,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堅持群專結合及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等。

四、城市規劃要盡量保持老城區及文化遺址

老城區是城市之根、文脈之本和風貌特色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眾多文物古跡聚集的聚寶盆。我國大部分的城市被摧毀的古建筑、古城墻,都按照原風貌重新建起來,現在獲得了巨大的觀光收益。因此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各類古建筑和建筑遺產是無法再生的珍貴的社會資源,從而改變現有的“被動靜態的保存”的局面。一方面,擴大輿論宣傳,培養和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城市中要做好遺產的保護工作,關鍵還是要市民的相關意識能達到一定的水準。另一方面,在管理體系上,管理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各個層面、各個環節的人能夠理解與配合,要處理好不同部門之間的關系,規劃局、房地局和文物部門之間既要有各自的重點,又要在管理上有很好的銜接,繼而建立起有效的公眾參與和監督機制,城市遺產的保護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五、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

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規劃沒有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落實,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城市環境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筆者建議,一定要做好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準備工作,這些前期準備包括:用好相關的城市自然環境資料,包括城市具體的地理位置、氣象、水文以及生態環境等;調查好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現狀,如人口、GNP等;做好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監測大氣、水體、噪聲的實時情況,并做好記錄等;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等。環境規劃應該是基于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調查分析城市環境質量現狀,進而編制科學的規劃體系,用以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六、加強城市規劃中的公眾參與

首先,完善公眾參與規劃的機制除了立法明確外,還應對公眾參與的組織機制進行構建。總的來說,組織機制主要有社區組織(或第三方中介機構)和城市規劃委員會兩種,并具體在不同規劃或規劃的不同階段進行參與。其次,加強工作體系的梳理,即要明確公眾參與規劃編制的要求。在我國現有規劃編制工作程序的基礎上,可以依照各類規劃在規劃系列中的地位,以及編制時間、規劃對象、技術要求、工作量等方面的差異,分別設置公眾參與的工作程序、方式、重點以及應達到的深度要求。第三,工作方法的優化。結合規劃編制的具體流程,合理安排公眾參與的方式,并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從而既保證規劃各個階段公眾參與的實效,又通過降低由于公眾參與造成的編制時間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促進編制效率的整體提高。

總之,良好的城市規劃是當前和今后城市文化發展的必然條件,規劃者應該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研究其發展規模和方向,確定適合城市遠景發展的規劃設計。城市規劃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綜合作用過程。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城市規劃要延續傳統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基于對低碳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內涵的充分理解,同時促進與相關學科的合作,進而對城市規劃策略、規劃模式與規劃技術進行創新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羅小龍,于濤,韋雪霽,楊欽宇,胡亮.城市規劃編制變化及其發展趨勢――以杭州城市規劃編制為例[J].城市問題.2011(3)

第4篇

Abstract: Taking the slope up the ring road of Liyang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 under reservoir for design object, combining with power station engineering field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goal, prospect,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urpose, and idea, the paper makes a design for the green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the engineering and similar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關鍵詞: 溧陽抽水蓄能電站;環庫路邊坡;生態修復設計;濕噴綠化技術

Key words: Liyang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the slope up ring road;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sign;spraying water green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1-0084-02

1 溧陽抽水蓄能電站下庫邊坡現狀

1.1 電站地理位置概況 江蘇溧陽抽水蓄能電站地處江蘇省溧陽市,上水庫位于龍潭林場伍員山工區,與安徽省接壤;下水庫位于天目湖鎮吳村,與沙河水庫為鄰。電站位于蘇南地區負荷中心,距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和鎮江等城市相距80公里至140公里。

1.2 所在區域自然條件 ①地形地貌特征。江蘇溧陽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與沙河水庫為鄰,在沙河水庫左岸的桃園~毛草堂一帶的河流堆積階地、寬緩淺沖溝和殘丘處開挖形成庫盆,與沙河水庫相鄰側修建一座均質土壩與其隔開。②工程區周邊土壤及植被。目區屬宜溧丘陵山區,為構造剝蝕地貌類型,西南部與東北部地形高差達300m以上。上水庫位于伍員山兩條沖溝的匯合處,庫盆三面環山,邊坡無大的堆積體分布,穩定性較好,覆蓋層較薄,多為林地,其次是耕地和荒坡地,森林覆蓋率達94%;下水庫位于已建沙河水庫左岸,地勢平坦,由河流堆積階地、寬淺緩的沖溝、殘丘組成,多為稻田或旱地,其次為林地和園地,植被覆蓋率約為60%。主要土壤為黃棕壤、水稻土。③氣候條件。電站區域位于北半球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季風型氣候,干濕冷暖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宜人。據氣象觀測記錄資料顯示:全年平均無霜期224天,年平均氣溫15.7℃,降水量1155.2毫米,雨日133天,平均風速3.0米/秒,日照2006.6小時。

2 下庫環庫路邊坡分析

下水庫庫口面積為0.706km2,庫岸開挖線全長3203.743m(環庫公路軸線長,不含均質土壩)。環庫路以上至開口線邊坡多為強風化巖石,邊坡坡比1:1.25。由于電站建設高填深挖,造成原植被破壞嚴重,施工現場表土,產生大面積的嚴重風化的巖質邊坡和劣土質邊坡。現場邊坡生態條件較為惡劣,自然恢復困難,為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急待植被恢復工作的開展。

環庫路邊坡具有以下特點:①坡體開挖面較為平整,但經雨水沖刷及暴曬,局部已出現垮塌;②坡體大部為中強風化巖質邊坡、土夾石邊坡、土質邊坡,邊坡淺層穩定性較差;③經降雨沖刷,土質坡體表面出現嚴重溝蝕和片蝕現象;④邊坡基本無植被生長,景觀效果極差;⑤溧陽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鄰近國家AAAA天目湖旅游度假區,工程在開發建設的同時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更為必要,需要強化綠化力度。

3 溧陽電站生態恢復治理工程目標與效果期望

3.1 恢復治理工程目標 通過對溧陽抽水蓄能電站下庫環庫公路開挖邊坡進行坡面整理、植被恢復來達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和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最終目標是:修復山體,消除隱患,美化環境,恢復生態,保持水土,實現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景觀效果的統一。①遠期目標:營造較強固土護坡效果和較好景觀效果的以灌木為主體,草和地被植物大面積覆蓋、小喬木局部點綴且能自然協調生長和演替的坡面植物群落。②中期目標:營造有較強固土護坡效果和較好景觀效果的以灌木為主體、草和地被植物為輔、適當點綴花卉且基本上能達到免養護或簡單養護狀態的植物群落。③完成生態系統安全環境建設,營造能在坡面存活并有一定護坡復綠效果的草灌結合且物種合理搭配的先鋒植物群落。

3.2 恢復治理工程的效果期望 以最科學、安全、經濟、有效的生態治理辦法,使邊坡在最短時間里實現生態恢復,并采用恰當的養護措施,保護目標植物和目標群落,使其逐步向自然群落過度,最終形成一個可自我更新、循環并進展演替的穩定高效的生物群落,成為溧陽抽水蓄能電站生態環境系統的良好一環。

4 生態修復工程設計

4.1 設計范圍 進行植被恢復工程范圍為:下水庫環庫路以上沿線邊坡。

電站環庫公路沿線兩側邊坡坡度較大,大部分是中強風化石質邊坡和土質邊坡,雖然具備一定的植被自然恢復能力,但所需時間長,景觀效果差。所以,應根據工程區實際情況,首先對坡體、坡面地質風險體進行整治,防止坡面基底不穩定造成如滑坡、崩塌、坍落等災害;然后創造良好的植物生長環境,做好植被恢復工作,做到綠化一塊成功一塊;沿線坡頂及空地有自然植被的,要確實保護好自然植被,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植被恢復。盡量達成恢復自然生態、保持水土、景觀效果的統一。

4.2 設計指導思想 邊坡生態修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減少滑坡災害減輕的工程措施所造成的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在用于滑坡災害防治處理工程時,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擋土墻結構在外觀上并不美觀,對環境也不友好。這些傳統的“硬邦邦”的防治工程正日益被對環境友好的植被化復合土結構體取代。我們已經通過大量的工程實例表明,可以使用植物對表土進行加固,從而起到防止邊坡表面進一步侵蝕的作用,甚至減輕滑坡災害的影響。

植被護坡加固工法將力學因素(結構體)和生物因素(植物)進行有機的結合,防止和阻擋邊坡破壞和水土流失。力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以互補的方式共同作用。而對土進行生態處理后進行邊坡加固的工法可以看作是上述方法的一個特別派系。在這種方法中,植物的各個部分,如根,莖,枝在整個邊坡保護系統中作為力學因素起到主要的結構作用。植被護坡的功能主要有:深根的錨固作用、淺根的加筋作用、降低坡體孔隙水壓力、降雨截流,削弱賤蝕、控制土粒流失。采用生物技術進行邊坡保護,能使保護措施與周圍的地形地貌相調和。與使用鋼筋混凝土之類的制造材料相比,它們強調使用自然的,在附近就能夠容易找到的材料,如土、植被、鄉土物種等天然材料。與傳統的擋土墻不同,它們的力學因素盡量不粗暴地干擾周圍的環境。

該類工法的實施過程中,由于不需要搬入太多的設備,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人,對環境一般不會產生太大的破壞。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邊坡保護系統變得越來越不顯眼,并逐漸融合到自然環境中去。這對那些對環境穩定性要求較高的地區,如公園、風景區等最為適用。

4.3 設計的原則 ①形成穩定的邊坡,坡體穩定是生態修復的基本前提;②植物造景應該同時兼顧科學性、合理性和藝術性,植物配置實行;③以人為本、經濟實用原則。

4.4 生態修復思路與措施方案 ①生態修復思路。遵循“生態優先”和“和諧邊坡”的原則,體現生物多樣性,加速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進程,人工治理所營造的坡面環境能被周圍自然環境所“接納”,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能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思路概括為:因地制宜、安全有效、適地適樹、喬灌優先。②治理的具體措施。坡面清整:覆綠前需要對所有坡面進行清理排險,去掉浮石、碎石、松動體等,對于已經垮塌的首先打錨桿支護,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和險情并平整坡面。

截水溝:為了防止流水沖刷坡面,在坡頂修砌截水溝。

邊坡生態修復:處理后的邊坡按照分區分坡分模式治理,采用濕式客土噴播技術進行邊坡防護綠化。

濕式客土噴播施工工序和方法:

1)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首先按要求進行作業面清理,清除作業面雜物及松動巖塊,對坡面轉角及坡頂棱角進行修整,使之呈弧形,盡可能平整作業面。作業面凹凸度平均在±10cm,最大不超過±15cm,對低洼處適當覆土夯實。

在平整好的巖面上采用風鉆按1.0m×1.0m間距梅花形布置錨釘。錨釘長15~40cm。掛網采用鐵絲網,網孔規格5cm×5cm。施工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鄰兩卷之間重疊搭接7.5cm,用鐵絲綁扎連接固定,然后按每平米不少于3只布置錨釘。鐵絲網應與作業面保持一定間隙,并均勻一致。

2)濕式液壓噴播基層。基層配合比:耕作土85%,泥炭土10%,谷殼5%、保水劑0.1%、粘合劑0.12%:裝載機一車能裝350kg耕作土、按照這個生產能力,每倉料的重量分配為:350kg耕作土、41kg泥炭灰、20.5kg谷殼、0.41kg保水劑、0.49kg粘合劑。

每單元鋼絲網鋪設、固定后,用裝載機將耕作土裝入攪拌捅進料抖里面,同時加入41kg泥炭灰、20.5kg谷殼、0.41kg保水劑、0.49kg粘合劑拌合均勻后:將拌合好的基層料直接導入液壓噴播機進料抖里面:通過液壓噴播機將拌合好的土料在噴槍口與水混合后噴射到邊坡表面。噴射手懸拴安全帶與固定于錨筋的安全繩相連,自上而下進行噴射基層。基層噴附厚度為8cm。

3)液力噴植機噴播表層。表層配合比:泥炭土50%、有機肥48%、植物纖維2%、緩釋復合肥0.1%,保水劑0.5%、粘合劑0.05%;表面噴播采用的是移動噴播車,噴播車的容量為1m3,每車料的質量配合比為:100kg泥炭灰,96kg有機肥,4kg植物纖維,0.2kg緩釋復合肥,0.1kg保水劑,0.1kg粘合劑。每車種子用量為1650~1900g,其中狗牙根250g,高羊茅500~750g,銀合歡250g,多花木蘭250g,刺槐250g,截葉胡枝子150g。

噴播表層時,噴植機將表層基材與植被種子充分攪拌混合后,噴射手懸栓安全帶與固定于錨筋的安全強相連,自上而下將混合物噴射到基層上,并保持噴射面薄厚均勻一致,表層噴射厚度為2cm。

4)養護施工。噴播完成后,為保證成活率,采用稻草簾或無紡布覆蓋,并用竹釘固定,保溫保濕,同時防止雨水沖刷。植物種子從出芽至幼苗期間必須澆水養護,保持土壤濕潤。噴播完成一個月后全面檢查植草生長情況,對生長明顯不均勻的需進行補播。

5 結語

以“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生態恢復為本設計的指導思想。由于設計對象邊坡坡度較大,大部分是強、中風化變余砂巖,植被自然恢復能力極低。所以,應根據工程區實際情況,首先對坡體、坡面地質風險體進行整治,防止坡面基底不穩定造成如滑坡、崩塌、坍落等災害;然后創造良好植物生長環境,做好植被恢復工作,盡量達成恢復自然生態、保持水土、景觀效果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趙心暢,徐洪霞.溧陽抽水蓄能電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分析[J].水利發電,2010.7.

[2]胡驍莉.淺析高速公路的綠化設計[J].甘肅科技,2008,(14).

第5篇

關鍵詞:滑坡;抗滑樁;危害處理

中圖分類號:U213.1+52.1文獻標識碼:A

一、工程概況

秭歸縣萬塘滑坡位于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向家店村二組,255省道K19+100m附近,長江一級支流香溪河右岸斜坡中下部,距香溪河口約8km。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10°43′47″,北緯31°00′44″。地形總體向南南東傾斜,形成單斜山地形,255省道以上地形坡度一般在30~45°之間;局部較陡,坡度達60°。255省道以下坡度較緩,一般在15~30°左右。地貌類型屬構造侵蝕中低山區,山頂高程500~1400m。萬塘滑坡一旦失穩下滑,將對坡上移民安全及房屋造成威脅,對255省道形成危害,直接經濟損失310萬元。

萬塘滑坡為崩坡堆積體形成的古老滑坡,形成后經長期風化剝蝕、沖蝕,現狀整體處于穩定狀態。但當環境條件發生改變,尤其是三峽水庫蓄水至170m以上時(滑坡前緣高程為170m),該滑坡的前緣將被浸入水中,由于庫水對滑坡體和滑帶的浸潤,岸坡的沖蝕、岸坡再造等作用,有可能使滑坡前緣首先坍塌失穩,進而引發滑坡整體滑移變形滑坡。

萬塘滑坡滑體物質組成為含碎石粉質粘土,呈灰黃、褐黃色,稍濕~濕,硬塑~可塑狀。碎石含量10~30%,直徑一般2~20cm,局部偶含塊石,直徑最大70~80cm。成分為灰黃色粉砂巖及紫紅色粉砂質泥巖,大部中等風化,部分強風化,外形以棱角狀為主,少量次棱角狀,分布不均。厚度5.90~11.70m,縱向呈現中部厚,后緣、前緣較薄;橫向亦呈現中部厚,兩側薄的變化特征。

滑帶土巖性為含礫粉質粘土,灰紅、紫紅色,土濕,呈可塑狀。礫石含量10~20%,礫石直徑一般0.50~5cm,成分為灰黃色粉砂巖及紫紅色粉砂質泥巖,中等風化,外形以次圓狀為主,部分為次棱角狀。礫石磨圓特征明顯,可見定向排列特征;滑帶土局部可見擠壓及揉皺現象。滑帶厚度0.60~0.70m。

滑床為侏羅系中統聶家山組(J2n),巖性為灰黃色粉砂巖及灰黃色粉砂巖、紫紅色粉砂質泥巖互層。巖層傾向278~283°,傾角33~37°,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為逆向坡。基巖面傾向南,平均坡度23°,滑體沿基巖面滑動變形。見插圖2-1三峽庫區湖北省秭歸縣萬塘滑坡工程地質圖。

萬塘滑坡滑體為透水層,滑帶為弱透水層,滑床為微透水層。滑體中部(5、6、7號抗滑樁)總體地貌形態為一寬緩坳槽,為滑坡區地表水、地下水集聚和排泄通道,地下水較豐富,水量較大。

滑坡治理工程主要由大截面抗滑樁、截排水工程、監測工程組成,其中抗滑樁位于255省道下方(南側),截、排水溝布置于滑坡后緣。設計主要工作量為:抗滑樁12根(位于255省道南側),樁長10~18m,截面尺寸3.0×2.0m(護壁厚40cm),澆注混凝土總方量1100m3;后緣截排水溝300m;深部位移監測孔2個30m。受地下水的影響,樁孔開挖時,護壁易變形、垮塌,故抗滑樁采用40cm厚C20鋼筋混凝土護壁,護壁結構形式為斜階梯形,樁身混凝土為C25。

二、樁孔開挖與支護

依據設計坐標,用全站儀放出樁孔開挖線(護壁外角點),然后進行井口土石方的開挖,當井口土石方開挖完成后,根據設計圖紙進行護壁鋼筋的制作和模板的支護。在井口模板的支護過程中用全站儀對其進行校核,以保證抗滑樁位置的準確性,為保證在開挖過程中起到擋土和孔內施工安全,井口標高以高出各樁地面標高40cm為準,待井口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即可進行提升設施的安裝,本項工程采用斜三角架配合固定卷揚機提升裝置。井口澆注完畢后,立即將樁心十字軸線及標高投測到鎖口護壁砼上,作為樁孔施工的樁心、垂直度、深度控制的依據。樁內土石方的開挖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輔以氣動工具(風鎬)和抽水機械(潛水泵),對粉砂巖則需爆破掘進,由于抗滑樁緊鄰255省道,爆破作業時,必須控制藥量,確保安全。

護壁按設計尺寸挖到位后,進行護壁鋼筋網井下制作,然后再支模。護壁鋼筋的連接一定要牢固,以保證整個樁護壁的整體性;支模時,一定要對中,以保證樁孔的實際截面尺寸和垂直度。本工程采用的是通用鋼模具,特制了上小下大的角模,以保證支模后空間的上大下小,各模間整體呈臺階式。混凝土的井下運送采用上φ200mm,下φ150mm錐形串筒,澆注時直接將串筒下端用人力對準欲澆注部位,從井口放入混凝土并用振動棒振搗。澆注完畢后,一般10h左右拆除支撐,暫不拆模,模板待下一模護壁鋼筋制作安裝好后再拆,直接從上一模滑至下一模,可節約時間,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井底的支撐不運至井上,而用于在井底的一端加入鐵板搭設一擋板,以在發生落物時為井底施工人員提供躲避場所。

插圖2-1三峽庫區湖北省秭歸縣萬塘滑坡工程地質圖。

據《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非應急項目湖北省秭歸縣萬塘滑坡詳細勘查報告》

三、樁身鋼筋制作安裝

樁孔挖至設計標高后,經業主、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單位人員共同驗收后,采用墊層素混凝土整平樁底,在井口架設不低于6m的三腳架,利用人工手搖絞車,將預制好的箍筋、加強筋、主筋下入井內,從井底向上開始制安。本工程箍筋為手工電弧焊,主筋為電渣壓力焊,為減小焊接所產生的煙霧對施工及人員的影響,在井口設立一個小型鼓風機,進行空氣對換。工作平臺采用竹跳板搭設,井口指揮人員統一指揮協調井內、井外的同時工作,井口、井下工作人員各種安全防護用品必須佩帶齊全,電源開關設在井口處,必須保證能迅速切斷電源。

四、樁身混凝土的澆注

為保證樁內混凝土的質量,現場設一混凝土拌合站和泵送系統。拌合站由2臺0.5m3強制式攪拌機、一套混凝土配料系統和裝載機組成,該拌合系統生產率為30m3/h,混凝土輸出系統由混凝土泵(低壓生產率40m3/h,高壓生產率20m3/h),混凝土輸送管、樁內料斗及串筒構成。

如果樁內有積水應將積水排出干凈,在澆注前混凝土輸送管路、料斗、串筒、振搗器必須安裝到位并檢查混凝土輸送管路是否松動漏水等,發現后及時解決,串筒底口距混凝土面不得超過1.5m,以防混凝土離析和不均勻,影響混凝土質量。對配料機的配料計量要認真標定,以免出現誤差。

混凝土必須嚴格按實驗室給定的施工配合比配料,攪拌時間不低于2分鐘,混凝土通過泵送系統到達孔口必須通過漏斗、串筒進入澆注作業面,由井下操作人員用插入式振動棒將混凝土分層振搗密實,每層高度不超過50cm,插入形式為垂直式間距50cm,快插慢拔。每樁要求一次性連續澆注完畢。整樁澆注完畢后,在樁頂鋪草袋灑水養護。

五、樁內涌水對抗滑樁施工的影響及處理方案

本滑坡治理工程在滑坡中部5、6、7號抗滑樁施工時均遇到地下水,1小時涌水量3~5m3,對抗滑樁的開挖、樁身鋼筋籠制作及樁身混凝土的澆注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井點降水是利用井(孔)在基坑周圍同時抽水,把地下水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的降水方法,將井點降水技術應用于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樁孔開挖,我們分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1、樁孔涌水對樁孔開挖的影響及處理措施

樁孔內涌水增加了開挖和護壁施工的難度,必須邊開挖邊排水。由于地下水對滑體的浸泡,在樁孔開挖過程中,經常發生孔壁垮塌現象,有幾次甚至在護壁混凝土拆模后,垮塌的巖石將護壁混凝土脹裂。為了解決這個事關施工能否繼續進行的難題,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及時排水。抗滑樁向下開挖時,始終保證中部有一個集水坑,將潛水泵放在集水坑中及時對匯集的地下水進行抽排。為防止地下水壓對護壁混凝土的破壞,在樁孔有水段的護壁上預留φ5cm的滲水孔若干。

(2)、加強臨時支撐。抗滑樁在開挖至易垮塌段時,為保證施工安全和抗滑樁得以繼續開挖,在開挖過程中應分序開挖,不能同時對四面進行開挖,且在開挖過程中應加強樁孔的臨時支撐。具體做法是:當開挖面挖至設計寬度后,應立即緊貼開挖部位豎向打一排鋼筋,鋼筋的入土深度和大小、疏密應視樁截面尺寸確定。豎向鋼筋打入后,可在豎向筋的背側打入擋板,擋板必須能排水。若上一模土體有向下跨的可能,還應在開挖上部打一排橫向筋。這樣直至本模四面開挖完成進行護壁混凝土的澆注,在遇水段開挖、支護一定要快。

(3)、提高護壁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對巖石特別破碎、含水量極為豐富的易垮塌層位,為防止其對護壁造成破壞,并保證足夠的開挖效率,可在混凝土拌和料中滲入早強劑,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

(4)、減少每模開挖深度。對巖石特別破碎、含水量極為豐富的易跨孔層位,還可以減小每模的開挖深度,具體深度應與模板配套。但在減小開挖深度后,應特別注意護壁豎向筋連接一定要牢固,最好焊接,否則容易引起護壁混凝土的變形。

2、樁孔涌水對樁身鋼筋制作及混凝土澆注的影響及處理措施

(1)、樁孔涌水對樁身鋼筋制作的影響

首先是大截面的抗滑樁由于承受著巨大的彎矩和剪力,因此,其配筋數量多,2×3m的抗滑樁鋼筋含量每m接近1t。井外制作受吊裝條件影響難以實現,因此大截面的抗滑樁樁身鋼筋多采用井內制作,而井內制作周期長,樁孔涌水對樁身鋼筋制作的影響凸顯出來。

(2)、樁孔涌水對樁身混凝土澆注的影響

樁孔涌水對樁身混凝土澆注最直接的影響是不能干灌,對混凝土質量產生影響。

(3)、應用井點降水技術解決樁孔涌水對樁身鋼筋制作、混凝土澆注帶來的難題

由于抗滑樁截面面積大,不能滿足水下混凝土初灌(導管初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導管口到孔底的空間)的要求,且水下灌注不能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混凝土的質量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故對采用井點降水技術為樁身鋼筋制作、混凝土干灌創造了條件。具體做法是:樁孔挖至設計標高后,再挖一斜面集水坑,斜面最深處為1m,淺處為0.2m。在深處的樁邊放入打眼墊筋包網濾管,再填入1~3cm礫石,填至樁底標高后,鋪上彩塑布,然后再上鋪0.2m素混凝土墊層,制作鋼筋期間在井管周圍留一環狀間隙,保證停抽期間(抽水期間地下水從護壁后直接向下滲透)孔壁滲出的地下水能通過環狀間隙進入礫石層,然后進入水井內。澆注前將樁孔內地下水抽干,并將環狀間隙封閉,用木棍將護壁上的導水管也封堵,灌注時樁內混凝土澆注完畢后,通過預留孔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從井底進行封填。經實踐檢驗證明該方案切實可行,確保了工程質量。應注意超挖深度應不小于潛水泵的高度,且應滿足如下要求:

L=Q×a/D

L——過濾器長度,單位m

Q——樁內涌水量,單位m3/h

a——經驗系數,本工程取90

D——過濾器直徑,單位mm

結語

本文對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安全進行了總結,特別對基坑涌水給抗滑樁施工帶來的安全、質量方面的危害及處理方案進行了闡述。實踐證明,井點降水技術應用于大截面的人工挖孔灌注樁是切實可行的,該方案投資小。實施簡單,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值得同類工程廣泛借鑒和推廣。值得注意的是,大截面的人工挖孔灌注樁作為端承樁應用在工程中,采用井點降水技術時,在混凝土澆注完畢后,應通過預留孔管對樁底回填礫石層進行壓漿處理,確保樁身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宋功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8月.

[2]鄭生慶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

[3]常士驃等:《工程地質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三版.

[4]顧寶和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第6篇

關鍵字:旺山;生態環境治理;客土噴播;厚層基材;植生袋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礦產資源,特別是石礦資源的需求呈跳躍式發展的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刺激了采石場的發展。這些采石場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采石場給環境、生態和景觀帶來了一系列的危害和問題,因此采石場的生態環境恢復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由于以前沒有成熟的采石場生態治理技術與資金支持,許多廢棄的采石場暴露在城市中成為一個個“傷疤”,影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最近幾十年里,國內外生態專家與工程技術人員為采石場等裸露邊坡的生態重建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并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生態恢復技術。近幾年,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國地礦、公路、國土等部門對于生態防護越來越重視,設立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確保了廢棄礦山生態恢復的資金難題。結合現有成熟的邊坡生態環境恢復工藝,如客土噴播、植生袋、厚層基材等使廢棄礦山的生態重建成為可能。

在江蘇省與蘇州市進行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規劃的指導下,蘇州吳中區旺山采石場于2002年關閉,同年5月21日杭州環復園林工程有限公司開始對旺山進行生態環境治理,成為江蘇省首批進行生態環境恢復的礦山,此項工程的施工期到2003年1月20日截止,共治理山體面積8萬平方米,通過2年的養護觀察,已經基本達到了生態恢復的要求。在旺山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綜合采用了以厚層基材為主,包括植生袋,客土噴播等多種國內外的先進工藝。

本文就旺山生態恢復過程中使用的主要工藝進行介紹,并對旺山廢棄礦山的持續觀察效果進行重點闡述。

1 旺山地區基本概況

旺山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溫度15.7℃,年平均降水量1088.5mm (最多1782.9mm,最少600mm):常年6月16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量194mm;無霜期240天;年日照時數1940.3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5%。

2 材料與方法

2.1噴播植物種子

根據旺山廢棄礦山所處地區的氣候、地質與水文條件,在前期采用了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彎葉畫眉草(eragrostis curvul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等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后期更多的采用了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紫穗槐(amorpha fruiticosa)、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草灌木品種,并對前期單一的草本坡面進行了灌木種子補播。

表1 種子用量表

table1 dosage of seeds

編號 種子 用量(g/m2) 前期 后期 1 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15 3 2 彎葉畫眉草(eragrostis curvula) 3 1 3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1 0.5 4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2 1 5 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 4 1 6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 5 7 紫穗槐(amorpha fruiticosa) -- 5 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 2 9 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 5 10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 5 合計 25 28.5 3 工藝方法

3.1 客土噴播工藝

客土噴播是以團粒劑使客土形成團粒化結構,加筋纖維在其中起到類似植物根莖的網絡加筋作用,從而造就有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風侵蝕,牢固透氣,與自然表土相類似或更優的多孔穩定土壤結構。

3.1.1特點

1、錨桿、鐵絲網(土工網),混合在客土基質中的粘合劑、團粒劑、加筋纖維,有邊坡防護和支撐客土基質的雙重功能。

2、用空壓機、客土噴播機等設備對客土基質進行高壓噴播 (0.5mpa),保證了基質在邊坡的穩定性,且機械化作業速度快、效率高。

3、植物根系生長,尤其是灌木根系的生長,給坡面的長期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

3.1.2技術要點

1、噴播基材是保證噴播成功的重要因素。泥炭土是噴播的好材料,可和木纖維 (或紙漿)按一定的配比混合使用,比單用純木纖維具有更優良的附著和保水性能,可在土壤層較薄且非常瘠瘦,甚至風化巖的坡面上進行噴播,一般噴播厚度在10~20cm。

2、保水劑及粘合劑用量。保水劑可根據各地氣候條件及石場特點的不同而做相應的調整;粘合劑可根據石壁的坡度而定,與坡度大小成正比。

3、掛網。先把錨釘按一定的間距固定在石壁上,然后掛網。

4、草種選擇。所噴播的草種應是根系發達、生長成坪快、抗旱、耐貧瘠的多年生品種;如果當地的冬季寒冷的話,還應考慮品種的抗凍性。

5、混播。利用草種的互補性,如深根性和淺根性、豆科和禾本科、外地與本地、發育早與發育晚等特性進行混合噴播。

3.1.3施工流程施工準備à作業面清理à截、排水溝施工à鋪網、釘網à客土噴播à噴播植物種子à覆蓋à養護管理

3.1.3.1施工準備

設安全防護區:施工現場附近,禁止行人、車輛通過,界定安全防護區,在施工場地兩頭設施工標志。根據施工安全操作規范要求,選擇安全防護措施,搭設鋼管腳手架,下鋪毛竹腳手片,上掛防護網,或從山頂下懸繩索,系安全帶施工。腳手架搭設按腳手架搭設施工規范進行施工,現場施工人員配戴安全帽及必要的勞保用具。

3.1.3.2作業面清理

清除作業面雜物及松動巖塊,對坡面轉角處及坡頂的棱角進行修整,使之呈弧形,盡可能將作業面平整,以利于客土噴播施工,同時增加作業面綠化效果。保證施工前作業面的凹凸度平均為±10cm,最大不超過±15cm;對低洼處適當覆土夯實回填或以植生袋裝土回填,以填至使反坡段消失為準,有條件的可在作業面上每隔一定高度開一橫向槽,以增加作業面的粗糙度,使客土對作業面的附著力加大。若巖石邊坡本身不穩定,應該采用預應力錨桿錨索進行加固處理。

3.1.3.3截、排水溝施工

作業面排水系統得設置是否恰當和合理直接關系到作業面植被的生長環境,對于長、大邊坡,坡頂、坡腳以及平臺均需要設置排水溝。并根據作業面水流量的大小考慮是否設置坡面排水溝。

3.1.3.4鋪網、釘網

采用高鍍鋅棱形鐵絲網或高強塑料加強土工網,網孔規格為5cm×5cm。巖石處用風鉆或電鉆按1×1m間距梅花形布置錨桿和錨釘。錨桿長90~100cm。錨釘長約15~40cm。掛網施工時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鄰兩卷鐵絲網(土工網)分別用綁扎鐵絲連接固定,兩網交接處至少要求有10cm的重疊,錨釘每平方米不少于5只。網與作業面保持一定間隙,并均勻一致,。較陡巖面處,可用草繩按一定間隔纏繞在網上,以增加附著力,使客土厚度得到保證。掛網可以使客土基質在巖石表面形成一個持久的整體板塊。

3.1.3.5客土噴播

客土噴播前澆水濕潤坡面,將泥炭、腐殖土、草纖維、緩釋營養肥料等混合材料經過專用機械的攪拌后噴播在鐵絲網上,厚度為2~8cm。由于基質水分喪失會造成基質厚度不夠,一般要求噴射厚度為設計厚度的125%。

3.1.3.6噴播植物種子

根據施工作業面土壤或巖面性質、當地氣候條件、施工季節,并結合各種植物生長特性選擇植物的種子,并增加當地類似地貌作業面上的鄉土樹種種子,使次生植被在今后的數年內逐漸與自然生態植被融合,不顯人工雕琢的痕跡。喬、灌木種子用60~80℃熱水(含浸種劑)浸種1天,草本植物種子在噴播前浸種1-2小時使種子吸水濕潤即可。將處理好的種子與纖維、粘合劑、保水劑、復合肥、緩釋肥、微生物菌肥等經過噴播機攪拌混勻成噴播泥漿,在噴播泵的作用下,均勻噴灑在工作作業面上。

3.1.3.7覆蓋

為保證多雨季節,植物種子生根前免受雨水沖刷;寒冷季節,植物種子和幼苗免受凍傷害;以及正常施工季節的保溫保濕。要求采用無紡布(或稻草簾)覆蓋、并力求仔細,這樣可防早期無紡布被風吹跑,其目的一是預防成型后的作業面被雨沖刷;二是可保溫保濕,促進植物的生長。

3.1.3.8養護管理

植物種子從出芽至幼苗期間,必須澆水養護,保持土壤濕潤。從開始堅持每天早晨澆一次水(炎熱夏季早晚各澆水一次),澆水時應將水滴霧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安裝霧化噴頭),隨后隨植物的生長可逐漸減少澆水次數,并根據降水情況調整。在草坪草逐漸生長過程中,對其適時施肥和防治病蟲害,施肥堅持“多次少量”的原則。噴播完成后一個月,應全面檢查植草生長情況,對生長明顯不均勻的位置予以補播。

1.4適用范圍

客土噴播工藝主要應用在旺山廢棄礦山坡度小于60°,巖石風化或有較薄土層的邊坡上。在更為陡峭或貧瘠的邊坡上需要采用厚層基材工藝。

2 厚層基材工藝

厚層基材噴射植被是采用混凝土噴射機把基材與植物種子的混合物按照設計厚度均勻噴射到需要防護的工程坡面的綠色護坡技術。厚層基材噴射植被護坡技術主要針對巖石邊坡的植被防護而開發。巖石邊坡不同于土質邊坡,目前常用的植被護坡(如撒播、液壓噴播、植生帶、框格植被、三維土工網植草等)無法應用于巖石邊坡,因為巖石邊坡無法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水分和養分。

2.1基本原理

將泥炭土、腐植土、陶土、保水劑、黏結劑和長效復合肥、木纖維等混合,制成巖質陡坡植被生長所需要的大量和持續性較強且具有較持久肥力的活性土(人工土),在巖坡上設置塑料pvc樹脂鍍鋅網或鋼筋網,將配制好的活性土與草種、鄉土草木種子及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壤安定劑、黏合劑、保水劑等摻和后,經攪拌機拌勻,在干料狀態用空壓機和混凝土噴射泵輸送,在噴射口前與水混合噴射到作業面,形成噴射厚度較大,粘稠度較高,能促進植物長期生長所需的基材。

3.2.2施工流程施工準備à作業面清理à截、排水溝施工à鋪網、釘網à噴射混合土à噴播植物種子和營養液à覆蓋à養護管理厚層基材工藝主要體現在噴播基質的厚度與強度與客土噴播不同,其他主要步驟類似。

3.2.2.1鋪網、釘網

①鉆孔:石質邊坡硬度大,必須用風機鉆孔,孔向與坡面基本垂直。

②鋼釘:用直徑6 mm、長度為30㎝的l型鐵釘(或鋼釘)固定鍍鋅網,每平方米為4-5根左右。

③對于個別不平順的坡面,為保證鐵網貼附坡面,可增設錨釘。

④網面不須緊貼坡面,可留8cm左右空隙。

3.2.2.2噴射混合土

將曬干的泥炭土、腐殖土(過篩)和木(紙)纖維、粘結劑、保水劑,用攪拌機攪和均勻,然后用噴射泵和空壓機將混合干料送到噴射管,在噴射管口與適量的水混合后噴射在坡面上,厚度為10cm。

3.2.2.3噴播植物種子和營養液

對于選好的種子應進行催芽處理,而后用木纖維、粘合劑、保水劑、復合肥、緩釋肥等,經過噴播機攪拌成噴播漿,在噴播泵的作用下,均勻地噴灑在巖面上。

3.2.3適用范圍適用于坡度高陡的巖石斜面 (坡度大于75°、未風化巖面等高難度巖);景觀要求高的綠化坡面,是旺山廢棄礦山生態恢復的主要工藝。

3.3 植生袋工藝

3.3.1基本原理

植生袋是將選好的草、花、灌木種子、保水劑、微生物肥料等材料,通過機器設備均勻的復合在兩層可降解的無紡布中間,并覆上一層抗老化綠網,然后將復合好的材料按一定的規格縫制成的袋狀,是一種新型邊坡綠化材料。

3.3.2施工流程施工準備à作業面清理à截、排水溝施工à填裝基質à鋪設植生袋à養護管理省略步驟參見客土噴播工藝。

3.3.2.1填裝基質將植生袋平鋪,把混合好的基質填裝到每個袋口中,飽滿度達到80%時扎緊袋口。

3.3.2.2鋪設植生袋

將裝好基質的綠生(植生)袋,平整的鋪在作業面上,并以緊固件加固。緊固件擬采用鐵釘或ø6mm的鋼錨釘,一般采用200mm-400mm等不同長度。巖石處用電鉆鉆孔后用錨釘緊固。緊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5只。鋪設前將作業面澆足澆透水,每鋪設一塊,固定后再澆水保持袋中基質濕潤。

3.3.3適用范圍主要用于反坡、地形不規則的裸露巖石邊坡的綠化。

圖1 旺山廢棄礦山治理前原貌

fig1. original looks of wangshan abandoned mine

圖2 坡面噴播后效果

fig2. scene of wangshan abandoned mine after spraying

圖3施工完成2個月后效果

fig3. 2 months of maintenance

圖4 施工完成6個月后效果

fig4. six months of maintenance

圖5 施工完成2年6個月后效果

fig5. two years of artificial maintenance and half a year of natural maintenance

4 養護管理

在施工完成后,隨即進行養護管理,并根據蘇州吳中區地區的氣候特點制定了養護方案,在植物種子處于萌發與植物幼苗階段,特別注重保持濕度和平衡養分。在植被成坪后加強對植物抗逆性的鍛煉,逐漸減少澆水、施肥次數,促進深根性的灌木生長。由于噴播的植物種子以豆科和禾本科植物種子為主,因此特別注意對銹病、斜紋夜蛾的防治。

5 結果

旺山廢棄礦山生態恢復工程經過兩年的精心養護,植被生長良好,沒有引發地質災害,工程質量與養護管理效果都令人滿意。撤除人工灌溉、施肥等管養措施半年后,植被表現良好,整個坡面基本上已經形成1~2米的灌木為主的草灌植物群落,植物基本上能自然生長。安然度過了3個雨季,植被與土壤基質沒有被沖刷的現象,周圍山林的鄉土草木本也逐漸侵入到邊坡上來,達到了人工快速過渡的效果。而且恢復的植被基本上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趨于自然。

6 討論

蘇州旺山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在綜合采用客土噴播、植生袋和厚層基材工藝結合科學的施工、養護、管理手段,實現了石質邊坡植被的重建與邊坡的穩定。說明了利用植物進行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是可行的。可以在2~3年內形成植被的有效覆蓋、防止地質災害、水土流失、綠化美化了環境,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同樣的工藝在不同地區、季節,或不同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效果就大相徑庭。說明在對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工作中還缺乏統一、科學的技術標準,單靠經驗進行施工往往阻礙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恢復技術的發展。

因此,我們在對更多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治理的同時,還需要對植物種子配方、基質配方等進行研究,提高技術、管理內涵,促進生態環境恢復產業與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玲, 陳永安, 康用權, 黃滔, 李軒. 客土噴播在潭邵高速公路石質邊坡防護中的應用[j]. 草業科學, 2005, 22 (7): 107~110.

2. 謝鋼, 李克儉, 客土噴播技術在高速公路邊坡防護中的運用[j]. 公路與汽運, 2005 (3): 80~82.

3. 章夢濤, 邱金淡, 顏冬. 客土噴播在邊坡生態修復與防護中的應用[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4, 2 (3): 10~12.

4. 陳曉斌. 客土噴播法在石質邊坡綠化中的應用[j]. 公路, 2004 (8): 307~309.

5. 朱峪增. 客土噴播施工工藝技術要點[j]. 草業科學, 2003, 20 (11): 76~78.

6. 王琦, 梁占訓. 太原繞城高速公路陡坡客土噴播技術初探[j]. 甘肅林業科技, 2004, 29 (2): 60~62, 65.

7. 杜娟. 客土噴播施工法在日本的應用與發展[j]. 公路, 2000 (7): 72~73.

8. 馬萬權, 沈康健, 鄧輔唐. 客土噴播技術對石質邊坡防護的運用[j]. 云南交通科技, 2003, 19 (3): 7~11.

9. 蔣鵬飛, 舒安平, 等. 客土噴播在臨長高速公路石質邊坡防護中的應用[j]. 湖南交通科技, 2002, 28 (4): 68~69.

10. 鄧輔唐, 鄧輔商. 植生袋在高速公路石質邊坡生態防護中的應用[j]. 中國水土保持, 2005 (1): 42~43.

11. 陳戈. 厚層基材噴播植草護坡在西南鐵路的應用[j]. 路基工程, 2005 (3): 97~101.

第7篇

20xx年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

第一條為了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社會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xx〕2號)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xx〕23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從事煤炭生產、非煤礦山開采、建設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交通運輸、煙花爆竹生產、冶金、機械制造、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與試驗(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的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企業)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安全生產費用(以下簡稱安全費用)是指企業按照規定標準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專門用于完善和改進企業或者項目安全生產條件的資金。

安全費用按照企業提取、政府監管、確保需要、規范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

第四條 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煤炭生產是指煤炭資源開采作業有關活動。

非煤礦山開采是指石油和天然氣、煤層氣(地面開采)、金屬礦、非金屬礦及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探作業和生產、選礦、閉坑及尾礦庫運行、閉庫等有關活動。

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井巷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及裝修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以及礦山建設。

危險品是指列入國家標準《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險化學品目錄》的物品。

煙花爆竹是指煙花爆竹制品和用于生產煙花爆竹的民用黑火藥、煙火藥、引火線等物品。

交通運輸包括道路運輸、水路運輸、鐵路運輸、管道運輸。道路運輸是指以機動車為交通工具的旅客和貨物運輸;水路運輸是指以運輸船舶為工具的旅客和貨物運輸及港口裝卸、堆存;鐵路運輸是指以火車為工具的旅客和貨物運輸(包括高鐵和城際鐵路);管道運輸是指以管道為工具的液體和氣體物資運輸。

冶金是指金屬礦物的冶煉以及壓延加工有關活動,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黃金等的冶煉生產和加工處理活動,以及炭素、耐火材料等與主工藝流程配套的輔助工藝環節的生產。

機械制造是指各種動力機械、冶金礦山機械、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工具、儀器、儀表、特種設備、大中型船舶、石油煉化裝備及其他機械設備的制造活動。

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與試驗,包括武器裝備和彈藥的科研、生產、試驗、儲運、銷毀、維修保障等。

第二章

第五條 煤炭生產企業依據開采的原煤產量按月提取。各類煤礦原煤單位產量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如下:

(一)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噸煤30元;

(二)其他井工礦噸煤15元;

(三)露天礦噸煤5元。

礦井瓦斯等級劃分按現行《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 非煤礦山開采企業依據開采的原礦產量按月提取。各類礦山原礦單位產量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如下:

(一)石油,每噸原油17元;

(二)天然氣、煤層氣(地面開采),每千立方米原氣5元;

(三)金屬礦山,其中露天礦山每噸5元,地下礦山每噸10元;

(四)核工業礦山,每噸25元;

(五)非金屬礦山,其中露天礦山每噸2元,地下礦山每噸4元;

(六)小型露天采石場,即年采剝總量50萬噸以下,且最大開采高度不超過50米,產品用于建筑、鋪路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場,每噸1元;

(七)尾礦庫按入庫尾礦量計算,三等及三等以上尾礦庫每噸1元,四等及五等尾礦庫每噸1.5元。

本辦法下發之日以前已經實施閉庫的尾礦庫,按照已堆存尾砂的有效庫容大小提取,庫容100萬立方米以下的,每年提取5萬元;超過100萬立方米的,每增加100萬立方米增加3萬元,但每年提取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

原礦產量不含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和廢石場中用于綜合利用的尾砂和低品位礦石。

地質勘探單位安全費用按地質勘查項目或者工程總費用的2%提取。

第七條 建設工程施工企業以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為計提依據。各建設工程類別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如下:

(一)礦山工程為2.5%;

(二)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力工程、鐵路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為2.0%;

(三)市政公用工程、冶煉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為1.5%。

建設工程施工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在競標時,不得刪減,列入標外管理。國家對基本建設投資概算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總包單位應當將安全費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單位并監督使用,分包單位不再重復提取。

第八條 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4%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第九條 交通運輸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普通貨運業務按照1%提取;

(二)客運業務、管道運輸、危險品等特殊貨運業務按照1.5%提取。

第十條 冶金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3%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5%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至5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五)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至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第十一條 機械制造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2%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至50億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五)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第十二條 煙花爆竹生產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200萬元的,按照3.5%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3%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2.5%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第十三條 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以上年度軍品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

(一)火炸藥及其制品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包括:含能材料,炸藥、火藥、推進劑,發動機,彈箭,引信、火工品等):

1.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5%提取;

2.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3%提取;

3.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

4.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二)核裝備及核燃料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

1.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3%提取;

2.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3.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5.核工程按照3%提取(以工程造價為計提依據,在競標時,列為標外管理)。

(三)軍用艦船(含修理)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

1.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2.5%提取;

2.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75%提取;

3.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8%提取;

4.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4%提取。

(四)飛船、衛星、軍用飛機、坦克車輛、火炮、輕武器、大型天線等產品的總體、部分和元器件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

1.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2%提取;

2.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5%提取;

3.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至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5.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五)其他軍用危險品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

1.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4%提取;

2.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3.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第十四條 中小微型企業和大型企業上年末安全費用結余分別達到本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的5%和1.5%時,經當地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商財政部門同意,企業本年度可以緩提或者少提安全費用。

企業規模劃分標準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xx〕300號)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企業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安全生產實際需要,可適當提高安全費用提取標準。

本辦法公布前,各省級政府已制定下發企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辦法的,其提取標準如果低于本辦法規定的標準,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調整;如果高于本辦法規定的標準,按照原標準執行。

第十六條 新建企業和投產不足一年的企業以當年實際營業收入為提取依據,按月計提安全費用。

混業經營企業,如能按業務類別分別核算的,則以各業務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按上述標準分別提取安全費用;如不能分別核算的,則以全部業務收入為計提依據,按主營業務計提標準提取安全費用。

第三章

第十七條 煤炭生產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煤與瓦斯突出及高瓦斯礦井落實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支出,包括瓦斯區域預抽、保護層開采區域防突措施、開展突出區域和局部預測、實施局部補充防突措施、更新改造防突設備和設施、建立突出防治實驗室等支出;

(二)煤礦安全生產改造和重大隱患治理支出,包括一通三防(通風,防瓦斯、防煤塵、防滅火)、防治水、供電、運輸等系統設備改造和災害治理工程,實施煤礦機械化改造,實施礦壓(沖擊地壓)、熱害、露天礦邊坡治理、采空區治理等支出;

(三)完善煤礦井下監測監控、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支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設施配置和維護保養支出,事故逃生和緊急避難設施設備的配置和應急演練支出;

(四)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五)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標準化建設支出;

(六)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八)安全生產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

(九)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十)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十八條 非煤礦山開采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和重大安全隱患治理支出,包括礦山綜合防塵、防滅火、防治水、危險氣體監測、通風系統、支護及防治邊幫滑坡設備、機電設備、供配電系統、運輸(提升)系統和尾礦庫等完善、改造和維護支出以及實施地壓監測監控、露天礦邊坡治理、采空區治理等支出;

(二)完善非煤礦山監測監控、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等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支出,完善尾礦庫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和海上石油開采出海人員動態跟蹤系統支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設施配置及維護保養支出,事故逃生和緊急避難設施設備的配置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標準化建設支出;

(五)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七)安全生產適用的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支出;

(八)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九)尾礦庫閉庫及閉庫后維護費用支出;

(十)地質勘探單位野外應急食品、應急器械、應急藥品支出;

(十一)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十九條 建設工程施工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支出,包括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系統、洞口、臨邊、機械設備、高處作業防護、交叉作業防護、防火、防爆、防塵、防毒、防雷、防臺風、防地質災害、地下工程有害氣體監測、通風、臨時安全防護等設施設備支出;

(二)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產檢查、咨詢、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和標準化建設支出;

(五)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七)安全生產適用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支出;

(八)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九)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條 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包括車間、庫房、罐區等作業場所的監控、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滅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設施設備支出;

(二)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改建、新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和標準化建設支出;

(五)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七)安全生產適用的新工藝、新標準、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

(八)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九)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一條 交通運輸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包括道路、水路、鐵路、管道運輸設施設備和裝卸工具安全狀況檢測及維護系統、運輸設施設備和裝卸工具附屬安全設備等支出;

(二)購置、安裝和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船舶通信導航定位和自動識別系統、電子海圖等支出;

(三)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四)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五)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及標準化建設支出;

(六)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八)安全生產適用的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

(九)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十)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二條 冶金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包括車間、站、庫房等作業場所的監控、監測、防火、防爆、防墜落、防塵、防毒、防噪聲與振動、防輻射和隔離操作等設施設備支出;

(二)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和咨詢及標準化建設支出;

(五)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六)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產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

(八)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九)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三條 機械制造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及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包括生產作業場所的防火、防爆、防墜落、防毒、防靜電、防腐、防塵、防噪聲與振動、防輻射或者隔離操作等設施設備支出,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支出;

(二)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標準化建設和咨詢支出;

(五)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六)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產適用的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

(八)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九)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四條 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設備設施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

(二)配備、維護、保養防爆機械電器設備支出;

(三)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四)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五)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和標準化建設支出;

(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七)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

(八)安全生產適用新技術、新標準、新裝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支出;

(九)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

(十)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五條 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與試驗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

(一)改造、完善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不含三同時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設施),包括研究室、車間、庫房、儲罐區、外場試驗區等作業場所的監控、監測、防觸電、防墜落、防爆、泄壓、防火、滅火、通風、防曬、調溫、防毒、防雷、防靜電、防腐、防塵、防噪聲與振動、防輻射、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設施設備支出;

(二)配備、維護、保養應急救援、應急處置、特種個人防護器材、設備、設施支出和應急演練支出;

(三)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

(四)高新技術和特種專用設備安全鑒定評估、安全性能檢驗檢測及操作人員上崗培訓支出;

(五)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和標準化建設的支出;

(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

(七)軍工核設施(含核廢物)防泄漏、防輻射的設施設備支出;

(八)軍工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及武器裝備科研、試驗、生產、儲運、銷毀、維修保障過程中的安全技術措施改造費和安全防護(不包括工作服)費用支出;

(九)大型復雜武器裝備制造、安裝、調試的特殊工種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支出;

(十)武器裝備大型試驗安全專項論證與安全防護費用支出;

(十一)特殊軍工電子元器件制造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監測及特種防護支出;

(十二)安全生產適用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

(十三)其他與武器裝備安全生產事項直接相關的支出。

第二十六條 在本辦法規定的使用范圍內,企業應當將安全費用優先用于滿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者達到安全生產標準所需的支出。

第二十七條 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應當專戶核算,按規定范圍安排使用,不得擠占、挪用。年度結余資金結轉下年度使用,當年計提安全費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費用渠道列支。

主要承擔安全管理責任的集團公司經過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可以對所屬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按照一定比例集中管理,統籌使用。

第二十八條 煤炭生產企業和非煤礦山企業已提取維持簡單再生產費用的,應當繼續提取維持簡單再生產費用,但其使用范圍不再包含安全生產方面的用途。

第二十九條 礦山企業轉產、停產、停業或者解散的,應當將安全費用結余轉入礦山閉坑安全保障基金,用于礦山閉坑、尾礦庫閉庫后可能的危害治理和損失賠償。

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企業轉產、停產、停業或者解散的,應當將安全費用結余用于處理轉產、停產、停業或者解散前的危險品生產或者儲存設備、庫存產品及生產原料支出。

企業由于產權轉讓、公司制改建等變更股權結構或者組織形式的,其結余的安全費用應當繼續按照本辦法管理使用。

企業調整業務、終止經營或者依法清算,其結余的安全費用應當結轉本期收益或者清算收益。

第三十條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范圍以外的企業為達到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需的資金投入,按原渠道列支。

第四章

第三十一條 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安全費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的程序、職責及權限,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

第三十二條 企業應當加強安全費用管理,編制年度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計劃,納入企業財務預算。企業年度安全費用使用計劃和上一年安全費用的提取、使用情況按照管理權限報同級財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三條 企業安全費用的會計處理,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 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屬于企業自提自用資金,其他單位和部門不得采取收取、代管等形式對其進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五條 各級財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對企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和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六條 企業未按本辦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處罰。

建設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向分包單位支付必要的安全費用以及承包單位挪用安全費用的,由建設、交通運輸、鐵路、水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煤礦安全監察等主管部門依照相關法規、規章進行處理、處罰。

第三十七條 各省級財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可以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報財政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備案。

第五章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