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9: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 引言
金融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種。近年來,金融英語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1994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行業性專業外語水平證書考試制度---金融英語證書考試制度(Financial English Certificate Test)。為進一步完善該考試制度,適應經濟發展對金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金融英語證書考試委員會先后于2009年、2013年對考試制度進行了調整,考試指定教材也作了相應的調整。金融英語在金融學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被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機構認可,許多大學都開設了金融英語課程。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大量的金融英語教材紛紛出版面世。隨著選擇的增多,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金融英語教材的內容應該如何來選擇?
2. 金融英語教材現狀
金融英語教材可進一步細分為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等教材。本文中所指的金融英語教材是指金融英語閱讀教材或以閱讀為主的金融英語綜合教材。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金融英語教材品種已經比較豐富。筆者在“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輸入關鍵詞“金融英語”進行搜索,得到40個搜索結果。其中,聽說教材有4種, 寫作教材1種, 詞典1種, 輔導用書或證書考試指南有4種, 剩余的為閱讀或以閱讀為主的金融英語綜合教材, 有30種, 不過這30種教材中, 2010年以后出版的只有4種。筆者在“亞馬遜”網站輸入關鍵詞“金融英語”進行搜索,得到740個搜索結果。在大學英語教材類別下搜索“金融英語”,得到56個搜索結果。在“京東”網的圖書類別下搜索“金融英語”,得到231個搜索結果。以上數據表明,目前金融英語教材的品種比較豐富,可供選擇的范圍比較大。
3. 金融英語教材的內容
受教學時數的限制,金融英語教材的篇幅一般不宜過大。在有限的篇幅內應該選擇哪些內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下表列出了幾種最近幾年出版的金融英語教材的選材內容。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數教材的章或單元都沒有超過20,不同的金融英語教材在內容的選擇方面存在差異。絕大多數的金融英語教材緊扣金融學的核心內容,但也有一些教材的內容顯得有些“泛”,而忽視了“專”, 而有些教材過分強調“專”而忽視了“泛”,有些教材主要選擇的是理論方面的內容,而基本沒有業務方面的介紹。
4. 關于金融英語教材內容方面的建議
4.1 選材應有系統性和層次性
系統性指內容的選取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不能過分隨意,東一榔頭西一棒,單元與單元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應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層次性指內容的選取要有主次之分,分清哪些是核心層的,哪些是中間層的,哪些是外層的。筆者認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應作為金融英語教材的核心內容,再適當選取金融業務方面及其他相關學科內容等作為輔助材料。
4.2“專”“泛”結合
在確保涵蓋貨幣、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證券、保險等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的前提下,應適當注意增加有趣味性的、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如可選取新近發行的報刊雜志上的短文。
4.3 選材注意難易適度
目前有些金融英語教材的難度控制不當,過于突出專業內容,出現很多圖表和算式,對專業詞匯和理論未能實施難度控制,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語言方面,要注意難易適度,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難。如果太簡單,學生在學習時就會覺得缺乏挑戰性,收獲不大,難度過大則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信心。
4.4 兼顧專業知識與語言技能
在選材時,在優先考慮有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應適當考慮選材應有利于語言技能的提高。如應多選擇用語嚴謹、規范的材料。
參考文獻
[1] 劉克,張琦. 金融英語 (修訂第4版) [M].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
[2] 金融英語教材編寫委員會. 金融英語(第2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 劉菁蓉. 金融英語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 趙薇. 金融英語 [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 金融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011-01
1引言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得金融英語的教學受到重視。正因為社會有迫切的需求,國家對金融英語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各院校紛紛開設金融英語專業或在專業課程中加入金融英語的課程,國家還引進了一些對金融英語水平進行評價的國家考試,例如全國金融英語等級考試等[1]。以上足見,在專業英語教學及社會需求中,金融英語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經過多年的教學和人才培養, 金融英語教學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社會上有種觀點:只要學好英語就能進行金融活動。而將金融英語作為本專業一門基礎課學習的學生也并未意識到該門課的重要性,形成了社會需求大而學生反應冷淡的局面。
2金融英語的內涵
金融英語是專門英語(ESP)的一類,是在特定語境下進行溝通的特定語言,它具有目的明晰的特點。金融英語課程的設置目的是為培養既懂專業英語又精通銀行業務的復合型跨世紀金融人才。這種課程,比一般的公共英語課程更接近金融業務的實際。目前,很多優秀學員通過該課程考試后,已被調整到國際業務部門或提拔使用。還有部分學員以派往駐外機構,對金融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3金融英語詞匯的特點
作為專門英語,金融英語并不要求具備大量的詞匯和豐富的語法知識,而要求能用特定含義的詞匯表達從事相關活動的內容,對學生的要求應該說是較固定的[2]。但學生普遍認為專門英語難學是因為學生們從小學到高中所接受的是普通英語的教學,對于一些詞匯已有了固定的知識模式。而當他們到了大學學習專門英語時又發現原來所學的英語詞匯與現在學的在含義上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句子表達了。例如,offer 在金融英語中稱之為詢盤,而在普通英語中它的含義是提供。從單詞的含義上就體現了金融英語的表達更為專業化,更正式,而普通英語更偏日常運用。
4金融英語課程的內容及特點
金融英語課程的內容設置:金融英語課程包含五方面,涵蓋五項技能,由淺入深分別是:聽、說、讀、寫、譯。
(1)聽:在課堂教學中提取一定課時進行聽力訓練或是專門開設聽力課,選擇財經、金融類的錄音來訓練學生,使學生從第一個環節就開始熟悉金融領域中的一些詞匯及表達法,還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固定時段播放英語錄音,營造學習氛圍。
(2)說: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任務型教學,為學生擬定進行訓練的話題,提前進行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在每學期的本校外實習期間,帶領學生到實習場地進行現場演練,鞏固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
(3)讀:這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中心環節,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從閱讀中得到體現。金融英語的閱讀材料盡量要采用一些金融領域的短文,也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相關領域公布的網絡信息材料等。我們常常遇到的情況是閱讀材料過于陳舊或是與金融經濟活動相去甚遠,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收集最新資料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訓練。
(4)寫:金融英語課程要求的寫作不像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那樣要考查議論文文體,而是金融信函。因此在日常教學訓練中,這個環節也是不能少的。對學生而言,要學會寫金融信函難度在訓練寫該信函之前,應讓學生熟悉寫此類信函涉及的基本詞匯再進行寫作[3]。
(5)譯:很多學生都認為翻譯無論在普通英語還是金融英語中都是最難的。但我認為如果做好了前四個環節,基本功扎實了,翻譯就應該不成問題了。 以上本五個環節的簡要分析恰恰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金融英語是以實際運用為目的的,重在交際功能[4];二,僅憑一本教材是無法將這門課教好的,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和認真備課,辛勤教學才行。
5金融英語課程對教師知識方面的要求
在教學領域一直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什么樣的教師才能擔任金融專業英語的課程教學呢?有人認為應該用金融專業的教師來擔任,因為專業知識過硬;而另一部分卻認為應該由英語專業的教師來擔任,因為英語專業的知識水平較強。但這兩種情況的弊端是:任用專業課教師來上的話,他或她的英語知識可能不夠豐富,無法滿足金融英語的教學要求;而讓本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來教授金融英語,可能有些金融專業方面的內容又無法解釋清楚。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又希望課堂氣氛活躍,可以使他們學到更多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不僅要準備英語方面的教學內容,還要多了解金融專業相關的背景知識,使課程教學的導入更加順暢,遇到專業方面的問題能解釋得清楚以外,還要在課堂上注意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學到更多他們懂得如何應用學到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講到對外貿易時,穿插一些跨文化方面的知識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更能使學生了解到一些實用的內容。但翻閱了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教材后,我發現在書本的章節內容上多數時候都只提到了跟歐美國家進行金融往來時所要注意的問題。顯然只向學生傳遞與歐美國家貿易伙伴進行金融活動時要注意的細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建議任課教師在授課時能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或布置相關書籍給學生自行閱讀。
6結論
總之,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后得知要將金融英語這門課程教好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熱情的工作,而目前在專業課方面,金融英語課時少 ,師資素質能力等方面的問題也是金融英語這門課甚至是金融英語專業能否教好所面臨的難題[5]。但只要我們各方面能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必將使金融英語教學系統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王仲爾. 財經英語報道中金融詞匯的形象性手段[J]. 才智. 2009(26)
[2]王仲爾. 從詞匯學角度看上市公司品牌翻譯策略[J]. 改革與開放. 2009
[3]王仲爾. 金融英語詞匯中的縮略語現象[J]. 才智. 2009
1.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基礎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基礎英語教學已然成為當今高校教育體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礎課,由于基礎英語的全國四、六級統考是目前所有大學課程中唯一一門全國統考課程,并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社會和用人單位已經根深蒂固得將其作為衡量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尺度,大多數高校也將其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使得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學生都將精力傾注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上。再者,對于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而言,無論在考研、考博還是各類出國考試中,基礎英語課的地位都不容小覷。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和考核標準決定了基礎英語的地位。基礎英語課重視訓練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不可否認,經過基礎英語的學習,學生將會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無疑會讓學生在金融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專業英語實際上是基礎英語在專業學科中的延生,沒有專業英語的應用,基礎英語也僅僅只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習。所以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相互關聯,相輔相成。
2.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金融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用母語學好金融專業課是每個學生的本職工作。金融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學生不僅熟練掌握英語,還要懂得英語在專業課中的應用。學習好金融專業英語幫助學生高效閱讀國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類前沿知識,培養學生對金融專業的興趣,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3.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之間的關系金融類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同時用英語和中文講授金融專業知識,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是教學工具,但并不是教學目的。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案中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專業英語詞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強調專業英語詞匯,而著重在于訓練學生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學習金融雙語課之前,專業英語課的設立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金融專業英語中熟練掌握英語專業詞匯,才有可能在金融雙語課中取得好成績。
二、金融類專業英語的課程特點
金融類專業英語作為一門課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難點,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語基礎課,一味的強調聽、說、讀、寫的純語言訓練。也不同于金融專業課,僅用母語去學習專業。專業英語在其語言結構和表達方法上有自己的獨特性。
1.專業性強金融類專業英語涉及到的內容廣泛,專業性強,它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英文課程,課程假定學習者已經熟練掌握了金融學科的各個知識點。在學習者對于母語類專業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教授學習者用第二語言重新學習專業知識。這樣一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或者對于本來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的學生來說,學習專業英語的難度增大。
2.與全球經濟金融聯系緊密學生學習金融類專業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時事經濟金融動態,因此,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老師不僅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會使用專業英語,能夠閱讀英文專業文獻和熟練英文專業寫作。
三、關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金融類專業英語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在升學、擇業、就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決定了學生在金融專業方面以后的發展前景和專業高度。然而,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教學制度問題,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校、老師、學生的重視程度,專業英語教材的匱乏,教學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當,是造成教學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針對這幾個主要問題,筆者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金融類專業英語師資投入的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對于老師素質要求極高,要求老師既要懂金融專業,又要熟練掌握英語。高校可以考慮多引進專業型復合教師人才,壯大學校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鼓勵學校現有的專業課老師深造英語課程,采取獎勵制度,提高教師個人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投入。例如,學校可以把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的課時量提高到1.5個工作量。
2.金融類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教材是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由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尚屬于探索階段,優良的國內專業教材尚較為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廣大高校可以大膽啟用國外原版教材、刊物、報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學習西方人的語言。由于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生大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課和英語的基礎,所以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實際應用問題。
3.教學形式的改革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主講的單向模式,這種模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于專業英語的教學工作。在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該在課堂上形成老師和學生積極互動的雙向教學模式。比如,鼓勵學生當堂翻譯中英文金融專業文獻,要求學習以個人或學習小組的方式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用英文演講金融專業問題。學生在課堂上應該一改往日只聽課做筆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訓練專業英語技能,再由老師及時點評,這一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技能有積極的作用。
一、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及商務英語等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理論扎實、適應地方和國際經濟發展需要的,既能系統掌握經濟、金融、信用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有較強的專業外語應用能力,能在外經貿企事業單位、銀行、海關及駐外商務機構等領域從事國際金融、經貿管理,國際金融、經貿業務運作及國際金融、經貿調研、策劃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復合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社會需求和時代需求。目前,英語仍是國際交往以及搜集和傳送國際經濟信息的主要工具。金融專業學生堅實的專業功底,再加上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無疑更能滿足社會較高層次人才需求,更能幫助高校畢業生理想就業。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市場對既懂金融又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明顯增加。除了市場需求,學生自身需求也不能忽視,很多經濟相關專業的學生,比如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證券、會計等專業的學生,對金融英語有強烈的興趣,并且積極參加金融英語證書考試。這部分學生因興趣推動,學習效果往往能令人滿意。從市場需求和學生自身需求兩方面來看,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高校都應重視學生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金融英語技能競賽的實施與復合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設計技能競賽教育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金融英語技能競賽必須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科學組織、積極宣傳、合理設計、規范流程,使競賽本身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推動就業。金融英語技能競賽重點突出對外經濟交往中急需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因此競賽應重點考察參賽者從事跨國貿易、跨國投資、跨國金融、跨國仲裁、跨國談判和跨國營銷等工作的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對高水平的既懂經濟又懂英語的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技能競賽作為一種促進和激勵手段,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地組織、設計和實施。競賽的設計者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貿易公司等用人單位,詳細了解其人才需求特征,重點挖掘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再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競賽的類別和各個環節。競賽還應聘請企業的業務人員參與競賽的設計、評判等工作。
2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組織競賽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高校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與市場接軌,與企業進行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校可以利用企業的先進設備,企業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使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既有利于高校自身發展,促進學生就業,又能為企業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實際工作經驗,提高職業素養,有助于學生及時掌握就業信息。學生通過在企業實習,還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找準自己的崗位。校企合作模式適合引入技能競賽中來,金融英語技能競賽組織結構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競賽各環節的實施。具體來說,競賽應采用“校際合作、校企合作”的組織方式,由一家或幾家院校或金融機構主辦和承辦,其他單位協辦的方式組織。這樣的組織方式不僅有利于擴大競賽的參與面,為更多的金融或商務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還有利于競賽的宣傳以及經費的籌措。通過校企合作組織競賽,使高校引進現代企業的先進觀念,促進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層合作,推動高等教育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將金融英語技能競賽制度化、常規化將金融英語技能競賽制度化、常規化有重要意義。首先,技能競賽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技能競賽是以市場需求為依托進行的,因此金融英語技能競賽有助于實訓類課程的開發和改革,有助于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有助于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其次,金融英語技能競賽制度化有助于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技能競賽發展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重要聯系平臺,通過舉辦技能競賽,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長期合作機制,用企業標準引領技能競賽標準,實現教學與市場崗位需求的對接。再次,將金融英語技能競賽常規化有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教師往往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偏弱。通過舉辦技能競賽,通過與企業的密切合作,通過全面指導學生參賽,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將大幅提高。
4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判機制評價功能在技能競賽中起重要的引導作用,參賽選手以此為基礎進行賽前準備和賽中展示,對學生未來就業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金融英語技能競賽應以教育部、勞動部頒布的技能訓練教學標準為依據,結合行業標準和特色,校企合作共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應體現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評價的主觀隨意性,以保證競賽的公正,提高競賽的公眾認可度,最大程度地體現大賽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制定評判標準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分配以不同的權重,做到既全面考察,又有所側重。標準應從市場需求和學生實際兩方面出發,重點考察參賽選手的專業英語應用技能。在評判過程中,評委隊伍及其評判工作至關重要。技能競賽的舉辦水平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委。因而,技能競賽的評委選聘應該謹慎。金融英語技能競賽的評委應由教育專家、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的專家、業務人員等共同組成。競賽要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公正的原則,確保技能競賽的評判質量。
5建立科學的表彰、獎勵制度科學合理的表彰制度既能獎勵優秀,也能激勵其他參與者。技能競賽應堅持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設置團體獎項和個人獎項,級別上可分別設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除了參賽選手的獎項外,大賽還應頒發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等,以表彰教師和參賽單位的辛苦工作。大賽各級獎項均應根據評分標準執行。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美國會計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CPAs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Audit 審計
Balance sheet 資產負債表
Bookkeepking 簿記
Cash flow prospects 現金流量預測
Certificate in Internal Auditing 內部審計證書
Certificate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管理會計證書
Certificate Public Accountant注冊會計師
Cost accounting 成本會計 External users 外部使用者
Financial accounting 財務會計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Financial forecast 財務預測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公認會計原則
General-purpose information 通用目的信息
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 政府會計辦公室
Income statement 損益表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內部審計師協會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管理會計師協會
Integrity 整合性
Internal auditing 內部審計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內部控制結構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國內收入署
Internal users 內部使用者
Management accounting 管理會計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報酬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證券交易委員會
Statement of cash flow 現金流量表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財務狀況表
Tax accounting 稅務會計
Accounting equation 會計等式
Articulation 勾稽關系
Assets 資產
Business entity 企業個體
Capital stock 股本
Corporation 公司
Cost principle 成本原則
Creditor 債權人
Deflation 通貨緊縮
Disclosure 批露
Expenses 費用
Financial statement 財務報表
Financial activities 籌資活動
Going-concern assumption 持續經營假設
Inflation 通貨膨漲
Investing activities 投資活動
Liabilities 負債
Negative cash flow 負現金流量
Operating activities 經營活動
Owner s equity 所有者權益
Partnership 合伙企業
Positive cash flow 正現金流量
Retained earning 留存利潤
Revenue 收入
Sole proprietorship 獨資企業
Solvency 清償能力
Stable-dollar assumption 穩定貨幣假設
Stockholders 股東
Stockholders equity 股東權益
當今掌握金融英語的專業人士為時代所亟須,這也使得高校金融英語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那么如何提高金融英語教學環節的效率和質量呢?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必須對這門課程進行不斷探索,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改進創新,而將研究性教學的理念與思路深入貫穿運用于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之中不失為一條正確的道路。
一、研究性教學法的內涵
研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和自身具有的能力,自主地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和經驗培養能力并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是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中,教師起組織者、領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與教師一樣都是知識探索者。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
傳統的講授式、傳遞式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嚴密性,注重培養學生對教學結果和理論的熟記。這種教學模式充斥著機械的被動的練習和記憶,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而研究性教學模式完全革新了這種教學模式,變學生的被動消極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借助課內外討論、調研、實驗、總結等一系列步驟去主動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參與性,突出研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知識+能力+素質”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研究及領悟知識的潛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金融英語教學實踐的特點
高校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熟悉和掌握金融學基礎專業知識的金融英語的準確專業表達,培養學生運用基礎金融英語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這門課程的教學與其他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相比具有如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金融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需注重對知識的練習和記憶
無論是專業英語的教學,還是高校大學英語語言的學習都在逐漸走出“啞巴英語”、“應試英語”的窠臼和誤區,這已成為高校英語教師的普遍共識和實踐指南。因此,在金融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就要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現所謂的英語成績很好的學生,但聽說讀寫綜合來看很不均衡,尤其是說和聽的能力很差,根本無法做哪怕是簡單的金融英語的交流,這樣的高分難道能夠恰當地衡量學生具有時代所需的素質嗎?顯然不能。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金融英語學習中需要理解和推理的部分很多,這門課程尤其需要學生老師多做練習多記憶,多聽,多說,多模擬演練,只有這樣才能逐漸熟悉這種領域的語言,并進而逐漸會運用它。
(二)金融英語課程是金融學知識與英語語言的有機結合
金融英語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知識與語言知識的有機結合,因此學好這門課程不僅需要一定的語言基礎,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學知識的儲備。囿于人才培養方案中金融專業英語課時的限制,目前高校師生對這門課程的教學只是處于金融英語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此階段對金融學知識的要求相對較低,也基本易于理解。例如貨幣的基本職能,銀行的三大業務,央行的三大職能等,所以金融英語在金融學知識與英語語言兩個方面需要更加側重于金融語言的教學設計。但需要清晰的是,離開對金融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單純靠金融語言的記憶是事倍功半的,而隨著金融英語學習層次的深入這種關系會更加凸顯強化。
三、研究性教學法在金融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基于金融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教學實踐中發現這門課程尤其適合開展研究性教學,將研究性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運用于金融英語的教學中能夠與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很好地融合起來,具體可設計如下:
1.將問題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討論發現式教學廣泛運用于金融英語每一節課的課程設計中,逐步降低乃至取代單向灌輸式教學,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對于知識點,可結合最近人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來設置。對于情景式教學,將之運用章節等。此外,運用分組模擬場景表演,話劇表演等達到情景式教學的效果。
2.將金融英語的教學與金融英語專業證書考試結合起來。FECT考試是當今金融英語領域對這一專業技能進行鑒定和考量的最為權威的考試,是希望進入從事金融英語相關工作及出國深造的學生的首選證書之一,目前學習金融英語的學生中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學習和備考這項證書。而FECT的考試與金融英語的教學內容雖不完全一致,但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將FECT考試的輔導與金融英語教學結合起來,以任務式研究性教學法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夏平,陳大學,卿上樂.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173-175.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商務英語教學;教學影響;教學改革;教學策略
一、引言
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一個持續的、難以預計的過程,這就是后金融危機,他給世界經濟造成的破壞甚至大于金融危機發生時期,而商務專業對于外貿行業的依附度很高,受后金融時代的影響也較大,這就導致了商務英語教學必須改革,以適應后金融時代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幾率。因此,后金融危機時代需要對商務英語教學進行科學的、詳細的、切合社會實際的思考,以促進大學培養人才質量的提升。
二、后金融危機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后金融危機對電子商務學生就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緩步增長的階段,甚至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出現了負增長,全球的貿易格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我國經濟受其影響的程度也更為明顯,出現了生產企業銷售難、外貿行業產銷低迷、學生就業困難等等問題。針對大學生就業方面,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業崗位少與畢業人數增加的矛盾,雖然國家在不斷的擴大學生的就業面,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但相對于畢業生數量的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明顯太少。此外,受后金融危機影響,很多大企業開始裁員、減少招聘,甚至一些大企業都不再向校園進行招聘,這就是學生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第二,各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增多了,但畢業生的質量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不斷的提高,高校很多的畢業生都難以適應當前的局勢,這就造成了部分企業招攬人才難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奇怪現象”,一邊是人才的緊缺、一邊卻是大學畢業生的相對過剩。第三,高校培養人才的思想、理念滯后,大多數老師、學生還不能認清后金融危機時代人才培養的緊迫感和社會真實的需求,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難,很多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致使高校畢業生成為“低不就,高不能”的“剩才”,這種人才培養現狀很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對高校教育最為顯著的影響結果。
(二)后金融危機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影響
商務英語所依附的行業是外貿商務,其就業的主要“陣地”是外貿出口類企業,而這一類企業的發展對外有很高的依附性,國際經濟局勢的變化對其有很大影響。例如,生產類企業,其產品的附加值不增加,在價位降低的情況下其盈利就會受到影響,且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能只依靠產品價位,這就導致了企業的訂單減少,企業的生存面臨巨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在擴充人力資源,高校學術的就業崗位就在減少。又如,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延續,很多企業經營落魄,甚至倒閉,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失業人員流入社會,這些員工崗位工作經驗豐富,無疑是畢業生強大的就業競爭對手,學生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由此可見,后金融危機對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商務英語教學應充分的考慮當前后金融危機的特點及其可能演變的趨勢,以提高學校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的接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為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后金融時代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結合當前社會用人實際有規劃、有步驟的進行教學改革。第一,創新商務英語教學思想、理念,這一改變可以重塑廣大師生的教育觀、學習觀,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更能理性的看清形勢,將長期事業目標和短期實際規劃相結合,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更為科學、理性的求學環境,也使高校的教學總體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商務英語教學改革中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應用拓展了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見識,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綜合就業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實訓教學中,場景設計的一些商務談判中的突發事件、經典案例等,不僅有利于學生練習商務英語所學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事件、處理事件的能力,這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好處。第三,當前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優化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有更強實力,也使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更能符合當前社會需求,提高了高校培養人才的綜合質量。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商務英語教學策略探討
(一)認清人才需求市場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看似“人才飽和”,社會工作崗位緊缺,其實不然,只是社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商貿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這一行業、企業緊缺的是高素質、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針對社會需求,商務英語教學改革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知識的學習、掌握及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工作崗位上的技術能力,以人才推動企業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其次,樹立產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將商務英語的教學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例如,和外貿企業聯合教學,讓學生在教學參與過程中接觸實際的工作崗位,以此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又如,實施產教結合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體會商務英語知識的內涵和應用,可通過實際定崗訓練、軟件模擬訓練等手段,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如商務英語談判中用英語聯系對方企業的相關人員,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談判過程中很多細節是需要注意的,有可能是影響談判結果的關鍵,在商務英語教授中學生不一定能充分掌握文化差異的特點、對商務談判的影響等,應用模擬實訓軟件使學生對不同的文化產生興趣,從而糾正學生英語商務談判中的“中式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更優秀的職業能力。再次,引導學生認清人才市場需求的現狀,培養學生獨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商務英語教學參與中樹立遠見的職業規劃,避免學生畢業后擇業、就業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學中以我的職業和未來為主體進行討論、辯論,讓學生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理想等,以此樹立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正確認識。又如,通過職業情景模擬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商務英語應用的實際狀況,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和應用能力,同時使學生樹立遠見的學習計劃,重視商務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進而增強其職業能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實力。
(二)以社會需求為本大力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
培養社會需求人才是高校教學的本職工作,后金融危機時代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更顯重要,這就需要商務英語教學更好的調整教學策略。第一,以社會需求為根本進行人才培養,當前社會形勢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中低層商務英語應用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商務外貿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這就需要商務英語教學進一步拓展思路,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該行業的高端人才,如上述的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等,以此提高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以滿足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第二,現代行業崗位上對于知識的應用趨于綜合性,也就是人在崗位上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具有很強的職業專業素養,還要具有很強的合作能力,對于職業崗位的相關技術、技能、知識等有很廣泛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商務英語教學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專業的層次,要引導學生向相關領域探索、發現,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端的復合型人才。第三,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及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讓學生廣泛涉獵而無一精湛,要嚴格要求學生的商務英語專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涉獵別的領域,將其融合到商務英語的應用實踐中,以此提高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具有更強的實力。
(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適應社會崗位需求,使學生能夠在就業后有個更好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職業夢想,同時也提高學校的聲譽,使學校在教育領域有更好的發展。在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結合市場人才需求,從專業、心理、體質等多方面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實訓教學軟件應用中,設置突發事件場景,如接機時對方的電話失去聯系,在此情況下學生該如何應付這樣的突發狀況;又如,在聯系商務業務洽談中,對方通過電話要求企業的相關資料,在這種狀況下那些資料能給、那些資料不能給,等,這些都可通過實訓對學生的認知加以強化,使學生能夠在動態的事件發展過程中恰當的應用知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又在實訓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加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態度。其次,以動態的眼光看待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改革開放之初,商務英語人才非常緊缺,當時商務英語中低檔次的應用人才的培養就是社會的需求,在培養人才中,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為主要的培養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商務英語中低檔的應用型人才已經飽和,當前社會需求的是高端的商務英語復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商務英語教學更要注重人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所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該行業的高端人才,具有很強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提能力。因此,就需要和企業、公司聯合教學,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商務英語應用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發現自身性格、思維等方面的一些不足,進而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結合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加以完善,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具有更高層次的職業素養。再次,商務英語教學中應用功能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應用小組討論教學法,以此提高學生與他人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更好的施展。又如,在實訓教學當中,應用科學、客觀的褒獎教學法,使學生自己探索商務英語實訓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習慣,使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獨當一面,發揮自身更大的潛力。再如,以商務英語實訓組織、辯論賽組織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某一項事件的組織、安排能力,使其在協商、溝通、規劃等工作中不斷的提高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五、結語
后金融危機時代,各國經濟的發展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在此情況下培養商務英語人才必須從實際出發,從社會需要出發,重視學生商務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其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中找到發展的機遇,以促進學生的發展,造就學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劉艷,儲濱秋,顧曉彬,等.淺析如何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融入高職商務英語教學[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7):57-58.
[2]成焱霞.基于網絡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6):149-150.
[3]石磊.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下的商務英語信函寫作實踐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4):31-36.
[4]于善波,劉宇會,陶珊珊.后危機時代大學生的就業訴求及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電子商務,2013,(9):168-169.
全球經濟一體化對金融學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國家急切需要一大批既精通金融專業知識,又擅長英語交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內培養既懂專業知識又擅長英語交流的金融學人才成為當前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為順應形勢發展,國內大多數已開設金融學專業的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英語課程。
二、金融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中的金融英語課堂教學過程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授課時間占用了整堂課絕大部分時間,課堂缺少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不高。導致金融英語課程教學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傳授者方面
作為知識傳授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金融英語課程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英文水平要求都比較高,但目前大部分院校中金融英語的授課老師要么是缺少專業金融知識的熏陶,沒有接觸過金融涉外實務,要么是英語水平不太高,特別是聽說能力有欠缺,很少有教師能做到兩者兼優[1]。
(二)知識接受者方面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再加上校內缺少濃厚的英語交流氛圍,大部分同學的英語水平不太高,特別是英語聽說能力方面。很多學生還處于“啞巴英語”,無法與老師及其他同學進行英文交流。這種先期影響會直接導致金融英語教學只能多采用母語為教學語言,無法加深教學的深度。
(三)知識載體方面
目前,國內金融英語教材的使用情況比較混亂,有的高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的高校采用國內教材,還有一部分高校無教材,課上采用專業文獻作為授課資料,學習資料缺少系統性,不便于學生構建起完整的金融學整體知識框架。
三、金融英語教學的優化設計
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念為支撐,通過對金融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優化設計,彌補現有教學模式下教學者、學習者以及知識載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優化
金融英語具有專業性強,專業詞匯量大,更新速度快,特別是國外金融理論更新的速度要遠遠快于國內相關理論和實務的更新速度。因此,為了讓學生全面且及時地掌握金融專業知識,應優化現有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1.聽力方面。為提高學生金融專業英語聽力水平,建議在每節課剛開始時,選擇VOA,BBC或者AP財經類新聞音頻資料來進行課堂聽寫練習。課前,老師可以先將新聞音頻處理為MP3格式,同時將原文以及生僻詞匯的講解內容制作一份PPT。當學生遇到未聽寫下來的字詞時,可重點進行講解。
2.口語方面。為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在課上講英語,可在課上設置一個演講環節,由學生講解。該環節由老師提前選擇金融領域內適宜進行演講表述的主題范疇,并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成員分別承擔選題、搜集材料、準備演講稿、上臺演講等任務[2]。
3.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閱讀英文的能力要優于其他方面,因此閱讀不需在課上占用太多時間去訓練。老師可利用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方式來督促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練習。比如教師可布置一些財經報道、金融學術文獻資料等的閱讀作業。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具體情況,定期不定期對閱讀過程中普遍存有困惑的地方進行講解即可。
4.寫作方面。金融英語課程對寫作能力的培養,與大學公共英語中的側重點不同。大學公共英語寫作主要鍛煉學生的詞匯、語法、句子結構等方面。而金融英語則偏重學生對金融相關文書和專業術語的掌握情況[3]。例如,為不斷充實學生金融英文術語的詞匯量,可鼓勵學生在閱讀財經報道、金融學術文獻的基礎上,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論和見解,每次練習200~300詞即可。
(二)教材優化
在外文原版教材、國內教材以及外文文獻資料三種教材類型中,應首選外文原版教材以及外文文獻資料作為教學用書,而國內教材可作為教學的輔助用書。由于外文原版教材不適宜全部用于教學過程,教師可根據課時量、學生接受情況等選取其中幾個章節來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其余部分則以作業形式布置給學生課下閱讀。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課同時,教師再選取若干篇經典金融學術文獻作為輔助教材,提前布置學生閱讀,然后在課上就文獻中的重點術語或者金融理論進行集中講解,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時間利用效率也比較高。
四、結論
在現有資源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的重新優化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逐漸顯現成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習潛能也被挖掘出來,而反過來,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態度又會促使教學者不斷思考新的教學方式,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張曉華,田高良.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會計之友(B),2005,23(08):42-43.
The interest rate stated on a bond, note or other fixed income security,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incipal (face value). Also called coupon rate.
標明在債券,中期債券或其他固定收入證券上的利率。以本金(或面值)的百分比表示。也叫息票利率。是指以債券的年利息除以債券面值所得的比率。
covariance協方差
In statistic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variables tim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each.
是指兩個變量與其均值差的積的平均值。它是一個絕對量,表明了兩個變量線性相關的方向和共變性。
covenantn.條款
A promise contained in a contract or agreement.
合同中要求某方必須或不得從事某些事務的條款。是指在合同中所作的正式承諾。
coverv.承保
To insure.
提供保險。
covervt.平倉,空頭補進
The purchase of a contract to offset a previously established short position.
指將已經賣空的股票或商品買回來。
coveragen.承保
Same as insurance.
與保險相同。
coverage initiated納入研究范圍
When a research firm begins coverage on a particular stock or sector.
證券行或研究分析員發表對一種股票的首次研究分析。
coverage ratio負債率
A measure of a corporation's ability to meet a particular expense.
是指企業債務性支出與稅前收入的比率,反映了企業償付債務的能力。
covered arbitrage補進套匯
Arbitrage involving investments denominated in different currencies, using forward cover to reduce or eliminate currency risk.
補進套匯可用于多種幣種的投資,以購入補進(預先賣出的證券或外匯)來降低或消除貨幣風險。是指在進行利息套利時,同時進行遠期外匯的交易,以此來避免匯率波動風險的行為。例如:假定我國年利率為7%,美國為10%,一年期美元的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低4%時,可以10%利率借入美元,經外匯市場兌換為人民幣,投資于我國,同時賣出遠期人民幣,則可無風險凈賺1%的差額。同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covered call有擔保看漲期權
The selling of a call op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holding an equivalent position in the underlier.
是指投資者在持有該標的資產的同時所賣出的看漲期權。
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抵補利息套利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重復;組織記憶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043-01
1引言
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曾經說過:“沒有語法,很多東西不能傳遞;而沒有詞匯,則任何東西都無法傳遞”[1]。毫無疑問,詞匯學習是整個語言學習系統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同理,想學好金融英語,就必須搞好金融詞匯學習。
然而,學生普遍認為,在上述中,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背單詞。因此,完全可以說制約學生金融英語水平提高的癥結就是詞匯量的問題。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基層教師只把主要精力放在講解課文、分析語法現象、答疑解惑上,沒有對語言中最為敏感和活躍的詞匯的有效擴充引以足夠重視。教師在講解語法和教學生解題時所舉的例句一般都比較簡單。這也就幾乎不可能有效地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這就造成了課堂教學對擴大詞匯量的局限性。因此,教師講得滿頭大汗,學生做的暈頭轉向,結果收效甚微,英語成績沒有起色,英語水平徘徊不前。
因此,作為金融英語老師,必須視詞匯教學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還必須不斷地探索如何搞好詞匯教學,以 幫助學生能較容易記背單詞,盡快擴大詞匯量及詞匯知識,并逐步提高熟練應用詞匯的能力。
2重復,組織記憶策略及其在金融英語詞匯習得中的應用
2.1重復,組織記憶策略:為了促進學生對詞匯信息的記憶,并使記憶痕跡持久,筆者嘗試了將重復,組織記憶策略運用于詞匯教學中。
重復記憶策略就是不斷地和遺忘作斗爭。筆者以為重復是記憶的捷徑。德國著名哲學家狄慈根說過: “重復是記憶之母”[2]。重復不僅有修補,鞏固記憶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筆者在詞匯教學中十分重視運用重復記憶策略(當然,這不會是簡單的再現)。除此之外,只是通過重復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保存記憶信息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有責任幫助學生將詞匯的記憶庫整理得井然有序,盡力幫助學生能隨時正確無誤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整理記憶庫便是組織記憶策略。L.S塞馬克說:“當需要用以前所學的東西時,就要從長期記憶中去尋找。從長期記憶中尋找信息是否容易,有賴于各種信息在長期記憶系統中的組織情況。”[3]增進記憶的重要條件之一是要有一套很好的組織技巧。因此,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也應該在“組織”上多花時間,多下功夫。
2.2重復,組織記憶策略:重復,組織記憶策略要求在教授單詞時不只是簡單地呈現一個生詞,而是在講明一個生詞的發音,拼寫,詞義,運用等要點的同時,還要注意以新詞憶熟詞,或者以熟詞帶出新詞,注意詞匯的歸類,梳理等等。“從表淺的詞音,詞性的分析到較深和較復雜的詞義及用法的辨析,以刺激視覺和聽覺,加深大腦皮層痕跡,從而達到記憶痕跡持久的目的”[4]。根據詞匯的三要素詞形,詞義,運用,筆者對一些派生詞,形似詞,同義詞等等進行經常性的重復,組織。具體做法如下:
2.2.1派生詞:眾所周知,英語單詞往往是由詞綴和詞根組成的。我們稱之為派生詞。因此,掌握了詞綴,詞根,詞匯量就會產生飛躍。教師可以運用重復,組織記憶策略,經常給學生分析歸納詞綴,詞根及其意義和用法,梳理同一詞綴或同一詞根派生的生詞,以便學生對詞性,詞形,詞義等信息的獲取和儲存。比如:在教授devalue, deflation這兩單詞時,先和學生一起回憶表示否定意義的一些前綴。如:in, im, un, dis, ad等等,然后出示value(價值), inflation(通貨膨脹),再配上前綴,學生就明白devalue, deflation的意義。再如:在講prepaid一詞時,告訴學生pre是前綴,意味著先,前,預見,然后出示單詞prepurchase(預購), precollcet(預收),preferred stock(優先股)等等,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并且記住這些單詞。除此之外,適時地幫助學生整理和分析一些詞綴的形式以及意義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表示“一”的詞綴:uni1, mono.表示“二”的詞綴: bi1, twi. 表示“三”的詞綴: tri。 表示“千”的詞綴:kilo.與時間相關的前綴:fore-前;pos-后;pre-之前。還有一些常用的構成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的后綴。
2.2.2同義詞:平時,教師在講授英語單詞時,往往會用一個單詞來解釋另外一個單詞。這個單詞以通常概念被稱作同義詞。然而我們都知道,這種同義詞有時候只是一對近義詞。因為,兩個單詞的詞義有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別。它們的用法也可能存在著不同之處,或修飾對象不同,或搭配不同,或運用的場合不同。另外,我們也可以常常看到學生用漢語來記憶英語單詞的意思。有的學生誤以為如果兩個英語單詞的漢語解釋是相同的,那么這兩個英語單詞的意義和用法也一定是相同的,所以就可以交換使用。其實不然,漢語解釋相同的兩個英語單詞的真正意義并不一定是完全一樣的,即便是其意義相似,也可能在用法上不盡相同。因此,教師須盡可能地創造運用詞匯的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例句等手段將一些常用的同義詞或近義詞辨析清楚,把正確的用法呈現給學生,再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練習,加以熟練鞏固。
3結束語
將重復,組織記憶策略運用到詞匯教學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對于詞匯學習而言,雖然學生是主要因素,但是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來教授好詞匯,而且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王仲爾. 金融英語詞匯中的縮略語現象[J]. 才智. 2009
【關鍵詞】金融專業;雙語教學;對策
雙語教學是指上課時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作為課堂用語,進行非英語學科的專業課教學,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同時使用母語和英語進行學習、思維和交流,既能掌握具體的學科知識,又能熟練使用外語,提高學生外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滿足我國對國際合作、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要求。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頒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至10%”。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開展了雙語教學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在金融學專業雙語教學中的講授經驗,提出針對金融專業雙語教學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雙語教學在金融專業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英語水平較低,實際運用英語能力較差
我國高校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功利性思想比較強,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能夠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為自己的就業增加砝碼,并不是為了增強自身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導致在聽、說、讀、寫能力上面,只有閱讀問題的水平較強,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在金融專業雙語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在雙語課堂上,如果整堂課全部用英語來講授,只有極少數外語聽說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聽懂,大多數學生不能完全聽懂或只能聽懂少部分。這當然不僅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國內大多數高校學生在雙語課堂上,都或多或少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2.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講授金融專業雙語課程的教師有兩類,一類是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另一類是金融專業課教師。高校教師在講授《商業英語管理》、《外匯業務》、《金融英語》等金融專業雙語課程時,反映備課的工作量非常大,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過去的三倍。因為對于英語專業教師來說,由于過去沒有學習過相關的金融學的專業知識,在講授金融專業雙語課時,相當于從頭開始學習金融學的相關知識點,增加了備課的時間,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外語專業教師在講授時,更加傾向于講解具體的英文字、詞和句子,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或是進行翻譯,而不是去解釋知識點的具體含義。這也是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在進行金融專業雙語教學時的不足之處。
對于金融專業課的教師,在講授金融專業雙語課程時,雖然能夠準確地講授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但在用英語表達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對知識點的講解,用漢語可以很準確地來進行解釋,但是在用英語表達時,很難使用合適地單詞、句子來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3.英文原版教材的選擇較困難
筆者在講授《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雙語課程時,發現市面上比較經典的外文原版教材,只有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教授彼得S.羅斯(Peter S. Rose)所著的《商業銀行管理》,而且價格較貴,一本教材需要85元,大大高于國內教材的價格,如果訂購,會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
而且,國外教材的編排體系、所涉及的內容和國內教材差別很大。一些專業術語在國外教材中的意思和國內教材中的含義不是完全一致,導致教師在授課時,需要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選擇。不能脫離本國的實際情況,照搬國外教材的所有內容,需要結合本國國情,選擇需要講授的具體內容。
二、解決金融專業雙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1.引入分級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高校可以讓學生參加英語分級考試,選出英語水平出眾、一般、較差的學生。將英語水平出眾的學生編入A班,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編入B班。具體方法如下:在進行金融專業雙語教學時,對A、B班都使用英文課件進行授課。針對英語水平出眾的學生,授課時采用全英文的方式,用英文來講解相關的知識點,課后布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英文資料。針對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在教學時采用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的方式授課,先用英文解釋相關知識點,再用中文簡單解釋相關內容,但是授課容量會相應降低,因此需要適當增加教學課時。針對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可暫時不開設雙語課程,督促學生在業余時間增加對英語的學習,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可以編入下一年級的英語分級的A班或B班,讓學生修滿雙語課程的學分。
2.高校要注重教師師資水平的建設
第一,大力引進具有國外學習經歷的高學歷教師,來對A班講授金融專業雙語課程。一般來說,當教師和學生的英語均達到較高水平時,雙語教學的效果會很明顯。
第二,高校要大力培養專業教師,積極創造機會,組織教師到國外進行三到六個月的短期學習,幫助教師提升自身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提高用英語思維和用英語表達的能力,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
3.編寫金融專業雙語教材
高校可以組織外語水平較高的專業課教師和英語專業教師,共同吸取英文原版教材的精華,編寫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雙語教材。如果暫時未能編寫相關的雙語教材,在教學時又確實需要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在訂購教材時,可以以學生宿舍為單位,每4人共同購買一本英文原版教材,由學生輪流閱讀,減少浪費,降低學生購買教材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王衛蛟.我國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雙語教學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22).
[2]丁琪.提高高校雙語教學質量的對策[J].江蘇高教,2013(5).
自2006年教育部和財政部正式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經過近10年的發展,各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專業課程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也被廣泛推行,其主要特點是根據職業崗位群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將職業能力課即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按工作內容模式設計成具體的技能訓練項目,整個教學過程須圍繞著這些訓練項目來進行組織和評價,以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對職業能力的定位標準。目前全國高職國際金融專業也普遍采用了這一教學模式。對項目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指把英語和中文作為課程教學的媒介語來實現學生對國際金融專業知識、技能與語言的共通。
一、高職國際金融專業項目課程推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國際金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推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內金融市場逐漸開放,金融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期。目前我國已分兩批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設立自貿區,據媒體報道,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也即將于2016年浮出水面。金融改革是自貿區實驗的重要內容,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亟須一批既對國內傳統金融業務十分熟悉,又對國際金融業務運作特別了解,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同時具有較高的溝通能力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并重的復合型金融人才。而高職高專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講,重在培養具有金融行業所需技能的基層實用型、復合型、創新性人才。對高職國際金融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項目課程實行雙語教學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徑,它能夠保證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其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打開一個了解國際金融形勢的窗口,讓學生及時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國外最新動態與發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助推其成長為有創造精神的、有綜合能力的、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二)提升金融學習精準度的要求
現代金融業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從北意大利到荷蘭到英國到美國的發展脈絡以及西方人對金融理論的研究、對金融實踐的創新一直是我們探析、學習和借鑒的基礎。當原版的金融理論翻譯過來之后,不得不受譯者局限性所影響,出現信息失真和變異的現象。如有一些普通詞匯在金融英語固定的詞組中,往往呈現出多義性。以open一詞為例。該詞的基本意思是“打開,開著的,公開的”,但在金融語境中,當它與不同的詞構成固定的詞組時,就產生了特殊的意義,顯示出其“專業”的特點。例如:open account未結算賬戶;open Interest空盤量,未平倉合約量;open cheque普通支票,無劃線支票;open contract無條件契約;open outcry公開喊價;open policy預定保險單,開口保單。在以上詞組中,open的意思各不相同,比如,open account中的open的意思是“未清算的,未付清的”,而open Interest的open則是指“未平倉的”。open cheque普通支票是相對于劃線支票(corssed cheque)而言。open outcry的open是“公開的”。而open contract的open指“無條件的”。open policy的open是指“預約的”。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往往因為所學知識是以中文存在的而無法與工作中的英文對接,因此,國際金融專業實行雙語教學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由于語言文化隔閡不能更好地理解“第一手”材料的障礙,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
二、高職國際金融專業項目課程推行雙語教學的瓶頸
(一)教學模式設計缺乏系統性
1.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零散孤立,缺乏系統性。經過國家示范性建設之后的高職高專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基本都能遵循項目課程開發的流程,按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和資格標準,基于工作過程系統等先進職教理念構建課程體系和改革教學內容,其課程一般劃分為基本素質課和職業能力課兩種,基本素質課包含思想道德修養、高職綜合英語、辦公軟件應用、體育等,職業能力課包含經濟學基礎、金融學基礎等職業能力基礎課,以及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保險實務、證券投資實務、外匯交易實務、金融英語等職業能力核心課,加之企業教學項目(客戶理財)等綜合技能課。這些不同學科的課程群各自為政,專業課、語言課、計算機課等各門課程獨立開設,課程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難以形成課程群之間的相互配合,專業課程設置呈現為一種互不交融的大“拼盤”。
2.在教材類型的使用上隨機選擇,缺乏科學性。教材是課堂師生信息交流的主要傳遞媒介和載體,目前雙語教材主要有三種類型:外文原版教材、原版翻譯教材及中文教材。引進的國外原版教材,作者在對某個概念進行解釋的時候,只從自己國家習慣性理解的角度出發,不具有世界普遍的代表性,甚至會讓其他國家的讀者產生混亂。例如在某些高校使用的《國際金融》課程教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8th,Madura,Jeff.(2008)一書中,對于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的定義為“the value of one unit foreign currency in dollar-用美元表示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值”。但是這個定義僅在美國適用。在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這應該屬于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用外幣美元表示一單位本幣價值)的一個例子。而且國外原版教材中,作者只會介紹國際性慣例、國際市場、作者本國的金融市場實際運作情況以及相關的金融案例,對中國的學生來說在內容上有局限性。此外,英文原版教材缺乏中英對照,詞匯量較大,一般不能完全適應高職學生的語言水平,大量英文專業詞匯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何況原版教材價格都非常高昂,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少部分學校進行雙語教學時會選擇原版翻譯或者中文教材,在形式不能營造雙語教學的氛圍,且學生無法將教師所講授的帶有大量專業詞匯的英文內容和課本上的中文內容相對應,因為跟不上教師上課節奏。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專業知識和英文水平卻提高不大,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3.教學評價方法單一,評價內容片面。由于項目課程雙語教學的特殊性,其教學評價機制應有別于一般的專業課和語言課。這類課程不僅要定位于讓學生用英語積極主動地利用多種途徑(如圖書、慕課、網站等)去查閱原版資料,學習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理解和表達專業知識,更要定位于讓學生能夠用英語來交流和溝通、處理和操作實際業務,從而為畢業后進入相關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目前這類課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期末閉卷考試或考查,重點針對專業英語文獻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檢驗,不能兼顧到學生的業務實踐操作能力和金融工作的交流能力,評價方法單一,評價內容片面。
(二)教師團隊能力較為單一
推行高職國際金融專業項目課程的雙語教學,其關鍵保障之一是需要建設一支專業理論知識造詣深、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強,并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教學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學團隊。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優秀教師資源相對稀缺,教師存在明顯“專業背景的局限與依賴”,相對能力較為單一,如部分教師在運用英語語言教學時毫無障礙,但卻缺乏相應的國際金融專業知識;部分精通國際金融專業知識的教師在用英語教學時又顯得力不從心,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開展。
(三)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
高職院校學生相對本科院校學生來講,學習基礎較為薄弱,成績偏差,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不高,英語口語和聽力應用起來也比較吃力,雖然在經濟較為發達和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有部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尚可,但若在專業課課堂中采用雙語教學,便會有相當部分學生聽不懂教師的授課內容,更不用說積極參與項目課程的實踐、參與課堂互動和討論了。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學生英語基礎成為制約高職國際金融專業項目課程推行雙語教學的最大障礙。
三、高職國際金融專業項目課程推行雙語教學的策略
(一)推進基于雙語項目教學的國際金融專業職業能力課程改革
1.提出以雙語來實施項目課程教學的“雙語項目課程”理念。對國際金融的職業能力課程進行“雙語項目課程”教學改革,教學過程直接對應國際金融業務的英語工作環境,教學內容對應于國際金融崗位的工作內容,既避免學生不能很好地在英語環境中理解用中文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又避免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英語的含義,實現學生英語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同步提升。雙語項目課程教學分為兩個層次,一類是在英語課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如金融英語課程、金融服務英語口語課程;二是將原有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形成雙語項目課程,如對應國際結算業務崗的“國際結算”課程和對應外匯業務崗的“外匯交易實務”課程。
2.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組織編寫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雙語項目課程”教材。根據現階段中國國情以及金融市場的現狀,結合高職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組織專家隊伍,編寫既適合中國國情,又有國際特色的雙語教材。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注意教材的使用對象是中國高職高專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所以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引導,教材內容和編排以工作項目為中心,以業務流程為主線,穿插基本的專業理論,同時符合學生的閱讀需求,不會產生理解上的誤差。
3.積極推行形成性評價,探討“雙語項目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項目結束時對學生整體能力形成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評價內容多元性,如外匯交易實務課程的評價形式需通過課堂表現來評價學生考勤、紀律和對知識點的反應程度;小組討論來評價學生的組織、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模擬實訓來評價學生按模擬教學軟件對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執行效果;真實項目來評價學生對實際工作的勝任能力和完成效果;學生作品來評價學生完成外匯業務表格處理的情況;期終考試來綜合評價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對必要知識的掌控程度。另外,需建立學生、教師、行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多元化評價主體,使評價結果可以結合實際、重視過程,相互印證。
(二)打造通英語、精專業、富實踐的高素質教學團隊
實施項目課程雙語教學的關鍵是擁有一支能熟練使用雙語的國際金融專業教師隊伍。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引進+培養+聘請。首先,引進海外高素質人才,包括在國外工作、學習過的優秀留學人員,他們對于英語有更佳的駕馭能力,同時有國際金融工作背景,可以把握國外最新的分析角度、創新觀點和研究成果,使得我們的教學和教材的編寫更能與國際接軌。
其次,對擁有專業特長的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中有較強英語基礎的,優先選拔出國進修,使得雙語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鼓勵教師為提高自身的英語授課能力和水平而自學或參加各種培訓。再次,采用校外聘請的方法,通過加強校際間的教師互聘引入優勢雙語教師資源,此外,還可聘請具有專業教育背景、能勝任專業課程教學的外籍教師,而外籍教師反過來又可以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建設出一支結構合理、精干高效、一專多能、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同時也應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有利于“雙語實踐型”師資結構調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三)建立以金融類專業大類培養為基礎的國際金融專業學生選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