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5: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注意事項一、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長期劇烈的運動不但是骨質增生疾病的誘因之一,同時也是會導致骨質增生疾病病情嚴重的原因,在平時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勞逸結合。
注意事項二、適當進行體育鍛煉。要盡量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并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
注意事項三、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也是骨質增生的注意點。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于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于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游戲思維;體育教學;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G40-013.9]
體育教學是一項重要的體育鍛煉手段,通過體育聯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通過在游戲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法。正確有效的體育教學除了能夠幫助學生鍛煉體格外,還能夠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中,體育教育的作用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常規的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形式的單調和枯燥,因此學生的接受性較低,大大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高低。游戲相對于普通的常規教學,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是探討游戲思維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情況以及應用體會。
1.游戲思維在體育教學中作用
1.1 體育游戲
體育教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體育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智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等均得到良好的發展。由于人們對體育游戲的作用的認識得到不斷強化,因此各種游戲被應用到各種體育活動之中[1]。游戲體育能夠在幫助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游戲體育具有體育特征,同時不缺乏趣味性。在體育游戲中,需要學生根據游戲規則參與游戲能夠使得學生的體格得到鍛煉,同時加快學生的新陳代謝,在學生的體格成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足夠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其體質,在緊張的學習中能夠煥發精神同時還能夠適當幫助學生釋放學習的壓力[2]。另一方面,游戲思維能夠幫助學生開發其智力。學生如何在游戲規則下取得游戲,適當的游戲規則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同時也會刺激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如何在游戲規則下贏得比賽。不同的游戲形式能夠培養鍛煉學生不同的能力,如團隊游戲要求學生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強調隊員之間的合作精神,更好的融入游戲團隊,幫助團隊贏得游戲勝利。
1.2 體育游戲原則
由于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參與體育鍛煉,使得其體格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在設計體育游戲,應該要有針對性考慮參與學生的年齡,游戲的運動消耗,游戲難度,趣味性,對于學生思維能力[3-4],團隊能力等各個方面的開發性等。使得體育游戲鍛煉的質量得到保障。教育性原則在體育游戲設計中也同樣重要,為了體現出體育游戲教學的價值,因此在設計體育游戲過程中需要注意體現游戲的教育功能。在游戲過程中主要融合游戲的內容,游戲規則,游戲方法以及游戲組織形式等,使得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學習。安全性是每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最需要予以重視。游戲的目的和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游戲過程中保持游戲體育鍛煉的安全性是相當重要。
1.3 游戲思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要求
明確游戲體育教學的目的,作用以及相關的意義。通過游戲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體育游戲中,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重要的是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游戲思維。在游戲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習慣,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外,能夠對其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在實現游戲體育過程中,要保證學生參與過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采用游戲體育教學的形式,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如身體素質,學生的年齡等,還有根據實施體育游戲教學的場地,器材以及天氣情況等因素合理的設計游戲,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參與體育鍛煉中。
1.4 游戲體育教學需要注意事項
由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過程中的游戲思維,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引導者需要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游戲,發揮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更多參與體育游戲,才能夠更好發揮游戲的作用[5]。在開始課題時,引導者需要良好的導入課題的主要目的,能夠從一開始就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游戲的趣味性能夠大大提高體育教學的吸引力,但仍然需要導師詳細,清晰向學生講解體育游戲的相關規則,使得學生能夠明白體育游戲的真正目的。每節課需要結合教學計劃中的重點和難點,將重點突出,解決難點貫穿在整個課堂學習中,以游戲的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接受教學內容。體育游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游戲的這種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體育鍛煉的動作,技能,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形成一種慣性的良好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學習,起到體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在課堂結束時,導師需要安全學生進行放松練習。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中控制學生的投入程度,由于游戲本身的趣味性,可能會導致年齡較少的學生會出現失控等負面的效果。例如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因此導師需要注意引導學生注重按照游戲規則進行,同時也是要通過游戲本身使得學生明白如何合理,合規范取得游戲勝利,培養學生游戲思維。又如由于游戲本身過于刺激導致學生過于激動,容易并發意外。因此導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需要主要除了保持游戲的趣味性,還要充分考慮游戲的安全性。同時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需要適當進行調控,避免出現失控等場面。若在游戲體育過程中出現各種學生之間的爭執,導師需要做好調解工作以及模范工作。導師的處理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參考內容之一,也是游戲思維的重要體現。
2.討論
由于體育游戲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其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為了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體格鍛煉,使得其心身能夠健康發育,在游戲過程中鍛煉身體,培養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國卿.淺談體育教學中游戲的有效運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21):264
[2]段晶晶.淺析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17):68-68
[3]馬國卿.淺談體育教學中游戲的有效運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19):343
一、培養興趣,感受快樂源泉
早在春秋時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一教育命題,啟示我們今天的小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必須從激發體育愛好這一角度切入。作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興趣是達成教育目標的有力工具。因此,興趣濃厚與否決定了教學行為的最終結果。
小學生年紀小,性格無拘無束,想象也是天馬行空,他們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主觀上厭惡的東西他們很難接受。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應當從激發體育鍛煉興趣入手。例如,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名人鍛煉身體的逸聞趣事,利用名人效應和榜樣作用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同感;主動與學生一起參加晨練、課間體育活動、出操、打球,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主動接受教師的教導觀念;一邊游戲一邊進行體育鍛煉,一邊排隊一邊做早操,一邊做早操一邊唱歌等。這些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他們感到滿身心的快樂和喜悅。一旦體育鍛煉成為他們愛好的一件事情,終身體育意識就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萌芽。
二、培養能力,學會自我鍛煉
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多年前的一些畢業生正式工作之后,從沒有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堅持下來。繼續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發現,學生之所以一畢業就將體育拋之腦后,一方面的確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經常開展鍛煉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則很大程度上是因?樗?們不知道如何鍛煉、不知道如何科學鍛煉。在學校,教師井然有序安排學生出早操、做熱身運動、跑步,他們習慣被安排,習慣聽教師指揮,但是畢業之后,不再有教師指導,很多學生竟然連熱身運動都不會做。
培養學生獨立開展體育鍛煉的能力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小學體育教學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獨立鍛煉能力是一種習慣,那么,教師要如何將其與常規課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呢?
筆者認為,在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體育技術之外,教師還應當傳授一些與體育鍛煉有關的小常識,讓學生不僅掌握技能,同時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方法。例如,講解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常見體育項目的知識和技巧,引導學生科學進行練習;說明體育鍛煉的積極影響和各項體育活動的基本特點;教學基本體育比賽的判分規則和注意事項。與此同時,尤其需要注意對練習頻率、練習時間、動作糾正、運動次數等內容的講解,這對學生今后從事自主體育鍛煉具有現實意義。經過這些培養,學生體育鍛煉基本技巧能很好掌握,自然能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
三、培養習慣,提高自律意識
習慣是一種經過長時間培養形成的傾向,一時之間是很難轉變的,與興趣愛好相比,習慣具有意志努力的特點。可以這樣說,學生即便具有體育興趣、掌握體育鍛煉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培養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動輒朝三暮四,那么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了。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促使他們從小養成勤于鍛煉的好習慣。
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地形成是意志力與毅力堅持的結果,必須經過嚴厲要求、反復訓練才可以養成。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年級每個學生的不同體育鍛煉要求、心理特征差異,有區別、有計劃地制訂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一一對相關項目進行訓練。例如,培養學生良好的晨跑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不同階段的計劃表,三年級每天晨跑300米,四年級每天晨跑500米,五年級每天晨跑600米,隨著年級段逐漸向上,晨跑要求也要增加。在這里需要注意,男生與女生有關晨跑的要求應當是存在差異的,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和入學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具體決定。單一訓練項目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更換項目,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到整體、由單一到整體,逐漸加大訓練難度。同時,我會利用周末、寒暑假的契機,布置適當的體育作業要求學生完成。如,每天和父母一起打羽毛球1小時、跳繩500次,有條件的可以參加游泳鍛煉、和父母或伙伴一起騎自行車等。
教學實踐發現,不少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集中于素質測試達標和身體素質練習兩方面,有關學生心理素質、學習方法、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問題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導致很多學生從小就對體育課程養成了應付心理,這一教學觀念必須予以轉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對他們今后走入社會能不能繼續開展體育鍛煉具有直接影響,當前體育教師依舊需要在此方面進行努力探索。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心、緣中、神門。
【配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內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不顯時加選配穴。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貼壓于雙側穴上。然后按壓1分鐘,使耳廓充血發熱。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1~2分鐘。隔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靜 坐
挪威心理學家認為,靜坐鍛煉可以舒展身心,消除體內長期積累下來的“障礙”,協調人體各部分的機能,對神經衰弱,比藥物治療效果還好。 具體做法:每天早晨和晚上睡前各靜坐半小時。靜坐時,取端坐位,頭向前,兩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弓,后背微圓,雙手叉置于大腿之上,上腹內凹,臀部后突,兩膝不并,兩腳分離。要注意吸氣長而緩,呼氣短促而自然,不用勁,腦中拋除一切雜念。這樣鍛煉兩周后即可見效。
神經衰弱治療操
【預備式】雙手放在兩膝蓋上方,放的位置以舒適、放松為度,頭正、身直、鼻與臍在一條垂直線上,閉目靜坐片刻,全身放松。
【動作】從右向前俯身,以腰為軸,繼而向左旋轉、舒身、上起,轉一整圈歸于原位。接著從左向前俯身,以腰為軸,向右旋轉、舒身、上起,轉一整圈歸于原位。旋轉時以臍為圓心,鼻朝臍的方向,旋轉速度要緩慢、均勻、輕松、意靜。每天睡前在床上反復做16~32次。
醫療體育鍛煉
散步和旅行:根據實驗研究,神經衰弱患者作較長距離的散步(例如2~3公里),有助于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癥狀(如頭痛、兩太陽穴跳痛等)。日常生活也有這樣的經驗,散步后精神較振作,心情較舒暢。
冷水浴:冷水的刺激有助于強壯神經系統,增強體質。因此,神經衰弱患者適宜于做冷水浴;在早晨起床后進行。早期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鍛煉,習慣以后改用冷水擦身,最后用冷水沖洗或淋浴,每次30秒到1分鐘左右;從夏天起可以參加游泳,如能堅持到秋冬,效果更大。
【注意事項】醫療體育鍛煉只是神經衰弱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除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外,還應注意去除病因,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勞逸結合,特別是要培養樂觀主義精神。
王校長告訴我――
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的,關鍵在于家長和孩子有沒有信心。
聞名于世的好萊塢動作巨星史泰龍。以其發達的肌肉。強健的體魄,成為希臘神話中亞多尼斯般的風云人物。可是,有誰能想到,他出生貧寒,從小就營養不良,患軟骨病。吐字不清,被同學譏為“歪嘴鳥”,是個“貨真價實”的病弱少年呢?
他之所以能在成人后“脫胎換骨”。成為標準的動作巨星,全在于自己的刻苦訓練。他十歲時,在一次偶然機遇中,由一位好心的鄰居帶他去學騎馬,很快對體育活動發生濃厚興趣。成為騎術超人的“孤獨騎士”;爾后,體育活動對健康帶來的益處,使他練啞鈴,參加田徑隊、橄欖球隊和拳擊活動。終于由纖弱的“歪嘴鳥”。練成擁有16,5英寸肱二頭肌圍的“種牛”,為事業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少年,雖然處于病弱狀態,但只要以良好的心態,堅韌的毅力,正確的方法參加體育訓練。同樣可以獲得健康的體魄。甚至可以成為體育運動中的佼佼者!……
我追問如何幫助體弱的兒子參加體育活動。王校長說――
首先,要注意調適他們的運動心理。
病弱少年,大多具有與健康無緣的悲觀心理。他們雖然對強健者羨慕不已,也明知體育鍛煉對增進體質大有裨益,但總認為自己素質差。難以通過鍛煉達到一定的健康水平。對此,家長應像你這樣。發現孩子的運動興趣,給予支持和提供必要的條件。從心理上徹底扭轉“你要我鍛煉”,達到“我要鍛煉”的目的。對鍛煉毫無興趣。悲觀心理尚未消除者。家長應從各方面給予誘導。使之逐漸產生興趣再因勢利導。強制其進行鍛煉,不但難獲效果,反會促發其逆反心理,以致在成人后也會與運動無緣。
病弱少年的體質較一般少年差,在鍛煉中會付出更大而獲效較小,往往在一段時間后,會產生放棄鍛煉的想法。有的病弱少年通過體育鍛煉,獲得一些效果時。往往又會產生“我比先前強健多了”的自滿心理。也可能因此而放棄鍛煉。對此,家長尤應引起重視。
其次,要注意他們的運動營養。
由于體育鍛煉耗能較大,家長應注意先給兒子治病,以免運動加重病情。
有的家長認為,兒子體弱,運動量增大后,每天必須吃很多雞魚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才能維持體耗,獲得好的運動成績。其實,病弱少年和一般少年一樣。在運動中肌肉活動度增大,所消耗的主要是糖類和脂肪。其次才是蛋白質。如果不足量給予糖類和脂肪食物,最易出現疲乏而難以堅持鍛煉,如果過量攝入蛋白質食物,往往會園汗出過多、體液喪失而發生輕重不同的高血氮癥,那就得不償失了。
另外,還應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富含鉀、鋅、鐵、鈣和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如青豆、土豆、萵筍、動物肝臟、海產動植物、香蕉和梨等。應是常見的桌上菜。必要時,可補充一點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制劑,以供體耗之需。
運動中出汗過多。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千萬不要圖方便,給予大量的含糖飲料。而應在保證足夠營養的前提下,補以礦泉水或自制飲料為宜。
另外,在補充營養的時間上。也有講究。脂肪類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較慢。如果在參加運動前3小時進食這類食物,能恰到好處地發揮能量效果,不易出現疲勞而獲較好成績;運動前1小時攝取糖類是正確的,運動后過多吃糖,則易發胖。
二 實踐活動背景: 適逢甲流席卷全球,疫情進入爆發階段,中國也受到波及,大多數省份都有確診病例,高校出現集中爆況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然而多數大學生重視學習而忽略了適當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幫助。
三 實踐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
1)會議討論階段:
a:10月初,班級討論實踐主題,并確定實踐方向和目的;
b:10月29號班委初步討論,構思整體實踐流程;
c:10月30號召開班級會議,由班長向全班傳達班委討論結果,并進行班級討論,決定實踐形式、實踐版塊、分組情況、所需器材和具體實踐時間等,決定以問卷調查、現場采訪、傳單宣傳等形式,并分配任務。根據任務安排分成四個小組(見附錄一):第一組,大學生超市宣傳小組(8人);第二組,運動場采訪小組(6人);第三組,宿舍教室問卷調查小組(6人);第四組,攝影小組(4人)。初步決定于11月2號進行實踐活動;
2)材料準備階段:
a:由班委提出問卷調查問題,班長匯總,并經大多數班級成員修改,制成《體育鍛煉與健康問卷調查》表(見附錄二),由班長打印發放到各小組負責人手中;
b:攝影小組準備4套拍攝工具;
c:簽字筆每人準備2只,干凈白紙若干;
(二)具體實施階段:
1)、11月2日中午12:15——1:00第一組在大學生超市和數字化附近進行問卷調查,發問卷調查表,由攝影組進行現場拍攝,保存好問卷調查表和拍攝資料;
2)、11月2日下午4:00——6:00第二組在運動場對進行鍛煉的學生和休息的教師進行拍攝、采訪;
3)、11月2日下午4:00——6:00第三組對教室的學生進行采訪及問卷調查,晚上9:00——10:00對宿舍的學生進行采訪及問卷調查;
4)、第四組由負責人合理分配拍攝人員,跟隨各組進行拍攝;
(三)后期總結及宣傳:
1)、11月4號之前由第一組收集各組調查情況,匯總調查結果,結合學校情況制成宣傳單,中午的時候在大學生超市進行傳單宣傳;
2)、由王超同學總負責活動電子雜志的制作,由其選擇制作小組人員,對照片和活動調查結果的分析、總結;
3)、討論選出一名學生對電子雜志作品的講解;
四、注意事項:
1)、如果遇到下雨天氣,活動推遲一天舉行(對天氣沒有要求的小組可按計劃進行);
2)、發現問卷調查表不夠時,小組負責人要提前和班長打招呼,并盡快解決;
3)、各小組在進行調查和采訪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辭妥當;
五、預算:
復印調查表: 200(張)*0.1元=20元
宣傳單: 100(張)*0.1元=10元
簽字筆: 10(只)*1.0元=10元
摘 要 熱身運動是體育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經常被教師和同學忽略的部分。本文從熱身運動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形式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提升廣大師生對體育課中熱身運動的認識,進而增強體育課質量。
關鍵詞 熱身運動 體育課 作用
熱身運動直接關系到體育課的效果,它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課的類型和結構,按照熱身運動教學模式,在體育課中采取注重實效、形式多樣加強學生熱身運動的練習,為掌握體育基本知識、要領、技能等做好準備,防止運動損傷,將對提高體育課教學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熱身運動的必要性
(一)熱身運動的生理功能
熱身運動可以使學生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提高肌肉溫度,降低組織的粘滯性,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育鍛煉前進行一定強度的熱身運動,可使肌肉的代謝過程加強,肌肉溫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使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關節的損傷。科學合理的熱身運動,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進肌肉活動的協調,加大關節活動幅。增強血液循環的溫度,使肌肉收縮和放松速度加快,減弱粘滯性;使血紅蛋白分解加快,釋放出更多的氧氣;加速新陳代謝。
(二)熱身運動的心理功能
熱身運動可以使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增強,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訓練和比賽的水平。熱身運動可將學生的心理狀態調整到體育鍛煉或比賽的情景中來,同時接通各運動中樞間的神經聯系,使大腦皮層處于最佳的興奮狀態,投身于體育鍛煉之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熱身運動之所以能夠使有機體對外界環境產生適應性,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興奮性和肌肉的疲勞程度,并使大腦皮層處于良好的興奮狀態,縮短肌肉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維持整個運動能力集合指標的相對穩定性。
二、熱身運動的時間和強度
(一)熱身運動的時間
熱身運動的適宜時間以體溫上升為主要標志,體溫的適度升高,能加快神經傳導速度,有利于氧的供應。半小時的體育鍛煉,其熱身運動的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氣溫較低時,熱身運動的時間可適當長一些,量可稍大一些;氣溫較高時,時間可短一些,量可稍小一些。熱身運動的運動負荷一般以感覺身體發熱和微微出汗為宜。測定脈搏更能客觀地反映出運動負荷的大小。熱身運動的時間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教材性質、季節氣候等具體情況,如果時間過短,熱身運動沒有充分做好,就不利于基本部分練習的進行;時間過長,強度過大,學生消耗能量過多,也將影響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和練習效果。熱身運動的強度,根據學生的年齡大小、體質強弱、訓練強度而定。如用心率表示,十五歲到十七歲的學生安靜時的心率為70―80次/分,做大強度運動時心率為170―180次/分。
(二)熱身運動的強度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運動強度可以分為三級:高強度、中強度、低強度。體育課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會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方法。時間短、強度大的劇烈項目的活動,熱身運動的時間和強度要相應加大,使身體充分活動開,避免使肌肉與韌帶突然處于極度緊張狀態,突然被拉長而受傷。在天冷的情況下,進行難度較大的動作練習和比賽,熱身運動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動員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克服人體惰性,這樣才能避免受傷。學生熱身運動的負荷量以不超過基本負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為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從熱身運動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的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三、熱身運動的形式
為了使學生在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準備,教師應當重視熱身運動這一教學環節。課前教師應該設計好熱身運動的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教學章節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樣的熱身運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多套小型、簡便、易于實施的游戲方案,也可以進行一些常規的練習;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又要有行進間的;既要有單人的,又要有雙人或集體的;既要有一般練習,又要有模仿、誘導或輔的專門練習。指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熱身運動遠動,既能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又能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
四、熱身運動相關注意事項
首先,對熱身運動的意義認識不足。由于對熱身運動的認識不足,有的教師存在輕視或盲目地壓縮其時間的現象;有的教師只重視基本部分學習,對熱身運動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為一種形式。其次,熱身運動內容單調乏味。在熱身運動內容安排上,應注意簡單易學、內容生動、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套基本體操、一個游戲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乏味、厭煩。在教學中,選擇熱身運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再次,只注重一般性熱身運動、忽視專門性熱身運動。熱身運動是為主教材服務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與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關的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統機能得到充分活動。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專門性熱身運動練習的比重,才能保證體育課任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李偉.伸展運動、熱身運動、放松運動的生理學審視[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5.6.
關鍵詞:健身運動處方 教學 體質
1 引言
體育課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狀況,我國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在教學目的上,過多地強調體育基礎理論、技術技能,追求近期效益導致大多數學生課外活動不能堅持。我國高校教材東西南北差異大、在內容上又與高中內容大同小異,對此必須進行改革。
2 研究目的
近年來,我們構思一種全面提高學生體質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分兩部分。第二部分為專項教學法:即學生入學后依學生體質、興趣并結合我校體育設施、教師專項特長等條件選擇一個運動項目健學生在二年體育學習中掌握一項體育內容。第二部分,即在第一階段基礎上,通過《健身運動處方》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九三年十月在中國醫大九三級田徑班進行教學試點,九三年開學后,通過二次體育教學課對田徑班同學進行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項目的測驗。(測驗成績略)
3,1 測試成績分析
在達標測驗五項之中成績有一項低于30分則為不及格。以這一標準衡量,全班22人中有12人五項達標項目成績至少有一項成績低于30分,即有12名同學未達標。五項指標中達不到30分的項目主要有50米跑、800米跑、鉛球等。因此將以上三項指標作為身體素質練習重點。
3.2成績差的原因
由于高中三年級迎接“高考”,體育教學體育鍛煉受到影響,是造成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4 《健身運動處方》教學的形式、內容和方法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及多年教學的經驗,首先在體育理論課上對學生進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講授。使同學們明確如何在體育鍛煉中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時間、頻率。如何自己開《體育運動處方》。并經常結合不同運動項目傳授有關理論及實踐方法。課外,教師還對同學課余體育鍛煉進行指導。在課上、課下由教師向學生按個體差異開出不同運動處方。
4.1 強化身體素質處方
4.1.1強化全身耐力的處方
4.1.1.1 持續練習法—采用慢跑,以脈搏在120次—130次/分的強度,持續時間20—25分。
4.1.1.2 間歇訓練法——間歇時間以脈搏來確定,用比持續練習法強度稍大一些的強度:150次。170次/分,跑1—2次之后休息,反復進行6—8次。
4.1.1.3 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后采用12分鐘跑的測驗以檢驗本人鍛煉的運動處方,并及時修正。
4.1.2 強化力量的處方:
轉貼于
內容——說明與教學
頻度——隔日進行
強度——最大力量75%—80%,每組做7—8次,每次練習做4—6組。
間歇——每組間歇1—3分鐘放松肌肉運動部位
練習方式——用杠鈴、啞鈴、拉力器和其它健身器械,進行多種形式的力量練習。
增長肌肉力量的練習,隔日練習效果較好。實踐證明,要使胸圍增加10CM,至少要堅持10個月左右系統鍛煉。
強度,不論采用什么樣的運動方式,均需以最大力量的75%—80%為負荷標準,這樣才能動員更多的肌肉單位投入工作,從而使肌肉產生較大的工作強度,加大肌肉的能量消耗,獲得超量恢復。
4.1.3強化速度的處方:多用30米、50米、100米加速跑。進行數組,每組間注意休息調整,不使過于疲勞。通過一年的體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得到顯著的提高。(見表1)表1
內容
教學前
教學后
F
P
50M
9.127±0.516
8.832±0.402
4.49
0.04
800M
3.718±0.721
3.291±0.266
6.79
0.01
鉛球
4.736±0.55
5.277±0.543
10.73
0.02
立定跳遠
0.64±0.136
1.876±0.107
41.03
0.01
仰臥起坐
36.77±10.3
39.54±4.86
4.31
0.04
5 小結
【關鍵詞】體育;家校聯系卡;實踐思考
中小學生中肥胖、超重并不鮮見;近視眼發病率居高不下,少數學校的近視率甚至高達50%。這些情況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運動鍛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體育納入中考已經試行多年,每年4―5月教育局要對學生進行體能測試,測試成績直接記入中考總分。寒暑假期時間長,學校體育教學鍛煉成果經過一個假期過后,由于學生身體素質極度下降,又回到了原點,學生上學以后,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調整,才能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基于上述情況,廣大體育教師給學生合理布置假期體育作業勢在必行,引導學生假期合理進行鍛煉非常必要。利用家校體育聯系卡這條紐帶,合理布置假期體育作業,通過家校合作,讓學生的假期愉快而充實。現把我校運用體育家校聯系卡,布置與落實假期體育作業的實踐與思考,向學校體育界同行作一介紹,望能有所借鑒和幫助。
一、家校聯系卡的內容
1.在校學習期間的家校聯系卡。
2.假期鍛煉家校聯系卡。
學生體育鍛煉家校聯系卡(2)
假期鍛煉家校聯系卡
學生姓名: 班級:
體育老師姓名: 體育老師電話:
為了貫徹“每天鍛煉一小時、快樂生活每一天、健康幸福一輩子”的健康理念,確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特在假期為學生布置自我鍛煉內容,可以和家長一起活動,請家長督促、陪伴學生完成練習任務,注意每天家長都要簽字哦!!!!
每天必練項目:A.跳繩5分鐘 B.仰臥起坐一組(40)
C.俯臥撐一組(20個)
D.轉眼球3分鐘或者做眼保健操一遍。
每天選擇練習項目:
A.徒步走3―5千米 B.慢跑800――1500米
C.爬山、遠足2小時 D.羽毛球練習
E.其他球類練習 F.健身舞、廣場舞
G.帶有體力活動的家務(提水,掃地等)
H.其他體育鍛煉內容
觀看體育比賽:
A.觀看1場籃球比賽 B.觀看1場排球比賽
C.觀看1場足球比賽 D.觀看1場其他體育比賽
家長評價及寄語:
二、建立家校聯系卡、布置假期作業的注意事項
1.應遵循“健康第一、安全第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首先在假期的鍛煉過程中,人身安全應該放在第一位。除了要防止人身傷害事故,還要防止運動時的扭傷、挫傷、骨折和肌肉痙攣,更要預防感冒和中暑,應避免在烈日下進行運動,且不宜長時間進行鍛煉,運動量也不宜過大。另外,早、晚鍛煉時還要避免吸入較多有害氣體和污染物。其次,要倡導“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飯前和飯后半小時之內禁止參加體育鍛煉,不宜空腹進行運動,反對運動后大量飲水,更不允許運動后立刻吃冷飲,夏季出汗較多,脫水后不宜運動,應及時補水,冬季運動后要及時加衣服保暖,預防感冒。再次要注意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原則,注意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密度,既要達到鍛煉目標,又要不損害自身的健康,絕對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有悖體育鍛煉的宗旨。
2.作業的布置應具有可行性、針對性和多樣性。
體育假期作業必須是學生通過自身能力可以實現的,是普通學生練得起、大眾性的健身內容。作業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具有可行性;在布置假期作業以前,可以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討論――修改――制定程序,并制定出可行的計劃與目標;在布置假期作業前,體育教師要對所有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等不同情況,因人而異的布置寒假作業。
3.學生練習的形式要有選擇性與多類性。
每天除了有固定的練習內容以外,練習形式要有可選擇性。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設定多個和不同的耐力、靈敏、速度等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身的鍛煉項目,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老師可以開出運動處方,學生自主選擇,只要達到鍛煉的效果就行了。多類性主要指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既要有跑、跳、投的田徑內容;又有球類和游戲等集體項目的內容;既有素質鍛煉內容,又有知識型、觀賞型(欣賞體育比賽)、娛樂性活動。盡量豐富活動的內容。且符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
4.利用家校聯系卡,及時反饋,及時評價。
造成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差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教師就要把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來抓。要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體育教師應做到一個加強、二個培養、三個示范。
一、一個加強
一個加強就是體育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加強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增強學生體育自學的能力,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高。
體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體育基礎理論、動作技術結構、運動學、運動生理學、體育衛生常識等。通過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常見運動項目的名稱、技術要領、要求及注意事項、安全保護措施等,以便把握活動與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每個動作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并能正確對待、解決體育運動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
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可以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行。如,對技術動作結構的講解,就可以利用下雨天氣在室內進行。除教師的言語講解外,運用幻燈、錄像、掛圖,使學生形成完整的技術概念,也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進行教授。如,教排球時,就可以講解準備姿勢、步法、戰術陣形、比賽規則等,也可以在幫助學生處理運動傷病時,講解造成運動傷病的原因、具體處理措施、如何預防等。
二、二個培養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應注重于個人能力的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體育鍛煉能力的提高。而體育鍛煉能力如何,又是通過對運動時間、方式的有效把握和對有限空間的有效利用與否來體現的。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的能力提高了,就會科學地統籌和安排鍛煉的時間、方式、運動量等。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提高了,就會擴大學生鍛煉的空間。
1.培養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的能力
對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出發,與體育課要求相輔相成,制訂長短目標,長短結合。依據目標,設定實現步驟、方式。制訂計劃要以個體因素為基礎,符合鍛煉的三大原則,側重于內容的連續性、項目的豐富性和全面性。
2.培養學生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
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條件進行教學。如,利用校內的臺階進行單足跳、交換跳的教學;利用成排的樹木進行蛇形跑、障礙跑的教學。其次,善于從教學內容出發,設計出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體育游戲,如,發展學生腰部力量的教學中,可以設計抬轎子、背人跑的游戲等。第三,根據教學目的,利用已有的場地、器材,要求學生設定活動方案,如,在鉛球教學中,就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推鉛球對身體各部分的影響,設計一套徒手操或輕器械體操,用于教學的準備活動。第四,經常舉行體育器材一物多用的比賽,如,給學生每人一根同型號的跳繩,要求學生創造出三種以上的體育活動等。
三、三個示范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開始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每一個教師,并決定自己受教育影響的方向、大小。體育教師要吸引學生,加大對學生影響的效力,做好學生體育鍛煉的榜樣示范不可缺少,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讓學生從教師的形象、氣質、風度上看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受到感召,又從教師經常持久的鍛煉中得到教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仿效。
1.形象示范
體育教師既是靈魂的工程師,又是健美的塑造師。他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健美的體魄,優美的體態,站立行走姿態矯健,還必須具備一兩項運動專長,如,在三級跳遠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準確、優美的示范,專業、生動的講解外,還可以用簡筆畫把這一過程中重要的動作形態在紙上定格出來。籃球專業的教師,在自己參加籃球比賽時,組織學生觀戰,向學生展現自己快速的奔跑、敏捷的搶斷、靈活的突破、巧妙的分球等。
2.氣質風度示范
體育鍛煉應做到意志堅強、精力充沛,對待學習、工作積極主動,精神振奮,遇事沉著冷靜。如教學中,突然發生學生昏厥倒地的情況,教師首先要穩定其他學生的情緒,保持鎮靜,然后對學生的昏厥癥狀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分析,迅速做出準確判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處理等。
3.經常鍛煉示范
體育教師是體育鍛煉的組織者、指導者,也是體育鍛煉的積極分子和體育鍛煉的高手。如,堅持每天的晨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帶田徑隊的教師,還可以適時適當轉換角色,變教練為陪練。如,在訓練學生短跑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在同一起跑線或不同起跑線同時起跑進行比賽。也可以在學生訓練長跑時,教師一同進行。既可以講解如何分配體力,如何由直道進入彎道,如何超人等,又可以及時進行示范,做到教學與鍛煉的巧妙結合。
現在,有不少學校為了追求本校的文化成績,許多體育室內課被語數外等學科占用。不被占用的體育室內課,體育教師不是讓學生上自習課,就是講述一些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體育運動常識和生理衛生知識及放映一些比賽實況。但這樣,學生的身體得不到鍛煉。因此,教師在上室內體育課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室內的條件進行許多項目的體育活動。為了更好地上好室內體育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本文將對此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并同大家商討。
一、徒手操
在上室內體育課時,可根據具體條件,從實際情況出發,創編一些動作幅度不太大的室內徒手操進行教學,如頸部運動、屈肘繞環運動、體轉運動、體側運動、提膝運動、提踵運動、下蹲運動等。這對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是青少年學生都喜歡的一項體育項目。過去體育教師由于考慮到教室活動范圍小,怕學生活動不開,因而往往局限于組織一些智力游戲。其實,只要經過周密考慮和認真組織,有一些活動性游戲也是可以在教室里開展的。例如,“跟我學”小游戲。教師可以這樣組織,讓一名學生在講臺前或站或坐,做一些幅度不是太大的動作,其他學生跟著他進行模仿。這樣,既鍛煉了領做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鍛煉了跟做學生的模仿能力及反應速度。
三、身體素質練習
身體素質練習對學生的身體正常發育、改善生理機能、提高運動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在上室內體育課時,可以利用室內的條件,選擇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來發展學生各項身體素質。例如,把一條腿放在課桌上進行各種姿勢的壓腿練習,來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仰臥在課桌上做收腹舉腿、仰臥起坐、仰臥后屈體等練習,來發展學生的腰、腹肌力量。還可以用雙手支撐在相鄰的兩張課桌上做俯臥撐、收腹舉腿等力量練習,來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及腰、腹肌力量。在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時,要注意只有在保證動作質量的前提下,通過一定數量的反復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但是,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些動作必須有人在一旁做保護與幫助。同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練習的次數和難度,因人而異,男女有別。
四、組合素質練習
教師還可以巧妙地把幾個簡單動作組合起來讓學生做分組循環進行練習,這時教師應根據課上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情況,來決定是否降低動作幅度、頻率、規格以及所要完成的次數,合理掌握和控制課上學生練習的時間、密度和強度。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依據室內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地安排一些音樂及放映體育賽況來協助進行教學,并以此來調節上課的節奏。
五、學習新的動作技能
在教室里除了可以利用運動技能圖片、模型、投影儀等手段來講授運動技能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部分運動項目技術的練習。例如,在進行跳遠教學時,由于絕大部分學生腿部力量較差,騰空高度不夠,因而做不出空中動作。為此,可以利用教室的課桌來練習空中動作:讓學生支撐在相鄰的兩張課桌上,兩條腿懸空成騰空步,然后模仿跳遠的空中動作(蹲踞式或挺身式)。這樣反復地練習,加強肌肉感覺,逐步形成動作定型,從而有助于掌握跳遠技術。
六、在室內上體育課注意事項
在組織室內體育課時要注意活動項目和練習方法,動作的幅度不宜太大,不要有過分猛烈的動作,以免相互碰撞,如全班學生集體練習時過于擁擠,則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多組進行。另外,不要讓學生大聲喧嚷和產生過大的嘈雜聲,以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盡可能不要搬動課桌、椅子。如需要借助桌椅做練習,或小范圍內搬動桌椅時,要教育學生注意安全,同時要求學生要愛護公物。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體育;意義;教學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與落實,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必然性需求,而“快樂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恰好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標要求。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以“快樂”作為主導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教學實踐表明,體育課堂中運用快樂體育教學觀念,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了體育鍛煉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對未來發展大有益處。
一、小學體育課堂中實施“快樂體育”的重要意義
1.落實體育教學目標的根本保障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很多學校將“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教學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過于籠統化,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不足;而應用“快樂體育”觀念,則能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更加強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表現個性。
2.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
“快樂體育”的精華在于“快樂”一詞,強調學生在學習體育、參加體育鍛煉中體會到運動的快樂與成就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入趣味性體育活動、競賽性體育活動等,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更易于學生接受,促進體育教學向多元方向發展。
3.符合雙向性教學方法的需要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教師與學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只有兩者配
合,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配合同樣重要。應用“快樂體育”教學方法,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單向傳播弊端,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真正體會體育的快樂。
二、小學體育課堂滲透“快樂體育”的具體方法
1.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過去,體育教學與“苦練基本功”密切相連,因此,學生對學習體育產生恐懼。運用“快樂體育”觀念,則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讓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加入到課堂練習中,將快樂體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更利于學生了解體育課程,提高上課的積極性。例如,女學生往往對一些體育項目產生懼怕心理,如前滾翻、長跑、跳遠,這些都是女學生的弱項,教師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理情緒,多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學會苦中作樂,掌握運動技巧。
2.善于運用比賽教學法
考慮到小學生所處年齡段,他們具有極強的競爭意識,因此體育教學可采取比賽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舉辦比賽的方法,還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消除不良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體育運動,增強耐性,體會運動的快樂。教師首先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某項運動的知識點、技術要點、注意事項等,帶領學生進行基礎性訓練,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技巧之后,就可以劃分成幾個小組一起比賽,如學習跳繩運動時,教師教會學生如何雙腳跳、單腳跳和單雙替跳,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花樣跳繩表演與跳繩接力比賽,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團隊競賽中,既鍛煉了體育技能,也提高了團隊協作意識,增強了吃苦奉獻的精神。在比賽過程中,教師還可發現學生的不規范動作,及時指導并糾正,讓小學生從比賽中獲取快樂,也從比賽中增強體育運動能力。
3.鼓勵開展家庭體育活動
小學體育教學的另一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終身體育能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時間內,應該組織學生在課后多參加體育活動,倡導開展家庭體育,發揮社會、家長的教育作用,從多方面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教師定期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仍然堅持體育鍛煉,參加打球、跑步、跳繩等運動。教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引導家長認識到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發揮家長的參與和監督作用,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
4.針對教學實施有效評價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運動負荷量、參加練習的密度等。推廣“快樂體育”教學方法,必須要有與之配套的“快樂評價”方法,評價的重點在于保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首先,樹立科學評價的意識,全面考查學生參加體育的學習成果,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有效評價;其次,評價要具有發展性眼光,除了關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以外,更要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參加體育學習的態度以及能力增長等,對學生學習中的點滴進步予以肯定和鼓勵,保護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最后,教師通過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挖掘學生的體育運動潛能,培養體育愛好,實現終身體育目標。
總之,“快樂體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方向,是一種值得倡導與推廣的體育教學觀念,其根本在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形成體育鍛煉興趣。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將學生視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讓學生喜歡體育課,熱愛體育鍛煉,以此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