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8: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法律圖書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業務格局與特色服務
國會圖書館具有國家圖書館、立法決策圖書館、國家版權局等多種角色。
國會圖書館的主要部門有館長辦公室、綜合行政管理部、國會研究服務部、版權局、法律圖書館、圖書館服務部等。
圖書館服務部旨在開發、獲取、組織、提供、利用、維持、保護并保證長期保存。其員工數量占國會圖書館工作人員總數的大半,國會圖書館最慣常的圖書館職能(包括采訪、編目、參考咨詢以及長期保存等)均由該部履行,并下設多個業務部門,如采編部門、地理地圖部、亞洲部等等。該部門亦管理大量的項目,包括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老兵歷史”項目等。以下就其部分下設部門及業務簡要介紹。
采編部門:國會圖書館重要的業務部門之一。和幾乎所有的圖書館一樣,采編部門負責及時有效地獲取館藏并編制目錄。大部分資料由采編部統一采訪和編目,其選書與采訪分開完成,選書一般由相關參考館員完成,將書單交由采訪部門采購,同時賦予編目的優先級,3、2、1分別代表優先級次由高到低。美國版權法規定出版物需向國會圖書館繳存兩個復本;但國會圖書館只保留一個復本,其余用于調撥或交換。通過交換,國會圖書館亦獲得世界各國通過傳統渠道不易獲得的資源。一些特殊載體的資料如地圖、民俗資料、音視頻資料則由專門部門完成從采訪到服務及保存的全流程業務。如地理地圖部業務即相對獨立、自成體系,涵蓋采編、典藏、數字化、服務等全流程;其地圖的收藏不僅限于美國,而是覆蓋全世界,各式地圖數量達500萬余件,種類繁多,形式不限,有平面地圖、模型、地球儀等。尤其是該部門建立了完善的地圖數字化流程與標準,包括地圖掃描、標引、、保存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制作了大量的數字化地圖在互聯網上提供服務。
國會圖書館2008~2013年戰略規劃中明確指出發展館藏是主要任務,目前國會圖書館有1.42億館藏,其中編目資源3200萬冊(件),館藏包括470個語種,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法律資料、音視頻資源、地圖資料。平均每天接收1.35萬件資源,每天補充館藏1.08萬件。
數字資源建設及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國會圖書館的數字館藏來源主要是:已有物理館藏的數字化轉換,許可電子資源,原生數字資源。
國會圖書館的數字化項目有數百個之多。近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有國家報紙項目、世界數字圖書館和網絡存檔等。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是近年來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其他相關機構實施較多的一類活動。尤其是國會圖書館,在美國的長期保存活動中更是發揮著重要的領銜作用。它不僅是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活動的領導者和促進者,也是保存行動計劃的制定者和全國性保存網絡的構建者,如近年來的NDIIPP項目即是由國會圖書館領銜。此外,政府機構、教育及科研機構也有大量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活動進行。
為國會服務:為國會服務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最重要的職能與使命。主要通過國會研究服務部(CRS)和法律圖書館完成。CRS是國會圖書館最重要的部門之一,直接服務于國會議員、國會各委員會以及國會工作人員,主要職責是在國會的立法決策過程中,提供全面可信的分析、研究和服務,這些服務及時、客觀并具有保密性。CRS每年處理大量的國會請求與咨詢,近年來該業務呈增長趨勢、每年近百萬件。法律圖書館成立于1832年,館藏約300萬冊(件),是世界最大的法律圖書館,其員工既有律師,也有圖書館員,約100人。其最初使命是為國會及最高法院提供法律資源,如今其服務范圍已擴展至美國政府、公眾及全球法律界。它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一部分,但作為一個相對獨立、體系完備的專門圖書館,它被譽為“館中之館”。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為國會提供立法參考、提供法律信息動態監測、提供司法判例分析報告、進行國際法及比較法研究(主要是關于外國法律及法律體系)等等。
為公眾服務:通過網站信息、提供閱覽、咨詢及信息檢索服務,提供免費講座、音樂會供公眾欣賞,此外還包括參觀講解、展覽服務等。
開放與國際合作
國會圖書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并非常重視合作。如前所述,僅是數字化項目就有數百個之多,如著名的NDIIPP、WDL等。
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領域,美國各文化遺產機構、政府機構、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基金會等展開了大規模的合作,其中很多是美國各州甚至全世界多個國家和機構合作的結果。
國會圖書館的人員結構也體現出較大的開放性。其館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如法律圖書館,1/3的工作人員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而在國會圖書館整體人員結構中,中國館員即占5%。在中文收藏方面,國會圖書館也是除中國本土以外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其館藏包括中文善本書6萬余冊、中國地方志6萬余冊以及《永樂大典》41冊,此外還有納西文典藏等。在資源建設方面,國會圖書館在埃及的開羅、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等地設立了六家海外辦公室以更全面地獲取當地文獻資源。在合作編目、國際交換以及標準規范的建設等方面也都體現了較大的開放性和對國際合作的重視。在特殊服務方面,國會圖書館還與多家圖書館及機構合作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
宣傳與推廣
宣傳與推廣在強化圖書館服務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會圖書館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多種渠道體現。在網站建設上,國會圖書館邀請來自Smithsonian研究院系統博物館、藝術館的專家共同進行網站頁面設計,每一個圖標及畫面都頗為精美。
國會圖書館還推出相對長期固定的展覽,常年在大廳展出,每年接待觀眾一百多萬人,并將這些展覽定位于“美國藝術和文化的濃縮”。
【關鍵詞】基層法院;圖書資料;現狀與發展
“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候”。然而,讓法院是成為真正法律帝國的首都,讓法官成為法律帝國的王候,離不開法院文化建設。豐厚的法律專業知識不可或缺,綜合的文化素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應同時具備。圖書資料是法律帝國和帝國王侯不斷汲取的營養,離開了這些營養,帝國必將毀滅,王侯必將死亡。
汝陽縣法院是全國優秀法院,省文明單位,黨組高度重視法院文化建設,很早就建立了專門的圖書館(包括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為全面提升干警綜合素質和司法能力,創建學習型法院,營造濃厚、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干警后續發展提供堅強有力支撐。在經費緊張有限的情況下,多方措籌資金,不斷完善圖書館設施,充實圖書數量,增購圖書品種,征訂各種雜志期刊。內容豐富多樣、環境優雅舒心的圖書閱覽室給廣大干警提供了學習的“第二課堂”。汝陽法院在圖書資料管理上取得的成績,多次得到上法院的表彰和領導的肯定。隨著新辦公大樓的落成,圖書館建設將有更大規模地創新和發展。
但就全國基層法院而言,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極不平衡,與最高法院的要求有較大差距。現對目前基層法院圖書資料建設的現狀及瓶頸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對法院文化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1.目前基層法院圖書資料管理的現狀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級法院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圖書館(室)等文化設施建設,并對相關事宜提出了要求。通知指出,圖書館(室)是法院文明的窗口,是法院文化底蘊的標志。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在年度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購置圖書資料,保證法官辦案和學習用書的需求,逐步擴大和充實藏書數量。
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人民法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許多法院新建或改擴建了辦公樓和審判法庭,彰顯了我國司法機關的良好形象。但在重視辦公樓和審判法庭建設的同時,忽視了對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有的認為,圖書資料是法官個人知識積蓄,購買圖書是法官的個人行為,費用應當有法官個人購買。故此,對提高法官理論素養的方法和舉措均存在明顯欠缺,對法院圖書館建設行動緩慢。加上中國圖書資料的價格昂貴,法官經濟待遇低,個人出資購買書籍有心無力,最終導致法官無書可讀、無資料可查的尷尬局面,這種狀況明顯不適應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發展的要求,對中國法官文化學習、理論水平的提高極為不利。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法院、法官的形象,不是靠大樓、法袍來創造的,要靠法官理論內涵和對法律正義的身體力行來實現的。法律帝國的王候,需要不斷從法律、法規中汲取營養,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壯大自身的執法能力。
目前,我國法院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得到加強,司法獨立初步實現,司法權正漸成為裁處社會矛盾糾紛的終極性權力,法院正成為實現社會正義公平和傳播法律理性的地方。司法考試實現統一,大批高素質的優秀法律人才不斷進入法院。各地法院的辦公條件日益改善,法槌、法官袍莊嚴肅穆。凡此種種,充滿著法律帝國的希望。此時,正是大力發展法院文化特別是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圖書館建設,為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隨時補充營養的緊迫時期,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存在,法院圖書館建設及圖書資料短缺仍是法院文化的薄弱環節。
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東西部地區,沿海與內地等地區各項差別懸殊大,發展不平衡。除了辦公條件、工資福利待遇外,法官素質也參差不齊。都普遍存在對法官理論素養和法律圖書館建設方面的欠缺。大多數基層法院沒有圖書館,有的有圖書室但圖書數量少,種類單一,效能低下,借閱者寥寥。一些法院,由于經濟不發達,財政困難,每年對圖書資料經費的投入很少,除了訂一些黨報黨刊和《人民法院報》、《法制日報》、《人民司法》等專業報刊外,基本沒有購買圖書資料。再加上缺乏專人管理,圖書借閱制度不完善,圖書資料的毀損、流失現象比較普遍,圖書館名不副實,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法院圖書資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法院圖書資料建設與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對法院文化建設長遠發展意義的認知,缺少圖書資料對審判質量和法官素質提升重要性的認識。二是資金缺乏是制約圖書資料建設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圖書資料普遍存在虛高不下的狀態,由于資金困難,有的法院即使建成了圖書館,也無法及時購買書籍使圖書資料得到補充和更新,法律專業圖書數量少,圖書中法學名著和高質量論著不多,質量略有欠佳,有關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工具書資料不足,有關外國法的法典、論著和判決例資料,基本處于空白,有關期刊征訂不足,法學核心期刊廖若晨星,沒有建立法院的判決書例資料庫、法官論著資料庫,找不到本院歷史裁判文化資料等。這種現象導致圖書館頭有虛名,光顧著不多。
3.對法院圖書資料發展的建議
隨著法院系統局域網的建成,法院系統與北大網絡圖書館有關法律圖書的資源共享,改善了目前法院圖書資料匱乏的局面。但作為法院獨立的文化建設,圖書館建設及圖書資料管理仍需加強。進入21世紀,法院大樓的建設固然很重要,而法院的圖書資料作為軟件,其建設亦不可或缺。一個法院如缺乏相應的圖書資料,猶如缺乏糧草,安能養成深厚的法官理論素養,必然外強中干,法律帝國、法律王候將徒有其名。為了塑造移植專家型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必須進一步加強法院圖書資料的發展。
Abstract: Since the first Open Source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has been published in 1999, it gradually exhibited its evident advantages, and has been approved by amount of foreign libraries, especially in some well-known foreign law schoo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omatic market about foreign libraries, the advantages and scoring systems of OS-ILS were elaborated. In addition, setting Koha and Evergreen as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OS-ILS were expounded. Moreover,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in foreign academic law libraries and the cooperation with cloud computing in the future were given a detailed explanation. The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OS-ILS were concluded aiming at providing new thoughts for domestic academic law libraries.
Key Words: Open source;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Cloud computing; Law school; Implications
圖書館集成系統(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ILS),即為圖書館定制的資源規劃系統,主要涵蓋編目加工、流通、典藏、、聯機公共檢索目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 OPAC)五個基本模塊[1],現代的ILS是幾個聯盟性的圖書館與單獨軟件系統開發公司之間供求發展的產物,分為專有圖書館系統(Proprietary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P-ILS)和開源圖書館集成系統(Open Source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OS-ILS)。
近些年來,OS-ILS的發展迅猛,在社會經濟學領域大獲贊譽,根據Marsh Breeding最新報告顯示, OS-ILS在北美圖書館自動化產業的市場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展現出巨大的市場份額潛力[2]。OS-ILS的持續迅猛發展與其自身優勢特點密切相關。
1 OS-ILS的概述
1.1 OS-ILS的優勢特點
由于P-ILS開發商的保密設置,圖書館無法免費獲得專有軟件的基本源代碼,因此,在本質上完全受制于軟件開發商。而且,圖書館支付高額許可費用獲得軟件的使用權,權限為接收軟件的工作副本,但不能對軟件本身進行任何形式的更改,因此,圖書館仍需支付年度維護費用來改良、提高、升級ILS。
與此相比, OS-ILS的源代碼可以免費開放獲取,從而圖書館免去了獲取使用權的費用,并可根據自身需要對ILS自行開展修正、升級等操作,此過程可由圖書館IT人員或提供支持服務的供應商完成,而非該軟件開發商。同時,OS-ILS開發商要求圖書館必須公布他們為增進軟件實用性而進行的所有修改,從而令其他使用者可以參考公布的修改內容自行修改。
鑒于上述優勢特點,自21世紀初新西蘭的Horowhenua Library Trust圖書館率先嘗試了首款OS-ILS,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已有數以萬計的各類圖書館正在使用OS-ILS,已經形成一股不可抵?醯姆⒄估順保?這將減少P-ILS開發商對圖書館的制約,有利于追求自由、個性化的ILS。
1.2 OS-ILS的評分系統
1999年全球首款OS-ILS面世,Koha進入市場開啟了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嶄新里程,目前已有數十款OS-ILS投入市場。面對數量眾多、各具特色且良莠不齊的OS-ILS,圖書館需要如何選擇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優勢呢?繆勒為此創立了一套完善可行的評分系統[3]。
首先,鑒于開源是評價OS-ILS的首要前提,因此需要評估開源軟件的相關條款及圖書館自身運作的關系,旨在保留那些真正的開源或版權免費的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 OSS)。經全面的評估,一些宣稱是OS-ILS的軟件系統,其實并未符合開源的標準。例如Avanti 1.0一直被認為是一款免費軟件,但它存在源代碼保護,因此并不屬于OSS。Learning Access ILS的使用者無法在其官網上獲取該軟件的升級信息的相關鏈接,而必須獲得正式的授權下載并運行,因此,也不屬于OSS。BiblioteQ及WebLis可以免費下載,但它們不受許可且源代碼無法隨意被獲取,因此,也不屬于OSS。Open Marco Polo是款免費軟件,但它受制于GPL,而GPL的源代碼無法獲得,因此,也不屬于真正的OSS。
第二步,基于一套包括40個標準的評估系統,評估OS-ILS軟件系統的開發商,確定OS-ILS的吸引力及可持續性。根據最終得分,將其分為4個層次:(1)不活躍的軟件系統(得分:0),此類OS-ILS的源代碼或開源社區已經數年未更新、升級;(2)剛公布的軟件系統(得分:0~3.5),此類OS-ILS缺乏大量的開發者及使用者,一些程序、方法及工具仍未實現或不能免費獲取以確保持續性;(3)新興的軟件系統(得分:3.5~5),此類OS-ILS的開發者、使用者不斷增加,但確保其持續性的實施程序、方法及工具卻未能與其市場發展水平保持同步,例如PMB;(4)可持續的軟件系統(得分:5~7),此類軟件系統在保持開發、使用不斷增長的同時,確保外包合作基礎構造的同步發展以協助控制目標、功能、體系結構設計,以及開發商與使用者共點版本系統的責任、開發計劃等內容,主要指Koha及Evergreen。
最后,系統分析ILS約800個功能及特點旨在評估究竟哪款ILS最適合該圖書館,最終得分用于確定每款ILS的優勢及不足,以及相似于或區別于其他ILS的特征。
應用該評估系統,在超過20款OS-ILS中,僅有3款通過了所有步驟,即Koha、Evergreen及PMB,成熟度分別為4.9/7、3.8/7、3.7/7,其中Koha最為成熟,同樣具有漢化版的Evergreen也應引起關注。下面以這兩款OS-ILS為例,介紹OS-ILS的發展及現狀。
2 Koha及Evergreen的比較
2.1 Koha的發展及現狀
1999年Koha由新西蘭的Katipo Communications有限公司開發,于次年正式上線投入使用(koha.org)。如今,Koha已經具備大部分國際性的選項:日期格式、MARC記錄的類型及包括中文在內的25種語言版本。鑒于擁有自主的報告生成器以確認數據并生成報告,Koha的獨到之處在于提供FRBR、OAI,以及基于OPAC慣例的事件記錄及報告,同時,針對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特種圖書館等不同用戶群,Koha開發出不同版本。總體來說,Koha具備極好的執行質量,并且具備的功能展現出極好的實用性。Koha的成功不僅表現在北美市場,在發展中國家, Koha已經將用戶群擴展到獨立圖書館,土耳其文化旅游部新近完成了一個涵蓋1 118個公共圖書館使用Koha的項目。
盡管軟件開發商是單一公司,但Koha的后續技術支持由多個公司獨立完成。ByWater Solutions曾為785個圖書館提供Koha的技術支持服務,今年增至853個圖書館。鑒于專家級編目界面的市場需求,ByWater Solutions與Donohue集團建立同盟關系,共同完成Koha的可選編目模塊的開發。同樣作為后續技術支持公司,隸屬于PTFS的LibLime,今年用戶量新增30個圖書館及4個學術機構,并且它們與美國政府機構也有官方合作,包括LibLime Koha的軟件組件開發,預計總額超過600萬美元。Koha的北美以外用戶倍增使得BibLibre在法國深受歡迎,為大部分法國用戶提供技術支持。
2.2 Evergreen的發展及現狀
Koha之外,最成熟的OS-ILS即為Evergreen,于2006年由喬治亞圖書館公共信息網絡電子服務部(Public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Electronic Services,PINES)開發(http://open-ils.org/),最初美國喬治亞州用戶群包括275所公共圖書館,并且一經推出即吸引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關注,例如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的羅伯森圖書館。2007年7月,加拿大的溫莎大學、麥克麥斯特大學和勞倫大學等多所院校圖書館啟動合作項目,旨在共享Evergreen的使用、升級等。
由于起源于北美,Evergreen采用英語編寫,但針對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或藏品為非英語的圖書館,Evergreen已經開發出法語版、西班牙語版及簡體中文版。溫莎大學及湖首大學的兩位工作人員將Evergreen漢化,首個簡體中文版已于2008年,并引起包括英屬哥倫比亞錫特卡聯合會及Evergreen教育基金會在中國大陸建立的中國Evergreen地方圖書館服務(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 CERLS)部的極大興趣。鑒于漢語的復雜性,Evergreen的漢化過程存在許多困難。除了字符編碼之外,漢化過程中不得不考慮地址格式、測量值、排序規則、信息、流通、名?Q格式、時間/日期以及數字/電話號碼等文化慣例。而且,Evergreen的自身特征為漢化處理增加了難度,例如Evergreen的服務器在Linux環境運行,Evergreen完全支持統一碼轉換格式8(UTF-8),Evergreen利用Tsearch2來進行索引及查找,以及Evergreen的記錄以MARC XML格式存儲,因此,Evergreen的簡體中文版仍需不斷改進。
盡管軟件公司可以為Evergreen提供包括漢化在內的支持服務,但Evergreen缺少供方鎖定協議,因此目前主要攻關方向是改進其可擴展性。作為提供Evergreen支持服務的公司之一,Equinox新近的主要服務項目即為完善Evergreen的擴展性,現已成功開發出一個新的托管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該平臺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信息量大的、可靠的托管環境支持產品,吸引了12個組織與其簽訂服務合同。在此基礎上,Equinox還推出了一項稱為活性集成維護的新服務,表現出極強的處理性能。
2.3 Koha及Evergreen的優勢及不足
作為OS-ILS的領頭羊,Koha及Evergreen的自身優勢值得同行借鑒。普魯特等在功能、接受度、技術支持、優使性及經濟性方面對上述兩款OS-ILS給予極高評價[4]。由于各國經費削減政策對圖書館的運營及發展影響重大,而Koha及Evergreen兩款OS-ILS在經濟性上表現出極大的競爭力。但也有不同的觀點,美國King County Library System的執行官認為Koha存在Liblime的PTFS獲取問題,同時總體運作費用仍高出New Gen Lib這類新開發的OS-ILS,而使用Evergreen的運作費用與使用其他P-ILS基本相同,如此高昂的費用迫使一些圖書館機構放棄使用該款OS-ILS[5]。當然,此類問題可能通過OS-ILS的進一步推廣、完善而有所改善。
3 ??外法律院校應用OS-ILS的經驗及啟示
3.1 國外法律院校圖書館的服務范疇
美國律師協會關于批準法律院校的標準及規定程序要求以提供良好的法律教育項目為目的,完成最低要求的計劃、開發和實施。與他們的期望和任務一致,法律院校應該不斷尋求超越這些最低要求以改善法律教育的質量、促進高標準的專業能力、責任和行為[6]。在信息化時代的法律專業人才培養,學術型法律院校圖書館的作用至關重要,除了向校友及協會成員提供文獻服務,法律院校圖書館還應提供研究生教育計劃的重要資源,這有利于他們向應用型轉換[7]。
3.2 國外法律院校圖書館應用OS-ILS的經驗
在圖書館系統的選擇方面,作為法律院校應用OS-ILS的先驅,2011年6月1日布魯克林法學院圖書館(Brooklyn Law School, BLSL)率先選擇OS-ILS,他們期望保證熟悉的界面、隨處存取數據、獨立的服務端、客制化的報告以及更好的用戶支持這些特征的工作流程,同時提供集成性的發現平臺、客制化的接口、標注列表、與YBP集成這些特征的OPAC。基于上述需求,BLSL選擇了Koha,并且選擇By Water Solutions公司提供支持服務。OPAC現在已經包括一些最初期望的功能特征,例如標簽及列表,但與P-ILS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功能上的問題亟待解決,他們致力于完善系統來處理問題。類似BLSL這樣尋求創新的法律圖書館,越早應用OS-ILS存在的風險性就越大,但也為后續的法律院校圖書館應用OS-ILS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將OS-ILS與其他先進技術協作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明確。
4 云計算與OS-ILS的協作
OS-ILS的出現及發展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理念的創新。同樣的,云計算也是IT領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巨變。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闡明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包括高速廣域網絡、強大且便宜的服務器,以及高性能的硬件虛擬化(nist.gov/itl/cloud),同時提出開放標準是云計算發展的根本,這與OS-ILS的發展需求不謀而合。同時,云計算在經濟上的優勢也與OS-ILS相輔相成,應用云計算可以降低資本支出,降低數據中心運營成本,以及消除過量配置。云計算擴大了可用資源的類型,如文件存儲、數據庫和Web服務等,并且將適應范圍延伸至Web和企業應用程序,極大程度的滿足了OS-ILS的運營需求。此外,云計算極大增強了互操作性,圖書館用戶可按自身需求選擇理想的功能包,既增加該館特色,又完善自動化水平[8]。在2009年就有大量的ILS已經開始提供基于云的產品版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機構之一,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OCLC)聯合WorldCat及FirstSearch等其他OS-ILS開發商,開始提供基于云計算的OS-ILS軟件系統,補充現有的編目模塊。相信通過云服務與OS-ILS的共同協作,可以進一步增進法律院校圖書館應用OS-ILS的優勢,同時有效降低相應的風險。
前言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越發普及,智慧化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傳統的圖書館受到先進理念和智慧的沖擊,也體現了智慧化元素。2003年奧盧大學圖書館的艾托拉首次提出了“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智慧圖書館是可以被人類感知的,不局限于空間限制的圖書館。智慧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與物聯網相結合的新興產業。智慧圖書館是將傳統圖書館管理融入進現代科技領域中,利用互聯網先進管理技術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方便讀者借閱,為讀者提供一個更舒適的閱讀環境。智慧圖書館成為讀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閱讀方式,能夠實現隨手翻閱、隨時查找,隨地登錄。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減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完全顛覆了傳統圖書館的管理模式。
一、大數據和智慧圖書館概念
1.大數據
自從2012年金融轉型開始,全世界開啟了物聯網“大數據”時代,社會發展整體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大數據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大數據與數據量大并不是同一概念。大數據必須是能夠提供給人類使用資源的,再大的數據量如果不能夠被人們利用,也不能稱之為大數據。換言之,大數據不是數據的整合數量。百科全書中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指的是因資料量太多,用現有統計工具或者軟件無法統計的一種資訊信息[1]。美國將大數據時代、智能化生產、無線網絡稱為開啟未來的三大科技革命。
2.智慧圖書館
隨著大數據一詞被公眾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智慧校園、智慧城市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側重點逐漸加大。目前,智慧圖書館的定義并不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定義智慧圖書館會產生不同的概念。筆者根據對不同定義的分析發現,《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觀點相對來講更加全面的詮釋了智慧圖書館這一概念。即智慧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基礎上,運用物聯網、元計算、智慧化設備等融合而成的系統。
二、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圖書館的實踐
智慧圖書館和大數據理論是在近些年信息時代背景下衍生出來的。因此,這兩個概念的內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技術、管理和實踐三個方面,國外的智慧圖書館領域已經有所成就,早在2004年,加拿大渥太華部分高校及公共圖書館等已引入了電子圖書館[2]。發達國家已經在智慧圖書館領域邁出了實踐性的一大步。我國智慧圖書館的起步較晚,最早引進智慧圖書館的是臺北市圖書館、隨后,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杭州市余杭區圖書館、各個省、市地區圖書館以及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等高等學府也紛紛加入了智慧圖書館建設陣營。本文中僅以北京大學以及杭州市余杭區圖書館為例進行探索。
作為中國第一所大學的北京大學,在2012年也引進了高科技技術,將傳統圖書館管理技術與云計算、物聯網、語義檢索等功能相互融合,當讀者需要查詢相關資料時,不僅能查詢到原始文件,還能查詢到與之相關的信息、實事,還可將其導出成任何格式或形成報告,供人們使用。經過改造后的圖書館,不需要專人看管,無論讀者在館內的哪一個地方,都可以輕松通過隨手操作屏幕,進行查詢和閱讀、欣賞字畫等。完全沉浸在智慧化圖書館編制的科技神話中。智慧圖書館再不僅僅是一個學習、閱讀的場所,還可以提供給公眾一個會面的藝術氛圍。浙江杭州市余杭區圖書館通過建設數字圖書館和手機圖書館,輕易訪問海外電子文件。通過手機APP平臺,公眾可以輕易登錄,自行借閱館內圖書,避免路途奔波到圖書館才能借閱圖書的傳統借閱方式。借助手機就可以輕松閱讀,實現借閱“零門檻”的個性化服務。
三、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圖書館已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為此美國的喬治敦法律圖書館在2013年還舉行了一次研討會,就大數據進行討論。212年,我??教育部也組織了一次專題報告會關于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館建設。由此可見,大數據對喜愛你在圖書館建設的沖擊。
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就是智慧圖書館。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行業的創新、可持續發展,是圖書館推行的新理念和實踐。智慧圖書館從形式上看,智慧化已實現。第一,智慧化的圖書館建設。圖書館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需要處理,所以智慧圖書館的帶寬和接口必須要足夠多。互聯網對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非常重要。智慧圖書館要實現綠色、高效、安全、環保,就要建設足夠的互聯網設施。互聯網的運用還可以實現能源消耗的降低,可以充分感應安全環衛信息、車流信息、人流信息等。第二,智慧化的館藏資料。圖書館的基礎就是藏書,傳統的圖書館藏書很多,不方便管理,而且書籍極容易破損。書籍的分類、管理和保存都要占據很大的空間,還要花費工作人員較長時間的進行擺放,對于圖書的查找也不方便。而智慧圖書館中,實體圖書占得比重較小,多以電子形式存儲。這樣雖然方便了管理和查找,但這就對智慧圖書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就是快速輸出數據檢索,數據的輸出一定要快這就要有強大的網絡支撐;其二,就是數據安全,數據安全是重中之重,智慧圖書館可以和外部溝通,但也要注意自身數據的保密;其三,就是數據的存儲,智慧圖書館的數據非常多,就需要很多的存儲設備。第三。智慧化的服務形式。傳統的圖書館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讀者只能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才能得到服務。而智慧圖書館突破了實踐、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們不僅可以在實體環境中提供服務,在網絡上也可以接受圖書服務。這就極大的豐富了讀者的閱讀,更讀者提供了更多的獲得圖書的途徑。
現在已經建設智慧圖書館的有三大特征。第一,規模性。現代的智慧圖書館數據量可到TB,更甚者可達PB。第二,多樣性。現代的智慧圖書館可實現你對數據的任意要求。第三,高速性。現代的智慧圖書館的書籍建立,整理收集和處理分析速度還在
四、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背景
1.智慧圖書館理論體系
隨著智慧圖書館給人們提供了方便的閱讀方式,智慧圖書館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雖然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改進。首先,在理論研究方面仍處在智能階段,部分學者將智慧圖書館誤認為智能化圖書館,對于二者之間概念的區分不明確,簡單的認為智能化圖書館就是智慧圖書館,將傳統的物聯網檢索應用看成是智慧圖書館;其次,一部分學者認為智慧圖書館只是簡單的物聯網技術上的延伸,部分學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是物聯網和智能化的結合,對于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和相關概念認識不清;再次,智慧圖書館的研究人才技術水平仍需提高,現階段的智慧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發表的建設性的文獻較少,其他的技術人員的沒有發表過文獻或沒有發表文獻的能力。
2.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宏觀的全局的頂層設計
目前,國內的智慧圖書館仍處在萌芽階段,雖然,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迅速,但缺少國家宏觀指導和高端設計,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圖書館的精髓,沒有對智慧圖書館的更廣泛應用進行挖掘,呈現智慧圖書館亂象叢生的狀態[3]。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拱托業績、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將智慧圖書館建設作為一種標志性政績來建設,偏離了推廣智慧圖書館的初衷。因為建設部門和設計者大多對于智慧圖書館沒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盲目開發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全局意識,獨立設計建造,無法滿足大數據的信息檢索需要。大大降低了智慧圖書館的使用率,無法做到資源共享。
3.網絡安全
物聯網的應用是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基礎,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網絡安全成為保護資料的核心技術問題。智慧圖書館涉及到文獻資料的機要性,也涉及到個人財產安全和隱私保密性[4]。網絡安全是保證智慧圖書館信息安全的最大難題。無論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將加強網絡安全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防護高度。2012年通過了《加強網絡安全的決定》,這一決定為政府、單位、個人的網絡安全使用提供了法律保?o。
4.智慧圖書館項目牽扯部門的協調
智慧圖書館牽涉到部門眾多,不同地方的高效、圖書館分別隸屬于不同的行政機構,給數據資源共享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若想讓信息數據貢獻出來作為公共資源進行共享,需要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統一起來,但信息畢竟涉及到政府政策法規、企業管理經驗等保密性的資源,能否讓企業有意愿的貢獻出信息資源,還需要政府的協調。智慧圖書館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項目工程,涉及到計算機技術、信息工程、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等領域的高端技術應用,需要將不同領域進行資源整合,合理分配供應平臺將系統組建而成。
五、大數據時代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完善
1.深化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
智慧圖書館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和信息科技革命的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衍生的,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慧圖書館在時間和發展空間上仍有恨到的發展空間。大數據智慧圖書館建設發展必須要依托我國國情和科技發展的趨勢。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基于理念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5]。完全照搬外國的實際案例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無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依靠社會力量,爭取社會科學組織、各高校、團工委等機構資助智慧圖書館建設相關技術的理論研究,鼓勵專家側重研究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內涵、技術、創新、結合實際情況將智慧圖書館深入挖掘,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圖書館理論架構,用于指導智慧圖書館未來發展之路。
2.爭取政府支持,搞好頂層設計
面對仍處在萌芽階段的智慧圖書館,政府作為智能部門,是唯一可以進行宏觀調控的組織。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迅速,應從人才建設、資源共享、管理職能等方面,對智慧圖書館進行國家宏觀指導和高端設計,讓大多數人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圖書館的精髓,對智慧圖書館的更廣泛應用進行挖掘,從根本上杜絕呈現智慧圖書館亂象叢生的狀態。從地方政府的關注點在拱托業績、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轉移到,將智慧圖書館真正建設成為提供信息查詢服務的平臺,不忘初心。提高建設部門和設計者對于智慧圖書館深層次的認識,在建設過程中,提高全局意識,使智慧圖書館滿足大數據的信息檢索需要。大大提高智慧圖書館的使用率,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3.加強支撐平臺建設,推進大數據在圖書館的應用
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傳感器等先進技術,將傳感器放置在智慧圖書館內,結合管內現有的智能化設備、衛星導航網,建立物聯網終端平臺,提高管內感知水平。在提高業務處理能力,了解讀者需求,利用數據發現新的軟件,推進智慧圖書館不斷發展,拓展信息化應用,提高圖書館信息化的支撐能力,創建決策型閱讀平臺。
4.吸取國外經驗,加大軟件建設力度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核心在軟件開發上,無論是智慧校園還是智慧圖書館亦或是智慧醫院,都是以網絡為支持,數據為基礎。我國智慧圖書館近年來注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開發,然而,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技術就在軟件開發上。通過快速館藏清點功能、讀者自助借還書功能、安全防盜功能、快速查找功能、統計功能、自助借還、安全防盜、預借取書、信息查詢、數字資源推送、24小時開放等等都需要軟件技術建設,才能在智慧圖書館上建設道路上更加平穩。
5.完善法規制度,建立安全機制
在法律上明確物聯網智慧圖書館的責任和義務,保護讀者權益是立法根本宗旨和監管的主要服務對象,規范資物聯網公司的營運資格和營運方式。立法監督體系主要分為一是在現有物聯網法律法規基礎上,針對物聯網的特點和風險制定、修改法律,二是對于物聯網信息中發現的漏洞,作出法律上的補充和完善,打擊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盲區進行違法活動,損害人民財產安全。創建物聯網公平、合理、穩定的交易環境,維護讀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6]。所以物聯網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就成為目前智慧圖書館建設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要確保物聯網信息使用運行程序的安全,嚴防個人信息的泄露,資金的流失,給物聯網讀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目前,對于物聯網的使用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甚至是老人,都對物聯網信息的使用有所涉獵,但與此同時就存在了很多讀者的個人信息和財產信息被盜取,并用這些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的行為,給廣大讀者不僅帶來了財產上的損失,還對讀者的日常工作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物聯網信息處理量大,無法做到毫無差錯,為了提高智慧圖書館的安全性[7]。一方面,防止黑客入侵,由于物聯網中存在大量登錄人員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具有高私密的個人信息,所以讀者賬戶安全問題的解決就成為提高技術安全的首要任務。另一方面建立讀者與圖書館的信用評估體系,降低道德風險。最后,完善操作流程與安全管理辦法,監管部門不定期監測。
摘要:文章對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和內容做了比較分析,旨在借鑒國外發展思想,尋求對我國圖書館戰略規劃的啟示,建設具有時代性的現代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12-0090-03
收稿日期:2013-11-01
作者簡介:周孟秋(1983-),吉林省圖書館助理館員。
圖書館戰略規劃是指對圖書館未來的規劃,即通過分析圖書館現狀、發展環境、趨勢及調查專家用戶與館員意見等制訂圖書館使命、愿景、價值觀目標即行動方案,并不斷地修訂、完善,以建設一個更理想、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圖書館。它是構成圖書館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圖書館改革與發展的綱領。筆者主要通過分析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上的差異,來了解我國在圖書館建設上的不足,從而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制定適合實際需要的戰略規劃。
1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主要模式分析比較
1.1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
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總—分館”模式、“關鍵領域”模式、“目標—戰略—資源需求”模式、“短期—中期—長期戰略目標”模式。
1.1.1“總—分目標”模式。“總—分目標”模式是指圖書館圍繞著其基本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開展一些規劃的主題,并確定這些主題的總目標、分目標及具體實施戰略或分析預期結果的一種戰略規劃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能夠確保圖書館的發展方向、遠景規劃不偏離主干道,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保證圖書館建設的創新性和先進性。“主題—總目標—分目標—戰略”模式、“主題—總目標—分目標—預期結果”模式、“總目標—戰略—現狀—分目標—資源”模式是其主要的三個子模式。該種模式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牛津大學圖書館服務2010愿景》中就明顯地體現出了這一思想,其圍繞著牛津大學圖書館服務的主任務,即一方面針對現有和將來用戶的需要,盡可能提供最為高效的大學圖書館服務;另一方面維護和發展作為國家和國際研究資源的牛津大學圖書館館藏,制訂了一系列戰略計劃,以實現服務用戶、發展館藏和服務建設、加強空間管理的目標(見圖1)。
1.1.2“總—分館”模式。“總—分館”模式主要是指圖書館根據總館—分館運行體制分別制訂戰略規劃,它主要由總館戰略規劃和分館戰略規劃兩部分組成,具有統屬的關系。總館戰略規劃強調圖書館的整體運行,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的特點,主要涉及圖書館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有時也稱為關鍵假設)、關鍵成功因素、目標與戰略等比較宏觀的戰略性目標。分館戰略規劃是指各分館根據總館的戰略目標的統一部署和思想領導,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戰略規劃,主要包括分館使命、目標、戰略三項基本內容,有時還包括價值觀(關鍵假設)、關鍵成功因素等側重于圖書館的結構模式。這種圖書館戰略模式也被國外很多圖書館采用,具有較強的領導性和適應性,如:劍橋大學圖書館戰略規劃、劍橋大學思夸愛(Squire)法律圖書館戰略規劃、劍橋大學科學圖書館戰略規劃和劍橋大學醫學圖書館戰略規劃。
1.1.3“關鍵領域”模式。“關鍵領域—評估”模式并不同于以上兩種模式,不具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它是根據圖書館自身的發展需要,確立發展的主要領域,并將圖書館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建立該領域目標及其戰略和行動,然后通過專門負責人對這些行動或目標進行評估。這種模式目標定位明確,針對性、執行力、實效性都很強,但是它覆蓋力度小,整體性不夠強,具有片面性。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圖書館戰略規劃2007~2009”屬于這種模式。
周孟秋: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比較分析周孟秋: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比較分析
1.1.4“目標—戰略—資源需求”模式。“目標—戰略—資源需求”模式是圖書館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戰略目標,再根據目標提出可行的建設意見和措施,并從戰略所需的經費、人力資源、基礎設施、設備等資源出發,分析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配置,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利用。這一種模式強調的就是資源與戰略的配置,其從資源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地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實現戰略與資源的協調,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這是一種非常“環保”和講究效益的圖書館戰略模式,適應了21世紀的發展需求,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杜克大學圖書館2006~2010戰略規劃——把人們與思想連接起來”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
1.1.5“短期—中期—長期戰略目標”模式。“短期—中期—長期戰略目標”模式是圖書館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將戰略目標的實現分為幾個階段。該種戰略模式實際操作性較強,一般短期和中期的目標是為長期目標的實現而服務的,這就使得圖書館的發展具有“一步一個腳印”的特點,基礎較扎實。英國“塞爾溫學院圖書館戰略規劃2007~2027”屬于這種模式。
1.2國內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
相對于國外的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我國顯得就相對比較單一,大多是傳統的“總—分目標”模式,比如重慶大學圖書館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是以“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具體措施—年度計劃”的形式制定的:以“到2015年,重慶大學圖書館將努力建設成為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的大學圖書館,建成基本完善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和知識服務體系,成為師生進行學習、研究和交流的綜合性信息服務中心,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為重慶市的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成為重慶市和西南地區重要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為發展目標,制定了在基礎設施建設、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知識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管理體系建設、人才隊伍與學科建設等方面的任務和具體措施。這種模式在其他圖書館的規劃中也表現得較為明顯。
還有少部分圖書館采用“短期—中期—長期”戰略目標模式,按時間段來設置發展目標,如《遼東學院圖書館2007~2012建設發展規劃》中分為兩步走:2007~2009年發展目標和2010~2012年發展目標。
我們從以上對國外的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分析中可以發現,國外圖書館戰略目標體系多以層級的方式層層展開,具體模式在上面已做詳細的陳述。而國內圖書館的目標體系很少以體系框架的形式層級展開,主要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分別來展示圖書館的愿景、使命等,呈現的模式也比較單一,主要是以傳統的“總—分目標”的模式展現。單一的戰略規劃模式限制了我國圖書館的多樣化發展,創新力度不夠,以長遠的發展目光來看,則顯得比較保守。
1.3國外圖書館戰略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在戰略規劃模式的選擇上,我國圖書館應從戰略實施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本館的特色、服務對象與范圍及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一些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戰略規劃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勇于積極探索新型的戰略規劃模式,雙管齊下,以實現我國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的多樣化。我國必須加強對圖書館建設的研究,多角度地分析各種戰略發展模式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發展的條件,挑選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圖書館戰略規劃模式多樣化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還能夠促進我國圖書館公共事業的繁榮。
2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內容比較分析
2.1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主要內容
圖書館戰略規劃是由多個要素組成的,比如:愿景、使命、價值觀、戰略目標、行動計劃、評估指標、服務承諾等。國外圖書館在制訂戰略規劃時是結合自己的發展需要有所側重、有所針對性地重點突出某些規劃內容的(見表1)。
這些圖書館對于自身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十分明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性地制定規劃,發揮優勢,轉化劣勢,促進自身的長遠發展。
2.2國內圖書館戰略規劃內容
相對于國外圖書館來說,我國在戰略規劃體例結構的組成上相對不平衡,內容比較單一。我國20所高校圖書館戰略規劃文本體例構成的分析見表2。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使命陳述、愿景展望、環境分析、評價指標和預期效果這些要素占的比例很低,大多數的戰略規劃對其都很少有突出和明確的闡述。而這些又是圖書館戰略規劃中重要的要素,對圖書館的建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各高校圖書館對自身的發展任務以及最后的成果缺乏一個整體的認識。但值得肯定的是,所有的戰略規劃文本中對自身的發展目標都有了清楚的認識,這說明我國圖書館對階段性的目標的認識是比較清晰的。從整體上看,我國圖書館戰略規劃體例結構失衡,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
2.3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內容對我國的啟示
戰略規劃的內容并不是要做到面面俱到,越全面越好,只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在基礎的內容之上,有所側重就可以了。我國圖書館在制訂規劃的時候,必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對圖書館發展意義較深遠的要素來,體現圖書館的特色。筆者認為,評估指標這一要素的設定雖然比較呆板,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但明確的評估指標不僅可以衡量某一時期內圖書館發展的成果,為圖書館建設的反省提供一定的數據和資料,還能夠及時地反映圖書館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圖書館不妨在制訂規劃中增加這一內容。
圖書館是歷史長期發展中所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它既是歷史所留下的痕跡,又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強對圖書館的建設是現代文明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對國內外圖書館戰略規劃的模式和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國內圖書館在建設上的不足。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能夠從各個方面為我國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多樣的規劃模式和較成熟的內容一方面可以滿足我國不同性質的圖書館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較強的適應性,使我國圖書館能夠較容易地做出調整。我國必須借鑒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的典型案例,以建設具有時代性的現代圖書館。
參考文獻:
[1]王世偉.我國公共圖書館“十二五”發展戰略重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3).
[2]柯平.圖書館戰略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0(3).
[3]建言獻策 共謀發展——國家圖書館“十二五”規劃座談會在京召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2).
[4]柯平.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圖書館館長[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
[5]趙益民.基于內容分析的圖書館戰略規劃文本編制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1(5).
[6]王啟云.圖書館24小時開放實踐與反思[J].圖書與情報,2009(2).
[關鍵詞]LibQUAL+TM 讀者調查 跨國比較 讀者滿意度
[分類號]G259
1 引言
近年來,作為強化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受到圖書館業界的廣泛關注,在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的研究與操作實踐中,相關人員從不同視角出發,提出了大量的評價方法和模型,其中,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提出的融合了“以讀者為中心”理念和“定量分析”手段的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體系LibQUAL+TM,得到了業界的普遍關注,國內外許多圖書館都參考LibQUAL+TM評價模型,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實踐。ARL的LbQUAL+“研究項目組,從2000年起每年組織進行調查評價活動,迄今已有超過1000家圖書館參與。近年來,國內也展開了一系列關于LibQUAL+TM的研究,如,劉錦源通過對LbQUA+TM的信度和效度進行實證檢驗,分析了LibQUAL+TM在我國高等學校圖書館的適用性,得出LibQUAL+TM指標體系具有適用于國內大學圖書館服務質量評估的條件的結論。李曉東等也在回顧LibQUAL讀者服務質量調查問卷定量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對北京大學圖書館2006年讀者服務質量調查答卷從信度和效度等方面進行了定量評價研究。一些圖書館研究人員也以LibQUAL+TM項目為藍本,在讀者中開展了服務質量調查活動。但對國內外基于LibQUAL+TM的讀者調查結果的比較研究還較欠缺。本文首先應用LibQUAL+TM對我國部分圖書館服務質量進行了評價調查,然后將評價的結果與日本三所大學所作的調查結果,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所做的調查結果進行了比較研究,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2 基礎數據的準備
2008年ARL調查的核心問題(服務質量影響因子)共包括三個維度22個服務指標,對每一項服務指標,讀者需要給出3個評分值,分別代表對該項指標的最低可接受值,實際感受值和理想期望值。主要的統計指標包括平均可接受值、平均期望值、平均感受值,平均充足服務值(=∑(實際感受值-最低可接受值)/有效問卷數),平均優度服務值=(∑(實際感受值-理想的期望值)/有效問卷數)。為了便于后面的描述和理解,下面先給出這三個維度22個服務指標體系:
?第一維:服務影響(Affect of Service,AS)。
AS-1:館員的服務表現讓人感到信賴;AS-2:館員能給予讀者個別關注;AS-3:圖書館員儀表整潔、有禮貌;AS-4:館員能迅速地回應讀者的詢問;AS-5:館員具有充分的知識回答讀者咨詢;AS-6:館員能以主動關懷方式服務讀者;AS-7:館員能清楚地理解讀者的需求;AS-8:館員樂意幫助讀者;AS-9:館員能可靠地處理讀者遭遇的服務問題。
?第二維:信息控制(Information Control,Ic)。
IC-1:讀者可在家中或辦公室訪問圖書館的電子資源;IC-2:圖書館的網站讓我能自行查到所需的資訊;IC-3:紙質館藏資源符合我的使用需求;IC-4:電子資訊資源符合我的需求;IC-5:現代化的設備便于我取用所需的資訊;IC-6:檢索工具簡單易用、便利我獨自查找資料;IC-7:館藏資源易于取得,便于讀者獨立使用;IC-8:紙質期刊或電子期刊符合我的需求。
?第三維:圖書館環境(Library as Place,TJP)。
LP-1:圖書館環境能激勵學習與求知;LP-2:館內安靜;LP-3:圖書館是干凈舒適且吸引人的地點;LP-4:圖書館是個研究、學習或調查的安全隱匿處;LP-5:圖書館提供小組討論及共同學習的集會空間。
2.1 日本讀者調查情況
2.1.1 調查實施概況 2008年,日本有三所著名大學進行了基于LibQUAL+TM的圖書館服務質量讀者調查,共得到9504份有效答卷。根據各個大學發表的調查報告,整理數據如表1所示:
2.1.2 調查數據綜合 對三所大學分別調查得到的數據按照如下算法進行整合,得到代表日本讀者的數據表(篇幅所限,本文中未列出)。
其中,d(i,j)為第i個項目第j個指標的取值,i=1,2,3,…,22,j=1,2,3(分別代表平均可接受值、平均期望值、平均感受值);d(i,j,k)為k大學第i個項目第j個指標的調查值;n(i,j,k)為k大學第i個項目第j個指標的有效答卷數;N(i,j,k)為三個大學合計有效答卷數,即9504。
2.2 美國讀者調查情況
2008年,共有20個國家的206家圖書館參與了ARL組織的調查,其中ARL成員單位圖書館有22家(除了楊伯翰大學法學院法律圖書館以外,均為大學所屬圖書館)。ARL發表了這22家圖書館調查綜合報告,并對21家大學圖書館調查綜合數據進行了單列,有效答卷為20257份,由于在這里面絕大多數為美國大學圖書館讀者(18959份),因此,本研究中取該調查報告數據近似代表美國大學圖書館讀者調查數據。
2.3 中國讀者調查情況
我國部分圖書館在應用LibQUAL+TM的實踐活動中,大多在LibQUAL+TM設置的核心項目基礎上盡了了適應性改造,在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及比較的方法上也各異,難以直接利用研究成果數據與他國圖書館進行比較,為了便于比較,本研究直接采用2008年ARL調查的核心問題共包括三個維度22個服務指標,再加上綜合評價構成問卷,于2009年3~6月間在成渝幾所高校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463份(部分為紙質、部分為電子郵件),有效答卷87份,有效回收率18.8%。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3 比較與分析
3.1 三維度分析
根據上面準備的數據,作出三維度統計圖如下圖1所示(其中,美國讀者三維度統計直接取自于2008年ARL調查報告):
一般認為,服務質量影響因子對用戶而言的重要程度與用戶對服務質量影響因子的期望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理想期望值越高,則可認為該因素越重要。從三個維度上看,中日讀者的重視程度依次為信息控制、圖書館環境、服務影響,美國讀者最重視的是信息控制,服務影響和圖書館環境基本持平。三國讀者都很重視信息控制和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對學習、研究的巨大影響力,這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即,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信息資源建設都是圖書館建設中最重要的工作。總的來看,圖書館服務影響維度的期望與可接受值都較低,這可能是隨著電子資源和網絡資
源的增加,用戶自立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圖書館在以后的建設和發展中應該加強自助式服務建設。
從總體上看,美日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期望值較高,而我困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期望值較低。筆者認為可能和美、日整個社會服務質量和圖書館服務質量較高有一定關系。期望服務質量是讀者在頭腦中所想象的或期待的服務質量水平,它應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讀者以往接受的類似服務以及其他社會服務的經歷,作為服務質量標桿,對讀者的期望應該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由于美國、日本整個社會服務行業服務意識、質量較高,從而使美日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預期質量較高。勿需諱言,目前,我國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先進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而使我國讀者對許多服務的質量期望較低,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期望當然也不例外。在可接受服務質量方面,我國讀者平均在4.6左右(數值越大反映容忍度越高),日本讀者在5.2左右,而美國讀者平均在6.5左右,綜合反映在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容忍區域上(期望服務值-可接受服務值),我國讀者和日本讀者都較大,而美國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容忍區域要小得多,這種狀況的形成,可能原因固然很多,但筆者認為與三國不同國民性格亦極相關,中日國民性格都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能忍則忍,從小就被教育要忍耐,經過長期的修練,養成了非常強的忍性和冷靜,因此,日本讀者雖然對服務質量有較高的期望,但其卻能忍受相對較低的服務質量,可以認為由于中日的這種忍的文化,讓中日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有更大的容忍區間。
3.2 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比較
在TJibQuAL+TM體系中,反映讀者對圖書館服務滿足度高低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平均充足服務值和平均優度服務值。平均充足服務值表征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接近不可忍受的程度(實際狀況與糟糕狀況的距離),如果平均充足服務值為負,表明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低于讀者可忍受的最低程度,則應重點改進該項服務。平均優度服務值表征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接近理想期望的程度(實際狀況與理想狀況的差距),平均優度服務值越小,表明讀者感知的圖書館服務質量離期望越遠。
在分析對我國讀者的調查數據時發現,一些讀者(為了敘述方便,把他們稱為A類讀者)的綜合評價值與各個項目實際感受值的均值有較大差異(均值較大而綜合評價值較低),進一步分析其共同特點為:22個項目的實際感受值中大多數都為高分,但有幾個項目得分非常低(接近可接受值)。而另有一些讀者,22個項目的實際感受值都接近于服務質量期望值與可忍受值的中位值(以下簡稱中位值),雖然各個項目實際感受值的均值低于A類讀者,但他們給出的總體評價卻高于A類讀者給出的總體評價值。也就是說,從對讀者的影響來說,多次(項)優良服務體驗可能還不敵一次糟糕的服務體驗。這正符合了現代管理學中著名的“短板理論”,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確定重點改進服務項目時,除了那些讀者關注度較大的項目,更應當把焦點放在那些讀者實際感受值和中位值差得較遠的項目上。鑒于此,為了用一個指標綜合反映服務質量改進重點項目,本文定義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為:
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感受值-期望值+可忍受值/2 (2)
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為0表示讀者感知服務質量處于期望質量與可接受質量的中位點,大于0表示讀者感知服務質量高于中位值,而小于0表示讀者感知服務質量低于中位值,圖書館應該將改進的重點集中在此區間的服務質量項目上。
根據中美日讀者調查數據,作出讀者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雷達圖如圖2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AS-5、AS-9、IC-1、IC-5、IC-7、IC-8、LP-1、LP-4這些項目上,中美日三國讀者的感知服務質量滿足度都小于0,應是各國圖書館改進工作的重點。而我國圖書館在AS-1~AS-6、AS-8、AS-9、IC-1、IC-7、IC-8這些項目上的讀者滿足度在三國中最低,更是我國圖書館應著重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新興城市文化事業建設臺州市路橋區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1-137-02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是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新興城市的商業區。經商氛圍濃厚,文化意識淡薄,建區10年后仍然沒有圖書館。2004年,路橋區圖書館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發展為今天的具有一定軟、硬環境的,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城區圖書館。在不到6年的時間里,一個役有實體館、沒有圖書、沒有辦公場所的圖書館何以在“商業之都、文化沙漠”中創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人文綠洲?其中,必定有許多創新的理念與舉措可以給予新興城市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啟示。
一、現實情況與發展成果
路橋區是臺州市的主城區之一。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瀕臨東海,全區總面積276.6平方公里,轄4鎮6街道,常住人口人口43.64萬,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7.8萬。路橋地處臺州人口最密集的溫黃平原中部,歷來是商貿發達地區,宋時便“商賈云集,車輛輻輳”,現在路橋已成為臺州市和浙江省東南部的商貿中心,漸成“無街不市,無巷不販,無戶不商”之勢。從臺州市的整體情況看,文化事業薄弱,發展不夠,對于文化建設與文化融合的重視程度一直排在經濟之后。作為臺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路橋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脫節的問題尤為突出,若長期得不到解決,必將制約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路橋建區初期,大部分人的生活還不是很富裕的,無暇給予路橋的文化建設更多的關注。如今,路橋的經濟發展已達到了一定水平,2010年的人均GDP將達10000美元,即將跨人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市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自然而然也會更加注重文化生活品質。然而,路橋拿什么去滿足市民隱性的、迫切的文化需求?建設公共圖書館便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公共圖書館于17世紀中期起源于歐美國家,在其產生后不久便在世界各國迅速發展與普及。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其絕對的公益性與開放性。中國與歐美國家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水平差距很大。英國每一萬居民就有一家圖書館,德國6600人,瑞士3000人;中國平均每46萬人才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而在這些為數不多的公共圖書館中,有很多仍然以“藏書館”的實質存在著。路橋圖書館在建立初期便將自己定位在公共圖書館,堅持以人為本,為群眾服務,讓圖書館成為文化、人才的孵化器。歷經多年的發展,路橋區圖書館已創建了一個文化集市、九大文化品牌。文化集市包括:“南官人文大講堂”、“南官人文大展壇”、“蔡嘯書場”、“翰墨雅集――藝術沙龍”、“文學沙龍”、“橫涇塘沙龍”。九大文化品牌包含了文化集市的前四項與“地方文獻研究中心”、“鄉村圖書館援助行動”、“未成年人讀書節”、“商都文化”、“鄉村人文大講堂”。與此同時,共享工程、虛擬圖書館、圖書館網絡建設、圖書館分館建設等工作也已初具雛形,正在逐步成熟。另外,路橋區已把建造區圖書館放到優先發展序列,一座建筑面積達16000平方米的圖書館即將落成,內部擬設數字圖書館、音樂圖書館、藝術圖書館、法律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夢的地下城)、女子圖書館、柯璜紀念館、地方文獻陳列館等特色館。屆時,圖書館將真正成為路橋的“第二客廳”,對滿足市民文化需求、提升路橋文化檔次、營造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義。2009年,以一個文化集市與九大文化品牌為基礎應運而生的“南官書院”在路橋區域內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被浙江省社科聯命名為第二批“浙江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圖書館研究工作之一的“路橋灰雕”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館的品牌欄目“南官人文大講堂”,獲得了“浙江省優秀講座品牌”榮譽稱號;館長也被評為“浙江省講座工作先進個人”。
二、工作特色及發展理念
在新興城市發展文化事業不同于大城市,在保證群眾文化生活品質的同時還要創造文化資源,激發文化需求,引導群眾參與,正所謂“道在民間”。路橋區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深諳其中之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市民,在路橋區域范圍內創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了不同年齡段的市民的文化生活。總結路橋圖書館的發展經驗,有幾項工作尤其出色。
1.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和信息共享體系。路橋市民是幸運的,雖然路橋圖書館的實體館仍然在建,但是借閱常見書籍已不成問題。路橋圖書館曙光醫院分館、博愛醫院分館相繼成立,合計可借閱圖書30000余冊,市民均可到曙光醫院圖書館免費借閱圖書。這是路橋建區以來第一次為社會公眾提供圖書借閱服務。路橋在實體館落成之后,兩分館仍會持續運營,分館數量與分館的藏書量也會適當增加,以期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借閱服務。圖書館的經費一直很緊張,為分館提供的藏書都是從新華書店賒賬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克服困難,承辦了規模宏大的路橋未成年人讀書節,配合春暉小學的愛心教育,組織學生捐書,送書下鄉,成功舉辦了“鄉村圖書館援助行動――愛心捐書活動”,提高了螺洋居圖書館、新橋居圖書館、金清鎮圖書館3個試點鄉村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方面。圖書館積極與清華同方、萬方數據等九個在線網站進行了多次溝通,得到了免費試用權。與此同時,圖書館網絡建設也有了可喜進展,網站目前已正式開放。
2.創辦“文化集市”。“文化集市”借鑒了“傳統趕集”的概念和形式,按照一定的節奏與頻率(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居多)舉辦活動,使市民習慣性地參與其中,讓文化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文化集市包含了六個欄目,內容涉及講座、展覽、說書、文化藝術沙龍。每個欄目都有不同的定位,能夠滿足各類人群的文化需求,具有路橋的本土特色。文化集市的欄目設計十分科學,文人墨客相聚一堂寫寫毛筆字、談談詩歌;農夫小販搖著蒲扇聽方言說書;陽春白雪、下里巴都可以到人茶館就坐聽講座。其中,辦的最出色的就是雅俗共賞的“南官人文大講堂”。自創辦以來,一直V2"公益免費、自由開放、以文會友”為宗旨,堅持每周日辦一場(法定節假日除外),至今已舉辦100余場。隨著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大講堂已被市民視作商業之城中的一塊人文凈土。與之相呼應,同樣是一周一期的欄目“南官人文大展壇”也致力于傳播、普及人文,展覽內容豐富,來源廣泛,已有了一批經常性的觀眾,吸引了一些個人與單位的主動合作。可以說,圖書館與“文化集市”之間已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為路橋百姓奉獻了不少文化大餐。“文化集市”也已成為了新興城市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典型。
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地方文獻。據了解,目前路橋區尚無項目
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已有4個項目進入浙江省非遺名錄、19個項目進入市級非遺名錄、160個項目進入區級非遺名錄。路橋灰雕藝術于2008進入省級非遺名錄,其“幕后推手”就是路橋圖書館。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保護工作涉及圖書資料、刊物、報紙、老照片。目前,大量散落在民間的地方文獻已集中到路橋圖書館,得以保存。另外,與當地媒體聯合開展的老照片征集活動在群眾中反響頗高,無數群眾主動將珍貴的照片資料送到圖書館,其中不乏佳作,能很好地反映上個世紀路橋的風土人情,圖書館雜志《商都文化》每期都會擇優刊登。同時,圖書館邀請了不少專家、學者、同行在南官書院共同召開了多次地方文獻研討會。
三、經驗分析與啟示
幾年來,路橋區圖書館。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文化事業單位,卻作出了一番令人敬佩、令人贊嘆、令人振奮的不平凡的業績。分析路橋區圖書館的經驗與成果,可以得到幾點具有普遍啟示意義的體會。
1.要有優秀的領軍人物。加快文化事業建設步伐,關鍵在領導。一個具有全局觀念、良好的管理能力、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心、精通業務的領軍人物不僅能夠讓一個機構良好的運轉,而且能將社會上文藝積極分子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將上層建筑與普通市民連成一條線,從而拉動一個區域文化事業的發展。路橋區圖書館館長是路橋區引進外地人才時從武義圖書館調入的。擔任武義圖書館館長期間,他白手起家,將武義圖書館建設成為全省圖書館的樣板。到路橋工作后,同樣從薄弱的基礎上起步,帶領著一個團隊以圖書館為根據地全方位開展文化活動,為商都增添了一份濃厚的人文氣息。這充分說明,文化事業需要熱心人,更需要一個具有服務意識,能組織、引導熱心人的領導者。
2.耍善于創新、敢于創新。創新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更新理念,以理念指導實踐。推動發展。2009年,路橋區圖書館曙光醫院分館正式揭牌成立。圖書館采取的合作方式借鑒了股份制企業的運營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成功地實現了圖書館分館的社會化運作。圖書館為分館提供圖書、管理軟件與業務指導,曙光醫院為分館提供場地、基本設施與工作人員負責對外開放服務。2010年,借鑒曙光分院的成功案例,圖書館再次尋求合作,在臺州市博愛醫院設立了第二個分館,初步滿足了市民的借書需求。路橋圖書館還計劃在新館建好之后建立館外館、流動館,讓圖書館形成一個系統的網絡,實現路橋市區范圍內步行15分鐘就可借閱圖書。
創新還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出的點子不少,能夠實現的不多,所以說現在比善于創新還要關鍵的就是如何行動起來,將點子付諸于實踐。少說多做,創新才會具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毋庸置疑,辦講堂不是路橋圖書館的原創,百家講壇、浙江文瀾講壇等等都已辦得相當成熟,但是,將“南官人文大講堂”辦得如此成功,不是每個縣級圖書館都能做到的。辦大講堂面臨的難題很多:沒有場地,到處借;缺少經費,盡力省;沒有講座資源,找“關系”。大講堂采取通知不組織的形式,在第一期開講之前,路橋圖書館已經做好了門庭冷落的準備,但是,結果卻大大地出乎意料,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00多場,吸引了社會上各類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獲“浙江省優秀講座品牌”稱號的圖書館中,路橋圖書館是唯一依靠租借場地開展活動的,這在全國范圍內都很罕見。可見,“敢”字也是決定成功的關鍵之一。
3.要以人為本,面向群眾。以人為本應當成為發展文化事業的根本原則。以人為本中的“人”,既指個體,也指群體。各個文化事業單位,包括非公益性的與公益性的都是充當著社會文化的引導者與整合者的角色,在工作中應當注重培養服務意識、積極為個人與群體創造好的平臺與資源,擴大文化事業的輻射面,推動社會形成以主流文化為主線的文化神經網。
“融入群眾”是我們以前長提的一個發展文化事業的舉措。筆者認為,在當今社會風氣日漸開放、民間文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大環境下,“面向群眾”要比“融入群眾”更為恰當。身處文化事業發展核心的精英們要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也要尊重大眾文化、了解大眾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其打著精英文化的旗幟孤獨行走,不如讓優秀的大眾文化領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蔡嘯書場”、“南官人文大展壇”、“商都文化”等都扮演了市井中的文人角色。這些文化活動既貼近百姓生活。給了百姓一個展現才華的平臺,又具有傳播人文的重要意義,讓市民充分互動,各得其樂,再恰當不過。
4.“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文化事業不同于學術研究,它更多地擔當著一個傳播者的職責。關起門來修煉,兩耳不聞窗外事是行不通的。想要謀求可持續的發展,先要“引進來”,在自身強大之后再“走出去”,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形成良性循環。“南官人文大講堂”能取得今日的驕人成績。與“引進來”是密不可分的。為了保證講座的質量,“南官人文大講堂”加盟到了“浙江文瀾大講壇”中,使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成為了其長期支持單位;與臺州學院、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等高校建立了緊密戰略協作關系;與杭州市、溫州市圖書館達成了合作關系。這一系列的努力使大講堂始終保持高水準與向前走的態勢,也造就了路橋圖書館的“講座外交”與“鄉村人文大講堂”的盛況。如今,路橋圖書館已成為了臺州最具有價值的講座資源庫,為臺州市椒江區圖書館楓山書院、臺州市曙光醫院、臺州市警察學校等提供講座資源。這些活動拓寬了路橋圖書館的交際范圍,為拓寬業務活動、開展延伸服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大大增強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5.要以小見大、持之以恒。與大多數單位一樣,圖書館的工作很雜、很繁瑣,總是小事很多、大事很少,很多工作一天、兩天不做并無大礙,然而,長此以往,單位之間的差距就十分明顯了。而判斷兩者好壞的根據正是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灰雕藝術出現于唐宋時期,曾在路橋輝煌一時。路橋圖書館館長發現許多灰雕在拆建中遭到破壞。隨后,他了解到一位老先生保存了大量表現灰雕藝術的攝影作品,就與他商量,將這些作品拿去展覽,讓更多人關注路橋灰雕藝術的保護。2007年9月,《伸向天空的祈禱一路橋灰雕》攝影圖片展在浙江省圖書館和浙江省內各地圖書館進行巡回展覽。這使路橋圖書館成為了首個向省級圖書館呈送展覽的縣級圖書館,也在“路橋灰雕”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風風火火搞經濟,勤勤懇懇做文化。一個地區的GDP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完全有可能,但是一個地區人民的人文素養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提高是很難做到的。不是說經濟建設不需要恒心,而是發展文化事業更需要堅持不懈地付出與經營。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被更多地提出來了,但是。新興城市對這兩者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文化事業想要得要長足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立法。強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各位高手們,你們誰那有免費的flash動畫設計論文呀?急用
我來幫你flash動畫的歌曲MTV漫畫的游戲設計的還有廣告相冊等等動畫的設計有很多種可以選擇的我們都做過了可以給你指導去百度文庫怎樣才可以找到免費的flashmtv的畢業論文??急用啊湖南商學院選修課Flash8動畫設計教程與上機指導在哪個教室上課?急用.你們能告訴我哪里有flash的免費論文下載嗎?急用如何免費下載flash動畫設計教程求動畫設計畢業論文急用
大學物理論文去哪下載
免費論文大全免費急求大學物理實驗免費論文下載網址到哪里可以下載免費的大學物理論文啊,最好是能夠復制的急用大學物理論文怎么寫?有關物理知識在高端科技的應用大學物理論文求大學物理論文,論述汽車發動機與熱力學的關系,2000字左右謝謝了hao.
各位大俠我因為要寫論文想知道上海市2003--2005年度汽車保有量。先謝謝
語文論文美術論文物理論文化學論文英語論文歷史論文德育論文教學論文數學論文音樂論文生物論文自然論文體育論文地理論文攝影論文勞動技術農村教育畢業論文素質論文醫學論文電子電器學思維科學計算機論文活動課教學書法篆刻論文創新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西部教育論文信息技術論文3、教育論文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三、專業類1、優秀論文雜志以科技類為主免費論文下載。2、論文資料網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3、法律圖書館文如其名。4、法學論文資料庫文如其名。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各位大俠幫忙啊!要寫論文急急急2003\2004\2005\2006中國汽車出口額以及出口輛2003年2010年4月保定市(含22個縣)微型汽車的保有量是多少?汽車排放技術應用分析?請各位大俠幫幫小弟,畢業論文!急求在word2000中寫的東西.
關鍵詞:三毛 人生 獨特 藝術創作
一、三毛的傳奇人生
三毛,原名陳懋平,“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她“和平”的大使命,后來她開始學寫字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寫“懋”,每次寫名字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去掉只寫陳平。1943年3月出生于重慶,六歲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她在上小學后就開始偷讀魯迅、老舍等文學大家的書,在中學時期幾乎讀遍了市面上的名著。初二時因數學老師對她的羞辱,無奈選擇退學,她因此患上自閉癥,甚至曾割腕自殺過。此后七年里,父母成了她的老師,指導她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英語,后又幸遇良師顧福生教她畫畫,文學與藝術的熏陶為她日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2年,17歲的三毛就把處女作《惑》發表在《現代文學》上。隨后,她進入臺灣文化學院哲學系學習,在學院與才子梁光明相遇并交往,但美好的初戀無疾而終,這一重創使得她遠赴西班牙求學。
后就讀于德國歌德語文學院,得到德文教證書,又到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本想專攻陶瓷,后來在法律圖書館打工,留學期間不時把握機會打工賺錢,當過西班牙馬略卡島導游、德國商店香水模特兒、美國圖書館員等。游歷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1971年返國,與一名德裔男子相識相戀,不料一年后,未婚夫竟在結婚前夜心臟病突發猝死。傷心欲絕的她只得逃離傷心地,重啟流浪旅。1974年,在撒哈拉沙漠,她與深戀自己七年的荷西共結連理。荷西上班后,陳平被封閉在家里,天氣炎熱,與鄰居們無話可談,非常寂寞。此時陳平應臺灣《聯合報副刊》主編平鑫濤之請,開始以三毛為筆名,用幽默流暢的文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題材寫作,開始了她的創作高產期。六年清苦卻幸福的生活終因荷西的意外離世而畫上句號。
孤苦的三毛最終回到了臺灣,為父母和讀者活了數年后,于1991年1月4日的凌晨,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熱愛生活卻最終舍棄生命的她,讓愛她的人痛心不已。
二、藝術創作風格
三毛不僅是個有故事的人,還是一個特別會講故事的人。縱觀她的作品,我們驚訝地發現: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個人―― “我”,即三毛本人。三毛以其真誠的愛心,質樸而詼諧的文筆,獨特神韻的藝術風格,震撼著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靈,她曾說過:“我的寫作只是我生活的記錄”,“我不寫自己而去寫別人,我沒有辦法。”獨樹一幟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在三毛的處女作《惑》中,她用略顯生澀、哀傷的筆調描述了迷失“自我”的迷亂和孤獨,她自稱這種迷失來源于“鄉愁”。白先勇后來回憶:“《惑》是一則人鬼戀的故事,的確很奇特,處處透著不平常的感性。”
《雨季不再來》記錄了三毛早期創作時內心的困惑和對人生的感傷,與世隔絕的生活使她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重視,于是她把這種內心的渴求融入到創作中。她自己曾對這一書作出以下的評論“《雨季不再來》還是一個水仙自戀的我,我過去的東西都是自戀的,如果一個人永遠自戀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過去是怎樣的一個病態女孩”。臺灣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的《斷片三則》之一描寫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變為真實的時候,便開始逃避”。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三毛就像謎一樣,是個超現實的女子。
一提到三毛,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撒哈拉。一次偶然翻閱《國家地理雜志》時,三毛便找到了她前世回憶中的故鄉DD撒哈拉沙漠。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用她的筆“畫”出了這片遙遠地域的壯闊與綺麗。她在這片“故土”上與荷西幸福地生活了六年。他們婚后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兩人骨子里的浪漫和率真卻把日子過得溫馨而充滿情趣。這部作品集中體現了她是以真摯的心去創作,是寫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觀察、所體驗、所感動的真實人生。
《沙漠中的飯店》中三毛把粉絲稱作雨,對荷西說“這個是啊,春天下的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根凍住,山包扎好了,背山下來一束賣給了換米酒喝,不容易哦!”《結婚記》中荷西送三毛的結婚禮物竟是“一付駱駝的頭骨,慘白的頭骨很均勻整地合地一起,一排大牙齒正呲牙咧嘴地對著我。眼睛是兩個大黑洞。”三毛用樸實自然的筆觸和幽默的語言,讓人覺得他們夫妻兩人看似平凡艱苦的生活實則充滿著浪漫的氣息。
《溫柔的夜》中的語言溫柔、細膩,她覺得“夜,像一張毯子,溫柔地向我覆蓋上來。”。在這些作品中她一改往日的迷茫感傷,顯得豁達、灑脫,語言生動淺顯,感情真摯。有人說她文風上的轉變不僅是因為閱歷的豐富以及寫作技巧的愈發純熟,更多的是來源于荷西對她那羨煞旁人的愛。他們的愛親密有間,尊重對方并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三毛曾這樣說過“我心靈的全部從不對任何人開放,荷西可以進我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據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也許正是這種不失獨立、自由的愛讓三毛在生活和創作中都能充滿創意,幽默,率真。
荷西的意外離世再一次改變了三毛的人生,她后期的創作風格則轉向了沉郁、平和。在《夢里花落知多少》里傾訴了對荷西的無比思念,在《背影》中表達了對父母的無限感激,讀后無不讓人潸然淚下。
回臺執教后寫的《千山萬水走遍》,風格漸趨于平和,少了憂傷。
參考文獻:
[1]三毛,你是我不及的夢[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2013
[2]師永剛,三毛 [M]作家出版社,2011
財產保全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制度。同時,財產保全是訴訟保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或當事人的申請,必要時也可依職權對一定財產采取特殊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生效判決有得以實現的物質保障的法律制度。
民法把財產保全分為涉外的財產保全與國內財產保全,根據在訴訟上的不同階段財產保全又分為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
就司法實踐而言,占絕大部分的保全申請都是在訴前或者的同時提出。而在的同時提出應當相當于訴前提出,因為法院是否受理本案訴訟,決定的期限在7日內,而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則是在48小時內,這就意味著往往還沒有作出是否受理本案的決定之前必須先行作出保全裁定。而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顯然以訴訟中財產保全為主,對訴前財產保全為輔。
關于財產保全的管轄和申請來說:對于訴前保全利害關系人應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依法向財產所在地法院提出,而訴訟保全則理之當然是向受理案件的原審法院依法提出。人民法院基于申請入的申請,以裁定的方式做出保全決定后,可通知有關單位免責進行監督。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財產保全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1]。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在于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不得損害申請人的正當權益,因此,如果申請人申請有錯誤,就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關鍵詞:民事訴訟;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制度。同時,財產保全是訴訟保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產保全單單從字面上看,是指對財產采取某些保護措施。書面上的含義是指人民法院對于可能因一方當事人或者一方利害關系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將來生效的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情況,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做出裁定,對一方當事人或者一方利害關系人一定范圍的財產或者與爭議有關的財產采取措施,限制其處分的一種法律行為和法律制度。為了使將來生效的法律文書能順利的執行,保護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對財產保全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一財產保全的種類
民法把財產保全分為涉外的財產保全與國內財產保全,根據在訴訟上的不同階段財產保全又分為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
(一)、涉外財產保全
涉外的財產保全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財產保全,所謂涉外因素是指雙方當事人一方是外國人、訴訟標的在國外或者雙方法律關系的事實存在于國外。涉外的財產保全與非涉外的財產保全,是建立在同一基礎上的一種應急性的保護措施。但涉外的財產保全又有其不同的特點:
1啟動財產保全程序的主題不同。國內財產保全中,當事人可以申請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亦可依照職權主動采取保全措施。涉外財產保全,只能有當事人申請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不依職權進行保全。當事人既可在訴訟開始后提出申請,也可以在涉訴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
2訴前保全后,申請人提出訴訟的期限不同。國內訴前保全措施采取后,申請人應在15日內向人民法院,涉外訴前保全措施采取后,申請人提訟的期限為30日,而不是15日。
3對保全財產的監督機制不同。國內財產保全措施采取后,一般不需要第三者監督,涉外財產保全措施采取后,一般應交有關單位監督。
在我國民訴訟法中只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申請人的利益,尊重當事人的意志,即有申請就可提供保全,不駁回申請,不主動進廳干預。另外,對訴前的保全,以給申請人較長的時間使其準備進行訴訟。
涉外財產保全多見于海事案件。在海事訴訟中,常涉及財產的扣押和船舶的扣押,如扣押后無人監督,很可能被人破壞或駛離港口。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民事訴訟法》第255條規定:“人民法院決定保全的財產需要監督的,應當通知有關單位負責監督,費用有被申請人承擔。”
(二)、國內財產保全
在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之前,沒有在法律上確立訴前保全制度,.而在實際生活中,時有利害關系人爭議的財產遭到毀損、滅失或者變賣,轉移、揮霍,給利害關系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因而在制定現行民訴法時,總結了以前的審判實踐的經驗,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國情而將訴前保全作為我國民訴法的一項重要制度。
就司法實踐而言,占絕大部分的保全申請都是在訴前或者的同時提出。而在的同時提出應當相當于訴前提出,因為法院是否受理本案訴訟,決定的期限在7日內,而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則是在48小時內,這就意味著往往還沒有作出是否受理本案的決定之前必須先行作出保全裁定。而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顯然以訴訟中財產保全為主,對訴前財產保全為輔。由此對訴前財產保全作出比訴訟中財產保全嚴格得多的規定。
1.訴前財產保全
訴前保全是指在訴訟程序開始前,人民法院對于可能因一方利害關系人的行為或其他原因,使另一方利害關系人的權利不能實現或者難以實現的情況,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對方一定范圍的財產或者有關爭議的財產做出裁定,采取強制措施,限制其處分的一種法律行為制度,訴前財產保全不是每個案件的必經程序,而只是某些少數案件,情況緊急,利害關系人又來不及,而為了避免其合法民事權益遭受難以彌補的損失,在前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人民法院在接到利害關系人的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后,是否會采取訴前保全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第一,必須是情況緊急,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將會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第二,必須由利害關系人提出保全財產的申請。“利害關系人”指與被申請一方存在民事權益爭議的人。沒有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進行。
第三,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這與訴訟財產保全不同,訴訟財產保全不是必須提供擔保,只有在人民法院責令提供擔保的時候,提供擔保才成為必要條件,而且這種擔保必須與所保全的財產相適應,不能小于所保全的財產。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應當駁回申請。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人民法院接受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后,應在48小時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定。對于不符合條件的申請,駁回裁定;對于符合條件的申請,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并立即執行。
申請人必須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內,可以向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也可以向采取財產保全的法院。有管轄權的法院與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的法院可能是同一法院,也可能不是同一法院。不是同一法院時,采取財產保全的法院因采取了保全行為,對該案取得了管轄權,有權受理申請人的。申請人在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后15日內不的,采取保全措施的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
2、訴訟財產保全
訴訟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從立案開始到做出判決之日起對于可能因一方當事人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將來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情況根據另一方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做出裁定,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或者訴訟標的物采取強制措施限制其處分的一種法律行為和法律制度。
當事人在向法院提出訴訟保全時,也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法院才能采取訴訟保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2條規定,采取訴訟保全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必須是由于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這種可能性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主觀臆斷的。有些案件的審理需要較長時間,而爭議的財產有的易于變質腐爛。在此情況下,人民法院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采取保全措施,處理變賣,折價保存。
第二,采取訴訟保全的案件應當具有給付內容,比如給付一定的金錢、給付某一物品。單純的確認之訴或變更之訴,判決不具有給付內容,根本不發生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危險,不適用訴訟財產保全制度。但是,在確認之訴或變更之訴中兼有給付之訴內容的,可以適用訴訟財產保全制度。
第三,訴訟財產保全主要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而采取,但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依職權裁定采取訴訟保全措施。
第四,申請必須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不得向非受訴人民法院申請訴訟財產保全。非受訴人民法院也不得受理申請。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上述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為防止因保全錯誤被申請人造成損失,而申請人又無力賠償的情況出現,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后,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時內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雖然無緊急情況,需要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的,也應盡快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并付諸執行。
3.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其主要區別有:
(1)、訴訟保全既可以由一方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也可以由法院依職權依法做出裁定;訴前保全只能由利害關系人一方提出保全申請,法院無權依職權做出裁定;
(2)、訴訟保全是為了保證判決后的執行,于時,或后判決前提起;訴前保全是為了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使民事權益不受損害,于前提起;
(3)、訴訟保全,又可分為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和法院依職權自行做出裁定。法院依職權依法主動裁定保全時,申請人可以不提供擔保,而當事人依法提出保全申請時,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訴前保全申請人在申請時,也必須依法提供相應的擔保。
可見,訴訟保全和訴前保全一樣,也不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只是為了保障將來生效的法律文書能順利執行,對有關財物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限制其權利隨意處分。
二、財產保全的管轄及申請
無論是訴前保全,還是訴訟保全,都必須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對于誰享有申請權?法院可否自行依職權裁定保全?前面己涉及,這里不再重述。對于訴前保全利害關系人應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依法向財產所在地法院提出,而訴訟保全則理之當然是向受理案件的原審法院依法提出。
(1)一般情況下,民事訴前證據保全可由被申請人(被詢問人)居住地、被保全證據所在地的公證機關、基層人民法院來行使管轄權。
(2)申請保全的證據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時,也可由相應的專業行政機關來行使管轄權。
(3)申請保全的證據處于不同的保全機關管轄范圍內的,則既可由不同保全機關分別予以保全,也可由某一保全機關統一進行保全。
(4)利害關系人在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時,可以選擇具有管轄權的最適合的保全機關。但無論利害關系人如何選擇,人民法院都是當然的保全機關。
如果保全是由受訴法院以外的其他保全機關來進行的,那么在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保全機關應將所有保全物及保全事項一并移交受訴法院,由受訴法院決定是否繼續予以保全。受訴法院決定繼續予以保全的,應下達保全裁定并辦理各項保全手續。無論受訴法院是否決定繼續保全的,前述保全行為均自行失效。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當事人有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的案件,在第二審法院接到報送的案件之前,當事人有隱患、轉移、出賣或毀損財產等行為,必須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由原一審法院依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采取,一審法院制作的財產保全裁定,應及時送報二審法院。
三、保全財產的監督及費用負擔
人民法院基于申請入的申請,以裁定的方式做出保全決定后,可通知有關單位免責進行監督,所謂有關單位,是對保全的財產進行監督的單位,比如,扣押航空器,一般由航空機構進行監督。監督是為防止所保全后的財產被轉移,以維護人民法院保全決定的嚴肅性,同時,也是對保全財產的一種保護,以免其遭受損失。有關單位對被保全的財產進行監督,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應該由被申請人承擔。
四、財產保全的范圍
無論是訴前保全,還是訴訟保全,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證將來生效的法律文書能夠順利執行,或者使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得到保護。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1]”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訴前保全的范圍以申請人的權利請求為限,訴訟保全的范圍以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為限。(“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有學者認為,是指爭議標的物是特定物并且存在被轉移、隱匿或者毀損、滅失的可能時,財產保全措施應針對該爭議標的物采取。[2]另一種觀點認為,“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是指保全的財物是本案的標的物或者與本案標的物有牽連的其他財物。[3]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是指本案的標的物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本案執行的財物。[4])被保全財產的范圍、數額、價值、應當與保全請求的范圍、數額、價值相當。對于超出請求的范圍、數額、價值,或者與本案無關的財物,都不應予以保全。訴訟保全的范圍,在現實生活中尤為重要,如果申請人申請保全的范圍超出請求的范圍或者保全的財物與本案無關,那么,申請人應該承擔由此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有關賠償責任,賠償的范圍應與造成的損失的范圍相一致。
五、財產保全的措施
對某項財產保全應具體采取什么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應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的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根據民訴法第九十四條規定,財產保全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具體來說,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其他任何單位,不得重復查封、凍結:如被保全的對象是抵押物、留置物的,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后,抵押人、留置權人仍享有優先受償權;法院對不動產或特定動產進行保全可以采取扣押有關財產權證照,并通知有關產權登記部門不予辦理該項財產的轉移手續的保全措施,若由當事人負責保管的,其仍然可以以使用,但不得處分,若必要時,也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該項財產;對于當事人從事正常經營活動必須的財物,如需要采取保全措施,應盡可能采取查封、扣押、凍結以外的措施,如扣押權利證書、限制使用、禁止處分等。若被查封、扣押的物是季節性商品,鮮活、易腐、易爛以及其它不易長期保存的物品,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及時處理,或者由法院依法予以變賣,保存價款。
在保全措施中有一種“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根據最高院的有關司法解釋,應理解為:被申請人如有預期的收益或到期債權,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單位予以協助,限制被申請人支出;如被申請人對第三人到期債權,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該第三人不得對被申請人清償,該第三人要求清償的,均由法院提存財物或價款。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時,應該依法進行,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序,不得。
六、財產保全的解除及救濟
財產保全裁定送達當事人后,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按照裁定的內容執行,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生效法律文書執行時止,但如果當事人不服訴訟保全裁定,也可依法采取救濟措施,當事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設置和允許復議的目的,在于糾正不當裁定,減少或者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為了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請復議權,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唯一可以稱得上程序權利保障的條款是第九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5]”所以法院應當在裁定書上注明“如不服本裁定,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得停止裁定的執行”,如裁定不當的,就做出新的裁定變更或撤銷原裁定,此時財產保全即解除。那么何為解除?解除的條件是什么呢?解除即為去掉、消除之意,財產保全解除即為在法定條件下,解除對特定財產所采取的限制措施。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具有下列的可以解除財產保全:
1、訴前保全措施采取后,利害關系人在15日內末的;
2、被申請人向法院提供擔保的;
3、申請人在財產保全期間撤回申請,人民法院同意其撤回申請的
4、人民法院確認被申請人申請復議意見有理,而做出新裁定撤銷原財產保全裁定的;
5、被申請人依法履行了人民法院判決的義務,財產保全己沒有意義;
另外,在司法實踐中對被申請人的銀行存款、凍結的有效期限一般為六個月;六個月后,若當事人沒有繼續申請財產保全,原凍結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法院根據上述可以依申請人、被申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及時解除財產保全。在解除財產保全,人民法院應當發出解除保全的命令,解除保全是解除強制措施,因而解除令由法院派執行員執行。
七、申請保全錯誤的責任
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在于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不得損害申請人的正當權益,-因此,如果申請人申請有錯誤,就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在法律上是對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持之以平的。申請人申請錯誤的責任,一是,因財產保全使被申請人受損失的賠償責任,二是,承擔因促使監督,由被申請人支出的全部費用的責任。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在財產保全制度方面,規定的內容是比較詳細的,做到既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又規定了給債務人造成損害時的賠償責任。根據上述內容,前面我們所提出的幾個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總之,財產保全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制度,為了切實的保護利害關系人或者當事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使將來生效的法院判決得到順利、及時的執行,利害關系人或者當事人可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依法提出財產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依法自行提出財產保全,使利害關系人或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參考文獻資料:
1]“法律圖書館”/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543-2.htm
[2]陳彬:《論財產保全》,載《現代法學》1991年第5期。
[3]柴[發邦主編:《民事訴訟法學新編》,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61頁
Abstract:Our country jail union society strength carries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to have more than 20 years, has obtained certain resul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 analyz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unity to carry on the positive role which the jail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feasibility as well as brought, and how to displayed university student's superiority, established one to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student to serve a prison sentence the personnel to the jail to carry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system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關鍵詞:大學生 監獄幫教 作用 建設思路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Jail social organiza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mentality
作者簡介:楊潔(1987―),女,浙江杭州蕭山人,漢族,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06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9-0178-02
監獄承擔著改造罪犯的重要任務,為了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不僅需要獄警對其進行思想、文化、勞動等教育,而且還要注入社會力量進行幫助教育。大學生是社會的新興力量,重視并發揮大學生在監獄幫教中的作用,對提高監獄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質量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這一探索和實踐,是對當今監獄幫教制度的發展與創新。
一、我國監獄幫教制度的由來和現狀
我國動員社會力量對監獄服刑罪犯進行幫教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這項活動已進行了近二十年。社會幫教已成為對監獄教育改造的一個重要手段,并發展著重要的作用。“幫教制度是一種非機構性的矯治制度,與勞改、勞教、少管、工讀等機構性矯治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制度相比較,是一種具有很大活力的新制度。”[1]
幫教即幫助教育,是社會各方力量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協助獄警做好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使服刑罪犯積極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幫教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發展,罪犯是犯了罪而被懲罰的的人,但他們總歸是社會的人,是屬于社會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講他們又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急需幫助改邪歸正的群體。
“目前,在我國參加監獄幫教的人員十分廣泛,有黨政機關的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法機關人員、工會、青年團、婦聯的代表;各行業的英雄模范;社會知名人士、社會上的老干部、老教師等。幫教的方式主要是社會幫教人員來到監獄看望犯人,給犯人作報告、講課等。幫教的內容主要是法制、道德、理想、前途教育等。”[2]幫教時間一般不固定,比如有領導走訪視察時就會順帶幫教工作。
動員社會力量對監獄服刑罪犯進行幫教這一做法經實踐證明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筆者以大學生的身份兩次實地參加的了浙江省金華監獄的幫教工作,了解到了相關的幫教活動,但同時也看到了目前我國監獄幫教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目前監獄的幫教人員難以經常性地、系統性地參與幫教活動。目前監獄的幫教人員主要是機關的領導、社會知名人士、院校老師,他們有較高的權威和公信力,但社會活動較多,固定的空余時間較少。因此幫教也只能在公務附帶的情況下去監獄做一兩次講座、報告這樣的集體教育形式,難以經常性地、系統性地參與幫教活動。并且這些人士大都在較發達的地區進行幫教,難以到一些較為偏僻和落后的地區的監獄幫教,而事實上偏遠地區的監獄更需要這方面的幫助和教育。
其次,幫教活動單方面進行,交流難以深入。參加幫教的人員多為各級黨政領導及社會上的知名人士等,這些人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與服刑罪犯的地位懸殊,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事先對監獄環境和犯人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在幫教時多為談理想、談希望,較多的是高深的大道理,很少考慮犯人的接受程度;由于幫教人員的身份和幫教內容不切合犯人實際,犯人在交流時聽得多,講得少,表達聲音的機會少,且發言謹慎,難以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因此幫教只能停留于表面層次,難以深入。
再次,幫教活動多為集體教育,個別教育缺乏。《監獄法》(第61條)指出“教育改造罪犯,實行因人施教、分類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則,采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3]但目前幫教人員大都采用做報告、講座的集體教育形式。雖然集體教育對犯人有一定作用,但集體教育相對來說,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的幫助部分有困難的犯人,久而久之犯人對社會的幫教就會抱以消極應對的態度。
二、大學生進行監獄幫教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來趨向于一個和諧的,安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也對現代監獄對罪犯的管理和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之際,我們更應該注重“以人為本”,以犯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給予幫助教育。
《監獄法》明確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罪犯的親屬,應當協助監獄做好對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4]這一規定表明,社會公民有協助監獄對犯人進行幫教的義務。動員大學生對監獄服刑犯人進行幫教既是對《監獄法》這一規定的貫徹執行,又是新形勢下對幫教活動的一種創新。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當今大學生這個群體作為幫教人員的可行性。
第一,大學生熱愛國家,關心社會,積極向上,勇于進取,有較強的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對監獄幫教活動比較熱心,希望有機會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處的強烈愿望,會主動去學習和了解監獄及服刑犯人的一些情況,為幫教活動開展打好一個有利的前奏。
第二,大學生特別是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本專科大學生,不僅能用正確的思想引導犯人,還能運用相關的思想教育知識、法律知識、心理知識等幫助罪犯認識問題。
第三,大學生身心健康,有激情和活力,能以青春有朝氣的形象感染犯人,達到一種感化教育的效果。
第四,大學生善于開展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監獄法》(第67條)明確規定:“監獄應當組織罪犯開展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5]而大學生平時在校參加的活動豐富,幫教中對監獄服刑犯人開展活動時能給予適當的幫助并適當參與其中,拉進與犯人的距離,為后續的幫教打好基礎。
第五,大學生相比其他任何一個幫教群體來說,時間安排上最充裕,精力最充沛。在校大學生,自主安排的時間較多,能深入了解監獄和服刑犯人的情況,并且大學生年輕有活力,有較多的精力投入到監獄幫教活動中去。
第六,大學生有較好的環境支撐。大學生善于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對幫教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疑慮,能及時的查詢圖書館資料,網絡資料,咨詢學科教授和專業同學,及時解答一些問題。
三、大學生進行監獄幫教的積極作用
第一,對服刑罪犯來說,大學生這個群體來幫教對他們來說大有益處。大學生樸實,善良,真誠,勇敢,平易近人,這些氣質能深深地影響犯人,給予一種無形的感化和教育,為他們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大學生比較實際,在幫教交流過程中,不會過多地講大道理,善于利用生活案例來針對性的教育,犯人能更好的接受;大學生相比領導、知名人士而言,多了一份樸實少了一分“官味”,犯人愿意敞開心扉來交流,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和畏懼的心理;從服刑罪犯的心理出發,他們更多的希望有一個尊重的眼光,平等待人的人來傾聽他們的苦楚,來幫助他解答一些疑惑,大學生是一個很適合的群體。
第二,對監獄民警來說,大學生前來協助交流能分擔他們部分工作。民警由于大都警校出來,學習的一些知識往往不能很好的應用到監獄的實際管理中去,特別是對犯人的教育改造方面較欠缺。大學生的幫教能協助民警做好教育改造工作,一些好的理論知識,教學技術能互相交流學習,幫助民警更好的管理和教育犯人。
第三,對監獄來講,大學生的幫教更是注入了新的力量,為監獄的管理建設添上靚麗的一筆。大學生幫教能增強教育改造工作活力,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質量。目前,監獄內部一直在努力怎樣提高教育改造的質量,減少和降低重犯率。而大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善于觀察社會,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也能與監獄方面交流,愿意為監獄教育建言獻策。
第四,對大學生來講,參加幫教活動有非常大的意義和作用。大學生在參加幫教活動中,增長了社會知識,鍛煉了實踐能力,培養了關心社會的良好品質,能將理論學習和實際經驗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修養。
四、大學生對監獄服刑人員進行幫教的基本思路
第一,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對監獄服刑犯人進行幫教的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和監獄實際需要,大學生幫教最好具備以下條件:由于幫教較多涉及一些思想教育、法律知識、心理輔導方面的問題,幫教大學生最好是相關類專業的學生,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法學、應用心理學;幫教的大學生要面對的是服刑犯人,各種突發的情況,各種難題都有,因此,幫教的大學生要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思維比較敏捷,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大學生實行幫教,時間上要能連貫,“比如為期一年或一學期自愿延長期限,可不在此限”。[6]
第二,大學生對監獄服刑犯人幫教的主要形式
結合筆者參加監獄幫教的經驗和監獄犯人的需要,大學生幫教可以采取以下的幫教形式:“一對一”的幫教活動,事先監獄方面要先統計需要一對一幫教的犯人的人數以及交流的問題,可以為大學生前期準備提供方向。一對一交流,對于可以當面解答的問題直接給予答復,有些不能解答的問題,可以回去與民警交流、查詢有關知識,再給予答復。這樣的交流有利于犯人吐露心聲,大膽表達困惑,及時給予幫助。
組織參與一些體育、文娛活動,幫助犯人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監獄定期會有各種比賽和活動,比如運動會,文娛比賽,演講賽等等,大學生在校園中接觸比較多,可適當參與其中,使犯人意識到社會對他們群體的關心和關注,消除以往社會對其不公、歧視的偏見,積極投入改造教育,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第三,監獄和高校應為大學生幫教提供一些便利的條件。
監獄方面,如對某些特殊的犯人,可事先介紹被幫教犯人的個人、家庭、改造表現等情況,讓幫教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大學生幫教也要給予適當的監督和指導,提出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幫教的建議等,如發現個別大學生不適宜進行幫教或幫教雙方感到不適應時,可及時調換;監獄與大學可以建立一個長效幫教機制,確保幫教工作的成效。同時,對在幫教中表現突出者頒發幫教證書,予以表彰等。
高校方面,也應給予大學生幫教實踐的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話可以與當地或附近監獄一個實踐基地,簽訂長效的幫教協議。學校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培訓和指導老師的幫助。
綜上所述,動員當今大學生對監獄服刑犯人進行幫教有較多的優勢和可行性,是在現有的社會力量幫教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和創新。這項活動的開展,需要各方的實踐并總結經驗,再逐步推廣,進而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監獄服刑犯人幫教的制度,為當前監獄教育改造犯人注入一個強大的力量。
注釋:
[1]戴云.淺析我國的幫教制度[J].青年研究1988(5):46
[2]伍國位.淺談社會幫教對促進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意義[C].法律圖書館,省略/lw/lw_view.asp no=8641
[關鍵詞]法制教育 德育 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3-0189-02
一、法制教育課程改革之必要性
(一)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刺痛社會大眾的心靈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規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案件。
從這個年齡段來講,他們應該是在學校接受初中、高中或者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是祖國和社會的希望。但是,有的未成年學生卻走上偏差之路,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筆者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見證了學生們的奔放性格與學習熱情,體會到了學生們的青春活力與創造力。然而,這個階段的未成年人剛剛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涉世未深,只具有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也就因為只限于“初步”,所以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往往容易因“近墨者黑”而沾染上不良習慣,有一些更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校園內外,吸煙、酗酒的學生數量不是少數;駕駛摩托車時(當然是無證駕駛),不戴安全頭盔,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更有甚者,一輛摩托車上載著數人,在馬路上肆無忌憚、旁若無人地超速行駛,讓人觸目驚心;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居然在沒有小汽車駕駛執照的情況下,也駕駛汽車上路;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看課外書,玩手機,甚至頂撞教師,校園內的打架斗毆事件也時有發生,且造成人身傷害的不在少數。而近年來,各類媒體也在關注、報道、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現象與特點。
在中國法院網上登載的扶民、汪同瑛的《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一文中談到:“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在法律圖書館網站上的統計數字表明:“以前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齡為16至18歲,而近幾年則為14到16歲。從2000年到2007年,廣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平均下降了2歲;犯罪手段成人化、團伙化、智能化。”謝昌逵先生在他的《改革開放中的青年和青年研究》一書中,也談到了青少年犯罪呈現出不斷上升,低齡化的趨勢。[1]這一出現在未成年人學生群體中的不和諧現象刺痛了社會的心靈。
(二)學校德育遭遇的“瓶頸”問題
誠然,未成年人犯罪這個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各級各類學校也因此而加強了未成年學生的道德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例如,在中學的《思想品德》教科書中,道德教育的內容很豐富,而有關法律的內容只有零星分布。但是,筆者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曾親身體驗過,也和多位教師交流、探討過這樣的現象: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對教師的批評和教育滿不在乎、不屑一顧。相反,他們也能夠滔滔不絕地說出一番本應該由教師說出的話語。有的學生甚至說:“老師,不要再說了,那些我們都知道。不就是遵守紀律,好好學習,做個好學生,對得起父母嗎?”家長也反映說,現在的孩子對說教很反感,總嫌家長羅嗦。
筆者認為,現在的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道德的教育與養成是一種長期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對一些思想比較偏激、屢教不改的未成年學生,德育似乎顯得蒼白無力,而他們很有可能是未成年犯罪的“后備軍”。這便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一方面,學校加強了德育;而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仍在上升。
(三)法制教育相關內容仍存在調整的空間
1.《法律基礎知識》《中國歷史》教科書法律史內容的缺失
“中國古代的法律也曾成為鄰近的東亞地區國家的立法藍本或楷模。這種歷經了三千年的法律傳統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因此中國古代的法律和世界上最為宏大的印度法系、羅馬法系、伊斯蘭法系、普通法系并列為五大法系之一。”[2]而唐律因為立法技術高超與完備,更是中華法系的代表。可是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中國歷史》中,講述隋唐的輝煌文化時,僅在七年級下冊第29頁的非正文部分提到了《日本書紀》中對唐朝的記載:“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該頁腳注“法式,法度,法則。”這說明,該套教材還是承認唐朝是個有法之國,但是在正文中卻沒有提到關于唐律的內容。宋朝與明朝的法制基本上延續了唐律。筆者認為,雖然是封建王朝的法,可是作為中國輝煌歷史的一部分,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沒有此部分內容,專門教材《法律基礎知識》也沒提及,不能不說是法制教育內容的缺失。
2.《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仍須適當調整
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委員會審定的、人教版《法律基礎知識》教科書中,囊括了憲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法律援助和救濟等內容,是比較合理的。為了增加學生對法律的理解,書中舉了不少案例,這是值得肯定的。筆者在與學生的談話中,也聽到了學習法律的肯定呼聲。然而,也有的學生反映說,書里的法律好像離他們很遠。這一反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該書51頁有一個案例:某商場以“偷一罰十”為由,對一顧客罰款2000元,說明商場的罰款是違法行為。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著法在社會上的普及,商家也知道這樣的罰款是違法的,這類事情已經很少發生了。書本所舉案例中,一些案例的時間過于久遠,有1992年的、1998年的、1999年等,無怪學生們會有這樣的看法。由此可見,法制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與時俱進,教材仍有調整的空間。
3.法制教育課程的安排與專業師資的配備不足
校園內的法制教育課程,中學、中職院校大多只安排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時間,期末采取非考試而采用考查的形式,學生的重視程度自然不夠,所學的法律知識最后歸于平靜。
專業的師資配備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學校中的法制教育課由非專業教師充當的不在少數,這會導致教師對法律解釋以及學生理解法律不夠充分的后果。如“許霆案”、多宗“颮車案”中,當正面信息不占據主導地位的時候,負面信息對學生們的影響是令人后怕的。
二、法制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之探討
(一)理論探討:“德法并舉”,即提升“德、智、體”三好學生為“德、法、智、體”四好學生
未成年學生德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這對學生的道德養成無疑是一種有效手段。然而,法律與道德畢竟是現代社會兩大不同的規范體系。德育可以通過道德教化的力量,激發個體的內心需要,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來保障社會的秩序,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可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可以傷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等,從外部規范人們的行為,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目的。在教育部2006年印發的《全國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通知中,明確規定“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并重”。因此,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既不可相互代替,更不可偏廢,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應該“德法并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通過道德與法制教育的牽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求知熱情,塑定學生們成長的方向,教育學生成為“德、法、智、體”的四好學生。
(二)實踐改革之探討
1.法制課程的安排應與德育課程并行
目前,德育課程幾乎貫穿了初中、高中、中職學校三年的學制生涯,而法制教育課程的安排明顯少于德育課程,很多學校只安排了一個學期,或者把法制教育的內容零星地包含在德育課程之中。這是有失偏頗的。既然道德與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應該獨立成為一門課程,并且應該與德育課程并行,而且要有連貫性,貫穿初、高中以及中職學校三年學制的始終,才能夠真正實行“德、法、智、體”全面發展。
2.完善法制教育課程專業教師的配備
處理過校園內發生的學生打架事件的教師們,都會對學生這樣的抵賴言辭感到氣惱:“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是勸架的”,“我不知道啊,我一來就被打了”。筆者也曾針對這種“抵賴”情況,讓學生們表達過他們的看法。有的學生這樣說:“送他們去派出所吧,一去就老實了。”這樣的回答雖然表明學生有點法律意識,但是學生氣較濃,也表達出學生對法律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
因此,在對未成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課中,不僅要學習法律的規定,筆者認為,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他們明白觸犯法律底線之后的法律后果與法律責任,專業的教師可以做到這一點,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雖然在《解釋》中,規定了對未成年人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然而在教育的背后,依然存在著少管所;對他人人身、財產造成傷害的,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專業教師能夠從實際出發,通過法制教育,充分闡述法律的權威性、震懾性、確定性,以及“不可為”的行為類型,形成法律在學生心目中的崇敬與信仰,這無疑有助于減少未成年學生的犯罪。
3.與時俱進,增加、調整法制教育課程的內容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課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未成年人自發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遵守法律,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因此,法制課程的內容要從未成年人身邊的法律、法規學起,對未成年人有保護和教育意義的法律法規都可以作為法制課程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們學習有關中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禁毒的法律法規、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有關網絡的法律知識等等。隨著年紀的增長,再逐漸過渡到“三大法”:民法、刑法、行政法。還可以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社會上出現的最新的、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案例來學習法律。當然,要注意分析、批判案件中對未成年人可能有消極影響的負面信息。
三、結語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引發了筆者對未成年人校園德育、法制教育的思考,對法制教育的現狀、理論、教材、師資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細微探討。謹以此文,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