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番茄無土栽培

番茄無土栽培

時間:2023-06-01 08:52: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番茄無土栽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與常規有土栽培相比,無土栽培有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有效防止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病害,節水、節肥、省工及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優點。現將溫室番茄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設施

1.1栽培槽

溫室內北面留80 cm寬作道路,南面余30 cm,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內徑寬48 cm,槽邊框高24 cm,磚要平放,槽距72 cm。為防止滲漏并使基質與土壤隔離,槽基部鋪1層0.1 mm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層的磚壓緊膜邊,膜上鋪3 cm厚的潔凈河沙,沙上鋪1層編織袋,袋上填栽培基質[1]。

1.2栽培基質

用煤矸石、鋸末、玉米秸按1∶2∶2的比例混合成基質,在使用前15 d將其堆成25 cm厚,噴濕蓋膜以消毒滅菌。1 m3基質中加入2 kg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專用肥、10 kg消毒雞糞,混勻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獲后可進行基質消毒,基質更新年限一般為3~5年[2]。

1.3灌水設施

采用滴灌設施。用自來水設施或建水位差為1.5 m的蓄水池,單個溫室建成獨立的灌水系統。棚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槽內設滴灌帶1~2根,并套上0.1 mm厚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

2穴盤無土育苗

2.1品種選擇

選耐低溫、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如東圣,金棚一號等。

2.2浸種催芽

用溫湯浸種12 h后淘洗干凈,均勻擺放在濕毛巾上,卷包好,放在25~26 ℃環境下催芽。當芽長至針尖大小時播種育苗。

2.3裝盤

選用72孔吸塑盤,用草炭土、蛭石按3∶1的比例配好基質,1 m3基質中加入0.5 kg蛭石復合肥,混勻后填入苗盤中,澆水濕潤,用另一穴盤底部壓播種穴,可保證種子深度一致[3]。

2.4播種

將種子點播在穴盤中,每孔1粒,覆蓋蛭石1 cm厚,灑透水后,在穴盤上蓋1層報紙,盤下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開。

2.5育苗管理

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 ℃;出苗后溫度白天保持20~25 ℃,夜間保持10~15 ℃。苗盤保持濕潤,約30 d,苗長出3~4片真葉即可出盤定植。

3栽培管理

3.1定植前的準備

定植前將基質翻勻整平,風口可設置40目防蟲網,然后密閉溫室高溫悶棚3~5 d進行消毒處理。

3.2定植

用自來水浸灌栽培槽,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后,按每槽2行調角扒坑定植,基質略高于苗坨,株距30 cm,定植4.5萬株/hm2。栽后澆小水,以利基質與番茄根系密接。

3.3定植后管理

3.3.1溫度、光照及濕度管理。定植后,溫度保持白天22~25 ℃,夜間10~15 ℃;坐果后,保持白天25~28 ℃,夜間12 ℃左右。番茄喜光,在整個栽培期間,要保證正常的室溫,適宜降低棚內溫度,早拉晚放草苫,盡量讓植株多見光。整個生長期間,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60%左右。注意通風排濕,以防止病害發生。

3.3.2肥水管理。定植后每3~5 d選晴天的上午澆1次水;坐果后勤澆水,晴天的上午和下午各澆1次,澆水時間15~20 min,陰天少澆或不澆。一般在定植后20 d開始追肥,每隔10 d追1次肥,每次每株追專用肥15 g;果后7 d追1次肥,每次每株25 g。將肥料均勻撒在離根5 cm處,可隨滴灌水滲入基質,也可將肥料摻入基質,不可接觸根部,以免損傷植株。針對溫室內二氧化碳氣體虧缺的情況,可于棚內進行二氧化碳氣體追肥,以增強番茄的抗逆性,提高產量[4]。

3.3.3吊蔓與整枝打杈。番茄6~7葉時用塑料繩吊蔓,繩上部固定,下部系在莖基上,莖蔓與吊繩相互纏繞,以保持直立生長。整枝時采用單干整枝,即只保留主軸生長結果,摘除全部葉腋內的側枝。在側枝10~15 cm長時打杈。

與常規有土栽培相比,無土栽培有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有效防止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病害,節水、節肥、省工及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優點。現將溫室番茄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設施

1.1栽培槽

溫室內北面留80 cm寬作道路,南面余30 cm,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內徑寬48 cm,槽邊框高24 cm,磚要平放,槽距72 cm。為防止滲漏并使基質與土壤隔離,槽基部鋪1層0.1 mm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層的磚壓緊膜邊,膜上鋪3 cm厚的潔凈河沙,沙上鋪1層編織袋,袋上填栽培基質[1]。

1.2栽培基質

用煤矸石、鋸末、玉米秸按1∶2∶2的比例混合成基質,在使用前15 d將其堆成25 cm厚,噴濕蓋膜以消毒滅菌。1 m3基質中加入2 kg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專用肥、10 kg消毒雞糞,混勻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獲后可進行基質消毒,基質更新年限一般為3~5年[2]。

1.3灌水設施

采用滴灌設施。用自來水設施或建水位差為1.5 m的蓄水池,單個溫室建成獨立的灌水系統。棚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槽內設滴灌帶1~2根,并套上0.1 mm厚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

2穴盤無土育苗

2.1品種選擇

選耐低溫、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如東圣,金棚一號等。

2.2浸種催芽

用溫湯浸種12 h后淘洗干凈,均勻擺放在濕毛巾上,卷包好,放在25~26 ℃環境下催芽。當芽長至針尖大小時播種育苗。

2.3裝盤

選用72孔吸塑盤,用草炭土、蛭石按3∶1的比例配好基質,1 m3基質中加入0.5 kg蛭石復合肥,混勻后填入苗盤中,澆水濕潤,用另一穴盤底部壓播種穴,可保證種子深度一致[3]。

2.4播種

將種子點播在穴盤中,每孔1粒,覆蓋蛭石1 cm厚,灑透水后,在穴盤上蓋1層報紙,盤下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開。

2.5育苗管理

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 ℃;出苗后溫度白天保持20~25 ℃,夜間保持10~15 ℃。苗盤保持濕潤,約30 d,苗長出3~4片真葉即可出盤定植。

3.3.4保花保果與疏果。于7:00—9:00用10%~15%的2,4-D溶液蘸花,以提高坐果率。另外,為確保果大質優,均勻一致,每株只留3~4個果,其余花果及時疏除。

4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臍腐病、葉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灰霉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臍腐病可從初花期開始葉面噴灑0.1%氯化鈣防治,隔l5 d噴1次,連噴2~3次;葉霉病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 d葉面噴施1次,連噴2~3次;早疫病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隔7 d噴防1次,連噴2~3次;病毒病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隔5 d噴1次,連噴2~3次;灰霉病可選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隔10 d噴1次,連噴2~3次;蚜蟲、白粉虱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

5采收

果實進入自熟期后即可準備采收上市。采收后即上市的,可在成熟期果色較好時采摘。隔天上市的,可在變色中期采收。

6參考文獻

[1] 鞏俊華.大棚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實用技術[J].山東蔬菜,2010(1):33.

[2] 劉洋.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09(3):14-15.

第2篇

關鍵詞:無土栽培;蔬菜;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 S-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2-0099-1

無土栽培技術是利用含有營養溶液的非土壤作為植物生長基質,同時利用現代化的科技設備與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密切結合,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先進實用技術。無土栽培可有效地避免蔬菜生產中的病蟲害,明顯地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節約能源、肥力、勞動力[1,2]。

1 國內外無土栽培發展現狀

無土栽培1859年始創于德國,直至100多年后巖棉栽培技術和NFT技術的形成才使此技術得到真正的發展。美國在1929年首先培育出7.5m高的番茄,標志著蔬菜無土栽培實用化的開端,后逐漸在黃瓜、番茄中推廣開來,平均產量均在135t/hm2以上。荷蘭的設施園藝面積中90%是無土栽培,而且基本實行自動化、工廠化、機械化、程序化。

20世紀70年代,山東農業大學首先開始無土栽培生產試驗,并且隨后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和技術的推廣應用。隨著進口的溫室及無土栽培設施相繼投產,以及綠色食品、無公害或有機果蔬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全國各地的蔬菜無土栽培也隨之蓬勃興起。據統計,目前全國無土栽培面積大約270hm2,并且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為發展的重點。我國應用的無土栽培的系統主要包括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浮板毛管法水培(Floating Capillary Hydroponics,FCH)技術系統、溫室自動化調控系統、營養液成分自動檢測系統、魯SC栽培等,果菜類主要采用配備滴灌設施的基質栽培;葉菜類主要采用配備營養液循環系統的營養液栽培[3]。

2 無土栽培的優點

2.1 高產優質,商品率高

由于無土栽培可以通過人工調控來盡量滿足作物的生長需要,使其單產高于土耕栽培。同時,無土栽培可以周年生產,年產量高。而且無土栽培的蔬菜體積大、質量優。據報道,無土栽培可提高番茄維生素C含量30%。

2.2 提高土地和空間利用率

無土栽培可以使不宜耕種農作物的地方,如鹽堿地、荒山、廢棄地、島嶼等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尤其可以解決溫室、大棚多年連作病蟲害的增加;土壤次生鹽堿化加重等問題,同時,利用溫室的立體空間優勢,增加單位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2.3 省時、省工、省力,能源利用率高

無土栽培技術在一次性投入后,可免去中耕、施肥、除草等繁重勞動,產量產值高,勞動生產率高。

3 現階段蔬菜無土栽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 對基質來源的要求

基質培因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和穩定的化學性質,但應用巖棉的每畝成本達4000-5000元;泥炭資源分布又不均勻;碧糠灰和鋸木屑的C/N比較高,需進行針對性配比等措施才能發揮較好效果。因此急需開發一種適應性強、取材方便、價格低廉的基質[4]。

3.2 根系病害的防治

水培成功的關鍵是根系病害的防治。病菌傳染途徑主要通過種子、育苗基質、定植缽及人員操作等方式[5,6],如黃瓜枯萎病、番茄疫病等常在2-3d內傳染至整個系統。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藥劑和營養液消毒設備。

3.3 專用品種的選育

生產過程中缺少實用型的專用品種,有針對性地選育抗根系病害,耐低溫、弱光、優質、豐產的專用品種,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創新品種市場,使蔬菜商品多樣化,橫向縱向共同發展,進而增加生產收入。

3.4 對生產者技術水平的要求

無土栽培技術的實施不僅要求生產者掌握農業生產技術,而且要求其具有豐富蔬菜的生理生化及電子機械方面的知識儲備[7],我國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也需要這樣的優秀人才,人才的缺失也導致了技術發展滯后,因此我國的大專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要大力培養一批又一批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投入到蔬菜無土栽培的第一線中去。

綜上所述,生產成本低、優質高效、集約型、規模化的無土栽培及管理技術是蔬菜無土栽培研究和生產的重點方向。通過創新無土栽培技術、設備、模式,重規模化與集約化生產,注重規模效益,創新生產模式與蔬菜系列產品,實施多樣化的栽培,增加市場競爭力,真正的走產研銷的道路,加速供需良性循環,創造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馬太和.無土栽培[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 刑禹賢.無土栽培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0.

[3] 劉興發,樊桂云.蔬菜無土栽培現狀及前景[J].吉林農業,

2002,6:24-25.

[4] 段彥丹,樊力強,吳志剛,等.蔬菜無土栽培現狀及發展前景[J].北方園藝,2008,8:63.

[5] 林巖,馬源,吳娟.蔬菜無土栽培技術發展概況[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143-146.

[6] 李海燕,韓萍,穆楠.無土栽培技術概述[J].現代農業科技,2008,10:55.

第3篇

[關鍵詞] 西紅柿 栽培技術 天鎮縣西紅柿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5-0137-02

一、引言

西紅柿是一種容易種植栽培,適用地域廣泛,產量高,營養豐富的蔬菜,同時它口味酸甜,也可作為水果食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消費檔次的提高,西紅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西紅柿的大范圍種植,不僅為天鎮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更促進了當地農業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二、天鎮縣總體情況概述

1.天鎮縣地理概況

山西省東北方得天鎮縣,處在山西,河北以及內蒙古三個省市的交界處。總面積是一千六百三十多平方米,海拔高度在976到2016米之間,縣城屬于斷陷的盆地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很少。

2.天鎮縣西紅柿栽培技術的選擇

天鎮縣耕地面積有五萬多萬公頃,其氣候主要是大陸性北溫帶干旱季風氣候。日照較強,空氣干燥而且寒冷,冬季長,晝夜溫差大,降水量非常稀少分布不均勻,而且蒸發量大。面對這樣的環境條件,所以當地菜農們采用了拱棚,春用型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多種保護栽培方式,實現了大量新鮮西紅柿的上市,增加了淡季供應量,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天鎮縣的栽培方式

1.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技術

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也就是說是在棚中育苗、棚中分畦的一種栽培方式。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溫度比較容易控制,而且利用陽光,可以節省人力和物力,而且方便管理。據調查數據顯示,如果選種,生產技術都比較得當,每一畝地的西紅柿產量可以達到1.5萬斤。

1.1品種的選擇

西紅柿的種類繁多,光飽和點為 70000Lx。對光照要求較高,在天鎮縣這樣的氣候環境下,冬季過于嚴寒,所以多采用秋天播種、冬季和春季采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選擇一些中晚熟的品種,這些品種的果實都比較肥大。比如毛粉802、斯洞雙田、強力末壽、強豐、荷蘭克瑞撒、中豐、早豐、美國大紅等。

1.2消毒方法的選擇

采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通過環中菌毒清噴霧法,甲醛、高錳酸鉀反應法,粉塵法以及熏煙法對大棚里的空氣進行消毒,實現高溫熏棚。從而把大棚空氣中的病菌消滅干凈。

1.3壯苗的培育

壯苗能否培育好,有育苗床的培育和溫度的選擇兩個關鍵因素。選擇的時候要把大棚兩頭和兩側揭開進行通風換氣,遇大雨將側膜落下。白天溫度要低于30℃,晚間要高于15℃。出苗時的溫度應25~30℃,相對濕度保持在40%以下,溫度過高則要通風降溫排濕。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風。有2~3片真葉后進行分苗。

1.4肥水管理

西紅柿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和鉀元素以及適量的磷元素。氮肥在植株生長的前期可以使莖葉和果實生長更快,磷肥對果實和種子發育及培育壯苗起著重要作用,鉀肥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能促進植株對氮素的吸收和促進碳水化合物向果實輸送,,延遲植株的衰老,延長結果期,對改進果實的品質也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要獲得西紅柿的高產優質,必須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施足底肥。掌握好溫度及時澆好第1次水。

1.5中后期及盛果期管理

根據密度定好果穗數量,根據果穗數量定好大小。注意定植后的蹲苗。凡起壟定植的,壟上不中耕,但要注意對大行適時松土,防止板結。對于普撒基肥深翻而未起壟的可多次中耕,深度10~15cm,可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透性。但要注意深中耕不傷根。盛果期溫度以氣溫25~28℃,地溫24~25℃為宜,注意適宜的放風時間(待地溫上升到適宜的溫度時再放);適宜的土壤含水量20%~25%,10~15d澆水1次;保持充足的光照,經常揩擦塑料薄膜,對草簾要早拉晚蓋;經常增施二氧化碳,可至5月份結束;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7~10d噴1次,也可用K100有機液體肥300~500倍液,或施爾得液體肥400倍液,7~10d噴1次,連噴7~8次。高產棚室或植株缺氮棚室也可噴施赤霉素(九二)促使植株健壯,葉片肥厚,用赤霉素15g/hm2對水1 500kg另加0.5%~2.0%的尿,7~10d噴1次,至少噴灑4~5次;清除病殘葉,及時采收待熟果實;澆水前用藥噴霧防病,澆水后用百菌清煙霧劑或粉塵法防病;多種藥物交替應用,認真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粉虱和蚜蟲等。

四、番茄栽培種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現有的條件下,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極易發生西紅柿葉霉病和西紅柿根結線蟲病。如果發現葉背面病斑上長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絨狀霉層,葉面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黃色病斑的情況,就要注意了,這樣的果實是不能食用的。必須注意通風降濕并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時摘去病葉、老葉,以利通風透光;西紅柿需水量比較大,大棚西紅柿可采用按不同生育期特點進行澆灌,邊定植邊澆水,根據茬次特點進行澆水或者根據長勢澆水等澆水方法。大棚內會經常出現西紅柿果實掉落的現象。引起這種現象有溫度的高低、光照充足度、水分多少等原因。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應該時刻觀察,加強對這些因素的控制。

番茄是溫室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無土栽培能充分發揮作物的生產潛力與土壤栽培相比,產量可以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并且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山東省壽光市第五屆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一株神奇的番茄樹吸引了許多參觀者。該番茄樹是用營養液無土栽培而成累計年產量可達4000公斤。番茄無土栽培技術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預計今后無土栽培將會出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謝河山、林沛林等,番茄無土栽培技術,2009,農業科技通訊,1,159160.

[2]王翠玲.番茄無土栽培技術, 2010, 吉林蔬菜,03,20 .

[3]李光,溫室番茄無土栽培技術,2010, 吉林蔬菜,01,30 .

第4篇

無土栽培模式霧培

霧培又稱氣培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懸掛于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鉆孔,于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系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 min噴霧幾秒鐘,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

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0。可分為:A字架水培、平鋪圓管式,平鋪方管式,立體圓管式,單層水培,雙層水培,三層水培等。

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無土栽培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于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培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采用。可分為:A宇架基質培、立柱式基質培、墻體栽培、立體管式基質培、弧形管式基質培、平鋪管式基質培、塑料槽式基質培、磚槽式基質培、單層基質培、多層基質培等。

控根栽培

控根栽培設施是一種以調控根系生長的新型快速育苗技術,它由控根育苗容器獨特的設計原理和專用育苗基質的科學配方,以及輔助控根培育管理技術組成。對防止根腐病和主根的盤繞有獨特的功效。控根容器可以使側根形狀粗而短。不會形成纏繞的盤根,克服了常規容器育苗帶來根纏繞的缺陷,總根量增加30~50倍,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育苗周期縮短一半,移栽后管理工作量減少50%以上,植物側根的總數量比常規育苗側根增加20~30倍,該容器能使苗木根系健壯,生長旺盛。

模型栽培

蔬菜模型是根據各種蔬菜形狀設計的,在容器內添加無土栽培基質即可種植。此模型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為無土栽培增添趣味性。如番茄樹栽培等。

適合無土栽培的植物

大多數植物栽培種植都可以用無土栽培技術。蔬菜類中,生菜、紫甘藍、辣椒、彩椒、番茄、黃瓜、草莓等可以進行無土栽培。花卉中,一般較耐陰的植物無土栽培很好。天南星科植物、鴨跖草科植物、蘭科,、花燭類等室內觀葉類植物,一、二年生草花,球根花卉,宿根花卉,仙人掌科植物也可以進行無土栽培。水生植物中,蓮、菱、蒲、風車草、水草等都可以進行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技術要點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制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指EC值、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家庭種植果菜指標。EC值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cm)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 mS/cm)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的(EC=4 mS/cm)如黃瓜、萊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像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準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D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以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或偏高,就要用堿或酸進行調整,既浪費藥品又費時費工。

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配制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液),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后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淀。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基質

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無土栽培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 mm;1~5mm:5~10mm;10~20mm;20~50mm。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源狀況加以選擇。

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 iq3m,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 g/cm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①pH值:反應基質的酸堿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值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②EC值: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③緩沖能力:反映基質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④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等于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質如樹皮、鋸末、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他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

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無土栽培應用領域

用于反季節和高檔園藝產品的生產。用無土栽培生產潔凈、優質、高檔、新鮮、高產的蔬菜產品,多用于反季節和長季節栽培。用專用裝置,采用有機基質培技術,提供了種植的有效途徑,在早春和秋冬栽培上市,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無土栽培也可用于花卉栽培,多用于栽培切花、盆花用的草本和木本花卉,尤其是家庭、賓館等場所無土栽培盆花深受歡迎。

在沙漠、荒灘、礁石島、鹽堿地等進行作物生產。在沙灘薄地、鹽堿地、沙漠、礁石島、南北極等不適宜進行土壤栽培的不毛之地可利用無土栽培大面積生產蔬菜和花卉,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設施園藝中,無土栽培技術是解決土壤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我國是世界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土壤栽培連作障礙日益嚴重,適合國情的各種無土栽培形式在解決連作障礙的難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設施園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第5篇

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早在1955年,水稻占日本農業生產總值的60%。到2013年,水稻所占比例降低到30%左右。然而蔬菜的比例大幅增加,其中設施栽培占到蔬菜栽培總面積的50%以上(圖1),在農業經濟發展的中起著主導作用。2000年,日本設施栽培面積降低到50000 hm2,

然而總產量并沒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現代化工業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設施高效化生產。

自2008年起,日本農林水產省和經濟產業省開始啟動植物工廠發展計劃,陸續在全國范圍建立起6處示范型植物工廠基地,供研究、示范、推廣等,從而推動設施園藝的地域性發展。2013~2015年期間,日本在不斷學習借鑒荷蘭的設施園藝技術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地域能源,實行高精度環境控制,構筑周年穩定生產體系,截止到2015年5月,由農林水產省和經濟產業省共同出資補助科研單位、企業、農戶,2年間在全國范圍建立起10處植物工廠示范點,每處示范點平均栽培面積在2~4 hm2。以生產草莓、番茄、櫻桃番茄、甜椒、黃瓜等為主。其目的在于以各個示范點為中心,逐漸向全國擴散,進行大規模設施栽培管理技術數據累積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最終實現高品質蔬菜周年穩定供應,被稱為“次世代”設施園藝發展計劃。

植物工廠是一種技術高度密集的高效農業生產系統,是多項技術要素的集合體,包括與內部資材的選用、栽培品種的選擇、ICT環控系統、加溫設備、細霧降溫設備、無土栽培技術、營養液管理系統、機器人技術、廢液處理設備、CO2施肥系統等技術。目前,在日本的植物工廠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圖2),是在封閉或半封閉的溫室環境下,采用自然光(或人工補光)與營養液栽培進行植物工廠化生產。由于系統未完全封閉,受外界氣候環境影響較大,有時生產不太穩定,但建設與運行成本相對較低。另一種是人工光利用型植物工廠(圖3),是在完全密閉可控的環境下采用人工光源與營養液栽培技術進行植物工廠化生產的方式。由于系統密閉,受外界氣候環境影響較小,但其能源消耗較大,建設與運行成本較高。

日本植物工廠的關鍵技術

荷蘭是世界上設施園藝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在植物工廠技術的研發方面,一直在不斷引入和借鑒荷蘭的高新技術,同時結合日本地域性特征及市場需求,使植物工廠朝著更加智能化精準控制,更加節能和低運行成本的實用化方向發展,以實現技術的普及化。

品種選擇

植物工廠生產中,栽培品種的選擇至關重要,應選擇適于在植物工廠智能化精準控制的栽培條件下生長,具有高產高質量、滿足市場需求的特性。2016年1月,日本設施園藝學會對“次世代”設施園藝發展中關于番茄品種的選擇進行了如下總結:

產量 日本培育出一系列高光能利用率、高品質的番茄品種,如安飩幌盜校在高精度環境控制下,果實的干物質含量可達5.5%,年產量達55 t/1000 m2。

抗病性 在番茄的無土栽培中,地下部病害較少,而地上部煙草花葉病毒(TMV)及黃化卷葉病毒(TYLCV)等其他病毒病頻發。因此,地上部抗病性也作為品種篩選的一項參考因素。

栽培方法 番茄的栽培方法一般分為低段高密度周年栽培與多段長季節栽培兩種方式。前者可根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品種,如夏季高溫期,選擇花芽分化穩定的品種。而長季節栽培中,一般選擇適宜長短栽培及耐病性強的品種。

植株形態 適用于長季節栽培的番茄品種,一般具有植株節間長、冠層透光率高的特性。

單性結實 培育無需授粉或激素處理而結實的品種,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育苗

一般來講,設施栽培的成敗50%決定于種苗,培育整齊一致的優質種苗是保證大規模設施栽培正常運行的關鍵。目前,日本用于大規模生產的育苗設備是全封閉育苗室(圖4),主要以不透光的絕熱材料為圍護結構,熒光燈等人工光作為光源,可對內部光環境(光量子密度、照明時間、光譜組成、照射方向)、溫濕度、氣流、CO2濃度等環境因子進行自動控制,全天候穩定運行,種苗品質與生產技術實現標準化管理。育苗室一般都采用多層立體栽培,根據育苗所需光強度及溫度進行人為調節,如在育苗適宜光強范圍內100~400 μmol/(m2?s),選擇相對較低的光強,降低用電成本的同時滿足了植株光合作用所需。圖5為全封閉育苗室育出的番茄苗,播種21天后,4片真葉完全展開,外觀形態表現為節間短、莖粗、葉色深、葉片厚,且通過調控生長環境保證幼苗生長整齊一致(圖6)。此外,水肥循環式供應系統(圖7),極大降低水的使用量及減少化學肥料的浪費。

營養液無土栽培技術

2010年,日本無土栽培面積達1741 hm2,占設施栽培總面積49000 hm2的4%左右。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實現了水肥自動化管理,不僅節省了水資源,肥料利用率也高達90%以上,并且降低了勞動力,減少病蟲害。無土栽培結合環控技術能合理調節作物生長的光、溫、水、氣、肥等環境條件,充分發揮作物的生產潛力。因此,無土栽培是大規模設施栽培以及植物工廠的基礎。日本目前應用較多的無土栽培類型(圖8)。

地上部環境控制技術

熱泵調溫節能技術

2000年以來,隨著石油價格上漲,熱泵由于其熱性能系數(COP)較高,節能效果明顯逐漸受到關注。到2015年為止,熱泵調溫節能技術在日本利用面積占到加熱設施栽培面積(1500 hm2)的7%。熱泵具有加熱、降溫、濕度調節、增加室內氣流循環等功能。一般有立式與吊式兩種類型(圖9)。在人工光植物工廠中,主要用熱泵進行降溫;在太陽光植物工廠中,熱泵主要用于夏季夜晚降溫,冬季加溫。對于太陽光植物工廠而言,由于室內制冷、制熱負荷受太陽輻射、室內外溫度差影響較大,還需結合其他輔助設施,如夏季結合噴霧降溫,冬季結合傳統加溫裝置,進行聯合調控。

噴霧降溫技術

噴霧降溫是向空氣中噴灑細霧達到降溫增濕效果的技術。一般可使室內溫度降低2~4℃。日本目前利用細霧降溫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將噴頭均勻安裝在設施內直接噴霧(圖10);另一類是將噴頭接在循環扇邊緣,借助循環扇的風力進行噴霧(圖11)。研究證明,噴霧粒徑在30 μm以下葉片不易沾濕。粒徑過大葉片易沾濕,病害增加。

CO2施用技術

2011年,在日本三重縣植物工廠生產中的實驗研究表明,在6:00~16:00增施CO2,使室內CO2濃度維持在800~1000 μmol/mol,換氣時的CO2濃度維持450~550 μmol/mol,番茄的產量有明顯提高。日本在植物工廠增施CO2技術方面,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圖12):

一是煤油燃燒法;二是LP液化氣燃燒法;三是液態CO2氣化方法。其中煤油燃燒法的投入及運行成本相對較低,利用面積較大。然而,煤油中雜質較多,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燒,產生有毒氣體,通常對設備及煤油的質量進行定期檢查。

植株生長發育狀態定期監測

對于番茄等果菜類蔬菜長季節周年穩定生產,植株的生長發育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正確把握好植株的生長與發育二者的平衡,是保證長季節栽培成功的關鍵。需要對植株的生長狀態進行定期監測,如測定一周內莖的伸長量、生長點下方15 cm處的莖粗、葉面積、葉片數。

機器人采收技術

近年來,日本國家農業研究中心農機研究組致力于研發采收機器人。成功應用于實際栽培中的有番茄和草莓采收機器人,主要由采收手、攝像頭(人眼)、畫面處理器、計算機(人腦)、操縱器、走行器構成六部分組成。攝像頭識別成熟的紅色果實,將畫面傳輸到畫面處理器,經過信號傳送,操縱器控制采收手,移動到果柄附近,將果柄切斷,果實直接落在傳送帶上完成采收。此采收方法稱為“果房采收”,極大地減少勞動力。此外,草莓采收機器人,是充分利用草莓栽培槽的可移動性,將機器人固定在一個位置進行自動化采收。

日本植物工廠生產實例連體缽高品質番茄栽培

果菜類植株相對高大,光飽和點較高,一般以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生產為主。靜岡縣作為日本農林水產省植物工廠發展計劃中的一個示范點,根據其地域性,以靜岡大學與靜岡農業經濟研究所為中心,日本Amela公司作為技術示范平臺,進行高品質番茄植物工廠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及推廣。2008年,在靜岡農業經濟研究所建成2000 m2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進行高品質番茄周年連續生產,年產量達40 t/1000m2,干物率達6%以上,果重為M號(200~140 g)。其栽培技術特點為:10個250 mL小苗缽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連體缽(圖13),以巖棉為栽培基質,將每株番茄種植在250 mL的巖棉中,株間距在24 cm,低段(3~4穗果)高密度(3600~

4320株/1000m2)栽培(圖14),根據太陽輻射強度植株水肥需求量,然后利用營養液自動灌溉系統進行灌溉。由于其使用基質較少,根際蓄水能力有限,需采取少量高頻度灌溉營養液,每次每株灌溉營養液40~80 mL。以果實成熟期為例,植株吸水量可達1200~1500 mL/(日?株),如果每次給液60 mL/株,一天給液次數要達到20次以上。此外,植株的吸水量根據溫度日射的變化而變化,在中午前后(10:00~14:00)達到最高,因此,中午前后的給液頻率高于早晚。營養液濃度控制在EC1.2~1.5 mS/cm。此栽培系統易于對植株進行水分脅迫,達到低成本生產高品質番茄的目的。另外,此種栽培方式同樣用在哈密瓜的實證栽培,取得較好效果(圖15)。

番茄立體栽培(Kanjin農場)

此立體栽培農場位處日本北部心鞠兀占地0.92 hm2,栽培床采用上下層構造模式(圖16),有效提高土地利用面積,采用低段密植(留4穗果),下層為收獲期番茄,上層為定植到采收前番茄,下層番茄收獲完畢后將上層栽培床降下,開始采收。日產1.6 t番茄,此公司產品95%專供大型酒店以及出口。

太陽光-人工光并用型植物工廠(綠葉菜)

日本有一家太陽光-人工光并用型植物工廠,1989年建成,占地0.53 hm2,生菜營養液栽培,周年連續生產(圖17),定植盤漂浮在營養液面上,太陽光結合高壓鈉燈盡興照明,泡沫板按照栽培生菜的苗齡在栽培槽內從定植端漂浮到采收端。夏季利用水簾降溫,冬季利用熱泵加溫。從播種到收獲經歷40天,可實現周年穩定供應。

完全人工光植物工廠(功能性葉菜類生產)

日本村上農園株式會社(圖18),是一家利用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進行芽苗菜生苗菜生產過程包括:催芽、播種、發芽、綠化、預冷、收獲、包裝、發貨。全部生產過程采用聯網監控,可對8家分公司同步監控管理。從采收到銷售點保證完全冷鏈過程。主要生產豆苗及芽苗菜,包括卷心菜芽苗,紫色卷心菜芽苗,芥菜芽苗,花椰菜芽苗、白蘿卜芽苗等。其產品富含蘿卜硫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其中花椰菜芽苗因富含蘿卜硫素被稱為“超級保健品”。

日本SPREAD株式會社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利用完全人工光,從育苗到采收完全自動化的植物工廠,生菜日產量達30000株,β-胡蘿卜素含量高達2710 μg/100g,是普通生菜的11倍,堪稱“世界第一”的人工光利用型植物工廠(圖19)。

第6篇

夫妻倆栽培香椿芽

一天銷售六七十盤

貴州的毛素英今年30多歲,一直在服裝廠打工,經常加班加點,長期辛苦工作,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腰和脖子總是疼痛,落下了病根。但她仍然堅持著上班,家里經濟條件不寬裕,不打工就少了一份收入,換工作也不好找,并且都30多歲了,家里還在租房子。丈夫賺的也不多,夫妻倆就緊緊巴巴過日子,買房子的事連想都不敢想。2008年5月,毛素英在雜志上看到天津李忠的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香椿芽生長周期15天左右,營養豐富,口感柔嫩,味道鮮美,還不占空間,10平方米空間多可連續日產30盤。無土栽培香椿芽不受地理、氣候限制,四季都能生產。能做香椿芽炒雞蛋、香椿芽炒肉、香椿芽拌豆腐等六菜六湯,她看到當地菜市場只是每年春季半個月有售,如果自己一年四季都能生產這種特色蔬菜,不僅能賣上價錢,一定會暢銷。她撥通了李忠的電話:“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好學嗎?在家就可以栽培嗎?”李老師告訴她:“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并不復雜,學了技術之后,只要保證水分的供應,控制好空氣的濕度和溫度,不需要任何激素和農藥,誰都能栽培。在家里走廊、陽臺等空閑地方都能種植。”

了解了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后,毛素英就和丈夫商量,丈夫也覺得栽培香椿芽,投資小,利潤高,打開市場能賺錢。毛素英函授學習了技術,收到了李老師用特快專遞發來的技術資料、教學光盤和試種種子,按照資料里的詳細指導,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咨詢李老師。三四天過后,育苗盤里的香椿籽長出了鮮嫩的小芽。試種成功后,毛素英辭了職,要專心栽培香椿芽。她從李老師那里進了一袋種子,并對李老師說:“我好好栽培,想靠小小香椿芽買樓房呢!”毛素英在客廳里栽培,每天栽培10盤,出芽率非常高。半個月后,夫妻倆騎著三輪車帶著40盤香椿芽,到當地的飯店一條街銷售,把香椿芽菜譜送到每一家飯店,并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一些老板看到菜譜后,又嘗了一下樣品,就留下一兩盤讓顧客嘗嘗鮮,看看食客的反響。第一天兩人就銷售了30多盤,一盤的成本2元左右,賣到16元一盤,30元兩盤,每盤利潤10多元,一天純利潤300多元。由于生產量增加,毛素英又租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空余的場地全都栽培香椿芽,現在她每天都能銷售六七十盤。2008年11月,她又第四次進了苗盤和種子,她對李老師說:“按這樣的趨勢,真能靠香椿芽買上房子啦!”

邊照顧病妻邊栽培

靠香椿芽賺錢還債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內蒙古多倫縣的鄭先生家在林區,做過伐木工人,也做過木材生意。這幾年妻子患病,鄭先生輾轉于各大醫院之間為妻子治病,如今醫療費用很高,也牽扯了鄭先生很多精力,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外債。2008年9月,鄭先生帶著妻子到北京治病,在照顧妻子過程中,鄭先生在報刊亭買了一本《現代營銷》雜志,他在雜志上看到了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看到香椿芽口感柔嫩,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并且種植簡單,不需太大空間,投資千八百元就能操作,就對這一特色蔬菜產生了濃厚興趣。鄭先生不僅看重了栽培香椿芽投資小、易操作的優勢,他還看重香椿芽在家就能栽培,還有時間照看妻子,把妻子的病養好。

把妻子在醫院安頓好后,鄭先生就來到天津紅油香椿芽種植園。在香椿芽育苗室里,李老師詳細地給他講解香椿芽如何浸種、如何出盤、如何采收,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鄭先生很快就掌握了技術,李老師送給他栽培資料和教學光盤,又把自己的銷售經驗全都教給了他。

鄭先生帶著妻子從北京回到家,就開始栽培香椿芽,每天種上15盤,兩周后香椿芽出盤。鄭先生帶著香椿芽菜譜,上面有香椿芽炒雞蛋、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炒肉、香椿芽拌萵筍絲、香椿芽番茄湯、香椿芽拌雞絲等10多道菜,個個看起來都讓人有胃口,想吃,人們都想嘗嘗鮮,香椿芽味道好,顧客一定會點香椿芽菜品。很多飯店、酒樓老板都想讓香椿芽菜品,吸引顧客,增加營業額,所以讓鄭先生供貨。飯店、酒樓的食客都說香椿芽好吃不貴,香椿芽的銷量不斷增加,現在鄭先生每天能銷售80多盤,用香椿芽賺的錢不僅治好了妻子的病,還還清了欠下的外債,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相關鏈接:無土栽培香椿芽學費880元,李老師手把手傳授技術,現場實際操作,讓學員完全掌握技術。在栽培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李老師都精心指導,并傳授市場銷售經驗。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1斤香椿子可產10盤左右香椿芽,生長周期15天左右,不占空間,10平方米房間可連續日產30盤,一盤利潤在10多元,每天可賺二三百元。無土栽培香椿芽不受地理、氣候限制,四季都能生產。并且免費傳授無土栽培花椒芽技術,并贈送《香椿芽銷售指南》、《香椿芽六菜六湯菜譜》,每縣市只限一名學員。無論函授還是面授,包教包會。對于面授的學員,李老師包吃包住。函授的學員通過栽培資料、教學光盤和李老師的電話指導,完全能掌握技術,同時贈送幾十種芽菜的栽培技術,函授面授包教包會,并長年供應優質良種及栽培設備。

地址:天津市薊縣紅油香椿芽種植園

第7篇

關鍵詞:無土栽培;蔬菜;有機生態型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8421(2012)07-821-01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即使用營養豐富、透氣性好、持水性高的物質代替土壤栽培植物的方式。筆者將其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

1、有機基質無土栽培的原料搭配及處理

1.1 原料搭配 配方一:發酵稻殼:腐熟雞糞:河沙體積比為3:1:1;配方二:發酵稻殼:腐熟牛糞:腐熟雞糞:河沙體積比為2:1:1:1;配方三:發酵牛糞:發酵雞糞:稻殼:河沙體積比為5:1:2:2;配方四:玉米或小麥發酵秸稈:發酵雞糞:河沙體積比為4:1:2。

1.2 材料處理 如果施入未腐熟的有機基質,首先會給土壤帶來大量的病原菌,不僅會嚴重污染環境和地下水,而且還會誘發作物發生各種病蟲害,對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其次,未腐熟的有機肥會繼續在根際土壤中發酵,產生大量熱量,容易灼燒根系,造成燒苗、死苗現象。

1.2.1 稻殼的滅菌方法。稻殼滅菌可以采用蒸汽滅菌的方法,將原料堆成一堆,用塑料布蒙結實,然后向原料中通入蒸汽,將原料堆中的溫度加熱到100℃,保持8~12h即可達到滅菌的效果。

1.2.2 小麥或玉米秸稈的處理。第一步是粉碎,用秸稈粉碎機粉碎成長度不超過5cm的秸稈,然后堆成高1.5m,寬1.5m的大堆,澆上700~800kg水,然后用塑料布蒙上,以保溫、保水。約7d,堆溫自然上升到60~70℃,這時可以翻堆1次,然后再補充水分,再過7d,堆溫第2次升高后,進行第2次翻堆,再補充水分。這樣經過20d左右秸稈材料即腐熟完成。

1.2.3 雞糞、牛糞等原料的處理。可以采用自然腐熟的方法滅菌。將雞糞、牛糞等原料用塑料布蒙住,在日光的照射下,原料會自然產生大量的熱量,溫度自然升高到50~60℃,悶堆5d左右原料可自然腐熟。

2、栽培槽的建設

2.1 栽培槽建設 我國的大棚一般都是東西走向,栽培槽的方向與大棚方向垂直,為南北走向。栽培槽從地面上直接往下挖,栽培槽上口寬度45cm、底寬25cm、深度25cm,2個栽培槽之間的間距1.4m。1hm2地的大棚,基質裝填量僅為525m3。

在挖栽培槽時,一定要注意槽的深度,栽培槽深度如果不夠25cm,水分蒸發快,不能保證蔬菜根系的含水量,容易造成減產等損失。

另外,栽培槽以及旁邊的土壤必須用重物夯實,防止定植后土壤與基質混合。

2.2 栽培槽種類 栽培槽在使用時可以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

2.2.1 開放式。栽培槽內直接添加基質,不用其他的東西隔離。

2.2.2 半開放式。在栽培槽兩側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底部不與土壤隔離。

2.2.3 封閉式。用塑料薄膜使栽培槽完全與土壤隔離。

一般情況下應用的是開放式栽培槽,利用開放式栽培槽進行有機基質栽培完全能夠克服根結線蟲的危害。但是,土壤連作障礙非常嚴重的設施土壤需要使用半開放式栽培槽。在嚴重的鹽堿地上,如果要用有機基質栽培蔬菜,便可以使用封閉式栽培槽,由于塑料布的隔離作用,作物生長基本不會受到鹽堿的危害。

2.3 填充基質 栽培槽處理好后,可以把配制好的基質倒到栽培槽里,基質倒進去后,需要用腳踏實,基質與大棚地面平齊即可。

注意事項:在填充基質時,不能混入大棚里原來的土壤。

3、蔬菜定植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對于蔬菜幼苗的選擇和常規大棚種植無較大不同。以番茄苗為例:使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在菜苗定植方面,比傳統模式方便得多,直接插入基質中即可。但使用這項技術對于蔬菜幼苗的定植數和常規種植有所不同,因為有機基質后期肥效大,蔬菜生長有后勁,所以種植的時候不能像常規種植那樣密,定植的株距比常規種植稍大。

4、配套使用微灌設備

使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在栽培管理中不能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一次性澆水量過大,會使基質沖散,容易損傷蔬菜的根系。所以有機基質無土栽培,必須要有輔助的微灌設備。

微灌即利用微灌設備組裝成微灌系統,將有壓水輸送分配到田間,通過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種局部灌水技術。微灌設備能讓有機基質始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而不至于沖散。還可以降低大棚里的空氣濕度,除了作物根部濕潤外,其他地方始終保持干燥,一般情況下,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能下降20%左右。除此之外,微灌設備還可以結合施肥,適時適量地將水和營養成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和肥料利用率。在安裝微灌系統時,每個栽培槽內要鋪1條直徑25mm的微滴灌帶,帶上每隔30cm,要有2個以上的排水孔,保證水粉均勻的噴灑。

5、田間管理

5.1 水分管理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在田間管理上與常規種植沒有大的不同,只是在水肥管理上,需要注意水分管理。原則: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5%~85%。這就需要種植戶們經常觀察,基質含水量不足時就要及時補充水分。為了保持基質中的水分含量,可以在基質上搭了1層地膜,不但能減少基質中水分的蒸發,還可以降低大棚里的濕度,能夠減少了很多病蟲害的發生。

第8篇

疊碗式栽培

疊碗式立柱栽培設施結構簡單,即碗形種植容器串疊而成,碗內灌注基質即可用于種植,柱芯管為直徑25.4mm的鍍鋅鋼管,配合給回液管路設施即可。立體栽培設施可用于各種草本蔬菜、花卉的立體栽培。

懸掛氣霧培

霧培又稱氣培,它不用固體基質而是直接將營養液噴霧到植物根系上,供給其所需的營養和氧。懸掛氣霧培采用常見的PVC管做栽培容器,將植物栽到管上,莖和葉露在管外,根系懸掛在管內。通過每隔2~3分鐘向根系噴營養液幾秒鐘,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

一茄多果技術

采用嫁接技術,在同一株茄子上嫁接不同品種的茄子,或者在一株茄子上嫁接不同類的蔬菜品種,如辣椒、番茄等,經過特殊的養護,讓同一株茄子上結出多種不同的蔬菜果實。

抱柱式栽培

抱柱式立體栽培設施由“1/4圓弧形”種植盒、“1/4圓弧形”連接盒、固定螺絲螺母、內支撐骨架、給回液管路等組成。

螺旋仿生立柱式栽培

螺旋仿生立柱式水培設施由柱體固定裝置(底部或頂部)、六瓣型種植盆、配套屜型定植蓋、七孔定植蓋、水培定植杯、柱體串疊軸管及液位控制小管、供回液管路等組成。

浮板栽培

采用栽培床內設浮板栽培植物,使栽板漂浮在營養液上,為培養濕氣根創造豐氧環境。解決水氣矛盾,確保停電時肥水供應充足和穩定。

巖棉椰糠復合基質高效栽培

椰糠是椰殼加工后的廢料,價格便宜,理化性質優良,性能穩定,可作為蔬菜新型無土栽培基質。巖棉用于蔬菜栽培基質,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氣性。利用巖棉作為基質育苗,結合椰糠栽培基質,能避免瓜果類蔬菜栽培過程中傷根,通過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技術,可實現瓜果類蔬菜工廠化生產,達到高效、優質、高產的目的。

倒掛栽培

倒掛栽培是一種新型無土栽培方式,采用基質栽培,適用輕質蔬菜、花卉等的栽培,可用于家庭、觀光農業或大規模商業化栽培。倒掛栽培,屬于一種空間栽培,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將無土栽培裝置懸掛,該無土栽培裝置底部開有一個孔,孔的直徑不宜過大,因為孔徑過大不利于保持基質。

深液流密植栽培技術

屬于深液流水培的一種,適宜栽種各種葉菜和部分果菜,水培箱在地面或架子上鋪設,安裝簡單方便,也便于操作。它具有設施建造容易、適應種植的植物種類較多、養分利用率高、對環境污染輕、管理方便等優點。利用深液流栽培的蔬菜生長旺盛,病害少。

第9篇

關鍵詞:蠶沙;甜葉菊渣;蚯蚓糞;育苗基質;西瓜

隨著現代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各種瓜果、蔬菜育苗工廠大量出現,對育苗基質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1-5]。目前大部分育苗基質多采用泥炭或巖棉等材料配制而成,成本相對較高,加上泥炭和巖棉均為不可再生資源,目前已限制開采。如何利用地方各種廢棄物資源生產育苗基質技術與產品的開發研究,已成為現代高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相關產品及生產、使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已經取得不少進展[6-12]。近年來,推薦使用蚯蚓糞替代泥炭等自然資源來配制作物育苗基質的研究報道已有不少[13-16]。初步試驗研究表明,本地養蠶業廢棄物蠶沙具有養分齊全、有效性高、活性物質豐富等優點;制糖業廢棄物甜葉菊渣富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和少量木質素等有機物質,質地疏松,通透性良好;各種養殖場廢棄物經蚯蚓轉化產生的蚯蚓糞為多孔團粒結構,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優良。將以上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添加少量蛭石,可配制成通氣持水、養分平衡、理化性狀優良的復合育苗基質。該技術由東臺市富春園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揚州瑞華環境與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與揚州大學聯合研發,揚州瑞華環境與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試制生產。為檢驗其在西瓜育苗中的應用效果,筆者于2012年1~2月,設2個配方的復合基質與2種市售基質共4個處理進行大棚西瓜育苗試驗,以期為西瓜工廠化育苗提供育苗基質產品及其相關育苗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西瓜品種為蘇蜜西瓜,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提供。播種前先曬種,剔除不飽滿的種子后,用潔凈的紗布包裹好,放在0.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4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瀝干水,備用。ESEV復合基質,由東臺市富春園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與揚州大學聯合研制,揚州瑞華環境與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配制,蠶沙-甜葉菊渣-蚯蚓糞-蛭石配比包括ESEV1和ESEV2 2種(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作對照用的2種市售基質分別為江蘇省淮安生產的“淮農”基質(CK1)和山東省壽光生產的“盛禾”基質(CK2)。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2年1月12日~2012年2月15日在揚州大學實驗農場盆栽試驗場塑料大棚中進行。試驗設2種復合基質與2種市售基質共4個處理,各處理6次重復。采用50孔標準穴盤直播,每穴播1粒,播種深度0.5cm,播后覆蓋蛭石,澆透水,擺放在大棚中水泥苗床上。

1.3 測定項目

調查出苗時間、齊苗時間、出苗率、成苗率;播后35d(定植前)調查株高、莖粗、地上部干重和鮮重、地下部干重和鮮重。按下面公式計算壯苗指數:壯苗指數=莖粗(cm)/株高(cm)×全株干重(g)。

2 結果與分析

2.1 ESEV基質對西瓜出苗、成苗的影響

西瓜在播種4d后出苗,齊苗時間為6~9d。播種于ESEV基質中的西瓜齊苗時間為7~9d,播種于CK1基質中的西瓜齊苗時間為6~7d,播種于CK2基質中的西瓜齊苗時間為6~8d。西瓜在ESEV1和ESEV2基質中的出苗率分別為89.6%、88.2%,在CK1和CK2基質中的出苗率分別為87.7%、88.2%。西瓜在ESEV1和ESEV2基質中的成苗率分別為88.7%、87.9%,在CK1和CK2基質中的成苗率分別為87.1%、87.3%。4 個處理的出苗率、成苗率均無顯著差異(表1)。

2.2 ESEV基質對西瓜苗生長的影響

2.2.1 西瓜苗的株高與莖粗。對各處理西瓜苗的株高和莖粗進行了測定,由表2可以看出,試驗中ESEV基質育出的西瓜苗,株高、莖粗與CK1基本接近,都高于CK2,株高高出5.1%~8.1%,莖粗均高出10%以上。

2.2.2 西瓜苗的生物學產量。各處理西瓜苗的生物學產量的測定結果見表3,ESEV基質育出的西瓜苗的地上部鮮重和干重、地下部鮮重和干重,以及全株鮮重和干重均顯著高于CK2,而與CK1差異不大。

2.2.3 ESEV基質對西瓜苗壯苗指數的影響。對各處理西瓜苗的壯苗指數進行計算,從表4可以看出,ESEV基質所育瓜苗的壯苗指數同樣與CK1差異不顯著,但都高于CK2在20%以上。

3 小結

( 1) 將養蠶業廢棄物蠶沙和制糖業廢棄物甜葉菊渣經發酵可獲得富含養分與有機質的腐熟物料;利用蚯蚓對各種養殖場廢棄物進行轉化產生多孔團粒結構,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優良的蚯蚓糞。將以上物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添加少量蛭石,可配制成通氣持水、養分平衡、理化性狀優良的西瓜育苗基質。

( 2) 從西瓜幼苗的生長來看,由于ESEV1基質不僅含有豐富的養分,而且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較好地滿足西瓜幼苗30~35d苗期生長對水、氣、養分的需要,因此在西瓜育苗期間不需追肥。CK2基質可能由于養分不足或不夠平衡,在生長到2周時幼苗出現黃化、生長緩慢現象。從對西瓜苗期生長的影響來看,ESEV1基質培育的西瓜幼苗表現為長相均勻、葉色濃綠、植株健壯、易于培育西瓜壯苗。

( 3) 綜合西瓜出苗、成苗、壯苗等情況,試驗所用ESEV1、ESEV2、CK1和CK2 4種基質均適于西瓜穴盤育苗,易于培育壯苗。鑒于ESEV生產成本低廉,又有利于當地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建議在進一步驗證其效果的基礎上,予以大面積推廣使用。

(收稿:2012-12-02)

參考文獻

[1]崔秀敏,王秀峰. 蔬菜育苗營養基質及其研究進展[J]. 天津農業科學,2001,7(1):39-42

[2]劉偉,余宏軍,蔣衛杰. 我國蔬菜無土栽培營養基質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農業生態學報,2006,14(3):4-7

[3]白云,李新江. 番茄無土育苗營養基質應用研究[J].北方園藝,2011(15):78-80

[4]田吉林,汪寅虎. 設施無土栽培營養基質的研究現狀、存在問題與展望[J]. 上海農業學報,2000,16(4):87-92

[5]徐桂磊,山,李鳳玉. 我國無土栽培中有機型復合基質的應用研究[J].福建農業科技,2004,31(6):37-38

[6]陳偉,明.春提早大棚番茄穴盤基質育苗技術[J].吉林蔬菜,2012(1):14

[7]董瓊,何禎,徐云鵬,等.不同基質對樹番茄穴盤育苗效果的影響[J].種子,2012,31(5):50-53

[8]楊紅麗.番茄無土育苗復合基質的優選及配套技術研究.河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9

[9]祁連弟,管建慧,吳玉峰,等.番茄穴盤育苗基質的篩選試驗[J].北方園藝,2010(23):30-31

[10]薛書浩,孟煥文,程智慧,等.復合基質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上的應用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11):107-112,119

[11]崔秀敏,王秀峰,孫春華,等.番茄育苗基質特性及其育苗效果[J].上海農業學報,2001,17(3):68-71

[12]康勝樂.劉建玲.李志偉,等.有機基質對番茄生長影響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0(16):7-11

[13]王耀晶,王步宇,劉鳴達.藥渣蚯蚓糞對番茄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0( 10) : 48-49

[14]宋麗芬,李海清.蚯蚓糞營養基質在番茄穴盤育苗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園藝,2011(3):24-25

第10篇

關鍵詞:基質栽培;嫁接番茄;生長;品質;影響

番茄是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已成為其設施栽培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基質栽培是設施內近年來新興的無土栽培技術[1],與傳統的土壤栽培相比具有定植和移栽簡單、氣相比例大、保水保肥性能好等優點[2],可通過改善植物的營養和生長條件而提高產品品質[3,4]。因此,基質栽培在設施蔬菜種植土壤連作障礙嚴重的地區,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嫁接栽培是克服設施番茄連作障礙的有效技術措施,前人圍繞嫁接番茄的抗逆性、抗病性及產量表現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但關于嫁接與栽培形式相互作用對其生長、品質影響的研究尚少,因此,旨在通過研究不同基質栽培形式對嫁接番茄生長及品質的影響,從而篩選出土壤連作地區合理的栽培形式,為設施番茄可持續生產提供理論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接穗為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番茄新品種煙粉207,砧木為板砧2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6年5~8月在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所番茄連棟大棚內進行。試驗設3個處理:CK為對照,采用常規土壤栽培形式,畦寬50 cm,畦間距80 cm,畦長6 m;T1處理采用基質槽式栽培形式,栽培槽上口寬40 cm,底寬20 cm,高

20 cm,L6 m,槽間距80 cm,裝填蔬菜專用商品栽培基質(山東商道公司出品)與上口齊平;T2處理采用基質袋式栽培形式,基質不拆袋直接鋪入寬50 cm、間距80 cm、長6 m的畦內。幼苗于2016年5月1日定植,每畦雙行定植36株,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供試品種4穗果后打頂,澆水施肥采用滴灌方式,田間管理按照常規管理進行,所有處理間保持一致。

1.3 測定方法

測量供試材料株高、莖粗、葉片數等指標,每處理測9株,取其平均值,株高(從地面到生長點)用卷尺測量,莖粗(第4節)用游標卡尺測量。

進入盛果期進行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測定。果實硬度采用 GY-1 型果實硬度計(牡丹江市機械研究所生產)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 WYT-4 型手持式糖量計(泉州中友光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測定;VC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測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測定。光合速率測定使用LI-6400XT 便攜式光合儀(英國LI-COR公司),采用Li-6400-2B光源,設定氣體流速為500 μmol/s,控制葉溫25℃,設置光合有效輻射強度(PAR,)為

1 000 μmol?m-2?s-1。測定前用1 500 μmol?m-2?s-1的PAR對葉片進行光誘導,使葉片活化。

果實品質測定參照王鵬勃等[5]方法,在第3穗番茄成熟期,分別在每個小區的前、中、后3個等距離點取樣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嫁接番茄煙粉207生長的影響

由表1可知,CK處理番茄株高、莖粗、葉片數均顯著高于基質栽培處理T1和T2;2個基質栽培處理中,T1處理番茄株高和葉片數顯著高于T2處理,但二者莖粗差異不顯著。

2.2 不同處理對嫁接番茄煙粉207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T1處理番茄單果質量最大,CK處理最小,各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T2處理番茄前期產量最高,極顯著高于CK處理;T1處理番茄產量最高,比CK處理增產25.8%,T2處理番茄產量較CK處理減產4.6%。

2.3 不同處理對嫁接番茄煙粉207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T1處理番茄的果實硬度是3個處理中最大的,T2處理番茄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顯著高于其他2個處理。

2.4 不同處理對嫁接番茄煙粉207光合作用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T2處理番茄光合速率最高,極顯著高于CK處理,T1處理番茄光合速率略低于T1,但差異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番茄煙粉207嫁接后,在土壤處理中的各項生長指標最高,這可能與土壤中養分含量高,番茄對養分的吸收量大于基質栽培有關,但與馬棟等[6]的研究結果有所出入,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采用基質袋培的番茄植株生長量最低,這與袋培限制了番茄根系的生長,降低了養分的吸收量有關,與Bar-Tal等[7]和 Kharkina 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在產量方面,基質袋培形式的嫁接番茄前期產量明顯高于其余處理,這是由于基質袋培限制了根系的生長,更多地將養分向地上部供應,從而利于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加快了番茄果實的生長,提前了成熟期[9],但基質袋培形式的番茄總產量偏低,這可能與番茄盛果期所需肥水較大,基質袋培后期肥水供應不足有關。槽式基質栽培番茄總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余處理,單果質量最大,果實硬度最大,品質也較好,這與槽式基質栽培番茄根系根部病害少、生長旺盛、吸收能力強有關。

我國設施蔬菜經過多年的發展,土壤狀況變差,對番茄等蔬菜的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采用基質栽培,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蔬菜根部病害的發生,延長溫室使用壽命,同時也可以在鹽堿地、沙漠等土壤狀況不適合發展蔬菜生長的地方進行蔬菜生產,從而促進我國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10~12],推廣意義較大。

參考文獻

[1] 張廣楠.基質栽培技術研究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 甘肅農業科技,2004(2):6-8.

[2] 楊華,何偉,崔元圩,等.設施嫁接茄子基質與土壤栽培比較試驗[J].新疆農業科學,2011,48(10):1 860-1 863.

[3] 段崇香,于賢昌.日光溫室黃瓜有機基質型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的研究[J].農業工程,2002(增刊):193-196.

[4] 蔣衛杰,汪浩,鄭光華,等.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及其營養生理基礎[J].園藝學報,1996,23(2):139-144.

[5] 王鵬勃,李建明,丁娟娟,等.水肥耦合對溫室袋培番茄品質、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2015,48(2):314-323.

[6] 馬棟,李清明,于賢昌.槽式有機基質栽培方式對番茄生長、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09(9):23-25.

[7] Bar-Tal A, Feigin A, Sheinfold S, et al. Root re-striction and N-NO3 solution concentration effects on nutrition uptake, ranspira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tomato[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95, 63(3/4): 195-208.

[8] Kharkina T G, Ottosen C O, Rosenqvist E. Effects of root restriction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y of cucumber plants[J]. Physiologia Plantarum, 1999, 105(3): 434-441.

[9] 王敏,李建O,高艷明.限根栽培對番茄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6(5):1 199-1 203.

[10] 祖艷俠,顧根寶,郭軍,等.不同基質對袋培黃瓜的影響[J].長江蔬菜,2002(增刊):59.

第11篇

關鍵詞 蔬菜;穴盤;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S60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4-0106-01

銅山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蔬菜產業實現了周年生產。蔬菜生產水平的提高,對育苗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穴盤育苗技術為蔬菜周年生產提供了保障。與傳統育苗相比,穴盤育苗技術消除了育苗取土對耕地資源的破壞,解決了傳統育苗土壤消毒的難題。另外,可再生資源用作穴盤育苗基質也為工農業產品下腳料的處理提供了一條新途徑,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穴盤育苗技術極大地減少了苗期的農藥使用量,穴盤苗素質好,緩苗期短,抗病性強,間接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便于產品質量的集中控制,有利于蔬菜等農產品安全質量的提高。穴盤育苗技術便于規模化集中生產和長距離運輸,是種苗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穴盤育苗技術有利于蔬菜生產標準化水平的提高。

1 溫室及配套設施準備

1.1 溫室

溫室提供可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生產環境,使種苗生長最大限度地少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溫室可分為連棟溫室、單體溫室,其中連棟溫室主要由玻璃、PC板、塑料薄膜等組成。單體溫室包括鋼管大棚、日光溫室[1]。銅山穴盤育苗主要是以智能溫室及銅山型日光溫室為主。

1.2 配套設施與準備室

配套設施包括遮陽設施、加溫設施、降溫設施、苗床系統、光照系統、通風系統、運輸系統等。準備室包括播種區、發芽室、控制室、貯藏室、包裝運輸區。準備室一般占育苗溫室面積的10%~15%。

2 播種機械準備

播種機械包括手持管式播種機、板式播種機、針式精量播種機、滾筒式播種機、“游龍”播種機等,以手持管式播種機和滾筒式播種機為主。

3 穴盤與基質選擇

穴盤選擇要綜合考慮經濟、作物種類、苗齡長短、回收利用等因素。蔬菜育苗一般采用穴盤規格560.0 mm×330.0 mm×5.5 mm的54孔或72孔穴盤,栽培田按照6萬株/hm2蔬菜苗計算,需準備育苗穴盤54孔1 200張/hm2或72孔900張/hm2,基質4.5 m3/hm2左右(90袋/hm2),基質選用蔬菜育苗專用有機營養基質。

基質應該具備理想的水分容量;良好的排水能力和空氣容量;容易再濕潤;良好的孔隙度和均勻的空隙分布;穩定的維管束結構,pH值5.5~6.5;含有適當的養分,能夠保證子葉展開前的養分需求;極低的鹽分水平,EC要小于0.7(1∶2稀釋法);基質顆粒的大小均勻一致;無植物病蟲害和雜草;每一批基質的質量保持一致。

4 裝盤

將配好的基質裝滿育苗盤,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保證四角和盤邊的孔穴全部裝滿基質,同時使各個格室能清晰可見,切忌用力壓緊,以免破環基質的物理性狀,造成基質中空氣和可吸收水的含量減少[2-3]。

5 壓穴

為促進種子栽植,要對裝好的盤進行壓穴,可將裝好基質的盤垂直碼放在一起,4~5盤一撂,上面放1只空盤,也可用專門制作的壓穴器壓穴,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至要求深度。

6 催芽播種

對于南瓜、西紅柿等品種要進行催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整齊度,用催芽箱催芽1周左右,待破白播種[4]。手工播種的,將種子點在壓好穴的盤中,每穴1粒,避免漏播,發芽率偏低的種子每穴播2粒。機械化自動播種的要調好機器,防止少播漏播。

7 苗盤入床

將已播種的育苗盤鋪放在苗床中,噴灑清水,要求澆勻澆透,為防止育苗盤內水分散失,苗床上覆蓋一層地膜,同時在育苗盤上安放小竹條,使育苗盤、薄膜間留有空隙。也可在基質裝盤后播種前將盤浸放到水槽中,水從穴盤底部慢慢往上滲,吸水較均勻,然后再放入苗床內。

8 苗期管理

8.1 水分管理

由于穴盤內育苗的基質容量小,空隙度大,其水分儲藏量較小,苗床對幼苗供水的緩沖性小,若稍有疏忽,幼苗易發生失水現象。因此,高溫季節應視苗情在清晨、傍晚進行澆水。

8.2 間苗定苗

為使幼苗生長健壯,出苗后及時揭除地膜。同時,及時查看田間苗情,將田間缺苗斷壟處進行移苗補栽,并拔出穴內多余的苗,以使田間植株整齊度較好,間定苗后進行澆水,以促進植株返青。

8.3 溫度管理

黃瓜、辣椒、茄子等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溫度保持在15~16 ℃。番茄、西葫蘆等白天溫度控制在23~25 ℃,夜間溫度保持在16~18 ℃。大白菜、青花菜、甘藍等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 ℃,夜間溫度保持在14~16 ℃。

8.4 病蟲害防治

由于穴盤育苗時間短,病蟲害較少。在生產中主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育苗前準備:種子消毒、穴盤消毒、基質消毒、苗床消毒[5-6]。二是做好防護:高架育苗、鋪設地布等。主要防治螻蛄、蚯蚓、蟋蟀等。安裝防蟲網、誘蟲燈、誘蚜板等。防治蚜蟲、菜蛾、薊馬、潛葉蠅、螨蟲、白粉虱等。三是綜合防治。結合藥劑防治,重點做好猝倒病、軟腐病、根腐病、霉病、疫病、病毒病等細菌病害的防治。種苗出圃前,加強光照、通風,控制水肥,進行煉苗。

9 參考文獻

[1] 司亞平,何偉明.蔬菜穴盤育苗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2] 李國景,徐召忠.我國現階段發展蔬菜無土栽培的探討[J].長江蔬菜,1997(4):1-4,39.

[3] 王玉山,李婭.開發蔬菜無土栽培是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有效途徑[J].河北農業科技,1999(6):9.

[4] 黃敏通.蔬菜生產工廠化是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國內外蔬菜無土栽培現狀及趨勢[J].深圳特區科技,1995(5):33-34.

第12篇

關鍵詞:珍奇瓜果園;建設;周年種植

1 珍奇瓜果園的建設

利用現代化溫控玻璃溫室,經過溫室室外造型與室內的藝術性造景,品種布置、多種栽培方法相協調配合,充分體現珍奇瓜果的豐富多彩,使園內周年瓜果滿棚,同時融趣味性、觀賞性、教育性和室外推廣為一體的旅游區,以此吸引人們來觀賞、參觀國內外各種瓜果品種,并學習先進的栽培管理理念,了解新品種瓜果的種植和栽培技術,同時享受舒適的生態環境,并帶動農業產業的觀光旅游發展。

1.1 珍奇瓜果園與配套溫室的建造

珍奇瓜果的主體結構建議由玻璃組成,頂部可由鋼材結構和陽關板結合建造,這樣可形成明亮、大方且穩固富有現代氣息的整體,溫室的頂部安裝能夠活動的50%防曬進口黑紗網,兩側安裝水簾和抽風機,可調節室內濕度和溫度,讓參觀的游客感覺舒適,冬暖夏涼。

1.2 園內藝術布局

在園內建設噴泉、涼亭、假山、小橋流水以及金魚池等等,體現山水的自然協調性,帶給游客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搭建多種不同類型的竹架,布局應靈活、復雜多樣,使每個竹架就像一件大自然的藝術品,同時應適宜植物的生長需要,果園內道路回環相通,移步景異,讓游客猶如進入大自然中,增加其觀賞興趣,。

1.3 栽培的形式多樣化先進化

可采用無土栽培方式栽培植物,目前國內主要的栽培方式有華南地區常用的沙培、深水培和無機機質,北方地區常用的有機質無土栽培,配合立體栽培方式,運用現代化設備和栽培技術,供肥供水運用噴灌、滴灌和電力輸送方式,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最佳的條件與適宜的肥力,讓植物良好的生長,將科技資源轉化成旅游資源。

1.4 栽培植物品種應具有奇異化和觀賞性

周年種植國內外出名、優良、奇特、稀有的各瓜菜品種。棚架主要種植可供觀賞的瓜類品種,結合氣候變化與季節種植的品種不同,讓瓜棚一年四季都處于瓜果滿棚的狀態。例如周年種植大頭瓜、凸肚刺瓜以及玩具南瓜。地面種植供觀賞的花卉和蔬菜類,可將鮮花與蔬菜相間種植,或是種植在盆栽或是槽內,或者是懸掛在瓜架下,藝術化的組合擺放,使瓜果菜相應成趣,從不同角度能得到不同的觀賞效果。

1.5 周年可觀賞性

為了滿足在不同時期的游客進園參觀,珍奇瓜果園應具有周年可客觀賞性,這樣就給園內的植物的管理栽培帶來較大困難,多數的瓜菜品種都具有不同的生長規律,想要使一株瓜苗長盛不衰是不現實的。經過科技人員的精心培育,運用不同瓜架錯開播種期、高苗定植和盆栽等多種方法,較好解決了銜接的問題,使游客不管在何時入園觀賞,都能夠見到奇異的瓜果世界。

2 珍奇瓜果園的周年種植技術

采用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技術開展栽培管理,其中包括無土栽培、滴灌技術等。在管理上做好植物基質消毒、水肥管理,各植物修剪整枝與病蟲害防治,將趣味性、觀賞性和科教性溶于一體。

2.1 觀賞植物品種的選擇

2.1.1 觀果類。對這種蔬果的觀賞主要是觀賞其果實為主,果實千姿百態而且果形奇特,果色較為鮮明,其觀賞性較強,招人喜愛,例如觀賞玩具南瓜類的白蛋、瓜皮、玉女、佛手、龍鳳瓢、金童等,表皮存在凹凸小瘤狀南瓜、白皮南瓜、巨人南瓜、元陽南瓜、東升南瓜、永樂、青葫蘆、金絲瓜、蛟龍、櫻桃番茄、黃皮燈籠椒、紅鷹五彩椒、陽光五彩椒、紅皮燈籠椒、象牙椒、黃蠟天椒、五指茄、非洲紅茄等,這類蔬菜不僅形狀奇特、而且株型美觀、五顏六色,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2.1.2 觀葉類。對這類蔬果的觀賞主要是觀賞其菜葉為主,菜葉的顏色鮮艷多彩、五彩繽紛或是葉形奇特,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例如甘藍類的桃鷹、白鷹、紅鷹、白孔雀、紅孔雀、白露、白鷗、球莖甘藍、羽衣甘藍等,七彩菠菜、紫葉生菜、觀音菜、土人參、冬寒菜、紅葉生菜、細菊生菜,清香菜、薄荷葉、玉絲菜、新西蘭菠菜等,這類蔬菜的莖葉有金色、深紅、紫色、黃色、綠色、桃紅、白色等7種顏色。

2.1.3 觀花類。對這類蔬菜的觀賞主要是觀賞其花為主,例如黃秋葵、夜香花、荷花等

2.1.4 花卉類。根據不同的季節,擺設和種植各類不同的花卉。除了種植生長周期較長的杜鵑、玫瑰、海棠等,還應種植以一些名貴和觀賞性較強的花卉。例如春季可種植文興蘭、紅掌、蝴蝶蘭、等品種,夏季可種植鶴望蘭、虞美人、荷花等,這些品種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2.2 果園種植季節安排

在春、秋、冬季在果園內植物品種的種植安排相對容易,但在夏季,珍奇果園內的種植品種最難安排,因為在夏季,溫度較高,需要安排能夠耐熱的植物品種,例如紫貝菜、老鼠瓜、苦瓜、本地南瓜、廣東黑皮冬瓜、盆栽觀賞辣椒及紅豆角、刀豆等瓜菜,花卉類的植物可選擇盆栽的虞美人、杜鵑、鶴望蘭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