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辦法

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辦法

時間:2023-06-05 10:1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辦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辦法

第1篇

【關鍵詞】 兒科; 醫師; 抗菌藥物; 管理

【Abstract】 The main core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management approach to antimicrobial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n our coun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lso exist, but regional core strategies are mainly prescribed limit, pre-authoriza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intervention feedback.Good management of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has a good effect,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antimicrobial agents, allowing mor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reduce the generation of resistant, reduce medical costs and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protection of life and health of the patient safety.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s in under a special state,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this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management approa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ediatrician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ediatrics; Physician; Antimicrobial agents;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37

我國于20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第8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本“辦法”實施后,其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督導及管理規范,且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納入到國家行政管理法制中[1]。從醫師角度來看,其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分級管理,并提出對二級以上醫院醫生及藥師要定期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及規范化管理培訓,待醫生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應的處方權,并提出各個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需指導本機構各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并參與到臨床抗菌藥物管理。

1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

據“辦法”規定,抗菌藥物管理的核心內容為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并根據藥物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耐藥性等分為非限制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及特殊使用級[2]。其中非限制使用級為抗菌藥物經長期臨床應用證實為有效、安全,同時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較低;限制使用級:經臨床長期應用證實為安全及有效,同時對臨床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大或價格較昂貴;特殊使用級:具有以下相關特點且需嚴格控制,抗菌藥物存在嚴重或明顯性不良反應、需嚴格控制或不宜隨意使用、細菌過快產生耐藥、缺乏療效及安全性等相關資料、價格昂貴[3]。如非限制使用級為治療輕度或局部感染或預防感染人群的首選藥物。臨床選擇抗菌藥物時需根據患者感染部位及感染嚴重程度、藥敏實驗結果來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同時還需結合患者生理、病理特點及藥物價格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再選擇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如患者存在嚴重感染或免疫低下伴感染或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等,此時醫師需根據患者病情情況來選擇合理的限制使用級藥物治療,同時還需根據藥物適應證等情況綜合考慮[4]。在使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時,需接受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人員的監督、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如臨床需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時,醫師需嚴格掌握好藥物使用適應證,并經醫院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會診同意后,且由醫院高級專業職務任職資格醫師,并做好記錄,然后再由于具有相應處方權的醫生開取處方[5]。據“辦法”規定,各醫療機構需建立及完善好各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會診咨詢常規[6]。在緊急情況下,臨床醫生可越級使用高于自身權限的抗菌藥物處方,但僅可使用1 d的量,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及用藥指征,同時需于1 d內補辦越級使用抗菌藥物處方的手續,如需連續使用則必須有相關會診流程。

抗菌藥物的出現不但給人類生產及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同時還對臨床感染性疾病治療提供重要價值。隨著抗菌藥物地不斷深入研究,抗菌藥物種類也逐漸增加,隨著臨床抗菌藥物范圍的不斷擴大及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增加,使細菌于抗菌藥物選擇性壓力下產生耐藥性,最終導致抗菌藥物治療失敗[7]。當細菌一旦對某種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后,其將難以恢復對其的敏感性。所以面對耐藥性的嚴峻形勢,需積極開發更為有效的抗菌藥物。但目前研發新型抗菌藥物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耐藥菌產生是最佳的途徑[8]。目前較多高效廣譜抗菌藥物不需特異的病原菌診斷則可治療較多細菌感染,然而過度經驗性用藥則會導致高耐藥菌產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歐美等國家就已經實施抗菌藥物管理,且全球各國、各地區對臨床抗菌藥物分級及分類辦法存在異同[9]。我國香港地區于2003年開始實施抗菌藥物管理,其將萬古霉素和碳青霉烯類及三代頭孢菌素等納入臨床限制性使用級,從而對本地區細菌耐藥控制起到積極效果。然而我國臺灣地區按照一、二、三線對抗菌藥物進行分級,這與非限制和限制及特殊使用級分級基本相同[10]。但不管如何分級管理,其主要強調感染治療中藥物使用的先后順序,但事實上臨床主要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選擇抗菌藥物使用,對于臨床嚴重性或耐藥菌感染者,其并不一定選擇一線類抗菌藥物治療。良好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可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使用,從而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減少或避免耐藥菌產生,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開支,提高臨床療效,此外,其還可避免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經較多抗菌藥物分級實施研究發現,通過限制不合理或濫用抗菌,并大力提倡靜脈-口服轉換治療,可促進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如正確選擇藥物和療程及劑量等,從而減少臨床耐藥菌產生及耐藥微生物的傳播,同時還可減少臨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有效改善患者預后[11]。

2 從兒科醫師角度認識抗菌藥物

對兒童人群來說,感染性疾病對其健康產生嚴重性威脅,同時也在小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各個科室均可發生感染疾病,因此正確、及時、規范診斷及處理感染性疾病對患者預后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還對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初始治療不同病原體所致感染疾病均憑經驗用藥,待治療48~72 h后則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及患者病情轉歸來評估抗菌藥物臨床療效及療程均為經驗性用藥[12]。我國目前有關兒童感染性疾病診斷及治療指南較少,同時也缺乏不同年齡和機構對感染性疾病等治療的相關資料[13-15]。大多抗菌藥物都是借鑒國外或成人臨床試驗結果,目前尚缺乏有關兒童抗菌藥物的代謝及與動力相關的指標評價。對于兒童人群來說,其體格及器官功能等均處于逐漸發育階段。此外,對于不同年齡段兒童來說,其解剖、生理均存在一系列快速及連續性地變化,且其新陳代謝旺盛,因此對藥物排泄較快[16]。但由于兒童人群肝腎功能不成熟,因此如果使用抗菌藥物不當,極易發生嚴重性中毒及不良反應,從而危害小兒生命健康。對兒科醫師來說,其在開具抗菌藥物處方時應明確患兒是否發生細菌感染,且需分清感染與定植,要合理地分析,并預測病原體,掌握細菌耐藥性等。同一類抗菌藥物間的差異較小,因此需感染學專家來為患兒設計最佳的治療方案[17]。按照國家衛生部辦公廳3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常見手術預防用藥抗菌藥物表》的要求,對抗菌素的合理應用,實施了藥學干預措施[18]。制定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原則手冊,并發放至全院醫務人員,然后進行培訓和考核,加強監管[19]。全院每月均對各科室病歷進行調查,并定時召開質量分析會議,同時需將調查情況進行公布,對存在的問題要求各科室限期整改。實行嚴格獎罰措施,對整改不到位或無整改者均給予處罰,并降低考核評分。

3 討論

我國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其不但可推動我國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分級及會診制度建立,同時還可組織經驗豐富的抗菌藥物使用醫生與藥師及微生物人員來共同承擔醫院抗菌藥物會診工作。落實和貫徹好該“辦法”相關內容,并組建相關抗感染管理及治療團隊,同時對抗菌藥物進行嚴格管理,并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從而可避免抗菌藥物濫用情況發生,減少對兒童人群的傷害,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潘潔,符明龍,雷偉娟,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在某三級醫院的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藥房,2013,24(8):730-732.

[2]丁玉峰,杜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述評[J].中國藥師,2013,16(8):1228-1232.

[3]郗君.門診抗菌藥物處方專項點評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719-720.

[4]龐家蓮,蒙光義.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思考[J].中國藥房,2011,22(30):2785-2787.

[5]劉偉,鄭繼海,宋輝.九家醫院對抗菌藥物管理辦法實施前后的調查[J].醫藥論壇雜志,2014,35(10):142-143.

[6]吳永佩,顏青.《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釋義與藥物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藥房,2010,21(38):3553-3557.

[7]朱君榮,陶宜富,劉軍,等.采用綜合干預措施 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管理[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4):57-59.

[8]張超.學習貫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確保臨床合理用藥[J].海峽藥學,2012,24(2):280-281.

[9]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J].中國執業藥師,2012,9(6):3-8.

[10]龐家蓮,蒙光義.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2稿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藥房,2012,23(21):2002-2005.

[11]《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3):236-240.

[12]董平,孟現民,許寅,等.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J].上海醫藥,2012,33(19):3-6.

[13]陳志東.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對藥師職業定位的思考[J].上海醫藥,2012,33(15):36-39.

[14]羅敏.不合理用藥分級標準在臨床藥學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0,21(2):182-184.

[15]郝翠紅.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難點及應對措施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2,12(3):127.

[16]陳維,余衛國,史海波,等.Meta分析方法在臨床藥學工作中的應用[J].藥學實踐雜志,2011,6(3):232-234.

[17]李志業,冀建偉.DUE臨床藥學工作模式在頭孢西丁的合理應用中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13,12(10):113-114.

[18]嚴金柱,孫藝萍,廖莎莎,等.藥劑師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3):152-153.

第2篇

關鍵詞:抗菌藥物;用藥指導;病原菌送檢率;干預式管理;經濟成本;

近些年來,抗菌藥物濫用濫服的現象頻頻發生,并且釀成許多傷亡事件,這就引起臨床醫學界的思考,絕大數專家學者將焦點放在醫院的抗菌藥物管理機制上,希望從管理上尋找答案。為此,本文我院從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間應用抗菌藥物的2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間接診的200例患者,他們都在我院接受抗菌藥物治療,按照患者的意愿,將其劃分為觀察組(A組)與對照組(B組)。觀察組患者的年齡處于26~72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6±0.9)歲;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為3:2。對照組患者的年齡處于24~7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3±0.7)歲;男50例,女50例,男女比例為1:1。這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職業等方面比較中沒有顯著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B組)進行一般的用藥指導,如用藥方法、劑量、次數、療程等,觀察組(A組)采取干預管理措施,有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具體區分抗菌藥物品種、劑量,給藥次數、療程及次數,并與其他感染科室進行聯系。在此基礎上,檢查以上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病原菌送檢率,對比分析這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

1.3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的數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來詳細分析統計的,同時為加強可信度,這兩組數據的資料在比較中都是運用了了χ2檢驗,文中的實驗中數據均為使用的平均值。P

2.結果

在抗菌藥物使用率比較上,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抗菌藥物被廣泛應用各種疾病治療中,由于缺少有效得管理機制,社會上出現了亂服亂用的現象,不加區分的應用抗菌藥物品種、劑量、給藥次數、療程,進而出現種種不良事件。[2]為此,臨床上應當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提升患者用藥質量。目前,我國針對以上事件,已經在政策上出臺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這對醫院、醫療機構用藥提供了合理的依據,可以提高抗菌藥物治療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安全服藥。

筆者從事多年的抗菌藥物管理工作,認為干預式管理應當具體體現如下幾方面:(1)完善醫院的抗菌藥物干預式的管理機制。醫院應當認清社會發展的現狀,積極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如設置藥品管理委員會,在醫院實行統一的抗菌藥物干預管理;其次,合理配置人員,組織一支抗菌藥物干預式管理團隊,由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藥劑師、感染科護士組成等。第三,全面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在依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配套的管理機制。[3]第四,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抗菌藥物管理進行分層管理,先對醫院制定一個整體的總目標,而后分給每一個部門、科室、員工,在這些環節中,設置一些公正的考核機制,并進行量化處理,進而可以構建一個良性的醫院績效考核體系。(2)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醫院的宗旨為“以患者為中心”,辦院得目的就是服務廣大患者,為此,應當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抗菌藥物知識的培訓,讓他們正確認識抗菌藥物的適應癥、種類、方法及劑量等。同時結合抗菌藥物的最新資訊,對以上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提高他們抗菌藥物專業知識。[4](3)加強各科室的聯系。本院的藥品管理委員會應當每周舉行一次全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的會議,對這段時間醫院出現的抗菌藥物應用不良事件進行討論,并進行有效地分析,總結經驗。[5]同時將抗菌藥物應用不良事件的情形在全院進行通報,這樣就有助于提高醫院的抗菌藥物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抗菌藥物采取干預式的管理機制。可以改善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效果,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提高病原菌送檢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醫療成本,值得在各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穎,閻彥,王莉;我院住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醫學檢驗調查分析[J]. 河北醫藥. 2010,12(17):143--145

[2] 歐陽山丹,朱詩塔,潘浩;β-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應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10,17((05):183--184

[3] Karageorgopoulos DE,Falagas ME.Current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 infection.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 2008,14((06):156--157

第3篇

[關鍵詞] 全樣本;處方點評;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127-04

The role of prescription comment on the whole samples in rational drug use

SUN Qi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Beijing Daxi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s and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through prescriptions comments. Methods All 180 993 prescription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mmented for an evaluation in respect of prescription standardization, inappropriate use of drugs and the unusual prescrip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review system and manual reviews. Results Among all the prescriptions, the rates of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 were 1.37%. Among them, irregular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53.08%, 46.92% of the prescription was not appropriate, there was no unusual prescription.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rescription review, strengthening the pharmac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and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Total sample; Prescription comments; Reasonable use of medicines

t療機構應建立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是《處方管理辦法》規定的,其目的是促進藥物的合理使用和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處方是醫師實施藥物治療的重要文書,對處方書寫的規范性及臨床應用進行評價,發現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干預和改進措施,促進臨床藥物合理應用的過程[1],通過全樣本的處方點評,有利于發現微小問題,以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促進藥物的合理使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處方來源

將北京市大興區婦幼保健院2015年1~12月全部處方180 993張,進行處方點評,將不合理處方通過處方點評信息系統導出,生成Execl表格,統計出處方醫師、科室、具體不合格項目。全體藥師對紙質處方再一次點評,通過Execl表格記錄科室、不合格處方內容,將電子處方點評與紙質處方點評兩者結合,確保全樣本處方點評。

1.2 評價標準

《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在2010年實施[2],是不合理處方判定的依據,依照規范將不合理處方分為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處方管理辦法》[3]在2007年5月1日實施,是判定合格處方的依據,本文所指的合格處方全部符合其規定;《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4]在2011年實施,明確規定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應當認真審核處方,經適宜性審核后調劑配發藥品,發出藥品時應當告知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安全用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5]在2012年實施,主要用于抗菌藥物合理性的判定;藥品說明書是評價用藥不適宜處方的依據。

2 結果

2.1 點評結果

點評180 993張處方,其中不合理處方2487張,不合格率為1.37%;不合理方中不規范處方1320張,占比53.08%;用藥不適宜處方1167張,占比46.92%;不合理處方中電子處方1545張,占62.12%,紙質處方942張,占37.88%。

2.2 不規范處方的構成比

根據處方點評結果,我院不規范處方1320張,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具體見表1。處方醫師未簽名一項,占不合格處方的19.30%;醫師不簽字,為無效處方,失去法律效力,提示門診藥房藥師調配發藥須謹慎。

2.3 用藥不適宜處方構成比

根據處方點評結果,用藥不適宜處方1167張,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具體見表2。用法用量、用藥頻次不適宜項占24.08%,用量主要表現為與藥品說明書不符,超出或未及說明書用量;用法表現為醫師書寫錯誤,例如,口服藥的用法寫為外洗等,需提示藥師檢查核對用藥提示單的內容,避免用藥錯誤。

2.4 特殊處方的判定

點評2張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和布洛芬混懸液2種藥理作用相同的藥品開在同一患者同一處方上,經詢問,醫師告知患者兩藥交替使用,判定為合格處方。據SarrelE.M等[6]進行的一次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兩者交替使用對發熱幼兒行解熱治療的一項隨機雙盲試驗,報道對乙酰氨基酚(每次12.5 mg/kg),和布洛芬(5 mg/kg)交替治療方案,每4小時1次,用藥72 h,在嬰兒和兒童中較單一藥物治療解熱更有效。

3 討論

3.1 全樣本處方點評的優勢

我院每日平均門、急診處方495張,全部處方進行點評,全體藥師均點評處方。根據表1的結果,電子處方不合格構成比高,主要點評的問題是用藥不適宜處方,例如:臨床診斷書寫不全;違反農村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保險管理規定;用法用量不適宜;適應證不適宜;藥品劑型與給藥途徑不相符;遴選藥品不適宜;聯合用藥不適宜等。紙質處方點評不合格比低,主要針對的處方問題是不規范處方的點評,如醫師是否簽字,調配、發藥藥師是否簽字;是否違反抗菌藥物管理規定,越級開藥;由此可見,在用藥不適宜性處方上需加強監管,加強信息系統的使用和管理,將有效降低不合理處方的比例。在不規范處方上需加強對醫師、藥師的宣傳教育,嚴格按照抗菌藥物管理規定開具藥品,兩者互補,有利于促進臨床藥物合理應用,持續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水平,值得推廣。

3.2 不規范處方的探討與分析

3.2.1 醫師、藥師未簽名 處方是醫師和藥師對患者共同負責的重要醫療文書,具有法律、技術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意義。處方書寫正確與否,是安全、合理用藥的前提[7]。我院為電子處方,打印后經醫師簽字確認,方可生效,由表1可以看出,不規范處方中有18.51%的醫師未簽字,2.35%的藥師未簽字確認,共計20.86%的比例是由醫師、藥師的疏忽造成,看似雖小,事情卻大。

合理用藥是全球關注的一個熱門議題。據WHO的公告稱,在所有藥品當中有50%以上的藥品都存在處方、配發或銷售不當的狀況,有50%的患者不能正確地服用藥物[8]。醫師、藥師的簽字確認,也是一個發現問題、改正問題的過程,一旦錯誤發生,患者服錯藥,后果不堪設想,全球有1/7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藥[9]。看似夸張,實則有理,針對此種情況,點評藥師積極與醫師溝通,此類處方拒絕調配,醫師簽字后方可調配。針對藥師未及時簽字的問題,指定點評的藥師定時檢查核對,一經發現,記錄在案并扣除相應的獎金,懲罰不是目的,提示藥師簽字的重要性,合格規范的處方也是保證自己的安全。

3.2.2 越級使用限制級抗菌藥物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k法》的規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三級: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可使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具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有13.20%的不合理處方是因為普通醫師使用限制級抗菌藥物,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規定只有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時,方可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由此可見,醫師未熟練掌握抗菌藥物應用知識,未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規定,醫院仍需要加強與醫師的溝通交流,繼續開展抗菌藥物知識的培訓,并深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手,利用HIS系統實現“醫師權限不適宜開此類抗菌藥物”的提示,實現信息系統管理,固化抗菌藥物使用權限,有效降低越級開藥的幾率。

3.2.3 臨床診斷書寫不全 由表1可以看出,臨床診斷不全的處方占9.62%,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診斷為早孕,開具了聚維酮碘溶液,孕婦禁用的藥品,實際情況是患者準備實施人工流產前的治療藥物;②診斷為子宮息肉,開具頭孢氨芐緩釋膠囊,實際情況是行宮腔鏡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諸如此類情況,除加強醫師培訓外,還需加強合理用藥系統軟件的開發和監控,提示醫生“藥品沒有添加適合的診斷”類似的對話框,對醫生有一個警示的作用,通過信息系統的實時監控和提示,提高處方合格率,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經濟。

3.2.4 未遵守醫療保險規定用藥 醫療保險管理與合理用藥相輔相成,在醫療保險的引領下,以合理用藥為核心,控制不合理費用,同步提升醫療質量[10]。在本次調查中,違反醫療保險制度的占3.74%,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的診斷應為多囊卵巢綜合征,醫生診斷為月經不調,屬于不合理用藥,醫療保險中心拒付;②頭孢克肟干混懸劑應為兒童醫療保險藥品,為成人開具,超出限制范圍,醫療保險中心拒付。針對此類情況,加強醫師培訓,開展針對性的學習是關鍵,此外針對兒童醫保藥品,增加“限兒童使用”的提示,也能有效避免醫保資金的不合理使用,促進合理用藥。

3.3 用藥不適宜處方的探討與分析

3.3.1 用法用量不適宜 由表2可以看出,用法用藥頻次不適宜占24.32%。用法不適宜,部分分散片、泡騰片需要加水服用,而不是簡單的口服,需注明加水沖服。例如娃娃寧泡騰片、頭孢地尼分散片等劑型,需特別加以注明。針對急性高血壓,硝苯地平片應為舌下含服,而不是口服,若單純口服將影響其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11]。

用藥頻次不適宜,為了減少兒科患兒輸液的痛苦,每日一次靜脈輸液,不按照藥品半衰期給藥,隨意改變給藥頻次會降低藥品療效,抗菌藥物還會增加耐藥菌的產生[12];復方氨酚甲麻口服液應每日4次給藥,醫生更改為每日3次給藥,導致藥品不能達到穩態血藥濃度,影響藥效的發揮;某些中成藥,不按說明書給藥,例如坤寧口服液每次2支,1日2次,正確的應為1日3次,難以針對疾病,發揮療效。針對以上原因,除加強用藥宣傳和教育外,還可通過HIS系統固化某些藥品的用法用量,利用強制功能,約束不正確的用法用量。

3.3.2 適應證不適宜 由表2可以看出,適應證不適宜占13.68%。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保胎無憂膠囊的診斷是停經待查,而其功能主治卻是安胎、養血,主要用于閃挫傷胎、習慣性小產、難產的治療,需進一步明確診斷,確系有小產的跡象,方可使用;牡蠣碳酸鈣泡騰片的診斷為孕18周,不是診斷,是狀態,不適宜開具藥品。

3.3.3 劑型與給藥途徑不相符 由表2可以看出,劑型與給藥途徑兩者不相符占7.23%,兩者不符用藥風險增加。應外用的藥品,給與口服,例如卡前列甲酯栓劑,應陰道穹隆處給藥,若舌下含服會增加血液循環的藥物劑量,不能局部發揮作用,反而可增加藥物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13]。

注射劑給予霧化吸入,例如慶大霉素注射液霧化吸入,據報道氨基糖普類抗菌藥物的耳毒性并不限于傳統的全身性治療中,腹腔內給藥、局部吸入和滴耳都與此不良反應的發生相關[14]。慶大霉素是一種高極性的聚陽離子分子,脂溶性較差,因此它很少被胃腸道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僅約0.2%[15]。一直以來,由于慶大霉素在黏膜很難被吸收,但事實并非如此,慶大霉素在任何劑量、任何治療方案、任何的血清水平下都有可能產生前庭毒性[16],因此嚴格按照說明書用藥是根本,不得隨意改變用藥途徑。

3.3.4 遴選藥品不適宜 由表2可以看出,遴選藥品不適宜占2.15%,處方中經常會出現三拗片和小兒豉翹顆粒合用,三拗片治療風寒感冒,小兒豉翹顆粒治療風熱感冒,風熱感冒宜選用藥性寒涼、具有疏風清熱作用的中成藥,以寒制熱。若是風寒感冒錯用具有寒涼藥性的藥物,則是“雪上加霜”;而風熱感冒錯用具有溫熱藥性的風寒感冒,則是“火上加油”[17],這樣不僅不能治療病情,相反會加重病情。由于兩者病理基礎不同,治療方法截然相反,故其用藥也不盡相同,辨證施治,宜遴選適宜的藥品。臨床實踐中,有超過70%的中成藥是由西醫師開出的[18],因此,中成藥沒有按辨證施治原則使用的情況還不少,中藥處方點評工作要重視,重點關注。

處方是臨床醫師治療患者時的憑證,具備法律意義且能反映出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19]。通過全處方點評,可以發現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處方合格率。例如,①信息系統的應用,通過固化用藥頻率、用藥途徑、限制處方權限、限制適應證等措施,提高合格率;②改善HIS系統,通過嵌入合理用藥軟件,自動判斷處方的合理性,篩選出不合理處方,點評藥師針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再次點評,兩次復核,針對特殊處方判定其合理性具有重要意義,使處方點評更加符合臨床實際用藥情況,提高處方點評的客觀性。③加強點評藥師的培訓,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及時準確地掌握藥品說明書修改更新內容、了解最新權威的藥學資訊是提供高質量藥學服務的前提[20],更是提供科學、合理的處方點評結果的保障,規范點評的方法和標準,加強醫療機構臨床用藥管理和合理用藥教育,提升醫務人員合理用藥水平,對我院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余興群.《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解讀與實施體會[J].淮海醫藥,2011,29(5):449-450.

[2] 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S]. 衛醫管發[2010]28號,2010.

[3] 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 衛生部令53號,2006.

[4] 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S].衛醫政發[2011]11號,2011.

[5] 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S]. 衛生部令84號,2012.

[6] Sarrel EM,Wielunsky E,Cohen HA. Antipyretic treatment in young children with fever:Acetaminophen,ibuprofen,or,both alternating i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6,160(2):197-202.

[7] 劉憲軍,趙志剛.我國處方點評制度剖析與思考[J].藥品評價,2012,9(11):12-13.

[8] WHO. WHO Policy Perspectives on Medicines-Promoting rational useof medicines: corecomponents [R/OL]. http:// apps.who.int/medicinedocs/pdf/h3011e/h3011e.pdf. 2002-09/2011-11.

[9] 蔣剛,曾曉玲.應加強對群眾正確識別藥品廣告的宣傳教育[J].中國藥業,2003,12(3):19.

[10] 趙冠宏,沈素.醫保引領下的合理用藥[J].中國社會保障,2015(12):32-33.

[11] 李家泰,臨床藥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9-30.

[12] 杜曉紅,張建瑞,王瑞芳,等.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629條不合理醫囑分析[J].包頭醫學,2013,37(1):57-58.

[13] 李麗娟,郭宏亮.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4(9):205-206.

[14] Ariano RE,Zelenitsky SA,Kassum DA. Aminoglyco-side-indueed vestibular injury:maintaining a sense of balance [J]. Am Pharmacohter,2008,42(9):1282.

[15] Al-Amould AI,Clark BJ,Chrystyn H. Determination of gentamicin in urine samples after inhalation by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preccolumn derivatisation with o-phthalaldehyde [J].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2,769(1): 89-95.

[16] Ahmed RM,Hannigan IP,MacDougall HG,et al. Gentamicin ototoxicity:a 23-year selected case series of 103 patients [J]. Med J Aust,2012,196(11):701.

[17] 梅全喜,曾彥,吳惠妃.中藥處方點評實施要點探討[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5):1272-1273.

[18] 張建利.西醫開中成藥應先學中醫[J].中國中醫藥報,2011,7(7):3.

[19] 劉桂蓮,曾建軍.臨床藥師干預處方點評[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52-553.

第4篇

【關鍵詞】處方;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為規范處方管理,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根據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衛生行政部門各醫療機構加大了對醫院處方的書寫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檢查力度。因此,我院為進一步加強門診藥房處方的書寫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更加明確了醫師藥師的職責和責任。筆者對醫院2010年的門診藥房處方藥品的合理用藥;處方管理;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費用控制;實施隨機抽查進行處方點評和處方評價。醫務科每月對抽查結果進行通報,對處方書寫合格;正確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進行表揚獎勵;對處方書寫不合格;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醫師進行相應處罰。通過對處方的檢查和監督,進一步規范了醫院門診藥房處方的管理,提高了醫師藥師對處方的書寫和正確使用抗菌藥物的責任心。通過抽查2010年1月-12月門診藥房處方,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

1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醫院2010年1月-12月的門診藥房處方,每月隨機抽取100張處方,共計抽查1200張處方。按照處方的書寫規范和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歸納。

2結果

2.12010年醫院門診藥房處方情況,見表一

2010年醫院門診藥房處方情況表一

從表一可以看出,1200張處方。合格處方比例占78.83 %,不合格處方比例占 21.17 %。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占的比例為23.58 %;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占的比例為 42.4 %。兒科處方合格率最低,這可能與兒科問診和檢查較困難有關,所以住院醫師在使用上更為小心。

2.2不合格處方書寫存在的常見問題;見表二

不合格處方書寫存在的常見問題表二

從表2可以看出,醫院門診藥房處方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診斷;年齡書寫;藥品通用名;劑型;劑量;規格;數量的書寫;用法和用量的書寫;超天數用藥及藥物過敏試驗的書寫等不規范。針對醫院門診處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方案和解決辦法,使目前醫院門診藥房的處方合格率明顯提高。

3討論

通過對我院處方抽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處方存在不少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藥品通用名;劑型;劑量;規格;用法和用量的書寫不規范占的比例較大,這些問題主要與醫院門診醫師診治工作繁重和藥師沒有認真審查處方有關。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如:1、抗菌藥物給藥次數不夠:頭孢呋辛鈉粉針劑1.5g,一日給藥一次,靜點;青霉素鈉粉針劑640萬u,一日給藥一次靜點;克林霉素磷酸鈉粉針劑0.9g,一日給藥一次靜點等。根據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學相結合的原則給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內酰胺類,紅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應一日多次給藥。2、抗菌藥物的配伍禁忌:大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等殺菌劑聯合應用(抑菌劑和殺菌劑聯用),如:青霉素鈉粉針劑與乳酸紅霉素粉針劑聯用;克林霉素磷酸鈉粉針劑與頭孢噻肟鈉、頭孢呋辛鈉粉針劑聯用;又如:頭孢呋辛鈉粉針劑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同用等。3、使用抗菌藥物療程不當:如頭孢硫脒粉針劑2.0g,Bid,8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qd,10d。4、過度預防用藥。5、經驗用藥等等。

有些藥物在口服時還需注意:頭孢菌素類口服藥物多在飯后服用,如頭孢拉定膠囊;大環內酯類藥物多在飯前空腹服用,如阿奇霉素片劑;健胃藥應在飯前服用,補鐵劑藥物宜在兩餐之間服用。所以,藥劑師在發藥時應認真審查處方,嚴格按照處方“四查十對”操作程序;對不合理的處方拒絕調配,合格處方也要詳細交代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避免用藥過程中出現不當,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合理、經濟、有效。

加強抗菌藥物管理,控制“抗菌藥物應用起點”,對患者將來的抗感染藥物的使用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將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與醫院的臨床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為更好治療起到實質性作用,將是藥劑師與醫師共同努力的目標。

第5篇

一、基本工作情況

(一)高度重視,組織到位。

我局歷年來高度重視醫院管理年活動,將醫院管理年活動作為全局中心工作和醫院管理工作的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局黨委和局長辦公會多次進行專題研究;成立了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合川區“醫院管理年”領導小組,根據活動進展情況分年度制定了“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確定了每年活動的重點內容、工作步驟及工作要求,并將“醫院管理年”活動納入目標管理、院長評優和醫院等級評審,實現了“全局有人管,大事有人抓,工作有人做”。

(二)及時部署,廣泛宣傳發動。

我局通過召開動員會,下發文件等形式對醫院管理年活動進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為便于各醫療機構掌握醫院管理年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我局在XX年的時候,將醫院管理年涉及的六個方面33項指標歸納為“六要六不要”(即一要嚴格制度、保障安全,不要違反規范、造成事故;二要合理布局、流程便捷,不要增加環節、就診繁雜;三要改進服務、醫患和諧,不要態度生硬、激化矛盾;四要強化管理、降低成本,不要有章不循、放松監管;五要合理收費、信息公開,不要巧立明目、增加負擔;六要救死扶傷、崇尚醫德,不要利欲熏心、道德缺失),要求各醫療機構將醫院管理年活動的主要精神以及“六要六不要”通過新聞媒體、院報、標語、板報以及制作成小卡片下發給每個職工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與此同時,在醫院管理年活動宣傳過程中,我們還注重典型引路,通過組織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切實加強職工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責任、職業技能教育,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增強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氛圍。

(三)強化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我局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三基競賽等形式,努力提高人員素質,為全區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奠定了基礎。如舉辦重慶市政協助推合川活動全區管理人員培訓班;與重慶天安保險公司共同舉辦了全區醫療質量、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置培訓班;邀請重醫兒童醫院、重醫附二院、大坪醫務等上級醫院專家教授就如何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執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醫患溝通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等。XX年、2010年,我局先后兩次與區總工會、團區委共同舉行了醫務人員技術操作和護理知識競賽。通過競賽,促進了我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加強三基知識的學習和訓練,進一步提高了我區醫務人員三基水平。

通過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全區各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認真執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患溝通的認識,強化了各級醫療機構質量意識和醫療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了各級醫療機構防范和處置醫療糾紛的能力,為全區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營造良好執業環境,和諧醫患關系

一是積極開展平安醫院建設活動。與區委宣傳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區公安局、區民政局、工商局合川分局等六部門聯合開展了《以“關愛生命、強化服務、防范糾紛、構建和諧”為主題的平安醫院專項活動》,深入扎實開展醫療安全管理,重點加強醫療行為規范、規章制度落實、基礎質量提高和醫務人員責任心教育,2010年9月18日,我局在錢塘中心衛生院召開了全區平安醫院建設暨醫政工作現場會,會上通報了全區平安醫院創建以來的基本情況和醫政工作的情況以及2010年1-8月醫療糾紛情況,就當前醫療糾紛的特點、今年幾例典型的醫療糾紛及目前全區醫療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進一步推動了平安醫院建設工作,全區平安醫院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是積極貫徹實施《合川區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置試行辦法》。為更好地防范與處置醫療糾紛,合川區政府于XX年年底出臺了《合川區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置試行辦法》(簡稱〈辦法〉),從2010年1月開始實施。

三是加大農村醫療責任保險推進力度,實現醫療責任保險在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我們在全區各公立醫療機構啟動了農村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并制定了《合川區醫療責任保險實施方案》,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在各醫療機構和天安保險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全區 家公立醫療機構與天安保險公司簽訂了正式參保合同,參保醫務人員 人,實現了醫療責任保險在公立醫療機構的全覆蓋,天安保險公司共協助衛生局和醫院處理醫患爭議 多起,累計支付賠款 萬元,賠付率為 %。

四是推行醫患溝通制度。近幾年來,我區發生的一系列醫療糾紛歸結起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醫患溝通不到位,因此,我局將推行醫患溝通制度作為開展醫療質量工作的重要內容,對醫患溝通時間、內容、技巧都做了明確要求:要求接診醫師和住院病人溝通要在病人入院后8小時內完成和急診病人或家屬的溝通必須在病人入院后2小時內完成,并按規定的形式和要求將溝通情況記入病歷中,醫務人員應向患者或家屬介紹患者的疾病診斷情況、主要治療措施、重要檢查的目的及結果、患者病情及預后、某些治療可能引起的后果、藥物不良反應、手術方式、手術并發癥及防范措施、醫療費用等。通過通過推行醫患溝通制使患者和家屬在就醫過程中達到“三明白”(病情明白、治療措施明白、治療費用明白)。 (1) 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總結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薦參考以下同欄目文章: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五)強化醫院感染管理、維護群眾身體健康

一是認真貫徹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舉辦了一期有關多重耐藥菌感染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識的培訓。二是強化手衛生工作。將手衛生操作納入了醫院管理年醫務人員考核內容之一。三是加強重科室醫院感染管理。重點是口腔科、內窺鏡、以及新生兒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四是切實做好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加強與環保部門的協調,并積極與北培、永川醫療廢物處置機構銜接,2010年10月31日,我局正式與重慶同興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達成委托處置協議,目前主城區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有序。

(六)加強醫院藥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認真貫徹《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加強處方規范化管理,積極開展處方點評制度;繼續嚴格執行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重慶市抗感染藥物使用管理規范》。在區直醫療機構推行了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七)嚴格制度、強化責任追究。

按照“三不放過”的要求,制定了《合川區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試行)》,進一步強化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近年來共通報醫療機構 家,處理醫務人員 人。

(八)堅持依法行政,嚴把醫療服務要素準入關。

結合開展百日醫療機構專項清理整頓活動,進一步做好醫療市場清理整頓,協同有關部門治理違法醫療廣告、打擊非法行醫活動。嚴格準入審批行為,貫徹落實《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及有關配套文件。

(九)建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外科、婦產科手術病例是醫療安全隱患較為突出,醫療糾紛發生機率較高的專業,是醫療安全的重點環節。鑒于我區近期發生多起外、婦科糾紛均與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或基層醫務人員超越自身條件或技術水平開展手術有關的實際情況,2010年,我局在認真研究、充分醞釀的基礎上,制定了《重慶市合川區手術分級管理制度(暫行)》,建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對醫師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審核并通過后,方可授予相應的手術權限,并實施動態管理,有效地杜絕了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或基層醫務人員超越自身條件或技術水平開展手術的情況。

(十)加強血液質量管理工作

我局認真貫徹執行《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通過強化培訓、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和招募、建立從血液的采集、檢測、制備、貯存、運輸等各環節的質量控制體系等措施,進一步規范采供血活動和臨床用血管理,保證臨床用血安全。今年9月,重慶市合川中心血站接受衛生部血液質量專項督查受到好評。

(十一)強化督導,推動落實。

近年來,針對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的不同時期和階段,我局先后6次組織督查組對全區范圍內醫療機構的進行了醫院管理年活動及醫療質量管理督查。督查采取事先不打招呼、直接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及現場考核等方式,重點對各醫院在醫院管理年活動中宣傳動員、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改進服務、財務管理、依法執業、行風建設等情況進行綜合督查,并在督查過程中就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講評,下達《督查意見書》,要求要求各醫療機構針對發現的問題,一邊推進實施,一邊抓好整改。同時在每次集中督查結束后,通過召開專題研討會、下發督查通報等形式對全區醫院管理年及醫療質量管理好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歸納分析,把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成果轉變為醫院工作的常態,逐步建立起抓管理、促質量的長效機制,有效推動了醫院管理年活動深入開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區在醫院管理年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部分醫療機構對醫院管理年活動的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存在松懈思想。二是院科兩級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或雖有組織但履行職責不力。三是醫院各項工作制度特別是醫療安全各項核心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實;四是缺乏有效的評審和考核制度。五是管理干部隊伍不穩,缺乏必要的培訓。六是急診急救“綠色通道”不暢通。七是人才缺乏仍是制約鎮街衛生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突出矛盾。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

加強醫院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重點工作,今后,我區將鞏固成果、持續推進醫療質量工作,把醫院管理年活動引向深入。針對存在的問題,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緊緊圍繞“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這個主題,切實抓好醫院各項法律法規和工作制度的落實。重點抓好各項法律法規和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建立健全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工作制度,加強對醫務人員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法律法規、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核心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實。

(二)以加強醫療文書書寫為重點,切實做好病歷書寫和管理制度的落實,提高醫療質量。按照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要求,加強對住院病歷書寫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工作,切實履行院、科兩級病案質量管理組織職責,從基礎抓好病案的書寫質量,提高病案書寫的水平,保證醫療活動的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 (2) 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總結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薦參考以下同欄目文章: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三)抓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的落實,提高醫院合理用藥水平。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認真落實《指導原則》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加強臨床藥師素質的培養,提高臨床藥師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本機構基本藥物處方集和目錄,提高醫務人員的合理用藥水平,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四)抓好醫院感染控制各項工作,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水平。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監測網絡,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管理,做好前瞻性調查和目標性監測,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進一步轉變服務理念,加強醫院內涵建設,提高管理隊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轉變醫院管理者的發展思路和服務理念,端正辦院方向,從注重外延和硬件發展,轉向充實內涵,加強醫院思想道德建設、人員素質建設、文化建設和學科建設上來,用科學的發展思路、先進的管理理念、忠誠的服務精神和人道的服務文化,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強化醫院院長的責任,提高院長的政治素質和管理能力,使院長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和改善醫院管理、維護公益性質上來,減少專業技術,同時,加強和培養專業化醫院管理干部,為醫院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三是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提高醫院技術水平。

(六)進一步加強急診能力建設。健全各醫療機構急診科或急診搶救室,暢通醫療急救綠色通道,并通過組織培訓、開展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醫務人員急診急救技能,切實提高急診能力和急救水平。

(3) 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總結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薦參考以下同欄目文章:

第6篇

2012年5月8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經原衛生部頒布,并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自2011年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來,衛生部為加強抗菌藥管理而出的又一記重拳。2013年將是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收官之年,高壓態勢的行政管理是否即將結束?抗菌藥的常態化管理何時到來?面對未來,抗菌藥的研究和監管將路向何方?經歷了降價、嚴控等種種政策的洗禮之后,中國抗菌藥將怎樣步入生產、銷售、使用和監管的新時代?為此,本刊專訪了國內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藥臨床研究知名專家肖永紅教授。

《上海醫藥》:近年來為應對抗菌藥濫用導致細菌耐藥等問題的挑戰,衛生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這些都對抗菌藥物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您覺得這些管理措施的嚴厲程度及實施效果如何?

肖永紅教授:對抗菌藥的嚴格管理,不僅可以節約醫療資源、減少不良反應,更重要的是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帶來的細菌耐藥現象。與很多緩解性、改善性治療藥物不同,抗菌藥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唯一能有效治愈疾病的藥物,然而細菌耐藥將會毀掉我們人類歷史上這一偉大的科學發現。

從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啟動,到《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管理部門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并且收獲了較好實踐效果,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的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經過這3年的專項整治,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醫療機構都逐漸形成了抗菌藥臨床合理使用的監管團隊,用具體的行動來帶動和影響周圍的醫生養成合理使用抗菌藥的習慣,為將相關干預工作逐步轉化為常態奠定了良好基礎。其中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抗菌藥的臨床使用量的下降,據統計,2012年樣本醫院藥品購入金額顯示,已經被抗菌藥占據了多年的第一名的地位,第一次被抗腫瘤藥物所替代。

盡管從2005年前后我國臨床就出現了耐藥情況發展迅速的現象,現在細菌耐藥趨勢仍處于高位平臺期,是一個相對嚴重的階段,但我堅信,堅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再經過4~5年,中國細菌耐藥的情況一定會有所好轉。

《上海醫藥》:抗菌藥臨床用量的減少直接影響了制藥企業的產品銷售,因此很多企業將《管理辦法》形象地稱為“限抗令”,企業也因此經歷了歷時最久、最嚴酷的“寒冬”,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冬天”還會冷多久?

肖永紅教授:用“限抗令”來形容是個簡單化的理解,似乎并不很準確,《管理辦法》的初衷并不是限制抗菌藥使用,而是促進其合理使用——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不用。“不該用的時候用了”是不合理的,而“該用的時候不用或錯用”也是不合理的。當然結合中國目前的國情,政策實施的開始階段可能主要體現為限制,但接下來就要引導醫生怎樣科學、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管理辦法》的實施不僅僅是行政問題,更重要的也是專業問題。比如分類管理,分類的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這種分類是有科學依據的,而非單純的行政命令。

抗菌藥的管理目前是以行政強制為主導,但政策干預不會是常態,衛生管理部門已明確表示,3年整治之后,將不會再對抗菌藥或其它某類藥進行專項整治。行政管理只是希望起到引導作用,最終還要靠用技術手段解決問題,還是要采取與學術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從抗菌藥物管理角度來看,可將其融入醫療體系的質量管理中,將其作為醫院質量考評的指標內容成為醫院評級的一部分,通過管理與學術相結合的方法推動《管理辦法》的順利實施。

《上海醫藥》:減少了行政管理的限制,您覺得3年整治之后抗菌藥的臨床使用量是否會出現反彈?

肖永紅教授:3年整治之后不會再有其它專項整治活動,但像分級管理等一些基本管理思路不會變化,只是行政監管的強度可能會有所減弱,抗菌藥的使用量很可能因此有所反彈。企業似乎可以“喘口氣”,但切不要以為抗菌藥用量會再回高位。

結束行政強制管理后,抗菌藥用量適當增加屬正常現象,但經過3年整治之后,絕大多數醫生已逐漸意識到了抗菌藥濫用的弊端,并已在相關政策的監督指導下形成了較好的用藥習慣,不太可能因為政策的松動就大量使用抗菌藥。盡管社會上有很多關于醫生開大處方收紅包的詬病,但其實作為臨床一線的醫生,絕大多數人還是憑著良知在看病,在病人生死存亡的時刻,想到的不是要用進口藥、國產藥、還是回扣多的藥,而一定是要選擇能救命的、可信賴的藥。

所以,我覺得即便整治行動之后抗菌藥用量有所反彈,企業也千萬不要抱有幻想,覺得可借此機會重新亂來,這其實是一個給企業的難得的轉型調整的機會,如果把握不好這次機會恐怕真的就再也沒有生存的可能了。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受到致命打擊的主要是那些毫無研發能力的企業,品牌藥、創新藥都沒有因為抗菌藥的嚴格管理而失去市場。優勝劣汰表面上看對企業不好,但長遠來看,促進有能力的企業升級轉型,這是好事。事實上,隨著耐藥菌的不斷出現,臨床上對抗菌藥的需求很多,但很多企業不了解臨床需求或不愿意投資去進行藥物創新研發,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多或是因臨床已出現大量耐藥而瀕臨淘汰的品種,或是因質量控制等原因讓醫生不敢相信的品種,這樣的藥當然會被臨床拒絕,而那些品牌藥和臨床急需的藥物還是為廣大醫生所渴求的。

《上海醫藥》:提到抗菌藥的研發,國內企業可能都會有經費方面的擔心,畢竟大多數本土企業不像跨國制藥巨頭那樣“財大氣粗”,新藥研發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似乎還是一個奢望,對此您有何建議?

肖永紅教授:即便對于那些國外知名的制藥企業,抗菌藥物研發也曾經歷“瓶頸期”——大概在1995年至2005年期間,很多大型制藥企業都不愿再做抗菌藥物的研發,那段時間臨床醫生也出現了無新藥可用的擔心。但近幾年,這個“瓶頸”已經逐漸被打破,藥物研發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專做研發的“小公司”,它們規模不大,有的只是由幾個人的研究團隊組成,除了小分子化合物,它們還開始著手針對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制劑進行研發,這幾年國外已陸續有產品批準上市。大企業可以通過合作或并購的方式來“享受”這些研發公司的研究成果,這已成為一種新的研發模式。

另外,對于家底似乎沒那么殷實的本土企業來說,除了新藥,研發仿制藥也不失為一計良策,但關鍵要提升仿制藥的質量,使其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質量水準。已經有以色列的梯瓦公司、印度的一些制藥公司,它們都在仿制藥方面樹立了典范,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

所以對于國內企業來說,能樹品牌的一定要努力樹品牌,能創新的一定要開拓創新,而兩者都不能的必將遭市場淘汰!

《上海醫藥》:要鞏固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對于廣大臨床醫生您有何建議?

肖永紅教授:從專業人員的角度,我們建議還要加強對醫生的培訓。盡管現在醫生的培訓看起來好像很多,有政府組織的,有專業學會或學術機構主辦的,也有企業組織的,但僅靠這些大班教學的理論培訓還很難達到培訓目的。更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采用“傳、幫、帶”的形式,以骨干醫生為主,形成一個小組團隊合作的機制,通過具體病例的分析,深入實踐地進行培訓,這樣才能印象深刻、學以致用。另外,抗菌藥的合理使用不僅要面向感染科醫生進行培訓,還應該對更多科室的醫生廣泛開展教育,并應該將合理用藥知識作為醫生繼續教育的必修課。

《上海醫藥》:謝謝您結合抗菌藥的管理給企業和臨床醫生提出的寶貴建議,作為一位醫生,您同時擔負著教學和科研的任務,“醫生”、“教師”和“科學家”這三個稱謂,您更喜歡別人怎樣稱呼您?

肖永紅教授:醫生!其實,這些角色都是值得尊敬的,但比起教學和科研工作,我更喜歡臨床工作,因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躺著來的病人走著離開醫院、讓四處尋醫無門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療幫助,這個時候都是我最開心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不僅是我,很多醫生都有這樣的體會。

第7篇

[關鍵詞] 抗生素;濫用;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 R9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b)-0148-02

抗生素濫用可導致細菌耐藥性,甚至出現無藥可用的細菌感染,即不利于患者治療,又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1]。為進一步遏制抗菌藥物日趨嚴重的濫用,加強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有效控制細菌耐藥,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本院從多方面嚴格控制抗生素濫用,筆者總結如下:

1 控制原則及目標

針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存在的突出問題,抓住采購、使用、監測、考核獎懲等關鍵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和控制措施。加強醫務人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教育與培訓,增強自覺性和規范性,逐步扭轉“以藥補醫”機制,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加強臨床科學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導,針對不同專科、不同感染性疾病的特點,與臨床路徑管理相結合,制定符合臨床實際、科學合理的抗感染方案。建立健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考核評價、獎懲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用規范管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全過程,以制度管人、管事。

通過控制抗生素濫用使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水平有較大提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抗菌藥物采購、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同時使本院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和自覺性明顯增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進一步規范。

2 組織管理

2.1 建立健全院、科二級抗感染藥物管理組織

成立由醫院主要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控制抗生素應用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日常工作。建立由醫師、臨床藥師和護士組成的臨床抗感染治療團隊,制定并落實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管理辦法;定期評估全院各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提出干預和改進措施,指導臨床合理用藥。臨床各科室成立合理用藥評價小組,負責本科室合理用藥的管理、指導工作。并制定醫院抗感染藥物應用制度及管理方法。

2.2 嚴格考評

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納入科室綜合目標考核以及醫師晉升、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嚴肅查處不規范的行為,對于存在抗菌藥物臨床不合理應用問題的醫師或科室,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警告、限制處方權、撤銷主要負責任職務等,增強醫師及科室管理人員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視。

2.3宣傳教育

對全院醫務人員開展科學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教育與培訓活動,培訓的重點內容包括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原則、細菌耐藥預防、整治活動方案、管理制度、抗菌藥物基礎知識及臨床應用原則等,并有培訓、考核記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和多種途徑,加大對社會面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患者加深對科學使用抗菌藥物知識的認識,配合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科學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共同遏制抗菌藥物濫用。

3 采購管理

3.1 采購品種管理

嚴格本省藥品采購目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購進抗菌藥物。優先采購國家藥物目錄或處方集規定的基本抗菌藥物品種[2]。對于臨床出現的特殊類型感染患者,需要采購之外的藥物時,可以臨時性采購,但必須由相關科室提出采購申請,包括采購的原因,藥物具體規格和數量,交由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管理小組討論,通過后方可經藥劑科購買。

3.2采購渠道管理

抗菌藥物由藥劑科統一采購供應,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抗菌藥物的采購、調劑活動。臨床科室不得使用非藥劑科采購供應的抗菌藥物。

4 用藥管理

對本院各級醫師抗菌藥物使用權限進行明確規定,對各級醫師進行抗菌藥物應用培訓,考核合格后授予其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然后醫院定期組織處方點評,對于外科、呼吸科、感染科病例,尤其是手術病例抗生素處方進行重點抽查,嚴禁超權限使用抗生素,對于多次違規使用抗生素者進行全院通報,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結果納入醫師個人及科室的績效考核,對于3次以上不合理處方的醫師進行警告,警告后仍出現不合理抗生素處方2次以上者,取消處方權。

5 臨床監測

5.1 加強技術支撐

醫院要加強藥劑科及藥師隊伍的建設,完善感染科設置和感染醫師配備,充分發揮專業人員在本單位抗菌藥物應用管理中的作用,為一線醫師提供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對臨床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此外,對我院執業醫師和藥師進行抗菌藥物相關專業知識和規范化管理培訓,授予相應的抗菌藥物處方權或調劑資格。

5.2 抗菌藥物監測與評估

建立醫院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監測、檢測與評估制度,確保醫院用藥安全。定期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分析評估全院抗生素使用情況,對于抗菌藥物使用量、頻度異常的藥物進行干預控制[3-4]。

5.3 細菌耐藥監測

臨床減少經驗型抗生素的使用,增加微生物標本的檢驗,嚴格根據檢驗結果選擇抗菌藥物治療,定期匯總各科室細菌耐藥情況,并向全院通報,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并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5-6]。

總之,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并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的,我們應該由現在的摸索開始階段逐步轉入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逐步遏制抗菌藥物的濫用,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進而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健康。

[參考文獻]

[1]汪復.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幾個問題[J]. 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 5(1):1-3.

[2]朱會英,曹洪濤,韓麗萍,等. 綜合性醫院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與管理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2):152-155.

[3]崔精禮. 抗菌藥物臨床研究及合理使用[J].中國醫學研究與臨床,2006,4(8):29-32.

[4]申東翔,郭振輝,胡文魁,等. 我院抗生素應用存在問題及對策[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4):232-234.

[5]張波,徐小薇. 抗生素濫用的根源及其合理使用的策略[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2,4(1):1-4.

第8篇

述職報告對自身所負責的組織或者部門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按照法規在一定時間(立法會議或者上級開會期間和工作任期之后)進行,要從工作實踐中去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不足與教訓,從而對過去的工作做出正確的結論。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藥劑科工作述職報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藥劑科工作述職報告范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

下面就20__年藥房的各項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同事匯報一下,希望大家能夠對藥房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一、規范管理

為了工作的順利完成,根據科室的實際制定了藥房調劑操作規范,具體要求是調劑藥品要細心、提問要耐心、對患者要有愛心;對藥品品種、數量、效期要勤查看;提前備藥,保障供應;提前溝通,及時反饋。

這些措施的實施,減少了在工作中的失誤和差錯,在下半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個人執行力情況

(1)團結、愛護科室員工。他們有問題、有困難,盡自己所能予以幫助。

(2)全局意識。從醫院的利益去考慮問題,不計辛苦、不計得失,盡努力去完成工作。

(3)嚴格要求自己,少提要求多幫助引導。凡事要想在前、學在前、做在前,以實際行動帶動科室成員。

(4)對相關領導臨時交辦的工作,做到及時認真、準確保質保量。

在這一年中自己以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科室人員的尊重,也帶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三、完成任務指標

藥房全年調配西藥處方39101人次,慢性病處方3533人次,中草藥處方3456人次,煎藥2059人次,麻醉藥品處方719人次。

全年處方合格率在80%,未完成年初制定的處方合格98%的任務。

特殊藥品管理吸取13年的教訓,本年度由我親自審核、發放、處方的登記,做到了賬物相符、登記完整。

本年度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組織科室人員進行了,藥事管理基本知識、麻醉藥品及精神藥品相關法規、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本科人員自我學習的習慣有待提高。

在忙碌中完成了全年工作,同時感謝院領導和各科室的支持,綜合全年的管理,藥房工作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但作為藥房管理人員的我,需要以質量考核為基準去評價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地完善自我。今后我會在各項不足中彌補自己的缺點,逐漸完善各項工作。

四、2___年工作思路

1、明年的第一要務就是要適應各種變化,重視學習,促進人員素質的大幅度提高。、

2、嚴格按照處方書寫規范進行處方質量控制。

3、特殊藥品嚴格按《麻醉藥品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執行,做到賬物相符、登記完整。

4、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溝通能力和對患者的服務水平,做到患者和醫生滿意。

5、加強工作責任心,發藥時做到認真負責,對每張處方做到仔細查對,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聯系,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述職人:

20__年__月__日

藥劑科工作述職報告范文2

進入____年以來,藥劑科在醫院領導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下,嚴格按照《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____年孝感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相關法律法規,緊緊圍繞醫院的工作重點和要求,嚴格落實到位,結合本科室年初制定的目標和要求,現將____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1、根據《湖北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要求,為進一步保障藥物的使用安全,加強藥品質量監管,根據《關于印發〈全省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電子監管系統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結合我院實際,制定了藥品電子監管實施方案,錄入狂瓊范文并上報了相關信息。

2、積極配合醫院網絡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元月底住院部啟動電子病歷試運行階段,6月份初門診電子處方正式實施啟用,藥劑科加班加點對醫院藥品電子數據庫進行錄入、調整、核對,做好預備工作。系統啟動后與臨床科室相互勾通協調,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與網絡工程師反饋,修改調試,保障系統正常使用。

3、積極響應醫院號召,搜集并整理近20年(1996-____年)來藥劑科發生的重大變化、重要事件、歷代負責人的業績等材料,為醫院的《院志》貢獻一份微薄力量。

4、為了加強和完善藥品管理,促進醫院臨床合理用藥,嚴格實行藥品銷售零加價。在繼續做好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同時,經縣紀委、局紀委批準同意,院委會研究決定對醫院藥品實施委托采購管理,成立了《藥品采購托管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藥品托管方案、托管考核辦法、考核表等,5月中旬簽定托管合同,6月1日正式啟動執行。

5、根據《湖北省藥品集中招標管理辦法》、《湖北省藥品集中招投標中心》文件精神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從5月10日起執行____年《湖北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平臺》新標準,6月10日對醫院所有未中標品種全部清零退庫。這期間完成了我院所有藥品品規、廠家核對、勾標、清退工作。既要保證臨床用藥,又要將我院藥品品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二級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品種控制在40%以上,金額達到50%,原研、單獨定價、專利、優質優價藥品控制在25%以下)。

6、堅持落實處方點評制度,每月對醫院處方(門診和住院各100份)和住院部病歷進行用藥分析和評價,評價結果報醫務科,及時發現、糾正醫生不合理用藥現象。針對市場短缺的血液制品,為保障住院病人的正常使用,制定了相應使用規定,保證了臨床用藥需求。

7、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堅持每月對我院門診抗菌藥物使用點評、分析,住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動態監測,銷售排名,抽查住院病歷,分析我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情況,針對一些不合理使用情況提出干預措施。

8、組織學習和宣傳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到臨床收集藥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饋,并按照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可疑必報"的原則,督促臨床主動填報不良反應報告,____年在網上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直報系統中上報藥品不良反應53例。針對上報的藥品發生不良反應,協助臨床科室做好藥品不良反應的處理工作并查找原因,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

9、業務收入,截止____年12月底,藥品零售入庫金額3947萬元,(西藥庫3425萬元,中藥庫522萬包含試劑200萬元),藥品銷售額3922萬(西藥3608萬元、中藥314萬元)。門診西藥房處方54934張、金額540萬元,住院藥房處方265620張、金額3064萬元,惠民醫院藥房306張處方4萬元,中藥處方24422張、金額314萬元。

____年雖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彌補不足!

藥劑科工作述職報告范文3

根據醫院的安排,現進行總結和回顧本人之前的工作,不妥之外,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20__年度本人在院黨委、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室全體同道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學習,積極工作,認真落實院科兩級負責制,帶領全體同道發揚吃苦刻苦、開拓創新的精神,為醫院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現將一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首先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通過全科職員的共同努力,全年共購進藥品、器材_萬元,銷售藥品_萬元,逾額完成了醫院下達的工作任務。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思想、鄧理論,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遵紀遵法,清政廉潔,模范遵守院規院紀,服從領導,透明治理,發揚奉獻精神,在科室人少、任務重的情況下,調動科室全體同道工作積極性,精誠協作,牢固樹立“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的思想。不計個人得失,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為了工作加班加點是經常的事,但從未向醫院提過非分要求,也未報過一個加班。

二、積極組織召開全科職員會議,狠剎購銷領域中的不正之風,嚴禁藥劑職員參與藥品供給商的任何經營活動,嚴禁統方。

三、積極組織科內職員的業務學習和法律法規學習,進步了全科職員的政治業務素質。

四、狠抓藥品質量,堅持藥品驗收、領藥、發藥“三把關”制度,堅持每月一次對藥房、庫房上架藥品的質量抽查,保證了所售藥品的質量。全年未發生任何假劣藥品事件和糾風投訴事件。

五、強化安全治理,堅持對科內各藥房每月一次的安全、衛生大檢查,消除了不安全隱患,堵盡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完成藥品、器械招標、議標工作,簽訂器械、藥品購銷合同20余份,有效地保證了藥品,器械的規范化采購。

七、積極參與縣衛生局組織的法律法規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進步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八、接受市、縣的藥監部分檢查三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評。

九、嚴格執行國家物價政策,先后兩次將我院所售利潤較大的200余種藥品進行大幅度降價,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十、配合市、縣級技術監視部分對我院部分醫療器械的抽驗、檢查工作,并組織維修各科器械40余臺,保證了臨床工作的正常開展。

十一、堅持每周下科室一次,密切聯系臨床,及時了解各科藥品、器材需求動態,了解藥品、器材使用后的信息反饋,保證了臨床藥品、器材的及時供給。

十二、組織全科職員進行了三次盤底工作,清理、清查了幾千種藥品、器材,均無帳物差錯現象。

十三、完善了藥品、衛生材料、低值易耗、固定資產等七本帳冊,及時核對了幾十家供貨單位在我院所供藥品、器材的進、銷、存狀況,有效地保證了醫院藥品、器材帳務的清楚、明白。

但是也還有一些問題:

一、在科室治理上,某些方面的治理欠科學和規范。

二、科室治理不大膽。

三、由于科內無器械維修職員,部分科室的儀器維修不夠及時。

第9篇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實惠

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扶持和促進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圍繞“十二五”發展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措施。

(一)優化公立醫院布局。嚴格規劃剛性,控制區域綜合醫院數量和個體醫院規模擴張;明確公立醫院的類別、數量、規模和布局;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任務和職責分工。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公立醫院工作量補助的辦法進行修改完善,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長效監管和激勵約束機制。合理調整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明確政府辦醫、部門監管、醫院運營責任。

(三)進一步加快中醫科建設。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全部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進一步規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建設。做好藥品零售企業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試點工作。讓中醫中藥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服務機構建設更加完善,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更加顯著。

(四)加快重點臨床學科發展、薄弱臨床學科建設。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建立學科發展激勵機制,促進醫院內涵建設,加強專業管理隊伍建設。加強兒科建設,加強兒童呼吸機等設備配置和兒科人才培養,爭取兒科床位補助;加強重癥醫學科建設;加強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開展院前急救機構和人員績效考核,充分調動院前急救積極性。

加快醫療事業發展,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滿意

(一)繼續深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在區醫院選擇3—5個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充分利用電子病歷等信息化手段,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和監督。

(二)做好重大醫療救治工作。做好衛生資源共享,整合區急診搶救資源,統一醫療急救規范,做好醫療急救隊伍的技術培訓,提高我區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并完善急救體系建設,建立急救服務規范、急救網絡設置原則,開展急救人員培訓,提高應急能力和水平。建立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各級醫療機構應及時規范的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傷病員的醫療救治情況。根據“四集中”的原則,重點加強重癥、危重癥病例的醫療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三)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加強村衛生所改造提升工程,實現一村一所目標,實施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繼續開展創建示范鄉鎮衛生院和示范村衛生所活動。積極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開展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改擴建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能力。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間的分工合作機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托大醫院的龍頭和技術輻射力,實現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達到資源共享、服務基層、共同發展、造福百姓的目標。

(五)繼續做好“三下鄉”工作、“千名醫師”對口幫扶活動。在活動中間注意做好宣傳、組織和督導,使“三下鄉”活動、支醫活動開展的扎扎實實、確有成效,起到為群眾辦實事的作用。繼續把衛生技術人員下鄉與職稱晉升和執業注冊掛鉤,進一步做好區級醫院對口支援山區衛生院和開展雙向轉診工作。促使區級醫院在輸出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同時輸出管理經驗和服務理念。真正把城區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水平帶到廣大農村,使城區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全面提升醫院服務,讓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

(一)完善醫療服務模式。從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規范”入手,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狠抓各項核心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全面規范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將以區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為契機,提升區醫院綜合水平,一是逐步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到2011年底,區醫院本地病人復診預約率達到50%,其中口腔科、產前檢查、術后病人復查等復診預約率達到60%。二是優化醫院門急診環境和流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改善醫院急診設施和條件。開展錯峰服務和分時段診療,簡化就醫手續,縮短群眾等候時間。完善門診信息管理平臺,公開醫療服務信息。對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人,可開具2-4周的處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藥和就醫。急診病人搶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檢查、先搶救后分科、先搶救后收費。確保急診搶救“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和救治的及時有效。三是廣泛開展便民門診服務。逐步開展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充實門診力量,延長門診時間。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的社保卡就診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建設。

(二)逐步推廣優質護理服務。以合理配置護士人力、實行責任護士制度、規范提供分級護理服務為三大核心,進一步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范圍,深化護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推進護理垂直管理體制,建立符合護理工作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實施與績效考核掛鉤的薪酬分配制度。以高危科室為重點,擴大專科護士培養面。完善護理事業發展保障機制,加強臨床護理服務支持系統建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合理調整護理服務價格。

(三)加強醫藥費用控制。按照省、市、區制定的相關規定完善措施、開展工作,重在制止亂檢查、亂收費、高收費等違法違紀的現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費標準,從而規范收費行為,樹立衛生行業形象,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配合紀檢監察、規劃財務做好違法、違規、違紀收費的監管和查處。一要加強控費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控費管理制度。各基層單位要成立“費用控制領導小組”,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認真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督促問題整改。二要規范醫療收費行為,依托于“一卡通”建設,建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全部全部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醫院所有收費都應開具合法的正規票據,嚴禁分解收費,重復收費。三要實行價格服務公開,在門診大廳設立價格服務公示欄,向社會公示常用中西藥價格,醫療服務價格,公布舉報電話,實行住院收費一日清單制。真正使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得到維護落實。

(四)努力改善醫患關系。進一步加強醫患溝通,切實維護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選擇權等各項權益。妥善處理與新聞媒體的關系,主動向社會醫療服務、科技創新、典型事跡等方面的信息。嚴格規范醫院投訴管理,落實“首訴負責制”等各項工作制度,建立投訴責任追究機制,對發現醫療差錯的當事人要嚴肅查處。積極應對、認真處理各類醫患矛盾糾紛,配合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構、公安等部門做好醫患糾紛調處工作,努力將各類醫患糾紛的處理引入合法化渠道。努力形成部門協作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2011年,所有一級以上公立醫院都要達到“平安醫院”建設要求,6月底前全部參加醫療責任保險。做好醫療責任保險和醫療意外保險,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狠抓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放心

(一)提升核心制度執行力。結合“三城同創”活動,組織開展核心制度落實情況明查暗訪和醫政管理相關規范標準執行情況抽查活動。在全區基層醫療單位開展以“加強內涵建設、規范執業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管理年活動,以此為契機,全面推動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上新臺階。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抓好督導,按照《區醫院管理年活動考核細則》開展相應工作。對全區各醫院醫療質量的薄弱環節、社會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督導檢查,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促使各醫療機構自覺的抓好醫療質量的環節控制,提高整體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二)規范綜合醫院的管理,提高質量管理和督查力度。2011年我區基礎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醫院感染控制、臨床合理用藥、新病歷規范執行等方面。定期開展醫療質量點評工作,進一步健全醫院內部管理體系,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健全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加強醫學證明文件管理。落實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對在重大醫療糾紛或事故中被認定負有責任的醫療機構和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充分發揮各質控組織的作用,建立基礎質量定期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基礎質量管理培訓。

(三)加強醫院藥事管理。一是積極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格執行目錄外藥品比例,實行目錄外用藥備案管理。除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外全部藥品統一實行零差率銷售,各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零差率銷售情況及讓利情況實行季報。二是嚴格執行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組織結算;嚴格執行第七批藥品集中采購規定,對于第七批藥品目錄外藥品采購實行嚴控準入,并報我局醫政科備案。三是各醫院應制定有《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嚴格實行“一品兩規”、“兩票制”,建立藥品引入和退出制度,《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應動態管理,每年至少調整一次。四是重新成立基層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組),并加大培訓力度,今年內將對新成立的藥事小組進行專業培訓兩次以上,規范藥品采購程序,規范醫務人員用藥習慣。五是推進醫院合理用藥,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與醫院評審評價工作結合,對于抗菌藥物管理和使用存在嚴重問題的醫療機構,要一票否決;六是對抗菌藥物使用率和使用強度、抗菌藥物費用占藥費總額的百分率進行排名和公示,對排名靠前的醫院負責人和有關當事人進行誡勉脾話或行政處分。

(四)強化醫院感染控制。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知識全員培訓,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的院感控制意識和能力。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管理規范,加強醫院感染科規范化建設。加強專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專職人員的業務素質及管理能力。落實醫院12個重點部門院感質量控制工作,重點加強介入治療室、手術室、內鏡室、口腔科等院感高發科室管理。繼續加強血液凈化機構管理,嚴肅查處違規行為。妥善處置并指導各地規范處置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結合“三城同創”測評任務,切實做好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暫時貯存工作。

強化服務要素監管,讓群眾看病就醫更給力

(一)嚴格醫療機構監管。進一步加強對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增強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意識,規范醫療機構執業行為,減少醫療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加強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加強日常不良行為監管,規范醫療機構間合作、協作行為,落實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加強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執行《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年4月底完成對對我區所有在冊醫療機構摸底、清查,做到不漏不少,心中有數。二是嚴厲打擊,規范市場秩序。2011年5月—10月對醫療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加大力度,查處大案要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努力提高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業務精干、政治過硬、辦事高效的監管隊伍。三是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對于無證行醫,必須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選擇典型案例,通過活生生的教訓教育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生命,愛護別人,愛護自己。要向群眾宣傳到無證非法診所就診的危害性,使得廣大群眾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無證非法診所,提高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負責的意識。四是把好醫療廣告的初審關,加強對醫療機構宣傳的監督管理,對誤導人民群眾就醫的宣傳、虛假醫療廣告、未經衛生廳批準的違法廣告,依法從嚴處理。

(二)嚴格醫務人員執業管理。醫師護士執業考試、注冊、變更注冊已成為醫政科長年性、瑣碎性的工作。為規范衛生技術人員的執業行為、提高工作效率、樹我局的工作形象,將進一步規范窗口服務,加強對注冊管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意識,做好醫師護士注冊、變更工作。強力推行醫師定期考核,醫師定期考核是《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一項法定的醫師考核制度,也是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2011年將進一步做好醫師定期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方案,繼續對適齡醫務人員開展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的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單位的崗位責任制結合、與本人的晉升評優結合,為醫療質量持續改善建立良好的人本基礎。加強醫師執業注冊管理,依法查處無證執業、超范圍執業等行為。貫徹執行《護士條例》,努力改善護士執業環境。完善相關規范制度,強化護士執業行為管理,配合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施,規范醫院護理員隊伍建設與管理。

第10篇

20**年**市醫政工作將緊緊圍繞全市衛生中心工作,以實施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計劃為重點,以啟動醫院電子病歷建設為切入點,深化醫院內涵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努力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一、突出重點,繼續推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計劃

進一步強化醫療服務監管,全面實施“**省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計劃活動方案”,結合我市實際,著重做好七項工作。

1、逐步健全質量管理組織、評價考核、信息報告分析和教育培訓體系。

一是在已調整各市級醫療質控中心的基礎上,健全區、縣、市醫療質控組織,充實醫院質控組織,完善全市三級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二是在有條件的局屬和縣(區、市)第一人民醫院試點建立醫療質量觀察員制度。制定醫療質量觀察員的入選、考評和退出機制,明確工作職責,開展相關培訓,逐步發揮其醫療質量監督的作用。

三是依托各市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建立醫療信息報告、收集分析制度,并逐步實現信息網絡技術化。及時發現問題,加強質量信息的反饋、通報,督促整改,消除影響醫療質量的各種因素。

四是發揮各市級醫療質控中心作用,建立質量管理培訓制度。開展醫政管理人員培訓、民營醫院院感、檢驗、麻醉等質量管理培訓。

2、認真實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本單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包括管理組織、倫理委員會、準入條件、技術審核、評估方法、監督管理等機制和制度;建立醫療技術檔案;對開展的第一類醫療技術進行認真審核,嚴格管理;做好開展第二類、第三類醫療技術的準備和申請工作,依法開展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

3、開展單病種質量管理和臨床路徑管理的試點。單病種質量控制是規范臨床診療行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據衛生部和省衛生廳的要求,確定**市第一人民醫院等11家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并適時總結,逐步推廣應用。

4、加強重點領域質量管理工作。

一是繼續加強重點部門的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開展對血透室、重癥監護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各類鏡檢室、感染疾病科等的督查。

二是加強麻醉質量管理。建立麻醉操作主治醫師負責制,規范麻醉工作流程,實施全程的、規范的麻醉復蘇監護。加強縣級醫院及民營醫院麻醉科建設,規范麻醉工作。

三是繼續實行患者安全目標管理,確保患者安全;實施《手術安全核對表》制度,落實手術安全管理制度。

四是加強臨床藥事管理,落實和完善處方點評制度,加強臨床藥師工作;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預警機制,積極開展三級醫院輸液減少試點。

5、加強護理工作,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嚴格執行《護士條例》,繼續把床護比例列入目標考核,提高床護比。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完善護理制度,簡化護理書寫;加強專科護士培訓,提高專科護理水平。

6、積極推進建立醫療糾紛防范和處置新機制。主動配合司法部門建立我市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深化醫療爭議事件認定和責任追究評析制度。

7、繼續開展全市醫療機構崗位技能“大比武”活動。重點開展醫師規范執業、護士技能和素養、檢驗等項目大比武。

8、做好第三輪醫院等級評審工作,重點是三級綜合醫院,認真做好迎檢和評審工作。

二、啟動電子病歷建設,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

電子病歷是構建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基礎,是醫院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是醫院臨床工作開展所需的業務支撐系統,也是居民健康檔案的主要信息來源和重要組成部分。依據衛生部電子病歷基本規范等要求,提出建立電子病歷的相關需求和規范,開展電子病歷建設工作。

三、加強監管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根據**市醫療機構規劃和衛生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指導原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抓緊制訂和修訂本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依法審批醫療機構。

2、依法加強醫療機構、人員、技術準入管理,切實落實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備案制度、醫療機構校驗工作、執業醫師和護士的注冊管理等。

3、加強對管轄醫療機構的監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醫政管理以及各項專項檢查,從嚴監管,規范執業行為。

4、加強對民營醫療機構的指導和監管。引導和鼓勵民營醫療機構向精細化、專業化發展,強化內涵、提升品質、樹立形象。

四、積極參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積極參與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凸顯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

2、繼續實施已出臺的解決“看病難”問題的各項舉措,進一步細化措施、強化落實、優化服務、惠及群眾。

3、抓好“愛心門診”、“惠民醫院”等各項惠民救助措施落實,進一步完善流程、簡化手續、方便群眾。

五、不斷創新推進無償獻血和臨床用血管理工作

1、創新無償獻血工作措施和機制。推進無償獻血宣傳常態化,應急獻血隊伍有效建立,固定獻血屋設置穩步進展,努力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

2、依法加強采供血機構和臨床用血管理,科學合理用血,杜絕重大血液不安全事件。

六、強化內涵,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1、以全市院前急救指揮和通訊系統建成啟用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站(點)布局規劃,形成高效統一的全市院前急救網絡。

2、加強院前急救內涵建設。著重抓好院前急救人員的規范化培訓、院前急救機構的規范化管理。

七、全面完成各項醫政工作

1、深化“萬名醫師下基層”工程及對口支援工作。組織、協調三級綜合醫院支援貴州省縣級醫院工作,完成衛生部下達的工作目標。實施城市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工程,深化“萬名醫師下基層”工程。

2、繼續做好醫療衛生援川工作,完成三年援川工作目標。

3、做好創建省級“平安醫院”工作。

4、完成“光明工程”的困難殘疾人白內障復明目標。

5、完成**會等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及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援。

6、完成征兵體檢、高校招生體檢工作。

7、完成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執業醫師及護士注冊、變更注冊等工作。

8、做好醫療投訴、及醫療爭議行政調解等工作。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 R246.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289-01

兒童是機體處于不斷生長發育階段,各系統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易發生醫院感染。特別是住院患兒體質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接觸少量病原體即可引起院內感染,從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兒痛苦,延長住院時間,重者可引起高熱不退、抽搐、頑固性腹瀉,脫水,且年齡越小的患兒越容易發生。因此,加強兒科病區管理,降低院內感染率是現代醫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簡單介紹我院兒科病區院內感染原因及防控。

1 兒科病區院內感染的原因

1.1 兒科病房人員流動頻繁,住院期間探視人員較雜,探視次數多,難免有探視者帶致病菌感染患兒。有的家長還喜歡換病房,互換玩具,部分家長衛生意識淡薄,患兒隨地大小便,吐痰后又不及時處理干凈,這樣極大地增加了院內感染的幾率。

1.2 我院兒科病房床位不多,病房比較擁擠,床距過小,空氣不流通,特別到了冬季,家長怕小孩凍著,不愿開窗通風,容易造成院內感染。

1.3 同一病房病種混雜,不同系統疾病及疾病不同時期的患兒同住一室。

1.4 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不強,不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一個醫生或護士分管病床多并且分散在不同的病房,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有利于病原體傳播,特別是手污染傳播現象較嚴重,往往是護士從腸炎、肺炎病房處置后未及時洗手,到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患兒床前,觸摸聽話、可愛的患兒,引起感染。

1.5 病區衛生員缺乏必要的消毒意識,各病房拖地板、擦桌子時同用一個拖把、抹布,造成交叉感染。

1.6 兒科抗菌藥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現象,如抗菌藥物選擇不當、用藥指征掌握不明確、用藥時間過長等。[1]

2 院內感染防控

2.1 加強管理,定期培訓考核

2.1.1 建立完善的醫院感染管理控制體系,充分發揮三級監督組織的作用 院領導高度重視,在醫院醫務科、護理部和感染科的具體指導下,兒科病區成立醫院感染控制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的檢測和管理工作。同時制訂了各種規章制度,使工作標準化、規范化,職責明確化。層層監控,做到定期檢查與隨時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保證信息通暢,反饋及時。

2.1.2 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 對醫務人員加強院內感染的教育,增強消毒意識,進行院感知識培訓,學習醫院有關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要定期進行考核;組織衛生員重點學習消毒隔離知識,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濃度,牢固樹立醫院感染防控意識。

2.2 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加強職業衛生安全防護

標準預防是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于1995年提出的一種新的醫院感染的預防策略,1999年引入我國,并在2000年編入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中。標準預防的內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均需隔離,強調患者和醫務人員的雙向防護[2]。醫護人員和保潔人員長期接觸、處理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極易被感染上傳染性疾病,故應通過培訓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防護觀念,凡是接觸沾有患者血液、體液等操作時必須戴手套、口罩,穿長工作服,操作后及脫手套后必須洗手并嚴格預防針刺傷。調查顯示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較低[3],因此我院加強了對護士標準預防相關知識的培訓,并提供必備的個人防護用具,如防護服、鞋套、防護鏡、防護面罩、口罩、手套等,使護士能夠熟練掌握防護用具的使用指征和使用方法。從而提高護士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加強職業衛生安全防護,保護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2.3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制度,規范手衛生

2.3.1護理工作者應掌握消毒劑的性能和注意事項,嚴格消毒護理用品 在配置藥物、肌內注射、靜脈穿刺及各種侵入性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積極學習消毒、滅菌相關進展知識。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如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一次性治療巾、一次性氧氣面罩、一次性備皮刀、一次性輸液托手固定板等;止血帶一人一根,用后用500mg/L的84消毒劑浸泡消毒30min,晾干備用,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3.2 規范手衛生 醫護人員的雙手在治療操作過程中與病人頻繁、直接接觸,若無消毒隔離觀念,形成接觸―污染―攜帶―傳播的過程,給病人帶來極大威脅。醫務人員手的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最直接的傳播途徑。因此,洗手是最簡便易行的預防和控制病原體傳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醫務人員因操作引起外源性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與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4]。我們將洗手示意圖貼于洗手池旁,時刻提醒醫護人員規范洗手,并定期對醫護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以監測洗手效果,防止院內感染。

2.4 控制環境污染,重視環境清潔 環境污染也是導致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5]。兒科病區人員流動大,不僅有護士醫生、患兒及家長,還有實習學生、進修醫生,而且一個患兒來住院,陪伴的家屬往往是3~4人,甚至更多。這些因素使兒科病區的空氣中微生物數量較其他科室增多明顯,增加了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因此應加強環境的清潔消毒,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2.4.1 病區空氣消毒 病房時時開窗換氣,盡量少用空調。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開窗通風,每次15 min,病房及治療室每晚紫外線照射消毒1 h,每間病房的病床數不超過3張,拉長病床間距在1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離治療,盡量同一病房收治同一病種的患兒,病房要定時開窗通氣,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照射時間為每日1次,每次1h,每周用無水酒精紗布擦拭紫外線燈管,每半年監測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并且要做好紫外線消毒登記。

2.4.2 病區物品表面的消毒 床、桌子、凳子、治療車等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每月徹底擦拭1次,病區床單要定期更換,污染后立即更換。抹布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塊抹布到處抹的現象,平時有污物染隨時擦拭。

2.4.3 地面的處理 做到一室一拖把,治療室、病房、廁所等分開使用并有明顯標記,避免混淆。有污物時應500mg/L84消毒劑浸泡30min,用后集中消毒處理,晾干備用。

2.4.4 做好陪護人員管理 做好衛生宣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向患兒家屬講解院內感染知識。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員及次數,家屬有病暫停陪護探視。宣教家屬不亂串病房,不使用別人的物品,不隨地吐痰,垃圾袋裝,大小便專盆并及時傾倒。

2.5 合理使用抗菌藥

3 加強醫療廢棄物管理

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規范處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擴散,切斷其傳播途徑。對醫療廢物應分類管理,醫用垃圾用雙層聚乙烯黃色塑料袋裝,損傷性廢物裝入銳器盒,標志醒目,有盛有醫療廢物類型的文字說明,如“感染性廢物”,當銳器盒或塑料袋裝3/4滿時應進行有效封口,緊實嚴密,包裝外面要標有警示標記,貼有中文標簽,注明廢物產生的單位、日期、廢物的類別等,由專人、專車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終末處理,運送交接時要做好交接記錄。

4 小結

控制兒科病區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兒安全、維護醫務人員職業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組織領導和知識培訓是前提;做好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是重要手段。為了有效控制院內感染,我們必須從最基礎抓起,要求醫護人員具備控制院內感染的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身邊做起,使院內感染率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王蕓,孫雪寧,等.我國兒童抗生素濫用現狀及改革對策研究[J].齊事藥事,2009,28(6):370-373

[2] 劉勝文.現代醫學感染管理手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92-193.

[3] 周建偉,羅陽.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7-10.

第12篇

根據《市衛生局關于轉發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徐衛醫〔2012〕64號)和市衛生局《關于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的通知》(徐衛醫〔2012〕27號)文件精神,醫務科制定了我院2012年開展“三好一滿意”及“優質服務年”活動工作方案,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管理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醫務科制定了我院三好一滿意工作方案及考核標準,將各項考核指標分解到科室,實行工作責任制,并定期進行考核通報,保證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二、具體工作完成情況

(一)改善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1、不斷優化服務流程。門診“一站式”導醫服務,為病人提供便利的檢驗檢查結果查詢。專家門診“全日制”服務,同時增加了高血壓等特色門診,使門診服務更加便利。

2、加強和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按照《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工作通知的通知》、《市衛生局關于印發推進全市預約診療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實現所有普通號源和專家門診號源全部開放預約;出院病人復診預約率達到100%。

3、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為貫徹落實《江蘇省護理事業建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1-2015)》、《江蘇省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2012年)》的文件精神,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

(1)、進一步落實護理工作制度和責任制整體護理為核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全面開展用一份愛心、一份溫暖、一份安全承諾、一份高質量服務作為規范服務內容的“四個一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努力做到護理零投訴,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2)、繼續推行護士的分層使用,貫徹落實《江蘇省年輕護士素質提高行動方案》。按照能級對應原則,分為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和輔助護士。落實分級護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級,護士分層。落實責任護士職責和激勵機制,以科室為單位對年輕護士進行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技術培訓,充分發揮帶教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年輕護士的傳、幫、帶、教工作。努力培養吃苦耐勞、技術過硬、知識豐富、不斷進取的護理人員。

(3)、規范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

重點加強基礎護理,要求護士“九知道”,為患者做到“三短、六潔”,護士為病人修剪指甲、床上洗頭、床上擦浴,定時翻身拍背,做好皮膚護理,預防壓瘡發生。為攜帶胃管、尿管的患者做好口腔護理、會陰護理及各管道的管理。為攜帶壓瘡的患者做好壓瘡換藥,為危重癥患者做好專科護理及病情觀察,并制定護理計劃,完善整體護理。

實行彈性排班,安排了幫班以加強每天的晨晚間護理,幫助患者洗漱、進餐、服藥、泡腳等。

(4)、勇于創新,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為了給病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我們勇于創新,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如:護士利用業余時間,手工制作“愛心提醒卡”放于病人床頭,提醒病人預防壓瘡、跌倒、墜床;并將不用的海綿用棉布縫制成“愛心翻身靠墊”、“防壓瘡海綿墊/圈”,以保證病人臥于舒適的臥位;還用海綿縫制出“愛心輸液手握小棉墊”,即保證了病人輸液的安全,又為病人帶來了舒適,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一致好評。長期住院的老年人,因疾病的原因不能外出,不能回家,老人倍感孤獨,護士們在病人活動廳提供“每日天氣預報”、“最新報紙、書刊、雜志”等,并利用業余時間給老人們讀書讀報,節日期間為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的病人提供“節日祝福卡”,減輕老年人的孤獨感。同時還開展了病人出院回訪制度,將內分泌科在護士長指導下設計了“胰島素注射部位輪替表”,使每班都能直觀的看到部位輪替情況,避免患者因記不清而導致部位的重復注射而影響治療效果,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5)、細化護理服務流程,確保護理安全

建設護理安全文化,保證患者安全。實行小組負責、包干到人的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各科室有《住院指南》和專科健康教育。配備齊全的患者安全用具,同時加強患者的安全意識及常識的健康宣教;規范病區物品擺放;進病室先敲門,保護病人隱私。從細節出發,打造整齊、干凈、舒適的病區環境。落實“首問負責制”及治療性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等,每個班次接班的護士,都要自我介紹讓患者知道責任護士特別是夜班值班護士,使病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份溫暖、一份承諾、一份愛心和一份高質量的服務。

(6)、響應衛生局號召,開展“5.12”國際護士節活動

貫穿落實市衛生局《關于開展紀念“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的通知》,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主題為“愛心圓您健康夢想”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舉辦科普視頻、科普講座、科普展覽、發放科普宣傳資料、實際操作演示等形式,全院團員護士利用“5.12國際護士節”,開展了“我的一天”優質護理服務活動,護理部組織以護士長為組長帶領護理骨干利用業余時間走進社區,將健康知識送到社區、家庭,指導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到了優質護理的延伸服務。本次活動有86人參與,受益人數達2500人。

(7)、提供優質便民服務措施

增設紙杯、針線盒、老花鏡、指甲刀、剃須刀、洗頭車、開水車等,方便病人使用。增設優質服務信息反饋箱,每個病房增設健康教育手冊,

為病人代購生活用品,提供愛心拐、輪椅等,在病房醒目位置提供每日天氣預報。

4、全面落實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關于開展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檢查互認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臨床檢驗中結果相對穩定、費用較高的項目和醫學影像檢查中結果相對穩定、根據客觀檢查結果出具報告的項目,只要檢驗檢查結果可靠、臨床確認不需再次檢驗檢查,實行二級以上醫院間互認。

5、深入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由院團支部牽頭,認真落實《“志愿者醫院服務”活動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志愿者服務活動。上半年志愿者通過下社區、與社區群眾聯誼等服務形式開展了8次服務活動。

6、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認真貫徹執行《2012年江蘇省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工作要點》、《2012年徐州市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工作要點》文件精神,上半年醫患糾紛為零,病人投訴處理滿意率100%。

(二)持續改進醫療質量

1、強化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以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交接班、會診制度等核心制度為重點,加強制度的落實和考核,進一步落實院科兩級負責制,通過每月進行“三基”和核心制度的考試,運行病歷的檢查等方式,確保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實。三基本考試合格率100%。

2、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管理。認真落實《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管理規定》,醫療質量各項指標納入科室考核中,深化質量控制內涵,提升質量控制水平。繼續落實執行醫院感染管理標準操作規程;落實衛生部頒發的“六個規范”。加強環節管理、提高院感監控質量,確保醫療安全。進行了《感染相關知識》、《環境衛生學采樣方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江蘇省醫院常用物品消毒滅菌方法》講座等4余次。

3、嚴格規范診療服務行為。認真落實臨床路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臨床診療指南》、《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規章、規范,深化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上半年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33.2%,門診抗生素使用率<20%;開展14個單病種臨床路徑質量控制工作,開展病例數34例。推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4、強化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認真落實《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江蘇省手術分級管理規范(2010版)》及醫療技術管理規范。上半年開展三級以上手術4 例,申請一項二類醫療技術,對全院醫師進行了摸底調查,執業變更2人,新注冊執業醫師2人,堅決杜絕違法違規行為。

(三)大力弘揚高尚醫德

上半年我院在市衛生局行風辦和醫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及衛生局《2012年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工作意見》的要求,以加強行業作風建設和深入開展百姓辦事“零障礙”、“雙爭”活動、“三好一滿意”為動力,在全院大力營造文明行醫、優質服務、凈化、優化、美化環境的濃厚氛圍。院領導班子面對日趨艱巨而繁重的衛生改革形式和工作任務,狠抓班子自身建設,促進班子成員思想上與時俱進,感情上融入職工,作風上求真務實,生活上嚴格自律,形成了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院內以思想教育為核心,行風建設為主線,加強醫院內涵建設,致力打造醫院品牌。通過開展形式任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衛生法規教育、醫務人員服務禮儀教育、先進典型事跡教育等,注意挖掘、培養、推廣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在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活動中,通過設立值班領導、協辦員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把方便讓給群眾,把麻煩留給自己。召開“三好一滿意”、“雙爭”活動動員會、通過掛條幅、宣傳冊,激勵職工昂揚上講,努力形成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催人奮進的工作氛圍,唱響正氣歌。廣大醫務人員的職業行為、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服務理念、創新意識、理想追求得到了進一步升華,職工的綜合素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熱情得到了提升。

(四) 推進反腐倡廉工作開展。上半年定期召開院行風領導小組會議,逐步完善21項行風制度的落實和管理;與政工科共同制定反腐倡廉職業道德學習計劃,組織全院職工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全員學習《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違紀違規問題調查處理暫行辦法》、《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在醫療服務活動中不規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倡導廉潔行醫,建設一支思想端正,業務過硬、無私奉獻的醫療衛生隊伍。上半年病房綜合滿意度:98.7%,門診:98.9%。

(五)、堅持實行并不斷完善網上采購藥品、試劑、耗材,醫用設備,基建工程進行招投標。各項采購進行嚴格按照徐衛[2009]49號文精神,杜絕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工作中不正之風。按時記錄病人來信來訪。認真做好出院病人電話回訪工作,隨訪率100%。建立醫德檔案,做好“一人一檔”的統一管理,為年終醫德考評積累素材

上半年,我院在三好一滿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具體工作距離上級要求還有一段差距,望各科室對照標準,繼續努力,使2012年各項工作取得圓滿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