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8:56: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音樂; 欣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3-082-001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大多是老師教學生唱歌,以學生學到音樂知識,掌握音樂的技能、技巧來評價教學效果。但筆者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步認識到,小學音樂課應將音樂欣賞作為教學的重點。
首先,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于聽覺,這就決定了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覺的重要性。
其次,從思維方式看,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從情感上看,他們易興奮、不夠穩(wěn)定,對音樂能夠表現(xiàn)出愉快的心情并產(chǎn)生美感;但從意志上看,他們的意志品質比較薄弱,如果要學習較難的音樂技法,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從而不愿意學習音樂。
再次,人們欣賞音樂,這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把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的機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這明確地指出了我們小學音樂課的重點應放在音樂欣賞教學上。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這方面作了一點嘗試,現(xiàn)總結出來和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要精選教材
音樂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課本、音響、音像、錄音帶、錄像帶、光盤、輔助材料等。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層次、生活背景精選學生能夠理解的,能引起興趣、產(chǎn)生共鳴,并能使學生產(chǎn)生美感的樂曲,讓學生欣賞。
二、要以欣賞音樂為主,以討論講解為輔
以欣賞音樂為主,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便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進而對音樂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與評價。一些老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把樂曲的作者、樂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樂曲的曲式結構等內容作為重點,詳細講解,唯恐學生不能理解,結果講得多聽得少,學生無興趣,無形中扼殺了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也有的教師在音樂欣賞中不講或很少講解,只讓學生自己去聽。由于小學生的音樂知識了解甚少,文學藝術修養(yǎng)還很淺,對音樂的理解只能處于音樂音響的感知和膚淺的認識上,很難達到欣賞的目的,更無從談起培養(yǎng)學生鑒賞音樂美的能力了。
筆者認為,音樂欣賞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可采用先聽后講,再聽最后討論的方式。講解主要向學生講清兩點內容即可。一是音樂的形式因素,二是音樂的背景因素。如:這部作品是聲樂曲還是器樂曲。是聲樂曲,那么它是哪種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獨唱、童聲表演唱還是混聲四部合唱等;如是器樂曲,那么它是哪種類型的器樂曲,是獨奏、重奏,是西洋交響樂還是民族管弦樂。背景因素,即是圍繞樂(歌)曲的產(chǎn)生而折射出的社會歷史狀況。一般來講,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都會在當時的社會中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漣漪,它能使人們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們對某種事物或社會意識的導向性思維。如我們在了解了香港、澳門及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后,再來聽聽唱唱伴隨香港、而生的《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同學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對其它內容可根據(jù)情況作簡要的介紹。
三、要恰當?shù)夭捎弥庇^的教學方法
音樂作品常以模擬、象征等手法,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用音響表達出來,有時還借助直觀的視覺來輔助聽覺感知,刺激人們的大腦,產(chǎn)生思維聯(lián)想和想像,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組織教學時應盡量運用VCD和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通過直觀的視覺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如在欣賞《小青蛙》時,如果用Powerpoint幻燈片教學,隨著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xiàn)花好月圓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后,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xù)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這樣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對主旋律的記憶。
四、要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音樂中去
隨著音樂邊聽邊動,能幫助孩子們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和情緒起伏,營造良好效果和課堂美感,使孩子們更能投入到音樂所展現(xiàn)的情境中去。比如通過學生跟著音樂打節(jié)奏,或通過敲擊打擊樂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培養(yǎng)樂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欣賞《鐘表店里》時,可以讓孩子們用不同樂器三角鐵、小鈴、沙球分別敲擊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大鐘、小鐘、秒表在鐘表店里開音樂會的歡樂場面。在欣賞法國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館》時,讓孩子們用口琴、沙球、小鈴分別模仿了海水流動、魚兒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歡的樂聲,這些都加深了孩子們對樂曲的理解,培養(yǎng)了樂感。
五、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音樂具有不確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欣賞,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與人的性格、氣質、修養(yǎng)及所處的時代、民族風俗等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音樂欣賞要注意音樂的這種不確定性,不能強求一律。
另外,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可通過一系列帶有啟發(fā)性的提問,如節(jié)奏是歡快的還是舒展的?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哪些樂器發(fā)出了什么聲音?你能描述表現(xiàn)的內容嗎?讓學生從心靈深處來感受音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樂。
同時可以通過聽辨、欣賞,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高感,掌握理解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變化,從而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
六、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判斷音樂藝術是非標準,提高鑒賞能力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興趣可以說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面對的是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保持度低的小學生群體,許多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展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教學情境和氛圍,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音樂欣賞是具有主體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來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為音樂欣賞教學做好相關準備,如充分熟悉音樂作品、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收集教學內容相關資料等等,才能避免在教學中因準備不足而簡單說教,而是將音樂欣賞通過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內容展示出來,才能增添課堂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的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欣賞中去。
2、音樂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不斷改進中,教師還需要遵循一些能體現(xiàn)音樂教學活動共性和規(guī)律的教學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寓教于樂的原則。即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音樂學習當成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尤其是面對處于音樂入門階段的小學生,更應該讓他們在快樂中欣賞和學習,才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體驗音樂的美感和韻律,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過程。
二是情感體驗的原則。根據(jù)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欣賞是由知覺欣賞進入情感體驗,最后到達理性欣賞,因此欣賞教育始終要具有獨特的感彩。在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應盡量開拓學生的音樂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將欣賞音樂變成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情感式的體驗音樂,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探索音樂的奧秘,與音樂的距離才更近。
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兒童在各階段的音樂能力和素質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教師在進行包括音樂欣賞在內的整個音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充分考慮個體對音樂欣賞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特別是對那些音樂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耐心的輔導和鼓勵,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獲和進步,教師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音樂欣賞的教學工作。
3、音樂教學中將“聽”、“看”、“說”、“唱”相結合
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淺,音樂知識少,再加上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shù)碾y度,因此,教師有必采用聽、看、說、唱相結合的方法,多形式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讓整堂音樂欣賞課“亮”起來。
一是聽。“聽”是欣賞作品的關鍵,也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進行聯(lián)想的第一步,教師可先讓小學生感性地聽,即讓他們整體感受音樂,再讓其理性地聽,即通過講授音樂故事、音樂知識或主題,使學生感性地聽。
二是看。“看”是欣賞的輔助,即讓學生通過視覺體驗來感受音樂作品的美。許多教師采用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形式作為輔助,在音樂欣賞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把握“看”的時間,不宜過長。
三是說。“說”是欣賞作品的深入,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參與音樂欣賞中的方式,即教師在教學中,可對學生發(fā)起關于音樂情緒、音樂主題等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對所欣賞的音樂的聽后感,這種方式將有助于學生對音樂加深理解。
四是唱。“唱”作為音樂欣賞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欣賞”的有效補充,能讓音樂欣賞課不僅僅發(fā)揮“欣賞”的作用,還可以遷移和擴展學生的音樂能力,使學生在唱的過程豐富了情感體驗,并對作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因此,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音樂欣賞作品,讓學生入境地去演唱作品。(本文來自于《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雜志?!冬F(xiàn)代閱讀·教育版》雜志簡介詳見)
4、總結
一、實驗設計
(一)實驗假設
通過在小學音樂學科中引入欣賞教學體系,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音樂技巧。
(二)實驗設計
通過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進行研究,實驗共設有實驗組與對照組兩個實驗處理對象,其中為實驗組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而對照組不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遵循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
(三)實驗時間
半學期9個教學周。
二、實驗過程
(一)實驗前段
在實驗開始前,首先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兩個實驗處理對象進行音樂素養(yǎng)能力評估,能力評估目標主要包括音樂感知能力、音樂想象能力以及音樂記憶能力等,并由實驗教師對實驗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實驗前段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除了應對兩個實驗處理對象的能力進行測量外,還應當本著同構性原則,對實驗對象選擇合理性進行深入考慮。
(二)實驗中段
在實驗實施階段,對照組不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遵循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而實驗組則按照我國教育部門提供的教學大綱要求合理地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訓練一方面通過在日常音樂教學過程中加入音樂欣賞環(huán)節(jié),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辨識能力以及音樂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搭配恰當?shù)谋尘靶?,構建一種藝術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實驗組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應在確定具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輔助教學,促使概括性較強的音樂知識在兼顧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的欣賞教學中得到發(fā)展。
(三)實驗后段
在9個教學周的實驗周期結束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兩個實驗處理對象再次進行音樂素養(yǎng)能力評估,能力評估目標仍然是音樂感知能力、音樂想象能力以及音樂記憶能力等音樂能力,評估結果由實驗教師當場回收。
三、實驗結果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組與對照組所用實驗課時相同,均為半學期9個教學周。實驗組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對照組未開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遵循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分析實驗前段的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實驗之前,其音樂素質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分析實驗后段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組經(jīng)過9個教學周的音樂欣賞教學,實驗對象音樂感知能力、音樂想象能力以及音樂記憶能力等音樂能力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照組雖然經(jīng)過9個教學周的音樂學習也提高了一定的音樂能力,但其音樂素養(yǎng)提高幅度要明顯小于實驗組。
四、實驗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體驗式教學;開展意義
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教育的重點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促使學生形成音樂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利用自身的多種感官感受音樂的美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因而,文章針對小學音樂欣賞之體驗式教學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一、小學音樂欣賞課程中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意義分析
1.改善音樂欣賞教學現(xiàn)狀,推進教學方式多樣化
小學生的年齡尚幼,其對生活和學習也都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音樂欣賞課程既是小學課程中的基本課程,也是學生們較為感興趣的課程,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當前的小學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方式陳舊,課堂呆板生硬,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低下,甚至一些學生開始逃避音樂欣賞課程。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嚴重限制了小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喜歡的歌曲教師不愿意創(chuàng)新和嘗試,而是嚴格依照教材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欣賞課程已經(jīng)嚴重限制了學生音樂體驗的提升。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很難對音樂課程產(chǎn)生渴望之情。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小學音樂課程更多地從學生體驗角度出發(fā),從學生的興趣和素質培養(yǎng)角度出發(fā),從多個方面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滿足,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既提升了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音樂教學方式的改進和發(fā)展,又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欣賞課程之中,從而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音樂教學認知。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作為被動的聽者,僅僅調動聽覺去體驗音樂,這樣的音樂欣賞課程不僅沒有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反而抑制了學生音樂感情的產(chǎn)生,甚至導致學生開始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體驗式教學從學生的體驗出發(fā),重視對學生感受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多種角度體驗音樂之美,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審美體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自在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更加主動地調動身心感官,積極地投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另外,學生在獨特的音樂欣賞體驗中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審美欲望,從而讓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逐步綻放自己,展示自我,利用音樂表達自我,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將音樂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從根本上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小學音樂欣賞之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小學音樂欣賞之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有很多,包括: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導學生進行視覺體驗;創(chuàng)設音樂欣賞情境,引導學生深入音樂意境等等。接下來,筆者將針對上述提到的幾點,展開較為詳細的論述:
1.學習音樂欣賞課程之中,教師的作用不僅是要為學生提供教學素材,還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提起興趣,對音樂產(chǎn)生好奇心理,并逐步參與到音樂欣賞課程中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如果單純利用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抵抗心理,從而不愿參與到音樂欣賞課程之中,而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讓學生從情境入手,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積極情緒,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活潑的場景,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情境中體驗音樂的美感,必然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極強的好奇心理,也更加愿意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欣賞《大家來勞動》歌曲時,要充分注意到小學生愛勞動,渴望得到教師重視的特征,讓學生通過勞動場景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并形成勞動光榮、勞動最美的理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意愿,先為學生編制視頻短片或者為學生播放一個以勞動為主題的動畫短片如《倉鼠樂園》等,讓學生對勞動活動產(chǎn)生興趣,然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領取一個勞動任務,并逐步引導學生從勞動過程中感悟歌曲產(chǎn)生的靈感。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引導:教師問學生“勞動時大家能聽到什么聲音呢?”“掃地聲是怎樣的?灑水聲是怎樣的?”等等,然后逐步將勞動中的場景代入歌曲中,使歌曲的欣賞過程轉變?yōu)閷W生的勞動體驗過程,從而形成熱愛勞動、熱愛歌曲的學習氛圍。
2.鼓勵學生嘗試編創(chuàng),促進學生參與教學
雖然小學生尚不具備歌曲創(chuàng)作的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不能通過簡單的聲音模仿和編排進行音樂思維和音樂欣賞。教師可以利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音樂編創(chuàng)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創(chuàng)作、自由編排,或者讓學生利用不同的器材進行音樂模仿,為學生提供編創(chuàng)的體驗,從而促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課程中發(fā)揮自身主動性,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動進行探索,自覺提升自身的音樂水平。例如,教師通過音樂節(jié)的方式,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音樂素材,開展主題音樂活動,比如“媽媽之歌”主題音樂欣賞活動,讓學生進行音樂素材搜集,通過將有關媽媽的音樂進行收集和整理,讓學生自主進行演唱和編排,從而為學生提供展示自身的機會。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找出自己比較熟悉的生活物品,并利用這些生活物品自行編排曲目,事先確定好音樂的節(jié)奏,并進行小組訓練,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演奏自制的樂器,從而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音樂、欣賞音樂,提升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中的參與性。
3.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充分體驗音樂實踐魅力
音樂作品的美感不僅表現(xiàn)在音樂的韻律美上,還蘊藏在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之美上,因此,要引導小學生體驗音樂之美就應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體驗,既要讓學生從音樂知識教學中學習到基礎的樂理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體味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并逐步感受作者作詞作曲的意圖。教師可以利用體驗法讓學生從課堂活動或者課外活動中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的實踐魅力,從實踐中感悟音樂,利用音樂欣賞與生活實踐的相互滲透,從而引導學生真正地學會欣賞音樂、欣賞生活。例如,在學習《春曉》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春季的早晨進行公園游玩活動,讓學生體會春天不同生物的變化,讓學生聽一聽鳥叫,看一看游魚,欣賞一下小草冒出新芽的美麗,體會一下春風拂面的感受,然后在公園中播放《春曉》之歌,讓學生通過春天帶來的美感感受音樂中孕育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的情懷。再如,在學習《打花巴掌》之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游戲中體會童年的樂趣,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游戲中體會生活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一邊欣賞音樂一邊進行游戲,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4.引導學生敢于想象,促使學生沉浸體驗
教師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自由地進行想象,通過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知音樂中蘊含的情緒。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通過語言誘導學生自由發(fā)揮,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沉浸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體會音樂背后的故事和體驗。例如,在欣賞《賣報歌》時,教師要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講述聶耳創(chuàng)作音樂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感受賣報小孩的生活遭遇,引導學生了解窮苦小孩的生活壓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體會賣報小孩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之情。教師利用深情的故事為學生欣賞學習歌曲奠定基調,從而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充分想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編排、自己表演,從而深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形成同情和理解之心。
5.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導學生進行視覺體驗
小學生對鮮艷活潑的畫面具有較強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利用音樂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從畫面中感受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使學生從視覺感受中體驗歌曲,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促使學生進行聯(lián)想。進行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視頻之外,還需要結合思維引導和模仿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體驗音樂,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例如,在欣賞《獸王》歌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獅子王》等動畫劇作,讓學生從動畫中感受到動物所具有的生命力,并引導學生進行動物模仿,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動物的體態(tài)和聲音進行模仿表演,也可以通過繪畫等方式,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動物,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引導小學生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既能夠
改革當前的音樂教學現(xiàn)狀,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在小學音樂欣賞課程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方法需要首先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盡量遵循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利用多樣化的體驗方式,從思維、行動上引導學生,使學生從音樂中感受生活、體味情感,從而豐富學生的經(jīng)歷,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讓學生逐步深入到音樂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音樂愛好,主動調動自身感官對音樂背后的情感進行體驗和感悟。
參考文獻:
[1]陳艷.音樂的棲居靈動的課堂:淺談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的方法[J].北方音樂,2013(5).
[2]王莉娜.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6).
[3]陶曉丹.提倡課前聆聽:優(yōu)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黃河之聲,2013(11).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是想象的翅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是啟迪兒童智慧、豐富兒童想象力。發(fā)展兒童思維的一個重要階梯,它是小學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是實施美育,培養(yǎng)兒童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一種極佳的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感受作品中的表情內涵。讓兒童在音樂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音樂欣賞教學對于素質教育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shù)碾y度。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淺,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于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不會運用抽象的思維在美妙的旋律中去捕捉第四空間的精華。所以要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必須要搭一個階梯,讓學生的思想、情感順著階梯升華,才能達到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
一、借助聯(lián)覺的耳朵,展開音樂聯(lián)想的翅膀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常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教師,那就是音樂表現(xiàn)了什么?如何向學生傳達音樂表現(xiàn)的形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借助聯(lián)覺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直接的感受。聯(lián)覺又叫做通感,是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fā)另一種感覺的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聯(lián)覺”現(xiàn)象。聯(lián)覺是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如音樂家常把不同頻率的音成為”高音”、”低音”;家常把視覺上不同亮度的顏色成為”高調子”、”低調子”;人們常用”情緒高”、”情緒低”來描述情緒狀態(tài)。仔細觀察我們的日常語言,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同時存在與不同感覺之間的共同屬性。聯(lián)想是由一個事物的觀念想到另一個事物的觀念的心理過程。在音樂活動中,因為音樂的非視覺性和非語意性,聲音作用于聽覺系統(tǒng)直接引起的是聯(lián)覺反應,而聯(lián)想是在聯(lián)覺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引起的后續(xù)心理活動。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借助聯(lián)覺的耳朵,展開音樂聯(lián)想的翅膀。
二、視聽結合,進行聯(lián)想與創(chuàng)造
音樂比較抽象,音樂不能像繪畫或文學作品那樣,清楚地展示某一可觀畫面或客觀存在相對應的文學概念,音樂的含義就包含在音樂本身。斯特拉文斯基說過:當人們懂得喜愛音樂本身的時候,當他們能用另外一種耳朵去聽音樂的時候,他們的欣賞能力就會達到更高和更有權威的地步,他們就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來評價它,認識到它真正的價值。因此,在聽音樂時,僅僅有從聽音樂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畫面或聯(lián)黨的情感的一只耳朵還不夠,還必須有從音樂中體驗到音樂結構美的”第二只”耳朵。我們要平行地使用這兩種耳朵。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采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在組織教學時,盡量借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幻燈片、圖片、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fā)其欣賞興趣,從而把學生引向要欣賞的音樂作品中來。每一個作品都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可見,音樂作品是與一定的現(xiàn)實形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與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音樂欣賞中讓學生投身其中,誘導他們通過心理活動設身處地地構思,以獲得鮮明生動的意象聯(lián)覺,這就是聯(lián)想法。關鍵是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所抒發(fā)的感情,并對作曲家描繪的“音畫”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讓學生把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寫下來。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欣賞教學就是三度創(chuàng)造。我們要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想象,欣賞教學也最能為學生的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設空間因為音樂的魅力在于:當人們沉浸在優(yōu)美動聽、飽含情感的音樂中時,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但是如何讓學生能更好地走進音樂,理解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領會音樂內涵,盡享審美趣味
因為音樂是瞬間的聽覺藝術,它那豐富的語言,巧妙的結構,多變的節(jié)奏,豐厚的織體所呈現(xiàn)的美非常細膩,并且是在流動中稍縱即逝,如果只是粗略地聆聽,是難以真正走進音樂領悟它的妙、體味它的美,也難以真正意義上地認識它.因此,音樂需要細細品味.使學生由低層次的直觀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發(fā)展。從喜歡聽音樂,到用心聆聽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使學生的欣賞層次逐步提高。教師應當設計巧妙而直接的音樂活動,讓學生的聽覺沉浸在音樂中,從粗略到細致,從單一到多變,從簡單到豐滿地進行反復品味。
具體欣賞教學順序為:先介紹,而后聽音樂,再介紹(結合聽后介紹),再聽,反復進行。這樣,同學們從順序來說有了初步記憶,對各部分音樂表現(xiàn)手法有了一定的印象。讓學生對所聽的印象自己描述,在學生發(fā)言時,對描述恰當?shù)妮^好地方加以肯定,引導學生熱情發(fā)言。
四、提高審美品位,促使情感升華
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通過對音樂的聆聽,從中獲得音樂美的感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音樂欣賞是音樂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能使學生自主地感知、理解音樂形象,同時也使學生通過想象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對樂曲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應當對樂曲進行再次深入的品味,并且滲透情感教育,以達到品位的提高,情感的升華。
(1)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欣賞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學生置身于其中會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學習,從而獲得能力。正如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去負擔
(2)再次完整聆聽
通過一節(jié)課的聆聽和分析,相信同學們在復聽整首樂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受,更是引導學生將自己聽到的樂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自己與音樂相融合,發(fā)自內心的去感受。
(3)情意升華
通過讓學生談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民族音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達到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
五、結語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偉大,最動人的創(chuàng)造之一,它曾使無數(shù)的欣賞者為之動情,為之傾倒。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我們應當抓住音樂的主題,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jié)奏美、力度美,啟發(fā)學生細細品味音樂,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讓我們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樂欣賞能力,讓美妙的音樂來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參考文獻
摘 要:音樂欣賞在開發(fā)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氣質修養(yǎng)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然而當前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低,必須講究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動起來、玩起來、想起來,在欣賞過程中理解音樂內涵、體驗音樂樂趣、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堅定不移地愛上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音樂欣賞 教學活動 策略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fā)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氣質修養(yǎng)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是現(xiàn)在的音樂欣賞課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欣賞只不過是放放磁帶、聽聽歌而已,大部分教師把“音樂欣賞”上成了“聽音樂”,教學方法陳腐,模式單調,導致多數(shù)學生反映音樂欣賞課“沒興趣”、“沒意思”、“聽不懂”,課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作了以下幾點闡述:
一、伴隨音樂做身體律動,感受音樂
聽到音樂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不分年齡的自然反應。音樂欣賞教學應利用人的這種天性,讓聽者“聞樂起舞”。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jié)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xiàn),特別是節(jié)奏。凡有節(jié)奏,就有律動;凡有律動,均有節(jié)奏?!?/p>
二、全員參與情景表演,表現(xiàn)音樂
在教學中,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多讓他們得到一些鍛煉,盡情地抒發(fā)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改變音樂欣賞課坐著不動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集體參與,全員表演。
三、結合教學內容畫一畫,展現(xiàn)音樂
音樂和美術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但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往往能從音樂作品中聽出“弦外之音”,從美術作品中看到“畫外之景”,而且可能產(chǎn)生跨門類的跳躍聯(lián)想,從畫中“聽到”音樂,從曲中“看到”畫面。鑒于此,把音樂欣賞和美術欣賞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一邊傾聽美妙的旋律,一邊動手畫出音樂的形象,對調動學生在欣賞活動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音樂欣賞教學要講究策略,讓學生動起來、想起來,能說則說,能舞則舞……充分發(fā)揮學生專長,張揚學生個性,在欣賞過程中理解音樂內涵、體驗音樂樂趣、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欣賞課的小主人。這樣,枯燥的課堂一定會變得色彩斑斕、妙趣橫生,學生也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愛上音樂欣賞課。
【摘 要】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通過對具體音樂作的聆聽,教師簡明、生動、富有活力地講解提,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教育形式。音樂的欣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受、體驗、聽賞、評價音樂的能力,并發(fā)揮想象,豐富情感,但是要上好一節(jié)欣賞課并不容易。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讀》指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要適應小學生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盡量采用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調動身體的種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圍繞欣賞音,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體作和表演等方式“,參與”到音樂中去,結合課堂教學,總結了幾個方法策略。
【關鍵詞】音樂欣賞;興趣;問題與方法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strategy
Fang Lin-lin
【Abstract】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is a through concrete music listening, teachers condensed, vivid, vibrant explain to mention, and other auxiliary means to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d the beauty of the sound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form.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and to expand the musical horizons, to improve subject, experience, ability to listen to the reward, evaluation music and play the imagination and rich emotional appreciation of music, but a good one appreciate the lesson will not be easy. Pointed out that according to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pupils throwing good move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 to sustain atten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gether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guide students to mobilize the kinds of organs of the body,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usic . Around listen to music,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usic, singing, playing the body for and show the way ", to participate in" to the music, combined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summarizes several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 Interest; Problems with the method
音樂是想象的翅膀 ,音樂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上好歌唱教學課很重要,但是音樂欣賞課同樣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氣質修,在這些方面欣賞課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淺,感情積累少,對于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感與情緒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去感知與體驗,因此欣賞課上學生總是坐立不安、漫不經(jīng)心,要不就是老師在講解音樂內容的時候總是出現(xiàn)一付茫然的表情。音樂老師也會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音樂欣賞怎么教?所以上好一節(jié)欣賞課是比較難的,導致了現(xiàn)在的音樂欣賞課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欣賞只不過是放放磁帶、聽聽歌而已,很多老師把音樂欣賞上成了“聽音樂”,模式比較單調,導致多數(shù)學生會覺得音樂欣賞課“沒興趣”、“坐不住”“聽不懂”課堂效率低,我通過自身的音樂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總結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1. 視聽相結合
欣賞課僅僅讓學生對著黑板聆聽是不夠的,現(xiàn)在的多媒體手段非常豐富,我們可以運用錄像、幻燈片、圖像、實物等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學生吸引到要欣賞的音樂作品上來。例如在欣賞《森林狂想曲》時,采用了幻燈片教學,首先先讓學生欣賞一段他們喜歡的動畫片《人猿泰山》中的主題曲,讓學生來觀察片中都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根據(jù)這些動物讓學生模仿一下這些動物的叫聲,從而引出他們的興趣,然后導出今天老師要領著同學們去大森林中看一看,聽聽里面都有什么聲音,利用一些聲音片段,讓學生聽風聲、雨聲、蛙聲、蟬聲、以及小鳥的聲音。聽完這些聲音后問問學生,如果我們把這些聲音組合到一首歌曲當中,這將會是一個怎樣美妙的樂曲呢?然后引到《森林狂想曲》中,這樣學生就會注意聽這首樂曲中出現(xiàn)的一些自然界出現(xiàn)的一些聲音,這樣通過讓學生自己看動物,模仿聲音,把它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自然而然接下來就對這首樂曲產(chǎn)生了興趣。再如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舞劇之窗中的欣賞課《快樂的女戰(zhàn)士》,這首樂曲是選自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芭蕾舞劇光靠文字上面的解說是沒有吸引力的,也不能把舞劇中所要表現(xiàn)的形象與場景描述出來,這就需要讓學生先來欣賞一段《紅色娘子軍》的舞劇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的感受到里面的場景,人物的情緒,通過老百姓編斗笠送給戰(zhàn)士的情景,表現(xiàn)人民熱愛子弟兵的情感。讓學生了解到這樣的情感后,再來讓學生通過聆聽了解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樂曲的旋律可以分為幾個樂段?然后再進行主題旋律的識記。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把注意力自覺地吸引到欣賞樂曲當中。
一、掌握良好的音樂欣賞教學法
1、主題引導法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曲目各樂章都有鮮明的主題,主題能夠集中體現(xiàn)樂曲的音樂形象和思想感情。音樂是音響的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這兩個特征決定了欣賞教學應以聽賞為主,教學中必須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聽音樂,同時也要留有學生想象的空間,有些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次出現(xiàn)的主題曲調,如樂曲《快樂的啰嗦》中主題曲調多次出現(xiàn),通過欣賞這一主題音樂,能夠使學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唱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風格、特色和意境,特別是作品的主題,這是進行欣賞活動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只有唱一唱,才能真正體會出其韻味所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2、中心引導法
小學生對于那些直接表現(xiàn)某種故事的音樂作品很感興趣,這類作品大多有一個中心內容,就像語文課中通過中心段理解課文一樣。如欣賞《孤獨的牧羊人》時,在欣賞歌曲前先播放美國音樂劇《音樂之聲》的一個片斷,然后簡單地介紹一下影片的主要內容,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這是一個發(fā)生于1938年奧地利的真實故事,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全面的了解歌曲是女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時所唱,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但他們用心去聽去想,富于想象力,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表與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正是新世紀人才具備的素質,從而更加理解音樂的旋律風格和演唱特點。
3、角色(情境)引導法
提供給少年兒童欣賞的樂曲,有些是帶有多種角色的敘事性音樂作品。欣賞這類曲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體會不同音樂片斷刻畫的不同角色,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進而在跌宕的音樂敘述中感受到思想上的教益,同時了解不同音樂樂器(或組合)的表現(xiàn)特點和作用。在欣賞前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樂曲中,各種樂器刻畫了七個角色,1、長笛表示小鳥主題;2、單簧管在低音區(qū)表示小鴨子主題;3、雙簧管在低音區(qū)呈現(xiàn)小貓主題;4、音樂渾厚的大管表現(xiàn)老爺爺主題;5、三支圓號表達大灰狼主題;6、定音鼓急速的滾奏表現(xiàn)獵人開槍的主題;7、弦樂四重奏表現(xiàn)少先隊員彼得的主題。作品基本上按作曲家撰寫的旁白進行了音樂表達,通過交流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除了一些共性的體會外,感受作品明顯與學生個性有關,學生在不同的角色的體驗中饒有興趣地感受到音樂美的熏陶。
4、背景(故事)引導法
有些音樂作品取材于一些流傳已久的故事或傳說,欣賞這類樂曲,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與作品密切相關的背景事件,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如欣賞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窌r,我向學生介紹了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表現(xiàn)的時代背景,隨著音樂向他們講起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凄美的故事。生動的講述,優(yōu)美的旋律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力。在此基礎上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5、媒介引導法
小學教材的欣賞曲目中有很多融合了其他藝術形式的內容,通過文字、繪畫、舞蹈等媒介的輔助,讓多種感官參與音樂欣賞,學生更容易融入這類曲目的音樂意境。如在欣賞蒙古族音樂《擠奶舞》時,可以把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課堂,如擠奶、賽馬、射箭、摔跤等舞蹈動作,這樣能加深同學們對樂曲的理解。無伴奏合唱《牧歌》描繪了翠綠的草地上……羊群像珍珠撒在綠絨上……白云和青山是我們的帳篷。在欣賞時可創(chuàng)作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圖畫,定能加深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還有更多的樂曲,可以讓學生通過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的聽后感受。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的輔作用就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知識,由它創(chuàng)設都學情景,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二、組織好音樂欣賞課
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與學生在音樂領域進行實踐的需要相距甚遠,不能有效的激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象,結合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我大膽嘗試著改革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情趣。
恰當?shù)那榫霸O計可以營造與樂曲相適應的氣氛,使學生做好聽賞樂曲的心理準備,讓學生在感情接觸教學材料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如欣賞《在鐘表店里》時,我用多媒體出示鐘表商場,各種各樣的表,琳瑯滿目,工人們在緊張地忙碌。音樂響起,讓學生有一個想象的空間,仿佛走進鐘表的世界,完全沉浸在這一氣氛中,去產(chǎn)生遐想,去感受樂曲的意境,幫助他們理解音樂,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欲望,并與樂曲產(chǎn)生共鳴。
二、利用表演形式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jù)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欣賞《森林狂想曲》時,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想:何不順水推舟,讓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后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動作來表演。通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這樣讓學生主動地聽、說、想、看、做,使學生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理解音樂后,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三、利用故事形式教學,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仿佛回到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重組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
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并根據(jù)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
如在教學《龜兔賽跑》時,我在安排學生欣賞了三段不同的音樂:第一組是兔子、小鳥和小貓,第二組是烏龜、鴨子和小羊,第三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
第一步讓學生聆聽音樂并思考:這段旋律表現(xiàn)了哪一組小動物呢?
第二步問為什么你認為是這組小動物呢?此時學生會根據(jù)他平時積累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來很笨重,所以它的音樂聽上去很強也很沉重,而烏龜呢,它爬得慢,但身體沒有大象那么龐大,所以音樂聽上去很平穩(wěn)。而小兔子呢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樂聽上去很輕松,也很活潑。
1 從學生出發(fā),提高學生鑒賞的興趣
首先,課前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事先布置,讓部分學生課前進行調查收集,然后在課上向其他同學介紹一部音樂作品,這樣能促使學生去尋找音樂作品和作品的介紹,并在找尋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音樂知識及其他的知識?;蛘撸蓪W生分成若干組,舉行一些課前的游戲活動,以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教師要及時予以簡短的點評和鼓勵,這樣足以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其次,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學生精神放松,無拘無束的鑒賞音樂。音樂鑒賞的教室里,學生做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座位可以按照每一堂課的需要,自由移動,或者讓學生組成幾個合作小組,讓學生自主的討論、表演或講述音樂作品,以提高學生對課的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站著回答老師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坐著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各抒己見,讓他們有一種輕松感,從而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再次,利用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電腦制作音樂課件,給音樂配上相應的畫面或視頻,將視聽相結合,在視覺上給學生以新鮮感,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音樂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時也能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讓學生形象地接受一些音樂知識,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2 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自主的欣賞
第一,圍繞音樂,引導學生自主欣賞?!叭绻阋斫庖魳?,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這是美國著名音樂家科普蘭所說。每班一周一節(jié)音樂課,很多學生都是懷著上音樂課就是聽聽音樂,放松心情的想法,所以學在聆聽與感受音樂上根本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賞析作品。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本身,即從音樂出發(fā),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入手賞析音樂的方法,關注音樂情緒、節(jié)奏、力度、曲式結構等等,帶著任務去聆聽音樂,把注意力都放在音樂上,通過聽覺使學生得到音樂的感知,記憶音樂音響,產(chǎn)生音樂共鳴,使聆聽的過程更有目的、更有效果,從而使學生的音樂注意力和記憶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二,明確責任,自主展示和評價。首先,正如前面所說,課前先布置好任務及分工,利用課前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各小組要在音樂課上進行自己研究成果的展示。各組展示完畢,均進行同學評議、教師評議。對于其他學生的提問,各個研究小組要求現(xiàn)場回答,對于評議內容,各小組認真做好記錄。學生精湛的展示,不斷地挖掘音樂作品內涵,使學生及時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課內的成果展示與交流環(huán)節(ji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勇氣,而教師則成為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學習伙伴,尊重學生和相信學生,學生真正地擁有了藝術給予他們的愉悅和成就感。
3 立足學生自身,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音樂不同于繪畫那樣直觀地反映給受體,而是以音樂所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要素作為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通過聲音刺激人們的聽覺器官,在人的頭腦中產(chǎn)生想象,從而獲得聽覺形象;音樂沒有明確的語義,具有非語義的特點。所以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模糊,難以理解。然而正因為音樂的模糊性和非語義性的特點,才給了學生更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讓音樂更具有無窮的魅力。當然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知識積累有限,閱歷尚淺,加上平時接觸音樂作品較少,對中外優(yōu)秀音樂作品卻知之甚少,這也就難免會對一些作品難以理解或理解不能深入。在教學實踐中,用繪畫、投影和多媒體等視覺手段,使音樂作品形象化,通過形象化的畫面來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芳姿倩影,有時我們通過一個生動的畫面就可以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具體豐富的聯(lián)想。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適當?shù)剡\用一些生動的畫面來創(chuàng)造一個聯(lián)想的空間,比簡單地講解更能使學生進入音樂意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4 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加強學科間的滲透
一、精心設計問題,開啟想象之門
孔子說:“疑,思之始,學之端?!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音樂思路,根據(jù)所欣賞內容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開動腦筋想象的問題,創(chuàng)設“疑”點,通過層層的設疑,不斷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在六年級上學期欣賞嗩吶獨奏曲《山村來了售貨員》這首樂曲時,我先介紹民族樂器“嗩吶”以及器樂表演形式“嗩吶獨奏”,初聽樂曲后啟發(fā)學生憑借“標題”描述樂曲表現(xiàn)的情景。聽熟后我問:“選購這一段你們說說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足不容易想到那么多。我故意不直說,而是設問:這時候人們好像在干什么?教室一時陷入了安靜之中。見狀我因勢利導又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一遍音樂。聽完后,學生紛紛舉起手,有的說:“我好像看見有位老婆婆看見自己心愛的頭巾,非常高興?!庇械恼f:“有個阿姨在跟售貨員討價還價呢?!?/p>
二、充分挖掘教材,拓展想象空間
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有它自己的一套表情達意的系統(tǒng)。它的表現(xiàn)力雖不像文學語言那樣具體,卻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可以讓人馳騁想象。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對樂曲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過程等與作品特點緊密聯(lián)系的背景作扼要的拓展介紹,幫助學生加深對樂曲的理解,激發(fā)欣賞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音樂想象的空間。在五年級下欣賞輕音樂《春野》時,我首先引導學生靜靜地聆聽,說說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到了什么地方,心情怎樣等等,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理解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然后給學生介紹班得瑞樂隊。班得瑞樂隊從不在媒體曝光,一旦開始策劃新的音樂便深居在阿爾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帶成品完成。置身在山林之中讓樂隊擁有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音樂具有了自然脫俗的風格。樂曲中的蟲鳴、流水聲等音響都是從大自然中記錄的。介紹完這些后,讓學生再聽作品,有的說:“我聽到了小蟲子的聲音,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還有花開的聲音……”有的說:“我聞到了撲鼻的花香,看見了大片的花海,真是一幅美不勝收的景象?!?/p>
三、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激發(fā)想象興趣
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音樂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比如利用圖片、實物、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形成的直觀形象來創(chuàng)設,也可以通過教師教學語言的描述來形成?!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當音樂情境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的想象力就一定會飛揚到音樂的殿堂。在五年級欣賞《森吉德瑪》一課時,我用詩一般的語言對音樂意境進行了描繪鋪墊:銀色的帳篷裝點著綠色的草原,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馬兒悠閑地吃著青草。在這如詩如畫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是那么愛好舞蹈,在牛羊群中歡快地擺弄著美麗的舞姿……學生的思維迅速被調動起來了,如臨其境。這時我叫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管弦樂合奏曲《森吉德瑪》,并展開聯(lián)想。聽完后,孩子們紛紛舉手,說出了他們心中美麗的草原,美麗的姑娘……
四、積極參與音樂,放飛想象激情
在欣賞音樂時,老師可以順應兒童好動而又好奇的心理特征,選擇最適宜的方式讓他們參與到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去,憑借自己的理解參與音樂活動,表現(xiàn)音樂的內容。兒童在音樂活動中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積極參加者。這種方式的欣賞,能使孩子們從參與音樂的快樂中領略到音樂的迷人魅力。邊聽邊表演是學生最喜愛的方式之一。在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時,首先讓學生仔細聆聽作品片段,讓他們明確在這首交響童話里,每一個角色都固定由樂隊中的某一種樂器來表現(xiàn)。然后分別介紹每一個角色,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聲音和動作模仿這些角色。很快學生用“快樂的走路”來表現(xiàn)小彼得;用“彎著腰,駝著背”來表現(xiàn)老爺爺;用“齜著牙,咧著嘴”來表現(xiàn)兇惡的大野狼。在做這些動作時我暗示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模仿這些角色的聲響。這時候的音樂課堂成了發(fā)揮孩子們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天堂。一會是快樂的小彼得來了;一會是小貓咪邁著輕巧的步子、小鳥快樂地飛舞著、小鴨嘎嘎地叫著;兇惡的大野狼張著血盆大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他們興奮地隨著音樂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個故事,在不知不覺中體驗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
本文作者:張雅君工作單位: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中心小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有效性
隨著現(xiàn)代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小學音樂教學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音樂欣賞課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泛關注。當前,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普遍缺乏生動性與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對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有效性提升方案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與應用價值。
1小學音樂欣賞課相關概述
音樂欣賞課主要指的是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fā)展特征為學生播放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旨在增加學生對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了解,對知名音樂家創(chuàng)作風格的欣賞,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提升學生音樂興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及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音樂學習的前提,“聽”不僅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同時也是了解中外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路徑[1]。2011年音樂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首先,要通過音樂欣賞課,使學生能夠感知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與內涵。其次,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后,能夠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并明確其所屬流派。另外,在音樂作品欣賞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感悟音樂作品的題材與形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2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課程或某一教學內容產(chǎn)生興趣,就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正處于成長與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選取適當?shù)囊魳纷髌饭W生欣賞,如《跳圓舞曲的小貓》、《鈴兒響叮當》等,這類音樂作品相對活潑,音樂節(jié)奏明快,充滿趣味性與生命力,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到組織與引導的作用,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可根據(jù)教師的要求自主選擇音樂欣賞類別,并通過或圖畫的形式向其他組學生介紹,并對音樂作品進行交流、討論,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2.2注重層層遞進聆聽
聆聽是音樂欣賞課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反復播放同一首樂曲,指導學生聆聽,這種聆聽是逐層遞進、層層深入的,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為感受性聆聽,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對音樂作品進行簡單介紹,使學生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整體感知。其次為體驗性聆聽,主要強調的是對作品情感、情緒的把握,教師要加強引導,啟發(fā)學生從作品中感知創(chuàng)作者、演奏者的情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2]。最后為理性傾聽層次。當學生對音樂作品形成初步感悟后,教師要想學生講解該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目的等,使學生能夠結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這對于學生感知能力及獨立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3組織參與音樂實踐
音樂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音樂欣賞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活動,不僅強調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要求學生能夠在感知音樂、鑒賞音樂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嗎,這些都有賴于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適當?shù)囊魳穼嵺`活動,為學生提供音樂表演的平臺,可以將簡單樂器引入課堂,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了解作品中用到的樂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教會學生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盡可能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增強對音樂作品的感知。
2.4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與鮮活的生命力,要想使學生能夠充分領悟作品所傳達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使學生置于某種情境中,增強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另外,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其注意力易分散,單純的音樂聆聽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融入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如在音樂欣賞《嘀哩、嘀哩》合唱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蔚藍的天空、潔白的云彩、翠綠的山林等,使學生融入這一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麗。然后啟發(fā)學生,這么美麗的季節(jié)通過音樂表現(xiàn)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呢,并帶領學生深入到音樂作品中,挖掘其藝術魅力。
3結束語
新課改的實施,強調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年齡特點,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蔡文斌 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冉繼龍.新課改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