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房屋結構加固設計

房屋結構加固設計

時間:2023-07-12 17:06: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房屋結構加固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房屋結構加固設計

第1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技術

1、結構加固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就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尤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施工過程中,整個施工建筑的質量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證。施工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以次充好的材料,且一些建筑商為了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偷工減料現象也尤為嚴重,這些想象都會對房屋質量構成嚴重的威脅。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房屋的結構變形,房屋墻面出現裂縫甚至是裂痕,對人們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威脅。由此可見,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員要全方位的考慮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及時的解決房屋施工建筑中和施工完成后所能帶來的一切質量問題,將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將使用性能提升到最大空間。結構加固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可以有效的保證房屋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經濟損失,才能進一步發揮結構加固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2、房屋建筑施工中運用結構加固技術的分析與探討

2.1加大截面結構加固技術

加大截面結構加固技術是房屋建筑結構加固中常用的技術之一,在鋼筋混凝土的受壓面上澆筑混凝土層能夠有效的增加房屋建筑結構截面的高度以及面積,進而提高正截面的抗彎性能,提高斜截面的抗剪性能以及增加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剛度,進而對房屋建筑結構起到加固的作用。這種結構加固技術施工工藝比較簡單,并且在各種類型的房屋建筑中都能夠發揮較好的作用,關于加大截面結構加固技術,當前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設計施工經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加大截面后減少了房屋建筑的凈空面積等。例如某煉鋼廠露天渣場的柱子由于高溫及碰撞的破壞就多次采用加大截面法進行加固,達到快速、有效又不影響生產的效果。

2.2置換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

置換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的施工原理與加大截面結構加固技術相似,技術適應范圍廣泛并且施工工藝比較簡單,但是與加大截面結構加固一樣,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濕作業,會對房屋的使用產生一定影響,但是與加大截面方法相比,置換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很好的解決了減少房屋建筑凈空面積的問題。但是這種技術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果濕作業時間過長,適用于受壓區的混凝土強度比較低的情況。例如某煉鋼廠在進行結構加固的時候,考慮到濕作業時間較長,選用了加大截面結構加固技術。

2.3預應力結構加固技術

預應力結構加固技術是預應力和外部荷載都對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產生作用,為了房屋建筑的預應力結構,對預應力水平拉桿進行混凝土加固,促使拉桿內產生軸向的拉力,然后這個拉力會通過水平拉桿的桿端傳到受彎構件上,進而在受彎構件中產生偏心受壓的作用,這個偏心受壓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克服外部荷載對構件作用產生的彎矩,進而提高受彎構件的抗彎力。受彎構件的抗彎力提高能夠有效的減少外部荷載帶來的壓力,避免受彎構件出現裂縫,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斜截面抗剪承受力,進而提高房屋建筑的結構穩定性。例如在房屋建筑出現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或者是墻體出現歪斜的時候,可以運用預應力結構加固技術對其進行加固,效果較好。

2.4碳纖維房屋結構加固技術

碳纖維房屋結構加固技術是在建筑新材料的出現和新工藝的使用基礎上產生的,是現代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主要技術之一。碳纖維房屋結構加固技術就是用碳素纖維和結構膠對房屋建筑進行加固,這種加固技術操作簡單,而且施工技術十分容易,不需要特殊的管理和監督,在各種類型的房屋建筑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運用,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例如三鋼煉鐵廠露天堆場的行車梁使用年代較長,再加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使用頻率成倍增加,原行車梁出現不規則、帶有破壞性的裂紋,隨后采用碳纖維予以加固,使用至今效果良好。

2.5結構粘鋼房屋結構加固技術

膠粘劑是這種房屋結構加固技術的重點,在對房屋結構加固具有重要作用的房屋結構構件外部使用適量的膠粘劑就能夠實現房屋結構加固的目的。結構粘鋼加固技術是一種比較前沿的房屋結構加固技術,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占用的空間相對較少。運用這種方法對房屋建筑進行加固,在加固施工結束之后,房屋建筑的外觀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能夠有效的保持房屋建筑的原貌,而且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工藝簡單以及使用的材料量少等優點,是未來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重要趨勢之一。例如:某鋼廠裝運站由于上部荷載大幅增加,下部受力結構受使用條件限制,故采用外粘鋼板法加固,以提高下部受力結構的承載能力。

2.6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

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是房屋建筑業中運用時間最長、最常見的加固技術,這種技術在實際房屋建筑加固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注漿結構加固技術的特點是采取措施不斷的的灌漿,將漿液注入到房屋裂縫的細微處,進而起到房屋結構加固的目的。隨著注漿施工工藝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設備的更新,當前的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施工更加簡便、施工技術手段更加科學合理。常見的房屋建筑裂縫修補、墻壁裂縫維修等采用的就是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

3、結構加固技術的鋼結構有效鏈接

首先,高強螺栓鏈接,強化摩擦面處理,對于高強螺栓摩擦面,通常制作鋼構件時即需處理,可選擇酸洗與噴砂之后,采用無機富鋅漆進行涂刷,或選擇貼塑紙進行保護。針對螺栓穿孔,在安裝螺栓時,需保證孔眼對準,若出現錯孔問題,需給予擴孔處理,確保螺栓能夠順利穿孔,嚴格禁止錘擊穿孔。同時,提高螺栓緊固度,在螺栓緊固過程中,主要分為初擰與終擰過程。針對大型節點,主要為初擰、復擰與終擰三種,需合理控制初擰軸力、嚴格復擰扭矩值,控制終擰預拉力,進而實現鋼結構有效鏈接。其次,焊接連接。針對鋼結構焊縫焊接,主要分為現場安裝焊縫、工程制作焊縫兩種,在連接鋼柱、主梁時,通常選擇坡口電焊方式連接上下翼緣,為確保連接處節點延性良好,提高樓層層高準確性、可靠性,可設置懸臂梁于梁置,針對鋼柱、懸臂梁翼緣連接,可選擇襯剖口熔透方式進行焊縫,選擇貼角焊縫制作腹板。針對鋼柱懸臂梁、梁體懸臂梁的焊接,可選擇襯板全熔透方式進行焊縫,選擇高強螺栓制作腹板。

結束語

當前,人們對房屋建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采取措施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既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發展需求的必然舉措,也是房屋建筑業獲得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結構加固技術對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意義,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的技術進行房屋加固施工,提高房屋建筑的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工業大學,2014.

[2]魏榕煒.房屋建筑施工中運用結構加固技術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5,08:82-85.

第2篇

關鍵詞:抗震技術 民用房屋  加固

中圖分類號:TU352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eismic technolog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buildings housing, Some reasonable methods should be followed in design and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thod of masonry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through effective set house structural columns, ring beam, steel rod integral reinforcement method,Hope this article can make the designer plays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To promo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housing,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people living。

Key words: Seismic technology Civil building Reinforcement

1引言

民用房屋設計中,抗震設計是房屋結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的水平及合理與否直接決定房屋的質量。目前我國民房存在大量的磚混結構房屋,原因是這種建筑結構易于取材、施工簡單且成本低、工期短,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要模板,耐火性耐久性較能好,因此被我國的大多數民用建筑所采用。但是磚混結構的材料及連接方式決定了其延性較差,變形能力小,房屋的抗震性能較差。在歷次大地震中都發生了嚴重的破壞,比如說2008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發生的玉樹大地震中,絕大多數磚混結構發生倒塌,沒有倒的,全部開裂成為危房,尤其是教學樓,房屋開間大,房屋面積大,墻體面積小,結構單薄,抗震性能較差,對其抗震的加固也就尤為重要。

2建筑物的抗震設計

第一,在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布置上要求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保持一致, 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都應做到規則、簡潔。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規則,其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往往較難重合,在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強烈的扭轉效應,地震的破壞力度將明顯加劇。建筑物的設計方案應盡量避免出現頭重腳輕的立面、偏高的重心、錯落的立面結構等問題,同時還應嚴格控制建筑物結構豎向強度和剛度的均勻性,尤其是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能過高,以避免在地震發生時產生鞭梢效應。為了達到抗震的要求,建筑物不應有過多的不規則設計,如果不得不做不規則設計的時候,應該在建筑物的相應部分設置防震縫伸縮縫,這樣既能實現建筑物造型的美觀、簡潔、大方,又能保證建筑物有較好的抗震性能。第二,要保證所有磚砌體房屋的高度和總層數復合抗震標準,因為,砌體房屋高度越高,層數越多,地震中受到的破壞程度就越大。第三,增強砌體房屋的剛度及整體性來提高抗震性能,可以通過使用在建筑物恰當的部位增加構造柱、添加構造鋼筋、設置配筋圈梁等辦法和措施來實現。第四,適當增加墻體面積合理提高砂漿強度,多層磚混的房屋其抗震能力和墻體面積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和所使用的砂漿強度也有著密切關系。要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可以通過提高墻體面積以及科學合理地提高砂漿強度級別來實現。通過有關調查數據表明,對于六層的磚混結構的房屋,其頂層的抗震能力較好,基本很少受到地震的危害,而位于建筑底部的一層及二層,是抗震能力最薄弱的層數,因此,可以提高其墻體面積和砂漿強度等級來實現加強抗震能力的效果。比如可以將墻體由240mm增強為360mm,砂漿等級由原來的M5提高到M10,這樣就提高了底部薄弱層的抗震能力和抗震效果。因此是一種比較操作方便的減輕震害的有效途徑之一。

3.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當遇到較大地震,如果拆舊建新費用較大,為了確保人民財產安全,充分利用原有舊房,節省開支,我們對舊房進行抗震鑒定,加固處理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可以采用植筋技術及相關節點構造措施,對磚混結構房屋增設構造柱,鋼圈梁及鋼拉桿進行加固,增加構造柱和鋼圈梁可以提高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另外,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開發了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技術,加固磚墻, 它是對開裂或未開裂墻體實施單面或雙面加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一種有效的加固方法。實踐證明,凡是在震前經過抗震鑒定與加固的建筑,在地震中損壞程度明顯輕于未加固的建筑,隨著結構加固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國家逐步了有關結構加固的規范規程,《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房屋建筑抗震加固》09SG619《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等。

4結論

綜上所述,民用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技術的應用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磚混結構朝著輕質、高強、大型化、多功能的材料方面發展,設計人員希望研究出更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構造類型,以適應多層、高層建筑和地震區的要求,通過相關的結構設計、把握抗震原理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地震所帶來的災害,通過抗震鑒定與加固增強房屋的抗震能力,為人們提供安全的有保障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韓小虎,王麗霞.探討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建筑設計[內蒙古水利].2010(1)

第3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2)09-0086-02

1結構加固方法及技術分析

進行加固施工時,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為重要,對于需要加固的構筑物,應根據構筑物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1.1良好的施工性是加固工程方案必須考慮的條件之一

加固工程方案的優劣,首先要把是否具有施工作業方便作為必要條件,沒有良好的施工性是阻礙加固工程施工的一個攔路虎。有的加固方案雖然具有解決問題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其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難度,而造成施工工期長、勞動用工大、安全系數低的弊端,結果必將影響到加固質量。

1.2不同類型加固工程與加固方法分析

結構的加固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術。

1.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區加混凝土現澆層,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擴大截面面積,從而提高構件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剛度,起到加固補強的作用。在適筋范圍內,混凝土彎變構件正截面承載力隨鋼筋面積和強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構件正截面配筋率不高的情況下,增大主筋面積可有效地提高原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在截面的受拉區加現澆混凝土圍套增加構件截面,通過新加部分和原構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構件承載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1.2.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

該法的優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

1.2.3預應力加固法

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由于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作用,拉桿內產生軸向拉力,該力通過桿端錨固偏心地傳遞到構件上(當拉桿與梁板底面緊密貼合時,拉桿會與構件共同找曲,此時尚有一部分壓力直接傳遞給構件底面),在構件中產生偏心受壓作用,該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彎矩,減少了外荷載效應,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抗彎能力。同時,由于拉桿傳給構件的壓力作用,構件裂縫發展得以緩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也隨之提高。

2工程加固施工前設計的必要性

2.1現實的需要

既有房屋,有的由于使用性質改變而導致荷載增加;有的為了增加使用面積,在層高較大的部位或在屋頂上進行加層;有的為滿足節能有關規定,需將樓層周邊凹凸部分補平改造;有的需要進行抗震加固;有的由于遭受火災、超載、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需要進行加固處理等。既有房屋的改造、加固日益增多,因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根據形勢的發展應不但能熟練地從事新建筑的結構設計,還要逐漸熟悉和掌握對既有房屋的改造和加固設計工作。

2.2檢測和鑒定的必要性

為了解既有房屋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滿足要求,在改造加固前必須要對結構進行檢測和鑒定,對其可靠性作出正確的評價。檢測和鑒定工作應該由有資質的單位承擔。檢測時可根據房屋結構實際情況和特點確定重點內容,鋼筋混凝土結構應著重檢測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配置、裂縫情況、混凝土碳化深度、蜂窩缺陷等。

2.3房屋結構的改造、加層、加固必須進行設計

(1)按有關規定,對既有房屋進行改造加固設計實施以后,承擔此任務的設計單位應該對該房屋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負完全責任,而原來的設計單位未參與改造加固設計時,則不再負此責任。因此,改造加固設計應該由有資質的設計單位或研究單位來承擔。

(2)進行改造加固設計時,力求與承擔施工的單位進行配合,根據該施工單位的經驗和水平確定更合理的設計實施方案。如果由于招投標等原因,在設計時不能確定施工單位,那么在完成設計確定了施工單位后,開工之前應就設計中構造做法和施工要求與施工單位作交底和討論,必要時進行方案調整和修改設計,以確保工程質量和降低造價。

3施工實施中要掌握的技術要點和施工方法

(1)對原有舊鋼結構的考察、取樣、實驗、評定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細,必須要由權威的專業實驗室對原舊鋼結構和加固用的新鋼材進行取樣實驗,并出具評定報告,確定需采購新鋼材的材質和焊條規格型號(或螺栓)、焊接連接工藝的技術要求(或螺栓)。

(2)根據現場對原有舊鋼結構進行噴砂除銹、清除表面覆蓋的所有腐蝕的氧化層及渣物后的現狀,與設計一起討論確定實用可靠的處理、加固、改造方案。

(3)原有舊鋼結構的除銹、清除表面覆蓋的腐蝕氧化層及渣物要徹底,必須用空壓機連接專用的噴砂除銹機進行,個別腐蝕嚴重的部位要人工用鋼鑿、榔頭、砂輪機鑿或磨。噴砂除銹的砂子采用中細黃砂,需曬干,因高空作業污染很大,一定要搭設周圍環境防護設施和做好操作人員的防護。

4結束語

綜上,建筑物結構加固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在加固方法、設計及施工技術方面努力外,還應從源頭上抓起,加強管理,提高工程質量可以有效避免損壞的發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文中不足之處望行業同仁多多指正,今后的工作學習當中亦會時刻保持積極進步不斷探索的精神,爭取為我國在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及施工技術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框架結構;安全鑒定;抗壓強度;加固處理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9)06-0192-02

1工程概況

湖南益陽某綜合辦公樓建筑原設計為五層宿舍,現改為六層,作商業及辦公樓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該房屋底層高為4.5m,建筑總高為21.4m,高寬比為3。框架柱截面尺寸為450mm×550mm,主要柱網尺寸為5.0m×7.0m,房屋粱、柱配筋相對較小,結構采用雙向布置,見圖1。

為了評估該房屋的安全性,對其現狀進行查勘,主要是檢查該房屋是否有裂縫、傾斜及結構損壞;對房屋主要構件的材料強度進行檢測,主要是檢測粱、柱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對房屋結構承載力進行驗算等,并對房屋結構進行安全性鑒定。

2綜合樓結構安全鑒定

為了更好的對該房屋進行檢測,本次安全性鑒定工作,先對該房屋的承載力進行驗算、分析計算結果,并時承載力較大,配筋不足的主要構件進行重點檢查。

2.1承載力驗算

采用PKPM軟件對該房屋結構進行承載力驗算,在驗算中粱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取為C25,柱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取為C25和C30兩種,二層Y 粱(短向為Y向)及底層柱X 向配筋情況見表1、表2 ,其中Y向粱從( 1 ) 軸到(11) 軸編號為Ll到L1l,柱編號Z1A為( 1 )×( A) 軸柱。在計算荷載中,樓面及上人屋而使用荷載取2.0 kN/m2;基本風壓為0.7kN/ m2,地面粗糙度為B類;抗震改防烈度取為7度,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

由表1看出,梁端負彎矩處計算配筋比實際配筋大,初步評估Y向梁無法滿足承載要求。由表2看出,柱在C30砼強度等級下計算配筋與實際配筋相差不多,除2根柱外其余配筋滿足實際承載需要。

計算結果還表明,樓層最大位移角為地震組合作用下的位移角,最大值為1 /535(見表3),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范》1 /550的限值要求,建筑物的振動周期見表4 。

2.2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

根據結構承載力驗算結果,有針對性的對梁、柱構件采用回彈法檢測其混凝土抗壓強度,主要是底層柱及各層Y向梁砼抗壓強度,其中底層柱抗壓強度檢測結果見表5。從上面表2中可看出,(A)軸柱只有在C30的砼強度等級下計算配筋才與實際配筋相差不大,于是檢測強度時對(A)軸柱進行重點檢測,檢測數量較多,看實際強度與計算強度是否相符。

根據《回彈法檢測混凝上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表5柱構件進行按批評定,得出所檢柱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值為30.9MPa,滿足C25強度設計要求。所檢梁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值滿足C25強度設計要求。從回彈檢測結果可看出,對該房屋砼強度標號梁取C25、柱取C30進行承載力驗算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2.3現狀勘查

現場根據結構計算結果,底層柱端及Y向粱端負彎矩處鋼筋較大,對結構進行檢查時重點檢查這些部位的結構裂縫。檢測結果表明,梁端出現細小裂縫,雖然裂縫寬度不大,但與受力有一定關系。對外墻及柱表檢查未見明顯結構裂縫缺陷。

房屋最大傾斜值為0.18%未超過《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0.22%的結構側向位移限值,且測點傾斜方向不具有一致性,表明上部結構未產生明顯整體傾斜。

2.4框架整體情況

根據《建筑抗震鑒定標準》對該框架進行抗震鑒定:

1)該房屋結構體系為雙向框架結構體系,滿足規范要求;

2)柱截面邊長均大于300mm,梁、柱箍筋為Φ8,加密處間距為100 mm,滿足規范要求;

3)填充墻無明顯開裂或與框架脫開;主體結構構件無明顯變形、傾斜或歪扭。所檢柱、梁構件混凝土最低強度為25.0MPa,滿足規范要求。

由上部結構未產生明顯的整體傾斜及地基不均勻沉降產生的裂縫,地基基礎結構安全性間接評定滿足要求。根據結構承載力驗算及梁裂縫檢查結果,須對原框架上部結構進行加固處理。

3框架結構加固處理方案

由前面的分析計算可看出,在砼標號粱為C25、柱為C30的情況下,框架柱除少數外配筋基本滿足要求,而Y向框架梁端負彎矩處配筋則普遍不足,并且與實際配筋相差較大。為了有效的解決這種問題,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加固方案:

1)擴大柱截面法,增加其側向剛度;

2)改變Y向梁受力特性,在梁中點處增加構造柱;

3)增加Y向梁兩端截面,即采用粱端加翼緣法;

4)考慮到梁端負彎矩處配筋,較大可能是由于水平荷載作用框架側向剛度不足造成的,對其Y向采用增加剪力墻的方法。

建筑物在7度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角及振動周期見表6,二層Y向粱及底層柱X向配筋情況見表7、表8 ( 表中“-”為剪力墻布置處的梁柱配筋未寫出) 。

由表6至表8可看出,該房屋采用增加剪力墻法加固效果最明顯。增加剪力墻后,房層側向剛度得到極大的提高,樓層Y向最大位移角由原來的1/535降到l/1751,周期由原來的1.23降到0.67秒,同時顯著的降低了梁端負彎矩配筋及柱的配筋,較好地解決了梁、柱配筋不足的問題。

4結論

4.1在本次檢測鑒定中,改變了以往常用的先對結構現場進行檢測,再到結構承載力分析計算,最后綜合分析得出鑒定結論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先對房屋結構按設計及現場構件情況進行初步驗算,再對結構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檢測,最后綜合分析得出鑒定結論,這樣做的優點可以避免檢測的盲目性,減少對非主要構件中,非薄弱環節的檢測時間。

4.2在對該建筑物的分析計算中可以看出,若沒有采取一些特別措施加強框架側向剛度,高寬比較大的扁型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地震或風載)的作用下,雖然它也是多層構架,但它的一些結構特性則表現為高層建筑的性質,框架梁端、柱配筋都較大,在檢測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看它是否產生裂縫或變形、配筋是否滿足。

4.3從前面幾種加固方法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對這種扁型的框架結構最為有效的加固方法是對其增加剪力墻,因為剪力墻不僅可以提高它的側向剛度,還可以較好的抵抗框架的水平剪力。

參考文獻:

[1] G 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S].

[2]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第5篇

1房屋結構布置

該樓一層層高為4.2m,二至四層層高均為3.0m,五層層高為3.6m,房屋總高度為16.8m。原設計(1-9)-(A-B)軸間作為辦公、會議室使用,(4-9)-(B-C)軸間為過道。該樓主要柱網尺寸為3.6m×7.2m及3.6m×2.25m;(A)軸及(B)軸一層框架柱截面尺寸均為500mm×500mm,二至五層框架柱截面尺寸均為450mm×450mm;(C)軸一至五層框架柱截面尺寸均為300mm×300mm;二至屋面層橫向框架梁截面尺寸均為250mm×600mm;二至五層(A)軸及(B)軸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600mm,(C)軸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00mm×600mm;屋面層(A)軸及(B)軸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400mm,(C)軸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00mm×400mm;一層(7-8)軸間布置有鋼筋混凝土墻。房屋結構平面示意圖詳見(圖1至圖4)。

2房屋結構分析

2.1原結構設計信息該樓原設計柱、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20,柱、梁主筋均采用HRB335級鋼筋,箍筋均采用HPB235級鋼筋。全樓柱、梁箍筋均采用Φ6@100/200。2.2結構現狀調查結果由某檢測公司出具該樓的檢測報告表明,該樓現狀一層柱及二層柱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達到C30,三層柱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達到C25,四至五層柱混凝土強度可達到C20,二至四層梁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達到C25,五至屋面層梁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達到C20。柱網尺寸及各層層高均符合原設計圖紙要求;柱梁結構布置、截面尺寸、鋼筋數量、鋼筋直徑及箍筋間距基本符合原設計圖紙要求。2.3結構承載力驗算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制的PKPM系列軟件,結合該樓現狀及委托方提供的改造方案對該樓改造后的上部結構進行承載力驗算。計算時,樓面恒荷載根據板厚及改造方案中的二次裝修的實際做法取值,樓面活荷載檔案室取為5.0kN/m2,其余樓面活荷載取為2.0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載取為0.5kN/m2;由于檢測報告中柱、梁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未全數檢查,故混凝土抗壓強度仍按原設計C20進行取值;其余計算參數均按規范要求進行取值。根據結構電算結果結合該樓現狀的檢測報告及設計圖紙進行核對,結果表明:全數一層及二層柱構件、三至五層(A)軸及(B)軸柱構件實際配筋不滿足電算結果;部分二至五層橫向框架梁及三至五層(A)軸及(B)軸框架梁構件實際配筋不滿足電算結果;二至五層(A-B)軸間板構件實際配筋均不滿足電算結果.

3加固處理

該樓由于使用荷載由原設計2.0kN/m2增加為5.0kN/m2,使用荷載大幅度增加,致使全樓柱、梁、板構件的承載力大范圍的不足,需全面進行加固。該樓加固處理難度較大,在進行加固設計前,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盡量降低上部結構的荷載,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出發:①建議委托方降低使用荷載;②建議委托方采用更為輕質的墻體材料及樓面裝飾材料。在加固設計時,要先確定樓板的加固方案,再確定框架柱、梁的加固方案,同時應盡量避免增加各自的負重,增加加固工程量及加固難度。3.1樓板加固處理該樓二層僅(7-8)-(A-B)軸間樓板較大,其余樓板均較小,故在(7-8)-(2/A-B)軸間樓板增設一道次梁,對二層樓板采用板面增大截面進行加固,同時對板底不滿足構造配筋要求的樓板采用板底粘貼碳纖維布進行構造補強。三至五層(A)軸與(B)軸間樓板較大,若直接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板厚需增厚較多,荷載相應也增加較多,反而會加重框架柱梁的負擔,因此,對每塊大板采用增設3道次梁將其分解為4塊小樓板進行加固,同時對增設次梁處的板面支座采用粘貼鋼板進行加固補強,對板底采用粘貼碳纖維布進行加固補強。加固后梁、板結構平面示意圖詳見(圖5,圖6)。3.2框架加固處理3.2.1加固處理分析在對框架柱、梁進行加固設計時,若對所有不滿足電算結果的柱、梁構件直接采用增大截面或外包鋼進行加固,加固工程量大且費用較高。我們注意到該樓(C)軸一至五層框架柱截面尺寸均為300mm×300mm,不符合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3.5條三級抗震且超過2層時框架柱截面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400mm的規定;全樓柱、梁箍筋直徑均采用6mm,不符合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3.3.3及6.3.7.2條三級抗震箍筋最小直徑為8mm的規定。為使房屋的結構符合現行設計規范,利用該樓一層已有的鋼筋混凝土墻,改變結構體系,將該樓框架結構轉變為框架抗震墻結構。該樓位于7度抗震設防區,房屋總高度為16.8m,根據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1.2條7度抗震設防高度不大于24m的框架抗震墻結構的框架抗震等級為四級。從而使(C)軸框架柱截面尺寸符合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3.5條四級抗震框架柱截面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mm的規定;使框架柱、梁的箍筋直徑滿足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3.3.3及6.3.7.2條四級抗震箍筋最小直徑為6mm的規定。3.2.2增設抗震墻加固處理由于改造使用功能的限制,房屋僅能在(1)軸、(5)軸及(9)軸間增設橫向抗震墻,且僅能在(2、3、4)-(B)軸及(6、7)-(B)軸柱處增設縱向抗震墻。通過反復驗算分析,最終在該樓一至五層的(1)軸、(5)軸及(9)軸間增設橫向抗震墻,在一至五層(B)-(3-4)軸間增設縱向抗震墻,在規定的水平力作用下,使房屋底層框架部分所承擔的地震傾覆力矩小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加固后柱、墻結構平面示意圖詳見(圖7,圖8)。4.2.3框架柱、梁加固處理增設抗震墻后,框架柱、梁的內力大大減小,柱的主筋配置均滿足承載力要求,僅對少數幾根梁面支座配筋不足的梁構件采取粘貼鋼板進行加固補強;對箍筋配置不滿足要求的柱構件采取粘貼環形碳纖維布箍進行加固補強;對箍筋配置不滿足要求的梁構件采取粘貼U形碳纖維布箍進行加固補強。

4地基基礎分析

由于上部結構的使用荷載大幅度增加,故需對基礎及地基的承載力進行驗算。該樓采用主梁為桁架式筏板基礎,基礎剛度較大,通過驗算,基礎的承載力滿足要求。根據加固改造后的上部結構傳給基礎的內力,對原設計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結果表明,地基承載力滿足改造后上部結構的使用要求。

5后續使用年限

該樓約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已使用約30年,其加固后的后續使用年限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第3.1.7條規定取為30年;另外,應定期檢查加固構件的工作狀態,對使用膠粘方法加固的構件,其第一次檢查時間最遲不應遲于10年。7結語本文通過工程實例,介紹某框架結構加固處理方案的設計過程,旨在為類似工程的加固設計提供一些參考。(1)該樓的加固處理有以下幾個優點:①采用增設次梁將面積較大的樓板分層若干小樓板進行加固,比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所增加的恒荷載小,對原框架結構更有利;②采用增設抗震墻將框架結構加固成框架抗震墻結構,有效的降低了框架的抗震等級,使結構及柱、梁的鋼筋配置符合現行設計規范的要求,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對框架柱、梁的加固工程量,加固效果也更有保證。(2)在對使用荷載明顯增加的建筑進行加固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盡可能的降低上部結構的荷載,以減輕承重結構的負荷;②盡量減輕對原有結構的破壞,避免對原有結構截面產生過大的削弱;③采用改變結構體系將框架結構加固成框架抗震墻結構,必須使房屋底層框架部分所承擔的地震傾覆力矩小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時,才能將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按框架抗震墻的規定確定;④必須對現有的地基及基礎的承載力進行驗算;⑤對加固改造的建筑應明確其后續使用年限。

作者:鄭泉洪 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

第6篇

關鍵詞 房屋破壞 破壞原因 拆除重建 施工技術 技術措施

一、持續降雨導致房屋破壞嚴重

由于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強降雨,致使某村居民點部分房屋浸入水中,造成本來就坐落在軟弱土層上的房屋地基經降雨和洪水浸泡而遭受嚴重破壞,院墻大多坍塌、歪斜。房屋受災的重點是村牧民搬遷定居點,該處共住30戶,其中7戶已成危房。在這7戶危房中,有三戶受災最為嚴重:一戶因房內積水0.8 m深,導致土塊墻體已經垮塌,必須拆除重建;另一戶墻體裂縫較大需加固維修;第三戶是30年老房,年已失修,屋面漏雨,門窗破敗,應及予維修。筆者曾去現場調查,并參與修建。下面就房屋破壞原因及重建措施進行分行、論述。

二、房屋破壞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該處所有房屋破壞的原因,均為地基土軟弱,經雨水或外來水侵入地基后,造成房屋基礎沉降量較大,房屋遭受破壞的表面現象是洪水災害所致,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地質災害所為。此處的地質土層有4 m~5 m厚,土層中含鹽類(碳酸鈣、碳酸鎂),土層中生、植物腐殖質形成的甲烷、硫化氣體較多,土的結構為蜂窩、海綿體、絨絮體結構。此類土質由于存在氣體和孔隙,因此透水性極強(雨水或積水可垂直穿透幾米厚土層,也可在幾米深下,水平遠距離傳遞)。此類土質在遇水情況下,體積膨脹,但其壓縮性很大。此類土質一年四季,根據高、低溫度及含水率的大小,一直在膨脹和收縮的狀態中反復循環,在這種極不穩定的環境中建一般簡易民房,可以說是先天條件存在嚴重不足。多年來,僅僅因為降雨或季節變化、地下水位的高低而造成房屋地基下沉,從而使房屋結構嚴重破壞的例子已為數不少。

三、重建措施、建議

為了提高建房技術標準,應將地基加深到1.5 m,基底加寬到0.8 m,基底設0.8 m寬、0.4 m厚素混凝土地梁,地梁上砌0.5 m寬、0.9 m高片石基礎,基礎頂加設0.37 m寬、0.2 m厚鋼筋混凝土圈梁。如果在正常地質條件下,按上述技術標準建一般簡易房(發生地震情況除外),其房屋結構應該是牢固可靠的。但在這次調查中發現,這座用高標準所建房屋僅因院內雨水滲透,就造成地基較大沉降,構成危房。還有一戶拆除重建房屋按上述標準施工的地基,還未砌墻,由于地基沉降,基礎頂部的混凝土圈梁已被拉斷??梢栽O想,此房建成,荷載增加,勢必造成危房。這種新房拆了按高標準重建,重建了還成危房的惡性循環,說明了地質條件的特殊性。在有地質災害的區域建房,單憑想象估計,將地基設多寬、多深是很不科學的。

建議一:在原址修復重建。首先應做地質勘探,摸清不穩定土層具體深度,必須將房屋基礎座在穩定的砂石土層上,才能保證房屋基礎及上部結構的穩定、安全可靠。如果該處不穩定土層如居民反映的的確有4 m~5 m深度,在開挖槽基時,應采用室內土方全開挖,砌完基礎后再回填。另也可采用換土法施工,即將室內土全部挖出,換填寫原始戈壁土,分層夯實到距地面1.5 m或1.2 m處,再砌片石條形基礎到地面高度。

上述兩種基礎施工方案,應優先選后者。二種基礎施工均存在工程量大、造價高、工期長的弊端,但這是從房屋結構安全考慮下不得已的選擇(院墻基礎如何施工應另外考慮)。

建議二:就近換址重建。據村干部反映及調查的情況,建議在現居民點向南約200 m處。該處有利條件是:地質條件好(戈壁土),搞基礎施工工程量少、造價低、工期短,距砂場電源約100 m,可就近送電。另外,場地平坦開闊,便于施工開展。因是戈壁場地,可解雨天出行泥濘之苦。

三、常用房屋改造加固技術措施

1.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1)特點及使用范圍: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以下簡稱為“托換技術”)是先將原有砌體結構的混凝土圈梁加固成設計要求中的框架梁之后,采用一定的支撐體系將加固后框架梁托起。將設計中設置柱的位置部分砌體鑿除,之后澆筑框架柱,待新增的混凝土框架梁柱體系完全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承重墻體,完成對既有砌體結構托換過程。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主要應用于既有砌體結構加固改造工程。(2)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是在原結構正常承載原有上部結構荷載的情況下施工,在鋼筋制作安裝、模板支設和混凝土澆筑時,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首先,施工前必須了解原有結構的受力情況,對原有砌體結構的梁、板做好合理的臨時支撐。其次,必須處理好新增框架結構體系與原有砌體結構的界面,以方便施工完成后的拆除工作。再次,必須嚴格按照科學的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拆除工作,布置好合適的拆除方案,同時需及時做好施工中結構變形的監控,并做好相應的應急措施。

2.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1)特點及使用范圍: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是將原結構構件表面鑿毛和清潔處理,采用鋼筋混凝土包套或部分包套來增大原構件的截面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或改變其自振頻率的一種直接加固法。優點是有長期的使用經驗,施工簡單,適應性強。缺點是濕作業,施工期長,易形成肥梁胖柱。適用于梁、板、柱、墻等構件及一般構筑物的加固,特別是原截面尺寸顯著偏小及軸壓比明顯偏高的構件加固。(2)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的加固效果與原結構在加固時的應力水平、結合面構造處理、施工工藝、材料性能以及加固時是否卸荷等因素直接相關。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必須處理好關鍵節點的施工??蚣芙Y構的節點對于整個結構的運行使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柱與基礎處的加固連接,柱與梁的加固連接必須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其次,必須保證新舊混凝土具有較高的結合強度。再次,必須鑿去原構件結合面風化酥松層、碳化銹裂層及嚴重油污層,直至完全露出堅實基層,再進行鑿毛。另外,必須在新舊混凝土之間涂刷一層高黏結性能的界面劑。

第7篇

關鍵詞:建筑;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03-0165-02

21世紀的今天,我國工程建筑不斷發展,同時現代化房屋建筑逐漸步入一種老化的階段,這些房屋建筑的深層次老化,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加固逐漸成為房屋建筑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對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1 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的必要性

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中,房屋建筑的使用逐漸有著長久的歷史,在不合理的維修以及較低質量的建造中,現代化房屋建筑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種問題,對于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對現代化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往往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我國有著遼闊的地域,我國自然災害的發生也是不可預知的,在火災風災以及地震的影響下,不僅僅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對于房屋建筑也有著相對嚴重的損害,對于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嚴重的威脅,以至于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種損害。

另一方面,現代化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的過程中,人們對于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架構缺乏針對性的認識,在實際的施工建造使用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有害化學物質的劍齒虎影響,在當前的房屋結構出現損害時,難以實現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保持,進而出現質量弊端。這一問題的存在,不僅僅影響著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基礎質量和穩定性,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對于現代化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以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也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

另外,我國上世紀工業商業以及民用建筑逐漸的建造,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這些建筑逐漸有著嚴重的損害,為了保證更好的使用,就要做好工程的基礎加固。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更要做好自我房屋的基礎加固,并在新建房屋建筑業的發展中,實現房屋的基礎建造。

總而言之,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的過程中,各方面影響因素的存在,對于現代化房屋建筑的穩定性有著嚴重的影響,而做好現代化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加固施工,更是本著科學的理念,不斷加強現代化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保證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的基礎控制,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2 實例分析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技術的應用

2.1 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中間接加固技術的應用

某一工程的房屋建筑,在混凝土結構加固的過程中,主要是采取間接加固技術,通過依據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實際受力情況,在對房屋結構保護的基礎上,依據于合理調整的方式,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整體上的加固。當前房屋結構建筑的實際加固過程中,其受彎混凝土的相關構件,往往是結合預應力的方式實現加固的過程,在對外荷載限制的過程中,將荷載效應有效降低,并將混凝土結構的基礎抗彎能力顯著提高。

在間接加固技術的應用中,通過借助于預應力水平拉桿的基礎加固技術,將預應力在混凝土結構上施加,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基礎構件進行改善,并將房屋結構的相關使用壽命延長,并結合臥式組裝的方式,保證該工程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抗壓性相對較強,同時也要保證該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相關穩定性全面加強。

2.2 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中直接加固技術的應用

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中,直接加固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結合當前房屋建筑結構的一種科學加固方式,并在纖維加固的過程中,做好整體上的一種實際應用。在纖維加固技術的相關應用過程中,往往是結合粘貼的方式,在受拉位置對材料進行固定,將房屋混凝土結構的相關抗拉能力和基礎承載能力顯著增加,進而做好纖維粘貼的塑料基礎加固。這種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基礎加固技術應用中,其耐潮濕性能相對較強,同時也有著相對較強的耐腐蝕性能,在不對混凝土結構產生影響的基礎上,同時也有著較低成本和耐用性的主要特點。實際的使用中,往往需要對專門的防火處理方案加以設置,通過不斷的敲擊粘貼的鋼板,結合超聲波實行探測的過程,對粘貼的實際效果進行及時檢測。

某一房屋建筑工程主要有主樓和裙房,同時這一房屋建筑工程主要是一種現澆混凝土框架的結構,對于房屋建筑的總高度而言,主要是90 m,同時對于主樓而言,一共有31層,底下一共有3層,而地上主要有28層。對于裙房的設計而言,總高度為27 m,一共有7層,其中低下有2層。房屋建筑工程實際的施工中,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不僅僅使得這一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結構存在一定的損害,同時對于建筑整體上的一種承載能力也產生了相關的影響,在對該工程的受力情況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纖維加固技術加以采用,使得高強纖維布的抗拉強度不小于3 150 MPa,并使得單位質量保持為300 g/m2,在某種程度上保證斷裂伸長率不大于1.5%。加固效果保證的基礎上,就要及時的修補混凝土結構的基礎表明,依據于灌注環氧樹脂的形式,對表面的裂縫進行及時的修補。

截面加固的過程中,主要是結合混凝土受彎結構的面積,將截面的高度顯著增加,通過將正截面的抗彎能力不斷增強,并在實際的加固補強過程中,實現原結構的增強,在對混凝土結構的相關性能改善的基礎上,實現結構承載力的增強。截面加固的過程中,不僅僅有著相對簡單的工藝,同時也有著相對較強的實用性。

最后,就結構粘鋼加固技術而言,主要是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外部進行的一種加固,有著先進的加固技術和相對較小的占有空間,就其實質性而言,也有著相對較好的加固效果和簡單化的加固操作技術。而注漿加固技術在現代化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依據于低壓的形式,在裂縫中對漿液進行灌注,有著相對簡單的操作和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同時也有著相對較廣的適用范圍。

3 結 語

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現代化建筑工程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同時房屋建筑的質量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我國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礎施工使用過程中,更要結合人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存在,通過對荷載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做好建筑材料老化的防止,在混凝土加固技術的選擇中,結合實際的工程情況,對合理的混凝土加固技術進行選用,不僅僅將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顯著提高,同時也要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穩定性全面提高,推動現代化社會的和諧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勝龍.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14,(4).

[2] 董羅燕.淺談房屋建筑加固相關方案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4,(23).

[3] 吉紀林.論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工程加固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 研究,2014,(12).

第8篇

[關鍵詞] 騎樓;不均勻沉降;貫通裂縫;擠土置換法;筏板基礎;型鋼加固;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位于欽州市中山路的一棟臨街騎樓,為二層磚木結構住宅樓,采用磚放大腳基礎,底層層高4.50m,二層層高3.0m,臨街部分二層騎樓與內部主體(三層)為貼建關系。騎樓屬于20世紀初期加建建筑,年久失修,騎樓部分及其與主體建筑接合部已出現結構局部損傷等影響正常使用和結構安全的情況:

1、基礎:基礎不均勻沉降且臨街面下沉較大并有繼續發展的趨勢。

2、騎樓磚柱及其支承的砼梁:騎樓的四個磚柱因基礎不均勻沉降而出現外傾鼓肚現象,梁支座下的磚柱身產生超過柱高1/2的豎向貫通裂縫(縫寬大于2cm)。砼梁底出現明顯的縱向裂縫。

3、磚墻:墻體與騎樓磚柱相連處產生從上到下的豎向裂縫,縫寬大于2cm,墻體與磚柱明顯分離,并有繼續分離趨勢。

本騎樓已經鑒定構成C級局部危房。

二、損壞原因分析

房屋建成使用多年(大于70年),基礎自然且不均勻沉降,結構因風吹日曬雨淋而自然風化,年久失修,房屋嚴重老化。

三、處理措施

本工程可采取兩種處理措施:一是對局部危房拆除重建;二是采用局部危房加固處理,使房屋結構達到安全使用狀態。

根據業主及有關部門的要求,本工程暫不拆除重建,采用局部危房加固處理方案。

四、結構加固處理技術方案

1、騎樓四角原磚柱加固

考慮到原磚柱身產生超過柱高1/2的豎向靈通裂縫縫寬大于1㎝,原結構安全和穩定性極差,須先采用型鋼加固騎樓四角厚砼柱。具體做法是用角鋼包住柱的四角,角鋼之間焊以水平扁鋼,組成鋼套箍,見圖1。

2、騎樓二層樓面梁鋼套箍加固

對騎樓二層樓面外側的三根梁(厚L1、厚L2),為了確保新、舊結構共同受力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采取鋼套箍加固:在厚梁頂附近磚墻用水鋁鉆孔@500,在鉆成孔處插入直鋼筋Φ14兩側各出墻面50㎜,在磚墻兩側直鋼筋上分別點焊1Φ18與磚墻同長,角鋼L60×6護厚L1和厚L2兩下角,用Φ14@500套箍角鋼L60×6,套箍Φ14用開口箍,上端與Φ18焊牢固,見圖2。

3、基礎加固

騎樓占地面積3.8m×3.2m,在確保加固原結構安全的前提下,輕挖開原騎樓磚柱地面(滿堂開挖至騎樓四角柱外側600范圍),小心挖至地面下600左右,用原木輕輕打夯實原土,澆筑C10素砼墊層,安裝基礎筏板模板,筏板厚500㎜,配雙層雙向Φ14@150鋼筋,配基礎暗梁AL鋼筋和預埋柱頭GZ鋼筋,澆筑S30砼。詳見圖。

施工中由于原地面下800㎜下仍為淤泥質土,現場采用了拋石擠土置換法進行了地基基礎處理:即挖至600㎜深處后用10~15㎝大的石塊擠壓原地基土一層約20㎝素砼墊層,按上述工序繼續基礎施工。

4、澆筑新增砼GZ,詳見圖3。

5、澆筑新增梁砼,詳圖4。

6、裝飾:

所有外露鋼鐵件及其焊縫均應按規范做好防銹,當新增加的梁柱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模板,然后在新舊接合面及新增結構表面抹水泥砂漿,面刷防水膩子兩度。

五、結語

二十世紀初期建成的臨街騎樓,是典型的南洋建筑風格,由于年久失修,基礎可能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不均勻沉除,房屋結構老化,如何修復搶救地方某一時期代表性建筑群需要有關各方深入研究實施。本文提供了典型的地基基礎處理、基礎加固、磚柱加固、梁墻加固的實例性操作方法,經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進行加固修復,目前該工程已完成加固修復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技術

在近些年中,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房屋建筑行業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對其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升高,如何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成為了相關企業重點研究的問題。結構加固技術對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有效的延長房屋建筑的使用壽命,還可以提升房屋建筑的耐腐蝕能力,是現代房屋建設中的一項重點技術。

一、結構加固技術的設計原則

(一)先檢測后加固。為了保證房屋建筑結構加固做到最好,一定要重視方式方法,不能盲目進行加固工作。所以,為了保證結構加固工作能夠做到效果最好,就一定要先進行檢測,之后再進行加固工作,只有@樣才能夠保證后期的加固工作可以有條不紊地持續進行。在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檢測工作的時候,要明確房屋結構的薄弱之處之后再進行深入分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節省建筑成本和建筑材料,最關鍵的是可以有目標地對房屋進行加固,從而提升房屋的整體質量,延長房屋使用壽命。

(二)保證材料的一致性。制定可實操性的房屋結構加固方案之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證建筑材料的一致性。由于原建筑出現破損需要進行結構的加固,就一定選用原有的建筑材質對其進行加固,這樣一來才能夠保證房屋承載力是一致的。如果使用加固材料不一致,就會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承載力,很有可能會降低原有的承載力,導致加固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房屋修復以及加固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材料的選擇,保證加固材料與原有材料質量的一致性,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加固效果。

(三)在經濟上的可行性。在考慮建筑物結構加固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經濟允許范圍內的加固方案,這樣才能夠保證房屋建筑的價值。由于建筑物是一種常年消耗的資源,要想保證在任何自然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都不降低本身的居住效果,就需要提升加固材料的整體質量,而質量提升就意味著選用經濟效益比較高的加固材料。因此,在關注結構加固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對經濟上的可行性予以重視,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最合理的方案。

二、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技術

(一)加大截面加固法。這一方法主要用在房屋材料是鋼筋混凝土時,鋼筋混凝土截面會有較高的受壓位置實施混凝土現澆層的現象。在原來的混凝土受力構件一邊或者兩邊都加上混凝土,這樣會使截面面積變大,為了提高構件的承受力,要加入一定數量的鋼筋。這個方法在板、柱、墻基礎構件中作用比較明顯。其加固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實用性高、適合的方面也比較廣泛,但是在施工時會有點復雜,濕作業的工作量大,施工時間相對較長。

(二)增加支點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可以通過增加支點的的方式來提升建筑整體的堅固性和穩定性。增加支點可以較好降低建筑構件的載荷和承重跨度,在起到優化建筑物力分布的同時,也可以提升整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房屋建筑支點的增設通常都是選擇梁和板的中間位置,這樣有助于承重梁受力水平的均勻,減小房屋變形的風險。這種加固方法是最為常見的房屋加固方法,其實際的施工過程相對比較簡單,但其實際施工的空間范圍也有一定的限制。使用增加支點的方式進行房屋加固時,必須對建筑原本的建筑結構和使用功能進行詳細分析,避免出現增加支點帶來的空間減少問題。

(三)碳纖維布加固法。碳纖維布加固方法具有多種優點,如施工便捷、耐久性好、外形美觀等。碳纖維布加固方法的應用主要是利用非金屬纖維類材料如碳纖維布、玻璃纖維等,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處理。當然,碳纖維布加固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適用于混凝土結構的抗剪、抗震及抗彎加固,具體的應用方法是:首先,清潔房屋表面,保證房屋表面無雜質,干凈、平整;其次,對房屋表面的碳化層進行去除處理,如若房屋表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凹陷或裂縫,需要對其進行整平處理;再次,將碳纖維布放在常溫固化以及濕法鋪層上,使用專用的滾筒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樹脂,待樹脂干燥后,將碳纖維布粘結在房屋表面,壓實碳纖維布,保證其與樹脂緊密結合。

(四)化學植筋技術。這項技術在整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技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施工人員會使用一種化學粘合劑,在混凝土中,將用來加固的螺桿、鋼筋等材料加固,使用電錘或風鉆來鉆孔,孔的直徑在4~6mm之間,深度因為不同的植筋錨固結構膠使用方法不同,根據具體方法來確定。施工中要注意,鉆孔深度和設計圖紙的錨固長度在20d之上,并且大于或等于200mm,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固房屋建筑結構。

三、結語

總的來說,結構加固技術對房屋建筑的施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強對結構加固技術的研究,并將其合理的運用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房屋建筑的整體性能,還可以給人們一個可靠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證,為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提升建筑的整體效益帶來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分析;抗震設計

1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的意義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于房屋的要求不再僅僅是能夠居住,還增加了對房屋安全穩定及美觀的要求。無疑地震的危害極大,能瞬間摧毀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如果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不強,就極易在地震中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都是發生于我國境內的,級別較高的地震,都對我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對國民經濟造成了極大損害。而由于目前我國有關地震活動的監測水平有限,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也就無法對于地震災害進行預防。面對這種情況,最適宜的做法就是加強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提高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人們在地震中減少因房屋建筑結構破壞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抗震設計在結構設計中的運用

2.1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盡量減少因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差而在地震中遭受損壞。在結構工程師進行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時,首先應注重地基的作用。房屋建筑是以地基為基礎的,在地基上進行建設施工的,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其次,要注意房屋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規則對稱的建筑結構能有效提高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以減少地震對于房屋建筑結構的不利影響。同時還應注意在房屋建筑結構上的一些抗震構造設計問題,處理好這些抗震構造設計工作,可以有效增加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2.2降低地震作用對建筑結構的影響

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完成之后,可以從地震對房屋建筑的破壞規律進行反推,找出有效降低地震對房屋建筑結構造成威脅的方法。結構工程師經采用的方法是在房屋建筑的基礎與主體中設計一個隔震層,起到緩沖作用。能夠使房屋建筑在地震中,減少建筑內各部分的碰撞摩擦,減小因地震帶來的房屋建筑晃動的幅度,從而減小地震作用影響。

2.3保證房屋建筑結構的剛度

建筑物保持其剛度是十分重要。只有保持其體形與構件之間的幾何關系,結構的計算與分析理論才能有效。剛度是滿足結構正常使用的基本要求,剛度不滿足要求的結構在使用上是沒有意義的,剛度概念貫穿結構設計工作全過程。結構剛度分為構件的剛度與結構整體剛度兩大類:構件剛度主要是梁式構件對于荷載的變形反應;整體剛度則是結構在側向力作用下的變形反應,是結構設計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對于風、地震等特殊荷載的作用。隨著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側向作用逐步成為主要影響因素,對于結構抗側移剛度要求越來越高。結構的剛度分布最為重要的是均衡,避免剛度劇烈變化形成應力集中。建筑物局部可以設計成柔性結構以耗散地震的能量,但整體必須是滿足剛度要求的;除有特殊要求外,垂直構件的剛度不宜小于水平構件的剛度。

3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措施

3.1房屋建筑場地的合理選擇

由于地殼運動產生地震,房屋建筑會因受到地震影響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由此可見,地質條件的優良程度是直接影響房屋建筑是否能抵抗地震災害的重要因素。在進行房屋建筑位置的選擇時一定要科學合理且慎重。在進行房屋建筑位置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選擇合理建筑位置時,應將地質堅硬、地勢開闊等有利于抗震的場地作為第一個考慮選項,選擇這樣地質條件較好的土地進行房屋建筑,可以有效緩解地震活動影響地基穩定,造成地基塌陷,繼而發生房屋建筑坍塌的情況;其次,在進行位置選擇時,應盡力避免地質松軟、地勢狹窄等不利于抗震的土地,如河岸地、山坡地等,否則在地震突發時,極易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地質松軟或地勢狹窄的土地,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勢必會在雙重不利條件下導致房屋建筑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再次,在進行房屋建筑選址時,應避開自然災害并發區,諸如容易發生泥石流或者滑坡危險的地段,避免在遇到地震災害時并發其他自然災害,數災并發,造成房屋建筑損壞嚴重,人員傷亡極大的嚴重后果。

3.2房屋結構的基礎設計

基礎是房屋結構設計的重要部分,影響著房屋結構的安全。因此,在設計房屋結構的基礎時,必須從房屋結構的整體性以及房屋結構的抗震性等方面來綜合考慮。房屋建筑的相同結構單元基礎盡量在相同性質的地質上,相同結構單元應采用同一種基礎形式,盡量避免在同一結構單元內部分采用天熱地基,部分采用樁基礎。當地基為軟弱黏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嚴重不均勻土層時,加強基礎整體性和剛性,以防止結構因地震引起的動態和永久的不均勻變形。

3.3選擇合適的建筑結構體系

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側向作用成為結構所抵御的主要作用,保證結構在側向作用下的剛度,成為結構設計的重點。不同的材料使用,結構的高度不同;不同的結構構成,適用高度不同;不同的荷載狀態,尤其是抗震狀況,高度也不同。在較低樓房中,水平荷載處于次要地位,主要是以重力為代表的豎向荷載。結構的整體變形以剪切變形為主要特征,同時較低樓房的層數較少,重量較小,對結構材料的強度要求不高,制約的條件較少,因而在結構類型的選擇上比較靈活,磚石砌體結構是低矮建筑的基本形式之一。高層建筑結構則不同,層數多,總重大,每個豎向構件所負擔的重力荷載很大,且水平荷載在豎構件中引起較大的彎矩、水平剪力,結構的整體變形以彎曲變形為主要特征。為使豎構件的截面不致過大,要求結構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抗彎和抗剪強度。對于地震區的高層建筑結構,還要求結構材料具有足夠的延性,這使得強度低、延性差的結構,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層數較多的高層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層數更多的特高層建筑房則以采用鋼結構、混凝土——鋼組合結構。

4結束語

總之,近年來地震災害時有發生,為我國人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害,為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由于目前的地震監測技術還不成熟,不能有效預測地震的發生。因此,突發性的地震災害,難以預防,這就要求結構工程師在進行房屋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結構抗震設計要求,提高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賈昭.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的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28+30.

[2]趙桂蘭.現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設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6,(7):194+201.

第11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

前言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房條件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人們也愈發重視房屋是否舒適、美觀,以及是否具有經濟性。如今房屋建筑施工周期較長,施工難度較大。所以,在結構設計階段,可應用結構設計優化方法,使施工更加便利,并且對設計結構進行優化,以兼顧到建筑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1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現狀

1.1 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內涵和特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房屋住宅的要求不僅僅是要求其經濟適用和安全性能,而是更要求建筑要美觀,舒適。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和修建建筑物的過程中,在考慮建筑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之外,還要結合當地的特色來設計較美觀的建筑。因此在設計和修建過程中,要盡量在保證完工的前提下,要利用各種方法來滿足人們的更高方面的需求,因此研究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對房屋住宅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建筑施工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因而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我們通過研究并應用建筑結構優化方法設計,這樣既可以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還可以節省一部分的建設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筑工程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現實化需求,更要有非常高的美學價值,在房屋建設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實用性以及美觀性,要確保設計的建筑經濟實用、安全性好,適用范圍較廣,而且外觀美觀。建筑工程結構優化是指在全面考慮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的前提下,把房屋結構的美感和藝術性充分地結合在一起,將房屋的建筑目的和建設的性能在結構設計中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再優化建筑結構的各種方案,多種方案進行對比之后,選擇既美觀又經濟適用的,同時也要確保建筑結構的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能。因此建筑結構優化設計方案有以下幾個特征:外表美觀;應用多種學科聯合設計;較高的實用性;建設施工管理較方便;環保節能;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建設隊伍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大膽地嘗試,勇于創新,提出更加優化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

1.2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重要性

1.2.1 順應可持續發展要求

目前,可持續發展觀是我國大力提倡的價值觀。為了實現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能夠長遠利用的房屋結構便是最佳選擇,如此,房屋建筑結構也能再改動以便適應將來的一些需求,房屋建筑的短期投資也會大大降低。根據國內的房屋建筑造價統計,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有助于工程造價的明顯降低,房屋結構利用率以及經濟效益也都將大大提高。

1.2.2順應建筑行業發展需求

就現今的房屋建筑工程發展而言,建筑持續提升體量,所以,房屋建筑的成本控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此,房屋建筑的后續利用才能得到保障,房屋建筑后續的使用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能夠將建筑材料的性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實現更為合理的建筑結構,大大提高了結構的安全性。經過優化設計的房屋建筑還能促進材料節約,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與建筑的發展現狀相符。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將有助于優化房屋布局,有助于促進房屋安全適用性的提高,同時兼顧到美觀性,這與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是相符的。

2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2.1 針對建筑使用年限進行優化的應用

建筑工程都有工期限制,而在這種期限的限制中,必須考慮質量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從而保障建筑質量在使用年限的安全性。而建筑工期,又是分階段進行的,那么就需要設計中進行分階段的單獨優化方案。而在設計師在選擇優化方案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依據各階段工程的實際工況,進行階段性的優化設計。通過對每一階段優化設計使工程壽命得到延長,最終實現在保障建筑質量的同時,提高其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

2.2 樁基礎的優化應用

樁基礎存在主要兩種類型,一種是灌注樁,另一種是預制樁。對于灌注樁而言,其操作方式比較復雜,在施工中難以把握工程質量。所有在符合沉降標準時,盡量避免使用灌注樁。那么在采用預制樁時,應當選取長度較長的,從而在打樁時深入過程中,增加摩擦力產生,保證地基承載力。

2.3 上部建筑結構的優化應用

房屋結構的上部優化過程中,應當合理規劃剪力墻的設置,從而使剪力墻具有均勻的質量。從而在同一樓層內的幾何中心與剛度中心能夠重合,以便于提高結構的抗震和抗風力能力,使不利影響降低到可以控制的最低水平,最終保障房屋建筑的工程質量。假設房屋類型較為適宜,應當增加剪力墻的肢長,使房屋的使用空間得到優化,從而減少墻肢的數量,保證房屋室內美觀的同時,也減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這樣的優化方法不僅能夠保證房屋質量,而且能夠實現建筑資源的節約。但是需要對當地環境進行嚴格的勘察,如果當地的區域地質情況并不理想,就需要以房屋的抗震標準為控制前提,進行建筑優化方案,那么也就不能使用大開間的剪力墻優化設計方案。

2.4 在建筑排水O施的結構優化應用

在房屋建筑中排水設施都是建筑重要優化方向。通常房屋建筑的排水系統都是利用管道來完成的,而管道的種類多,數量大,而且具體規格也有多種組成。所有在為管道預留空間時應當保證適當的尺寸,從而實現所有的管道都能合理布置,而在管道通過樓層的區域,應當進行結構加固措施,從而保障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而在優化設計中更應該注意,盡量避免管道從剪力墻中間穿過,或者是穿過結構柱的情況。如果無法避免發生了穿過剪力墻的情況,必須在其通過的地方進行再次加固,從而保障排水設施的穩定性,以保證排水系統在房屋結構中的協調性,最終保障房屋建筑的質量安全。與此同時,排水水泵的機械設備,應當安排在地下室內。一方面,水泵等機械設備的自重較大,而且工作時間有一定的震動作用,產生較大的噪音,因此,為了不影響居民休息應當安置在地下室內。另一方面,在水泵發生質量問題時,在地下室內進行維修和養護,可以避免對房屋結構的破壞,從而保障房屋結構的質量安全。

2.5 對于電力設施的優化應用

房屋結構的優化設計中,其電力設施是尤為重要的一環,不僅是供電系統的優化,也包括居民日常電梯的使用。電梯作為全天候 24 小時應用的樓宇設備,其構件和電線對樓體結構造成很多孔洞,所以在設計電梯房的過程中,必須考慮電梯周邊墻體的強度問題,以確保其在安全使用范圍內,保障電梯房的質量安全。大部分電梯電纜線使用的是金屬芯。在進行布線設計時,應當在墻體上面預留通道,保證電線不外露,使電力設施的達到安全性和協調性。

3結語

在房屋結構設計中應用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是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相吻合的,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才能得到滿足,人們居住的房屋建筑才能更加安全、美觀,建筑材料的性能才能得到最好發揮。此外,這也有助于工程成本的節約控制,房屋建筑將會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所以說,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十分必要,且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

Abstract: because of long time by building against constantly, add all sor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building will appear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crack, fall off, these serious problem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user, therefore, we should with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 main body of research, detailed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whole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orough researc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結構加固方法及技術分析

在一些房屋建筑中會出現建筑結構的功能性改變,如接建、增加荷載等,或者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如配筋不足、災后修補、強度不夠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結構加固予以解決。施工單位的加固方案和加固計劃是尤為重要的,應根據建筑結構的不同、使用特點進行加固方案制定,而方案的確定也要遵循安全、經濟、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則,積極體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從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的質量。

1.1良好的施工性是加固工程方案必須考慮的條件之一

加固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工程加固質量,因此,施工單位一定要將加固方案的科學性作為加固工程的第一要點。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一些加固方案是可行的,但施工方案中增加了施工工藝的難度,從而導致施工工期長,勞動用工大,安全系數低的弊端,最后引發了各種工程質量問題。

1.2不同類型加固工程與加固方法分析

結構加固分為直接加固和間接加固,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術。

1.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區加混凝土現澆層,這樣可以增加截面的高度,擴大截面面積,提高截面的抗彎能力,以及提高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剛度,最后起到加固的作用。在適筋范圍內,混凝土彎變構件正截面承載力隨鋼筋面積和強度的增大而提高。一些原有結構的截面配筋率不高,通過增加主筋面積可有效提高原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在截面的受拉區加現澆混凝土圍套增加構件截面,新增加的部分與原有構建一起共建,可有效提高構件承載力,改善其使用性能。利用加大截面的方式進行工程加固,不僅操作簡單,在我國也有豐富的設計和施工經驗可作為參考。該技術主要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濕作業時間長,對居民的生活肯定有一定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1.2.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

這種方式與加大截面法有一些相同,但通過置換混凝土法加固后,建筑物的凈空不受影響,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

1.2.3預應力加固法

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由于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作用,拉桿內產生軸向拉力,該力通過桿端錨固偏心地傳遞到構件上(當拉桿與梁板底面緊密貼合時,拉桿會與構件共同找曲,此時尚有一部分壓力直接傳遞給構件底面),構件在偏心受力的作用下,有效克服了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彎矩,減少了外荷載效應,從整體上提高了結構的抗彎能力,同時,由于拉桿傳給構件的壓力作用,以前構件廠出現的裂縫等問題也得到了緩解和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也隨之提高。

1.2.4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設支點加固法是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計算跨度,以便減少作用在構件上的荷載效應,提高結構的荷載水平。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簡單可靠,只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原有建筑物的施工功能和構造,還可能減小使用空間,主要適用于具體條件許可的混凝土結構加固。

1.3噴射混凝土補強法

噴射混凝土補強法是利用混凝土噴射機將混凝土拌合料高速的噴射到需要加固的混凝土結構上,快速凝固成型。噴射分為干噴和濕噴,噴射混凝土依靠骨料與水泥間的高速連續沖擊作用而達到密實效果,必須振搗,也不需要安裝模板,或者安裝部分模板,整體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施工方便,噴射的混凝土能與原有構建良好的結合,這也讓該技術在較大范圍內得到了適用。但噴射混凝土在配比上要求較高,還需要配備專門的噴射設備,施工噪音大、灰塵多、對環境污染較大。通常用于病弱混凝土的局部或者大面積的更換;在梁、板等結構下面增補砼;填充混凝土結構或者磚石結構中的裂隙、空洞等工程中。

1.4化學灌漿補強法

化學灌漿補是將有一定化學材料參加配制而成的漿液利用壓漿機灌入結構的裂縫中,促進漿液凝結、固化,從而實現補強的作用?;瘜W灌漿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環氧樹脂灌漿材料,主要材料為環氧樹脂。這種材料的化學性質較穩定、收縮量小、強度極高、粘結能力超強,能很好的填補混凝土裂縫,恢復結構的整體性能,是一種很好的補強固化灌漿料。通常應用于房屋的混凝土結構寬度為0.2-0.5mm的裂縫的修補。另一種便是甲基丙烯酸酯類灌漿材料,它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要配劑。它的可灌性能相當好,一般用來修補寬度在0.2mm以下的裂縫。

2施工實施中要掌握的技術要點和施工方法

在進行工程加固之前,一定要對原有結構進行詳細的考察、取樣、實驗、評定,對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還應通過實驗室對原舊鋼結構和加固用的新鋼材進行取樣實驗,得出準確可靠的報告,確定需采購新鋼材的材質和焊條規格型號(或螺栓)、焊接連接工藝的技術要求(或螺栓)。施工時,要根據現場的舊結構進行噴砂除銹,在清除表面覆蓋的所有腐蝕的氧化層及渣物后,觀察其情況,再與與設計師一起討論確定實用可靠的處理、加固、改造方案。

原有舊鋼結構的除銹、清除表面覆蓋的腐蝕氧化層及渣物要徹底,必須用空壓機連接專用的噴砂除銹機進行,對于一些腐朽嚴重的部位藥用人工用鋼鑿、榔頭、砂輪機鑿或磨。噴砂除銹的砂子采用中細黃砂,需曬干,由于高空作業,污染較大,一定要搭設周圍環境防護設施和做好操作人員的防護。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物結構加固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在加固方法、設計及施工技術方面努力外,還應選擇正確的加固技術,提高工程質量,這樣才能避免施工過程中留下安全隱患。由于需要加固修補的工程各有不同,我們在時間中還應積極保持認真工作的態度,合理的規劃施工,爭取為我國在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及施工技術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亞勇.我國大型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技術[J].工程質量,2005.12.

[2]王朝秀,周亞平.碳纖維布(CFRP)在混凝土結構加固工程中的應用[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5.1.

[3]黃春明.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