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7:07: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簡述茶文化的內涵,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茶文化;產品;經濟;發展;文化底蘊
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它不僅傳承了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在我國古代,茶是當時主要的經濟產業之一,它不僅能夠促進發展國內的小農經濟,并且通過絲綢之路連接了中國和外國的經濟往來,在為我國經濟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開闊了當時人們的眼界。可以說,茶文化產品決定著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好壞,沒有茶文化的茶葉僅僅只是一種可以用開水浸泡成飲品的農產品而言,其經濟價值不會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這也就表面,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受茶文化產品的制約,如果茶文化落后,那么茶文化經濟也不可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茶文化是奠定茶文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基礎。
1茶文化產品概述
一般的物質產品是通過傳統產業生產而得到的,而文化產品與其不同,文化產品主要是指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通過文化產業或者說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資源而生產出的產品,但是所有的商品都兼具文化和實用兩方面價值,也就是說,文化商品不同于文化產業,文化商品是文化產業當中的一部分。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但是數千年的歷史變革,茶依然是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而流傳了下來,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共同組成了茶文化,在茶文化的資源體系結構中,包含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也就是說,由于這四個領域都與茶各方面成果相聯系,所以在這四個領域下都可以生產茶文化產品。由此可以根據不同層面含義來劃分茶文化產品,比如說宏觀層面上可以將“杭為茶都”這類歸為一類茶產品;從中觀層面可以將茶文化生態園歸為一類茶文化產品;從微觀層面上可以將茶書、茶畫、茶文化服務等歸為一類文化產品。
2茶文化、茶文化產品與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系
2.1茶文化提高了茶產品的價值
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一種飲料,由于人們在消費茶葉的時候,除了能享受到茶葉所帶來的物質體驗之外,還能夠感受到茶葉所帶來的文化體驗,所以說它的價值又不僅僅局限于飲料價值,茶葉商品往往能夠通過繁多的種類而給人以沉重歷史和文化沖擊,使人們感受到不同茶葉所蘊含的茶文化內涵,因此,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并不僅僅只是在品嘗茶飲品,更是在感受茶葉濃厚的文化價值,這也就是所謂的茶文化價值,它極大地提高了茶產品的價值。
2.2茶文化產品推動了茶文化經濟的建設
商品的強大文化內涵是奠定其在現代經濟發展領先地位的基礎,也就是說,若想確保商品能夠在市場中一直暢銷,那么它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來支撐,這樣才能夠確保其產業能夠發展得更為長久健康,也才能夠為其未來發展空間提供保障。茶文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產品,茶文化產品對于茶文化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茶文化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茶文化經濟內容中大部分環節都與其相關,比如說茶文化交流會、茶文化盛典等,茶文化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不僅超過了茶葉本身,更是決定茶文化經濟發展好壞的關鍵因素。人們對茶產品的購買欲望也正是通過該產品的所蘊含的地域文化、歷史故事、名勝古跡等相關文化知識所激起,所以說,茶文化產業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茶文化產品所刺激推動的。
3茶文化產品與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分析
3.1茶文化經濟概況
人們通過消費與茶相關的產品來滿足自己休閑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物質文化需求的經濟就是茶文化經濟。豐富的茶文化產品能夠促進茶文化經濟發展的越來越繁榮,而繁榮的茶文化經濟能夠保障茶文化產品種類的多樣性,所以說,茶文化產品和茶文化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究其關系,大致可以總結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發展茶文化經濟就需要不斷的創新,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規那么不一定能夠做到持續發展,商品市場的發展需要不斷的利用新產品來為其注入活力和動力,而各種各樣豐富的茶文化產品就是不斷為茶文化經濟所注入的新鮮血液,為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茶文化產品的推廣離不開茶文化經濟所構建的市場影響,所以說,當茶文化經濟受茶文化產品推動而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同時,也會促進發展茶文化產業,使其經濟文化化也受到推動發展,進而為茶文化產品的豐富多彩創造條件。
3.2準確的茶文化產品定位
茶文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產品種類的豐富多彩,而茶文化產品的質量是影響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說,茶文化產品在定位時,需要在各地與茶相關資源的基礎上將其特色突出。比如手在浙江紹興出生的魯迅先生寫了關于紹興人們生活的小說,當中有提到“祥林嫂”、“咸亨”、“孔乙己”等特色人物,而對于這些魯迅先生所提到過的飯店文化資源,現代人們可以將其合理利用來促使文化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這也就是說,茶文化產品的定位時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并不是盲目制定的,為了在促進茶文化產品豐富的同時使各地特色的突出,需要對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出客觀正確的評估并據此制定戰略選擇,這樣才能夠為該茶文化產品的市場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礎。
3.3服務性茶文化產品
茶文化產品除了有物質性的產品之外,還包含有茶文化旅游、采茶、擂茶、茶藝學習等服務性的茶文化產品,這種虛實結合以文化理念為依據來表現茶文化的產品,不僅突破了傳統物質和文化定義的茶文化產品界限,還能夠使茶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更好的提升其附加價值,從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和興趣,激發消費者對茶文化產品的購買欲望,這種茶文化產品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經營者的收益。比如說在白族的特色節目“三道茶”,就是基于當地傳統的茶文化習俗而展開的服務性茶文化產品,它的商業價值就是讓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觀賞到茶文化表演,進而實現精神需求的消費。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藏,為了使我國的茶文化經濟一直在世界經濟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需要注重將茶文化與茶產品的結合,使茶文化的文化底蘊能夠有效提高茶產品的經濟價值,除了生產出茶畫、茶書等物質性的茶文化產品之外,還要合理的開發利用具有民俗地域特征的服務性茶文化產品,由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更好地促進茶文化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祥虎.簡述茶文化與茶館設計[J].建筑知識,,:1-2.
[2]李翠霞,華國梅.茶文化旅游對茶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01):124-125.
[3]申素熙.茶文化產業相關概念及對茶文化商品的消費者價值研究[D].浙江大學,2013.
[4]臧新,林竹,邵軍.文化親近、經濟發展與文化產品的出口———基于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12,(10):102-110.
[5]潘順順,凌彩金,孫世利,趙超藝,卓敏,徐永恒.淺談茶文化對茶經濟的影響[J].廣東茶業,2008,(06):30-31.
[6]馮子標,王建功.文化產品、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91-94.
【關鍵詞】民族文化 茶葉包裝與儲運 課程建設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9-0073-02
“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是茶學與包裝學相互結合發展而成的一門交叉學科課程,該課程是針對茶葉生產包裝、貯藏、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而形成的理論與技術學科體系。任何學科課程都要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而不斷充實內容、豐富內涵、完善更新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也概莫能外。
一、云南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
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云南這一特定地理環境下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云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中國有56個民族,云南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還聚居著25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別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諾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獨龍族、滿族。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近1/3,云南擁有豐富而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是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各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多代人的艱辛努力和積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了豐富多樣并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是其他民族不曾擁有的,代表著本民族特色。例如史前文化、古滇國文化、南詔大理國文化、元明清時期獨特的滇文化、抗戰文化,以及獨特的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等。又如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傣族的貝葉文化、彝族的太陽歷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白族本土文化、藏族藏傳佛教文化等。就建筑來說,傣族的竹樓、白族的三坊――照壁、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的蘑菇房等各具特色。云南各民族的服飾文化更加異彩紛呈,傣族的筒裙、納西族的七星披肩、彝族的天菩薩和披氈、景頗族的銀飾戎服、德昂族的藤篾腰箍等。飲食文化特色突出,各地名特食品,展示了云南飲食文化特有的內涵。
隨著云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云南的民族文化資源面臨著逐漸喪失的危險,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問題被鮮明地擺在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面前。多樣的民族,各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積淀都是云南社會和諧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積極元素,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發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的流動、現代文明的沖擊,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傳承受阻,傳統正在消失,需要大力搶救、挖掘、保護、弘揚和科學開發與利用。
二、云南省“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作為茶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在云南省茶學教育中已開講多年,所用教材是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茶葉包裝與儲運》。云南農業大學作為云南省唯一開辦茶學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為了拓展茶學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茶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較早地開設了“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
面對著美學理論、廣告理論與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以及自動化設計理論與技術的進步,“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面臨著與時俱進的課題。除了將電腦自動化設計、新包裝材料知識、傳感信息技術、倉儲信息化管理及運輸現代化等知識及時充實到課程之中外,云南農業大學作為云南省重點大學,應該在保護和發展云南民族文化傳統方面發揮自己力所能及的積極作用,學校的普洱茶學院所開設的“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應該體現地方特色,以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為出發點,充分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資源,將當代科技與民族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把“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成為富有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的邊疆地域特征、先進的時代科技氣息的精品課程。
三、云南民族文化在“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上的運用
云南民族文化是一個巨大的“金礦”,是云南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民族文化的精華完全可以被“茶葉包裝與儲運”這門課程吸收利用,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1.云南民族服飾文化可以豐富“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茶葉包裝的內容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云南各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發揮本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吸收借鑒其他兄弟民族的文明成果,創制并傳承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服飾,這些服飾豐富多彩、多種多樣,圖案多取材于本民族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或生存環境中花鳥蟲魚以及山川風物。有的圖案簡潔明快,有的圖案復雜別致;有的造型通俗平常,有的造型新穎罕見;有的顏色簡單明了,有的顏色華麗多彩;有的材質普通易尋,有的材質貴重稀有,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完全可以借鑒云南各民族服飾在造型選擇、圖案設計、顏色搭配、材質選用上的長處,結合茶葉自身的品質特點和文化底蘊,創制出美觀、精致、富有民族文化氣息的茶葉包裝。
2.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生產、生活傳統及民族傳說、歷史史詩與歷史典故為“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茶葉包裝提供了設計素材
茶葉是具有厚重文化的傳統產品。這就要求茶葉包裝也要突出文化品味,茶葉包裝上的圖案選材可以是云南各民族的生產、生活場景以及民族發展過程中留下的民族傳說、歷史史詩與歷史典故,這些源于生產生活和歷史傳承的素材會為茶葉包裝設計提供鮮活的創作源泉。如果將這些素材運用地科學和恰當,將會極大地提升茶葉包裝設計的水平,讓茶葉包裝更富有民族文化的韻味,更能反映云南茶葉源于大山、源于生態、源于邊疆、源于民族的文化特征。
3.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文字也為“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茶葉包裝提供了特殊元素
云南民族中有的民族是有自己本民族的獨特文字的,如納西族擁有東巴文、傣族擁有傣文、回族擁有伊斯蘭文、藏族擁有藏文等,這些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有的已經不再使用,成為了死文字,有的仍然發揮著傳播和承載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茶葉包裝中使用這些文字作為一種體現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民族文字的書寫所使用的字體、書寫工具和書寫顏料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多樣化的民族文字不僅起到宣傳的作用,也為茶葉包裝點綴上了民族特色,成為茶葉民族包裝的亮點和鮮明標志。
4.云南民族文化中民族所使用的盛具和材料為“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茶葉包裝設計及包裝、儲藏材料的選擇提供了資源
云南各民族在各自的繁衍生息中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生產與生活用具,他們利用生活環境中固有的資源所創制的這些用具既具有實用性又富有藝術性,比如一些竹器、藤器、布器、木器、石器、陶器、鐵器、銅器和錫器等,用于盛放生產與生活用品,非常方便耐用。茶葉包裝要積極吸取這些盛具的藝術營養,在按比例縮小或放大仿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力圖使設計出的茶葉包裝更適合包裝與盛放茶葉。
在包裝材料的選擇上,不應該丟掉傳統,傳統的包裝材料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用竹筍殼包裝普洱七子餅茶或磚茶,具有驅蟲、防潮、透氣等良好的功效,比牛皮紙的效果要好,若有條件,還是提倡使用這些傳統的包裝材料。此外,木器、布器、藤器、陶器、錫器等,也在茶葉包裝與儲藏中普遍得以應用,這對于茶葉包裝的民族化是非常有益的。
5.云南民族文化的圖騰文化、節慶文化、婚戀文化、飲食文化、民居文化、喪葬文化、生態文化和祭祀文化為“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的茶葉包裝提供了獨特的設計素材
有獨特性才會有差異性,云南民族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但最能體現其各民族文化特質的便是其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的圖騰文化、節慶文化、婚戀文化、飲食文化、喪葬文化、生態文化和祭祀文化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圖騰崇拜、敬畏對象以及民族信仰;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節日慶典、婚戀觀及婚戀行為、飲食習性、住房特征、喪葬習俗、生態傳統和祭祀禮節。這些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觀念的文化形態為茶葉包裝提供了獨特的設計素材。
只要將各民族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形態的含義及典型表現形式加以綜合研究,探究出其外在文化形態所體現的規律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礎上,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將茶葉包裝設計的造型、圖案、色調融入云南民族這些具有標志性的文化元素,以發揮云南茶葉包裝在民族文化宣傳、繼承和保護發展方面的作用,同時,為云南茶葉包裝注入源源不斷的民族文化的活力與動力。
6.云南民族的經貿文化和商旅文化是“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需要重點吸納的文化養分
在長期的邊疆經貿活動中,在云南省誕生了一條條云南各民族以及云南與外界交流物品、互通有無的貿易之路,當代人命名它們為“茶馬古道”,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有了古道,有了古道上的驛站,有了在這些充滿坎坷的道路上往來的富有冒險精神的馬幫和商旅,當時邊疆人民的生活才變得更好。古道上運輸的物品比較豐富,有茶葉、鹽巴、鐵器和工藝品等,雖然道路艱險、行程艱辛、風餐露宿以及可能會遭遇疾病困擾、野獸襲擊、土匪搶劫,但是靠著集體的團結一致、排除一切困難的勇氣、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使當年的茶馬古道上活躍著生生不息的馬幫和商隊,主要由云南各民族同胞開辟的云南茶馬古道以及古道上的愛情與歷險故事加之商旅文化、貢茶文化、茶馬文化都是“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中茶葉包裝乃至儲運可以吸納的文化養分,在當代茶葉包裝領域可以深度挖掘和積極運用。
四、利用豐富的云南民族文化推動云南省“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
云南省各開設茶學專業的大中專院校所開設的“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都應力爭利用好云南省豐富而多樣的民族文化資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當代云南提倡文化多樣性,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強省的社會背景下,“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也應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云南各民族的文化資源,讓云南民族文化滲透到“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中,讓“茶葉包裝與儲運”充滿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以期讓云南民族文化成為在云南開設的“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的鮮明特征。
在當前學科融合和交叉的大趨勢下,云南民族文化和茶葉包裝與儲運的彼此結合,既充實了“茶葉包裝與儲運”的課程內容,豐富了“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的文化內涵,增加了“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將促使今后從事云南茶葉包裝事業的人才擁有更好的運用民族文化來設計生產茶葉包裝的意識和能力,為提升云南茶葉包裝事業的文化內涵和設計水平發揮重要作用。另外,通過將大量的民族文化植入到云南茶葉包裝之中,也將極大地促進云南民族文化的宣傳與推廣。
隨著云南著力建設綠色經濟強省,茶葉經濟一定會得到更大、更好地發展。茶葉包裝作為茶葉商品生產和營銷的重要方面,也一定會得到長足的進步。找準民族文化的賣點、切入點和突破點,在云南茶葉包裝上標注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結合云南旅游事業的發展,云南茶葉包裝文化和事業一定會在文化助力的基礎上厚積薄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推介效益。云南茶葉包裝事業的良好發展也必將最終為“茶葉包裝與儲運”課程建設的良性提升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 雷、陳出云、徐游宜.云南工藝品包裝設計探討[J].湖南包裝,2007(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