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2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醫學核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文名稱:Foreign Medical Sciences(Geriatrics)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3-2665
國內刊號:22-1118/R
郵發代號:12-2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2016年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G20峰會,將杭州元素展現給世界,為杭州在世界上打出了一張漂亮的名片,讓杭州會展業找到了新的爆點和發展機會,會展業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愈加緊密。在會展城市競爭如此激烈的現狀下,依托城市特色產業發展會展業將成為泰州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的戰略方向。
立足城市優勢產業,在競爭中求發展
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位于中國唯一省部共建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位于江蘇泰州)――中國醫藥城東部核心區。近年來,泰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當前正在構建以大健康產業為特色,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節能與新能源三大戰略性主導產業。
立足泰州優勢產業,結合會展中心區位優勢、場館硬件條件及運營情況,我們確立了“打造江蘇中部地區重點展覽城市及其核心展館”這一戰略目標,構建江蘇地區規模大、設施全、服務優、展會多的現代化展館,突出本地醫藥產業特色,打造醫藥會議之都。
場館建設是會展業發展的基礎
泰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為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專業性展會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17年4月,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二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同月,《第三屆中國老年醫學與科技創新大會》將在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舉辦,迎來新場館投入使用后的首秀。本次大會意在鼓勵全國老年醫學工作者和志愿者,走向社區、農村,為老年群體提供多種形式的義診和健康服務,營造“尊老敬醫”社會風氣。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Chinese Geriatrics Society,CGS〕是經國家民政部注冊核準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由從事老年醫學預防、醫療、教學、科研、護理、康復、保健、慢病防控等相關專業的專家、教授、學者自愿組成的全國性學術組織,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該學會于2015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并倡導確定4月19日為中國“老年醫學日”。
為本次大會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二期場館正在進一步做好工程收尾工作,從硬件設施到會務、餐飲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能力都得到有力保證。
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二期工程于2014年8月開工建設,于2017年4月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10.56萬m2,包括展覽中心、會議中心、餐飲中心。根據工程規劃,展覽中心建筑面積6.5萬m2,上下2層,共4個展館,展覽面積共4.3萬m2(4個展館各1萬m2,二層展館鏈接區域3000m2);會議中心建筑面積2.5萬m2,地下1層,地上2層,內設1個3000m2的會議報告廳、14個小會議室、1個咖啡廳;餐飲中心建筑面積1.56萬m2,地下1層、地上2層,設有1個3000m2的大廳及6個包房。同時設有地上、地下停車場(1318個機動車停車位,500個非機動停車位)。
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后,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綜合配套服戰更加完善,承接大型展覽、會議與活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會展中心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打造醫藥會展名都貢獻會展業力量。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老年醫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6)08(a)-0137-04
早在20世紀初,美國醫學界及教育界發現,隨著醫學和醫學相關知識不斷發展,醫學生負擔大大加重,很容易在死記硬背中忽視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導致醫學教育中偏向和危機逐漸顯現。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為了把基礎科學和臨床問題合并,并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提問和參與討論的機會,在醫學生中開設了能靈活反映衛生保健需求變化所涉及問題的課程。該課程在1969年首先由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報道,并將該授課方法命名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成為醫學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據WHO報告,目前PBL教學法已成為世界流行的教學方法,全世界大約有1700所醫學院采用了PBL教學法,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2]。它是一種以激發學員積極性、提高其主動學習能力為特征的教學法,主要流程為先提出問題,學員在課前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并就問題組織小組討論,最后達成一致結論[1]。
PBL教學法更注重培養學員自我學習的能力,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提高知識及技能[3]。國外眾多實踐證實PBL教學法是克服傳統醫學教育弊端,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的有效方法,對于醫學教育改革具有積極作用。我國引入PBL教學法已近30年,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都開始應用此方法,但大多局限于以本科在校學生為對象。筆者認為相對于醫學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在校學生,參加繼續教育的進修醫生群體已經有了相對充實的知識儲備,更欠缺的是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群體可能更適合接受PBL教學。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的北京市老年醫學研究中心,由疼痛科和神經內科作為主要組成科室,除進行老年病研究之外,還承擔北京及周邊地區老年病的臨床診療及教學工作。老年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多個學科存在交叉,且涉及諸多臨床專業知識,需要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結合。由于學科發展需要,中心每年會招收兩期進修醫生,以往針對進修醫生進行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學習很難使進修醫生掌握老年醫學科要求的所有內容,醫生的滿意度較低。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種大容量、多層次、更新快的新學科知識體系,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在保證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應著重培養進修醫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進修結束后仍能對自己老年醫學領域的知識進行持續改進。為此,本研究采用PBL教學法,研究其能否通過調動進修醫生的積極性,在短暫進修期內提高成績,并使進修醫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平行分組對照研究,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進修老年醫學專業的醫生為研究對象,共60名。所有進修醫生均為半年期,且進修開始前即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0名,其中,男48名,女12名,年齡(37.5±7.5)歲。兩組進修醫生在年齡、性別比例、學歷、從業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1.2.1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將進修醫生分為5個小組,每組6人,將其中一個選定為組長,主要負責小組的學習及討論工作[4]。在每天的查房過程中由帶教老師提出問題,進修醫生借助醫學書籍、搜索引擎、醫學數據庫等途徑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查詢,由帶教老師對文獻檢索技巧進行指導及培訓。帶教老師應保證所討論的問題或提供的教學資料能夠涵蓋教學大綱所有重點內容。次日由組長組織全組成員進行討論,并形成討論結果,在此期間進修醫生可根據討論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并提出新的問題,留待下次討論時解決,最后由帶教老師進行討論總結[5-6]。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LBL教學法(Learn-basedlearning),即老師帶教講授的方法。進修醫生主要通過預習、聽講、課后復習的方式學習知識,帶教老師或進修醫生的提問只做現場解答,不要求醫生就問題查找資料或組織討論。
1.3教學效果評價
1.3.1客觀成績主要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考試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包括基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專業相關知識,共100分,試驗組及對照組采用相同的考試內容、考試地點及考試方式。
1.3.2問卷調查采用自填式調查問卷,內容包括:①進修醫生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0~10分,其中0分代表非常不滿意,10分代表非常滿意)[7-8];②醫生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分別為發現問題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9]。問卷中每個維度包含4個選項,分別是:提升很大、提升一般、提升較小和沒有提升,醫生根據自身自進修前后的實際變化進行選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客觀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結業考試客觀成績對比,試驗組進修醫生的綜合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對教學的總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自我評價情況
試驗組進修醫生在發現問題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方面顯著提升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溝通表達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兩組評價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3討論
PBL教學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習與問題相結合,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從而養成自學的習慣及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10]。PBL模式的關鍵要素包括:作為導向的問題、團隊合作與自主學習、教師指導、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PBL教學法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多種學習途徑相整合,同時它強調學習小組之間的合作,并強調對新知識的探索等[11]。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比較而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①教學偏理論,書本知識陳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②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弱;③學生積極性被抑制[12],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PBL教學模式中,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因具體問題不同而產生變異,通過此種方式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時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13],其特點主要為:①學生思維不受限制,主動性增強;②團隊合作能力、互動交流能力得以培養;③學會了掌握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4]。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兩種教學方法在老年醫學的實施來了解PBL教學法的優劣,結果提示采用PBL教學方法的進修醫生其結業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方法組,說明PBL教學方法能夠保證進修醫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未因為在查閱資料、組織討論等環節耗費時間精力而影響對于概念性內容的記憶[15]。反而,由于將臨床問題的引入,使醫生能夠將理論與問題實踐更加緊密的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但是由于對進修生的繼續教育遵循著既定的教學大綱,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有時帶教老師為了完成計劃,即便在施行PBL教學法時,也不得不輔以LBL教學,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PBL教學的效果。這同時也暴露出PBL教學法雖然理念廣為人知,其優點也被廣為接受,但缺乏為其量身定制的教學大綱,以致某些情況下流于形式的教育現狀。目前國際上普遍提倡讓學生參與教學計劃的擬定,讓學生控制教學進度,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弱化了教師這一角色,但實際上是對教師引導、啟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對教學的總體滿意度方面,本研究顯示PBL教學法優于傳統LBL教學法。但本研究中兩組進修醫生都只接受了一種教學法,無法對這兩種方法進行直接比較,而且這兩種方法滿意度評分均較高,平均相差1分,在教學評價中實際意義不大。王迎松等[10]的研究表明這兩種方法各具優勢,所適用的群體有所差異。與PBL教學法相比,LBL教學法可減少學生對不相關問題的聚焦,還可縮短學生在課外所花的時間,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運用臨床技能的機會,比較受講求效率的學生歡迎。那些不滿意PBL教學法的進修醫生大多并非反對這種方法,而是因該方法減少了他們學習的有效時間,尤其在檢索效率不高或討論沒有明確終點時。因此,PBL教學法更適用于長學制,而并不適用于短期“填鴨”式教育。
在針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估中,大部分進修醫生反映在發現問題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提高。PBL教學法對比LBL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它是以問題為基礎來組織學生學習,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培養綜合思考能力的材料[16]。在教學初期發現進修醫生在教學查房過程中很少基于患者病情提出臨床問題,主要依靠帶教老師進行引導。但是隨著PBL教學的進行,進修醫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不斷增強,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課程結束后,接受PBL教學法的進修醫生有70%認為資料檢索能力獲得極大提高。在當代以循證醫學為主體思想的醫療體系中,獲取臨床證據是每個醫生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思路的PBL教學法能夠極大增強學生的檢索意識,訓練學生的檢索技能,更加符合循證醫學的要求[17-18]。
【關鍵詞】電子健康檔案;社區;老年保健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14-01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逐漸衰退,
為老年人提供滿意的醫療保健服務是當前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社區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場所,以社區為基礎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保健服務,全面維護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社區老年保健管理必須借助現代化的科技力量,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本文就電子健康檔案這種現代化的信息處理工具運用于社區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及意義進行了探討。
1 電子健康檔案簡介
電子健康檔案是由計算機創建、處理并存儲的與個人健康信息相關的檔案。它是以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信息多渠道、連續且全面動態收集。 內容包括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健康體檢記錄和疾病調查記錄,涵蓋了個人基本信息、健康行為資料、臨床基本資料、就診記錄、免疫記錄、長期用藥情況, 以及慢性病記錄、婦女保健記錄、兒童保健記錄等內容。借助計算機網絡支持不同的健康服務提供者如醫療機構、衛生管理部門等共享個人健康信息,而且可跨越地理距離,真正實現居民享受持續地、跨地區、跨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
2 我國社區老年保健管理的現存的問題
2.1 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狀況知曉度不高,自我保健意識及能力低下。老年人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記憶力和反應性均下降,對健康的感知亦隨之下降。他們往往在出現明顯不適時方才去醫院診治,日常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也較弱。這使他們無法結合自身健狀況和保健需求采取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同時也無法對疾病采取有效預防措施。
2.2 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無法準確收集完整的個體健康數據并進行長期跟蹤。老年人有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其健康數據、保健護理均有別與普通人群。此外視力、聽力、記憶力的減退,使得他們很難準確的表述和記憶病史,這給醫務人員進行健康信息的采集帶來了困難。目前醫療機構健康信息的采集和記錄方式,很難長期跟蹤、準確完整的記錄患者連續、動態的健康信息,造成對病人的健康狀況掌握的不充分。
2.3 缺乏社區老年保健信息資源,科研工作滯后。科研來源于實際的問題及需求,社區老年保健的科研不僅僅涉及老年人疾病本身還應關注到老年人的心理、社會層面,不能把人從環境中分離出來,應以健康問題為焦點,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傳統的醫療信息的采集方式和記錄方式主要集中在疾病自身,很少涉及到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并且數據缺乏連續性、動態性,導致信息的局限和缺失。使得研究人員很難從數據中廣泛、及時地發現和尋找問題,同時也干擾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3 電子健康檔案運用于社區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與意義
3.1 滿足老年人自我保健的需要。老年人可以通過安全認證、自行或授權他人查閱自己的健康檔案。系統、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以往在醫療機構接受診治的情況,同時可通過計算機網絡接受醫療衛生機構的慢性病健康咨詢和保健指導,提高自我的預防保健意識和能力。
3.2 滿足社區醫療服務部門提供高水平社區老年保健服務的需要。通過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全面了解老年人社會、家庭及疾病的背景,準確了解其健康狀況,為及時、連續追蹤健康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健康教育,制定保健計劃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據,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此外還可幫助社區醫生及時發現重大疾病或健康問題、篩選高危人群井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從而達到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目的。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共享可使老年人享受到跨機構、跨地域的醫療保健服務,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的壓力。
3.3 滿足老年醫學領域科研的需要。電子健康檔案可以提供老年健康狀況動態的、連續的個體觀察與追蹤,以及群體的縱向和橫向的動態分析。完善和提高老年醫學領域科研的水平。
綜上所述借助建立完備的電子健康檔案,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可使老年人更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有針對性的加強自我保健,有效進行疾病干預;社區醫療服務部門準確、全面、動態地掌控區域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針對性的開展老年健康促進工作和老年慢性病的預防診治;研究人員可借此獲取更全面、完備的信息,提高老年醫學領域的科研水平。借此多方位、多渠道加強社區老年人健康保健和疾病的防控、治療、護理,全面促進老年人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艷英;南新玲。社區老年保健管理初探。中國社區醫師,2009,11.
[2] 劉德香, 馬海燕, 郭清. 我國電子健康檔案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J] .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10, 31 ( 6) : 1 - 4.
高雄醫學大學的前身為創立于1954年的高雄醫學院,當時為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1999年,高雄醫學院改名為高雄醫學大學,成為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至今已有3.8萬多名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遍布海內外,在醫療、衛生、生物科技等領域卓有貢獻。自創校以來,高雄醫學大學即以照顧、服務弱勢群體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經營,高雄醫學大學有25位校友榮獲醫療奉獻獎,為全臺灣醫學院校之冠。
高雄醫學大學的辦學宗旨為致力于“醫學及其相關科學的教育、研究、服務”,初期主要是培育為本土服務的醫療專業人才,開創本土醫學研究。在董事會的指導、畢業校友的扶持協助以及同仁們的通力合作下,自2005年起,高雄醫學大學連續八年榮獲臺灣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的經費補助。今年,高雄醫學大學再度榮獲臺灣第3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補助,核定獎勵經費達7500萬新臺幣,并成為臺灣教育部門認定的五所“教卓典范”大學之一。在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基金會推動的第一輪大學評鑒里,本校是校務評鑒五大評鑒項目與全數系所皆“通過認可”的唯一醫學類大學(全臺灣地區僅有兩所大學全數通過),不但在臺灣高等教育系所評鑒中創下新的記錄,同時也驗證了本校校務發展已有一定的高等教育教學品質保障與自我改善機制。我們相信,在劉景寬校長的領導下,在治校理念“創新研發、法紀制度、知識傳承、使命榮譽、國際視野”的引領之下,高雄醫學大學必將進入“亞洲頂尖大學、國際一流學府”之列。
目前,高雄醫學大學設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健康科學院、生命科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等7個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及3所大學附屬醫院,共有21個學系及5個獨立研究所。從2013年起,高雄醫學大學全面發展書院教育,開設融入書院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活動)以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此外,高雄醫學大學還將繼續擴大原有書院的成效,配合人文社會科學院的成立,結合通識知能的學習,拓展學生對文、史、哲、藝等領域認知的深度與廣度,并將學生在學校與書院課程、活動中的所學內化于自己的人格、思想中,進而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加強實踐,發揮運動精神及團隊合作的力量,以兼具醫療專業與人文關懷的實力和素養來服務人群、貢獻社會,充分落實本校“尊重生命、追求真理”的核心價值。
為了適應校務發展需要,促進擴展學術研究領域及提升研究發展實力目標的實現,高雄醫學大學于2013年在研發處下設了研究總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整合學術研究人力和資源,推動研究特色的形成與發展,執行政府政策。在總中心下,還依照不同領域的需求成立了各專門研究中心,如傳染病與癌癥研究中心、天然藥物暨新藥研發中心、老年學暨老年醫學學術研究中心、生物標記暨生技藥物研究中心、骨科學研究中心。
(本刊根據作者發言稿整理)
北京老年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可使城鄉居民享有安全、適宜、方便、有效、質優、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可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健康服務需求和養老需求。有利于首都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與健康,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期望健康壽命與生活質量,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型,有利于推進首都老年健康服務的社會化進程。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建立老年醫療服務體系,能夠適應我國老齡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迎合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要求,順應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潮流,是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和看病亂的一種最有效的途徑。
構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以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為銜接,以專業老年病醫院為核心,專業化管理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重心下移,重點前移,逐步平衡城、鄉老年的健康服務需求和質量,使城鄉社區老人都能夠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而不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區縣老年病專科醫院包括:康復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院和社區中心等,共同組成北京市老年醫療專業服務體系。形成急癥救治、疾病康復、長期照料、臨終關懷、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醫療保健一條龍服務。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專業醫院、社區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動健康服務模式。
1.北京老年醫院向綜合化發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學的排頭兵作用 負責老年人的急重癥救治、老年綜合征、多病共存、多臟器功能損害、需要長期通氣支持和急重癥后期康復病人的全面治療和護理;負責老年病臨床治療和康復研究;并負責老年醫護人員臨床培訓和繼續教育。
2.綜合醫院的老年病科 主要負責老年人的急癥救治。
3.區、縣級老年病醫院 專業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復、神經和精神康復、長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緩治療和臨終關懷等專業方面發展。建立由醫生、護士、康復師、營養師、臨床藥師、心理醫生和社會工作者參與的多學科團隊,對社區衛生和家庭醫療保健進行指導,對家庭照料病人進行綜合評估和干預。
4.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是體系建設的基礎,負責老年病的健康促進、預防保健、慢病康復和家庭照料。社區全科醫生加強老年病教育,開展家庭出診、老年健康檔案建立、老年評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務。
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
開展老年病培訓,加強對老年病學科重視
老年病專科醫生不同于全科醫生和普通內科醫生。老年病醫生要具有內科醫生以外的老年學、精神心理學、社會行為學、倫理學、環境學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識。老年病醫生關注的是老人而非僅僅疾病,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質生活和延長健康期望壽命,要具有綜合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認可老年病學科的地位,成立和發展老年病專業。在教學上分步驟開展全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老年病繼續教育,老年病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級科研機構,加強協作。
整合機構,規范就醫流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
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區、護理院、康復院、臨終關懷院、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等各級老年醫療服務機構的軟硬件標準,包括生活起居條件、無障礙設施、家庭和社區康復標準、人員設備配備、診療規范、服務模式、就診流程和統一出入院的標準,使老年醫療服務進入一種規范化管理狀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社會心理干預、長期照料、照料標準化(Benchmarks)、個案管理、老年急重癥監護(ACEU)、老年神經和心肺康復、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緩治療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據美國醫療保險公司調查顯示,在社區進行初診評估,規范轉診到相應的急性醫院、急性后期醫院、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或者臨終關懷院,從而病情好轉的患者比隨意選擇醫院就診的患者感到滿意,費用低且殘疾率或死亡率明顯低于后者。以此規范雙向轉診,形成老年病專科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間的一體化合作模式。使綜合醫院騰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難雜癥的治療;專科醫院發揮費用低廉、專業化操作水平的優勢;而社區衛生機構在預防保健,健康檔案建立與評估,急性后期康復和家庭照料中發揮作用。這種方式適合老人,而且醫療資源的整合會使群眾得到更加經濟、便捷、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建立老年健康評估標準
老年健康綜合評估是一個多學科的診斷過程,通過確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會、環境、醫學和功能等方面狀況以達到診斷、治療和長期隨訪制定綜合計劃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臟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謝平衡被破壞、智能障礙和肢體活動障礙等病理生理特點,造成臨床癥狀不典型、沒有特異性表現、隱伏性發作、易漏診。同時,老年人常出現的抑郁癥、營養不良、慢性肝腎功能障礙、骨質疏松、肢體活動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瘡等合并癥也導致治療難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療不僅是痊愈的概念,而應是盡可能地保護和恢復機體的功能,提高生存質量。要開展老年人全面的綜合評估,如:現病史和既往疾病史;體格檢查;營養狀況;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為、情感的評估;功能狀態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為和社會活動功能狀態,有無行走困難和跌倒等;社會和經濟狀況:家庭和收入狀況;居住環境:可得到的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服務項目等。老年醫學綜合評估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結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質量;選擇最佳的生活場所和最佳的保健環境;減少不需要的服務使用;安排長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數據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檔案與診療信息動態管理系統,使老年健康卡實現一卡通服務,開展預約掛號和網上咨詢。對北京各個老年病醫院和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檔案或診療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對老年人就診過程和檢查治療狀況全程監控,掌握各種數據資料,從而節約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目的淺析慕課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方法慕課(MOOC)是一種能實現教與學全程參與的新型在線教學模式,能對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深化改革,因此慕課也開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結果作為現代醫學教育教學來講,應將慕課發展當成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對優質的醫學教育資源進行選擇,并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面向醫學教育工作人員、學生和國際建立科學的、符合醫學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的慕課。結論本研究通過對慕課內容、特點的分析,探討了慕課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
關鍵詞:慕課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建設
0引言
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也更加成熟和完善,網絡教育也開始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慕課的本意是大規模在線開放式課程,也就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1]。慕課將以視頻為主,同時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免費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范圍內的學習者去學習,在我國真正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后,慕課也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領域中的熱點和重點。
1慕課的內容和特點分析
慕課能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最廣泛的教學資源共享和課程模式的互動。慕課課程可以分成線下和在線課程。線下課程具體包括學習社區、翻轉課堂、討論區、固定地點、時間的課程解答和其他形式的互動等。在線課程則包括教師制作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者參加構建的課程內容,具體包括考試題、簡短測試題以及課程視頻等。慕課不但改革了現代教育技術,同時也改變了現代教育體制、觀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養等。慕課的本質其實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的現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慕課能有效實現教與學的全程參與,慕課的在線課程能有效實現共享,同時學習內容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慕課的學習方式符合現代數字化時代的碎片化學習特點,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時間[2-3]。
2慕課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措施
2.1建立完善的醫學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在建立醫學教育慕課資源共享平臺前,應該對我國現階段的醫學高等教育現狀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對我國醫學院校的優勢和定位進行明確。通過相關組織的統一協調,來建設醫學教育的慕課資源共享平臺。國內的醫學院校之間應該要加強合作,形成完善的校際聯盟,對醫學教育慕課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設計和規范進行完善,加強醫學院校之間的信息融通,并慢慢建立完善的醫學教育慕課公共優質資源共享平臺,讓醫學院校之間的優質教學資源能真正實現共享[4-5]。在建立了完善的慕課資源共享平臺后,要加強和成熟慕課資源共享平臺的合作,最終為我國醫學教育教學而服務。
2.2建立完善的醫學慕課課程資源
在慕課平臺中,優質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構建慕課教學模式的核心之一。根據國內外的優秀醫學教材,整合國內外的專家資源,積極組織學科專家和優秀教師進行討論和研究,根據醫學慕課視頻資源的開發流程、標準、結構框架和設計原則,制定完善的規范;另外要重視微課程的設計,加強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對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缺陷進行克服。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慕課對醫學教學模式進行較大改變,因此對高校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慕課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不管是課程選材、課程實現、動畫配備以及后期制作等都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設計,所以教師應該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制作醫學慕課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和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從而才能更好解答學生的疑問[6-7]。醫學慕課課程的授課教師要對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并對問題、答案進行合理設計,而且還需要對信息進行及時反饋,進而來對教學質量進行改善。建設醫學慕課課程不但需要優秀的授課教師,同時也需要專業的團隊。醫學院校應加強慕課授課教師和專業團隊的培訓,更加深刻的認識慕課技術和理念,進而為慕課課程的建設儲備良好的力量。
2.4轉變學生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客體地位,學生僅僅是簡單的進行知識記憶,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創新進取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不能實現真正的互動式教學,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慕課課程則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不但是課程的消費者,同時也是課程的建設者和參與者,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和主體意識[8-10]。
3結束語
慕課為現代醫學教育教學的改革帶來了很好的契機,更加醫學院校的實際教學特點,對醫學慕課進行科學發展,最終來更好改革醫學教育教學,推動我國醫學教育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泓,李宏增,張昕,等.慕課對老年醫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0):1701-1703.
[2]溫靜,李小艷,梅愛紅,等.MOOC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啟示[J].醫院管理雜志,2014,21(9):881-883.
[3]慕穎,鄧堯,王長青,等.淺談如何實現病理學與中醫的結合[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9):115-116.
[4]Nina,Tumosa,KathyJ,Horvath,Terri,Huh,ElayneE,Livote,JudithL,Howe,LaurenIla,Jones,BJosea,Kramer.Healthcareworkforcedevelopmentinruralamerica:whengeriatricsexpertiseis100milesaway[J].Gerontology&geriatricseducation,2012,33,(2):133-51.
[5]LS,Kozina.Charteredspecialisttrainingingerontologyandgeriatrics.DissertationCouncilno.601.001.01workingpractice[J].Advancesingerontology=Uspekhigerontologii/Rossi?skai?aakademii?anauk,Gerontologicheskoeobshchestvo,2014,27,(2):353-7
[6]RonaJ,Karasik.Engagedteachingforengagedlearning:sharingyourpassionforgerontologyandgeriatrics[J].Gerontology&geriatricseducation,2012,33,(2):119-32.
[7]AdamLee,Gordon,Adrian,Blundell,JugdeepK,Dhesi,Calum,Forrester-Paton,Jayne,Forrester-Paton,HannahK,Mitchell,Nicola,Bracewell,Jocelyn,Mjojo,Tahir,Masud,JohnRF,Gladman.UKmedicalteachingaboutageingisimprovingbutthereisstillworktobedone:theSecondNationalSurveyofUndergraduateTeachinginAgeingandGeriatricMedicine[J].Ageandageing,2014,43,(2):293-7
[8]孫陽,王曉明.基于全科醫學理念開展老年醫學PBL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4,02:412-415.
[9]方微,陳東.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解讀及其與醫學教育的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5,16:103-107.
[關鍵詞]醫養結合;醫養方向;訂單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快速老齡化進程與勞動力總量減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總量大,家庭養老支持功能明顯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絕大多數罹患慢病,對醫療服務需求加大,從事老年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瓶頸[1]。為培養醫養人才,滿足醫養事業發展需求,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自2017年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是部省共建養老康復中心的優勢,合作開辦了“醫養訂單班”,共同培養“醫、養、護”三位一體的專業醫養人才[2]。
一、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的現實意義
(一)醫養行業從業人員的現狀
醫養行業從業人員大體可分為兩類:(1)本科以上學歷的專科醫生,這部分醫生已經過“5+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專科醫師其培養周期長,綜合性醫院需求大,且因醫養機構相對而言福利待遇較低、勞動強度大、服務時間長、職稱晉升難等原因,很多醫師不愿就職于養老機構,尤其是民營養老機構,養老專門人才更是匱乏[3]。(2)全科醫生。目前就職于醫養機構的醫務人員大多為全科醫師,但相對而言護理、康復知識欠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及醫養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健全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體系,在醫衛類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開展多元化的醫養護的“三位一體”的醫學人才培養有現實意義,這部分人原就業方向為基層醫療機構,有一定的醫學專業知識,能較好地適應醫養需求,而且就業渠道可不局限于鄉鎮衛生院、社醫服務中心,極有可能是一些醫養工作發展較快的大中城市,學生也愿意留下來,因而真正能夠“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開展醫養人才培養的政策背景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醫養人才培養。《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醫養結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衛辦家庭函〔2016〕353號)明確:“各地要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19〕5號)明確:“鼓勵各類院校特別是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在普通高校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相關專業。”《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各地要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優先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
湘潭市是全國養老綜合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在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試、改革創新。2015年7月出臺《湘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潭政發〔2015〕10號)規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學校通過在校教育、繼續教育和遠程學歷教育,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門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駐潭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高校與地方深度融合發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與地方建立“共生共榮、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新型關系。在此基礎上,湘潭市岳塘區出臺《關于推進岳塘區產教深度融合的實施辦法》,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組建湘潭醫衛職業教育集團,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為牽頭單位。
(三)校院合作培養醫養人才的優勢與基礎條件
湘潭醫衛職院是一所有104年辦學歷史的公辦全日制醫衛類高職院校,辦學成果斐然。連續5年被湖南省衛健委授予“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優秀學校”。湘潭市六醫院是公立二級甲等醫院,系“部省共建”養老示范項目,打造了全國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醫院·六頤苑康養”品牌,多次獲國家民政部、衛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國醫養結合機構100強”排行榜中,位列全國公辦醫養結合機構第三位。雙方正是憑著各自的優勢,在2017年開始醫養人才培養的合作。
二、臨床醫學專業醫養方向的建設路徑
(一)建設目標與思路
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校院緊密合作、協同育人,既為養老產業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復合型醫養人才,又拓寬高職臨床醫生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5]。
成建制組建“醫養訂單班”,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就業方向;實施“1+1+1”教學改革,第二年專業核心課的學習進醫院,既實現醫養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又加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及人文精神養成;量身打制人才培養方案,置入養老服務課程,重組課程體系。
(二)建設內容
2017年12月,湘潭醫衛職院在開設臨床醫學醫養方向的同時,與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開設了“醫養訂單班”。通過學生自愿報名,在2017級臨床醫學學生中遴選了31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成建制組班。
為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湘潭醫衛職院與湘潭市六醫院共同制定了醫養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醫養班學生除掌握臨床三基知識以外,還需掌握一定的護理、康復技術,具備“醫、養、護”三位一體的實用型醫學人才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醫養班學生除開設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及內外婦兒等專業核心課程外,有針對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學、安寧療護、老年護理技術、老年康復技術、老年病學、老年營養與膳食指導等核心課程。就業面向為各大醫養機構、社區日照中心、居家養老簽約家庭醫生等。
精準實施人才培養計劃。2018年下半年,31名“醫養訂單班”學生全部到湘潭市六醫院,實現把“課堂搬到醫院”,學生在六醫院邊理論學習邊床旁實踐;今年下半年已進入臨床實習,醫養學子在綜合醫院完成規定的實習任務后,增設3個月在湘潭市六醫院各科室的實習。
(三)降低醫養機構從業人員就業門檻
為解決人員匱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務于地方老齡事業,特提出如下建議。
1.建議為醫養訂單班學生開通“小處方權”。參照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目前為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專設的鄉村醫生資格證考試模式,為高職院校具備醫養服務能力的畢業生打通“小處方權”醫師資格考試渠道,降低執業資質的門檻,使其更好、更快服務于地方養老事業。
2.對高職高專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專學生,畢業后除可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外,還可考取具備“小處方權”的醫師資格證(擁有針對診斷已明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長期治療需定期開藥或需開具相關醫學檢驗單或一般檢查的處方權),執業范圍注明在醫養機構。
3.對高職高專三年制護理專業或康復技術的三年制大專學生,通過系統培養,經主管部門考核合格,亦可獲得“小處方權”,便于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中健康評估與慢病管理。
4.建議建立獨立的醫養人才支撐評聘體系。在職稱評聘上對在醫養機構從業的執業醫師予以傾斜。可根據《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湘人社發〔2016〕75號)文件,參照現行衛生健康委系列統一職稱體系,結合醫養機構實際,建立相對獨立的醫養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評聘體系,鼓勵醫衛技術人才服務養老事業,為建設老百姓急需的養老事業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初期選擇小范圍試點評審,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開展。
三、專業建設的特色與創新
(一)解決專業性醫養人才培養問題
校院在“訂單培養”的基礎上共建“養老學院”和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打造醫養護理人才的培訓輸出聯合體。既破解了醫養機構專業人員匱乏的難題,也提高了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
(二)拓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就業渠道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主要是培養面向基層衛生機構的醫衛人才,開展臨床醫學專業醫養方向人才培養,學生可以到一些大城市的養老機構就業。
關鍵詞跌倒;課題小組;護理管理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種機能不斷降低,即使沒有疾病,老年人也常常會出現生理功能的低下,其中跌倒/骨折給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帶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跌倒后發生骨折, 80%以上的老人股骨頸骨折是由于跌倒所致[1],骨折后的長期臥床會加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跌倒后未發生骨折,也可能因為跌倒時的驚嚇使老人對自身的移動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發生跌倒后綜合征(postfallsyndrome)。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每年約有1/3老人發生跌倒1次或多次[2],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更會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為有效預防跌倒,本老年病區于2007年7月成立課題組,取得明顯效果,現總結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課題組
挑選老年病區心血管科、神經內科、腫瘤科、骨科、呼吸內科等跌倒高危科室的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課題小組,對全病區老年患者進行資料收集。
1.2 確立管理理念
把國內外最新的有效預防跌倒措施引入我老年病區預防跌倒的護理實踐中,結合老年病區的特點,努力提高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和措施,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
1.3 專項理論培訓
選派小組成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預防跌倒護理知識培訓班,學成后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講授,以點帶面將學到的新理論、新方法應用到壓瘡護理實踐中。同時對國外醫院預防跌倒資料進行翻譯和整理,結合國內具體情況選擇性學習。
1.4 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
課題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參照相關資料和臨床經驗,采用自行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此量表由兩部分組成:跌倒因素評估表和跌倒預防措施表。跌倒因素評估表是一種多級評價的量表,評估項目包括:住院時間、年齡、跌倒史、平衡能力、精神狀態、一般情況、視力、表達能力、藥物治療、慢性病等9項,量表計分方法:量表核心條目采用有序分類變量,應答得分由正向到負向排列,對應分值為0分~3分。評定總分0~9分低度危險性;10~20分中度危險性;21~33分高度危險性。跌倒預防措施表根據劃分的跌倒危險級別列出相應措施:0~9分低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病床、病房、病區環境、行動工具、家具設備、溝通理解等方面進行干預;10~20分中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活動能力、腳和鞋、大小便的管理等方面進行干預;21~33分高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風險標識、用藥、病情觀察、用具安全等方面進行干預。老年跌倒評估量表信度評價:量表9個條目總Cranach’sα系數為0.87;內容效度為0.901。
1.5 建立管理流程
1.5.1 評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轉科后24小時內由管床護士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對其進行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如病人病情變化時也應進行再評估,以確定是否為易跌倒患者。
1.5.2 健康知識宣教與環境預防
向所有護理人員、老年患者和家屬提供教育與訓練,使他們具有防跌倒意識,主動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辨別高危人群,并依據得分情況選擇相應干預措施。護士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用尊重和誠懇的態度對待老人,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其交談,解決患者心理上的顧慮,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老年患者能聽從護士的宣教,配合護士的工作,互相合作,以防意外的發生。對老年住院患者實施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采取預防跌倒措施,降低跌倒發生率[3]。病區內各個病房統一布局,病室保持整潔,照明充足,調節病床高度至合適,配有床欄,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無水跡。走廊通暢,不堆物,設有扶手;廁所、浴室使用防滑地磚,安裝呼叫器。廁所使用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時跌倒;病房做清潔工作時,設置醒目的標志,使患者提高警惕。
1.5.3 設立風險標識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懸掛相應的預防措施,并給予持續性評價并列入交班內容。根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有中、重度危險性的患者,護士長在24小時內與經管護士、醫生(必要時)共同對患者進行再評估,力求內容客觀真實,并檢查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確認無誤后上報科護士長。
1.5.4 逐級上報制度
完善“護理部―護理安全小組―護士長”三級護理安全監控網來探討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預案及其實效。
1.5.5 應急預案
當患者發生跌倒時,當班護士立即至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傷情,初步判斷摔傷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將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時填寫跌倒事件報告單,逐級匯報。
1.5.6 資料保存歸檔
對每一份跌倒病例登記表輸入計算機保存,以供分析、綜合評價和信息反饋。
2 效果
課題小組自成立并對預防跌倒護理進行規范化管理以來,研制了老年跌倒評估量表,為老年人跌倒風險的預測提供了測量工具,為預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預措施提供了依據,每一位有跌倒風險的患者能得到課題組提出的最為適合的護理方案。3篇;組織舉辦了跨地區醫院的 “預防老年跌倒的研討會”,并作預防老年跌倒的護理管理專題報告6場。
3 討論
3.1 使預防跌倒的程序規范化,跌倒預防知識普及,跌倒發生率下降
跌倒的預防護理方法多種多樣,常常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選擇和使用,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學性,需要得到證實。而由循證護理制定并通過測試的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可以準確的指導預防跌倒的措施。我老年病區住院期間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由11.8%降至3.4%,有顯著改善。
3.2 老年跌倒量表的使用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增進護患溝通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可隨時提醒護士和患者預防跌倒,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懸掛于患者床頭的預防措施不僅用來指導護士預防跌倒的護理工作,而且作為患者讀物之一,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跌倒的風險大小,及預防的方法,提高患者滿意度。
3.3 加深了科室間的合作,促進信息的交流
課題小組加強了與臨床各科護士、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協調。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科室和不同專業,醫療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對每一個跌倒案例都與科室護士長、護士、醫生(必要時)、患者及家屬一起商討,提出較全面、合理的防治護理方案。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醫學分科細化,以課題小組形式進行護理循證實踐和管理可以不斷深入和推廣,利用課題小組的力量去解決更多護理問題,為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Province MA , Hadley EC , Hornbrook MC , et al.Theeffectsofexerciseon fallsinelderlypatients:Aprepalnnedmeta-analysisoftheFICSITtrials.JAMA1995. 273 (1) : 1341-1347.
【關鍵詞】 老年; 護理; 安全; 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5-0080-02
護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生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預防和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是醫療護理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所在醫院自2012年起采取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一級甲等醫院,分為內、外、婦兒、急診四個臨床科室,內科沒有細致的分科,屬于綜合內科,收治的范圍很大,有呼吸、消化、神經、心血管、腦血管、內分泌等各個系統的疾病,疾病種類繁多,病情復雜,患者經常同時并發好幾種疾病,醫護人員相對短缺,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筆者所在科室的患者年齡偏大,以50~80歲居多。因老年患者各個器官功能減退,感覺認知遲鈍,加之住院后環境的突然改變,容易發生一些意外損傷。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筆者認為要加強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防范醫療糾紛。
1 老年患者安全問題的因素分析
1.1 生理性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臟器發生退行性改變,各系統功能減退,代償能力降低,機體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視覺、聽力、記憶力均下降,反應遲鈍,智力減退,易發生跌倒、誤吸、嗆咳。
1.2 心理性因素
現今社會常見的空巢現象、離退休綜合征、喪偶、家庭糾紛、經濟窘迫使得老年人缺少社會支持,孤獨感增加,加上久治不愈帶來的病痛折磨,會讓患者感到悲觀、絕望、急躁、易怒,可能出現自殺、自傷等意外情況。
1.3 病理性因素
常見的腦血管病患者,平衡能力差,行動遲緩,肢體感覺障礙,導致身體應急能力差,易發生意外損傷。
1.4 環境因素
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差,各器官功能減退,常有反應遲鈍、行走不穩、視力模糊、安全意識差,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差,病區環境因素往往是老年人發生跌倒、損傷的重要因素。如地面不平或有積水、太滑、無坐便器、無床攔、扶手、病員服不合身等。
1.5 藥物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的退行性改變,排泄及吸收能力均下降,易造成藥物蓄積過量或不足,其理解力和記憶力減退,再加上藥物種類多,不能準確按時按量地服藥,易造成少服、多服、錯服、漏服等現象發生。
1.6 護理人員的因素
護理人員對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老年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極少,臨床經驗缺乏,病情觀察能力不足,法律意識淡薄,工作態度不嚴謹,對病情的發展變化缺乏預見性,看不到安全隱患,不能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2 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 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
全院定期進行組織與醫療護理相關的法律知識專題講座,針對相關單位發生的醫療護理事故及筆者所在醫院歷年來出現的醫療護理差錯,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警示教育,使護士意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2.2 加強護理管理
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強化規章制度的落實,人人掌握護理安全管理的15項核心制度,并進行考核,人手一冊。強化護理技術操作,并對其進行歸納、整理,編制成《護理安全管理手冊》,以便護士翻閱。
2.3 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加強護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變化、心理特點及需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思想上要充分重視,主動與患者接觸,交流思想,多付出一些愛心去關注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引導他們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情,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4 加強護理評估,及時預測護理風險
護理部針對各科的疾病特點編制了《護理風險的評估與防范措施》,每人一冊。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每一位住院患者進行及時、準確、全面、詳細的評估,掌握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用藥史、過敏史及其他相關資料,找出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2.5 加強護患溝通,強化主動服務意識
教育護士時刻“以患者為中心”,真正把“始于患者需求,終于患者滿意”的服務理念貫穿于護理服務的全過程,將健康教育與溫馨服務融為一體,以積極的工作熱情、真誠的服務態度、精湛的技術水平滿足患者全方位、多層面的需求。
2.6 定期召開護理安全分析會
各科室發生護理缺陷時,首先及時上報護士長及高年資的護士,積極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降低缺陷對患者的損傷,并記錄缺陷發生的經過,進行分析,制定預防措施,及時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及時召開護理安全分析會,進行安全警示,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強管理,逐步形成收集缺陷資料-缺陷分析-缺陷整改-效果監督全程閉合式的管理機制[3]。
3 體會
3.1 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減少了護理缺陷、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護理缺陷是護理工作中一切不符合護理質量標準的現象[4]。筆者所在醫院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實行全面護理缺陷登記上報制度,對發生的護理缺陷進行分析以及整改,使護理缺陷減少,護理工作質量明顯提高。
3.2 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護理安全是一切醫療護理活動的基本目標。護理風險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始終,護理人員只有在確保患者安全的基礎上,才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5]。強化護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增強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以及主動服務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通過對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并進行有效的防范,加強了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有效地減少護理差錯事故,避免護患糾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利于醫院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烏轉英,王紅霞.我院護理安全管理的做法和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5):372-373.
[2]孟娣娟,繩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942-945.
[3]朱淑蘭,馬燕.護理缺陷管理與護理流程再造相關性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7):90-91.
[4]曹亞琴.護理缺陷匯總反饋與流程再造對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23):2973-2974.
[關鍵詞] DNA損傷檢驗點;ATM-chk2通路;衰老
[中圖分類號] R3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5-0037-02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觀察老年小鼠DNA損傷檢驗點ATM-chk2通路的基因表達變化及羊藿苷提取液的干預作用,并進一步通過實驗觀察利用RNA干擾技術抑制ATM-chk2通路后對細胞衰老的影響及羊藿苷的干預作用是否發生變化。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采用SD大鼠,由復旦大學科學部實驗室提供,分別隨機選擇4個月齡、12個月齡、20個月齡和28個月齡各10只。4組SD大鼠的體重、身長、活躍情況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1.2 所用試劑 ATM,cdc25c,cdc2,cdc25A,c-Abl 均為SANTA 公司提供,Cdk2為Biolegend公司生產。
1.2方法
分別取4個月齡、12個月齡、20個月齡和28個月齡大鼠的骨髓組織進行ATM-chk2通路的觀察,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
1.2.1 ATM-chk2通路的研究 ①骨髓組織的制備:分別將4組大鼠脫頸椎處死。并采用75%的乙醇進行消毒,置于方盤內,撥開大鼠的大腿皮膚,分離肌肉,剪開雙側股骨頸,采用pH值為7.2 的PBS液沖洗,置于已經滅菌的EP管內。②骨髓細胞涂片:采用SP免疫組化法,顯色劑為DAB。一抗濃度為1∶100。采集取骨髓細胞進行涂片,采用丙酮做固定液,固定15 min。再經二次蒸餾水進行清洗,采用pH值為7.2的PBS液少量多次緩緩清洗,再經濃度為3%的雙氧水浸泡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在采用二次蒸餾水、pH=7.2值的PBS液重復上次的清洗操作。再采用正常羊血清工作液37℃封閉10 min,滴加一抗,于4℃冰箱中過夜孵育。第2日滴加二抗,于37℃培養箱中孵育30 min,經PBS溶液沖洗3次,每次5 min;沖洗后加DAB顯色液,再用PBS溶液沖洗3次,每次5 min;滴加蘇木素染色10 s,待流水返藍,進行常規脫水,透明,干燥,封片。
1.3 觀察指標
在顯微鏡下對陽性細胞進行計數并統計陽性細胞率。于10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五個視野中的蛋白陽性表達率,取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不同組別大鼠的ATM基因表達情況比較
4個月齡、12個月齡、20個月齡和28個月齡SD大鼠的ATM基因表達隨著月齡增加,呈逐漸下降趨勢,不同月齡大鼠間行方差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不同組別大鼠的ATM-chk2通路基因蛋白表達情況比較
4個月齡、12個月齡、20個月齡和28個月齡SD大鼠的ATM-chk2通路基因蛋白呈逐漸上升趨勢,組間行方差齊性檢驗,差異具有顯著性(P < 0.05)。
3討論
衰老,一般是指生命周期中隨增齡而發生的、漸進的、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全身復雜的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變化[2]。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使如何延緩衰老、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不僅有醫學、生物學等方面的意義[3],同時也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因此延緩衰老、防治腦老化的研究成為目前老年醫學界主要課題之一,正日益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重視[4]。衰老是機體經長期發展,漸進累積而成,其為機體最復雜的生物過程之一[5]。機體衰老時,其各種組織、系統、不同層次都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從不同層面去研究衰老的過程,從而揭示衰老的規律具有更為重要的價值[6]。
DNA損傷造成的基因組不穩定性是衰老發生過程中的核心環節[7]。以ATM-chk2通路為主的DNA損傷檢驗點是調控DNA損傷修復最為重要的關卡,與衰老的發生關系密切[8]。我們前期研究從細胞水平、低等動物、哺乳動物三個層次發現ATM-chk2通路及其基因蛋白表達對衰老存在一定的影響。同時前期利用基因芯片技術發現老年小鼠DNA損傷反應相關基因表達上調,但ATM基因表達下調[9]。細胞周期DNA損傷的檢測主要依賴于細胞周期監測點信號通路來完成,其中毛細血管擴張共濟失調突變基因(ATM基因)及其編碼的產物蛋白激酶在該通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0,11]。ATM基因通路是DNA修復中十分重要的調控網絡[12]。ATR-chk2通路信號轉導路徑:DNA損傷誘導ATR激活下游chk1,chk1主要磷酸化Cdc25C[13],通過Cdc2調控G2/M期;也介入ATM-chk2下游通路,磷酸化Cdc25A,參與S期損傷檢測調控[14,15]。
本研究資料中,4個月齡、12個月齡、20個月齡和28個月齡SD大鼠的ATM基因表達隨著月齡增加,呈逐漸下降趨勢,不同月齡大鼠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ATM-chk2通路基因表達呈逐漸上升趨勢,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綜上所述,ATM基因表達及ATM-chk2通路基因蛋白表達水平與大鼠月齡直接相關。
[參考文獻]
[1] 王學波,李建遠.線粒體DNA突變與衰老[J]. 中外醫學研究,2011, 9(18):160-161.
[2] ALRS,Harding SM,Law C,et al. Phosphoforms and ATM and 53BP1 at sites of exogenous DNA damage[J]. Radaiat Res,2011,175(5):588-589.
[3] 曾慶岳,王云山. 羊藿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醫藥導報,2012,31(4):462-465.
[4] 賈亮亮,袁丁,王洪武,等. 羊藿苷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20):3976-3979.
[5] 汪海東,夏世金,陳頌春,等. 羊藿苷經NF-κB信號通路干預大鼠免疫衰老的作用及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0):2938-2941.
[6] 吳滿剛,賀曉麗,強桂芬,等. 羊藿苷對快速老化小鼠SAMP8腦線粒體的保護作用[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0,15(7):721-725.
[7] 劉東華,吳滿剛,畢明剛,等. 羊藿苷對去卵巢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學習記憶及皮層氧化應激的影響[J].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6):580-583.
[8] 劉小雨,沈自尹,王琦,等. 羊藿總黃酮(iF)對老齡大鼠Thl、Th2、Th3細胞的調節作用[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5,21(11):842-846.
[9] 陳作舟. 篩選機制與衰老的DNA損傷假說[J]. 遺傳,2001,23(6):559-563.
[10] 楊茂林,孟思進. 線粒體氧化損傷在衰老發生機制中的作用[J]. 醫學綜述,2010,16(9):1297-1300.
[11] Wahl GM,Cart AM. The evolution of diverse biological responses to DNA damage:insights from yeast and p53[J]. Nature Cell Biol,2001,3fI2):E277-E286.
[12] Zhu Rongrong,Wang Shilong,Sun Xiaoyu,et al.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β-CD on DNA damage induced by ultrafine TiO2[J]. 中國科學B輯(英文版),2007,50(2):272-275.
[13] Hui Yu. Typical cell signaling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DNA Damage and Extranuclear Damage[J].2012,24(2):83-89.
[14] Ming TIAN,Yongdong FENG,Jiang MIN,et al. DNA damage response in resting and proliferating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treated by camptothecin or X-ray[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英德文版),2011,31(2):147-153.
【關鍵詞】 中青年腦梗塞;關鍵因素
近年來中青年腦血管疾病有明顯上升趨勢,現對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患腦梗塞的中青年患者危險因素作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會建議將60歲以上稱為老年期,參照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和“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診斷標準[1],本研究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小于55歲的88例中青年腦梗死患者。入選標準(A組):首次新發急性腦梗塞,發病48h內,18-55歲,性別不限;頭顱CT排除腦出血。排除標準:全身各系統或臟器合并較重疾病(包括嚴重精神病)。基于以上標準選取男性60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2.14:1,年齡最小的32歲,最高55歲,平均46.27歲。隨機選取80例來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的小于55歲的無腦梗塞的患者作為對照組(B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1.2 臨床資料 88位腦梗塞患者及80位對照者均詳細記載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BMI指數、A型性格、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心臟病史(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房顫病史),既往服藥史(避孕藥、毒麻藥)、家族史,并且行血尿便常規、肝功、腎功、尿酸、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出凝血四項、C反應蛋白、血流變學、心電圖、胸片、經顱多普勒、頸部血管彩超檢查、頭CT。把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如表1,對每一因素A組和B組進行X2檢驗,查出P值,分析各危險因素與中青年腦梗塞的相關性:
2 結論
從表1可以看出本組資料中高血壓、吸煙、飲酒、頸部血管動脈斑塊與中青年腦梗塞有明顯的相關性P
3 討論
對于血栓形成性腦梗塞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腦梗塞的發病機制中動脈壁病變是腦血栓形成的關鍵因素,動脈壁如無異常一般不易導致腦血栓形成,如休克患者不論休克時間多長,通常不出現腦血栓形成。在動脈壁病變基礎上,血液成分變化、血液粘稠度增加、紅細胞過量增多、高脂血癥和纖維蛋白原增加等可促進血栓形成。血流動力學異常在動脈壁病變基礎上易導致病變部血栓形成[2]。上述的危險因素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吸煙、飲酒均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病變的根本原因。其中大部分的腦血管疾病與血壓異常升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尤其是35歲以上的患者中這一特點表現的更加明顯[3]。高血壓是腦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發生和發展的核心環節。糖尿病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肥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的發生率均高于相應的非糖尿病患者群。高血糖是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約是普通人的4倍,腦卒中的病情輕重和預后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情況有關。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吸煙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等。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包括升高血壓、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心律失常和降低腦血流量等導致腦卒中。長期大量飲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時腦梗死的危險因素。目前認為體重指數(BMI)增高時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心房纖顫、瓣膜性心臟病、冠心病等都可能增加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其中以心房纖顫最為重要,心臟病常引起栓塞性腦卒中。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4]。對于尚未發生腦梗塞的中青年人,積極主動地控制上述危險因素也是針對腦梗塞的一級預防,從而達到使腦梗塞不發生或推遲發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Essentials of diagnosis of various types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J].Chin J Neurol,1999,9:379-381.(In Chinese)(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9,9:379-381.)
[2] 郭玉璞,王維治,等.神經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3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