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7:26: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語文線上教學反思,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青年教師的優勢和不足
青年教師的優勢是剛參加工作不久,教學理論知識豐富,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新知識較快,年紀較小,和學生有較多的共同語言,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不足之處一是雖然教育理論知識豐富但實際教學經驗缺乏,多數正處于教學新手向教學老手轉變的過程中。二是個人專業成長意識強烈,但是缺乏奉獻精神;三是有遠大的目標,但落實較少;四是自主發展意識較強,合作能力欠缺。
二、青年教師成長的主要內容
青年教師的成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具備豐富的知識,這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尤為重要,這里豐富的知識既包括學科專業知識,也包括綜合知識,也就是說作為語文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二是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其中包括班級管理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想品質,還包括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三是要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師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的途徑
(一)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每個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一般都是滿腔熱情、志向遠大的,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有的教師逐漸變得麻木,沒有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沒有目標就不會成長,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工作的前十年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一定要認真規劃好這十年,這些成長目標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自己的品格修養要達到什么標準。二是知識結構所要達到的要求,包括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以及相應的心理學知識。三是教育教學要達到什么標準,包括課堂教學達到什么目標,班級管理達到什么水平,教育教學研究取得什么成果。
(二)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說要有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作為青年語文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樣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知識的豐富、閱歷的增加,對于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三)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從教技能
1.認真備課
青年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特別認真,要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切實了解學生對課堂的需求和對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的教學方案,為講好課做充分的準備。
2.認真上課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就是要變接受性學習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作為青年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語文教學中,青年教師一般具有接受知識快的特點,要把課堂教學作為自己成長的主陣地,堅持認真上課,提倡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索,力求教學的最優化,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3.注重課后反思
作為高中青年語文教師,每上完一節課后,要認真反思,通過反思以求進步。具體做法是通過對自己教學的過程和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認真進行反思,對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教學中的失誤教訓進行總結。從而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4.教師之間要積極合作交流
提倡開放式教學,青年語文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互相評課、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另外還要多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課,教育教學的本質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與同行的合作交流,通過同行教師之間的互動,互相啟發和補充,才能產生新的教學思想,從而不斷完善語文教學水平,促進青年語文教師專業水平的成長。
5.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并且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特長及優勢,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每個青年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幽默詼諧、有的細膩婉約。有的教師擅長朗誦,就可以范讀,給學生以示范;有的教師擅長活動,就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發揮個人優勢,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基本教學方法和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四)積極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
青年語文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如聽課、說課、集體備課、進行課堂教學經驗交流等。在參加這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一堂好課,如何上好一堂課?比如從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課堂內容的趣味性著手,要想講好課,就必須備好課,備課環節非常關鍵,只有做到這些,青年教師才有可能自己上好一堂課。
(五)青年語文教師要加強職業道德培訓
學校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另外還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教育戰線上的具體事例鼓勵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六)青年教師要樹立積極向上的教學心態
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助于人們拼搏進取,保持旺盛的斗志,激發自身的潛能,更好地促進自身健康成長。比如學校的公開課,有的教師積極爭取,有的教師抱著應付的心態,這種不同的心態造就了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青年教師,樹立積極向上的教學心態是很有必要的。
結語:綜上所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語文教師,就必須精讀優秀的教育教學理論,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其次,要經常和同行進行經驗交流,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另外,還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學魅力,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感染學生、吸引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孫喜鳳.青年教師成長的路徑[J].吉林教育,2011(9).
[2]魯林岳.特級教師成長與成功的因素[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1(8).
[3]章師亞.教師專業成長應該牢記的7句話[J].浙江教育科學,2011(1).
課堂教學中要有“我”,是因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學生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學習基礎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模式不同,這種種不同構成了千差萬別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對象又構成了不同的班風學風,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要有學生這個“我”甚至這些“我”,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課堂教學中要有“我”,是因為教師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每個教師各自的專長不同,同樣的語文教師,有的擅長激情,有的擅長落實,有的擅長朗誦,有的擅長寫作,有的發音較好,有的語法精通。只有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使課堂精彩紛呈,百花齊放,教師也會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成長。
可是,現實的情況卻并非如此,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學案導學模式的推廣和集體備課的程式化,一種行政大一統的要求帶來了教師個性的泯滅和個人智慧的僵化。也許這種現象的成因源自于理解上的偏差,但是預想結果的出現確實客觀存在。
先看一個案例:
兩節語文同課題教學,課題為“長短句的變化”。兩位不同的教師,在不同層次的班級上課,其處理教學內容的過程是一樣的:1.明確長句變短句的原則和方法;2.明確短句變長句的原則和方法;3.指出學生學案上存在的問題;4.學生對問題較多的學案進行討論;5.展示標準答案;6.當堂鞏固訓練。
這種雷同化的課堂教學,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成為空想,也可能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成為空談。
要使課堂教學中有“我”,教師心中必須有學生。教師要把學生看作花園中的花草,根據教學目的和花草本來的屬性進行栽種、培育、施肥、修剪。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強,就要在聯想方面“投其所好”,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有的學生喜歡表演,就要在課堂上多讓其展示,并力爭由他們的展示帶動其他同學的展示;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喜歡思考,就要增加他們思考的深度,同時鼓勵其展示自己的思維邏輯。針對不同的班級也是這樣,當一個班級的班風形成后,教師就不應用完全相同的學案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要使課堂教學中有“我”,教師心中必須要有理想。每一個教師都要有一份人生成長規劃,要好好設想一下,經過多少年的教學實踐后,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教師,自己想在教學上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和風格。如有的教師以情感見長,循循善誘;有的教師以設問見長,善于引導;還有的教師注重落實,課堂扎實。這些都可以作為實現自己教學理想的基礎,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更要時時實踐、反思,看自己的這種特點和風格區別于其他教師的不同之處是什么。“凡事預則立”,心中有了理想,就會使自己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就會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力爭體現出“我”來。
要使課堂教學中有“我”,課前的研究必須有“我”。現在各學校強調集體備課,強調發揮集體的智慧,這當然沒錯。但是一定要注意“集體智慧”絕非“一統智慧”,集體備課時該發言的一定要發言,尤其是年輕教師,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法說出來,切不可一味依賴老教師,以致在課堂教學中失去了自我。
課前研究中要想有“我”,還要注意擺脫資料的束縛。如今網絡發達,查找資料十分方便,每個教師手頭也都有教參,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賴這些,也會使自己失去理解和判斷力,同樣會失去自我。反之,如果拿出自己的眼光,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自己的看法,就能夠在長期的鍛煉中形成課堂中的“我”。
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氓》這一課,是《詩經》中的一首詩。作為一首古體詩來說,篇幅較長,文字理解難度也偏大。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學設計,把重點放在疏通字句上,然后再談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顯然就落入了俗套。有個性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就能別出心裁,抓住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來引出故事情節和情感,這樣就形成了個性化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