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16: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歷史研修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編者按:網絡研訓是大面積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縮小地區、學校、學科、教師之間差距,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但也存在教師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質量監控不足等問題。新興的網絡研修模式與傳統研修有機整合方法提出,能有效地抓住了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主要矛盾,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師研修中的優勢,主動地適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現實需求,對全面提升教師培訓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正式頒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綱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創新網絡教學模式。
通過網絡培訓,參與網絡教研是大面積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縮小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學科之間、教師之間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基于工作坊網絡研修將成為教師培訓的主流培訓模式
我國網絡教育早期稱為遠程教育,最早為電視教育,源于上世紀80年代。電視大學的誕生,開放大學圓了眾多莘莘學子的大學夢,連農民都可上大學。1999年以后,中國網絡教育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教育部先后批準67所高校試點開展網絡教育,注冊學員數百萬人。《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工程啟動,基于互聯網網絡研修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日益為人矚目。2012年教育部啟動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包括三個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幼兒園骨干教師遠程培訓、縣級培訓機構培訓者遠程培訓。2013年啟動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采取集中培訓與教師工作坊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培養300名“種子”教師作為名師候選人,依托“種子”教師組建100個教師網絡研修工作坊,培訓30000名市縣骨干教師,以探索骨干教師常態化培訓模式。今年,除繼續支持2014年的30個教師工作坊外,新增100個工作坊,共設134個教師工作坊,培訓402名教師工作坊主持人、40200名區縣骨干教師教研員。目前,134個教師工作坊培訓學科主要是小學、初中、高中語數英三個主科,僅有四個其它學科工作坊,初中歷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有9600位骨干教師參與網絡培訓,占培訓總人數的23.88%[1 ]。
近年來,名師工作室作為一種優秀教師群體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各省教育部門重視,各省市紛紛命名了一批名師工作室,選擇優秀教師代表為領銜人,希望以此發揮名師的示范、帶頭和引領作用,組建優秀教師群體,發揮團隊協作優勢,提高高層次教師的整體水平。多年實踐表明,名師工作室是一種很好的教師共同體培養模式。互聯網+教育是當今最具活力的教育發展模式,名師工作室+互聯網――教師工作坊應運而生。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啟動將極大地發揮網技術應用,大幅提升中小學骨干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現場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師培訓模式創新。根據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布局,集中培訓與大規模網絡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是今后的主流培訓模式。
二、影響網絡研修效果的主要因素
筆者2000年承辦北京師范大學首批高校試點網絡教育福建教育學院班多個本科專業的管理培養工作,開始參與網絡遠程教育實踐探索;2004年開始將網絡研修運用于福建省中學化學學科帶頭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培訓班(兩年)、南安市場小學骨干校長和教研室主任等多個培訓班,取得很好的網絡培訓效果,開發了基于任務驅動、適合網絡研修學習的課程,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網絡研修平臺建設、管理與有效指導經驗。由于豐富的網絡培訓實踐經驗獲得2015國培計劃――示范性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2400名骨干教師(教研員)培訓任務奠定了基礎,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高層次、大規模網絡培訓管理與指導工作。多年的網絡培訓實踐探索,筆者深深感到,要達成網絡研修有效目標并非易事,有四方面因素制約著網絡培訓效果。
1.學習動力是影響網絡研修有效性的前提
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學習積極性的直接動力,是推動學員產生學習行為的內部直接動力,學習動力是影響網絡研修有效性的前提條件。根據筆者所接觸到的大量中小學教師培訓對象,因學歷、年齡、家庭經濟、教學任務、工作環境等不同,對參加網絡培訓態度不一樣,可以分為三種類型[2 ]。第一類是“主動型”教師,這類教師對各種各類培訓、包括網絡培訓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學習需求,迫切要求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拓展學科知識技能,提升自已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促進自己專業成長,是培訓動力實足型教師。這類教師主要為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部分青年教師。第二類是“被動培訓型”教師,他們認為培訓對自己沒有用處,對進修培訓不感興趣,對網絡培訓更是不屑一顧。或認為自己的教學業績不錯,自己的教學不輸別人,或兼職其它職業,或不思進取,或以網絡培訓沒有效果等等。偶爾參加外出培訓,總認為“被培訓”,是幾乎沒有培訓動力的教師。如果沒有強制措施,這類教師是不會主動參加培訓的。第三類介于主動與被動型之間的教師,即“可激活型”教師。缺乏動力的原因,可能源于應試壓力、家庭經濟壓力、或職稱已經到頂升遷無望、或進入教學倦怠。這類教師在一定的外在動力驅動下,優質網絡培訓課程的吸引,他們愿意參加網絡培訓學習。第一二類教師數量較少,第三類占多。如能調動可激活型教師的網絡培訓參與積極性,網絡培訓則成功了一半。而中小學教師應該成為主動型和可激活型教師,從網絡培訓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學科知識技能、教育教學智慧。
目前,網絡培訓動力主要還是來自于職稱評聘的繼續教育課時要求、信息技術全員培訓要求,學科帶頭人、名師等評選條件或培訓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