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7:23: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科學行業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培養 中學生 生物課興趣
一、將課堂教學與大自然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課本上的生物學知識,只是自然現象的文字再現,如果我們把這樣的一種自然知識硬性地放到課堂上解決,不僅是學生,即使是我們教師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的。實際上,自然界才是學生真正的生物課堂。生物學知識,只不過是自然界中生物現象的一種文字概括。生物學教師只有把我們的生物課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們的生物課堂變得真實而具體,充滿趣味性,更為重要的是,這樣更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
二、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特別緊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營養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這些知識,在課堂上進行理論上的講解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不過那只能算是紙上談兵。如果我們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拿到生活中去加以體驗的話,那么,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講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課后讓學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學生一定會積極地投入到這項活動當中去的,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活動,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動中我們就能夠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三、將課堂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世紀,有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一些高新科技與生物知識有關,生物科學是現代的前沿科學之一,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當代的許多行業,特別是醫學行業產生了重大的變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仿生學的應用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生物技術研究的領域中來,以他們的熱情與創新精神正在撥開生物界的層層神秘面紗。所以,課堂上適當引入生物科學的前沿技術,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物科學,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激情與興趣。
四、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驗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許多學生正是因為愛實驗才愛生物學的。實驗除了真實、直觀、形象、生動之外,還是一項目的性十分明確的操作活動。它對培養學生認識和理解生物學概念都起著其他任何教學方法均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并力求使學生實驗成功。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不僅滿足他們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動手動腦,克服種種困難獲得實驗成功之后,此時學習成功的喜悅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能夠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從而刺激學生更深入地探索。
五、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我們的教學一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進行教學,如將猜謎語、演小品、講故事、唱兒歌等活動引入教學。例如,教師可以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激發學生對兩棲類動物的學習興趣;可以自編小品“多莉找媽媽”激發學生對“克隆”技術的強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將《三國演義》中“望梅止渴”的故事與“條件反射”的教學結合起來,這既增加了課堂的文學氣氛,詩化了教學,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將課堂教學與生物課外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生物教學理論要求我們堅持兩個結合,即堅持課內外結合和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那么作為教師,就必須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實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課堂以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課外活動中,向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生物學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生物技術如組織培養、食用菌的栽培、動植物標本的制作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七、將課堂教學與諺語俗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一節課整個過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學科的專業術語貫穿始終,教學氛圍肯定顯得沉悶。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諺語和俗語來調動學生。
所謂諺語俗語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語言,它們是一些將某些現象、事實或規律用精練上口的詞句加以描述的語言,具有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如生物的遺傳可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引入;條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引入。
興趣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短暫興趣引導到穩定興趣,促進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向高層次發展。
(2)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脫離開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不能為激發興趣而去迎合學生,更不能為激發興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當的比喻去逗學生發笑。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趣味性,教學的趣味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學的趣味性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教學不宜引起學生哄堂大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一個“度”。
【關鍵詞】藥物化學 理論課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改革
一、《藥物化學》理論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藥物化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研究的內容既包含生物科學的內容,又涉及化學學科的內容。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之聯系的學科較多,所涉及的藥物數量巨大、結構類型繁雜、理化性質各異、新藥研究方法多樣,如果在有限的授課時間里,單純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講授,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疲于記憶,最終影響教學質量。
鑒于上述現狀,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和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提出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其目的是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工作能力、訓練學生基本技能和良好作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技術創新的基礎,使學生適應社會需求[1]。
對上述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如下:由于長期以來教學以基礎研究為主,忽視創新研究,因此在教學方法和內容等方面禁錮于傳統教育思想及模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學方法上公式化、教條化,學生獨立自主思維不夠,理論和實踐教學結合不緊密;(2)在教學內容上,忽略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與時俱進;(3)在教學指導思想上,結合本學科教學水平評估和精品課程的要求,貫徹以評促改的精神,提出藥物化學理論教學進行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是教學規律中最活躍的要素,教學方法在學生的知識逐漸積累的過程中起到了媒介和橋梁的作用[2]。同一位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同一個教材講授的內容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
1. 教師是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專家,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上要精講多練,在教學中適當地應用討論法、探索法、發現法、問題法等方法,采用自主學習、自我討論的方式啟發學生,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理論形象化,這樣使學生容易接受,活躍課堂氣氛,在輕松愉快中進行學習。
2. 讓學生親自體驗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學中應用探索研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才能,探索研究式學習著重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對有關的知識死記硬背。
3. 學習有了主動性才會提高學習效率,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習興趣是追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帶著興趣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實例法,應用典型的藥物發明來培養學習興趣。例如弗萊明從金黃葡萄球菌培養過程中的特殊現象而發現青霉素;希拉蒂讓病人咀嚼柳樹皮來知道水楊酸止痛作用進而合成了鎮痛藥阿司匹林[3];一個個新藥物的臨床實際上就是人們的不斷觀察、思考、探索、發明的過程,通過這些經典的實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1. 《藥物化學》與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相關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分階段、歸類地進行授課,既要避免重復性教學,更要避免各章節之間內容的重復、遺漏或脫節,又注意與其他學科內容的聯系。因此,教學中以各類藥物中經典藥物為主線,介紹這類藥物的發現、發展、構效關系、物理化學性質、合成路線、藥物與受體、酶的關系、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藥代動力學關系,并注意各有側重。
2. 由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而《藥物化學》的學習離不開化學的基礎并且與多學科都有交叉,如果不能適當的將教學內容化復雜為簡單,學生在接受和理解的過程中可能存在困難,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失去對《藥物化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應把理論性強的內容盡量化繁為簡。
四、展望
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這正是教與學活動中的最佳境界。快速發展的藥學行業需要高素質的藥學專業人才,藥學教育工作必須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大膽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級藥學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紅梅, 鄭劍斌, 李劍, 杜文婷, 徐仲玉, 虞心紅, 鄧衛平. 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旨深化藥物化學教學改革[J]. 化工高等教育,2010(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