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時間:2023-08-21 17:24: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定義 特點 區別 聯系

微觀與宏觀,顧名思義,宏觀就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就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世界存在宏觀與微觀,當然,在經濟學中也會存在宏觀與微觀。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而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則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具體的來說,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它闡述經濟社會中的經濟個體根據什么和什么樣做出經濟決策,例如:消費者怎樣做出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決策;企業針對消費者需求、收益與成本的比較關系怎樣作出的決策;勞動力所有者怎樣決定勞動流向與勞動流量等等。

而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種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變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它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就是研究國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定地(沒有通脹和縮退)以較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有: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相聯系的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等。

當然,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并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但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形態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

其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相比較,它在理論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點:1.以個量分析為基本方法、2.以邊際分析為主要工具、3.以均衡狀態為分析依托、4.以實證分析為主要手段、5.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6.以理論多元化為發展特色。而宏觀經濟學也有如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論是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理論、3.其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個體理性與總體非理性的矛盾、5.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層次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指標、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開放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

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微觀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對于微觀經濟現象的眾多說明和對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闡述無疑是有價值的。在解釋微觀經濟現象或偷襲微觀經濟問題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繞過人類已存的思想認識或研究成果。當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邏輯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對問題的解決。如果說微觀經濟學提供的是理論基礎,那么,宏觀經濟學則是為了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而兩者之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而對于區別,1.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或規律,從總量上分析問題。2.其次,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當然,它們的研究方法與基本假設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用個例分析,研究經濟變量的單個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采用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4.對于基本假設,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最后,它們的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也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等。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第2篇

摘要:本文在對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一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并對重慶大學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給予重點研究,提出經濟學課程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教學;經管類專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139-02

一、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的一般情況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將西方國家的主流經濟學統稱為西方經濟學。在國際上,西方經濟學這一說法其實并不存在。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一般在本科低年級開設,旨在培養學生對經濟學整體結構和基本理論的認識,并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對基本經濟現象有比較透徹的理解。此外,經濟學也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課的基礎。

經濟學是研究有限資源如何實現優化配置的學科,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主要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在方法上,經濟學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概念和理論模型,通過大量的圖形和數理實證分析及經濟學特有的概念去理解整個經濟學原理;在學科特點上,既具有自然科學邏輯的嚴密性,又具有社會科學思維的開放性。

按照難度,經濟學主要課程分為初級經濟學、中級經濟學和高級經濟學。初級經濟學是基本的入門性質課程,一般叫作“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或者把這門課分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從內容上說,一般以原理為主,主要介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初步形成經濟學的框架,很少有模型研究和數理分析。中級經濟學是在此基礎上,內容有所拓寬,探討的程度更加深入,無論知識的廣度與難度都有所加深,更多地使用了數學推導,在分析問題時會借助數學工具,運用數學模型,對數學知識的要求更高。此外,中級經濟學的內容更加廣泛,難度更加深入,著重剖析經濟理論本質,并不局限于簡單的介紹。高級宏觀經濟學與中級宏觀經濟學中涉及的經濟問題的范圍差別并不大,但與中級宏觀經濟學相比,它研究問題的深度和難度都有所增加。雖然高級課程所涉及的大部分問題,在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有所涉獵,但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于研究問題的深度和使用的工具方法不同。在高級經濟學中,模型中的函數從顯函數轉換到隱函數,模型分析的過程從比較靜態轉換到轉移動態,模型分析的對象從確定性現象轉換到隨機性現象,模型運算工具從簡單計算工具轉換到專門計量經濟學工具,模型分析方法從靜態最優轉換到動態最優等。本科經濟學課程中,一般不涉及高級經濟學層次。

在國際上,本科階段首先開設《經濟學原理》(初級經濟學難度),讓學生接受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理念與框架,然后開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中級經濟學難度),提升經濟學的思維邏輯、數理難度和研究方法。

目前,、教育部大力在高校推進馬工程項目。經濟學屬于、教育部力推的馬工程項目的一個重點課程,在課程內容和建設上也要遵循馬工程總體思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二、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實施情況

改革開放之后,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經濟學課程,并成為經管類專業的平臺專業基礎課和非經管類專業的通識課程(或素質教育類課程)。

筆者對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開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調查發現:

1.我國主要高校對經濟學課程教學十分重視,課程學時數、學分數設置較高。

2.一半以上高校(16/27)會按照國際慣例將經濟學課程劃分為初級經濟學和中級經濟學循序開設。浙江大學甚至開設了高級經濟學,吉林大學除開設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和中級宏觀經濟學外,還開設了對應課程的雙語課程。

3.學時總數最高的為吉林大學,合計384個學時;學時總數最低的為山東大學、中南大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分別48個學時,合計96個學時。所統計的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中,經濟學平均學時為166個。由于各學校學分對應學時數不一致,不好簡單地做學分比較。

4.在教學方法上,各高校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之后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課堂互動、課外閱讀、現實經濟專題研討等形式,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理念和方法的理解水平。

三、重慶大學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的設計

重慶大學經管學院一直非常重視經濟學的教學。經濟學是學院學科大類平臺課程,按照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分類開設,教學難度接近中級經濟學水平。在歷年的培養方案中,經濟學學時最高,微觀經濟學為72個學時,宏觀經濟學為56個學時。此后,由于學校整體調整畢業學分,各類課程的學分、學時均有所調整。課程學時數中,微觀經濟學為64個,宏觀經濟學為48個,合計112個。

除經管學院外,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也將經濟學設立為各專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微觀經濟學占56個學時、,3.5個學分;宏觀經濟學占48個學時,3個學分。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各專業的經濟學課程設置不同,未作為平臺課程。其中,工程造價專業開設經濟學,學時為56個;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48個學時)、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36個學時),共計84個學時。

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建設與房地產管理相關專業的經濟學學時數相對全國水平均較低。但因畢業學分數的限制,要想進一步增加經濟學的總體學時較為困難,只能在有限學時中通過課程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通過全國比較研究,我們將重慶大學經管類經濟學平臺課程微觀經濟學繼續設置為64個學時,宏觀經濟學調整為56個學時。

四、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進建議

經濟學屬于基礎理論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同時又和現實經濟息息相關。經濟學一般在低年級開設,對剛從高中學習模式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一方面現實生活和經濟感受相當匱乏,另一方面習慣于高中的被動學習和純數理化的思維方式,對經濟學的學習,在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上,有相當程度的轉變難度。@使得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方法,必須與課程特點、學生特點密切結合,最大限度地達到課程目標。

密切結合經濟學科的自身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手段與方法上,要盡可能地利用多種資源,如網絡平臺、師生互動、課程網絡資源延展、案例與實例、實際經濟運行狀態等,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增強他們對經濟理論的現實基礎理解與感性認識,加強學生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在教學方法上,通過課堂即時案例分析、小組案例研究、小課題研究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對知識理解掌握的主動性,建立經濟學思維范式,形成初步的經濟學研究能力。在課程考核中,重視過程學習,增加作業、小課題、小論文研究在成績評定中的權重,逐步減少一卷定成績的考評方式。

第3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教學改革與實踐 探究式教學 案例教學

一、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一)完善的體系和派別林立并存

從研究的基本內容分類,宏觀經濟學從整體經濟狀況的角度闡述了經濟增長、充分就業、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問題。概括地說,宏觀經濟學是研究一國的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和政府如何采取經濟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控的社會科學,它具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宏觀經濟學同時也是由眾多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和學術觀點構成的,僅近現代西方經濟學就包括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凱恩斯主義、新劍橋學派、新制度學派等。

(二)抽象的理論和數學模型并存

與一些應用學科相比,宏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首先,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設基礎之上的。它剔除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影響因素,而這無疑會給一些社會閱歷簡單、社會實踐有限的學生帶來相當多的誤解和困惑。其次,宏觀經濟學有大量的數學推導和數學模型。數學工具運用邏輯上的抽象推理,將經濟社會中各種不同的經濟活動抽象為單純的數學符號,然后使用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模型去演繹人們的經濟活動。然而,這種使用抽象的數學語言表達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現實經濟生活和實際經濟價值的確令人費解和懷疑。

(三)實用的理念和意識形態并存

宏觀經濟學是資本主義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狀況的經驗總結。從實踐意義上說,宏觀經濟學理論不僅直接產生于現實經濟生活,而且指導并反作用于現實經濟生活。但是,在意識形態上,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宏觀經濟學又是一套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理論體系,其產生和發展的根源就在于企圖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宣揚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完美的理想的社會。在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應該摒棄其固有的意識形態,要讓學生了解哪些理論和改革主張在西方國家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資源條件、市場體系發育程度的差異,在我國目前是行不通的。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在與微觀經濟學的比較中理解宏觀經濟學

從課程設置的先后順序和學科間的淵源來看,在與微觀經濟學的比較中認識和理解宏觀經濟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經濟學課程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設置的順序是先微觀后宏觀,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之后,對于需求、供給、均衡、消費者行為、生產行為和各種類型的市場等概念已基本掌握。也就是說,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已經構建好,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學習,能夠較快地理解這門新的課程。

(二)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宏觀把握是從簡單的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循環流動圖即最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框架入手,然后逐步展開分析。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等指標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一個總量(GDP),三大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和四大問題(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對于一個國家來講,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其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為此,需要找到一些能夠很好衡量宏觀經濟的指標來測量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這種指標主要有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收入、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等。上述指標中,國民收入是中心,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為收入理論。

(三)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

所謂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達、質疑、探究和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效果。

(四)推廣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案例教學是美國哈佛大學在20年代首創的一種培養高素質、實用型和創新能力強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最大特點是它培養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實務性和創新性,而這一點正是我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最需要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許多理論與我國的國情和歷史背景差異很大,加之要通過大量圖形和數理實證分析以及經濟學的特有概念去理解整個宏觀經濟學原理,因此學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掌握、很難將所學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我國的經濟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經濟學案例教學往往是以現實經濟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經濟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將國外成熟、先進的市場經濟理論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增強經濟學理論的現實感,幫助學生加深對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和提高分析解決各種經濟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將來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三、結語

總之,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宏觀經濟學的特點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經濟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需要我們認真摸索、善于總結、敢于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提升宏觀經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寶貴.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3)

第4篇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同于其他諾貝爾獎,是在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成立300周年時,由當時的行長艾斯伯林克倡議,經瑞典皇家科學院批準而設立的,全稱應該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人們習慣上稱它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說明在人們心目中,它已具有和其他諾貝爾獎一樣的權威地位。每年金秋十月,人們都會猜測誰會獲獎,并翹首等待評獎結果,獲獎者也會在一夜之間成為社會名人。這些說明,它已成為舉世公認的全世界經濟學最高獎。

1968年在決定設立這項獎時,無論是經濟學界,還是社會各界,都存在疑慮,對這項獎的客觀公正性表示了極大的懷疑。今天,當諾貝爾經濟學獎走過34年的歷程時,爭論仍然存在,但這項獎的權威性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承認。

1969年頒發了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到今年為34屆,共有51位經濟學家獲獎,其中美國經濟學家37人,英國經濟學家6人,挪威、瑞典經濟學家各2人,荷蘭、蘇聯、法國、德國經濟學家各1人?,F在回過頭來看,這些獲獎者的重大突破代表了20世紀、尤其二戰后經濟學的重大突破與進展。這些經濟學家的獲獎是當之無愧的。

宏觀經濟學的進展

誰都無法否認,20世紀經濟學的最重要突破是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獲獎的經濟學家中有多位是在這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

在1930年代之前,并沒有系統的宏觀經濟學。凱恩斯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大,標志著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凱恩斯作為宏觀經濟學之父,如果能活到1969年,應該是第一屆諾獎的獲得者。凱恩斯之后,真正繼承凱恩斯思想的是美國的新古典綜合派,而不是英國以瓊•羅賓遜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用我們常用的套式說,新古典綜合派“全面地創造性地發展了凱恩斯主義”,并把它運用于美國的實踐。一種理論的意義還在于它的效果。戰后美國經濟也有波折,但總體上是成功的。這種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也是這些因素之一。盡管1970年代,由于美國“滯脹”的發生,人們對凱恩斯主義及新古典綜合派有過這樣那樣的評說與爭議。

但在30年后的今天看,新古典綜合派對宏觀經濟理論發展和政策運用的確功不可沒。

獲諾獎的經濟學家中,薩繆爾森(1970年)、克萊因(1980年)、托賓(1981年)、莫迪利安尼(1985年)、索洛(1987年)都是新古典綜合派的重要成員。曾經有經濟學家指出,這個流派的另一位重要成員阿瑟•奧肯,如果不是在1980年突然去世,也有希望獲獎。1980年代后漸成主流的新凱恩斯主義者斯蒂格利茨也已在2001年獲獎。以后這個流派還會有人獲獎。

宏觀經濟學不是凱恩斯主義一枝獨秀。與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相對抗,主張自由放任的貨幣主義者弗里德曼和理性預期學派盧卡斯分別在1976年和1995年獲獎。可以預期,1980年代之后的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學派的普洛斯科特等人也有希望獲獎。

宏觀經濟學研究整體經濟運行,衡量一個經濟運行狀況的最基本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因此,計算這一指標的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以此作出貢獻的庫茲列茨和斯通,先后在1971年和1984年獲獎。

微觀經濟學的突破

在1930年代,微觀經濟學體系已經建立。但這并不表示微觀經濟學已經像馬歇爾預言的那樣達到了頂峰,以后的工作只是運用這些原理。

二戰以后微觀經濟學仍然有許多重大的突破。許多獲獎者的成就正代表了這些突破。

微觀經濟學要證明市場機制的完善性。一般均衡理論是對市場機制完善性的概括,所以,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與中心。如果把斯密“看不見的手”的思想看作是對這種理論的“天才猜想”,那么,帕累托和瓦爾拉斯則是這種理論的系統化論述者。不過這種理論的證明也像“哥德巴赫猜想”難住了數學家一樣,成為經濟學家的難題。所以,證明了一般均衡理論的??怂?、阿羅與德布魯分別在1972年和1983年獲獎。

傳統的微觀經濟學假定市場制度的存在和信息完全為前提,分析這種條件下的市場機制運行。

但這些前提在現實中并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扑沟漠a權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證明了產權制度對經濟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當前在經濟學十分重要的新制度經濟學派。所以,科斯在

1991年的獲獎是眾望所歸。以后也還會有在這一領域內做出重要貢獻的經濟學家獲獎。斯蒂格勒、莫里斯、維克瑞、阿克爾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研究了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市場經濟的運行。他們分別在1982年、1996年和2001年獲獎。

由于對微觀經濟學發展而獲獎的經濟學家還有法國經濟學家阿萊斯(1988年),美國經濟學家納什、海薩尼、澤爾騰(1994年),俄國經濟學家康托羅為奇、美國經濟學家庫普曼斯(1975年),美國經濟學家貝克(1992年),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赫克曼和麥克法登(2000年)。這些經濟學家或者為經濟分析提供了新分法,或者運用微觀經濟學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微觀經濟學還會深入、擴大,在這方面也還會有經濟學家獲獎。

經濟學領域的擴大

經濟學當然不僅僅是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它包括的范圍相當廣泛,這反映在獲獎者成就之廣泛上。

1977年獲獎的英國經濟學家米德和瑞典經濟學家俄林、1999年獲獎的美國經濟學家門德爾均以研究國際經濟學而獲獎。1978年獲獎的美國經濟學家西蒙以研究決策理論而獲獎。1979年獲獎的劉易斯和舒爾茨是發展經濟學的開拓者。1986年獲獎的布坎南以公共選擇理論著稱。

1990年獲獎的馬科維茨、米勒和夏普是研究公司財務理論和資產組合與定價理論的金融專家。

1993年獲獎的諾斯和福格爾是研究經濟史的,他們用計量歷史學方法解釋經濟史,并論述了經濟與制度變化的關系。1997年獲獎的默頓和斯科爾斯建立了期權定價理論,是期貨市場的開拓者。今年獲獎的卡尼曼把心理學引進經濟學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問題,史密斯則是實驗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

現代經濟學家強調經濟學的價值中立,使許多人誤以為經濟學缺乏人文關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經濟學強調價值中立與人文關懷并不矛盾。

1974年獲獎者、瑞典經濟學家繆達爾是代表弱勢群體說話的經濟學家。他對美國黑人和發展中國家人民的關注,是經濟學人文關懷的體現。同年獲獎的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是自由主義大師。他對自由問題的論述,無疑是對人類的最大關懷。1998年獲獎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以研究貧困問題著稱,他對窮人的關注體現了深深的人文關懷。經濟學家并不是無情之人,他們從事的領域雖然不同,但同樣都是為了人類的進步與福利。

經濟學研究人的行為,涉及的范圍相當廣,這正是經濟學領域不斷擴大的原因。所以,獲獎者也有不同領域的專家。

經濟學數學化的爭論

經過認真篩選的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和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以表彰他們對創立經濟計量學的貢獻。丁伯根和弗里希獲獎標志著數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古典經濟學創立者威廉•配第主張用“數字和事實”研究經濟問題,這可以看作經濟學中運用數學的開始。以后經濟學數學化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數理經濟學,即用數學工具表述與論證經濟理論。二是經濟計量學,即根據經濟理論用數學工具建立模型,再把統計資料代進去,解決實際問題。經濟計量模型包括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與微觀經濟計量模型。

獲獎經濟學家中,無論是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微觀經濟問題或其他問題,都廣泛運用了數學。??怂?、阿羅、德布魯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一般均衡理論??低辛_為奇和庫普曼斯用數學方法研究資源最優化問題。馬科維茨、米勒、夏普用數學模型研究公司財務、資產組合與定價問題。納什等人運用的博弈論本身就是數學的一個分支。默頓和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理論也運用了數學。克萊因、莫迪利安尼都主持過大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赫克曼和麥克法登建立了相關問題的微觀經濟模型。

在他們研究經濟問題中,數學成為重要工具。

還有的經濟學家是由于對經濟計量學的貢獻而獲獎。除了丁伯根和弗里希以外,1989年獲獎的哈維默運用概率論解決了經濟計量學中的識別與價格問題。1973年獲獎的里昂惕夫以之建立投入-產出方法。諾斯和福格爾也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歷史,建立了計量史學。

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運用,也引起經濟學界內外的爭議。諾獎獲得者中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從不用數學工具,如科斯,還有一些經濟學家反對在經濟學中運用數學工具。如繆達爾和哈耶克。他們強調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哈耶克正是把經濟學、法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結合起來研究自由問題。今年獲諾獎的卡尼曼也是把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問題。

無論人們對數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有什么爭論,不可否認的是,數學的確是研究經濟問題的重要工具。但能獲得諾獎靠的不是數學工具,而是思想。數學僅僅是工具,不是經濟思想本身。

有關諾獎的爭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建立時就存在爭論。弗里德曼說,“當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艾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經濟科學的獎金時,關于把經濟學和物理學、化學、醫學一樣看待是否適宜的問題,在科學家和廣大公眾中無疑存在著——迄今依然如此——廣泛懷疑。”許多學者以經濟學不是一門“精密科學”,且離不開價值判斷為由反對設立這項獎。

在諾獎評選出來以后,也有許多人認為諾獎的評選并不公正。作為獲獎者的繆達爾就認為評委會是代表“美國人稱為‘正統派’學者的因循守舊的一代經濟學家”。1976年弗里德曼獲獎時反對者甚眾,在評委會以微弱多數通過。甚至在頒獎大會上有人打出了反對弗里德曼獲獎的標語。

其原因是當時一些左派人士把智利皮諾切特上臺后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的問題歸罪于弗里德曼。

1997年美國經濟學家默頓和斯科爾斯以期權定價理論獲獎,但以后他們經營的投資公司卻失敗。這使一些人對他們的理論表示懷疑。以自己的理論進行期貨市場交易而失敗,其理論受到懷疑并不見怪。還有人指責,獲獎經濟學家運用數學工具者占絕大部分,把經濟學獎變成了數學獎,將經濟學引導到錯誤的方向。

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公正的另一個理由是一些該獲獎的人沒有獲獎。例如,提出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的這兩位經濟學家,新劍橋學派的瓊•羅賓遜、斯拉伐•卡爾多等人,甚至名氣甚大的加爾布雷斯等。尤其是把瓊•羅賓遜未獲獎看作對女性的岐視,連薩繆爾森也為之喊冤。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經濟學不是一門和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離不開價值判斷,設立這項獎本身就不對。因此,近年來也有不少人主張取消諾貝爾經濟學獎,或用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科學獎來取代經濟學獎。

只要有獎項存在,對它的評選是否有必要、評得是否正確,就會有爭論。這并不奇怪,但我個人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基本是公正的。

諾獎的公正性

我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基本公正是基于三點理由。

第一、一項獎是否公正首先取決于它的評選程序。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程序和其他獎一樣是嚴格公正的。這項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任命的諾貝爾經濟學評選委員會評定,該委員會包括5名成員。其評選過程分為三步:首先,由委員會將一份詳細問卷寄給世界各地著名經濟學家,征求他們的提名。這一階段的侯選人有100~200人左右。然后,由委員會邀請權威經濟學家匿名研究判斷提名者的成就,從中推選出20位侯選人。最后,在此基礎上評選出5位侯選人,由委員會投票。整個過程對外保密。這種評選程序的嚴謹與公正,保證了評選結果的權威性。

第二、評選的標準堅持授予“以科學研究發展靜態和動態的經濟理論,以及提高經濟分析有積極貢獻的人士”。強調了獲獎成果的原創性和對現實的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獲獎的成果都是在20~30年前做出的,這些成果經受了長期的考驗,并被證明了其原則性和對現實的影響。

第三,當我們回顧這51位獲獎者的成果時,應該承認,這些成果的確代表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濟學的突破與進展。把他們的成果總結出來就是一部現代經濟思想史。

過去的一些爭論,從現在來看,反對的理由并不充分。例如,指責弗里德曼與皮諾切特相關,把智利市場化過程中的問題歸咎于弗里德曼根本不能成立。因為事實證明,弗里德曼主張市場經濟并不錯,而且他與皮諾切特當權時的問題根本無關。現在沒有什么人認為,弗里德曼不應獲獎了。至于瓊•羅賓遜、加爾布雷斯,屬于激進經濟學,他們紅極一時的理論現在早被人們忘卻,不給他們獎正是評選正確的明證。至于默頓和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理論,奠定了期貨交易的理論基礎,他們的賠錢并不能證明他們的理論不對。

當然,諾獎是人評的,人評的就無法十全十美。有個別成果從今天來看值得商榷,有些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經濟學家,如哈羅德,也未能獲獎。

但這些缺點的存在并不能從根本上否認這項獎。

第5篇

宏觀經濟學是相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它的研究對象是宏觀經濟活動過程,考慮總收入、總體就業水平等宏觀經濟發展情況。宏觀經濟學包括三大要件,即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宏觀經濟理論又包括經濟周期理論、通貨膨脹理論、貨幣理論、消費函數理論等;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的目標、工具、機制,還包括經濟政策的實施和效應。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則是用于理論驗證、政策效應檢驗等?,F代宏觀經濟學直接服務于國家經濟管理。二戰以后,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控制理論被廣為接受,尤其是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傳統的宏觀經濟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微觀基礎的缺乏。

二、微觀基礎的基本含義

對于微觀基礎需要局域怎樣的屬性、宏觀經濟學需要怎樣的微觀基礎等根本性的問題也沒有做出權威性的回答。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是人為劃分出來的學科領域,它們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論、研究對象方面都自成一體,二者界限分明,這種情況導致一切將二者聯系起來的努力都非常困難。通過為宏觀經濟提供微觀基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兩種理論相互脫節的現狀。經過綜合分析多家觀點,我們認為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的含義包含著三大要點。首先宏觀經濟理論下需要定義個體行為的行為規則,從而使其具有微觀個體行為基礎,具體包括多種形式,例如風險形式、決策形式等等。其次,宏觀經濟基礎需要具有適當的微觀結構基礎,微觀結構基礎是由許多重要假設組成的,比較常用的有完全競爭假設、一般均衡分析模式、完全信息假設等,這些假設構成了宏觀經濟理論的基礎,同時也是宏觀經濟理論的參照標準。第三,與微觀經濟行為個體的表述方式相連接,即宏觀經濟在保證積累的前提下,宏觀總體與微觀個體之間依然保持密切聯系??傊?,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的目的是要在微觀個體行為和宏觀總體行為聯系起來,使其具有相似性和協同性。從而使宏觀總體獲得合理的行為載體,通過對微觀個體行為的分析來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態,并對宏觀經濟理論進行檢驗和完善。

三、宏觀經濟學中微觀基礎問題的若干問題

本文主要分析宏觀經濟分析微觀基礎所涉及的“代表性個體”、“預期機制”、“計量驗證”等分析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的問題分析。代表性個體是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將微觀分析加總轉化為宏觀總量,從而實現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微觀基礎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人們發現了這種分析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第一,作為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核心概念的代表性個體的假定就存在問題,因為這種代表主體的代表性意義只存于同質主體當中,但是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異質主體占有絕大部分,因此,代表性主體的代表性就受到質疑。第二,總量問題。退一步說,即使代表性個體假定是合理的,那么該分析模式中的加總行為依然存在問題。由于經濟現象紛繁復雜,而且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很難具有絕對意義上的個體行為,因此將微觀分析結論直接加總轉換為宏觀總量的方法在宏觀上可能是不成立的,所得結論的精確性也是值得質疑的。第三,從物理經濟學來看,社會個體是數量龐大,千差萬別,代表性個體分析很難窮盡每個個體的行為和信息,因此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社會個體情況復雜,僅從微觀個體性質出發來推斷宏觀經濟性質也必然出現較大誤差。

2.理性預期分析模式的問題。理性預期分析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建立起了橋梁。新古典學派認為宏觀經濟理論應該建立在個體行為最優化的的基礎上,經濟主體根據對宏觀經濟的判斷選擇最合理的行為。理性預期假說把經濟人看成是對市場擁有清晰合理把握理性人,認為他們知道市場狀態的真實情況,可以在明確的信息和目標條件下做出最優決策。該理論還認為,理性經濟人的行為對宏觀經濟具有重要影響新凱恩斯學派也吸收了理性預期假說。后來,盧卡斯在理性預期假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貨幣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原因是理性經濟人沒有預測到貨幣量變化。但是,實踐經驗所得到的數據多數都不支持這種理論。研究表明就業和產出的變化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具有很大的慣性。后來經過學者的努力又形成了實際經濟周期理論。該理論對理性預期理論進行了一些修正。理性預期分析模型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個人只往往能在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后才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調整,而作出前瞻性的預期是非常困難的。

3.計量驗證分析模式的問題。經濟學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是利用實證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往往通過引進或者建立函數模型,對經濟理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進行檢驗。由于數學本身具有嚴謹科學的特征,因此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利用數學工具進行對經濟學問題進行演繹推理被認為是一種符合邏輯分析方法,用該方法得出的經濟規律也容易被學界所接受。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問題。首先,關鍵要素的量化問題。在社會經濟當中,許多關鍵性的要素是難以被量化的,例如政策法令制度、歷史文化傳統等。其次,隨意性比較大。在計量驗證分析中,許多要素信息的選擇是由研究者主觀確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第三,前提假設存在問題。在經濟模型中前提假設往往脫離實際,存在理想化的問題。

四、結語

第6篇

1 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1 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較為年輕,學派多,分歧大,且理論性、政策性更強,其舶來品的特征也使其缺乏現實存在感,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一門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理程.案例教學法引進有助于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案例教學的實踐性特征較好地解決了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抽象難懂的問題.與微觀經濟學相同,宏觀經濟學也是采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是通過大量圖形和數理分析去闡釋相關經濟學原理.然而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中更強調變量的內生性和分析方法的動態性,涉及的模型也更加復雜,目前大多數國內宏觀經濟學教材在內容編排上也更多地運用了數學推理和圖形分析,這使得宏觀經濟學變得更為枯燥難懂,既影響到了學生學習得積極性,也影響到了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所具有的實踐性特征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大多來源于現實經濟生活實踐,通過案例的閱讀能夠使社會閱歷簡單、實踐經驗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現實經濟問題,從而增加其對宏觀經濟理論的感性認識,使得宏觀經濟學理論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不再是一座空中樓閣.

二是案例教學的真實性特征增強了宏觀經濟學的現實存在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1992 年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之后,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國內開始逐漸流行并為人們所接受. 作為舶來品,宏觀經濟學是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市場經濟活動規律和經濟政策實踐經驗的抽象和總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不長,無論從我國國情還是從市場經濟的完善程度看,都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尤其是通過引入本土案例,介紹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和經濟熱點問題,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認同感,使得宏觀經濟學不再是他山之石.

三是案例教學的綜合性特征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宏觀經濟學以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作為分析對象,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其涉及市場和主體更多、研究的領域更為廣泛、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更為緊密,形成了一個獨立而又龐大的理論體系.同時,由于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的時間較短,學派林立,對同一經濟問題不同經濟學派從不同的研究角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論和政策主張.龐大的體系和林立的學派在豐富和發展宏觀經濟學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產生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他們往往拘泥于某一學派或某一問題的認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將不同章節、不同學派、不同經濟問題中的理論融匯貫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案例教學的內容來源于經濟實踐,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由于現實經濟問題大多錯綜復雜,案例的分析、解決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綜合加以運用,因而案例教學有助于實現知識的融匯貫通,解決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

1.2 案例教學有助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自學難度大,因此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主要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和課后作業練習等方式達到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的目的.然而,講授式教學也有其缺陷:一是講授式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演變為知識漫灌的填鴨式教學,出現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課堂學得快,課后忘得也快和知識聽得懂,題目不會做等問題,影響教學效果.二是講授式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強調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掌握,而宏觀經濟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很緊密的課程,從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看,它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相關理論、概念和方法,而且還要求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從當前的教學實際看,有必要對當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案例式教學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具有學生主體性、突出啟發性、高度互動性和結果多樣性等特點.它強調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將學生納入案例情境,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產生激烈的思維碰撞和觀點交流,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分析、判斷、推理和論證,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進而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可以彌補講授式教學的不足,既有利于對學生知識點的記憶和掌握,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2 當前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方法只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環節.要發揮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有作用,不僅要對案例教學自身進行發展完善,還要注意其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工作的協調配合.

2.1 要注意本土案例的開發

要發揮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必須對案例教學本身不斷進行完善. 案例教學涉及環節眾多,其中精選適合于課堂教學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開展情況,加大對本土案例資源的開發是一項十分迫切的工作.這是因為,第一,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更強調經濟理論的政策含義,更強調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尋找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政策建議.然而,目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國內教材案例缺乏,引進的多恩布什、薩繆爾森和曼昆等人編寫的外文版教材都是以歐美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為背景,案例內容也多來自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國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困惑:這些經濟模型在中國是否適用,實踐中能否運用這些模型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因此,只有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開發本土案例資源,精選學生熟悉的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經濟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才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用經濟學思維去觀察和思考經濟問題的習慣.第二,微觀經濟學誕生的時間早,可供選擇的經典案例多,如蜜蜂與果園、燈塔的故事和公共地悲劇等.而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中可供使用的經典案例相對較少,因此也需要廣大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積極進行挖掘.

借鑒西方國家開發經典案例的經驗,我國開發本土教學案例資源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挖掘. 我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系統的經濟理論,但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經濟思想,加以梳理、挖掘便可成為很好的宏觀經濟案例素材.例如,我國古代的本末論是關于財富觀和經濟結構的典型案例,富國之學是宏觀經濟政策實踐的典型案例、善者因之(即實行自由放任的方針)和通輕重之權(即實行國家調控的方針)爭論則是我國古代關于政府宏觀經濟政策之爭的典型案例.二是從我國傳統文化和習俗中挖掘.如用愚公移山來說明經濟的發展方式、治大國若烹小鮮來說明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實踐、用我國過年的消費習俗和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來說明消費理論等.三是從我國的經濟發展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實踐中提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也進行了諸多實踐,這也為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可利用我國上世紀90 年代的軟著陸來說明AD-AS 模型,用民工潮、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來說明勞動力市場相關理論,用人民幣升值、中美貿易關系、一路一帶戰略等來說明相關國際經濟問題.

2.2 要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區別和配合使用

教學方法具有整體性特征,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它們彼此聯系、密切配合、互相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既要注意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區分,明確其作用、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同時也要注意各種方法之間的協調配合使用.當前,就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而言,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兩點.一是要注意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的區別.由于宏觀經濟學與現實經濟問題結合緊密,因此案例教學法和舉例教學法在當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被廣泛使用.由于二者之間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將二者混為一談,不加區分.其實二者之間無論在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還是教學素材的要求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別.首先,二者的教學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重在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舉例教學本質上是講授式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其次,二者的教學方式不同.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要求學生的高度參與,而舉例教學則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不需要學生高度參與.再次,二者的教學流程不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流程主要包括吃透理論,精選案例;呈現案例,提出問題;分析案例,做出判斷;討論案例,相互交流和點評總結,深化案例等五個步驟[4],其重在啟發、討論和總結而非描述.而舉例則只需要把案例呈現給學生,并做適當分析,不需要學生參與分析、討論,也不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協調.最后,二者對教學素材的要求不同.案例教學要以案例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因此其對選用的案例的要求較為嚴格,要求所選案例要全面、完整、權威、典型和更具開放性,而舉例教學對素材的要求則相對寬松,可以是一句話、一種現象或一個問題,選取例子比較隨意,來源比較廣.不同教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由于不能很好地對二者進行區分,使得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把二者混為一談,不能按照案例教學的步驟和流程規范進行操作,案例選擇隨意性大,重案例呈現,而輕案例分析、討論和總結,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案例教學啟發學生思維和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二是要注意與講授式教學方法的配合使用.教學方法具有整體性,各種方法只有取長補短、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如果離開其它方法單獨使用,就無法發揮其應有作用.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宏觀經濟學的本科教學主要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講授式教學的不足,但它也需要講授式教學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其在設施過程中存在的理論深度不足等缺點也需要講授式教學予以彌補.因此,在強調案例教學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配合使用.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實際,在傳統講授式教學的基礎上,發揮案例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教學方案.

2.3 要注意做好教學配套改革工作

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案例教學只是眾多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環節,案例教學的實施還需要其他教學工作的改革與之相配套.

第7篇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micro-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arrangement, it is strict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gain, the two remained independent, basically has not matter in content. For example: in production theory, only study a single firm's total revenue maximiz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not at the same time to contact macroeconomic issues and consid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contact the 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to consider the consumer's utility maximization problem and the associated price elasticity of commodity price decision makers to consider the issu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se issues.

關鍵詞:生產理論;利潤最大化;問題;思考

Key words: production theory;profit maximization;problem;thinking

中圖分類號:F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088-02

0引言

西方經濟學傳統生產理論對廠商總收益最大化的討論是基于高等數學中原函數(總效用函數)的一階導函數(邊際效用函數)的值為零時,原函數可取到最大值的原理,論證了生產者在投入(成本)即定的前提下(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生產和銷售某種商品要取得總收益最大的條件是邊際收益MR為零。即邊際收益為零時的商品銷售量能夠保證生產者實現總收益最大化。對此結論,本文認為:對廠商(生產者)行為理論的分析,除必然需要站在生產者的角度分析外,還需要把它放在更加廣泛的環境中去進行更加全面的考察,這樣才可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實際的結論。

1傳統生產理論的具體內容

1.1 傳統生產理論基本分析框架依據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般而言,廠商的銷售價格由市場供求狀況所決定,即廠商的價格會隨著銷售數量的變動而發生改變。通常,如果廠商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那么廠商則面臨著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這就意味著廠商要想銷售更多的產品,就必須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假定市場是出清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廠商的生產數量等于銷售數量。以下(如表1)是一個廠商的銷售(收益)情況表。

單純從數學角度分析:當一個連續函數的一階導函數的值為零時,該函數能夠取到最大值[實際上,MR=(TR)′]。按照這一數學結論,在假設TR函數為連續函數的前提下,當MR=0時,廠商的總收益TR為最大。從上表的情況來看,當廠商的生產(銷售)數量為5時,廠商得到最大的總收益20。

1.2 基本作圖根據以上表格,傳統教課書作出了MR曲線和TR曲線,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當銷售量Q=5時,MR=0,同時,TR取得最大值20。

2對傳統生產理論的思考及修正

2.1 對邊際產量和總產量曲線圖形做法的思考及修正依據上表1可知,實際上能滿足總收益TR的值為最大的銷售(生產)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亦既在銷售量為4到5這個階段存在一個總收益保持最大值的平臺期。所以,嚴格來講,TR函數的圖象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拋物線,而是在拋物線的頂端應該有一條平行于Q軸的線段AB,如圖2。圖2才真正反映了表一中商品銷售(生產)量、邊際收益和總收益之間的相互關系。

2.2 對廠商總收益最大化條件的思考及修正從表1和圖2能夠看出,廠商總收益最大(20)時的銷售(生產)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并把宏微觀經濟學其他理論結合起來分析,總收益最大時的銷售(生產)量則有不同的結論。

2.2.1 單純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最優生產(銷售)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保證總收益為最大的基礎上,廠商生產(銷售)更多的產品意味著廠商在生產技術不變和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前提下需要增加一種要素的投入,這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固定資產(機器設備)的更大損耗。我們知道,西方經濟學假設廠商生產的根本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利潤最大化首先要滿足的必要條件則是成本最小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從廠商角度考慮,其最優的生產(銷售)量為4,而并不是大多數傳統教材中認為的5。

2.2.2 從商品價格彈性理論和廠商所生產產品的可替代程度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該廠商生產(銷售)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甚或無彈性,并且該產品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替代品和不完全替代品)很少甚或沒有,則意味著該廠商有能力在產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向市場(消費者)索要更高的價格,牟取更大的超額利潤。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廠商最優的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

2.2.3 單純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廠商的最優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這是因為當廠商生產并向市場投入更多的產品時,既市場供給量加大時,依據供求定理,產品的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產品價格的下降意味著在消費者收入既定的條件約束下,花費相同的收入會取得更大的效用(即收入效應:產品價格下降,消費者收入不變但其實際購買力增加)。

2.2.4 拋開以上三種考慮角度,單純站在宏觀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分析,廠商的最優生產(銷售)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銷售量為4時,廠商已經取得了總收益TR最大。如果廠商繼續生產,不但意味著廠商自身生產成本和固定資產損耗加大,而且意味著資源配置的低效甚至無效。多生產一單位產品(生產量從4增加到5)而投入的生產要素可以在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下配置到能夠更有效利用該生產要素的生產上去,最終實現有限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總之,對西方經濟學中廠商總收益最大化問題的探討不能僅僅局限在廠商自身的角度來思考,而應該同時結合宏微觀經濟學中的其他相關理論綜合進行考慮,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宏微觀經濟理論的融合,不至于讓人們產生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完全割裂和西方經濟學中各個理論相互割裂的印象。也只有這樣,對具體經濟問題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實際的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篇

由于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特別是自1969年以來每年一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使得西方經濟學的影響覆蓋了全世界。20世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不但影響著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而且也影響著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活動。

概括起來,20世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1宏觀經濟思想與經濟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解釋的學問:為現實中出現或存在的經濟事件和經濟問題提供理論上的解釋,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思路。所以,西方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由“問題導向”的。

綜觀整個%"世紀,我們不難發現,當經濟活動中出現某種新的經濟問題時,西方經濟學家們首先直接用現有的經濟理論來進行解釋;當這種理論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或現實向經濟學家們提出挑戰并現行的理論時,就會激發新的經濟理論產生或舊的理論被修改,由此引起宏觀經濟學中的“舊派”與“新派”的爭論。

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有助于解決不同經濟學流派之間的分歧和爭論。但是,“舊”的經濟問題解決了,又會出現“新”的經濟問題,于是又需要新的經濟理論和方法。西方經濟學就是沿著“經濟問題———經濟理論———新的經濟問題———新的經濟理論??”這種軌跡在發展演進著,而每一個經濟學流派的主導理論的形成過程都有一個“三部曲”:經濟問題———經濟政策或政策思路———經濟理論。

現代宏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于%"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因為當時的古典經濟學在解釋%"年代英國的長期慢性蕭條和’"年代經濟大蕭條時處處碰壁,而這兩個大的經濟事件為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的思想體系的產生提供了土壤。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可以較好地解釋當時的經濟現象,并被發達國家政府運用得得心應手。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在發達國家誘發了高通貨膨脹,隨后又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陷入“滯脹”,凱恩斯主義面對這些新的經濟病癥顯得力不從心,這為弗里德曼和盧卡斯等人的反凱恩斯主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契機。這些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雖然在理論和方法上有一些“推陳出新”,但是,世紀的經濟畢竟不同于亞當·斯密時代的經濟,因為各種各樣的壟斷和市場不完全(而不是完全競爭)支配著經濟活動,公共部門在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經濟全球化把各國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自由放任主義似乎已經不合時宜,政府對經濟活動的適度干預和調節是必不可少的,這又為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準備了條件。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在經濟學界獲得了支持,其政策主張又贏得了政府的垂青,它的代表人物又成為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如斯蒂格里茨和耶倫世紀下半期以來的經濟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擴散,重新煥發了經濟學家們對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問題的興趣,由此導致實際的經濟周期理論的提出和經濟增長理論的復興。

2宏觀經濟學研究中心由英國轉移到美國。

20世紀的宏觀經濟學產生于英國,產生于英國的劍橋大學,凱恩斯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之父”。

可以說,20世紀前半期,英國是宏觀經濟學的“思想庫”和研究中心。在!"世紀前半葉,英國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經濟學家及其學說,如??怂?、羅賓遜夫人、庇古、米德、哈羅德、卡恩、羅賓斯、斯拉法、斯通等。當時的美國經濟學家大多只是凱恩斯思想的學習者和追隨者。EFGH年,加爾布雷思在回憶“凱恩斯思想如何來到美國”時說:

凱恩斯《通論》于EFJG年!月在英國出版,幾個星期后在美國出版?!锻ㄕ摗贰霸谟鴦虼淀懙奶柦悄軌蛟诿绹槭蚝芮逦芈牭?。哈佛大學是凱恩斯思想傳到美國的主要通道”。當時在美國、尤其是在麻省劍橋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白天仍然在教舊經濟學(指古典經濟學———引者注)。但是到晚上,并且從EFJG年開始的幾乎每個晚上,差不多每個人都在討論凱恩斯學說”。[E](AFJ)那時候的不少美國經濟學家是由于解釋和運用凱恩斯《通論》的理論而成名的,如薩繆爾森、漢森、哈里斯等。

從!"世紀H"年代開始,宏觀經濟學乃至整個西方經濟學的研究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世紀下半期,從著名經濟學家群體規模、經濟學流派的數量、經濟學說的影響力等指標來看,美國都超過了英國。自EFGF年開始至今,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頒發了JK屆,共有HE位經濟學家獲得這個大獎,其中美國獲獎者JK位,英國只有L位。

由于諾貝爾經濟學獎只頒給在世的經濟學家,不頒給已故的經濟學家;并且從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問世到獲獎一般要間隔E"年以上,所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實際上是對!"世紀下半期經濟學的研究成果頒獎。

!世紀西方經濟學研究中心的轉移是由于經濟發展和繁榮中心的轉移。自EF世紀頭E"年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以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日不落帝國”的衰落,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心一直在英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經濟學的研究中心也一直是英國。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約翰·穆勒(#$(2+,M1>,9-//)、威廉·杰文斯(N-//-18+,12/&;#&O$2%)、阿弗里德·馬歇爾、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影響和地位是!"世紀H"年代以前的美國經濟學家無法望其項背的。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心移到了美國,美國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西方經濟學的研究中心也就隨之移到了美國。這是因為經濟發展領先,經濟問題的出現和研究手段也必然領先,由“問題導向”的經濟學和研究方法也自然領先。經濟制度和經濟環境是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的土壤。發達的經濟學只能產生于發達的經濟,落后的經濟不可能產生出先進的經濟學。

3向古典傳統復歸。

在世紀的西方經濟學舞臺上,宏觀經濟學流派的出現就像演唱會開始之前主持人介紹眾多明星一樣,看得人眼花繚亂。有些流派在經濟學舞臺上停留的時間較長,有些流派則是匆匆過客,如!"年代早期出現的供給學派。這些流派既有理論上的分歧,也有政策上的分歧,還有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方面的分歧。仔細研究一下這些宏觀經濟學各個流派的爭論和分歧,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爭論的焦點不外乎這樣幾個問題:

(1)經濟能否自行達到充分就業均衡?或各類市場能否自動出清?

(2)價格、工資和利率是否是彈性的?

(3)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

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

(4)經濟活動是否應當實行自由放任?

(5)宏觀經濟學主要是關注長期經濟增長問題(而不是短期經濟波動問題)嗎?

古典經濟學的宏觀體系對上述’個問題給出肯定的回答,這是古典經濟學的傳統?!皠P恩斯革命”對這’個問題給出的是全盤否定的回答。但是自$"世紀("年代的貨幣主義開始,古典傳統逐步得到恢復,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則進一步把古典傳統發揚光大。$"世紀!"年代以來的新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爭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紀上半期凱恩斯主義與古典經濟學之間的爭論的重演。)"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關注程度大大超過對經濟周期問題的關注程度。

20世紀下半期西方宏觀經濟學的這種發展趨勢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復古”。因為在這種向古典經濟學傳統復歸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東西被添加了進來,使得這種復歸成為宏觀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復歸,是一種理論層次提升的復歸。弗里德曼在很大程度上復活了古典經濟學的貨幣數量論,但是他系統地研究了貨幣需求函數,把粗糙的貨幣數量論改造成“名義國民收入的貨幣理論”,并用大量的實證研究成果來支持他的理論。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不但提出了不少新的東西,如理性預期假說、盧卡斯總供給函數、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校準”方法,而且修改了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假設和結論,如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們承認,由于存在部分信息而不是完全信息,經濟當事人可能會誤解價格信號———把價格總水平的變化誤解為他所在的市場的相對價格變化,從而做出錯誤的反應和決策,這就有可能在短期內造成市場非完全出清。

值得注意的是,向古典經濟學回歸的趨勢不但出現在$"世紀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在$"世紀西方非主流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如果考慮到以科斯、諾思、威廉姆森等人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的特色和基本觀點,我們不難發現,向古典經濟學回歸是整個西方經濟學在$"世紀發展的大趨勢。

我們認為,至少有三個因素引起西方宏觀經濟學向古典傳統復歸:(#)西方發達國家$"世紀五六十年代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需求管理政策帶來大量的財政赤字、政府債務、通貨膨脹等后果,尤其是公共經濟的擴張以及與私人經濟爭奪市場,引起私人所有者日益不滿,宏觀經濟學的“古典化”就是對這種現實的一種反應。($)雖然發達國家的經濟遭受了*"年代的高通貨膨脹和!"年代的滯脹,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紀下半期的發展總體上是良好的,尤其是沒有再出現%"年代那樣的大蕭條。以美國經濟為例。如果按照#))$年的美元價格計算,美國的實際億美元。

20世紀后半期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大大高于前半期!。這種不錯的經濟表現重新喚起了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信心。(%)蘇聯、東歐國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制度的解體和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古典經濟學的“市場有效”的基本信念。薩繆爾森在他的《經濟學》第#(版(#))!年)中認為,$"世紀是“市場的勝利”的世紀,因而他為他的《經濟學》第!"版確定的主旋律是“市場再發現”?!笆澜绺鲊谥匦掳l現市場這種資源配置工具的巨大功能。最令人矚目的例子是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和中國計劃體制的改革。一國又一國開始拋棄指令計劃而轉向市場。??在市場經濟國度,市場機制同樣也得以重新發現。許多國家對產業放松管制,或將以往劃歸公共部門的產業私有化。其結果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因為這些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而價格下降了。各國還將市場原則應用于新興領域,如污染許可證交易,無線電頻道拍賣,等等。新晨

4出現了融合化的趨勢。

經過20世紀下半期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的爭論和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爭論,西方宏觀經濟學已經出現了融合或綜合的傾向。這種融合有了許多征兆:理性預期假說最初是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說之一,如今這個假說也被納入新凱恩斯主義體系。

第9篇

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大學采納了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學教育體系,即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以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材相互區別,本科生教育涉及初級和中級課程,研究生教育涉及高級課程。這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學教育的規范化、國際化,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差距,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初級宏觀經濟學是繼初級微觀經濟學之后所有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專業學生的經濟學入門課程,它也是一系列后續主干課程如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等的理論基礎,其作用承上啟下、其地位舉足輕重。初級宏觀經濟學具有理論性強、知識涉及面廣、抽象程度高卻又與現實聯系緊密等特點,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大多數都會反映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完成習題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付出比同期其它經濟管理類課程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越來越多的國內大學開設定位明確的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背景下,進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積極探索無疑具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筆者根據多年研習、教學初級宏觀經濟學的體會,擬在教材選擇、內容確立和教學實施三個方面展開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論述。

一、教材選擇

關于教材與教學質量的關系,學生的反饋意見很通俗、卻很在理:遇上一個好的老師是學生的福分,但不是每一屆學生都有這樣的福分,其實,如果有一本好的教材,老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已經有數也數不清的宏觀經濟學本土教材,但稱得上優秀者恐怕鳳毛麟角,大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定位不明確,初級、中級攪合在同一本書里,兩個級別的內容都沒有講清,兩個級別的要求都沒有達到。幸好近十幾年來,國內出版社大量翻譯、出版了由國外著名經濟學家撰寫的教材,業已涵蓋宏觀經濟學的所有三個級別,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常見的屬于初級層次的就有9種,見表一。與本土教材相比,上列外版教材具有定位明確、內容翔實、體例活潑、印制精美等等優點,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接受。筆者認為,在現階段缺乏科學合理的本土教材的情況下,從表一中選擇一本作為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指定教材或指定參考書,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

上列外版教材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的《宏觀經濟學》、斯蒂格利茨、沃爾什的《經濟學(下冊)》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而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應該是曼昆的那本,如該書中譯本第4版封三所介紹的,前三版的中譯本自1999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國內選用最多、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材。筆者在本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一直采用這本教材,每一屆學生幾乎都會有同樣的反映:曼昆的書是經濟管理類教材中自己平時還想翻翻看看的一本。

二、內容確立

對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必須在兩個層面加以確立,一是課程的主要理論框架,二是課程的主要特點。

(一)課程的主要理論框架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授課對象通常是低年級的本科生或專科生。經過中小學階段學習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零散的經濟知識,同時,基于若干年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對宏觀經濟的某些方面已經有所感受。但是這些知識只能稱為經濟常識,而絕不是作為經濟學專門學科的宏觀經濟理論。因此,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掌握、理解并運用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實現從經濟常識到科學理論的質變。結合授課對象和教學目的,再綜合參考表一所列外版教材,筆者認為一門保質保量的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應該具有表二以模塊結構表示的主要內容。如果課時較少而不得不對上述內容作出刪減,可以略去模塊5、9、10、13。

(二)課程的主要特點相對于確立課程內容,把握課程特點可能更加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初級經濟學不像中級以上經濟學那樣注重理論邏輯性、注重定量分析,而是更加重視經濟學直覺的培養,也就是一個經濟學道理能否盡量用大白話講清楚。初級宏觀經濟學也有模型,常用的模型見表二,但是闡述同樣一個經濟問題,初級課程主要使用舉例、類比方法,以文字描述和不帶數量的圖形模型作為工具,回避使用微積分,中級課程主要使用邏輯推理方法,以方程描述和帶數量的圖形模型作為工具,一些地方開始使用微積分。這是每一位從事經濟學教學的教師必須領會的不同級別經濟學的重要區別,而且需要一以貫之地指導日常教學。

三、教學實施

選擇教材、確立內容之后,為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需注意專業術語的規范化問題和經濟數據的本土化問題。

(一)專業術語的規范化學生在學習初級宏觀經濟學的過程中,掌握、理解、記憶常用專業術語非常重要。然而,同一個經濟學英文術語有不同的中文譯名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些譯名不僅在表一所列外版教材之間互不相同,而且也與國內媒體上時常出現的名稱不相同,這種情況令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深感困惑。筆者將常見的中文譯名不統一的專業術語整理成表三。經濟學需要學以致用,處在中文語言環境下,學生必須掌握相應的中文專業術語。每逢一個專業術語,在教師首先講解準確含義后,三個步驟應該完成,一是學生掌握英語原文,二是教師介紹常見譯名以便學生參照,三是教師給出建議譯名并解釋理由以便學生記憶。筆者給出的建議譯名見表三的建議譯名欄。

第10篇

關鍵詞:中觀化;微觀化;總量調控;局部調控;方法論

傳統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國民生活中經濟活動跡象,采取的分析方法一般是總量分析。在研究經濟總量關系的問題上,總量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現代宏觀學發展今天這個規模已經有了70多年的時間,在經過各個經濟學派系之間互相的滲透和影響之后形成了現代完整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并且對指導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傳統宏觀經濟學的不足之處

傳統宏觀經濟學因其存在著較大缺陷因此在實踐效果上一直不理想,在傳統宏觀經濟學體系中最明顯的缺點有兩個:一個是傳統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不夠穩定,沒有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的理論作為基礎,因此在分析宏觀調控的問題時只能分析淺層次問題,對造成問題的原因無法進行深刻的剖析。許多經濟學家試圖只選取幾個微觀個體作為整個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代表,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微觀世界千差萬別、千奇百怪,絕不僅僅是幾個微觀個體可以代表的。因此,微觀世界的基礎并沒有被徹底地表現出來。除此之外,傳統宏觀經濟學還存著第二個缺陷就是它的分析方法依舊是總量分析方法??偭糠治龇椒ǖ姆治鲆暯禽^為局限,過于關注一些總量指標的同時過于簡單。脫離了微觀基礎的總量分析不可避免地出現研究面窄的問題。而在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光環下,總量分析法顯得十分科學、嚴密,然而獲得的研究效果卻每況愈下。不可忽視的是,宏觀經濟學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微觀化與現實化而不是靠數字的虛擬與空泛來堆積出虛偽的泡沫。

二、創新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提出

在對傳統宏觀經濟學調控的缺點進行分析之后,我們根據新的宏觀經濟理論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首先,在進行宏觀經濟學分析之前我們要確定國民經濟的運行軌道,確定四大產業之間的地位關系。其次,對能夠引起經濟波動的產業進行確認、分析。再次,既然明確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開始偏離軌道這個事實之后就是找到偏離軌道的原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對癥下藥,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這種新方法論的提出,在新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在這一方法論基礎上的總量分析方法與傳統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量調控思路也是截然不同的。在應對金融風暴以及經濟衰退上,傳統經濟學的宏觀調控一般采取的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就是在解決經濟衰退的問題時需要先找到經濟衰退的源頭企業才能查明原因并且加以解決。

三、創新宏觀經濟調控的方向探索

因此目前對總量調控以及局部調控的選擇在傳統宏觀經濟學并沒有明確的說明,我們只能從表面上來觀察國民經濟的波動,在這個方面有著統一的認識也就是認為總需求是帶來經濟劇烈波動的原因之一。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種觀點在系統角度是不成立的。整個系統的紊亂往往源于子系統的紊亂,同時子系統的紊亂也造成了整個系統的不協調。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傳統宏觀經濟學調控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原因反而去尋找子系統以及分系統的原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只解決表面問題,釜底抽薪才是解決方案。在根治經濟風暴時必須要依靠兩個政策工具,一個是財政偵測,這個政策用來控制政府的投資。還有一個是貨幣政策,用來控制貨幣的流通量,從而控制通貨膨脹的速度,刺激人們的消費。擴大貨幣的流通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擴大國民的需求,帶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隨著貨幣數量的增多,總的貨幣流通量會超過商品的總價值,最終會引發通貨膨脹。當然,即使貨幣政策會引發通貨膨脹,我們也不能放棄這個方案。對經濟衰退不能聽天由命,進行消極的態度。違背客觀的經濟規律進行經濟干預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從從良調控轉變為局部調控。在調控過程中可以根據每一個經濟發展階段的主導消費需求不同采取相應的政策,我國的經濟目前處于重工業階段,在消費類型上主導以住房為主的消費品需求。換個角度說,無論是古典宏觀經濟學還是傳統經濟學,他們都停留以及漂浮在宏觀層面,離開宏觀經濟學的中觀以及微觀基礎,這兩個理論就像是無根的浮萍,隨著國民經濟的變化而變化。人類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層面一般都是從膚淺的表面深入到深層次的探索研究,由表面的情況專業到實質的請款,由幼稚的開頭到成熟的本質。一步一步走向完美、完善。在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層面,與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的結合必不可少,被并稱為宏觀階段、中觀階段以及微觀階段三個發展階段。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宏觀經濟調控被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是古典宏觀經濟學時期,而后期則過度到傳統經濟學時期。因此在宏觀經濟學調控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宏觀層面,這回使得宏觀經濟調控陷入困境之中。只有中觀發展才能給宏觀發展帶來出路。本文也在以上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嘗試,希望能夠起到指引作用。而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想要達到第三個階段,就必須督促我們的政府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大量浩繁的工作真正成為一門科學,并同時建立起堅實、系統的微觀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在國際經濟體中站穩腳步。

作者:宮松楊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第11篇

(一)寫作

主要有寫作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寫作對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歸納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作用5個指標,主要反映寫作這一環節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的作用與影響。

(二)議論

主要有議論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議論對表達能力培養的作用、議論對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作用3個指標。主要反映議論這個環節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與影響。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讀寫議教學模式的考核與實踐

(一)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施

1.實施說明

本研究主要針對2011級金融學1.2.3班、統計學1班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施,并對其進行了評價。同時,由于涉及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本課程組主要對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進行了實施,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了評價。對象:2011級金融學1.2.3班、統計學1班課程:宏觀經濟學為配合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施,西方經濟學課程組在2009級本科教學大綱修訂中提前做好考核準備,特別是對于成績構成進行了說明。并要求課程組教師在課程教授中實施,課程組老師積極配合,這對于課程教學方式與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礎條件。

2.教學模式實施的思路

第一,指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相關閱讀的資料是《微觀經濟學案例集》、《宏觀經濟學案例集》。學生從案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例進行閱讀。第二,對學生選擇的案例集進行討論或就某個專題進行討論(如宏觀經濟學中將失業、通貨膨脹、民間借貸等問題進行討論)。第三,對自己感興趣的專題進行寫作。

(二)讀寫議教學模式實施的評價

總體來看,學生對于讀寫議教學模式還是比較歡迎和滿意的。85%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比較滿意。而對于讀書、寫作、議論等環節滿意度也不太一樣,90%的學生比較喜歡和滿意的是議論這一環節,這也說明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意愿和努力。

1.讀書

關于閱讀的作用,設置了閱讀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閱讀對自學能力培養的作用、閱讀對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作用三個問題。當問及“閱讀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問題時,79%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7%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5%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4%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只有5%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閱讀對自學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81%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5%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6%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4%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4%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閱讀對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78%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9%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5%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4%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4%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可見,從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施情況來看,閱讀對于學習宏觀經濟學課程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對于理解課程內容、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2.寫作

關于寫作的效果評價,共設置了寫作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寫作對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歸納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寫作對邏輯思辨能力培養的作用等5個問題。當問及“寫作對理解課程內容的作用”問題時,86%的學生認為有作用,10%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只有4%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寫作對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75%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4%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7%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6%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8%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寫作對歸納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72%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5%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8%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9%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6%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寫作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70%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7%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8%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8%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7%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當問及“寫作對邏輯思辨能力培養的作用”問題時,80%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6%的學生認為作用較大,6%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5%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3%的學生認為作用說不清??梢?,從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施情況來看,寫作對于學習宏觀經濟學課程來說,最重要的是對于邏輯思辨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歸納能力培養的作用。

3.討論

第12篇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經濟學理論;學科滲透;政策相關性

一、 產業經濟學理論的發展歷史

產業經濟學是通過研究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及二者內在聯系來探索產業組織與產業活動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由于其自身研究方向的限制,產業經濟學必須要緊密圍繞企業、行業以及市場三大要素,并從不完全競爭出發探索不同類別不完全競爭案例的實證含義以及規范含義,從而為參加經濟活動的決策者提供參考。

產業經濟學的演進過程,在經濟學領域主流的觀點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十九世紀末產業經濟學的理論起源開始出現,也就是產業經濟學發展的初級階段;上世紀中期產業經濟學的理論結構初步形成,也就是產業經濟學發展的中級階段;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產業經濟學的理論以及愛經濟活動中的實踐得到了充分而快速的發展,從結構上看,產業經濟學開始分化出了幾個較大的分支:結構主義學派、效率主義學派以及行為主義學派。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結構主義學派以壟斷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反壟斷反集中的結構主義主張,效率主義學派則提出了放任自流的市場政策主張,但是二者從理論角度試圖解決的問題是相同的,即決定生產者與營銷者利潤差別的原因是什么。這兩個學派在理論上是對立的,而市場的發展也是一個“自由——宏觀調控——自由”的模式,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兩個學派的政策觀點都會得到應用,也正因此,西方的經濟才得以穩步快速地發展。

二、 新時期產業經濟學理論的特色演變

上世紀提出的產業經濟學理論是在市場發展較為不充分、不成熟的條件下提出的,在進行理論研究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技術、交易成本以及企業組織的作用。在宏觀調控的問題上,效率主義學派也沒有將產業政策研究并實行的成本考慮進去。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各國的經濟都有了不可同日而語的發展,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逐步成為了現代企業結構的一個典型特點,各國的產業政策也由針對國內轉變為保護本國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產業經濟學理論逐漸顯得捉襟見肘,新的產業經濟學理論呼之欲出。

二十世紀末,新的研究方法以及高級的經濟學家加入了產業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過程中來,對傳統的產業經濟學理論進行了突破和再發展。新產業組織理論現在分為兩個方向,其一是主流學派,即延續著結構主義的“結構——效率——績效”的路線繼續發展,他們的新特點是加重了對市場的重視,將市場條件與企業行為作為一種作用于市場結構的外力,根據新時期的特點探索產業組織理論與微觀經濟學的結合點。成功地用博弈論的方法對產業組織學的理論進行了升級,逐步形成了雙向動態的行為主義新產業組織學理論。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延續了效率主義學派的特色,把研究的重點放入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以及結構演進,從而形成了新產業組織理論。這種理論突出了市場行為的重要性,將市場結構看做受技術條件、市場需求影響的外在變量,從企業戰略入手進行理論分析,采用博弈論、推理演繹法等新方法,將產業經濟學與數理經濟學、信息經濟學進行了統一,從而讓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變得更加科學嚴謹。然而該方向研究的理論色彩日趨濃厚,對于分析模型的重視日益減弱,甚至有時理論已經無法解釋經濟現象,但是理論與實證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促進產業經濟學的成熟,也使得經濟學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演進。

三、 產業經濟學對其他經濟學科滲透的演變預想

(一)產業經濟學向微觀經濟領域滲透

產業經濟學是從微觀經濟學發展起來的,微觀經濟學更加關注實際的經濟現象,產業經濟學則更加關注企業關系、一體化進程、對政策的影響等。正因為其關注方向更加偏向宏觀,所以產業經濟學可以解釋壟斷程度與企業債務的關系。

隨著新產業組織理論的關注點逐漸轉入公司內部活動,產業經濟學向其他領域的滲透也正在加速,一些本屬于管理學研究范疇的內容在產業經濟學也得到了研究,例如效率合同、人力資源開發、信息傳遞、組織結構設計等本屬于管理學研究的領域,產業經濟學理論中也對其進行了相當的借鑒。波特將產業經濟學理論與公司戰略理論進行了很好的統一,并由此形成了公司戰略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這些理論有力地推動了現代企業制度體系的形成以及產業經濟學向微觀經濟學領域滲透。

(二)產業經濟學對宏觀經濟的滲透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總體,它忽略了結構、個體、產品,因此其作出的政策參考很容易導致經濟結構的失衡。由于未來的經濟發展將是企業規模不斷擴張并形成寡頭經濟的現實,政府在進行經濟政策制定的時候就必須要關注到寡頭經濟。這就需要產業經濟學在結構上與宏觀經濟學進行統一協調,將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滲透到宏觀經濟學領域,從而形成更加科學、細致的理論來指導政府的經濟決策行為

(三)產業經濟學對發展經濟學的滲透

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建設問題,這是一種不良的市場行為,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原因就在于市場經濟只關注進入,不關注重復。要解決這個發展經濟學未曾關注到的問題,就需要產業經濟學將自身的結構理念和效率理念引入到發展經濟學中,打破政府的完全壟斷,通過內部優化來提高產業內部的效率。

四、結語

不同歷史時期的產業組織理論,根據當時的經濟環境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和方法,不管是結構主義學派、效率主義學派還是新組織經濟學,其實都是在“結構+效率+績效”的框架中變化的。隨著產業經濟學不斷與現代的經濟環境相協調,信息時代模塊化的殘葉組織研究已經成為了新的研究方向,未來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重點也必然會隨著經濟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參考文獻:

[1]現代產業經濟學 戴伯勛、沈宏達[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15-18.

[2]產業經濟學 鄧慧根[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