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56: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高中英語閱讀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整個高中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中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快的吸收英語知識,還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因此,英語閱讀課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程,其教學方法成為教師們談論、研究的重點。
一、閱讀前正確導入
高中英語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應當通過正確導入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課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繼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英語教師在閱讀課中可以利用情景描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說出朋友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后讓其他同學與教師一起,猜想這位學生描述的是班上哪位學生?將學生說出的詞匯寫在黑板上,這樣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多英語詞匯。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引發(fā)學生思考,再導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記憶。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riend ?” 大多數(shù)學生在思考之后,會回答教師:“不是因為利益關系而在一起的朋友”。在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教材內容[1]。
二、制定明確閱讀目標
高中英語教師要想提高閱讀課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通過一定的閱讀技巧,將學生快速帶入閱讀情境中,促使學生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文本教材內容上。高中英語閱讀也講究一定的閱讀技巧,包含面試閱讀法、點式閱讀法以及線式閱讀法。面試閱讀法實際上就是粗讀,也就是學生在閱讀時,將全篇文章粗略的讀一遍,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點式閱讀方法指的是跳讀,是讓學生放棄文中無關緊要的內容,學會重點閱讀部分細節(jié)內容;線式閱讀法指的是細讀,也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時,將文章內容逐行逐句的讀完,掌握所有知識內容,學會分析英語的表達特點。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五中《Unit9 Saving the Earth》時,教師可以通過“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這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自己制定閱讀目標。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提問:“What is biggest problem of the earth ?”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回答出自己的答案,這時學生就會自主的略讀文章內容;然后教師再利用信息填空等形式,讓學生回答出完整句式,如:“most of the deaths caused by air pollution happen in the countryside mainly because _____.”這時學生就會再次閱讀文章內容,通過仔細閱讀之后,會找出問題的答案。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一步一步樹立整體閱讀、細節(jié)閱讀思想,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全新的了解。
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因此,英語教師要想提升閱讀課的實效性,還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高中上英語閱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果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不理解,就不會讀懂文章主旨,繼而不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所以,語言輸出是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各國節(jié)日的興趣,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所了解的節(jié)日特點,進而通過大家的相互交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在閱讀課上選擇與教學目標有關的話題,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內容后,進行分組討論,如:“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通^話題討論形式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下,一般很快就會進入討論學習狀態(tài),結合文章內容說出自己的觀點,在眾多答案中,學生大多數(shù)都會回答:“ Like the Chinese New Year”,原因又很多,這時教師就可以讓每位同學都說一種自己喜歡或者是不喜歡的理由,鼓勵全班同學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會回答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because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can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 elders that get lucky money”.高中英語教師通過鼓勵教學,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英語閱讀課教學的實效性[2]。
結束語: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選用的教學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閱讀課堂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課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一、 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變以往“教師講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主導下的教學方法,這就對教師的能力結構提出了挑戰(zhàn),迫切要求英語教師轉換角色,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改變教學行為,具備整合多種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師要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首先,創(chuàng)造必要的教學工具。教師要想讓自己的閱讀課堂豐富多彩,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創(chuàng)造有利于自己課堂的相應教學工具。比如說,我在上高中英語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這一課前,讓班上的一個學生畫了一張英國地圖,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地圖上清楚地看到英國的四個王國:英格蘭(England)、威爾士(Wales)、蘇格蘭(Scotland)和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這樣就讓學生對英國的地理位置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再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①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United Kingdom?
② What is the capital of the UK?
學生們都能積極回答,這樣讓多數(shù)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課堂中的作用。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錄音機、學生對話、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進行學習。例如,我在講述“The United Kingdom”的閱讀課文時,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設置了問答題、填空題以及判斷題,都是針對文章細節(jié)的消化,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知識點的捕捉,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地閱讀課本,找到相應的答案。這一點我非常高興,我覺得自己的題沒有浪費,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教師還可通過英語圖片,讓學生來鞏固閱讀內容,加深對細節(jié)的理解。例如,在講述“The United Kingdom”閱讀課文結束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對英國的風土人情、重要的建筑、著名的大學進行欣賞。如:大本鐘(Big Ben)、格林威治天文臺(Greenwich Observatory)、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另外還有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它們都是英國的著名大學。這些能夠讓學生了解英國的地理、歷史、政治及風土人情。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了閱讀內容,擴大了詞匯量,并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敢開口說話,害怕說錯,被其他人恥笑,尤其是女生,膽子就更小了。為了鼓勵學生開口說話,我在上閱讀課的前一節(jié)課,就把閱讀課的任務給學生布置下去,根據(jù)課文段落的長短,讓學生提前準備閱讀段落,有些段落如果太難的話,我會讓幾個學生來準備,這樣就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我今年給高二(11)、(12)班上課,就平時上課的情況來看,在閱讀段落方面,(11)班的學生做得比(12)班的好,原因是(11)班是音美班,這些學生膽子大、思維活躍,也不怕出錯,所以上課氣氛很好。我常告訴他們,出錯是正常的,只要改了就會有進步。
關鍵詞: 英語閱讀課 教學設計 閱讀能力
“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把文章作為單純地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及深層次理解作者意圖和文章主題思想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都已認識到閱讀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如何操作才能達到如此重要的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恰當?shù)乩酶鞣N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其他方面的能力,似乎還有些模糊。在此,我想結合教學經(jīng)驗及對課程改革與教學大綱的學習體會,談談對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感受。
一、了解和明確新課改的重點和閱讀教學的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時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因此,新課改的重點是:改變英語課程過于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新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具體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步驟和方法,大部分教師都比較了解,但是對于這些步驟的細節(jié)操作,如何調動學生各方面器官的積極性,實施這些步驟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且從教育學的理論角度上為什么這樣做,一些教師在腦海中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下面,我談談心得。
1.復習
通常閱讀課是單元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是綜合單元知識的課文。因此在上閱讀課之前,要復習這個單元所學的重要短語與知識點。在設計復習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設計內容最好可以很好地銜接上節(jié)課與本節(jié)課的內容,而且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一節(jié)課的開始,學生還未進入正式狀態(tài),我們需要一個進入新課的前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慢慢地進入到正式上課的狀態(tài)。
2.新課導入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一個關鍵點,是使學生從平和達到興奮的轉折點。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在學習下一個步驟,也就是課文時,是否充滿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興奮的狀態(tài),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整體效果的好壞,正所謂“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新課導入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教師感興趣或者了解的,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和教師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營造一個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
3.課文講解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操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整體效果的優(yōu)劣。我們要本著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來實施這堂課的教學,而不能像以前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樣,老師占用大部分時間而學生成了一臺單純的錄音機,只能錄不能放。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如下。
(1)聽課文。通過復習和新課導入這兩個步驟,學生達到比較興奮的上課狀態(tài),我們必須利用好這種興奮狀態(tài),把這種興奮有效地轉移到課文上,從而使活躍的課堂溫度降下來。這時,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從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2)快速閱讀課文。在聽了一兩遍課文之后,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快速閱讀,了解沒聽懂的地方,這樣無形之中對課文的印象會加深。快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寬余的時間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現(xiàn)在從各種各類考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快速閱讀(fastreading)越來越受到青睞,所以我們必須在平常的練習和考試中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在課堂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閱讀能力。
(3)精讀課文。精讀課文這個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是閱讀課的中心任務,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讀課文這個步驟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定論。有些老師可能仍然在延續(xù)灌輸式教學模式中一句一句給學生翻譯課文,事無巨細地講解課文中語法的做法。似乎只有這樣,老師的心中才踏實,才認為學生學到了東西,但這只是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對于學生的英語語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認為似乎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舍不得時間讓學生鍛煉。精讀課文,我們要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遇到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和向老師請教的方式來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可以及時總結出在備課時沒有準備的重點和難點,也給了學生動口的機會。
(4)檢驗學生精讀課文的效果。精讀課文之后,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復述課文的方式來檢驗。最好通過學生自愿和老師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可以給積極性高的學生鍛煉的機會,又可以使大部分同學有所緊張。
(5)分析重點和難點。重點和難點一般是學生在精讀課文時所遇到的語法方面的困難。對于語法的講解,以前的老師一般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這樣雖然對語法的道理學生非常明白,但他們在應用和考試當中很難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效快速地結合起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脫離了語言環(huán)境。我們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瘋狂英語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講解,以句子的形式鞏固,以句子的形式練習,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理解語法的使用。這樣,學生在應用和考試過程當中,就可以省略了由語法理論到實際應用的步驟。
4.自由復習
如果時間允許,那么在基本結束這節(jié)課的時候,最好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自由復習,以便它們鞏固剛剛學習過的東西,及時加深記憶。
5.練習
在這節(jié)課結束前的幾分鐘,一定讓學生做幾個練習,可以集體做,也可以自己做,練習不必過多和過難,只是為了鞏固剛剛學過的東西。
6.布置作業(yè)
練習結束后,也已經(jīng)接近下課了,在布置作業(yè)之前,老師最好帶領學生把這節(jié)課的內容快速瀏覽一下,從而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
三、結語
總的來說,上好一堂閱讀課要遵循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jié)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摘 要:只有根據(jù)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材實際,根據(jù)所帶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有主有次,科學合理的組織,綜合的運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世上沒有只用一個音符的好歌,也沒有僅用一種教法的好課。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57-01
許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只注重小學語文講讀課的教法,不管是教學研究還是公開教學,亦是如此。而對于閱讀教學這一塊,仍沿用過去講讀課的教法,致使教師精力承受不了,學生也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通過翻閱有關資料,總結自己十年來的教學實踐,把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法歸納為四種,即:誦讀法 ― 導讀法 ― 講讀法 ― 練習法。這四種方法始終貫穿的一條紅線仍是以“讀”為主,讓學生從“讀”中獲得新知、從“讀”中獲得感悟、提高水平、培養(yǎng)能力。在現(xiàn)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本中,閱讀課文幾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無疑是擺在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但反思課改以來,卻有了開始批判閱讀課丟失了“語文味”的聲音,有些教師在此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變得盲目和浮躁;也有少數(shù)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結果帶來了“迷失在課件制作里的語文教育”,很多教師上課前總是忙碌地埋頭于電腦前,馳騁于網(wǎng)上,丟失了一個語文教師應做的基本工作。閱讀教學中一個語文教師應做的基本工作是什么,這可以從閱讀教學的本質談起。我個人認為,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引領學生讀文本,邊讀邊積累;引領學生讀懂文本,邊讀邊歸納技巧和方法,體驗文章的情感。教師的作為在于:要在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選好課文閱讀的突破口,理清課文的解讀思路,組織好教學對話。
一、品味語言藝術
閱讀教學的根本還在于對語言的研習。韓軍先生強調,語文應該特別注重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語文課要圍繞學生,扎扎實實地訓練語言。新課標的兩個關鍵詞“感悟”、“體驗”,無一不是建立在充分誦讀基礎上的。我一直強調書必須仔仔細細地讀,讀其義,讀其情,讀其理。細細地品,靜靜地悟,方能入腦,入心,這樣才會“讀進去”,才會“讀出來”。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更要讓學生“讀出問題”。如《散步》一文,如果擯棄了語言的涵詠品悟,學生獲得的也只是一個和睦家庭的生活片斷。要真正地觸及學生的靈魂,只有把學生引導到對語言的品悟中去。我在備課時預設為“品語言之生動優(yōu)美”和“悟語言之深刻含蓄”,這一流程有一個由淺層到深層的過程,由親情引導到對責任這個主題的思考,從而對文章主旨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如果只是讀出了優(yōu)美生動語言中的親情,不能讀出深刻含蓄語言中蘊涵的對生命的思考,學生所得到的還是不完整的,是淺薄的。
二、讓閱讀遍及課內外
“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盡可能自己去探索”,葉老的話十分精辟地告訴我們如何使用好教材,最終達到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能夠“自己去探索”的目標。當下學閱讀量與以往相比確實是大大增加了,可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狀況并沒有明顯的改觀,課堂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并沒有因為新課改而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我想關鍵還在于沒有真正地用好教材,沒有真正地發(fā)揮好“例子”的作用,在于課堂閱讀教學的荒疏。
課堂是閱讀教學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教學是打開課外有效閱讀之門的鑰匙。也就是要在學生自主自覺閱讀中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積淀知識,豐富情感,渾厚思想,提高修養(yǎng)。和教學其他課文一樣,我在和學生一起準備學習新課文的過程中,時刻提醒學生克服閱讀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不良傾向,要求做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由品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提升到悟語言的深刻含蓄,不斷激活學生思維,最終升華為對文章主題的深層理解。作為教者要時刻樹立主導意識,做到引導有序,點撥適當。該講則講,而且要講透徹;該教的要教,而且要教明白,強化方法導引,為達到“不用講”、“不用教”的目標奠定基礎。
三、閱讀教學是思想和智慧的交流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教學中,我總是努力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倡導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會學習,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挑戰(zhàn)同伴、挑戰(zhàn)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從而也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實施自主探究閱讀教學,就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自動、自學、自得的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得到主動和諧地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觀念;興趣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氛圍對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閱讀綜合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有著深遠的影響。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從新的視角審視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不僅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個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課教學質量的機會。
一、解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觀念
當今社會,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閷W習、教學目標以及中考的巨大壓力下,不管是學生和家長,還是教師,注重的都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部分教師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繕耍瑹o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無法從新視角展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落實新課標倡導的新穎的學習方式。陳舊落后的閱讀教學觀念束縛了初中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閱讀教學。只有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才能真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然而,有部分語文教師卻出現(xiàn)了備課不充分的現(xiàn)象,在對閱讀課程內容不清晰的情況下就隨意地設定閱讀教學目標,造成了學生學習思維混亂,達不到閱讀教學應有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效果。
(三)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策略,主要是侵占學生的“讀和寫”的時間,通過聽教師的講解來接收知識的輸入,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閱讀課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都呈現(xiàn)下降狀態(tài)。
(四)其他因素
中考考試機制的制約、學校硬件設施的不完善以及教師自身的總體能力不足的限制等也是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原因。
二、新環(huán)境下的閱讀目標
第一,重視閱讀方式、實踐和技能,根據(jù)不同材料從默讀、朗讀、泛讀和精讀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第二,重視閱讀文本的分類和主次重點。除了強調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之外,能夠正確地對不同文本做出判斷。第三,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解決能力。強調在閱讀課上運用一種合作模式的新型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上的資料以及與同學、教師共同合作來解決閱讀上的實際問題。第四,重視知識和運用能力之間的關系。關于基本的語文知識只需了解,而對于如何將知識中的技巧運用到實際問題中要重視。第五,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從總體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新視角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在閱讀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升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拓寬視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等。
(一)更新教學觀念
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在認真?zhèn)湔n的同時也應充分地把握教材內容,完全消化教材的知識,最后制定有效的、確切的閱讀教學目標。
(二)更新教學模式
1.在閱讀中滲透
語文教師在教閱讀課的時候,可適當?shù)貪B透寫作的內容,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奠定寫作的基礎。用寫作促進閱讀的能力,有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深刻理解閱讀中所學的寫作手法,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能更準確、更靈活地運用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課堂真正當作學生學習、閱讀、交流和分享的平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最后真正地把閱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閱讀中滲透提問式教學
在閱讀課中加入問題的提問,既能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4.閱讀教學中滲透日常生活
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課,很多內容都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內容及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無處不在,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更應該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把學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經(jīng)驗引入到閱讀課中來,同時把閱讀課中的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通過對比和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閱讀課的有效性。
四、總結
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更新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使用新穎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翠萍.新課標理念下的探究性閱讀模式[N].教師報,2009,03—02(3).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課 高效課堂 教學模式
一、 序言
隨著閱讀理解在中考英語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重,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在英語閱讀中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閱讀課高效課堂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應該是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收獲,都能學到知識。構建初中英語閱讀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二、 充分的課前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構建英語閱讀課高效課堂的基礎。
首先,教師應該在上課之前,要充分地了解閱讀材料,對閱讀的內容要有一個大概的把握,明確重點、難點,根據(jù)閱讀的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節(jié)閱讀課的主要知識。比如初中英語go for it(七下) Unit 1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ame show?), 教師在進行研讀后,可以明確第一堂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電視節(jié)目名稱,并且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英語來討論對電視節(jié)目的看法。明確重點后,可以確定上好閱讀課的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首先應該把閱讀課文中的生詞標注出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記憶。其次,突出閱讀課文中的電視節(jié)目名稱,進行充分的講解后,可以采取提問或競答等各種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于電視節(jié)目名稱的印象,最好能記下來。
其次,構建英語高效課堂,學生才是主體。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進行預習,并且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和明確預習要掌握的內容。以教go for it(七下) Unit 11為例,雖然不同的學生預習的方法不一樣,但在預習的過程中,主要步驟應該包含以下幾點:標注自己不懂的生詞、難句,掌握電視節(jié)目的名稱,對于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有什么樣的看法等。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在課前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閱讀材料,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有自己的收獲,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 有趣的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滿趣味的課堂導入,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英語閱讀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動力。不同的閱讀課文,導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的情況,來設置導入的形式。一般來說,導入的方法有講諺語故事,幽默笑話,或是課前提問等啟發(fā)式的導入方式。教師還可以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設備等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閱讀學習。比如在(必修五) MODULE 3 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中,閱讀的材料是馬克·吐溫,美國文學之父的作品《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中的一段。對于這篇閱讀課文,可以采用英語提問的形式來進行導入: Do you know who i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如果學生不知道可以提示: He found success with his short story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ry”, 學生回答: Mark Twain. 通過這樣的提問設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課堂教學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 活躍的課堂教學
1. 啟發(fā)式的課文講解
教師對于課文的講解,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早已不適應學生的要求。在對閱讀的材料進行講解的時候,啟發(fā)式的講解方式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材料,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對相關的背景資料作一簡介,比如介紹一些民俗習慣、、風土人情等,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然后讓學生對閱讀的材料進行精讀,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師進行回答點撥。最后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的材料用圖表或圖畫的形式直觀地表達出來,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在Go for it III中,閱讀材料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一文,教師可以將它的標題設置成一道選擇填空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猜想接下來會發(fā)生了什么事。
2.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
初中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教師傳統(tǒng)的“滿堂灌”方法早已不適合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活躍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自主的探究,用心地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有收獲,有成就。比如在上“The Steamboat”一課時,由于它是小說“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一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合作討論,準確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分角色進行演繹解讀。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讓學生不僅得到知識,還能得到個性化的心得體會。再比如八年級英語閱讀材料“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上臺對于其中的語法和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 sound like fun, as a volunteer, was started by, send to, rural area, 甚至再舉一些相似的例子。活躍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英語閱讀課中寓學于樂,使學生加深了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印象,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潛在的,作為人師,有責任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這種潛能。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開發(fā)這種潛能的關鍵所在。
一、改變教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長期受老師的控制而被動地學習,一切圍繞老師的思維轉,也就是說,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比如老師教單詞和短語時,只是老師滔滔地講,學生默默地聽,認真地記筆記,學生的課堂活動毫無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學生只知道默默地聽老師講,機械的背誦和訓練。如今,學生逐漸會使用新教材,而我們的教法仍然是舊的傳統(tǒng)的教法,傳統(tǒng)的教法桎梏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作好閱讀前的思考。在每次的閱讀課上,我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去快速閱讀,然后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再簡單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講些有關的幽默故事為閱讀做鋪墊,這些預備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為例,我們可以激勵學生講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講一些有關愛因斯坦的事。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討論,聯(lián)系到本班,哪一位學生具有愛因斯坦的這種精神?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聽力和閱讀課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口語課上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練習口語,閱讀課上也能積極地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讀后任務。以Unit13“Albert? Einstein”為例,當學生閱讀完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復述課文。學生會盡力做準備,他們會看課后補充材料,會去改寫、背誦,會查閱自己要使用的詞或短語,無形中訓練并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的閱讀習慣。
3.引導自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讀懂簡單的文章是教學的主要目的。閱讀前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回答有困難的題,可以設計成用“yes”、“no”回答的題型。有時也設計一些能開發(fā)學生思維的“why”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如果學生完成任務時有困難,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學生第一遍讀了“Albert? Einstein”我讓學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單詞的題,或者縮寫課文。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再讓學生就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進行討論。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還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都離不開老師的正確的引導,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挖掘并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縣實驗高中)
農(nóng)村的初中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是相違背的。如何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英語讀寫水平是很多老師深感困擾的一個問題,這就要求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立足農(nóng)村英語現(xiàn)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的讀寫訓練,形成“以讀促寫”閱讀課的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充分研究讀前活動,為學生的寫作“添磚加瓦”
讀前活動,也稱為閱讀課的導入活動,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以“以讀促寫”為教學目的的閱讀課中,讀前活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們?yōu)閷懽鞯於嘶A。讀前活動可做如下設計:
(1)頭腦風暴法。在學生接觸閱讀材料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相關閱讀知識信息儲備不多或者相關知識較熟悉的前提下,利用頭腦風暴法可以激活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利用頭腦風暴法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為下面的讀和寫奠定基礎。
(2)看圖說話。看圖說話是指以直觀圖片為媒介,要求學生把畫面中的內容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展開閱讀前,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了解圖的內容,根據(jù)所給提示詞或者提示的句型,讓學生嘗試造句,甚至是簡短的篇章。
例如:2013年初,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陳丹老師在參加省初中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上執(zhí)教的牛津教材七上Unit6《Outdoor fun》(Reading第一課時)中,在讀前就采用看圖說話的活動來引導學生使用英語講故事。學生根據(jù)圖畫和下面的詞組提示,嘗試著說了自己所編的故事,這種口頭表達的形式實際為后面的書面寫作奠定了基礎,并對文本的結尾進行了合理又有趣的想象,有效地完成了語言的輸入與輸出。
二、密切關注讀中活動,為學生搭建起寫作的“腳手架”
讀中活動是閱讀課中最重要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尋找主題句、關鍵詞,歸納段落中心到句法,詞法,修辭運用以及閱讀方法,篇章建構和圖表信息分析等等,這些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結構,從而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列出關鍵詞、歸納組織語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對于整體文章結構的布局謀篇。
再以陳丹老師的閱讀課為例,她設計的讀中活動是這樣的:
(1)指導學生進行快速閱讀,了解文本的整體框架結構,找出文章的topic sentence和關鍵詞。
(2)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拈喿x策略進行細讀,提出一些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從對文本的表層理解過渡到深層的理解。
(3)指導學生慢讀。提出深層性問題。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使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并能在細節(jié)處根據(jù)上下文理解詞匯和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對文本的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學習策略。
教師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使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并能在細節(jié)處根據(jù)上下文理解詞匯和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對文本的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從而使學生掌握類似文章的寫法。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體裁多樣,題材新穎廣泛,語言真實生動,文化內涵豐富,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教師設計的讀中活動還應該要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觀察語言的特性,從中獲得語言信息,吸收好的語言材料,把吸收的東西轉變?yōu)樽约旱膶懽鲀热荨?/p>
三、十分重視讀后活動——為學生蓋起寫作的“大樓”
(1)基于文章的寫作。在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讀后活動的設計首先可以基于文本內容,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作進一步探討和思考。例如用自己的話改寫、縮寫或續(xù)寫文章。可以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改寫文章的內容或續(xù)寫故事結尾。也可以讓學生寫評論或感想。
(2)模仿文章的寫作。教師應該讓學生立足課文、充分挖掘文章的語言素材,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寫類似話題的文章。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提出:初中語文教師應從新的視角,審視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根據(jù)初中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有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語文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可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指揮性的作用。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更能幫助語文教師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計劃。但目前看來,有部分語文教師在制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時存在不明確、不恰當?shù)膯栴}。很多語文教師在沒有了解閱讀課程的主要內容之前就設定了教學目標,這種不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學習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思緒混亂,而教師也會因錯誤的教學目標達不到自己的教學計劃。
2、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存在誤區(qū)
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比較傳統(tǒng),一般只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在中考的巨大壓力下,很多家長、教師都只注重學生成績的高低,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觀念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3、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需要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將閱讀內容中所表達的感情和作者的寫作手法向學生講解,而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學習閱讀課的興趣和動力和教師的教學效率都降低了。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1、明確教學目標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展開。首先,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發(fā)展情況,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提出不同的閱讀方法。第二,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其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閱讀理解,例如,在一些閱讀題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請談談你對本文的看法?”對此,很多同學的答案都不一樣,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不能“一棒子”否認學生的答案,而是只要答案有一定的意義,就可以給分。第三,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僅只重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要注意培養(yǎng)其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第四,引導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常用的寫作手法和文本題材,如果教師能夠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這些閱讀收獲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那么,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閱讀能力必然得以有效提高。
2、轉變教學觀念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還不夠,如果語文教師不能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也不會提高。初中語文教師應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行備課,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閱讀內容。教師不能將教學目標僅停留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應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滿足新課標提出的要求。
3、選擇有效地教學方法
選擇有效地教學方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同階段的學生其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目標均有不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首先,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有著很大的意義。那么,怎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中多彩的畫面、生動直觀的展示,不僅能形象地將文章中的內容表達出來,更能直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其次,創(chuàng)建學習小組,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往往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進行學習,但事實表明,在閱讀教學中,這種學習方式所產(chǎn)生的效果并不好。閱讀本來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學習過程,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與同學們相互交流,從而解決問題。這一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在集思廣益的過程,通過交流,學生相互交換了自己的問題,通過討論,學生解決了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第三,要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應鼓勵其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學生通過欣賞文學作品,不僅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更可以從文章中獲得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感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緊抓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其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中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其合理有效地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是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含義。
一、農(nóng)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日常教學中的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相反,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答案,學生自讀后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
3.農(nóng)村學生學習素質普遍較差,基礎較為薄弱
雖然現(xiàn)在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沒有打好基礎,還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不聽教師講課,違反課堂紀律,成績很差。
4.教學方法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和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二、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1.樹立新的閱讀教學理念
過去的閱讀教學往往強調語言知識(如語法詞匯知識)的獲得,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教室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仿佛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匯和語法。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概括起來,閱讀教學的目的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1)擴充學生的詞匯和習語;(2)擴充和鞏固學生的語法項目;(3)發(fā)展一般性的閱讀技能;(4)掌握推導性的閱讀技能。實踐證明,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對閱讀教學目的的認識有關。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目的,才能使教學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抓基本功訓練
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和影響。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并非只靠訓練閱讀技巧及大量閱讀,全面訓練聽、說、讀、寫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感。針對農(nóng)村中學生英語基礎不夠扎實的情況,在抓閱讀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加強如下基本功訓練。
(1)朗讀。有目的、系統(tǒng)地選擇一些經(jīng)典段落和精彩范文,讓學生練習誦讀,既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感、增強記憶,獲得從聽、說、閱讀、寫作等活動中無法得到的效果,也能讀出英語文章中的韻味和美感,還能彌補缺乏英語環(huán)境的不足。
(2)聽說。聽說訓練看似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毫不相干,其實,聽說訓練能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有利于增強語感,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種語感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能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改變邊讀邊心譯的壞習慣,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
(3)寫作。英語寫作是一個積極用英語思維的自覺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英語思維能力和文章的謀篇布局能力,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抓住文章要領、了解文章組織結構的能力及對篇章的推理能力。
3.注重閱讀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三點:一查,教會學生查閱詞典和工具書:二猜,訓練學生的猜詞技能,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和詞的結構,運用邏輯推理猜測手段來理解詞義、句意;三議,開展小組討論互相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體現(xiàn)在讀者能否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詞性、詞義,尋找主題句,概括文章的段意、主旨等閱讀技巧方面,還要看能否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態(tài)度等弦外之音做出正確判斷。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效用,找到實用的教學方法,用好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育觀察之一。
4.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復習,做好銜接工作
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要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正式上課的狀態(tài),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做好已學課程的復習和新課的銜接工作,這是閱讀課的重要步驟。這樣,既能很好地銜接上節(jié)課與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又可以復習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2)巧妙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學生只有在內在動力驅使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因此,新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容忽視,這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具備興奮狀態(tài)的關鍵點。在正式展開閱讀教學前,教師應通過各種巧妙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課堂教學節(jié)奏適中
過緩的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疲倦、分神,而過快的教學節(jié)奏會讓學生疲于奔命、囫圇吞棗,兩者均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進行。適中的節(jié)奏和閱讀策略的合理運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上應開拓思維,幫助學生正確使用閱讀策略,達到閱讀目標,而非純粹追求閱讀速度。
5.加強過程指導
對待閱讀教學,目前農(nóng)村學校中有這樣兩種傾向:要么面面俱到地講解,要么沒有任務地讓學生“自學”。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利于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對閱讀過程的指導要求教師介入學生的閱讀過程,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閱讀方法等加以分析與指導,并對閱讀過程給予一定調控,才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與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具體做法是:
(l)閱讀前(pre-reading):擴充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就閱讀材料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讓其思考,引發(fā)其閱讀興趣,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甚至引導他們去圖書室查閱資料或上網(wǎng)搜尋有關資料。
(2)閱讀中(while-reading):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幫助學生學會采用skimming(略讀)和scanning(掃讀)等各種閱讀技巧。
【關鍵詞】情境教學 英語閱讀課 有效性
一、引言
調查分析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實際情況和高中生的實際閱讀能力,筆者發(fā)現(xiàn)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往往比較低。大部分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閱讀理解課都利用了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表面上看起來閱讀活動多樣,實質上有點華而不實,既無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更不能提高學生的高層次閱讀思維能力。布魯諾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英語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論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英語語言情境,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感受英語、說英語、用英語進行思維、用英語的方式主導行為。
二、高中英語閱讀課中存在的問題
1.從教師教方面看,閱讀課堂形式化
(1)教學理念陳舊。因為沒有更新教學理念,不少教師沒有充分分析教材和學生,對現(xiàn)有的備課資料缺乏二次備課,沒有進行適合本班級學生的更新式課堂設計。教師不注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技能和策略,學生消極被動閱讀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讓學生自讀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然后勾劃詞組,核對答案就結束閱讀教學任務。
(2)教學方法單一。在實際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大部分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閱讀理解課是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的,表面上看起來閱讀課的活動多樣,實質上有點華而不實,這樣就成了一種無法引起學生足夠興趣和激發(fā)學生高層次思維的課件的機械放映。
(3)提問策略欠缺。大多數(shù)閱讀課堂中教師的設問主要是WH-問題,從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表象看來,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實質上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僅停留在對文章的淺層次理解上,缺乏啟發(fā)性的、開放性的、批判式的深層次問題。
2.從學生學的方面看,閱讀課學習效率低
(1)沒有積極的閱讀興趣。雖然譯林牛津英語這套教材的閱讀材料不管是從內容還是體裁上來看都具有時代性、多樣性、生活性等特色,但很多高中生對閱讀課本教材的興趣不濃,其主要原因就是閱讀課上教師的教學模式?jīng)]能吸引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2)沒有科學的閱讀策略。大部分英語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都是用同一種方式閱讀課文,不能夠隨著閱讀的進展而調節(jié)閱讀方法。閱讀時逐詞逐句閱讀,遇到不懂的單詞就查閱單詞表或詞典;遇到不懂的句子就參照輔導材料上的課文譯文;在閱讀遇到困難時,大部分學生容易產(chǎn)生焦慮心理甚至放棄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主要原因是學生閱讀策略知識的缺乏。
(3)閱讀的自我效能感低。很多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常常由于連續(xù)的失敗體驗而感到無能為力、自暴自棄。遇到難度較大的話題或句子結構較復雜等無法輕易解決的問題時,就會輕易放棄努力,甚至產(chǎn)生“我不喜歡閱讀”,“我不會閱讀”等這些沒有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狀況。
三、情境英語教學模式下提高閱讀課有效性的嘗試
1.科學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情境。眾所周知,閱讀是讀者依據(jù)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文本信息進行不斷的假設、驗證、猜測與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因此,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效率的關鍵之一就是激活學生的圖式,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有效的閱讀情境來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圖式基礎上,兼容閱讀材料中作者的圖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運用自己的圖式采取各種方法來創(chuàng)設科學而高效的閱讀情境來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并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構建新的圖式,從而提高學生獲取細節(jié)信息、理解主旨大意、進行推理判斷、了解作者語氣觀點、分析語篇結構等七種閱讀技能的能力。
在具體的閱讀課堂中,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分為三個階段:
(1)讀前階段
1)創(chuàng)設視聽欣賞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創(chuàng)設討論觀點情境,激活并共享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3)創(chuàng)設猜測導入情境,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
(2)讀中階段
1)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促進自主建構。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式學習。
3)創(chuàng)設展示情境,推動合作學習。
(3)讀后階段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運用能力。
2)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3)創(chuàng)設評價情境,促進全人發(fā)展。
2.優(yōu)化教師的課堂提問策略。課堂提問是閱讀課中教師必不可少的主導課堂的重要手段,在情境英語教學模式下,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因為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問題意識,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圖式,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問題情境,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還必須能有效地運用提問策略,常用的閱讀提問策略有:預測―驗證―結論提問策略;類比―適合―推理策略;概述―監(jiān)控―概述策略等。
在具體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運用提問策略時,教師還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既可接受,又有障礙性,還有探索性的問題。首先課堂提問要有探索性,也就是說所設計的問題不能讓學生一下子就從情境中找出答案,需要學生經(jīng)歷體驗、探索的過程才能得出結論的。因為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其次課堂提問要具有可接受性,所呈現(xiàn)的問題,要能讓學生明白要我們解決什么。難度要適中,太難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太易了又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設計的問題應該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最后課堂提問要有障礙性,要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形成懸念,讓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問題意識。問題是思維的前提。學生只有面臨問題情境才會有思維,才能有思維,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必須把問題隱蔽在情境之中,產(chǎn)生知識沖突,形成懸念,以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
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第三單元Read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為例,筆者結合預測―驗證―結論提問策略創(chuàng)設了如下閱讀情境:
Step 1 Pre-reading
1.Guessing:There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an talk to each other without being face to face at the same time. Can you guess where it is? (The answer is the world online. )
2.Talking:Do you know the world online? What can you do in the world online? Do you like the world online? Why and why not?
3.Predicting: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speech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in your speech?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中的讀前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激活學生頭腦中關于網(wǎng)絡和辯論的圖式。首先以猜謎語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以自由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對網(wǎng)絡暢所欲言,調動課堂氣氛,從而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網(wǎng)絡世界的圖式。然后請同學們預測:如果你要做一個關于網(wǎng)絡世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的演講,你會準備什么內容?其目的是激活學生關于網(wǎng)絡利弊的圖式,同時也是關于辯論的語言情境。
Step 2 While-reading
1. Fasting reading
Scanning:Ask students to scan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are the speeches about? How many main points does the first speaker make? What are the two points the second speaker makes?
2.Careful reading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groups.
Part 1:Ask Group one read Part 1 aloud and complete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Part 2:Ask Group two to read Part 2 aloud and complete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是閱讀過程,也是學生體驗和實踐關于網(wǎng)絡利弊的文本情境的過程。首先通過快速閱讀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策略得到鍛煉,隨后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精讀課文的兩部分,并分別完成不同的課文分析任務。這樣設計的原因是,這篇課文是兩個不同學生對網(wǎng)絡利和弊的陳述,兩部分的文章結構都是總分總,并且內容上沒有相互關聯(lián),都可以獨立成文。這樣的精讀設計也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理念,當一組成員在呈現(xiàn)學習成果時,另一組的成員也會學到新的知識。
Step 3 Post-reading
1. Reading and practis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a passage silently about argument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by using the reading strategies learned from the text.
2. Watching and practising
Ask students to watch a video about a debate in English and then prepare and present their own debate based on the text.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是閱讀后過程,也是情境拓展過程。本堂課貫穿的是兩個情境,一個是話題情境即網(wǎng)絡世界的利弊,另一個是文本情境即議論文閱讀,因此情境拓展從兩個方面延伸,即高考閱讀理解實戰(zhàn)情境和英語辯論的實踐體驗。
四、結束語
毋容置疑,創(chuàng)設有效的英語情境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然而,能否在情境英語教學模式下提高閱讀課的有效性,這是每個教師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英語閱讀既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的手段。英語閱讀課有效性的提高,關鍵在于英語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從閱讀文本入手,運用科學的提問策略,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情境,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指導和整體語篇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高層次的閱讀思維。
參考文獻:
[1]雷素柳.語言情境創(chuàng)設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2]岑敏慧.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外語?外文,課程教育研究,2012,10.
[3]朱蓮芬.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策略的運用[J].湖州師范學院院報,2005,4.
首先, 學校、 教研組對于閱讀課缺乏課時的實質保證和閱讀教材的統(tǒng)一編選。不少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閱讀課, 即便已經(jīng)開設的學校, 因為課時的限制和考試的制約, 不少閱讀課也是形同虛設。沒有課時的保證,何談閱讀的質量?哪來閱讀的教學?
另外, 閱讀課缺乏相對統(tǒng)一高效的閱讀材料。雖然閱讀允許和鼓勵個性化發(fā)展, 但如果不能有相對統(tǒng)一的材料, 教師的集中指導就很難進行。閱讀材料散亂, 質量參差不齊, 閱讀的質量也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很多同學將閱讀課視為放松、 休息課, 他們并沒有很自覺的閱讀目的和詳細、 科學的閱讀計劃, 經(jīng)常是隨意拿本書翻翻, 不做記錄沒有反思, 讀過就忘, 收效甚微。
其次, 語文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的有效指導和閱讀教學的深度研究。老師基本不作要求; 即便要求有讀書筆記, 老師也大多只看有沒有, 而不去過多關注學生的摘抄內容、 記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更缺乏相應的指導, 包括對書籍的種類, 做筆記的方法, 閱讀對于作文寫作的遷移指導等。
另外, 我們也缺乏對閱讀教學的深度研究, 致使閱讀課和閱讀教學長期以來在低水平上徘徊。教研組較少組織專業(yè)教師進行跟蹤調研, 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進度計劃。如何在應試的大前提下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提升閱讀質量, 并且讓閱讀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和語文能力增長, 發(fā)揮閱讀課對于寫作教學的基礎性作用, 這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實際問題。
那么, 面對如今閱讀教學的缺失現(xiàn)狀, 我們的學校、 教科研部門和一線教師應該怎樣各司其職, 共同努力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呢?
一、 學校應保障課程的實施, 組織教科研部門和專業(yè)老師深入研究閱讀課
沒有課時保障的閱讀教學是無米之炊、 紙上談兵,這一點學校的政策和導向很重要。隨著高考命題的改革, 考查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素養(yǎng)、 語文能力日益成為高考語文命題的重要方面, 高考測試由重知識、 技法過渡到重文化、 重積累, 筆者認為閱讀應該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規(guī)劃中, 學校要將閱讀課正式納入課程安排, 從制度上保證閱讀課的實施。
學校更應該組織教科研部門和一線語文教師進行深度研究。結合高考、 教材、 當?shù)貙W情進行專題研究,制定相對統(tǒng)一、 規(guī)范的教學計劃, 規(guī)定教學內容, 研究教法, 制定切實有效的閱讀教學評價機制。如果沒有學校的引領、 組織, 閱讀教學缺失的問題就很難得到全局性的突破, 也無法促進學校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增長。
二、 貼近課內教學, 面向考試, 打通課內課外、 選修必修的壁壘
高中是非常特殊的階段, 在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 高考作為隱形的指揮棒規(guī)約著我們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安排。所以我認為離開高考, 空談閱讀教學可能最終會淪為高調宣言而失去現(xiàn)實的土壤。我們應該讓閱讀貼近考試, 課內外結合, 以學生的能力增長和成績提高來激發(fā)他們自我閱讀的欲望。
具體說來, 編選閱讀材料和教學計劃可以和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文化積累和名著積淀的專題部分進行結合, 統(tǒng)籌規(guī)劃學生的閱讀時間、 閱讀內容、 閱讀順序,真正將課內外閱讀訓練化為有效的專題積累。江蘇高考的文言文閱讀、 詩詞鑒賞、 古詩文默寫、 作文、 名著閱讀等都和學生的文學文化積累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在高一到高三的閱讀課堂, 應該將 《魯迅作品選讀》 《唐宋家散文》 《唐詩宋詞選讀》 《史記選讀》 《論語孟子選讀》 《現(xiàn)代散文選讀》 《短篇小說選讀》 等必修以外的選修教材, 有計劃地通過各種閱讀形式予以貫徹落實, 這樣既基本解決了閱讀教材的問題, 又能充分利用蘇教版教材的優(yōu)秀篇章, 充分挖掘選修教材在知識文化積累、 高考專題知識、 寫作技法訓練等方面的價值, 這樣長期積累, 我們學生的語文水平自然會得到提高的。
三、 統(tǒng)籌規(guī)劃、 精致過程, 以嚴謹?shù)慕虒W過程保證閱讀教學的效果
閱讀作為課程自然就涉及教師的 “教” 和學生的“學” , 就要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筆者認為, 我們的閱讀教學可以和蘇教版教材和當?shù)氐目荚囘M度相結合, 如本地區(qū)安排高一學生閱讀名著 《紅樓夢》 、 高二讀 《三國演義》 《 〈史記〉 選讀》 和 《唐詩宋詞選讀》 , 根據(jù)寫作訓練的進度, 我們可以將 《現(xiàn)代散文選讀》《小說閱讀》 和 《魯迅作品選讀》 分別配合學段要求, 這樣既能將課內教學效益最大化, 又不至于加重學習負擔。
個人認為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也應該有層次性, 從識記、 理解到評價、 創(chuàng)作, 比如唐詩宋詞、 論語孟子等閱讀材料首先應該熟記, 要教會學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方法, 要帶領學生進行鑒賞式寫作, 從思想和技巧兩方面增強語文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并形成梯度性的考試考查體系, 閱讀課的教與學才可能真正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