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12: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垃圾一般處理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醫療垃圾是指在對人和動物在診斷、化驗、處置、應用和疾病預防等醫療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固態或液態廢物,主要包括:一、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基因污染物、化學品廢物、放射性廢物等;其次是門診及住院病人的生活垃圾。
衛生專家指出,醫療垃圾的巨大危害表現在它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此外,醫療垃圾的危害還表現在可能因為處理方法不當而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專家們介紹說,醫療垃圾如果與生活垃圾混裝焚燒會產生黑色、惡臭的氣體,這種氣體中會含有一種致癌物。如將其隨意填埋,要經過幾百年才能夠降解,將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這些垃圾不僅污染環境、破壞了城市景觀,而且傳播疾病,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成為社會公害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是中國和世界各大城市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
1 成都市醫療垃圾處理現狀
1.1 回收記錄馬虎粗略
根據成都市衛生局,省、市衛生執法監督部門以及地區衛生局的一次檢查結果了解到,很多醫院的回收記錄非常粗略,根本不符合標準。在某個醫院檢查時,只見回收醫療廢棄物的工人拿出了一個皺巴巴的記錄本,上面卻只有兩三頁內容,粗略地記載著“某年某月回收多少斤”,連回收人的簽名也是大筆一揮,直接“跨越”好幾個月份,最近的一次記錄是2003年元月12日,今年根本沒有任何記錄。
規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12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處置方法、最終去向等。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1.2 露天敞放無人過問
在某醫院供應室的一角,堆成小山的醫療垃圾打包堆放,從工人口中了解得知,有人每周都會對醫院的醫療垃圾進行一次收集和運送。穿過供應室旁的一條小道,10多個碩大的鐵桶內同樣裝著醫療垃圾,卻沒有一個蓋子,直接在露天環境下敞放,而“鐵桶陣”旁的宿舍內還住著工人。
規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17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1.3 與生活垃圾混放
在檢查中還看到成都某醫院,醫療廢棄物竟被堆放在5樓。同時還在5樓發現,垃圾桶直接擺放在過道一角,醫療垃圾裝在黑色塑料袋內。而在距此2米遠的位置、據院方稱是“生活垃圾桶”的桶內,裝有廢棄的棉簽和藥瓶。
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及化學性廢物5類,不能混合收集,更不能和生活垃圾混放。醫院應按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容器內。
檢查后發現,醫療垃圾的處理,部分醫院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據介紹,醫療垃圾必須首先裝進黃色塑料袋內,注明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然后放進醫院的臨時“醫療垃圾存放點”,存放點必須修建成密閉的、鐵鎖把門的小屋形式,并由專人負責鑰匙管理。
醫療垃圾只能由環保部門指定的特種垃圾處理場來收集和運輸、焚燒。 醫療垃圾一旦發生流失、泄漏、擴散等情況,將直接追究院長責任。
2目前醫療垃圾處理方法
由于醫療垃圾中可能存在傳染性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因而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在國外,醫療垃圾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在我國,也早已將其列為頭號危險廢物。
目前醫療垃圾的處理大致有以下處理形式:
1、大型醫療機構日產的醫療垃圾由衛生局統一指定的大型焚燒爐集中焚燒。
2、縣、區級醫院及廠礦等較大型的醫療機構對醫療污染及視為直接污染的醫療垃圾由醫院鍋爐焚燒,部分隨生活垃圾處理。
3、小型醫療機構如廠礦及事業單位衛生室所、個體診所、社區服務站等,多將塑料制品作廢品賣掉,棉紗、 棉布類大多回收,污染的棉桿、棉球、換藥后的組織器官等多隨生活垃圾處理,甚至有將應視為醫療廢棄物的醫療用品未視作廢棄物而繼續使用等。
我國明文規定,醫療垃圾必須采用“焚燒法”處理,以確保殺菌和避免環境污染。但是也同樣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焚燒處理對垃圾低位熱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燒的。垃圾中可利用資源被銷毀,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處理方法,即使回收熱能也只能做到廢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無法實現資源的多次循環利用。焚燒產生的大量煙氣,帶走的熱能又是一種很大的損失。產生的煙氣必須凈化,凈化技術難度大、運行成本高。焚燒產生的殘渣還必須消化。還有,焚燒設備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
3 對成都市醫療垃圾處理的建議
(一)優化垃圾收運系統
城市垃圾從收集、運輸、中轉到處理,構成了生活垃圾的處置系統。各個環節的合理配置、協調配合可獲得最大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相反則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勞動條件的惡化和費用支出的增加。醫療垃圾的處理由于其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必須要注意,而且是要專門的人在一定的時間內來收集,運輸處理。優化其收運系統,能夠使其更具經濟化更無害化。
(二)醫療垃圾分類處理以及資源的再利用
醫療垃圾成分構成可以分成玻璃、塑料、纖維、金屬等幾個類別。在收集的前期將所有的垃圾進行分類放置,其中很多有用的部分經過消毒殺菌等處理之后可以再回收利用。
目前醫療垃圾的處理多采用焚燒方式,則其燃燒的熱能是一種重要的能量。
這一種途徑是,把經過特殊處理后與一般生活垃圾無異的醫療垃圾,采用氣化技術處理,一是熱分解技術,將垃圾分解產生氫、甲烷等氣體,醋酸、丙酮液體和炭。二是氣化(熔融)技術,將碳素物質部分燃燒,同時產生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數種碳水化合物為主的可燃燒為主的氣體,可供內燃機、發電機或者鍋爐使用。氣化技術是目前先進國家正致力于技術開發并投入使用,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內有志廠家應該研討的方向。
(三)二惡英的控制
鑒于醫療垃圾的特殊性,其中某些垃圾的病菌比一般的垃圾多達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然后焚燒會產生許多惡臭的氣體,對于大氣很嚴重的污染。其中二惡英的產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恐慌。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城市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以及發展方向,成都也不落后。但是經濟的發展總是也環境保護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尋求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是我們每個關注環境,緊張經濟的人都必須要做到的。
醫療垃圾的處理與其它城市垃圾有著太大的不同,所以說,在處理方案上面應該注意到它的不同,再根據我們的條件以及標準來制定合適的處理方案。研討出更加先進的處理方法,不僅在這個方面,其他方面的發展這樣也是很有利的。
參考文獻:
[1] 聶永豐主編,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
[2] 羋振明等合編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 George Tchobanoglous, Hilary Theisen, Samuel Vigil.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4] 趙由才,朱青山主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技術與管理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年。
1 醫療廢物的概念
醫療廢物是指醫院所有需要丟棄、不能再利用的廢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是指在病人進行診斷、治療、護理等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雖然醫療垃圾僅占城市固體廢物的3%,但它含有多種病原微生物、有害的化學物質、易造成銳器損傷等,對人民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我國《危險廢物分類》中將來自于臨床的醫療廢棄物視為1號危險物品。
2 醫療廢物的危害
由于醫療廢物具有全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征,其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廢物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處理不當,會成為醫院感染和社會環境公害源,更嚴重可成為疾病流行的源頭。醫療廢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細菌、病毒和有害物質。而且廢物中的有機物不僅滋生蚊蠅造成疾病的傳播,并且在腐敗分解時釋放出的氨氣(NH3)、硫化氫(H2S)等惡臭氣體,生成多種有害物質,污染大氣,危害人體健康;同時也是造成醫院內交叉感染和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由醫療廢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會交叉感染率的20%。
3 醫療廢物的分類及其收集與運送
3.1 醫療廢物的分類
(1)感染性廢物: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
(2)病理性廢物:指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試驗動物尸體。
(3)損傷性廢物:指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
(4)藥物性廢物: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污染的廢棄藥品。
(5)化學性廢物: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物品。
3.2 廢物的收集及運送
(1)按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容器內,確保包裝物或容器無破損、滲漏和其他缺陷,破損的包裝應按治療廢物處理。
(2)廢物盛放不能過滿,大于3/4時就應封口,封口緊實嚴密,注明科室和數量。
(3)分類收集,禁混;禁漏;禁污(利器放入利器盒內,非利器放入包裝袋內)。
(4)運送時防止流失、泄露、擴散和直接接觸身體;運送醫療物廢物應使用防滲透、放遺撒、無銳利邊角、易于裝卸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各種包裝和運送工具應有專用醫療廢物標識。
(5)建立醫療廢物暫存處、設備,不得露天存放,并設專人負責管理。
(6)做好登記,內容包括來源、種類、重量和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及經辦人簽名等,資料保存三年。
(7)對垃圾暫存處、設施及時清潔和消毒處理,禁止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8)醫療垃圾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天,每日工作結束后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9)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時,應在48小時內及時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導致傳染病發生時,按有關規定報告,并進行緊急處理。
4 醫療廢物的處理辦法
醫療廢物的處理技術在我國還處于摸索階段,優選方法仍不夠成熟。目前相關的處理技術大體分為三類:①高溫處理法,如焚燒法、熱解法和汽化法;②替代型處理法,如化學消毒法、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法、干法熱消毒法、微波處理法和安全填埋法;③創新型技術,如等離子技術、放射技術。用于處理醫療垃圾已有多種技術,根據處理原理不同,一般可分為滅菌消毒法、焚燒法、等離子體法、熱解法和衛生填埋法等。
滅菌消毒法:滅菌消毒處理方法較多,可采取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等。滅菌消毒法主要是通過高溫、高壓、化學試劑、一定頻率或波長的微波等技術,破壞微生物及病毒的生存環境,降低醫療垃圾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危害的程度。
高溫焚燒法:根據研究,醫療垃圾中占總重量92%的組分為可燃性成分,不可燃成分僅為8%,在一定溫度和充足的氧氣條件下,可以完全燃燒成灰燼。焚燒處理是一個深度氧化的化學過程,在高溫火焰作用下,焚燒設備內的醫療垃圾經過烘干、引燃、焚燒三個階段將其轉化成殘渣和氣體,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在焚燒過程中也因高溫而被有效破壞,還能有效實現減容和減重。焚燒法適用于各種傳染性醫療垃圾,是醫療垃圾處理領域的主流技術。
熱解處理法:熱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將醫療垃圾中有機成分在無氧或貧氧的條件下高溫加熱,用熱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鍵斷裂,使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轉變為可燃性氣體、液體燃料和焦炭的過程。這種處理技術與焚燒法相比溫度較低,無明火燃燒過程,重金屬等大都保持在殘渣之中,可回收大量的熱能,較好地解決了醫療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的最大難題。
等離子體法:等離子體法是處理醫療垃圾的一項創新技術,它消毒殺菌的原理是:用等離子體電弧爐產生的高溫殺死醫療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毀殘留于細胞的毒性藥物和有毒的化學藥劑,并將金屬銳器及無機化學品熔融,使其徹底銷毀。
電弧爐處理技術:電弧爐是以電弧加熱的批次式反應爐,其燃燒溫度約為1650~3300℃,停留時間約8~10min。電弧爐的電極棒透過交變電流產生強大磁性攪拌作用,廢棄物與鋼液能充分混拌,廢物在極高溫情況下被裂解氧化成CO 和H O,從而傳染性病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完全破壞。電弧爐技術最早在日本被用于處理醫療廢物。
輻照技術:輻照處理技術是利用電子束殺滅微生物和細菌。電離輻射源(如Co60)激發出來的電子與處理對象分子結構中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所積累的能量可以破壞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從而將微生物加以裂解破壞。但是輻照技術不能用來處理放射性物質,還需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的防護。
【摘要】2003年“SARS”的爆發暴露出了我國醫療廢物管理的嚴重弊端,于是衛生部等幾個部門聯合制定并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的廢物。在我院手術室是產生醫療垃圾的重要科室,主要有血液、體液、手術附屬物及其他醫療廢物,其特點濕性感染,不易清潔和消毒,污染性強。自2007年成立醫院感染管理科以來,我院比較重視醫療廢物管理,特別是手術室的醫療廢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控制醫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6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558-02
Primary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WANG Xiao-Qin1,LI Xiao-Qin2Gansu Province Huachi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Code:745600
【Abstract】In 2003,the outbreak of SARS in China exposed the serious shortcoming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So the Ministry of Health,and several other departments have jointly formulated and promulgated the Regulation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Provides:medical waste i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in health care,prevention,health care and other activities which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infectious,toxic and other hazardous waste.In our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waste generated,mainly blood,body fluids,surgical adjunct and other medical waste,infection characterized by moist,easy to clean and disinfect contaminated strong.Since the 2007 establishment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has been more emphasis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in particular the 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adopted a series of strong measures,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手術室廢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廢物:注射器、輸液器、手套、血液、體液、沖洗液等。損傷性廢物:針頭、小瓶、刀片、縫針等。2009年1-12月,我院共實施手術756例,共收集醫療廢物1175kg;其中注射器、輸液器、手套、銳器,共計75kg。血液、體液、沖洗液等1100kg。
1.2實施方法:
1.2.1管理方法:制定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制度,登記及消毒隔離制度;建立手術室感染管理小組;組織手術室工作人員及后勤人員認真學習醫療廢物收集、分類、運送等具體實施方法,廢物的危害性及自我防護意識,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深入科室督察指導。
1.2.2處理方法:嚴格分類收集和轉運,并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示,建立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設置了2種以上顏色的污物袋及容器,醫療垃圾用黃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袋。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堅韌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膠袋。必須先毀形,浸泡消毒后待污物袋34時封口轉運。后勤人員認真核對種類,數量并填寫登記本,雙方簽字后統一密封運送到廢物中心焚燒,每日一次。轉運過程中嚴防廢物暴露、泄露、遺失。收集人員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手套、穿水鞋,做好個人防護。
2.結果
2.1由于制定了各項措施與制度,手術室無感染病例發生。
2.2通過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進一步完善了手術室的院內感染控制,達到了清潔消毒,隔離的目的。是醫院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健康,同時防止了污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2.3提高了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轉變了觀念。
2.4改變了以往注射器,輸液器樓梯走廊隨處可見的現象。
3.討論
3.1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廢物時必須按程序密閉包裝,統一裝在加蓋的專用桶內,嚴防二次感染。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8例,其中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和2012—2013年各64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齡20~65歲,平均(32.5±1.5)歲;內科40例,普通外科35例,婦產科30例,其他科室23例。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64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控制感染時未實施全面護理管理干預(對照組),2012—2013年64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控制感染時實施全面護理管理干預(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管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進行全面護理管理干預,包括嚴格執行管理規章制度、強化保護性隔離措施、護理用具消毒、加強消毒管理、醫療垃圾處理以及加大宣傳力度等。
1.2.1嚴格執行管理規章制度
醫院各科護理人員加強相關感染知識培訓,強化日常工作中的感染意識,規范護理人員各項操作技術規程、提高操作技術,并定期進行考核。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各操作流程,對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應嚴格檢查、核對;嚴格按操作步驟進行治療,防止細菌入侵導致感染。
1.2.2強化保護性隔離措施
患者住院后進行全面檢查,而后對患者住院情況進行分類處理,對帶菌患者與非帶菌患者應分離治療,對帶菌嚴重者必要時可進行隔離治療。患者治療時的血液、體液以及排泄物等若發現有傳染性需隔離處理,對接觸傳染源的其他患者或醫護人員應立即采取消毒、治療等措施。
1.2.3加強消毒管理
護理人員應每天按時消毒病房,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患者床單及枕頭等床上用品應按時更換,并每天檢測病房微生物,病房檢測不合格時不得使用,并及時處理。醫療器械使用后要及時送往消毒室消毒,嚴禁使用消毒過期器械。
1.2.4護理用具消毒
護理人員應對使用過的聽診器、血壓計等常規消毒,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檢查后的器械應使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時應使用一次性檢查器械,防止污染其他器械。
1.2.5醫療垃圾處理
對一次性輸液器和輸液瓶在輸液結束后應放到指定垃圾袋內,并將垃圾袋口封住,對消毒使用過的棉棒和靜脈抽血使用過的注射器應分類放置,并每天按時處理。
1.2.6加強宣傳教育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無菌知識和感染的嚴重后果,使患者及家屬對醫院感染有充分的認識,并配合護理人員的無菌管理等。
1.3觀察指標
統計和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的感染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使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劑量和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醫院感染12例,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8.8%,觀察組醫院感染3例,醫院感染發生率為4.7%,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2,P<0.05)。
2.2兩組患者使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劑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使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劑量為(18.2±1.2)g,觀察組為(12.2±1.1)g,觀察組患者使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劑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3,P<0.05)。2.3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9.5±3.5)d,觀察組為(6.5±1.5)d,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8,P<0.05)。
3討論
1物聯網在醫院資產管理時的應用
現今的醫院有諸如規模大、設備多的特點,那么傳統的醫院資產管理的方式不能完全的滿足需求。為實現更高效的的管理,以及為了保障所有醫院資產的安全,謹防醫院資產的流失,從而就出現應用物聯網的技術在資產管理中這樣一個設想,并對整體系統主要部分有一個設計概念,即三個層次的管理構想。網絡層上有無線網及以太局域網構成,主要是把識別器得到的標簽信號發送至后臺的應用管理系統。應用層上由應用軟件和DBMS組成,主要承擔任務的處理與數據存儲。感知層上考慮到成本的問題,選擇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條碼技術進行操作實現。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在醫院資產管理系統的應用。這種新系統明顯地可以有效提升資產管理的效率,并且保障醫院資產的安全性,更便于實現設備位置共享,讓醫院的資產管理不再繁瑣,而是更系統化,簡便化。減輕管理人員的繁復無謂的工作。當然也可以想象到跟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物聯網未來的推廣,RFID能在整個資產管理范圍中更受推崇,能夠使得所有設備的智能化得以實現。
2物聯網在病患信息管理的應用
目前,根據目前醫院的服務和其工作性質與一般行業的不同性,醫院方面亟需能夠明物聯網技術在醫院管理中應用的研究文/張玉軒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不斷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聯網技術也有了更高的關注度,在交通方面,零售行業,餐飲行業等行業之中對此都有了一定的實踐和應用。在現代醫院的管理方面,本文通過對于醫院資產管理,病患信息管理以及在將來逐步形成的智能化醫療管理的分析,來探討物聯網技術在現代的醫院管理的應用。摘要確患者的位置、用藥和醫用垃圾的追溯方法。首先確定患者位置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出現突發狀況時能夠獲得及時的搶救。用藥追溯可以使得藥物的使用和存儲更系統化,科學化,也可以謹防藥物缺失與召回。而追溯醫用垃圾是為了能夠判定醫院或垃圾運輸公司的責任,有效避免違規垃圾傾倒,從而發生醫療垃圾污染環境的大問題。物聯網的出現和應用將為醫院的患者信息管理做出極大的貢獻。在手腕上佩戴了RFID即射頻識別標簽腕帶的患者,以及使用了RFID標簽藥盒和醫療用垃圾袋,全部都可以通過無線網的全球無線定位的功能明確追蹤到具體的位置信息。除了管理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無線技術應用可以方便醫院覆蓋無線網絡,提供給患者和其家屬更好的網絡服務。藥物作為一種極其特別的商品,患者如果遇到了醫院錯誤用藥,使用了假藥、偽劣藥品或是過期的藥物,不僅醫療效果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據可靠的相關統計,就在中國,一年至少會發生20萬人因為醫院錯誤用藥,用藥失誤而發生死亡,用藥出錯的人數占了用藥總人數的兩成左右。因為這種重要的問題,諸多國家都開始使用高科技方式來針對藥物進行追溯控制和監測,從而起到嚴厲打擊假藥,劣質藥。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無疑可以對整個醫療過程之中每一個藥物進行唯一性檢驗,使用RFID的射頻識別技術,有效的針對無法實時監控的藥物原料采集,對中間半成品及其屬性作出全程覆蓋監控管理,避免了過去藥物的條形碼容易受潮、極易被損壞,條形碼數據修改的許多問題。由此方法可以保證藥物信息準確,便于共享追溯。而在醫療用品追蹤方面,對所有的手術器械包中貼有RFID標簽,用于收集與儲存涵蓋了手術器械的種類,具體到每個器械的編號、總數量、包裝人員的工號、消毒日期等具體的手術器械使用信息。而管理系統將由這些信息來針對器械包的回收環節、清洗環節、包裝環節、消毒環節、發放環節都進行記錄,并且實行監控手術包使用信息,可以有效和盡力減少手術器械安全隱患,明確到了每一個環節人員責任,實現了責任到人的目的,方便出現了感染事故責任追溯環節。經歷非典之后,我國的醫用垃圾處理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根據最新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已經將醫用垃圾處理管理采納進了法制方式。醫用垃圾的管理不單單是醫院的管理問題,也直接關系到了公共衛生問題。由于如今信息化的管理已成為大趨勢,醫院以及醫療垃圾處理公司信息處理的能力逐漸提升,現在醫用垃圾的RFID標簽管理和實時監測等管理技術,逐漸實現了由過去傳統的人工處理轉而走向了現代化智能管理模式。物聯網技術的有效合理使用已經實現了對于醫用垃圾的運輸控制,并且能夠及時定位的醫用垃圾去向額RFID監控系統也開始投入使用,這種物聯網結合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能夠為有關部門高效監控醫用垃圾做了更好的信息技術支持。
3對于物聯網未來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因為物聯網未來將會在醫療領域大范圍的應用、其中的流程十分復雜,為了面向醫療領域的物聯網能夠真正實現所有民眾的醫療信息管理問題,急迫地需要解決異構信息的互相聯接、互相聯通以及互相雙向操作的希望,在未來的醫院管理體系結構一定需要結合現在使用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而且一定要采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實現所以數據得交換、存儲,共享。這種新的架構框架一定需要有包括兼容性、開放性及可擴展性等特性。但是,因為需要廣泛普及物聯網技術在醫院管理之中的應用,就出現了如下幾個問題還需論證和解決:比如如何解決面向醫療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場合的問題,如何選擇底層網絡中的設備更節約管理成本問題,還有物聯網技術與現在使用的醫院信息化基礎設施相互融合的問題。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于物聯網技術在醫院管理應用的分析以及討論,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在對于醫院資產管理,病患信息管理以及在將來逐步形成的智能化醫療管理之中,物聯網的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該技術的應用也能使醫院在其管理工作中有了更高效,更科學的出色表現。
作者:張玉軒單位:蘭州市中醫醫院
關鍵詞:總平面布置,固體廢物,循環經濟園區
Abstract: in this paper recycling economic principle as the foundation, with the solid waste treatment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circular economic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 logistics conditions and all kinds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plant concrete, the total plane design. Paper around the design idea, first the park pollution control distribution; And then all pollution control internal surface decorate; After considering the functional partition and topography, the road network, 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layout, the network, turkmen, vertical, pipelines, etc,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choosing the optimum scheme to achieve unified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economic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use of a belt and local wind characteristics, adjust the layout, minimal impact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strive to design a neat, comfortable, a rhythm solid waste park general layout.
Keywords: general layout, solid waste, circular economy park
中圖分類號: X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固廢園區的總圖場地特點分析
固廢園區屬于工業建設項目類型,具有場地適應生產工藝流程的需要、場地占地大、交通運輸復雜、運輸方式因工業種類各異、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又根據處理垃圾的特點(氣味濃重、原料腐蝕性大、防污染標準高等),各設施除了要滿足工藝布局的合理性之外,總圖布置還要通過分析總圖要素的特點,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程度。另外,對于醫療垃圾、糞便處理、生活垃圾填埋場、焚燒廠、電子垃圾處理廠等這些都應該布置在遠離居民區的位置,因而大多固廢園區布置,都在坡地或山區等不宜居住的位置。這樣就存在地形起伏較大,建筑布置受到限制,道路布置也受限制,需要處理高差問題,土方量較大,支擋構筑物較多,工程量較大的問題。
二、固廢園區總圖布置方法
總圖專業是一個人人可以有問題的專業——業主、設計院領導、其他專業同事、施工隊等等,那么這就要求我們總圖設計人員每畫一筆,每一個建筑單體的位置、每條道路要素的確定等都要有理有據,不可憑空而來。也就是說,比如業主要修改某一建筑單體的位置,總圖設計人員要說出為什么要放在這里,有什么好處,說服業主,讓業主理解設計人員這樣布置是有理由的,是綜合考慮過的。
我們知道總圖是項目前期和業主交流最頻繁的專業,那么前期如果反復修改(5次以上),業主就會對我們的設計水平有個疑問,這樣對后期其他專業介入不經意間設置了障礙。因此,固廢園區總圖設計首先要做到的是有理有據!
通過對已建成固廢園區的總平面布置優劣勢分析和場地特點的總結,我們就可以“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的對固廢園區做出現階段較合理的總平面布置了。下面將開始總結總圖布置的方法和步驟:
1、園區單項處理設施的確定
完整的固廢園區應該包括以下設施: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垃圾焚燒廠、飛灰固化廠、污泥處置廠、爐渣及建筑垃圾制磚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處置廠、滲瀝液處理廠、電子垃圾處置中心、光伏發電廠、填埋氣體發電廠、生活垃圾綜合處置技術預留基地、環衛設施(環衛停車廠等)、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對以上設施的工藝流程關系見圖3-1:
圖3-1固廢園區污染區工藝循環關系圖
2、各設施布置的方法
通過關系圖我們知道,生活垃圾可以直接進填埋場或進焚燒廠進行焚燒,焚燒之后的余熱要供污泥處理廠和餐廚垃圾發酵制肥料,而產出的爐渣、飛灰要和建筑垃圾結合起來制磚,而產生的沼氣要進行收集再利用。最后沒有利用價值的殘渣進填埋場進行填埋。對于電子垃圾要單獨處理,處理時產生的廢水匯入填埋場調節池,一起由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處理后的中水進行園區綠化澆灌和道路降塵等。
(1)污染區總平面布置方法
首先,我們知道填埋場是需要庫容的,最好選擇在天然溝谷處,這樣填埋場的位置基本可以確定。其次,焚燒廠占地是除填埋場之外,最大的用地面積,因而在填埋場確定位置之后,就要選擇焚燒場的位置了。從關系圖中得之焚燒廠和其他小廠也存在原料和熱能供應關系,那么在布置焚燒廠的同時,也要考慮這些附屬小廠的位置。一般的情況下,填埋場占用了溝谷,溝頂都會有一部分位置可以利用,盡量布置在紅線邊緣,再根據風玫瑰圖,將焚燒廠布置在填埋場最小風頻風向的下風側,最好也能滿足焚燒廠縱軸能平行于常年最大風頻風向或有小夾角,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穿堂風增加焚燒爐的熱損失。同時除了大氣氣候對其的影響之外,也要考慮到焚燒廠有煙氣產生,注意地形地貌等因素造成的局部地方風對布置的影響。比如,XX市的焚燒廠,處于靜風率較高且伴有逆溫層的群山封閉的盆地,該廠產生的煙氣基本排不出來,之后總圖專業把污染廠集中布置并與清潔區加大間距,中間大面積綠化隔離帶處理,要求工藝專業做了煙氣口加高的措施。再次,要求餐廚和糞便處理廠最好布置在一起,因為二者氣味和處理工藝類似,也可以一起做綠化隔離。污水處理廠要離調節池和餐廚近一點,因為餐廚和填埋場是主要產生污水的地方,可以減少各種管線的使用長度。另外,對外交通較多的工廠要盡量與進場道路相鄰(焚燒和填埋可以考慮盡量外移),處理量較少的工廠(比如醫療、餐廚、糞便等)可以內移。
(2)潔凈區總平面布置方法
潔凈區指綜合管理中心,包括宣教中心、園區辦公服務中心、環衛車輛停車場、固廢試驗中心、食堂、職工宿舍樓等。
潔凈區的布置首先應與污染區分成兩片區,中間用高大的抗污染常綠樹種隔離布置;其次潔凈區應布置在最小風頻方向的下風側,盡量遠離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焚燒廠和醫療垃圾處理廠。再次,本區布置最好加強景觀綠化布置,因為周邊環境問題,此處又是整個園區員工下班后的主要活動場所,所以景觀綠化做不好,會影響整個園區的形象。
(3)兩區布置的共同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論是否是污染區,為了利于自然通風、改善工作條件,在平面布置上,除焚燒廠外, 均宜與夏季盛行風向垂直。布置時要考慮到土方工程量、豎向布置、管線等情況。不能一味的滿足平面要求而忽略了豎向設計,致使大面積開挖土方,造成山體穩定性下降,道路護坡工程頗大等不經濟情況。
考慮到要預留發展空間的問題,對于焚燒廠,填埋場這類大型設施,最好在其附近備好二期發展用地。而對于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小型設施,直接在廠房內留有一條到兩條生產線即可,生產線未上之前,廠房內空間可做臨時物料堆放區使用。
結論
總平面布置是一門技術性、經濟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聯系的部門和專業多,遇到的矛盾錯綜復雜。這就要求總圖設計人員在總平面布置時,綜合分析,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多方案比較,擇優選用。
參考文獻
[] 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試行)HJ/T275-2006
[2] 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雷明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5頁
關鍵詞:職業傷害;監測;管理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Hospital WU Ying-qiu,LIU Yue-xiu,WU Xu-qin,WU Chen(Department of Infect and Manag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hospital,and to provide the countermeasure for protection. [Methods] Use prospective monitoring and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47 cases suffer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 among 1 255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he hospital. [Results] 47 cases(3.75%)were suffer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in which there were 42 cases(89.4%)suffered from sharp instrument injury.But none of them were suffered from hemotagenic infection. [Conclusion] Relative proced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injury,and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nhance actively.
Key Words:occupational injury;surveillance;management
醫務人員在日常的醫療活動中面臨著職業傷害的危險,為了解醫務人員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發生率,于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對本院醫務人員職業傷害(主要是利器傷)進行了目標性監測,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觀察對象
為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期間在院工作的醫務人員1 255人,其中手術科555人、非手術科692人、后勤8人(專門負責收取醫用垃圾)。
1.2 方法
采用目標性監測方法,對1 255名醫務人員一年中發生職業傷害的47人及時進行登記和處理。
1.3 內容
1.3.1 設制醫務人員職業傷害(利器傷)登記表 ①由當事人填寫,包括一般情況:所在科室、登記時間、姓名、性別、年齡、從事職業、職業傷害情況和暴露源追蹤、日期與時間、暴露源追蹤名稱、來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抗體的血清學檢測結果、發生職業傷害經過;②由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傷害(利器傷)后處理意見,包括處理日期、職業傷害危險因素分析、今后注意事項及預防用藥處理意見。
1.3.2 制定緊急處理和預防用藥方案 發生職業傷害后就地一般處理,包括讓傷口血流出,無菌水沖洗傷口或接觸部位,然后報告感染管理科。無論暴露源HBV血清是否陽性,傷害者需在24 h內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同時進行HBV、HCV、HIV和梅毒抗體的血清學檢測,如血清乙肝表面抗體陰性,1周后預防使用乙肝疫苗;若暴露源為HCV陽性,則傷害者需用干擾素、病毒唑預防使用1個月;若HIV標志物陽性,則傷害者需預防使用齊多呋啶等;若暴露源為梅毒抗體陽性,則傷害者需預防使用青霉素;45 d后再復查HBV、HCV、HIV和梅毒抗體的血清。對發生職業傷害者血清學檢測結果均附在《醫務人員職業傷害(利器傷)登記表》上,對于接觸暴露源為HIV陽性者,則受傷害者需醫學觀察2年。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2004年3月~2005年2月發生職業傷害的醫務人員共 47人(男16人、女31人,共占總監測人數的3.75%)。其中,醫生17人,占3.6%(17/507);護士22人,占3.6%(22/606);技師1人,占1.2%(1/81);工人7人,占11.5%(7/61)。發生職業傷害的47人中銳器傷有42人,占89.4%;被病人血液、體液噴濺的有5人,占10.6%。
2.2 科室與各類人員的職業傷害情況
發生職業傷害涉及科室22個,將其合并成手術科(手術室、外科病區)和非手術科[內科病區、輔助科室(供應室、血透中心、血液研究室和婦產科實驗室)]、后勤三大類科室。手術科與非手術科的職業傷害分別有27人(57.4%)、16人(34%)。其中,醫生分別為16人(94.1%)、1人(5.9%),見表1。
2.3 職業傷害的暴露源在各科中的分布與各類人員的構成比
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暴露源以穿刺針引起的職業傷害有27人(手術科6人,非手術科17人,后勤4人),其中,以護士最多為16人,其次是縫針引起的職業傷害11人(以手術室護士和外科醫生為主);②被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有5人,均為參加手術的外科醫生、護士、麻醉師,且未戴防護目鏡,見表2。
2.4 不同工作時間與各類人員職業傷害的構成比
發生在6:00~9:59時間段職業傷害為8人(17%);在10:00~14:59時間段為25人(53.2%)較其他時間段為多;在15:00~19:59時間段為11人(23.4%);在20:00~翌晨5:59時間段為3 人(6.4%),以醫生(夜間急診)為主。
2.5 不同年齡段發生職業傷害在各類人員中的構成比
發生在19~30歲年齡段職業傷害有27人(醫生11,護士16),占57.4%;在31~40歲年齡段有13人,占27.7%;41歲以上有7人,占14.9%。
2.6 不同技術操作職業傷害與各類人員的關系
引起醫、技、護職業傷害主要來自拔針、診療、手術、套帽和清洗,醫生、護士的職業傷害占36.2%;工人的職業傷害來自收集和轉運垃圾(表3)。
2.7 不同技術操作引起職業傷害時暴露源血清學檢測結果
暴露源血清學檢測明確陽性結果有37份,其中HBV標志物陽性33份,HCV標志物陽性4份,一位外科醫生所接觸的暴露源血清既有HBV標志物陽性又有梅毒抗體陽性;不明的有10份(6份為處理垃圾)。職業傷害以手術操作最多(18份),其次為拔針(8份)、診療(8份)、處理垃圾(6份)。
2.8 不同職業人員進行操作時接觸血清陽性暴露源情況(表4)
2.9 預防用藥處理結果及醫務人員職業傷害血清學結果
47人發生職業傷害后都進行預防用藥,在傷害24 h內和傷害后45天均做血清學檢測,無一人發生血源性感染。43人在24 h內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24 h內血清學檢測有11人乙肝表面抗體呈陰性,1周后注射乙肝疫苗預防使用,有8人產生乙肝表面抗體;4 人接觸HCV陽性暴露源,則用干擾素和病毒唑預防使用;1人接觸梅毒抗體陽性暴露源,用青霉素預防使用。
3 討論
醫療機構的職業傷害對醫務人員的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利器傷。美國國立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統計顯示:美國每年大約有600 000~800 000專業人員被針頭刺傷,通過血液傳播引起嚴重的或者潛在的致命感染,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本項1年監測結果表明,銳器傷的職業損害比其他職業損害多,醫生和護士發生職業傷害比其他人員多,尤其是手術室人員和外科醫生(見表1)。在手術室里,最常見的利器傷仍為針刺傷,這與醫院其他科室利器損傷中針刺傷最多見[2]相一致,尤其是手術縫針的損傷,手術逢針粘有較多的血液,危害也較大[3]。
調查中發現,醫務人員易發生職業傷害的年齡在40歲前,尤其在30歲前,這可能與他們年紀輕、工作經驗少、在一線工作的機會多有關。監測顯示,職業傷害與工作時間段有相關聯系,10:00~14:59時間段發生職業傷害的百分率最高,達52.2%,這可能與該段時間內的各種技術操作(如抽血、輸液、拔針、手術、清洗等)集中,接近中午和下午工作開始,人的精力體力有所下降有關。 醫務人員在進行手術、注射、針刺、清洗器械等操作時極易被銳利器械刺傷[4]。表3表明引起醫技護職業傷害主要來自拔針、診療、手術、套帽和清洗等操作。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5]。各種污染的針頭刺傷是醫院內傳播HBV、HCV和HIV的重要途徑[6]。表3中反映了6位工人的職業傷害均來自收集和轉運垃圾中的針尖,所幸他們通過及時處理,無一人發生感染。另有5人發生血液、體液的飛濺職業傷害,這與不戴防護目鏡有關。椐報道,大顆粒氣溶膠的散播距離在1 m之內[4],防護目鏡的不規范使用可造成血液、體液等污染醫務人員的臉面等部位,而增加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機會。
醫務人員職業傷害的危險是客觀存在的,如何讓醫務人員免遭職業危害,最關鍵的是教育全體職工做好職業安全防護,因此根據監測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著重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制定規章制度。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2004年4月份制定了本醫院醫療廢物安全管理暫行規定,內容包括組織、責任人、管理部門、責任范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要求、方法、登記制度、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緊急處置措施、醫療廢物管理專業培訓制度、職業安全防護制度、監督管理;草擬了醫療職業暴露中防護目鏡規范使用的暫行規定等。此外,各種安全防護操作規程,如銳利器械的傳遞程序、拔除靜脈輸液針的程序等,亦在醞釀之中。
加強職業防護的培訓,實施目標性監測。本管理科以多種形式對本醫院各類人員進行培訓。利用信息網絡轉載國務院、衛生部法律法規;利用季度評估摘錄一些國內外有關職業安全防護的知識;與科教醫務護理合作進行全院性培訓;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方法檢查科室執行情況,在每季度醫院質量考核時,檢查各科室醫療廢物的處置是否規范,詢問醫療廢物管理的基本知識、職業安全防護的措施等,同時不定期到廢物暫放處、檢驗科、放射性核素、放射科、各實驗室等查看醫療廢物處置和銳器傷等職業安全防護的執行情況。適時開展銳器傷目標性監測,建立登記表,并不斷完善職業傷害登記表及包括其中的處理方案;進行全院在職職工醫療廢物安全管理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和銳器傷回顧性的問卷調查。在目標性監測中,對于發生職業傷害的醫務人員及時進行登記處理的同時不失時機進行教育指導。
提高主動安全防護意識。管理科深入臨床第一線,了解科室情況盡可能為醫護人員提供物質保障。與后勤、采供中心取得聯系,尋覓采購優質防護眼罩和目鏡、標準利器盒、防滲透隔離衣、袖套、圍裙等,并分發給各科,及時溝通、反饋,督促醫護人員規范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教育醫護人員并言傳身教演示如何使用防護用品。通過學習、培訓、檢查、督促,許多科室(參與手術的人員、口腔科、病理科、內鏡室、供應室等)醫務人員開始規范使用安全防護用品,并在發生職業傷害后,均能主動與管理科聯系,及時進行登記處理。
總之,醫務人員的職業傷害既威脅個人的健康又造成國家的損失,僅47例職業傷害就支付了34 120元人民幣。因此,職業傷害的防護問題是相當嚴峻的,尤其是艾滋病在我國的今天,正以幾何倍數增加[7],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從預防著手,加強監測,及時處置,最終達到保護醫務人員身體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PREBOTH M. Prevention of needlesdick injuries[J]. Am Fam Physician,2000,61(5):1558.
陸邊芳,孫惠娟. 針刺傷所致醫務人員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預防[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1):506-508.
李柳英,張石紅,毛曉萍. 手術室護士利器損傷的原因調查及防護[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9):855.
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 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技出版社,2000:57,442.
周海波,周海鷗.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463-464.
任小英,鄧敏.護理人員工作中被針刺傷調查及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58.
王曉,張世清,王維.手術人員對職業性感染人類HIV的預防[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4):29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血透室作為實施護理管理的科室, 從2015 年3 月開始實施護理管理制度,本科室中,護理人員共9 人,其中護士長1 人,主管護師2 人,護師3 人,護士2 人,實習護士1 人。本科及以上學歷2 人,大專學歷5 人,中專學歷2 人。護理管理前和護理管理后血透室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015 年3 月,該院血透室實施護理管理措施,其主要內容為:①依據《醫院感染管理方法》,成立血透室院感管理小組,明確管理制度,規范化和系統化實施管理要求。②按月進行監督考核,考核結果計入年終考核中,實施獎罰分明、管理規范、責任到人制度。③向患者說明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積極配合工作,提高防控的效果。④保持血透室環境整潔,按時通風換氣;每日進行紫外線消毒,4h/天;病房內進行濕式清潔,出現污染及時消毒;采用消毒液擦洗各部位,2次/d;明確劃分清潔區、半清潔區及污染區,禁止閑雜人員進入,減少污染。⑤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接觸透析患者前后需按照要求洗手,工作時定期更換無菌手套,進入透析室前需穿戴好工作服、鞋、帽及口罩等。⑥護理人員定期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有傳染性疾病者調離透析室。⑦嚴格監測滅菌消毒的效果,定期監測治療室、操作臺面的空氣和物表;定期檢測透析所用水的游離氯、硬度;按時對透析液進行細菌培養,培養的細菌指數低于200 cfu/mL,對檢測結果進行登記審查。⑧透析結束后,及時更換床單、被套、枕套等,送去清洗消毒,醫療器械嚴格執行消毒處理,用完后專人進行回收處理;醫療垃圾按要求分類;傳染病患者所用物品嚴格消毒、隔離或焚燒。⑨初次透析患者進行各種病毒感染檢查,有乙肝等傳染病患者專機透析、護理,避免混用;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管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透室實施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護理安全評分、醫院感染情況。采用考核方式,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滿分100分。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1 血透室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和安全評分情況比較
血透室實施護理管理后的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評分顯著優于護理管理前,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血透室護理管理前后醫院感染率情況比較
血透室實施護理管理后醫院感染率1.8%顯著低于護理管理前的12.5%,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血透室護理前后各項衛生指標合格率情況比較
血透室實施護理管理后的空氣質量、消毒液合格、手部衛生及儀器使用方面均優于護理管理前,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以焚燒發電綜合處理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建立“組(自然村)保潔、村(社區)收集、鎮轉運、市統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全鎮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密閉運輸,無害化處理,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
二、生活垃圾的界定
生活垃圾是指單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或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具體指:
垃圾焚燒發電廠可接受的垃圾:即環衛作業單位正常運送的一般固體廢棄物。包括:廚余、廢紙、廢塑料、廢木器、草葉、樹干以及可處理的商業廢棄物與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廢棄物。
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可接受垃圾為:醫療廢棄物、有害廢棄物及廢棄鋼制品和家用電器、金屬零部件、各類渣土或污泥、各類危險廢物、液體廢物等不可處理廢棄物。
以上兩種垃圾處置的方法:
1、垃圾焚燒發電廠可接受的垃圾由鎮環衛所免費進行轉運處置。
2、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可接受垃圾由各產出單位和個人按環保要求和行業規范聘請有權處置機構。
三、具體要求
1、建立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1)集中處理生活垃圾。全鎮的生活垃圾必須進入鎮垃圾壓縮中轉站進行壓縮、轉運至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全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2)構建生活垃圾收運網絡。各村、各企事業單位應做好各自轄區內的生活垃圾收運工作。“組(自然村)保潔、村(社區)收集、鎮轉運、市統一處理”。是指“行政村負責收集全村的生活垃圾,并運送至中轉站;鎮負責將全鎮的生活垃圾集中壓縮,并運輸至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市負責統一處理。各企事業單位的生活垃圾的收撿集中由各單位自行負責,運輸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單位在鎮區的由鎮環衛所負責,單位在行政村的由各村代為運送至中轉站。
(3)完善環衛設施建設。各村應按照合理布局和科學收運的原則,設置垃圾收撿房和小型垃圾中轉站,運輸車輛采用密閉式,防止運輸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像發生,采用拖拉機裝運的村,拖拉機要加蓋并辦好正規的上路行駛手續。各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垃圾箱、桶配置由各單位自行解決,達到方便生產、生活和環衛標準。
2、明確工作責任。鎮政府衛生科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主管部門;此項工作由鎮城管中隊接管。鎮環衛所具體負責對全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的管理。
3、明確目標任務。各村要建立和完善好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要指派一名村領導分管此項工作,具體名單報主管部門;要確保按質按量往壓縮中轉站運送生活垃圾,具體的垃圾運送數量為:按壓縮成形后的重量計,所轄地常駐人口每人每天一公斤。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實事工程。各村要研究制定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案和相關制度,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尚未按規定進行垃圾收運的村,應迅速行動,制定規范有序的收運方案。與各村簽訂生活垃圾收運目標任務書,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各項目標的順利實現。
2、強化責任意識。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是每個單位責無旁貸的工作職責,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全市一同部署,一同實施,任何一個單位都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該建的設施要建起來,該收的垃圾要收起來,確保生活垃圾足量送往鎮中轉站,確保全鎮每天送達焚燒發電廠58噸的基數。
關鍵詞:血站實驗室 感染 管理
1. 前言
當前,檢驗醫學發展迅速,新設備、新技術及新檢測方法大量出現,實驗室發生感染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并已經受到了重視,如何管理好血站實驗室,預防其發生感染,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1]。本文對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現狀與對策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2. 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現狀分析
2.1現行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輸血醫學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其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衛生行政部門對于血站實驗室感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重視。但是在對血站實驗室中的醫療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時,沒有一定的規范制度作為保障;控制血站實驗室感染的規章制度與措施也不完善[2]。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在控制感染方面缺乏制度保障的系統性學習與培訓;在血站實驗室當中,也沒有建立起有效地措施,以預防感染。
2.2實驗室內工作人員的自我保護觀念較差
在實驗室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一些操作人員為了方便,不按照實驗室規定的程序與規章制度進行操作[3]。如:執行操作之前沒有將防護手套、帽子、口罩及防護眼鏡等戴上;在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隨意用被污染的手去接聽電話;在休息時,工作人員著被污染的服裝進入休息的區域;置實驗室的相關規定于不顧,在其范圍內飲水、進食及吸煙等。以上不遵守相關規定的行為,將會為實驗人員的健康埋下禍根。
2.3血站實驗室內控制感染的設備不足
目前,在購買實驗室控制感染的儀器與設備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出現了設備匱乏的現狀。一些血站的實驗室當中,配備的防護眼鏡、隔離衣、通風設施及洗手設施相對不足,無法很好得滿足需要;還有的血站因實驗室的用房緊張及設計不合理,導致檢測作業出現不合理現象,而控制感染的相關設備也不能夠維持正常的使用,管理感染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2.4處理醫療廢棄物的方式不當
目前,一部分血站實驗室在丟棄廢物時,只是使用黑色的塑料袋或塑料桶將其裝入;沒有對醫療廢棄物的塑料袋或塑料桶標示出相關的安全警示,在運送垃圾的過程中,生活垃圾與醫療廢棄物混裝,沒有將其進行分類存放。
2.5血站實驗室的設計不合理
一些血站實驗室建筑面積過小,且布局不夠合理,沒有對污染區、半污染區及清潔區作出嚴格的區分,不能夠使檢測工作得到很好的滿足。
3. 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的對策分析
3.1建立健全的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規則
血站應該根據相關法規,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實驗室感染控制管理規定[4]。盡量使血站實驗室感染控制做到制度化與規范化的管理,明確相關機構與相關人員的管理職責,實現專人管理與負責;定期檢查實驗室當中的感染問題,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在實驗室范圍內不得進食或吸煙,也不得存放私人用品,對實驗室的進出人員進行管理。
3.2加強對血站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
實踐證明,增強檢驗人員在實驗室感染方面的意識,是有效管理實驗室感染的關鍵所在。安排專人負責衛生與安全,對于所有實驗室相關人員,要組織定期的教育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衛生知識、安全知識、消毒隔離知識及應急處理職業暴露的措施等[5]。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以便使檢測人員可以盡快掌握相關的感染控制技能與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各種法律及法規,讓其在上崗之前就能夠認識到實驗室感染的重要性;此外,在上崗之前要對培訓人員進行嚴格的考試,考試成績合格之后才可取得上崗資格。由于檢測人員需要與試劑盒、標本及氣溶膠發生直接接觸,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告知檢測人員在工作時間必須戴工作帽、穿工作服、戴手套、戴口罩、戴眼鏡及穿工作鞋,確保無菌操作技術得到嚴格執行。
3.3在實驗室當中添置防護設備
在實驗室當中添置相關的防護設備,能有效控制感染。添置的設備可以包括以下兩種。第一種,可安裝免提通訊設備,并對通訊設備進行經常性的消毒,避免因污染通訊設備而導致的感染。第二種,添置自動化洗手設備,并嚴格按照自動化洗手設備的說明執行相關操作。檢測人員在完成操作之后,要及時洗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操作時戴了手套,也要及時洗手。
3.4對于實驗室的醫療廢棄物要加強管理
實驗室的相關管理人員應明確醫療廢棄物與生活垃圾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必要將其分開進行存放。可將血站實驗室內的醫療廢棄物劃分為三種類型,即損傷性醫療廢棄物、化學性醫療廢棄物、感染性醫療廢棄物。在一般情況下,采用黑色的塑料袋裝生活垃圾,而采用黃色且帶有警示標志的塑料袋,或標明是醫療廢棄物的塑料桶來裝實驗室的醫療廢棄物。黃色的塑料袋需防破裂、防漏及防穿孔。將鋒利的醫療廢棄物如注射針頭等,放入專用利器盒中,然后放入貼有損傷性醫療廢棄物標志的桶內。在檢測中產生的廢棄液,不能隨意傾倒;而是要用氯消佳凈2500mg/L,將其浸泡十二小時以上,才能向下水道傾倒;此外,要將所有的醫療廢棄物放入醫療廢棄物的交接箱內,集中進行消毒焚燒。
3.5對血站實驗室進行合理性改造
在血站中,實驗室是一個重要的科室,實驗室中的檢測結果影響到血液安全。因此,要對實驗室的工作條件及環境進行改造,使其布局變得合理,與相關的標準相符。以血液檢驗的流程作為劃分實驗室的依據,將其劃分為標本接收區、處理區、儲存區;還要將試劑檢測區、儲存區區分開;尤其注意將醫療廢棄物的暫存區劃分出來;污染區、半污染區及清潔區的分區要明顯,將物流人流分開,并貼上安全標示;實驗室內空氣的消毒問題,可采用紫外線燈加以解決,經紫外線的消毒后,可使空氣質量的合格率獲得顯著提升。實驗室中的物品要盡量擺放整齊、美觀、大方,勤于通風換氣,以減少實驗室感染的機會。
4. 結語
綜上所述,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的工作尤為重要,因其不僅關系到供血與輸血的安全,也關系到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健康。本文分析了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中面臨的一些問題與應對的措施,要讓實驗室檢測人員免遭職業暴露的危害 ,關鍵在于做好防護工作,而對其進行感染防護的學習培訓是做好防護工作的基礎。要將重視檢測,輕視防護的錯誤觀念進行改變,以管理好血站實驗室感染。此外,建立健全的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規則,在實驗室當中添置防護設備,對于實驗室的醫療廢棄物要加強管理,對血站實驗室進行合理性改造,也有利于血站實驗室感染管理。
【參考文獻】
[1]寧尚民.檢驗科預防醫源性感染的消毒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4(2):230-231.
[2]李俊杰.血站實驗室醫源性感染的預防與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270-271
[3]唐秋萍,蔡于旭,張志亮.血站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探討[J].海南醫學,2012,23(7):99-100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內鏡室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通過臨床實踐分析基層醫院內鏡室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結果:基層醫院存在安全意識培訓,醫院感染認識不足,相關知識缺乏,個人防護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結論:建立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強培訓,重視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關鍵詞】基層醫院;內鏡室;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437-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內鏡醫療技術的不斷推廣和發展,基層醫院內鏡的診療技術在臨床上也廣泛應用,對疾病的診斷起積極作用。但內鏡檢查是一項侵入性操作,在檢查過程中,會導致病人粘膜的損傷,工作人員每天密切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等具有高危傳染性的物質,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近年來,已有報道,內鏡檢查引起的感染約為0.8%[1],因此內鏡安全管理問題尤為重要。要加強內鏡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加強工作責任心,清洗、消毒按照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04年版規定的步驟進行。減少自身感染和避免交叉感染,確保病人安全,控制感染的發生。筆者就內鏡存在的安全風險管理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基層醫院內鏡室存在問題
1.1 安全意識落后: 基層醫院內鏡室發展相對比較滯落,對感染知識認識不足,未意識到醫院感染的危害性,再且基層醫院一般多重視員工的業務技能教育與培訓,而對感染知識教育與培訓不夠重視。導致了醫務人員對防控感染知識匱乏。
1.2 職業暴露問題: 內鏡室工作人員長期與患者的粘液、血液、體液等具有高危的傳染物密切接觸,工作中隨時被污染的可能。況且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僥幸心理,放松警惕,忽視了自我防護,操作中不戴工作帽,護目鏡,防浸透圍裙進行操作。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1.3 內鏡室設備與布局: 由于基層醫院經濟條件有限,資金短缺,以及地理和環境的影響,工作使用面積不足,造成房屋擁擠。未按標準設計。內鏡室的清洗、消毒槽過短、過窄,內鏡鏡身未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影響了清洗、消毒結果。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1.4 酶洗環節的缺陷: 酶洗是清洗的重要環節,利用酶的蛋白分解能對固污物進行分解,去除污漬。酶洗是否徹底,是控制感染的前提,是內鏡診療安全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響到消毒結果。但是,由于酶價格昂貴,基層醫院經費有限,洗消成本的增加,導致了工作人員不能嚴格執行酶洗流程。
1.5 清浩工缺乏感染知識: 清潔工文化素質一般比較低,醫學知識缺乏,他們承擔環境衛生的清潔、污物、廢棄標本的處理。對清潔、消毒、職業防護也是一個盲區。
2基層醫院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強安全知識培訓: 對內鏡工作人員進行感染知識的培訓,加強安全管理,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把感染知識變成制度化、長期化,用感染事件開展警示教育,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安全防范教育,增強自身防護意識,樹立安全管理理念。認真學習衛生部2004年頒布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法規,制定內鏡室消毒隔離措施,安全管理制度,職業防范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等,嚴格執行上述制度,專人管理,并作好登記。布置、檢查、落實包括內鏡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濃度是否按要求進行,清洗、消毒流程、消毒液濃度的監測,每季進行生物監測是否按規定操作,并對上述過程進行記錄,對違反規定者應給予批平教育或一定的經濟處罰。
2.2 購置必要的設備及防護用品: 醫院應合理按排資金,添置內鏡儲存柜,流水清洗消毒槽,胃鏡存儲設備是胃鏡消毒效果的重要環節,選擇表面光滑,便于清潔的內鏡儲存柜,并定期消毒,可以減少胃鏡消毒后的再次污染和損壞[2]。同時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等設備。
2.3規范清洗消毒流程 清洗是將血液及消化道內容物等污物洗掉,實際操作中用清水,中性洗滌劑,酸性電解質常溶液將內鏡表面、吸引管、鉗子管道及送氣、送水管道內表面用海綿或專用刷等物理方法洗滌[3]。清洗是消毒、滅菌的前提,加強工作人員責任心,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加強酶洗環節,并做到現配現用,多酶洗液應每清洗一條內鏡后更換[4]。實際在臨床使用內鏡的過程中還受胃腸道分泌的消化液、粘液、食物殘渣、血液及其他菌種的污染,這些都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5]。生物膜的形成,致必影響到消毒效果,因此,要建立正確的清洗流程,做好內鏡的清洗工作,杜絕由于清洗不徹底而引起的感染。
2.4 醫療廢棄物的管理: 遵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范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把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處理,對本科室所產生的醫療垃圾,用黃色垃圾袋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2.5 安全防范措施: (1)工作人員上班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護目鏡,防滲透圍裙。操作時戴醫用一次性手套,發現破損及時更換。(2)提高內鏡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發生職業暴露,應及時處理,并報醫院感染科。(3)每天測試并記錄消毒內窺鏡的消毒劑的濃度,保證消毒劑的有效性。每季對內窺鏡進行細菌檢查和監測,認真記錄結果[6],保證室內通風。
總之,基屋醫院內鏡室安全管理任重而道遠,衛生主管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合理配備胃鏡室設備。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把制度規范化,并落實到位。感染科定期對內鏡進行監測,反饋監測結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改進,杜絕感染發生,保證病人安全。
參考文獻
[1] 穆麗娟,張秀英,等,內鏡清洗中多酶洗液使用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華感染雜志,2009,19(4):417。
[2] 李駿,張峰,等西安醫療機構胃鏡消毒效果調查分析[J],中華感染雜志,2009,19(2):173-174。
[3] 主編[日]芳野純治等,主澤孫明軍等,內鏡診斷與簽別診斷圖譜[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S],2004版。
關鍵詞:垃圾填埋;滲濾液;uasb;綜合物化法
1 概述
對于實行填埋、焚燒和回收同步運行綜合處理處置策略的城市而言,其垃圾填埋場的處置對象一般僅限于生活垃圾,不包括 工業 垃圾、醫療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廢棄物。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垃圾滲濾液,采用uasb—綜合物化法聯合處理,經處理后的滲濾液可達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l6889—1997)中的三級排放限值后排入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
2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的選擇
2.1 垃圾滲濾液水質
垃圾滲濾液具有水質復雜,水質水量變化大且不呈周期性,codcr、bod5、nh3-n、重金屬濃度高及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特點。其各種成份變化主要取決于填埋場的年齡、深度、微生物環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組成等,其中填埋場的場齡是影響垃圾滲濾液水質的最重要因素。
綜合考慮國內部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典型濃度(如表1所示)及該市未來垃圾成份的變化趨勢,確定垃圾滲濾液水質指標(如表2所示)。
2.2 垃圾滲濾液產生量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產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填埋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其產生量呈明顯的無周期性,滲濾液產量可以下式估算:
q=(w 2 —w 2 —w 3 —w 4 —w 5 )×a
式中:q—滲濾液水量 a—填埋場匯水面積 w 1 —降雨量
w 2 —單位面積地下水滲入量 w 3 —單位面積垃圾及覆土的含水量
w 4 —單位面積地表徑流量
w 5 —單位面積 自然 蒸發量
根據以上 計算 公式,同時 參考 德國對多個垃圾填埋場的統計(滲濾液量為降水量的25%—58%),綜合以上兩種估算方法確定垃圾填埋場建成運行后,垃圾滲濾液產生量約1500t/d。
2.3 處理工藝的選擇
2.3.1 滲濾液處理方案
1、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
處理工藝充分考慮了垃圾滲濾液水質、水量特點,綜合各種因素及現有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經驗教訓,確定采用uasb一綜合物化處理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自調蓄池流入滲液處理廠格柵區池,格柵出水后經調理槽提升至uasb反應池,然后滲濾液自流至分解池、置換反應池、絮凝反應池、沉淀池出水排出。在氣溫高,厭氧反應良好且出水達標時,可超越物化分解池,直接進入下一個處理單元進行處理。生化及物化污泥經污泥濃縮機壓縮后送入填埋場填埋處理。
2、處理效果
調蓄池及污水處理廠各處理工序處理效果如表3所示。
2.3.2 滲濾液處理工藝特點
污水調蓄池不僅具有調蓄水量、均勻水質的作用,而且具有沉淀、厭氧酸化水解等作用,codcr、bod5、tn的去除率均可達50%左右,其容量和處理規模是衛生填埋場的重要設計參數。
uasb系統主要靠厭氧微生物來降解垃圾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有較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同時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率和去除率,產生沼氣供現有沼氣發電廠利用,同時可去除氮、磷,大幅度消滅蟲卵及致病菌,且運行費用底,工藝比較成熟,管理方便,操作簡單。
綜合物化法是通過超聲波系統、負氧離子發生器、水中放電和絮凝沉淀等一系列物理發生器,使滲濾液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氧化各種有機物并使之礦化。其技術特點是:
①對水質及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強,抗沖擊負荷能力高:
②處理設施自動化程度高,且運行可靠、操作簡便;
③對填埋場后期可生化性差、氨氮高的滲濾液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④污泥穩定性強,粘度低,沉降性能好,易處理。
從總體思路上分析,選用厭氧uasb—綜合物化處理工藝流程是可行的,首先經過厭氧菌的作用,將滲濾液中長鏈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轉變為小分子有機物,可進一步提高綜合廢水的可生化性,消耗廢水中的n、p等污染物質,然后通過綜合物化作用,使出水有機物濃度達標。
3 注意問題
考慮到垃圾滲濾液廢水的特殊性,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特別是在終場后,廢水可生化性將明顯降低,原有工藝參數可能無法滿足新的水質要求,效果變差,因此在處理過程中,應不斷研究調整,使處理工藝保持較高的處理效果:
2、加強清污分流工作,盡可能削減垃圾滲濾液的產生量,以減少對處理工藝的負荷沖擊;同樣,過多的截流洪水進入垃圾滲濾液將會造成水質的巨大波動,影響最終出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