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

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

時間:2023-11-15 10:12: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 老年人口腔健康;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787[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5-13-02

Research o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of Elderly in Jiangshan City

ZHU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iangshan 32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avity health of elderly. Methods Compared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aries,dental calculus,chisel teeth,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were lower in urban(P<0.05). The behaviors of urban residents were better than rural residents(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the cavity health level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Oral cavity health;Health education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而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更加常見,其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1]。口腔不良行為習慣對齲齒、牙齦炎、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是影響口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本文通過對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旨在了解我市城鎮和農村老年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現狀。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取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73名老年人(年齡≥60歲)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來自城鎮238名,男142名,女96名,平均年齡(68.3±7.5)歲;來自農村235名,男136名,女99名,平均年齡(67.8±7.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由我院口腔科高年資醫生對所有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并對農村和城鎮老年人的口腔患病狀況進行比較;同時對所有老年人口腔相關健康行為習慣進行調查,比較農村和城鎮老人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情況比較

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在牙齒缺失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城鎮老年人齲齒、牙結石、楔形齒、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發病率顯著低于農村老年人(P<0.05),見表1。

2.2兩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比較

城鎮老人的每天刷牙、常吃甜點和糖果、使用含氟牙膏、有飯后漱口習慣、定期去做口腔檢查等情況明顯好于農村老人(P<0.05),見表2。

表2兩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比較[n(%)]

相關因素 城鎮老人(n=238) 農村老人(n=235) χ2值 P值

每天刷牙 154(64.7) 118(50.2) 6.01 <0.05

常吃甜點、糖果64(26.9) 106(45.1) 9.20 <0.05

使用含氟牙膏123(51.7) 92(39.1) 5.16 <0.05

有飯后漱口習慣115(48.3) 89(37.9) 3.86 <0.05

定期去做口腔檢查 104(43.7) 65(27.7) 7.48 <0.05

3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口腔殘余牙齒大多磨損、齲壞,根齲及楔狀缺損常波及多個牙齒,扭轉、傾斜和松動現象明顯,給修復設計帶來了很大困難;牙槽黏膜彈性變差,牙周變性,牙齦退縮,牙槽骨吸收,缺牙處牙槽嵴呈刃狀,給固位帶來困難[2,3]。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病率較高,大部分牙齒疾病如齲病、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都是由口腔細菌積累造成菌斑及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的結果,給老年人的身心帶來了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5]。

本研究提示,我市農村老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較城鎮老人高,城鎮老人口腔健康行為習慣較農村老人更健康。保健意識和保健行為不足是人群口腔衛生保健狀況不佳的直接原因[6],農村老人經濟收入水平較低、文化水平較低、接觸口腔相關健康知識的機會也較城鎮老人少,即使已經患有口腔疾病,由于經濟等方面原因也很少或不去就醫,最終導致農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較高。針對我市農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現狀及健康行為習慣,我市今后的牙防工作重點應針對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口腔健康知識的宣教力度,經常組織醫院口腔科醫生“三下鄉”,廣泛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咨詢,通過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和醫療援助,幫助這一人群樹立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觀念,指導他們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識,使其主動自覺地去醫院進行口腔定期檢查,發現口腔疾病給予及時正規治療,及時修復缺損的牙齒,促進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的最終轉變,促進我市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萍. 老年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41-342.

[2] 謝衛江. 口腔行為學在老年口腔修復中的應用調查[J]. 河北醫學,2010,16(5):580-582.

[3] 張春來. 598例老年口腔修復問題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09,6(23):145-146.

[4] 徐燕. 不同年齡段兒童口腔健康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11):46-47.

[5] 馬力揚,楊蘭,聶紅兵,等. 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 中國老年學,2009,29(1):91.

第2篇

【關鍵詞】 老年牙病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襄樊市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為老年人群牙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方法:采用現場調查方法對350名老年牙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較低,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對口腔健康知識的了解及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有顯著差別(P<0.05)。結論:襄樊市需進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服務體系,加大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知識教育力度,并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采用相應的方式施教。

關鍵詞:口腔健康;知識態度行為;老年牙病患者

我國已經進入老年社會,到口腔科就診的老年患者越來越多,了解他們的口腔健康信念、行為及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既能為社區牙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又能使臨床醫生采取有針對性的牙病防治措施。筆者于2004年8月~2005年2月對來我科就診的350名老年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取2004年8月~2005年2月來襄樊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就診的老年患者共350名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和調查內容

本次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基本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內容,單選題和多選題相結合,被調查者在理解的基礎上自行答卷,文盲者則由調查者以詢問的方式代填。調查內容包括4個方面:基本狀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口腔保健知識(包括最好的口腔保健措施是什么、煙酒有害口腔健康嗎、正確的刷牙方法是什么、潔牙的目的及次數等)、口腔保健態度(包括是否希望每年作口腔普查、是否有定期潔牙愿望、是否認為牙病重要并能及時就醫等)、口腔保健行為(包括是否刷牙兩次/日、是否2~3月更換牙刷、是否采用豎刷法、是否飯后刷牙等)。

13 統計處理

用Excel 2000進行資料輸入,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接受調查的共有350名,其中男性180人(占51.4%),女性170人(占48.6%)。65~69歲為201人(占57.4%);70~74歲為82人(占23.4%);75~79歲為56人(占16.0%);80歲以上為11人(占3.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為105人(占30.0%),初中108人(占30.9%),高中75人(占21.4%),大專以上62人(占17.7%)。職業分布:離退休人員245人(占70.0%),干部教師、公司職員、服務人員、工人和個體經營者共98人(占28.0%),其他7人(占2.0%)。

22 口腔保健知識

調查對象中,"最好的口腔保健措施是什么"的知曉率為50.9%,"煙酒有害口腔健康嗎"的正確回答率為61.4%,"正確的刷牙方法是什么" 知曉率為20.6%,"潔牙的目的及次數"答對率為48.3%。知曉率與受教育程度有密切關系,隨著文化程度增高,4項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均隨之提高(P<0.05),見表1。表1 文化程度與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略)

23 口腔保健態度

調查對象中,希望每年作口腔普查者為64.9%,有定期潔牙愿望者為45.4%,認為牙病重要并能及時就醫者為86.0%。分析不同文化層次人群的口腔保健態度可見,隨著文化程度增高,口腔保健態度增強,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口腔保健態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表2文化程度與口腔保健態度(略)

23 口腔保健行為

調查的對象中,每日兩次刷牙率(41.1%)相對較高,豎刷率(22.6%)、飯后刷牙率(28.3%)、2~3月更換牙刷率(21.4%)均較低。隨著文化程度增高,這4項健康行為的比率也增高(P<0.05),見表3。表3 文化程度與口腔健康行為文化程度(略)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襄樊市老年牙病患者對口腔健康有關知識的綜合知曉率較低,很多人知道刷牙是最好的口腔保健方法,也認識到煙酒對口腔健康有危害,但不清楚正確的刷牙方法,不了解牙結石及其正確處理方法。多數襄樊市老年牙病患者對口腔保健有積極態度,認為牙病需要治療,但卻忽視口腔健康的維護,每年愿意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者只占45.4%,這些結果與相關調查是一致的[1]。刷牙是最基本的口腔保健行為,正確刷牙可有效去除菌斑,借助牙刷按摩作用,增進牙齦組織血液循環和上皮組織角化,增強牙周組織的防御能力,是保持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橫刷會導致牙體缺損、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槽骨吸收等[3,4]。由于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只有22.6%的人采用豎刷、28.3%的人是飯后刷牙、21.4%的人2~3月更換一次牙刷。

牙病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把口腔保健落實到社區,提高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建立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本調查雖然以就醫的老年牙病患者為調查對象,但是其結果對于估計襄樊市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是可靠的,本調查的結果應高于整體實際結果。據此,可以說襄樊市老年人口腔保健仍處于啟蒙狀態,多數人未建立健康行為,說明口腔保健需求量大,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服務體系,深入社區設立口腔健康教育點,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密切結合牙病防治,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調查中發現個體文化程度是影響口腔知識知曉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程度低者接受的知識較少,其口腔保健知識也少,口腔保健行為也差,此與有關調查結果一致[3]。但是,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識卻很高,說明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自身的健康也重視起來。鑒于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對新知識的接受較慢,教育內容和方式要貼近這一人群,并且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內容力求通俗,并輔以形象化教育,使他們喜聞樂見,逐漸充實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增強參與意識,從而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鄧耀羚,嚴玉潔,等. 上海市閔行區1650名城鎮居民口腔健康知識與行為調查分析. 口腔醫學,2003,23(2):107~108.

2 鄭麟蕃,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94.

第3篇

【關鍵詞】 老年人 口腔保健與護理 方法

一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科技水平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在提高。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十為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我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對于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普及還是存在很大缺失,特別是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著非常大的差距。以美國為例,每年做兩次以上口腔檢查的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二這一比例在我國僅為百分之二。

二 常見的口腔疾病

1、牙周炎

牙周炎的患病率在所有老年人常見口腔疾病中居為第一。由于中國人飲食結構的改變,細糧占的比重大對牙齒的磨損減小,以及刷牙習慣的普及是的老年人存留牙齒比以往有所增加,再加上老年人人口比例的增加是的牙周炎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對于老年人,牙周炎的癥狀一般比較重。牙周炎與年齡增加沒有直接關系,而是由于一生多種疾病、多種因素積累所導致的。其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沒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導致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牙結石等,導致牙齦發炎、粘膜下毛細血管增生擴張充血,因而產生疼痛感。患有牙周炎的牙齦通常顏色變深發暗,呈深紅色,外形腫脹、質地松軟、表面光亮,所以在收到較強外力刺激時溶劑導致牙齦出血,并最終導致牙周支持的破壞,使牙齒變得松動,不得不拔出。因此,牙周炎也是導致我國成年人拔牙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炎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是非常大的,病情嚴重的牙周炎患者相當于口腔內存在一個約二十厘米的傷口,口腔中溫暖濕潤的環境又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因此許多細菌病毒會通過傷口進入人體,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病灶的牙齒也可能會引起腎炎、心內膜炎,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有專家指出,目前常見的諸如糖尿病、營養不良等全身性疾病都會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2、齲齒

齲齒的患病率僅次于牙周炎的居第二位。其發病原因多是由于牙齦萎縮導致的牙齒間隙變大,食物殘渣容易塞入,再加上刷牙不夠及時、徹底。

三 老年人口腔保健與預防方法

首先,要保證餐后刷牙,每次三到四分鐘,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點,唾腺退化、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的自我清潔功能減弱,只能通過及時刷牙清楚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從而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保持口腔健康。

其次,要注重牙膏和牙刷的選擇。

由于唾液分泌量的減少,使得老年人口腔黏膜更為敏感,因此牙刷應選擇大小適宜、毛刷質地要柔軟,一方面減少對口腔黏膜和牙釉質的磨損、另一方面更利于清潔口腔內部的各個角落。牙膏宜選擇含氟的,只有含氟牙膏才能對老年人的根面齲齒起到預防作用

第三,老年人要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刷,錯誤的刷牙方法,不僅不能起到刷牙清潔牙齒的主要目的,反而會造成牙齒和牙周組織的一定損害如牙齦萎縮,牙頸部楔狀缺損等,加重口腔疾病。因為刷牙方法的不正確致使老年人的楔狀缺損的現象非常普遍,楔狀缺損在老年口腔病中的患病人數也很多,楔狀缺損是由于牙唇、頰側頸部硬組織發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其原因是牙頸部釉牙骨質界處的結構比較薄弱,容易被磨損,使缺損發生,錯誤的刷牙方法也是導致楔狀缺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使用橫刷法刷牙的人。許多老年人習慣用自然形成的橫刷法刷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拉鋸式刷發,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將牙縫中的軟垢徹底清除,長此以往,還會損傷到牙齒、破壞牙齦。

目前,公認的科學刷牙方法是水平顫動法,在刷牙齒唇舌面時,牙刷刷毛要與牙齒表面呈四十五度傾角,刷毛頭指向牙根,使刷毛自然的進入齦溝和鄰間區,部分刷毛壓于齦緣上原地顫動,刷牙時應按照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的順序,為防止遺牙面每,次移動牙刷時應有適當的重疊,這種方法能在清除牙齒縫隙和鄰問區軟垢的同時對牙齦進行按摩。

第四,即使采用了正確的刷牙方法,也只能清除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牙菌斑,牙菌斑仍舊會在牙齒直接的鄰居面間殘留,這時就需要借助牙線牙簽來輔助清除。老年人要適當應用牙簽和牙線來清潔牙齒間嵌塞食物殘渣,正確使用牙簽和牙線可以清除這些部位殘留的軟垢和食物殘渣。

在牙齦萎縮和牙間空隙較大的情況下應選擇使用牙簽來清除鄰面菌斑和根分叉區。如果牙齦未萎縮,則使用牙線清潔牙齒鄰面,每清除一個區域的菌斑后,以清水漱口漱凈被刮下的菌斑,使用牙線時注意牙線應順著牙縫的方向進入牙齒的鄰面,用力不要過猛以免損傷牙齦組織,應用牙簽和牙線輔助刷牙以達到徹底清除軟垢和牙菌斑的目的。

最后,老年人一定要養成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的習慣,大多數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齲齒等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只有通過口腔檢查才會發現早期的病損,進行及時治療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進展,控制疾病的目的。

而如果等到已經有了明顯癥狀才去就診,大多數疾病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地步,患者要為此承受更多的疾病之苦,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因此,每半年或一年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達到預防口腔疾病發生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王琳源,高秀.秋糖尿病與牙周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09,63(4):101—103.

[2]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北京[M].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55.

[3]張代杰,劉潔,趙先芝.冠心病和牙周病相互關系的臨床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7,17(3):47—49.

[4]魯梅花.糖尿病慢性牙周炎與血管病變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9):698—702.

[5]秦明群,黃甲清,于健.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經胰島素強化治療后牙周狀況分析[J].山西醫藥,2008,57(2):456—457.

[6]楊艷麗,俞雪芳,吳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復的護理[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4).

第4篇

【關鍵詞】 牙列缺失; 牙列缺損; 中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6-0001-02

An Analysis of Tooth Loss Condition abou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Luzhou Rural Area/REN Kai-ge,GAN Sheng-yuan,WANG Zhong-chao,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1-2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of elderly in Luzhou,providing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county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geriatric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Methods: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in accordance with the WHO oral health survey method and the thir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 to check 505 elderly cases those were above 45 years old from rural areas of Luzhou City.Result: Of all the elderly, there were 19 adults(3.76%) who happened tooth-missing,241 adults(47.72%) who happened defection of dention,245 adults’(48.52%) teeth were well.The sum of tooth loss were 1280,and the mean of tooth loss were 4.01.The number of tooth loss of maxillary and mandible were 698 and 582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prevalences of elderly in Luzhou are high,they have poorer or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Tooth-missing; Dentition defec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First-author’s address: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01

牙列缺損是指部分牙齒缺失導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損不僅會影響患者咀嚼、發音等功能和頜面部美觀,也可能影響全身系統的健康。臨床上通常采用人工替代材料修復的方法來恢復牙列缺損的形態和生理功能。牙列缺失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上頜或(和)下頜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患者喪失了牙齒對食物的切割和研磨作用,口腔對食物的初步消化能力減弱,加重胃腸消化負擔,且影響患者的發音功能。由于失去了牙齒對面下1/3高度的維持和對唇頰軟組織的支撐,患者表現為面下1/3高度變短、軟組織塌陷、皺紋加深、口角下垂等。為了解瀘州地區中老年人口腔情況以及為口腔疾病發病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筆者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對瀘州地區505例中老年人的口腔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為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的要求,從瀘州農村地區隨機抽取3個調查點,選擇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進行調查。總調查人數為505例,其中男307例,女198例。

1.2 調查標準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對每位受檢者的牙列缺損以及缺失和修復情況詳細觀察及記錄,排除第三磨牙[1]。牙列缺損為同牙列中有一個牙齒缺失到只有一個牙齒余留者;牙列缺失為同牙列中無余留牙,包括全口無牙、上頜無牙及下頜無牙;牙列完整為除第三磨牙以外無任何牙齒缺失[2]。

1.3 方法

通過口鏡、鑷子、探針,在充足的光線條件下,對受檢者口腔內各個牙齒的冠、根面情況進行逐一檢查,對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義齒修復等情況進行常規問診、視診和探診,檢查并逐項記錄。

1.4 質量控制

對調查項目制作統一表,培訓進行口腔檢查的3名臨床檢查員,統一診斷標準和調查方法,在調查之前和調查之中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要求kappa值均達0.8到以上。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在505名受檢者中,牙列缺損241例(47.72%),牙列缺失19例(3.76%),其中上頜缺失6例(1.19%),下頜缺失3例(0.59%),全口缺失10例(1.98%),牙列完整245例(48.51%)。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患病率、缺牙率以及缺牙均數都隨著年齡增加呈逐漸增長趨勢。男性與女性牙列缺損的人數及牙列缺損率分別為145例(47.23%)和96例(48.49%),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與女性牙列缺失的人數及牙列缺失率分別為17例(5.54%)和2例(1.01%),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牙列缺損牙列缺失作為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情的嚴重性和口腔醫療的有效性可以通過缺牙的情況反映[3]。隨著年齡增長口腔疾病表現不同,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口腔內的各個組織器官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可以導致牙齒磨損加重、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黏膜變薄、牙列缺損和牙齒缺失等,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4-5]。

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牙齒缺失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增高,失牙均數也在逐漸升高,此規律與文獻[6-8]報道相同,男性和女性的牙列缺失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有關,使得男性更易罹患牙周炎,從而導致牙齒缺失。

通過上述初步調查認為,防治齲病和牙周病是當前開展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的關鍵;應加強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今后應加強多種形式的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改善地區口腔衛生條件差的現狀,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水平;同時加強和提高口腔醫生臨床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口腔內更多健康的牙齒,真正把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M].4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48.

[2]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7.

[3]林煥彩,劉建偉,盧展民,等.廣東省老年人失牙、義齒修復狀況和咬合牙對[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0-313.

[4] Afrashtehfar K,Kurtzman G,Mahesh L.Improving qral rehabilitation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issue through alveolar preservation[J].The journal of advanced postthodontics,2012,4(3):174-178.

[5]孫志榮,趙雯,崔凌云,等.老年患者義齒修復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09,18(11):1685-1686.

[6]邵東升.新昌縣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鄉村醫醫藥,2006,13(1):512.

[7]李線絨.白樂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與牙缺失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5):278-279.

第5篇

【關鍵詞】老年人牙齒缺失;修復情況;調查

【中圖分類號】R7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12-01

我國老齡人口人數逐年上升,隨著老年人年齡的逐漸增長缺失牙齒的人數逐漸增多。為了解老年人牙齒缺失及修復的情況筆者對2008年1月~2008年12月來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老年人缺牙及修復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1 一般資料

1.1 對象:抽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來我院體檢的離退休職工、干部等458例,男300例,女158例,年齡55~70歲,其中缺牙者396例,占總數的86.5%。

1.2 方法:進行問診及口腔檢查:①缺牙情況;②原因;③修復情況。

2 結果

2.1 缺牙情況(見表1)

3 討論

本調查458例老年人中,缺牙率為86.5%,與蔡玉惠等[1]的調查結果接近,表明牙齒缺失是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調查病例按肯氏分類法統計,肯氏Ⅱ類最多,占統計人數的49.24%。失牙原因以齲齒為主,牙周病次之。通過調查結果分析:老年人缺牙情況較為復雜,這與老年人的全身特點及口腔特征有關,老年人全身疾病多,尤其是糖尿病可加重齲齒、牙周病的癥狀,牙周萎縮、齦退縮、牙槽嵴吸收等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牙齒缺失導致咀嚼能力下降,進而影響食物的攝入[2]。本組病例統計分析,修復人數296人,修復率達74.75% 。且55~60、60~65歲年齡組修復率較高,說明進入老年初期的患者要求義齒修復的心情更迫切些,尤其是一些文化層次較高,平時社交活動較多的老年人美觀要求更高些,大部分以烤瓷固定修復為主。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有關口腔組織退形性變口腔修復和防御能力下降,牙體牙周組織容易受到損害而導致缺牙增多,加上部分老年患者認為年事以高,行動和語言存在一定的障礙,害怕不能適應義齒,故對義齒修復缺乏信心。所以高齡患者的修復人數相對較少。從表3可看出未修復數隨著年齡的增加明顯增多。針對老年患者的缺牙情況、心理特點在修復時應注意:[1]醫生要有足夠的耐心與老年患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可增強老年人對修復的信心[2]在修復設計上,盡可能從修復的角度考慮,口腔內余留牙的去留,能治療恢復的盡量保留作為基牙能進行固定修復且經濟條件允許的老年人可進行烤瓷或金屬類固定修復,盡可能減輕老年人的不適感[3]對于缺牙數較多有殘根的可進行必要的根管治療及根面銀汞充,做活動覆蓋義齒。活動義齒的設計應以粘膜支持為主,基托設計盡可能稍大,義齒頰舌徑稍小等都有利于減小對基牙的損傷及避免因力過大而增加牙槽骨的吸收。

綜上所述,牙列缺損及缺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患。廣大口腔醫務人員應加強對老年人的口腔衛生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老年人應積極防治齲病和牙周病,認識及時修復和治療口腔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我們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特點設計合理的修復方法,使老年患者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 老年人 口腔衛生 齲病 牙周病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對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進一步了解老年人群的口腔衛生現狀和口腔疾病發病情況,筆者對遼源地區老干部大學60歲以上人群的口腔衛生狀況進行調查,為制定老年人的口腔醫療保健提供依據。

對象和方法

2008年筆者對遼源地區老干部大學中386例進行口腔衛生健康調查,其中男164例,女222例,年齡60~82歲,平均71歲。檢查者為遼源市中醫院口腔中心醫生,調查標準依照我國制定的“關于齲病、牙周病全國性調查的規定”。

結 果

口腔衛生狀況:受檢者386例全部都有刷牙習慣,每天刷牙1次者214例(55.4%),每天早晚刷牙2次者172例(44.6%);橫刷牙者270例(66.9%),豎刷牙者116例(30%)。90%受檢者有飯后漱口習慣。

齲病:受檢者患齲率81.6%,總患齲牙數860顆,齲補均數為2.23,年齡越大,齲齒數越多(見表1)。

牙周病:受檢者386例,牙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結石,患牙齦炎者156例(52.5%),牙周炎患者95例(14.89%),見表2。

牙缺失:386例受檢者中全口牙缺失28例(7.25%),牙列缺損317例(82.12%),14例(3.62%)

半口牙缺失,27例受檢者無牙缺失(6.9%),見表3。

討 論

口腔衛生狀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取決于生命過程中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重視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預防口腔疾病的關鍵之一。本調查受檢者都有自我口腔保健意識和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但齲病、牙周病發病率、缺牙情況均較高。

齲病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的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隨著病程的發展而由色澤變化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其特點是發病率高,分布廣。一般平均齲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癌腫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牙周疾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類牙齒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們錯誤的認為只有到老年才會受到牙周病的困擾,其實從5歲開始,牙周病就開始“腐蝕”我們的健康了。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包括僅累及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和波及深層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牙周炎兩大類。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傳統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牙菌斑細菌及其產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發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動因子。主要是口腔衛生不良,微生物的作用,牙結石刺激,特別是齒齦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與營養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此外,創傷、不良修復體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

筆者認為,齲病和牙周病都是慢性細菌性疾病,受多種因素影響,老年人在童年、青年時期沒有條件治療和預防口腔疾病,加之缺乏口腔醫療保健的宣傳,到老年期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口腔疾病。因此,加強對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衛生宣傳,積極治療口腔疾病,使老年人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以保證全身健康非常必要。

齲病、牙周病:本調查60~70歲組中患齲率76.78%,≥70歲組患齲率86.42%。調查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患齲率也增加。齲損牙面以頸部環狀齲為多,提示老年人因牙齦萎縮牙頸部暴露,此處牙體組織結薄弱,食物嵌塞不易清潔,是影響齲病好發的因素。本調查60~70歲牙周炎患病率17.61%,齦炎發病率40.07%。牙周病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本調查顯示主食為面食及喜食甜食者,患齲率較高,符合齲病的發病規律。嗜煙茶者的齦炎、色素、牙結石均較嚴重,牙石增多刺激牙齦,也造成牙齦萎縮,提示每半年例行口腔預防保健并行潔牙非常必要。

牙缺失:本調查顯示老年人牙缺失情況與年齡呈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數目增加,戴義齒和需義齒的人數增加。調查結果,全口失牙者均作義齒修復,部分缺失者331人中有82.73%已修復義齒,其余者尚需修復。筆者認為,缺牙修復與否,與地區、經濟收入、必要的醫療條件關系較大。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2-360,417-424.

第7篇

關鍵詞:老年牙病治療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7-0058-02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普及,更多的人越來越關注牙齒的存在與健康。以往老年人在牙齒發生齲壞及根尖炎時,往往選擇拔除。而現在更多的老年人則愿意保留牙齒,以行使更好的咀嚼功能。目前,隨著口腔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老年人牙體牙髓治療的成功率與年輕人幾乎沒有什么差別。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心理狀況、身體條件、牙齒組織的改變等各方面,和年輕人又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臨床治療上應更加細致和謹慎。

1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

老年牙病是一種常見且廣泛的老年口腔疾病,能引起復雜的心理變化, 給牙病的診治增加了難度,為此, 需針對其心理特征作好護理,配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 [1]。據筆者多年的臨床體會,分析老年牙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生理特點:

1.1 許多老年牙病患者認為年紀大了, 牙齒松動了,拔掉是正常現象。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則把牙齒看得特別重要, 該拔掉的牙齒,也不愿拔掉。

1.2 由于口腔保健及預防措施相應落后于發達國家, 很多陳舊觀念逐步形成, 許多患者認為年紀大了, 牙齒有洞, 不是大問題, 等痛得無法忍受了再去就醫。這樣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1.3有的老年牙病患者性格較固執, 多疑。就診時易產生緊張、恐懼、煩躁等心態, 情緒變化很大。因此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1.4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對牙病治療的期望值有差異。由于我國老年人多年來舊觀念的積累, 對牙齒的修復要求不高, 對牙齒的治療也遠遠落后于現代口腔技術的發展, 相反有些老年牙病患者認為現在科學發達了, 什么樣的先進技術都能用在自己身上, 而誤認為醫生不給他治療。

1.5 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隨增齡性相應地產生衰老的改變其生理功能及適應性減退。有的老年人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 所以直接影響口腔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而他們確認為復診次數過多, 是醫生的技術問題, 因而又不信任醫生。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應體諒他們在診治中某些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的情況, 避免爭執和沖突,對急診老年患者要多給予安慰, 解除他們對治療的顧慮,在治療中需結合藥物輔助治療的老年患者應注意藥物劑量和耐藥性,對再次來診的老年患者, 給予鼓勵, 使之密切配合, 防止失約, 使其獲得自我護理的知識。

2了解老年患者的全身狀況

在門診就診的老年患者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其中尤以心腦血管疾病居多。在接診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及目前的身體狀況,以免在臨床治療中突發意外,造成不必要的醫患糾紛[2]。

3臨床治療中應注意的事項

3.1 無痛技術

因為大多數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臨床治療時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操作時除了動作要輕巧以外,還要保持無痛或者是讓疼痛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疼痛帶來的緊張和恐懼,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猝發。

3.2 老年人的身體耐受情況

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身體條件相對較差,不能耐受長時間的操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盡量縮短治療時間。治療中不僅要求使用的器械如車針、刮匙等應盡可能銳利,而且醫生的診斷和操作技術均應準確和嫻熟,并且配合四手操作法,快速完成治療。

3.3 髓腔的增齡性變化

隨年齡的增長,一方面繼發性牙本質不斷沉積,髓腔逐漸變小,髓室頂底之間的距離縮短,因此操作時一定要注意隨時檢查開髓的方向及深度。另一方面牙髓組織的神經和血管數目減少,纖維成分增多,牙髓的敏感性降低,修復能力減弱,而且容易發生牙髓鈣化,造成髓腔和根管的閉塞,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3]。

3.4 老年齲病的發生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牙周組織逐漸向根方退縮,食物嵌塞加劇,致使鄰面齲及根面齲多發。由于發生部位較隱蔽,在臨床檢查時應用探針逐個仔細探查是否有齲洞存在,并應與正常的牙頸部縮窄相鑒別。

3.5 根管治療的特點

老年人根管細小,甚至閉塞不通,在預備根管時一定要遵循根管治療的原則,先用小號的擴大針探測根管的走向及通暢與否,在擴銼遇有阻力時,勿強行用力,以免器械折斷在根管內,給后續治療帶來不利。對于細小彎曲不易擴通的根管也可采用塑化術。

4宣傳口腔衛生

在對老年牙病治療的同時,應向他們普及口腔衛生知識,教給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假牙的正確使用方法及保養方法,告知老年患者通過叩齒、按摩牙齦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抗病能力。對于口腔內的殘根殘冠要盡量保留,這樣可以避免牙槽嵴過度萎縮,使義齒有良好的固位。對一些患嚴重疾病的老年人,如老年癡呆癥,半身不遂等,應由家庭成員或醫務人員定期進行特殊的口腔護理、刷牙、潔牙、剔牙等 [4]。因此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口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 討論

老年牙病患者對口腔健康有關知識綜合知曉率較低,不清楚正確的刷牙方法, 不了解牙結石及其正確處理方法[5]。老年牙病患者對口腔保健有積極態度, 認為牙病需要治療, 但卻忽視口腔健康的維護, 每年愿意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者只占45. 4% [6]。牙病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 把口腔保健落實到社區, 提高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 建立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 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7]。鑒于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對新知識的接受較慢,教育內容和方式要貼近這一人群, 并且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內容力求通俗, 并輔以形象化教育,使他們喜聞樂見, 逐漸充實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 增強參與意識, 從而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8]。

參考文獻

[1]王瑞萍.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內科門診,老年牙病防治的護理[J].牙體牙周病學雜志,1995,9,5,3.

[2]何光明,劉德潤.老年牙病的杜會防治[J].老年醫學雜志,1998,3.

[3] 霍雅霞,老年牙病的心理分析與健康教育的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09,17,4.

[4] 鄧德菊, 楊軍成.老年牙病413 例患者分析[J].四川醫學,2008,11,29,11.

[5] 羅偉民,王秀榮,龔蕾,等.350 名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J].Journal ofM athemat icalM edicine Vo l. 19,NO. 2,2006.

[6] 鄧耀羚, 嚴玉潔,等.上海市閔行區1650 名城鎮居民口腔健康知識與行為調查分析[J].口腔醫學, 2003, 23 (2) : 107~108.

第8篇

楊 鋒

近幾天來,張老伯老是躺在床上睡覺,不思飲食。老伴喊他也懶得動彈,說渾身無力,有時答非所問。老伴見他迷迷糊糊,叫他去醫院看看。可他不肯去。凌晨時分,張老伯突然胸悶氣急,口唇烏紫。老伴見狀急忙喊醒兒子,送他去醫院看急診。經檢查是肺炎并發循環和呼吸衰竭,雖經大力搶救治療,終因病情危重送醫院過晚而撒手西去。

在老年人中,像張老伯這種臨床表現不典型的老年肺炎很多見,表現也是撲朔迷離多種多樣,那種以往教科書上描述的諸如寒戰、發熱、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咯鐵銹色痰等典型癥狀的肺炎,在老年肺炎中是極少見的。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許多老年人得了肺炎后只有輕微的咳嗽,咯少量痰,呼吸困難,約有50%的老年患者不發熱,即使發熱,體溫多在37~38℃之間。高熱者少見。而老年肺炎中非呼吸道癥狀比較明顯,約70%以上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表情淡漠、意識障礙、

感覺遲鈍、精神異常;有一半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及腹痛腹瀉癥狀;更為嚴重的是發病不久即發生循環衰竭或呼吸衰竭,常因此導致死亡。

老年人得了肺炎何以如此兇險呢?這是因為老年人呼吸道的生理防御功能減退,呼吸道粘膜的纖毛運動減弱,免疫物質分泌減少,從而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冬春季節,易患傷風感冒,病菌入侵,感染向深部擴展而引發肺炎。老年人患肺炎并非只一種病,多數是在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基礎上發病;還有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壓,或有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這無疑使病情變得復雜化。本來身體虛弱,加上又患肺炎,又有某些慢性疾病,促使病情加重。使一些器官功能衰竭,從而引發肺心腦病、心力衰竭、肺水腫、心律失常、酸中毒、休克等并發癥。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老年肺炎患病率比青壯年高得多,病死率在老年人病死率中占首位。

可見,對老年肺炎進行及時確診和治療顯得至關重要。無論是家屬或醫生,要善于捕捉老年肺炎的蛛絲螞跡,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到醫院請呼吸科醫生檢查。一旦確診要及時住院治療,有條件的醫院可做痰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以便選擇抗生素。但要加強護理,這是促進康復的關鍵。

預防老年肺炎,重在冬春季節預防傷風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預防的方法不外乎防寒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堅持科學鍛煉、不去公共場所和病人家串門、注意飲食營養等,雖是老生常談,但要堅持做到,也非易事。

老人口腔保健六法

周厚慶

人到老年,隨著全身各系統功能退化,口腔也會發生退行性變化,表現為口腔粘膜變薄,牙齒松動脫落,唾液腺萎縮,咀嚼能力降低等。所以,老年人容易患口腔炎、舌炎、齲齒、牙周炎等疾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十分重要,除了注意每天刷牙、漱口外。還要作到以下六點:

一、叩齒:上牙和下牙輕輕叩打,每日晚上1次,每次50下。

二、搓唇:將口唇閉合。用右手四指輕輕在口唇外揉搓,直到唇部發紅發熱為止,這樣能改善口唇牙齦的血液循環,增強局部抵抗力。

三、鼓腮:閉住嘴向外吹氣。使腮部鼓起來,將左手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輕輕在兩腮按摩,防止腮部肌肉萎縮,形成“猴尖臉”。

四、彈舌:讓舌頭在口腔中彈動,發生“噠噠”的響聲,防止舌頭肌肉萎縮,有利于咀嚼和吞咽。

第9篇

關鍵詞口腔保健知識行為調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資料與方法

2008年6月對農七師各團場進行口腔健康抽樣調查,對農七師各團場35~74歲居民隨機選取,納入標準為奎屯墾區常住人口(在當地居住達到6個月以上的人)。問卷為多項選擇,現場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3份,有效率為93.30%。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內容[1],結合本地實際,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不解釋題意,由參加者獨立完成。答完問卷后逐個進行宣教。其內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數、時間、方式;選用何種牙刷;對牙刷的好處的認識;對齲齒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態度;就醫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

統計方法:采用PES3.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結果

調查者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及口腔保健行為情況,見表1、表2。

討論

在本次調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對口腔保健知識判斷正確、全面的人數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斷正確人數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檢查和全口清潔,回答正確人數僅31.10%、22.86%。說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很差;認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現象的僅占27.90%,說明傳統觀念是形成群體健康心理過程中較難突破關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視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調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不少于2~3分鐘的僅占19.90%、17.40%、11.80%。口腔中有爛牙、缺牙及時就診、修復僅占23.60%、21.30%。說明正確口腔保健行為人數很低,還存在著有知識、無行為的現象。口腔保健知識是否能轉化為行為是關鍵。口腔保健意識差,必須強化宣傳牙病的危害,及時治療的意義等知識,促進及早治療的行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長期地、不斷重復,還必須進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響到人們保健行為的原因的前提下,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價值期望理論、行為矯正等現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樹立信念,轉變態度,促使其自覺采納口腔保健行為[3]。

參考文獻

1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

第10篇

[關鍵詞] 牙周病;患病率;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140-03

牙周病在口腔疾病中發病率較高,其廣義上包括牙齦疾病及牙周炎,狹義上指于牙周支持組織發生的炎癥及破壞性疾病,往往呈原發性的改變,由牙菌斑的細菌引發,宿主的免疫、內分泌及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等常加速牙周病的發展[1]。據有關調查顯示,老年人群中有25%以上的個體患嚴重的牙周病[2],且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疾病將愈加嚴重地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因此,牙周疾病的防治面臨嚴峻的考驗。牙周病的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但其后果相對嚴重,如導致老年人缺牙、喪失咀嚼功能等[3],為此應注重盡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了解深圳市老年城市人群牙周病的發病現狀,為深圳市牙周病的防治及保健宣教提供相應的對策,深圳市牙病防治指導組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深圳市社區居委會抽樣選取35~45歲、65~75歲的城市居民共l560人,調查附著喪失(LOA)及牙周袋深度(PPD)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樣選取深圳市區1580位老年人進行牙周病患病的調查,選取方法如下:首先劃分選取范圍,先將深圳市區按規模分為3層;再隨機于每層中選擇3個街區;最后于選擇出的9個街區中每個街區隨機選取2個居委會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每個年齡組隨機抽取2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為保證達到調查分析所需的有效樣本量,于每個調查點再隨機抽取10人,共計有效樣本量l580人,其中男性790人,年齡65~82歲,平均(73.2±2.8)歲,女性790人,年齡66~83歲,平均(74.1±2.6)歲。

1.2 方法

調查員的選取需具備口腔醫學專業學位,且于臨床工作3年以上,并經專業培訓。LOA及PPD采用流行病學的抽樣調查方法,行常規口腔檢查,在人工光源及CPI探針輔助下檢查牙結石、牙周袋深度、牙齦出血和失牙等情況。參加口腔檢查的4名調查員進行牙周炎檢查的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86~0.92。PPD以所檢查的牙齒6個位點中最深處計,其中6 mm者為深牙周袋;LOA檢查:以每顆牙齒6個位點中最重位點計,記錄為0~3、4~5、6~8、9~11、≥12 mm。牙周病的診斷標準[4]:①牙周袋形成深度≥3.5 mm;②發生牙周袋溢膿;③發生牙齒松動④X線檢查顯示骨吸收>l mm;⑤發生牙齦炎癥;以上5條中至少符合2條。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牙周袋檢出情況

淺、深牙周袋檢出率分別為57.85%、11.3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深圳市部分35~45歲城市老年人牙周袋檢出情況[n(%)]

與深牙周袋比較,*P

2.2 牙周LOA情況

LOA 0~3、4~5 mm男性的檢出率低于女性(P

表2 深圳市部分城市老年人LOA檢出情況[n(%)]

3 討論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的疾病,廣義分類包括不侵犯深部牙周組織、以牙齦炎占主要成分的牙齦病以及因牙菌斑的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疾病,即牙周炎,牙周炎可引起炎癥、牙周袋、牙槽骨吸收及進行性附著喪失。牙周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可對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危害,其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如炎癥表現、牙齒松動、酸脹感,牙間隙變大以至于食物嵌塞導致疼痛等,嚴重者可導致牙齒脫落[5]。一般情況下,口服抗生素可迅速緩解牙周病引起的疼痛等癥狀,但由于病情加重,在癥狀上表現并不明顯,患者未及時加以重視,導致病情演變加重[6],如炎癥不加控制地發展,患者會出現牙齒松動、移位,咀嚼硬物時疼痛,牙齦出血,牙間隙增大,進而引起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重者可引發急性牙周膿腫[7]。牙周病的病因對診斷很重要,始動因素如牙齦緣周圍的牙菌斑,引發及加重病變的因素如局部因素中的食物嵌塞、牙石以及不良體修復,全身因素中的內分泌紊亂、營養代謝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8],應徹底消滅感染源,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其囑咐患者注意口腔衛生以減少微生物、牙結石的刺激,同時盡量避免或減少創傷、不良修復體的刺激[9]。由于PPD和牙周LOA是牙周病中最重要的病理改變,本次調查主要通過PPD和LOA來評價牙周健康狀況,其能夠客觀地反映牙周疾病在各牙位之間的嚴重性,從而反映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

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倍受關注,其預防可以分成3期[10]:一期即早期預防,通過及時去除食物嵌塞、消除不良修復體及牙石、徹底清除菌斑,以減少病因,同時囑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清潔牙周,注意運用正確的刷牙方法;二期預防指防止牙齦炎的進一步演變,減少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沖洗、上碘制劑、含漱抗菌漱口液、齦溝沖洗等避免引起牙齦炎;三期就是要使牙周袋變淺,改善牙周附著以減緩牙周支持組織的病變,并爭取牙周組織的再生,穩定療效,局部可以行不同程度的手術治療,以降低疾病加深的風險,最大程度地保留牙齒功能,減少牙齒損害,如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消除牙石、牙菌斑。藥物處理深牙周袋的袋壁,復查如牙周袋仍較深,可行直視下的牙石、增生肉芽組織的刮除,牙齒松動可行夾板固定等,嚴重者拔除,如合并基礎疾患可給予抗菌藥并積極治療相應的疾病,以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11]。牙周炎的治療以手術治療最為有效,且其療效于老人也較為優秀,但要注意考察患者是否符合手術適應證,是否有手術禁忌證等,同時需全面考慮術后并發癥的防治,并與患者及家屬溝通[12]。牙周病治療一般為2~3個月,患者需多次就診,如果患者癥狀較重,應先注重消除癥狀如止痛,行保守治療,由于牙周炎手術治療后較易復發,想要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應加強定期復查以及必要的后續治療,開始可1~2個月復查1次,如于半年后病情相對穩定,間隔可適當延長[13],其目的在于先解決全身癥狀,在保證生命體征平穩的基礎上進行手術[14]。在全身情況穩定后,可采取常規治療以減少牙周病的進一步演變,手術注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鎮靜劑等,以避免術中意外,同樣也需要注意刮治術中物的使用。近年來,牙周病的治療有了較快的發展,由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統較弱及可能合并基礎疾病等,醫護人員在治療老年人牙周病時,一定要進行密切觀察,隨時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給予心理輔導。牙周病的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考慮到患者本身的基礎疾病,整體考慮,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治療行有創操作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基礎上,盡量縮短治療時間,以免出現并發癥,導致不必要的損傷[15]。

本調查結果顯示,深圳市1580名老年組居民,淺、深牙周袋的檢出率分別為57.85%、11.39%,LOA≥4 mm的檢出率:男性為55.19%,女性為49.75%,與2005年全國老年居民調查結果相當。本調查結果表明,老年居民LOA≥12 mm的檢出率為1.46%,說明需要拔除的功能較弱的患牙還遺留于口腔,這部分患牙可作為持續感染的病灶侵襲其他器官,引起相應的并發癥,提示許多老年人口腔衛生意識較為薄弱,沒有形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因此要對其加強口腔衛生的宣傳教育,又由于老年人常伴發心血管、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等,可引起牙周組織的進一步破壞,因此,老年人牙周病的防治工作更應考慮到全身因素,具體分析,并針對不同人群制訂方案以降低失牙率。本研究中男性淺牙周袋及LOA6~8、9~11、≥12 cm的檢出率高于女性,同期其他省份的調查結果相符,分析這種差異可能與男性吸煙率較高、精神壓力較大等因素有關,吸煙是人類許多疾病的重要病因,其對于重度牙周病的影響更大,目前認為其可能通過影響牙周局部的血液循環,作用于免疫系統,引起炎癥,同時吸煙可加劇LOA和骨質吸收,對牙周組織形成破壞。且較女性而言,男性吸煙較多,不及時清潔口腔,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會進一步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

綜上所述,牙周病在深圳市發病普遍,形勢較為嚴峻,如老年人不重視口腔保健,沒有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則會加速牙周病發展,但隨著生活水平及醫療水平的改善,牙周炎的患病高峰也有所后延,應加強牙周病的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盧怡,施生根,牛忠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患病率與年齡、病程的相關性分析[J].醫學雜志,2010, 35(7):875-876.

[2] 田雯,馬敏,張瑩,等.銀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10):659-661.

[3] 盧怡,施生根,牛忠英,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水平的檢測[J].北京口腔醫學,2010,18(3):162-164.

[4] 李維善,朱建華,王澤.老年人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對基牙牙周狀況的影響[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3,11(2):101-102.

[5] 朱曉英,徐紅梅,王曉玲,等.磁致伸縮綜合治療儀治療慢性牙周炎維護期老年患者的短期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5):283-285.

[6] 呂巖,梁倩倩,郭斌.Er:YAG激光在老年人牙周非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5):304-308.

[7] 秦立芳,李濟功.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對口腔常見疾病發病率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3,33(8):546-547.

[8] 朱曉英,徐紅梅,王曉玲,等.磁致伸縮綜合治療儀治療慢性牙周炎維護期老年患者的短期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5):147-149.

[9] 王瑾,劉海霞.三維CT成像評價老年人牙齒殘缺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1):25-27.

[10] 張煜,滕志海,王浙云,等.糖尿病牙周炎病人頸動脈硬化相關因素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2,22(9):525-527.

[11] 張艽,李綱,楊穎,等.牙種植修復在慢性牙周炎患者與牙周健康者的療效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11):1245-1246.

[12] 何福明,趙士芳.口腔種植系統研究現狀[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1(3):229-233.

[13] 李叢華,楊 霞,吳亞菲,等.牙周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3):293-296.

[14] 林昌.220例老年人牙周病患病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2):57-57.

第11篇

[關鍵詞] 口腔健康;保健;知識;行為;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9(b)-00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disease in health cadres population in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ormu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ral health care measures. Methods The health cadres who took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May 2015 were recruited as study subjects to be conducted an ora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19.0. Results Samples of 461 cases of health cadres including 211 men and 250 women were selected. The dental caries rate was 66.17%, the DMFT was 2.53, the filling rate was 35.16%,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was 47.51%.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ntal caries rate between men and wome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60,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in 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71,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of the elderl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and young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38, P < 0.05). The questionnaire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ooth brushing ways, oral hygiene habits and attitudes towards oral diseases. The overall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of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was poor, but women's oral health consciousness was better than men's.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health cadres in Beijing is not optimistic. The prevalence of oral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itis are at higher levels. Besides,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popul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ral health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al diseases in health cadres population.

[Key words] Oral health; Health care; Knowledge; Behavior; Investigational analysis

本研究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從刷牙方式上看,男女之間沒有明顯的差別。采用橫豎混合刷的人群所占比例較高,這一結果與劉彥等[10]對北京地區2038名中老年人健康體檢中發現的現象相同。從本研究可以看到,使用牙線的人數比例較低,與張莉等[11]的研究結果相同。國內郝春波等[12]的研究表明,刷牙輔助用牙線可明顯改善牙周炎的癥狀,牙線可去除80%的鄰面菌斑,還可減低鄰面齲的發生率。許多老年人牙間隙比較大,更適合刷牙時配合使用牙線。對牙線正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必要性還需進一步加強宣教。

認為定期潔牙有必要的,男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國人普遍存在對潔牙認知不高的情況,吳崇玲等[13]對潔牙患者相關知識進行調查發現:54.7%的患者在醫生的建議后才潔牙,31.6%患者認為潔牙后會損傷牙釉質,58.7%的患者認為潔牙后牙間隙會變大。有許多人并不了解牙石和牙周炎、牙菌斑的關系[14],但事實上關系密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牙石多少與牙齦炎癥程度呈正相關[15],定期潔牙非常必要。

關于發現牙齒有洞是否及時就醫和有牙齒疼痛癥狀首先選擇看牙醫的問題,男女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性選擇及時就醫的意識要強于男性。調查人群對待牙齦出血的態度顯示,請牙科醫生治療的比例為9.09%,僅排在第5位;有20.08%的人選擇不理會,排在第3位;有51.89%的人選擇用清水漱口,排在第1位。反映出此調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識不足,就醫行為不主動,對口腔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這是一個普遍現象[16]。

3.2 保健干部人群口腔預防保健策略

口腔疾病重在預防,通過日常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率,同時保健干部人群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通過他們可以帶動更多的人關注口腔健康,從國家政策和措施上會加大口腔保健關注力度,會帶動全民整體口腔保健意識的提升,這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力。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重視口腔疾病的常規檢查 做好局級保健干部口腔健康管理工作,即每年對局級保健干部的口腔狀況進行常規檢查。常規檢查后及時給出治療建議,督促保健干部盡快治療,許多口腔慢性疾病,例如齲病和牙周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可能最大限度保存患牙。建立口腔健康狀況個人信息檔案,便于資料的統一管理。

3.2.2 做好日常口腔衛生的維護 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與日常口腔衛生的維護密切相關,應每天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即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口腔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全身健康狀況也會影響口腔,堅持規律的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情,對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病非常有利。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戒煙、限酒、不嚼檳榔,不食過燙的食物,避免口腔黏膜不良刺激,及時磨除過銳的牙尖,這些措施的采取均可有效地減少口腔癌的發生[17]。

3.2.3 及時進行口腔疾病的治療 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齲病和牙周病,齲病早期表現只是很淺的齲洞,沒有明顯癥狀,治療很簡單,將齲洞充填好即可。如果不管任其發展淺齲就可發展到中齲、深齲,繼續可發展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治療也越來越復雜,有的牙體組織破壞太多成為殘冠和殘根喪失治療價值而只能拔除。所以及早治療齲病,對保留健康牙體組織,防止牙體過早缺失有積極意義。牙周病也一樣,早期的牙周病癥狀不明顯,因而容易延誤治療。牙周病的晚期最終導致牙齒松動和脫落,是造成牙齒缺失、影響咀嚼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現牙齦的出血和紅腫,應該及時盡早到醫院進行治療[18]。口腔疾病的及時治療,可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9]。

3.2.4 普及口腔防病知識,做好宣教工作 通過口腔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如各類專題講座、科普宣傳等普及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識,引導保健干部人群樹立口腔健康觀念,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尤其是有口腔疾病的人群,在治療過程中增加口腔衛生宣教和指導,增加口腔衛生保健意識,定期檢查,才能有效地保持治療效果[20]。

總之,北京市保健干部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口腔慢性疾病如齲病和牙周炎的發病率均較高,口腔保健知識不足,口腔保健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加強對這一人群口腔保健知識的普及和宣教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R]. 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22-52.

[3] 趙梅,張輝,陳薇,等.北京市老年人群患齲狀況的抽樣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11-114.

[4] 于卓人,劉麗笙,欒慶先,等.北京石景山區老年人群牙周炎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4(4):633-638.

[5] Benguigui C,Bongard V,Ruidavets JB,et al.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and periodontitis:across-sectional study in a middle-aged French population [J]. J Clin Periodontol,2010,37(7):601-608.

[6] Petersen PE,Peng B,Tai BJ. Oral health status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R China [J]. Int Dent J,1997,47(5):305-312.

[7] 歐曉艷,張海亮,胡逸鵬,等.江西省老年人牙周健康狀況抽樣調查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09,25(5):666-670.

[8] 劉俠,王劍,牛國衛,等.社區牙周指數綜合評價體檢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關性[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 24(1):31-34.

[9] 劉俠,牛國衛,王劍,等.北京市體檢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1,6(23):90-92.

[10] 劉彥,牛忠英,石馨,等.2038例中老年人健康體檢中牙齒楔形缺損的調查和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0,20(11):645-647.

[11] 張莉,武劍,高奇.深圳市367名65-74歲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31(2):97-99.

[12] 郝春波,陳小濱,鞏蕾. 巴斯刷牙法輔助用牙線和牙間刷對慢性牙周炎的改善情況比較[J].海南醫學,2014, 25(18):2793-2795.

[13] 吳崇玲,汪瓊,羅順吉,等.潔牙患者相關知識調查[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2(6):439-441.

[14] 王一敏,傅升,高玉洪.軍隊離退休老干部口腔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4189-4193.

[15] 曹采方.牙周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3:54.

[16] 馬力揚,李曉玲,楊蘭,等.甘肅省老年居民的口腔健康行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0(32):4242-4243.

[17] 李欣.口腔癌發病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1):19-20.

[18] 張振波,宋宇哲,陳金銳.常見老年口腔疾病及其防治[J].中外醫療,2010,29(6):136.

[19] 鄭紅.口腔治療對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24(23):3467-3470.

第12篇

齲病齲病是由于口腔內細菌附著于牙面而引起的牙體損害。由于其病程進展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且一般情況下不會危及生命,因此,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實際上,齲病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造成牙冠缺損,牙齒缺失,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全身健康及生活質量。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飲食中糖的攝入量增加,使得齲病較前更為流行,尤其對兒童乳牙的損害更為嚴重;此外,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牙根面暴露,也更容易遭受齲病的侵蝕。全國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的齲病患病有以下特點。

1、我國12歲兒童的齲均為1.03(指平均齲齒數為1.03個),與世界衛生組織根據12歲兒童齲病患病劃分的五個等級相比,仍然屬于較低水平。

212歲以前是恒牙齲病的好發期,近一半人口患病,占45.81%。

3、與全國第一次口腔流行病的調查結果相比,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兒童的齲患率開始下降,如北京、天津、上海,呈現與發達國家相似的齲病發病模式。

4、在低年齡的兒童中,出現農村患齲率高于城市的現象,如5歲兒童乳牙齲均城市為4.32,農村為4.80。

5、老年人根面齲情況嚴重,65~74歲年齡的人口中有17.3%的人患根面齲。

盡管近十余年來,我國的齲病發病率有明顯下降,但與發達國家近十年來齲病發病率下降約50%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齲齒的修補率亦不是很高,因而口腔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任務沉重而艱巨。

對于齲病來說,預防重于治療,預防主要包括如下措施:①養成每天早晚用正確方法刷牙的習慣,以除去牙齒的菌斑及軟垢。②正確使用保健牙刷,即牙刷的刷毛適合口腔的大小,刷頭硬軟度適宜。③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以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④建立合理的飲食規律,限制蔗糖的攝入。⑤定期檢查牙齒,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牙周病

因口腔衛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創傷性、內分泌失調、吸煙等因素引起。由于牙周病初期患者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往往被人們忽視。實際上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已患了牙齦炎,隨著疾病的發展,發展為牙周病,患者出現牙齦出血流膿、腫脹,直到全口牙齒松動、脫落,口腔內有腐敗氣味。在我國,牙周炎在口腔疾病中亦屬于常見病和多發病,有資料表明,70%~9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特別是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多,其牙周炎的發病率及發病程度也在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糖尿病病人患牙周炎的危險度是健康人群的2.6倍,因而又為牙周病發病率的上升提供了潛在可能。

牙周病的預防在于保持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定期檢查。而治療的原則是綜合治療,其主要手段是消除局部致病因子。在引起牙周炎的眾多因子中,牙菌斑和牙石尤為重要,因此消除菌斑,除去齦上、齦下牙石,在牙周病的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齦上潔治術(俗稱洗牙)是用齦上潔治器械或超聲波潔牙機去除牙齒表面的菌斑、軟垢及牙石,并磨光牙面的一種方法。齦下刮治術是用一種比較精細的齦下刮治器械或超聲波潔牙機刮除牙周袋內的齦下菌斑及牙石,去除袋內感染的肉芽組織,平整根面的方法。通過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牙周病情會明顯好轉,炎癥消失,齦綠變薄,牙齦的致密度增加,牙周袋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