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老年人壓瘡護理措施

老年人壓瘡護理措施

時間:2023-12-25 10:46: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壓瘡護理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老年人壓瘡護理措施

第1篇

[關鍵詞] 壓瘡;因素;預防措施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257-01

壓瘡是由于身體的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組織缺血、缺氧、營養不良和血液循環障礙,而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潰爛和壞死。71%壓瘡出現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預防壓瘡,減少并發癥發生,常被我們護理人員所關注。本文通過對我院老年病人院外自帶30例壓瘡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出高危患者發生壓瘡的防范措施,確保護理安全,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報老年自帶壓瘡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齡76-92歲,平均年齡82歲。肺癌導致的肺性腦病2例,硬腦膜下血腫3例,腦卒中后遺癥18例,腦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髖關節骨折3例。1.2 臨床表現 全部病例壓瘡多發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單個部位24例,多個部位6例,其中骶尾部22例,髖部4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2例,肩胛部和并臀部2例。按壓瘡分期,其中i期壓瘡5例,期壓瘡11例,期壓瘡14例均為骶尾。

2 原因分析

2.1 力學因素 本文30例患者均是臥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壓最為嚴重,長期持續的垂直壓力是引起壓瘡最重要的因素。當皮膚受壓超過32mmhg,并且持續超過一定的時間,組織就會發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現壓瘡[3]。

2.2 年齡因素 壓瘡年齡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50歲以上病人較50歲以下病人發病率高出7-8倍。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減少,靠近皮膚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環不良,容易因受壓而發壓瘡。

2.3 患者自身因素

2.3.1 營養因素 老年人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功能、食欲下降,加之牙齒松動缺失,咀嚼困難,軀體患病導致食欲減退,長期臥床患者通過鼻飼供給營養和能量,易致機體營養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腫等易發壓瘡。

2.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肌肉控制能力差,視力、平衡能力差,加之性低血壓,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骨軟化癥,帕金森病等導致跌倒機會增大,容易發生骨折導致臥床和被動,原發疾病如血糖控制不佳,感覺異常,導致廢用綜合癥,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一些感染的發生。體溫在38.5℃到40℃者發生皮膚壓瘡機會大。

3 壓瘡的預防管理

3.1 壓瘡預防護理管理應做到“五早五到位”

3.1.1 五早 ①早評估,患者入院24h內進行壓瘡危險因素首次評估。②早報告,確認壓瘡高危患者,院外壓瘡立即報告護士長并上報護理部。③早落實,根據患者病情立即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嚴格交接班。④早指導,對特殊病例護士長、護理部應及時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⑤早督查,護士長、護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護理質量。

3.1.2 五到位 ①落實到位,制定護理措施落實到位。②評估評價到位,壓瘡危險因素動態評估、患者皮膚情況及壓瘡發生情況動態評價要到位。③指導督查到位,護士長、壓瘡小組、護理部對壓瘡預防護理指導、質量督查的三級管理到位。④培訓到位,對護士進行壓瘡相關知識培訓到位。⑤持續改進到位,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堅持每月對壓瘡預防管理情況匯總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改進措施落實到位。

4 壓瘡的預防措施

4.1 防止繼續受壓是預防壓瘡的主要原則 但最基本、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協助病人定時翻身,重視患者的變換。每1-2小時翻身一次,側臥位時取30度角。同時按摩皮膚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正確使用減壓器具:如脈沖式充氣床墊,海綿式褥瘡墊,等以減輕軟組織壓力,縮短受壓時間。從而減小壓瘡的風險。4.2 減少摩擦力和剪力 翻身或移動患者時忌拖、拉、拽、扯,可先放低床頭,保持床面平整。半臥位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對于膝部和足部進行恰當固定,在足部和床底之間墊棉墊,防止患者身體下滑導致的摩擦增加。

4.3 保持皮膚清潔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減少引流液、尿液及便漬刺激,保持床鋪平整、無渣、無皺折,減輕對皮膚的刺激,增強抗摩擦力。用溫濕的毛巾擦拭皮膚,動作要輕柔,并可用賽膚潤、維生素E、等涂于皮膚表面,形成保護層,防止皮膚水分蒸發,保護皮膚的柔軟和彈性。

4.4 營養支持 老年臥床患者,由于疾病消耗,營養攝入減少,吸收功能下降,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易發生壓瘡。應盡量應用胃腸內營養,給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鈣、鋅等的飲食。不能自主進食者,可以鼻飼管進食。必要時增加靜脈營養,輸注血漿和白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膚的屏障功能,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

4.5 護理誤區 禁止對局部發紅皮膚進行按摩;避免在局部創面使用冰敷、吹風機;慎用橡皮圈,氣圈,易導致受壓部靜脈回流受阻,局部組織發生水腫。

5 小 結

以病人為中心,針對老年病人壓瘡危險因素,強調“個性化”的護理,充分認識并努力研究,不斷改善護理措施,才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壓瘡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其護理活動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應用最佳科學證據,并使之與專門知識和臨床經驗相結合,參照患者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領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決策過程[1]。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損傷,術前多需要采用骨牽引維持復位并需要長期臥床,加之老年人全身血液循環差、營養差、心理壓力大,在治療期間極易發生壓瘡,為了提高此病的護理質量,對我科有壓瘡發生的高風險老年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經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收納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5歲,發生壓瘡4例。對我科2015年3月~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收納為實驗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0~103歲,平均年齡81.5歲,發生壓瘡1例。

1.2方法

1.2.1提出循證護理問題 根據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性質,結合臨床進行分析,提出5個與壓瘡預防有關的問題:①評估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②如何防止局部皮膚受壓?③皮膚發紅是否按摩?④各種翻身的角度?⑤如何取得患者與家屬的配合?

1.2.2循證護理支持 根據提出的相關護理問題,查閱相關資料,查詢發現以下幾點。

1.2.2.1評估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根據劉海萍和張敏[2]的研究顯示,壓瘡發生的首要因素為感覺、絕對臥床、肢體活動受限、截癱偏癱患者;次要因素為年齡;位于第3的是因素,制動,大型手術或是長時間局部受壓。這三種如果占50%以上,護理人員對這些因素的患者就要高度重視;同時加強《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的學習,而我科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則是屬于其高發人群之一,①年齡大;②全身營養不良;③長期臥床與制動;④肢體活動受限;⑤患者因怕疼,不配合;所以做好評估,做好預防措施。

1.2.2.2要防止皮膚受壓,可給予睡氣墊床減壓,并給患者建立翻身卡,每1~2h翻身是減壓的最簡便最能效的方法;并可通過的海綿墊來減壓,骨牽引的患者,足跟可采用U形墊來減壓或是墊軟毛巾;對于一些能翻身的患者,可改變身體著力點,如健側下肢膝關節彎曲,足底與雙肘部三點支撐抬臀部。禁臀部墊海綿墊和氣墊圈,髖部骨折后,由于局部制動,使活動受限,致局部循環障礙,如再在臀部墊海綿墊,使床內溫度和濕度升高,導致皮膚的溫度升高而加快組織代謝,并對氧的需氧量增加10%[3],加大了臀部壓瘡的易患性。

1.2.2.3正確的按摩。對于一些不能翻身或是不愿意翻身的患者,在骨突處或是受壓部位采用無損傷的輕按摩為好,避免拿捏按摩[4],如皮膚持續壓紅,則表明軟組織受損,按摩必將加重損傷,則壓紅處禁止按摩,可在壓紅處涂抹麻油,形成封閉性油膜,以保護皮膚。

1.2.2.4翻身的角度:避免90°角翻身,以仰臥位翻身為主,最好與床鋪呈30°或是45°角,避免壓迫股骨粗隆部的骨突和踝部;對于半坐臥位患者,床鋪應傾斜的角度為45°為宜,以免在床鋪之間產生過大剪切力和摩擦力,造成組織內白毛細血管中斷,使皮膚完整性受損[5]。

1.2.2.5循證醫學習教育不局限于醫護人員,還包括患者、患者家屬與健康人群,向患者與家屬解釋皮膚護理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多與患者溝通,多鼓勵患者,取得配合,共同做好皮膚護理。

2 結果

對照組和實驗組壓瘡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

3 討論

壓瘡也稱壓力性潰瘍,是局部組織持續受到外力壓迫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神經營養紊亂,造成皮膚或皮下組織壞死。如果患者發生壓瘡會延緩患者康復的進度,會給患者帶來痛苦,會降低護理質量。因此,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要必要進行壓瘡護理。

根據循證支持,其相關護理措施:①嚴格交接班;正確評估患者皮膚情況,每班認真觀察皮膚情況,對壓瘡評分表實施動態評分,正確評估壓瘡發生的因素;②給予正確的減壓;對于骨牽引患者,可在足部給U形墊減壓,患者在手術前可采用氣墊床,R形墊等減壓,對于手術后的老年患者,可在手術后6h內抬臀,1~2h1次,6h后查每2h翻身1次;③避免壓紅處按摩;可在壓紅處采用紅花、細辛、當歸、乳香、沒藥、干姜、赤芍、白芷等中藥進行涂擦[6],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并縮短翻身的時間;④加強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飲食調護工作,手術后6h可指導患者以血肉有情之品為主,以滋養筋脈,補益肝腎,以加強患者的營養;⑤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床單位、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更換汗濕衣物;⑥加強與患者與家屬的溝通;向患者與家屬講解壓瘡的相關知識,如局部的減壓方法,翻身的必要性和翻身的技巧;并利用同室病友進行現身說話,以提高其信心;同時及時了解患者的心態變化,關心鼓勵患者,做好情志護理,并與家屬做好溝通,指導家屬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使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所以,運用循證護理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的防止壓瘡的發生。循證護理的實施可促進護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使護士善于觀察和思考問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同時也改變了臨床護理憑經驗和直覺的習慣及行為,能有效提高護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來適應現代護理的更高需求。

參考文獻:

[1]薛利紅.個性化早期護理干預對臥床老年患者壓瘡發生風險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7):1737-1738.

[2]劉海萍,張敏.量化評價高危因素降低壓瘡的院內發生率[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2):129.

[3]范柳賓.循證護理在骨科的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50.

[4]曹順華,余小萍.老年人壓瘡的形成因素與防治措施的進展[J].上海護理,2005,5(4):52.

第3篇

【關鍵詞】 骨折;股骨頸;老年;護理

1心理護理:老年患者骨折后長期臥床,易引起各種并發癥,對骨折愈合缺乏信心,易出現悲觀、煩悶、恐懼心理,因此在生活上要多關心照顧病人。術前向患者詳細介紹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手術有較全面的了解,以減輕或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穩定情緒,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鼓勵病人表達心中的郁悶情緒,及時向病人介紹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骨牽引的護理:保持傷肢外展30°― 40°,足部中立位,保持牽引的有效性,觀察滑輪是否滑脫,牽引錘是否著地。防止針孔處感染,每天用75%酒精消毒2次,及時消除針孔處分泌物,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情況及感覺運動情況,同時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

3術前護理:

3.1術前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了解血糖、血壓、出凝血時間等,有異常要及時處理;

3.2由于患者術后長期臥床,需在床上進食、大小便。因此從病人入院即開始練習床上大小便,教會正確使用便盆,并說明其重要性,以防止術后長期臥床出現便秘、尿潴留,教會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以防止術后出現墜積性肺炎;

3.3指導三點式引體抬臀(雙肘、健腿足);

3.4遵醫囑常規備皮及禁食。

4術后護理

4.1術后 全麻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患足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15°―30°立位,兩足間放一軟枕,將一小枕墊放在膝下,以便膝關節能有較好的屈曲,使患肢更舒適[1];

4.2切口觀察與護理:術后注意觀察切口,滲血情況詳細記錄,敷料固定情況,如有敷料脫落或污染及時更換,保持負壓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折疊、堵塞等,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量并詳細記錄,觀察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足趾的皮膚顏色、溫度、腫脹及運動情況。

5預防并發癥

5.1預防墜積性肺炎:鼓勵患者每日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訓煉,可以輕叩背部從而改變肺通氣功能。鍛煉腹肌,使痰液及時咳出,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5.2預防壓瘡:護理人員對壓瘡問題的重視和預防意識的提高是防治壓瘡的基礎 [2]。實踐證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有無壓瘡的發生,全體護理人員重視是基礎,掌握老年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在臨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能保證護理措施的落實是關鍵,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間的各個環節,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壓瘡的發生,從而減輕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5.3防止血栓形成:60歲以上老年人腦血栓形成的患病率高[3],尤其是牽引臥床時間長的患者,因此適當應用血管擴張劑,同時借助骨科床的拉手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坐起、翻身,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同時,牽引中一律禁止提高床腳進行頭低足高的對抗牽引。

6功能鍛煉:術前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舒縮鍛煉,并進行膝、踝關節及足趾的被動活動,防止肌萎縮及關節僵直[4]。術后2周可以做髖、膝關節的屈伸運動,2個月后可以扶拐下地不負重活動,約4個月時在骨折達到臨床愈合后可逐漸增加負重量,直至棄拐行走。

7出院指導:責任護士向病人講清注意事項,術后恢復期間特別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內收,因為這樣的動作是重復受傷的主要原因,可使釘子脫出。囑咐患者不要做盤腿的動作而內收和外旋患肢。睡覺時平臥,不要側臥,以取得合作。加強營養合理飲食,多吃魚、骨頭湯、鮮牛奶、蝦皮等含鈣高的食品,多到戶外曬太陽,以防維生素D缺乏不利于鈣的吸收和骨折愈合,多吃蔬菜、水果、喝適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

總之,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修復能力差。通過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觀察和護理,體會到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心理護理、術前做好準備、術后做好并發癥的預防,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可使老年患者手術成功率和肢體功能恢復達到預期效果,提高生存質量,達到促進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寧寧 《骨科康復護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2

[2]魏先、龔敏 《預防截肢患者發生褥瘡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84-785

第4篇

[關鍵詞]老年人; 骨質萎縮;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04-01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要求全社會更多地關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由于年老體弱,多數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一般情況下護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的病人,多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賴于他人的幫助,如何做好對老年病人的護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護理人員的責任義不容辭,2010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30例。 現將我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71歲(62~89歲)。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例。外固定架固定15例,髓內針固定9例,關節置換5例,其他內固定1例。29例痊愈,1例遷延不愈。

2護理

2.1心理護理:患者骨折發生突然,適應患者角色慢,表現出煩躁、焦慮和攻擊心理。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關鍵因素,語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因此護士要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要經常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興趣和愛好,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巧妙地引導,使患者宣泄出他們不良的情緒。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預期效果,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使其消除思想顧慮,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為手術成功和肢體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2.2基礎病的護理: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礎疾病是否控制得當直接影響到骨折的恢復進程。因此對骨折護理的同時,應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護理。定時測量病人血壓、脈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據檢測結果和臨床癥狀調整藥量。

2.3專科護理:下肢骨牽引的病人仰臥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牽引線與患肢的長軸一致,保持針眼處清潔,可用75%乙醇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在牽引期間鼓勵病人進行活動,鍛煉患肢,積極進行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及踝關節,足部其他小關節活動,以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手術病人術后應避免患肢出現外旋和內收,可用丁字鞋,抬高患肢,指導保持外展中立位,做到不盤腿,早期不下地。

2.4潛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4.1壓瘡:長期臥床,加之疼痛不愿意變換,患者容易發生壓瘡。要保持患者床鋪平整、清潔、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濕、污染后要隨時更換。每2 h協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身體極度虛弱的患者于壓瘡的好發部位加用軟墊、海綿。采用以上護理措施,本組無一例發生壓瘡。

2.4.2墜積性肺炎:老年患者肺功能減退,特別是長期吸煙患者,氣管內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發生墜積性肺炎。護士應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及擴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協助患者翻身時,用手輕輕叩打患者背部,促進其排痰。鼓勵患者多飲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遵醫囑給予化痰藥或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

2.4.3心、腦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由于長期臥床,血液循環減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護士應鼓勵患者在床上做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壓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2.4.4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腎功能隨年齡增加而減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習慣臥位排尿等因素,容易發生尿潴留而繼發泌尿系感染。因此,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多飲水,有尿及時排空,排尿時擠壓下腹部使膀胱內殘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藥物治療。不習慣臥位排尿者可適當改變或讓患者聽流水聲等促進排尿。老年女性患者應特別注意會衛生,每天用溫開水沖洗會。

2.4.5便秘: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食欲不振,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鼓勵患者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給予緩瀉劑。如出現排便困難不要勉強用力,可采用開塞露或排便灌腸的方法,以免出現心腦血管意外。

2.5飲食護理: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加上長期臥床引起食欲不振。應鼓勵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采用少量多餐的飲食方法,特別是晚餐不易過飽。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限鹽、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請營養師制訂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攝入。

3護理體會

老人股骨骨折后臥床時間長,而且患肢必須制動,易產生并發癥。手術又可能對基礎病加重,因此需要我們護理人員更加細心,加強基礎病的護理、并發癥的預防、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呂式瑗.創傷骨科護理學.北京:論文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122.

第5篇

【關鍵詞】美寶濕潤燒傷膏 壓瘡 老年 護理 預防

壓瘡多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實質就是壓迫性潰瘍。壓瘡的發生常見于慢性疾病長期臥床及危重患者。一旦發生,較難治愈,如繼發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響康復,增加患者痛苦,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對老年患者,特別是皮膚彈性降低伴有神經功能障礙者,壓瘡發生率高,處理困難,雖然目前治療方法較多,但效果不一,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壓瘡會迅速加深,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將大大增加,使用美寶濕潤燒傷膏治療壓瘡效果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1年1月~2011年5月,對29例Ⅱ期、Ⅲ期壓瘡患者采用了濕潤燒傷膏外敷治療,本組壓瘡患者1-5月壓瘡29人次,院外帶人18人次,院內發生11人次,其中骶尾部24人,肛周皮膚3人,其他部位13人次并與骶尾部共同存在,壓瘡最小面積為1cm×2cm,最大面積為7cm×9cm。男15例,女14例;年齡39~94歲;所有患者均以老年患者為主,皮膚彈性差,長期臥床,昏迷2例,淺昏迷2例,意識模糊3例,意識清醒22例。消瘦營養不良15人,全身水腫14人。

1.2治療方法 傷口先用0.9%氯化鈉注射液清洗,清除壞死組織,如皮膚已成紫色或成水泡,應將表皮修剪干凈,必要時用5%PVP碘(聚維酮碘)消毒,然后用無菌紗布惉干,將濕潤燒傷膏填于壓瘡空腔內,再將浸滿濕潤燒傷膏的紗布均勻的填滿整個空腔,創口外用專用濕潤燒傷膏貼,再用敷貼貼住個,外面再用減壓棉墊覆蓋,避免傷口受壓。

1.3療效評定 治愈:創面滲出消失,結痂脫落,創口愈合;有效:滲出減少,有肉芽組織新生,創面縮小變淺;未愈:用藥后創面無變化或加重。

2 結果

所有患者在48h內起效,最快的3例Ⅱ期壓瘡患者24h內創面結痂;8例在3~9d內愈合。

3 討論

3.1壓瘡護理結合個體,尤其老年患者應加強護理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減少、萎縮,降低了皮膚的排泄功能和調節體溫的功能。表皮細胞減少和再生緩慢使皮膚變薄,對外部環境的感受器減少,對冷、熱、痛等感覺反應遲鈍。有意識障礙的老年患者皮膚經常受尿液、汗液等物理刺激,更易發生壓瘡,因而應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皮膚狀況班班交接,指導并增進營養的攝入,特別是提高優質蛋白的比例,如牛奶、雞蛋、瘦肉等。按時給老年人翻身,經常改變臥位姿勢,使骨骼突出部位輪流承受身體重量;鼓勵和幫助老年人經常翻身,至少每2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應將老年人的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在床面上拖、拉等動作,防止擦傷皮膚;翻身后用枕墊穩定位置,維持老年人舒適臥床,骨骼突出部位處可墊海綿墊、軟枕。本著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老年及老年意識障礙患者皮膚護理,有效預防壓瘡。

3.2壓瘡的早期有效控制是治療的關鍵 Ⅰ期壓瘡可用物理的方法來解決,而Ⅱ期以上壓瘡常需配合藥物治療,尤其是Ⅱ期壓瘡若不及時處理,很快加深。而老年昏迷患者及伴有神經營養功能障礙者,壓瘡特別容易發生,且發生后由于老年人皮膚彈性差,意識障礙,長期臥床,極易感染,迅速惡化。多為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此菌繁殖力強,易產生耐藥性,不利于肉芽及上皮生長,給治療帶來困難。美寶濕潤燒傷膏的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連,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之功效。美寶濕潤燒傷膏能使瘡面持續處于濕潤狀態,給創面創造良好生理濕潤環境,換藥時創面不易與敷料粘連而致出血,加速創面修復,縮短愈合時間,還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美寶濕潤燒傷膏還可增加創面局部營養,加強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循環,改善細胞的血氧供應,改善局部微循環,保持濕潤創面的肉芽顆粒,促進上皮細胞的增生,具有抑制細菌生長,液化排除壞死組織的作用。

3.3傷口敷藥后,護理措施要到位 局部應盡量避免持續受壓,尾骶部應懸空,否則會降低外敷藥物的療效。對壓瘡發生在尾骶部者,可用敷貼貼住創面,外面再用減壓棉墊覆蓋,避免傷口受壓及填充內容物漏出。

我院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美寶濕潤燒傷膏外涂,取得較好的療效。總之,在對老年壓瘡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中不僅要考慮患者局部狀況,還應結合整體,改善患者全身營養狀況,積極治療原發病。綜上所述,美寶濕潤燒傷膏治療壓瘡療效顯著,無副作用,而且方便、簡單、價廉實用,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因此在老年患者的壓瘡護理中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查云飛.老年患者的褥瘡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7(1):131-132.

[2]趙惠英,王飛霞,徐加鶴.使用碘酒與碘伏消毒皮膚對粘膠薄膜粘合力影響的研究.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2l5.

[3],劉建芳.龍血竭外敷治療褥瘡30例.浙江中醫雜志,2006,41(6):6.

第6篇

【關鍵詞】腦梗塞;臨床表現;治療;護理措施

腦梗塞它主要是指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狹窄血栓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使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腦血管疾病主要分為兩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卒中,而腦卒中又分為小卒中、大卒中和靜脈性卒中,腦卒中主要有一下幾個危險因素,體重超重、高血壓、糖尿病等。

臨床表現:腦梗塞主要多見于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患者的,常常伴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發病的時候患者多處于安靜狀態下,一般在數小時之內或者1到2天之內達到頂峰,通暢腦梗塞患者的意識是清醒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現大面積腦梗塞或者動脈血栓時也有可能出現死亡,對腦梗塞的診斷一般來說應用最多的影像學診斷工具是CT。

1治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1一般處理讓患者盡量臥床休息,使患者的呼吸道通暢,防止褥瘡和呼吸道的感染,維持電解質平衡,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患者有血壓高的癥狀,要及時調整患者的血壓,同時要降低患者的顱內壓,防止腦水腫的出現。

1.2溶栓治療一些急性缺血性卒中,并且患者清醒的,可以用尿激酶,一般用法為25到100萬iu加入到5%葡萄糖或者0.85%生理鹽水靜脈點滴,30分鐘到兩個小時之內滴完。

1.3抗凝治療我們一般臨床上用的最多的為低分子肝素,同時要監測凝血時間和凝血酶時間。

1.4血液稀釋療法這個主要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j靜脈點滴,每天一次,連續7到10天。

2護理診斷

2.1頭痛這主要是因為患者腦梗塞之后繼發的腦水腫引起顱內壓升高,繼而引起患者頭痛。

2.2焦慮老年人本來都恨孤寂,生病之后家人不在身邊,就會出現寂寞、焦慮等負面情緒。

2.3壓瘡的危險

3護理措施

3.1讓患者臥床休息,同時要保證病房的按安靜和整潔,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同時要告知患者盡量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起顱內壓升高。給予吸氧,一般為2L/min,增加腦組織的含氧,同時要應用甘露醇,抑制腦水腫,應用甘露醇時,一定要看甘露醇有無結晶,結晶的甘露醇堅決不能用。

3.2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主要為患者的意識和瞳孔等,觀察有無腦疝的先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如果患者出現劇烈的頭痛、惡心嘔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時,要第一時間通知醫生,積極采取措施,緩解患者的癥狀。

3.3基礎護理要定時的給予翻身,避免患者保持一個睡覺姿勢過長引起局部組織受壓,引發壓瘡,要勤換患者的床單和被罩,做好生活護理。

4心理護理

21世紀,很多人都外出工作,很多孩子都不在父母身邊,以至于父母生病只有自己照顧自己,本來心情都很低落,再加上疾病纏身,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醫護人員多與患者溝通,多去看望他們,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5健康教育

很多老年患者對腦梗塞認識不足,以至于出現焦慮、恐慌等情緒,我們要向患者介紹腦梗塞的發病原理、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等,讓他們對這個病有一定的了解。

6思考

通過我們對腦梗塞的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的解讀,我們要多組織一些知識講座,向老年人多宣傳腦梗塞疾病,讓他們對這個疾病有一定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5.

第7篇

關鍵詞:老年長期臥床;壓瘡;預防;護理

Abstract:Pressure sore is also known as the bedsore,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 easily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sore in the nursing field, has been the focus of our research.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enile diseas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some elderly patients need to stay in bed for a long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lderly and the movement of neural activity is low, the body resistance is poor, sensory function decline, protective reflex, aging skin and soft tissue The new supersedes the old. rate is low, the existence of these factors make the elderly become a high-risk group of pressure ulcer. Once the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 not only increase the pain to patients, increase the economic burden, increase the workload of the nursing staff, but also aggravate the disease, prolong the duration, so the pressure sore prevention and care is essential,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clinical basic nurs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Elderly bedridden; Pressure ulcer;Prevention;Nursing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壓瘡多發生于長期臥床、昏迷、截癱、坐輪椅、體質虛弱、各種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常好發于骨突出的部位,如枕骨結節、耳廓、肩胛部、髖部、骶尾部、坐骨結節和足跟等處。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壓力、剪力、摩擦力、全身營養不良或水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各種理化因素刺激是形成壓瘡的主要因素。

1 壓瘡的預防護理

1.1絕大多數壓瘡是可以預防的,應定時觀察易發生壓瘡患者的受壓部位皮膚情況,有無發紅、缺血或皮膚破潰,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壓瘡發生主要有4種原因,即壓力、剪力、摩擦力及潮濕,并有持續時間有關[2]。預防壓瘡關鍵在于消除其發生的誘因。因此,要求護士在工作中要做到七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換、勤按摩、勤整理、勤交代。

1.2對長期臥床患者經常更換,減少組織受壓。至少每2h翻身1次,必要時每1h翻身1次,并建立翻身卡。翻身時切記推、拖、拉等動作,避免損傷皮膚。

1.3按摩局部骨隆突出處或協助患者關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并墊氣圈墊、海綿墊或軟枕于受壓部位,對長期臥床者給于氣墊床。

1.4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高熱患者出汗后及時擦干,并更換衣褲和床單位,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時用溫水清洗會陰和臀部,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以防擦傷皮膚。

1.5營養不良即是壓瘡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又是壓瘡久治不愈的主要因素[3]。因此在病情許可下給予適當的調整飲食,以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水腫患者應限制水和鹽的攝入,脫水患者應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

2 壓瘡的分期護理

2.1淤血紅潤期 局部皮膚受壓或受潮濕刺激后,出現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有的無腫熱反應。此期應及時去除病因,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局部繼續受壓,增加翻身次數,避免摩擦、潮濕等刺激[4-8]。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2.2炎性浸潤期 如果紅腫部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受壓表面皮色轉為紫紅,皮膚因水腫變薄而出現水皰,此時極易破潰,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面。此時應保護皮膚,避免感染,對未破的小水皰可用無菌紗布包扎,并減少摩擦,預防感染,促進其自行吸收;大水皰應先消毒局部皮膚,再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皰內液體(不可剪去表皮),表面涂以消毒液,并用無菌敷料包扎。如水皰已破潰,應消毒創面及其周圍皮膚,再用無菌敷料包扎。

2.3潰瘍期 靜脈血液回流嚴重受阻,局部淤血導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輕者淺層組織感染,膿液流出,潰瘍形成,患者感覺疼痛加重[9];重者感染可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常達骨骼,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甚至造成敗血癥。此時應解除壓迫,清潔創面,祛除壞死組織和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根據傷口情況,按外科換藥法給予相應處理。常用0.9%生理鹽水、3%過氧化氫等溶液沖洗創面,去除壞死組織,抑制細菌生長,再外敷抗生素,并用無菌敷料包扎。

同時也可以物理療法,如紅外線燈照射、雞蛋內膜覆蓋、白糖覆蓋、局部氧療等,以促進創面愈合。對大面積、深達骨質的壓瘡,如上述治療不理想時,可采用外科治療,如手術修刮引流、清除壞死組織、植皮修補缺損組織等,加速壓瘡愈合,縮短病程,減輕痛苦,為創傷的恢復創造有利條件,提高治愈率。

3 小結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臥床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將不斷增加,壓瘡重在預防,只要護理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和熟悉褥瘡的發生原因、機理、病理過程、發生部位、預防和治療的各個環節,有高度的責任心,用科學的態度,做好預防工作,爭取早發現、早處理,把壓瘡消化在萌芽狀態,就能達到消滅褥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桂華.景瓊玲.護理職業技術[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7.

[2]張水蘭.壓瘡的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60-61.

[3]劉光維.壓瘡防治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10B):2082-2084.

[4]吳春華.循證護理對心血管內科長期臥床老年患者壓瘡的預防效果[J].醫藥前沿,2014,08:160-161.

[5]房欣.循證護理在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壓瘡預防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26:226-227.

[6]王新艷.對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3,06:115.

[7]葉屏,黃靜敏.循證護理在長期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06:89-90.

第8篇

【關鍵詞】 老年;股骨頸骨折;壓瘡;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806-02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潰爛和組織壞死,又稱壓力性潰瘍[1]。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的損傷,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減退,合并癥較多,皮膚松弛,加上股骨頸骨折需臥床較長時間,極易發生壓瘡。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56例,經科學方法預防和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齡51-91歲,平均71歲。住院天數8-59d,平均24d。合并白血病伴脾腫大惡液質者1例,合并高血壓20例,合并心臟病5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單純骨折19例。行骨牽引7例,切開復位十空心加壓螺紋釘內固定1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16例,全髖關節置換23例。

2 護 理

2.1 心理護理 老年意外受傷,一時難以接受,疼痛、需臥床較長時間和生活不能自理,擔心預后及治療費用,怕連累晚輩等,常會產生自責、焦慮、煩躁、恐懼甚至輕生等心理,對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極不配合。對此,護士應理解、關心、安慰鼓勵患者,耐心地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和治療方法及以前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其治療信心,取得信任,使之積極配合治療。與患者家屬溝通,取得支持,親人的陪伴和關愛是老人康復最好的“良藥”。

2.2 正確評估患者 積極評估患者情況是預防壓瘡的關鍵步驟。所有病人入院后24h內均由專人進行皮膚全面檢查,查看皮膚是否有破損,應用Braden評估表進行評估,評出壓瘡高危人群,對高危人群實施重點預防。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得分范圍在6-23分,分值越小,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高。18分為壓瘡發生危險的診斷界值,15-18分為輕度危險,13-14分為中度危險,10-12分為高度危險,9分及以下為極高度危險。

2.3 高危壓瘡風險告知 隨著患者、家屬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壓瘡的發生將可能作為未向患者提供標準護理的證據而導致訴訟[2]。因此對于評出的壓瘡中度、高度、極高度危險病人,護士及時將壓瘡風險告知病人及家屬,告知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3],引起病人、家屬的重視與配合,增進護患間溝通,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4 制定和落實防護措施,對于評估出的壓瘡危險人群實施針對性個體化防護措施。

2.4.1 避免局部長期受壓 間歇性解除壓迫是預防壓瘡的關鍵措施。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指導患者3點支撐引體抬臀運動。方法:健側下肢屈曲,健足及雙肘關節用力支撐抬臀,也可用牽引床架雙手上拉抬臀[4],暫時解除骶尾部、臀部壓力。

建立翻身卡,實行床頭交接班制度。每2h協助患者翻身一次,觀察受壓處皮膚情況詳細記錄在翻身卡上,并班班交接。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拖、拉、推動作。由于股骨頸骨折無論牽引、手術,患肢都需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外固定,一般不主張患側臥位。但在護理過程中,患者常由于害怕患肢疼痛,拒絕健側臥位,所以翻身時常采取平臥位患側臥位(側臥30°,腰背部、雙膝間墊軟枕支撐)平臥位平臥位(患側肩背部、腰部墊軟枕支撐)平臥位如此循環。

避免半坐臥位,抬高床頭一般不高于30°,以防產生剪切力和身體下滑產生摩擦力,損害皮膚。

2.4.2 保持床單元的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 床中部墊一次性醫用中單和柔軟浴巾。病人大小便不慎污染床單元只需更換中單和浴巾,避免更換床褥和床單引起患者不適疼痛和減少護士工作量。

2.4.3 保持皮膚清潔和完整 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每日用溫水擦浴兩次,汗液和大小便污染皮膚時隨時擦拭,腰背部、骶尾部適當拍以爽身粉。進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指導。當大便失禁時,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軟膏,以防止肛周皮膚糜爛;小便失禁時,女患者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濕”,男患者用接尿器或質量好的保鮮袋以膠布固定在外生殖器上,也可同樣使用“尿不濕”,有小便及時更換。

行骨牽引者,在牽引架與大腿根部處墊上棉墊或軟毛巾,足根處同樣墊上軟毛巾,保護皮膚。

發現受壓處皮膚發紅及時以0.5%碘伏涂擦,每日三至五次。碘伏又名聚維酮碘,對皮膚粘膜無刺激,是一種中效廣譜的外用消毒劑,可對傷口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從而具有修復、收斂、消除腫脹的作用。對發紅無硬結破損的皮膚我們使用碘伏后發現同樣對皮膚起到保護作用,發紅處皮膚逐漸變得干燥、堅韌,耐磨性增加。

2.4.4 預防、減壓用具的使用,如氣墊床、涼液墊等 傳統用于預防壓瘡的橡膠氣圈和烤燈現已不主張使用,因為橡膠氣圈可產生熱氣,烤燈使局部皮溫升高,而持續壓力引起的組織缺血時溫度增高會增加壓瘡易發性。對于不需要行骨牽引患者,臥氣墊床可以減輕局部壓力,減少壓瘡的發生。

2.5 飲食護理 鼓勵病人多飲水,多進食高蛋白、高鈣質、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保持二便通暢。對有糖尿病等并合癥患者,給予個性化的飲食指導。

3 結 果

本組病例僅一例合并白血病伴脾腫大惡液質者發生Ⅱ°難免壓瘡,經以上方法護理和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碘伏涂擦一日三至五次1月后創面愈合。

4 護理體會

護理人員對壓瘡問題的重視和預防意識的提高是防治壓瘡的基礎[5]。正確評估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并保證措施的落實,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取得支持與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壓瘡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節約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 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

[2] 李旭,楊家林.國內外護理新進展.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

[3] 黃淑芳,葉文秋,周書劍,等.流程管理在腦卒中患者壓瘡防治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7A):23-25.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護理及預防;方法:回顧我病區收治的21例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對其的護理、預防措施;結果:通過運動、飲食、藥物指導落實預防措施;結論:科學的預防對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很重要,增加防治意識,積極預防骨折,對于已發生骨折的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措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胸腰椎骨折;護理;預防

骨質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最常見、較嚴重的臨床并發癥。骨質疏松導致骨強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嚴重時非暴力或輕微外傷即可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骨折后活動受限及長時間臥床,既加重了全身骨質疏松的程度,更易產生其他并發癥,影響疾病的康復。

1 臨床資料

我病區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21例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齡61-93歲,平均年齡77歲,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3例,平均住院11天。均行X線拍片及骨密度檢查確診,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1]。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老年病人臥床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生活環境的改變,擔心疾病能否治愈等,易產生焦慮、情緒不穩定、消極、孤獨感等不良情緒,針對這些情況,護士應多關心病人,安慰病人,做好其生活護理,穩定病人的情緒,令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專科護理: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臥硬板床,取絕對平臥位,腰背部可予腰托帶固定,翻身時采用軸線翻身法,臥床期間進行四肢及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加強腰背肌肌力,避免因缺乏運動造成骨量減少,進一步加重骨質疏松的程度。

2.3 常見并發癥護理

2.3.1 預防呼吸系統感染:老年病人肺功能減退,長期臥床易并發墜積性肺炎[2],嚴重時可發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護士應指導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拍背數次,可配合使用霧化吸入,促進排痰。

2.3.2 預防壓瘡:老年病人對皮膚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皮膚容易受損,易發生壓瘡。避免局部長時間組織受壓是預防壓瘡的重點。每日檢查病人皮膚,協助病人定時翻身,保護骨隆突處,支持身體空隙處。協助病人更換床單時避免拖拉推動作,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碎屑,避免局部皮膚潮濕,使用便器時防止擦傷。

2.3.3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鼓勵病人多飲水,增加排尿,預防尿結石及尿路感染的發生。對于留置導尿管病人每日1-2次予消毒液擦拭會及尿道口,每周更換集尿袋兩次,觀察尿液情況,如有沉淀、結晶時,做膀胱沖洗,每周檢查尿常規一次。

2.3.4 預防深靜脈血栓:臥床病人每日對可活動的關節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ROM)[3],穿彈力襪,使用SCD壓力泵行雙下肢氣壓治療,每日兩次,每次30min。

3 預防措施

3.1 運動指導:適度的運動有助于提高骨量,減少骨丟失,增加骨骼強度,同時還可以鍛煉肌力和身體平衡感,加強身體協調性,從而降低跌倒的發生。每天應進行0.5—1h的鍛煉:如站立、步行、體操、打太極拳、慢跑等中低強度的運動,對于預防骨質疏松、減少骨折很有益處。

3.2 飲食指導:老年人要多食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海帶、蝦皮、芝麻、堅果等。適量食用含優質蛋白的瘦肉、魚肉、蛋類等。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戒除高鹽、高糖、高脂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忌煙酒。

3.3 藥物指導:我國老年人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1000mg,在通過飲食攝入的基礎上,每日應補充鈣劑500-600mg。鼓勵老年人適量戶外運動,通過曬太陽,令紫外線作用于皮膚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4]。

4 討論

近年來骨質疏松癥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骨質疏松導致全身骨量減少、骨密度下降,使骨骼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科學的預防對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很重要,應增加防治意識,積極預防骨折。對于已經發生骨折的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措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楊定焯;朱漢民.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01):20-22.

[2] 邱晶.墜積性肺炎的護理體會.吉林醫學.2009,8:713-714.

第10篇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問的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也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這種骨折治療時間長,功能恢復慢,易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癥。護理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能否康復。針對老年患者的特點展開綜合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本組81例,男43例,女38例年齡60~84歲,經X線檢查均為股骨頸骨折。車禍傷30例.跌傷45例,墜落傷6例;骨折部位:頭下型骨折23例,頭頸型骨折16例,經頸型骨折14例,基底型骨折28例。治療方法:保守冶療10例,行切開復位螺紋釘內固定術3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21例,全髖關節置換術20例。

1.2治療效果 所有病例出院后回訪1年,股骨頭置換的患者術后功能滿意,內固定術后的骨折基本愈合,關節活動基本正常,保守治療的架拐基本行走。

2護理要點

2.1心理護理 多數老年人發生骨折后,其身體機能和心理反應都嚴重下降,擔心預后會為今后的生活帶來不便,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痛苦、煩躁的心理。我們護理人員對患者態度親切和藹,以患者為中心,耐心傾聽患者的需求,熱情周到為患者解決一切合理要求。與家屬取得聯系,解決后顧之憂,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不感到孤獨和痛苦,感到醫院溫暖如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療方法及預后效果,對需要手術的患者向其講解手術的目的、方式、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狀態,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2飲食指導 老年患者往往胃腸功能減弱,特別是骨折后加上較長時間臥床,不思飲食,或伴有惡心嘔吐或腹脹不適等,造成患者營養不良,影響骨折愈合,所以護理人員在骨折初期應指導患者進食清淡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易消化食物,如魚湯、雞蛋。另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證充足豐富維生素供給機體需要。骨折后期,可加含鈣豐富食物如:豬骨頭湯、小魚蝦等,以促進骨折愈合。對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飲食。對合并糖尿病嚴格進行飲食管理,以控制血糖。

2.3牽引及的護理 皮牽引和骨牽引是股骨頸骨折常用的牽引方法。牽引要抬高床尾15~30 cm,密切觀察牽引效果,牽引重量不可隨意增減,牽引繩不可隨意放松,不應有其他外力作用,避免蓋被壓住牽引繩,以免影響牽引效果。皮牽引者注意膠布及繃帶有無松散和脫落;骨牽引者每日擰緊牽引弓的螺母,防止脫落。觀察牽引肢體肢端血液循環,包括肢端皮膚的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毛細血管充盈度、足趾活動情況,重視患者的主訴,如麻木、疼痛等。保持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內收、外旋或髖部扭曲。骨牽引者以75%酒精消毒牽引針孔2次/d,預防感染。皮膚牽引的患者,要每班檢查觀察被包裹的皮膚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做好防壓瘡護理。

2.4并發癥的預防

2.4.1預防肺部感染的措施 骨折后,老年人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 ,肺內痰液干結難以咳出,易致墜積性肺炎,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護士應鼓勵并教會患者行深呼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予定時拍背,教會患者有效咳嗽。教會患者利用骨科多功能床的優勢,雙上肢拉緊床上吊環行擴胸運動。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應遵醫囑給予化痰藥或霧化吸入,指導患者多飲水,以助痰液稀釋利于咳出。

2.4.2預防褥瘡發生的措施 褥瘡發生與老年人周身血液循環差、長期臥床、活動減少、骨隆突部位的皮膚長時間受壓有關,常見于骶尾部、足跟及背部等處。患者一入院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做好防壓瘡宣教,以讓患者及家屬引起重視,配合治療和護理。利用Braden壓瘡評分表對患者做出壓瘡評分,

2.4.3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由于長期臥床和制動,患者血流緩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尤其是高血脂、高血壓患者行降壓治療后更易引起深靜脈血栓。靜脈血栓是老年股骨頸骨折最嚴重的并發癥。因此適當預防性應用抗凝藥物,如腸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1次/d。檢測患者的D-二聚體,如>500 ug/L要引起高度重視。每天定時按摩患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借助骨科床的拉手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坐起、翻身,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指導患者多飲水,以降低血液粘滯性;長期靜脈輸液者,應盡量保護靜脈,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盡量避免在下肢靜脈輸液。。

2.5康復治療是骨折處理原則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康復鍛煉指導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功能 。因此加強功能鍛煉和康復指導是治療骨折,促進恢復的重要環節。于術后6 h或牽引后次日即可指導及教會患者行足趾自主運動,踝關節屈伸運動和股四頭肌舒縮運動,鍛煉時間為 5~20 min/次,隔 2 h做1次。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功能鍛煉對骨折愈合的重要意義,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待病情穩定后,術后2 w,可以和醫生溝通,在患者耐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患者可進行下床活動,首先先進行站立練習,待患者適應后再練習扶拐行走2次/d,鍛煉不> 30 min/次,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 30°左右。初次下床活動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如有胸悶心慌不適立即停止鍛煉,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出院時應對其進行康復指導,囑其繼續加強功能鍛煉。

3體會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 ,護理的內容和要求也發生巨大的變化,現代護理模式更關注的是心理、生理、功能鍛煉、出院后健康行為和自我護理技能的掌握。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多數有機體抵抗力下降、營養狀況差及合并多種并發癥等特點 ,因此加強對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疏導、并發癥的預發以及康復鍛煉指導,是老年骨折患者順利康復的關鍵。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呼吸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問題;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160-02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器官開始逐步衰老,器官的功能逐漸減退,與年輕人相比有較大的差異,身體的抵抗能力下降使老年人普遍患有慢性疾病,這種情況容易老年患者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呼吸內科疾病是老年人患者常見的慢性病,由于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使老年患者的護理成為一項難點,本文對此方面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80患者,患者年齡在 59-82歲之間,平均年齡(68.3±4.9)歲,其中有男性 51例,女性 29例,患者疾病為 45例慢性支氣管炎,平均病程為(13.9±2.9)年,35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平均病程為(8.5±1.8)年。這80例患者中還合并患有一些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所有患者無其他嚴重并發癥,具有臨床研究價值。

2. 研究方法

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 80例老年患者在護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將資料進行匯總進行分析,針對患者遇到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3個月后,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二、結果

1.常見護理問題結果

通過問卷的形式將老年患者遇到的護理問題進行統計,結果如表 1所示。從表 1中可以看出,老年患者在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五方面,依次為心理、日常、皮膚、飲食和用藥安全。

表1 患者常見護理問題結果

2.滿意度結果

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的滿意度為 92.5%,在未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之前的歷史資料統計老年患者的滿意度為73.4%,滿意度有明顯提升。

三、討論

1.常見護理問題分析

1.1心理問題

老年患者在呼吸內科住院后,往往會產生許多身體上的痛苦,例如咳嗽、胸痛等癥狀,這些癥狀都會進一步增加老年患者承受的壓力,而且許多患者產生了焦慮、緊張、消極的情緒。

1.2日常問題

老年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各項機能下降,身體活動不便,所以在長期住院中,老年患者的活動較少,睡眠質量往往不高,另外在病房內有較多的親屬探視,空氣質量往往不高,而且一些病菌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導致老年呼吸內科發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升高。

1.3皮膚問題

老年患者在住院過程中臥床休息時間較多,而且一些身體狀況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在這種長期的臥床休息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皮膚的壓瘡問題。

1.4飲食問題

老年患者由于長期受到慢性疾病的影響,食欲往往不佳,并且身體對食物中養分的吸收能力下降,在沒有充足的養分作為支持的前提下,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復變得異常困難。

1.5用藥安全問題

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不佳,臨床資料中顯示許多老年患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病,這些慢性病需要老年患者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所以老年患者在服用多種藥時容易引起藥物之間的不良反應,并且會發生漏服和錯服的現象,給老年患者的身體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

2.相應的護理對策

2.1心理護理

在老年患者住院后,要及時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通過講解一些呼吸內科方面的知識,增強患者恢復的信心。另外對于一些住院時間較長而病情沒有緩解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對這些患者定期進行走訪,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講述病情的恢復有一個過程,不必焦慮和著急。

2.2日常護理

護理人員幫助老年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減少臥床休息的時間,通過適當的鍛煉改善睡眠質量,并且限制親屬探視的人數和次數,每次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 30分鐘左右。另外要改善病房內的環境,溫度控制在 18-20攝氏度,控制濕度在 65%左右,使病人感到舒適。

2.3皮膚護理

呼吸內科的老年患者非常容易發生壓瘡,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首先要教會患者定時下床活動,對于身體行動不便的患者要幫助其定時翻身,并且注意觀察老年患者皮膚情況,對于膚色不佳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其次要注意保持床單的整潔和干燥,定期對患者的床單進行更換,對于容易發生壓瘡的部位要利用墊圈預防壓瘡。

2.4飲食護理

老年人的患病時間長,身體營養消耗多,應當注意營養的補充。對于呼吸內科的老年患者,應該進食清淡、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避免一次吃得過飽或者油膩,講究少食、多餐的原則,病情嚴重的呼吸困難患者要提供流食。肝臟和腎臟功能正常的患者,每日要飲水增加飲水量,尤其是痰液粘稠的患者,幫助稀釋痰液,保證呼吸道粘膜的濕潤。

2.5用藥安全護理

在呼吸內科老年患者身體健康不良,同時患有多種病癥需要服用很多種藥物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說明,要在不同的時間分類服用,不可將所有藥物一起服下,以免加重藥物彼此間的副作用從而對患者身體造成危害。

第12篇

【摘要】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老年病人獨特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增加了老年外科手術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幫助老年骨科手術病人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治療并保證手術中安全是我們手術室護士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 老年病人;護理;

1 身心狀況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部相應地出現一系列變化,老年期的變化可以涉及到人體的各個系統,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等。

1.1 老年人常見疾病 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及其后遺癥、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老年性白內障、耳聾、前列腺肥大、頸椎病,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等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高血壓病史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經調查,我國6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發病率高達38.2%;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機膠質成分減少,而無機成份增多,可由年輕時的50%增加到80%,導致骨骼變脆,韌性降低,易發生骨折。關節的表面粗糙不平整、變形等使老人年站立不穩,行動不便。一些部位的骨質增生,給老年病人常常帶來極大的痛苦。老年人肺組織會出現彈性降低,肺泡擴大,加之胸廓前后徑擴大活動受限,出現肺總量和肺活量下降,有人發現80歲時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呼吸道粘膜萎縮,粘膜也有報道7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者36%有冠心病,44%有心肌纖維化,29%的病人有心肌變性。高血壓和其它心臟病,使心臟出現病理性擴大,臨床中常會見到。

1.2 老年人心理特點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獨感、恐懼感、抑郁、健忘、挑剔,自我防衛心理較強,固執,性格內向,反應慢,動作遲緩,記憶力及聽力均有不同程度減退。需要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術前情緒改變十分明顯.一方面對麻醉、手術具有恐懼感;另一方面對自己所患病的不了解產生焦慮、精神緊張。焦慮心理表現為:對手術目的、方法、預后不明確,導致不配合;抑郁心理表現為:自尊心低、沮喪、無助;孤獨感表現為:不愿與外人交流;依賴心理表現為:對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

2 護理面臨問題

2015年60歲以上人口總量將突破2億,因此老年外科手術也不斷增加老年外科手術病人約占外科手術病人的25%左右,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趨勢。[1]由于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下,并存疾病相對增多,儲備能力和代償能力減退,重要器官功能發生退行性改變,其手術危險性比年輕人明顯增高。為加強老年圍手術期管理,防范手術風險,提高醫療質量,更好地滿足病人的醫療需求,我們必須全面了解病人病情,評估老年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現老年手術病人圍手術期保障,使病人平穩度過手術期起著重要作用

3 護理措施

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我們發現老年外科手術病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手術室護士對老年病人的護理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術前護理、術中護理、 術后護理及健康教育。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護理。他們大多數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喪失,有的病人表現煩躁表現為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上述心理狀態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為解除病人思想負擔,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3.1 術前護理 老年患者年老體弱,力不從心,多數老年患者適應新環境能力差,顧慮較多。因此,把憂慮、恐懼消除,解除心理負擔,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

3.1.1 做好術前訪視工作 消除病人心理負擔 因患者擔心無人照顧,給家人在經濟、工作上帶來麻煩,應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讓患者盡快適應患者角色。我們首先尊重老年人, 主動熱情地與患者打招呼,介紹環境,在較短的接觸中,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受重視,主動從生活上給予關心,并耐心熱情講解手術有關事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1.2 做好詳細評估工作 為手術做充分準備 術前正確評估患者生理及手術方面存在的風險,并積極調整其生理狀態或者改變手術方式,是避免出現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術前對病人生理狀態做充分評估,完善術前準備工作以及手術護士的配備。特殊物品準備包括防壓瘡硅膠軟墊的準備,復溫毯的準備。

3.2 術中護理 由于老年人特殊生理特點,要求手術室醫護人員在病人入室后嚴格按安全核查要求核查病人相關信息,特別是手術部位。老年人血管彈性較差,比較脆,一定要選好血管,一次成功,以減少病人的痛苦,同時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任。老年人肌肉松弛,皮膚粗糙,彈性差,皺褶多,備皮操作要輕柔,避免損傷皮膚;由于老年人尿道平滑肌松弛,尿道口回縮,宜用粗尿管防止溢尿,導尿時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手術中使用硅膠墊,以減少外力對骨隆凸處的受壓。老年人基礎體溫較低,可根據室溫,術中出血等情況選擇性的使用復溫毯。

手術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因老年人體質弱,手術耐受性較差,病情復雜多變,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的變化,能夠早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此外,還應重點觀察因手術創傷,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應極可能發生的各種并發癥等。手術中還要求醫護人員熟練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對病人不必要的傷害。

3.3 術后護理

3.3.1 患者麻醉清醒后6h給予流質飲食,術后第1天給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飲食。

3.3.2 并發癥的預防 護理老年患者術后因長期臥床、肢體制動,極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加強各種并發癥的預防護理至關重要。①壓瘡:減輕局部受壓。②墜積性肺炎:囑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定時翻身拍背,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③泌尿系感染:術后留置尿管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為防止感染要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碘伏消毒2次。囑患者多飲水,經常變換,做深呼吸,以訓練膀胱肌收縮功能。④深靜脈血栓:護理中注意觀察患肢皮膚是否發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疼痛、腫脹、觸及條索感等。遵醫囑補充足夠的液體,防止血液濃縮,降低血液黏度,且臥床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病情加重。因此,正確完善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開展全方位護理是達到正確護理的有效方法,其護理的重點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4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臥床,腸蠕動減慢,易引起便秘,飲食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高纖維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忌油膩、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防腹脹及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