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

時間:2022-10-03 06:59: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技術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技術方案

第1篇

1關鍵技術

1.1公網雙棧1.1.1技術原理公網雙棧即在目前的IPv4公網單?;A上疊加IPv6協議棧,只需在相應網絡設備、應用、軟硬終端上開啟IPv6協議棧,形成與現有IPv4流量轉發獨立的IPv6流量通道,無需在網絡側引入其他特殊的網關等設備。公網雙棧技術是向IPv6平滑過渡和遷移的最簡單實現方式,適合IPv4地址不緊缺的場景,技術實現的重點主要在相關網元對IPv6的支持程度上。1.1.2地址分配在部署公網雙棧時,BRAS在現有的IPv4地址池基礎上,還須配置兩個IPv6地址池,一個用于為路由型CPE的WAN口分配或橋接型CPE下的終端分配IPv6地址,一個用于為路由型CPE的LAN口分配IPv6用戶前綴。針對路由型公網雙棧用戶,BRAS給CPE同時分配1個公有IPv4地址、2段IPv6地址前綴(1段用于CPE的WAN口,1段用于CPE下終端的上網地址分配);CPE再為LAN口連接的終端分配私有IPv4地址和IPv6地址,CPE承擔IPv4的公、私地址轉換功能和IPv6前綴的DHCP分配功能。1.2私網雙棧1.2.1技術原理NAT444技術實現的重點于CGN設備對運營商現網架構、業務實現、網絡質量等需求的滿足。目前主流設備廠家華為、中興、思科等均推出了獨立式或插卡式兩種設備形態的商用CGN設備,根據中國電信集團前期測試,主流CGN設備(板卡)的功能和性能基本能滿足現網部署要求。在現網中部署NAT444的應用環境涉及到CPE、CGN、BRAS、AAA、LogServer等,其中:BRAS:負責接入終端,并配合AAA完成用戶認證、授權和用戶計費。AAA:負責用戶認證、授權和計費,記錄和維護用戶計費和賬號等信息。CGN:負責轉換用戶IPv4報文的源地址、源端口,并維護轉換前后的私有地址、端口與公有地址、端口之間的映射關系。CGN可以集中式部署在城域網CR層面,或分布式部署在BRAS/SR層面。LogServer:接受和記錄用戶訪問信息,響應用戶訪問信息查詢。網管系統:負責管理CGN設備,并支持下發CGN的配置信息。用戶的PC、家庭網關等終端設備撥號,通過BRAS完成用戶認證后,獲得IPv6地址和私有IPv4用戶地址。用戶訪問IPv4應用時,CGN為每個用戶私有地址、端口分配一個公有地址、端口,并維護兩者的映射關系。同時,CGN向logserver發送log信息,記錄用戶的地址映射關系。1.2.2地址分配在路由型家庭網關模式下,運營商通過BRAS給CPE的WAN口分配私網IPv4地址(例如10/8的地址)和IPv6地址,同時CPE的LAN口為終端分配私網IPv4地址(例如192.168.0/24的地址)和IPv6地址;在橋接型家庭網關模式下,運營商通過BRAS給用戶直接分配私網IPv4地址和IPv6地址。IPv6地址分配方式與公網雙棧相同。私網雙棧技術通過分配私網地址避免公網地址消耗,但需要做好IPv4私有地址規劃,避免與ITMS、IPTV、NMS等系統已經部署的私網地址沖突。1.3輕型雙棧1.3.1技術原理輕型雙棧是一種針對有線寬帶用戶向IPv6平滑演進的過渡技術,相對于常規雙棧,它在BRAS和家庭網關(B4)之間只需啟用IPv6協議分配IPv6地址,終端的IPv4地址由家庭網關自行分配。輕型雙棧部署模型由兩個組件組成:a)實現輕型雙??蛻舳斯δ艿募彝ゾW關,簡稱B4,E8-C家庭網關技術規范修訂版即將支持輕型雙棧客戶端功能;b)實現輕型雙棧局端功能的網絡設備,簡稱AFTR,分布式采用BRAS插卡實現,獨立式由SR插卡并旁掛CR實現。在現網中部署DS-Lite的應用環境涉及到AFTR、DHCPv6服務器、DNS服務器、BRAS、AAA、日志服務器等,其中:輕型雙棧局端設備(AFTR):負責執行隧道封裝、解封裝和IPv4-IPv4地址翻譯,提供多個用戶對全局IPv4地址池的復用。由于采用IPv6源地址作為隧道起始端的標識,不同終端用戶主機的私有地址可以重疊而不會產生混亂。基本模塊單元的形態為一塊功能板卡,可置于路由器機箱或BRAS機箱的空余槽位中,可以部署在城域網核心CR路由器位置(集中式),具體實現以CR旁掛獨立的AFTR設備為主;還可以部署在BRAS節點位置(分布式),具體實現以BRAS插卡為主。BRAS:城域網接入層設備,通常內置DHCPServer模塊,作為Radiusclient配合AAA完成用戶認證和地址分配;DHCPv6服務器:為部署雙棧接入(含公網雙棧、私網雙棧、輕型雙棧)業務新設的網元或功能模塊,為終端分配V6地址、DelegatedPrefix、V6DNS地址和AFTRFQDN域名等參數,可以是獨立服務器上運行的DHCPv6Server軟件也可以是BRAS操作系統內置的進程,目前建議采用BRAS操作系統內置進程的方式實現;DNS服務器:DNS必須升級支持雙棧解析請求,具備A和AAAA記錄,在DS-Lite場景中,接受B4發送的V6DNS解析請求;AAA服務器:負責用戶認證、授權和計費,記錄和維護用戶計費和賬號等信息,目前AAA服務器采用V4Radius報文承載,支持V6屬性,且采用全省集中設置;日志服務器:為實現溯源新設的物理上獨立的設備。通過Syslog協議采集AFTR的NAT日志信息,目前Syslog采用基于V4的UDP報文承載,端口號514,建議省集中設置。1.3.2地址分配輕型雙棧(DS-Lite)用戶以路由型家庭網關為主,運營商通過BRAS只給CPE分配IPv6地址;同時CPE的LAN口為終端分配私有IPv4地址(例如192.168.0/24的地址),和IPv6地址;IPv6地址分配方式與公網雙棧相同。

2部署方案

2.1公網雙棧公網雙棧改造主要針對地址不緊缺的城域網,對核心層CR、匯聚層DR和業務接入控制層的BRAS、SR進行雙棧升級,開啟IPv6路由協議;對支持V6寬帶接入功能的BRAS/MSE實現軟件升級,配置雙棧地址池,配置IPv6寬帶接入所需要的協議,例如PPPv6,SLAAC,DHCPv6和RadiusV6擴展等。2.2私網雙棧(NAT444)CGN設備目前有獨立設備和插卡兩種形態,設備的部署點可以在城域網出口或者業務接入點(如BRAS)。結合設備形態和部署點,CGN在網絡中的部署有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方式。2.2.1集中式部署集中式部署時,城域網出口路由器可以采用旁掛或插卡方式部署CGN設備,如圖1所示:a)設備配置在旁掛方式中,城域網出口CR通過物理端口與CGN相連,每臺CR配置兩臺CGN設備,作為負載和冗余。在插卡方式中,城域網出出CR提供空槽位,插入CGN板卡。根據流量大小,每臺CR可以插入兩塊或多塊CGN板卡。b)路由配置在實際部署中,插卡式CGN設備不要求支持路由協議,但旁掛CGN設備可以選擇支持路由協議,支持的路由協議包括BGP、ISIS或者OSPF等。CGN與CR之間支持運行BGP路由協議,通告CGN配置的公有地址池信息,并由CR通告到互聯網。同時,CGN與CR之間支持運行IGP路由協議,接收用戶路由。c)地址配置對于城域網不同CR旁掛的CGN設備,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CR旁掛的兩臺CGN設備可采取主從工作方式,配置相同的公有地址池;在互為主備工作方式下,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2.2.2分布式部署分布式部署時,BRAS可以采用旁掛或插卡方式部署CGN設備,如圖2所示:a)設備配置在旁掛方式中,BRAS通過物理端口與CGN相連。一臺BRAS配置兩臺CGN設備。在插卡方式中,BRAS提供空槽位,插入2塊或多塊CGN板卡。b)路由配置在實際部署中,插卡式CGN設備不要求支持路由協議,但旁掛CGN可以選擇支持路由協議,支持的路由協議包括BGP、ISIS或者OSPF等。當BRAS與CR之間運行BGP路由協議,CGN配置的公有地址池信息通告到互聯網,互聯網路由信息或者缺省路由通告到BRAS或者CGN。c)地址配置對于不同BRAS配置的CGN設備或板卡,部署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BRAS配置的兩立式CGN設備,在主從工作方式下配置相同的公有地址池,在互為主備工作方式下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BRAS配置的多塊CGN板卡共享同一個地址池,并由BRAS統一協調。由于用戶私有源地址的路由信息不進入城域網,用戶私有地址不要求全網統一規劃。2.3輕型雙棧(DS-Lite)根據城域網規模,輕型雙棧(DS-Lite)部署可以分為集中式、分布式以及集中/分布同時部署等三種方式。小型城域網(例如30萬用戶以下)建議優先采用集中式;大中型城域網建議同時部署集中式和分布式。2.3.1集中式部署a)設備配置集中式部署實現方式中,在城域網設置兩套獨立式AFTR設備同時雙掛CR1和CR2,通過多個10GE接口互聯,接口之間可進行端口綁定;獨立式AFTR設備由SR機框配置AFTR板卡實現,每臺至少配置2塊AFTR板卡。b)路由配置AFTR與CR之間運行IGPv4,BGPv4和IGPv6;AFTR通過IGPv4獲得V4缺省路由;AFTR通過BGPv4通告NATPool;AFTR通過IGPv6獲得V6缺省路由。c)地址配置單立式AFTR的多塊AFTR板卡共享一個用于地址轉換的地址池;AFTR1配置NATPOOL1;AFTR2配置NATPOOL2。d)負載分擔單臺設備配置兩塊或多塊板卡,支持N:1方式冗余,正常狀態下多塊板卡之間負載分擔,若一塊板卡故障,其余板卡為故障板卡提供冗余。兩套獨立式AFTR配置同樣的IPv6地址,由CR通過IGPv6以任播(Any-cast)方式通告到城域網,具備網絡正常狀態下負載分擔、一臺AFTR故障狀態下冗余。2.3.2分布式部署a)設備配置分布式部署采用BRAS插卡方式。BRAS設置2塊內置式AFTR板卡,AFTR板卡經背板與BRAS交叉矩陣和線卡相連。b)路由配置AFTR板卡本身無需支持路由協議,由BRAS負責運行IGPv4,BGPv4和IGPv6;IGPv4包括OSPF和ISIS;IGPv6包括OSPFv3和ISISv6。c)地址配置單臺BRAS的兩塊AFTR板卡共享一個用于V4地址轉換的NATPOOL,通告到V4BGP。d)負載分擔單臺BRAS設備配置兩塊AFTR板卡,支持1:1方式冗余,正常狀態下兩塊板卡之間負載分擔,若一塊板卡故障,正常板卡承擔全部業務,為故障板卡提供冗余。2.3.3分布式、集中式同時部署針對大中型城域網,可以采用分布式、集中式同時部署的策略,同時部署具備如下優勢:部署靈活:集中式提供全覆蓋,靈活實現任意BRAS下新增用戶的DS-Lite接入;分布式部署于市中心密集區域、新增BRAS區域、或者既有BRAS下用戶進行光進銅退改造需整體平移區域。網絡可用性提高:集中式兩套CR之間相互冗余和負載分擔;集中式可為分布式提供冗余。降低成本:采用混合部署,BRAS理論上只需要配置1塊AFTR板卡。

3結論

從IPv4向IPv6演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演進難度大,但是因IPV6具有128位地址長度,無疑IPv6是解決IP地址枯竭的最根本辦法。以上討論的IPV6部署方案,可以從某地小范圍開始試行,逐步進行推廣,最終可以實現IPV6完全取代IPv4,從而徹底解決IP地址瓶頸問題,做到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IP地址。

作者:蔡俊杰 單位:肇慶廣播電視大學

第2篇

關鍵詞 VPN;技術方案;比較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33-0224-02

VPN被定義為通過一個公用網絡(通常是因特網)建立一個臨時的、安全的連接,是一條穿過混亂的公用網絡的安全、穩定的隧道。我們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對現有常用的3種VPN技術方案做分析比較,選擇適合外服應用的方案,再在方案基礎上考慮其它功能集合。

1 IPSEC VPN方案

IPSEC是一套比較完整成為體系的VPN技術,它規定了一系列的協議標準。它為數據在通過公用網絡(如因特網)在網絡層進行傳輸時提供安全保障。IPSEC通過包封裝包的方法,通過Internet建立了一個通訊的隧道,通過這個通訊的隧道,就可以建立起網絡的連接。

IPSEC協議支持幾種操作模式,通信雙方要確定所要采用的安全策略和使用模式,這包括如加密運算法則和身份驗證方法類型等。在IPSEC協議中,一旦IPSEC通道建立,所有在網絡層之上的協議在通信雙方都經過加密,如TCP、UDP、SNMP、HTTP、POP、AIM、KaZaa等,而不管這些通道構建時所采用的安全和加密方法如何。

我們設計IPSEC方案中,中心和分支機構分別采用IPSEC VPN網關設備,中心為每個節點分配一套密碼,各個節點通過密碼與中心交換機互相認證,建立IPSEC VPN虛擬通路,這條通路的特性,如帶寬、何時可以建立等通過中心統一管理。還可以通過雙密鑰機制實現更加可靠的認證。

2 SSL VPN方案

SSL的英文全稱是“Secure Sockets Layer,中文名為“安全套接層協議層”,它是網景(Netscape)公司提出的基于WEB應用的安全協議。SSL協議指定了一種在應用程序協議(如Http、Telenet、NMTP和FTP等)和TCP/IP協議之間提供數據安全性分層的機制,它為TCP/IP連接提供數據加密、服務器認證、消息完整性以及可選的客戶機認證。

從簡單而一言,SSLVPN一般的實現方式是在企業的防火墻后面放置一個SSL網關或接入服務器設備。如果用戶希望安全地連接到公司網絡上,那么當用戶在瀏覽器上輸入一個URL后,連接將被SSL服務器取得,并驗證該用戶的身份,然后SSL服務器將提供一個遠程用戶與各種不同的應用服務器之間連接。

幾乎所有的主流商業瀏覽器都集成了SSL,實施SSLVPN不需要再安裝額外的軟件。絕大多數SSL VPN的生產廠商都通過“signed plugins”提供其他的功能,“signed plugins”可以跟隨瀏覽器自動傳輸給客戶端。

SSL實現了客戶端零安裝,零配置。但其功能和應用也受到限制。它適合B/S模式,移動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WEB服務應用,有的SSL VPN還對其他非B/S等進行有限擴充,增強了其可用性,可是在通用性、兼容性方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在認證方式、應用程序類型上限制很多。

按照SSLVPN設計的外服網絡方案,中心和各分支節點采用專用SSL VNP設備連接Internet,要求設備兼容外服各項專用應用,系統要求較高,沒有統一的擴展應用標準,存在是否能支持今后業務發展各項新應用等相關問題。方案中移動用戶和家庭用戶無需客戶端連接SSLVPN服務器,經安全認證后使用各項B/S模式應用,解決較為理想,基本不用考慮計算機維護和相關網絡問題,也較安全的隔離了病毒傳播和木馬程序等問題。

3 MPLS VPN方案

MPLS VNP是一種基于MPLS技術的IPVPN,是在網絡路由和交換設備上應用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議標記交換)技術,簡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選擇方式,利用結合傳統路由技術的標記交換實現的IP虛擬專用網絡(IPVPN)。

MPLS技術通過標簽的引入,將IP路由網絡中“數據報”的轉發方式轉變為類似于“虛電路”VC的轉發方式。VC的方式在數據包轉發只前先由IP網絡建立一條從源端到目的端的唯一路徑,一旦這條路徑確定,所有的數據包將通過這條路徑傳輸。在MPLS網絡中,路徑即是由“標簽”來表示的。在路由器中,每個目的網絡由一個標簽表示,所有到此目的網絡的數據包被打上此標簽轉發到目的地。MPLS類似“虛電路”的標簽轉發方式保證兩個VNP節點之間的流量經過唯一路徑,不會被轉發到其它節點,保證了用戶數據包的安全性。

MPLS VPN能夠利用電信運營商公用骨干網絡強大的傳輸能力,為企業構建內部Intranet,同時能夠滿足用戶對信息傳輸安全性、實時性、寬頻帶和方便性的需要。

在基于IP的網絡中,MPLS具有很多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

1)相對降低了成本

MPLS VPN方式支持路由器方式連接,能保護用戶的以前專線方式設備投資;其運營租金與專線相比下降很多,降低了一定成本,但國內電信運營商還處于相對壟斷階段,租金還相對偏高。

2)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提高了網絡速度

由于在網內使用標簽交換,用戶各個點的局域網可以使用重復的IP地址,提高了IP資源利用率。由于使用標簽交換,縮短了每一跳過程中地址搜索的時間,減少了數據在網絡傳輸中的時間,提高了網絡速度。

3)系統應用支持能力強

網絡對C/S、B/S和其他應用支持較好,保障業務開展和新信息系統今后支持。

4)MPLS具有QOS保證

網絡通過電信運營商骨干城域網絡實現,并由運營商提供24小時網管監控服務,保證了網絡的服務質量。相對于其優點,MPLS的缺點也是明顯的:

1)價格高

相對于使用IPSec、SSL方式通過Intranet組網,MPLS的代價比較高。相當于一種準專線。

2)跨運營商不便

由于需支持全國網絡,可能會跨越不同運營商,運營商之間還有很多協調工作沒有完成,中國電信、網通等巨頭之間,互聯互通并不完美,網絡堵塞時有發生。從以上總結可以看出,MPLS更適應比較高端的大型用戶。

參考文獻

[1]白木,周潔.淺談VPDN與VPN技術[J].有線電視技術,2003(4).

第3篇

本工程施工工種較多,工種立體交叉施工作業,因此要對每個參加這項工程施工的人員加強安全生產意識的教育,樹立“三不傷害”觀念,健全各項勞動保護規章制度,使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滲透到各個文明施工的文件精神,杜絕“三違”現象。為達到上述目的,按“一標二規范”及“十項安全措施”進行管理。

本工程的文明安全管理,將在項目經理部的領導下,實行標準化、科學化管理,根據公司有關規定,結合工程實際特點,制訂標準化管理措施,達到以標準規范人,以標準規范物,將人和物各種行為與狀態存入微機,加以監督、控制、協調,來消除施工現場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

一、

工程安全組織機構

本工程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文明安全施工領導組織,組成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分級負責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統籌協調、指揮、全面負責文明安全管理。

安全主管經理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責任人,代表項目經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權利,負責本工程安全標準的制定,執行情況的監督與檢查。

項目總工程師是安全技術的第一責任者,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核批準。

下設質量安全組、施工組、材料設備組、后勤組等,是對現場文明安全全過程進行管理監督的有效管理層。

各工長、專職安全員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領導勞務作業隊伍開展安全建設,是安全生產有力保證層。

二、

安全防護管理控制

預控

1、

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2、

進行層層書面安全交底,工長至作業隊長至班組長,班組長向工人口頭交底。

落實

1、

由工長、技術員指導工人對防護措施進行落實

2、

安全管理人員予以監督

驗收

1、

組成由工長、方案編制人、安全員,作業班長的驗收組進行核驗

2、

報項目經理部安全科進行驗收

檢查

有生產副經理負責,安全部門每日巡查工地,進行檢查,及時維護完善

三、

臨時用電技術措施

1、

電源采用三相五線制,由各項目分別安裝總配電箱?,F場采用三級配電制,即總配電箱、分電箱、開關箱、動力照明電箱分別設置。

2、

實行兩級保護,在分電箱及開關箱內,根據機械型號電流量分別安裝漏電保護器,其中開關箱內漏電保護器動作電流為30毫安,其動作時間小于0.1秒,在使用電夯時,漏電保護器使用15毫安,

使用防濺型漏保。開關箱內實行一機一閘,距固定的機械設備5米以內。

3、

工程內照明、采用36伏低壓燈具,每個門,每個層次設置電盒,安裝電源插座,供照明使用。

4、

所有電力機械做接零保護,保護零線在端子板處壓接牢固。

5、

安裝、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工程,必須由電工完成。電工等級應同工程的難易程度和技術復雜性相適應。

6、

當施工現場與外電線路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電氣設備應根據當地的要求做保護接零,或做保護接地。不得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地。

7、

室內配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

8、

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在干燥、通風及常溫場所;不得裝設在有嚴重損傷的瓦斯、煙氣、蒸汽、液體及其他有害介質中。不得裝設在易受外來固體物撞擊、強烈振動,液體侵濺及熱烘烤的場所。否則,須做特殊防護處理。

9、

配電箱和開關箱的金屬箱體、金屬電氣安裝板以及箱內電器的不應帶電金屬底座、外殼等必須做保護接零。保護零線應通過接線端子板接線。

四、

臨時用電管理控制

預控

1、

編制臨時用電施工方案

2、

對每個項目部電工證件審驗,組織安全學習

落實

由電工在方案編制人員與安全員指導下,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

驗收

施工完畢后由工長、編制人、安全員、電工對臨電進行驗收

日常

檢查

1、

電工對用電設施每日進行檢查,定期檢修,測量阻值,及時解決故障

2、

安全部門每日對用電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

機械安全技術措施

1、

嚴禁拆除機械設備上的自動控制機構、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報警器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其調試和故障的排除應由專業人員進行。

2、

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等工作。

3、

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在取得有關部位頒發的操作證或駕駛執照、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學員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4、

電氣設備每個接地點應以單獨的接地線與接地干線相連接。嚴禁在一個接地線中串接幾個接地點。

5、

在低壓線路裝置中,嚴禁利用大地作零線供電。不得借用機械本身金屬結構做工作零線。

6、

嚴禁帶電作業或采用預約停送電時間方式進行電氣檢修。檢修電器設備前必須切斷電源并在電源開關上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

”的警示牌。警示牌的掛、取應有專人負責。

7、

手持電動工具使用流動開工箱,漏保靈敏,電源線長度不大于5米。

六、

機械安全管理控制

預控

1、

對各種機械進場進行檢查,建立機械檔案

2、

對機械操作者進行安全培訓,并進行書面安全交底

3、

對每個機械訂立安全操作規程,掛在機械前

安裝

按照規定,規范要求,機械安裝到位,接通電源,試運行

驗收

由工長、安全員和操作者及電工對機械安裝、電源情況進行驗收,合格后辦理《合格交付使用書》

日常管理

1、

對機械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排除故障,消除隱患

2、

機修部門定期對機械進行檢查,保養

七、

消防保衛管理措施

1、

消防管理措施

現場成立消防工作領導組織,組建義務消防隊,開展防火工作。對全員進行防火知識教育,經常開展防火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1)、針對施工區及材料區不同特點,按五五制的原則,在不同區域配置消防器材,對重點區域設置重點防火區標牌,重點監控,各種配電箱,分電箱配備1211專用滅火器材。

(2)、對明火作業。電氣焊作業當日須開取動火證,采取防火措施,易燃、易爆材料要專人管理,限期存放在現場。

八、施工現場管理措施

1、對現場材料按照平面圖統一存放,要求磚成丁,砂石成方,鋼木材分類整齊堆放,原材、半成品分別放置。

施工垃圾及時清運,每日工完場清。

預控

以各責任區為管理點訂閱各項現場管理制度及獎罰制度,簽訂責任書,責任到人,制度明確,獎罰分明。

落實

1、

項目經理部每日對現場進行檢查,對出現的問題限期要求解決。

2、

每周對項目部班長現場進行一次評比,如開例會予以獎評。

九、料具管理措施

第4篇

一、重要意義

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是一項節省成本、惠及千家萬戶農民的系統工程。一方面以應急視頻系統為依托,開展現場授課和咨詢,實現現場實時可視,受訓農民與專家直接對話;另一方面將授課和咨詢錄像制作節目,通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隨時點播收看。開展遠程培訓,可以及時為農民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服務,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我縣農村普遍存在的科技人員缺乏、農村科學技術普及率低的現狀,擴大農村實用技術的輻射范圍,提高推廣應用“五新”的能力,推進特色優勢農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能

為確保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縣成立由分管領導副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縣農辦領導為副組長,其他相關單位領導為成員的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檢查、表彰獎勵等工作。

三、培訓時間和方式

1、培訓時間。根據省的統一安排,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時間為:每月日的上午9:00—11:00。分為兩個小節,第一小節時長60分鐘,由授課教師借助含有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課件,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第二小節時長60分鐘,由專家現場解答農民提出的技術問題。

2、培訓方式。省設立主會場,縣、鄉兩級設立分會場。縣分會場對象:組織部1人、農辦5人、農業局15人、林業局7人、水利局3人、農機站5人、畜牧局4人,地點設在縣政府二樓會議室。各鄉鎮政府分會場對象:鄉鎮分管領導、“三農”服務中心等涉農技術人員、村級農民技術員、種養大戶、營銷大戶等對象,參訓人數:5萬人以上人口的鄉鎮,40名以上;5萬人以下人口的鄉鎮,30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

1、部門協作,明確分工。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服務千家萬戶農民,工作涉及面廣,需各鄉鎮(場、區)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h委組織部負責應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工作,并按月做好培訓情況的統計工作。縣農辦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做好參訓農民的落實工作;開展遠程培訓工作組織獎的評選工作??h財政局負責培訓資金的落實和使用監管??h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農機站、畜牧獸醫局應主動做好組織發動農民和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參加培訓的工作??h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將已培訓有就業愿望的人員無償介紹就業。縣機要、廣電、電信等部門要做好應急視頻會商指揮系統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確保網絡信號暢通。縣政府辦負責收視信號的調試,協調相關部門做好信號保暢工作。各鄉鎮(場、區)負責做好本轄區應急視頻會商指揮系統信號調試,積極做好發動工作,組織農民參加遠程培訓,并按月統計農民參加遠程培訓的情況,反饋農民的培訓需求;做好遠程培訓的宣傳報道工作。

第5篇

一、糧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小春糧食作物

1. 澆水保苗。有水源的地方澆水灌溉在霜化以后進行,采取肥水齊攻的辦法,進行麥類拔節肥、油菜苔肥、蠶豆花肥追施,小春馬鈴薯應適當推遲破膜放苗時間,利用地膜保護土壤墑情,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2.加強田間春管。對于缺肥的地塊,及時噴施尿素水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蠶豆及時整枝摘心促早熟。

3.病蟲害防治:抓好大、小麥銹病、油菜蚜蟲等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防控,把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

4.對干旱絕收的田塊,指導農民改種補種豌豆、馬鈴薯、蔬菜、玉米等早春作物。

(二)大春糧食作物

1.針對今年大春作物播種時節雨水偏遲的情況,應選擇生育期短、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高產、穩產品種,盡量避免后期低溫冷害影響,確保糧食豐收。

2.推廣抗旱節水育苗技術,做好抗旱等雨移栽準備。水稻推廣缽盤旱育技術,地膜覆蓋苗床保溫、保濕,培育壯苗。針對等水移栽的大田,采取適時推遲育秧時間,稀播培育長齡壯秧,化學調控延長秧齡,兩段寄栽等技術保障栽插;玉米推廣育苗移栽技術,幼苗2—3葉時,可采取噴施“多效唑”等措施蹲苗,等雨移栽。

3.適時整地理墑,保持土壤墑情。水稻提倡三旱整田(即旱施耕、旱找平、旱打埂),然后實施淺灌栽秧,移栽大田時適當增加移栽密度來保證穗數;玉米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在前茬收獲后及時整地理墑,透雨過后,及時覆膜保墑,適時破膜栽種; 大春馬鈴薯提倡采用無病大整薯播種,采取平整、鎮壓種植方式,提高抗旱能力。

4.提高農作物復種指數,增加地表植被覆蓋,抵御干旱災害。在低熱河谷地區推廣玉米套種花生或紅薯的種植模式,中海拔區域推廣玉米套豆或魔芋的種植模式,高海拔區域推廣玉米套馬鈴薯等種植模式。

5.因地制宜,合理改種。不能保證正常栽種的水田,及時改種旱糧作物;因缺水推遲種植的旱地,改種馬鈴薯、豆類等需水量小,抗旱能力強,生育期短,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作物。

二、經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蔬菜

1.合理安排茬口,保障市場供應。隨著干旱的延續,近期本地蔬菜上市量不斷(來源:文秘站 )減少,菜價有開始上行的趨勢。各地要充分利用菜地倒茬換茬的空隙,搶播一茬小白菜等短期葉菜類蔬菜,增加市場葉菜供應量。

2.改進播種方式,節約用水。能實行育苗移栽的品種盡量實行集中育苗、營養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盡量減少直播面積,減少用水量,然后再分散抗旱移栽,節水澆灌,提高水利用率。

3.增加覆蓋,減少蒸發。蔬菜育苗多采用小拱棚等抗旱育苗設施;大田栽培采用地膜覆蓋,露地栽培蔬菜也可用雜草、樹枝覆蓋,既能遮蔭又能保濕抗旱,但需掌握好厚度。

4.確保重點,適時灌溉。保證重點蔬菜品種和重點時期的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如有些蔬菜目前正處在開花結果盛期,要及時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在澆灌時間上盡量選擇早上太陽出來前和傍晚太陽下山后進行,避開中午溫度高的時間,以減少水份蒸發損失。。

5.加強管理,提高抗性。結合淺耕,加強培土保墑,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及時增施磷鉀肥、噴施保水劑,提高植株抗旱性。

6.加強節水措施,提高水利用率。離水源近的地塊盡量采用管引灌溉、挑水澆灌或抽水灌溉,盡量避免放大水漫灌;根據蔬菜品種不同,鋪設噴灌或滴灌設施;高山地區修筑微型蓄水池,遇有雨雪進行微蓄微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

(二)花卉

1.工業用色素花卉類

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塊集中育苗,統一管理,既節約用水又能保證大田用苗;成苗后全部采用營養袋假植上袋,抗旱移栽,減少移栽用水,提高成活率;大田全部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保墑節水,保障全苗。

2.鮮切花類

目前鮮切花生產幾乎都采用大棚設施栽培,各級政府和花卉生產企業、花農都要加大投入力度,盡力擴大微噴、微滴灌溉設施建設應用,節水生產;布局上采取分期、分批播種,既錯開用水高峰期又能滿足市場不同時期需求,還可規避市場風險;灌溉技術上要選擇在缺水臨界區灌溉,發揮灌水最大效益。

3.球根(莖)繁殖類

目前球根(莖)繁殖花卉生產幾乎屬于露地雨養農業,技術上可采取適當晚播,在雨水正式來臨前播完;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證苗足。

4.盆栽及園林花卉類

育苗時可采取分期、分批播種,集中育苗管理,成苗后移栽上盆,以減少用水量;灌溉技術上杜絕大水漫灌和遍地澆水的陋習,選擇最需水的品種和時期單盆、單株澆灌,保小苗成活,保成苗商品率。

(三)魔芋

1.精選種芋。應選擇球莖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光滑,形狀圓形或高圓形,頂芽充實粗壯,葉柄痕小,芽窩淺,無病斑,無傷口的作為種芋。

2.播前對種芋進行消毒。在播種前,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0倍液,加敵敵畏10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曬涼1-2天或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兌水50公斤浸種1小時,取出曬涼1-2天。

3.對土壤進行消毒。前作收獲后,深翻土壤30-50厘米,播種時開溝播種,結合施肥,在播種溝內灑三元消毒粉(石灰粉、草木灰、硫磺粉為50:48:2)50公斤/畝,或用五氯硝基苯、克菌丹、敵克松均可。

4.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障單位面積苗足。

(四)中藥材

1.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擇陰涼的半陰地,以土質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好,實行集中育苗管理,采用營養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營養袋假植等先進育苗技術,減少用水量。

2.適時移栽。過早,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過遲降低成活率。

3.中耕除草。每年進行3-4次。

4.追肥。幼苗期不可施用過多的氮肥,以免生長過旺造成早抽苔,生長中后期可適當增施人畜糞水、堆肥等每畝20__公斤,確保產量和質量。

三、蠶桑、水果抗旱技術措施

1.抗旱保苗。新栽桑、果樹要確保灌水2-3次,有條件的可用薄膜或稻草覆蓋,或套種蔬菜,千方百計保證新植桑、果苗的成活。

2.修枝整型。目前桑樹伐條工作雖已近尾聲,但針對干旱、暖冬的氣候特征,應再次對桑樹、果樹的枝、拳進行修整,剪除枯樁、死拳、病蟲弱細枝,減少樹體養分的無效消耗和病蟲害的藏身之地。

3.清潔桑、果園。徹底清除修剪下的枯樁、死拳、枝條;鏟除桑、果園及附近的雜草,清理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桑、果樹病蟲害棲息的場所和水分蒸發。

4.消毒殺蟲。修整清園后,應用波美4-5度的石硫合劑全面噴灑樹體和地面,可有效防治細菌、真菌性病害及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

5.重施農肥 結合春節前夕環境 衛生的清理,對桑、果園進行重施有機肥,每畝1000 公斤—20__ 公斤。

第6篇

一、衛生圈舍建設標準

肥豬圈舍要求畜、飼槽、水槽、沼氣(或糞池)相結合,設通風窗;公豬圈舍除具備肥豬圈舍的要求外,還應設運動場;母豬圈舍除具備公豬圈舍的設施外,還應設運動場和仔豬補飼防壓設施。注意保證圈舍寬敞、通風、透光、清潔、衛生。

(一)肥豬圈舍要求四面墻腳打1米高的貼腳線;地面水泥打底,不要太光滑或用螺紋鋼筋在其上斜壓槽線,地板坡度以3-5度為宜;在地板坡度最低的一側設一條小溝通向沼氣或糞池(糞池要求3立方米以上);在圈舍的適宜位置留通風窗,飼槽、水槽設在方便投料、投水的地方。

(二)母豬圈舍要與運動場相結合,圈舍控制在5平方米左右,圈舍內靠豬床的墻面處設仔豬防護欄。仔豬補飼欄設在圈舍內便于投料和采食的地方。建造可用火磚或鋼筋焊接,面積控制在1平方米內,欄高0.8-1.0米,并在適宜的位置設一個仔豬進出口,高36公分,寬18公分,以方便仔豬進出、母豬不能進去為度,同時在補飼欄地板最低處留一個小孔,方便清洗。食槽和飲水器(水槽)建在圈舍方便投料、采食和飲水的地方。圈舍外設運動場,面積控制在5平方米以內,墻高1米左右。

二、生豬改良

生豬改良以瘦肉型商品豬為發展方向,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優化豬群結構。良種公豬以約克、長白、杜洛克為主,母豬以長白、長約、約長為主推品種,推行生豬人工受精技術,開展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相結合,使園區內的良種改良面達100%。

外購種公豬及種母豬購買標準:一是要求符合品種特征無外形損傷,生長發育正常,四肢結構良好,健康無病,符合種用條件;二是種公豬斷乳體重達25公斤以上,發育正常,無隱睪、單睪、包皮無積水、精力旺盛、性情活潑;種母豬體重達25公斤以上;三是血緣清楚(有系譜);四是有當地畜牧部門出具的無疫情證明及免疫接種、消毒等證明。

三、飼養管理

(一)種公豬的飼養管理

單圈飼養,飼料要配合料、青料同時供給,且要定時、定量,每天喂2-3次,保證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每天刨刷豬體一次,驅趕運動20分鐘;每半年進行一次防疫和驅蟲;注意對公豬“吃、便、睡”三定位的調教等。要求公豬壯而不肥,保證良好的種用體況。

(二)母豬的飼養管理

1.種母豬的選擇。種母豬的選擇要符合品種特征,6對以上(選擇二元雜交優良母豬較好),健康無病,配種正常,無惡癖的母豬。

2.掌握征狀和規律,適時配種,提高受胎率。母豬周期一般約18-23天,平均為21天。持續期:一般地方品種為3-5天,培育品種為2-3天。母豬分娩后的規律,分娩后3-8天有一個期;第二次是分娩后27-32天,第三次是仔豬斷乳后5天左右。一般配種時間,本地母豬在開始后第二天到第三天;培育品種多數在開始后第二天;雜種母豬在開始后的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上午。群眾的經驗是:“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

3.飼喂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不喂單一飼料,補充適量青綠飼料,并給予適量運動,實踐中還要注意以下三個時期的飼養管理:即空懷期,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

空懷期:此期由于仔豬哺乳而體況下降,需增加蛋白質和能量飼料,使體況恢復到正常膘力,為下一個孕期做好準備。

妊娠前期:一般在妊娠的20-40天,可適當增加蛋白質較多的精飼料,進一步恢復體力。

妊娠中期:胚胎生長發育與母豬體重的增加都比較慢,適當增加一些青綠飼料和粗飼料則可,不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妊娠后期:此期胎兒生長發育較快,母體增重也較快,此時應盡量加大精飼料喂養,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總之,母豬的飼養管理,除做好以上四點外,應長期滿足青綠飼料,給予適當運動,不喂霉變飼料,妊娠后期應單圈飼養,分娩的當天應給予溫水或溫熱的鹽水。分娩后的三天,不能喂大容積的飼料,產后10-15天,應喂稀粥料,以提高泌乳量。

(三)仔豬培育

1.接產技術

母豬臨近產期,應準備好消毒藥、手術剪和毛巾等常規用具,母豬產仔后應做好以下幾點:

(1)三擦一破:仔豬產出后,應迅速擦干其口鼻、全身的粘液,如胎兒包在胎衣內產出,應立即撕破胎衣,然后搶救仔豬,遇到難產母豬,應及時助產。

(2)斷臍:仔豬產出后,臍帶自然斷開則可,如未斷開,應將臍帶內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擠壓,在離腹部3-4指處把臍帶剪斷,然后進行消毒。

(3)及早喂初乳:初乳營養豐富,能增加抗病力,有輕瀉作用,能輔助排出胎糞。所以,仔豬產出2小時內應盡早吃到初乳。

(4)加強保溫、防寒和防壓:母豬產仔后,室溫應保持在24-30℃,墊草不宜太長太厚,防止母豬倒壓仔豬。

2.抓好補料關

(1)調教期:仔豬7日齡時開始誘食,用香、甜、脆的食物進行誘食。

(2)適應期:7-35日齡是仔豬的正式食料期,這時應給仔豬濕拌料,4-6次/天,在兩次濕拌料之間再撒一次顆粒料,每天加喂優質青綠飼料,但不能過多。

(3)旺食期:35-60日齡為仔豬的旺食期,仔豬應以全價顆粒料為主,每天4-6次,夜間10-11點加喂一次更好。

3.搞好免疫接種

仔豬滿2個月后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仔豬副傷寒苗應在仔豬滿14日左右開始接種。

(四)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生長育肥豬的管理,除做好防疫免疫、驅蟲、廄舍衛生等常規管理外,應推行以下措施:

1.轉群。仔豬斷乳后結束保育階段,轉入生長育肥前期,這時應按仔豬大小、強弱合理分群入圈。方法是利用空圈舍,徹底消毒、洗凈,然后把不同來源的豬同時關入,專人看護、制止相互咬架,定點排糞尿,直到合群為止。另外,如果外購入生豬(應單圈舍關養15天以上,確屬無病方能入群),應了解免疫注射情況,必要時應補針并驅蟲一次。

2.直線育肥。按照豬的生長規律:生豬日齡越小,生長代謝越旺盛,飼料報酬越高的特點,所有基地生豬育肥全部推行混合飼料,實行直線育肥。方法是:參考育肥豬的飼養標準和飼料配方,利用自家生產的原料(洋芋、包谷、蕎麥等),購入濃縮料、添加劑自配混合飼料喂養,每頭豬按300千克混合料計劃養豬規模,一直使用混合料直到出欄,每天飼喂三頓,早、中、晚各1次,不少于2次,應定時。飼喂過程中,應隨著生豬的生長合理增加能量飼料,適當調減蛋白質飼料,同時補充青飼料和給予足夠的飲水。

3.飼料生喂。推行飼料生喂。所有飼料,除豆類及加工副產物、洋芋等熟喂外,其它一律生喂,減少養分損失和節省能源勞力。但在突然生喂時要注意適當進行過渡和定期驅蟲。

4.適時出欄。根據飼料耗用比、日增重、經濟效益和瘦肉率四個指標綜合判斷,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提倡生豬出欄控制在120公斤/頭左右。

四、獸醫防治

生豬全面實行計劃免疫和強制免疫,做到窩邊注射與季節防疫相結合,開展體內外驅蟲,實施免疫標識制度,防疫密度達100%,有效控制和消滅重大動物疫病,把生豬死亡率控制在4%以內。

五、推廣農田地種草,引草入田

生豬養殖農戶每戶必須利用農田地種植光葉紫花苕子(綠肥)等青綠飼料作物1-2畝以上,保障青飼料供給,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

第7篇

關鍵詞: 施工技術 土方開挖 支護方案 基坑

1、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

本工程土方采用機械開挖與人工修整的辦法施工,配備一臺W―1001,1 m3反斗挖掘機,邊挖邊退,由于場地標高在-2.8 m左右,基坑底標高為-5.5 m,開挖高度約為2.75 m,故采用一次開挖完成。挖出的土方由自卸車拉至附近第二期C棟工程用地內臨時放置,由于土方量超過3 000 m3,故需配一臺推土機把堆土層疊高?;娱_挖采用大放坡方案,邊坡按50°角開挖,面搗C20混凝土100 mm厚,縱橫配6@250雙向鋼筋。

2、基坑內、外排水措施

由于本工程土層中地下水位較高,因此做好基坑內、外的排水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為使地下水順利排出,開挖至相應標高,沿基坑周邊先挖一條深1.3 m、寬1.5 m的溝槽,隨挖隨填3號~5號石子形成盲溝,其上砌明溝。地下水通過盲溝排入集水井,地面雨水通過明溝排入集水井?;觾燃畠确e水由潛水泵抽出。土方開挖階段的排水溝在基坑內和基坑外分別設置??油馀潘疁显谕练介_挖前設置?;觾妊厮闹茉O置200 mm×400 mm的排水溝,并在四周分別設置集水井,排水溝采用磚砌,集水井采用鋼筋籠包鋼絲網,周邊填石子的辦法做成?;觾入S土方向開挖,在基坑四周設置簡易排水溝和簡易集水井,隨挖隨設。土方全部開挖后,將四周的盤水全部疏通,使水排入集水井內,用潛水泵抽至地面排水溝,然后排至市政下水道,使基坑內保持干燥。

3、土方開挖安全措施

1)挖土出坑后,立即運走,不得堆放在基坑四周。2)坑內外設置安全出口,頂坑四周用Φ25鋼筋,焊接成1.2 m高的安全欄桿并掛上安全網,嚴禁向坑內甩物。3)認真做好坑內排水、降水工作,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統,盡量避免在雨天挖土。4)開挖時加強對測量點、水準點以及預埋監測點的保護,并嚴禁在開挖過程中碰撞,損壞支護結構。5)施工中所有機械行駛、停放應平穩,行走坡道應加固,以確保施工安全。

4、基坑監測措施

4.1基準網的建立

為了科學地預測基坑支護的穩定和周邊環境的變化,及時預報和提供準確可靠的變形數據,需要建立基坑支護施工變形與沉降觀測網,并定期進行變化沉降觀測。

4.2基坑支護變形觀測

1)基坑支護水平位移觀測在基坑邊坡頂上布置基線(每基坑邊一條),每條基線上設1個~3個變形觀測點,同時又作為沉降觀測點。2)基坑支護沉降觀測利用遠離區的城市高程系水準控制點或獨立水準點作為沉降觀測的起算點,與以上點聯測,構成基坑支護沉降觀測網。四面圍墻周邊附近各布置4個沉降觀測點,與基坑周邊淺埋基礎建(構)筑物、重要管線監測點一起構成監測周邊環境的沉降觀測網。

4.3觀測方法

1)水平位移觀測

分別在基線點4個角上設站,J2型經緯儀觀測四邊網的水平角度(四邊形內角),并與城市的大地控制網三角點聯測水平夾角,檢查基線點是否發生位移,在基線點正確無誤的情況下,同時在四角測端上對應的相鄰角點定向,并觀測定向基線上各預埋點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讀數。

2)沉降觀測

對基坑邊上的各點及周邊點建立的沉降觀測網的測量方法為:首先自遠離基坑的城市水準點開始觀測,引測至基坑周圍后,按編定的各點觀測次序依次觀測,最后測至另一水準控制點,觀測儀器采用S3型精密水準儀。

4.4基坑周圍建(構)筑物等的監測措施

本工程對基坑周邊50 m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進行監測,并特別對鄰近坑邊1.5H~2.0H范圍內建(構)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電力電纜、電信管網等加強監測力度。具體監測措施有:1)對建(構)筑物,定期進行沉降變形觀測。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對整個場地的地下管線進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軸線走向,布置變形觀測點進行監測;對某些變形要求較高及緊鄰基坑開挖邊緣的重要管線,預先做好加固處理措施。將各項值代入到上式中,可得:Rh=443.62 kN γ0H0=1 626.3 kN,故水平承載力驗算不滿足。水平位移值驗算:樁頂位移:y=y0+φ0l0=H0δHH+H0δMHl0=1 807A0/α3EI+1 807B0/α2EI=53.8 mm 10 mm(容許值)。)加固設計方案??紤]到樁―土―承臺的共同作用對結構的水平承載帶來有利的影響,故將該單樁改為見圖3所示的4樁承臺受力抗滑群樁型式。對于建筑樁基來說,一般采用的低樁承臺模式,由于距樁受等效力點處0.2T(T=1/α)深度范圍內的土進行了置換,m值會有所提高,計算時取25 000 kN/m4;樁長不變,而將樁徑改為0.8 m;樁的計算寬度b0=0.9(1.5d+0.5)=1.53 m;EI=5.73×105kN?m2;則樁土變形系數α=0.582。單位力作用于樁頂時,樁頂產生的變位:δHH=A0/α3EI=2.13×10-5kN/m;δMH=δHM=B0/α2EI=8.24×10-6kN。

5、結語

1)由于土層土質是決定水平力的重要因素,而抗滑推力樁的計算原理即是受橫向力作用的樁的計算原理,故在樁基設計時,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樁周圍土體的土質狀況,以避免在流塑性土中設置橫向受力單樁。

第8篇

【關鍵詞】礦井;開拓方案;技術比較;經濟比較

礦井開拓方案是煤礦采掘之前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煤礦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予以重視,切實做好。它關系到生產的全局,必須進行開拓方案的技術和經濟比較,以保證煤礦生產的科學發展。

1、技術比較的主要內容

1.1、結合井田劃分、煤層賦存特點,分析礦井設計采煤生產能力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開采初期能不能迅速出煤并實現設計生產能力,能不能保持穩定的采煤生產和增產,兩翼的生產能不能均衡,煤層厚度及各個煤種的搭配,能不能持續到服務年限。

1.2、在開拓方案中要充分考慮到防水、防火、防瓦斯煤塵爆炸和突出,及高溫熱害處理。開拓系統要與通風系統統籌安排,確保生產的安全可靠。詳細研究井巷穿過地層的地質水文條件,尤其是要注意含地下水的厚表土、石灰巖或其他富含水巖層、老空區、膨脹軟巖或松散巖層及大的斷裂構造。

1.3、分析煤層條件,科學選擇初期采區及采煤工作面的位置,高產高效開拓方式和井口位置要與初期采區統籌兼顧,實現工期短、投資少、效率高、效益好。開拓方案必須在礦井使用先進技術的條件下,實行集中生產,實現高效。

1.4、井口位置在有條件時要選在地形平坦有利于工業場地布置的地帶,應距首采區最近。還應綜合統籌防洪、排澇,避開容易出現滑坡、巖崩、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區域,設計要對防震、抗震有利,避開砂土液化地帶。煤礦開拓方案設計,必須符合礦區總體設計要求及其他外部條件的影響。

上述因素對煤礦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全面安排和具體分析影響開拓方式的諸多因素,從中找出確定開拓方式的關鍵性因素,配合以經濟比較以合理確定開拓方案。這種技術分析是不可替代的選擇開拓方案的方法。必須在全面技術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

2、在開拓方案技術比較時應注意的問題

(1)生產集中程度問題

國內外礦井正在向集中化方向發展,已經產生了一些一井一面高度集中的大中型現代化礦井。每個礦井均需要按照它的客觀條件實施具體分析,確定合理的集中化生產。應從工作面、采區、水平和礦井生產能力等方面進行集中化比較分析。

(2)開采系統合理化問題

通過開拓方案的分析比較,合理選擇開拓方式、井筒位置和個數、水平和大巷位置、采區和工作面布置。在集中化生產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化開采系統。初期采區應選擇條件好、可能實現高產的地段。初期達產的采區和工作面應布置在井口,減少初期工程量,縮短建井工期,提高建井速度。第一水平的采區按前進式或中央采區布置的要求,統籌兼顧后期開采系統的合理性??茖W設計巷道布置,盡可能多做煤巷、少做巖巷。

(3)采掘綜合機械化問題

有條件的煤層要推廣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這是生產集中高效的重要技術保障。在煤巷掘進中要積極推廣綜機掘進,有條件的煤礦應采用連續采煤機掘進。

(4)礦井采煤運輸的連續化與輔助運輸的單一化問題

一般的礦井應盡可能采用帶式輸送機運煤,使煤炭運輸從工作面到地面或井底實現連續的帶式輸送機運煤,確保工作面、采區和礦井的高產高效。

要選擇合理的輔助運輸方式,為礦井人員、材料、設備等從井底到工作地點的單一化運輸創造條件,盡可能減少轉換環節,提高運輸效率。

(5)提升系統自動化問題。選擇先進的提升及電控設備,實現主、副井提升系統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確保礦井高效、安全可靠生產。

(6)地面布置合理化問題

要實現生產合理分區,礦井地面工業場地,要按其功能、流程合理布局,盡可能減少場地占地面積。工業場地的位置、形式必須對開拓和初期采區布置有利。

(7)煤礦監測監控網絡化問題

要建立和完善井下安全監控系統、生產過程監控系統、礦井科學管理系統,使各項安全監測監控工作網絡化、集中化、現代化、科學化。

3、礦井開拓方案經濟比較

3.1、礦井開拓方案經濟比較的要求

(1)經濟測算結果是方案比較的重要依據。

(2)方案比較要遵循效益與費用計算口徑一致的要求,可考慮相關效益和費用。

(3)方案比較要注意各個方案的可比性。

3.2、礦井開拓方案經濟比較應注意的問題。

(1)方案比選要根據各個方案的全部因素,計算各方案的全部經濟效益和費用,進行全面的比較,如礦區總體、井田劃分、礦區規模、礦井開拓方式、礦井規模,也可就不同因素計算相對經濟效益和費用進行局部比較,如礦井運輸方式、提升、排水、通風等方案的比選。

(2)各個方案的設計深度要相同;各方案效益和費用的計算范圍要一致。

(3)各方案效益和費用的計算基礎資料要可比,包括售價、設備、材料、工資、經營成本等為同一年度價格水平。投資估算采用的指標、定額及相關規定要一致。

3.3、礦井開拓方案的經濟比較

礦井開拓方案的經濟比較一般運用兩類方法:一是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動態分析方法;二是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靜態分析方法。按照我國煤礦建設的一般特點,通常采用的動態分析方法有凈現值方法、差額內部收益串方法、最小費用方法。靜態分析方法主要有靜態差額投資收益率方法和靜態差額投資回收期方法等。參考文獻

[1]方輝等.財務評價引入方案比較的意義.郵電設計技術,2006.3

[2]趙桂芳.經濟比選在機場建設項目方案決策中的應用.機場建設,2008.1

[3]劉蕾.礦山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現代礦業,2010.10

第9篇

關鍵詞:110kV智能變電站;技術方案;配置

中圖分類號: TM411 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和支撐。設備智能化、通信網絡化、模型和通信協議統一化以及運行管理自動化是智能變電站的基本特征。本文研究的技術方案是以國家電網公司的《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規范》、《IEC 61850工程應用模型》等標準為設計依據。根據智能電網功能需求、結合通用設計和“兩型一化”標準化建設成果,以信息交互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和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礎,嚴格遵循安全可靠、技術先進、資源節約、造價低廉的原則,實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本文以某110KV變電站實際工程為模型研究智能變電站的系統配置方案,該變電站總體工程概況如下:

主變:兩卷變,本期2臺。

電氣主接線:110kV戶內GIS布置,內橋接線;10kV單母分段接線,開關柜安裝。

110kV進線3回,PT間隔2個,分段間隔1個。

10kV出線20回,電容器組4臺,所用變2臺。

2整體技術方案

站控層與間隔層保護測控等設備采用通信協議;間隔層與過程層合并單元通訊規約采用 通信協議;間隔層與過程層智能終端采用GOOSE通信協議。站控層設備、 線路、內橋及主變間隔保護和過程層設備采用 對時, 間隔層常規保護設備采用 碼對時。

過程層與站控層的獨立組網:站控層主要采用雙星型100MB電以太網,各小室間交換機通過光纖進行級聯;過程層采用單星型光以太網來傳輸 信息。

信息的傳輸模式:保護裝置的跳合閘 信號采用光纖點對點方式直接接入就地智能終端;測控裝置的開出信息、邏輯互鎖信息、斷路器機構位置和告警信息以及保護間的閉鎖,啟動失靈通過GOOSE網絡進行傳輸。

采樣值信息傳輸模式:保護、計量等設備與合并單元均采用點對點的光纖直接連接模式。變壓器的非電量保護采用電纜直接跳閘。

變電站層按照IEC 61850通信規范進行系統建模和信息傳輸,采用100M電以太網,變電站內各個小室之間的站控層交換機通過光纖進行連接,采用雙星型結構級聯。繼電保護信息子站系統與監控系統共網傳輸,不再獨立配置傳輸網絡。

3間隔層設備配置方案

本小節主要闡述保護、測控、計量設備的配置方案,智能變電站使保護測控裝置的信息采集和輸出產生了質的變化,為了保證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速動性、靈敏性的要求,以及參照《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應用基本技術原則及具體實施方案》的最新要求。

(1)主變間隔

1)2臺主變各配置1套主變差動、后備保護測控一體化裝置實現差動及后備保護功能;主變高低壓2側配置數字化電度表。

2)主變保護、測控裝置具備2個 以太網通訊接口與站控層系統通訊。

3)主變保護至少具備5個過程層光纖接口。

4)保護跳閘采用光纖點對點直跳方式,裝置通過光纖分別接入 側和側智能設備終端,裝置提供一個 網口接入過程層網絡交換機,本體智能終端通過網絡與保護裝置通信。

5)主變保護裝置通過光纖采用點對點方式接入主變各側合并單元進行采樣,并遵循標準。

6)數字化電度表至少提供1個光纖接口用于點對點方式接入主變各側合并單元9-2采樣值。

(2)110kV線路

1)每條110線路配置1臺線路測控裝置,配置1臺數字化電度表。

2)測控裝置具備2個MMS以太網通訊接口與站控層系統通訊。

3)測控裝置采樣通信遵循IEC 61850-9-2標準。

4) 數字化電度表至少提供1個光纖接口,采用點對點方式接入合并單元9-2采樣值。

(3)10kV保護

10kV線路、電容器配置常規保護測控裝置,裝置集成保護、測控、開入開出、常規模擬量接入功能,裝置采用IEC61850規約通過站控層網絡與站控層設備通信。間隔配置接入常規模擬量的電度表,保護裝置組屏安裝于開關柜。

(4)備自投保護

1)采用網絡分布式方式實現站內備自投功能。不設置獨立備自投裝置,其功能分布于橋保護裝置及相應進線間隔的裝置中。

2)進線自投:2條進線判斷本進線的有壓無壓、有流無流信息,將判斷結果以GOOSE信息傳送給橋保護裝置,由橋保護進行綜合邏輯判斷,并發出GOOSE執行命令到線路間隔的智能終端實現斷路器跳合。

3)10kV分段自投:主變低壓側保護裝置判斷本進線的有壓無壓、有流無流信息,將判斷結果以GOOSE信息傳送給分段保護裝置,由分段裝置進行綜合邏輯判斷后實現自投。

4過程層設備配置方案

本節主要闡述過程層智能終端、合并單元的配置方案和布置方式,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實時性的原則,本方案遵循下面的幾項原則:1)合并單元采樣值采取點對點的方式輸出和 通信協議;2)主變壓器智能終端通過點對點的方式接收間隔保護裝置的跳閘命令,以此來實現跳閘功能;與此同時,還提供光纖網絡接口接入過程層網絡,可以為間隔層設備提供機構的準確位置及預警信息,并接收測控裝置的控制命令。3)安裝方式,合并單元采用就地安裝。

(1)110kV配置方案

1)110kV線路、內橋間隔的電子式互感器為單采集線圈,因此配置1套合并單元完成數據采集。

2)110kV主變側斷路器為三相操作結構,跳閘線圈為單套。每個間隔斷路器配置1套三相操作機構的智能終端,每套智能終端同時具備網絡和點對點傳輸GOOSE信息的光纖接口。

(2)10kV分段間隔配置方案

考慮到主變保護動作需跳10kV分段開關的情況,10kV分段間隔需配置分段智能終端,并配置一臺采集器,將10kV分段間隔常規互感器輸出的模擬量就地轉化為數字量輸出,分段智能終端通過主變GOOSE間隔交換機接入主變保護裝置。

(3)主變本體配置方案

主變的本體采用電纜直跳各側斷路器的方式跳閘。主變壓器配置有具有非電量保護功能的本體智能終端,同時還可以采集主變檔位、溫度和遙調控制。本體智能終端單配置提供1個 接入主變保護。

(4)過程層 網絡交換機配置方案

1)110kV 線路及內橋間隔配置1臺16口過程層交換機;

2)2臺主變各配置一臺8光口的過程層 網絡交換機;

3)站控層交換機和過程層交換機均需支持1588對時。

主變間隔交換機接線如下圖所示:

站控層設備、110KV線路、內橋以及主變間隔層保護和過程層設備采用IEC61588對時;10KV間隔常規保護設備采用IRIG-B碼對時。

5結束語

IEC61850是智能變電站的技術標準,本文討論的110KV智能變電站技術完全遵循該標準。本文主要包括主站系統配置方案、間隔層設備配置方案、過程層設備配置方案以及對時系統方案。本文的研究可為變電站智能化改造以智能變電站的運行維護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翔. 數字化變電站應用技術[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第10篇

關鍵詞:芳烴裝置 節能降耗 夾點技術 換熱網絡

芳烴產品在沸點上較為接近,難以分離,因此分餾系統的能耗情況較為嚴重。換熱網絡屬于交換與利用主管能量的一個系統,因此對換熱網絡進程優化計算,有利于提高其利用合理性[1]。由此可看出,分餾系統、換熱網絡具有較大的節能潛力。

一、芳烴裝置整體節能降耗方案分析

研究以400kt/a芳烴抽提裝置配套600kt/a連續重整裝置為例,以環丁礬作為抽提溶劑,該抽提裝置產品涉及到120#溶劑油、6#溶劑油、苯、二甲苯與甲苯。芳烴裝置的抽提系統包含有溶劑再生塔、抽提塔、回收塔、水汽提塔、汽提塔以及抽余油水洗塔[2]。

1.芳烴裝置能耗分析

芳烴抽提裝置主要是通過降低蒸汽、燃料氣等的消耗來降低能耗,其能耗數據具體見表1。其中,蒸汽能耗情況:抽提抽空器消耗2.0t·h-1,能耗0.084GJ·h-1。溶劑油塔進料換熱器消耗2.1t·h-1,能耗0.089GJ·h-1。溶劑油塔重沸器消耗5.7t·h-1,能耗0.242GJ·h-1。其他的能耗均來源于燃料氣,具體見表2。

表1 芳烴裝置能耗數據

表2 燃料氣部分能耗數據(GJ/t)

2.節能措施

①降低分餾塔、脫重組分塔等的回流比;②降低抽提水的循環量;③停止使用抽空器;

3.節能效果

通過采取以上節能措施后,芳烴裝置中循環水、電、蒸汽、燃料氣等的能耗數據分別為0.039GJ·t-1、0.356GJ·t-1、0.112GJ·t-1、2.973GJ·t-1,相比裝置在開工初期的能耗情況(見表1),節能效果十分顯著。

二、換熱網絡方面的節能降耗方案

夾點技術屬于目前在優化換熱網絡中最為使用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從系統整體出發,以1.原換熱網絡的夾點技術若夾點的溫差為10e,以芳烴裝置流程物流數據進行計算,可得出夾點溫度的平均值為85e,其中冷流股與熱流股分別為80e、90e。

2.現換熱網絡的夾點技術

以夾點方法的設計原則為分析依據,現階段采用的換熱網絡一方面夾點之上具有抽提塔Ⅰ塔底物流與汽提塔Ⅰ塔底再沸,前者換熱量為0.54MW,后者換熱量為2.91MW。另一方面跨越節點處的傳熱換熱量為4.54WM。由此得出,換熱網絡節能潛力為4.54WM。

3.現芳烴裝置換熱放網絡優化方案分析

3.1最大熱回收優化方案

以物流分支原則為依據,以白土塔進料物流與其他物流取代回收塔塔底物流進行換熱,消除熱物流與白土塔進料物流之間的傳熱,以熱物流月夾點上的冷物流進行換熱,以白土塔進料物流則有夾點下熱物流進行加熱。以新換熱網絡中的E7、E6、E3以及E5取代原換熱網絡當中的E1、E2、E3與E4。通過該改動方案,節省4.54MW工程量。

3.2最小改動優化方案

增加E3、E4、E5、E6以及E7等換熱器,由E3、E6、E7等分別減少其面積,并合并原油的E2、E3,取代E4,取得新換熱面積(541.38m2),在此改動方案下,加熱公用工程為3.27MW,冷卻公用工程為2.44MW。

3.3最小改動優化方案與最大熱回收優化方案對比

最小改動方案的加熱公用工程與冷卻公用工程分別為3.27MW、3.27MW,而最大熱回收方案的加熱公用工程與冷卻公用工程均為4.54MW。假設裝置年運行時間共有360天,而冷卻水公用工程費用與加熱公用工程費用分別為27元/t、15.5元/GJ,由此可得出,最小改動方案的投資費用為200萬,回收期為4個月,熱冷共用工程分別減少12.32%與10.26%。而最大熱回收方案的投資費用為600萬,回收期為8個月,熱冷共用工程分別減少17.11%與19.08%。對比得出,最大熱回收優化方案的節能效果更為顯著。

三、分餾系統的節能降耗

1.芳烴分餾單元能耗分析

某石化公司芳烴分餾單元的塔系有三種類型,即甲苯塔、二甲苯塔、鄰二甲苯塔。利用導熱油加熱甲苯塔、二甲苯塔再沸器時,每小時的能耗量為89.752GJ的能量。在該過程中,塔頂存在大量的低溫位熱源,該熱源直接被空氣或者水帶走,沒有采取任何的回收利用措施,導致大量能源被浪費掉。通過測試分析,甲苯塔、二甲苯塔及鄰二甲苯塔三者的利用率分別為8.3%、6.5%及11.6%,其冷凝器帶來的損失數據為5.1725G/h、12.0392G/h及1.4587G/h,損失很大,因此分餾環節的節能情況亟待提高。

2.各項節能方案分析

結合上述情況,制定了三個節能方案,具體情況如下:①壓縮式技術利用壓縮機把二甲苯塔塔頂物流的溫度升高,再將其作為苯塔再沸器的熱源。關閉了苯塔再沸器熱源后,導熱油提供熱能的節約量為24.45GJ/h;②二甲苯塔操作壓力提高至150kPa的等級二甲苯塔塔頂的原始操作壓力為135 kPa,將其提高至150 kPa,塔頂溫度即會升高至176.6℃,該塔頂熱物流中的一部分用作苯塔再沸器熱量來源,其他部分則是甲苯塔中間再沸器的熱量來源。導熱油熱量的節約量為27.60GJ/h;③將二甲苯塔操作壓力提高至600kPa先對二甲苯塔進行重新設計,提高操作壓力至600 kPa,溫度升高至229.5℃,并將全部的二甲苯塔塔頂物流作為苯塔及甲苯塔的熱量來源,節約量為38.60 GJ/h。

3.節能效果對比

方案一能夠為企業創造355萬元的效益,其所需的壓縮機和苯塔再沸器造價成本分別為100.00萬元、29.830萬元。方案二能夠為企業創造476萬元的效益,其所需的苯塔中間再沸器及苯塔再沸器的造價成本分別為69.423萬元、29.830萬元。方案三能夠為企業創造664萬元的效益,其所需的二甲苯塔、苯塔再沸器、甲苯塔再沸器的造價成本分別為300.00萬元、12.812萬元、17.035萬元。因此方案二其中的最優方案,方案三的節能效果最好,但是成本較高大,從長遠來看,可以考慮該方案。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分布式HLROne-NDSDXA容災放號系統

前言:

分布式HLR的引入,由于當今通信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對通信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運營商網絡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整合,在網絡走向融合的同時,用戶數據庫也在走向融合?,F網HLR的設計理念、功能、架構等無法滿足網絡融合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及時啟動面向用戶數據中心的演進。分布式HLR的應用正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其業務處理與用戶數據分離的架構設計,可簡化網絡拓撲、加速網絡的融合,使得全網用戶數據的統一存儲、管理和分析成為可能,有利于個性化新業務的實現和推廣。

綜述:

相對于傳統HLR設備,分布式HLR設備用戶數據庫采用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硬件節點采用分層架構,具備以下技術特點:

1、業務應用和數據庫分離,大容量數據存儲。分布式HLR采用應用和數據分離的模式,可以靈活適應現網各種組網需求;支持大容量數據存儲,具備千萬級以上的用戶處理能力,設備集成度高。

2、采用分布式軟硬件架構,業務處理節點和數據庫節點均支持跨地域分布。分布式HLR系統采用完善的軟硬件架構支持分布式應用模式,業務處理和數據存儲平面在物理上分離,有完善的機制最大程度保障業務處理節點和數據庫節點在跨地域分布下對網絡各種異常情況的適應能力。

3、具備靈活有效的容災機制:分布式HLR業務處理節點之間支持N+X負荷分擔和備份機制,數據庫節點之間支持N+X實時備份和負荷分擔機制,同時,業務處理節點和數據庫節點可采取不同的備份措施。實際應用時,可根據需要選擇靈活的容災備份方案。

4、采用開放的網絡架構,提供開放接口,業務處理節點與數據庫采用開放接口協議。分布式HLR系統采用分層的網絡架構,在穩定提供業務功能的前提下層間通信可采用開放的接口,減少各子系統間的耦合,將來隨著融合數據中心的演進,具備開放性的功能。

5、業務處理節點和數據庫節點均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分布式HLR業務處理節點和數據庫節點應具備模塊級、板級到子系統網元級的靈活擴展性,減低維護復雜度。

分布式HLR技術優勢:

從以上對分布式HLR的技術特點的分析和與現用傳統HLR的比較可以看出,分布式HLR不僅具有傳統HLR的所有功能,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分布式HLR將數據存儲和業務處理部分分離,內部采用IP網絡作為承載,符合核心網設備IP化、大容量、分層架構的網絡發展趨勢一致。

2、分布式HLR所有業務使用統一的實時用戶數據庫。通過集中的接口對用戶進行快速高效管理,能夠為所有業務提供一致性的數據。與此同時,分布式HLR的用戶屬性和業務特定邏輯相對獨立,具備快速數據接人和業務導人的能力,能夠在線實現新的業務、在線統計用戶數據。

3、分布式HLR采用電信級IT平臺作為硬件平臺,設備擴展性好,集中度高,單位用戶造價和功耗相對較低,占用機房面積小,能夠有效降低節點數量,大幅降低維護難度和維護成本。

4、分布式HLR采用開放式的架構設計,業務處理節點(FE)和數據庫節點(BE)均支持N+X實時備份和負荷分擔機制,在可靠性方面具備很大的優勢。

5、分布式HLR作為適應長期網絡演進的新技術,提供分離的應用和數據之間開放標準接口,能夠適應3G、IMS等新業務和網絡的融合,減少網絡的改造。

對于分布式HLR的實現方案,諾基亞西門子網絡提出了兩種技術實施方案:Datafull方案和Dataless方案,現就這兩種不同的方案進行論述。

諾基亞西門子分布式HLR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2、DXA

DXA基于IBM BladeCenter硬件平臺和諾基亞西門子FlexiPlatform軟件平臺。

Cluster分層:

邏輯上,DXA Cluster設計成三個不同的層:負荷均衡層,應用層和O&M層。

一對IPD節點為外部的操作維護和業務承載提供必要的接口功能,同時它也負責和外部網絡之間的負載均衡功能。多個APP節點負責用戶數據的處理,APP節點的數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容量需求而不同;各個APP節點之間可以工作在負荷分擔、主備用等冗余模式下。

3、One-NDS主要包括下列節點:

FE-DS

BE-DS

安裝服務器(IS)

數據庫管理服務器(DBM)

系統監控服務器(SM)

其中FE-DS節點存儲數據庫分布、分區信息,提供用戶數據的索引、路由功能。BE-DS節點負責存放真實的用戶數據,在不同站點(地點)的BE-DS存放完全相同的用戶數據,并實時同步。

安裝服務器(IS)負責對One-NDS進行初始安裝的工作,也負責對One-NDS軟件系統進行管理和升級的工作。

數據庫管理服務器(DBM)管理數據庫的整體架構和用戶數據的存儲結構,同時也對數據庫狀態進行監管,并且可以對每一個數據庫節點進行操作和管理。

系統監控服務器(SM)負責One-NDS系統的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是One-NDS和網管系統之間的接口節點。

一、Datafull方案

諾基亞西門子的Datafull方案的網絡架構采用現網DX200平臺的HLR作為分布式HLR的前端業務處理節點,有效地利用了現網資源,保護了運營商前期投資資本。

諾基亞西門子的Datafull方案對于現網的HLR提供了網元級的容災機制:N+X HLR冗余方式。

每個網元內部都有自己內部的冗余機制,除此之外,網絡連接也必須是冗余的,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使用網元級的冗余機制來保證分級業務的可用性。N+X HLR冗余功能提供一種從DX HLR到One-NDS目錄的實時備份用戶數據的方式。

在某個HLR宕機的時候,備份HLR(RHLR)的信令鏈路會激活并通過DXA從One-NDS目錄裝載數據到RHLR。冗余備份的機制的具體過程主要可分為下列兩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備份HLR(RHLR)基于來自網絡的MAP操作來向DXA請求用戶數據,并將用戶數據創到自己的數據庫中。這樣,當信令切換到RHLR的時候,來自網絡的操作會馬上被處理,從而不會產生業務中斷。

第二個階段,通過后臺運行的方式,用戶數據會從One-NDS目錄傳送到RHLR。在后臺恢復的階段,DXA會搜索宕機的HLR上的還沒有裝載到RHLR的用戶數據,并將用戶數據傳到RHLR。

諾西提供的基于One-NDS的N+X HLR容災方案可以實現網元級容災、地理容災,具有靈活、可靠的優點。同時,可以保證當現網的HLR出現宕機故障的時候,備份HLR可以實時地、無縫地、自動地接替現網HLR的業務,對于現網HLR的安全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Dataless方案

Dataless方案的網絡架構如下圖所示:

諾基亞西門子的Dataless方案仍然采用DX200平臺的HLR作為前端業務處理部分,只是在DXHLR上將不再有用戶數據存儲,所有的用戶數據都存儲在后端用戶數據存儲部分中。對于放號系統的實現方式,與Datafull方案類似,可以通過原有的方式通過DXHLR來進行放號,也可以通過與DXA之間的接口,直接放號到后端用戶數據存儲部分。

對于網元級容災功能,Dataless的方案功能更加強大?,F網將不需要再有固定的容災HLR,現網某個負責前端業務處理的HLR如果出現故障,其業務將由其他前端 HLR來處理,可以更好地實現網元故障情況下的零業務損失。

三、兩種方案的比較

由于兩種方案都采用了DX200平臺的HLR作為前端業務處理部分,這使得諾基亞西門子分布式HLR方案在從現網HLR平滑演進到分布式HLR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兩種方案都可以實現業務處理和用戶數據存儲相分離的目的。Dataless方案相對于Datafull方案具有更強大的網絡容災能力。表現在HLR的容災機制上面,將不再依賴于專門的容災HLR;三個站點的配置方案可以更好的為用戶數據提供安全保護。Dataless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業務多元化服務,符合3G,LTE,IMS等新技術的要求。

四、總結

分布式HLR由于其“大容量,高性能,層次化,標準化,面向融合”等特點,可成功解決運營商現有用戶數據庫的諸多問題。諾基亞西門子提供的分布式HLR兩種實現方案,為運營商向未來的網絡融合、用戶數據庫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尤其在網絡容災方案方面,諾基亞西門子的分布式HLR實現方案,在后端用戶數據存儲部分采用多站點負荷分擔的容災機制,單站點具備完全的服務能力,可以有效地保障網絡和用戶數據的安全。其中Dataless方案在網絡安全、用戶數據存儲安全方面特點更加突出,可以滿足網元統一、用戶數據融合、全業務融合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核心網子系統設備入網測試規范-分布式HLR部分

第12篇

O概述

2O世紀so年代中期以前,國內制造廠生產變壓器時普遍采用鋁繞組。隨著大t鋁繞組變壓器的投入運行,其在遇到出口短路時容易引起繞組變形的問題逐漸攀露出來,同時,由于鋁導線機械強度不足而導致的匝間短路也成為該類變壓器事故的重要原因。雖然后來各制造廠停止了對鋁繞組變壓器的生產,但是,目前仍然還有很多大容量的鋁繞組變壓器在運行中。2O世紀oo年代以來,北京供電公司由于出口短路而造成繞組嚴重變形或變壓器事故的事例有十幾臺次,這些變壓器絕大部分是鋁繞組變壓器。隨著電網容t的增大,變壓器抗短路能力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其出口短路造成的事故對電網運行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梢哉f,由于結構設計和材料方面的原因,鋁繞組變壓器中繞組機械強度先天不足的問題正成為電網中的一大隱患。但是,對鋁繞組變壓器,是應該繼續運行還是應投人一定資金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性能怎么樣、從經濟上是否值得改造等問題在電力部門內仍存在許多分歧。下面將對鋁繞組變壓器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闡述,并給出了將110kV三繞組31500kVA鋁繞組變壓器改造為兩繞組S9系列5O《X洲)kVA高阻抗變壓器的方案論證和經濟技術比較實例以供參考。

1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鋁導線本身的機械強度低(鋁導線的屈服強度為科Nlmn12左右,而普通銅導線的屈服強度為98N/皿n平左右),鋁繞組承受短路電動力的能力差,因此,一旦發生變壓器出口短路,就容易使繞組扭曲變形,嚴重時還會使導線絕緣破損造成匝間短路。多數2O世紀so年代以前生產的變壓器,由于結構設計落后、采用的低密度紙板在運行和短路時壓縮變形量大、內繞組采用軟紙筒、繞組未采用恒壓干燥工藝等,使繞組的穩定性差,當導線局部變形后很容易造成整個繞組結構的失穩變形。老結構的有載調壓變壓器采用調壓線段結構,高、低壓繞組安匝分布不均勻,當短路發生時繞組承受的軸向應力較大,因此繞組變形損壞幾率很高。運行經驗表明,鋁繞組變壓器的抗短路能力更低,北京供電公司咸寧變電站、城子變電站等曾發生多起主變壓器短路事故,基本上都是鋁繞組變壓器。近年來,雖然加強了主變壓器的狀態監測,特別是在應用繞組頻率響應試驗檢測繞組變形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發現了多起運行中的鋁繞組變壓器有繞組嚴重變形的現象,并及時消除了一些變壓器事故隱患,但是,由于變壓器出口短路故障的不可預測性和突發性,運行人員無法對提高運行變壓器的安全性掌握主動權。隨著電網的發展,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容量主變壓器發生突發事故而退出運行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低估。因此,提高鋁繞組變壓器的抗短路能力對電網的安全、穩定十分必要。

2改造帶來的其他效益

對鋁繞組變壓器進行改造除了能提高其抗短路能力以外,還能夠取得其他經濟技術效益:(l)延長變壓器的使用壽命。110kV鋁繞組變壓器的運行時間大都已較長,經過改造以后,繞組的絕緣壽命可與新變壓器相同,等于提高了變壓器的使用價值。(2)提高變壓器的絕緣性能。110kV鋁繞組變壓器中,有一部分是薄絕緣變壓器。薄絕緣變壓器的匝絕緣厚度一般為正常匝絕緣厚度的45%,匝間工作場強較高(最高可達到273OV/~),且110kV鋁繞組變壓器大都已進人絕緣老化期,在導線絕緣老化或受短路沖擊局部損壞后,其絕緣強度降低、局部放電量增大,很容易發生絕緣擊穿。對這些變壓器進行改造,不僅可提高抗短路能力,而且還可提高其絕緣性能,使變壓器的運行更加可靠。(3)提高變壓器的技術性能和經濟效益。由于技術水平和材料的局限性,鋁繞組變壓器設計標準低,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較大,與新一代變壓器相比屬于高耗能電氣設備。采用新的設計結構和材料改造后,可以增加變壓器的容量,降低單位損耗,從而提高了變壓器的技術性能和經濟效益。(4)充分發揮變壓器有載調壓的作用,改善電壓合格率。由于現有的大部分鋁繞組變壓器的額定電壓為110土3x2.5%/38.5八1kV或110士3x2.5%/38.5110.5kv,高壓側調壓范圍較小,中壓側和低壓側電壓偏高,這種參數的變壓器在實際運行中已經反映出在負載低谷時輸出電壓偏高的現象,影響了電網電壓的合格率。如果變壓器改造時更換全部繞組,并按照新的電壓標準來重新確定變壓器的額定電壓,就可以充分發揮變壓器有載調壓的作用,從而保證電網中電壓的合格率。

3改造方案的確定

油浸式變壓器的使用壽命取決于繞組、引線絕緣和油的壽命。鐵心硅鋼片作為一種金屬材料長時間運行不會產生材料老化問題,因此,更換了新繞組、新引線絕緣和新油的變壓器,其壽命應與新變壓器相同。如果將電容式套管和有載分接開關一并更換,應完全視為新變壓器。鋁繞組變壓器改造的關鍵是將鋁繞組換成銅繞組。由于鋁繞組變壓器的鐵心多用高導磁冷軋硅鋼片制成,且鐵心在變壓器材料成本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可利用原有的鐵心。如北京供電公司城子變電站的11okv侶繞組變壓器,其鐵心采用日本產211型、0.35~厚的硅鋼片,該鐵心單位損耗較低、勵磁性能較好,能夠滿足改造后的播要。l夕臾〕一1996年,北京供電公司修試處曾對3臺220kV,一2()(XX)kVA和4臺l一0kV,315(X)kVA鋁繞組薄絕緣變壓器進行過成功的改造。改造方案是將三繞組120儀刃kVA變壓器降損增容改造為三繞組150《X洲)kVA變壓器,將三繞組31500kVA變壓器降損增容改造為三繞組4O《X舊kVA的變壓器。采用的技術措施主要是將鋁繞組改為銅繞組、將原來的鋼壓板材料改為高密度層壓木板,同時采用新的絕緣結構以提高鐵心空間利用率等。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使變壓器在進行降損增容改造時保持原有的鐵心尺寸不變,改造后的變壓器可達到S7系列產品的標準。這7臺變壓器至今運行良好,為今后的變壓器改造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后來,由于資金緊張等多種原因,改造工作未再繼續進行下去。近幾年來,國內變壓器制造業通過引進技術或與國外企業合資等方式,使變壓器的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新變壓器采用了S9系列或更高的性能標準,對變壓器的抗短路能力、降低局部放電等技術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再沿用過去的改造方案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變壓器的技術發展水平。能不能繼續進行鋁繞組變壓器的改造,取決于改造后變壓器的技術性能和取得的經濟效益能否得到使用部門的認可。因此,我們對現有的3O多臺110kV鋁繞組變壓器進行了分析,除了繼續采用原有的技術措施以外,還針對新變壓器的性能標準要求提出了將容t為31500kvA的三繞組變壓器改造為容量為5O“叉)kVA的兩繞組變壓器的新方案,并對110kV鋁繞組變壓器的原改造方案與新改造方案進行了比較,見表1。新改造方案的主要技術原理是利用取消鋼壓板和中壓繞組后所節省的空間來適當增加繞組匝數(目的是降低磁通密度,減少空載損耗)、增設單獨的調壓繞組;將鋁導線改為銅導線(導線截面略有提高);增加變壓器的額定容t。從表1可以看出,按照新方案進行改造,除取消35kV繞組后有一定的功能損失外,變壓器的技術性能和經濟價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隨著電網規模擴大,供電半徑減小,35kV電壓會越來越少,對電壓為110ll0.5kv變壓器的需求量會增加,因此,這種改造方案從技術角度和使用需求方面來說是可行的。

4具體要求的確定

為了使鋁繞組變壓器的改造能夠達到使用的要求,除了要確定改造方案和改造項目(個別項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取舍)以外,還必須確定變壓器改造的技術標準和技術參數。對110kv,31500kVA鋁繞組變壓器,改造后的技術標準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變壓器負載能力滿足GBIT15164一1995《油浸式電力變壓器負載導則》的要求。為保證變壓器改造的質t,還提出了一些改進結構和工藝的要求。提高變壓器抗短路能力的措施有:¹采用單獨調壓繞組的結構;º低壓繞組和調壓繞組采用內外撐條的結構并用熱縮帶綁扎加固;»內繞組撐條數t加倍(或增加輔助撐條);¼低壓繞組及調壓繞組內側采用厚度為5~的硬紙筒;½低壓繞組采用屈服強度為150Nlnlm)的半硬銅導線繞制;¾繞組上的墊塊采用高密度紙板制成,并進行倒角處理;¿繞組制造時采用恒壓干燥工藝,組裝時采用液壓裝置進行帶油緊固;À繞組的壓板采用整圓的高密度層壓木壓板或高密度層壓紙板,最小厚度應不小于7O~,每一相壓釘的數t應不少于8個;Á增加輔助壓板,使繞組上壓釘的位置、上鐵扼下部以及A、C相繞組的外側都能得到有效的壓緊。降低變壓器局部放電水平的措施有:¹增加鐵心外部地屏;º對鐵心夾件等金屬件的尖角處進行修整圓化處理;»變壓器干燥后進行全真空浸油(改造中加固油箱使其能承受真空度達到殘壓小于133Pa);¼提高繞組的清潔度;½采用優質的絕緣材料;¾在整個變壓器改造的過程中對器身采取嚴格的防塵措施。

5改造實例

下面是一個將110kv三繞組31500kVA鋁繞組變壓器改造為兩繞組S9系列500漢)kVA高阻抗變壓器的實例。改造前型號S斑囚一31漢X)lllo容t31酬義)kVA電壓110土3x2.5%138.5士5%110.skV阻抗H一M:10.3%H一L:17.7%M一L:6.39%局放不保證空載電流0.日犯%(比同容t即型變壓器高216%)空載損耗匆kw(比同容t畢型變壓器高43%)負載損耗H一L:210.7kw(比同容t印型變壓器高338%)改造后型號S陀一50(XX)Zllo容t父儀泊kvA電壓110土8火1.25%/10.5kV阻抗實側值16.49%(設計值17%)局放實測值100丙空載電流0.19%(比同容量陽型變壓器低45.7%)空載損耗35kw(比同容量即型變壓器低巧.5%)負載損耗刀9kw(比同容量即型變壓器高11.8%)至么刃3年底,第一臺按上述方案改造后的變壓器已經安全運行了一年多,并順利通過了夏季負荷高峰的考驗。改造后的試驗和實際運行證明,改造產品的性能可達到改造方案所提出的技術要求,完全能夠滿足電力部門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