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2 03:48: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手術室護理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一般資料我院為三級乙等綜合性教學醫院。年手術量10000多臺,普外3000多臺、婦產3000多臺、骨科2000多臺、神經外科近500臺、泌尿、腫瘤800臺、五官科、眼科800臺,在編護士2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個,主管護師4個,護師8個,護士11個。
1.2方法
1.2.1專科組的設置根據臨床分科及年手術量分成四個專科組。如心胸外科與婦產科為一組;普外與腫瘤科為一組。每組成員分為三級結構。一級:專科組長;二級:專科護士;三級:護士。專科組長和專科護士固定。三級護士每年或半年輪轉一次,保持專科組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專業組的技術優勢,適應專科化發展。
1.2.2專科組長的設置(1)專科組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科,本科學歷。(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進行過專科手術配合的進修、培訓,對專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較強,能全面掌握手術配合、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4)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善于溝通、協調,責任心強。(5)帶教意識濃,帶教能力強。
1.2.3專科組長的職務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組員,制訂專科培養目標和計劃。勝任專科高、難、新手術的配合,能熟練操作大型精密儀器的安裝和使用,及日常養護,貴重物資的補充,管理專科組的科學和科研工作。組織組內人員討論,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及組員的溝通,提高專科組主動服務意識。
1.2.4專科護士的設立與職責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熟練專科手術配合對專科儀器,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熟悉,能勝任帶教工作,在護士長與專科組長的領導下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專科組重大手術的配合。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護士長反映,指導組內輪轉護士的工作。
1.2.5專科的學習、培養(1)不定期聘請專科組內業務學習,包括專科理論、手術步驟、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2)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授課,講述引進的新技術、新術式及各種復雜手術前后的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3)聘請工程師器械供應商講授各種新儀器的操作與管理。(4)不定期選派組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1.2.6專科組的考核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專科技術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對組內成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配合關鍵點、新技術、新儀器掌握情況;二是滿意度考核,每季一次專科醫生對專科組的滿意度調查。
2結果
2.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的滿意情況比較見表1。
2.2專科組設立前后專科技術考核情況見表2。表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工作的滿意表2專科技術考核成績。
3討論
外科手術專科組的設立是專科化發展的需要,是對手術室護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護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首先使手術物品準備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術成功率與醫生滿意度。其次促進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1)賦予專科組長重任權利,激發智能,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壓力更能調動人的積極性;(2)專科組員在組內得到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使專科理論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務意識增強,讓患者滿意,讓醫生滿意,成為工作的目標,了解醫生的習慣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專科護士在論文書寫科研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由于專科化護理有利于同一專科疾病、手術和護理知識、經驗的積累,充足的臨床資料,使論文撰寫和科研有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專科護理組的設置和實踐提高護士手術配合的主動性、準確性和默契性,發揮了團隊精神,是培養現代化、專業化、手術室護士的有效途徑[1]。
1.1對象
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礎上,筆者在近期對我院東區手術室在職醫生、護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共包括醫生護士20人,在實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問卷分兩次進行,時間跨度半年。
1.2方法
對于本研究課題,筆者設計調查問卷A、B兩種:前者針對手術室醫生,后者面向手術室護士。主要問題是對醫生護士日常工作難題的解決和工作效率的影響等方面。
1.2.1問卷內容
從問卷的具體設計來看,問卷A主要涉及醫生,內容主要圍繞實施人性化管理前后醫生對手術室工作的認知情況,包括科室管理、手術室環境維護、手術間安排情況等,其中還涉及工作能力態度、教育能力、物品配備、手術呼應配合等層面。結合以上問題,問卷共談及10多個子項目,要求按等級賦分,最高100分,不滿意為0分,中間層次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賦分90或80分。問卷B則主要結合手術室護士展開,內容主要圍繞實施人性化管理前后護士對本科室工作開展的認知情況,內容包括護理難度、護理質量、生活影響、對工作環境的認知、心理壓力等層面,共分出10個子項目。與問卷A一樣,要求按等級賦分,最高100分,不滿意為0分,中間層次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賦分90或80分。
1.2.2問卷實施
問卷實施過程中,調查者將問卷交由科室負責人發放,分發前調查者做簡要說明,對調查目的、填寫要求、記名方式進行解釋,并要求對相關整改信息進行備注。問卷完成,由調查者統一回收。因為組織到位,兩次問卷回收率都做到了100%。
1.2.3問卷處理
結合兩次問卷的情況,研究者將相關數據整理,錄入計算機程序分析處理,得出兩次問卷的調查結果。結合兩個問卷的調查結果,研究者得出相應整改結論,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醫生、護士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據此提出并實施整改措施(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
2問卷結果
2.1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
根據問卷A,結果顯示醫生對“手術間安排情況”滿意度最高,達到94%,對“手術物品準備”滿意度偏低,數據為68%,10多個子項目中平均滿意度為80%。實施人性化化管理后,醫生對“護士的護理質量”滿意度最高,達到98%,對“手術物品準備”滿意度還是較低,但滿意度已達到88%,15個項目的平均滿意度上升至97%。從中可以看出,實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有了明顯提升。
2.2影響護理滿意度的因素
根據問卷B的調查,特別是護士的自我剖析,將造成護理工作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納為9項,主要是交通因素、壓力因素、家庭因素等原因。
3討論
針對問卷結果,筆者聯系科室主任,召開討論會,進一步分析問卷結果,并一致確認以下幾點是影響護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交通原因”是影響滿意度低的主要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家與單位之間距離太遠,上班途中會遇到不可避免的外因影響;二是下班總想盡早到家,會有提前離崗想法,三是夜班途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這會造成護士工作中的煩燥情緒,繼而影響術前準備等工作。“壓力原因”是影響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第二個原因,隨著醫學的發展,高、精、尖技術的廣泛應用,加之社會心理支持不足等種種因素存在,使手術室護士長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這體現在三個層面原因,一是一線護理人員缺少,工作量較大;二是護理工作的專業性要求護理人員應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以便適應專業發展需要;三是行業壓力過大,責任要求過重,造成心理承受壓力過大。“家庭因素”是第三位的影響因素。實質上來講,因為護士專業的特殊性,女性從業人員居多,他們既承擔著繁重的家庭事務,還擔當著工作上的沉重壓力,更有甚者,家中可能還有病人需要照顧,這都影響了他們對工作的投入,影響了工作質量。
4措施
從問卷結果可見,手術室醫生、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都有待提升。實踐也證明,提高手術室日常運行效能,進一步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凝聚力和職業認同感,護理管理水平提升尤為重要。就筆者看來,我們從以下措施入手落實實施人性化管理。
4.1完善科室各項規章制度
根據本次問卷調研結果,我們更堅定了實施人性化管理的信念。為了更好地實施人性化管理,結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的頒布實施,手術室因地制宜,結合科室特點開展工作,首先就是對醫院各項規章進行完善,盡力在制度層面上避免手術失誤的發生。具體來講,手術室做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制度完善:一是術中配合,像巡回護士堅守崗位問題、各項有創操作前告知問題、手術間環境管理問題等;二是組織紀律方面進行細化,像遲到30min和遲到1h有明顯的處罰區別;遲到一次和遲到三次有明顯的區別;事假和病假有明顯的區別;工齡假和病事假有區別等。三是對工作質量進行量化管理,像有創操作每月進行個人一次性成功率統計;工作量完成情況每月進行統計;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每月進行統計等。
4.2明確各項工作崗位職責
明確崗位崗位職責,對于工作有序開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程度上講,明確崗位職責能讓手術室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責任到人,保障工作高質有效完成。比方說助理護士,其職責主要是接送手術病人,這其中也分為多個類別,所以,在明確崗位職責時就可以把他們分成A類、B類、C類,讓工作責任更有明確,更有利于實施人性化護理。又如,儀器室護士崗位,其職責從設備使用到設備維護,都是他們的特定職責。同時,監控各種消毒、使用大型設備等方面也包含在責任范圍。這些工資職責無疑會對其科室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4.3人性化管理科室員工
針對交通問題:統計員工居住地分布情況,醫院派班車或專車接送,確實不能安排的,通過醫院與出租車公司協調,固定部分出租車輛用于員工選擇乘坐,租車費用由各科室集中報銷。另外可以提倡科室人員互助拼車,達到多贏。針對壓力問題:在人員分配上,醫院可以增加護士人員配備,減輕工作量上的壓力;通過加強培訓的形式提升業務能力并做好護士的心理疏導工作;讓管理措施更加人性化,定期召開討論會,讓每個人把心中的不愉快釋放出來。另外,增加集體活動,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戶外活動。加強心理調節,增加工作熱情。針對家庭問題:科室負責人結合工作實際,排班時進行新老結合,已婚的和未婚的結合,優勢互補;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家庭間的溝通,增加互信理解,取得家屬對護理人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發揮工會或婦聯的作用,對部分經濟困難的家庭,給予適當資助。
4.4建立優質服務長效機制
每一項制度的長期有效落實都離不開一個長效機制的堅持建立和實施。手術室人性化管理同樣需要一個長效機制的保障。比方說,手術室護理工作管理中應該推行每月進行優質服務小結,科室進行常規質控管理,對做的好的在科室晨會上進行表揚,做的不好的給予點名批評,必要時進行經濟處罰。這樣能實實在在讓優質服務落到實處,讓病號得到優惠。為了落實這項機制,手術室醫生、護士長、全體護士應該堅持召開服務質量提升會,對近期工作進行總結,探討新的工作方法思路,尋求新的人性化管理思路。問卷結果還告訴我們,人性化管理還體現在與病患的積極溝通上。加強護患溝通,可有效改進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手術室護士應通過術前訪視,盡力給予其可能范圍內的幫助,為手術順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5小結
關鍵詞:現代醫院;建筑設計;人性化;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here are major changes, the more we need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level, create a beautiful medical environment, better embody the highly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demand of The Times. This thesis object of study is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ospital.
Keywords: modern hospital; Architecture design; Human nature;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如何重視人性、體現生命關懷,煥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一切從病人出發來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滿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求,己經成為現代醫院建筑設計的主題。
1、功能布局的總體人性化考慮
一所醫院整體就醫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總體布局,這一方面是指能否處理好整個醫院各部分與周圍城市環境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有效地組織醫院建筑本身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布局關系。從前者來講,首先要求醫院的交通組織能夠把進入醫院的人流、車流引導到醫院的相應部門,同時也能夠把醫院的人流、車流有效地融入城市整體的交通流中,因為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來院患者及其家屬就醫前后的時間消耗及他們的焦慮情緒。其次,要求醫院的整體布局能夠充分利用所在地段的自然環境和相關條件,為患者的治療、休養,創造宜人的室外環境。這方面很多醫院都難以令人滿意。
以后者來講,要求醫院建筑的整個內部布局能夠合理有效地把各個職能部門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充分的便利。其結果,患者即可以輕松地找到所要去的部門,并完成相應的治療、各種檢驗、檢查等工作,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效率,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各個部門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
醫院建筑應以低、多層為主,盡可能不建高層。因為高層建筑使得病人遠離地面,脫離了綠色,扭曲了病人親近自然的本性。但除了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的醫院,因為用地嚴格控制無法調整外,不宜再建造高層,應盡可能地利用退臺、中庭、大陽臺、屋頂平臺等,布置總體綠化、屋頂綠化,創造良好的戶外環境。醫院建筑設計應以自然通風為主,醫院建筑設計應盡可能給門診、急診,尤其是病房以良好的朝向、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條件,最大限度地運用自然資源,使病人貼近自然。要“引入”自然環境,精心布置的景觀庭院,戶外活動和康復場地是現代醫院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病房單元的人性化設計
病房均應有良好的視野和采光通風條件,衛生間按無障礙要求設計,安全方便。有的病房可配備閉路電視和音響,以及個人專用的儲物柜,應有全天候的熱水供應,強調病房的居住性、舒適性。病房門不應開設觀察窗,讓患者有一個安心的治療環境,更好地維護病人的隱私。病房內的床位一般按每間病房二、三個床位考慮,并合理配備單人病房,可充分滿足男女患者分室的需要,也可避免病房內人員擁擠、相互干擾的矛盾。床位少的病房尤其是單人病房中的患者容易產生很強烈的孤獨感和悲觀情緒,因此對病房單元的設計應考慮病人的交往、交流需要。在病房樓的每層均設有病人活動區,為住院患者提供一處交流空間,可幫助病人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和精神負擔,營造出安全、寧靜的人性化病區環境。
3、護理單元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護理單元的設計應以方便病人而進行。而醫護人員是保障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療和照顧,早日恢復健康的主體。護士工作區域的設計,首先滿足位置適中、開敞、開放、與各區域的聯系快捷的需求,患者可以方便的接觸到護理人員,隨時感受到護理人員對他的關心照料,適中的位置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行動距離,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根據病人身體狀況及護理需求不同,如ICU、監護室設置在護士站附近,以保證采取措施處理。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治療、處置、換藥用房、提高勞動效率。同時安排好護士的更衣、休息輔助空間,達到自然采光通風,使護理人員也有一個舒適、便利的工作環境。此外,在以往護理單元平面的設計中,醫生工作用房通常和護理用房布置在一起,對患者完全開放,這種情況滿足了病人心理的安生需求,但同時也對醫生的正常工作產生了干擾。醫生對病人的了解及制定護理治療計劃,可交給護士執行,醫生間的討論、會診、示教應有一個自主封閉、合理的區域,免受干擾。
4、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首先,寬敞有序的大廳。醫院入口大廳作為一個交通繁忙、人流量極大的接待空間,不僅是一個等候空間更是給患者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體現著醫院的整體形象。醫院公共空間可設置自動扶梯,使上行、下行的人群分流,避免人流的雜亂無序。另外大廳內可以設置導醫標牌、座椅、背景音樂以及綠化設施,以示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環境。在門診和住院部的底層入口大廳中,已經不局限為僅僅設立一些鮮花店,小賣部等設施,而是將銀行營業部、餐廳、商店、休息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引入醫院公共空間之中,甚至從空間形式上采取酒店所慣用的“共享大廳”的概念,從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醫院那種冷峻、嚴肅的形象,極大地緩解了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緒,為病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處處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在這種空間環境中,患者甚至可以忘卻自己正置身于醫院之中,從而可以利用一種輕松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整個就醫過程。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技術的大量應用,客觀上也使患者的掛號、分診、交費等候檢驗結果的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減少了公共空間的擁擠,使以往那種繁復的就醫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醫院公共空間設計的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在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下,醫院所負擔功能定位的微妙變化以及新的健康醫療概念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真正任重道遠。有些醫院的門診大廳,每走進去,就給人一種混亂、繁忙、嘈雜,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的感覺,如果不盡快離開這個大廳,有很多人說,無病會變成有病,小病會變成大病。
5、手術部的空間設計
手術部是醫院最重要的技術用房,從醫護人員的角度要求手術室墻壁和頂棚應便于清掃、防積塵;踢腳板應與墻面平,凸出墻面容易積灰;裝飾材料應使用無毒、無味、防霉防塵、宜清洗的材料;工作空間中的裝修、家具、飾物、設施等色彩上進行有效的設計搭配,創造一種自然親切、寧靜舒暢的空間環境,有助于減緩工作強度引起的煩躁,提高其工作效率。色彩環境的選擇上有專家特別推薦加拿大綠色,這種深綠色對真實的肉體膚色、脂肪和器官顏色的感覺干擾最小。手術室的色彩還應考慮麻醉師對病人面部色彩的正確判斷,藍色、紫色墻面在燈光作用下反射在病人面部會出現青紫色,預示可能發生呼吸障礙、中風、手術休克等情況,從而干擾麻醉師的正確判斷。手術后的蘇醒室的色彩應避免這些顏色。手術室的照明環境的設計上也應有嚴格要求。此外,現代手術室最好是無窗建筑,手術燈的光線強度應是可調節的,室內普通照明強度也應隨之變化,手術精細度愈高,照明強度也應相應調高。麻醉室、手術室必須隔離外部噪音和手術室內部的無規律噪音,播送適度的背景音樂,常可緩解不愉快的噪聲干擾。
總之,醫院“人性化設計”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伴隨著醫學的進步,人性化設計也將處在永無終結的不斷完善之中。因此,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方面更深刻地理解和創造與整體醫學模式相適應的整體醫學環境,將成為未來醫院設計的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