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6 21:30: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要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土地執法 3S 數據庫 土地違法占地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245-01
城鎮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的監察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和違規建筑是建立城市合理化管理秩序、實現城市有效規劃的重要保證。目前的土地執法監察處于傳統的人工作業階段,實行分區定期巡查,存在工作效率低等現狀。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的提高,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了對土地違法用地案件的備案和上報工作,使土地執法監察工作規范化、信息化、程序化已經成為現代化數字城市的必然趨勢。其中主要途徑是采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城鎮圖斑初核統計,確定建設圖斑、農用圖斑等的變更情況,結合GIS和GPS技術輔助日常動態土地巡查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對快速、動態、現勢、精準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需求提供了支持。
1 3S技術介紹
GIS是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是一種采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與應用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是一項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管理和研究空間數據的新興技術系統。RS是英文Remote Sensing(遙感)的簡稱是通過遙感器這類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獲取其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是以全球24顆定位人造衛星為基礎,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等信息的一種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3S”技術的發展,使得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迅速得到科學的發展。
本文以作者的工作實際為例,從遼陽市弓長嶺區國土執法監察基礎信息數據庫的建設、遙感衛星技術監測城鎮圖斑情況、GPS測量設備的選擇和數據采集方法工作要點這幾個方面,簡要介紹“3 S”技術在遼陽市弓長嶺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的應用情況。
2 土地執法監察基礎信息數據庫
遼陽市弓長嶺區土地執法監察基礎信息數據庫是以地理信息軟件ArcGIS10.為平臺,建立了三個要素數據集,分別是點集、線集、面集。點集一般為城鎮的名稱(城鎮的中心點)、獨立建筑物等點狀地類信息,線集為政界線、道路、水系等線性地類信息,面集為建立鎮街、村莊、坑塘水系等面狀地類信息。利用Arcscene建立了全市域的GRID和TIN三維地表模型,并通過設定適當的顯示比例,控制各個圖層、標注的顯示[1]。采用西安80坐標系統,將執法監察工作中涉及的基礎信息進行集成顯示。
遼陽市弓長嶺區土地執法監察信息數據庫實現了對全市地表模型化三維立體顯示,直觀表達地形地貌。顯示了每個地塊的位置、地類情況,如一級地類、二級地類,以及是否為農用地,是否為耕地。
3 土地違法占地的查詢調查
國土資源部每年對城鎮進行衛星遙感(RS)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工作,動態監測變化信息分為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新增建設用地占用非耕地和可疑變化用地三類。通過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報告顯示了變化圖斑的詳細情況,包括變化圖斑的城鎮名稱、中心點坐標、面積、形狀等基本信息。通過現狀地形基礎數據庫可以查詢變更圖斑的權屬信息、地理位置、地類及周邊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便于執法監察工作人員快速了解巡查變化圖斑的基礎情況,更好的為執法監察的工作人員提供快速準確的科學分析及決策指導。
4 GPS的采集方法
以土地違法占地案件為例,通過將衛星遙感動態監測的變化圖斑與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對比,查找其變化圖斑的城鎮名稱、中心點坐標、面積、形狀等基本信息,再利用GPS技術去現場進行核實比對,對違法地塊進行確認、定位和范圍數據采集,以查處監測出的違法違規現象,并能夠方便存儲、查閱歷史數據與案件信息。
GPS技術采用的華星RTK接收機,標稱精度+5 mm。GPS數據采集分為測量面積、測量點兩種方法。通過數據庫中信息確認城鎮的位置,然后根據中心點坐標利用RTK確認變化圖斑的精確位置,再測量變化圖斑的范圍及面積。在調查土地違法占地情況以及取證非法占地越界的案件時,需要測量違法占用土地的面積,按照順序測量各個拐點的坐標,通常對原來界線進行放樣釘樁。需要在滿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數據采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 結語
隨著我國信息化城市建設進程的日益加快,經濟發展對土地資源需求的與日俱增,出現了大量違規違法占地問題。本文介紹的是將“3S”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業務與“3S”技術一體化,對城鎮進行定期動態監測,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現代城市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航測技術;農村地籍調查;像控點
一、航測技術
所謂航測就是利用先進的設備,采用紅外線和電磁波等,對特定的地點進行探測。與傳統的勘探和測量方式相比,航測遙感技術具有鮮明的特點,(1)不用進行實地的考察,只要利用飛機和衛星等設備,對特定的區域進行掃描,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數據,而且先進的遙感設備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勘測結果的準確性,尤其是近些年高清拍攝設備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航測遙感技術的發展。(2)由于航測遙感技術的自動化水平很高,只需要少量的技術人員,就可以完成整個地區的勘測,根據實際勘測的需要,輸人相應的參數后,飛機和衛星等設備,就可以自行的進行遙感,得到相應的數據后,利用現有的一些應用軟件,能夠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用戶想要的形式呈現出來。(3)具備工期優勢,地面測量的作業模式依靠人力和設備對地表信息逐點進行野外采集,幾乎所有工作量都在野外完成。航測的作業模式依靠航飛獲取地表信息,絕大部分工作量在室內完成。對于一般地區400米成圖寬度,100公里航測作業工期至少比地面測量少18%,500公里要少35%,1000公里要少39%,對于復雜地區(如山地、林地、經濟發達地區等)要少50%甚至更多。(4)可用于建立三維地理環境 航測產品中的正射影像和高程模式是GIS平臺建立三維地理環境的必要數據源。對于傳統地面測量方法,雖然通過現場選線定樁能夠做到中線折點實地避讓地物,但由于視野的局限性使所選中線勢必會存在局部不合理現象。而三維地理環境配合線劃圖在管道路由優化的直觀性和高效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單純的地面測量產品無法相比的。
由此可以看出,航測遙感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勘測等領域的發展,現在的勘測工作中,大多采用航測遙感技術來完成,根據實際勘測的需要,可以針對性的選擇飛機或者衛星等設備,來完成實際的遙感。
二、航測技術在農村地籍調查中的應用
農村地籍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權屬、界址線、數量、用途、等級等基本信息,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資料。通過農村地籍調查可以較為全面地掌握一個地區的土地類型、數量、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該地區土地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的分配情況,從而為建立科學的土地管理體系,為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為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及有關政策、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調控土地供需、規范土地市場等提供信息保障。
航測技術是現今唯一一種能快速準確地測量出農村變更信息數據的技術。攝影測量技術具有高效率、高精確度、高分辨率、成本低周期短、不受氣候和天氣變化的影響限制的優點。測繪出來地籍圖速度快、數據精確度高、經濟效益高,真正實現了地籍測繪的自動化成圖的期望。攝影測量分為地面和航空兩種:地面攝影測量由于各種建筑的遮擋導致后景很難取景,加大了測量工作者的工作量;航空攝影測量由于無法保證航行過程中是否水平和曝光時無法確定機器所在的具置狀態,導致了最終測量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要求。
航攝像片影像直觀,信息豐富,提供迅速,是當今世界上進行土地調查等常用的先進手段。地籍調查是土地調查的深化,其重點是確定土地界址點的位置。靠近明顯地物的界址點,其確定點位的精度基本可以保證。隱蔽的或像片上無法判讀的界址點,則需要用地面勘丈的方法補測。由于城市宗地的界址點位置一般位于墻角,在航片上易受房屋陰影的遮擋,而農村宗地的界址點一般位于明顯的線狀地物,所以農村宗地的界址點位置受地物隱蔽的影響遠小于城市,因此,這種攝影與地面測量相接合的方法在農村地籍測繪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具體做法是先進行航攝像片的糾正、判讀、調繪與修測,航空攝影像片經過平面與高程聯測、控制點加密及糾正后,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像片平面圖。
由于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獲取的影像地面分辨率較高,田間道路、田埂、溝渠等地物清晰可見,易于判讀和標記,可以直接作為工作底圖進行承包經營權確權權屬調查。根據基礎工作底圖和農戶承包地登記基本信息表,進行承包地塊權屬調查,填寫《申請書》、《調查表》,并收集戶主的身份證復印件及家庭成員戶口簿復印件。根據農戶承包地登記基本信息表,入戶調查該戶戶主、共有人、承包地塊權屬調查,由村干部、調查人、農戶進行簽字確認。
航空影像應用于土地變更調查中,主要作用是通過對比地籍圖,發現變化圖斑并對其進行變更。首先為了給外業調繪成果的轉繪提供精確的參照系,航空影像需要進行正射糾正、增強、配準、融合、鑲嵌、坐標轉換、分幅等處理,使之成為對應的地面坐標系統下標準分幅影像。然后利用現有信息化成果,以現勢性強、精度高且定位準確的地籍圖疊加到DOM上,按照土地分類體系對比同一范圍內遙感圖像上地塊的形狀和利用類型,發現變化圖斑,并對其進行標記,再到野外進行實地核查進一步確定,最后將室內判讀的結果與野外調查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全面查清土地的數量、位置、質量、權屬和利用情況,建立新的土地利用數據庫。
三、航測技術應用于農村地籍調查中的工作要點
(一)航空攝影
數字航測地籍測量精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航片質量和作業質量。因此,用于地籍測量時所攝航片,要求攝影時做到:(1)選用鏡頭分辨率高、透光力強、畸變差小,底片壓平質量好,內方位元素鑒定可靠的航攝儀。(2)嚴格執行《航空攝影技術規范》要求。(3)要求所攝航片分辨率高、反差適中、相鄰航片比例尺變化率穩定。
(二)像控點選擇
像控點一般選擇明顯的地物點,布設密度、選點要求、測量精度需要滿足《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要求,且需多布設部分像控點,用于檢查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數據的精度。內業空三加密主要輸出加密后的影像、DEM數據、記錄影像大地坐標和3個角元素的文件、記錄自動提取的特征點的大地坐標文件、精確匹配后確定的用于相對定向和空三平差的定向點影像坐標文件、相機文件、空三精度報告以及照片的外方位元素等。
(三)像片外業
地籍測量權屬界線調繪,須參照地籍調查表和宗地草圖逐一判定界址點點位,在影像不清晰或像片陰影部分,不能準確判定,須繪出地物位置關系圖,并標注尺寸,供內業解算用,并按地籍圖的要求進行像片整飾、整理相關的地籍調查資料,若有必要,還須在外業進行補測。
(四)內業成圖定向點及權屬界址點的加密平差
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上獲取同名點的坐標。進行內定向、相對定向、自動匹配計算,修測自動點或人工點坐標,并進行航線或區域網多項式和光束法嚴密平差計算后,輸出高精度的航測加密成果,以便進一步在攝影測量工作站上獲取界址點坐標。數字航測法測制地籍圖的關鍵是空三加密。《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界址點對鄰近控制點及界址點之間允許的一類誤差是100mm,二類誤差為150mm,這是數字航測空三加密的作業依據。因此,在加密作業過程中必須注意:(1)選擇合適的航攝像片比例尺。(2)保證像控點及加密點的判讀轉刺精度。(3)權屬界址點及像控點的加密須參考外業像控片和地籍調查資料,在數字攝影加密工作站上判讀、選刺標明。
參考文獻
2013年,婁底市各級工會動員和組織全市廣大職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以推進“四化兩型”和“幸福婁底”建設為中心,以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宏偉目標,廣泛開展以提升創新能力和晉升職業技能等級為目的的技術比武、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科技創新活動,著力打造和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技術技能素質,為促進該市經濟建設加速趕超做出了積極貢獻。
提高認識、完善機構、健全機制、明確目標,為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然選擇和要求。年初,市總在《2013年全市工會工作要點》中突出強調把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列入全年工會工作目標管理重要內容加以考核,同時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市里成立了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由謝志雄副市長任名譽組長,市總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鄧煥章任組長,市總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彭宏志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市總技協辦。市財政撥款5萬元,支持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市總安排專項經費并召開專題會議、轉發了《湖南省總工會關于做好2013年度全省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的通知》文件,結合該市實際情況提出了總體目標、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并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和有關基層工會。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建立了技術培訓、技能競賽、職業資格等級鑒定“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健全了高技能人才使用與培訓考核相結合、待遇與業績貢獻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大大調動了廣大職工學技術、鉆業務、提素質、求進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市有380家大中型企業參與了“百萬職工創新興湘”活動,42萬職工參加了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1.6萬職工參加了職業技能競賽,360人晉升高級工以上技能等級,成效顯著。
因地制宜、強化責任、自主創新、講求實效,技能競賽和科技創新風生水起
各級工會以崗位練兵、崗位成才、崗位創新、崗位奉獻為主題,不斷增強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工作理念,著力創新競賽工作機制,為職工會員展示才能搭建競賽平臺、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培養條件,營造崇尚技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形成了高技能突出、階梯式推進、不同職業循環培訓、多種形式競相比賽的良好格局,為全面提升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推進該市經濟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有力推進職工職業技能素質全面提升。市總工會牽頭與市交通運輸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聯合發文并成功舉辦了2013年婁底市汽車駕駛員和汽車修理工職業技能競賽,來自全市各縣市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16個代表隊,185名參賽選手分別參加了小汽車駕駛員、大客車駕駛員、駕校教練員、汽車修理工4個工種項目的激烈角逐,競賽組委會分別授予各工種前3名“婁底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同時由市總工會授予12名獲獎選手“婁底市五一標兵”榮譽稱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對組織工作出色的單位頒發優秀組織獎,予以獎勵。11月在全省小汽車駕駛員職業技能大賽決賽中該市代表隊獲得個人第一、團體第二的優異成績。市總工會還先后與市國土局、市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環保局分別聯合舉辦了“全市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市第三屆旅游飯店行業服務技能競賽”、“全市體育行業游泳指導救助職業技能競賽”、“全市土壤環境監測職業技能競賽”。婁星區總工會舉辦了2013年“全區首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全市各級工會根據本單位、本系統、本行業特色、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廣泛開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多內容的職工技能競賽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共舉辦各種職業技能競賽200多場次,職工參賽人數達16000多人,有200多人通過技能競賽晉升了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的深入開展,競賽激勵機制和政策的逐步完善,進一步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職工群眾的學習技能、鉆研業務、崗位成才、勇于創新的熱情和動力,有力推進了職工隊伍職業技能素質的全面提升。
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有力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各級工會按照省總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堅持以企業為基礎、以職工為主體、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深入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了企業自主創新、職工推動創新、市場主導創新、社會支持創新的良好工作局面。漣鋼、金電、婁底電業局、冷鋼等規模以上企業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廣泛開展了技術創新、技術推廣、技術攻關、合理化建議的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充分展示了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涌現出了一大批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婁底電業局電力檢修公司鄒德華等人研發的“電力線路短接融冰裝置”創新成果,先后榮獲湖南省第二屆職工科技創新獎二等獎和2013年全省最具影響力職工發明創新獎殊榮;婁底電力檢修公司連續4年獲得全省電力系統QC成果一等獎;漣鋼汪靜等人自主完成的“不銹鋼扎制工藝優化及模型研發”項目和錫礦山閃星銻業公司劉鵲明等人研發的“銻冶煉中砷堿渣與廢氣綜合回收利用”項目榮獲省第二屆職工科技創新獎優秀獎;金竹山火力發電公司趙國光等人研發的“600MW機組超臨界W火焰鍋爐工程技術與應用開發”項目獲得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婁底電力配網管理所推廣應用新技術實現5000天安全運行歷史記錄。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480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了科技創新活動,完成各項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推廣項目5000項,提出合理化建議30000條,創造經濟效益達8.5億元。目前全市建立了婁底電業局“老虎創新工作室”、漣鋼“陳文斌技能大師工作室”、冷鋼“春園創新工作室”等20家省、市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勞模工作室。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節能減排、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113”行動為抓手,明確目標,量化責任,高素質職工不斷涌現
全市全年參與“113”行動的企業56家,培養高技能人才100人。據對漣鋼、冷鋼、大唐華銀金竹山電廠等5家經濟總量居前的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的專題調查,這5家企業都按照國家規定提取職工工資總額1%以上專項經費用于職工職能素質提升,每個職工每年都能獲得1次技能學習培訓機會,每個職工都能每3年有1次參加技能競賽和技能等級提升考試機會。“名師帶高徒”人才培訓活動繼續有序開展,名師帶高徒300多名,其中95%晉升了技能等級,85%以上的企業建立了技術帶頭人、首席技師、服務明星工作制度。市總選送了一批優秀數控技能人才參加全省數控技術高級技師專家研修班培訓,選送了部分縣市區工會和企業工會負責人參加了全省工會干部科技創新管理培訓班學習,培訓了一批技能素質提升和科技創新管理等領域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