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8 07:23: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國際科技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國主要農產品尤其是有比較優勢的水果、水產品、蔬菜產量曾在世界保持著領先地位,但由于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人口的制約以及農業生產規模太小,勞動生產率低,農業科技信息、品種、質量、市場的滯后等影響,入世后將受到國外農產品的強力沖擊。因此,為改變現實和迎對挑戰,我們應盡快提出農業科技方面的應對措施,以解決我國農業入世出現的諸多問題。
中國農業只有依靠科技進步才能減少與國際農業的差距。加強農業科技進步首先要從觀念上改變。制度上創新,從政策、管理上適應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設計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在推動國家農業科技進步中,除國家、省、地方農業科技院所挑大梁外,還需積極引進國際國內農業科技專家相結合的民間農業科研機構參與(最近臺灣農業企業優立集團在昆山國家農業開發區投資2萬畝土地,發起國內外農業專家組建農業科技研究所,這是一種新的機制)。利用糧食以外的畜牧水產品和包括蘋果、梨在內水果的國際市場潛力,大力發展小雜糧(花生、芝麻、油料)、中草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加強政府對農業科技服務、資金傾斜;加強各種農業科技機構的科學研究、病蟲害防治培訓、科技推廣與咨詢;加強對產業協會的組織、支持、補貼的力度。為調整農業生態環境,將“綠箱”政策用足用活,加強農業科技化、工業化、企業化、高效化和對農業保健食(藥)品的科技示范和優先審批。其措施、建議如下:
1.農業科技需要重點培育優質高產高效農作物、果蔬、水產品新品種,特別需加強在生物育種轉基因克隆、快繁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與應用。
2.加強農業科技信息化網絡建設。隨著農業信息產品、生態、高效的農業技術在網上,利用以上新技術在農業科技中的應用水平,建設人才多元化隊伍,形成多樣化的推廣體系。
3.精準農業技術,建設和種形式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協會、創立品牌,規范品種,防治病早害,加工外銷一條龍。
4.加強深加工農副產品技術的開發與利用。特別要加強農副產品超微細加工技術和產品的設備、技術開發與營銷。
5.大力發展無公害與環境相容的農業科技,保證綠色、無公害與環境相容的動植物保護藥品和重大病害防治技術的創新、研制、開發與應用。
6.加強綠色農業科技對農產品、水果、水產品、蔬菜、保鮮技術的研究,使之達到延時、延地、常年供應貯運、拉開上市差距、操作方便、增產增收。
7.實行節水農業,包括基因抗旱、抗寒、抗鹽堿、抗風沙的研究、開發與應用。
科技學術論文歸檔與利用存在的問題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是由所辦負責科技學術論文、著作的收集、管理、歸檔工作,主要是通過每年舉辦1~2次國內空間環境工程等專業學術會議,出版會議論文集。科技論文年均兩百篇左右;每年本所參加國際聲和振動、空間環境材料、空間碎片等相關專業國際會議十項;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年均20余篇,均圍繞該領域及相關專業的研究和發展。由于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逐年增多,為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所的整體學術地位和技術水平;同時由于學術水平顯著提高,導致對空間環境及相關科技信息需求也不斷增加,但在科技論文齊全歸檔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工作方面,筆者認為還存在一些問題。
1.檔案管理不到位。雖然目前對科技論文的歸檔范圍已有明確要求,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并未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疏于嚴格管理。使科技論文歸檔的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檔案人員不能主動收集科技論文,致使部分科技論文作者將論文存在自己手中。
2.審查不嚴格。航天科技有嚴格的保密審查和技術審查規定,但有部分作者為了圖方便和省事,未經審查就直接將科技論文投在國內外的刊物上發表,造成科技論文歸檔不受控。
3.檔案意識不強。部分科技人員不能自覺地將所發表的論文主動歸檔,特別是被EI、SCI等國際主要檢查收集的優秀論文,甚至將論文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未能意識到科技論文是航天科技的寶貴財富,是促進科技快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技術支持。
解決科技論文歸檔與利用的途徑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檔案意識。在各項緊張繁忙的科研型號任務管理工作中往往對檔案工作的不夠重視,導致科技學術論文的歸檔和利用價值被忽視。
為了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增強科技人員的檔案意識:一是在所網頁“學術交流”專欄,增設“論文歸檔”欄目,大力宣傳科技論文歸檔的要求及其重要性;二是利用每年舉辦的學術交流會活動,在征文通知中明確提出論文歸檔的要求;三是采用職務晉升方式,將是否歸檔作為一項硬指標,作為晉升的加減分項,把歸檔工作納入科技人員的職責范圍;四是通過各種載體的有效宣傳,樹立科技論文歸檔意識,將檔案意識融入到相關的工作中,將科技論文歸檔工作納入所的檔案工作計劃中。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共享科研成果。我國《檔案法》第三章第十條明確規定:“對國家規定的應當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按照規定,定期向本單位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者移交,集中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是國家的工作人員,任何個人或團隊在科研工作過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都是屬于國家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不能據為已有,要做到學術科研成果資源共享。
3.健全完善規章,做到有法可依。在已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科技人員的需求,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規定,從制度上進行管控、不留死角,使科技學術論文歸檔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保證科技學術論文歸檔工作規范有序地開展。
4.嚴格審查手續,保證受控。為了徹底堵塞未經審查就發表科技論文的漏洞,確保發表的科技論文歸檔。應在嚴格執行所有關保密管理辦法及學術交流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由所辦負責學術交流的管理工作和科技論文的歸檔工作,做好一出一歸的閉環管理。
首先,要逐級審查待發表的科技學術論文。通過《國內會議及刊物的審批表》進行審查管控,采用處室、專家兩級審查制度,經單位保密部門審核后出具《保密審查證明》后,方可對外提供和發表。從根本上杜絕了未經審查就的問題。
其次,所辦將全部發表的論文及論文審查表均按照歸檔要求進行存檔,分類整理立卷,并編制檢索目錄供大家查詢利用。
5.實行獎勵政策,鼓勵。本所自2008年起開始實施科技獎勵制度,鼓勵科技人員積極撰寫,極大地提高了學術交流水平,數量逐年上升,論文歸檔數量也逐年增加。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學術交流工作,2011年對論文獎勵制度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明確規定被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美國《工程索引》(Elsevier EI)、英國《科學文摘》(SA)、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收錄的論文及在國內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給與物質獎勵,對于及時歸檔的論文作者,于每年年終特別發放現金獎勵。調動了科技人員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同時極大地推動科技學術論文歸檔工作,收效顯著。
6.與晉升考核掛鉤,刺激歸檔熱情。為了促進科技學術論文的歸檔工作,保護知識產權,要求申報者和科技學術論文歸檔主管部門分別遞交清單,將主管部門提供的發表清單作為依據,每年參照論文歸檔情況進行評比。評比數據與員工的職稱評定、晉升考核掛鉤。將科技學術論文的歸檔工作與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連。此方法能夠更加有效地刺激論文作者主動歸檔的積極性,由被動歸檔變為主動歸檔,更加有利地確保科技學術論文歸檔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了科技論文歸檔的齊全完整。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科技成果共享
自從2004年開始,在網頁主頁面上建立了“學術工作”專欄,下設學術動態、學術論文、學術成果3個欄目。該專欄自建立起,通過較高的點擊率,充分說明大家對學術成果檢索利用的關注程度。利用信息化管理網頁平臺,達到了宣傳和交流空間環境工程領域里技術和成果的目的,也促進了航天器環境工程的發展。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數據顯示:以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統計,2013年度,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發表的國際論文共20.41萬篇,其中82.77%的論文產自高校。而在被引用次數高于學科均線(即“表現不俗”)的69064篇論文中,仍然有82.7%出自高校,在“表現不俗”的論文占本校全部論文比例統計中,蘇州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摘攬前三甲,比例超過45%。在2013年全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中,75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高校,其中北京大學6篇、浙江大學6篇、復旦大學3篇、哈爾濱工業大學3篇、東南大學3篇。高校依然是科技的“主力軍”。
2013年,高校R&D折合全時人員占全國9%,R&D經費占全國7.6%;然而,高校牽頭承擔“973”項目占全國68%,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占67%,牽頭儀器開發專項或承擔子任務占90%,獲得三大獎占全國60%;發表SCI論文占全國82.77%。高校用全國9%的人力和7.6%的經費,實現了發表SCI論文數超過全國80%,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占據半壁江山,有效地支撐了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在國際科技激烈競爭下,高校的R&D經費盡管逐年增長,但所占份額仍然較低,可在論文等科研方面的投入產出效率卻非常高,高校科技的指標比例仍在穩中有進,數量份額仍在不斷提升,顯示出高等學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始終是國家創新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地位重要,作用獨特。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等學校具有豐富的人才和學科優勢,建有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已成為我國組織實施各類科研任務的主陣地之一,有信心有能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做出更大的貢獻。教育部正著力指導高校創造性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主動調整思路和部署,充分挖掘制度紅利,堅持科技、教育、經濟三結合,謀劃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三并舉,實現由學科導向向需求導向、由封閉分割向開放協同、由要素分散向資源匯聚三個轉變,提升科技創新、支撐教育、服務發展三種能力,進一步釋放創新潛力、催生重大成果產出、更好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以科技強、人才強帶動經濟強、國家強,肩負起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崇高使命。
附:
論文被引次數與世界平均值還有不小差距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趙永新)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日在京的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機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論文共12.15萬篇,其中23968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高于學科均線,比例為19.7%,分別較2009年、2008年上升了4.2和8.2個百分點。
統計結果表明,我國國際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世界排位均有提升。2001年至2011年(截至2011年11月1日)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83.63萬篇,排世界第二位,比2010年統計時上升2位;論文共被引用519.14萬次,排在世界第七位,比2010年統計時提升了1位。我國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統計時的5.87次提高了5.8%;世界平均值為10.71次,比上年提高了1.3%。我國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雖與世界平均值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對較快。從學科上看,我國有12個學科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前10位以內,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技術、數學等4個領域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二位。
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各學科論文在2001—2011年10年段的高被引論文(被引用次數處于世界前1%)數量增加到5856篇,排世界第六位,比2010年統計時上升1位。
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主管單位:陜西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西安分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語
種:雙語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5123
國內刊號:61-1419/R
郵發代號:52-23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關鍵詞:北京交通大學 科學引文索引 SCI 學科評價 引文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01-02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是全世界最大最權威的引文索引數據庫。[1]我國高校非常重視學校師生的論文被SCI收錄情況和被引用情況,并已經成為公認的評價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與水平、衡量學術地位的重要指標和重要依據。
本文通過對2004年至2012年SCI收錄的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論文進行計量分析,從論文數量、學科分布、被引用情況等不同維度,了解北京交通大學的科研論文的產出情況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現狀,為學校今后的學科發展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xpanded)數據庫為統計源,以北京交通大學為單位,對2004年至2012年發表的論文進行了統計。考慮到該校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在高級檢索頁面,編寫檢索式:“AD=beijing jiaotong univ”,時間跨度選擇“20040101-20121231”,在所有出版文獻類型和語言中檢索。共檢出3810篇,對檢出文獻逐一核對,結合數據庫平臺的分析工具以及Excel數據表的統計分析、篩選計算等功能,對北京交通大學SCI論文進行了計量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論文數量和增長趨勢
SCI收錄的論文數量是衡量科研國際化水平和實力的重要指標,直接反映了學校的科研生產力。2004年至2012年北京交通大學共有3810篇文獻被SCI數據庫收錄。通過對發表年度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八年來,北京交通大學SCI論文呈快速、平穩增長趨勢,在2004年發表SCI論文158篇,2012年高達606篇,是2004年的近4倍,年平均增長率達11.11%。(見圖1)說明北京交通大學近年來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科研成果的增長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2.2 論文作者分布和合作情況
2004年至2012年SCI收錄北京交通大學的3810篇文獻中,共有1910名作者參與,其中發表10篇以上的332人,發表50篇以上的23人,發表100篇以上的7人。說明北京交通大學SCI發文的參與面廣,參與學者比例較高,而且核心科研人員隊伍已經形成。表1所列為發文量位居前10的學者。
再通過對3810篇論文的作者署名單位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北京交通大學的科研合作伙伴遍及美國、新加坡、加拿大、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最多,共266篇,其次為加拿大,共77篇。如圖2所示。
此外,北京交通大學與世界范圍內400多個大學、研究機構都有合作關系。其中,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合作密切,不過從前20名可以發現(表2),國內機構占了絕大多數,說明北京交通大學與國內其它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度較高,但需進一步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和機構的合作研究。
2.3 論文學科分布
通過利用Web of Science 的分析工具對3810篇論文的學科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圖3):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論文的學科覆蓋面很廣,共涉及103個學科類別,廣泛涉及電子電氣、物理、材料科學、光學、計算機科學、電信學、數學、力學等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其中,共有23個學科的論文產出總數達到百篇以上,可見電子電氣、物理、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是北京交通大學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
2.4 刊載論文的期刊分布
檢索出的3810篇文獻分布于519種國內外期刊上,平均每種期刊刊載7.34篇。載文最多的是《ACTA PHYSICA SINICA》,高達136篇,其次為《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刊文117篇。其中,共有83種刊物上的載文在10篇(含10篇)以上,占論文總量的53.4%,說明論文分布比較集中。
從排列前10位的來源出版物可以看到(表3),有5種期刊來自中國,說明學校論文收錄在國內刊物較多,國際影響力不高,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等學科是北京交通大學SCI論文的重要載文期刊和學科來源,應得到相關科研管理人員的重視。
2.5 論文被引用情況
論文被引頻次反映了該論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論文被引頻次越大,說明論文的利用率越高,論文在同行中引起的關注就越多。北京交通大學被SCI收錄的3810篇論文,被引頻次總計13095次,去除自引的被引頻次總計10448。施引文獻達10019余篇,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獻8692篇。
經過統計發現(圖4),單篇文獻被引用頻次30次以上的共54篇,10~29次共326篇,6~9次共305篇,1~5次共1587篇,1538篇無被引。可見,北京交通大學論文的總體影響力偏低。
3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SCI收錄的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論文數量呈現出持續、平穩增長的趨勢,該校近年來科學研究氣氛活躍,科研實力、科研水平逐年遞增。
其二,從論文作者統計結果看出該校的科研人員比例較高,核心科研人員隊伍已經形成,該校科研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力資源保障。
其三,從收錄論文的學科分布來看,該校的優勢學科集中在工程類應用學科,其中工程學、物理、計算機科學是今后的優勢學科。
其四,刊載論文的期刊和論文篇均被引用頻次都較低,說明該校的論文影響力較低,論文質量需要提高。
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引起學校相關部門的重視,在今后科研政策的制定上要引導師生加強對論文質量的重視,加強對外國際交流,提高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要制定相應的學科發展規劃,保障優勢學科向更高、更強的方向發展,并培育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以及協調發展薄弱學科。“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科學的管理;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科學的決策。”[2]希望本文有助于北京交通大學開展科學的管理和評價,為今后的發展和研究提供參考和思路。
參考文獻
[1] http://.cn/scholarlyresearch/scientificresearch
2008年全國商務財會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6名)
安宜寬 (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
耿明英 (武漢科技學院)
王 芬 (寧波市外經貿局財務處)
崔立中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
李 睿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
李 婧 (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獎 (10名)
陸 紅 (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張曉蓓 (山西省商務廳商務研究中心)
張曉東 (揚州中宇進出口有限公司)
張雙林 (四川怡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陳艷 (山東省對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石天唯 (吉林省國際商務學校)
姜 瑩 (北方集團天津文教體育用品進出口公司)
陳嘉雯 (廣州輕出集團有限公司)
余孝文 (河南省外貿學校)
葉 欣 (云南冶金集團進出口公司)
三等獎 (14名)
黃東晶 周濱 胡愛榮 (黑龍江科技學院)
阮宏丹 (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閔 華 (江西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計財處)
宋海賓 胡愛榮 武晶茹 (黑龍江科技學院)
鄭 諍 (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張翠芬 (中交集團公路一局海外分公司)
小 曉 (廣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饒 明 (四川川投國際貿易公司)
劉慶權 (湖南省通用工業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鐘哲天 (上海外經(集團)有限公司)
郎慧繪 (西安西電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周 領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胡愛榮 黃東晶 劉勝 (黑龍江科技學院)
吳 琛 (武漢科技學院)
2008年全國商務財會論文評選工作組織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江蘇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上海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山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寧波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廣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廣州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天津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湖北省商務廳規財處、湖北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山西省經貿廳財務處、山西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遼寧省經貿廳財務處、遼寧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四川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外經財會專業委員會
本報訊(記者商西)昨天,中科協科技期刊發展報告(2011),報告顯示,國內學術期刊發展滯后于學科發展,優秀論文外流現象嚴重。受科研評價體系、期刊出版環節等因素影響,大量優秀論文流失國外。
對此,中科協書記馮長根認為,學術論文走向國際受到鼓勵,但國內高水平論文選擇到國際期刊發表,體現國內期刊質量和影響力有待提高。他認為,學術論文信用問題以及對好論文缺乏鼓勵和激勵機制,導致大量論文停留在低水平。
“這些年來,我們對作者的培訓實際上是零,高等院校開培訓課也不是很多,這是很大的疏忽”。馮長根說。
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按學科分類,可分為熱帶綜合類、熱帶地理類、熱帶生態類、熱帶生物類、熱帶農業類、熱帶林業類、熱帶氣象類、熱帶海洋類等8大類27種(表1)。
熱帶綜合類期刊
國際上熱帶綜合類期刊主要有來自荷蘭、美國的ActaTropica(《熱帶學報》)和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熱帶保護科學》)2種期刊。ActaTropica④由荷蘭主辦,Elsevier出版,1944年創刊,是世界上創刊最早的熱帶研究期刊。月刊,SCI收錄,2016年影響因子為2.218,是一本有關傳染病研究的國際雜志,內容涵蓋公共衛生科學與生物醫學等研究,特別強調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人類和動物健康有關的主題;主要刊登熱帶亞熱帶的人畜健康、疾病生態、數學建模、社會科學、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論文。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⑤由美國MongabayCorporation主辦和出版,2008年創刊,季刊,為SCIE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為1.238,為開放存取電子雜志;主要出版有關歐洲、北美地區熱帶森林和其他熱帶生態系統保護領域的原始性論文和最新評論,接收研究論文、評論文章、通信、觀點文章和短訊。
熱帶地理類期刊
熱帶地理類期刊主要有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的《熱帶地理》、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新加坡熱帶地理》)、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馬來西亞熱帶地理雜志》)、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加拿大熱帶地理雜志》)4種期刊。《熱帶地理》⑥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和出版,1980年創刊,中文雙月刊。主要報道國際上熱帶亞熱帶地區地理研究方面的成果,報道內容涵蓋地理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相鄰或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論文、前沿動態、研究進展、社會熱點等。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⑦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主辦,Wiley出版,1953年創刊,季刊,為SSCI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為1.277;影響分區為地理類Q3;主要刊登熱帶地區自然、人文環境方面的理論研究、實證研究、評論,以及與地理相交叉學科的發展問題。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⑧由馬來亞大學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UniversityofMalaya)主辦和出版,1980年創刊,半年刊,為EI收錄期刊,主要刊登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熱帶亞熱帶地區地理與環境等方面的論文。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⑨由加拿大勞倫森大學(LaurentianUniversity)主辦和出版,2013年創刊,半年刊,英-法雙語出版;暫無影響因子;專注于熱帶環境,重視開放討論;其報道內容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地理、制圖、遙感、環境、文化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區域規劃、城市地理、地緣政治等。
熱帶生態類期刊
熱帶生態類期刊主要包括來自英國、德國、印度的JournalofTropicalEcology(《熱帶生態學雜志》)、Ecotropica(《生態熱帶》)、TropicalEcology(《熱帶生態》)。JournalofTropicalEcology⑩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出版,1985年創刊,為SCI收錄期刊,雙月刊;2016年影響因子為0.904,影響分區為生態學Q4;主要報道熱帶生態學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或評論,重視通過實證研究來調查陸地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對種群進化和生理生態方面的思考,對熱帶地區生態科學在定量和統計方面的提升是其重要目標之一。Ecotropica⑪由德國熱帶生態學會(German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主辦和出版,1995年創刊,半年刊。TropicalEcology⑫由國際熱帶生態學會(International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ISTE)、印度BenerasHindu大學植物系主辦和出版,1961年創刊,季刊,主要刊登熱帶、亞熱帶生態學各專業論文,包括植物生態、生態系統、土壤生態、生態壓力、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演化、國際上生態變化、可持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人文生態等方面的內容。
熱帶生物類期刊
熱帶生物類期刊主要包括來自美國、哥斯達黎加、中國、澳大利亞等國的5種期刊:Biotropica(《生物熱帶》)、TropicalPlantBiology(《熱帶植物生物學》)、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熱帶生物學雜志》葡萄牙文版)、《熱帶生物學報》和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熱帶草地》)。Biotropica⑬由美國熱帶生物與保護學會(AssociationforTropicalBiologyandConservation,ATBC)主辦⑭,Wiley出版,1997年創刊,雙月刊,SCI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為1.730,影響分區為生態科學Q3;主要報道關于熱帶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以及熱帶生物的進化、行為和種群生物學方面的原創性研究。TropicalPlantBiology⑮由美國于2008年創辦,Springer出版,為SCI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1.400,影響分區為植物學Q4,季刊,該刊報道內容涵蓋快速發展的熱帶植物生物學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理學、進化、發育、細胞和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基因組生態學和分子育種,多發表原創性研究和評論文章,偶以專題的形式聚焦單一熱帶物種或某種大的突破。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⑯由哥斯達黎加大學(UniversidaddeCostaRica)主辦,SciELO出版,1969年創刊,季刊,葡萄牙文刊,為SCI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0.495,影響分區為生物學Q4,主要報道內容:熱帶生物學和保護熱帶生物領域的文章。選擇標準是具有新的信息,論文具有相應實驗設計、長時段實地工作和完整體系的分類學系統研究。《熱帶生物學報》⑰由海南大學主辦和出版,2009年創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報道熱帶生物學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專題評述、學術問題討論、研究簡報(或快報)、成果摘要等。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⑱由澳大利亞熱帶草原協會(TropicalGrasslandSocietyofAustralia)主辦,熱帶農業研究中心CentroInternacionaldeAgriculturaTropical(CIAT)出版,1967年創刊,英-西雙語刊,在線期刊,3期/年,主要報道內容:熱帶農業、林業、牧業的研究成果,包括奶業和牲畜研究。
熱帶農業類期刊
熱帶農業類期刊主要包括源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牙買加等國的8種期刊: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熱帶農業雜志》)、TropicalAgriculture(《熱帶農業》)、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波坦尼卡熱帶農業科學雜志》)、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熱帶與亞熱帶農業生態系統》)、《熱帶農業工程》《熱帶農業科技》《熱帶農業科學》《熱帶作物學報》。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⑲由印度科技部科學與工業研究局(Departmentof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主辦和出版,1961年創刊,原名AgriculturalResearchJournalofKerala(1961―1992年),半年刊;為Scopus收錄期刊,主要報道范圍:關于作物科學、農業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等各方面的文章,特別是將生物、工程、生態和社會知識應用于熱帶地區農作物、種植園和園藝作物的管理。TropicalAgriculture⑳,由牙買加西印度大學(UniversityoftheWestIndies,Jamaica)主辦,1921年創刊,英文刊,季刊,為Scopus收錄期刊,主要報道范圍:綜合性熱帶農業科學及其相關領域。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21由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niversityPutraMalaysia)主辦,Putra大學出版社(UPMPress)出版,1978年創刊,季刊,OA期刊,為Scopus收錄期刊,主要報道內容:熱帶農業研究、農業生物技術、生物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昆蟲學、漁業、林業、食品科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和管理學、生理學、植物和動物科學、植物生產、獸醫學。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22由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學獸醫和動物科學學院(FacultyofVeterinaryMedicineandAnimalScience,UniversityofYucatan,México)主辦和出版,2001年創刊,在線期刊,季刊,為Scopus收錄期刊,該刊致力于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認識和發展,鼓勵與該領域相關或交叉學科的成果來稿。《熱帶農業工程》23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主辦,1976年創刊,中文刊,雙月刊,主要報道內容為農業機械工程、水土保持、生物環境與能源工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仿生科學與工程、農畜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資源)、信息與電子工程、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農產品轉化增值工程、經濟與管理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等領域的內容。《熱帶農業科技》24由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與云南省熱帶作物學會主辦,1977年創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以天然橡膠、咖啡、熱帶水果、南藥、熱帶花卉等為主的熱帶亞熱帶經濟植物、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科技論文和快訊,內容涉及熱帶農業資源與開發、遺傳育種、生理生化、土壤農化、植物保護、農業生態、熱作氣象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試驗簡報、綜述述評等。《熱帶農業科學》25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主辦和出版,1980年創刊,中文刊,月刊,報道范圍是:國內外熱帶農業科學研究與生產技術動態;有關熱帶可持續農業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動植物品種選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集約化種養技術、農業生物災害防治、農產品儲運保鮮加工等科學試驗報告;農業經濟管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新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等。《熱帶作物學報》26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主辦和出版,1980年創刊,中文刊,月刊,主要刊登國內外熱帶作物特別是巴西橡膠樹、胡椒、咖啡、劍麻、香草蘭、椰子、木薯、甘蔗、熱帶果樹、南藥等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方法,以創新性學術論文為主,兼顧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應用價值的研究報告、試驗總結、專題評述和學術問題討論等稿件。
熱帶林業類期刊
熱帶林業類期刊主要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和中國的2種期刊。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熱帶林業科學雜志》)27由馬來西亞林業研究所(ForestResearchInstMalaysia)主辦和出版,1988年創刊,英文刊,季刊,為SCI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0.466,影響分區為林業科學Q4,主要報道關于熱帶森林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管理學、造林學、保護、利用和產品開發和發展方面的原創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熱帶林業》28由海南省林學會主辦,1973年創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林業方面的研究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綜述與述評、科技信息等。
熱帶氣象類期刊
熱帶氣象類期刊主要有《熱帶氣象學報》29的中、英文版,由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主辦,中國氣象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創刊于1984年,現為雙月刊;主要刊登海―氣相互作用、中低緯相互作用、低頻振蕩及遙相關、低緯大氣環流異常及其機制、熱帶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季風動力學、熱帶氣旋動力學與運動學、熱帶應用氣象、熱帶大氣探測、熱帶大氣物理、熱帶大氣環境與化學、熱帶氣候變化及其與國際上變化的聯系、熱帶大氣科學試驗、以及相關方面等的學術成果。英文版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30于1995年創刊,季刊,為SCIE收錄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0.600,影響分區為氣象與大氣科學Q4,集中刊登熱帶大氣動力學、天氣學、氣候學、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及數值天氣預報等方面的學術成果,報道新的預報方法和成功的經驗,綜述本領域科研進展及動態。
熱帶海洋類期刊
熱帶海洋類期刊有《熱帶海洋學報》31(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1982年創刊,中文刊,現為雙月刊,這是國際上唯一的一份專門研究熱帶海洋的期刊。該刊主要刊載南海及鄰近熱帶海洋學研究中有關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海洋沉積、河口海岸、海洋生物、海洋污染與防治、海洋儀器與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以及反映最新學科前沿動態的綜述性文章。
2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的分布特征
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的區域分布
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主辦國分布在五大洲的12個國家。其中,亞洲國家的熱帶研究期刊種類最多。包括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4個國家;其次為拉丁美洲,有墨西哥、牙買加、哥斯達黎加等3國;北美洲有美國、加拿大兩國;歐洲有德國和荷蘭兩國;大洋洲僅有澳大利亞。在熱帶研究期刊的主辦國中,中國主辦的熱帶研究期刊數量最多、學科最全。包括《熱帶地理》《熱帶氣象學報》(中、英文版)、《熱帶海洋學報》《熱帶作物學報》《熱帶農業工程》《熱帶農業科學》《熱帶農業科技》《熱帶林業》等,涉及熱帶地理、氣象、農業、海洋等多學科領域。
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的語言文字分布
國際熱帶研究期刊從語種上看,包括英文、中文、葡文、西文、法文等5種語言期刊。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中,英文刊的數量最多,共15種,占總刊數的一半以上。包括:ActaTropica、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TropicalEcology、JournalofTropicalEcology、Ecotropica、Biotropica、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TropicalPlantBiology、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TropicalAgriculture、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2.2熱帶研究期刊的中文刊熱帶研究的中文期刊數量僅次于英文刊,為9種。占熱帶研究期刊數量的1/3,即《熱帶地理》《熱帶生物學報》《熱帶林業》《熱帶農業工程》《熱帶農業科技》《熱帶農業科學》《熱帶作物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熱帶海洋學報》。葡萄牙文刊1種,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英-西雙語刊1種,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英-法雙語刊1種,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
國際上熱帶研究期刊的檢索機構分布
(R&D)經費投入與產出狀況
2006-2011年我省(R&D)經費投入穩步增加,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逐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億元(R&D)經費投入量呈下降趨勢。圖1 2011年陜西省與全國(R&D)經費投入與產出對比圖
(R&D)經費投入穩步增加。(R&D)經費投入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物質基礎,長期以來已為世界各國和重要國際組織所普遍采用。2011年,我省(R&D)經費投入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達249.4億元,同比增長14.7%,比全國平均增速低8.3個百分點。全省(R&D)經費支出占全國總支出的2.9%,比2006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
圖2陜西省與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對比圖
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逐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專利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被作為技術創新活動的晴雨表,2011年,我省專利授權量11662件,億元(R&D)經費投入專利授權量從2006年的24.4上升至46.8件,列全國第26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139件,居全國第10位,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12.6件,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逐步圖3陜西省與全國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對比圖
科技論文是我省(R&D)經費投入主要產出形式。2011年,我省共發表國內外論文34003篇,居全國第6位,全省億元(R&D)經費投入量136.3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9篇,年量是同期專利授權量的3倍,億元(R&D)經費投入國內外量是同期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的10倍,說明目前我省(R&D)經費投入產出仍以科技論文為主。圖4陜西省與全國億元(R&D)經費投入量對比圖
存在的問題
專利和科技論文是(R&D)產出的兩大組成部分,忽視其中任意一個都不利于我省科技競爭力的提高和創新型陜西建設。分析發現我省(R&D)經費投入與產出仍存在以下問題。圖5 2006—2011年陜西省(R&D)經費投入與產出排名變化趨勢圖
(R&D)經費投入強度遠離創新國家標準。2011年我省(R&D)經費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2.24%下降至1.99%,逐步遠離2%以上這一創新國家投入水平,排名也下降至全國第5位。近年來,大部分發達國家(R&D)經費投入強度都在2%以上,其中以色列基本維持在4%左右,美國一直保持在2.6%左右。
(R&D)經費投入與專利產出績效不高。與全省(R&D)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5位,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相比,我省(R&D)經費投入與專利產出績效偏低,億元(R&D)經費投^專利授權量僅列全國第26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4.9件。億元(R&D)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雖逐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但也僅列全國第12位。
億元(R&D)經費投入量呈下降趨勢。利技論文作為(R&D)活動的系統總結和理論研究結晶,仍是衡量自U新活動,提別是基礎研究活動的主要對象。2011年,全省每億元(R&D)經費投入國內外量從2006年的300.2篇下降至136.3篇,居全國第10位。
2013年9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201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上,了由該所編制的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國醫藥導報》繼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之后,各項期刊評價指標均進一步提升,“總被引頻次”“學科影響指標”等多項重要指標在本學科內名列前茅,以綜合評價得分學科排名第八的佳績,再次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受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委托,1987年開始對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的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利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論文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并每年定期編制、年度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板),該報告選擇了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學科擴散指標、學科影響指標、基金論文比等20余項評價指標,在經過嚴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各個學科的重要科技期刊,是我國最權威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之一。
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收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共1994種,的是這些期刊2012年度的質量評價報告情況。該報告顯示的主要評價指標中,《中國醫藥導報》2012年度的總被引頻次為4341,在其收錄的43種醫學綜合類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種外文期刊)中排名第3位;影響因子為0.328,排名第24位;綜合評價總分為46.9,排名第8位;學科擴散指標為12.47,排名第8位;學科影響指標為0.93,并列第4位。
據了解,由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2013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收錄各學科6225種中英文期刊,其中社會科學類期刊2145種、自然科學類期刊4080種、引文版期刊179種,基本囊括了我國出版的學術技術類科學技術期刊和理論研究性社會科學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的擴展和補充。它更為完整地提供了我國期刊的評估數據;兩者同屬一宗,為“姊妹篇”。在擴刊版中,《中國醫藥導報》被歸入了“醫藥衛生總論”的期刊類別,該類別收錄了此類期刊121種,其中包括4種外文期刊。該報告顯示,《中國醫藥導報》2012年度擴展總被引頻次為13361,擴展影響因子為0.735,擴展他引率為0.97,擴展引用刊數為1016,擴展學科影響指標為0.84,擴展學科擴散指標為7.76。綜合看來,《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較往年相比,各項指標均穩步提升,多項主要指標穩居同類期刊前列。
《中國醫藥導報》作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藥衛生期刊,創刊9年來,一直堅持“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和服務性”的辦刊方針,不僅建立了國內一流的龐大編委、審稿專家隊伍,培養了30余名專職編采、經營人員,還導入了現代化的先進期刊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制訂了一套比較系統、標準、規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編采流程,堅持以質取稿的原則,從各方面嚴把稿件質量關和編校質量關,確保了雜志的學術水平,編校質量不斷提高。對于2012年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該刊負責人表示:《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一直在穩步提升,2013年再次被列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除了我們采編團隊的不懈努力之外,更要感謝近十年來主管主辦單位領導,編委、審稿專家,廣大作者、讀者和業界同行對我刊的關心、支持和指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查找不足,強化內部管理,堅持科學發展;我們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對優秀醫藥科研論文、重大科研課題論文的組稿力度,不斷提高審稿和編校質量。在夯實核心期刊地位的同時,向國際科技知名期刊的辦刊目標邁進。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必須從體制改革、政策扶持、人才培養、輿論宣傳等各個方面入手, 要努力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文化氛圍
【關鍵詞】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本頁關鍵詞】教育論文 職稱論文 職稱期刊 MBA論文寫作
【正文】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必須從體制改革、政策扶持、人才培養、輿論宣傳等各個方面入手, 要努力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文化氛圍, 創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目前, 國務院已了相應配套政策, 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也有具體規定, 建議有關部門在國家有關政策細則出臺后, 立即制定實施細則, 確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預期效果; 同時要建立與政策實施相配套的管理監督檢查機制, 以保障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落到實處。建議省委、省政府對現行科技工作評價體系以及干部管理、職稱評定等某些相關政策、制度對科技自主創新的負面效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清理或調整不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規定, 制定切合安徽實際的、鼓勵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規定。切實加強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知名品牌等方面的制度建設。要在編制、經費、工作條件等方面支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我省設立國家專利代辦處。要建立起覆蓋全省的專利組織機構, 將專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保障知識產權工作的正常開展。大力推動企業增強專利、標準意識, 提高企業的產權保護、管理、運用能力, 加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鼓勵高新技術產品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 支持企業自主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技術標準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重點支持企業通過再創新推動以我為主形成技術標準。鼓勵企業打造知名品牌, 重獎獲得國家名牌、馳名商標的產品。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省級專利市場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市場, 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向市場面向企業, 實現科技與生產力的有效對接, 為科技創新提供原動力, 為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提供市場平臺。要制定鼓勵技術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設立專項資金, 用于采購自主創新的產品, 幫助科技創新企業降低風險。改進政府采購評審機制, 給自主創新的企業以優先待遇。
【文章來源】/article/67/155.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