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20: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學女生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方法-使用SCL-90自測量表,對南充第十二中學校700名初中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參與測試的女生有效回收卷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為338份。結果-不管是總分還是陽性項目數,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項得分都明顯高于留守男生,在“強迫”這一項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數突出。與非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相比較,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如何通過中學教育實踐活動促進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
留守初中女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
留守初中女生是指父母雙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超過半年,而與父母雙方中的一方留守原居住地,或單獨留守或與其他親屬生活在一起留守原居住地的在校初中女生。這個階段的女生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fā)展方面都出現顯著的變化,身心發(fā)展迅速且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fā)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本文從中學這個立場,通過日常教學管理活動和心理測量,收集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如何通過學校教育促進留守初中女生健康成長。
一、調研數據分析
2016年10月-11月,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項目《留守女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課題組對南充市第十二中學校在校初中學生進行了SCL-90心理測試,測量卷發(fā)出700份,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參與測試的女生有效回收卷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為338份,為了進行比較研究,用SPSSforwindows19.0統(tǒng)計軟件上機處理數據和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數據進行了分組分析:留守女生與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與留守男生,強調留守和性別因素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1.總分評分分析。90項癥狀清單(SCL-90)量表共有90個項目,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采取1~5級評分。評分規(guī)則之總分:90個項目單項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嚴重程度;單項分≥2的項目數,表示受檢者在多少項目上呈有“病狀”。總分大于160,或者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表示呈“陽性”,被測對象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見圖1)
圖1顯示,在參與測試的317名女生中,總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21.1%,總分大于160的非留守女生38人,占比11.9%;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留守女生有70人,占比22.1%,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非留守女生有45人,占比14.2%。數據分析顯示,不管是總分還是陽性項目數,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與非留守女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2)留守男和留守女
圖2顯示,在參與測試的336名留守學生當中,總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19.9%,總分大于160的留守男生53人,占比16%;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留守女生70人,占比20.8%,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留守男生46人,占比13.6%。數據分析顯示,與留守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2.因子分分布狀況分析。SCL-90包括9個因子,每一個因子反映出個體某方面的癥狀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因子分等于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總分與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當個體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時,即超出正常均分,則個體在該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本文為了研究需要,進行了下面的分析處理:將參與測試的每個學生的10個因子分進行計算,用因子分除以該因子項數得到每個因子的平均分:當因子均分=1時,證明該學生在該因子項上完全正常:1<因子均分<=2時,證明該學生在該因子項上有輕微癥狀;2<因子均分<=3時,證明該學生在該因子項上有中等癥狀;因子均分>3時,證明該學生在該因子項上有嚴重癥狀。將不同群體(例如,留守或非留守)的因子均分求和并除以該群體人數,得到群體因子均分不同群體之間,群體因子均分越高,該群體出現因子問題的比例越大。反之,出現因子問題的比例越小。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見圖3)
圖3對比圖顯示,留守女生因子均分在每一項的得分都明顯高于非留守女生,在“強迫”這一項因子中,所有女生的因子均分都明顯高于其他因子均分。這應該引起關注。
(2)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
圖4對比圖顯示,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項得分都明顯高于留守男生,在“強迫”這一項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數突出。這一結果跟相關研究基本吻合。通過上面的數據和圖表分析顯示,與同齡的女生相比,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與留守的同齡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如何幫助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長,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原因分析
與同齡人比較,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對比數據從留守和性別兩方面進行了比較。因此,要找到為何留守女生這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也應從這兩個角度去分析。1.留守造成的影響。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輩或者留守女生自己在家,或者是留下父親照顧女生,以上這些情況,讓進入青春期階段的留守女生無處了解青春期,有了困惑也不能及時解決。當身體和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時,要么找不成熟的同齡人求助,要么自己獨自承受,這些都加重了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2.留守女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從心理學上來說,女生的心理成熟狀況比男生要早一到兩年,留守女生特有的生活狀況促使留守女生比同齡人更成熟,這些都會導致留守女生在青春期心理感受力比一般人要強烈,心理困惑更甚。另外,有學者認為,女生特有的心細、敏感、脆弱等特點也使其在學生生活中以及人際交往中出現相對高的焦慮感。
三、教育對策
(一)中學對留守初中女生教育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
中學對留守初中生,尤其是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常態(tài)化,實時跟蹤留守初中女生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基本情況檔案。每個學年入學季使用調研問卷對這些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收集,做到學校和班主任對每個留守初中生都有紙質檔案資料。對初中生進行心理測試,得到留守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數據分析,這個數據并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檔案中。檔案建立以后,由學校、班主任、學校心理老師分別保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由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實時更新這些留守初中生的數據,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2.推動學校心理咨詢室工作常態(tài)化。很多中學根據發(fā)展需要設立了心理咨詢工作室,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心理咨詢室的工作并沒有正常開展,這一現象應由中學自身主動調整。不管是素質教育需要,還是學校教育活動正常開展,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迫在眉睫。聘請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定期對初中生人群和特殊人群如留守初中生進行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更要對突出的個案進行針對性的教育。3.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每個學年的4月和9月分別進行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5月是中學中考的時間,6月是高考時間,在4月舉辦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幫助中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找到積極的方法應對考前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9月是中學生入學季,可以在這個月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環(huán)境,學會如何處理新的人際關系。可聘請心理學專家入校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學校通過學校展板、校報、學生手抄報、學生主題黑板報、學生主題班會等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動。
(二)中學促進留守家庭教育發(fā)展
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對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嚴重,中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去充分發(fā)揮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日常聯(lián)系家長的工作機制。中學應每天通過班主任利用學校聯(lián)系家長的通訊工具,如家校通,校翼通等方式,將留守初中女生的每天在校情況傳播給家長,讓家長每天都能掌握留守女生的學習生活動態(tài),并敦促家長每天都關注留守女生的學習和情緒狀態(tài)。2.定期指導留守初中女生的家長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在一般情況下,學校比家庭掌握更豐富、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論,學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遞給家庭。中學可通過與家長聯(lián)系的通訊工具,將對留守女生教育的一些指導意見傳遞給家長,指導家長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還可以定期對留守初中女生身邊的監(jiān)護人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留守初中女生更多信息,并通過這些交流活動將對留守女生的教育注意事項傳達給監(jiān)護人,促使監(jiān)護人能積極關注和定期教育留守初中女生。3.建議家長能留下父母一方陪伴留守女生。對于青春期的留守初中女生來說,這個階段她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發(fā)生巨大變化,父母一方,尤其是母親對于留守女生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因此,中學應建議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盡量留下母親陪伴孩子。
參考文獻:
[1]曾紅,ZENGYu.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3):124-125.
一、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的現狀
中學女生的物理成績比其他科目低些,比男生的成績也差些,各級各類學校都是如此。學習物理專業(yè)的女大學生人數很少,女物理學家就更少了。
在初二剛學物理的時候,女生的物理成績略好于男生,但以后就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進入高中后就更加明顯了。當然也有些例外的情況,但不是主流。
一些研究資料表明,同一班級學生,同一教師執(zhí)教,女生花在物理學習上的時間雖多,但平均成績明顯低于男生,在高中就更明顯了。
在“應試教育”過程中,很多物理教師認為女生“笨”,不適合學習物理,而忽略對中學女生學習心理特點的分析和研究。在提倡素質教育,重視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廣大物理教師應當更新觀念,重視、研究中學女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學習的復雜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發(fā)現其規(guī)律,如此既可為物理教師制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程序提供依據,又能為中學女生學好物理課程提供有效指導。教師忽視或回避男女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各自的心理特征,就不能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輔導,不利于解決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問題。
二、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心理分析
(一)中學女生學習心理特征
1.智力因素
心理學研究資料表明:女孩開始講話的時間比男孩平均早三個月,這種語言發(fā)展優(yōu)勢一般要保持到青春期。在小學時,女生的心理年齡總會偏大一點,顯得比較懂事,學習成績一般較好。這些優(yōu)勢促使她們進一步強化用背誦的方法來獲得知識,從而得到優(yōu)良的成績。而男生在接受機械識記、單向思維的認知方面受的影響相對就小些,這就使他們在小學階段就具有較好的空間立體視覺感,優(yōu)于女孩,這也促進他們發(fā)展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們今后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幫助作用。[3]
2.非智力因素
(1)女生生理、遺傳方面的影響。
女生青春期來得早,生理不適現象較多,導致她們在學習困難的科目上,自信心降低。一些女生(還有她們的家長)對學好物理缺乏自信心,認為女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物理的材料,再努力也是“白搭”。
根據現代分子遺傳學和實驗心理學的研究,男女兩性不同的染色體遺傳特性影響了男女兩性的心理發(fā)展。比如,女性的性染色體由兩條X染色體組成,而男性的性染色體則由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組成;男性只要X染色體攜有一個空間想象能力的基因,就會獲得空間想象能力,而女性只有在兩條X染色體上都攜帶空間想象能力基因,才會獲得穩(wěn)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除了染色體遺傳影響,還有性激素對兩性智力、氣質發(fā)展的影響。當然這些作用是潛在的,只有在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中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2)社會化方面的影響。
從學前教育開始,女孩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性別角色訓練,形成了溫順文靜的性格,進小學后因受到教師的表揚而強化,從而形成了比較頑固的習慣思維,缺乏想象力。男孩的獨立性、競爭性、支配性、侵犯性相對表現得較明顯。多數男孩重視觀察和實踐。比如平時搭車,他們對司機前面的各種儀表感興趣,會認真觀察,琢磨其用途,模仿司機開車和學司機查看觀后鏡、后視鏡。而女孩則不然,總是在一起斯文地說話,或看外面的風景。
(二)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心理分析
中學男女生學習物理上的性別差異,在不同層次、不同地區(qū)都有類似表現,可見其成因上具有共性。
1.意志力薄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發(fā)展過程,而且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即意知過程。學生的意志品質對實現教學目的、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而是由于意志力薄弱,其突出表現為學習的興趣不濃,學習的自覺性不夠。
2.情感困難
情感是人們內心對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的體現,如愉快、熱愛、憎惡、仇恨等。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能滿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會引起人的積極態(tài)度,使人產生一種肯定的情感,反之就會引起人的消極態(tài)度,產生一種否定的情感。在物理教育中,恰有許多與中學女生需要相抵觸的情況,從而造成女生的特殊情感,如部分教師或家長對中學女生期望太低;教師教育不得法,忽視了女生的特性。
3.物理思維弱化
心理學指出,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獨創(chuàng)性和敏捷性等,物理思維主要有間接性、概括性、深刻性、抽象性、邏輯性、精確性等特性。學生思維能力的差別主要就體現在上述特性的差異上。女生在這方面較弱,從而構成了她們特有的思維品質,如思維過于片面、定勢,缺乏邏輯性,等等。
張家港第六中學的徐玉洪等人對該校高一兩個班102個學生作了調查。期末統(tǒng)計,物理成績在班級平均線以下的女生有35人,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15人,而這些女生中,外語成績有32人超過班級平均線,其中有5人進入了前十名;而那些男生中,只有3人外語成績超過了班級平均線。這說明,女生學習物理困難,性別差異、心理特點是主要因素。她們學得很努力,機械識記能力很強,只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空間想象等方面能力相對弱一點。
三、解決中學女生物理學習困難問題的對策思考
首先,教師要用多元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以一門學科學習的成敗作終審判斷:學生學習心理的差異,是學生眾多個體差異中的一個方面,教師只有承認學生的差異,并善于發(fā)現差異,才能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中學物理教師只有這樣看待中學女生,才不會出現偏激,才能對教育的真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女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在培養(yǎng)勤奮、踏實的學習作風上,這就是一個有利因素。也就是說,男女學生在心智發(fā)展上,都存在一個“揚長補短”的問題。
為了幫助女生學好物理,物理教師要探索出適宜女生學好物理的教學方法,并伴以有效的心理輔導保駕護航。我的做法是:
1.強化目的教育,調動女生的學習自覺性。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和諧的師生情感。
3.培養(yǎng)女生積極的參與意識,讓她們有成功的體驗。
4.調整教學過程的起點,為她們鋪好臺階。
5.針對女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抽象概念多用形象事件作類比,幫助她們理解消化。
6.指導女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她們舉一反三、開闊思維、延伸思維,從而學會從多側面、多角度去考慮物理問題。
7.加強心理輔導,使女生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情緒,不斷提高學習物理的信心。
此外,為消除中學生學習物理上的性別差異,從長效治本這個角度來看,女生的家長從學前教育開始,就要優(yōu)化家庭教育。比如,性別的角色教育和訓練很有必要。對于女孩的思維方式、學習行為上的某些弱點,家長應該有意識地采取措施彌補。例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女孩玩三維立體游戲,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女孩拆裝玩具。家長要選擇物理知識“含金量”高的項目,讓女孩盡情地玩。“玩”可以適度抑制外表語言的發(fā)展,促進內部語言的旺盛發(fā)展。所謂內部語言,即指“先想后說”、“先想后做”中的“想”。發(fā)展內部語言,即發(fā)展思維活動。
參考文獻:
[1]托馬斯.世界重大問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8.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吳康寧教授認為教育機會公平有三個層次:就學機會公平、就讀優(yōu)質學校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參與機會公平[1]。從這些表述可以看到,目前倍受關注的教育公平主要是硬件領域也可說是物質領域的公平,而軟件領域的教育公平即意識領域或叫觀念領域的教育公平卻被忽視了。如在教育環(huán)境中存在的對一定對象的負性刻板印象、偏見甚至歧視等,無形當中就會給這些對象帶來負面影響,從而產生了教育不公平。而學科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最為明顯和普遍,它的不良影響也最為廣泛。
一、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存在現狀
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是指人們持有的認為男生學習理工科能力和潛能強于女生的觀念。
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廣泛存在,不僅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國外也毫不遜色;不僅一般普通人存在此種觀念,教育當事人(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學生本人、家長等)也明顯地存在著這樣的觀念。
我國有研究者選取部分中學教師進行訪談,發(fā)現被訪談的中學老師全部認為男生比女生擅長學習數學,沒有一位教師認為女生擅長數學,都認為女生在低年級(如小學、初中一、二年級)還可以,但到了高中以后,隨著學習難度的加深,女生普遍理科下降[2]。筆者的女兒正讀高中,分文理科時,老師就明顯地表示:女生嘛,最好還是去讀文科的好,讀理科潛力不大。所以大家看到在高中,文科班里大多是女生,男生很少,理科班里則女生很少。前段時間筆者女兒還回來說,“老師說‘我們班物理成績不好,是因為我們班女生多了’”。還有人對中學教材進行了分析,發(fā)現中學教材里面的信息也存在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3]。許多家長同樣如此,筆者的一樣同事(一位高校男教師),他女兒在分文理科時,女兒想讀理科,他卻堅持要他女兒選文科,他說即使高一時理科成績還行,但到了高二高三隨著理科難度加大,理科對女生來說會越來越難學,與男生相比會越來越沒有優(yōu)勢,在他的強烈建議下,他女兒最后還是選擇了文科。學生本人也明顯存在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有研究發(fā)現女中學生對數學的態(tài)度沒有男中學生積極,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中學女生對數學的成績期望、興趣和信心都出現了下降的傾向[4]。筆者從外顯和內隱兩個層面都對中學生的數學性別刻板印象進行了調查,發(fā)現雖然在外顯層面中學生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數學性別刻板印象,但是在內隱層面,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明顯地認為女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不如男生[5]。有研究用外顯量表對中學男女生進行調查發(fā)現,中學男生比女生更喜歡學習數學類知識[6]。還有研究者采取內隱方法,選取小四、初一和高一的學生,調查他們的內隱數學態(tài)度,結果發(fā)現女生數學態(tài)度的年級差異顯著,隨著年級增高,女生對數學的態(tài)度越來越消極[7]。
國外也廣泛存在學科性別刻板印象,而且他們也進行了大量研究。Sherman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了約200名左右的從8年級到11年級的學生,發(fā)現數學成績接近的男女學生,在8年級時數學態(tài)度差不多,但到了11年級的時候,女生對于數學的態(tài)度包括自信、有用性、男性科目等等方面都不如男生積極,二者有顯著差異[8]。Oswald和harvey研究發(fā)現,大多數人都相信物理、化學、工程等領域屬于適合男性的學科,不太適合女生[9]。Ambady的研究發(fā)現從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的兒童(grade K-2)就顯示出了內隱數學性別刻板印象意識,他們傾向于認為數學頂尖優(yōu)秀的學生是男性,但是他們在外顯層面上卻否認男女數學能力有差異[10]。Tenenbaum和 Leaper以美國歐裔中產階級家庭為對象進行研究,發(fā)現這些家庭中的父親傾向于認為科學對兒子比對女兒更有趣也更容易一些[11]。
從這些研究結果和社會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文化中到處充斥著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包括老師、學生、家長等都存在著這樣的刻板印象,甚至學生用的教材里面也無意中隱藏著學科性別刻板印象信息。這樣的刻板印象對學生的學習會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呢?近幾年來西方國家的一些研究者非常重視負性刻板印象對被刻板者的影響的研究,他們稱之為刻板印象威脅[12],他們的研究結論告訴我們,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理工科學習會產生不良影響,也即威脅效應。
二、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不利影響
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造成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老師的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其對待女生的態(tài)度。有研究發(fā)現在理科課堂上男生得到老師的關注更多,與女生相比有更多的時間與老師互動,得到更多的贊揚以及關鍵性的反饋和糾正等。一般情況下,老師對男生的信任、關注較多,而對女生則懷疑較多,關注和鼓勵較少,而且教師很少費心去采取適合女生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13]。
2.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女生理科能力的發(fā)揮。國外許多研究發(fā)現,當女生在完成理科任務(如數學考試)時,如果環(huán)境中存在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氛圍,如故意突出女生的性別身份、讓女生與男生比、老師流露出女生不如男生等等,相比沒有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氛圍時,女生的表現下降,考試成績差一些[14,15]。筆者對高二學生的實驗研究發(fā)現,在進行數學測驗時,有意識地強調數學很重要,許多人認為女生學數學能力不如男生,與沒有這一強調過程的另一測驗組相比,女生的工作記憶容量和數學測驗成績都出現了下降[5]。
3.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女生學習理科的動機。有研究發(fā)現女生的數學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低于男生[11,12]。還有研究發(fā)現刻板印象威脅使女生降低了自己的數學成績期望[16]。還有研究發(fā)現,學科性別刻板印象不僅使女生投入理科領域的動機水平下降,還會影響她們的動機特點[17],在刻板印象威脅情境下她們更傾向于采取成績回避目標(Performance-Avoidance Goals),即不求學好,只求不太差,即使是數學成績相當優(yōu)秀的女生也是如此[18]。有研究發(fā)現,與正性刻板印象情境和控制情境相比,在負性刻板印象情境中,女生更傾向于進行內部歸因,也即傾向于認為是自己天生能力不行而導致的失敗[19]。還有研究發(fā)現,刻板印象威脅可能使個體更傾向于自我設障(self-hadicap),即自己故意給自己設置一個學不好的理由,從而心安理得地放棄努力[20]。
4.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女生對理科的認同程度。一些研究發(fā)現,面對負性刻板印象標的的領域,個體通常會采取疏離(disengagement)[21]或者不認同(disidentification)[12]等措施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女生如果長期受到學科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而且自己的理科學習成績又表現不佳時,其很有可能就慢慢變得對理科的學習沒有興趣和信心,把理科學習排除在自我概念之外,她可能就會認為反正我是學不好數、理、化等理科的,所以學得好不好都無所謂,只要其他科目學得好就可以了。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女生對理科失去信心,再也不去努力學習理科,高中分文理科時,理科班男生遠遠多于女生,文科班女生遠遠多于男生。在大學的科系里面更是如此,理工科男生占絕大多數,女生少得可憐;而文史類學科專業(yè)則恰好相反。
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使女生理科潛能不能被激發(fā),制約了女生在理工科領域的發(fā)展。所以雖然女生獲得了同樣的教育機會,坐在同樣的教室里,接受相同老師的教育,但是在精神層面、在隱性層面上女生卻沒有獲得和男生同樣的平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教育的不公平。而由于這種不公平比較隱蔽,很容易被忽視,因而它的負面效應可能更大。女性群體占人類的一半,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應引起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足夠重視。
三、減弱學科性別刻板印象的不良影響,還女生平等教育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聯(lián)合著手,減弱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不良影響,從實質上給女生以平等教育。
1.營造性別平等的社會氛圍,淡化性別差異意識。一項國際性研究發(fā)現,性別平等做得比較好的國家與性別平等做得比較差的國家相比,前者女生的成績明顯好于后者。在挪威和冰島,由于他們長期推行男女性別平等政策且落到實處,因此這兩個國家的女生表現最為突出(冰島女生的數學和閱讀兩項成績都高于男生);而在土耳其,在推行男女性別平等方面表現較差,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結果他們女生的表現也相對較差[22]。這表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性別平等政策和氛圍影響著女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要減弱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不良影響,首先國家要推行男女性別平等政策,且要落到實處;其次,整個社會要淡化性別意識,營造一個平等的氛圍,不要動不動就貼性別標簽。
2.教育實施者傳遞科學的性別觀念。首先是父母要有正確的性別觀,要充分相信女孩,給她們正確的引導和暗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最主要影響者。家庭環(huán)境、家庭教育和家長的觀念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研究發(fā)現,父母的性別刻板印象影響著孩子的學科性別觀念,并對孩子的學科興趣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也產生影響[11,23]。心理學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兒童,父母的權威性、影響性越大,年齡越小的時候形成的觀念越是根深蒂固,所以要想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首先父母要秉承科學的性別觀。其次,當孩子一上學,老師就成了孩子的重要他人,老師的言行就有很大的權威性。我們知道教育領域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所以老師的言行、態(tài)度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而且是無形當中的影響,很容易被忽視。所以,首當其沖的是教師和父母要轉變觀念,正確看待學科性別現象,發(fā)自內心地相信女生,在語言、行為和態(tài)度上一視同仁,使皮格馬利翁效應發(fā)揮正面作用而不是負面作用。
3.對學習者進行科學的智力觀引導。對于智力的研究發(fā)現,存在著兩只不同的智力觀,即智力實體觀和智力增長觀。智力實體觀傾向于認為人的智力固定不變,而智力增長觀則傾向于認為智力是可變的,即智力能隨著人的不斷學習和努力而得到發(fā)展。現代腦科學的研究為智力增長觀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腦科學的研究表明,越是勤用腦大腦里面的神經聯(lián)結越是豐富,那么大腦就越加好用。所以智力雖然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更多的是后天塑造。國外有研究者在學校進行了現場教育實驗,他們通過指導者教育和通過提供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理解并相信腦子越學越靈活。結果發(fā)現,接受這方面教育的女生與控制組女生相比數學成績大大提高,而男生則表現不明顯[24]。說明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滲透智力的可塑性(malleable intelligence)教育,對女生的理科學習很有幫助。
學習心理學的理論也告訴我們,當個體在某方面學得比較好的時候,則這方面的認知結構比較豐富和牢固,那么以后學習與此相關的知識也更加容易。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某科目越學得好,則該科學習起來越輕松、效果越好,某科越沒有學好,則學習起來越吃力,給我們的假象好像是該方面智力高低不一樣,其實并非智力的原因,而是認知結構的原因。所以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效果主要與學習投入度、學習方法和以前該方面的掌握程度等有關,而不是簡單地歸因于某方面的學習能力。
4.考評環(huán)境盡量寬松。許多刻板印象威脅的實證研究發(fā)現,考試題目難度越高,考試結果越重要,則刻板印象威脅越嚴重,相反,則刻板印象威脅效應較小甚至沒有威脅。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考試這種評價手段,不要一切以考試結果為衡量標準。其次,考試題目的難度要適中,難易搭配合理,沒有特別需要不要出太難的題。另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要過分強調考試分數,考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引導學生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考試。
5.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滲透反學科刻板印象信息。人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受暗示性,當提供反刻板印象的榜樣時,女生無形中會受到積極的暗示,不僅能降低刻板印象威脅效應,還能增強女生的自信心,提高女生的學習興趣。這方面也有研究者做過實證研究并得到了肯定的結論,實驗者在數學測驗過程中,故意讓一位女性助手在現場扮演數學成績相當棒的角色榜樣,結果發(fā)現,在有角色榜樣在場的情境下,女生的數學測驗成績明顯好很多[25]。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抓住有利時機,講一些女科學家、女發(fā)明家(如居里夫人、謝希德、吳健雄等)的故事,滲透一些反刻板印象信息,還可以在本校樹立一些理科學得好的女生榜樣,另外學生用到的教輔材料也要注意有意識地突出強調女性的理科能力,這樣多方面結合,將能有效降低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 吳康寧.教育機會公平分三個層次就學機會公平屬溫飽水平.中國教育報,2010-05-05.
[2] 張勛,周鴻敏.小學數學教材中性別刻板印象分析.教育學術月刊,2008(7).
[3] 陳莉.教師的學科性別差異觀念與差別對待.山東師范大學,2006.
[4] 袁立新.男女中學生對數學態(tài)度的差異與發(fā)展傾向.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6(2).
[5] 宋淑娟.中學生數學——性別刻板印象及其威脅效應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0.
[6] 游安軍,何明.中學生數學學習態(tài)度發(fā)展的研究.數學教育學報,1997(2).
[7] 楊海波,李夢麗,白學軍.不同年級學生數學內隱態(tài)度的特點.心理學探新,2008,105(1).
[8] Sherman,J..Mathematics,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Changes in girls and boys,grades 8-11.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0,72(4),476-482.
[9] Oswald,D.L.,?Harvey,R.D..AQ-methodological study of women’s subjective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Sex Roles,2003,49(3-4),133-142
[10] Ambady,N.,Shih,M.,Kim,A. & Pittinsky,T.L..Stereotype susceptibility in children: Effects of identity activation on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Science,2001,12,385-390.
[11] Tenenbaum H R,Leaper C.Parent-Child Conversagions about Science:the Socialization of Gender Inwquitie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39(1):34–47.
[12] Spencer,Steven J,Steele,et al.Stereotype Threat and Women’s Math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9,35(1):4-28.
[13] 范文貴,李偉華.西方數學學習性別差異研究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8,224(9):77–82.
[14] Inzlicht,M.,Ben-Zeev,T..Do high-achieving female students underperform in private?The implications of threatening environments on intellectual process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796-805.
[15] McGlone,M.S.,Aronson,J..Stereotype threat,identity salience,and spatial reasoning.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7(5),486-493.
[16] Cadinu,M.,Maass,A.,Frigerio,S.,Impagliazzo,L.,& Latinotti,S..Stereotype threat:The effect of expectancy on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33,267-285.
[17] Brown,R.P.,Pinel,E.C..Stigma on my mi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ence of stereotype thr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3,39,626-633.
[18] Smith,J.L.,Sansone,C.,& White,P.H..The task engagement process:the role of interes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99(1),99-114.
[19] Koch,S.C.,Mller,S.M.,Sieverdin,M..Women and computers: Effects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attribution of putersand Education,2008,51,1795-1803.
[20] Keller,J..Blatant stereotype threat and women’s math performance:Self-handicapping as a strategic means to cope with obtrusive negative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Sex Roles,2002,47,193-198.
[21] Major,B.,Spencer,S.,Schmader,T.,Wolfe,C.,& Crocker,J..Coping with negative 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disengagement.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1),34-50.
[22] Guiso L,Monte F,Sapienza P,et al.Diversity: Culture,Gender,and Math.Science,2008,320(5880):1164-1165.
[23] Tiedemann J.Parents’ Gender Stereotypes and Teachers’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Concept of Their Mathematical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92(1):144–151.
一、職業(yè)中學女生的負面心理表現
(1)依賴心理。我所帶的09級幼師班,是個純女生班。我發(fā)現學生們進校后,由于在個人發(fā)展上缺乏目標,學習失去了動力,一些女生變得胸無大志、懶懶散散,進取意識日趨淡薄。我曾在班會課上做過一次關于個人規(guī)劃的調查,發(fā)現有些女生只想將來能有一位令人羨慕的丈夫。一些職業(yè)中學女生受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影響,把諸如主動性、獨立性、競爭意識、事業(yè)心等看成是男性化的品質,把女性化與事業(yè)成就對立起來,形成了個性上的依附性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
(2)情緒化心理。情緒化是女性從業(yè)者容易出現的一大弱點。在這方面突出的表現是她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弱以及抗干擾能力差,她們害怕再失敗、再次受挫,從而畏縮不前。她們在意外界的議論與評價,較易被他人意見所左右。這必然造成職業(yè)中學女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某些不足,也使得成就動機容易發(fā)生動搖,在事業(yè)追求上缺乏堅定的信念與執(zhí)著精神。
(3)自卑心理。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處理得好會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尋求優(yōu)越感,而處理不好就將演化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女性一般身體與體質較弱小,生理負擔沉重,加上邏輯思維能力一般不如男性,女性這些固有的特點,往往給她們在智能的發(fā)揮、職業(yè)的選擇、成功的機會方面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女性成才的艱難,從而使不少職業(yè)中學女生產生“女不如男”的自卑心理。我班女生在回答“你對自己的發(fā)展前景所持的態(tài)度是什么”一題中,有近30%的學生選擇了較為悲觀的看法,這表明職業(yè)中學女生對自我的認同程度較低,總認為自己的各方面都比別人差。
二、負面心理的原因分析
(1)歷史原因。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在我國古代由于政治經濟的不發(fā)達和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壓迫,便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雖然很少有人再提“女子無才便是德”,但那種“女孩兒始終是要嫁人”的類似論調永遠在重彈。她們對自己的能力不甚了解,對自己的前途很不明了,對學習的態(tài)度也很難真正的端正起來,因為那些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同樣根深蒂固的影響著她們,使她們感到誠惶誠恐,感到茫然無措,甚至感到無助。
(2)生理原因。從生理角度來講,女生承受了比男生更多的壓力。她們的身體素質不一定差,但一般比男生的力氣要小,在相當一部分需要體力的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時向她們的男同學求助。另外女生們還要承受生理期的折磨,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會感到疲勞、煩躁、沒精打采甚至疼痛,很多女生也不愿意將自己如此私密的事情示人,從而羞于開口。但是,不說不代表這些事情沒有在困擾她們,月月如此周而復始,是很影響女生們的心理的。
(3)社會問題。職業(yè)中學女生正處于心理不成熟、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當中,有些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以至有些女孩子在遇到問題或困惑時得不到家長的正確引導,往往會因為不能和家長溝通交談,從而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
三、應對思考
職業(yè)中學女生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教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士的正確引導是很難自己走出誤區(qū)的。職業(yè)教育不應該僅僅把目光放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上,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我們談論教育時經常說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各學校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處理,讓所有女生們都能夠成功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健康成長并最終成才。
(1)積極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和專題講座。安排有教育經驗和一定醫(yī)學背景的醫(yī)生擔任老師,分專題有計劃地開設適合女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健康教育選修課或專題講座,普及職業(yè)中學女生健康保健方面的相關知識,幫助職業(yè)中學女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認同自我,提高適應社會成就自我的能力,真正使職業(yè)中學女生樹立起“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2)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一種形式。社團的組織原則、規(guī)章制度和活動是民主、平等和生動活潑的,發(fā)揮了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加學生社團活動,有助于投身社會實踐、陶冶情操、提高綜合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讓人作多方面的考慮,集思廣益緊跟時代的步伐;有助于培養(yǎng)職業(yè)中學女生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發(fā)揮其特長。因此,參加社團活動是促進和幫助成員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
(3)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少女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而運動心理學研究證明,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是克服心理障礙、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訓練方法。體育活動能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激勵,激發(fā)人們更加熱愛生活,確立頑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使生命向著更健康、更和諧、更完善的境界推移。學校要積極開展適合職業(yè)中學女生身體特點強度適中的體育活動。通過參加一些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運動項目,解除煩惱、不安和自卑,使情感得到發(fā)泄,情緒趨向穩(wěn)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及自豪感和自強精神。
(4)網絡交流。在選擇溝通途徑上,網絡表現出比電話、普通書信更強的競爭力,成為繼面談后學生的第二選擇。我班45名女學生中有60%的人曾利用網絡聊天工具與我談過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網聊,我發(fā)現她們很愿意向人傾訴煩惱,我也更容易掌握她們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及時做出正確的引導。
【關鍵詞】中學體育;女性特點;教學方法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身心健康得到發(fā)展的基本途徑,中學階段是青春發(fā)育的頂峰階段,在這一時期,她們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由于生理上的發(fā)育,第二性征的明顯化,加上自身心理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逐漸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缺乏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筆者結合多年從事體育教學的經驗就如何讓中學女生上好體育課作一淺析。
一、給她們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中學女生發(fā)育日趨完善,隨著性的成熟,表現出如下特點:有的因須靦腆害羞或個人趣味愛好不合而不愿意參加活動;也有的錯誤認為“體育課上與不上無所謂,既不影響升學,又不影響分配工作……”等,對于這些現象,教師應加強思想教育和學習目的性教育,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自覺鍛煉的積極性。
1.利用室內課進行課的常規(guī)教育和中學體育教學目的任務教育
首先讓學生明確課的組織紀律、學習態(tài)度、請假制度等,并在課中認真貫徹,嚴格要求,使學生對體育課引起足夠重視;其次通過講述優(yōu)秀女運動員刻苦鍛煉勇攀高峰的先進事跡,講解體育與健康以及身體健康與生活、學習、“四化”的關系,端正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習信心。
2.進行思想教育要聯(lián)系實際
教師必須和學生打成一片,經常和她們一起參加活動。通過談心、閑談了解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思想狀況,有的放矢進行教育。還可以及時傾聽學生對課的要求和看法,改進教學工作。如,在交談中發(fā)現女生普遍都愛美,都希望自己身體勻稱、苗條,怕鍛煉后發(fā)胖難看。針對這種思想,就向女生講解什么樣的體態(tài)最美,鍛煉能使人健康、長壽、減肥,從而消除顧慮,提高積極性。
3.對女生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
對于基礎差、素質差的學生經過努力,一時不能完成動作的不要急于求成,要啟發(fā)誘導,多關心幫助。有進步就給予鼓勵表揚,幫助她們樹立起學習信心,誘導學習的積極性。
4.對于女生例假問題,教師也要關心,從側面了解經期、經量,并做好記錄建立卡片
每學期適當安排一些生理衛(wèi)生常識課,加強經期衛(wèi)生教育,還要告訴學生在經期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對健康有好處的常識。要求學生例假期間應隨堂上課,進行輕量活動或擔任保護和幫助等工作,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席或不活動,并作為制度執(zhí)行。
二、合理按排體育教學內容和控制好運動量
1.根據女生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量
女生因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功能較差,因此在運動量安排上應相對小些,但要適量(過強刺激會引起抑制,刺激強度小又達不到鍛煉目的)。一般宜采用練習密度大、練習時間短、中等強度的練習手段。課的平均心率保持在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不宜超過170次/分左右。如果運動量較大時,要增加間歇時間,降低密度,這樣學生不會產生過度疲勞,又有利于掌握技術和增強體質。實踐表明,合理安排運動量是調動女生學習、鍛煉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2.選擇適合女生練習的項目,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安排豐富多樣的準備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專門性素質練習內容。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跑跳步、單足跳等練習內容,編排在慢跑或徒手行進操中進行。既有效地做了準備活動又提高了身體素質。還可根據女生愛好,把跳橡皮筋、跳繩游戲以及不同姿勢的走、跑、跳作為準備活動的內容。改變了“立正稍息向后轉,原地踏步地一二一,四列橫隊做體操,枯燥乏味老一套”的現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合理安排教材,抓住難點進行教學
教材要根據季節(jié)和女生的特點進行安排。除耐力跑安排在秋末和冬季外,器械體操以及運動量、密度較小的教材,適宜安排在氣候溫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這時衣著單薄,便于做動作;球類、武術教材四季都可以安排,但夏季應以改進技術為主。此外,夏季還應多安排些小強度活動,如藝術體操、舞蹈等內容;冬季應增加些比賽內容。這樣安排女生較歡迎,積極性也能調動。
4.在教學時要結合學生所長,突破難點進行教學
在大綱中,女生對耐力跑教材不感興趣,也是最難教的內容,學生一聽上課內容是長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女生的興趣特點,將跳繩作為發(fā)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與耐力跑技術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取得了明顯效果。女生不僅掌握了中長跑技術,克服了“厭跑”心理,而且大大激發(fā)了女生的奔跑興趣。
5.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安排活動性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體會所學的技術,在實踐中運用
如在彎道跑技術教學時,單純叫學生做50m彎道跑,學生興趣不大,也跑不快;而結合圓周接力跑練習、同學興趣高。這樣不僅運用了彎道跑技術,發(fā)展了速度素質,也培養(yǎng)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課的整理活動要輕松愉快,方式多樣。時間應根據課的需要可長可短,隊形也不一定按上課隊形集合,可在原地,也可采用分散的和成各種圖案的隊形。除做輕松優(yōu)美的藝術體操、舞蹈、自我按摩和深呼吸外,我們認為教師還應想辦法引起同學放聲大笑,提高興奮性,抑制疲勞,在笑聲中愉快地結束一堂課。同時讓學生學會自我心率測定,在基本部分結束后自我測定一次,又在結束部分后測一次,這樣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機能狀態(tài)及恢復情況,教師也能及時掌握運動量,便于備課。這種自我測定法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興趣
1.對難度較大的項目多采用分解教學法
如在教跳箱時,首先向學生講解示范,建立正確的助跑、踏跳、騰空、落地的動作概念,然后進行分解練習。①助跑一踏跳練習;②助跑一踏跳一推離墻壁;③助跑一踏跳分腿上箱一分腿跳下;④山羊練習由低到高;⑤山羊前橫拉橡皮筋練習;⑥山羊前后模拉兩根橡皮筋;⑦橫箱練習。這樣女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掌握動作,既不感到枯燥又增強了學習鍛煉的信心,克服了膽小害怕的心理,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2.采用比較法來提高分析綜合能力,又通過競賽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較法與競賽法可同時結合進行。如兩組女生練跳箱,一方面進行正、誤對比,讓學生明確錯在哪里,為什么跳不過;另一方面以正確動作跳過者記分進行比賽,看哪組完成質量好,好在哪里。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練習效果。同學之間相互鼓勵,形成了你追我趕、生動活潑的氣氛。競賽法為僅可以在跳箱練習中采用,在其它許多項目中都可采用,這樣學生越學越有勁,動作掌握快,成績提高也快。
3.中學女生體育課興趣培養(yǎng)的手段與方法是多樣的
如:教師的目光暗示、表揚、鼓勵與批評,及時糾正錯誤,正確的示范,生動形象的講解、游戲、競賽、直觀教具等。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女生特點,針對中學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對其進行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育,幫助中學女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及時充電,這些方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中學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體育教學方法種類很多,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功能。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她們對體育鍛煉有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各種項目要穿插教學,讓其感到運動項目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摘要:中學階段是女生體育教學和運動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女生是一個需要教師多加關注的群體。教師要想提高中學女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就要了解中學女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建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加強體育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和學習觀;在課堂中穿插了一些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育等措施,提高中學女生的體育積極性。
關鍵詞:中學體育 教學 女生 興趣
在現階段的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實行大課堂教學,沒有足夠重視中學女生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最終影響了女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長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效果不佳,最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初中階段的女生開始進入青春期,性格也從活潑好動變得文靜、沉默起來,在體育學習上通常表現為被動、混課、站課、應付等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厭學情緒。只有真正了解女生對體育課興致不高的原因,為她們設定合適的體育項目和目標,才能夠提高她們對體育的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了解中學女生身心特點
從文化的角度講,性別角色代表著與性別相關的動機、態(tài)度和行為,由于生理、心理特質的不同和特殊的社會角色的影響, 男女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逐漸形成了種種性別差異, 它們對男女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們必須注意女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不同于男生的心理特點,研究女生在體育活動中所反映出的性別差異現象及其規(guī)律,才能增加女生全方位、多角色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促進女生在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全面健康成長。
中學的體育教師一般都有這樣的體會,女生上體育課積極性不高, 存在“三輕”、“兩多”、“一難”現象。“三輕”即學生輕視、家長輕視、學校輕視;“兩多”即請假的多,看別人練習的多;“一難”即課堂難控制。尤其是男教師上課更是如此,究其原因大至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初中女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由于生理機能發(fā)育不穩(wěn)定,身體素質暫時停滯和下降,以及個別女生出現初潮,經期沒有完全形成規(guī)律,造成了心理的不正常反應,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減弱,喜靜不好動,所以稍有不適便想請假。
二是由于學校的生理衛(wèi)生課沒有普及,一些學生缺乏生理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發(fā)育及第二性征的逐漸成熟,逐漸減弱了少年時期的活潑、靈敏,感到完成動作的難度加大,因而懶于運動,在體育課堂上經常形成看的人多練的人少的現象。
三是目前一些家長、學生、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認識模糊,重智育輕體育, 造成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惰性大大增加。加之傳統(tǒng)文化背景、大眾傳媒等對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不鼓勵態(tài)度對女生的體育活動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學校對女生運動環(huán)境的營造重視不夠, 在體育課教學內容、運動場地設施等安排上沒有更好地照顧到女生的體育活動特點和需求。
二、提高中學女生體育興趣的方法
(1)建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中學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愛好。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一般都有著比較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殊心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尤其是對于中學女生來說,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她們的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一些女生比較容易接受的體育鍛煉項目來進行,比如說乒乓球、健美操、舞蹈等。這些教學課程對于女生來說力量要求不是很大,學生在進行鍛煉時不用耗費過多的體力,同時在這樣的鍛煉中能夠滿足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她們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鍛煉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來調整體育教學的課堂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找到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方法,形成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女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帶給她們的樂趣和好處,長期在這樣的鍛煉中學生不僅能夠擁有強健的體魄,而且還有助于她們的生活和學習,提高學習成績。所以教師要建立寬松的體育課堂環(huán)境,充分尊重女生的體育課堂要求,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主動性。
(2)加強體育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和學習觀
體育心理輔導是幫助提高學生擴大體育學習效果的過程。由于遺傳或者體質原因不同的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表現能力和所能達到的水平也千差萬別。這就導致一些在體育課上總是表現不好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抗拒心理。而體育心理指導就是要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自卑感,從而養(yǎng)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體育心理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培養(yǎng)和保護運動樂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注重學生的喜好,又要注意控制學習的難度,鼓勵和幫助運動水平低的學生。二是幫助學生再次形成學習動機。一項運動練習如果長久地進行,結果就會導致學生達到心理狀態(tài)的飽和,從而失去興趣。這時,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梳理,比如改變教學方式、改變練習環(huán)境或者運用語言激勵等,幫助學生再次形成學習動機。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作為引導學生認識并和體育建立連接的中間媒體,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有著直接而全面的影響。教師標準、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常常會收獲學生無數訝異和羨慕的眼光,從而使學生產生“我也要達到這種標準”的心里,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
(3)在課堂中穿插了一些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育,多給例假期女生更多的關注
許多女生并不了解經期的適宜鍛煉有利于健康,因此她們不敢去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鍛煉。教師應多關心、詢問女生的月經狀況,進行記錄,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做出處理。應多向女生傳授有關知識,要讓女生明白經期參加適宜的體育活動,不但有利于改進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盆腔的充血現象,而且運動時腹肌的收縮與放松可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經血的排出。這樣的引導有利于學生走出困境,使她們懂得一些青少年時期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遵循發(fā)展的特點,克服焦慮和害羞心理,以平常心對待正常生理發(fā)育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掌握一些基本的鍛煉方法與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的鍛煉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改變中學女生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就要抓住學生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要充分尊重女生的想法,根據此階段女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愛好,設定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取得體育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玲.淺析女生體育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1,(10).
烏市兵團一中初二年級李老師告訴筆者,班里不少女生都是“哈韓”一族,普遍認為中性裝扮帥氣干練,緊跟時代潮流,喜歡寬大的運動裝、牛仔褲,頭發(fā)剪得短短的,這樣既酷又帥。
中學生自己又是如何看待“中性化”?他們眼里的流行到底是什么?
中學生的看法
在天山區(qū)某中學,筆者對初三(5)班的38名女同學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5名女生喜歡李宇春式的酷帥“中性化”裝扮和發(fā)型;21名女生表示不喜歡穿裙子,喜歡穿寬松的運動裝或是牛仔褲,2名女生表示從上初中起,已經有三年沒穿過裙子了。
在烏市41中學讀初二的女生小蔡留著李宇春式的短發(fā),戴著周筆暢式可愛的平光眼鏡,著黑色T恤、牛仔褲,從后面看完全分辨不出是男生還是女生。前面一看,臉上女孩的稚氣未脫。筆者問她是不是模仿“超女”,她馬上反對:“拜托,我才沒模仿,我們追求的是個性!”小蔡告訴記者,學校里像她這種裝扮的女生很多,大家喜歡的就是那種能突出自己個性,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
烏市崇正私立中學高二的小黃告訴筆者,她欣賞李宇春的帥氣和爽朗和那股自然熱情的男孩子氣,舉手投足之間一股帥勁兒,很寬容坦蕩的樣子。小黃告訴記者,從小父母就教育她不要嬌氣,要像個男孩那樣能干,堅強。所以她并不認為是個女孩就應該表現得嬌弱,她雖然沒有打扮得很中性化,卻最欣賞中性美,陽光又灑脫。
也有一些學生對中性化裝扮持反對態(tài)度。在烏市十中門口,小剛出口就說:“我不喜歡中性化女生。她們比較粗野,有時會講粗話,動作很野蠻,有時還會打架。”他不太欣賞這樣的女生。他認為,女孩應該有女孩的樣子。采訪中,一些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當成一種時尚、潮流,盲目追捧,導致部分孩子的性別差異日趨模糊,讓當老師的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教育。對此,家長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家長的看法
王女士的女兒在烏市第11中學上高一,平時專門穿寬寬大大的衣服,還愛穿運動休閑鞋,而俏麗的服飾常常被她“淘汰”在角落。上回去參加主持人比賽,特地給她新買的百多元連衣裙,她怎么也不肯穿。
市民劉先生還是希望女兒有女孩子的樣子,但女兒不接受,反而認為老爸“老土”他也一籌莫展。
張女士覺得女兒現在正處于叛逆期,沒有明顯的性別意識,長大后自然會理解女性美的內涵了。
唐先生倒一點都不擔心,覺得女孩像男孩更令家長放心,開朗大方不易出問題,教育還輕松點。再說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女孩就必須學會像男孩那樣剛強。他從小把女兒當男孩一樣培養(yǎng),從不嬌慣。“沒有必要勉強她們穿什么,也許再過一陣子她又愛穿裙裝了。那么孩子偏愛“中性”打扮到底怎么回事?
中性打扮為何因
對此,筆者采訪了新疆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心理專家夏葉玲,她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愛美”。
可是審美觀出現了偏差。當社會風尚引導“中性打扮就是美”時,在沒有考慮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齡的情況下,就盲目地去效仿、跟風,會導致部分孩子性別差日趨模糊。家長和老師應該及時開導孩子,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另外,女性中性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天遺傳可能導致一個人從幼兒起便產生性倒錯。比如有的女孩子生來就具有男孩氣質,她們不喜歡花衣服、洋娃娃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歡刀槍、棍棒,因此她們被稱為“假小子”。可以說,她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整體氣質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認同于男性,沒有一般女孩子的嬌柔,喜歡和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護她們。
關鍵詞:農村女中學生;月經現狀;經期保健
月經初潮是青春期發(fā)育的一個重要標志,女生開始從身體形態(tài),月經來潮,生理功能到心理情緒均發(fā)生劇烈變化,其月經正常與否不僅影響現階段女生的學習和生活,還關系到今后生活質量與生育變化,特別經濟發(fā)展稍落后的農村女生,更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為此我們對新會區(qū)5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女生的月經現狀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現場調查了新會區(qū)5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女生,初一至高三年級1025名,其中初一151名,初二140名,初三129名,高一268名,高二207名,高三130名。年齡12~20歲。
1.2方法 填表前以班級為單位分別由統(tǒng)一培訓合格的調查員說明測試的目的及意義,并解釋有關名詞概念,讓調查對象根據入校6個月來的實際情況做出真實的自我評定,獨立完成問卷,當場收回。調查表格參照國內外相關研究自制表格,發(fā)放1025份問卷,收回1025份,回收率100%。
1.3調查內容 初潮年齡、周期、經期、經量、痛經及伴隨癥狀,腰骶疼痛及下腹墜脹等,其他相關因素,如經前緊張綜合癥,經前或經期有PMS癥狀,煩躁易怒,學習記憶力下降、失眠、輕度水腫,惡心嘔吐。經期衛(wèi)生,防寒保暖,劇烈運動,經濟狀況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Excel,數據處理采用SPSS軟件包,按年級分別進行計算機構成比進行比較。
2結果
2.1月經情況 月經周期紊亂,周期短(≤21d)共64人,占6.24%,周期延長(≥45d)154人,占15.02%,周期長短不一者68人,占6.63%,閉經6人,占0.49%,經進一步檢查,處女膜閉鎖2人,盆腔結核1人,多囊卵巢綜合癥2人,幼稚型子宮1人,經期少者117人,占11.41%,量多273人,占26.63%,不同年級之間存在差異,經期過短(≤2d)20人,占1.95%,經期長(>8d)55人,占5.36%,經期長短不一者37人,占3.61%。初潮年齡95%分布在12~16歲,高峰期13~15歲,共904人,占88.19%,平均年齡(12.86±0.75)歲,最小12歲,最大20歲。
2.2 痛經及伴隨癥狀 1025名女生中,671人發(fā)生過痛經,發(fā)生率65.4%,重度痛經42人,發(fā)生率4.1%,中度痛經294人,發(fā)生率28.6%,輕度痛經336人,發(fā)生率32.7%。578人發(fā)生過經前緊張綜合癥,發(fā)生率為56.39%,輕中度492人,發(fā)生率為85.12%,重度者伴隨惡心、嘔吐、煩燥、易怒,偏執(zhí),敵對,抑郁,焦慮,強迫,學習壓力感增大等86人,發(fā)生率為14.87%,高年級女生的痛經及其伴隨癥狀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高于低年級女生。
2.3對月經的認知態(tài)度及行為 31.2%的女生在初潮前已基本了解這一生理現象,68.8%的女生不了解或有模糊認識。僅有22.9%的女生能從容處理。68.71%的女生認為痛經,月經不調是青春期的生理特征,無需就醫(yī),多數女性不在意經期的生活習慣的調整,如經期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洗頭,占62.2%,經期劇烈體育運動70.4%。
3討論
月經是青春期少女必須面對的一件重要事情,從青春發(fā)育征象開始到生殖機能發(fā)育成熟為止的一段時期,女生約12~14歲開始至18~20歲結束。學習壓力加大,精神緊張,心理情緒變化加大等,是引起月經紊亂的重要因素,正常的月經周期依賴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激素間完善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任何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激素分泌的因素均可導致月經不調[1]。
痛經及伴隨癥狀發(fā)生率較高,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農村女中學生的正常學習及生活,青春期痛經者主要在于經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所致,并與精神神經因素及個體痛閾有關[2]。無排卵的子宮內膜因為所含前列腺素濃度低,較少引起痛經[3]。
積極開展農村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學校和婦幼保健機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青春期女生心理,生理發(fā)育特征,由淺入深,由少到多,分為初中和高中部分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月經期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②注意衛(wèi)生,勤換衛(wèi)生巾,保持外衛(wèi)生,勤換內褲,經期不宜盆浴,否則易引起上行感染。③注意保溫,避免寒冷刺激,經期不要下海下河捕撈,因經期強冷刺激可使子宮及血管收縮,導致月經過多過少或痛經。④避免過度勞動,月經期減少劇烈體育運動,保持適當休息和充足的睡眠⑤減少藥物不良應用,少數女生由于考試、體育比賽等,自行去藥店買推遲月經或提前月經藥物,導致月經紊亂發(fā)生。
本文作者聯(lián)同科內婦幼醫(yī)師近2年來不定期深入新會鄉(xiāng)鎮(zhèn)幾所中學對女生進行健康教育講座,講座內容包括,經期營養(yǎng)衛(wèi)生指導,個人衛(wèi)生及經期衛(wèi)生指導,青春期常見婦科疾病預防,意外傷害及急救知識防治,青春期性教育及心理衛(wèi)生和健康行為指導等,通過以上講座,收到良好效果,值得堅持與推廣,幫助農村中學女生健康順利度過青春發(fā)育期。
參考文獻:
[1]康榮芹.72例月經不調女大學生SCL-90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3):202-203.
女校優(yōu)勢何在?
據哈佛大學“女性心理和少女發(fā)展課題”以及其他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滑坡現象多發(fā)生在初、高中階段。在美國中學,女生得“抑郁癥”(depression)的幾率是男生的兩倍,自殺企圖率也高出男生4~5倍之多。缺乏自信、過分關注自我形象往往是導致中學女生情緒沮喪的主要原因。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男女在認知發(fā)展模式上存在差異,而目前的男女合校教育容易忽視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心理及認知發(fā)展的特點,不能因勢利導,結果挫傷了女生的自信心,影響了其潛在能力的開發(fā)。而男女分校不僅有利于降低青春期情感騷動對學生的影響,令學生更加專注于學業(yè),還便于因材施教,分別為其提供更為恰當的教育方式。
男女分校是否有益?
密歇根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瓦萊瑞?李和安東尼?布瑞克曾經針對男女分校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做了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女校學生在大多數科目中的表現都優(yōu)于合校中的女生,進步也更為顯著。在理科和英文閱讀方面,女校學生的優(yōu)勢格外明顯。這種優(yōu)勢當然也還表現在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上。這份調查所取得的數據顯示,從高一到高三,女校學生的自控能力系數增加了0.7%,而合校女生卻降低了1%;女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增加了2%,而同期內合校女生下降了2%。女校學生對數學、英文的興趣明顯高于合校生,愿意和學習好的學生交朋友的意向也更明顯。數據還表明,女校學生更傾向于不接受社會上對男女性別的角色劃分,更有利于其畢業(yè)后在社會中全面發(fā)展和發(fā)揮實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女校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不僅表現在學生求學階段,而且表現在學生畢業(yè)之后;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上,而且表現在學習動機、志向以及自控能力等許多方面。另外,女校給女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和組織活動的機會,使她們更加自信和出色,在未來面對挑戰(zhàn)時能更加鎮(zhèn)定和沉著。除此之外,女校還有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女校的老師往往更擅長和專注女子教育,鼓勵女生努力實現夢想,并且為她們樹立榜樣和提供各種支持。
走進美國女校
下面給大家介紹三所比較有代表性的美國女校,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女孩進入世界一流的女校去學習、去感受。
Emma Willard School 艾瑪威拉德女子中學
所在地區(qū) 美國紐約州
學校網址 省略
學校類型 寄宿制女校
建校年份 1814年
學生總數 三百人左右
國際學生比例 20%
SAT平均分 1892
班級平均人數 12人
師生比例 1:5
AP課程 16
ESL課程 有
入學要求 TOEFL90+; SSAT 80%+
學費 43650美元/年
學校概況
Emma Willard School是一所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高質量女子中學,為女生提供大學準備教育。1814年,女權運動先驅Emma Hart Willard創(chuàng)建了該校,著重培養(yǎng)女性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如縫紉技巧之類被視為更實用的一些科目。在此之前,女性在美國是徹底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的。
自建校以來,該校一直是美國最成功的女子中學之一。學校給學生提供的AP課程和選修課范圍很廣,學術上很具挑戰(zhàn)性,而且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學生文化背景的多樣化,令學生有機會接觸多種文化。除了學術教育外,該校還非常重視體育教育,學校的女子劃船隊非常出色。
畢業(yè)生去向
波士頓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哥倫比亞學院、愛默生學院、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芝加哥大學、佛蒙特大學、圣安德魯斯大學等。
Miss Hall's School霍爾女子中學
所在地區(qū) 美國馬薩諸塞州
學校網址 省略
學校類型 寄宿制女校
建校年份 1898年
學生總數 兩百人左右
國際學生比例 20%
SAT平均分 1800
班級平均人數 12人
師生比例 1:5
AP課程 11
入學要求 TOEFL 70+;SSAT 80%+
學費 46970美元/年
學校概況
Miss Hall's School位于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伯克郡山腳下,是全美最早開設大學預科的女校之一。學校把對學生的培養(yǎng)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學生思想方面的發(fā)展,開闊她們的視野,提高她們在課后的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她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二是通過眾多的榮譽課程、體育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領導能力及個人榮譽感。霍爾女子中學用最高標準激勵著每位在校學生努力成為品格優(yōu)秀的人,讓學生學會誠實和健康成長是學校自成立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畢業(yè)生去向
在過去的幾年中,該校的畢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9%,錄取該校學生的學校包括:美國大學、貝森尼學院、巴納德學院、波士頓大學、柯爾蓋特大學、查爾斯頓學院、圣十字學院、威廉瑪麗學院、伍斯特學院、歌其爾學院、格林內爾學院、漢密爾頓學院、漢普郡學院、哈佛大學、霍巴特和威廉史密斯學院、霍華德大學、伊薩卡學院、倫斯勒理工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羅諾克學院、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羅林斯學院、莎拉勞倫斯學院、惠頓學院、威利米特大學、威廉姆斯學院、耶魯大學。
Grier School 格里爾女子中學
所在地區(qū)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學校網址 省略
學校類型 寄宿制女校
建校年份 1853年
學生總數 兩百人左右
國際學生比例 37%
SAT平均分 1800
師生比例 1:6
AP課程 11
入學要求 SLEP 50分左右
學費 35900美元/年
學校概況
Grier School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潛力,招生對象主要為7~12年級(相當于我國中學)以及postgraduate (相當于我國預科)的女生。學校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由于是純寄宿中學,住宿條件優(yōu)越,基本上都為兩人間,設施齊全,每兩個房間附有一個私人浴室。學校充分利用周末時間安排教育顧問幫助學生申請大學以及參加SAT考試。另外,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運動設施齊全,包括馬場、摔跤場地、游泳池、籃球場、體操房、網球場、田徑場等等。
畢業(yè)生去向
波士頓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埃默里大學、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等。
【關鍵詞】 高中學生;學習疲勞;學習效率;調查;平邑縣
高中階段無疑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三年,在高考的尺度下,分數對于高中生更加的重要。相較于初中,高中內容難度更大、覆蓋面更廣,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筆記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高效率的學習是每個高中學生所追求的,但身體畢竟不是機器,經過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必然會導致身體機能的減弱,學習效率的下降,甚至達到沒法專心學習的程度,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學生在高中階段為了準備高考等,激烈的學習競爭和長期高強度的學習更易出現疲勞不堪的現象。本文以平邑縣高中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學生學習疲勞的情況及探尋解決學習疲勞的方法。
一、平邑縣高中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疲勞程度的現狀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平邑縣高中學生(981名,男504名,女477名)普遍存在有學習疲勞的狀況,男生132名(26.2%),女生77名(16.1%)的學生無明顯的學習疲勞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二階段“學習中瞌睡不止、效率極低”的有男生187名(37.1%),女生112名(23.5%)所占的總比例較大;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僅僅處于第一階段“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的男生17名(3.4%),女生28名(5.9%)比例相對較低;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屬于“生活中經常出現學習中有心無力、免疫力下降”――過度疲勞癥狀態(tài)的男生203名(40.3%),女生174名(36.5%)。值得注意的是,平邑縣高中學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無顯著學習疲勞感的都是男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一階段的女生顯著高于男生的比例;而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三階段的男生顯著高于女生。
二、平邑縣高中學生在備考階段引起學習疲勞的主要原因
調查問卷中,將平邑縣高中學生在備考階段引起學生疲勞的原因歸為五類作為選項,要求從中選出兩類作為引起學習疲勞的原因。統(tǒng)計結果顯示,總體來說,平邑縣高中學生在備考階段引起學習疲勞的原因主要是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學習任務過重三方面所引起的。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將“壓力過大”作為引起學習疲勞的主要原因的比例最大,達到31.3%,這與相關研究報道結論一致;其次是“睡眠不足”,占到23.7%。有21.2%的高中學生將“學習任務過重”作為備考階段引起學習疲勞的原因;“外界環(huán)境干擾”的影響只占到總比例的13.7%。在選擇“學習任務過重”抑或“睡眠不足”作為引起自己學習疲勞的原因時有較為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似乎更傾向于選擇“學習任務過重”(男生25.8%,女生18.0%),女生(27.0%)則較男生(19.2%)更多選擇了“睡眠不足”。
實際上,導致學習疲勞的原因是較為復雜的,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走訪時發(fā)現,許多學生就反映,它們高中的壓力不僅僅是來源于高中學習本身,還來源于高考的臨近,周圍環(huán)境(父母、教師等)施加的壓力,要想考到理想的學校需要加倍努力。而許多高中學生對復習內容的安排又常常過于集中,學習任務過重,處于長時間的學習進而導致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的情況,進而影響到情緒,以至于抑郁、焦慮、易怒等。有些學生為了避免集體宿舍不良環(huán)境的干擾,在外租房子備考,但對減輕、緩解學習疲勞的程度似乎沒有明顯效果。走訪時還發(fā)現,有些學生甚至根本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自己的學習疲勞。
三、平邑縣高中學生所認為的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
通過調查可知,平邑縣高中學生在備考階段,采用“閉目養(yǎng)神”的方法緩解學習疲勞所占的總比例最大,男生208名(41.3%),女生219名(45.9%);采用“增加睡眠時間”緩解學習疲勞的男生111名(22.1%),女生128名(26.8%);采用“改變學習方法”緩解學習疲勞的男生117名(23.2%),女生47名(9.9%)。令人吃驚的是,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真正采用“體育活動”的方法來緩解學習疲勞僅有男生68名(13.5%),女生83名(17.4%),所占比例較小。
走訪時發(fā)現,許多高中學生的學習中常常采取階段性的“集中殲滅式”的疲勞學習法,典型特點是簡單、單調――寫就不間斷的寫,背就不間斷的背――最終引起大腦皮層某一部分的疲勞。而緩解疲勞的有效方法因人而異,具體有:變換學習內容(書寫、背誦、做題等交叉進行)、極目遠眺、聊天、聽音樂、增加睡眠時間、體育活動;體育活動特別是如果能適度地進行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可能會更好地預防、緩解長期緊張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學習疲勞。另外調查發(fā)現,平邑縣高中學生中利用體育活動的方法來緩解學習疲勞的,僅僅采取一些比較單一的運動,男生也只是打打籃球,女生則多是跑跑步、跳跳繩。而很多學生認為體育活動會花費太多的時間,擔心缺乏教師指導、監(jiān)督而受傷會得不償失。種種因素的制約,影響了他們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的際選擇。
四、結論與建議
多數高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疲勞的情況,導致平邑縣高中學生學習疲勞的原因較為復雜,但首要原因是壓力過大,壓力不僅僅是來源于課程學習本身,還來源于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除此之外,平邑縣高中學生學習中常常采取階段性的“集中殲滅式”的疲勞學習法,有較多的女生認為學習疲勞的原因是“睡眠不足”,較多的男生認為學習疲勞的原因是“學習任務過重”。平邑縣高中學生對體育活動緩解學習疲勞的作用較為認同,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他們很少會利用這種方法緩解學習疲勞。在學習疲勞時,多采用簡單的閉目養(yǎng)神的方法來緩解學習疲勞。
平邑縣高中學生應充分認識學習疲勞,特別是過度學習疲勞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危害。高中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睡眠,保證日常膳食的營養(yǎng),學習中要注意用腦衛(wèi)生,克服單學科獨進傾向,使各學科系統(tǒng)安排、交叉進行。高中學生要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條件,學習過程中不妄自菲薄,才能輕裝上陣,心無旁騖,盡量減少不良情緒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崔立中,劉鵑.課間緩解學習疲勞的一項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學,2007.06.
[2] 吳明華.學生的學習疲勞及其預防[J].廣西教育,2002.17.
[3] 李偉.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問題的防治[J].科技信息,2010.19.
[4] 王洪剛.淺談學生學習疲勞的預防與消除[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5] 楊艷蕾.學生的學習疲勞及其防治[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02.
一、抑制農村高中女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原因
1.女生自身原因。
首先,羞澀是“攔路虎”。大多數女生都比較內斂,不像男生那樣大膽、活躍。所以,對一些活動量大,肢體動作比較多的活動項目,她們就會感到不雅觀,從而由于害羞不愿意主動參與。其次,怕臟是“絆腳石”。女生特別喜歡干凈,怕臟。而由于農村中學的操場大多是土質場地,沒有條件硬化,因而,大量的塵土讓許多女生望而卻步,特別是有風時,操場上就會塵土飛揚,造成大量女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排斥心理。再次,生理性排斥。由于女生每月都會有生理期,而這一期間大多數女生都不希望別人知道,上體育課讓她們很為難,若是堅持上體育課,有時的確很不方便,但不上體育課就如同宣布自己的身體出現那種狀況,因此,有許多女生對上體育課存在一種生理性排斥。
2.教師原因。
首先,教師對女生體育鍛煉認識不到位,存在“放羊式”教學。有些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女生在體育課上的表現持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對女生參與體育鍛煉要求不嚴,女生愿意參與課堂教學就參與,不愿參與就在旁邊閑坐,成了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教師也不去了解原因,更不做具體要求。因此,一些體育課就成了“放羊式”教學。其次,體育教師教法陳舊老套,“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把一部分女生拒之體育課堂教學之外。比如,“跳山羊”,因為只有一副“山羊”器材,教師就讓女生和男生一起試跳同樣的高度,這勢必給女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往往都是失敗,有的女生就根本不敢或不愿意跳,久而久之使很多女生喪失了參與體育課活動的積極性。再次,教師能力有限,不能根據學生個性特點靈活多樣、分層、分組實施教學,使部分高中女生失去上好體育課的興趣。時代在變,學生在變,體育課教師的意識、教法、能力也必須隨之變化。雖然農村中學體育課因條件所限,但只要體育課教師能夠認真研究,仍然可以找到適合農村高中女生特點的體育課教學方法,為她們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讓她們參與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二、培養(yǎng)農村高中女生體育鍛煉意識的途徑
1.消除顧慮,激發(fā)興趣。
如前所述,農村高中女生由于害羞、怕臟、生理期障礙等方面因素,造成她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淡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體育課教師要在教學中消除她們的這些顧慮,利用女生自身的優(yōu)勢,讓她們能夠展現自己的風采,得到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她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方面要教育女生健康的體魄是一種美,女生身體美麗的線條會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讓她們樹立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消除女生害羞的心理,使她們能夠大膽參與鍛煉。比如,女生大都喜歡跳舞,教師可以教給她們一些集體舞,讓她們在上課時進行表演,從而增強她們的表現欲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讓她們能夠及時得到一些外貌和容顏上的修復,從而消除怕臟、怕有汗味的心理負擔,解除她們的后顧之憂,促使她們能夠盡情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得到充分鍛煉。上體育課勢必會弄臟鞋子、衣服,會出汗,弄亂頭發(fā),等等。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一個上完體育課后女生專用的洗漱間,可以適當地提供一些必要的用品和工具供她們使用,這樣就能夠給她們及時的幫助,讓她們煥然一新地進入其他課的學習。這些舉措無疑對提高她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是十分有利的。
在教學中,要教育女生明確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適當、適量的活動不僅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盆腔的充血現象,而且腹肌與盆底的收縮與放松活動對于子宮的柔和會起到按摩的作用,還有助于經血的排出。因此,月經正常的女學生在生理期應該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慢跑、體操、原地投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2.寬嚴相濟,培養(yǎng)能力。
農村高中女生上體育課往往課堂紀律比較渙散,常常還以這樣那樣的借口躲避課堂體育活動,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絕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學生提出什么理由或“借口”,則教師要靈活應對,找到適合的教學內容讓她們進行活動,絕不能讓她們成為“旁觀者”和“看客”。課堂教學要做到寬嚴相濟,嚴中有活,活而不亂。在教學中必須堅持嚴格要求與生動活潑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組織紀律嚴,課堂氣氛活;課程組織嚴,教材安排活;練習要求嚴,教學手段活;考核標準嚴,考試辦法活。
體育課教學要有確定的能力目標,要根據女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位女生在自己喜歡的項目中增強體能,不能碌碌無為。只有她們有了比別人高出一籌的能力的時候,才能真正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樹立終身鍛煉意識。比如,在“60米短跑”教學中,讓能力較好的女生和能力差的男生進行比賽,讓女生得到獲勝的機會,樹立她們的信心,促使她們更加努力,提高能力。經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后,有的女生還主動提出要和能力較強的男生進行比拼,說明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得到了明顯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女生的特點,根據女生個體愛好,確定適合她們的活動項目,讓她們發(fā)揮優(yōu)勢,開發(fā)她們的潛能,如舞蹈、跳繩、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等,通過訓練女生的水平絲毫不比男生差,從而激發(fā)了她們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95.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9-0846-02
【關鍵詞】 身高;體重;胸圍;生長和發(fā)育;對比研究;學生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身體的發(fā)育水平越來越重視。筆者將湖北省與我國發(fā)達地 區(qū)城市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狀況進行比較,旨在了解湖北省城市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中存在 的問題與差距,為促進湖北省城市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采用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中正式公布的湖北省及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 發(fā)達地區(qū))13~18歲年齡組城市男、女中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的數據資料[1], 湖北省各年齡組男、女生各為150名;北京市各年齡組男生153~156名,女生155~157名; 上海市各年齡組男生173~325名,女生166~325名;廣東省各年齡組男、女生各為150名; 江蘇省各年齡組男生153~163名,女生141~158名;浙江省各年齡組男生149~150名,女生 150名。對湖北省與以上發(fā)達地區(qū)城市中學生形態(tài)發(fā)育狀況進行比較分析,各指標均值作t 檢驗。
2 結果
2.1 身高 見表1。除與浙江省18歲年齡組城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差異無統(tǒng)計 學意義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各年齡組城市中學男生身高的平均發(fā)育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 湖北省同齡男生(P<0.01);廣東城市中學男生與湖北省城市中學男生身高的差異無 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北京、上海、江蘇各年齡組及浙江13~15歲年齡組城市中學 女生的身高發(fā)育水平均顯著高于湖北省同年齡組女生(P<0.01);浙江16~18歲年齡 組及廣東各年齡組城市中學女生與湖北省城市中學同年齡女生的平均身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2 體重 見表2。北京、上海、江蘇各年齡組及浙江13~14歲中學男生的 平均體重均顯著大于湖北省同年齡組男生(P<0.01),浙江15~18歲年齡組城市中學 男生的平均體重也大于湖北省同年齡組男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湖北 省城市各年齡組中學男生與廣東省同年齡組男生的平均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 5)。除浙江16~17歲年齡組城市女生的平均體重大于湖北同年齡組女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 義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各年齡組城市中學女生體重的平均發(fā)育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湖北 省同齡女生(P<0.01或P<0.05);廣東城市中學女生除14歲組外,其余年齡組與 湖北省城市中學女生平均體重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胸圍 見表3。北京14歲年齡組、上海13,14和16歲年齡組,江蘇16歲 年齡組城市中學男生胸圍的發(fā)育水平顯著優(yōu)于湖北省同齡男生(P<0.01或P<0.05 );湖北省各年齡組城市男生胸圍的發(fā)育狀況均顯著優(yōu)于廣東同齡男生,也優(yōu)于浙江15,17 和18歲年齡組男生(P<0.01或P<0.05)。北京13和18歲年齡組,上海13和17歲年 齡組,江蘇13,14,17和18歲年齡組城市中學女生胸圍的發(fā)育顯著優(yōu)于湖北省同齡女生( P<0.01或P<0.05);除13歲年齡組外,湖北省各年齡組城市女生胸圍的發(fā)育狀況均 顯著優(yōu)于廣東省同齡女生(P<0.01或P<0.05)。
3 討論
人體形態(tài)的發(fā)育除與遺傳、營養(yǎng)、睡眠、體育活動等多種因素有關外,還與所處的地理位置 有關。1985及1991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資料均表明,我國北方地區(qū)男、女青年的身高 、體重均值皆大于南方[2]。江浙一帶人群的身材歷來以瘦高為特點。湖北地處我 國中部,中學生的身高、體重平均差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中學生。上海、江蘇、浙江 地區(qū)已有多個年齡組男、女中學生的平均胸圍顯著超過了湖北省同齡學生,表明江浙一帶城 市中學生已較以前豐滿、結實,而湖北省城市中學生則顯得較為單薄。廣東在我國屬矮身材 區(qū)[2],廣東人歷來身材矮小,但目前湖北省城市中學生只有胸圍的發(fā)育水平優(yōu)于 廣東學生,而身高、體重卻與廣東學生相當,說明湖北省學生近年來身體形態(tài)的發(fā)育水平落 后于我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后天社會因素的影響。一是發(fā)達地區(qū)中學生的營 養(yǎng)狀況優(yōu)于湖北省中學生,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快,人均 收入較湖北省高,湖北省的人均飲奶量遠不如這些發(fā)達地區(qū)[3];二是學習負擔不 同,發(fā)達地區(qū)中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對較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相對較小,其從事體育運動的 時間相對較多,睡眠時間也相對能夠得到保證[4-8]。湖北省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普 遍較重,為了考上大學,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多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終日與桌 椅為伴,其每天1 h的體育活動基本無法落實,每天8 h的睡眠也無法得到保證,不少高中生 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5~6 h[9-11]。因此,沉重的學習負擔已成為制約湖北省城市 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促進湖北省城市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的提高,維護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除了要大力推動 湖北省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中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外,最關鍵的是教育行政 部門要改革現行的招生、考試及教育評價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真正為湖北省的中學生“減 負”,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巨大的精神壓力中解放出來,從而真正提高中學生的身體 發(fā)育水平。
4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325-372.
[2] 葉廣俊.現代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3-26.
[3] 陳朋,朱全弟.上海人人均飲奶量全國第一.新民晚報周刊,2005,19(1):1-3.
[4] 周建偉.影響孩子身高各種原因分析.體育科學,2004,24(10):56-59.
[5] 周建偉.沿海大中學生體質狀況調研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0):1 366-1368.
[6] 馬永進.中學生減負路漫漫.中學生日報,2005,14(5):8-9.
[7] 鄭安.上海市大、中學生體質監(jiān)測及參加體育活動狀況分析.體育科學,2003,14(9): 50-51.
[8] 喬文彬,白鴻毅,李承道,等.浙江中學生身體機能狀況和健康水平的調查研究.體 育科學,2002,13(4):35-38.
[9] 陳樹華,饒紀樂.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5,15 (4):12-16.
[10]萬瓊,張先松,李剛.湖北省兒童青少年體質及體育健身鍛煉現狀與對策研 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專刊):35-38.
[11]萬瓊,鄭衛(wèi)國.武漢市部分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方式調查.中國學校衛(wèi)生,20 04,25(6):7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