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7:36: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畢業設計總結和致謝,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一)
通過這三個月來的忙碌和學習,本次畢業論文設計已接近尾聲,作為一個大專生的畢業設計,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這里衷心感謝指導老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學習的同學們的支持,讓我按時完成了這次畢業設計。
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給我悉心的幫助和對我耐心而細致的指導,我的畢業論文較為復雜煩瑣,但是xxx老師仍然細心地糾正圖中的錯誤。除了敬佩xxx老師的專業水平以外,他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我才得以解決畢業設計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同時感謝我院、系領導對我們的教導和關注;感謝大學三年傳授我們專業知識的所有老師。他們是xxx、xxx、xxx、xxx、xxx……謝謝你們嘔心瀝血的教導。還有謝謝我周圍的同窗朋友,他們給了我無數的關心和鼓勵,也讓我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溫暖和歡樂。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此次畢業論文的完成將變得困難。他們在我設計中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感謝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感謝生我養我的父母。謝謝他們給了我無私的愛,為我求學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二)
畢業設計即將結束,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之下,學生對于道路設計有了更多新的認知,對路基路面設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路基路面綜合設計的整體脈絡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徹。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以來所學的知識有更多的認識。
畢業設計,幫助我們總結大學四年收獲、認清自我。同時,還幫助我們改變一些處理事情時懶散的習慣。從最開始時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到方案比選,確定方案,再到著手開始進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線排水的設計,每一步都是環環相扣,銜接緊密,其中任何一個步驟產生遺漏或者疏忽,就會對以后的設計帶來很多的不便。
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資料搜集能力在設計中也得到提升。畢業設計中很多數值、公式、計算方法都需要我們去耐心地查閱書籍,瀏覽資料,設計中需要用到輔助設計軟件的地方,也需要我們耐心的學習。掌握其使用的要領,運用到設計當中去。最后匯總的時候,需要將前期各個階段的工作認真整理。
畢業設計結束了,通過設計,學生深刻領會到基礎的重要性,畢業設計不僅僅能幫助學生檢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更多的是畢業設計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磨練學生的意志與耐性,這會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三)
(此辦法適用于技術報告,學生每篇需打印3份,答辯時要有PPT演示文稿。)
注:對于做實踐技術報告的同學,不需要本人刻盤,指導教師需要向系里上交電子稿材料(技術報告和PPT)。
一、畢業實踐技術報告要求
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應獨立完成,可以參考文獻、資料,但不得抄襲,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成績為不合格,不予答辯:
1.畢業實踐技術報告直接從網上或其他書籍、資料上下載、抄錄者;
2.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整段從或其他書籍、資料上下載、抄錄,摘抄總量大于30%者;
3.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抄襲其他同學或他人成果者;
4.畢業實踐技術報告請他人代做者。。
二、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書寫要求
(一)畢業實踐技術報告的基本要求:
1.報告字數要求在3400字以上;
2.須寫清以下方面內容:
(1)實習時間、地點、主要實習內容簡要概述;
(2)實習單位介紹;
(3)各實習崗位的生產(工作)流程;
(4)主要實習工作內容,并針對實習中的具體案例進行論述;
(5)對實習崗位的認識,并針對實習中體會最深的方面進行論述;
(6)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收獲和不足;
(7)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選題所涉及的專業內容進行清晰地分析與論述;
(8)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報告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符合論文書寫格式要求。
(二)畢業實踐技術報告的格式要求:
1.封面:按統一格式填寫。報告題目要簡明扼要,一般不超過20個字,可分兩行。
2.摘要:摘要是報告的高度概括,字數在200字左右。要求寫明實習期間的內容概要,崗位工作,心得體會及不足等。
3.正文:對在畢業實習中所從事技術工作的全面總結,字數在3000字以上。包括:
(1)實習目的:介紹實習的目的,主要寫明實習是高職教學中必要的環節,是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形式,實習可以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
(2)實習主要內容:實習單位的簡介和實習崗位的簡介,并且詳細闡述所涉及技術的內容,基本原理,技術方案、工藝,使用的設備、采用的材料,技術的關鍵點,主要的技術參數、性能、特點。
(3)實習主要表現:詳細介紹自己是如何學習、如何掌握、如何克服困難和問題、如何改進,最終順利完成技術工作。
(4)實習感受和體會:對畢業實習進行歸納總結,深刻闡述工作中的感受和體會、工作學習中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4.對工作單位的建議:通過幾個月的實習經歷,已經對實習的單位有了全面的了解,給出客觀和中肯的一些建議。字數在100字以上。
5.致謝:對畢業實習和畢業實踐技術報告的指導教師、師傅,給過你幫助的有關人員書面致謝。字數在100字以上。
6.參考文獻:必須是學生本人閱讀過的,與報告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格式為:序號、作者姓名、書或文章或資料名稱、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等(例如:[1]王永華.現代電氣控制技術及PLC應用技術.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85-90.)。
三、畢業實踐技術報告打印排版規范
1.畢業設計(論文)用紙、印刷及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及封皮必須使用院統一制作的畢業設計(論文)專用紙,一律以標準格式打印輸出并裝訂,版面上空3cm,下空2.5cm,左空3cm,右空2.5cm。
論文致謝范文(一)
感謝肇慶學院四年來對我的辛苦培育,讓我在大學這四年來學到很東西,特別感謝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感謝領導、老師們四年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讓我得以在這四年中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在此,我還要感謝在班里同學和朋友,感謝你們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給我支持和鼓勵,感謝你們。
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xx,在本系統開發中給予我悉心指導,從系統開發到結束中過程遇到很多困難都是他給我鼓勵與指引,使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將系統做完成,在此謹向x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謝謝!
論文致謝范文(二)
這次的畢業論文設計總結是在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從畢業設計選題到設計完成,x老師給予了我耐心指導與細心關懷,有了莫老師耐心指導與細心關懷我才不會在設計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進動力。x老師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這些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感謝x老師給予了我這樣一個學習機會,謝謝!
感謝與我并肩作戰的舍友與同學們,感謝關心我支持我的朋友們,感謝學校領導、老師們,感謝你們給予我的幫助與關懷;感謝肇慶學院,特別感謝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四年來為我提供的良好學習環境,謝謝!
論文致謝范文(三)
我的致謝:
這次畢業論文能夠得以順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勞,是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幫助過我的同學和一直關心支持著我的家人對我的教誨、幫助和鼓勵的結果。我要在這里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香平老師,沒有您的悉心指導就沒有這篇論文的順利完成。
感謝班主任牛永斌老師,四年的生活相處不久,卻從您身上學到了太多,必將終身受益。感謝所有教授過我課程的暨南大學的老師們,是你們誨人不倦才有了現在的我。
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永遠是支撐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論文致謝范文(一)
感謝肇慶學院四年來對我的辛苦培育,讓我在大學這四年來學到很東西,特別感謝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感謝領導、老師們四年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讓我得以在這四年中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在此,我還要感謝在班里同學和朋友,感謝你們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給我支持和鼓勵,感謝你們。
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xx,在本系統開發中給予我悉心指導,從系統開發到結束中過程遇到很多困難都是他給我鼓勵與指引,使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將系統做完成,在此謹向x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謝謝!
論文致謝范文(二)
這次的畢業論文設計總結是在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從畢業設計選題到設計完成,x老師給予了我耐心指導與細心關懷,有了莫老師耐心指導與細心關懷我才不會在設計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進動力。x老師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這些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感謝x老師給予了我這樣一個學習機會,謝謝!
感謝與我并肩作戰的舍友與同學們,感謝關心我支持我的朋友們,感謝學校領導、老師們,感謝你們給予我的幫助與關懷;感謝肇慶學院,特別感謝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四年來為我提供的良好學習環境,謝謝!
論文致謝范文(三)
我的致謝:
這次畢業論文能夠得以順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勞,是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幫助過我的同學和一直關心支持著我的家人對我的教誨、幫助和鼓勵的結果。我要在這里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香平老師,沒有您的悉心指導就沒有這篇論文的順利完成。
感謝班主任牛永斌老師,四年的生活相處不久,卻從您身上學到了太多,必將終身受益。感謝所有教授過我課程的暨南大學的老師們,是你們誨人不倦才有了現在的我。
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永遠是支撐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法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規范
為了提高我校法學本科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強化法學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
的管理,嚴把畢業論文的質量關,確保畢業論文檔案資料的規范、完整,特對法學類畢業論文撰寫格式提出如下要求:
畢業論文一般由以下主要部分組成,依次為:
1.題目,2.作者,3.中文摘要,4.英文題目、作者、摘要,4.論文正文,5.參考文獻,
6.致謝,7.〖附錄〗。
具體要求如下:
1.題目(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表述論文所研究的對象和內容。要求字數少、簡明精煉,原則上不超過20個字。如果設有主、副標題,副標題指具體的研究內容。
2.作者(四號宋體,居中)
題目下面第一行寫專業、學生姓名;另起一行寫指導老師的姓名、職稱。
3.中文摘要(小四楷體)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報告、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
要應概括地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
和結論。要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力求語言精煉準確。論文摘要200字左右,
4.關鍵詞3-5個。(小四楷體)
5.英文題目、作者、摘要、指導老師、關鍵詞(英文題目、作者、摘要與中文相對應)。
6.論文正文(小四宋體)
前言應綜合評述前人相關研究工作,說明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前言篇幅不要太長,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前言中不必贅述,前言一般不超過全文的1/3。
6.參考文獻(五號宋體)
參考文獻只列作者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按文中引用的
先后順序編碼,并將編碼置于方括號中以上標形式標注在引用句后。參考文獻15篇以上。文獻中的作者不超過三位時全部列出;超過三位時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主要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①期刊
[序號]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②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
[序號]作者.文題.見(in):編者,編(eds).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文題.[學位論文].授予單位所在地,授予單位,授予年
⑤專利
[序號]申請者.專利名.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⑥技術標準
[序號]責任者.技術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年.技術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7.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論文一律用A4(210mm×297mm)標準大小的白紙打印并裝訂(左裝訂)成冊。版面頁邊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
頁碼位于頁面底端(頁腳),居中對齊,首頁顯示頁碼。
論文題目使用黑體三號字,摘要、關鍵詞使用楷體小四號字,內容使用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行距,字符間距為標準。
法學系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格式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題目)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學院ⅹⅹ專業ⅹⅹⅹ(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內容摘要(中文):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關鍵詞(中文):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英文題目)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學院ⅹⅹ專業ⅹⅹⅹ(英文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英文
內容摘要(英文):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關鍵詞(英文):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前言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正文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正文內容番號的寫法:
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番號后用頓號)
(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括號后不要加標點)
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①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或者
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1.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1.1.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參考文獻:
[序號]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用于參考期刊)
[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頁碼(用于參考專著)
[序號]作者.文題.見(in):編者,編(eds).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頁碼(用于參考論文集)
[序號]作者.文題.[學位論文].授予單位所在地,授予單位,授予年(用于參考學位論文)
[序號]申請者.專利名.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用于參考專利技術)
[序號]責任者.技術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年.技術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用于參考技術標準)
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政治與法學學院法學系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法學畢業論文范例: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摘要:畢業論文寫作與答辯是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綜合訓練和重要考量。畢業論文工作在檢驗畢業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同時也是對我系教育教學質量的檢測。法學系自2005年設立以來,在六屆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籌備中,畢業論文管理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規范化到精細化的成熟過程。作為法學系教學秘書,一直注意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摸索更好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法學;畢業論文;規范化
畢業論文是全面檢驗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整體學習效果和能力培養狀況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凝練成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綜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過程。
一、制度文件的起草與修訂
1.規范管理制度
為規范畢業論文管理,自2009年畢業論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法學系畢業論文手冊》。幾年來,針對該手冊在論文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初,學院進一步明確了院、系畢業論文二級管理工作機制。通過反復溝通與調研,協助教學部完成了《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管理規定》。在協助修訂的過程中,吸取了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寶貴經驗,同時與法學專業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得規定更加合理,簡化繁雜的工作流程的同時加強了規定的可操作性。
2.修訂寫作格式
在規范管理制度的同時,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規范進行了調整。為此多方查找資料進行調研,借鑒兄弟院校的管理經驗,結合法學專業的實際情況,組織指導教師進行討論,協助教學部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寫作規范》,并結合法學系實際情況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法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實施細則》。
二、規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論文工作時間,召開動員會
根據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整體要求,從每學年第一學期末開始,提前制訂好每一屆畢業論文工作的計劃安排。召開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會議,布置本年度畢業論文工作時間安排與要求。召開學生動員大會,加強對學生端正學風教育,強調論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論文寫作規范和格式要求,使學生真正提高對論文撰寫的重要意義的理解,自覺遵守學院相關制度要求,認真參加實習,并結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綜合能力,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
2.選題的申報與審批,確保題目質量
在畢業論文工作選題的準備階段,按指導教師所從事的專業研究方向,擬定論文題目供學生自主選擇,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習條件和實習案例及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學生開拓思維,自行擬定題目,并通過選題審批的程序,對初擬題目進行反復修改,做到一人一題,要求畢業論文研究方向能夠與學生的專業更加貼切,切實做到論文選題的規范化管理向分類化指導的轉變,提升論文內在質量。
3.指導過程監督
在畢業論文工作進行過程中,按照法學系畢業論文工作計劃安排及時進行監督和管理。分為前期、中期、后期進行檢查,前期主要檢查指導教師的到崗情況、開題情況、資料查閱的情況。中期針對教師的指導過程進行監控,檢查指導過程記錄,學生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后期檢查畢業論文質量、組織評分及分組評閱。
4.畢業論文格式審查、評閱和答辯
在畢業生實習返校之后,收集各種管控表格,對每一名同學的論文初稿進行格式審查,在總結歷屆學生答辯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每一名同學指出答辯技巧和建議,為正式答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正式答辯前,做好準備工作,成立答辯委員會,明確答辯時間、答辯場地及相關材料的準備,召開答辯分工會,確保答辯順利進行。
三、規范檔案管理
畢業論文工作結束后,認真整理相關電子檔案資料,做好紙質版資料保存工作。將學生論文、材料裝入檔案袋,存入檔案室備查。按照要求對論文工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填寫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調查表,做好畢業論文工作總結,所有檔案匯集成冊以備教學部檢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樹立服務意識,保障工作順利完成
畢業論文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畢業論文工作的服務性工作,內容瑣碎,繁雜。在工作中需要不斷加強服務意識,加強各方面的溝通。為此我建立了論文指導小組分組聯系表,指定學生組長負責,定期與學生組長以及指導教師溝通,盡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畢業論文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總結與反思
(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個舊 661000)
【摘要】畢業設計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但是由于畢業設計存在時間短、任務重、學生重視不夠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畢業設計的現狀,提出了提高高職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 高職;畢業設計;措施
畢業設計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逐步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增強創新意識,熟悉機電一體化技術領域內的生產管理方式、工藝過程,工藝技術和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為畢業后能適應工作崗位做好準備。但是由于畢業設計存在時間短、任務重、學生重視不夠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如何在畢業設計中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技能,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高職教育畢業生的實際情況,現就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措施進行探討。
1當前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1畢業設計選題過于陳舊
畢業設計選題不精,有的選題過于陳舊,一個題目連續作很多屆學生, 一層不變,沒有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比如《機械零件加工工藝規程設計》、《二級減速器設計》、《變頻器對某設備的節能改造》等設計題目連續在四、五屆畢業設計中出現,對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培養。也為少數學生抄襲和延用上屆學生的設計思路和研究方案提供方便,嚴重影響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而且,《減速器設計》、《機械零件加工工藝規程設計》等類型的設計都是比較成熟的,在網絡上有大量相類似的設計范文,學生不用費很大的力氣也可以把設計完成,畢業設計形同虛設,不利于考核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畢業設計輔導不到位
為了彰顯畢業設計的重要性, 基本上每個學院都會在畢業設計前期開展轟轟烈烈的動員會,但由于畢業設計安排的時段多與畢業頂崗實習、各種招聘會同時進行,各個學生的頂崗實習單位又是分散的,加之指導教師還有自己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人數又多,且機電類專業的畢業設計內容較多,不但包括各種設計計算、零件結構設計、還要求有2-3張的零件圖和裝配圖1張裝配,使畢業設計輔導難度增大,統一安排輔導時間吧,少數學生由于工作任務不能準時到場,不統一輔導吧,指導教師沒有精力逐一去實習現場輔導,導致指導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畢業設計中的問題,使得畢業設計質量整體下降。
1.3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控制把關不嚴
有些學院沒有畢業設計工作規范、檢查制度和質量評價標準,有的學院就算成立了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制定的畢業設計工作規程,規定了檢查和評價標準,但執行力度不夠,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缺乏有效監控,其次,對畢業答辯工作也不夠重視,畢業答辯只是流于形式,學生的設計說明書應付了事,出現設計圖紙與設計題目內容不吻合、有的設計數據前后矛盾、制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等問題,也是學院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把關不嚴,流于形式的體現。
1.4畢業設計書寫格式不夠規范
畢業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環節,對鞏固、深化和升華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做好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作風、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事業心和責任感等綜合素質所不可缺少的環節。畢業設計通常由封面、任務書、開題報告、摘要及
關鍵詞 、目錄、正文、
參考文獻、致謝等部分組成,而好些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只有封面、目錄和正文,其余的部分都忽略掉了,有些就算有目錄,目錄的頁碼與正文所標的頁碼也不吻合。
2提高高職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對策
2.1充分做好畢業設計的選題工作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基礎,決定了畢業設計的方向。畢業設計的內容應涵蓋專業的主干課程,符合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目前,絕大部分職業院校畢業設計選題多采用指導教師給定題目,學生3-5 人組成項目組的形式,這種選題模式限制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高職學生的培養的是技術應用能力強,服務于生產和管理等一線崗位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結合學生自己的興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來選擇題目比較切合實際,學生可以從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方面著手,縮短理論與實際工作的差距,一旦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可以很快融入角色,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也為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2完善畢業設計管理機制
畢業設計是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為確保畢業設計順利進行,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制定具體的措施和辦法,制訂完善畢業設計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 成立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對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實行全面質量跟蹤和管理, 舉行畢業設計指導講座,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選擇題目,制訂《畢業設計工作計劃》對教師何時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學生何時進行有關技術資料、數據的收集、學生何時完成畢業設計初稿、教師何時對學生的初稿提出反饋意見、學生何時完成畢業設計修改稿、何時完成畢業答辯做出系統的安排。制訂《畢業設計書寫格式》,畢業設計說明書要有統一格式,內容一般應包括名稱、摘要、正文和參考資料四部分。正文是說明書的核心,一般應包括: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目標分析及總體方案的確定、設計的思想和依據、實體設計、軟硬件調試和結果分析,必要的計算、圖表、總結。說明書文字敘述力求簡練通順,字數不得小于6000字,設計說明書的撰寫力求概念準確,條理清楚,材料豐富,數據可靠,論述深入淺出,做到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制定《畢業設計管理制度》,對設計的選題、設計的指導、設計的答辯以及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等各方面工作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加強畢業設計檢查監督工作,按照《畢業設計工作計劃》的要求對通過畢業設計考核,確定學生所做的畢業設計是否達到教學要求,了解學生的設計的實際水平,對于抄襲和代做的畢業設計應嚴肅處理。
2.3改革畢業設計答辯模式
畢業設計答辯對畢業設計起著舉足輕重作用,通過答辯可以檢查學生畢業設計質量,考查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要成立畢業設計答辯工作領導小組, 精心組織答辯工作, 對答辯場地、人員安排、答辯時間、答辯記錄等工作都要進行周密的安排。學院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專業技術人員與學院的指導教師共同組成答辯考評委員,此外,學校的指導教師同樣可以到企業去,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現場答辯委員,在企業現場進行答辯。在答辯前幾天答辯考評委員的成員要閱讀學生的畢業設計,精心準備答辯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組織相關專業的年輕教師參加答辯, 使年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得以提高。
3結束語
機電類專業的畢業設計是一項集學習、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就業后的工作能力,也決定了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印象。通過機電類專業畢業設計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畢業設計中還存在選題陳舊和單一、畢業設計與專業知識脫節, 畢業設計投入的時間不足,畢業設計指導和監督困難等問題。要提高畢業設計整體水平, 須將畢業設計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把畢業設計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相統一。
參考文獻
[1]葛寧.對高職畢業設計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9(9).
目的:畢業設計是實現工科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的實踐性、綜合性教學環節。它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訓練,也是對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測試;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和解決本專業范圍內的一般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畢業生的素質,使之能較快地適應工程實踐的需要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畢業設計時間內,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設計任務。
二、畢業設計題目:臨石公路 (臨澧至石門 )k**~ k***段公路設計
設計者按指導教師指定的路線起終點,起點樁號自擬路名,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選擇一條符合技術標準及要求的路線進行相關內容的設計和計算,設計里程不小于3km。
三、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要求:
1) 課題設計現狀和發展趨勢;
2) 本設計的目的和指導思想;
3) 本設計的目標和基本內容;
4) 本設計的重點與難點,擬采用的途徑;
5) 設計規劃與進度安排;
6) 字數不少于3000;
7) 要求手寫。
四、技術標準
本設計一律執行:
1)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XX)
2)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XX)
3) 《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XX)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40-XX)
5) 《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XX)
6)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XX)
7) 《公路工程預算定額》(jtg/t b06-02-XX)
五、相關資料
1) 路線所經地區1:XX航測地形圖(詳見電子地形圖附件1);
2) 路線為益陽市桃江至馬跡塘之間的某段公路;
3) 路基土壤為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距挖方后地面的最低水位為3.45米,最高水位為0.8米,多年最大道路凍深為180cm;
4) 有關當地的地質、水文、氣象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5) 沿線地方材料有碎石、礫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瀝青、水泥、礦粉等需外購;
6) 土基回彈模量和路面材料回彈模量及材料強度試驗資料如下:
土基回彈模量:
用d=30cm剛性承載板測得彎沉值(已考慮影響量):
p(mpa)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01mm)
28 72 95 120 165
瀝青路面材料抗壓回彈模量:
材料名稱 20℃抗壓回彈模量(mpa) 15℃抗壓回彈模量(mpa) 15℃劈裂強度(mpa)
ep σ ep σ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 18“班級數”“學號尾數” 180 27“班級數”“學號尾數” 320 1.2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14“班級數”“學號尾數” 90 21“班級數”“學號尾數” 170 1.0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9“班級數”“學號尾數” 60 14“班級數”“學號尾數” 70 0.8
基(墊)層材料抗壓回彈模量:
材料名稱 抗壓回彈模量(mpa) 劈裂強度(mpa)
ep σ
水泥穩定砂礫 25“班級數”“學號尾數” 220 0.5
水泥穩定碎石 30“班級數”“學號尾數” 760 0.6
水泥石灰砂礫土 15“班級數”“學號尾數” 240 0.4
二灰穩定砂礫 26“班級數”“學號尾數” 700 0.7
二灰穩定碎石 27“班級數”“學號尾數” 600 0.6
水泥混凝土抗折強度:
水泥混凝土標準試件抗折強度實驗最大破壞壓力(kn)分別為:
39. 80; 41.20; 40.65; 41.78; 42.05; 41.87
7) 材料預算單價及機械臺班費用查相應定額。
8) 交通組成:
本路建成初期每日雙向混合交通量組成及交通量
汽車車型 日交通量(輛/d)
東風eq140 14“班級數”“學號尾數”
黃河jn150 124
黃河jn253 2“班級數”“學號尾數”
東風sp9250 350
北京bj130 10“班級數”“學號尾數”
日野kb222 569
桑塔那XX 17“班級數”“學號尾數”
預計年平均交通量增長率為5%;
六、設計內容
主要設計內容如下表:
序號 設計項目 要求 備注
1 技術等級及標準的確定 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選定,要求對技術指標分析論證。
2 紙上定線 在地形圖上選擇路線至少2個方案并簡述理由;進行路線方案比較并提出推薦方案。 交手稿
3 路線平面設計
(選定路線) 進行交點坐標和導線方位角設計;平曲線設計;里程樁號的詳細推算;路線平面圖的繪制。
4 路線縱斷面設計
(選定路線) 轉坡點位置的確定;坡度和坡長設計;豎曲線設計;縱斷面圖的繪制。
5 排水設施設計 排水溝、截水溝、盲溝等溝渠設計 選典型溝渠進行水力計算
6 路基橫斷面設計 路幅設計(寬度和路拱橫坡);超高和加寬設計;邊坡設計;路基設計表;視距檢查,路基土石方計算及調配;路基橫斷面圖的繪制。 每20m
取一斷面
7 路基穩定性驗算 高路堤、深路塹需進行邊坡穩定性驗算及軟土地基穩定性驗算并提出加固措施
8 典型擋土墻設計和計算 完成某段擋土墻設計和計算及全線擋土墻設計一覽表及其工程數量
9 典型涵洞設計和計算 選擇某典型斷面的涵洞進行設計和計算及全線涵洞設置一覽表
10 交叉口設計 如有路線交叉,需繪交叉口平、縱、橫斷面圖
11 路面結構設計及計算 設計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兩者比選
12 選定路線工程預算 計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并完成工程預算
注.瀝青路面設計內容包括:1)進行軸載換算,確定路面設計彎沉值;2)擬定路面結構組合方案,進行方案比較;3)確定路基路面結構層設計參數;4)按三層體系簡化法或設計程序確定路面結構層尺寸;5)按三層體系簡化法或設計程序驗算結構層底面拉應力和表面剪應力;6)各結構層材料組成設計;7)提出各結構層的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8)計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內容包括:1)進行軸載換算,推算設計年限內標準軸載累計作用次數;2)進行路面結構組合設計;3)確定路面結構層設計參數;4)確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和厚度;5)進行接縫構造、配筋設計;6)各結構層材料組成設計;7)提出各結構層的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8)計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
七、應提交的設計文件
1、開題報告
2、設計說明書
設計說明書中應包括如下內容:
中英文摘要
第1章 設計任務和沿線自然條件
第2章 紙上選(定)線
第3章 線路設計
1)平曲線設計(第一個曲線完整列出計算過程,其它以表格體現)
2)豎曲線設計(第一個曲線完整列出計算過程,其它以表格體現)
3)橫斷面設計(第一個曲線完整列出計算過程:超高、加寬、視距檢查)
4)路基設計(路基設計表)
5)路基土石方計算與調配
第4章 路基工程設計
1)排水設計
2)路基穩定性驗算
3)擋土墻設計
4)涵洞設計
第5章 路線交叉設計(若有)
第6章 路面設計
第7章 工程預算
第8章 設計總結(包括展望與致謝)
參考文獻
3、圖紙
內容 比例要求 補充說明
路線平面設計圖 1:XX a3機繪圖分段打印
需提交紙上選(定)線手繪圖
路線縱斷面設計圖 1:200~300(縱)
1:XX(橫) a3機繪圖分段打印
路基標準橫斷面圖、1km逐樁橫斷面圖(典型地段) 1:200 a3機繪圖
路基排水溝渠大樣圖設計 1:10~50 a3機繪圖
擋土墻設計詳圖 1:100 a3機繪圖
涵洞設計詳圖 1:100 a3機繪圖
瀝青路面結構設計圖 1:100
1:10~50(詳圖) a3機繪圖,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需繪接縫構造圖
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圖
八、畢業設計進度安排
階 段 內 容 備 注
第一階段
畢業實習 XX年2月21日——2月25日 畢業實習及撰寫開題報告(1周) 畢業實習動員
(時間2月22日)
第二階段
畢業設計成果撰寫過程 XX年2月28日——3月11日 紙上定線及公路平面設計(2周) 集中輔導1次
(指導老師3月27日
提交線路設計部分成績)
XX年3月14日——3月18日 公路縱斷面設計
(1周)
XX年3月21日——3月25日 公路橫斷面設計
(1周)
XX年3月28日——4月1日 路基排水設計
(1周) 集中輔導2次
(指導老師4月30日
提交路基路面設計部分成績)
XX年4月4日——4月15日 擋土墻及涵洞設計
(2周)
XX年4月18日——4月29日 路面設計
(2周)
XX年5月2日——5月13日 工程預算
(2周) 集中輔導1次
(指導老師5月15日
提交工程預算部分成績)
第三階段
畢業設計
答辯 XX年5月16日——5月20日 修改、完善所有畢業設計成果,準備畢業設計答辯 指導老師5月24日提交參加第一次答辯學生名單。
不參加第一次答辯者需提交書面申請。
XX年5月25日——5月27日 第一次畢業設計答辯 指導老師審查合格并同意參加答辯者方可參加答辯。
XX年6月2日——6月3日 第二次畢業設計答辯 第二次答辯通過者,成績一律評為“及格”并在畢業設計鑒定表上注明:
“該生第二次答辯合格”。
九、畢業設計的管理與成績評定要求
1、在學校規定的上課時間應在規定的教室做設計,外出者必須事先向指導老師說明情況并按學校規定辦理請假手續。點名缺勤達到30%者(含請假、遲到、早退),取消畢業設計答辯資格。
2、本畢業設計分為三個階段: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成果撰寫、畢業設計答辯。畢業設計成果撰寫階段分為四個過程:路線設計、路基部分設計、路面部分設計、工程預算,在這四個過程中,需提交四次階段性成果。
關鍵詞:中文分詞;詞典;最大匹配;雙哈希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4-0151-04
一、緒論
對于搜索引擎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所有結果,因為在上百億的網頁中找到所有結果沒有太多的意義,也沒有人能看得完,最重要的是把最相關的結果排在最前面,這也稱為相關度排序。中文分詞的準確與否,常常直接影響到對搜索結果的相關度排序。例如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和服”,得到的結果中就發現了下面這句話“通信信息報:卡巴斯基以技術和服務開拓網絡安全市場”,這就是由于分詞不準確所造成的問題。從這里看到中文分詞的準確度,對搜索引擎結果相關性和準確性有相當大的關系。另外,在整個搜索過程中進場要進行詞典的查詢,所以分詞對于搜索引擎的速度也是有影響的。
二、分詞的方法
1.分詞的意義。由于中文語句沒有自然的將詞語分開,所以計算機無法了解用戶輸入文字串的意思,我們需要將用戶輸入的內容拆分成詞,這樣計算機才能通過詞語的比對來實現對信息的檢索和查找。而這個將用戶輸入文字串拆分成詞的過程就是分詞。
2.目前的分詞算法。現有的分詞算法可分為三大類:基于字符串匹配、基于理解和基于統計的分詞算法。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詞算法又叫做機械分詞算法,它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將待分析的漢字串與一個“充分大的”機器詞典中的詞條進行匹配,若在詞典中找到某個字符串,則匹配成功(識別出一個詞)。常用的幾種機械分詞算法有正向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最少切分。一般說來,逆向匹配的切分精度略高于正向匹配,遇到的歧義現象也較少。這種分詞方法目前使用較多,我的程序也使用的是這種分詞算法。
三、分詞詞典的構造
1.詞典的作用。為了進行分詞,我們首先要構建一個文本文件,這個文本文件中存放用來構造具體的詞典所用的詞,這些詞可以通過詞典程序構造一個詞典,再通過分詞程序的加載進行輸入文本的分詞操作。
2.目前的幾種詞典構造方法、簡介及優缺點。目前分詞主要有以下幾種實現方法:整詞二分法、TRIE索引樹、逐字二分法、雙哈希算法。我最終使用的是雙哈希算法,所以我詳細介紹雙哈希算法,其他算法就不做介紹了。經分析發現中文詞語中多字詞較少,利用這種情況,我們得到了如下兩種雙哈希算法:第一種是建立首字哈希索引,然后再對次字建立哈希索引,后面的字組成類似于“整詞二分”的“詞典正文”的構造(如圖3-1)。下面我們舉例看一下雙哈希查找詞語的方法。例如查詢“吃一塹長一智MP4行業標準年底即將出臺。”中從“吃”字開始的最長詞。①首先在首字Hash索引I1中通過Hash定位得到以“吃”字開頭的索引項E1。②因為E1中的“是否為詞”項值為“T”,所以“吃”是一個詞。再由E1的“指針”項得到以“吃”字開頭的所有詞的次字哈希索引I2并通過類似(1)中的查找,找到“一”字相關信息,并找到剩余字串組W。③在W中查找第一個字為“塹”的詞,得到范圍W1而后逐字搜索后續的字“長”、“一”、“智”并縮小范圍,最終得到語句S中從“吃”字開始的最長詞為“吃一塹長一智”。
第二種是先對文字長度進行哈希索引,再進行首字哈希索引。這個結構類似于上面一種方法,就不做圖片和舉例介紹了。
雙哈希算法,速度雖和TRIE差不多,但是維護更為簡潔方便,所以是一種比較好的算法。
四、系統實現
1.系統的實現。為了讓看程序的人能夠一目了然,我把詞典和分詞所用到的類和接口分別放在兩個包中,他們分別建立在包processor和包dictionary中,兩個包之間通過接口聯系,在每個包中將不同的實現方法分別構造自己的類文件。具體我們設置兩個包文件,我們分別在兩個包中各建立一個接口,分別為DictionaryImpl和SegmentProcessorImpl。
2.兩個包的UML圖。下面分別畫出詞典包的UML圖(圖4-1)和分詞包的UML圖(圖4-2)。
3.程序運行效果。程序運行環境: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 JAVA環境:Java Development Kit 6.0。
WEB環境:Tomcat 5.5.20首先輸入待分詞文本:“在某些方面,Hashtable對象非常類似于ArrayList……”點擊進行分詞后輸出結果:“在某些方面,hashtable,對象,非常,類似于,arraylist……”程序運行效果圖如下(分詞前效果如圖4-3,分詞后效果如圖4-4)。
4.程序運行效率。測試文字長度:2491字。測試效率如下:①正向最大匹配出現錯誤詞語26個。②逆向最大匹配出弧錯誤詞語14個。③單哈希結構使用時間0分42.39秒。④雙哈希結構使用時間0分18.42秒。
五、畢業設計總結
搜索引擎技術在目前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分詞技術也是目前互聯網研究方面的一個重要話題。通過這次對分詞技術的研究使我對分詞以及搜索引擎技術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同時也加深了我對Java語言的了解,還掌握了很多相關的知識技術,這是我離開學校前學校給我上的一堂很重要的課程,為我將從課本學到的知識運用的實際應用中又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本次設計也使我了解到自己在Java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以后多進行編程練習。
致謝:在我的畢業設計過程中,我的指導老師趙洋和劉博老師對我的畢業設計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幫我分析設計思路,幫我找參考資料,耐心解答我在查看資料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還幫助我完善程序。他們的耐心講解以及嚴格要求為我順利地完成我的畢業設計鋪平了道路。同時,學校給提供的良好的設計環境以及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也為我能夠順利完成畢業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此向我的輔導老師趙洋和劉博老師,以及在畢業設中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衷心感謝學校給我提供這次有意義的實踐機會,為我成功地步入社會增加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耿祥義,張躍平.JAVA2實用教程(修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Thomas H.Cormen,Charles E.Leiserson,Ronald L.Rivest,Clifferd Stein.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Second Edition)[M].Americon: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
[4]李江波,,陳祖舜.漢語詞典的快速查詢算法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20:31.
[5]孫茂松,左正平,黃昌寧.漢語自動分詞詞典機制的實驗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1999,14:1.
(一)設計選題背景與意義
整天忙忙碌碌的奔波于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是不是感覺很枯燥呢?平淡無奇的生活讓你覺得索然無味吧。我們的世界正處于一種壓力與迷茫的狀態中,緊張的工作使人們的生活出現了不安和失落,沮喪的情緒開始蔓延。似乎很多人已開始淡忘了生活的快樂所在。過快的生活節奏,不知不覺把無奈的苦澀帶進人們的生活中。緊張的生活模式令人們不安與厭倦,于是渴望輕松的生活,追尋溫暖的幸福。自然界無限優美的風光,層疊的景色,給人舒適放松的心情,引領大家釋放壓力,排解郁悶重歸美好生活。因此本次主題的宗旨是回歸自然,放松心情,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主題以溫馨的粉彩色系為主色調,開始快樂宣言。
本系列服裝制造一種輕松的氛圍,在材質上取材于不同材質的灰色結合彩色的細毛線針織,把“自然界”和“服裝”聯系起來。2010看起來是一個色彩豐富,自然和諧的季節,紅色作為新的喜慶色調。歡天喜地的鮮艷色彩,活潑而充滿生機,輕便,清新。活的輕松,穿的清爽。在這緊張的狀況下輸入一股“暖感”。
(二)設計依據與信息分析
花椰菜、山川、樹木、云朵、閃電、葉脈、沖積扇、海岸線、水系、晶簇、蜂窩石、樹冠……(如圖1、2、3),想想它們的形狀、結構,每樣東西都挨不上。但從分形眼光看,它們的確是一回事,有多重自相似的地方。
圖1 圖2 圖3
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多方位查找資料,參閱大師的作品,觀察生活環境及結合自身的感受使我對主題有了較深的理解。主要通過自然界植物層疊的感覺,決定在面料的選擇和搭配上以針織、衛衣棉、毛料等面料為主,以粉彩色系為主色調(如圖4),來表現這個主題;通過自由大膽的設計和新的藝術著裝形式詮釋服裝,賦予該系列更多的快樂意境和自然想象。
如何將植物層疊,排列有序元素運用到服裝整體造型上,表現出柔和的線條,柔軟質感的面料在廓形和造型方面,我希望表現出隨意而又整體的感覺,而色彩主要以溫馨的粉紅色呈現,自然柔和,舒適,柔軟細膩的色調表達對自然環境優美景色的向往。
在設計方面:本系列以顏色和細節來增加服裝的獨特性和趣味性,強調局部的感覺。對服裝結構及面料進行處理(如圖5、6),借鑒片狀面料的堆積及線條狀的堆積。手工縫制的明線使服裝更耐人尋味。本系列以灰色基調搭配鮮艷的粉彩,不同材質的灰色拼接在一起(如圖7),給人的是輕松的心情。2010是一個色彩豐富,自然和諧的季節,紅色作為新的喜慶色調。工藝上,運用了手織棒針,機織手法,手縫與機縫相結合。
圖4 圖5 圖6 圖7
(三)設計方法與過程綜述
層疊的感覺是我們這系列服裝的特征之一,通過把握不同材質的特性,將之相互疊加、穿插使用,使其和諧地展現在本系列作品中。其次通過強調細節的裝飾,把各種細節采用緝明線、手工針織結合在服裝上。局部造型設計使其在整體上富有變化,調整好各組合款式的內在聯系。
成衣的主要面料選擇舒適的針織毛線、衛衣棉、毛料。用手工針織織出半立體的肌理效果,結合針織布的搭配,對面料進行面料改造,打破原有的面料樣式,成衣整體制作采用立體剪裁與手工針織相結合。實現層疊穿插的主題。服裝的圖案及色彩來源于植物元素的提煉,運用漸變的手法表現出來。在廓形、色彩、裝飾手法、制作工藝上的變化等方面,進行不斷調整與組合使之各組服裝之間協調,又自成一系列風格。
在統一色調下,通過自由大膽的設計和新的藝術著裝形式詮釋服裝,賦予該系列更多的快樂意境和想象。設計強調整理造型帶給人的感覺和細節造型的微妙變化,在工藝和細節裝飾上運用明線等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運用縫紉和手工相結合,大部分的細節處理和服飾品都為手工制作。在將立體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結合,通過多種制作手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整個系列服裝的大輪廓是基本款,主要是花大量時間在后期的裝飾細節上,每個細節都是自己來完成。
第一套服裝是制作時間最長的一套,大量的采用了毛線機織,對針織進行不同肌理效果的嘗試,最后選擇平針,自然卷邊(圖8)。層疊堆積這個元素的夸張、局部放大都被運用服裝上,以突出各款的特色;大面積的漸變色,很強的視覺效果。第二套服裝上采用了大量粗毛線,其他各套在細節上都采用輯明線的手法,漸變效果強(圖10)。同時采用手工棒針的手法,結合灰色其他材質的面料。
圖8 圖9 圖10
在服飾品設計中,主要采用粗毛線針織制作手包,(圖11)采用棒針鉤織粗線條的絞花,上身服裝的延伸;(圖12)是(圖13)是彩色片狀的堆積。
圖11 圖12 圖13
(四)設計感悟與總結
在這次的整個設計制作的實際演練中,我們順利的完成了全部任務,親手設計、打板、縫紉、修改,結合所學的知識,將它們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得到了時間的檢驗,并獲取了新的知識和經驗,整個畢業設計過程成果顯著,系列完整,制作了七套成衣,設計、工藝和裝飾均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認可與好評!
在此次設計中,我們采取兩人合作的方式,個人都有負責的方向,不過首先要團結,讓我深深體會到“設計并不是一個人的事”。要意識到每個細節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太陽,宇宙是因為有各種行星、恒星、衛星以及一些不起眼的隕石和塵埃才顯得如此迷人……
回想幾個月來每天忙碌著趕往寢室——縫紉機房的畢業設計,感受良多,挫折多多而收獲亦多多。經過了從靈感源——設計圖——制作成衣的全過程,成品作品基本上達到了原定設計稿的要求。這一路走來,有過驚喜,有過失落,有過沮喪,有過喜悅。到頭來最多的還是欣慰,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更重要的是,在不斷的前進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也肯定了自己的一些優點,證明了自己。同學們的努力也是看得見的,四年的學習也在這一刻得到體現。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要揚長避短,學習更新更多的知識。
通過自己的親手制作和思考懂得了服裝內在的氣質要通過設計手法來表達,了解要達到服裝的造型、色彩及工藝都必須依附于服裝的面料而存在,不同種類的面料具有不同的外觀效果,面料特征對服裝風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用設計元素 來整合自己的設計和主題呼應。
隨著作品的漸漸成形,從開始的不自信,到最后對于自己的肯定。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自己。只要我努力的認真的想做,就一定能把他做到最好。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句話的意思。通過我們的刻苦專研和精心整理作品漸漸完整的出現在我的眼前。
整個畢業設計的過程,忙碌而興奮,不停的修改不停的制作,的確有些勞累,但自己在不輕易間回憶是那么的充實。我相信,經歷了這么多,自己為以后的設計路途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今后的行程我將會大踏步,勇往直前。
致謝:在學校四年的培育和教育,我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了提升,這次的畢業設計業將是我結束本科階段最后一次實戰演習,也是在投身社會之前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查漏補缺的最后一次機會。畢業設計是大學本科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在此次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感謝傅麗與孔佳兩位指導老師的精心教導,對我們的設計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我們迷茫時指明方向,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才使得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順利完成我們的畢業設計。最后,我還要衷心地感謝所有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是他們給予了我關心、支持和鼓舞。
姓名:周益
班級:服裝設計062
摘要
本設計以MSP430單片機為中央控制器,顯示棒搖動時顯示的字符或者圖形由LED燈顯示。LED燈成線狀排列,每個瞬間線陣只能顯示數字編碼后的文字或者圖形的一列,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將需要顯示的字符或者圖形分成64列,因此,通過單片機控制LED線陣以一較低頻率掃描顯示字符或者圖形的每一刻,擺動顯示棒時即可因視覺暫留看出顯示的字符或者圖形;左右擺動一次通過端口電平變化,調用相應的顯示子程序,字符切換通過外部中斷實現,該系統設計對程序設計的要求硬件電路要高。整套系統由中央控制模塊,LED顯示模塊,供電模塊等部分構成。
關鍵詞: MSP430單片機; LED燈;搖搖棒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central controller with msp430 csm and display great when shaken by the character or graphics appearred that LED lights, LED lights into linear array,cach miment only display dightal coding text or graphics after a column,using the principle of human vision,will need to display characters or graphics into 64,LED by MCU control array in a low frequency scan character or graphic each column,swinging rod can show that for all the haracter or graphic display,swinging through port level changes,once the call display subroutines,characters,by external interruption swithing system design for program design of hardware circuit to high requirment,The system by the contral control module,the LED display module,power supply module.
Keywords: LED;MSP430;Vision;yaoyaobang
第一章 緒論.................................................................................................................... 5
第二章 方案論證............................................................................................................. 6
2.1 設計背景............................................................................................................ 6
2.2系統設計要求...................................................................................................... 6
2.3 整體方案比較與論證........................................................................................... 7
第三章 系統硬件設計...................................................................................................... 8
3.1 硬件基本結構.................................................................................................... 8
3.2 LED顯示部分...................................................................................................... 8
3.3單片機最小系統部分............................................................................................ 9
3.4 電源部分........................................................................................................... 9
3.5 MSP430單片機.................................................................................................... 9
3.6 關于創新部分的討論......................................................................................... 13
3.7按鍵模塊............................................................................................................ 13
3.8 LED顯示模塊.................................................................................................... 13
3.9慣性開關模塊..................................................................................................... 14
3.10總體設計.......................................................................................................... 15
第四章 系統軟件設計..................................................................................................... 17
4.1軟件設計思路..................................................................................................... 17
4.2軟件系統流程圖................................................................................................. 18
4.3動態圖片的實現................................................................................................. 18
4.4軟件實現功能的完善.......................................................................................... 19
第五章 系統調試
第六章 總結................................................................................................................... 20
致謝............................................................................................................................... 21
參考文獻........................................................................................................................ 22
附錄............................................................................................................................... 23
附錄........................................................................................................................ 42
第一章 緒論
搖搖棒是當今比較流行的一種時尚娛樂電子產品,通過在手中左右搖晃棒體,就可在其搖擺出的扇形軌跡面上顯示出文字或圖像,搖搖棒具有質量輕,無污染,高強抗沖擊等優點。搖搖棒在國內外用處身份廣泛,可用于選舉活動,演唱會,體育場,KTV,球類比賽,廣告,節日聚會,生日慶典等。本設計采用MSP430單片機來實現搖搖棒的圖像顯示。
第二章 方案論證
2.1 設計背景 搖搖棒是如今流行的一種玩具,在各種節日和聚會上經常可以看見它的身影。本設計也追隨著搖搖棒的原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發。通過單片機對其進行控制,從而產生不同的影像。
2.2系統設計要求 設計并制作一個依靠搖動能顯示字符、圖形的LED顯示棒。
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
設計一個基于MSP430單片機的顯示棒,其中LED燈必須呈線狀排列,并至少使用16只,系統采用電池供電,搖動顯示棒時形成的亮燈扇形區域能讓人分辨出圖形以及文字,并用按鍵實現顯示的切換。
系統設計的發揮部分:
搖動顯示棒時形成的亮燈扇形能夠讓人分辨出“謝謝”,
“心形圖案”,“笑臉”。
2.3 整體方案比較與論證 根據題目要求設計一個循環的LED顯示,要利用人的視覺滯留產生靜態顯示的現象,這就要求延時部分做的比較小,所以采用石英晶體振蕩器。而目前能夠實現這種功能的器件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的器件也能夠很好的完成。
綜上所述,提出幾種切實可行的方案供大家參考
方案一:選用單片機AT89C51作為掃描顯示控制核心,由其直接控制LED線陣的顯示,并外加掃描控制開關控制字符或圖形的掃描顯示。該方案線路簡單,掃描控制開關可選擇機械開關或滾珠開關或水銀開關,在顯示棒搖擺時接通線路控制單片機掃描輸出字符或圖形的列編碼信號;單片機外另接有中斷控制按鈕用以切換不同的字符或圖形的顯示,LED線陣采用普通三極管驅動,電路采用2節7號電池供電。
此方案的優點是:單片機C51的端口較多,可實現顯示數據并;
缺點是:為了增大顯示清晰度,除去可能由背景LED燈占用的端口外,單片機剩余端口無法使線陣中LED燈數擴展至24只以上;單片機使用的晶振頻率較大,軟件不易實現對計數的控制。而且單片體積較大,做出后實物不美觀。(設計框圖見圖2—1)
方案二:由單片機MSP430最小系統、寄存器組、驅動電路、LED線陣和電源部分組成。與方案一比較,方案二中單片機所需輸出,端口很少,可選用小型單片機MSP430,不僅功耗低,而且尺寸小,其數據輸出串口輸出方式,所需端口較少,總體線路較簡單,電路板占用而積小;利用寄存器移位功能可輕易實現品示LED燈數量的擴展,不僅具備方案一的大部分優點,而且外圍器件更少,能耗更低,電路調試簡單,故選擇方案二。(設計框圖見圖2—2)
方案框圖
掃面控制開關
單片機AT89C51
LED驅動電路
電源 干電池
<!--[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LED線陣顯示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
圖2——1
按鍵
慣性開關
Msp430
單片機
<!--[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LED 線陣顯示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
圖2——2
第三章 系統硬件設計
3.1 硬件基本結構 硬件電路的系統電源VCC為5V,下載程序和調試時一定要保證5V電壓,實際使用時用2節7號干電池串聯即可。MSP430單片機作為控制器,在它的P10、P11口接有16只以共陽的方式連接的高亮度LED,由單片機輸出低電平點亮。K2為水銀開關。
硬件電路包括三部分
(1) LED顯示模塊
(2)單片機控制模塊
(3)外部中斷模塊
經過分析論證,我們決定了系統各模塊的最終方案如下:
3.2 LED顯示部分 LED燈的選擇
方案一:傳統LED發光二極管。顏色多樣,在可以同樣顯示圖案的前提下使用它更為經濟,但足顏色較為黯淡,不鮮亮。
方案二:高亮LED發光二極管。正如其名,它的亮度比傳統二極管要亮,而且同樣也有很多顏色,但是高亮LED的工作電流也要大于傳統二極管。
為了使顯示的圖案清晰、明了,我們選擇方案二,經過比較,使用紅色的LED使得顯示畫面更為明顯、突出,使用2節I.5V電池為其供電,提供足夠的電流。
3.3單片機最小系統部分 由一個12MHz的晶振以及一個10uf的電容,47K的電阻以及復開關構成的復位電路、芯片MSP430三部分構成。
3.4 電源部分 本次設計采用1.5伏2節干電池串聯供電。(見圖3—1) <!--[if !vml]--><!--[endif]-->
圖3——1
3.5 MSP430單片機 德州儀器推出的MSP430微處理器(MCU)是一種基于RISC的16位混合信號處理器,專為滿足超低功耗(ULP)需求而精心設計。MSP430MCU將智能外設,易用性,低成本以及業界最低功耗等優異特性完美結合在一起,能滿足數以千計應用的要求。
超低功耗
MSP430MCU專為超低功耗應用而精心設計。其高度靈活的時鐘系統,多種低功耗模式,即時喚醒以及智能的全自動外設(intelligent autonomous peripheral)不僅殼實現真正的超低功耗優化,同時還能顯著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靈活的時鐘系統—MSP430MCU時鐘系統能啟用和禁用各種不同的時鐘和振蕩器,從而使器件能夠進入不同的低功耗模式(LPM)。這種高度靈活的時鐘系統可確保僅在適當的時候啟用所需時鐘,從而能夠顯著優化總體能耗。
子系統時鐘(SMCLK)—用于各個較快速外設模塊的源,可由內部DCO驅動(頻率最高達25MHZ),也可采用外部晶體驅動。
即時喚醒—MSP430MCU可通過LPM即時喚醒。這種超高速喚醒功能得益于MSP430MCU的內部數控振蕩器(DCO),其可實現高達25MHZ的源頻率,而且能在1US的時間內激活并實現穩定工作。即時喚醒功能對超低功耗應用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其使微處理器能在極高效的突發任務中充分發揮CPU的作用,并能較長時間處于LPM模式。
零功耗掉電復位(BOR)—MSP430MCU BOR能夠在所有操作模式下始終保持啟用于工作狀態,這不僅能確保實現最可靠的性能,同時還可保持超低功耗運行。BOR電路可對欠壓情況進行檢測,并在提供或者斷開電源時對器件進行復位。該功能對電池供電的應用而言尤其重要。
高集成度
MSP430MCU擁有卓越的高集成度,能夠提供各種高性能模擬及數字外設。
智能外設
MSP430MCU的外設旨在確保時間最強大的功能性,并以業界最低功耗提供系統中斷,復位和總線判優。許多外設都能自動工作,因為最大限度減少了CPU處于工作模式的時間。
高性能集成
超過200種MSP430器件都具備高性能集成優勢,完美結合了USB,RF,LCD控制器以及16位-∑ACD等。這種可擴展的產品系列使設計人員能夠為眾多低功耗應用選擇適當的MSP430器件。此外,MSP430MCU的高集成度還能支持物理尺寸較小的解決方案,進而最大限度降低整體物料成本。
輕松開展設計工作
MSP430MCU采用現代16位RISC架構以及簡單的開發生態系統,因為擁有極佳的易用性。16位正交架構 ,MSP430MCU采用的16位架構可提供16個高度靈活的,可完全尋址的單周期操作16位CPU寄存器,以及RISC性能。該CPU的現代設計不僅簡潔,而且功能十分豐富,僅采用了27條簡單易懂的指令與7種統一尋址模式。
<!--[if !vml]--><!--[endif]-->
圖3——2
本實驗所采用的單片機是MSP430F2131,MSP430F2131是超低功耗的混合信號控制器,集成了一個16位的定時器和14只I/O管腳。
低供電電壓 2.5 V - 5.5 V 超低功耗
<!--[if !supportLists]-->· <!--[endif]-->低工作電流,1 MHz,3 V電壓下只有330 uA
<!--[if !supportLists]-->· <!--[endif]-->兩種節電模式:
<!--[if !supportLists]-->o <!--[endif]-->備用模式:1.5 uA
<!--[if !supportLists]-->o <!--[endif]-->RAM 保持關斷模式:0.1 uA
<!--[if !supportLists]-->· <!--[endif]-->從備用模式到正常工作最多需要 6 us
<!--[if !supportLists]-->· <!--[endif]-->16位 RISC 體系結構,200 ns 指令循環周期
<!--[if !supportLists]-->· <!--[endif]-->基本時鐘模式配置
<!--[if !supportLists]-->o <!--[endif]-->不同的內部電阻器
<!--[if !supportLists]-->o <!--[endif]-->單一外部電阻器
<!--[if !supportLists]-->o <!--[endif]-->32 kHz 晶振
<!--[if !supportLists]-->o <!--[endif]-->高頻晶振
<!--[if !supportLists]-->o <!--[endif]-->諧振器
<!--[if !supportLists]-->o <!--[endif]-->外部時鐘源
<!--[if !supportLists]-->· <!--[endif]-->可與外部組件構成單斜率模數轉換器
<!--[if !supportLists]-->· <!--[endif]-->16位定時器,帶有三個捕獲/比較寄存器
<!--[if !supportLists]-->· <!--[endif]-->串行的在線編程
<!--[if !supportLists]-->· <!--[endif]-->安全熔絲程序保護(Program Code Protection by Security Fuse)
3.6 關于創新部分的討論 本設計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使單列的LED組合燈通過一定頻率的播動在擺動的扇形區域內呈現出特定的字符或圖形。在題日要求的基礎上,我們決定從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對此搖動棒進行特別改造,比如美化外形,實現畫而的動態顯示等。
3.7按鍵模塊 使用一個按鍵對顯示的所有內容進行切換,通過按鈕按下的次數確定顯示的內容。(見圖3——3) <!--[if !vml]--><!--[endif]-->
圖3——3
3.8 LED顯示模塊 首先,我們根據LED點陣屏的顯示原理:點陣屏的顯示分為行掃描和列列掃描兩種,列掃描是將我們的字模數組通過點陣屏的行驅動進行輸入,然后通過列對每一行進行掃描,當列為低(高)電平、行為高(低)電平時則表示該點為圖案的一部分,將其讀出、顯示。它的順序可以總結為:行不斷的送數據,每送完設置的信息后列進行讀取,然后行再次送數據,列再次讀取……依次循環下去,一幅完整的圖案就顯示在了顯示屏上。
而本次設計的LED顯示棒數據傳輸原理與LED點陣屏相似。可以把LED顯示棒看成是LED點陣屏中的一列。為了使顯示的圖案清晰,我們使用了16個LED管將它們排成一列,整個屏在靜止時也就相當于16行×1列。數據傳輸時我們同樣使用行送數據、列掃描。在擺動過程中,應用視覺暫留原理,我們點亮的列不會很快的消失,而是隨著擺動的方向繼續向前移動,只要移動的速度高于視覺暫留的最短時問.顯示內容就不會熄火,至此,一幅圖案也就可以這樣被“擺動”出來了。
3.9慣性開關模塊 慣性開關裝置,它由擺桿、觸點和導軌組成。當LED顯示棒向左擺動到極點時,擺桿,與左邊的觸點2接觸,此時與2相連的P1.0口變為低電平,按照軟件的設定:從此刻起禁止對行進行數據傳輸:同理,當顯示棒擺到右邊極點時,與3接觸,,與此相連的P1.1口變為低電平,軟件設定從此刻起數據開始傳輸。整個擺動過程就是這樣:擺子擺到左邊,禁止數據傳輸:擺到右邊,開始數據傳輸……。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讓數據單程傳輸,解決了雙程均傳輸時產生的重影,使得畫而更加清晰、明了。
3.10總體設計 <!--[if !vml]--><!--[endif]-->
圖3——4
第四章 系統軟件設計
4.1軟件設計思路 在搖動LED棒的時候單片機必須單程送數據否則顯示的圖形會產生重影,影響視覺效果。因此當系統開始工作后通過慣性開關的位置來使單片機實現單程送數據給LED。如果慣性開關位于右邊,則進入外部中斷Tl并將變量置l。在變量為1期間讓單片機以一定的頻率將數據送給LED。如果慣性開關位于左邊,則進入外部中斷TO并將變量置0,在這期間單片機不會送數據給LED。在送數據時,數據送完后應延時一段時間來使搖動時顯示的每個字不會太擁擠。之后再立刻熄火LED并開始重新判斷慣性開關的位置。
4.2軟件系統流程圖 <!--[if !vml]--><!--[endif]--><!--[if !vml]--><!--[endif]--><!--[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LED燈熄滅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 <!--[if !vml]--><!--[endif]-->
圖4——1
4.3動態圖片的實現 設計中實現單個圖形或者一個詞組的顯示方法是將要顯示的內容一次性送出,延時一段時問后再進行第二次傳送數據。而要顯示一個動態圖片,仿照動畫制作方法,先要將一個連貫的動作分為幾幅獨立的動作,分別提取字模,輸出數據是一幅接一幅的連續送,當動作結束后延時一會,再進行第二次連貫動作的傳輸。同樣利用視覺暫留原理,當搖動顯示棒時,幾幅圖接連出現覆蓋前面的畫面,相同的部分將一直顯示,不同的部分就形成了動態的動作,以此一幅動態畫面就出現了。
4.4軟件實現功能的完善 本次設計的一個難點是去除重影,我們的解決方法是使用外部中斷讓數據單程傳輸。
第二個難點是當顯示如“Welcome”這類較長字符時不能完整的顯示在一次搖擺的扇形區域內。通過反復試驗,我們改變了送數據方式:由一個字符接一個字符傳送改為一組字符一起傳送,傳送結束后再延時,通過不斷調試實現了完整顯示的功能,同時也解決了畫面連續出現沒有間斷的問題。
綜上,只要控制好數據傳輸方式以及每次傳輸數據間的延時就可以實現多種數據的顯示方法。
第五章 系統調試
5.1 系統軟件調試
<!--[if !vml]--><!--[endif]-->
圖5——1
<!--[if !vml]--><!--[endif]-->
圖5——2
<!--[if !vml]--><!--[endif]-->
圖5——3
5.2 系統硬件調試
<!--[if !vml]--><!--[endif]-->
圖5——4 (載入程序)
第六章 總結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學習和努力,我終于完成了《搖搖棒的設計與制作》的畢業設計。從開始選題到設計的成功,再到論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畢業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有很多感受,為了更好的利用Keil、proteus、Protel及硬件電路等相關知識,我開始查閱相關的資料和書籍,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讓自己頭腦中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能夠更熟練的去運用課本
上的知識。
在制作硬件電路時,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在軟件編程的時候字符的取模比較困難,剛開始沒有取模軟件就手工取模特別麻煩!再比如說怎樣使字能夠盡量在搖晃的中間顯示,顯示的時間長短也是特別困難的。后來經過不斷的模擬與調試終于找到了最為適合的時間。總之,自己動手做了就是一種收獲,會對電路了解的更多,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也使我了解到知識必須通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有些東西以為學會了,當到自己運用的時候卻并非如此,所以我認為只有到真正會用的時候才能算真的學會了。
根據工業現場的需要和可編程控制器(PLC)自身特點,本設計為基于壓鑄機的PLC 控制系統。在這個設計中,本設計采用西門子公司PLC S7-300系列可編程控制器為例。結合了書籍和資料,說明了PLC的工作原理、軟件使用方法、PLC的硬件系統設計及PLC軟件系統設計。實現了對壓鑄機的液壓系統的控制。
在該設計中,PLC作為主機,壓鑄機作為從機,構成基于壓鑄機的PLC的控制,完成對壓鑄機的整個工藝流程的控制,可反映壓鑄機在整個工作過程的工作狀況。
【關鍵詞】可編程控制器;壓鑄機;液壓傳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industry the spot and programmable controller(PLC) oneself characteristics, this design for according to die-casting the PLC of machine control system.In this design, the serieses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of the company PLC S7-300 of this design adoption Siemens is an example.Combined book and data, explained design and the PLC software system design of the hardware system of PLC work principle, software operation method, PLC.Carried out to press the control of system towards die-castinging machine of liquid.
In that design, the PLC is a host, die-casting the machine is from the machine, constitute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of PLC of die-casting the machine, and the completion can reflect to die-casting machine in the whole work condition of work process to the control which die-castings the whole craft process of machine.
【Keywords 】programmable controller;Die-casting machine;The liquid presses to spread to move
目 錄
摘要 1
Abstract 2
前 言 ………………………………………………………………………………5
第1章 概述………………………………………………………………………6
1.1壓鑄機的定義、發展及特點…………………………………………………6
1.1.1壓鑄機的定義……………………………………………………………6 1.1.3壓鑄機的分類……………………………………………………………7
1.1.4壓鑄機的特點……………………………………………………………7 1.3 壓鑄機的工作原理……………………………………………………………8
1.4 PLC 的定義、分類及特點……………………………………………………8
1.4.1 PLC的定義………………………………………………………………8 1.4.2.1按硬件結構類型分類……………………………………………8 1.5 PLC的功能及應用…………………………………………………………9
第2章 PLC與其他控制的比較……………………………………………10
2.1繼電器控制方案……………………………………………………………10
2.2 集散控制方案 ………………………………………………………………10
2.3 PLC控制方案…………………………………………………………………11
2.4 方案比較…………………………………………………………………… 11
2.4.1 采用繼電器控制系統………………………………………………… 11
2.4.2 采用集散控制系統…………………………………………………… 12
2.4.3 采用plc控制系統…………………………………………………… 12
第3章 控制對象的工藝流程說明…………………………………………13
3.1金屬壓鑄機的工藝流程……………………………………………………13
3.2 操作方式……………………………………………………………………14
第4章 PLC系統硬件設計 …………………………………………………15
4.1 PLC的功能簡介……………………………………………………………15
4.1.1主機系統………………………………………………………………15 4.2 PLC容量估算……………………………………………………………16
4.2.1 I/O點數的估算………………………………………………………16
4.2.2存儲器容量的估算……………………………………………………17
4.2.3 I/O模塊的選擇………………………………………………………17
4.3分配輸入/輸出點……………………………………………………………18
4.4安全回路的設計……………………………………………………………19
第5章 PLC系統軟件設計……………………………………………………21 5.2 PLC系統的軟件設計步驟…………………………………………………21
5.3 PLC應用系統設計實例……………………………………………………25
第6章 系統的調試……………………………………………………………26 6.2軟件調試……………………………………………………………………26
6.3系統聯調……………………………………………………………………26
第7章 設計結論…………………………………………………………………27
前言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綜合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一種新型的、通用的自動控制裝置。它具有功能強、可靠性高、使用靈活方便、易于編程以及適于在工業環境下應用等一系列優點,在工業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現代工業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可編程控制器是 20 世紀 70 年代誕生的通用自動控制裝置,自第一臺PLC問世以來,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它已由原來僅僅代替繼電器邏輯控制而變成一個集順序邏輯控制、回路調節、圖形監視、網絡通信于一體的綜合自動化系統發展成為被廣泛應用到機械制造、冶金、礦業、輕工等各個領域,成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 PLC、機器人、CAD/CAM )之一。PLC的編程概念和控制思想已為廣大的自動化行業人員所熟悉,這是一個目前任何其他工業控制器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巨大知識資源;其次,PLC系統硬件技術成熟,性能價格比較高,運行穩定可靠,開發過程也簡單方便,運行維護成本很低。所有這些特點造就了PLC的旺盛生命力。
可編程序控制器,發展至今,除傳統的硬PLC外,還有融入控制組態軟件之中的軟PLC(Softplc)。它們正在擴展著PLC在工控、工業自動化領域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由于習慣與技術積累 PLC的傳統用戶,不可能一時放棄原有的投資,在技術改造過程中,在原有的投資基礎上,增加性能更好的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擴大再生產。
近年來,隨著可編程控制器( PLC )應用技術的發展的,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根據工業現場的需要和 PLC 自身的特點,可編程控制器的在工業生產中也被廣泛采用,使工業控制變得更為方便、靈活,也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生產效益獲得更大的經濟。
然而,在工程生產的很多領域,我們都運用到了PLC,例如,在壓鑄機上我們運用它幫助我們完成了多個人的工作,實現了壓鑄機的智能化控制,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在工業上運用PLC是我們以后發展的必然方向,它將成為代替原始機械控制的有效控制裝置。在工業生產中采用可編程控制器PLC,可利用其硬件和軟件上采取的一系列抗干擾措施,使它可以直接安裝于工業現場而穩定可靠地工作。
概述
1.1壓鑄機的定義、發展及特點
1.1.1壓鑄機的定義
壓鑄機是用鋅、鋁合金、銅等金屬為原料,在壓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屬液壓射到模具中冷卻成型,開模后得到固體金屬鑄件的一種工業機械。 壓鑄機是壓鑄生產中重要的基礎技術裝備,與壓鑄工藝的互存、互動關系非常突出,壓鑄工藝的改進或采用新的技術,都要有與之相應的或新型的壓鑄機作為技術支撐。
壓鑄技術起源于印刷工業的鉛字鑄造技術。19世紀初,世界印刷工業蓬勃發展,活字(單字母的鉛字)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于是鑄字機應運而生,1849年,Sturgiss制造了第一臺用壓鑄法把鉛鑄成活字的壓鑄機(如圖1),圖中可見帶有將噴口封住、打開和切斷等動作的機構,以及用壓射活塞壓送熔融金屬進入活字模型,可以說這就是壓鑄機的原始結構,而且機器還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既經濟,又可重復生產等特點。這臺壓鑄機標志著壓鑄的“黃金時代”的開始。
1.操作桿 2.沖頭 3.上壓室 4.噴嘴切斷閥 5. 噴口拉桿
6. 金屬熔堝 7. 噴嘴 8. 內通道 9. 施壓壓室 20世紀50年代,我國自行設計制造出全液壓的50型臥式冷室壓鑄機,鎖模力有500 kN和1000 kN兩種規格。及至20世紀80年代,有關單位繼續完成了鎖模力16000 kN以下的臥式冷室壓鑄機系列產品的開發;立式冷室壓鑄機也形成了鎖模力2500 kN以下的系列產品;1986年試制出國內第一臺J 1163 A型自動壓鑄機組;1990年開發出國內第一臺柔性壓鑄單元,鎖模力為4000 kN;其后的幾年里,又將輔助裝置和參數檢測裝置加以定型并形成產品。在壓鑄機的設計工作方面,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壓鑄機壓射性能已接近當時的國外水平;合模機構全部采用液壓驅動、曲肘機械擴力結構取代了全液壓。
1.1.3 壓鑄機的分類
壓鑄機的分類方法很多,通常,主要按機器結構和壓射室(以下簡稱壓室)的位置及其工作條件加以分類,各種類型的壓鑄機的名稱如圖1-3所示。
圖1-3 壓鑄機的分類
熱室壓鑄機一般主電箱與主機分離,獨立落地;頭板、二板采用箱體或筋板式結構,剛度高而重量輕;油壓式齒輪調模,傳動平穩,確保四支哥林柱同步伸縮,準確保持頭板、二板的平行度;機門采用掛入式安裝,清理及維修時拆裝方便。如圖1.4所示為CM-168H型熱壓鑄機。
圖 1.4 CM-168H 型熱室壓鑄機
冷室壓鑄機是采用數控電腦及電子尺操作,鎖模,調模,頂針的壓力、速度均可數控調整,帶動態顯示,操作簡單容易;頭板,二板采用箱體式結構,強度高而重量輕。 尾板,C型架采用加強筋、框架設計,強壯有力。如圖1.5所示為CCM-380型冷室壓鑄機。
圖1.5 CCM-380型冷室壓鑄機
1.1.4 壓鑄機的特點
1、液壓元器件、密封件、電器元件全部采用進口件,可靠性更高,不漏油;
2、機械部分的模板、曲臂、采用進口加工中心制造,并用三坐標儀檢測,精度更高,無故障工作時間長。曲臂采用集中站加定量分配器的方式,保證每一點的可靠,使運動機件的工作更可靠;
3、液壓回路采用高低壓雙聯泵、壓力流量雙比例閥,根據工作設定準確卸荷、降低能耗,油溫低,夏天工作更可靠;
4、采用更先進的增壓控制油路,具有高的壓射速度、增壓反應時間、上升時間更短,工藝重復性更好,可調范圍更寬;
5、為了便于不同厚度壓鑄模的安裝,動型模與靜型模容模量調節,是采用液壓馬達驅動。較之電力驅動,液壓驅動更加平穩、安全。
6、壓射部分連接采用C形架結構,確保壓射同心度及穩定性。 1.3 壓鑄機的工作原理 1.4 PLC的定義、分類及特點
1.4.1 PLC的定義
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即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種能直接應用于工業環境的數字電子裝置,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結合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用戶的“自然語言”編程的一種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新一代通用工業控制裝置。 1.4.2.1 按硬件結構類型分類
可編程序控制發展很快,為了便于在工業現場安裝,便于擴展,方便接線,起結構與普通計算機有很大的區別。通常從組成結構形式上將這些PLC分為兩類:一類是一體化整體式PLC,另一類是結構化模塊式PLC。 為了適應不同工業生產過程的應用要求,可編程序控制器能夠處理的輸入/輸出信號數是不一樣的。一般將一路信號叫做一個點,將輸入點和輸出點的點數的總和稱為機器的點。按照點數的多少,可將PLC分為超小(微)、小、中、大、超大等五種類型。
1.4.3 PLC的特點
PLC能如此迅速發展的發展原因,除了工業自動化的客觀需要外,還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它較好地解決了工業控制領域中的普遍關心的可靠、安全、靈活、方便、經濟等問題。它在編程中簡單易學,PLC的功能強,性能價格比高,它的硬件配套齊全,用戶使用方便,適應性強;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工作量少;工作人員維修工作量小,維護方便;體積小能耗低。
1.5 PLC的功能及應用
PLC的應用面越來越廣,主要是:一、由于微處理機芯片及有關元件的價格大大下降,使得PLC的成本下降;二、PLC的功能增強,能解決復雜的計算機和通信問題。目前,PLC在國內外已廣泛用于鋼鐵、采礦、水泥、石油、化工、電力、機械制造、汽車、裝卸、造紙、紡織、環保和娛樂等行業。PLC主要應用在⑴、開關邏輯和順序控制⑵、模擬控制⑶、定時控制⑷、數據處理⑸信號聯鎖系統⑹、通信聯網等。最近一個時期內,PLC 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一直保持平穩上升趨勢。其一,PLC 是集三電一體化的多功能綜合自動化裝置。所謂的三電指的是電控、電儀和電傳,這三種控制裝置常常在一個工廠、一個車間,甚至在一個工段或一臺設備上并存,卻自成系統,互不往來。而只需要一臺 PLC 控制設備既有邏輯控制功能,又有過程控制和運動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優化控制,使得 PLC 在競爭中居于強有力的地位。其二,PLC 能夠與其他工業控制產品很好地融合。PLC 與 PC(個人計算機)的融合,PLC 與 DCS 的重疊融合,PLC 與 CNC 的融合等,都說明 PLC 與工業控制系統的一致性很高。
總之,PLC 在工業控制中應用極為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第二章PLC與其他控制的比較
2.1 繼電器控制方案
幾十年來,繼電器控制系統為工業控制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目前仍然在工業領域中被大量應用(如圖2.1所示為工業生產控制流程)。繼電器控制柜是針對一定的生產機械、固定的生產工藝設計的,采用硬接線方式裝配而成,只能完成既定的邏輯控制、定時、計數等功能,一旦生產工藝過程發生改變,則控制柜必須重新設計、重新裝配。
圖2.1 繼電器控制壓鑄機的示意圖
2.2集散控制方案 圖2.2 集散控制壓鑄機的示意圖
2.3 PLC控制方案
PLC由于應用了微電子技術好計算機技術,各種控制功能都是通過軟件來實現的,因此只要改變程序并改變少量的接線端子,就可適應工藝的改變。從適應性、可靠性、方便性及設計、安裝、維護等各方面進行比較,PLC都有顯著的優勢(如圖2.2所示)。因此在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過程中,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大多數將被PLC取代。
圖2.3 壓鑄機的PLC控制原理圖
2.4方案比較
2.4.1 采用繼電器控制系統
1、邏輯工作量大,接線多
2、受機械觸電影響,壽命限制
3、環境差,會降低可靠性和壽命
4、更換繼電器維護費用高
2.4.2 采用集散控制系統
1、不適于用于開關量的邏輯控制
2、不能按掃描方式工作
3、采樣速度不均,運算速度較低
4、集散控制所需存儲量較大
5、集散控制不夠方便、靈活
2.4.3 采用PLC控制系統
PLC能如此迅速的的選擇發展的原因,除了工業自動化的客觀需要外,還有許多的優點。
1 編程方法簡單易學
2、功能強,性能價格高
3、硬件配套齊全,用戶使用方便,適應性強
4、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5、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工作量少
6、維修工作量小,維修方便
7、體積小、能耗低
從圖2.3中可以看出采用PLC控制后,使原來繼電器控制的大量開關量動作由無觸點的電子線路來完成軟件程序代替了繼電器的繁雜連線,即方便靈活,可靠性大大提高。
由此可見,PLC控制比繼電器控制更能較好的解決了工業控制領域中的普遍關心的可靠、安全、靈活、方便、經濟等問題。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應采用PLC控制。然而其控制性能與自身的功能已無法滿足與適應工業控制的要求和發展,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被PLC所取代已是必然趨勢。
控制對象的工藝流程說明
3.1 金屬壓鑄機的工藝流程
金屬壓鑄機工作示意圖,如圖3.1所示,壓鑄機的動作由液壓油缸推動,執行元件為電磁閥。其工藝流如下:
圖3.1 臥式冷室壓鑄機工作示意圖
3.1.1 金屬壓鑄機工藝流程
金屬壓鑄機的工藝流程如圖3.2所示。
原位:模板在開模確認位置,開模確認限位開關閉合;洗模嘴上升歸位,噴嘴歸位限位開關閉合。
關模:有啟動信號按下后,關模電磁閥通電,模板右移。
射出:當模板右移到位,射出確認限位開關閉合,射出電磁閥通電,射出活塞向左移,將金屬推進模內。
冷卻:射出活塞自動歸位,射出確認限位開關閉合,冷卻水電磁閥通電,利用冷卻水成型。
開模:延時5S待工件冷卻后,開模電磁閥通電,模板左移,工件自動頂出。
洗模:模板左移到位,開模確認限位開關閉合,噴嘴下移,洗模液電磁閥均通電,噴嘴下移并洗模液。
復位:噴嘴下移到位,噴嘴下限限位開關閉合,噴嘴上移電磁閥通電,噴嘴上升回到原位。
3.2 操作方式
PLC系統硬件設計
4.1 PLC的功能簡介
S7-300功能簡介
PLC的硬件系統由主機系統、輸入/輸出擴展環節及外部設備組成。
4.1.1主機系統
PLC的主機系統由微處理器單元、存儲器、輸入單元、輸出單元、IO擴展接口,外設IO接口以及電源等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通過內部系統總線進行連接,如圖4.1所示。
PLC的外部設備主要是編程器、彩色圖形顯示器、打印機等。
編程器:它是編制、調試PLC用戶程序的外部設備,是人機交互的窗口。
彩色圖形顯示器:大中型PLC通常配接彩色圖形顯示器,用以顯示模擬生產過程的流程圖、實時過程參數、趨勢參數及報警參數等過程信息,使得現場情況一目了然。
打印機:PLC也可以配接打印機等外部設備,用以打印記錄過程參數、系統參數以及報警事故記錄表等。
PLC還可以配置其他外部設備,例如,配置存儲器卡、合式磁帶機或磁盤驅動器,用于存儲用戶的應用程序和數據;配置EPROM寫入器,用于將程序寫入到EPROM中。
4.2 PLC容量估算
PLC容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I/O點數,二是用戶存儲器的容量。
4.2.1 I/O點數的估算
根據功能說明書,可統計出PLC系統的開關量I/O點數及模擬量I/O通道數,以及開關和模擬量的信號類型。考慮到在前面的設計中I/O點數可能有疏漏,并考慮到I/O端的分組情況以及隔離于接地要求,應在統計后得出I/O總點數的基礎上,增加10%~15%的裕量。考慮裕量后得出I/O總點數估算值,該估算值是PLC選型的主要技術依據。考慮到今后的調整和擴充,選定的PLC機型的I/O能力極限值必須大于I/O點數估算值,并應盡量避免使PLC能力接近飽和,一般應留有30%左右的 量。
4.2.2 存儲器容量的估算
用戶應用程序占用多少內存與許多因素有關,如I/O點數、控制要求、運算處理器、程序結構等。因此在程序設計之前只能粗略的估算。根據經驗,每個I/O點及有關功能器件占用是內存大致如下:
開關量輸入所需存儲器字數=輸入點數×10
開關量輸出所需存儲器字數=輸出點數×8
定時器/計數器所需存儲器字數=定時器/計數器數量×2
模擬量所需存儲器字數=模擬量通道數×100
通信接口所需存儲器字數=接口個數×300
存儲器的總字數再加上一個備用量即為存儲器容量。例如,作為一般應用下是經驗公式是: 4.2.3 I/O模塊的選擇
開關量輸入模塊的選擇
PLC的輸入模塊用來檢測來自現場(如按鈕、行程開關、溫控開關、壓力開關等)電平信號,并將其轉換為PLC內部的低電平信號。
選擇輸入模塊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2)高密度的輸入模塊,如32輸入模塊,允許同時接通的點數取決于電壓和環境溫度。一般,同時接通的點數不得超過總數入點數的60%。
開關量輸入模塊的選擇
輸出模塊的任務是將PLC內部低電平的控制信號轉換為外部所需電平的輸出信號,驅動外部負載。輸出模塊有三種輸出方式:繼電器輸出、雙向可控硅輸出和晶體管輸出。
輸出方式的選擇
繼電器輸出價格便宜,使用電壓范圍廣,導通降壓小,曾受瞬間電壓和過電流的能力較強,且有隔離作用。但繼電器有觸電,壽命較短。且響應速度較慢,適用于動作不頻繁的交/直流負載。當驅動電感性負載時,最大開閉頻率不得超過1HZ.
輸出電流的選擇
模塊的輸出電流必須大于負載電流的額定值,如果負載電流較大,輸出模塊不能直接驅動,則應增加中間放大環節。對于點榮性負載、熱敏電阻負載,考慮到接通是有沖擊電流,故要留有足夠的裕量。
允許同時接通點數
在選用輸出模塊時,不但要看一個輸出點的驅動能力,還要看整個輸出模塊的滿負荷能力,即輸出模塊同時接通點數的總電流值不得超過模塊規定的最大電流。
4.3分配輸入/輸出點
一般輸出點與輸入信號、輸出點與輸出控制是一一對應的。分配好后,按系統配置的通道與接點號,分配給每一個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即進行編號,PLC的外部接線圖如圖4.2所示。
1、明確I/O通道范圍
不同信號的PLC,其輸入輸出通道的范圍是不一樣的,應根據所選PLC型號。查閱相應的技術手冊,弄清相應的I/O點地址的分配。
內部輔助繼電器
內部輔助繼電器不對外輸出,不能直接連接外部器件,而是在控制其它繼電器、定時器,計數器作為數據存儲器或數據處理用。從功能上講,內部輔助繼電器相當于傳統電控柜中的中間繼電器。
3、分配定時器/計數器
對用到定時器和計數器的控制系統,注意定時器和計數器的編號不能相同。若掃描式時間較長,則要使用高速定時器以保證計時準確。
4、數據存儲器
在數據存儲、數據轉換以及數據運算等場合,經常需要處理以通道為單位的數據,此時應用數據存儲器是很方便的。數據存儲器中的內容,即使在PLC斷電、運行開始或停止時也能保持不變。數據存儲器也應根據程序設計的需要來合理安排,以避免重復使用。
圖4.2 PLC外部接線圖
4.4 安全回路設計
安全回路起保護人身安全和設備的作用,它應能獨立于PLC工作,并采用非半導體的機電元件以便接線方式構成。
確保系統安全的硬件線邏輯回路,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將安全保護作用:
1、PLC或機電元件檢測到設備發生緊急異常狀態時;
2、PLC失控時;
3、操作人員需要緊急干預時。
安全回路的典型設計,是將每個執行器均連接到一特別緊急停止(E-stop)區構成矩陣結構,該矩陣即為設計硬件回路的基礎。設計安全回路的任務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控制回路之間邏輯和操作上的互鎖關系;
2、設計硬件回路以提供對過程中重要設備的手動安全性干預手段;
3、確定其它與安全和完善運行有關的要求;
4、為PLC定義故障形式和重新啟動特性。
PLC系統軟件設計
5.1 PLC軟件設計的內容
從應用角度來看,運用PLC技術進行PLC應用系統的軟件設計與開發,不外乎需要兩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第一是學會PLC硬件系統的配置,第二是掌握編寫程序技術。在熟悉PLC的指令系統后,就可以進行簡單的PLC編程,但這還很不夠,對于一個較為復雜的控制系統,設計者還需具備一定的軟件設計知識,這
樣才能開發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PLC應用系統。為此在熟悉PLC指令的基礎上,對PLC應用軟件的設計內容、方法、步驟以及編程工具軟件進行比較全面的介紹。
PLC應用軟件的設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它要求設計人員既要有PLC、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又要有制動控制的技術,還要有一定的現場實習經驗。
首先,設計人員必須深入現場,了解并熟悉被控對象(機電設備或生產過程)的控制要求,明確PLC必須具備的的功能,為應用軟件的編制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技術指標,并形成軟件需求說明書。在此基礎上進行總體設計,將整個軟件根據功能的要求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分析它們在邏輯上、時間上的相互關系,使設計出的軟件在總體上結構清晰、簡潔、流程合理,保證后繼的各個開發階段及其軟件設計規格說明書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然后在軟件規格說明書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編輯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所以,一個適用的PLC軟件工程的設計通常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PLC軟件功能的分析與設計
(2)I/O信號及數據結構分析與設計;
(3)程序結構的分析與設計;
(4)程序設計規格說明書編制;
(5)用編程語言、PLC指令進行程序設計;
(6)軟件測試;
(7)程序使用書編制
5.2 PLC系統的軟件設計步驟
根據可編程控制器系統硬件結構和生產工藝要求,在軟件規格說明書的基礎上,用相應編程語言指令,編制實際應用程序并形成程序說明書的過程就是應用系統軟件設計。可編程控制器應用系統的軟件設計過程如圖5-1所示。
1).制定設備運行方案
制定方案就是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分析各輸入輸出與 各種操作的邏輯關系,確定需要檢測的量和控制方法,并設計出系統中各設備的操作內容和操作順序。據此可得流程圖。
2).畫出控制流程圖
對于復雜的應用系統,需要繪制控制流程圖,用以清晰的表明動作的順序和條件。對于簡單的控制系統,可省去這一步。
3).制定系統的抗干擾措施
根據現場工作環境、干擾源的性質等因素,綜合制定系統的硬件和軟件抗干擾措施,如硬件上的電源隔離、信號濾波、軟件上的平均值濾波等。
4).I/O地址分配
將8個輸入信號9個輸出信號,按各自的功能類型分好,并與PLC的I/O端一一對應,編排好地址。列出外部I/O信號與PLC I/O端地址編號對照表,如圖5.4所示。
表5.1 I/O地址分配表
地址號 信號名稱 說明
I0.0 啟動按鈕 按鈕
I0.1 停止按鈕 按鈕
I0.2 操作方式選擇 按鈕
I0.3 開模限位開關 限位開關
I0.4 關模限位開關 限位開關
I0.5 射出限位開關 限位開關
I0.6 噴嘴歸位限位開關 限位開關
I0.7 噴嘴下限限位開關 限位開關
Q0.0 PLC運行指示 燈
Q0.1 機器工作指示 燈
Q0.2 關模電磁閥 電磁閥
Q0.3 開模電磁閥 電磁閥
Q0.4 噴嘴下移電磁閥 電磁閥
Q0.5 洗模液電磁閥 電磁閥
Q0.6 噴嘴上移電磁閥 電磁閥
Q0.7 冷卻水電磁閥 電磁閥
Q0.8 射出電磁閥 電磁閥
Plc在壓鑄機中的軟件圖表示為
圖5.2.4 PLC應用系統的軟件設計圖
5.3 PLC應用系統設計
1工藝過程及控制要求
1).工藝過程
圖 5.2所示為一簡易壓鑄機工藝流程圖。該壓鑄機是一水平/垂直位移的機械設備,其操作是將金屬液體通過右邊液壓推進模腔,待冷卻后開模然后取出工件。
圖5.2 壓鑄機工藝流程圖
2).控制要求
壓鑄機整個壓鑄過程要求能自動控制。在啟動過程中能切換到手動控制及自動控制或半自動控制,以便對設備進行調整和檢修。圖5、3是壓鑄機控制系統邏輯流程圖。
圖5.3壓鑄機控制系統邏輯流程圖
2、控制系統硬件設計
1).PLC的選型
從控制流程中可以看出,在控制方式上需要3個按鈕,分別完成自動方式、單動方式和手動方式啟動,還需要一個停止按鈕用來處理在任何情況下的停止運行。壓鑄機的限位開關有5個:噴嘴歸位限位開關、噴嘴下限限位開關、開模確認限位開關 、關模確認限位開關、射出確認限位開關,共有8個數字量輸入信號。輸出信號有壓鑄機的PLC運行指示驅動信號、機器工作指示驅動信號、開模/關模驅動信號、噴嘴下移驅動信號、洗模液驅動信號、噴嘴上移驅動信號、冷卻水驅動信號、射出驅動信號,共有9個數字量輸出信號。 2)、程序設計
根據系統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適的設計方法來設計PLC程序。程序要以滿足系統控制要求為主線,逐一編寫實現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務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統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通常還包括以下內容:
1.初始化程序。在PLC上電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為啟動做必要的準備,避免系統發生誤動作。初始化的程序主要內容有:對某些數據區、計數器等進行清零,對某些數據區所需數據進行恢復,對某些繼電器進行置位與復位,對某些初始狀態進行顯示等等。
2.檢測、故障診斷和顯示等程序。這些程序相對獨立,一般在程序設計基本完成時在添加。
3.保護和連鎖程序。保護和連鎖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須認真加以考慮。它可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邏輯混亂。
3).編寫程序
根據被控對象的輸入輸出信號及所定的plc型號分配plc的硬件資源,為梯形圖的各種繼電器或接點進行編號,再按照軟件規格說明書(技術要求、編制依據、測試),用梯形圖程序表示:
圖 5.2.1-停止開關啟動對所有啟動開關進行置位
圖 5.2.2-鑄件冷卻后開模電磁閥打開置位到噴嘴下移電磁閥
圖5.2.3-開模延時5s后洗模液電磁閥打開
3.軟件測試
剛編號的程序難免會有缺陷或錯誤。為了及時發現和消除程序中的缺陷和錯誤,減少系統現場調試的工作量,確保系統在各種正常和異常情況時都能做出正確的響應,需要對程序的離線測試。經調試、排錯、修改及模擬運行后,才能正式投入運行。程序測試時重點應注意下列問題:
(1) 程序能否按正常要求運行;
(2) 各種必要功能是否具備;
(3) 發生意外事故時能否做出正確的響應;
(4) 對現場干擾等環境因素適應能力如何。
經過測試、排錯和修改后,程序基本正確,下一步就可到控制現場試運行,進一步查看系統整體效果,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經過一段時間試運行,證明系統性能穩定,工作可靠,已達到設計要求,就可把程序固化到EPROM或EEPROM芯片中,正式投入運行。
4.編制程序使用說明書
當一項軟件工程完成后,為了便于用戶和現場調試人員的使用,應對所編制的程序進行說明,通常程序使用說明書應包括程序設計的依據、結構、功能、流程圖,各項功能單元的分析,PLC的I/O信號,軟件程序操作使用的步驟、注意事項,對程序中需要測試的必要環節可進行注釋
系統調試
6.1 硬件調試
硬件實施方面主要是進行控制柜等硬件設計及現場施工。主要內容:
1. 設計控制柜和操作臺等部分的電器布置圖及安裝接線圖。
2. 設計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電氣互聯圖。
3. 根據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接線,并進行具體檢查。
由于程序設計與硬件實施可同時進行,因此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周期可大大縮短。
6.2 軟件調試
將設計好的程序寫入PLC后,首先逐條仔細檢查,并改正寫入時出現的錯誤。用戶程序一般先在實驗室模擬調試,實際的輸入信號可以用鈕子開關和按鈕來模擬,各輸出量的通/斷狀態用PLC上有關的發光二極管來顯示,一般不用接PLC實際的負載(如接觸器、電磁閥等)。可以根據功能表圖,在適當的時候用開關或按鈕來模擬實際的反饋信號,如限位開關觸點的接通和斷開。對于順序控制程序,調試程序的主要任務是檢查程序的運行是否符合功能表圖的規定,即在某一轉換條件實現時,是否發生步的活動狀態的正確變化,即該轉換所有的前級步是否變為不活動步,所有的后續步是否變為活動步,以及各步被驅動的負載是否發生相應的變化。在調試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對系統各種不同的工作方式、有選擇序列的功能表圖中的每一條支路、各種可能的進展路線,都應逐一檢查,不能遺漏。發現問題后應及時修改梯形圖和PLC中的程序,直到在各種可能的情況下輸入量與輸出量之間的關系完全符合要求。如果程序中某些定時器或計數器的設定值過大,為了縮短調試時間,可以在調試時將它們減小,模擬調試結束后再寫入它們的實際設定值。在設計和模擬調試程序的同時,可以設計、制作控制臺或控制柜,PLC之外的其他硬件的安裝、接線工作也可以同時進行。
6.3 系統聯調
聯機調試是將通過模擬調試的程序進一步進行在線統調。聯機調試過程應循序漸進,從PLC只連接輸入設備、再連接輸出設備、再接上實際負載等逐步進行調試。如不符合要求,則對硬件和程序作調整。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
全部調試完畢后,交付試運行。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假如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應將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丟失。
完成上述的工作后,將PLC安裝在控制現場進行聯機總調試,在調試過程中將暴露出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傳感器、執行器和硬接線等方面的問題,以及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程序設計中的問題,應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如果調試達不到指標要求,則對相應硬件和軟件部分作適當調整,通常只需要修改程序就可能達到調整的目的。全部調試通過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系統就可以投入實際的運行了。
設計總結
經過這一個來月的畢業設計和對相關資料的收集讓我清楚的感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PLC的廣泛應用,已經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PLC它以自己的獨特的優點征服了我們。在機械越來越受重視的21世紀,隨著產品類型的不斷增加及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機械的工作量將會越來越大,并且其工作將是一件十分煩瑣和非常容易出錯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實現機械網絡系統是有其必然性的。如果能做出一個完善的機械網絡系統就能把人工的工作量減少很多,
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并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獲同樣巨大。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能力,樹立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的探索的艱難和成功的喜悅。雖然這個項目還不是很完善,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畢業設計的最大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總之,不管學會的還是學不會的的確覺得困難比較多,真是萬事開頭難,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終于做完了,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此外,還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必須通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有些東西以為學會了,但真正到用的時候才發現是兩回事,所以我認為只有到真正會用的時候才是真的學會了。畢業設計是在三年學習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我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訓練。
畢業設計是在三年學習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我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訓練。
在這次的畢業設計中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學會了很多,也感到自身知識的貧乏,希望在日后的努力中能做出更完善的系統來。
致謝詞:
經過一個來月的忙碌,本次畢業設計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一個專科生的畢業設計,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沒有導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學們的支持,想要完成這個設計是難以想象的。 在這里,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各位指導老師。他們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畢業設計的每個階段,在查閱資料,設計草案的確定和修改,中期檢查,后期詳細設計,裝配草圖等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我悉心的指導。我的設計較為復雜煩瑣,但是老師仍然細心地糾正設計中的錯誤。除了敬佩他們的專業水平外,他們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其次,我還要感謝大學三年來所有的老師,為我打下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的基礎;同時我還要感謝所有的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此次畢業設計才會得以順利完成。 最后,我要感謝學院三年來對我的大力栽培。
【 2汪志鋒主編·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王炳實主編·機床電氣控制·機械工藝出版社·2007
4 許發樾主編·壓鑄模設計應用實例·機械工藝出版社·2005
5 張訓文主編·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與應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6 黃 堅主編·自動控制原理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張萬中 主編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 .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年1月
制造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我國比較優勢產業,是勞動密集及智力密集型產業。而制造業的主體和基礎是機床行業;2002年中國機床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國和全球最大的機床進口國。同時加入WTO以后,全球經濟貿易的一體化,這對我國制造業的要求不斷提高,各種技術壁壘已經阻礙了我國機床行業走向國際化。如何刷新今天的被動局面,積極的應對挑戰、抓住機遇、贏得發展的契機,成為機床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在國外,機床改造已有較長的歷史,在美國已有50多年的歷史。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的差異,機床的種類、性能、結構的繁雜多樣,使機床的改造內涵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機床的翻修、改進、改裝、改造、再生、再造。機床改造在汽車、機床、內燃機、航空等行業廣泛應用,并批量投入生產。
一般認為:機床改造就是:利用最新的控制裝置和進給系統使舊機床獲得新生再造是一種較高的設備改造形式,國外稱這種工程技術是把老設備“重新回到圖板,以進行再設計,再制造,再鑒定的工作過程。通過全面改造設備主體結構和控制系統,引入最新技術,使機床達到現代化設計的新機床的水平,以滿足現代生產率、精度、環靜和技術標準。鑒于機床改造工藝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一般工廠用戶自行改造。往往難于達到技術性能和經濟效益。
現代制造業的優化,除了信息化以外,還包括加工順序的工藝優化、加工參數、切削刀具、熱處理金屬成型的優化設計制造,從而實現降低成本、高效益的運作,達到高標準、高規范的要求。
設計課題涉及到課題的分析、資料的查詢、資料摘錄,整理收集的資料。然后深入鹽城市機床廠生產一線向使用者、設計者學習,從而了解所設計的產品的成本、生產效率、特殊用途、設計理念、以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體的了解機床的外形、主軸箱的大致結構,并記錄了如何有所改進,最后確定設計的方案。以及箱體的結構圖,并進行相關零件的選型計算。此種機床的構造設計要求我們具備相當強的實踐知識和經濟意識因此考慮到:動力裝置、電機的選用,優化的配置企業內部現有各種資源,真正做到資源最小化,提高產品精度,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和經濟建設。
本課題就是從培養我們的工程實踐意識、經濟意識,樹立正確的生產觀出發,并結合機床廠的多年實踐總結,該課題的設計由本本人單獨完成,設計任務由指導老師作了明確指配:由于我負責該立式組合機床的總體設計和組合鉆床主軸箱設計,故本人的設計說明書包括立式組合機床的總體設計和組合鉆床主軸箱設計,附件有生產率計算卡、圖的詳細說明。
1立式組合鉆床總體設計概述
1.1零件加工工序圖
加工工序圖是根據選定的工藝方案,表示一臺機床上或一條自動生產線上完成的工藝內容。包括加工部件的尺寸精度、技術要求、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夾緊部位以及被加工零件的材料、硬度和在機床上加工前毛坯的情況。
本工序的加工內容是鉆口面Φ14孔,要求在立式鉆床上加工,以底面兩銷孔(上箱體為頂面)為定位基準,夾緊點位于第三軸孔和對側的第二、四軸孔上。
在一個箱體上,因為有兩個孔是不對稱的,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輔助時間,減少設備,用一臺組合機床來加工上、下箱體。在主軸箱上把所有軸孔都排成對稱的,在加工時,把不應有的鉆頭取下就可以加工上下箱體,則該立式組合機床有16根主軸。
該加工孔的直徑為Φ18mm,表面粗糙度,孔深分別為110mm、50mm、25mm。定位時以底面和兩銷孔為定位基準是合理的,這樣定位精度高,易于保證各軸孔間的位置精度,故這種在立式組合鉆床上采用“一面兩銷”的定位方法加工精度是較高的。
1.2零件加工示意圖
加工示意圖反映了機床的加工過程和加工方法,并決定了浮動夾頭或接桿的尺寸、刀具的種類和數量,刀具的長度和加工尺寸、主軸、刀具與工件間的關系尺寸等。合理的選擇切削用量、并決定動力頭的工作循環時間也是調整機床和刀具的依據。
1.2.1鉆頭的選擇
加工時選用麻花鉆由《量具、刀具標準》P290-JB781-65查得:
①鉆110mm深的孔,用錐柄長麻花鉆
d=18mm,柄部形式:BL=320mmL0=215mm
錐柄尺寸莫氏圓錐2號,L2=90.5mmd1=17.2mm
②由P282-JB780-65查得
鉆50mm深的孔和25深的孔,用錐柄麻花鉆
d=18mm柄部形式BL=320mmL0=215mm
錐柄尺寸莫氏圓錐2號,L2=90.5mmd1=17.2mm
1.2.2導向選擇:
①由[I]P223表3-4和3-3及[Ⅱ]P63選擇選擇導向長度L1=45mm的固定式導套。
②導套配合的選擇查[I]表3-5可知:
d用Db新標準為G7
D用D/db,新標準為H7/g6
D1用D/ga,新標準為H7/n6
(導套)
1.2.3主軸的選擇
切削扭矩為1424.86Kg.mm
由[I]表5-10查得
d=B=7.5=25.22mm
按標準系列取主軸軸徑為30mm
由[I]表可查得
主軸外伸長度L=115-15=100mm
D/d1=50/36
按桿莫氏圓錐號2號
(主軸)
1.2.4接桿的選擇
選用B型(A型為加強型接桿)11號接桿
(連接桿)
1.3動力部件的選擇
1.3.1動力部件的功率選擇
動力部件的功率選擇是根據所選的切削用量計算出切削功率及進給功率之需要,并考慮提高切削用量的可能性(一般提高20%)選擇相應的動力部件。
切削用量為
V=13米/分n=230轉/分f=0.16毫米/轉
刀具耐用度驗算
T=(
=181971.027分=3032.85小時
一天按工作15小時計算,刀具耐用度為202.19天,則切削用量選擇合理。
切削功率由計算得:N=14×0.3733=5.227(KW)
取η=0.8則
N動>=6.53(KW)
6.53+(6.53×30%)=8.49(KW)
故選用10KW的電動機。
1.3.2主軸箱最大輪廓尺寸的選擇
根據工件外輪廓尺寸和結構需要,選用1000×630×340mm的標準主軸箱,由于結構的需要在1000方向上再加四個導桿座,導桿座內徑為Φ100mm,這樣用來支承導桿的外形尺寸成為1200mm,外廓尺寸就成為1200×630×340mm。
D=36mmD1=30mmB型D2=50mmL1=110mmL2=30mm
莫氏錐度號為2號,L1選擇由具體情況而定
1.3.3主軸箱鉆模板工件等相互之間位置及尺寸
導向長為45mm,鉆模板厚為35mm,加工終了位置時鉆模板與工件相距10mm,切出長度為12mm,導向套與主軸箱間間距為30mm,采用活動方式鉆模板。(如下圖)
1.3.4動力循環的選擇
動力頭的工作循環包括:快進、行進、工作進給和快退等動作。
本機床采用“工進—快退”的循環,這是由機床總聯系尺寸圖確定后又重新修改的結果。
1.4機床聯系尺寸圖
1.4.1機床裝料高度的確定
考慮到通用部件尺寸的限制和操作方便,裝料高度可在850~1060mm之間選取,具體到本設計中取裝料高度1000mm。
1.4.2夾具輪廓尺寸的確定
裝卸工件是在機床外面完成的,夾具在裝卸工件時可拉進拉出。由于結構限制,夾具與滑臺做成一個整體是特制滑臺。參考63滑臺制造而成,導軌部分局部尺寸不變,最大外輪廓尺寸為1200×950×500mm。
1.4.3中間底座尺寸的確定
中間底座支撐著夾具體,按需要取長為1700mm.寬和高取坐標準值分別為1000mm和560mm。
1.4.4主軸箱各尺寸的確定
前面已經確定了其外形輪廓尺寸,根據[I]確定后蓋為90mm,前蓋為70mm(考慮作油池用)主軸箱體為180mm。
1.4.5滑臺的選擇
滑臺的選用應根據工件的外輪廓尺寸和進給抗力,工作循環來確定。
進給抗力:
ΕP=300.5×14=4207(Kg)
由一部組合機床通用機床部件設計組所編寫的指導教材直接查得用HY63B型滑臺。行程為630mm,最大進給抗力為6300Kg,快進行程速度為4.2米/分。
1.4.6動力箱的選擇
由[Ⅱ]可查得,選用TD63AⅡ型動力箱,電機型號為JO2-61-6。功率為10KW,驅動軸轉速為48.5rpm。
1.4.7其它配套部件的選擇
由一部組合機床設計小組所編指導資料查得與HY63BⅡ型滑臺配套的其它部件為:
立柱:型號CL63A
立柱底座:型號CD63
由以上資料即可作出機床總體設計的“三圖一卡”具體見圖紙和該說明書的附錄部分。
附件清單
序號內容備注
1組合鉆床聯系尺寸圖B9912027-ZZC-80TA0一張(手工圖)
2組合鉆床主軸箱裝配圖B9912027-ZZCZZX-80TA0一張
3減速器箱體加工工序圖B9912027-JGGX-80TA1一張
4減速器箱體加工示意圖B9912027-JGSY-80TA1一張
5齒輪B9912027-ZZCZZX-80T-01A3一張
6齒輪套B9912027-ZZCZZX-80T-02A3一張
7導套B9912027-ZZCZZX-80T-03A3一張
8電機齒輪B9912027-ZZCZZX-80T-04A3一張
9蓋B9912027-ZZCZZX-80T-05A3一張
10鍵套B9912027-ZZCZZX-80T-06A3一張
11手柄軸B9912027-ZZCZZX-80T-07A3一張
12套筒B9912027-ZZCZZX-80T-08A3一張
13油杯B9912027-ZZCZZX-80T-09A3一張
14葉片油泵B9912027-ZZCZZX-80T-10A3一張
15傳動軸B9912027-ZZCZZX-80T-11A3一張
16軸B9912027-ZZCZZX-80T-12A3一張
17軸承蓋B9912027-ZZCZZX-80T-13A3一張
18軸承透蓋B9912027-ZZCZZX-80T-14A3一張
19生產率計算卡一份
目錄
0引言1
1立式組合鉆床總體設計概述3
1.1零件加工工序圖3
1.2零件加工示意圖3
1.2.1鉆頭的選擇3
1.2.2導向選擇:4
1.2.3主軸的選擇4
1.2.4接桿的選擇5
1.3動力部件的選擇5
1.3.1動力部件的功率選擇5
1.3.2主軸箱最大輪廓尺寸的選擇6
1.3.3主軸箱鉆模板工件等相互之間位置及尺寸6
1.3.4動力循環的選擇7
1.4機床聯系尺寸圖7
1.4.1機床裝料高度的確定7
1.4.2夾具輪廓尺寸的確定7
1.4.3中間底座尺寸的確定7
1.4.4主軸箱各尺寸的確定7
1.4.5滑臺的選擇7
1.4.6動力箱的選擇8
1.4.7其它配套部件的選擇8
2組合鉆床主軸箱的設計8
2.1繪制主軸箱設計原始依據圖8
2.2主軸結構形式的選擇及動力計算11
2.2.1主軸結構形式的選擇11
2.2.2主軸直徑和齒輪模數的初步確定12
2.2.3主軸箱動力計算12
2.3傳動系統的設計與計算14
2.3.2主軸箱的和手柄設置17
2.3.3傳動軸直徑的確定:17
2.4主軸箱坐標系計算18
2.5主軸箱上變位齒輪系數的計算24
2.6繪制坐標檢查圖26
2.7主軸箱中軸的校核計算26
2.8齒輪強度的校核計算28
2.9其它31
2.9.1主軸箱中軸的支承軸承的類型選擇31
2.9.2軸上零件的固定與防松31
2.9.3主軸箱體及其附件的選擇設計32
2.9.4油的選擇、密封件的選擇32
2.9.5主軸箱的安裝定位33
結束語34
致謝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