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療公司現狀

醫療公司現狀

時間:2023-07-19 17:30: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公司現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療公司現狀

第1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263-02

一、前言

當前,改善民生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是國家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讓百姓“看得起病”、不再“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問題影響百姓生活質量,國務院轉發了衛生部等部門關于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的意見通知,對于如何有效地把新農合醫療體制落實到實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新農合的實施過程當中,各地政府在自身的實際情況下,在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基礎上,制定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二、新型農村醫療的幾種政企合作模式

當前,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不盡相同,農民實際生活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各地區從自身地實際情況出發,也制定出了不同的發展模式。

(一)委托管理型

這種類型主要是政府委托相關的企業,如委托保險公司辦理報銷、核算、審核等日常管理業務,以向這些公司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的委托型管理模式。保險公司不能從農合基金中提取任何的相關費用,其中所遇到的基金風險由政府承擔,被委托的保險公司不承擔任何基金風險,它只是從政府那里獲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另外,保險公司作為政府委托下代管農合資金的一個部門,必須充分應用自身的管理能力,幫助政府合理有效地使用“新農合”基金,并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

(二)合同型

這種類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有政府為主導,集體和政府部門多角度融資,將籌來的“新農合”基金直接劃撥給專業性較強的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全額或者部分的支付醫藥補償和報銷等日常事務,這種類型下合作的模式由公司履行保險責任和承擔所有的基金風險。這種操作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它自身的優點,但是由公司全權下的“新農合”的可靠性很容易令人質疑,公司可能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違背“新農合”的初衷,走向經濟化、商業化的發展道路,進而偏離了原定的行為軌道。

(三)混合型

混合型的模式是企業參與到“新農合”的管理當中之前,政企之間簽訂了相關的合同,規定了企業在參與管理當中運用哪幾種管理模式,這樣企業在管理過程當中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準。商業保險公司負責“新農合”總體思路的管理規劃,負責醫療保險基金的專業化運營。政府負責資金的籌集和監管,政府和企業之間各司其職,相互制約和監督。混合型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是穩定性較差。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的現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過程當中,通過在政府的監督和指導下,尤其是保險公司等企業參與到“新農合”的管理過程當中來,使得各種醫療補償和報銷等監督手段得以健全,另外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企業可以通過制定各種相應的醫療保障措施用來滿足農民各種實際的需要,在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進一步地加強了農民的參合的醫療保障水平。然而,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在發展當中,依然暴露了不少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一)群眾百姓資源參與所產生的弊端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喜愛完全意義上的自愿參與原則,往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度的運行成本,同時在實施的過程當中也難以發揮出互幫共濟的參保作用。在堅持自愿參與的情況下,想要保證一定參保的數值,就需要做大量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從而使得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進一步加大。二者自愿參與的原則也容易產生“逆向選擇”的問題,使得愿意參保的百姓都是有實際需要治療的。即使是百姓在心底已經認可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所帶來的積極意義,但是在真正涉及到繳費參保的情況下,多數是一些年老多病的老年人選擇參加,而健康年輕人則普遍參保系數低,所以如果單方面強調參保自愿原則,很難體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所提倡的互助共濟的精神,不利于投保系數的穩定。

(二)補償機制不合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過程當中,百姓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是醫療補償和報銷或者補償的金額有多少,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許多醫療費用都沒有列在報銷的范圍之內,而且報銷的時間周期長,參保人一次性墊付的費用非常高,加上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補償機制不合理,這就使得在參保的過程當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從中得到相關的參保利益,進而降低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那些沒有因參合受益或者是受益較小的參合人就會退出新型合作醫療,進而降低了參合率的系數,影響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可持續發展。

(三)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管理由共同的管理部門采取“錢賬分離”的管理模式共同進行管理,通常是衛生部門負責政策的制定,經辦的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具體的資金操作。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許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普遍實行由一個部門實行錢賬共管,既管政策的制定,又管具體的基金收支,這種缺乏科學體制的監管,使得一些地區沒有很好地把農合基金和地方財政有效地區分開來,沒有真正把農合基金落實到醫療保障上面,而是在地方財政緊張時,隨意地占用、挪用新農合基金進行其他業務的辦理,因而使得病人報銷的時間期限延長,費用不能及時到賬。

四、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匹配的法律法規

我們目前的醫療資源現狀是城鄉間的醫療配置差距很大,影響了社會公平,因此迫切需要打破這種現狀。政府要想維護這種公平,縮小城鄉醫療配套差距就必須以法律和法規等強制規定下來,讓廣大農民能享受到社會改革的紅利,擁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

(二)加大政府對新農合制度運行的資金投入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要在新農合事業中承擔最主要的責任,改善我國農村醫療長期以來落后的現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不足的問題。農民如果醫療保險繳費過高就會直接影響參保的積極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長期以來農村的醫療設施落后、醫療工作者執行水平相對較低等亟待解決。

(三)提高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

定點醫療機構具有模范和示范效應,其醫療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著參保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新農合的主要作用是要通過大病補償來達到根治農民長期以來因病致窮的問題,而目前很多新農合定點醫院的服務水平很難治療大病,因此這個矛盾一定要得到很好的解決,才能讓農民更多享受到新農合的實際福利。

第2篇

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效益和實力自主舉辦的一種補充性醫療保險形式。主要通過社會醫療保險機構、商業醫療保險機構、大型企業集團自主經辦等形式進行保障。1998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之后相繼出臺了《關于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社【2002】18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27號)》,目前,對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政策的主要依據是上述三大文件。海南省1995年頒布《海南經濟特區城鎮從業人員醫療保險條例》,2001年頒布《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條例》。《條例》分總則、基本醫療保險費征繳、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和監督、法律責任、附則7章60條。2001年7月1日并施行《海南省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辦法》,主要明確了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覆蓋范圍、費用征收金額、征收方式、所享受的待遇、管理辦法及其它特殊行業交費標準、執行時間等。2007年7月,海南省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省本級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費征收標準的通知(瓊府〔2007〕51號)》。

二、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海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現狀

海南省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強制性基本醫療保險,其它社會補充醫療保險作為輔助醫療保險制度。各公司在實施時有自己不同的詮釋和操作方式:投保自愿、選擇自由、形式多樣;基金籌集來源為單位、個人或共同投保;服務項目和承保范圍可以是基本醫療,也可以是特殊醫療,個別病種等;投保對象是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或已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經營目的和管理形式為商業保險形式、職工福利保障形式、與關聯單位采取相互合作、儲蓄積累等;費用報銷給付補償方式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其它形式給付。

(二)海南D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

的實施情況1.公司基本情況海南D公司是一家國有電網資產公司。公司業務涉及全海南島各個市縣,總部位于海口市,目前全公司員工約為12000人,資產總額約人民幣150億元。自2009年12月公司通過《海南D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辦法(試行)》后,2010年1月1日開始為已在公司社保部參加海南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和退休人員建立了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并將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也納入享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待遇范圍。2.基金籌集使用方式海南D公司在參照國家關于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相關規定以及我國電力行業對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籌集做法后,規定補充醫療保險基金于每月由公司財務部門在參保人員的工資總額中按2%提取。3.醫療費用補助標準對年度內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的于最高限額內的個人支付部分補助標準為退休人員補助90%,在職人員補助80%;對年度內超過大額醫療救助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以上部分,由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按照80%給予補助。對于部分重大或特殊疾病,其門診及住院在起付線以內的個人自付部分按90%給予補助。參保人員一次住院使用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限額以上個人負擔部分,由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按70%給予補助4.管理監督與制度運行現狀分析(1)管理監督方面:D公司成立了由公司社保部帶頭、其它各部門負責人及職工代表組成的補充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各政策及實施管理辦法、審核監督各制度執行及保險資金使用情況、協調各部門對保險運行及各特殊重大事項的研究決定工作等。(2)制度運行情況:海南D公司從2010年起開始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所有參保人員費用從工資總額的2%進行扣繳。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共收繳了5218.34萬元,其中補助支出2348.25萬元,結余2870.09萬元。海南D公司2010年至2012年基金收支情況表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費用支出不高,資金余額高,2010年度(此為保險實施第一年)的結余比例達62.5%,這說明公司的保障待遇水平可能不高;其它兩年結余比例在50%左右,這說明D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適合大多數基金保險管理條例,在企業內部實行有效。海南D公司2012年醫療補助費用情況如表2:如上表2可以看出海南D公司參保人員的補充醫療保險待遇保障水平不足,個人承擔費用仍然很高,平均支付費率為30%以上,也就是說個人最終負擔醫療費用的壓力仍然很大。

(三)海南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問題分析

以海南D公司實施現狀分析,海南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在實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國家或地方對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尚不健全,實施參保人員對象、范圍不合理。2.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與企業職工收入水平不協調,嚴重影響了補充醫療保險的發展與普及,全國各地國有企業對補充醫療保險費用征繳辦法、交費標準規定均不統一,完全由企業自己制訂,因此各企業操作各不相同。3.企業社會補充醫療保險實施限制條件太多,補助標準范圍有限。隨著物價、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公司承保范圍小,醫保標準低,員工就醫仍然困難。4.由于相關衛生醫療、醫藥體制不太配套,企業在實施補充醫療保險時增加了風險和難度;另外,各省、市縣地區的制度不統一,出現異動就醫難、補助爭議等情況。5.政府權力機構在實施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夠清晰,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企業對基金費用的合理使用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

(四)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對策建議

1.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1)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嚴格遵守國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規及其政策規定。制度所配套的資金需集中的使用和管理,不能隨意進行調整。(2)必須切合企業實際情況。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經營情況確定比例,以不超過工資總額5%為上限。(3)堅持員工福利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在制定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應當考慮全局,公平與效率有效地結合。(4)保證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科學利用好基金,就應反復測算,還要進行充分論證,才能使基金盡可能發揮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實施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措施(1)規范保險人員實施范圍。企業在具體執行時,應當嚴格規定人員適用范圍,避免出現人情關系,影響公司員工的心態及情緒穩定。(2)確定保險基金籌集。按照上一個年度工資總額的適當比例或當年執行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來計算和提取。(3)調整保障范圍標準水平。完善及擴大疾病醫療保險范圍;相關補助標準與參數需結合自身和同行水平等因素,經過調研、論證及測算之后確定。(4)提高特殊人員補助標準。在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重點應考慮一些特殊群體,如家庭困難的、有特殊貢獻的退離休老干部、老工人等,需要加大力度核實討論,盡可能加大對其補助力度。(5)加強管理監督、健全相關制度。制定相關配套的管理制度與人員責任約束機制,對經辦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監督及審核。

三、結論

第3篇

關鍵詞:寵物保險 護理和醫療費用 意外死亡 第三者責任

一、我國寵物保險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內容日益豐富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像貓狗之類的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家庭擁有的寵物總量激增。僅在北京一地,貓狗等寵物數量就有100萬只左右,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寵物數量也與此相當。

1.市場需求增加

寵物數量的急劇增加,其所產生的疾病、護理等支出也相應增加;其次,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初級產品以及能源供應的緊缺,物價水平的上漲,寵物看病、手術等費用惡性增長;再次,原先因為高昂的寵物注冊費和年檢費所造成的“黑戶”現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戶口的寵物數量的增加將會帶來寵物保險潛在客戶范圍的擴大;最后,我國老年人口、單身、丁克家庭數量的增加,使得寵物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寵物被視為家庭成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寵物的健康成長牽動著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

綜上所述,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寵物醫療、手術等費用的增長,寵物主人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大,客觀上刺激了寵物主人的保險需求。此外,注冊費和年檢費的減少或者廢除,也使得寵物保險潛在投保范圍進一步擴大,而且寵物地位的提高,還從主觀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險需求。

2.供給主體不足,險種單一

與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寵物保險市場相比較,我國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發育程度低,保障范圍小。國內目前開展寵物保險的保險公司寥寥可數,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獨立購買的寵物保險險種,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些保險公司的寵物保險則是作為家庭財產綜合保險的附加險種,如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這些保險公司僅對寵物的第三者責任風險承保,即只承擔因被保險人合法擁有的寵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傷害或財產的直接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且規定了多種責任免除條款,保障范圍狹窄,不能有效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潛在需求。

二、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創新

我國的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應該更多地借助國外成熟保險市場的發展經驗和教訓來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根據國外寵物保險的現狀,再結合我國特殊的國情,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建設我國的寵物保險。

1.擴大保障范圍,積極開發新險種

鑒于我國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現狀,進一步發展寵物保險可以借鑒類似于公共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模式,即先試點、后推廣的模式。寵物保險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寵物市場較為發達的大城市先行推廣試點工程,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最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寵物保險市場。在試點地區,應逐步擴大寵物保險的保障范圍,將醫療費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寵物保險中,滿足因寵物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等原因而產生的擴大寵物保險保障范圍的需求。當寵物保險的經驗數據、數理精算、核保、理賠等技術不斷完善,寵物保險保障基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險公司可以針對客戶的特殊需求開發多種多樣的保險保障產品,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個性化需求。

2.開展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

寵物保險中的醫療、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費率設定需要大量的經驗數據。如果單憑保險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觀測數據,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就顯得十分被動。而通過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則可以使保險公司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寵物醫療機構掌握的經驗數據可信度高,又較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險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這樣一個信息平臺,保險公司還可以了解大量的潛在客戶的信息,這對于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水平,提高承保質量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險公司還可以采取類似于銀行保險這樣的銷售方式,直接委托寵物醫療機構營銷寵物保險,擴大銷售渠道,節約銷售成本。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險意識

現代寵物保險誕生至今也不過3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國寵物保險第三者責任險的興起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對寵物保險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寵物保險較為發達的美國,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沒有聽說過寵物保險的現象。因此,要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面,刺激國民的保險需求,促進寵物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寵物保險產品以及保險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國民的保險意識,養成良好的風險管理習慣。具體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報刊雜志、公車廣告、地鐵站、火車站、飛機場、娛樂場所的宣傳海報等傳播媒介吸引國民的眼球,起到宣傳寵物保險的作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應聚焦寵物購買、治療等環節,因為這些環節最接近于潛在的客戶,若是能提高他們的保險意識,培養起保險習慣,使他們切身體會到保險的價值,那么寵物保險必將會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結論

我國寵物保險業方興未艾,寵物保險市場上蘊含著巨大的需求。借助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寵物保險的發展現狀,可以著力解決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寵物保險發展的道路。但同時不能忽視發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統計資料、新險種開發的定價風險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府的監管,保險產品的創新需要寬松的市場行為監管和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環境。在這個層面上,如何發揮政府的職能,落實監管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洪蘊慧.談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開發[J].上海保險,2006.

[2]王增年.我國寵物業發展趨勢[J].北京農業,2004.

[3]米錦欣.寵物豢養的經濟視角[J].瞭望,2004.

[4]李玫,高俊嶺.歐美寵物市場發展新趨勢[J].飼料廣角,2006.

[5]辰言.寵物經濟:未來最賺錢的行業之一[J].滬港經濟,2006.

第4篇

關鍵詞:寵物保險 護理和醫療費用 意外死亡 第三者責任

一、我國寵物保險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內容日益豐富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像貓狗之類的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家庭擁有的寵物總量激增。僅在北京一地,貓狗等寵物數量就有100萬只左右,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寵物數量也與此相當。

1.市場需求增加

寵物數量的急劇增加,其所產生的疾病、護理等支出也相應增加;其次,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初級產品以及能源供應的緊缺,物價水平的上漲,寵物看病、手術等費用惡性增長;再次,原先因為高昂的寵物注冊費和年檢費所造成的“黑戶”現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戶口的寵物數量的增加將會帶來寵物保險潛在客戶范圍的擴大;最后,我國老年人口、單身、丁克家庭數量的增加,使得寵物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寵物被視為家庭成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寵物的健康成長牽動著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

綜上所述,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寵物醫療、手術等費用的增長,寵物主人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大,客觀上刺激了寵物主人的保險需求。此外,注冊費和年檢費的減少或者廢除,也使得寵物保險潛在投保范圍進一步擴大,而且寵物地位的提高,還從主觀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險需求。

2.供給主體不足,險種單一

與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寵物保險市場相比較,我國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發育程度低,保障范圍小。國內目前開展寵物保險的保險公司寥寥可數,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獨立購買的寵物保險險種,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些保險公司的寵物保險則是作為家庭財產綜合保險的附加險種,如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這些保險公司僅對寵物的第三者責任風險承保,即只承擔因被保險人合法擁有的寵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傷害或財產的直接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且規定了多種責任免除條款,保障范圍狹窄,不能有效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潛在需求。

二、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創新

我國的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應該更多地借助國外成熟保險市場的發展經驗和教訓來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根據國外寵物保險的現狀,再結合我國特殊的國情,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建設我國的寵物保險。

1.擴大保障范圍,積極開發新險種

鑒于我國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現狀,進一步發展寵物保險可以借鑒類似于公共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模式,即先試點、后推廣的模式。寵物保險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寵物市場較為發達的大城市先行推廣試點工程,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最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寵物保險市場。在試點地區,應逐步擴大寵物保險的保障范圍,將醫療費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寵物保險中,滿足因寵物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等原因而產生的擴大寵物保險保障范圍的需求。當寵物保險的經驗數據、數理精算、核保、理賠等技術不斷完善,寵物保險保障基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險公司可以針對客戶的特殊需求開發多種多樣的保險保障產品,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個性化需求。

2.開展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

寵物保險中的醫療、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費率設定需要大量的經驗數據。如果單憑保險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觀測數據,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就顯得十分被動。而通過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則可以使保險公司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寵物醫療機構掌握的經驗數據可信度高,又較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險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這樣一個信息平臺,保險公司還可以了解大量的潛在客戶的信息,這對于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水平,提高承保質量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險公司還可以采取類似于銀行保險這樣的銷售方式,直接委托寵物醫療機構營銷寵物保險,擴大銷售渠道,節約銷售成本。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險意識

現代寵物保險誕生至今也不過3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國寵物保險第三者責任險的興起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對寵物保險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寵物保險較為發達的美國,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沒有聽說過寵物保險的現象。因此,要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面,刺激國民的保險需求,促進寵物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寵物保險產品以及保險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國民的保險意識,養成良好的風險管理習慣。具體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報刊雜志、公車廣告、地鐵站、火車站、飛機場、娛樂場所的宣傳海報等傳播媒介吸引國民的眼球,起到宣傳寵物保險的作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應聚焦寵物購買、治療等環節,因為這些環節最接近于潛在的客戶,若是能提高他們的保險意識,培養起保險習慣,使他們切身體會到保險的價值,那么寵物保險必將會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結論

我國寵物保險業方興未艾,寵物保險市場上蘊含著巨大的需求。借助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寵物保險的發展現狀,可以著力解決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寵物保險發展的道路。但同時不能忽視發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統計資料、新險種開發的定價風險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府的監管,保險產品的創新需要寬松的市場行為監管和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環境。在這個層面上,如何發揮政府的職能,落實監管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洪蘊慧.談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開發[J].上海保險,2006.

[2]王增年.我國寵物業發展趨勢[J].北京農業,2004.

[3]米錦欣.寵物豢養的經濟視角[J].瞭望,2004.

[4]李玫,高俊嶺.歐美寵物市場發展新趨勢[J].飼料廣角,2006.

[5]辰言.寵物經濟:未來最賺錢的行業之一[J].滬港經濟,2006.

第5篇

從2009年8月開始,中國超過1300萬的“腦動脈瘤”患者可以依靠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國貨來保障生命健康了,而創造這項奇跡的公司卻是來自于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一家規模不算很大、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產業界等多方的注意,因為該公司研發的“Jasper顱內電解脫彈簧圈”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腦動脈瘤”產品,它的出現給中國神經介入學科發展史上增添了一塊新的里程碑,加奇生物站到了中國神經介入領域的最前沿,被世人所關注。

美好的約定

加奇生物公司是2005年正式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落戶成立的,而公司之所以成立,則始于一對“海歸”夫婦的“美麗”約定。

記者首次見到加奇公司創始人之一的葉萍時,最大的感受源于她美麗的外表,文靜、知性,但又透露著干練,這與之前對于醫療研究人員不茍言笑、不講究衣著的印象截然不同。

葉萍是高分子化工專業出身,在國內時就讀于著名學府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本科畢業后,留學美國,考入俄亥俄州的阿克倫(Akron)大學攻讀高分子化學專業碩士學位。阿克倫大學在高分子領域可算是赫赫有名,作為俄亥俄州唯一躋身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評選五佳之列的公立大學,其高分子化學專業更是排名美國第三位,通過三年的學習, 師從國際著名科學家Dr. Alan Gent,葉萍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高分子化工專業碩士學位。

1993年,完成學業后的葉萍因成績突出,被美國知名的生物醫療器械企業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 (國際知名的醫療器械Guidant 公司的前身)錄用,主要從事心血管導管等領域的研究,并參與了當時最前沿的治療心血管狹窄微創醫療器械傳遞射線(radiation therapy)新產品開發。在這項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葉萍的幾項發明均獲得美國專利。在美國工作的這段歲月中,她見識了學術之外的寬廣天地,接觸到了世界一流領先的醫療器械技術,并學習到了一整套技術管理及市場開發營銷,始終處于世界醫療器械領域中的前沿。1996年葉萍取得瑞德能大學(University of Redlands)工商管理碩士。“后來,我基本致力于公司的新產品開發管理,積累了高端介入醫療器械新產品從研發,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美國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及歐盟產品審批,新產品試生產到大規模生產一系列過程的寶貴經驗,這也為我現在的創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葉萍說。

2002年,葉萍的丈夫張一博士回到了中國,加入了當時還并不十分有名的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出任總裁一職,在國內的這段時間內,張一帶領著微創團隊成功研發了國產第一個心血管藥物支架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一領域產品先前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國內的醫療器械產業迅速進入到成長期,張一博士與葉萍夫妻二人的約定也即將履行。

在張一博士回國之前,就曾和葉萍作過這樣的約定:如果在國內發展得好,葉萍就回國,而如果不成功,張一博士則重回美國。“不過,我一直相信他會成功的,也一直做好了回國的準備。”在葉萍現在的辦公室內,說起這段往事,葉萍有忍不住的笑意。

2005年12月,葉萍毅然放棄在美國的高薪厚職,帶著家當回到了祖國,在張江與丈夫會合,從那個時候起,張江成為了夫妻二人共同創業的熱土。

經得起寂寞的“陽春白雪”

張江被稱為“東方硅谷”,橫跨太平洋,與美國西海岸的硅谷遙相呼應,與此同步,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張江以生物醫藥為核心的健康產業生態群也已成為標志性區域,被稱為“中國藥谷”,葉萍與張一也正是看中了這塊土地產業豐富的特質,選定了創業的方向。從2005年回國之日起,葉萍就著手在張江看房子、跑注冊,在忙著公司成立的同時,一邊還在進行產品的研發。“回國的時候,其實已經確定了公司的經營方向,正是看到了這個市場,我們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葉萍所說的市場就是神經介入領域產品,而首個確定的即是“腦動脈瘤”微創介入治療產品――顱內電解脫彈簧圈治療技術,該項技術自1995年美國FDA批準臨床試驗以來,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醫療技術之一,由于對于腦動脈瘤的治療,在出現微創介入技術治療前只有依靠開顱手術,把動脈瘤兩端的血管夾閉住,從而防止瘤子破裂出血,但傳統的開顱手術在時間、術后恢復等方面都對人體傷害很大,人們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治療,而微創治療的出現,能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在美國、歐洲等地的醫院手術中,使用該技術已經十分普遍。

但是,在國外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神經介入彈簧圈市場卻主要還是依賴于國外產品,由國外的BostonScientific、Cordis和EV3等品牌占領,國內企業無一能從中分得一杯羹。“泱泱中國,如果神經介入產品的命脈淪落在跨國公司手中,將是13億國人的悲哀。”葉萍與張一博士對于中國介入產品市場的被動落后憂心忡忡,也正是這個現狀,讓他們決定了在這領域一展所長。

高端生物醫療器械總被認為是陽春白雪的產業,大量的先期資金投入研發,往往只開花不結果。而研發的過程是既辛苦又寂寞,在公司創立之初,研發的重擔幾乎落在葉萍一人身上,需要承擔大量的資料收集與反復試驗,但與在張江藥谷其他海外創業者的理念一樣,葉萍始終保持著樂觀精神,在她看來,生物醫療企業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專注于創新,才能迎來有朝一日的花開蒂落。正是有這種精神的支撐,葉萍在深信自身能力的同時,也抱著改變國內神經介入產品落后局面的決心,熬過了一個個“嚴冬”。

在“痛并快樂著”的研發過程中,加奇生物公司的團隊也在日益擴大,懷揣著同樣夢想的海歸研發人員如同新鮮血液一般,不斷注入,提升著加奇公司的研發能力,公司的研發團隊逐漸從“光桿司令”變成有了由5名博士、4名碩士等所組成的30人精英團隊,其中不乏來自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名校的博士高材生。

“我們的創業團隊都是在美國工作了十幾年的,而且這些經歷和我們相似,理念相近的人更容易溝通,在很多問題上會有一致的想法。”也許正是這些經歷和理念相近的人,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才會有更明顯的化學反應。

經過6年的時間,加奇公司研發的“Jasper顱內電解脫彈簧圈”(以下簡稱Jasper)在2009年6月終于獲得了國家藥監局(SFDA)的認證,成為了同類產品中唯一一個多中心、與上市產品平行對照擁有統計學意義的注冊產品。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加奇公司的Jasper擁有許多令人注目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特色,諸如“以高分子粘接技術取代其他產品的金屬焊接技術(使彈簧圈解脫更加穩定)”;“創新的加固彈簧圈纏繞技術(使彈簧圈有優秀的抗解旋性能,在臨床試驗期間使用的所有彈簧圈無一解旋)”;“優化的高溫成形工藝(使彈簧圈更柔軟,滿足醫生的臨床需求)”等。

這項產品在技術上已達到國外同類水平,為眾多醫學專家認可:在微創介入手術中利用Jasper這類產品,患者一般睡眠(麻醉)一個多小時后就擺脫腦動脈瘤的威脅。中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吳中學教授評價說:“Jasper的出現,實現了兩件事:一是讓國外神經介入產品壟斷中國的歷史一去不返;二是中國普通患病百姓從此可以享受國際質量水平的國產品牌帶來的健康人生,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耐得住寂寞才會成功,發展高科技產業需要時間,葉萍以“十年面壁”的準備,終于得到了花開蒂落的豐碩果實,“六年磨一劍”,最終破壁而出。

抓住中國醫療產業的機遇

今年7月25日,加奇公司的Jasper產品正式上市,年內就將進入到醫療系統,其實相比其他發展中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加奇的發展可以算得上迅速,問起加奇的成功秘密,在葉萍看來:與臨床需要和市場需要相結合,和臨床專家緊密合作,是成功進入市場的“不二法門”。

據調查統計,目前超過1%的中國人都會有腦動脈瘤,大約為1300萬人。但在中國如此高發病率的患病人群中,由于醫保未完全覆蓋、各地醫療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大部分帶瘤生存的患者不能享受先進的介入治療技術保護生命。

這1300萬患者隨時面臨生命危險。一遇血流加大、血壓突然增高,腦動脈瘤就可能爆裂出血, 引發腦出血,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腦溢血。據統計,其中有1/3的患者當場死亡。余下的2/3患者中,有十萬分之七至十萬分之九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 腦溢血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在國外普遍運用微創手術治療后,發病率都大大降低。

但在中國,由于臨床經驗不足,此類手術的普及率很低,只有部分醫院掌握了這項技術,但如果全面推廣,則需要配合大量的試驗,其中就牽涉到手術中所使用的產品費用問題,國外的產品價格高昂,試驗手術無法負擔,很多在此領域的醫學專家為此擔憂不已,急需相關產品的國產化,降低成本。

正是了解到這一現狀,葉萍在回國之初,就與國內多家神經介入領域領先的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華山醫院等著名醫院及專家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定期拜訪,交流相關的國內外最新動向,并及時了解國內在神經介入手術中所遇到的問題與需求,從中得到該領域第一手資料。更是在醫院臨床試驗階段,免費提供公司所研發出來的產品,在幫助醫院試驗的同時,更是讓產品得到了臨床實踐,產品質量不斷得到驗證,快速完善。

在幾年的時間里,加奇公司的Jasper產品在多個醫院通過了300多個臨床試驗,眾多研究機構、醫院參與其中,在多項指標達到國外領先水平后,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腦動脈瘤”產品“破繭而出”。

據統計,目前中國約有超過1萬例的“腦動脈瘤”手術會用到顱內電解脫彈簧圈治療技術,并以每年40%-50%的速度遞增,市場潛力可見一斑。

研發最終的目的是走向產業化,產業化的實現也是打造優質品牌的第一步,而加奇公司在此方面更是深謀遠慮。從事多年醫療器械產業的葉萍與張一博士深深體會到,國產品牌產品如果沒有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過硬的質量保障,將很難與外資品牌抗衡。

為此,葉萍在研發的同時,也加緊生產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通過研發過程的專業化構建、生產流程體系程序化等多項管理系統的建立,目前加奇已在歐洲KEMA(荷蘭)公司的檢查下順利通過了行業內以極其嚴格著稱的ISO 13485質量體系認證,Jasper 則通過了CE Mark歐盟認證。而這些認證的背后,意味著加奇公司的產品不僅可以打破國內的外資壟斷,還可以同時在境外許多國家銷售。

第6篇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 公共醫療保障 管理式醫療

一、序言

商業健康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保證被保險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傷害時的直接費用或間接損失獲得補償的保險,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收入保障保險和長期看護保險。

在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商業健康保險對“廣覆蓋、低水平”的基本醫療保險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并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化及高端化的需求必然會使商業健康保險越來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仍處于起步階段,覆蓋范圍和所起作用較小,因此加強對商業健康保險的研究和加快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對于整個國家的醫療保障系統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分析了我國目前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隨后借鑒國外經驗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業的發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議,以期能夠為完善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有所幫助。

二、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現狀

1998年12月14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中國商業健康保險業務才全面展開,1999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達到207.8億元。

時至今日,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規模小、覆蓋率低、發展速度比較慢

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從2005年的312.3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677.5億元,實現了較快增長,但是與整個保險保費相比明顯占比較小。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在整個保費收入中占比不僅低,而且還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商業健康保險收入占比從2005年的6.34%降低到2010年的4.66%。這表明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規模較小,覆蓋人群也不足10%,目前在我國醫療保障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較為有限。

從增速方面來看,健康險2010較2005年增長116.93%,僅僅略高于人身意外傷害險的95.43%,而遠遠低于其他各類保費收入,如原保險費收入的194.84%、財產險的216.75%以及壽險的198.36%。故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速度并不樂觀。

(二)發展空間巨大

1999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只占到了我國衛生總費用的0.9%;同年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籌資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也較低,僅為2.2%。隨后幾年,隨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鞏固和發展,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的籌資水平和衛生總費用占比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到2007年,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籌資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已經達到24.1%;與此同時,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占衛生總費用依然只有3.4%,1999-2007年中最大值也只有2006年的3.8%。

1999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籌資水平(即商業健康保險對私人衛生籌資的占比)僅為1.5%,經過多年發展,在2007年,該比率仍然只有6.2%,說明截至2007年,我國私人衛生有93.8%的費用依然是通過患者自籌方式獲取的,公民醫療費用缺乏商業健康保險的有效保護。

以上兩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待開發。

(三)盈利能力較差

由保監會統計數據,我國歷年人身險整體凈收益率和壽險凈收益率水平在70%-90%之間,比較穩定;而健康險凈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大,最高為2000年的80.3%,最低為2001年的45.5%,同時凈收益率相對較低,基本在50%-70%區間波動;人身意外傷害險凈收益率雖然整體也并不高,處在60%-70%區間,但是有很穩定的上升趨勢,同時該類險種在人身險中占比非常小,分析意義不大。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仍處于發展初期,波動率大,業務風險也較大,保費收入不穩定,而且健康險的理賠管理的操作頻次和成本還比壽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高,因此利潤空間最小,盈利能力較差。

三、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現狀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存在于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而仔細研究之后,筆者認為可以具體劃分到以下三個方面:保險公司、外部環境和投保人。

(一)保險公司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較單一,多樣化程度小。2、專業化程度不夠,專業人才資源匱乏。3、商業健康保險的市場覆蓋率和盈利水平都較低。

(二)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和法律還不夠健全,也沒有具體的類似國外免稅措施等相關政策的支持,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的界限也沒有被明顯界定,經營主體不明確,個別社保局對補充高額醫療保險進行強制定價等等,所有這些方面都是商業健康險的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三)從投保人的角度來看,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比較嚴重。

投保人的逆向選擇問題(即那些風險本來就比一般人高的投保人會覺得保險更具有投資價值并傾向于購買保險)是影響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逆向選擇的存在,因此購買健康險的往往是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人群,而他們索求理賠的額度和概率遠大于正常人群,這勢必造成保險公司如果按照正常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況測算出來的保費不足以彌補理賠支出。

投保人的道德風險問題在我國健康保險市場上主要是指被保險人在疾病發生以后,在各種不同費用的治療方案中通常會選擇更貴的費用支出以達到更高的治療標準,這就會明顯提高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最后造成保費的上漲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的減少。

四、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建議

上一節筆者從保險公司、外部環境和投保人三個角度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下面筆者再具體從三個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首先,從保險公司方面來講:1、針對不同經濟基礎和不同消費能力人群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保險產品。另外,提高創新能力,開發新型健康保障產品和保障方式。2、提高保險公司專業化程度需要從產品專業化、服務專業化、內部管理專業化以及人才專業化四個方面共同努力。

其次,從外部環境來看:1、加大對商業健康保險的稅收支持力度。具體方法可以考慮降低商業健康保險公司營業稅率、將企業保費在稅前業務列支以鼓勵企業為雇員購買團體健康保險和減免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所得稅以鼓勵和吸收更多個人參保。2、完善法律法規。具體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保障商業健康保險正常發展,界定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范圍等。

最后,從投保者角度來看:“管理式醫療”的業務模式在國外能夠很好的解決投保人道德風險問題。管理式醫療即把醫療服務的提供和提供醫療服務所需資金的供給(在這里即保險公司)結合起來的一種系統。這種系統集醫療服務提供和經營管理為一體的醫療保險模式,其關鍵在于保險公司于醫療提供體系的合并。管理式醫療以確定的標準和費用為投保人提供醫療服務,將保險與醫療服務提供者聯合成為利益共同體能夠有效減少投保人的道德風險問題,從而控制成本,降低費用。

五、結語

商業健康保險在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中對基本醫療保險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然而其在我國的發展目前仍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筆者認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雖然目前覆蓋范圍較小,在保險體系中所起所用也較小,但是因為其必不可少的補充作用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應從保險公司專業化、政策法規大力支持以及推廣管理式醫療等方面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參考文獻:

[1]侯宗忠,馮鵬程.美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發展及啟示[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9(23)

[2]張遙,張淑玲.英國商業健康保險經驗借鑒[J].保險研究,2010(2)

[3]范娟娟.澳大利亞私人健康保險監管現狀及啟示[J].China Insurance,2010(2)

[4]顧昕.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現狀與發展戰屢[J].保險研究,2009(11)

第7篇

摘 要: 從1994年職業化開始至今,我國足球運動職業化發展已經歷經了14年風風雨雨,在這 十幾年的時間里,與職業足球運動員保險相關的事件多次引起各方的關注。遼寧隊球員曲樂 衡車禍事件、沈陽金德外援班古拉左眼失明事件,都曾一時間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保險與 足球運動息息相關,2008年1月1日中國足協擬定的全新《中超足球俱樂部運動員工作合同》 中明確規定,俱樂部必須給球員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社會失業保險、大病醫療保險、人身意 外傷害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在此背景下,對遼寧省職業足球運動員保險的商業保險現狀進行 了調查,并對商業保險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狀況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發現,遼寧省職業 足球運動員商業保險市場呈現出市場供給不足、市場需求旺盛的現狀。

關鍵詞:職業足球運動員;商業保險;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3612(2009)03-0033-04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of P 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GUAN Li WANG Zhanguo , LIANG Dianyi3, ZHANG Hui1

(1.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Liaoning China; 2.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Dalian 116600, Liaoning China;3. Liaoni ng Center of Football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11000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football in 1994, professional footba ll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14 years. During the years, a series of events relate d to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example, t he Liaoning Team's player Qu Leheng and a Shenyang Jinde Team's foreign player ' s one eye blind, both were focused on by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 ional football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surances. In 2008, the Football Associati on of China regulated a new work contract that the club must pay the endowment i 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hospitalization insurance and contingency insu rance for players.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playe rs'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ma rket supply of the commercial insurance is insufficient, but the market demand i s boo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commercial insurance; current situation

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圓滿落下帷幕,后奧運時代體育運動回歸大眾、回歸學校的思想漸漸深 入 人心,體育職業化的發展也是大勢所趨。足球運動是我國職業化最早的運動項目,雖然目前 面臨窘境,但這并不能影響人們對足球運動的熱愛。職業運動員完善的保障體系與職業化的 健康、持續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以職業化最早的足球運動為突破口來研究職業運動 員的保險問題,以求能為足球運動以及今后其他運動的職業化過程中面臨的職業運動員的保 險問題提供有意的借鑒和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遼寧省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和遼寧西洋足球俱樂部的職業球員,共 55人 。其中遼寧西洋隊29人,大連實德隊26人(外員除外)(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 查法等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遼寧省職業足球運動員擁有商業保險現狀

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的一線隊球員在參加中超聯賽的時候擁有團體意 外傷害保險和交通意外保險。遼寧西洋隊球員擁有意外傷害保險,但暫時沒有交通意外保險 。

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2006-2007賽季所擁有的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保險的范圍涵蓋了意外身 故、殘疾、意外醫療、意外住院補貼等內容。如果大連實德隊球員由于意外而引起了身故或 致殘的事件,球員能夠拿到30~50萬的賠償金額;如果由于意外事故而引起住院的話,最高 可以拿到3~4萬的賠償金額,且住院期間每日能拿到60元的住院補貼。遼寧西洋足球俱樂部 球員只擁有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中的意外身故、全殘,其額度為10~30萬,意外醫療1~2萬元 (表2)。

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2006-2007賽季給球員購買的團體交通意外保險,保 險內容是當球員以乘客身份乘坐飛機、火車或輪船、汽車等交通工具出行的時候,由于意 外事故死亡所給付的賠償。其中,如果乘坐飛機出現事故可以得到70萬的賠償金額;乘坐火 車或輪船出現事故可以得到20萬的賠償金額;乘坐汽車出現事故可以得到10萬元的賠償。遼 寧隊并沒有給一線球員購買團體交通意外保險(表3)。

2.2 職業足球運動員商業保險市場供給現狀分析

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商業保險的供給是指在一定的費率水平上,保險市場上各家保險公司愿意 針對職業足球運動員這一群體經營的保險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通過對遼寧省的狀況進行分析 ,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國職業足球運動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本文只對遼寧省職業足球 運動員商業保險市場供給的主體、保險供給的種類及保障程度等幾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概括分 析。

2.2.1 市場供給的主體 1979年我國保險業務恢復后,中國人民 保險公司完全壟斷市場。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的成立 打破了這一格局。不久,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中國保險業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90年代開 始,股份制保險公司先后成立,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的態勢開始形成。2005年按照2000年中 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約定,完全開放了金融保險市場。截至2007年9月,我國經營壽險的 保險公司數量發展到51家,中資27家、外資24家(資料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

從表4中可以看出,遼寧省目前經營壽險的商業保險公司共有共12家,其中中資10家, 外資2家。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一家專營體育保險業務的體育保險公司成立,職業運動員的保 險業務只是并沒有被保險公司單獨從大眾的保險中區分出來,某種程度上說這嚴重阻礙了我 國職業運動員保險業務的設計與開發。

2.2.2 供給的險種種類及保障內容

通過走訪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和查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首創安泰保險公司的產品寶典和職業 等級表(內部資料)發現,目前遼寧省的商業保險公司沒有針對職業運動員這一群體專門設 計的險種。但是職業足球運動員并不是拒保體,與普通公民一樣可以購買各家保險公司的險 種,以下是幾種與職業足球運動和職業足球俱樂部關系比較密切的幾個保險險種:

2.2.2.1 意外傷害保險

意外傷害保險是為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造成身體傷害、殘疾或死亡時提供的一種保險。可分 為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和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個人意外傷害保險是指個人名義投保,職業足球運動員當前適用的主要險種之一,其特點是 不具體規定事故發生的原因和地點,被保險人年齡跨度可達6~65歲,完全涵蓋了職業足球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主要保險內容有意外死亡和殘肢給付、意外醫療給付和意外住院補貼( 表5)。

2.2.2.2 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只對團體進行投保,與體育保險密切相關的是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和賽事意 外傷害保險,又可分為運動隊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和賽事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運動隊團體意外傷害保險是為運動隊設立的意外傷害保險,與普通意外傷害保險不同,這種 保險主要為運動隊或運動團體的訓練、比賽提供保險。目前,遼寧省還沒有針對職業足球運 動隊而專門設計的這類保險,但是國內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廣州市體育局已經按項目分類為 其下屬的運動隊投保。

賽事團體意外傷害保險是對被保險人在參加指定的比賽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提供保險。例 如,2002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與中國足協簽約,為參加2002年世界杯的中國隊隊員贈送總保 額為1.125億元的人身保險,為中國代表團官員贈送總保額為8 750萬元的人身保險,都屬于 賽事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2.2.2.3 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從表6中可以看出,交通意外傷害保險是被保險人以乘客身份乘坐交通工具期間遭受的 意外傷害事故。保險主要內容包括乘坐交通工具期間發生的意外身故、意外殘疾進行賠償。

2.2.2.4 大病醫療保險

大病醫療保險是指被保險人患有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時,由保險公司提供補償的一個險種。 一般的大病醫療保險內容包括身故給付、重大疾病給付、繳費期滿給付等(表7)。

2.2.3 各險種費率現狀 本節的主要目的是對多家保險公司職業足球運動員能夠參保的險種的費率現狀進行對比分析 ,為想要參保的運動員個人和俱樂部提供有效的參考。

2.2.3.1 個人意外傷害保險 從表8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職業足球運動員屬于高風險的職業,其參保個人意外傷害 保險是每1 000元保額的意外身故、全殘的保費為4.5元人民幣,每1 000元保額的意外醫療 保費是42.8元人民幣,每天15元保額的意外住院補貼保費為37.3元人民幣。

2.2.3.3 團體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表10 職業球員參保不同公司團體交通意外險保費一覽 元

表10描述的是兩家保險公司團體意外交通保險的費率情況,如果參保首創安泰的團體交 通意外保險,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費,他在乘坐飛機、火車或輪船、汽車任意一種交通工具 出現意外身故或全殘時,分別能夠得到70萬、20萬和10萬不等的賠償金額。與之相比中國平 安公司的團體交通意外保險對飛機、火車、輪船的賠償比例要高,每人每年140元的保費飛 機的保額為80萬,火車和輪船的保額為40萬,但對汽車引發的交通事故賠償要低,只有4萬 元人民幣。

2.2.3.4 大病醫療保險

從表11中可以看出,職業足球運動員如果參保首創安泰保險公司的大病醫療保險,如果 繳費期限為20年,保額是1 000元,其每年的保費是39元人民幣;如果保額是10萬元,每年 的保費為3 900元。

性別男人數遼寧29大連26年齡25以下25以上25以下25以上1910169從業年限平均11年平均11年 2.3.2 球員對保險的態度

從圖1中可以看出,有57%的被調查者認為保險對于他們來說非常的重要,而認為不重 要的人數只占被調查者的5%,這說明目前球員對保險的認識程度是相當高的,球員們大多 數了解保險對他們從事這一職業的重要性。

2.3.3 球員的購買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55名球員中,有18人已經為自己購買了商業保險,有37人 并沒有為自己購買商業保險。但是對其購買的商業保險險種我們不得而知,下面是對球員擔 心的風險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目前球員的商業保險需求現狀。

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球員最擔心的風險方面,有49%的球員最擔心的是自己養老風險 ,有40% 的球員關心的是自己醫療保險,只有11%的球員關心自己的失業風險,可見由于職 業生涯的短暫和受傷的頻繁,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球員們關心的重點。

在被調查“為什么不購買商業保險”的諸多原因中,認為保險公司沒有專門針對運動員的險 種,沒有合適的選擇人數占51%,認為商業保險太貴這一原因只占了7%,沒有這方面認識的 運動員占了14.5%,這說明阻礙商業保險在體育領域中推行的原因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球 員收入水平低、球員沒有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原因,而是商業保險公司無法針對職業足球運動 員這一特殊群體的訓練和比賽開發出具體的保險險種(表13)。

3 結論與建議

1) 職業足球運動員商業保險市場供給狀況不足。目前,并沒有一家商業保險公司針對職業 足球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設計出專門的商業保險險種,可供職業足球運動員參保的商業保險 險種和普通群眾一樣,并且只有四種: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團體交通意 外傷害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2) 職業足球運動員商業保險市場需求狀況旺盛。調查結果表明,目前職業足球運動員這 一群體保險意識強,風險意識增加,大多數球員有購買的動機和欲望,影響其不購買商業保 險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上沒有適合他們職業特點的商業保險險種。3) 建議足協承擔當起管理者的責任,通過立法來要求俱樂部給球員交 納社會保險,保障球員的基本公民權利。同時,足協應利用自己的獨特部門優勢,積極與商 業保險公司溝通合作,爭取早日開發出適合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商業保險險種,加快職業運動 員商業保險進程。

參考文獻:

[1] 霍炎.淺析我國體育保險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體育學院院報,2004 (3):13-15.

[2] 閻華,李海.國內外體育保險之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4):17-19.

[3] 薛梅.體育報險難處何在[J].上海保險,2004(12):36-39.

[4] 周愛光,紫紅年.美國體育保險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9):9-13.

[5] 郭美,沈建國.關于我國體育保險市場中的需求問題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5 (4):23-25.

[6] 李欣霞.小議中國體育保險市場的發展之路[J].經濟師,2005(9):53-54.

[7] 張孝平,辛利,等.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 (4):457-459.

[8] 林顯鵬.西方發達國家體育保險業及其服務領域[J].國外體育動態,2001(1):45-4 7.

[9] 王文勝.論中國體育保險業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思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6.

[10] 朱洪軍.我國競技體育保險市場發展研究[D].四川大學,2005.

[11] 王文勝.論中國體育保險業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思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6.

第8篇

一、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現狀

(一)參加商業性醫療保險的比例太小,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補充作用發揮不夠我們的調查顯示,在河北省農村只有11.5%的人參加了商業性醫療保險,88.5%的農民沒有參加任何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有較高的保障水平,但對大多數農民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是因為目前這類醫療保險是以高收入水平人群為參保對象,即參保費比較高,大部分農民承受不起;二是這類醫療保險通過對參保者進行保前體檢來排斥健康狀況不良的人群參保,而大多農民的認識并沒有達到無病防病的程度;再加上農民覺得不合算,不相信商業保險,買了保險理賠時難等原因,決定了大多數農民既沒有經濟實力去參保,也沒有主觀意愿去參保,因此對農民所起的保障作用當然也就十分有限。

(二)險種少,價格高目前我國缺少專業的商業醫療保險公司,各家壽險公司雖然都涉足了醫療保險領域,開辦了各類醫療保險,但是險種少、價格高,公眾急需的險種如老年護理保險在市場上沒有。大部分醫療險種基本上又是以附加險的形式隨主險開展的保障,保險的費用比較高。

(三)商業醫療保險知識宣傳不夠我們的調查顯示,27%的調查對象表示對商業醫療保險了解得不多,31%的調查對象表示“聽說過一些,具體內容不清楚”,42%的調查對象回答“一無所知”。此外,47%的調查對象認為商業醫療保險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加強宣傳。可見,農民對商業醫療保險知識非常缺乏,并且也希望保險公司加強宣傳。

(四)農民對商業醫療保險不信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人群對保險基本理念越來越認同,但在農村中很多農民因受到經濟基礎、文化素質、媒體輻射不到位及保險宣傳缺乏的影響,缺乏健康風險意識,對商業醫療保險存在誤解,片面認為保險公司就是為了賺錢。另外,一些農民對報銷手續的穩定性持懷疑態度,擔心交錢容易、報銷難。

二、制約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因素

(一)政府因素政府應該在農村商業醫療保險業務中發揮積極地引導和推動作用。但目前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傾斜和推動,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從國外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實踐看,政府在開展農村醫療商業保險中的職能和作用,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但中國由于專門的農村醫療商業保險法律的空白,政府應在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發展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如何發揮作用等都沒有明確規定,這影響了政府在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發展中主體作用的發揮,也制約了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

(二)商業保險公司因素

1.產品設計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各保險公司大力推廣的小額農村保險深受農村老百姓歡迎,但是有些險種的設計并不符合農村市場的需求。從險種設計、保障程度、保險期限、保險費率到責任范圍,都缺乏因地制宜的靈活性,限制了保險業務向縱深發展,也使農民的風險保障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主要是價格超出多數農民的保險購買力、條款設計條款專業術語太多,農民無法理解,繳費方式較死板等方面。

2.保險公司不愿涉足農村商業醫療保險。主要原因在于風險高、賠付額度高。尤其在一些災害多發地區和貧困山區,一旦出現損失,損失嚴重。因而保險公司不愿拓展農村商業醫療保險。

(三)農民個人因素

1.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缺乏保險意識。所謂保險意識是指人們對醫療保險的主觀意識認識,包括觀點、心態等。我國農民整體教育水平偏低,對保險及其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導致農民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對潛在風險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對風險的發生存在僥幸心理。

2.經濟收入低,投保能力有限。近年來,農民人均年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是物價上漲的也非常快。他們支出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用于食品、服裝、水電氣費、教育費、醫療藥品費、交通費等生活必需品。因此,真正能用于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產品的資金極為有限,且現行的保險產品保費相對較高,大多數農民無力承受。

三、發展農村商業醫療保險的幾點建議

發展農村商業醫療保險事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調動保險公司開創農村保險市場的積極性,激發農民的保險意識。

第9篇

一、韓國醫療觀光產業的環境分析

首先從優勢上看,第一,韓國具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專業化的服務產業。從OECD的資料分析來看,韓國的醫療設備是處于尖端領先地位,相對于醫療技術設備一直處于領先的美國來說,可以達到美國的80%。第二,韓國醫療觀光產業一直以來有很高的服務態度評價。尤其是韓國對于治療癌癥疾患技術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問卷調差,80%的患者對于韓國的醫療服務態度是很滿意的,如果有可能,他們會選擇來韓國再次接受治療。另外,韓國的醫療費用相對來講也有很大的競爭力。在韓國做一個除皺的手術只需要8千到1萬左右,在國內的話則需要3萬到4萬人民幣。中國對韓國整形的概念達不到韓國的普及度。在中國仍然屬于高級消費的整形手術在韓國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有了價格上的相對優勢。甚至中國整形患者覺得即使加上付給中介的費用也要比在國內便宜。最后韓國強有力的媒體宣傳團隊也是韓國醫療觀光產業發展強有力的推手。韓國媒體廣告發展迅速,利用韓國的廣告媒體宣傳也是韓國醫療觀光產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從劣勢的層面上分析韓國醫療觀光產業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國際認知度的問題。韓國相對于新加坡和泰國來講,醫療觀光產業在還沒有走向成熟,對于國際的認知度也不是很高。雖然醫療法有關于允許接受外籍患者治療的規定,但是在法律法規上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是宣傳力度不夠。雖然有些大型整形醫院利用宣傳,但是對于相對較小的專科整形醫院來說,對于宣傳資金方面是一個不小大負擔。通過旅游公司接收的醫療患者,手術費用大部分也用手續費的方式被中介抽走。甚至由于不負責任的中介讓這些中小型整形醫院有了瀕臨破產的危機。

二、韓國醫療產業的問題分析

1.醫療法等法律制約

韓國的醫療法規定,凡是以盈利為目的向醫療機構醫師介紹患者,都屬于非法行為。由于宣傳的制約性,韓國整形醫院對外宣傳僅局限于當地網站或者旅游雜志上。況且韓國現在沒有建立海外醫患者醫療事故賠償體制。甚至發生醫療事故時,醫院都是消極和躲避的態度。最近屢屢發生的醫療觀光事故也開始讓中國顧客望而卻步。

2.專業人才緊缺

接收國外醫療患者會引來一系列的問題。在韓國有很多整形專科醫院缺乏專業能力。對于必需的治療翻譯和專業陪護人員都不完善。至況且今沒有具體規定能接收外籍患者的醫院在人才配備上的最基本標準。韓國應該培養為治療醫師和患者順利溝通的專業翻譯。在患者接收治療的同時應該配有專業的陪護。另外治療醫師的外語能力也是讓人擔憂,尤其是在給患者開醫藥處方的時候,外語薄弱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國家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對患者的隱私保護意識也相對薄弱。

3.醫療觀光事故

在醫療過程中,出現醫療事故時不可避免的現象。但是韓國沒有沒有針對醫療觀光事故的保險制度導致醫療事故不能的得到妥善的處理,這也是導致韓國醫療產業的危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對于國外的整形患者來說,一旦發生醫療事故,他們的權益是很難得到保障的。首先,沒有明確的物證可以提交,整形醫療事故的定義也是不明確的。在國外滯留的費用對患者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4.非法中介亂收費

中國大量的醫療觀光游客涌入韓國,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與中介是分不開的。據調查在韓國從事醫療整形中介的不下2000家。在中國隨便一個網站搜索都會出現漫天的一條龍服務式韓國醫院觀光中介廣告。韓國的醫療技術、設備,服務水平是吸引世界醫療觀光游客的主要原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不妥。非法中介亂收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正規的中介公司應該是按照患者實際手術的費用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非法中介卻是先向患者收取高額的費用之后再抽出一部分給相關診療醫院。甚至有的中介可以收取90%的中介費,也就是說手術費用不過僅僅占了10%。由于跨國宣傳的限制性,醫療觀光產業也做不到徹底與中介脫離運營,可謂有苦難言。

三、強化醫療觀光市場方案

中國醫療觀光游客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給韓國觀光產業帶來了極大的收益,反面,中國消費者的權益并沒有得到全面的保護,醫療事故頻發不能得到賠償,沒有專業陪護等等原因開始讓中國游客考慮轉移到別的醫療觀光市場。那么韓國應該從哪些方面強化市場呢?

首先健全法律制度。雖然2009年醫療法的修正對維持醫療觀光游客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醫療觀光產業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法律限制,尤其是非法中介讓韓國醫療觀光產業開始走向危機,中國的醫療觀光游客也是望而生畏。為了保護中國醫療觀光游客合法權益,不管是在法制還是在市場體制上都應該建立強硬的制度措施。其次是健全醫療事故處理措施。醫療觀光與其他觀光最明顯的差別就是會有醫療事故的意外發生。維持國外醫療患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有健全的醫療紛爭解決措施。最近我國醫療觀光游客在韓國的出現的醫療事故因為沒有明確的處理措施導致得不到及時的賠償,就是能得到賠償,那對于受害者來說也是微不足道的。韓國的保險界應當盡快開發關于醫療觀光事故保險產品,我國醫療觀光游客目前在韓國仍然不能加入保險,所以有些患者為了在韓國長期治療在當地加入了國民保險,這樣可以獲得一些優惠。因此,韓國的保險公司應該在中國或者當地與中國保險公司開發對于中國醫療觀光意外事故保險的產品。另外培養專業人才也是迫在眉睫。正如醫院需要專業的翻譯人才一樣,醫療觀光翻譯為醫療觀光游客解決語言障礙,治療后的病情恢復反饋,以及提供合適的觀光行程。尤其在治療期間面對陌生的環境,需要專業的醫療觀光翻譯給予患者幫助。(作者單位:韓國水原大學CSL系)

注解:

① 2009-2014訪韓醫療觀光現狀

參考文獻:

[1] (韓)張倩.《韓國醫療觀光產業維持中國觀光游客的市場戰略》[D],碩士學位論文。韓國成均館大學.2014年

第10篇

關鍵詞:W醫藥公司 經營現狀 對策分析

一、C醫藥公司現狀介紹

W醫藥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衛生服務開發公司,由2002年改制為W醫藥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經營團隊,使企業經營機制得以全面改觀。公司以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奮斗的目標,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醫藥物流企業。

公司主要經營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學藥制劑、生化藥品、中成藥及部分Ⅱ、Ⅲ類醫療器械產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過了新版GsP認證,擁有符合GsP要求的倉儲條件。公司的經營宗旨即,質量方針:質量為先,規范經營;質量目標:品質安全,優化管理。公司銷售網絡覆蓋舟山市各區縣,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島衛生院的配送網。

公司現有零售藥店3家:舟山新城W售藥店(舟山醫院門口);舟山北門W零售藥店(舟山婦幼保健院門口);舟山東門W零售藥店(舟山市中醫院門口)。

公司自2010年進入規模化經營后,經過幾年的發展,2015年銷售額達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醫藥公司,在舟山市五家醫藥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醫藥藥材有限公司3.72億)。

2015年公司的重點工作是積極應對浙江省新一輪藥品招標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標工作尤為出色:新增外資企業12家,新增大型國企5家,新增首營企業85家,新增首營品種550個,實際新增品種280個;新開發醫療機構:普陀區分布于各小島的鄉鎮衛生院6家,嵊泗縣鄉鎮衛生院5家。

醫用耗材的配送平臺已經開始正常運轉,主要產品強生醫用縫合線已覆蓋全市所有大醫院。

北門藥店通過了GSP換證檢查;三家零售藥店的藥品結構正在調整中,三月份起主動降低零售價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資金全額到位。

目前公司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有,藥品斷貨缺貨現象多見;崗位技能培訓不到位,各部門協調銜接不夠流暢;政策變化快,相關信息不夠通暢;人員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夠細致;大病保險藥品目錄少于預期等。

二、中國醫藥行業現狀分析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們對各種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醫藥行業也進入了高端技術時代,藥品行業不斷創新,出現了高端藥品行業競爭激烈的狀況。目前由于高端藥物市場基本被外資企業占據,在生物制藥上中國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無法在技術上和歐美一些國家抗衡,現在我國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藥的創新。但由于中藥基礎研究投入長期不足,致其創新能力匱乏,結構發展失衡,且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中藥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監管主體缺乏,資源保護責權不明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明確了打造創新型經濟的大方向,不管是醫藥還是其他產業,都要做科技創新和全球品牌化的產品。近年來國家也加大了對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不斷加強,創新成果數量也不斷的增加,在質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雖取消了除品和第一類的政府定價,但各省(區市)衛計委組織的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尤其是“帶量采購,價格聯動”方案,使藥品價格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隨著公立醫院醫改的不斷推進,基層醫療市場包括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已成為繼醫院終端和零售終端之后的第三大藥品銷售“終端”。

中國醫藥行業近幾年也有非常好的發展趨勢,并呈現出一些行業特點:1.新藥品種研發逐步提高。2.新修訂的GMP穩步實施,藥物質量標準不斷提高。3.兼并重組比較活躍。4.制劑國際化呈現良好趨勢。

從藥品品種研發逐步提高方面來看,研發數量不斷增多,各類仿制藥品相類似藥效藥品不斷開發生產出來,為重大疾病治療和較低醫療成本提供支持,并且開發出質量可控度較高的品種,而從醫療器械方面來看,國產大型醫療設備的獲批上市,可降低醫療機構采購成本,使醫藥業不斷良好地發展。

近幾年來,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推動發展,新修訂的藥品GMP穩定地實施,使我國無菌藥品質量保障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不斷加強,促進藥品質量水平提升。

此外,許多優勢企業開始占兼并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融資來并購實現快速良好地發展。

最后一點,我國藥品制劑國際化正呈現著良好的趨勢,制劑出口從承接國際市場代工為主向發展自主產品轉變,國內企業開發出適合自身特點的路徑,使我國生物制品發展水平不斷上升,與國際接軌等。

綜上所述,由于醫藥行業有著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研發周期長的發展特點,這就促使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必須要實現的三大集聚:向園區集聚、向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向經濟發達地區集聚。醫藥行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未來醫藥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非常明確,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疾病譜的不斷擴大促使醫藥需求持續增長;生物科技的發展使得供給從技術上能夠保證醫藥創新研發,滿足醫藥需求;而政府對醫療投入的不斷加大提供了滿足需求的資金。那么現階段將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將是行業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而站在W醫藥公司的角度來看,衛W醫藥公司作為一家醫藥流通公司,并無自主研發生產藥品的能力,故W醫藥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發展則需要拓寬業務渠道,提升業務能力,開拓更多的業務,即不斷加寬,加深已有業務的發展,并展望創造新的業務。

故由此可看出W醫藥公司在如今良好的發展大環境下應仍能有所作為,把握住優勢領先的層面,根據所出現的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不斷進行發展壯大。

三、W醫藥公司產品市場分析

(一)各個產品市場情況

W醫藥公司主營化學藥制劑與中成藥類,稍微涉及醫藥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醫藥公司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在主營的藥品批發方面,在各大醫院及醫療機構占據著27%的市場份額,產品的市場地位相對較高。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競爭對手,如舟山市普陀醫藥藥材有限公司(基層鄉鎮市場份額大占32%),舟山存德醫藥公司(藥品零售市場份額大占23%),浙江大生醫藥有限公司,寧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業在舟山市的市場份額則以高端藥品為主。

另外,眾所周知的是在行業中,銷售成本相對較高,庫存成本比較低,而W醫藥公司作為醫藥流通企業,所獲取的利潤就是中間轉手差價,并A.W醫藥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銷售成本,故現在銷售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發展可以著重于此。

(二)產品競爭所處行業地位

公司銷售的重點是在大醫院,占59.7%多(20774萬元/34774萬元),鄉鎮衛生院僅占6.3%的份額(2208萬元/34774萬元):而藥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醫藥公司在舟山普陀兩家大醫院中已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而分析W醫藥公司與其他公司相比具備一些優勢的原因,W醫藥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業,公司經營團隊在各醫療機構及相關政府部門都具有良好的人脈基礎,故在同樣的條件下合作機會大,次數多,相應的市場份額就較多。而如浙江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據的市場份額并不高,但這些大公司進貨渠道多,貨源足,W醫藥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從這些公司進貨,其實際的市場份額當高于報表。但W醫藥公司等公司亦能從中獲取相對比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潤,故從此中可以看出W醫藥公司產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據市場一定份額,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醫藥公司需保持在本地醫藥公司中的領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競爭力的對策,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三)主要競爭對手市場情況,分析優勢劣勢

W醫藥公司有許多競爭對手,如舟山市普陀醫藥藥材有限公司,其市場分布較為合理,大醫院市場僅占40%多,明顯少于W醫藥公司的近60%,特別是其基層鄉鎮市場份額較大,2015年占有32%的鄉鎮市場;舟山存德醫藥公司主營業務在大醫院的份額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其在藥品零售市場上仍占有近23%的份額;浙江大生醫藥有限公司,寧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業在舟山市的市場份額則以高端藥品為主。

普陀醫藥藥材有限公司是W醫藥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競爭對手,2015年實現了銷售總額3.72億(含零售)的好業績。其經營團隊業務熟,人脈好,其基藥的銷售網絡延續著原普陀區醫藥公司的團隊,特別是在普陀區的鄉鎮各小島上尤為實出,經過近20年的經營已經相當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團資金鏈出現問題,給公司日常業務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舟山市存德醫藥公司是舟山市級醫藥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龍頭企業,但自改制以來,經營團隊變化頻繁,近來的主要負責人又非醫藥行業出身,加上控股公司萬事達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業,集團上層對利潤相對較低的醫藥業較為輕視,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

國藥控股舟山公司雖是國企下屬企業,擁有國企的很多優勢,但其經營團隊原是從普陀醫藥公司分化出來的一批中層,近來與集團公司下派的負責日常業務的經理問的矛盾多發,已有多人離開了該公司,其業務除舟山醫院和普陀醫院兩家大醫院外,一直未能與別家公司競爭。

而域外企業如浙江英特,華東醫藥,寧波醫藥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響,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時限長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藥品配送權而在幾家大醫院占有一些市場份額外,在基層醫院尚無明顯優勢。

四、衛W醫藥公司SWOT分析

優勢:W醫藥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業,公司經營團隊在各醫療機構及相關政府部門具有良好的人脈基礎;大醫院的市場份額已相當大;公司資金運轉較為正常,流動資金相對比較充足;醫藥企業形象良好;具備能夠較好完成招標藥品的配送能力;醫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軌;在全市主要的大醫院周圍都設有自己的經醫保部門認可的零售藥店;銷售網絡遍及全市各區縣。總的來說,企業內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競爭態勢;且有充足的財政來源;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產品質量優;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具有成本優勢等。

劣勢:因公司地處海島,目前市場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雖為副省級城市,常住人口僅100多萬,市場規模小;公司本屆經營團隊起步稍晚,基層市場占有率明顯低于普陀醫藥藥材公司,零售市場則遜于舟山存德醫藥公司;普陀區和嵊泗縣的多數鄉鎮村級衛生機構,都分布在遠離舟山本島的偏僻小島上,配送和售后服務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業發展的局限,且大多數高端產品都為二次轉手經營,相對于大公司,w醫藥公司所獲取的利潤較少。總的來說,存在一些企業內部劣勢因素,起步較晚,取貨渠道較少,獲取利潤相對較少等。

機會:行業發展大環境尚屬良好,有意向與W醫藥公司合作的大型企業已拋出橄欖枝:公立醫院改革帶來的機會是基層鄉鎮市場將是一個新的增長點;“非禁即入”必將促進社會辦醫,私營醫院也將是一新市場;大病醫保全面實施,給零售藥品帶來一塊“大蛋糕。總的來說,企業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環境良好,有許多擁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擴大開拓進貨渠道等。

威脅:藥品招標政策變化快,應對稍不及時就會影響銷售;市外多家大型醫藥企業正加大對舟山市場的關注度;中標藥品二次議價;“史上最嚴限抗令”舟山6月1日實施,必將影響在大醫院的銷售。總的來說,存在一些威脅方面的企業外部因素,行業政策變化,競爭對手因素等。

五、提升W醫藥公司競爭力對策

改變原先的經營理念,積極尋找與大型醫藥企業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場的既有競爭力,同時也可擴大高端藥品的經營品種,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產品,這些原研產品都是各大醫院的當家藥品,在其業務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與大型醫藥企業的合作,當以增加注冊資金為必需條件,為公司擴大經營提供資金上的保證。同時也可嘗試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尤其是資金得到財政支撐的社區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隨著醫改的推進,基層醫院將會有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如利用現階段地方財政并不寬裕的現狀,以為社區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增加冷藏藥品設備提供資金擔保的方式,擴大公司在基層的市場份額。

采購部門應加大與外企和國內大型制藥企業商務部門的聯系,盡可能多的爭取高端藥品和高毛利產品在舟山的配送權。

銷售部門可建立激勵機制,以擴大高毛利品種的市場份額為重點;同時也應積極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島上的鄉鎮衛生院及村級衛生服務網點,趁其他公司尚未重點投入的時候,盡早的擴大基層的市場份額。

儲運部T適當增加與公司經營規模相適應的人員配備,以保證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繼續提升公司在藥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第11篇

受政策刺激預期影響,本周市場在周一和周二出現較為強勁上漲,但周三至周五市場又再度陷入震蕩觀望。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市場權重的銀行股并沒有趨勢向上的表現,資金做多熱情僅短暫存在,市場整體的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后市仍不宜過分看多。

本周晨會,海通證券推薦了通策醫療(600763),推薦原因是看好公司輔助生殖業務的成長空間。二級市場上,在過去的18個月中,通策醫療基本圍繞20元的中軸上下震蕩,整體走勢脫離大盤。而從持股結構看,由于公司作為二級市場上比較稀缺的醫療服務類個股,良好的基本面也吸引了多個基金駐扎,其第三至第十大流通股東均為公募基金。通策醫療的箱體走勢實際上與基金集中持股有關,投資者在介入時可把握這一特征。

除了投資者熟悉的通策醫療目前已經成熟的口腔醫療服務業外,公司最新的變化為即將介入輔助生殖業務。通策醫療5月30日公告與波恩(英國)有限公司簽署提供服務和授權意向合同,計劃與波恩(英國)成立合資波恩(中國)有限公司。合資公司中,波恩(英國)擁有30%的股份,通策醫療擁有70%的股份。

進一步的業務拓展則規劃為:波恩(英國)和通策醫療將率先在中國建立兩個“旗幟”IVF中心(輔助生殖),這些中心將由波恩(中國)管理。波恩(中國)對這些中心沒有所有權,但波恩(英國)將授權波恩(中國)使用其商標和技術為兩個“旗幟”IVF中心提供知識產權和服務授權5年。在兩個IVF中心成功運作的前提下,波恩中國擬以加盟形式管理其他價格較低的IVF中心。

海通證券指出,上述計劃實際上是波恩(中國)將引入波恩品牌和技術,并提供培訓、質量檢測和市場營銷業務。目前通策醫療是國內首家有望與波恩(英國)合作的公司。若本次合作成功,將有助于公司在IVF(輔助生殖)領域相關核心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并以此為平臺成功進入IVF(輔助生殖)醫療行業。

資料顯示,波恩(英國)(Bourn Hall Clinical)的創始人羅伯特·愛德華茲,201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

具體到中國市場的現狀,目前國內雖然生殖市場空間巨大,各個省份很多大的公立醫院有輔助生殖中心,但行業還處于散亂狀態,而且由于試管嬰兒技術難度較大,國內沒有一個全國的知名品牌。有業內人士指出,通策醫療此次和波恩(英國)合作,公司將能夠借劍橋“波恩”這個試管嬰兒技術發源地知名品牌。

通策醫療的輔助生殖業務“第一站”設在昆明。海通證券了解到,公司的婦幼生殖中心目前處于實驗室裝修階段,涉足昆明婦幼生殖中心建設主要出于兩個考量:一是昆明婦幼保健院肩負整個昆明市婦幼保健任務,市場潛力大;二是公司重點開展體外受精項目(IVF),市場利潤豐厚,投入1-2年后即可回本。投資1000萬,做1000例就能回本。海通證券預計,未來一年做4000例懸念不大。

不過,海通證券也指出,目前IVF主要的壁壘在于執照審批,執照審批權目前下放到省衛生廳,業內審批整體態勢放開。通策醫療將力爭在2012年底進入輔助生殖項目試營業階段。試營業一年后,達到一定例數再申請牌照。

業績方面,海通證券預計通策醫療2012—2014年EPS分別為0.58元、0.79元和1.09元。

第12篇

北京市補充醫療保險的發展狀況

2001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8號令),標志著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正式實施,并允許各單位將繳費基數的4%列入成本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回顧北京市補充醫療保險經營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2年,市場拓荒階段

北京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為補充醫療保險的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各大保險公司面臨這一新市場,怦然心動,迅速介入該市場。同時,由于《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剛頒布,各單位對補充醫療保險了解不多,通過北京社保局和保險公司的大力宣傳,少數效益好的單位開始投保補充醫療保險,各家保險公司在2002年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經營效益一般都較好,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2002年開始開辦此業務,各保險公司主要與北京市各城區社保局進行合作,對客戶的爭取主要是通過城區社保局完成,而較少直接爭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價格戰。

2、在這一階段,由于大客戶決策時間較長,承保較少,承保客戶多以中小客戶為主,承保價格較高。

3、由于從以前的公費醫療體制向社會化管理的方向改革,某些人員出于對未來政策的不明朗而產生囤積藥品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002年補充醫療保險賠付率。

4、由于醫療保險在起步階段有一段“朦朧期”。在這一階段,被保險人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普遍對補充醫療保險缺乏了解,因此可能出現“患病不就醫”、不正當就醫行為較少,甚至“就醫而不申請理賠”的現象,表面上賠付率低,但此時賠付率是“虛低”。

5,由于理賠滯后,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從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保險年度和會計年度吻合,大量未決賠款發生在第二年度,導致保險公司在2001年終結算時,賬面賠付率較低。

第二階段:2003年-2005年,搶占市場階段

各保險公司被2002年補充醫療保險良好發展勢頭所麻痹,大力搶占市場,在這一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各大保險公司由于2002年經營狀況良好(并未意識到賠付率“虛低”和人量的未決賠款),紛紛加大對補充醫療保險市場的開拓,市場競爭明顯激烈。2002年各公司承保方案保障范圍較小,一般只承保起付線以上責任。但到了2003年和2004年,承保方案保障范圍擴大,特別是增加了小額門診部分的責任,使風險大大增加。

2、一些大企業逐漸加入補充保險。大企業由于自身人數多,公司每年醫療費支出較為穩定,其投保補充醫療保險時多采取竟標形式且對以往醫療費用情況較為了解,而保險公司一方面麻痹于自己的“成功經驗”,一方面迫于競爭的需要“血拼價格”,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各大保險公司皆有虧損數百萬元的大客戶。

3、各大公司由于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經驗不足,定價欠科學,特別是平均年齡較大的群體,定價明顯偏低,造成較大的虧損。

4、由于補充醫療保險大面積開展,被保險人對保險責任和理賠流程逐漸熟悉,出現廠集中就醫和不止當行為增多的現象。

5、各大公司為了搶奪市場,紛紛出臺對補充醫療保險有利的費用政策,側重于對、IL務量的考核,而對賠付率考核較少。各公司為了完成任務指標低價承保,結果是保費越多,虧損越大,完成任務卻巨額虧損。

第三階段:從2006年開始,總體回歸理性階段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實踐,經營補充醫療保險多年業務的公司進人了一個調整時期,發展理性化,不再唯規模導向,摒棄劣質客戶,更加正確看待規模與效益的關系。但由于補充醫療保險賠付的滯后性,消化補充醫療保險的包袱將至少需要…—至兩年時間。但問進,新加入的一些市場主體,又在采用“價格戰”形式奪取市場。

北京補充醫療保險市場經歷三階段,保險公司缺乏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的經驗,摸索著前進,外部環境也不理想,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認真思考。

北京市補充醫療保險大面積虧損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社保因素

(1)作為與基本醫療保險完全對接的補充醫療保險,將直接受到基本醫療保險的醫療管理規定變化而導致的政策性風險,基本醫療保險所規定的藥品范圍、診療項目、服務設施和支付標準變化都對補充醫療保險賠付情況產生影響。近年來,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不斷增加新的藥品、擴大診療項目,雖然也提高社保的支付標準,但從整體而言,補充醫療保險的風險逐年加大。

(2)由于北京市的基本醫療保險對于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實行出院社保分割,而對門診費用則由參保人自己累積,超過起付線(在職2000元、退休1300元)通過單位到社保局進行報銷,這導致有大批量的門診起付線以下的費用和社保分割后的住院、門診費用到下一年度才到保險公司進行報銷,在下一年度發生的賠款占總賠款的比例一般高于30%.在補充醫療保險業務開辦初期,由于保險公司對未決賠款估計不足,導致續保保費往往偏低,甚至出現最終賠付率高于100%而在續保時降價的事情。

(3)由于補充醫療保險與社保完全對接,對于既往癥、先天性疾病和慢性病等保前疾病都給予報銷,所以對于平均年齡較大和退休占比高的群體,保前疾病占總賠款比重較大。

(4)社保局與各家醫院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雖然前者有監督管理后者的權利,但無論是監管手段還是監管力度都非常有限,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某些醫院為追求經濟效益而濫開藥、濫收費的現象。由于補充醫療保險與社保完全對接,且作為第三方,無法對醫院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和管理,對社保的分割單只能照單賠付,加大了經營風險。

2、醫院因素

(1)我國醫療機構實行的是“醫藥合業制度”,醫院既擁有處方權,又擁有藥品專賣權,醫藥合營強化了醫院藥房的壟斷地位,在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到位的情況下,易產生“以藥養醫”的現象,賣藥已經成為某些醫院獲利的重要途徑。在藥品流通體制不規范的情況下,又易產生藥品“虛高定價”和“回扣促銷”等尋租行為,這反過來又推動了“以藥養醫”之風的盛行。近年來,由于國家對藥品價格高度關注并對藥品高價進行打壓,“以藥養醫”現象有所緩解,但“以檢查費養醫”和“以診療費養醫”現象卻大行其道。

(2)由于醫療機構處于信息優勢地位,存在著誘導服務的內在沖動。在目前的經營模式下,保險公司沒有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分享”的機制。醫院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給病人多開藥、開好藥,盡量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給病人作不必要的檢查或治療,致使醫療費用支出大大超過實際需要,而這些費用一部分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而保險公司作為商業性的金融機構,既沒有對醫院進行行政監管的權利,自然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3、參保企業因素

一些客戶,特別是一些大客戶,往往在承保首年以低于其經驗醫療費用找到承保公司,然后通過隱瞞理賠數據等方式,在續保時公開招標,利用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以低價格作為其投保的最主要條件。由于保險公司自身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經驗不足,再加上客戶的“道德風險”因素,保險公司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在北京市,每家保險公司都有虧損數百萬的大客戶。

4、被保險人因素

(1)中國醫改以前盛行的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是在20世紀50年代逐步建立起來的,它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在這種傳統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下,養成了職工醫療“大鍋飯”的思想,職工費用節約意識的淡薄,直接助長了醫療開支的上漲。

(2)由于外在約束機制較少,對被保險人而言,“一個看病,全家吃藥”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那些以前一直享受公費醫療的被保險人,有事沒事看病吃藥更是成為一種習慣,由于補充醫療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高度關聯性,因而來自基本醫療保險的風險又會轉嫁給補充醫療保險,這對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的經營是頗為不利的。

二、自身因素

1、倉促上馬,各方面準備不足

2001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標志著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正式實施,并制定了補充醫療保險辦法。各大保險公司面臨這一新的市場,為迅速搶占市場,倉促上馬,各方面準備不足,比如,信息系統。在國外,專業健康險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專業系統平臺,能在該系統上實現核保、核賠、數據分析等諸多強大功能。而在系統設備上,國內保險公司直到目前,健康險業務還主要依靠壽險業務系統進行管理,相關數據也按照壽險業務的標準進行記錄和管理,導致無法實現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的專業核保理賠功能,也無法記錄統計補充醫療保險業務迫切需要的各項醫療資料。可以說,沒有健康保險的專業電腦系統平臺,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無從談起。

2、保險公司尚未掌握補充醫療保險的賠付規律,費率厘定不夠科學合理

與其它大多數險種不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費率取決于諸多因素,主要包括投保人群、職業類別、性別系數、平均年齡、員工年齡分布、退休在職比例、免賠額、賠付范圍、賠付比例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而參保企業歷年的醫療費用支出狀況,以及不同性質企業的醫療保險賠付規律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保險公司由于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的時間短,普遍缺少必要的經驗數據,很難厘定出科學合理而又廣泛適用的費率,而同時,對定價影響因子中年齡影響估計不足。在諸多影響定價因素中,年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從人均醫療費用支出來看,老年人口的支出遠遠超過中青年人,根據對北京某單位的一個分析,可以看出,年齡對索賠金額影響非常大,平均年齡在70歲-80歲的人群每個理賠金額是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人群的近10倍。保險公司由于經驗數據不足,往往低估年齡對定價的影響,導致平均年齡大和退休年齡占比高的群體收費較低,造成各保險公司的重大虧損。

3、“大客戶戰略”的失誤

承保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是很好的提高保費規模、拓展客戶群體、繼續挖掘其他險種的途徑。特別是一些大中型企業,除了補充醫療保險外,往往還有巨額的意外傷害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需求,更是成為各家壽險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為了爭奪或者留住寶貴的客戶資源,保險公司不惜一再降低保費,導致惡性競爭。而補充醫療保險市場是一個嚴重信息不對稱市場,大客戶對其既往賠付情況相當了解,且其本身議價能力強,保險公司往往處于劣勢局面。以某客戶為例,在2004年以前,其實行“自保”,每年公司為醫療費支付金額達400多萬元,2004年該公司通過競標投保補充醫療保險,并暗示保險公司只要承保補充醫療保險,其后該公司將選擇同一保險公司承保員工補充養老保險,該客戶最后承保的價格為300多萬元,而該客戶2004年度理賠金額達到500多萬元,賠付率接近200%,而其暗示的員工補充養老保險至今未有眉目。

4、對補充醫療保險的規律認識不足

由于保險公司經營補充醫療保險時間較短,對其內在規律掌握不足。舉例說明:由于2002年補充醫療保險賠付情況相當好,各保險公司沒有意識到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的潛在巨大風險,為了以更好和更靈活的政策應對市場競爭,一些保險公司將一定的定價權限下放到各營業部,營業部門為了完成業務指標,紛紛用足價格下降空間,雖然使業務發展得到促進,但也為隨之帶來的高賠付率付出沉重代價。

5、保險公司的政策對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的影響

(1)考核政策的影響。這幾年,各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考核政策多有較大調整,從規模導向向利潤導向轉變。在規模導向時,業務費用是根據業務規模進行比例提取,而對利潤考核較少,一些公司為了完成任務指標,不惜實行價格戰,結果分公司完成任務也賺取費用,卻給總公司留下巨大包袱。而在利潤導向時,這一情況有了很大改善。

(2)業務指標的影響。我國保險業總體還處于“規模沖動期”,各公司往往給分公司下達健康險的業務指標,各公司為了完成任務指標,往往降低核保核賠和定價標準,結果是保費越多,虧損越大,完成任務卻大額虧損。

外部環境是一種系統風險。從近期看,保險公司應加強內功修煉。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必須要樹立科學正確的發展觀,要謀求有效益的發展。一方面,要克服以保費論英雄、貪大求快、不顧風險的盲目發展觀,旨目上規模,不考慮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摒棄過度擔心風險,一虧俱停,不問青紅皂白、主觀臆斷的“一刀切”發展觀,使業務出現大起大落。考慮到目前中國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的外部市場環境不理想,保險公司應以謹慎、穩妥、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補充醫療保險,而不宜采取激進的發展戰略,同時,總公司不給分公司過高的業務壓力。

(二)加強對基礎數據的分析

補充醫療保險的經營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嚴密的精算分析支持。經營補充醫療保險有一段時間的公司應加緊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為定價和續保提供支持;而對于新公司,應加強對自己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并注意收集同業公司的價格信息,而不能靠“拍腦袋”經營補充醫療保險。

(三)加強風險管控

補充醫療保險的風險管控應融入銷售、承保、保全、理賠、日常管理等環節之中,通過全方面的風險管控,降低賠付率,提高經營效益。但最重要應加強承保和理賠的風險管控。

l、對于承保環節,保險公司應實行集中報價,逐單審核,嚴把人口關,堅決不參與市場惡性競爭。

2、對于理賠環節,保險公司應實行集中理賠,加強對理賠人員的培訓,嚴格執行保險條款及特別約定中對理賠事項的相關規定。

(四)對客戶的選擇

1、通過對客戶資源進行分析,可以將投保補充醫療保險客戶分為理性客戶,從眾客戶和不受歡迎客戶。理性客戶堅持雙方互惠互利,本著公平合作,長期雙贏的理念來投保補充醫療保險。此類企業要求醫療服務的外包、員工的滿意,人力資源管理的便捷和服務的附加值,對價格敏感度差,對服務品質要求高。從眾客戶通過近幾年的保險獲得了保障,基本接受補充醫療保險的理念,談判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由于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將保險公司的賠付率90%左右視為其心理價格,如果保險公司賠付率較低,他們會交涉降價問題,使價格降為其期望區間才可以承保。不受歡迎客戶利用了目前市場激烈競爭和保險公司經營不足的現狀,四處詢價,經常隱瞞其真實歷史理賠情況,以低價格作為其投保的最重要條件,較少考慮服務質量。保險公司應盡量選擇理性客戶,根據客戶綜合效益適當選擇從眾客戶,遠離不受歡迎客戶。

2、鑒于目前不利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競爭情況,保險公司經營補充醫療保險應以平均年齡較小、規模適中的中小客戶為主,此類客戶議價能力較弱,客戶關系維系較容易,容易以較為理想的價格承保。而對大客戶、特別是平均年齡較大的企業,由于其議價能力強,多以競標方式投保,承保價格一般較低,經營風險較大,應謹慎承保。

3、從人均醫療費用支出來看,老年人口的支出遠遠超過中青年人,而且老年群體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患病率大于高于年青群體,現存風險和潛在風險都較大,對于平均年齡較大群體,建議謹慎投保。

(五)建立與賠付率掛鉤的銷售政策

為鼓勵業務員從源頭控制投保單位業務質量,積極參與客戶的醫務管理,保持和提高客戶續保價格,充分發揮業務員控制風險的主觀能動作用,建議對業務員的風險管控工作給予獎勵。對于經過公司審核同意的價格和條件進行承保的補充醫療保險業務,承保后,給予業務員的傭金為該筆業務保費的一定百分比,對于保險年度理賠結束后,賠付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業務,給予業務員一定的獎勵。

(六)從承保方案上控制風險

在現行的醫療衛生體制下,容易誘發被保險人發生道德風險,保險公司可以從承保方案設計上控制風險,保險公司應根據客戶需求、風險點、年齡分布、行業類別等方面為客戶設計保險方案,而不僅僅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報價,如對于平均年齡較大的群體,盡量設置較高的門診和住院起付線,賠付比例應盡量不高于85%.

(七)加大服務投入,提供優質服務

保險公司應為高端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重點服務,為大眾客戶提供標準化的優質服務。保險公司應針對高端客戶對價格不太敏感,但對服務品質要求很高的特點,加大服務投入,為高端客戶提供更多附加值服務,比如為其安排年度體檢、疫苗注射、協助建立醫療室、提供小藥箱等,以進一步提高客戶忠誠度,盡量避免價格戰。

(八)實行第三方管理模式

第三方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險公司積累經驗數據、培養專業人才等,且保險公司本身不承擔經營風險,在目前補充醫療保險風險高、經驗數據少的情況下是保險公司、特別是新公司經營補充醫療保險業務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