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7:30: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化工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企業產品的質量管理從產生以來分別經過了質量檢驗、統計質量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等三個重要階段。在最后的一個階段又是按照“確定質量方針――制定質量目標――擬定質量計劃――制造環節的監管――質量檢驗――質量審核――質量改進”這個科學的過程把有關質量管理的技術和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質量管理方法。這也就充分的說明了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質量檢驗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常來講,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具有連續化的特點,企業產品的質量監管最核心的環節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不難發現石油化工企業對產品質量監管的最有力方法便是對產品質量的檢驗分析。石油化工企業一般都設有專業的化驗室,其承擔著該企業產品的監督和管理,同時還是基層生產部門和企業領導了解產品的有效渠道。對于石油化工企業產品的分析檢驗,企業以及質量監管部門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該產品質量的品質、制作工藝以及改進方法,這還為企業產品的運輸、儲存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因此,對于石油化工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是很有的必要的。
1 目前我國石油化工分析檢驗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不少的石油化工企業在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企業中化驗分析機構作用的重要性。甚至有的石油化工企業使分析檢驗機構形同虛設,這就嚴重的影響著石油化工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和有效化。石油化工企業的質量檢驗機構的作用就是通過對該企業產品的觀察和判斷,再加上科學實驗和分析對產品的質量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石油化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與普通產品相比,具有一些特質,例如: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因此,石油化工企業中的化驗分析機構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檢驗方法對該企業產品進行分析檢驗,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為生產環節的操作人員改進操作工藝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最終促進該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1.2 分析檢驗機構職能發揮不充分
在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其產品質量分析檢驗機構應有的職能發揮不充分也嚴重的影響著該企業石油化工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分析檢驗質量的實驗室不能夠嚴格的按照我國相關的石油化工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檢驗制度去執行;對于石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和環境質量監控以及大氣分析等不能夠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對企業硬件機械設備的安裝以及安全操作分析不到位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無法使企業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影響著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優化,從而阻礙著石油化工企業的健康發展。
1.3 影響分析檢驗機構發揮職能的客觀因素
責任機制不健全。當下我國的石油化工企業通常都設有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然而對于產品質量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職能和責任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和依據。一般石油化工企業的產品分析檢驗機構都被認為是生產部門的下屬機構,在整個企業中處于較低的地位,常常是被動的、軟弱無力的開展一些監督管理工作。這就造成了分析檢驗機構的職能和責任、權利都不明確,并且在實際工作中的責任和權利也不匹配,很難達到對企業產品質量檢驗和監督管理的目的。
另外,部分石油化工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地位,不顧產品質量的好壞,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這也就使得企業中分析檢驗部門的職能被忽視,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的監管。相關的質量監管人員因受到行政和經濟政策的影響也逐漸的失去了質檢人員應堅持的原則和立場,最終質檢成為了形同虛設的形式。
1.4 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缺乏經驗
在我國的石油化工企業分析檢驗質量管理中,缺乏相關的科學經驗是影響其趨于科學化和合理化的重要原因。由于相關經驗的缺乏和不足,往往使得質檢工作人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出現方法不科學、流程不規范等現象,這也就不能很好的保證質檢的效果;質檢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偏低,對于相關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不夠,也就很難為產品的生產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材料;分析檢驗質量管理意識較弱,實驗室的硬件設備相對落后,對于企業原材料的采購把關不嚴,都直接的導致了石油化工企業產品質量的不穩定現象的出現。
2 科學的應對舉措2.1 完善分析檢驗機構
完善的石油化工產品分析檢驗機構的設置是保證其充分發揮應有職能和作用,保障其檢測結果的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的基礎。例如:在石油化工企業中,質量分析檢驗機構必須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存在,并且協調開發、生產、運輸等相關部門為質量監督管理提供方便,逐步的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為分析檢驗機構充分發揮作用奠定基礎。
2.2 明確質檢人員的權責
在石油化工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必須明確產品質量質檢工作人員的權權力和責任,真正的做到權力和責任相互匹配。通過質檢人員工作細則來明確的規定相關人員應該做哪樣工作,必須完成什么樣的任務。另外,在對明確質檢人員權力和責任的基礎上海要對于工作人員賞罰分明,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具體要把質檢職能的發揮與其收入水平和能力考核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
2.3 提高質檢人員專業素養
質檢人員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著石油化工產品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效果,因此,石油化工企業必須建立一支具有高水準的、具有專業技能的質檢工作人員隊伍。具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才能運用更加先進、科學的技術和方法來促進分析檢驗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與合理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是關鍵。
3 結語
石油化工企業分析檢驗質量管理更加科學化需要完善的機構設置、規章制度,另外還需要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發揮其應的監管職能,促進石油化工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石油化工;配管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TU27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石油化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支柱產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石油化工業中的裝置非常重要,配管是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配管在石油化工業中能夠保證裝置的正常運行,因此配管在石油化工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化工裝置中配管的設計和施工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完善,將會影響裝置的正常運行,甚至直接影響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因此探究石油化工業中配管的設計問題、裝置安裝施工問題、工藝管線的安裝問題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配管的布置設計分析
配管的設計在石油化工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配管的設計必須是在保證設備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雖然配管設計的依據和內容大致相同,但是在相同的依據下要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管布置,這就要求專業人員不僅要掌握設計的標準、規范和常識,還要掌握工藝意圖,并且能夠滿足工藝的生產需要。下面以石油化工業中常用的夾套管和蒸汽管道為例,分析配管在設計中易被忽視的問題。
1.夾套管的配管設計問題
夾套管是石油化工業中經常使用的管道,夾套管根據不同的媒體種類主要分為熱油夾套、熱水夾套和蒸汽夾套三種形式,雖然三種形式夾套管的設計原則是一樣的,但是它們有自己相對應的物料;夾套管還可以根據管道的結構形式劃分,按照結構形式管套和內管的連接形式主要有內管焊縫外露型和內管焊縫隱蔽性兩種形式,人們又把它們稱為完全夾套管和不完全夾套管,它們在應用上的主要區別就是不完全夾套管只適用于直管的管道上。夾套管在設計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在夾套管長度的設計上,夾套管的長度是夾套管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夾套管的長度和尺寸確定了管內流體的特性和流體的流量,一般情況下夾套管的長度在十五米左右。
其次是在內外管的熱應力上,熱應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內管和外管的溫度不同,導致內管和外管的熱膨脹應力也不同,因此在進行夾套管設計時要對內外管的熱應力進行分別計算,如果熱應力存在差異,就要進行膨脹節的設置,同時在彎頭處要改變外管的直徑,從而滿足內外管膨脹位移的要求,盡量減少內外管之間的差異。
再次是在夾套管的焊接和選材上,在選材上要注意流體的溫度、壓力和性質,以及介質對管道的腐蝕程度;在焊接上為了滿足管壁在工作時能承受最大的壓力,一般采用對焊的焊接形式,并且避免直接在配管的主管上開出分支管,確保熱介質在夾套管中能夠順暢的流通。最后是在夾套管的跨接管和坡度上,當對夾套管有坡度要求時,要保證坡度與管道的流向一致,特別是蒸汽夾套管,蒸汽是由夾套管的上部引入的,但是凝結水是從套管的下部流出的,因此在設計時要在供汽管和排凝管處分別設置切斷閥;對于跨接管的要求主要是跨接管一般采用法蘭進行連接,水平方向夾套管的套接管可以連接在水平夾套管的底部、底部的切線方向或蒸汽上進下出垂直方向。
2.蒸汽管道的配管設計問題
蒸汽在石油化工業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程物料,蒸汽在石油化工業中常因操作壓力的不同被分為:0.4Pa的低壓蒸汽、1.6Pa的中壓蒸汽、4MPa的高壓蒸汽和 13MPa的超高壓蒸汽。蒸汽管在石油化工業中是常用的一種配管,它的工作溫度在200℃和530℃之間,操作的難度很大,因此為了保證蒸汽管的安全,在設計蒸汽管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管廊上的蒸汽管道布置,四種不同壓力等級的蒸汽管的布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四種蒸汽管道盡量布置在離管廊較近的一側,這樣有利于二形補償器的設置,設置二形補償器主要是為了吸收蒸汽管內的熱膨脹,因為蒸汽管在工作時管內的溫度較高,并且二形補償器在設置時要精確計算在蒸汽管內的位置,確保蒸汽管的正常運行;蒸汽管道最好設置在多層管廊的上層,若是設置在下層,就要將蒸汽管道設置在管廊的外側,保溫后的最小凈距不能低于500mm,并且蒸汽管道要與低溫管道分開;如果電器或儀表電纜槽板與蒸汽管道設置在同一層,最小凈距不低于 200mm,如果在蒸汽管道的上層,最小凈距不低于500mm。
其次是管廊蒸汽管道的排液設置,由于蒸汽管道在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凝液,在管廊上蒸汽管道的低點位置就要設置排液設施,凝液的產生一般發生在 13MPa 的超高壓蒸汽管道中,需要將排液設施設置在靠近主管道并且易于操作位置的根部閥,或者是接近排氣筒地面上的切斷閥。但是在暖管階段或運行過程中其它三種壓力等級的蒸汽管道也會產生大量凝液,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在相應的位置設置疏水設施,常見的形式就是分液包,放凈閥、根部閥和疏水閥,疏水閥還包括了排污閥、檢查閥、前切斷閥、后切斷閥和處理緊急情況的止回閥等。
二、工藝管線安裝施工分析
石油化工業中工藝管線的安裝施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安裝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安裝的標準,保證安裝施工安全有效的進行,在進行工藝管道的安裝施工時經常會遇到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線安裝的準備工作不到位
準備工作是施工前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在確定了施工單位之后,設計、施工、生產、監理部門要對圖紙進行查看,找出問題并及時的解決問題,但是有許多部門和人員為了減少工作量,對圖紙的查看草草了事,沒能認真的對圖紙進行查看,這樣很難及時的發現問題,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為了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施工時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和設備應準備齊全,監理人員和施工的管理人員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圖紙,仔細核查各環節的具體細節,充分考慮到在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與設計不符的情況,要在保證工程安全合理的前提下,需要對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同時要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和審核,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2.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方法
首先對配管進行檢查,檢查實際配管與設計是不是相符合,對各個配管進行基本的檢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然后出具管道的質量檢驗報告,送往監督部門和技術部門進行審查,在審查合格之后,再對管線進行施工和安裝。
其次是閥門在安裝時容易出現的問題,閥門是對管線進行操作的部分,因此閥門的設計要易于操作和維護,在對閥門進行設計和安裝時要注意幾個方面:對于手輪之間的距離不低于100mm的閥門在進行水平安裝時,閥門的閥桿不應向下;閥門在安裝時要注意交錯排列,進而減少管道之間的距離;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水平上的閥門在安裝時不應該垂直向下,支管的閥們應該接近于根水平管集。這些問題都是在閥門安裝施工時應注意的問題,以確保閥門的正常使用。
再次就是在焊接管理方面的問題,焊接是否符合標準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為了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一定的技術問題,在焊接時應該嚴格按照焊接的標準和程序進行焊接,在圖紙上明確標明焊接的數量和位置,施工的管理人員要盡到自己的職責,在檢查人員的焊接技術后要確認工藝管道的焊接表,再由專業人員按照指定的規范進行無損檢測,確保管道的正常使用,提高管道的安全性能;另外在管道進行壓力試驗后,施工單位要進行防腐保溫的自我檢查,自我檢查合格后再由組織聯合進行檢查和監督;最后對焊縫要進行熱處理,熱處理必須是在無損檢驗合格之后才能進行。
最后是在工程的變更問題上,在進行工藝管道的安裝施工時,如果出現設計上的改變,就會造成施工的混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施工前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應聯合各個單位和部門對設計的合理性和內容進行充分的討論,設計出完美的方案后再進行公告,并進行仔細的現場勘測,確保設計的可行性,保證工程能夠順利完工。
結語
綜上所述,石油化工業中配管的設計和施工對整個石油化工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在配管的設計和施工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解決,為避免事故的發生要進行細致有效的防范,在配管的設計上,本文以夾套管和蒸汽管為例,對在夾套管和蒸汽管的設計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在配管的施工上,要做好相應的管理和進度控制,保證配管的安全和工程的進度,使工程能夠順利完工,從而為石油化工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安娜.談石油化工裝置中配管的設計問題[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
以化工原理為代表的化工原理系列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中最重要的課程,起著由“理”及“工”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其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化工單元操作中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化工原理系列課程包括:理論課、實驗課、生產或仿真實習和課程設計四個環節。其中化工單元操作過程設計方法、操作原理及其計算是理論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而迅速準確地進行工程計算是課程設計的基礎,所以組織好化工原理理論課程教學是落實化工原理整體教學的關鍵。目前,化工原理主要授課內容: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非均相物系的分離和固體流態化、傳熱、精餾、吸收、萃取、干燥等單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計算方法,而通用過程模擬軟件中幾乎包括所有常見的化工單元基本模塊,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授基本原理后,使用軟件中的相關計算模塊對其工作特性進行模擬展示。
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肖國民、李浩揚[3]等,利用Fluent、Aspenplus軟件應用于講授和解決“三傳”問題。其中利用Fluent軟件,對固定床反應器進行動量模擬,結合反應動力學模型和對流傳熱模型等,研究反應器內一氧化碳與硝酸二乙酯偶聯反應,從而獲得反應器內速度、溫度和各物質濃度的分布情況,模擬結果與實驗數據吻合良好。這一過程給學生清晰的展示了:不僅固定床反應器內部的“三傳”均和反應的進行程度相輔相成,而且若想準確計算、設計或優化一個單元操作過程,實驗情況與計算模擬必須相互反饋,相得益彰。利用Aspenplus軟件對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換熱器進行設計和工程開發,與傳統的換熱器設計計算方法相比,結果具有可靠性高、計算用時少、繪圖快、和各專業集成效應強等優勢。通過對甲醇—水精餾過程模擬,說明該軟件可用于質量傳遞方面的計算。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不僅可以全面反映塔內物料組成、質量分布狀況等工藝計算結果,而且還可通過系統內置板式塔或填料塔的各種塔內件參數,得到塔結構詳細設計,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改變模擬計算條件,綜合考察各因素對分離效果的影響,便于教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劉相、王蘭娟[16]利用軟件:Mathcad、Aspenplus和AutoCAD與傳統的課程設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簡化繁瑣的計算過程,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制圖規范,使化工原理課程設計逐步走入規范化軌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孫蘭義,張月明[17,18]等,選擇烯烴分離裝置作為研究對象應用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之中,利用Aspenplus、ProII獲得了最佳回流比、理論板數等重要數據,計算機教學的引入為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張春勇,鄭純智[19]等利用Aspenplus軟件在流體流動和輸送機械、傳熱、精餾、吸收與脫吸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看到的都是工程實例,充分踐行了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教學原則。嘉興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韋曉燕,譚軍[20]等,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張治山、高軍[21]等將Aspenplus過程模擬系統有目、有步驟地應用于化工原理系列課程教學,通過單元模型操作型問題、實際案例分析和課程設計三個階段的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化工單元設計的理解,達到培養“知識”+“能力”型人才的目的。另外,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葛明蘭,李翠清[22]等和安陽大學化工系李安林,張換平[23]等將ChemCAD軟件應用與化工課程設計和簡捷精餾模型,青海大學化工學院李曉昆,張宏[24]等將ECSS軟件應用在板式精餾塔工藝計算中。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秀玉,李瓊[25]還將過程模擬系統應用于化工仿真實習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當中,取得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實際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通常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且呈非線性關系作用的結果,解答需要經過多次運算與討論分析。如操作型計算,盡管與設計型應用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使得此類問題復雜、靈活,綜合條件的選擇計算不是一次完成,而是需要多次試算,反復迭代,加之公式復雜,計算步驟繁多,計算量很大。模擬軟件的應用是解決這類問題行之有效的捷徑,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各化工單元的認識與理解,又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2在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反應工程和化工分離工程皆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其主要研究內容的共性為過程開發、工藝設計以及實際生產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工程問題。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化學反應是生產的核心,而分離過程則是其前的原料凈化和其后的產品精制,一般來說分離裝置的費用占總投資的70%以上。過程模擬系統中,基本上包含了教學過程中所包含的各式反應器模型,另外系統還集成了用戶自定義模塊,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二次開發反應器模塊子程序。而對于化工分離過程的模擬無論是從可模擬介質的種類和塔器的形式上,還是從模擬結果的精度上,都堪稱化工模擬技術發展的代表。如:在AspenPlus中用于模擬所有類型的多級汽-液、液-液平衡為例,其計算分為簡捷、嚴格法兩種。簡捷法計算單元模塊庫有三類:簡捷法精餾設計、簡捷法精餾核算和石油簡捷蒸餾。
嚴格法計算單元模塊庫有六類:嚴格精餾、復雜塔嚴格精餾、石油嚴格蒸餾、基于質量傳遞速率蒸餾、嚴格間歇蒸餾和嚴格液-液萃取,每一類單元模塊庫中又有多個以進料、加熱器(冷凝器)和側線物流等不同組合形式,如:嚴格精餾不僅可用于兩相(汽-液)計算,還可用于三相(汽-液-液)計算,即可模擬:普通蒸餾、吸收、再沸吸收、萃取、再沸萃取、抽提、共沸精餾、平衡和反應比例控制蒸餾等工藝過程,而石油嚴格蒸餾庫中就有近50種形式可選,所以過程模擬系統不僅可以滿足化工分離工程課程主要內容的需要,而且對其后繼石化、煉化等工藝課程,也有較大的幫助。天津科技大學王彥飛,朱亮等采用教學內容與AspenPlus軟件相結合以提高教學質量,討論環氧丙烷水解絕熱連續攪拌釜式反應器模型的多解性,在課堂上非常快速直觀的讓學生清楚了解多定態現象以及產生的原因,有助于學生對反應過程的理解,并通過軟件使用可以回答,“如果改變某些條件,那么對于結果有哪些影響?”這樣的問題。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系戴斌,徐宏利用化工過程模擬系統ChemCAD二次開發工具,在SO2轉化反應器的工藝設計上,通過使用VBA語言編程,實現有復雜反應動力學方程的反應器工藝設計。變換不同的SO2轉化工藝條件,計算得到與之對應的反應器體積,從而為裝置技改、去瓶頸和優化提供依據。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吳錫慧,郁平等對化學反應工程教學改革和實踐,在實驗中引入AspenPlus軟件強化計算機應用,提高了學生們的設計和綜合分析能力。該軟件也正被學生用在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畢業設計和科技創新等環節。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李士雨,齊向娟給出了應用ChemCAD模擬軟件更新分離過程教學內容的初步方案包括:分離過程熱力學、自由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單級平衡和多級平衡模擬計算等。得出:無論從國內外化工分離過程教學內容的更新趨勢上看,還是從工業界對分離過程教學內容需求的變化上看,在分離過程教學內容中增加計算機模擬分析方法是大勢所趨。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李偉,朱家文等采用模擬軟件ProII在化工分離習題課上,同時改變熱力學方法、閃蒸條件、壓力等,完成不同條件下的多種閃蒸計算。進行丙烯精制塔精確計算可對塔操作參數進行多方案計算和比較,實現整體優化;通過調節操作參數實現產品的純度和塔的能耗比較,在其之間建立量化概念,這對于思考許多分離基本問題是十分有益的。江蘇石油化工學院朱建軍、林西平等利用AspenPlus軟件對醋酸與乙醇催化反應精餾塔進行模擬,回流比、進料組成、進料位置等對醋酸與乙醇收率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運用AspenPlus軟件可以有效、快捷、方便地模擬脂化反應精餾過程,結果可靠,精度高。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吳宇瓊將AspenPlus軟件引入分離工程課程及實驗教學中。通過演示軟件操作錄像、學習模擬經典實例等方法,使學生迅速掌握并使用軟件,借此求解泡、露點及塔板數等。
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秦祖贈,葛利等利用ProII對膨脹器的氣體加工裝置進行模擬,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盧澤湘,范立維等利用AspenPlus對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催化反應精餾工藝進行模擬,并進行教學演示和講解。著重在混合物熱力學性質的計算、多組分平衡分離過程計算上,真正做到了“嚴格計算”。同時指出軟件對化工熱力學、化工設計等課程的學習也會有較大的幫助,連續三年化工專業本科生對過程模擬系統的學習興趣調查中“,學習興趣強烈”的分別占到總人數:72.8%、83.2%、86.8%。將過程模擬系統應用于化學反應工程教學,避免了大量計算公式推導、復雜數值計算等問題,可以在少用課時的情況下,盡量全面地展示化學反應工程的核心內容。多組分多平衡級分離的嚴格計算,是設計分離設備和優化操作過程的必要計算手段,也是化工分離工程教學的主要內容。使用過程模擬系統,在進行MESH方程推導及基本算法介紹的同時,使得塔的精確計算和將熱力學中相對獨立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分離過程中,解決其工程實際問題成為可能,并且可以對塔的操作參數、分離要求和設備投資、運行費用等問題進行分析計算,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深度與廣度,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3結語
關鍵詞 石油化工 建設項目 工程造價 管理
在石油化工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其工程造價管理直接對石油化工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進度造成影響。因此,做好石油化工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管理工作,加強其工程造價管理合理性,對提高項目施工質量以及確保項目能夠在限定期限內完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石油化工建設項目本身具有的建設難度大、危險程度高以及可能存在邊設計邊施工的特點,決定了石油化工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的難度較大。
一、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意義
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是整個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全面、復雜的系統性工程。[1]石油化工建設項目工程的突出特點是耗時長、單體數量多,且需要多次計價,建設項目由最初決策時期投資估算,到承發包時期的施工預算,再到最終的驗收結算,對該過程進行造價管理便是一個從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造價過程。由于石油化工建設項目特有的多次計價特點,因此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將造價管理觀念切實融入其中,在項目決策、設計、招標、施工及竣工驗收等階段都必須要進行精細化的造價管理,并及時找出其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第一時間進行改正,確保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2]在福建煉油乙烯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管理團隊借助價值工程、增值管理、目標管理等現代項目管理技術和方法,從項目決策時期開始,一直到最終竣工驗收結束,實施全過程造價管理,項目費用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造價控制收獲顯著。
二、研究建設項目背景簡介
福建煉油乙烯項目位于福建泉州湄洲灣地區泉港區的肖厝,是由福建煉化、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中國) 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三方依照50%、25%、25%的股份比例投資興建的合資項目。項目自2006年5月31日開工,經過設計、采購、施工共同努力,團結協作,于2009年4月14日完成全部中間交接,歷時建設工期約1100天。
福建煉油乙烯項目中我們公司承接的EPC項目,工程費用概算批復約為20億元(含業主長周期設備費)。在工程項目建設管理中,經過項目組全體成員近3年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實施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先進管理模式,抓住工程造價控制和管理的重點環節,在設計、采購、施工三個階段嚴格執行全過程的費用控制,完成了項目費用控制與項目工程結算的總承包費用管理工作。
三、中石化福建煉油乙烯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主要內容
(一)項目費用控制預算管理
施工招投標完成后,費用專業依照項目工程的設計進度,以施工藍圖、施工分包合同規定計量原則等作為依據,計算項目需要發生的工程量,并以合同確定的綜合定額及補充綜合單價為原則及時編制建筑、安裝工程的施工費用,核對項目施工費用是否突破控制估算和合同價。[3]在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中對業主變更和項目變更及時編制費用估算,積極向業主提出變更費用的索賠,業主批準的變更費用是可以直接納入工程總承包費用,所以對業主的變更,提請設計專業應該重視,其他各輔助專業也應該積極配合,爭取業主變更費用的最大化。
(二)項目費用控制過程管理
福煉項目的特點是單體多、工程分布區域廣泛、施工難度大,在前期的施工招標階段費用專業主要是配合項目進行施工招標并編制各合同包的商務標底。福煉項目總的施工承包合同多達20多個,施工交界面很多,在整個施工招投標階段費用專業主導編制招標工程量清單,對清單綜合單價按行業定額以及當地地方定額以及造價部門的計價規范文件進行測算,并根據清單工程量編制標底,參加投標商務澄清以及評標過程,并與中標施工單位進行合同費用和施工合同費用條款的編寫,確定各施工合同包的暫定金額。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對施工合同的綜合單價進行準確描述,對綜合單價所涵蓋內容進行清楚定義,避免施工結算出現扯皮現象,并加強對施工措施費的預測和管理。
(三)項目建設采購費用管理
積極參加采購商務標的開標、評標工作。根據MR內容對每個采購包進行費用計算,確定限額采購的控制數,由于在福煉項目實施期間,材料價格上漲明顯,各采購包在限額采購時存在一定困難,一方面要完成采購各節點任務,另一方面又要使各采購包不突破限額采購控制額,確實項目采購組在保證各節點的情況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每個采購包都要經過技術、商務的多次比較,才能最終確定采購價格。費用專業在每個采購合同的談判期間,協助采買工程師對各投標供應商的價格、供貨方式、制造周期、運輸方式、到貨時間等對費用影響較大的方面進行分析比較,盡量使采購費用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對突破限額采購控制數的采購包進行分析,提出措施。通過采購、費用的層層把關,最終福煉項目的采購費用得到很好的控制,為公司節省了較為可觀的采購可控成本費用。
(四)項目建設施工費用管理
在施工開始之前,制定施工費用控制目標,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工程款支付計劃。[4]配合現場施工組對發生的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進行費用估算,對現場施工費用進行分析,編寫現場費用實施狀況。在施工進度款支付方面嚴格按照公司工程費用支付和管理規定、施工合同規定和施工進度工程量進行審批、支付。按時報告項目施工費用執行情況,根據報告時點費用執行情況、趨勢,每月對項目完工時費用情況作出預測,為公司主管領導、項目經理決策提供依據。
(五)項目費用結算過程管理
隨著福煉建設項目的完工,各施工合同開始進行結算工作,結算人員從項目一開始就投入費用管理工作,隨著工程進展情況經常深入現場、市場,掌握了解施工情況參與隱蔽工程簽證,在材料價格上凡是需要詢價的都逐一詢價,以校正原有資料的失時之處,同時利用深入現場、市場的機會力爭獲取第一手資料,真實、全面地反映整個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實際造價,強化結算工程造價動態管理和監督,保證量、價、費、合同外增減內容等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從而為日后辦理竣工決算提供有力的依據。過程中結算人員之間發揚團隊協作精神,互相溝通,互相探討,有爭議時及時與項目經理以及結算領導小組進行溝通,為工程結算審核做好準備工作。通過結算人員、結算工作小組的努力,以及結算領導小組的支持,結算費用經最后協商,核減施工單位結算送審額費用約占送審額的20%,使項目施工費用始終處于可控制狀態。
四、結語
通過整個福煉項目費用組團隊的努力,福煉項目取得了顯著盈利成果。項目完成后我們應進一步總結費用管理經驗,提出在造價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導致原因,在總結過程中吸取教訓,通過進一步強化學習不斷提高公司EPC項目費用管理控制水平,加強工程造價主動控制能力,進而有效避免工程投資效益中三超現象的發生。
(作者單位為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許宏亮.淺談石化建設項目各階段的造價管理[J].廣東化工,2013(11):82+62.
[2] 尚甘嶺.建設項目工程的全過程造價控制與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5(04):83-86.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化工分離過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54-02
化工分離過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是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具有鮮明的工程特點。伴隨著化學工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新的分離方法、技術不斷產生,化工分離技術在石油化工、資源環境、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化學工業實現清潔工藝的重要手段。在“卓越計劃”的背景下,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化工高級人才,必須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和時代的要求,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1]。目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上還是傾向于理論型模式,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缺少整合性和工程性[2],化工分離過程課程同樣存在教學內容老化、教學體系不完善、工程訓練與生產現場脫離嚴重、教學主體的新生代教師對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足夠的重視等問題。因此,筆者在化工分離過程的教學中,以大工程觀和集成式的課程改革和“卓越計劃”的精神為指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優化教學內容
分離工程主要從分離過程的共性出發,討論化工分離過程的基本概論、本質及其變化規律。從教學內容而言,分離工程是一個學術內容十分豐富的領域,既包括傳統分離過程基本理論原理方法的學習,同時各種新型分離技術的不斷涌現,要求跟上時代和技術發展的步伐,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與補充教學內容,擴展課程教學環節。
1.合理組織教學課堂。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優化教學內容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避免課程的割裂與重復,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設計、重塑與整合。教師按學科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進行講授內容的安排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按照問題、案例和原理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結合化工企業項目的實際和教師工程實踐、科學研究以及學生實習,介紹常見分離技術。
2.積極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注意課程與專業基礎課如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等的銜接和關聯;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課程與“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中有關內容進行有機銜接與融合,讓學生很自然地完成基礎理論到專業知識的過渡與應用;增加新型化工分離技術,如超離子液體技術、膜分離技術、雙水相技術等;把企業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課程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基本分離方法與化工原理的融合在化工生產中涉及的分離對象幾乎都是多組分體系,而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化工原理教學中因學時有限,大多側重于雙組分的分離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分離過程的教學時要做好與化工原理教學的融合問題。如對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教師對雙組分精餾、吸附和結晶等不做專門介紹,重點講解多組分體系的工程計算問題,將有關的基礎及計算機應用在耦合與集成過程設計中體現出來;減少與化工原理內容的重復,培養學生利用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復雜體系分離問題的能力。
3.有效延伸課程環節。化工分離工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工程背景的同時還兼有較強的理論性。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化工分離工程的教學使學生認為化工分離工程是“一大堆的方程、繁多的數據和大量的計算和循環迭代[3]。為了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如實習過程中、課程設計中及其他的化工實踐如創新實驗、化工競賽等過程中,布置作業、小組討論及綜合設計等,加深學生對已學的化工分離技術原理的理解,學會進行分離方法的選擇優化,以及新型分離技術的拓展。
4.強調選擇優秀教材。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限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十分重要[4]。劉家琪主編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分離過程》,該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體現了創新精神,注重拓寬基礎,強調能力培養,并在教學內容上作了重新安排;按教學規律的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分章節;主要章節(如多組分精餾和特殊精餾)中逐一介紹各種精餾方法的特性和應用;選擇典型的分離方法展開講授化學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進展。這樣安的排結合了兩種教材編排方式的優點,思路簡潔清楚,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效果良好[5]。
二、采取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學習討論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究和親身體驗[6]。這樣,改變過去由老師單一講解的方式,可讓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分析和討論。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性教學[7]為指導思想,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初顯成效。
1.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加強化工分離工程與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的銜接與融合,課前通過小班討論課,復習回顧掌握已學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并與該課程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概括和總結。例如,在講多組分精餾過程時,教師在介紹完兩個極限條件及進料位置的選取之后,讓學生討論簡捷的計算方法的步驟和應用,并與二組分精餾進行對比分析,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加強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教學中,結合一些實例,讓學生參與討論,鞏固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開闊學生視野,擴散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對生產實際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特殊精餾教學中引入當地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技術,并結合企業生產情況,考慮能耗和溶劑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討論。
2.虛擬式仿真,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成熟的流程模擬軟件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在教學中,引入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擬軟件的應用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越過煩瑣復雜的技術細節,用分離工程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利用成熟的軟件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對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工藝經過討論優化,然后通過流程模擬軟件如Aspenplus等進行模擬優化,實現現代計算機模擬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3.導向型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近十余年來,新型化工分離技術發展迅速,不少技術如各類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及新型吸附技術已趨成熟,其應用的體系也已經向醫藥、食品、生化、環境等領域擴展。但由于新型分離技術涉及面廣泛,學生基礎及興趣不一,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本人在教學中開展導向性的討論,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將學生領到學科的最前沿,通過典型研究成果的介紹,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術的基礎和方法,學會分析創新思路,培養學生創新和應變能力,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例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天然產物分離專題的研究和討論。在討論教學中,筆者從天然產物的新型分離方法、特定天然產物的分離研究進展等方面立題,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如醫藥、香精香料等的分離研究進展,撰寫小論文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利用圖書館及網絡資源查找與所選專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并且通過文獻整理、綜合、歸納和專題論文的撰寫,有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強調實踐。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增長經驗,把學到的知識與工程實踐和社會需求對接,而且能夠觸動學生心靈,使其產生開拓創新的激情與靈感。經過實踐歷練的學生可以把僵化的書本知識內化成為活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實際工業生產相結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的化工分離工程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和能力[8]。
1.強調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該課程之前經歷了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對化工企業中分離過程的工藝過程及應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注重舉例,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如在多組分精餾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實習車間橡膠生產溶劑回收工段的理論與工藝進行講解,既直觀,又切合實際;讓學生在理解分離方法、分離原理的同時,還學會從經濟、能源及生產實際的角度考慮分離工藝的優化。
2.有效延伸課程實踐環節。把工程現場轉化為實習、實訓基地,在知識傳授與實踐歷練的交融中進行。一方面,利用所建立的產學研聯合培養平臺,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外實踐項目,或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通過工程實踐來加深對分離方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在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中,教師通過布置分析討論題、撰寫小討論文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分析討論選擇生產實際中的分離技術,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對課堂教學有很大幫助。反過來,課堂教學也加深了學生對實際過程的認識,并能舉一反三。
3.聘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師資隊伍是關鍵,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加強課程教學教師工程教學能力的提升。除了聘請優秀的企業專家參與教學任務外,任課教師還需通過承擔或參與企目項目的改造或研發、指導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指導各類化工創新競賽等實踐教學活動增強自身的工程能力,把工業實際生產的案例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避免了空洞說教,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教學過程管理,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涉及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判。在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從注重“學習成績”向注重“學習成效”轉變,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課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考試、平時學習與專題討論結合起來的評判方式,改變過去一份期末考試卷一錘定音方式。成績由平時成績(包括平時討論情況和作業情況)、實踐成績(實習中作業完成情況、小論文寫作與講解)、考試等部分構成。
平時成績主要包含課堂討論思維能力、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等,小論文主要針對課堂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系統歸納、掌握某一方面知識,通過論文的完成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系統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撰寫論文能力。考試的內容分三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涵蓋了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試題。
參考文獻:
[1]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徐毅鵬,20世紀末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轉型探微[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馬新起,周彩榮,劉麗華,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中外醫療,2007,(1).
[4]萬春杰,張珩,宋航,姚日生,王凱.基于卓越計劃的制藥工程專業工程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
[5]呂華,劉玉民,席國喜.化工分離工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廣州化工,2010,(3).
[6]龍躍君.高校研究性教學的價值反思與內涵解讀[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7]趙輝,陳宏剛,丁傳芹.論研究性教學在化工分離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8]李繼懷,王力軍.工程教育的理性回歸與卓越工程師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關鍵詞:工程素質 卓越計劃 化工原理 課程建設
為促進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素質的全面提升,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過高校與企業合作,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進行工程技術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1]。化工原理課程是化工、制藥、食品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由“化學”到“化工”認知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由理及工的橋梁作用,同時承接后續的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等專業技術課,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用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盡早建立工程意識、樹立工程觀念、培養學生工程思維能力、用工程觀念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是卓越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筆者通過授課方式,結合本校化工原理中的部分實例,探討了工程素質培養的幾個關鍵環節。
1 工藝流程認識實習
化工原理課程不僅講解化工單元操作中的三傳理論,還包括單元操作的大量設備。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幾乎沒有參加過工程實踐,因而也沒有工程概念。傳統的授課方式和簡單的教具,不能使學生對單元操作建立感性認識,對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也缺乏了解,這就很難讓學生將各單元操作及設備與生產實踐聯系在一起,或根本理解不了三傳理論(動量傳遞、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對實踐生產有何指導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越來越突出,不能令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死記硬背勉強通過考試的學生大有人在[2]。
通過認識實習,結合工藝流程介紹單元操作及典型設備使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是學習化工原理,向建立工程意識邁出的第一步。因此,教學計劃中加入見習教學環節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緒論章節可以將單元操作介紹移步化工智能工廠或有代表性的工藝模型現場。我校是以石油化工專業為特色的工科院校,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及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緊緊圍繞原油煉制、乙烯裂解的工藝,通過微型智能工廠,結合實際生產流程介紹單元操作的簡單原理、典型設備、性能,使學生對單元操作建立充分的感性認識。在設備知識模塊上,要求學生利用認識實習機會,對設備結構及其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條件允許時可以請相關企業的車間技術人員針對某一典型單元操作設備給學生授課,如塔設備、換熱器和離心泵等。通過典型產品工藝流程、實驗室中型實驗裝置或身邊可以理解的簡單生產工藝及設備,引出化工原理課程的各單元操作、三傳理論,讓學生認識到參加工作后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所學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才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習興趣,樹立工程觀念。
2 仿真實訓/實驗操作
學生對單純的教學模型和圖片演示教學產生排斥,從而出現對單元操作原理理解不透,理論課興趣不高,實踐課不愿動手,難以激發其學習熱情的現象。化工仿真操作給學生一個模擬操作環境,能解決化工專業學生下廠難、操作危險的難題。我校不但開設了單元操作的仿真實訓,而且還開設了石油煉制主要裝置的工藝流程仿真模塊。通過仿真實訓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大膽動手實踐,培養工程的實際操作技能。授課過程中根據理論講解的進度,由簡入繁地開設仿真實訓。例如在流體輸送設備離心泵的仿真訓練中,從開閥、灌泵、起泵等基本操作開始,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實際生產操作,學習實踐管路中的流量計、真空表、壓力表的使用,以及如何通過實驗獲取離心泵特性曲線的方法。在傳質單元操作的仿真訓練中,學生對于啟泵、流量器、壓力表的使用已經不陌生,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操作工藝參數。我校利用仿真系統,對流體輸送設備、精餾、干燥、過濾單元操作建立起虛擬環境,將單元操作的操作流程、操作點以及控制參數等信息逼真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在仿真操作中探求生產過程、思考工作原理,使理論知識的掌握由被動變為主動[3]。
為了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開發設計創新性實驗內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校在現有精餾驗證實驗裝置上進行設備改造,設計了“冷液回流操作條件下的精餾設計性實驗”項目。通過改變進料組成、進料流量、冷液回流溫度、回流比等操作參數,采用熱量衡算、物料衡算,確定精餾塔不同操作條件下的精餾段操作線方程、預測產品組成變化,然后依據設定的實驗條件進行精餾實驗,通過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分析影響精餾操作的主要因素。實驗完成過程中,既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傳熱、傳質的基本原理,又有針對性地強化傳質的操作性問題解決,使學生充分享受學以致用的樂趣[4,5]。
3 理論講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理論課程教學是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核心。上述認識實習、仿真實訓,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掌握課程知識質量與效果還依賴于任課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過程的設計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化工原理教學體系中加入生產觀摩、仿真實訓,在有限的學時下,使原來的理論講解時間變得不足。所以對理論內容合理精簡,做到精、深、突出基本概念與共性規律,這些都需要授課教師的充分準備和課堂的生動講授。但是,化工原理課程中涉及許多在課堂上難以直觀表達的內容,如流體在管路中流動的類型、離心泵的氣縛與氣蝕現象、各種換熱器的構造及強化傳熱的形式、板式塔降液管液泛與淹塔等。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授課時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元操作原理,在授課中加入以下教學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3.1 借助多媒體
采用Flas與教學錄像講解,可以將離心泵、換熱器、塔設備、液液萃取等單元操作的原理、設備結構、操作現象等內容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三傳理論以及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如在講授傳熱設備時,將換熱器冷、熱流體的流動路徑制作成Flas在課堂上播放;在精餾塔操作線、干燥物料濕焓圖的確定上,也可以通過Flas一步一步地清晰展現。
3.2 化工案例教學
化工案例教學的“教材”要具有真實性、工程典型性和教學實用性。案例的素材基于各個單元操作,收集已有的國內外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案例的過程,是學生主動獲取最有效知識來靈活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思考探索過程,是對學生能力增長最有幫助、參與動力最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理論知識與實踐問題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了將理論知識正確、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培養和提高了他們對化工單元操作方法和單元設備分析、比較、評價及選擇的能力[6]。
通過以上課堂的授課,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用工程觀念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工程思維理念。
4 利用工廠實習,實踐工程思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與工廠企業的設備流程密切相關,如何將理論切實聯系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習環節應成為重要的教學環節,而這個主要環節由于校企合作薄弱及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等因素受到限制,往往被多數學校所忽視。
我校響應教育部卓越計劃的號召,與珠三角、粵西地區多家化工、食品、燃氣企業建立了“互惠雙贏”的實習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在了解生產主要設備的類型、結構特點、尺寸、材料的基礎上學習生產化工產品的原理、方法、工藝流程及成本核算概況。特別是根據培養計劃安排的畢業前進廠跟班實習,讓學生在工作中熟悉工藝參數、單元操作、設備操作與管理,真正體會如何處理現場突況及安全防范等;在工作中收集生產現場的數據,作必要的物料、能量衡算,對生產狀況作一定探討,對所發現的生產薄弱環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使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工作競爭能力得以提高。通過畢業前的進廠實習,學生可以將所學的化工原理知識與專業知識連貫起來,加上教師的必要指導,最終使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交一份滿意的畢業設計。
5 結束語
通過教學體系改革,轉變化工原理傳統的授課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與踐行中感受化工原理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地位。通過工藝流程認識實習給學生各單元操作的感性認識,建立工程意識,樹立工程觀念;通過精心組織理論教學內容、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仿真實訓與動手實驗過程中用工程觀念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樹立工程思維理念;讓學生在工廠實習中真正感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2-25.
[2] 倪獻智.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突出工程觀點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95(3):79-82.
[3] 李江存,胡曉春,王連鴛,馬萌萌.動畫和仿真技術在化工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4):251.
[4] 童漢清,于湘.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化工原理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J].價值工程,2012(7):213-214.
關鍵詞鹽漬土;工程性質;工程危害;防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aline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nd western land area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rried out widely, saline soil engineering hazar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classification of saline soil and its har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e were expounde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aline soil foundation the three line of defens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aline soil engineering hazard elaborated with examples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study on this issu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 saline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engineering; harm;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TU71
概況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均有分布,前蘇聯情況較為突出,在中東尤其阿拉伯海灣及紅海的周邊地區分布廣泛的石膏土,據相關資料統計全世界鹽漬土面積計約897.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5%,占干旱區總面積的39%。鹽漬土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如西北的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的有大面積的內陸鹽漬土分布,在華北及東部沿海地區則有濱海鹽漬土分布,中國鹽漬土面積約有2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1%。
圖-1世界鹽漬土分布圖
圖-2中國鹽漬土分布圖
鹽漬土與其他特殊土如多年凍土、膨脹土和濕陷性黃土等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除具有溶陷性外,還具有鹽脹性和腐蝕性,對工程建設危害較大。近年來,隨著石油化工、公路、鐵路等部門在鹽漬土地區的工程建設日益增多,我國已經制定一些適合鹽漬土地區的設計規定,并開展了必要的研究,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經濟、合理。目前,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石油化工鋼儲罐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公路路基設計規范》、《鐵路路基設計規范》等中都納入了有關鹽漬土的內容。《鹽漬土地區建筑規定SY/T 0317-2012》總結了鹽漬土地基勘察與評價、設計、地基處理、施工和質量檢查與維護方面的內容,較為全面的反映了我國在鹽漬土方面的實驗研究水平。鹽漬土工程性質和工程處理等方面,還有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在實踐中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
鹽漬土的工程性質
鹽漬土的定義
國內外有關鹽漬土含鹽量的與含鹽類標準的規定不同。前蘇聯曾用鹽漬土中的易溶鹽和中溶鹽的界限含鹽量標準分別為0.5%和5%;我國《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04)中的鹽漬土的界限含鹽量標準是易溶鹽含量為0.5%;《鹽漬土地區建筑規范》(SY/T 0317-2012)規定,鹽漬土是不同鹽堿化土的總稱,特指易溶鹽含量大于或等于0.3%并具有溶陷、鹽脹或腐蝕等工程特性的土;我國《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規定,巖土中易溶鹽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鹽脹、腐蝕等工程特性時,應判定為鹽漬巖土。
2.鹽漬土的主要特點
1)鹽漬土的氣相、液相、固相三相組成中,液相含有鹽溶液,固相含有結晶鹽,其相轉變堆土的大部分物理指標和力學指標均有影響,強度指標明顯降低。
2)鹽漬土地基浸水后產生溶陷,地下水位較深時更易溶陷。
3)某些鹽漬土(如含硫酸鹽的土)地基,在溫度或濕度變化時,會產生體積膨脹,對建、構筑物和地下設施造成危害。
4)鹽漬土中的鹽溶液會導致建筑物和地下設施的材料腐蝕,包括原材料含水腐蝕和地下含鹽水侵蝕。
3.鹽漬土的成因
鹽漬土的成因由當地的地形、氣候和水文地質等自然因素決定,人類活動也會使本來不含鹽的土層產生鹽漬化,生成次生鹽漬土。鹽漬土的含鹽成分主要來源于三方面:巖石中鹽類的溶解,工業廢水的注入和海水的深入,鹽的遷移和在土中的重新分布,則是靠水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和風力完成。
4.鹽漬土的分類鹽漬土的分類方法很多,但分類原則都是根據鹽漬土本身的特點,如含鹽量的性質、含鹽量的多少、鹽在水中的溶解的難易程度、鹽漬土的地理條件等,在工程上一般按照其對工程的影響進行分類,常見分類表-1,表-2,表-3
表-1 鹽漬土按含鹽化學成分分類
注:表中c(Cl-)為氯離子在100g土中所含毫摩數,其他離子同。
表-2 鹽漬土按含鹽量分類
表-3 鹽漬土按鹽的溶解度分類
三、鹽漬土的工程危害與防治
1.鹽漬土的工程危害
鹽漬土對工程建設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巨大。由于鹽漬土具有溶陷性、鹽脹性、腐蝕性,其危害一般因為此三種特性造成。由于不同地區鹽漬土的成因、組成和特性不同,所以不同地區的鹽漬土的工程危害表現不同,如地下水位埋深較深的干旱地區,地基溶陷性較明顯,而腐蝕現象并不嚴重;以含硫酸鹽為主的鹽漬土地區其鹽脹性造成的危害較大;而對地下水位較高的鹽湖和濱海地區,其危害主要表現為對基礎等于鹽漬土接觸的地下設施的腐蝕作用。
鹽漬土對地基溶陷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現在當鹽漬土地區建、構筑物的地基遭到水的浸入時,建筑物除自身荷載產生地基沉降外,還將產生因為鹽漬土的溶陷而引起的附加沉陷(圖1),具有溶陷性的鹽漬土地基一旦浸水,土中可溶鹽溶解,結構強度喪失,地基承載力下降并產生較大沉降,工程實踐和試驗表明,在砂類土中尤為明顯。鹽漬土地基的溶陷對石油化工工程中的塔器、罐、井、池類等構筑物影響較大,工程設計中應高度重視。
圖-3鹽漬土地基浸水溶陷引起的建、構筑物基礎的沉降曲線[4]
鹽漬土鹽脹與一般膨脹土的最大區別在鹽漬土是因為是失水或因溫度降低導致的鹽類結晶膨脹,硫酸鹽漬土和亞硫酸鹽鹽漬土地區容易發生鹽脹。在溫度和濕度變化比較大的土層范圍內,地下水位以上的鹽漬土層表現明顯的鹽脹性。
鹽漬土的腐蝕性危害最大,在工程建設中相當普遍。鹽漬土中的鹽的腐蝕主要為氯鹽和硫酸鹽腐蝕。土中氯離子對金屬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尤其鋼鐵;而硫酸鹽對混凝土、粘土磚等的腐蝕作用很強,對金屬液有一定的腐蝕作用,進行工程建設時必須把解決腐蝕問題放到重要位置,并對其腐蝕機理、主導影響因素等有明確的認識和分析,通過合理的防腐蝕措施,達到使建筑物和各種地下設施安全使用和耐久性的目的。
鹽漬土的防治
對于鹽漬土地區的地基基礎及其他與鹽漬土接觸的地下建構筑物的防治措施應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并采取相應的設計措施,構筑鹽漬土地區的防水措施、地基基礎措施和結構措施三道防線。防水措施包括場地排水、地面防水、地下管溝和集水井的敷設,檢漏井、防(檢)漏溝的設置以及地基中隔水層的設置等;鹽漬土的三性都與水有關,防水是最基本的要求。地基基礎措施包括:消除或減小溶陷性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法和穿透鹽漬土土層的各種類型深基礎等措施;結構措施包括加強結構整體性、減少建筑物不均勻沉降或使其適應地基變形的各種措施。
四、工程實例
現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某化工項目的建、構筑物的工程設計為實例,論述鹽漬土地區建(構)筑物應采取的防治措施。
1、工程場地概況及鹽漬土地基評價
建設場地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深居亞歐大陸腹地,地表鹽漬化現象顯著。擬建場地整平前為荒地和農田為主。根據詳細勘察資料,在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土層分布穩定,較有規律,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紀全新統(Q4)陸相沉積層:①粉土、②粉土、③粉土、④粉土、⑤粉土、⑤1粉土、⑥粉土、⑦粉土、⑧粉土,各土層天然承載力特征值200kPa左右,比較穩定。擬建場地主要建構筑物為塔、爐、容器等設備基礎,鋼結構設備構架及變配電室等。
據巖土工程詳細勘探資料及地基土壤易溶鹽分析報告揭示,建設場地淺層地基土(5m深度以上)的易溶鹽含量一般大于0.3%,判定為鹽漬土,按含鹽化學成分分類,場地土一般為氯鹽漬土,局部為亞氯鹽漬土;按含鹽量分類,表層場地土一般為中鹽漬土,表層以下場地土屬弱鹽漬土。場地土的含鹽量變化規律為隨深度增加逐漸降低。
建設場地鹽漬土具有輕微溶陷性、輕微鹽脹性和中~強腐蝕性;地下水穩定,上層滯水埋深為1.8~4.5m,潛水埋深8.5~12.2m。其鹽漬土的特征如下:
溶陷性:根據在探井中所取的原狀土試樣進行的溶陷性試驗結果,所有土樣的
溶陷系數δ均小于0.01,所以本場地的鹽漬土為非溶陷性土。因此,除采取一般排水措施和結構措施外,可不考慮地基溶陷性。
鹽脹性:建設場地地基土所含鹽分以氯鹽為主,硫酸鹽含量低,根據在探井中
所取的原狀土試樣進行的溶陷性試驗結果,所有土樣的Na2SO4含量均小于1%,可不考慮地基土的鹽脹性。
建設場地內建構筑物基礎埋深均大于1.5m(超過標準凍深為1.5m)。因此除采取一般排水措施和結構措施外,建(構)筑物基礎可不考慮鹽脹性。但地面、散水等均做卵石緩沖層。
腐蝕性:第①層深度3.0m以上的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具中等~強腐蝕性;對鋼
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強腐蝕性。第②層深度3.0m~6.0m的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弱~中等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中等~強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強腐蝕性。
2、本工程鹽漬土防治措施
根據詳勘報告揭示,本工程鹽漬土主要特性及工程危害為腐蝕性危害,不考慮溶陷性及鹽脹性。目前尚無的關于鹽漬土的腐蝕性防護的專門技術規范,本工程設計以《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2008)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2008)為基礎,根據建設場地建構筑物特點和場地條件,采取以腐蝕防護為重點的防止鹽漬土工程危害措施,并應考慮建構筑物的腐蝕環境、地基基礎設施的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經濟合理性、耐久性等因素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建設場地地基基礎等地下建構筑防腐蝕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a)立足基礎和其他設施的自身建筑結構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
b)必要時考慮采取材料表面防護措施,如涂防腐層、隔離層等;
c)對重點部位和重要的構筑物應加強防護。
本工程主要建、構筑物基礎等具體采取以下防腐蝕措施:
對于一般淺基礎可以采用換填法,將基礎底部及四周換填無腐蝕性填土(由于建設場地周圍沒有無腐蝕性土來源,此措施未實施,);
一般基礎和基礎梁可采用混凝土內摻防腐劑;
對上部荷載較小的一般建、構筑物,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25的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基礎,防止氯鹽對鋼材的腐蝕;
當上結構荷載較大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時,強度等級不低于C40;
鋼筋混凝土基礎墊層采用150mm厚摻外加劑的C25混凝土或100mm厚瀝青混凝土;
鋼筋混凝土基礎等地下構筑物增加保護層厚度;
基礎外表面涂層,對于素混凝土基礎側面又加設防腐蝕涂層;對于鋼筋混凝土基礎采用基礎表面涂刷采用環氧類或聚氨酯類瀝青1mm;
鋼筋混凝土基礎及其他地下構筑物根據其腐蝕環境添加鋼筋阻銹劑;
對于處于干濕交替位置的基礎等地下構筑物加強基礎防護措施;
對于高聳的塔器、煙囪等對承載力要求較高的建構筑物,采用樁基礎,需采取如下措施: 預制鋼筋混凝土樁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40,水灰比不應大于0.4,抗滲等級不應低于S10;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5mm;混凝土灌注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5(宜為C40),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宜為0.40),抗滲等級不應低于S8(宜為S10);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5mm(宜為70mm)。混凝土中摻入對SO42- 、Cl- 均有足夠耐蝕性的外加劑。混凝土樁身的防護應符合《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 GB 50046-2008)表4.9.5的規定。灌注樁成孔采用泥漿護壁,泥漿制作應采用清潔水,嚴禁采用現場高含鹽的地下水制作。清孔過程中,應不斷置換泥漿,直至澆筑水下混凝土。
施工圖階段的防水措施,如排水、地下管溝等本文從略。
此外,施工階段防水、防腐蝕措施也應加強,使用階段應加強管理,本文從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鹽漬土因其成因、組成和特性不同,在不同地區的鹽漬土的工程危害也不同,在鹽漬土地區進行工程建設時,應充分了解鹽漬土的危害機理和特征,從勘察、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各階段,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和實驗分析,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和保障制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不斷把科學成果運用于工程實際中,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鹽漬土地區建筑規范,SY/T 0317-201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工業出版社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長期浸水引起石膏土CBR減小,[伊拉克]S.S.拉索克 O.A.伊爾雅拉比,榮亞紅譯,水利水電快報,200年3月,第21卷,第6期。
我國鹽漬土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溫利強,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3
中國西北地區鹽漬土分布及危害,溫利強、楊成斌、李士奎等,工程與建設,2010年05期
關鍵詞:化工;科技查新;數據庫;網絡資源
科技查新是文獻檢索和情報分析相結合的情報研究工作,它以文獻為基礎,以文獻檢索和情報分析為手段,以檢出結果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進行情報學審查,寫出有依據、有分析、有對比、有結論的查新報告。科技查新能為科研立項、科研成果的鑒定、評估、驗收獎勵、專利申請等提供客觀依據,也能為科技人員進行研究開發提供快速、可靠、豐富的信息。我國化工科技查新工作始于1985年,具有與其它行業不同的特殊性。化工查新課題具有化學物質種類繁多、合成工藝復雜、指標參數多等特點,查新員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選擇適當的數據庫進行檢索,以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網絡信息正在逐步成為查新工作的主要信息來源之一,本文簡要介紹了化工課題科技查新過程中常用的數據庫系統和網絡信息資源,以及不同數據庫的檢索方式,以期有效的推進科技查新工作質量。
1 國內主要化工相關數據庫系統
1.1綜合數據庫
(1)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www.cnki.net)。數據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學、農業、生物、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文獻資料。其中查新常用的是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目前世界上大型的連續動態更新的全文數據庫,收錄了1994年至今的國內公開出版的7 486種核心期刊的題錄、摘要以及5 000多種期刊全文。至2005年12月31日,累積期刊全文文獻1 670多萬篇,分10大專輯、168個專題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提供CNKI初級檢索、高級檢索、專家檢索三種檢索模式。
(2)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目前各類信息較全面的數據系統,包括100多個數據庫、近5千種電子期刊、40多個欄目,由科技信息子系統、數字化期刊子系統、企業服務子系統構成。化工課題科技查新常用的萬方數據庫有:《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庫》、《中國企業與產品數據庫》等,其中數字化期刊子系統目前已集納了理、工、農、醫、人文等9大類近5 000種科技期刊,可多角度、全方位地進入期刊主頁瀏覽。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絕大部分數據庫均提供快速檢索、命令檢索(也稱專業檢索或高級檢索)兩種方式,快速檢索是系統的默認界面,可通過快速檢索界面進入命令檢索和其它瀏覽途徑。
(3)維普信息資源系統(http://www.tydata.com/)。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庫》、《中文科技期刊文摘庫》、《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庫》、《外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經濟新聞庫》和《維普行業資源系統》6個子系統。化工課題查新需要檢索的主要是《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經濟新聞庫》兩個子系統,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了1989年至今的8 000余種期刊刊載的1 500余萬篇文獻,并以每年150萬篇的速度遞增,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醫藥衛生、經濟、教育和圖書情報等多個領域;《中國科技經濟新聞庫》源于1992年至今的400多種中國重要報紙和5 000多種科技期刊,累積數據量達122多萬條,并以每年15萬條的速度更新。檢索方式:提供樹型分類導航系統,具有作者、標題、正文、出版地、刊名、分類號、任意字段等多個檢索入口;支持檢索(按相應的檢索入口進行檢索)、二次檢索(與、或、非)、組合檢索(支持布爾邏輯檢索式)、分類逐級檢索;同時還具備輸出字段設置(在全文瀏覽器中進行設置)、檢索日期限制、正文全文下載等輔助功能。
上述綜合數據庫中的中文期刊數據庫由于收藏的文獻范圍有所不同,化工課題查新中需要對這3個數據庫同時進行檢索,以免漏檢。
1.2專利數據庫 專利文獻檢索在科技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專利文獻檢索是科研立項、專利申請、成果評估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借鑒和參考國內外先進成果的重要來源。在化工課題查新過程中當涉及到新產品查新和工藝路線查新時,詳實的專利說明書是檢索過程中非常需要的對比文獻。
國家知識產權局網(http://www.sipo.gov.cn/sipo/zljs/)。可以檢索從1985年以來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等公開說明書,該專利數據庫免費開通,可以通過專利申請號、名稱、摘要、發明人關鍵詞等進行檢索。
1.3標準文獻數據庫
檢索國內標準數據庫也是化工查新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在比較化工物質的物性參數時候,國內標準提供的參數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
中國標準服務網(http://www.cssn.net.cn/index.jsp)。收錄有6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和區域性標準化組織、450多個專業學(協)會的標準以及全部中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計約60多萬件。化工課題查新主要采用國家標準GB數據庫和化工行業標準HG這兩個數據庫,可提供標準號、標題、關鍵詞等多種檢索入口。
1.4科技成果數據庫
科技成果庫主要覆蓋了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涉及化工、生物、醫藥、機械、電子等十幾個專業領域,是化工新產品查新中的必檢數據庫。
(1)國家科技成果網(http://www.nast.org.cn/)。由國家科學技術部創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詢為主的大型權威性科技網站,已收錄1978年來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經省、市、部委認定的科技成果約12萬項,庫容量以每年3-5萬項的數量增加,充分保證了成果的時效性,提供普通檢索和高級檢索兩種檢索方式。
(2)萬方科技成果數據庫(http://www.wanfang.can.cn/)。收錄了1986年以來各省市部委鑒定后上報國家科委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包括6個數據庫,總記錄51萬多條,并在此基礎上,每個月更新1次,每年新增2萬項最新成果,覆蓋了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涉及化工、生物、醫藥、機械、電子等十幾個專業領域。是國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術、新成果查新數據庫,提供普通檢索和命令檢索兩種檢索方式。
1.5化工專業數據庫
在查新過程中,由于網絡信息資源更新比較快,能反映化工行業的新動態,化工專業數據庫是通用數據庫的有力補充。
(1)中國化工文摘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www.wanfang.com.cn)。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提供,收錄1985年來公開發行的化學化工期刊近1 000余種及高等院校學報發表的文獻,以及化工圖書和會議記錄、學位論文及化工專利。
(2)維普石油化工資源系統(http://www.tyda-ta.com/)。為我國石油與天然氣工業、化學工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中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機構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而設計的大型全文數據庫,是目前國內能快捷、準確、全面、方便地反映國際石油化工行業的最新科技發展動態、最新科研成果的唯一最大的信息平臺。
(3)中國化學文獻數據庫(http://202.127.145.134/scdb/queryHome.asp)。該庫收錄1983以來中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的論文、專利等25萬余條數據。數據庫還包括了中國化學家在國外核心期刊中發表的論文的題錄及文摘,數據庫提供6種檢索途徑(主題、作者、單位、出版物、中英文字(詞)、中國法分類等),中英文標題和文摘的每一字(詞)均為檢索點,這與主題標引的檢索途徑起到相互補充作用。
(4)中國石油和化工資源網(http://www.chemdoc.com.cn/)。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于2001年5月組建開通,包括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化工分館和其他化工、石化、石油等有關的信息機構大量的科技文獻資源。
(5)中國化工信息網(http://www.cheminfo.gov.cn/)。始建于1990年,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創建,是一個集科技、生產、市場于一體的多方位綜合性信息服務網站,可為用戶提供網上瀏覽、查詢、咨詢等多項服務方式。
2 國外主要化工相關數據庫系統
對于國外的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而言,查新過程主要側重于國際聯機檢索系統,通過對其中不同的數據庫的選擇,就可以基本實現國外有關文獻的全搜索,STN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圖形檢索的系統,能夠實現化學物質的結構檢索,一般化工課題推薦使用STN系統。
2.1國際聯機檢索系統
(1)STN聯機檢索系統(stnweb.cas.org/)。STN系統目前有200多個數據庫,主要涉及各學科領域及綜合性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獻和專利,同時提供眾多公司、供應商等方面的商情信息(如生物商情、化工產品方面等)。STN系統中,美國化學文摘社提供了兩個重要的化學文獻數據庫,即化學物質登記號(REG)和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CAPLUS)。REG數據庫目前存儲了自1957年以來的超過3 200萬種物質記錄,其中1 800多萬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以及1400多萬種生物序列(截止到2001年10月9日),它包涵了世界范圍內在期刊和專利上報道的有機、無機、金屬、合金、礦物、有機金屬、元素、同位素、核微粒、蛋白質、核酸、聚合物等所有的化學物質信息。CAPLUS數據庫,是當今世界上最新最全的化學題錄型數據庫,來源文獻包括8 000多種國際性刊物、專利、同族專利、技術報告、書籍、會議錄、學位論文等,覆蓋了1907年以來的化學、生物化學、化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所有文獻。
(2)Dialog聯機系統(http://www.dialogweb.com)。Diglog現有全文、題錄及數據型數據庫900多個,文獻量近17億篇,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科學、實事政治、商業、經濟、教育、法律等領域。其中包含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政府報告通報及索引》(NTIS)、英國《科學文摘》(INSPEC)、世界專利(WPI)、科學引文索引(SCI)等著名數據庫,另外還有幾百個公司信息(名錄及背景)、商業信息、工業分析、新聞報道、產品情況、統計數據等數據庫。對于化工課題而言,主要檢索Dialog的如下數據庫:CA SEARCH(399文檔)、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 LOGY ABSTRACTS(315文檔)、COMPENDEX PLUS(8文檔)、SCIS―ERCH(434文檔)、CLAIMSTM U.S.PATENT AB―STRACTS(25文檔)、DISSERTATION ABSTRACTSONLINE(35文檔)、CHEMICAL INDUSTRY NOTES(19文檔)等。
雖然國際聯機檢索系統涵蓋的數據庫很全,但由于聯機檢索的費用較高,因此網絡上的免費數據庫是索取原文,節約查新成本的新途徑。下面主要介紹專利數據庫和國外幾個常用的化工專業數據庫。
2.2國外專利數據庫
目前的因特網上的國外專利數據庫很多。其中專利容量大、檢索功能強的有美國專利數據庫、歐洲專利局專利數據庫、加拿大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和日本工業產權數字圖書館專利數據庫,這四個數據庫都可以免費下載專利說明書,也是查新過程中需要檢索的主要專利數據庫。
(1)美國專利數據庫(http.//www.patents.uspto.gov)。由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設立,該數據庫提供了快捷檢索(Quick Search)、高級檢索(Advanced Search)和專利號檢索(Patent Number Seareh)三種檢索方式。
(2)歐洲專利局專利數據庫(http://ep.espacenet.com)。歐洲專利局于1998年10月正式開通的免費專利數據庫,收集了50多個國家公開的專利文獻,包括世界專利數據庫(worldwide)、日本專利文摘數據庫(patent abstracts ofJapan)、歐洲專利局數據庫(EPdatabasel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庫(WIPOdatabase),可選擇任意一個數據庫進行檢索。esp@cenet專利數據庫提供了快速查詢(QuickSearch)、高級檢索(Advanced Search)、專利號檢索(Number Search)和分類檢索(Classification Search)四種形式。
(3)加拿大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hpatentsl.ic.gc.ca/introe.html)。可獲取1920年至今的專利影像文件,而1978年8月15日以后的專利可提供PDF文本形式。加拿大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有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界面,提供基本查詢(Basic)、專利號檢索(Number)、布爾查詢(Boolean)和高級查詢(Advanced)四種形式。
(4)日本工業產權數字圖書館專利數據庫(http://www.ipdl.ncipi.go.jp/homepg_e.ipdl)。數據庫提供1976年至今日本專利和實用新型說明書,有日語
和英語兩種界面。有多種查詢方式,其中比較方便的是日本專利摘要查詢(PKI)方式,可以通過關鍵詞、發明日期、國際專利分類(IPC)以及專利號查詢相關專利。
2.3專業數據庫
(1)Chemindustry(http://Chemindustry.com)。Che-mindustry為化工及相關工業的專業人員提供了可通過全球網站搜索所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方面信息的工具,為專業人員提供的信息涉及化學、石油化學、藥學、塑料、涂料、染料及相關工業的所有方面,如科研、產品開發、市場經營、分銷及應用等圈。
(2)Chemicalonline(http://Cheroicalonline.com)。美國化學工業的交易市場產品展示、產品與供應商搜索。網頁提供近期化工新聞,特別報道,新聞分析及月內新聞記錄。
(3)Chemconnect(http://www.chemconnect.com)。英特網上全球最大的化工交易網站,1996年以來在網上成交額已超過150億美元。新聞與研究頻道提供約600種網上化學化工期刊的鏈接,據知是目前化學化工期刊鏈接數最多的站點。
(4)Chemweb(http://Chemweb.com)。建于1997年4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在線社區,集合了化學研究、化學工業以及相關學科的大量資源。Chemweb的期刊分頁(http://www.chemweb/library)現在可以提供200多種化學化工期刊,文摘免費,部分期刊還可以免費下載全文,如Chemistry&Biology等。
(5)Cambridgesoft’s chemACX.com(Chemacx.com)。該數據庫收集了全球300多個化學試劑供應商的產品目錄,由CambridgeSoft公司提供。用戶無需注冊,通過化合物的CAS登錄號查詢所需化學試劑的供應商,包裝及價格。
在具體的查新過程中,需要根據查新課題的具體需要和查新選擇上述的專業數據庫進行檢索,不需要全部檢索。
3 網絡搜索引擎
目前國內外許多搜索引擎網站可提供中英文網站的檢索。利用搜索引擎為文獻信息檢索,特別是新產品的查新檢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補充。企業上網越來越多,在網絡上介紹其產品,在查新檢索中,通過特定的檢索方式,其信息對查新工作很有幫助。
常用的中文網絡檢索引擎有: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Google中文搜索引擎(www.google.com/)、中國搜索聯盟(http://www.zhongsou.com)等。
常用英文搜索引擎:Google(http://www.google.corn)、Yahoo(http://www.yahoo.com)、Allthewebwww.alhheweb.com等。
從廣義上說,分離強化首先是對設備的強化,然后是對生產工藝的強化,綜合起來說就是只要能將設備變小、將能量轉化效率提高的技術都是化工分離技術強化的結果,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化工分離技術的主要趨勢之一.古老的化工分離技術原理:利用沸點的不同,將不同的組分從分離塔里分離出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國內外的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除了大量新的分離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這些在應用中同樣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那就是:此項研究對相關分子蒸餾的基礎理論探究比較少,沒有在理論上充分說明和指導,對設計刮膜式分子蒸餾器也沒有深入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分離技術也不斷得到改善,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漸信息技術引入到分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上,例如在研究熱力學和傳遞的性質、多相流等方面,這些都是信息技術發生功效的主要分離技術,再如分子模擬大大提高了預測熱力學平衡和傳遞性質的水平.對分子的設計加速了可以加速分離,因此對研究和開發新的高效的分離劑有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的引進有利于新的分離過程的深入,提高工作效率.
傳熱過程的一些新的研究進展和方向
1微細尺度傳熱學研究進展
微細尺度是從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微細的探討和研究傳熱學規律,現在在傳熱學中已經自成一個分支,發展前景廣闊.當物體的特征尺寸遠大于載體粒子的平均尺寸即連續介質時假定依然會成立,但是由于尺度的微細,原來的假設的影響因素也會相對的發生變化,這就導致了流動和傳入規律發生著惟妙惟肖的變化.目前,微米、納米科學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諸多領域都是圍繞微細尺度傳熱學進行研究的.其中高集成度電子設備、微型熱管、多空介質流動傳熱等多項研究都是微熱尺度傳熱學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
2傳熱設備研究進展
通過近十年的研究,利用翅片可以達到促進和增強傳熱的效果
3強化傳熱過程的研究進展
這項研究主要是從改進換熱器設備的形式入手,提高傳熱的效率,并想辦法改進設備使其持續對外放熱,這種改進包括發明新的傳熱材料和改進生產工藝,將過去的設計進行優化等方法.
4傳熱理論研究進展
近年來,傳熱研究者一直都致力于滴狀冷凝在工業生產上的應用,但至今仍未能很好的實現,主要問題是如何獲得實現滴狀冷凝,并且使其冷凝表面壽命延長.改變冷凝界面的性質,將滴狀冷凝應用到工業上進行傳熱改造是傳播熱學研究的主要熱點之一.沸騰的傳熱方式不僅在機械、動力和石油化工等傳統的工業之中廣泛使用,而且在航空航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也廣泛的應用著.長期以來,人們都在對液體發生核態沸騰的原因和具有高換熱強度的機理進行著深入的探究.由于沸騰的現象是復雜和多變的,這些都導致了我們不能利用常規的計算方法來計算出沸騰所能傳輸的熱量.到現在為止,加熱器表面受到水沸騰時產生的氣泡的影響,這一問題是最需要得到解決的,也是研究的重點所在,對沸騰傳熱進行計算大都采用機理模型,這種方法存在嚴重的缺陷就是計算的準確率很低,而且需要大量的實驗做基礎,所以目前應用的范圍較窄,目前沒有能較準確計算沸騰傳熱的計算式,因此我們有另辟蹊徑,從新的角度來探究和研究問題,從基本理論出發,提出新的理論與計算方法或研究出新的模型,將數學與之相結合計算出沸騰所傳出的熱量,這將成為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5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
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使化學中大量的計算問題和數據采集分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解決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增加了數據的準確度與精確度,主要表現在計算機技術對計算流體力學和數值傳熱學上的主要貢獻,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數值模擬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而且需要大量的實驗作為補充,采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計算,有利于將數據直觀的表現出來,方式更加靈活多變,費用更加低廉,并且得出結論的周期比較短,對于應對此類問題計算機技術是最好的選擇.
化學工程學科未來的發展動態
1將化工過程與系統過程研究相結合
化學變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是因為性質決定的,其非對稱性和不平衡性打破了人們的慣性思維,使其控制因素增多,結構尺度變多,其中結構是對過程工程研究的中心問題,主要解決辦法是簡化其結構,使復雜的結構變得簡單,更具有使用價值;首先研究特殊系統,然后推理出一般性的結論,進而推而廣之,這些都為解決結構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解決了復雜系統不容易被分析的問題,采用整體法和還原法研究復雜的系統有利于把握系統的主要變換方向,多尺度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將過程問題轉換成平時的時間和空間問題,對研究化學工程的復雜結構有好處.化學工程的這一轉變趨勢預示著化學正在向著應用領域進行擴張,更加注重其實用性和價值性,而非學科本身理論的研究.這也在化學課堂上出現了明顯的改革,從只有實驗和理論兩個過程的化學轉換成有實驗、有計算最后才產生結論的過程,這就需要化學與數學物理等相結合,甚至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進而實現化學過程的更好研究.
2將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研究相結合
科學的進步使大量新的技術和產品能源不斷涌現,并且在先進技術的引導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就為化學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為新的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不斷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論,化學工程的發展就此進入老人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學科研究的方法上更多的注重學科的交叉,更多的研究材料其中包括信息和化學、生物與化學、能源與化學、環境與化學相結合的工程學科,這些都為化學工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研究課題,為化學的發展做了良好的鋪墊.
3將化學工程與信息工程研究相結合
化學工程技術的熱點是將化學工程與信息工程研究相結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各行各業,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并對此進行精細的計算,隨著大量的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的規律和結論,這些規律可以用來作為提高效率和生產效益的理論依據,同時可以預見,將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必將是化學工程領域的重點研究課題,必將成為引領化學研究的主要方向.
從1980年初在我國東南沿海等經濟較發達地區創辦具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性質的職業大學開始,我國的職業教育走過了30多個年頭,從1999年國家實施大學擴招政策以來,學生的特點和教學質量發生了顯著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要求我們重視實踐,追求創新,從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上進行一系列改革。教育部2003年4月8日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來,根據《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打造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特點”的精品課程已經成為國內許多高職院校推行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課程建設是推進教育觀念創新,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更新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尤其是目前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扎實,在專業課學習中普遍感覺較為吃力,因此,本文針對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如何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服務作為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進行了初步探討。
二、高職院校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要解決的問題
我院作為化工類職業院校,化工專業類別設置較多,有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五個專業。各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及對有機化學基礎課的知識需求側重有所區別,如何針對不同專業開展教學是本課程建設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基礎課化繁為簡,做到“必需、夠用”也是本課程建設關注的主要問題。
三、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理論與專業技能提升方面
學歷高,學緣關系廣,教師研究能力強:課程團隊鼓勵教師提高學歷水平,團隊中現有在讀博士1名,碩士4名,學士7名,教師們都不斷提高學歷與教學能力。企業鍛煉、高校進修,活躍的教研活動和良好的保障制度多措并舉促使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升:結合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安排多名在職中、青年教師到高等院校進行專業知識學習、進修和培訓,其中一名教師于2009年赴北京師范大學為期一年訪問和學習,對教學和科研方面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所有校內老師參加過高職高專培訓基地舉辦的赴高校進行深造的培訓,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習完成后必須向全體教師做學習報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知識水平。對年輕教師實行傳幫帶制度:讓青年教師廣泛聽課,感受不同教師的講課風格,積累講課經驗。經過這一過程,青年教師在高起點上開始講課,講授的質量得到保證,這對其今后的成長十分有利。教研活動:每1~2星期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與同行開展交流、公開課、與專業教師的溝通、課程的整合與優化、討論國外以及國內其他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設置情況與發展趨勢、討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應該安排怎樣的教學方法、討論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課時應該安排怎樣的教學內容、學生實習、畢業設計、學生課外活動、科研項目開發、論文等等,通過這些教研活動有效地更新了教師的知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業務比賽:積極參加業務技能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兩位老師分別獲得自治區課堂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兩位教師獲得學院競賽一等獎,以賽促教,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二)實踐能力提升方面
建立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增加教師的企業生產一線工作經歷,通過實施崗位培訓、技能培訓、下廠鍛煉、科研與技術合作和科技服務等措施,使專業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要達到專業教師總數的100%,建立一支雙師結構合理的優秀專業教學團隊。
(三)鼓勵教師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
教研室堅持教學、科研并重的方針,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教學和學術研究,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申報各項課題和積極,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目前,課題組主講教師中每人都參與過自治區級或院級課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年輕教師積極參與,發揮主力作用。
四、教學改革與實踐
全體教師根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緊緊圍繞學生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一)有機化學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實踐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應用型人才要以“有用、實用、夠用”為度,以“立足基礎、服務專業、注重技能、教書育人”為目標,使學生能了解有機化學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依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三增兩減一融合”的教學模式,即增加崗位認知能力的培養,增加專業課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建設,增加命題式綜合實驗教學,刪減合并理論課程內容,減少課堂授課比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校企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與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接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理論教學
以“服務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選擇、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色。例如在化工、煤炭、石油、工分等專業突出了脂肪烴的學習,淡化了立體化學、糖類、氨基酸等知識的描述,而在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壓縮脂肪烴的介紹,加重立體化學、糖類、氨基酸等知識的描述,同時增加萜類、甾族、硫醇、硫醚、磷脂等與醫藥相關的知識。本著“必需、夠用”的學習原則,精簡教學內容,刪減合并了有機化學課程中一些較難的、應用性不強的內容,增加了與專業相關重要有機化合物的學習內容,挑選出在生產實踐中有重要作用的和在后續專業課程中將要學習的有機化合物,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延長了教學時間,拓展了教學空間。同時結合有機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將教學內容模塊化,每個模塊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上。
2.實踐教學
注重實踐教學,突出“實際、實用、實踐和實效”,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根據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的遞進性,將教學內容模塊化。把傳統的有機實驗整合為基礎實驗、制備實驗、命題式綜合實驗、崗位認識實習四大教學模塊。基礎實驗模塊包括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使學生能系統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通過實驗加強學生對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制備實驗使學生能掌握合理的實驗路線及合適的實驗方法,完成對產物的合成、分離、提純和鑒定,初步認識產品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命題式綜合實驗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崗位認識實習模塊包括參觀學習我院現有的實訓基地及中試基地,提高學生的崗位認知能力。四個模塊由簡到繁,由單元技能訓練到組合技能訓練,最后進入綜合性實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這樣可以使理論很好地指導實驗,又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予以鞏固。
(二)有機化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
1.教學方法
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結合有機化學的學科特點,選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理論教學中采用的模擬辯論法、對比分析法、科學探究和專題讀書報告等方法,實踐教學中采用的“教、學、做、考”合一的教學方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手段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搜集了大量的基本素材,精心設計、制作了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加入圖片、動畫、視頻等豐富多彩的資料使課堂教學信息量更大,深受學生的好評。針對有機化學的教學難點,運用了實體模型、讓學生拆裝模型,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結構的概念。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逐步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錄像、電子教案、習題、實驗指導等內容鏈接到網上,做到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課下的學習;今后將逐步提供實用的在線測試等互動平臺,可以滿足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線學習交流的需要。
(三)有機化學課程考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建立了習題庫,包括復習思考題、課堂練習題、綜合作業題等;建立了部分試題庫并逐步完善;制定了與教學大綱對應的考試大綱,實施新的考核辦法,具體見表,強調過程考核,注意學習引導,注重能力培養。
(四)有機化學教材建設
根據我院化工、煤炭、石油、制藥、工分等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進行研討、交流,并深入企業調研,共同選取符合本校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內容,自編特色教材《有機化學》2本,并在學院化工、石油、煤炭和工分專業使用,效果良好。
五、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特色與創新
(一)創新教學模式
在有機化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三增兩減一融合”的教學模式,即增加崗位認知能力的培養;增加專業課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建設,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增加命題式綜合實驗教學;刪減合并理論課程內容;減少課堂授課比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實現了有機化學教學從傳統教學向特色教學的改革。
(二)根據專業特點選取教學內容
突出“三結合”原則與專業特色,與相關企業生產實踐結合;服務專業課程,與后續課程的需求結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學生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結合。
(三)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穿行,既能使理論很好地指導實踐,又能鞏固理論課程的學習成果。實踐教學采用了模塊化教學方法,增加了命題式綜合實驗的教學模塊,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四)教學方法
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中心”轉型。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需求,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例如模擬辯論法、對比分析法、科學探究法、“第二課堂”、“教學做”一體和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改變了過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被動學習的局面。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將應用性很強的模塊四的教學內容都放在“第二課堂”中完成,通過讓學生制作ppt、演講展現出來,并納入考核范疇。將所學知識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解決有機化學學習中的難點
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是有機化學學習中的難點,本課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有機反應式和有機分子結構圖片、三維立體動畫、二維動畫等引入課堂教學,把反應機理、立體化學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給學生展示實體軌道模型,讓學生動手拆裝,幫助學生建立有機化合物的空間結構,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完成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充分發揮校內外實訓基地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在有機化學實踐教學中增加了崗位認知實習,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臨生產第一線了解有機化學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明確的學習目的。同時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結束語
關鍵詞: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創新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使得我國的各個行業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石化工程作為經濟的基礎,在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其中項目管理模式也逐步與國際水平接軌。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小,因此,要提高石化項目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就必須轉換項目的管理模式,從而更適應國際的需求。
1 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管理及其模式
1.1項目管理發展特點
(1) 建設項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理念。建設項目管理全生命周期是指從建設石化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視角,運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將傳統管理模式下相對分散的項目策劃決策階段、項目建設實施階段和項目運營維護階段在管理目標、管理組織、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集成化管理。統一目標系統,統一組織系統,統一語言系統,統一規劃系統,統一信息處理系統,進行全生命周期集成化、統一化,高效推動項目管理最大化“增值”目標的實現。
(2) 追求項目管理的 “增值”目標。項目
管理 “增值”目標貫穿于策劃、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通過優化管理,降低建設成本和經營成本,在提高投資性價比的同時,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追求單一的質量管理、技術管理變為追求卓有成效的項目管理,實現更高的項目使用功能和建設質量。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將安全、健康和綠色工程的理念融入到項目的規劃、設計和施工中,這些都已成為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新的發展方向。
( 3) “雙贏” “多贏”共同發展。在我國石化工程項目中,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根據工程性質的不同,選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承包合同,通過招投標選用總承包。
( 4) 項目管理更趨于社會化和專業化。我國新建大型石化企業發展戰略導向的突出特點是從 “多元化”向 “核心化”轉移。其組織規模也是以生產、經營為核心,竭力壓縮非主營業務人員的編制,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和市場抗風險能力,所以新建項目的管理已走向社會化和專業化之路。社會化、專業化項目管理,降低和分散投資風險,使項目在經濟上更具有可行性。
( 5) 項目管理模式國際化。項目管理模式國際化是推動我國石化工程項目向全球化發展的動力,也是實施 “世界國際性能源公司”戰略目標的迫切需要。
1.2 國內管理模式
目前,國內石化行業的工程項目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新建項目或新建煉廠,特別是中外合資的項目上卻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了借鑒與應用。
1.2.1傳統模式
在傳統模式中,突出的是指揮部的作用,指揮部一般是在項目建設中統領全局,是由上級分派成立的,隸屬于上級投資單位并直接對上級組織負責,是單獨的一個部門,不在人事管理的范疇之內,除了獨立性還具有針對性和短暫性的特點,是針對項目工程設立的部門,所以當項目工程結束時,指揮部也會跟著被撤銷,就地解散。指揮部的成員組成,一部分為企業單位員工,大部分由上級指派,在工程結束后,指揮部人員可以留在工程企業,也可以返回原單位或者尋找其他的工程項目。這種模式中,指揮部負責任務的分配,本身不參與項目建設,是統籌規劃的“大腦”,傳達命令然后接收結果,現代新型管理模式的引入,已經漸漸淘汰了這種“一言堂”式的項目管理模式。
1.2.2PMC+EPC為主的管理模式
同國外的項目管理模式發展一樣,國內的大部分項目管理模式都是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所以,在現行了我國石化工程的項目管理模式中也有以PMC+EPC為主的管理模式,采用的PMC和EPC的管理模式都與國際上的一樣。不同的是,在中國PMC的自由度和權利范圍都沒有那么大,主要的決策權還是掌握在石化工程企業手中,PMC公司負責的是三方面的內容,即前期的基礎工程設計、投資估算、準備初步設計文件和獲得對初步設計的批準、完成執行階段工作包ITB的編制和承包商的選擇、完成長周期設備和大宗材料的詢價和預采購工作、制訂項目執行計劃和進度計劃等工作,而中間的實施階段,PMC負責的還是基礎工作,并不涉及核心,但是需要提供項目融資的支持。以及通過外包工程簽訂合同,在施工階段直接參與到管理當中,協助石化企業對工程項目的各方面的指標。這樣一來,石化企業方面要投入的人員就相對較少,在總體上減少了石化企業的支出,對一些新的石化企業和基礎建設能力不強的企業來說,這種方法無疑是最便捷有效的選擇。
1.2.3IPMT+EPC為主的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的管理方法,主要的管理工作是在石化企業自身負責項目工程的前提下,由工程管理公司的專家承擔技術顧問、技術指導和相應的協助,集中在執行層面的干預和管理,是采用EPC的執行流程,而在管理層采取的方式也與PMC相似,但是和PMC模式不同的是,其起到總規劃的部門是石化企業的管理,上級的直接干預,類似與基層建筑的指揮部管理辦法,項目的管理不受到其他外公司的參與,能夠使得石化企業更清楚明確地了解工程的整個進度,但是石化企業本身的能力對工程項目的進行和協調組織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對石化企業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
1.2.4多種類型的執行層管理模式
國內的項目管理模式因為借鑒了國外的已成熟的模式,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情況,特別是在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執行層面上,現有的模式有D-B模式,即設計和施工委托一個承包商,采購由業主自己來組織執行;E+PC 模式,即設計委托一個承包商,采購和施工單獨委托一個承包商;E+P+C模式,即設計、采購和施工分別委托承包商,或者設計、施工分別委托承包商,采購由業主自己組織實施。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EPC執行模式,因而都不具備EPC模式的優點。
2.新的管理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 總承包商和工程管理公司缺乏高素質復合人才、專業技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而在大型復雜石化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既需要懂技術,又需要懂法律、經濟、管理等綜合性人才。由于總承包商可能同時承擔多個項目的建設任務,所以導致一些專業骨干身兼數職,使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進度、安全管理等受到影響。
(2) 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還處在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向新的管理模式過渡階段,無論采用 PMC 還是 EPC 等模式,都不能完全擺脫 “當家做不了主”的 “老規矩”。主要原因: 一是在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時期,信用缺失現象時有發生,業主對總承包商缺乏足夠的信任。尤其在設備、材料采購環節,在施工分包商選擇等重大問題決策上,業主介入較深,還不能完全由 PMC或 EPC 承包商來決定。二是在工程項目建設決策問題上,我國習慣于 “領導”決策,而不是聽取咨詢人員、專家的意見進行科學決策。
(3) 重復工作增加額外管理成本。采用新的專業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減少業主的管理工作。但目前在國內某些石化 EPC 承包工程項目中,雙方簽訂合同后,為了確保實現項目目標,往往是業主或業主委托的咨詢公司,還要再制定項目管理控制文件或項目管理手冊,作為雙方共同執行的文件。同時業主投入資金和人力,采取聘請第三方檢測、監造、監督等手段,對工程項目質量進行控制、管理,由于重復投入而增加了大量額外的管理成本。
3.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發展趨勢和對策
從長遠的利益和競爭情況分析,我國石化企業過于冗雜的項目管理機構是石化企業邁向發展新階段的拖累,因此,很多企業不會選擇自主成立項目管理機構,而是外包給其他專業的公司負責工程的項目,以免在建設后期管理組織人員遣散和安置問題為企業增添多余的精力和物資的支出,增加企業運營的負擔。所以將設計、采購、監理、控制、招投標等等全權外包給承包商,是國內大部分的石化工程企業在項目管理上的大趨勢,對于自己企業專有的、固定的、專業性強的項目管理人員的培養和機構的設計有所欠缺。
石化工程產業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發展逐漸成型,但是還不甚完善,所以在實際施工過程和項目管理的實施過程中,要考慮項目本身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項目管理模式,“因地制宜”,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做無用功。也可以幾種項目管理模式共同使用,在項目的不同環節和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靈活應變,充分發揮各種管理模式的優勢,揚長避短,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和工程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率。
4.結語:
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新模式正處于發展、探索時期,目前還不能真正意義上完全實現 EPC 或者PMC 等管理模式。管理機制、法律、法規,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并且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模式也有待在實際運用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石化建設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這就愈加迫切需要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與國際接軌,真正提高石化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齊玉宏 . 創建項目管理新模式[J].中國石化,2012.
關鍵詞:庫存管理;庫存優化;經濟批量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logistic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all fields, and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is paper, based one traditional inventor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odern inventory management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inventory of a supermarket promotion perio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nventory cost of the target model, the study of the supermarket in the promotion period, whether it should increase the volume to reduce inventory costs, improve the income of the supermarket,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Key words: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optimization; EOQ
齏媸且恢窒兄玫淖試矗庫存管理是以滿足不確定的顧客需求為前提的,最大程度地降低庫存量,加強企業的競爭力。適當的庫存量可以使供應方生產保持均衡、降低訂貨的單位費用、防止缺貨、避免價格上漲等問題。而過量的庫存需要大量的管理費用,造成資金積壓嚴重,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本文分析了某超市促銷時期存在的庫存問題,著重對其庫存的控制和優化進行設計和研究。以改善該超市的庫存管理模式,從而達到降低庫存管理成本,提高超市收益的目的。
1 庫存控制方法和模型
1.1 庫存控制方法的選擇
常用的庫存控制方法有ABC分析法、定期訂貨法和定量訂貨法(經濟訂貨批量法)。現代的庫存控制方法有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Ⅱ)、分銷資源計劃(DRP)和準時方式(JIT)。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庫存管理在企業的管理系統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雖然ABC的管理方法可以降低對庫存管理的要求,但是ABC分析法是通過手工分類計算的,因此存在誤差。運用定期訂貨控制法,優點是訂貨期固定,可同時進行多種物品采購,減少了訂購和運輸費用,其不足是,需要對企業未來的銷售量進行準備預測,并且不能采用經濟批量的方式進行訂購。相比較傳統的方法,現代的庫存控制方法雖然先進,可是對于現在的大部分企業來說難以實現和采用。
企業選擇什么樣的庫存控制方法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要根據自身的系統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1.2 定量訂貨基本模型
定量訂貨也就是經濟訂貨批量(EOQ),是現代企業最常用的訂貨方式。這里用Q表示企業的每次的訂購批量,大批量、低頻率的訂貨方式會導致平均庫存較高;相反,頻繁的訂貨會導致年成本上升。只有采用經濟訂購批量才能維持訂貨量與訂購次數的平衡,降低總成本。
假設某種物品在單位時間內以恒定的速度消耗庫存量,庫存量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下降到零,此時庫存量立即補充到最高。如圖1所示。
假定A為全年的物資需求量,M為物資單價,C為單位物資全年持有費用,P為每次訂購費用。因庫存量在Q與0之間均勻變化,理論上的庫存量平均值為Q/2。得出全年庫存總成本為:
由此可得當毛巾的訂貨批量小于標準經濟批量Q時,超市應按折扣價格的標準經濟批量來購買,當訂貨的批量介于標準經濟批量和有折扣下的訂貨批量時,應采用按折扣價格訂購物品,而當訂購數量大于有折扣下的訂貨量時,應按照無折扣的全價的標準經濟批量來購買。
3 總 結
一個有效的庫存管理模型是企業必不可少的要素。上述關于超市促銷時期庫存管理模型進行優化,以降低庫存管理的成本為目標。應用定量訂貨模型的基礎上,討論了有數量折扣的情況應如何去訂貨。最后的結果顯示,不能盲目地選擇訂購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和訂購數量來分析哪種方式更能有效地降低庫存的管理成本。在保證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使成本降低,提高超市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李珍萍,胡潔瓊,趙菲. 東莞市某企業庫存控制策略研究[J]. 物流技術,2013(13):394-396.
[2] 何芬,翁玉婷,張玲玲,等. 庫存成本的分解及結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11):35-36.
[3] 時兵兵,杜天蒼. 焊管廠成品庫庫存優化研究[J].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6(3):52-56.
[4] 馬金麟,孟祥茹. 供應鏈管理[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