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6:23: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理安全健康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87
新生兒剛剛脫離母體, 體內會呈現出很多變化, 生理各項機能和調節功能都尚未生長成熟, 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 且不具備安全防范及自我防衛的能力[1]。因此, 在產科新生兒安全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產科新生兒安全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 將本院收治的200例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中100例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常規護理干預, 效果顯著,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初產婦, 且沒有精神病及嚴重軀體疾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0例。對照組年齡 21~40歲, 住院時間1~20 d, 其中65例順產, 35例剖宮產。觀察組年齡22~42歲, 住院時間1~18 d, 其中60例順產, 40例剖宮產。兩組產婦年齡、住院時間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①集體指導。通過發放書籍、多媒體、面授以及講解等方式, 在產婦產前為其增加育兒安全防范知識, 提高對分娩和嬰兒安全護理的認知度[2]。②個體指導。加強醫患溝通, 對于產婦的任何疑慮給予耐心的講解, 以便增強其依從性;依據產婦的不同情況, 給予及時、針對性的指導, 確保健康教育計劃落實到位。③健康教育措施。指導產婦正確的喂哺姿勢以及嬰兒含接姿勢, 保證母乳質量, 告知其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注意自身合理飲食, 保證新生兒的營養攝入及其正常生長發育;避免新生兒窒息、誤傷以及溢奶、抓燙傷、捂熱、濕疹及紅臀、敗血癥以及臍炎等情況的發生[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新生兒意外發生率及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問卷調查表調查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級別。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新生兒意外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100例新生兒中發生意外情況3例(3%), 對照組發生意外情況20例(20%), 觀察組新生兒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2. 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80例(80%), 滿意20例(20%), 不滿意0例, 護理總滿意度為100%;對照組非常滿意15例(15%), 滿意60例(60%), 不滿意25例(25%), 護理總滿意度為75%。觀察組產婦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關鍵詞 手術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評價
健康教育是維持人類健康的一項有效措施,2010年7月依據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實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按標準化、程序化開展,取得了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普外科經手術治療出院且術后有引流管的患者,2010年4~6月住院手術患者18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85例,女95例,年齡6~85歲,平均52.95±14.57歲,膽道疾病78例,腸道疾病35例,甲狀腺疾病28例,乳腺疾病7例,胃十二指腸道疾病23例,胰腺疾病3例,肝臟疾病5例,其他疾病1例;2010年7~9月住院手術患者165例為實驗組,其中男74例,女91例,年齡2~84歲,平均年齡54.96±15.74歲,膽道疾病74例,腸道疾病30例,甲狀腺疾病26例,乳腺疾病3例,胃十二指腸道疾病22例,胰腺疾病3例,肝臟疾病6例,其他疾病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疾病類型等方面經統計無顯著性差異(P>0.05)。
方法:⑴對照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給予一般說教及簡單舉例,將醫院規章制度、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前術后配合要點由責任護士不定時,隨機對患者講授。
⑵實驗組健康教育方式:根據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①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的制訂:充分綜合外科患者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健康問題和護理需求[1],將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期間的健康教育項目制成表格,表格內容包括教育內容、日期、教育形式、評價、護士簽名、患者或家屬簽名,教育內容含入院時、入院后、術前、術后及出院時5個方面。②實施: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在患者入院當天負責填寫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眉欄后放在病歷中,由責任護士在不同階段,以不同的形式,為患者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和訓練指導,每項內容落實后寫下宣教時間,在教育形式欄打勾并簽名,并對患者掌握情況每天進行評價,確已掌握的教育內容,責任護士在健康教育記錄單評價欄打勾,并由患者或家屬確認簽名,對部分掌握或者未掌握的內容,及時再加強宣教,掌握后再簽名。
效果評價:①評價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情況。采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表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曉情況,該調查表內容包括病區環境、住院規章制度,安全防護知識,自身疾病知識,飲食基本知識,常用檢查配合要點,主要藥物的藥理作用及注意事項,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相關知識,各種管道的護理知識和配合要點,有關休息、活動、功能鍛煉等10個方面內容,每項測評分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分別記10、5、0分,采用百分制,得分≥85分為知曉,否則為不知曉。對照組與實驗組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表均在出院前1天由患者及家屬共同完成[2]。②評價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護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醫院就診、治療期間發生的跌倒、走失、用藥正確、誤吸或窒息、燙傷以及其他與患者安全相關、非正常的護理意外事件[3]。
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X2檢驗。
結 果
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效果顯著,見表1。
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實驗組發生胃管脫出2例;對照組發生胃管脫出6例,跌倒1例,墜床1例,尿管脫出1例,頸部負壓引流管脫落1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的應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曉率。傳統的健康教育隨機性強,缺乏預見性、系統性,教育內容不全面、不具體,常常會出現宣教內容重復或遺忘,造成健康教育的不連貫,不系統,多流于形式[4]。而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內容全面,涵蓋了各種相關知識,護理人員依據健康教育記錄單對手術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后,及時對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逐項的落實,它使健康教育程序化、規范化,避免了漏項的發生?;颊吣芗皶r獲取相關健康知識,得到詳細具體的指導,從而使得健康教育知曉率較前明顯提高。
調動患者及家屬參與落實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自我健康意識。讓患者或家屬參與到健康教育工作落實中,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能夠產生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去遵照執行,積極配合各項措施,防止各種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由被動接受轉化到主動參與,明顯提高了自我健康意識。
健康教育記錄單的應用,有利于質量控制,提高護士的工作主動性。通過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的應用,可引導護士必須按健康教育記錄單內容落實健康教育,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自主性,主動回到患者身邊去,圍繞患者的需求進行健康教育。護士長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健康教育記錄單的完成情況,了解患者對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對健康教育質量進行檢查及監督,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使健康教育成為一種常規化,達到最佳效果。
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療糾紛。護理人員依據健康教育記錄單進行健康教育,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護士給患者的時間增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不僅可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和安全感,促進護患之間的相互理解,密切護患關系;還體現了護理人員尊重患者、關愛患者,服務群眾的良好職業道德風尚[5]。護患之間的互動加強,促進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黃麗君,殷月瑛,李紅娟.臨床護士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與對策.護理學報,2006,13(3):74.
2 唐運香,高早瓊.顱腦損傷健康教育課堂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1):7.
3 李漓,劉雪琴.我院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建立與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1):54.
[關鍵詞] 兒科門診輸液室;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b)-097-02
我院兒科門診輸液室承擔著小兒靜脈注射、皮內注射、肌內注射及霧化吸入等護理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節奏快,患兒在院停留時間短,正是這些特殊性,在對患兒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為充分尊重和維護患兒及家屬的權利,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筆者對兒科門診輸液室在實施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采取相應對策,現報道如下:
1存在的問題
1.1護理操作前后告知不清
臨床護理告知中,護理人員是不可替代的告知主體[1],護士應當把護理告知作為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滲透到護理過程中,既可以讓患兒及家屬放心滿意,同時也能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在為患兒輸液時告知:輸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輸液中,如何護理好輸液中的患兒,避免漏針,輸液完后,如何按壓穿刺點,做好留院觀察等,往往由于穿刺人數多,護士沒有足夠的時間詳細告知家長,僅簡單一句“把寶寶照顧好”,家長沒有得到可行性指導,出現漏針后情緒大,還會因重復穿刺導致護患糾紛產生。
1.2治療用藥及作用告知不清
護士忽略了自己是告知的主體,不能主動告知患兒家長,所用何藥,有何作用以及注意事項,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以及得到相應的告知,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不高。
1.3對不健康行為教育缺乏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患者確立健康模式、健康行為[2],患兒及家屬在輸液室留觀期間,會將他們在日常活動中的一些不健康行為表現出來,由于護士工作量大,人員缺編導致的工作壓力大,使她們往往是聽之任之,熟視無睹,或者簡單地予以更正,讓家長一時難以接受。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要改善患者對自己不良行為的認識和行為的改變,雖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達到應有的健康教育效果[3]。
1.4健康教育內容及形式簡單
在門診輸液室的墻面上,以圖文告之的形式刊出了一些對護理操作的告知內容,但是這種形式,不能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沒能達到應有的目的。家長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患兒身上,不關注其他事情,健康教育的內容也是對事不對人,缺乏針對性。
1.5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有待提高
作為健康教育的實施者,護士應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如: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才能使健康教育工作達到效果。由于臨床護士沒有系統地受到相關培訓,往往是憑經驗辦事,對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
2對策
2.1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根據輸液室的工作特點,以及患兒就醫后進行輸液等各種治療流程,將健康教育貫穿于各種護理工作環節中,各個班次中,明確職責,形成制度,逐個落實,責任到人,以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逐步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避免護理工作的盲目性。
2.2實行科學排班,保證人力資源
根據每個季節,每天各個時間段患者的流量特點,及時調整各個班次的上班時間,實行彈性排班制,以充分保證患者高峰期間,護理人員相對充足。安排專職的巡視班,不斷地巡視觀察間,主動換藥、主動拔針,做好輸液中、輸液后、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如何發現患兒是否漏針、拔針后如何按壓,按壓多長時間等,確保每項護理工作準確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滿意度。
2.3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除墻報外,在輸液室增設一臺大屏幕電視機,滾動播放小兒疾病的護理常識、兒童營養、生長發育等相關知識,圖文并茂,中間穿插播放兒童喜愛的動畫片、兒歌等等,結合疾病及傳染病的流行特點,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將各種操作的相關告知、基礎護理知識等制成溫馨告知卡,發給患兒及家屬。如做皮試時,發放溫馨告知卡,除告知家長,做皮試后的相關知識外,還可以記錄看皮試時間、注意事項,讓患兒及家長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2.4加強對護士綜合素質的培訓
作為兒科護士,護理操作技術嫻熟是基本條件,同時還應具備各種相關知識,如法律知識、溝通技巧、心理學、教育學、美學等,在工作中才能主動為患兒及家長提供健康指導,以滿足患者在疾病信息、情感方面的要求。定期為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科學考核,設計各種場景,讓護士現場發揮、靈活應對,提高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5提高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過程中,針對家長的個人習慣、文化背景,家庭及社會支持,確定有針對性、創造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兒及家屬的護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同時也讓家屬了解并理解了護理工作,減少了護理安全隱患。
2.6以健康教育為切入點,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理念
護士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是小兒生活的中心,小兒是家庭的重心,必須支持、尊重、鼓勵、提高家庭的功能,維護和支持家庭原有的照護方式和決策角色。用愛心和責任心去影響他們形成合作指導型的護患關系,發揮家長護理患兒的積極性。讓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到醫療服務中,也是預防錯誤的有效手段[4]。
3結果
通過對兒科門診輸液室護士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使患兒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增加,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升,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有效地避免了護理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陳筠.臨床護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
[2]張,高德彰,吳光曙.患者教育的起源和現狀及發展方面[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6-367.
[3]于普林,葉文,劉雪榮,等.社區高壓患兒自我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31(11):833-835.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479-02
婦產科護理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且需要高責任心的護理任務,其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孕產婦的身心健康和新生兒的安全健康。本研究選擇我院患者進行研究,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1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分布為26.11±5.22歲,最大年齡為39歲,最小年齡為21歲,其中初產婦為141例,占82.94%,經產婦為29例,占17.06%。按照是否實施健康教育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經濟狀況和產次分布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
1.2 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普通的健康教育,在研究對象存在疑問時及時進行解答。而健康教育組則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分娩前健康教育、分娩后健康教育。其中分娩前健康教育采用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發放宣傳材料,講解分娩前產婦的注意事項,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分析原因并解決。對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提前預防,解除產婦對分娩過程分恐懼心理。分娩后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教育、產后恢復和保健教育,保證母嬰在分娩過程中的安全。
1.3 評價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影響健康教育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記錄產婦產程、產后出血量、剖宮產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調查研究對象的滿意情況,計算滿意率。
1.4 統計處理:本研究選擇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統計方法為t檢驗和卡方檢驗,P
2.結果
2.1 研究人群不同組別分娩疼痛程度及剖宮產情況分析。研究顯示不同組別再產程、產后出血和剖宮產率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
2.2 研究人群不同護理組別住院時間、費用及滿意度分析。研究顯示不同組別再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分析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
2.3 婦產科患者護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分析。對臨床健康教育組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為知識老化、缺乏溝通、健康教育時間不恰當等,(見表3)。
3.討論
婦產科護理過程是一個影響母嬰身心健康的護理過程,其直接影響而產婦及其家屬的生命質量和健康,同時對于樹立醫務人員的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護理過程中應時刻保持以患者為護理和治療的中心,時刻謹記自身的責任,不斷加強護理人員護理知識和質量的培訓,有效規范護理過程[1]。健康教育是一種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其可有效的提高產婦對于臨床分娩知識的知曉率,增加護患之間的溝通和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充分發揮護理在保證分娩過程中的作用。不僅可有效的改善傳統護理方法和護理治療中存在的弊端,為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服務,以高素質的護理人員為基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增加產婦及家屬對分娩過程的信心,還可在預防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中發揮顯著的作用[2,3]。但研究顯示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知識老化、缺乏溝通、健康教育時間不恰當、角色認知措施、教育內容單一和文化水平低等。針對于此臨床護理人員應不斷加強知識培訓,采用邊學邊用、以用代訓的理論,做好優秀護理經驗的匯報,增加臨床護理的責任心,放低身價,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促進其逐漸進入良性循環的過程。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婦產科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但應注意盡量消除影響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4-227.
[關鍵詞] 健康教育;輸液中心;護理
隨著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由以“疾病為中心”和以“病人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模式轉變。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偨Y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對門診輸液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體會如下:
1 健康教育對門診輸液中心護理人員的要求
由于門診輸液中心患者病情多樣化,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多層次的知識結構,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實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培養良好的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的技巧,并且還要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醫療新信息、新動向,不斷拓展知識面。
2 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2.1溝通技巧
①語言性溝通:語言通俗易懂,簡單明了,杜絕過于專業化術語,使用溫和的語氣,適中的語速進行溝通交流,并且使用禮貌用語,尊重病人。加用安慰性的語言,可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產生依賴和安全感。②非語言性溝通:提倡微笑服務,衣著整潔,著淡妝上崗。同時注意坐立行走姿勢符合職業規范,操作要輕,保持護士的美好職業形象,贏得患者信任。
2.2建立健康教育輸液常規流程
①輸液前告知流程:明確通過輸液時給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是實施健康教育的“黃金時間”[1]告知患者現遵醫囑要給您靜脈輸液,詢問患者在輸液前有何要求,放好輸液架于合適位置。②注射告知程序:Ⅰ認真核對藥物名稱及患者姓名,查對藥液有無渾濁,絮狀物,查對患者姓名,采用雙向核對,確保注射安全。Ⅱ注射時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嚴格一人一巾一帶一洗手,認真消毒注射部位,注意徹底排除輸液器內空氣。Ⅲ進行個性化指導,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及藥物性質調節輸液滴速,告訴患者不要隨意調節輸液滴速及輸液的注意事項、所用藥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Ⅳ輸液過程中認真巡視,觀察藥液有無變色,輸液滴速是否準確,穿刺部位有無外滲、紅腫,有無皮疹、瘙癢、胸悶、氣憋等過敏征象和藥物不良反應等,并及時解答患者的任何疑問。③拔針告知流程:首先告知患者液體已經輸完,現在給您拔針,其次告知患者正確按壓針眼的方法,不要搓揉,以免出血損傷血管。
2.3宣傳用藥常識
護理人員要使病人認識到用藥準確的必要性及意義。尤其是用藥時間、劑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及其注意事項,還要使病人認識到盲目和濫用藥物的危害。
2.4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差異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采取各種易于患者接受、簡單易懂的形式如:圖片、板報、宣傳冊以及輸液時的現場演示等方式主動為患者解釋,使患者在治療的同時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參與過程。
3 體會
護理服務的特性決定了影響護理服務質量的因素是時常發生的,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語言溝通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3],當患者滿意時,會增加對護士的信任感和順應性,從而對治療產生良好影響。健康教育實施后,明顯增強了門診輸液中心患者的健康意識和自我護理能力,提升了他們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颊邚拈_始輸液那一刻起就開始享受到的是護士全方位的照顧,不僅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而且使繁雜的輸液過程變的輕松有序,服務質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護患糾紛減少,使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通過開展門診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屬得到系統的、專業的健康指導,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降低疾病的復發率,縮短病程,影響和改變病人的健康行為,獲得最好的生活質量;而且促進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3~5]。從而推動了整體護理工作在輸液中心的有力開展。隨著傳統醫學模式的轉變,過去以疾病護理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也向著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健康教育是幫助人們形成正確行為和觀念好地自我護理和保健的重要手段。
4 結論
針對、病種,通過合理的宣教,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要求和存在的問題,從中得到及時解決,為促進患者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建輝.新時期服務創新特點和管理創新.中國醫學學術期刊,2010,05.
[2]彭雅君,鄭碧霞,黎小群.門診輸液患者健康需求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65-66.
[3]王良瓊.靜脈輸液中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6;21(8):23~25.
關鍵詞: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脊髓損傷;效果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 SCI )是世界各國的高發病患之一,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脊髓結構、功能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自主功能的障礙。外傷、醫源或血管等因素皆可導致脊髓損傷,呈現出高發生率、高致殘率、高耗費的特點。在脊髓損傷患者中,青壯年患者居多。多數脊髓損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如果對患者護理不當,很容易會發生壓瘡、泌尿系統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1]。隨著康復醫學的快速發展,SCI患者康復治療也取得顯著成效,有研究表明[2]通過康復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因而在為SCI患者實施整體護理過程中,根據護理管理新模式,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設計出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以使用標準化、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流程,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性、高效性,使患者得到最佳護理服務[3]。經過一年的臨床應用,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的設計 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宣教對象為患者和家屬,由脊髓損傷??漆t生、治療師、護士長、專職健康教育護士、??谱o士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其內容包括入院時、住院康復治療中、出院前、出院時指導教育及效果評價。
1.1.1入院時指導教育 內容包括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管理制度、探視陪客制度、訂餐制度、呼叫器的使用、腕帶的目的、安全管理、檢查內容目的及注意事項。
1.1.2住院康復治療中的指導教育 內容包括相關疾病知識、康復護理營養指導、用藥指導、管道護理、心理康復知識、康復護理技術指導(如良肢位擺放、墊的使用方法、肢體主被動運動、轉移、步行訓練、呼吸功能訓練、ADL訓練、皮膚清潔與護理、膀胱功能訓練、腸道功能訓練、肌力訓練、輔助器具的使用)、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安全防護、各種意外的預防與處理(起立時低血壓、自主神經過反射、痙攣)。
1.1.3出院前的指導教育 內容包括家庭設施改造內容、自我監測病情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心理調節、持續康復鍛煉方法。
1.1.4出院時的指導教育 包括辦理出院手續流程、定期復診時間、出院帶藥指導、安全指導、疾病保健預防措施。
1.1.5效果評價 分為掌握、了解、不了解三個等級,在相應欄內打“V”,有教育者及教育對象簽名。
1.2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住院時間超過二個月的脊髓損傷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8.5±17.2)歲,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肢體、腸道、膀胱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排除嚴重心肺肝腎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嚴重精神疾病或拒絕治療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經濟收入、職業、文化程度、病程、病情及入院時SCI患者疾病康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康復健康教育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均給以藥物治療及常規康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模式的健康教育,入院時由首問護士進行入院宣教,責任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隨機介紹疾病相關知識,予以健康指導,出院時由主班護士行出院指導。
實驗組由責任護士嚴格按照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實施連續、動態、有計劃的康復健康教育,由護理組長評價?;颊呷朐簳r,由首問護士向患者解釋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時完成入院時的指導教育內容;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由責任護士根據該表內容、患者病情進展對患者實施治療中、出院前的康復健康教育并負責簽名,每周護理組長對患者相應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對于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進行反復的強化教育,直到達到目標為止[4]。護士長在晨會交接班時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指導表內容掌握情況,督促做到真正實際的落實;在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做好出院時指導。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能力、護理工作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健康教育質量效果評價情況。
1.5評價標準及方法 在患者住院治療10w時,由責任護士給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分別采用《SCI患者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以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作答,共16題,每題2分,總分32分,知道2分,部分知道1分,不知道0分三個標準,知識認知水平達標:>20分。醫院自行設計表格《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以滿意、一般、不滿意作答,共24題,每題2分,總分48分,滿意2分,一般1分,不滿意0分三個標準,滿意度達標:>40分。我科自制表格《健康教育檢查效果評價表》,以肯定、基本肯定、否定作答,共10題,每題5分,總分50分,肯定5分,基本肯定3分,否定0分三個標準,效果評價達標:>45分。并發癥發生率評價:在治療10w進行療效評價,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壓瘡、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關節僵硬。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字2檢驗,P
2結果
在患者入院開始進行問卷調查,兩組SCI患者疾病知識認知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使用健康教育指導表10w后,SCI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提高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隨著健康概念的逐步更新,康復護理健康教育應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模式,應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已經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規的健康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患者需求[5]。在康復護理活動中,要加強康復健康教育,使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了解,保證護理工作高效運轉,提高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水平,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一定的健康指導,提高患者滿意度[6]。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型以及共同參與型的關系,將"替代護理”轉變成“自我護理”,使患者認識到脊髓損傷的康復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并使患者意識到自我的價值,面對現實,最大程度的恢復肢體殘存功能[7]。
我科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在臨床上使用,觀察有以下效果:①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SCI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得到滿足,增強了護患之間溝通交流,同時對患者進行耐心詳細的講解,讓患者感覺到受重視,避免了遺漏或疏忽的情況發生,促進了護患關系的融洽,有利于各項護理措施實施,取得患者信任;②提高了康復健康教育質量及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能力:因絕大部分護理人員很少或從不主動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8],該表的制定要求科室每位護士都要學習培訓并在臨床工作中嚴格完成健康教育指導表的內容,提高了康復健康教育的執行率,同時又統一了教育內容,避免因年輕護士??浦R和經驗的缺乏造成低效教育。又保證了持續健康教育,提升對患者康復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9]。其次,護士長、護理組長、健康教育護士、責任護士在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協調配合,各司其職,使其確實落實在實踐工作中。并實行多種宣教形式,便于患者理解和記憶,有效促進患者對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掌握;③減少SCI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通過反復強化康復健康教育內容,讓患者及家屬掌握并發癥相關知識,進而對潛在并發癥進行預防和護理,主動積極配合,參與康復治療、護理。
康復健康教育指導表在臨床應用突出了??铺攸c,規范了護士健康教育行為,使護士在工作過程中的服務質量、知識價值、技術價值得到發揮,激發和調動了護理人員內在活力和學習熱情,使其主動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工作,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綜合素質。該表內容具體、科學、準確、方便,將其應用于康復健康教育之中,提高了護理健康教育質量、患者滿意度及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能力,并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在臨床具有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學靜.脊髓損傷后發生自主神經反射異常40例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2,18(25):93-94.
[2]鄭彩娥,王元姣,王雅菊.康復健康教育對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 康復醫學雜志,2013,28(7):665-667.
[3]張翠源,劉冰,任銀萍.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30-31.
[4]賈勤,等.循證護理在脊髓損傷患者早期護理及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0,5(12):361-363.
[5]田昌英,樊英,江賓,等.PDCA聯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對卵巢癌化療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6):670-672.
[6]張曦,蘆鴻雁,夏莉娟.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在腫瘤??漆t院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實用護 理雜志,2014,30(12):76-78.
[7]毛丹,易蕊,夏薇,等.健康教育在脊髓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2,31(2):164-165.
【關鍵詞】健康教育;執行表;應用;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87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0-0095-02隨著健康觀念,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及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日趨顯現它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意義。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護理質量的水平和醫治效果.目前,患者滿意度作為醫院,甚至衛生系統評價醫療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而患者滿意度提高的過程實則是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的過程。在我科由于顱腦疾病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工作量大護士每天完成大量的臨床護理操作,很少有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一直以來存在患者服務滿意度偏低的狀況。根據患者住院期間必須經歷的過程,我科制定了健康教育執行表。因此,本文就健康教育改進進行一個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采取方便取樣的方法選擇2012年1月—5月在我院神經外科兩個病區300例住院患者為對象。選擇:腦膜瘤、鞍區腫瘤、聽神經瘤、膠質瘤、腦血管病變等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病例。排除精神障礙者、小兒患者、不能配合患者及拒絕參與者。兩組資料上在年齡、性別、教育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實驗組操作過程:
1.2.1.1入院介紹及安全教育:對新入院的病人由護理主管熱情接待,介紹主管醫生、主管護士、查房制度、作息陪伴制度等。帶領病人參觀病房環境、醫療設施如: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病床。同時進行安全教育如:消防安全、床欄的正確使用防墜床、呼喚器的使用等。同時由護士和患者一同在健康教育執行表上簽字。
1.2.1.2輔助檢查教育:由責任護士根據醫囑在患者化驗或物理檢查前一天適時向患者講解檢查項目有關的目的、注意事項,并發放對應的檢查項目宣教單以供家屬傳閱、加深記憶、確保檢查及時進行。同時由護士和患者一同在健康教育執行表上簽字。
1.2.1.3用藥及疾病知識教育:由責任護士在執行用藥醫囑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及所用藥物知識。包括:藥物的使用目的、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使用的方法、使用時間、以及特殊藥物的針對性教育如:硝普鈉、多巴胺。同時由護士和患者一同在健康教育執行表上簽字。
1.2.1.4相關手術知識:由責任護士在術前一天進行手術前準備:剃頭,配血、藥敏試驗、禁食時間及其必要性的健康教育。術后進行飲食,,功能鍛煉,傷口拆線時間、洗頭時間,方法等健康教育。并發放術前指導宣教單及術后飲食過渡宣教單,以供家屬學習、執行。同時由護士和患者一同在健康教育執行表上簽字。
1.2.1.5出院指導: 患者手術治愈后,身體特別是神經功能的恢復仍需較長時間。做好出院指導也是患者所期盼的,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1-2天或當天進行指導工作。[1]包括:康復鍛煉:手術后神經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指導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用藥知識指導:按時按量服藥特別是抗癲癇藥和激素類藥絕對不可隨意停藥減量加量、合理膳食、詳細介紹復查的重要性及時間和方法,若出現不適及時就診及電話聯系方式。同時發放不同病種的出院指導宣教單。同時由護士和患者一同在健康教育執行表上簽字。
1.2.2對照組:按神經外科疾病護理常規護理。
1.3滿意度評價:對兩組患者在出院日發放由本醫院護理部統一制定并使用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自己或在家屬幫助下填寫,由本人或經過本人培訓合格的助手,調查表填完當場收回。
1.4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百分率方法進行兩組比較。
2結果
結果顯示通過使用健康教育執行表后,除護士給予協助外,住院患者滿意率實驗組較對照組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檢查前后用藥指導,有需要時及時找到護士,護士主動征求您的合理意見,對護理工作的總體評價,手術前后指導方面,住院患者滿意率提高顯著。住院患者滿意率提高,說明該健康教育執行表可行。具體結果見表1。表1兩組住院患者護理服務質量滿意率
3討論
3.1護士主動性增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1)護士主動學習意識提高,提倡首問負責。當患者或家屬咨詢問題專業內容時,護士不懂的多會向高年資的護士請教或向醫生請教后再答復患者或家屬。(2)科室的業務學習增強,全面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每周一次安排查房,每二周進行一次業務講座,每月一次全院性業務學習。定時的操作技能培訓及考核。鼓勵護士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如:自考,遠程教育等。護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滿足患者需求,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3.2注重信息反饋,實現有效溝通[2]:在臨床工作中除了必要的治療護理工作外。必須加強護患溝通。良好有效的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及橋梁。要求護士以患者當做朋友,多替患者考慮,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改變以往護士生硬態度,以自我為中心地使用命令式或刺激性的語言[3]。提倡為每位患者多講一分鐘,多一份關心,多一點微笑。讓每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體貼。
3.3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由于神經外科病人病情重,病人及家屬知識信息的來源和理解能力有限。陪護者自形成輪班照護,護士對其健康教育時只是其中某一位,因此造成患者的護理、宣教的缺失。通過執行表讓其家屬有個書面的認識和學習,另外采取發放各種宣教單,反復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面對面講解患者關心的專科知識。提高患者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效果。因而患者心理由消極向積極方向轉變,為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結論
綜上所述護士依據病人不同階段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分階段在病人需求最迫切的時候以不同的側重點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不提供患者真正需要以外的信息,以免加重患者的負擔[4]。這樣病人才更容易接受掌握。也能夠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通過健康教育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服務水平。提高了服務滿意度。通過該健康教育執行表分階段、分點逐項進行健康教育更規范。
參考文獻
[1]段敏.健康教育在婦產科為手術期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1,9(10):511
[2]張育,楊莘.患者滿意度調查在提升護理質量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6,6(4):22~23
關鍵詞: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剖宮產;應用觀察;護理
健康教育在患者護理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對患者傳播進行個人衛生、疾病預防、保健常識、改善生活質量、自覺積極接受治療的一種影響個人和群體的活動行為[1]。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則是在患者病情發展到不同的階段進行的一種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健康教育,它包括了患者病情的診斷、疾病的治療、康復護理和出院指導等階段,這個是當前護理患者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健康教育的范疇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會三個部份,可以充分調動患者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了了解階段性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我院的32例剖宮產患者進行研究觀察,得出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日~7月30日收治的剖宮產患者總共32例。平均隨機的分配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6例,年齡22歲~38歲,平均年齡(28.45±2.01)歲,孕周37~41w,初產的有10例,非初產的有6例。觀察組16例,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7.24±1.58)歲,孕周37~42w,初產的有8例,非初產的有8例。已排除產前、中、后合并癥的產婦,其中年齡、胎次、孕周、手術方法和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通過對比無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正常住院的常規剖宮產后的護理。主要包括住院的病房的環境衛生、母乳喂養的指導、下床活動的指導、產后流血情況、水分以及營養的補充等情況。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階段性持續性健康教育。住院初期對患者進行住院宣講,剖宮產前進行產前教育,產后進行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并且對兩組的患者產后的母乳喂養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進行統計。
1.2.1產前教育 剖宮產前對患者進行適當的知識宣傳,包括醫院的環境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等,通過給患者提供知識的宣傳資料例如報紙、錄像、電視、講座等,從產前的教育降低患者的焦慮感[2]。同時還要對產婦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心態、孕次等,給每個孕婦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配合醫生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給患者提供健康輔導使患者積極的接受治療。
1.2.2術后進行的康復教育 對進行剖宮產的患者進行階段性持續康復指導,盡量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等類似情況。對于一些初產的患者相對于非初產的患者來說可能心里的焦慮和恐懼的感覺會更重一些,因此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是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利于術后康復。
1.2.3術后飲食指導 由于產婦受到物的作用以及長時間的臥床,很容易導致腹脹以及胃腸蠕動功能的下降,因此術后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以及腹部繃帶的放松,從而達到緩解腹脹的癥狀[3]。術后一般是6h之內不可以進食,6h后進行簡單的翻身等活動,避免腸道的粘連,同時可以開始進行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不能食用糖分高、面包等類似易產氣的食物,食物應該以清淡和流質食物為主,同時還可以喝一些催乳湯。
1.2.4母乳喂養指導 母乳是嬰兒成長的最天然、最完整、最安全主要營養來源,母乳中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以及抗體,而且母乳中含有大約50%的脂肪,是嬰兒的主要熱量供給來源,最主要的是母乳里的免疫球蛋白是嬰兒預防和抵抗外來疾病入侵的屏障。醫護人員給新生媽媽認真講解母乳喂養的一些基本常識,包括喂養的正確姿勢、方法、喂養的時間以及時間間隔等。嬰兒吸吮乳汁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以及子宮陰道的恢復。
1.3觀察指標與效果評價
1.3.1安全感 主要方式是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安全感的評價,滿分100分,患者的分值越高說明產后安全感越高。
1.3.2 舒適感[4] 本院自行設計制成的舒適度評價表格,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填表,表格的內容包括患者的病房環境、醫護人員的護理技術、服務態度、基本活動、知識講座等方面。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感到的舒適度越好。
1.3.3焦慮和抑郁的狀態[5] 本院參照漢密頓的焦慮量評價表,再結合本院的一些基本情況,自行制成的焦慮和抑郁調查的評價表格。滿分100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狀態越好。
1.3.4產后新生媽媽的住院時間、下床活動的時間以及母乳喂養的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根據調查得出的數據應用 SPSS 17.0統計分析完成數據的統計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通過觀察得出觀察組的剖宮產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明顯比對照組好很多,而且產后的焦慮抑郁的狀態也比對照組好很多,P
2.2剖宮產后對患者的母乳喂養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進行統計,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
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患者康復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還可以幫助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了解更多的康復護理知識,有助于患者治療的效果。對剖宮產的患者相對于自然產的孕婦可能壓力等各方面都相差好多,因此術前、術后的康復健康教育可以進行對患者的心理和健康狀況及時作出評價。對于一些經驗較少的患者家屬來說,康復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他們了解到在今后的護理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給新生媽媽帶來一些沒有必要的麻煩。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是一種醫學理念[6],康復健康教育不僅僅可以提高剖宮產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以緩解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以及減少剖宮產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
綜上所述,進行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值得各大醫院進行推廣和開展。
參考文獻:
[1]金斐.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5):213.
[2]柳麗萍,杜云霞,李彤彤.剖宮產護理中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4,9(18):175.
[3]陳麗芬,張燕君.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對剖宮產產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5(10):53.
[4]柳鳳華.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0,23(11):4409-4410.
關鍵詞:PICC置管;健康教育;需求
PICC是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為一種安全、方便、有效的給藥途徑,已廣泛應用于腫瘤化療、胃腸外營養等領域[1]。目前,國內PICC置管多采用肉眼觀察和超聲引導[2],PICC能保證患者的有效治療,為危重患者贏得搶救時間[3]?,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進行PICC置管患者260例,其中,年齡:17~78歲,平均47.5歲;性別:男性156例,女性10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或中專96例,大專107例,本科及以上23例。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 PICC置管根據住院患者的靜脈情況,靈活采用盲插、單純塞丁格技術、超聲引導下置管等方式進行。
1.2.2調查工具 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①PICC置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②開展健康教育前后PICC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比較。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所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進行描述,對開展前后自我管理行為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PICC置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情況,見表1。
2.2分別于2014年1~12月及2015年1~3月對我院PICC置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措施的落實與效果進行跟蹤調查。對開展健康教育后PICC置管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某此方面進行比較,見表2。
3 討論
3.1實施專項健康教育后護士更加關注患者的需求及感受,根據不同的人群及生活經歷,采用口頭、圖片、書面等不同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尤其對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初期給予每天進行一些導管相關知識的講解,以口頭或圖片講解為主。
3.2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后導管維護的依從性得到明顯提高,通過加強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依據置管不同時期進行知識需求的側重。護士每天的健康宣教及問候,貼近了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營造輕松愉快的現場宣教方式?;颊邔⑿刨嚺c理解給予了護士,依從性不斷增強,從而主動配合各項護理工作,護患雙方一體互動,達到了預期目標。
3.3 PICC健康教育的內容得到持續完善及效果明顯提高
3.3.1置管前健康教育:①對PICC置管患者及家屬進行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全面了解導管的重要性和風險;②發放PICC宣教手冊,指導認真閱讀,教會對導管的日常觀察和注意事項;③參觀已置管患者,現身說教;④祥細介紹帶管期間可從事的一般日常工作及勞動,以及手臂活動和負重事宜;⑤護士講解每個問題后采用反問方式,了解患者對導管使用注意事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3.2置管后健康教育:根據PICC置管不同的時期分別做好日常生活的強調,做好置管側肢體活動的指導,讓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實。內容包括:置管后24h內的注意事項,如第1d手臂制動30~60min,24h內置管手臂減少活動,第2d督導置管手臂的活動及熱敷要求、日常生活的禁忌、穿衣指導、沐浴指導、自我觀察的要點、帶管的一般維護要點、需返院處理情況、拔管指征及注意事項等。
3.4 PICC置管前后的護理服務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3.4.1置管前的護理:護士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血管條件、藥物性質等因素,在靜脈治療工具的選擇方面遵循了主動治療原則,選用合適的靜脈輸液工具,制訂置管前的操作流程、簽定患者知情同意書、術前準備、相關健康教育。
3.4.2置管后的護理:按制定護理操作流程及質量控制標準執行,全面培訓和督導護士的維護技巧,完善預防并發癥的應對措施,如靜脈炎、堵管、感染等的處理。并建立了《PICC長期護理手冊》,使護士在PICC維護過程中便于掌握和記錄相關情況,以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苾群瓰槟康?。
3.5拓展延續護理服務內涵,延續護理是指將患者被動尋救醫療服務,轉變為主動向患者提供幫助,將醫療護理服務從院內延伸到院外,避免PICC置管后護理的脫節。PICC居家護理服務內容包括:①換藥指導:做到每周換藥一次,通管一次,有特殊情況及時就診處理。②觀察指導:置管側的肢體有無發紅、發熱及觸痛等。③健康指導:患者活動、沐浴、睡眠、肢體運動等給予正確指導。
綜上所述,開展多種形式PICC置管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護士更加關注住院患者的病情及感受,患者的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延續護理服務得到了提升,降低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和護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侯慶梅,李靜,楊麗華.癌癥患者PICC改良送管方式的效果觀察[J].護理管理雜志,2015,22(18):59-61.
【關鍵詞】 糖尿病;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211-02
健康教育是融洽醫,護,患關系,建立信任感的基礎[1]。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已深入人心[2],如何更好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更好的進行住院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使之落實到位,我科通過對460例糖尿病患者應用健康教育執行單進行入院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內分泌科住院的18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篩選對象,共入組9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60例。將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6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310例、女性150例;年齡31歲―87歲、平均(54.09±4.89)歲;病程1周―30年,平均(9.21±3.40)年;,文盲21例、小學39例、中學268例、大專及以上132例。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0例作為試驗組,男性303例、女性157例;年齡30歲―81歲、平均(53.62±5.71)歲;病程2周―32年,平均(8.98±4.11)年;文盲23例、小學38例、中學258例、大專及以上141例。兩組在教育前入院知識掌握程度及行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接受教育和住院次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的設計:參考相關文獻[1―5],經過多名專家評議認可,自行編制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問卷的信度為0.856,克龍巴赫系數為0.872。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包括2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床號、住院號、糖尿病分型、病程、住院次數、接受入院健康教育次數等。第二部分是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項目,共31個條目,內容包括一般指導(病區環境、管床醫生、護士及護士長、住院次日標本留取方法)、病區管理制度、病房設施使用、公共安全指導、高危意外安全指導及其他。對于執行單項目每個條目后面均有第一次及再次教育時間、教育效果評價、教育者及患者簽名欄。
1.2.2 干預方法
1.2.2.1 實驗組: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分3個責任組采用統一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教育及評價。對于新入院的患者,3名責任護士在接診患者時均使用統一的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按照執行單的項目逐一進行評估及教育,并在項目的對應欄內簽上教育時間及姓名,同時請患者在相應欄內簽名。將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放在患者床尾。住院期間,3名責任組長對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的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患者掌握不好的知識和行為,責任組長將再次進行教育和評價,并在相應欄內簽名。護士長每個月對3個組的教育效果不定期進行抽查,確保教育質量。
1.2.2.2 對照組:對于新入院的患者,責任護士在接診患者時首先按照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的內容進行評估,然后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入院宣教,內容包括:病區環境、管床醫生、護士及護士長、病區管理制度、病房設施使用、公共安全指導、高危意外安全指導及其它,醫囑開出后再講解住院次日標本留取方法,入院宣教工作完成。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再次按照入院健康教育執行單的內容進行評估。
1.2.3 統計學處理:以Epi data 3.1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3.1 應用健康教育執行單進行入院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增強患者對住院環境的了解,減輕入院時的焦慮,這由表1顯示,實驗組對其管床醫生及護士,護士長,醫生查房的時間 ,探視時間,午休及晚休時間的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 ,p
3.2應用健康教育執行單進行入院健康教育的方式體現健康教育的整體性和連續性,注重細節的落實,使健康教育質量得到了監督與控制,由隨意執行變成必須執行,護理執行單上有時間和執行人簽名,責任組長,護士長或者護理部領導可以按照記錄檢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護士行為,保證了健康教育的落實3。剛參加工作經驗不足的護士也可以按照流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通過與患者的人際溝通,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滿足,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4。應用健康教育執行單進行入院健康教育,秉承“我的病人我負責,我的質量我保證”的護理理念5,提升了護士的責任感和價值感
參考文獻
[1] 蔣曉蓉.淺談醫患之間的語言交流.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關于印發2011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1-03-05)
[3] 姚小芳,白會玲、老年病科優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性及體會 J中國社區醫師。2011:2(13):196
關鍵詞: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執行表;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R15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97-02
住院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流程的重要環節,《2011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應把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康復指導?提供心理護理作為重點工作來落實[1]?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早日康復[2]?
外科手術病人需經歷圍手術期的不同階段,各階段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為了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確保健康教育的質量,我們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設計了健康教育執行表,于2013年2月在普外科病區中應用,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的設計
1.入院健康教育包括:
A病區環境介紹 B住院規章制度介紹 C 安全教育 D病房設備與使用 E主管醫生介紹
F責任護士介紹 G便民措施介紹
2.效果評價包括:A掌握 B了解 C 部分了解 D 不了解
2 方法與管理
2.1 健康教育執行表的使用方法
2.1.1 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我們根據普外科30余種常見疾病的治療進程,從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康復指導等6個方面著手,編寫了標準的健康教育單?護士會在病人確診后發放相關疾病健康教育單,實施健康教育時,
護士圍繞該健康教育單上內容,并結合病人實際進行講解和演示?
2.1.2 在健康教育方式上,采用個別指導法[3]?這種方式比較生動和具體,護士可以近距離與病人接觸,能收集到更多的護理信息,從而促進健康教育的實施和反饋?
2.1.3 入院健康教育因為病人病情急或者責任護士忙等原因不能一次完成者,可分兩次進行,將每次健康教育的內容代碼記入表內,以備下次參考?每次進行健康教育者需記錄執行時間并簽名?進行下一次健康教育者,需對前一次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如患者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應再次進行健康教育,進行二次評價,直到患者達到為止?
2.2 健康教育執行表的管理
2.2.1 科室為每個責護組建有健康教育文件夾,健康教育執行表在病人入院后當天由責任護士建立,放于文件夾中?每一班的護士可參照執行表并結合疾病健康教育單進行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時,將健康教育執行表從文件夾中取出存檔?
2.2.2 責護組長和護士長可隨時對已經進行過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效果抽查,根據檢查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和分析,采取措施,確保健康教育目標的落實?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控制 健康教育為無醫囑的護理項目,執行時隨意性較大,應用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后,該護理項目變成了必須實施的護理工作[4]?由于受護士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溝通技巧?語言能力等因素影響,導致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時水平不等?科室編寫的疾病健康教育單按照6大模塊對專業知識進行了整合,與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結合起來,讓護士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既定的內容進行講解和宣教,既規范了護士行為,又保證了健康教育的落實?同時,在實施健康教育時,采用教育一評價?反饋一再教育一再評價?反饋的質量控制模式,確保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3.2 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健康教育執行表在設計上要求病人在住院期間
護士需對其進行9-10次健康教育,要對其治療過程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護理?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了與患者的交流,促進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士的理解,使病人認識到護士除了打針做治療,還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患者解決更多的問題?加深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提高了滿意度?
3.3 表格簡明?實用,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一目了然?護士應用時可按患者的需求安排健康教育的順序,省時?省力,體現健康教育工作的全程性,還具有保存及反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2011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
[2] 羅惠群,王紹瓊,陳群.加強社區健康教育指導病人自我護理.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 (1 0 ):524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3-0172-02
目前,隨著飲食問題的加劇及生活節奏和壓力的逐步增大,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正逐年提高,易造成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母嬰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安全。研究顯示,心理過度緊張以及不良生活作息是導致孕婦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1]。給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運動、飲食以及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我院自2015年1月對孕婦開展健康教育,在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進行孕期檢查并分娩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第七版,樂杰主編)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在妊娠前無嚴重的急慢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性疾?。虎蹮o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性疾病;④單胎妊娠;⑤孕前三個月內未服用脂代謝類藥物。所有患者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30.5±4.3)歲;發病時孕周22-30周,平均孕周(27.3±1.2)周;高中學歷42例,大專以上學歷53例,初中及以下學歷45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治療和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飲食控制治療和護理:指導孕婦進行合理飲食,整體上以滿足產婦的生理需求為宜;指導孕婦加強血糖自我監測護理,開始飲食控制治療之后便連續1周在測定餐前、餐后2h的血糖值,待血糖穩定之后則改為每周監測1次。醫護人員指導患者盡量少量多餐,多攝入富含纖維素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
1.2.2 健康教育方法
組織專業的醫護人員對研究對象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全面的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對于個別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和教育,健康教育為期1個月。具體內容包括:(1)向孕婦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以及治療和預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提高孕婦對疾病的認知。(2)加強對母嬰并發癥相關知識的教育。告知孕婦及家屬相關疾病的并發癥常識,引導孕婦和家屬加強防護。(3)加強對孕婦的心理干預指導。與患者加強溝通和交流,鼓勵孕婦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排解孕婦的不良心理情緒。(4)加強生活習慣的健康指導。鼓勵和指導孕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適當運動,禁煙酒和辛辣食物,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
1.3 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在健康教育為期三個月。在健康教育前以及健康教育1個月后采用自制問卷了解孕婦對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變化情況。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涵蓋孕期特點、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臨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應急處理措施、血糖自我監測方法、食物交換表內容以及自我護理等,問卷共20道題,共100分,采用四級評分法,60分以下屬于差,60-75分屬于中等,75-90分屬于良,90分以上屬于優。
1.4數據統計分析
用Excel 2007 錄入數據,用SPSS19.0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來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定性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孕婦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后,孕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較大提升(P
2.2 健康教育前后孕婦的血糖控制情況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孕婦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監測值均低于健康教育前的檢測值(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