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6:23: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語文教育感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教學實踐;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3-0076-02
一、新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特指“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參照,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學行為與策略。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啟動給沉悶的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逐漸提高,學生思維活躍程度、口語交際的能力及綜合性學習能力增強;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行為也正在發生變化,在語文課堂上開始逐漸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共贏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情境式教學,初中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以前滿堂灌的語文課堂變得開放而有活力。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它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氛圍和學生呆板的學習方式,活躍了師生的思維,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但是,由于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把握、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把握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傳授知識的時間分配、學習內容上關于學習文本與拓展知識以及在打好基礎和培養創新能力、在處理繼承 與發展等關系的處理上仍然存在種種問題,導致初中語文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形式主義東西太多,存在著一些誤區,例如:以“問”代“灌”;重人文性,輕工具性;沒有實效的熱鬧;多媒體使用不當;課堂教學中“務虛”;陷入空洞浮泛的誤區,導致學生茫然失措;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使學生厭倦抗拒;陷入浮光掠影的誤區,使學生淺嘗輒止;陷入單調直露的誤區,使學生思維僵化;陷入惟我獨尊的誤區,剝奪學生的逆向思維,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等。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依舊值得廣大教師探討。本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探討存在的誤區及對策。
二、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存在的誤區
1.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摒棄教材而只用“教參”教,然而新的課程理念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實行“拿來主義”,忽視對教材的研究和生成,對學情缺乏分析,導致課堂上內容照本宣科,缺乏創新。
2.部分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片面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很多老師為了搞活課堂,讓學生探究而一味地采用對話式教學,在這種對話過程中缺乏效率,表現在首先問題缺少層次和深度,其次,片面追求所謂的啟發式教學導致問題數量過多??雌饋碚n堂紅火熱鬧,然而又可能無效。表面上看似師生互動,實際上還是由老師牢牢地控制著課堂,這種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式“滿堂灌”。
3.語文課堂評價缺乏標準過于隨意。新課改強調教師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性,鼓勵性原則是課堂評價的重要原則,教師語言避免“冷”“硬”“辣”。但是,往往將課堂評價陷入無是非、無標準的誤區。
4.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日常教學中缺乏真實的效果。一節課,學生的討論少則幾次,多則十多次。討論后,學生展示,活動便宣告結束。而實際效果卻是熱熱鬧鬧一場空。
三、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新構思
1.利用矛盾使中學語文教學課堂充滿生命力。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等多維互動相互交往和溝通的過程。新課改明確指出現代課堂要改變傳統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過分強調“填鴨式”教育,避免課堂教學機械、呆板、枯燥,教學過程應該具有生氣和活力,課堂上應該充分調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努力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即最大限度的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意義得到充分發揮; 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解放。通過創造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和諧境界,在教學中勇于發現文本之間對立的張力,找到矛盾之所在,以便學生進入深層學習是語文教學中最有價值的一環。利用矛盾生成使教與學之間產生距離,才會產生教學對話,從而促使教學內容的生成。例如,在閱讀教學中自然的融入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樣就能打破表面的思維習慣,有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提高。即領會文本的言和意的統一、融合及契合。 優秀的文本,其言和意總能達到完美的統一和融合。
2.讓初中語文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文本是生活的縮影,生活是語文的真正源泉。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學習語文;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美,感悟人生真諦,提高語文素養。例如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文本,了解靜態的語言文字材料,還要啟發引導學生分析和感受作者的情感體驗,深入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學生在品味作品的韻味、高超之處存在欠缺,教師應該借助社會這個大的教學媒體,大的時空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情境??s短他們與作者心靈時空的距離,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去探尋不同時空的人生真諦,體驗悠悠歲月里不同的人生況味。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學生應該掌握“工具性”也應該重視“人文性”。關注現實生活,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與感動。
3.運用獨特的教學藝術形式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個性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所堅持的教學觀念直接營銷教學的方式,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開拓創新意識,敢于打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善于用自己獨特的思想方法和見解去解讀作品,并進行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和再創造。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要擯棄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舊模式,提倡使用學生獨立閱讀思考下的“講讀”模式;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創造性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誘導點撥,在“讀讀議議”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的導讀藝術就表現在善于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拓展閱讀思維的四維空間,在閱讀理解(感言辨體,入情得意)和閱讀遷移(運思及物)兩個層面上培養他們的閱讀創新能力。
4.注重學習過程,培養學習方法。新課改強調學習探究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科學學習。例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讀書方式,了解略讀、精讀和賞讀。首先,在略讀中,要教會學生自主感知“是什么”。學會去尋找“是什么”, 其次,教會學生在“精讀”中,學會自主探索“為什么”。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利用各種方法正確引導,巧妙抓住學生的接受動機,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為什么”的心理機制。再次,在賞讀中,自主回味“怎么樣”?!百p讀”,即“共鳴、凈化、領悟、延留”之后的創造性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鑒賞,培養學生對材料自主的進行正確還原合理異變的創造性鑒賞能力。
四、結束語
新課程的價值關注人的發展,強調中學語文課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避免新課改容易出現的誤區,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