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7:1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圖書管理系統的特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設計
目前,圖書館的圖書管理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特別是對于高校的圖書館管理來說。如果始終采用傳統人為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發生圖書信息、讀者信息等記錄不完善、查找圖書困難以及圖書入庫時間長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對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進行了分析。
一、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
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夠對圖書館中的數據和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它主要是應用一個數據庫的管理軟件,對圖書信息、讀者信息以及平常的工作等進行高效的管理,從而方便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而且,這種管理系統還具有查詢快捷、安全性高、保密功能強以及儲存容量大等特點。對于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讀者的各項行為,借閱以及歸還等,從而順利幫助圖書館管理員做好各項工作。在進行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時,要按照下面的需求進行著手:第一,系統的界面要非常美觀,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操作起來要非常方便;第二,要儲存好相關的信息和數據,確保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信息的分類要非常明確;第三,要具有較多的功能,能夠方便讀者非常快速的查詢到自己想要的;第四,對圖書的借閱、歸還過程進行全程的監督,保障圖書的完整性。
二、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
下圖(圖1)是系統總體功能模塊圖,客戶端和服務器端是連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可以使用ADO/OLE或者是DB實現數據的相通,能夠對數據起到保護和保密作用,而且,服務器和數據服務器端也是使用ADO/OLE或者是DB實現數據相通的。另外,在客戶端能夠對讀者的業務和管理員進行管理,在服務器端主要應用的是瀏覽功能。
通過圖1我們可以看出,客戶端主要包括了圖書管理模塊、圖書借閱管理模塊、管理員管理模塊、讀者信息管理模塊、讀者預定管理模塊、還書提醒管理模塊以及圖書統計模塊和網絡連接模塊。其中,圖書管理模塊能夠對圖書的信息和類別進行管理;讀者信息管理模塊能夠進行讀者信息的添加、查詢和刪除等;圖書借閱管理模塊能夠實現圖書的借閱、歸還以及繳納罰金等功能;管理員管理模塊包含了管理登錄管理、權限管理以及管理員自身的管理;圖書統計模塊記錄了圖書被借閱的的次數。
三、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具體設計
(一)系統的登錄設計
對于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來說,會按照登錄用戶的不同來進行相應的操作,如果是管理人員,可以利用任何一臺計算機通過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對系統進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管理員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對服務器上的圖書信息管理模塊進行管理,主要負責圖書的添置、刪除分類以及修改圖書的信息等。
2、對讀者信息管理模塊進行管理,及時添加、刪除和修改讀者的信息。而且,管理員還能時刻修改讀者的登陸賬號和密碼,甚至可以進行凍結和注銷。如果讀者的登錄帳號被凍結,就不能再使用,直到管理員解除凍結,將其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才能繼續使用。
3、對讀者的登錄身份進行規定,設置讀者的登錄權限。
4、對圖書管理系統進行權限的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在有新增加的讀者時,要設置專門的讀者組,將多個讀者放在一個組內;設置允許讀者閱讀的圖書,將圖書進行分類;將權限管理交給讀者組中的成員,讓他們負責,如果出現特殊情況要及時收回權限。
如果是以讀者身份進行登錄的用戶,要先進行賬號的注冊,默認所注冊的賬號是權限的,可以瀏覽到圖書館中大部分的圖書,而權限能夠通過管理員進行修改。讀者可以改變自己的登錄密碼,但是讀者號不能改變。另外,讀者可以在權限允許的情況下對圖書進行各個方面的查詢,比如可以查詢圖書的出版社、類別、責任人員以及正題名等,而且還能看見查詢結果的排列表。
(二)系統模塊設計
在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過程中,主要模塊的設計為:
1、管理員管理模塊。該模塊能夠對圖書管理員的基本信息進行添加、修改和刪除等,而且管理員登陸模塊還能對管理員的用戶名、密碼以及權限等進行管理。
2、讀者信息管理模塊。該模塊能夠對讀者的基本進行管理,比如信息的添加、刪除、刷新以及修改等。
3、圖書信息管理模塊。在該模塊中主要包括圖書的信息管理和類別管理,在信息管理中最主要的有圖書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詢,而類別管理中包括了圖書類別的添加和查詢。
4、還書提醒模塊。在該模塊中可以讀圖書還書的時間進行提醒設置,也可以選擇是否打開此項設置。
5、圖書借閱管理模塊。在該模塊匯總可以設計對圖書借閱信息進行顯示、刷新、修改、等功能,而且還要對繳納罰金的信息進行及時修改,確保圖書借閱信息的準確性。
XML是Web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可擴展標記語言是用來描述一種稱為XML的文件的數據對象,同時也部分描術了處理這些數據對象的計算機程序的行為。為圖書館理系統實現查詢功能奠定基礎。
1.1XML的文檔結構
一個典型的XML序言包含以下的語句成份:<?xmlversion=”1.0”?><!DOCTYPEbooksSYSTEM“books.dtd”><?xml-stylesheettype=”text/xsl”href=”books.xsl”?><xsl:stylesheetversion=”2.0”xmlns:xl=/1999/XSL/Transform>這個語句為了XML文檔數據的有效性說明、XML文檔的格式轉換和應用程序設計。
1.2XML查詢定位鏈接
隨著XML的發展,XML文檔的查詢、定位、鏈接的相關技術規范相繼出臺。這些規范完善了XML技術體系,使XML穩步發展。目前Xpath、Xlink、Xpointer是W3C推薦的用于XML文檔的查詢鏈接和檢索的規范。1.3XML與數據庫的交換在XML技術出現之后,各種傳統數據庫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支持XML的解決方案來實現傳統數據庫與XML之間的轉換。作為數據存儲載體,XML文檔也可以作為數據文件使用,同樣可以完成傳統數據庫存儲數據的任務和功能。
2XML查詢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設計
本論文是基于我院的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數據查詢為主要研究內容。我學院是省骨干高職院校。(1)招生規模在省內高職中處于前列,在圖書管理工作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2)我學院現有多個單機版本的圖書管理系統,存在數據格式不兼容,數據嚴重冗余等問題,課題組通過對現有系統的整個改造并結合學院中各個子系統之間數據整合情況,采用XML表示各子系統中的數據,形成圖書綜合管理系統。(3)使用基于XML數據的查詢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在眾多的XML查詢技術當中,選擇了XQuery查詢語言進行研究。(4)最終通過XQuery查詢技術能夠對圖書綜合管理系統中的XML數據進行有效的查詢,最后得到所需要的數據信息。
3實現圖書管理系統的查詢方法
3.1專業調查(社會調查法)
通過調查,弄清本校圖書館現有的多套圖書館管理系統運行方式,數據的格式,系統的缺陷,數據相互共享的需求情況。
3.2文獻資料法
通過專業圖書、期刊及網絡資料等資料文獻檢索方式,查閱國內外有關XML查詢技術方面的資料,并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總結其教訓,借鑒其先進的經驗,做為我們研究XML查詢技術在高職校圖書管理系統中應用的一個基礎條件。
3.3數據搜集法
搜集學院各圖書管理系統的相關開發手冊資料等。主要是針對XML查詢語言進行研究與應用,研究XML查詢語言中的XQuery查詢技術;利用這種查詢技術對高職院校圖書綜合管理系統進行查詢應用。針對XML查詢技術方面的資料很少,還有XQuery查詢技術在高職校圖書綜合管理系統中的查詢實現。
3.4XQuery查詢技術法
XQuery查詢技術從眾多的XML查詢語言是各個行業中表示數據的標準。基于關系數據庫的通用XML存儲查詢系統的研究與實現,能夠將XML文檔解析并存儲到關系數據庫中,實現不同圖書管理系統數據的查詢共享。
3.5主要觀點和創新價值
關鍵詞 數據挖掘;圖書管理系統;探究;設計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4-0157-02
當今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慢慢成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成為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面對龐大的信息資源,傳統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海量的信息要求使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來進行管理,此時,數據挖掘技術應運而生。如何利用這一技術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知識就成為了圖書管理系統中的重中之重。
1 數據挖掘技術概況
所謂數據挖掘技術指的就是從大量的龐雜信息中提取出隱秘的、之前不了解的、潛在的、有用的信息知識的過程。近些年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很多圖書館都從傳統的紙質圖書管理發展到建立了自己的數字圖書館。但是海量的信息也給數字圖書館的管理帶來了挑戰,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大量的信息很多時候都不能夠被提煉出來,數據是很豐富,但是有用的信息卻很貧乏。所以,怎樣才能夠充分的利用這些海量數據成為了圖書館的一大難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讓數據挖掘技術受到極大
關注。
2 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
分析
2.1 圖書館資源開發利用的缺失
其實,隨著數字圖書館的流行,很多圖書館都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但是圖書管理者沒有對龐雜的信息進行很好的歸類整合,也沒能有效地適用數據庫,對于大多的圖書館來說,數據庫建好后,除了進行一些常規處理外,根本就沒有對數據進行再加工和處理,也就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這樣就浪費了很多資源,最重要的是也沒能達服務于讀者的目的。
2.2 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存在不足
在圖書館查詢或者借閱書籍時,一般情況下都是讀者向工作人員提出信息請求,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檢索解答讀者問題。但是這些并不能滿足讀者需求。這些都使讀者處于被動位置,也就意味著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系統存在著不足。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應該做的不僅是為讀者提供書籍等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針對讀者的具體需求,挖掘出知識隱性的層面,更加貼近讀者想要的
答案。
在圖書館日常工作中肯定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讀者借閱過一次就沒有第二次,或者是熱門書籍讀者要預約,最后等很久才借到書或者是根本借不到,這樣的話讀者就放棄借閱。就會導致圖書館失去很多讀者,提升讀者對于圖書館的忠誠度也成為圖書管理系統必須解決的問題。相信通過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努力,為讀者提供不同于傳統信息的服務方式,很好的解決讀者的疑惑,就能夠使圖書館的讀者數量持續上升。
3 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
分析
3.1 設計的基本原則
設計的基本原則最根本的是為了滿足廣大的讀者,依據大多數讀者的閱讀水平和對計算機的掌握能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保證讀者的閱讀質量。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要嚴格按照國家文化部以及國家出版部門的要求,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要注意信息產業等相關部門軟件開發的規范,做到尊重權威的標準化體系。對于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還要注意到與時俱進,最好做到與互聯網或者是其他網絡的關聯度,保證不會與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脫軌。最后要保證系統能夠進行升級,能夠擴展新功能,開發新的用途,做到不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被淘汰,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和利用。最后設計的原則要注意到現有的圖書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結合現有的能力進行設計,否則系統設計后工作人員無法使用也是不可行的。要充分尊重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習慣。管理系統設計實施時,必要時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普及。
3.2 設計的最終目標
做好圖書館數據庫的建設,系統開發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數字圖書館的系統化、自動化和規范化。通過系統可以對圖書信息進行編輯之后存入建立的數據庫中,供以后進行檢索使用。
更好的管理書籍,對電子圖書進行細致的分類,一目了然的分類可以節約讀者的時間,及時的更新紙質書籍的狀態,例如書籍放在圖書館的具體某個館,在某個書架,或者是被讀者借走閱讀,又或者是紙質書籍有破損或者是銷毀等,這些信息輸入圖書管理系統便于讀者的選擇,數據挖掘技術也會根據讀者的需求推薦類似的書籍,從而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數據挖掘技術可以通過讀者進行檢索的信息得出讀者的根本需求,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最后得出最接近讀者需求的信息,通過圖書管理系統反饋給讀者,這樣可以使讀者更加便捷的得到自己所需信息。
4 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
分析
4.1 吸引讀者注意力
數據挖掘技術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得到讀者的需求以及需求的特點,這樣的話就能夠提前預測出讀者的閱讀意向,也就能夠根據預測的結果提前向讀者提供相關信息,這樣一方面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一方面還可以根據讀者對于推薦信息的反應做出改善,提供個性化服務,使得讀者對于圖書館的滿意度得以提升。
4.2 提升讀者忠誠度
讀者忠誠度是檢驗圖書館管理系統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好的服務才能夠造就高的讀者忠誠度,通過數據挖掘可以了解讀者的需求,提供給讀者個性化的服務,在數字圖書館管理系統中提供給讀者多樣的選擇,讀者就能夠享受到好的服務,自然讀者的忠誠度也就會提高。
4.3 了解讀者群體的需求
數據挖掘技術中有一種叫做關聯規則,通過這一規則可以發現讀者群體的特征。例如可以把讀者群體按照不同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等方面進行分類。或者是應用更詳細的分類方式對讀者群體進行劃分。通過分析得出他們的特點,全面了解讀者的需求,這樣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4.4 提高圖書館圖書的借閱率
圖書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可以將每天的圖書館藏書的借閱數據輸入管理系統,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得到讀者的借閱率以及圖書的借閱頻率,之后依據數據挖掘得到的信息對圖書進行合理的規劃,例如哪些圖書借閱率較高就建議圖書館相關部門加大購進力度,提供給更多的讀者以借閱機會,更好的滿足讀者的需求,更高效的進行圖書管理工作。
5 結論
在如今的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下,數據挖掘技術已經成為建設圖書管理系統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使得圖書館在如今網絡發達的社會不被淘汰,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數字化圖書館的方式得以存在。相對于傳統的信息服務,數據挖掘技術又展現其優勢,正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方式向讀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更好的服務于讀者,提高讀者對于圖書館的忠誠度。
參考文獻
[1]荊月敏.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推進圖書館個性化服務[J].黑河學刊,2014(2).
[2]宋麗軍.數據挖掘在圖書館管理上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5).
關鍵詞:圖書管理 意義 關鍵技術 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5-0016-02
隨著世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己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圖書館作為一種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圖書借閱頻繁,用戶管理多變,包含大量的信息數據,因此需要一個完善的圖書管理系統來實現對圖書書目、圖書借閱、用戶查詢進行統一、實時管理,達到各類用戶的需求。
一、研究的內容和意義
圖書館的書籍越來越多,人工管理已經不現實,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來管理眾多的圖書。傳統的圖書管理需要大量的人與大量的時間去管理與建立繁瑣的書籍目錄與對書籍編號。隨做圖書信息的大量增長,只能用計算機來管理。計算機來管理圖書能做到,高效,快捷,經濟,方便等。特別地,隨著Internet的普及和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許多基于互聯網的應用也不斷的涌現出來。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架構開發網站和系統已成為一種主流趨勢,人們對其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目前來看,基于B/S模式的圖書管理系統已經形成一套完備的方法,并趨向成熟。但是各有各的特點,高校不同,圖書管理系統往往也有很多不同,只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作以深入的調研,才能設計出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的圖書管理系統。因此,開發和實現一個適合宜賓學院實際情況的圖書管理系統成為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二、關鍵技術概述
1 B/S 架構
C/S 和 B/S 架構是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Client/Server:客戶機/服務器)架構是以局域網為基礎,將任務分配到 Client 客戶機和 Server服務器的一種開發模式;而 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架構是以廣域網為基礎,隨著 Internet 技術的興起,對 C/S 架構的一種改進。B/S 架構主要利用 WWW 瀏覽器,結合瀏覽器的多種 Script 語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術,實現原來需要用復雜專用軟件才能實現的強大功能。
C/S 架構主要有以下幾個缺點:
1)對客戶端軟硬件要求較高,造成了開發成本的增加。
2)移植性不好,不同系統環境下的應用程序很難兼容,如 Windows 應用程序不能在 Linux 系統環境下運行。
3)系統維護性差,升級困難。
B/S 架構的出現解決了 C/S 架構的以上不足之處,其具有以下優點:
1)統一的界面,簡單易用。用戶端只需安裝一個瀏覽器軟件即可訪問文本、圖象、聲音、電影及數據庫等信息。
2)可維護性好。對應用系統的升級,只需更新服務器端軟件。
3)擴展性好。B/S 架構使用標準的 TCP/IP 及 HTTP 協議作為支撐平臺,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通過對以上兩種架構的優缺點對比,并考慮到圖書管理系統的現實需求,本系統采用 B/S 架構來實現,為用戶提供簡單易用的統一界面,為系統的維護提供便利。
2 概述
是微軟.NET戰略的一部分。運行于Windows平臺.NET框架下,其不僅僅是 Active Server Page(ASP)的下一個版本,還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統一的 Web 開發模型,其中包括生成企業級 Web 應用程序所需的各種服務。 提供了一種新的編程模型和結構,可以生成伸縮性穩定性、伸縮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應用程序。 是一個基于.NET 的已編譯環境,可以用任何與.NET 兼容的語言開發應用程序,可以與 WYSIWYG HTML 編輯器和其他集成開發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無縫兼容。這不僅使 Web 的開發更加簡潔方便,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工具所具有的優勢,例如,開發人員可以用來將服務器控件拖放到 Web 頁的 GUI 和完全集成的調試支持。當開發 應用程序時,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XML Web services 或 Web 窗體或其他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每個功能都能得到同一結構的支持,使開發人員能夠使用身份驗證方案,緩存經常使用的數據,或者對應用程序的配置進行自定義。
是當前的一種成熟技術,由于它的簡單、可靠、安全和可管理等特性,在業界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應用。
3 MVC 設計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最早是由 Smalltalk 語言研究團隊提出的,業內廣泛使用的一種用戶交互程序設計模式。MVC 由三部分組成:模型(Model)、視圖(View)和控制(controller)。
1)模型。模型是業務流程和狀態的處理以及業務規則的制定。模型接收視圖的數據請求,屏蔽業務流程的處理過程,并返回最終的處理結果。業務模型的設計是MVC 最主要的核心,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模型。數據模型主要是指實體對象的數據保存。
2)視圖。視圖是指與用戶交互的界面。隨著應用系統的功能不斷增強,其規模越來越大,復雜度越來越高,用戶界面的處理也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MVC 設計模式對于視圖的處理僅限于用戶界面上數據的接收和處理,而不包括數據的業務處理流程。業務處理流程由模型來處理。
3)控制。控制是指從用戶接收請求, 將模型與視圖聯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戶的請求。控制是一個分發器,用于決定選擇什么樣的模型及什么樣的視圖來完成相應的用戶請求。控制層并不對數據做任何處理。例如,用戶點擊一個超鏈接,控制層接收到請求后,僅把用戶的請求信息傳遞給相應模型,告訴模型做相應處理,最后選擇符合要求的視圖返回給用戶。
MVC 設計模式將模型、視圖與控制分離,使得一個模型可以具有多個視圖。如果用戶利用某一視圖的控制改變了模型的數據,那么依賴于這些數據的所有視圖都應當反映當前的數據狀態。因此,一旦數據發生變化,控制將會把變化通知相應的視圖,從而使視圖更新。
在早期的應用程序中,應用系統功能模塊和顯示模塊耦合緊密,導致系統開發復雜、難以維護。MVC 設計模式的出現不僅實現了功能模塊和顯示模塊的分離,還提高了應用程序的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以及組件的可復用性。因此 MVC 設計模式在業內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文獻[7-10]是 MVC 設計模式與 ASP。NET 技術相結合的實際應用;文獻[12]介紹了 MVC 設計模式在企業進銷存系統中的具體實現。
三、圖書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統分析作為系統開發的基礎,它是一個將客戶的需求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為后續環節的設計與開發指明方向。
圖書管理系統主要實現對圖書的系統化管理,大體有以下幾個功能模塊:登陸模塊、基本信息管理模塊、圖書信息管理模塊和系統管理模塊。
1 登陸模塊
出于對系統安全性考慮,實現權限等級管理。系統管理員、老師和學生擁有不同的權限,在進入系統時需要通過用戶名來進行權限判斷,登陸后可進行不同的操作。進入系統后,首先看到登陸窗體,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認證,身份認證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過程:
⑴ 確認用戶是否為有效的系統用戶。
⑵ 確認用戶的類型。
第一個過程決定用戶能否進入系統,第二個過程根據用戶的類型決定用戶的操作權限。
如果是學生或老師登錄,不能對各種參數進行修改,否則用 Admin 用戶登陸,如果還要創建其他用戶,可以在用戶管理模塊中進行創建和管理,在創建用戶時,需要輸入要創建的用戶名和密碼,Admin 用戶還可以修改和刪除其他普通用戶數據。
用戶列表及其權限如表 1 所示:
2 圖書信息管理模塊
圖書信息管理模塊包括圖書入館管理、圖書借閱管理和圖書歸還管理三大部分。
1)圖書入館管理
圖書入館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對入館圖書進行管理,當系統運行時,顯示所有入館圖書的詳細信息,如果入館圖書的狀態顯示為“入館”,則表明該圖書已經進行了入館確認,不能再對其進行修改或刪除,如果入館圖書的狀態顯示為“創建”,則表明該圖書還未進行了入館確認,還可對其信息進行修改或刪除,若對該圖書信息進行了確認,則可點擊入館審核按鈕對其進行入館確認,使其變為不可更改狀態。
由于入館圖書較多,如果要查看某一入館圖書的詳細息,可通過 DataCombo 下拉菜單選擇所要查看的圖書分類名稱,即可顯示用戶所要查看的詳細信息。
2)圖書借閱信息管理
借閱信息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對圖書的借閱信息進行管理,當系統運行時,顯示所有圖書的借閱信息,可以對圖書借閱信息進行修改和刪除等操作。
3)圖書歸還信息管理
圖書歸還信息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對圖書的歸還信息進行管理,當系統運行時,顯示所有圖書的歸還信息,可以對圖書歸還信息進行修改和刪除等操作。
3 系統管理模塊
系統管理模塊包括用戶管理和修改密碼兩大部分。
1)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對普通用戶進行添加、刪除和修改操作。當系統運行時,顯示用戶名列表,當管理員選中某一用戶時,可顯示該用戶的用戶名及用戶類型。
2)修改密碼
修改密碼模塊有兩個功能:一、管理員通過調用此模塊添加、刪除或修改用戶;二、普通用戶通過此模塊修改自己的登錄密碼。
參考文獻:
[1]周張莉.高校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 2011
[2]文小鈴.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 2011
關鍵詞:信息管理系統 圖書管理 借閱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高了。如何管理、利用這些圖書資料和信息資源,是目前各所院校圖書館急需要解決的課題。學校以電子信息工程學科為龍頭,以計算機、機電工程學科為強項,帶動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全面發展的特色化新型綜合性高校。針對這一特點在設計圖書管理系統時按專業進行分類、管理。實現了圖書管理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
2、系統分析
2.1設計目標
(1)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友好的界面,清晰的操作界面,簡單易行的操作流程,使得系統有較好的可用性。
(2)為了使得系統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方便學生、教師以及匿名用戶等在校外或者校園網內對圖書館藏書信息、借閱信息等查詢,系統應該能只需要通過瀏覽器便可以方便的實現上述功能。
(3)系統可以按照用戶的角色或者用戶的權限不同而提供相應的借書服務。
(4)系統為用戶提供完備的圖書信息的查詢功能。系統也同時提供根據用戶的角色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搜索權限控制機制,在必要的時間內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
(5)系統為圖書館管理員提供相應的報表統計功能,為圖書管理員提供圖書信息等相關的數據報表統計,為用戶提供導出Excel等功能。
(6)為教師、學生等用戶提供個人借閱信息等相關查詢功能。
(7)系統支持圖書借閱超期罰款統計等功能。
2.2系統框架
通過上述需求分析,在本系統適合采用C/S架構與B/S架構混合結構。在圖書館管理端采用C/S架構的桌面應用程序,使得系統具有良好的可交互性,開放性強,最重要的是可以對系統進行嚴密的安全管理。而在普通的計算機終端,為了滿足用戶可以隨時通過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就可以方便的對最新的系統進行訪問,故采用B/S架構進行設計,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瀏覽器享受系統服務器提供的無差別服務。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的整體架構設計圖
3、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的需求分析,分別詳細介紹了圖書管理系統功能模塊的詳細說明。主要日常管理包括借書業務、還書業務、查詢業務、統計業務;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讀者信息管理及圖書資料管理、查詢功能包括管理員的查詢和讀者自行查詢,過期查詢及滯納金的繳費情況查詢以及讀者預定圖書等六大功能。
圖書管理系統的軟件結構圖,如圖2所示。
圖2圖書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圖
4、系統數據庫設計
根據上述各功能模塊的描述,可確定系統的數據模型,設計出數據庫的關系屬性,并將邏輯結構轉化成物理結構,設計主要的數據表結構。
針對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通過對圖書館日常管理和數據流程分析,設計如下所示的數據項和數據結構:管理員信息(Librarian),包括的數據項有:管理員編號、登錄id、登錄密碼、工作時間、聯系電話等。借閱卡信息(Borrower),包括的數據項有:借閱卡編號、委員會編號、處室編號、借閱者姓名、借閱者工號、借閱者電話、已借書數目等。書刊信息(Book),包括的數據項有:書刊編號、書名、作者、IS/BSN號碼、狀態、借該書的借閱卡ID、該書被借閱的時間等。下面給出系統E-R圖,如圖3所示。
5、系統測試
系統完成后采用三種測試方法進行測試,安全測試、功能測試、用例測試進行測試。由系統設計人員用白盒測試法進行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對各功能模塊的進行功能測試,連接所有功能模塊進行整體測試。白盒測試成功后,由熟悉圖書管理業務的系統管理員協助系統設計人員進行全面的黑盒測試及用例測試,均達到預期目標。
6、結束語
本文討論的是基于.NET平臺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實現。本系統設計以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為開發對象進行設計,根據對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的詳細需求調研,確定了本系統的所涉及的開發范圍。在此基礎上對系統進行詳細的設計,包括架構設計、功能設計以及性能設計等,同時對本系統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相關討論。目前系統已經基本完成開發,并對已經完成的所有功能進行了相應的功能測試。經測試,系統各部分運行正確,無運行故障,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可推廣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石琨.江西省人大機關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碩士學位論文][D].昆明: 云南大學圖書館, 2010
[2]李剛,姚紅.軟件測試用例設計的方法與實現[J].大眾科技, 2012.02: 14-15
[3]李東.基于J2EE的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和實現[碩士學位論文][D].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 2010
[4]宋國順.軟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術與分析[J].軟件導刊, 2010
新時期,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快節奏生活的形成,對圖書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檔案管理人員只有全面加強對圖書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并積極探索圖書檔案優化管理措施,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圖書檔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為圖書管理工作的全面優化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應該與時俱進的對圖書管理工作進行探索,深入研究圖書管理優化措施,希望能夠借助科學合理的管理改善當前圖書管理現狀,促進圖書管理工作在新時期取得新的發展成效,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同。
一、新時期對圖書管理工作產生影響的因素
新時期,縱觀我國圖書管理工作發展現狀,發現多種因素的存在對圖書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著相應的影響,要想全面加強圖書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促進圖書管理作用的發揮,就應該對圖書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進而對圖書管理工作做出系統的判斷,為圖書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應的支持。首先,影響圖書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因素是圖書數量的不斷增加。圖書數量的不斷增加和種類的日漸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圖書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大量的圖書具有一定的管理難度,并且由于圖書管理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因此圖書管理人員需要對不同的圖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統一的分類,然后上架擺放,并完成歸檔工作,整個工作流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圖書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員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對圖書進行分類,并且在書籍管理工作中圖書分類的標準也相對較多,圖書種類繁雜,也增加了圖書管理工作的難度[1]。如按照書籍的具體內容能夠將圖書劃分為人文、藝術、自然科學和經濟等類型,按照圖書的體裁進行劃分,能夠分為小說、散文、傳記等,只有按照明確的分類方式加強圖書管理工作,圖書管理工作的作用才能夠得到逐步的凸顯,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最后,圖書管理工作中歸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會影響管理效果,只有按照嚴格的標準及時進行歸檔,才能夠保證圖書管理成效,促進圖書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圖書管理工作中,應該綜合多種因素進行具體分析,爭取對圖書管理工作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促進圖書管理成效的獲取。
二、現代圖書檔案管理系統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現代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主要是借助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構建數字化的管理系?y,結合圖書管理工作的特點,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效率的提高,還能節省人工成本,取得良好的圖書管理成效。在傳統的圖書檔案管理工作中,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對書籍進行整理[2]。但是新時期借助對現代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夠通過使用紅外線掃描技術,將書籍背面的條形碼信息直接錄入到系統中,完成圖書信息的歸檔,保證圖書檔案管理效果。這樣即使大量圖書中類似的圖書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區分,圖書管理工作成效日漸凸現出來。
在實際應用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在軟件設計方面,設計人員按照圖書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事先在軟件中對書籍的種類進行了具體而明確的劃分,因此不需要再次使用人工分類,圖書檔案管理工作成效也逐漸凸現出來,對圖書檔案管理效率的強化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并且現代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能夠加強各個部門逐漸的聯系促進圖書檔案管理工作形成統一的整體,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得到明顯的增強,能夠有效促進圖書管理工作的開展。具體來說,在應用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過程中,檔案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只需要借助管理系統就能夠實現有機聯系,不僅增強了檔案管理工作效率,也能夠促進檔案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新時期圖書檔案管理工作成效的獲取產生著一定的促進性作用[3]。因此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圖書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探索對圖書檔案管理系統的有效應用,逐步解決當前我國圖書管理系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相應的優化管理措施,希望能夠切實改善圖書管理現狀,促進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為我國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定的力量。唯有如此,圖書管理工作的問題才能夠得到逐步解決,圖書管理工作的影響力也會日漸凸現出來,為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應的支撐,切實保證圖書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檔案管理系統在支撐圖書管理工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圖書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對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新時期在對圖書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圖書檔案系統的重視,借助對圖書檔案系統的應用,為圖書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促使圖書管理工作能夠在新時期背景下取得新的發展成效。
關鍵詞:專科醫院;圖書管理
山東省安康醫院(濟寧戴莊醫院)國際聞名、素有“中國戴莊”之稱,為山東省醫藥衛生A級特色專科、全國最大的精神病醫院之一,擁有800余人,1000張床位。醫療硬件設備和診療水平、特色專科的開展、科研、教學能力等均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是作為一家大型專科醫院的醫學專業圖書室,醫學藏書僅4萬余冊,其中外文醫學圖書約200余冊;160多種中文醫學期刊,外文醫學期刊僅23種,這種狀態根本不能滿足廣大醫務人員的需求,不能適應現代化醫院建設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大型專科醫院臨床、科研、教學的需要。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院領導高度重視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醫院圖書室為適應社會新時代的需求、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于2003年建立起一個快速高效的,為醫護臨床、教學、科研服務的新型醫學圖書室及電子閱覽室。
1數據庫的建立
該系統的后臺數據庫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其特點是可靠性高、存儲量大、保密性好、壽命長、成本低等,客戶端根據專科醫院圖書管理特點,利用VisualBasic6.0自行設計了圖書管理計算機軟件,運行于在MicroftWindows98、MicroftWindows2000或MicroftWindowsXP操作系統上,具有操作簡單、查詢方便等優點,適用于專科醫院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和流通[1]。
1.1欄目與功能本系統客戶端由菜單欄和工具欄。菜單欄由登記(F)、查詢(D)、報損(E)、維護系統(T)、統計(W)、幫助(H)等組成。工具欄由圖書登記、期刊登記、借閱登記、歸還登記、綜合查詢、圖書報損等項目組成。
1.2圖書登記在MicroftWindows2000或MicroftWindowsXP操作系統桌面上,用鼠標單擊“開始”按鈕,在“程序”選項中按下“圖書管理”啟動該程序;或在上述操作系統桌面上用鼠標雙擊相應的快捷方式圖標將程序打開。單擊圖書管理,出現一個對話筐,按對話筐的項目依次填寫:單本或復本、登記號碼、種次、版本項、書名、責任者、出版年月、頁數、開本、裝訂形式(精裝、簡裝)、語種(中、英、日、俄、法等)、叢書項、附注項、國際標準書號、單價、冊數、金額、分類號、書號等。上述項目記錄完畢后,點擊保存,再輸入下一冊,待要登記的圖書全部登記完畢后,進行審核(修改、刪除),確定無誤后,點擊入庫。
1.3期刊登記開機啟動該系統同上,單擊期刊登記,彈出一個對話筐,按對話筐的項目依次填寫:語種(中、英、日、俄、法等)、登記號碼、分類號、種次號、期刊名稱、主辦單位、主管單位、出版年月、卷、刊期、索書號、冊數、價格、成套書價格、郵發代號,上述項目記錄完畢后,點擊保存,再輸入下一冊,待要登記的圖書全部登記完畢后,進行審核(修改、刪除),確定無誤后,點擊入庫。
1.4借閱登記開機啟動該系統同上,單擊借閱登記,在書籍或期刊筐中識別并確認,彈出一個對話筐,按對話筐的項目依次填寫:編號、書刊名稱、刊號、作者姓名、圖書分類、中國分類號、版次、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日期、定價、冊數、借閱人、科別、借閱日期等,輸入完畢后系統自動彈出該書刊的利用次數等情況。
1.5歸還登記開機啟動該系統同上,單擊借閱登記,在書籍或期刊筐中識別并確認,彈出一個對話筐,按對話筐的項目依次填寫::編號、書刊名稱、刊號、作者姓名、圖書分類、中國分類號、版次、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日期、定價、冊數、借閱人、科別、借閱日期、歸還日期、操作者等,最后點擊歸還。2綜合查詢
開機啟動該系統同上,單擊綜合查詢,首先在入庫、報損、書籍、期刊選擇筐中選中要查詢的項目,彈出一個對話筐,可在下列項目中選擇一項或多項進行查詢:
按書刊名稱,按種次,按附注項,按書號,按責任者,按中、外文,按卷、期,按出版日期,按登記號碼,按叢書項,按國際書號,按類號,按年數,按郵發代號等。
3圖書的流通
圖書數據庫的利用在醫院圖書館的計算機上建立起一個共享的文件夾,通過局域網等與各臨床科室、行政科室的計算機相連接,創建讀者感興趣的信息數據庫如分類圖書庫等并復制到該文件夾中,定時和不定時地進行數據更新。這樣使醫療、教學、科研人員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就可以查詢并索借所需要的圖書了,為他們提供最便捷、快速的圖書借閱服務。
4電子閱覽室的利用
醫院醫學圖書室采用山東局域網管理和維護,服務器選擇dellpoweredge2600陣列鏡像服務器,CPU雙Xeon3.0GHz,內存4G;終端配6臺PC機,以供讀者檢索、閱覽使用。系統軟件服務器操作系統選用Windows2003Server,后臺數據庫為MicrosoftSQLServer2000。此操作系統界面友好、功能強大,具有較高安全性,適用于中小型網絡。配備打印機與復印機,建立院內網絡及公共文檔資料庫。院內網頁建設有圖書知識倉庫主頁,首頁包括系統介紹、數據庫資源介紹和公告欄等。光盤檢索將光盤內容拷貝到服務器磁盤陣列中并鏈接到圖書室的主頁上,醫護人員在電子閱覽室可以直接在網頁中輸入關鍵詞或按上限時間查找所需文獻。
5應用體會
圖書管理系統1.0.39,主要用來管理、組織和處理各種各樣的數據,并以表格、圖表、統計圖形等方式給出最終結果。應用該軟件建立館藏書目數據庫簡便、快速,可根據書名、作者姓名、圖書分類、中圖分類號、ISBN編號、內容簡介等進行方便的查詢,促進圖書資料的流通和充分利用。同時應用該程序建立的圖書管理數據庫,可有效地對院部系資料室的圖書進行科學的管理,防止圖書資料的重復建設,減少圖書資料的丟失。我們曾用該系統建立的圖書管理數據庫對專科醫院圖書館的圖書資料進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應用該圖書管理數據庫前,該圖書館每年都有較多的圖書丟失。而應用該管理數據庫后至今未發生圖書丟失事件,有效地保護了圖書資源。應用類似的方法,我們也建立了教學醫院有關省級重點學科資料室的期刊管理數據庫,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廣大醫療、教學、科研人員的廣泛好評。
論文摘要:作者針對圖書館手工管理的現狀,經過詳細系統的調查,闡明了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和功能,為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圖書館在正常運營中總是面對大量的讀者信息、書籍信息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產生的借書信息、還書信息。需要對讀者資源、書籍資源、借書信息、還書信息進行管理,及時了解各個環節中信息的變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針對圖書館手工管理的現狀,經過詳細系統的調查,闡明了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和功能,為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1 信息系統的需求
當決定要開發一個信息系統時,首先要對信息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軟件的功能和性能,確定軟件設計的限制和軟件同其他系統元素的接口細節,定義軟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獲得當前系統的處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設當前系統是手工處理系統。手工處理流程大致是這樣的。讀者將要借的書和借閱證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將每本書附帶的描述書信息的卡和讀者借閱證一起放在一個小格欄,并在借閱證和每本書上貼的借閱信息。這樣借書過程就完成了。還書時讀者將要還的圖書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圖書信息找到相應的書卡和借閱證,并填寫相應的還書信息。
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當前系統“怎么做”的基礎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質,從而從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許多物理因素,隨著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質的因素即可獲得反映系統本質的邏輯模型。
建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分析目標系統與當前系統邏輯上的差別,明確目標系統到底要“做什么”,從而從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導出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在對上述流程進行分析后,我們對新的圖書處理流程進行整理,圖書館借還書過程如下:
借書過程:讀者從架上選到所需圖書后,將圖書和借書卡交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用碼閱讀器將圖書和借書卡上的讀者條碼2碼讀入處理系統。系統根據讀者條碼從讀者文件和借閱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根據圖書上的條碼從圖書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讀者如果有如下列情況之一將不予辦理借書手續。
①讀者所借閱圖書已超過該讀者容許的最多借書數目。
②該讀者記錄中有止借標志。
③該讀者還有已超過歸還日期而仍未歸還的圖書。
④該圖書暫停外借。
若讀者符合所有借書條件時,予以借出。系統在借閱文件中增加一條記錄,記入讀者碼、圖書條碼、借閱日期等內容。
還書過程:還書時讀者只要將書交給管理人員,管理員將書上的圖書條碼讀入系統,系統從借閱文件上找到相應記錄,填上還書日期后寫入借閱歷史文件,并從借閱文件上刪去相應記錄,同時系統對借還書日期進行計算并判斷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則結束過程,若超期則計算出超期天數、罰款數、并打印罰款通知書,記入罰款文件。同時在讀者記錄上作止借標記。當讀者交來罰款收據后,系統根據讀者條碼查罰款文件,將相應記錄寫入罰款歷史文件,并從罰款文件只刪除該記錄,同時去掉讀者文件中的止借標記。
為了對圖書管理系統做完整的描述,還需要對上面得到的邏輯模型做一些補充:首先采用圖形的方式描述圖書管理系統的用戶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整個系統的用戶界面的一致性,同時也有助于后續的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其次,說明圖書管理系統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書、還書服務花費的時間一次不得大于5分鐘等。 轉貼于
2 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
系統功能分析是在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的基礎上完成。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關讀者種類標準的制定、種類住處的輸入,包括種類編號、種類名稱、借書數量、借書期限、有效期限、備注等。
(2)讀者種類信息的修改、查詢等。
(3)讀者基本信息的輸入,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
(4)讀者基本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等。
(5)書籍類別標準的制定、類別信息的輸入,包括類別編號、類別名稱、關鍵詞、備注信息等。
(6)書籍信息的輸入,包括書籍編號、書籍名稱、書籍類別、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出版日期、書籍頁書、關鍵詞、登記日期、備注信息等。
(7)借書信息的輸入,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8)借書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9)還書信息的輸入,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還書信息的查詢和修改,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姓名、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3 網絡化圖書館的特點
(1)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為基礎,圖書館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盤及其他介質的存儲庫中。網絡圖書館的其他特點都是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這是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最大的區別。
(2)信息資源的網絡化。信息的網絡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3)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資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之上,有了以上兩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為可能。醫務工作者在圖書館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獻資料,使交流和科研變得更加快捷。
(4)信息管理資源的自動化。管理者數據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傳輸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過計算機終端才能進行網絡的查詢和閱覽,使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管理的自動化。
(5)信息資源實體的虛擬化。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相結合,在實體的基礎上趨向于虛擬化,構成了網絡實體的虛擬化。在數字圖書館中,用戶通過網絡可以到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數字圖書館,使其在世界范圍內相互交流。
參考文獻
關鍵詞:UML;建模語言;用例圖
中圖分類號:TP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2-8937-02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and its Application
XU Hu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Zhenjiang, Zhenjiang 21201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UML.Then,it takes more step to illustrate with a real case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the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models with UML.
Key words: UML; modeling language; use-case diagram
目前人們普遍開始采用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但是很少有開發人員使用形象化的設計方法,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統一的語言來為復雜軟件系統的組件定義、可視化、構建和編制文檔。而UML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這一現狀,并成為了面向對象建模的標準語言。
UML主要是由Rational software公司和它的三位巨匠Grady Booch、Jim Rumbaugh和Ivar Jacohson開發的。這一標記法凝聚了三位設計者的精華,并因此促成了一個國際公認的標準的產生[1]。
1 UML的基本概念
UML(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種定義良好、易于表達、功能強大且普遍適用的可視化建模語言。它融入了軟件工程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還支持從需求分析開始的軟件開發的全過程。作為一種建模語言,UML的定義包括語義和語法兩部分。UML的語義描述基于UML提供的精確元模型的定義(元模型為UML的所有元素在語法和語義上提供了簡單、一致和通用的定義性說明,并且UML還支持對元模型的擴展定義),UML的語義用自然語言描述,同時在語義上,模型是元模型的實例;UML的語法定義了UML的概念、元素、符號表示法及用法,為開發者或開發工具使用這些圖形符號和文本語法提供了系統建模標準。
UML是一種可視化的建模語言,對其各種建模元素可進行詳細說明,并能生成所建模型的文檔[2]。使用UML時,要從不同的角色觀察系統,為此定義了一個概念“視圖”。視圖是對系統模型在某方面的投影,它注重于系統的某個方面,每個視圖是圖的協作,由視圖可以定義模型,模型在語義上是閉合的,它從特定的角度、在一定抽象層次上描述目標系統。可以把視圖組織成模型,開發人員可從各視角觀察并使用模型。
UML定義了5大類共9種視圖:1)用例圖;2)靜態圖,包括類圖、對象圖和包圖;3)行為圖;4)交互圖,它描述對象間的交互關系;5)實現圖,包括構件圖和配置圖。
2 UML建模過程及建模支持工具
Rational 統一過程是由UML的創始者Booch等人提出的一種面向對象軟件開發過程。這種開發過程的特點:以用例驅動,以體系結構為中心,迭代和遞增的開發過程。[5] Rational統一過程把軟件項目的開發過程劃分為4個階段:開始、詳細描述、構建、移交。在每個階段內都有一些迭代。一個迭代代表一個完整的開發周期,從需求分析到實現和測試,結果是一個可執行項目的。每一次迭代都包含編碼、測試和集成,所得產品應滿足項目需求的某一子集,或提交給用戶,或純粹是內部提交。每次迭代都包含了軟件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在開始階段,焦點是需求的獲得;在詳細描述階段,重點是轉向分析和設計;在構建階段,實現是中心任務;移交階段的中心則在于配置。
當然好方法一定要有好的工具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于UML本身是一個以圖形化圖符為主的建模方法,因此在圖形繪制及模型管理上會隨著軟件規模的擴大而變得困難[3]。這時UML支持工具就顯得更為重要,目前最常用的兩種工具是Rational軟件公司的Rational Rose和Microsoft公司的Visio,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Rational Rose顯得有些昂貴,但它確是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軟件包,它可使代碼反向轉化為模型、改變模型以及可以對代碼進行更新來反應模型的變化。與Rational Rose相比,Microsoft公司的Visio卻相當便宜,并且允許你用圖表示任何事情,從架構布局到辦公計劃、指向路標和工程計劃。Microsoft公司的Visio的最大賣點就是它是Microsoft Office的一個組件,這意味著它的界面、控件和功能與Word和Excel的標準一樣。
3 UML的應用
現以圖書管理系統為例說明UML建模的基本過程[4]。該過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設計階段、構造階段和測試階段。首先我們進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定義用例,對該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描述,在這部分主要是應用用例圖。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當圖書館新進一批圖書,圖書管理員需要在電腦中新增書籍信息,對已有的書籍信息要能夠修改,查詢書籍信息,所有查詢、列表、統計功能應可以單獨對計算機類或非計算機類進行,當有讀者借閱書籍時,圖書管理系統還要能登記外借信息,并能對外借書籍信息進行查詢,期間圖書管理員可以按特定時間段統計購買新書的金額、冊數,圖書管理系統用例圖如圖1所示。
其次是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對需求階段的成果提出技術上的解決方案。對類進行細化建模,并提出技術框架,例如,用戶界面、面向對象數據庫的永久性對象和系統接口等。該階段最后為系統實施階段產生詳細說明文檔。
再次,在構造階段把設計階段的類轉換成某種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的代碼。
最后是測試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包括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單元測試使用類圖和類的定義文檔。集成測試使用協作圖,而系統測試使用用例圖,用例圖可以用于證實客戶所期望的系統行為。
可以看出,UML提供的五類視圖從不同應用層次出發,貫穿于整個系統設計的全過程,減少了設計的盲目性,提高了設計的效率。
4 結束語
在很短的時間內,UML已經成為軟件工業中占支配地位的建模語言。目前它不僅是事實上的建模語言標準,也正在快速地成為法律上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Jason T.UML基礎教程[M].張瑜,楊繼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華冠萍.淺述UML及其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3).
[3] 鄭燕,王楊.淺談UML[J].科技視野,2008(7).
關鍵詞:RFID; 圖書ATM; 高職高專; 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1)10-0059-03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lf-service Library System Based on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TIAN Jian-hua1, ZHOU Feng-zhen2, Lǔ Tu-zhai1, YAO Kun-bao1
(1. Zhengzhou Electric Power College, Zhengzhou 450004, China; 2. Electric Power Company of Henan,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TM system for library based on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is discussed,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ed ATM system are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elaborated. A reference is provided to apply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Keywords: RFID; ATM for libary; college; library
0 引 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的無線射頻自動識別技術。自2006年我國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首家引進該技術以來,我國深圳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汕頭大學圖書館、西安理工大學圖書館等多家公共、高校圖書館也已開始引進該技術。RFID技術的引進可以實現圖書館服務、管理的智能化。
高職高專圖書館由于歷史原因和自身條件的限制,圖書館建設起步較晚,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多數學校圖書經費投入較少。因此,要一步到位地全面引進RFID技術實現圖書管理和服務智能化,往往存在很大困難。
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館ATM系統可借鑒銀行ATM概念,可實現圖書自助借還、辦證、查詢、檢索、預約等功能,從而為讀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雖然ATM一次圖書儲量有限(400~600冊),但結合學校現有實體館藏及預約服務,亦可使圖書館部分實現智能化。同時,也可在ATM的使用過程中逐步加工原有實體館藏圖書,為整館引進RFID技術奠定基礎。
目前,在個別經濟發達城市已有街區式24小時自助圖書館(ATM)系統出現,但這些ATM系統一方面本機成本高、噪音大,更主要的是其傳送帶結構使圖書無法自動上架,由此又帶來高昂的運營成本(需每天上架圖書,多點還需配套物流)。另外,該機還無法同時兼容電子標簽和條碼技術。這些都使資金和人力均短缺的高職高專圖書館無法承受。
筆者所在的高職高專館結合自身特點,開發了一套基于RFID技術的、適合高職高專的自助圖書館系統(以下簡稱圖書ATM)。
1 設計原則
1.1 實用性原則
設計開發圖書ATM應以圖書ATM機安裝點所面向的讀者群的實際需求為功能設計的主要依據,以智能化、標準化和網絡化為基本設計思想,充分考慮高職高專圖書館的現有藏書特點(條碼技術)及引進的RFID技術需求,做到RFID電子標簽與條碼兼容、操作界面友好、易于使用、運行穩定、便于管理與維護,同時系統應具有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數據同步、協同工作的能力。
1.2 前瞻性和可擴展性
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圖書館全館引進RFID技術的發展趨勢,使系統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確保系統能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要求。同時,系統軟件應使用面向對象的模塊化設計,將功能模塊與顯示模塊分離,分層實現模塊功能(如與圖書管理系統的數據交互模塊、RFID標簽讀寫模塊等),以使各子系統的功能擴展和升級都較方便。
1.3 安全性
系統的安全性包括保證讀者人身安全、讀者信息安全、傳輸數據安全、系統操作安全等。
讀者人身安全指讀者在自助借還過程中不會因本設備造成身體傷害;讀者信息安全指讀者個人隱私信息不會因使用本系統而泄漏;數據的安全性指系統具有足夠的安全權限,保證數據不被非法訪問、竊取和破壞;系統操作的安全性指不讓非法用戶來操作系統,同時要具有足夠的容錯能力,以保證合法用戶操作時不至于引起系統出錯,充分保證系統數據的邏輯準確性。
1.4 標準化與規范化
為了確保系統與圖書管理系統、文獻管理系統的無縫鏈接,在系統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基于SIP2的數據交換協議,在實現系統與圖書館其他管理軟件的數據交換時,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同步性與實時性。
1.5 個性化
系統應充分考慮在校全日制學生、短期職業培訓學員及行業企業讀者的不同需求,提供辦證模式、信息查詢、信息通知、預約等個性化服務。另外,系統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還要盡可能簡化操作步聚,同時,各操作都要提供圖形提示,做到界面結構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圖標醒目。
2 系統結構及功能實現
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ATM系統一般由ATM服務機、物流系統(配送圖書)、管理與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其相應技術架構如圖1所示,該系統主要由圖書館RFID管理平臺、ATM服務機、系統公共組件(中間件)、運行環境、開發環境等五部分構成。
2.1 圖書館RFID管理平臺
該平臺由電子標簽轉換子系統、圖書安全監測子系統、監控中心子系統三部分組成。
電子標簽轉換子系統可實現對圖書標簽、借書卡標簽的關聯與注銷。圖書電子標簽通過關聯可與圖書信息進行綁定,完成流通前的處理操作;借書卡標簽通過關聯則可與讀者信息進行綁定,完成讀者注冊工作;同時提供圖書查詢、讀者查詢、RFID標簽打印、日志查詢等功能。
圖書安全監測子系統用于實現對借閱圖書進行檢測,當發現圖書有較大破損、圖書放置不當時,系統將自動進行報警或提示。
監控中心子系統用于實現對圖書ATM工作狀態的實時監控,并記錄工作日志、報警日志并監測、控制ATM的運行和維護。
2.2 ATM服務機
ATM服務機是整個圖書ATM系統的核心部分,它由自助辦證子系統、自助借還子系統、信息查詢子系統、圖書自動上下架子系統四部分組成。
自助辦證子系統可用二代身份證或內置芯片的學生證完成借閱證的辦理;自助借還子系統用于實現圖書的自助借還功能。其系統借書流程如圖2所示。
借書時讀者首先瀏覽ATM書架上的書籍,確定欲借書籍對應的架位號,然后在主功能界面上選擇“借書”,刷借閱證,輸入密碼,系統驗證讀者信息,若“合法”則輸入所選書籍對應的架位號,圖書傳送機將取出對應書籍,確認讀者拿到該本圖書之后,系統將自動將借還信息寫入借閱證,以完成借書。
還書時,首先刷借閱證,輸入密碼,再根據提示選擇“還書”,然后將書籍放于還書口,ATM將自動分揀入箱,同時,打印憑條,完成還書。
信息查詢子系統用于實現讀者借還書信息的記錄、預存款記錄、館(或ATM)藏圖書等信息的查詢。
圖書自動上下架系統可實現對ATM服務機藏圖書的調整和更新。
2.3 系統公共組件(中間件)
該部分是在閱讀器與應用系統之間管理RFID數據并完成其路由的平臺。它介于前端讀寫器硬件模塊和后端數據庫與應用軟件之間,是提供程序管理、資料過濾與匯集、事件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網絡管理等機制的軟件模塊。
一般的圖書管理軟件都會有一個接口協議,本項目中的圖書ATM按照SIP2協議與圖書管理軟件相互通訊。
系統通過數據交換模塊實現圖書ATM系統與圖書館其他管理系統的數據交換功能,數據交換支持SIP2協議;標簽讀寫模塊用于實現各系統對RFID標簽的數據讀取與寫入功能,可保障硬件設備更新時軟件系統統一快速的升級。
SIP2接口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實現RFID圖書ATM智能管理系統與圖書館其他圖書管理系統無縫連接的標準接口協議。SIP2接口分為服務端和客戶端兩部分。RFID圖書智能管理系統通過SIP2客戶端標準接口與服務器端進行連接,并向服務器發送請求,SIP2服務端接口軟件接收到請求后,便將信息反饋給客戶端,從而實現RFID圖書智能管理系統與圖書館其他圖書管理系統的數據交換。
2.4 運行和開發環境
系統運行基于Windows 2000/XP操作系統和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框架。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模塊化設計,將功能模塊與顯示模塊進行分離,分層實現各模塊功能,其中界面層采用插件的系統架構,可靈活實現功能定義,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和組件的可復用性。
3 系統主要功能特點
本圖書ATM采用工業計算機、智能機械手等技術,設備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已進行無縫連接。
系統兼容RFID技術和條形碼技術,可實現圖書的自助借書和還書,讀者還回的書本由系統自動上架,從而方便其他讀者繼續借閱。根據本館需求,本機藏書600冊左右。
由于采用透明書架,讀者可以通過玻璃窗直觀選擇需要借閱的文獻。做到所見即所得,看到需要的圖書后,可通過按鍵或觸摸屏操作馬上借閱。設備自動打印還書日期條。
系統支持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圖書館ATM與區域內總分館的圖書可通借通還。讀者可以在區域內的任一個圖書館、圖書館ATM機借書還書。讀者還可以通過圖書館ATM查詢圖書館的相關資料。
在設備的上方配置有大型LED顯示屏,可顯示最新圖書和在該設備上架的圖書書名,便于行人了解該站點的藏書狀況及新書排行榜。
可按不同區域(主校區、培訓部、公司辦公區)讀者的需求特色,安排各區域設備的藏書內容;通過精確的統計分析各區域設備的藏書狀態和讀者借閱圖書數據,使各區域設備的藏書內容符合該區域讀者的特色讀書需要。
設備采用互聯網連接方式與圖書館總館遠程服務器進行數據交換并實時處理,保證文獻資源信息的借閱、館藏狀態能夠實時更新,從而保證資源的利用率。
可建立集中監控中心服務系統,以監控各位置圖書ATM日常運行情況,并進行遠程處理或通知人工干預。
整個設備的軟硬件制造都遵循各類國際、國內標準(如SIP II等)。保證設備的獨立性、完整性、開放性和標準化等。
整體設備采取模塊化和結構化設計。通過增加模塊,即可增加相應功能,也便于對設備各部分的維護和保養。
可通過機械手實現圖書自動歸架和調整同時也支持通借通還,圖書網上預訂,打印讀者借還信息明細。還可以通過增加媒體播放器等相關設備實現文化宣傳、視頻播放等功能。
4 結 語
根據高職高專圖書經費少、基礎薄弱、讀者層次多及目前普遍的多校區等特點,本文給出了一套基于RFID及機械手技術的24小時圖書ATM系統的開發方法。該系統兼容RFID電子標簽和條形碼,可實現圖書的自助借還、查詢、預約、繳費、自動上下架等功能,從而為高職高專圖書館引進RFID技術,提高圖書館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鐘新革.圖書館ATM建設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學刊,2009(4):107-109.
[2]秦紅.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分析探討[J].現代情報,2009(6):130-132.
[3]陳新鑫.圖書館RFID系統中間件集成應用[J].圖書館學刊,2009(10):104-106.
[4]李乃冰.基于R F I D技術的圖書館創新實踐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11):32-34
[5]黃飛燕.美國圖書館專用RFID規程定義互操作模型[J].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08(2):31-34.
作者簡介:
田建華 女,1962年出生,教授,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館長。
1 信息系統的需求
當決定要開發一個信息系統時,首先要對信息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軟件的功能和性能,確定軟件設計的限制和軟件同其他系統元素的接口細節,定義軟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獲得當前系統的處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設當前系統是手工處理系統。手工處理流程大致是這樣的。讀者將要借的書和借閱證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將每本書附帶的描述書信息的卡和讀者借閱證一起放在一個小格欄,并在借閱證和每本書上貼的借閱信息。這樣借書過程就完成了。還書時讀者將要還的圖書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圖書信息找到相應的書卡和借閱證,并填寫相應的還書信息。
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當前系統“怎么做”的基礎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質,從而從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許多物理因素,隨著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質的因素即可獲得反映系統本質的邏輯模型。
建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分析目標系統與當前系統邏輯上的差別,明確目標系統到底要“做什么”,從而從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導出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在對上述流程進行分析后,我們對新的圖書處理流程進行整理,圖書館借還書過程如下:
借書過程:讀者從架上選到所需圖書后,將圖書和借書卡交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用碼閱讀器將圖書和借書卡上的讀者條碼2碼讀入處理系統。系統根據讀者條碼從讀者文件和借閱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根據圖書上的條碼從圖書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讀者如果有如下列情況之一將不予辦理借書手續。
①讀者所借閱圖書已超過該讀者容許的最多借書數目。
②該讀者記錄中有止借標志。
③該讀者還有已超過歸還日期而仍未歸還的圖書。
④該圖書暫停外借。
若讀者符合所有借書條件時,予以借出。系統在借閱文件中增加一條記錄,記入讀者碼、圖書條碼、借閱日期等內容。
還書過程:還書時讀者只要將書交給管理人員,管理員將書上的圖書條碼讀入系統,系統從借閱文件上找到相應記錄,填上還書日期后寫入借閱歷史文件,并從借閱文件上刪去相應記錄,同時系統對借還書日期進行計算并判斷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則結束過程,若超期則計算出超期天數、罰款數、并打印罰款通知書,記入罰款文件。同時在讀者記錄上作止借標記。當讀者交來罰款收據后,系統根據讀者條碼查罰款文件,將相應記錄寫入罰款歷史文件,并從罰款文件只刪除該記錄,同時去掉讀者文件中的止借標記。
為了對圖書管理系統做完整的描述,還需要對上面得到的邏輯模型做一些補充:首先采用圖形的方式描述圖書管理系統的用戶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整個系統的用戶界面的一致性,同時也有助于后續的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其次,說明圖書管理系統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書、還書服務花費的時間一次不得大于5分鐘等。
2 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
系統功能分析是在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的基礎上完成。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關讀者種類標準的制定、種類住處的輸入,包括種類編號、種類名稱、借書數量、借書期限、有效期限、備注等。
(2)讀者種類信息的修改、查詢等。
(3)讀者基本信息的輸入,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
(4)讀者基本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等。
(5)書籍類別標準的制定、類別信息的輸入,包括類別編號、類別名稱、關鍵詞、備注信息等。
(6)書籍信息的輸入,包括書籍編號、書籍名稱、書籍類別、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出版日期、書籍頁書、關鍵詞、登記日期、備注信息等。
(7)借書信息的輸入,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8)借書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9)還書信息的輸入,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還書信息的查詢和修改,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姓名、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3 網絡化圖書館的特點
(1)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為基礎,圖書館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盤及其他介質的存儲庫中。網絡圖書館的其他特點都是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這是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最大的區別。
(2)信息資源的網絡化。信息的網絡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3)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資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之上,有了以上兩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為可能。醫務工作者在圖書館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獻資料,使交流和科研變得更加快捷。
1.1主要任務
針對現在的圖書館現狀,設計出適合圖書管理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這個系統的操作實現對圖書基本信息和讀者基本信息的計算和管理,從而完成借書和還書等相關信息的記錄、修改和查詢,這些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通過計算機技術管理實現的。
1.2功能
計算機管理的界面非常的友好,操作起來也非常的簡捷,這個系統能夠完成圖書的信息計算、圖書的信息修改、查詢圖書的信息、添加讀者的類別和修改讀者的個人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開發這個系統的總體任務就是實現圖書管理的系統化和自動化,從而為管理人員提供最大的幫助,幫助他們高效率的完成管理工作。這個系統的主要原則就是實用性和介紹性,組成的部分主要由5大模塊。1)圖書管理部分圖書管理部分主要是圖書的信息管理和類別管理,主要的任務就是對各個部分的數據和內容進行添加、修改、查詢等這樣的操作。從而實現圖書的規模化和準確化,方便今后的查閱和歸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圖書利用的效率。2)借閱管理部分借閱部分就是借書管理和還書的管理,借閱者借書的時候就進行借閱程序的管理,并記錄相關的信息,當借閱者還書的時候,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還書程序的管理,記錄相關的個人信息和圖書的檢查工作。此功能主要實現對各個部分數據內容的添加和查詢。3)讀者管理部分讀者管理主要就是對于讀者的信息進行的管理,按照讀者的類別和特點進行歸類處理,進行統一的管理之后,方便了以后的借閱和歸還,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現對讀者信息的添加和修改。4)系統管理部分系統管理主要包括系統的用戶密碼和增加新用戶的這兩項功能。5)幫助部分幫助部分就是系統的設計前臺和后臺的簡單概述,還有退出系統等功能,幫助系統有更好的界面、高效的運行、簡單的操作、方便的操作等這樣的快捷方式,從而有個全面的功能系統,有效的幫助管理人員進行圖書的管理工作。
2系統主要功能模塊設計
1)登錄模塊首先進入首頁,進行查看,是不是已經注冊成功,如果沒有注冊的話,就要返回到注冊的頁面進行注冊,注冊成功后轉到登陸的頁面,如果下一次登陸的話直接跳轉到登陸頁面就可以,登陸完成之后進行操作,輸入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并且保險起見對前兩項進行驗證,頁面會有提示登陸成功或者登陸失敗,如果失敗的話就要重返頁面重新登陸。2)圖書搜索模塊在此模塊中的搜索頁面中有三個文本框,書名、作者和類別,進行查詢的時候在文本框中輸入需要查詢的內容然后點擊確定,將查詢的內容轉到數據庫進行查詢,然后后臺會把搜索的結果轉回到前臺,這樣就可以顯示結果了。3)借閱模塊當前面的模塊搜索完成之后,查看一下搜索的結果,對于自己需要的或者感興趣的圖書進行借閱的操作,如果確定借閱后將此次借閱的記錄傳到后臺的數據路中進行保存,然后提示借閱成功。4)購物車模塊對于自己需要的圖書或者感興趣的圖書,進行借閱后,如果想要進行收藏,就要實施此操作,點擊購物車,確認操作,如果成功就會提示收藏成功。5)購買模塊進入到購物車,查看自己的圖書,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前面確認的圖書,如果需要修改的話就實施增刪的操作,最后確認自己的圖書。點擊確認,就會跳轉到付款的頁面,根據提示選擇自己所要付款的方式,進行付款,付款成功后會提示付款成功。系統將會把訂單的內容傳到后臺的數據庫,形成訂單表,更新訂單表就會顯示訂單的內容。6)訂單查詢模塊進入訂單查詢的頁面,查詢的方式自己進行選擇,輸入查詢的內容,轉到數據庫進行查詢,并將查詢的結果轉回到前臺的頁面,就可以看到了。7)客戶信息管理模塊登陸系統進入到客戶信息管理的界面,選擇自己需要的操作方式,添加操作,輸入信息,點擊確認完成數據庫的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的時候開始先要輸入信息,之后查詢,再次輸入修改的內容,完成更新,刪除操作與這個操作類似。
3計算機技術在圖書管理中的應用
1)網絡化的信息家檢索圖書管理中的借閱、歸還和續借都可以通過信息檢索的網絡化來實現,檢索系統可以進行圖書的借閱和收發的查找,然后將查找后的結果進行自動的整編,整編完成之后就會將所有的信息和數據統一到圖書數據庫中,這樣就方便了下次的借閱和歸還。在各個圖書館中,進行聯機檢索,將所有需要的信息量短時間內儲存在圖書數據庫中,使得獲得的信息更加的全面,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資源的共享可以彌補一些圖書館本身儲存量不足的問題,如果一個圖書館儲存的圖書不存在,就可以利用計算機聯機檢索進行查找,找到之后就可以進行借閱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圖書館的優勢互補,可以充分的發揮每個圖書館的信息優勢,進而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1]。2)應用到圖書編目管理圖書的編目就是采購者把采購回來的圖書交給編目部門,然后進行分類和加工,加工后的圖書經過流通部門的再次整理最后到借閱者的手中,因此圖書的編目過程是整個圖書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圖書編目環節中,需要管理人員進行手工的書寫,書寫完成之后要進行刻印,之后通過打印機的打印,完成這項工序。可想而知這樣的方式是非常的繁瑣和浪費時間的,同時還會帶給管理人員不一樣的工作壓力。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圖書的管理就可以減少傳統圖書編目的工序,從而實現計算機的自動編目過程,工作人員只需要填寫主要的內容就可以了,之后進行計算機的打印,打印出標準的表格和圖書條目。運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流通、采訪等多功能,同時還能實現一次性輸入和多次輸出編目的效果[2]。3)遠程服務信息的全球化進程逐步擴大,計算機技術越來越普及,為處在不同地域的讀者提供了廣闊的閱讀平臺。圖書管理中運用計算機技術中的遠程服務,不同地域的讀者只需要通過網絡就能進行電腦的控制,從而進行圖書的借閱和查看。遠程服務還可以方便不同領域的讀者進行資料的查詢,可以通過網絡電話、傳真的方式與客戶取得聯系,從而進行圖書信息的一切咨詢和查閱。4)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圖書管理中利用計算機技術方便了圖書的管理,解決了圖書管理中的太多的難題,提高了圖書管理的效率,因此未來的圖書管理就要加強計算機的應用,這就表明圖書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計算機技術,在圖書管理工作中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技能,提高本身的專業技能和服務能力等綜合能力[3]。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還要對圖書管理者進行定期的培訓,邀請知名的專家講解現行的計算機技術,從而提高工作人員對計算機新技術的敏感度,培養新型的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