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生物學科的關鍵能力

生物學科的關鍵能力

時間:2023-08-17 18:04: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學科的關鍵能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生物學科的關鍵能力

第1篇

關鍵詞 高中生 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關于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養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認為,素養是個體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滿足情境的復雜要求與挑戰,并能順利地執行生活任務的內在先決條件,是知識、能力、態度之整合與情境間的互動體系。

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這就是“核心”的含義。在個體終身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許多素養來應對生活的各種情況,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養被稱為“核心素養”。OECD認為一個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y)必須滿足3個要件:(1) 能夠產生對社會和個體有價值的結果;(2) 幫助個體在多樣化情境中滿足重要需求;(3) 不僅對學科專家重要,而且對所有人重要。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其獲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

2 關于學生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的關系

2.1 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學科核心素養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綜合運用學科觀念、方法、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學科與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共同素養,是通過學科教育而習得的,它具有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兼具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2.2 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的關系

由于學校課程的學科之間擁有共性、個性與多樣性的特征,因此學生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之間的關系是全局與局部、共性與特性、抽象與具象的關系。在“核心素養”牽引下,界定“學科素養”需要有三點認識:① 獨特性,即體現學科自身的本質特征,也就是學科的固有性。② 層級化,即學科教學目標按其權重形成如下序列:興趣、動機、態度;思考力、判斷力、表達力;觀察技能、實驗技能等;知識及其背后的價值觀。這種序列表明,學科教學的根本訴求是學科的素養或能力,而不是單純知識點的堆積。③ 學科群,即語文、外語學科或文史哲學科,數學與理化生等學科,音體美或藝術、戲劇類學科,它們之間承擔著相同或相似的學力訴求,如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自然體驗與科學體驗,動作的、圖像的、語言的表達能力等,可以構成各自的學科群。

3 高中生物學科素養的內容

3.1 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學生會學習關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細胞的代謝、遺傳與變異、穩態與調節、適應與進化等。通過學習,學生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復雜、神奇、高效、協調等特性,一定會領悟到生命活動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產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物的情感。

3.2 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

通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的學習,學生會了解到“和諧”的重要性,會對生物生活的環境(無機的和有機的)更加敬畏,適者能生存、不適者即淘汰是自然選擇,只有珍愛自然、保護環境,才能讓生物和環境和諧“相處”,社會也才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3.3 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

生物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通過光合作用發現的歷史、探索遺傳物質的實驗、生長素的發現等例證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種群數量變化模型的構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過程的了解,梳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領悟科技發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嘆生物科學迅猛發展和生物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發展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克隆技術帶來的倫理的問題,試管嬰兒技術帶來的性別歧視問題、轉基因技術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基因芯片帶來的個人隱私問題、生物武器帶來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學的發展和研究離不開科學實驗,高中生只有動手實踐,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才能為將來的創新努力打下基礎,同時通過實踐,也會加深對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認識,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潛能的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4 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通過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學生會了解許多健康知識、飲食常識、遺傳原理、環保知識等,不僅對個人和家庭成員有益,還要對社會有所擔當并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如積極傳播生物學知識(如宣傳防傳染病特別是防艾知識、環保理念、遺傳病的預防、食品安全、營養全面均衡理念、吸煙的危害、對轉基因食品的正確認識等),爭當環保的宣傳員、執行員和監督員,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等,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學知識,讓生物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以上4個方面,“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從生物學的知識出發應該是生物學科獨有的學科素養,其他學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也可能會有這樣的內容;“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其他學科素養也會涉及,但這里強調的是基于生物學視角的核心素養。每一點都是知識、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個人和社會價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建議

4.1 要體現生命性

生命科學要體現生命性。① 課堂要成為生命與生命對話、交流的地方,成為生命積極思考、動手實踐、團結合作的地方,成為生命主動學習、提煉感悟的地方。② 作為生命體本身,學習者要聯系自身實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活學、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處都是鮮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學的學習不能局限于書本、課堂、實驗室,要把課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4.2 要體現實踐性

生物科學的特性之一就是實驗性很強,許多重大發現都來源于科學實驗,且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因此要特別重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教師不僅要重視課本上應知應會的實驗,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書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動和課題研究,重視校園外的社會調查實踐和野外考察學習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技能的掌握、對學科思想的領悟。

4.3 要體現科學性

生物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一大分支之一,要體現科學性。除了對科學知識的掌握之外,學生要學會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并通過對一些科學發現史、數學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內容的學習,了解科學家是怎樣思考問題、怎樣研究問題、怎樣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從而學會理性思考、分析解決問題;還要積極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歷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悅;并且通過學習,領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質疑創新的科學精神,從而涵養自身的科學情懷。

4.4 要體現融合性

① 要將知識、技能、情感融為一體,這是作為素養的特點之一,也是在復雜情境中利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必然要求。② 要將所學生物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生物學與當代的許多重大問題都緊密相關,如人口、糧食、自然資源、環境污染、健康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與生物學的發展有關。③ 要把個體與社會融合起來,充分認識到個體是社會的一分子,個體組成整體,個體影響整體,整體也會影響個體,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盡力為社會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學科和其他學科,特別是理科學科融合起來。生物學科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其他學科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及技術,理科的思維和方法也有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關的學科素養融合起來,才能匯成個體的核心素養。⑤ 教師要將校內資源和校外教育資源融合起來,匯成學生生物學科素養養成的沃土,為學生開闊視野、強化應用、聯系社會提供豐富的營養。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今后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學科素養的研究與實踐也會不斷進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發現,一起與大家分享。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 圖表法 高三生物 總復習 圖表題

圖表法是將課本有關知識經過整理總結,制成各種圖表,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總結和對疑難問題的理解,高中各科教師,當然也包括生物教師,在高三總復習中,經常會采用圖表法進行教學。

一、設計和利用各種圖表將高中生物學科知識有機串聯在一起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J. S.布魯納認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系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變成被遺忘的知識?!眻D表具有概括性的特點,因此,圖表法教學有利于知識的總結與串聯。尤其是在生物學科中,使用圖表法能夠完整地揭示生命現象的復雜與多樣,不同生命現象之間的聯系,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統一等問題,有著語言文字所無法比擬的直觀和簡潔等優勢。實踐證明,圖表法教學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總復習過程中的信息傳遞量,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增強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三生物總復習中運用圖表法教學,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設計出適當的圖表:既要簡捷直觀、方便記憶,還必須具有全面性,包含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這些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筆者認為,圖表的設計要注意精確性、科學性、邏輯性和趣味性。

精確性即要求教師必須抓住重點和關鍵。在包羅萬象的生物學知識中,要精心地運籌,篩選每個重點的字詞,每個符號,淘汰那些煩瑣復雜,重點和綱目不突出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本的理解和教學經驗,自創圖表。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如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的孫明老師創制了有絲分裂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三者的數量變化關系的表解,植物生長素在向光性與頂端優勢中濃度與生長速度之間的關系等圖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科學性即要求教師所設計圖表中的每個字詞,每個符號都要正確地選擇,不能濫用。能用符號代替的,則不用文字表達;能用箭頭表示生理過程知識的,則不用其它符號。圖表中的字、詞、符號都要有機地結合,力爭最佳地反映教學內容。

邏輯性即要求圖表的編排和演示要有一定的邏輯序列,不能發生矛盾和障礙,應按其認識規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始至終地來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以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趣味性即要求圖表的設計要直觀形象、富有趣味,多變化,使學生一目了然,既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近年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逐漸進入課堂,音像資料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不僅打破時空上的限制,也使生物教學更具有生動、直觀、形象、動態、連續等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圖表比以往更具有優勢。例如,在人體生理教學的過程中,心臟的搏動過程用靜止的圖解資料無法演示,而利用音像資料就能很好地解決此問題。音像資料用立體圖形表示心臟器官,提供給我們一幅三維立體圖像,既能觀察心臟的外部形態,也能觀察心房心室的搏動、房室瓣、動脈瓣的開關方向及順序、血液流動的方向等生理過程,還可以了解不同部位的形態特點和空間關系,再配以聲音和文字解釋,顯示出動態、立體、直觀、全方位的視屏效果,從而彌補了圖表資料的單一性、不生動的缺陷,把復雜的生物實體變為具體直觀生動的畫面,收到了化靜為動的奇特效果。

二、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解答圖表題能力和技巧的培養

圖表題不僅直觀形象,而且信息量大,知識覆蓋面廣,能夠有效地反映學生的綜合分析水平和靈活應變的能力,并能較好地體現生命科學的學科特點。因此,圖表題在近年來各地高考試卷中的比重逐漸加大,應引起教師和考生足夠的重視。教師平時就應注重對學生解答圖表題能力和技巧的培養,以適宜高考命題的這一變化趨勢。

為此,教師應不斷提高學生識圖表、析圖表、用圖表和畫圖表的能力與技巧。

識圖表,這是解答圖表題的基礎。首先,要看清圖示,明白圖例,再獲取所需信息。教師應灌輸下列要點給學生:看圖時要根據圖像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不能雜亂無章、毫無目的。如觀察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時,可由表及里、由內到外、由上而下、由左到右地觀察辨認細胞的各部分結構。看圖表一般要仔細地看數遍,匆匆忙忙,走馬觀花是不可能看透問題的。同時,如果注意適當變換看圖的角度,往往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圖像時,可分別從平面和立體的角度去觀察。從細胞橫切面和縱切面觀察染色體的排列情況,從同源染色體角度觀察判斷細胞分裂圖是有絲分裂圖還是減數分裂圖,從有無細胞壁和中心體角度觀察判斷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從染色體的結構特點觀察分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量。角度越多,對解題越有幫助。

析圖表,這是將知識與圖表結合的關鍵能力。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復習時,只習慣于死記課本中圖表的內容,不善于思考和挖掘圖表中所蘊含的生物學基本原理和規律,不會多角度分析圖表中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不會從圖中提取有關的信息,一旦遇到一些源于教材并稍作變化的圖表題時就覺得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通過聯想,把課本內的有關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等與圖表中的圖形與相關點建立聯系,再分析圖表中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特殊點和數據,有什么變化趨勢和走向,分析變化因果關系,找到解題的思路。

用圖表,這是知識的遷移。即將相關的生物學知識與圖表信息緊密結合,在學生頭腦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然后,運用新的知識體系揭示問題的實質,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課本插圖可能出現的變式,如果改變條件時圖表中有可能出現哪些情況,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例如,在復習有絲分裂過程,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在DNA復制時外界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學生有了這樣的知識遷移,就能靈活運用圖表解決實際問題了。

畫圖表,運用所學的知識或圖表題中提供的信息,將生物學知識轉換成自己創制的圖表,找到解題的線索和關鍵點。學生通過繪制生物圖表,可以把復雜的知識形象化、提綱化和條理化,這樣不僅易于記憶且能牢固記憶,同時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識圖、識表能力,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能力,收集、整理數據資料等能力,圖表轉化以及用圖表反映生物學現象及規律等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三生物總復習中,教師應并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解答圖表題的能力和技巧,有的放矢地應用圖表法,從而事半功倍地達到總復習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沈萍華.試論圖表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