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8:04: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敘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自主性 形象思維 初中歷史
一、形象思維的特點
形象思維具有生動性、情感性、具體性和直觀性的特征,即用具體形象對客觀事物進行詮釋。而形象思維又區別于感性認識,它是帶有感彩的、具體對客觀對象進行的反應。簡言之,是概括和提升思維對象。而這樣的概括,是有別于平常的邏輯思維的。嚴謹性是邏輯思維的特征,邏輯思維是通過推理、判斷和分析得出結果并形成理論體系和概念;而形象思維的依據是形狀、線條和色彩,它所形成的歷史畫面是有特色的。因此,我們應根據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不同方式,對認識歷史的能力進行提升。邏輯思維用客觀而嚴謹的理論體系,對歷史進行揭示。形象思維是用典型化的方式,對歷史形象進行復原,進而對歷史進行生動的反應。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形象思維教學法的作用
1. 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出來
歷史盡管是曲折引人、血肉豐滿,但卻不能再現。經過歲月的更迭,歷史由真實逐漸模糊。初中歷史教材由于受限于篇幅長短,對歷史事件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因此,形象思維是非常重要的。盡管,教科書已經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形象鮮明羅列了很多內容。但還是不能對歷史上的眾多有影響的事件和人物進行詳細的揭示。教材給出的史實只是一定的典型事件。這就要求教師能對課外時間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不僅要掌握和了解詳實的史料,還要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思維,對再現歷史人物,營造濃郁的歷史氛圍,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記,實現歷史教學的宗旨。
2. 揭示事物的本質,引導學生理性的思考歷史學習
形象思維是一種深層次的概括,是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之上。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形象思維的方式,深刻傳達歷史的內涵,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記憶也更加簡單和扎實。通過觀看秦始皇兵馬俑的幻燈片,那強大陣容、軍紀嚴明、井然有序的兵馬俑,使學生不由自主的聯想到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橫掃六合的歷史事實。
3. 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歷史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們往往不容易掌握一些歷史的理論和概念,同時也容易混淆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和時間。雖然很多學生很用功,當時背的很熟練,但遇到考試,則不是將時間混淆,就是答非所問,這些都是課堂教學的弊端和缺陷。教師如果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帶有色彩和情感的語言,就會使學生們的興趣和記憶提高。
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形象思維教學法的培養和應用
教師對再造歷史、構建學生形象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依靠生動的語言和翔實的史料,來進行生動的教學。
1.積累史料,充實歷史課堂
我國擁有著數不勝數的歷史書籍,而太史公的《史記》是最具特色的。它個性鮮明、敘事生動,作為我國最富盛名的史學巨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該書縱橫華夏三千年,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有著生動流暢的文筆、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史料,堪稱史學中的典范,值得學生認真品讀和學習。
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有許多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荊軻的從容慷慨、劉邦的大度和心智、楚霸王項羽的力拔山兮。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史實,使《史記》成為史學巨著而不可替代。學生們對史記進行閱讀時,頭腦中會有一些畫面不停的閃爍。如易水河畔,荊軻的慷慨悲歌,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栩栩如生,一個又一個形象鮮明生動,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遠遠在教學計劃和教學目的之外。
2.注重語言修養,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藝術
語言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工具,用以傳授知識和思想交流,同時也是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利用這門工具,進行答疑解惑,語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的課堂教學都需要利用語言來完成。課堂上沒有生動的語言,就不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重視語言的修養。
3.重直觀教學,搭建歷史學習的知識結構
生動的語言可對歷史形象進行再現,但必須依靠直觀的教具來進行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直觀的教具包括表格、地圖和實物等,直觀教具不同,教學作用不同,但旨歸是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感性認識。直觀的教具能再現歷史衰落和繁榮。如《清明上河圖》是宋朝畫家張擇端的杰作,至今人們還在稱頌它的藝術效果。教師運用生動的教具和語言進行展示和講述,將宋時京都的繁華進行了再現,使學生能夠過目不忘、仿佛置身其中,實現了歷史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翠珍. 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J]. 成才之路,2008(16).
[2] 郭正義.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J]. 吉林教育,2007(12).
[3] 魏改鵬. 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