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08: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行業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醫療行業也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各醫療單位在適應市場經濟過程中不斷發展,但在發展中一些經營管理問題也暴露出來。為此,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并對醫療單位進行評價分析,以對其客觀評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已成為必須。
關鍵詞:醫療單位;財政;效益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醫療行業也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各醫療單位在適應市場經濟過程中不斷發展,但在發展中一些經營管理問題也暴露出來。為此,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并對醫療單位進行評價分析,以對其客觀評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已成為必須。為此,我們對我市市直5家醫院進行了數據收集、整理,并進行了分析,以便對各醫療單位進行客觀評價。
1醫院支出占財政衛生支出的情況
財政撥款在業務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五家醫院中財政的經費補助最高的年份為2004年,僅為34.07%,且近兩年呈逐年下降趨勢。
2財政撥款占人員支出情況
據了解,我市五家醫院除A醫院因超編人數多(編制714人,實有1174人)財政撥款占人員支出比例較低外,其余幾家醫院財政撥款占人員支出比例較高,缺乏必要的事業發展資金。
3離退休占財政撥款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五家醫院中離退休支出占財政撥款的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A醫院、B醫院離退休支出占財政撥款的比例高達50%以上,財政撥款減除離退休費用所剩無幾。
綜上所述,從財政撥款占業務支出的比例來看財政撥款總額雖在增長,但在醫院業務支出中比例中逐步減少,至2008年最多的為22.76%,最少的僅為10.51%。因此,可以看出至少76%以上的醫療服務支出來自自籌資金,財政撥款部分對醫療機構收入的影響已經比較小。
從離退休支出占財政投入分析,A醫院、B醫院由于建院歷史長,離退休人員多,財政撥款大部分被離退休費用占用,用于補貼在職人員的經費所剩無幾,財政補貼對于醫院經營的影響已微乎其微;而D醫院、E醫院財政投入占人員支出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可看出,醫療機構人員的養老問題越來越成為醫院經營的難題。
4各醫院指標分析
4.1營運能力分析
(1)資產成長率。
它是資產變動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反映醫院開拓能力、進行積累能力的指標。該指標如為正增長,表示醫院運營效果正常且有發展能力。反之,則較差。公式為:
總資產成長率=(當期資產總額-前期資產總額)/前期資產總額×100%
在所研究醫院中,總資產增長率均為正增長,各醫院均有明顯的增長。從2008年度看,D、E醫院資產增長較快,與當年度引資力度較大有關;B醫院經過前幾年的增長后,增長幅度有所降低,需要開拓新的增資渠道。
(2)業務收入成長率。
它是業務收入變動額與業務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醫院業務收入增長情況的指標。該指標如為正增長,表示醫院收入發展情況正常且有發展潛力。反之,則較差。公式為:
業務收入成長率=(本期業務收入-前期業務收入)/前期業務收入
業務收入成長率是醫院成長潛力分析的重要指標,前一年業務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下一年的業務收入成長率。通過對我市五所醫院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2007年的持續增長,A醫院、B醫院2008年的業務成長進入整頓期,而C醫院、D醫院、E醫院經過前一年的調整開始進入較高增長;C醫院更得益于企業離休干部醫療保險的中標。
4.2效益型指標分析
它是醫院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收益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反映醫院總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也是衡量醫院利用債權人和所有者權益總額取得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該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對投資者、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則越差。公式為:
總資產收益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調查的幾家醫院相比,A院、C醫院相對較好,D醫院最低。
4.3償債能力分析
它是醫院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表明醫院每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障,反映醫院可在短時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表明醫院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權益越有保障;但流動比率過高,可能表明流動資產占用過多,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
但是,對于移動醫療而言,這本身是一種非標準化的服務,也就是依賴于每個患者的具體診治情況和醫生的職業化診斷能力,開具的診治方案和藥品也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行業對于移動化趨勢而言,能否全盤被顛覆呢?一方面是未來移動醫療領域的龐大市場,也就是以互聯網化和移動端為入口的用戶體驗將從目前的支付、資訊和娛樂等細分市場逐步擴展到健康、生活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目前醫療產業的放開力度還不大,考慮到行業的安全性,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移動互聯網化試錯。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公司說擅長的補貼模式,能否最后拿下醫療和移動健康市場?對于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之間的補貼大戰,對于電商購物和支付補貼領域的大戰,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對于藥品和與之關聯的健康服務領域,補貼模式還能否調動起患者的積極性呢?況且這背后還有醫院和醫藥市場、患者等好幾個難題需要攻克。
對于移動醫療領域的互聯網顛覆而言,主要是存在這個幾個點。
一個是病情診治的移動化,也就是患者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直接和醫生對接,獲得專業的診治建議;一個是醫院流程的互聯網化,也就是說將醫院的掛號、門診、檢查和取藥的手續全部互聯網化,當然這其中需要和醫院做十分密切的配合;還有一種就是醫藥電商模式了,從2014年的春季,中信21世紀拿到第一張“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試點資格證”,到9月份6部委聯合發文放開管制,這個醫藥電商市場就開始沸騰了。
目前國內醫藥電商規模約42億,僅占國內OTC藥品市場的1.68%,占比整個醫藥市場僅0.035%。因此,門診領域的部分處方藥放量將是電商擴張的主要動因。
相對而言,如果從產業流程的角度進行分析,其實醫療領域也有部分服務是標準化的,還有部分服務是非標準化的。例如,醫院的掛號、取號、預約和檢查等服務是標準化的,進行移動化的布局阻力也是最小的,因為這個是程序性的事項。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具體的病情診治和處方藥的購買、支付,那么這個流程就不那么標準化了,而且會遇到主要的麻煩。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邏輯很簡單,醫生給病人診治并開具藥品之后,部分處方藥是可以在網上公開銷售的,那么用戶就可以掃描藥品清單上的二維碼來進行線上的藥品購買,而且還可以獲得互聯網公司的補貼。對于用戶而言,提高了效率,獲得了優惠,對于醫院而言,也減輕了藥品配送和管理的壓力,對于醫藥電商領域的參與者而言,也獲得了涉足這一市場的切入點。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首先,對于醫院而言,開放藥品清單市場是一個較大的門檻,因為醫院也是有一個現金流的,而藥品銷售和醫藥服務是主要的來源之一(以藥養醫模式)。一旦這個藥品銷售的入口被互聯網公司所掌控了,那么醫院在整個環節中就只剩下給客戶面對面的診治服務了,從整個醫院集團的利益考慮而言,或許是一種損害。就和銀行被零售化的移動支付所后臺化是差不多的邏輯,一旦醫院的前端掛號、檢查服務被互聯網化,后端的醫藥配送也被互聯網化,那么醫院就成為了一個醫療診治的線下服務場景,但是自身的環節已經被分離。
從實際的運營情況來看也是如此,此前,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在河北和杭州試運行。這亦是中國第一個將醫院的電子處方單分流出來的平臺。這對于醫療市場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從今以后一頭獨大的醫院售藥現狀將被改變,藥店行業將增加市場空間。但藥店、醫藥商業公司多位人士似乎并不領情。如果沒有政府的合作醫院和強力推行,恐怕線下的醫院不會買移動醫療的賬。
其次,對于醫療電商而言,目前在移動醫療行業的參與環節主要是處方藥的線上銷售,通過醫院分流出來的處方藥名單進行線上的競爭和推介。患者將處方單上傳至該處方平臺后,如果選擇藥店拿藥,線上合作的、有該藥物的藥店開始搶單。
各家藥店搶單比拼的條件是低價格、生產廠家。但是,對于電商商家而言,其主要的邏輯是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拼價格,還是電商競價的邏輯,雖然理論上移動醫療電商的藥品價格可以降低20%。但是難以保證到了行業的后期,隨著價格的失序和藥品質量管理漏洞的存在,以及在流程上眾多參與者為了爭搶一個處方藥單出現的混亂局面。而對于患者而言,藥品的價格敏感性是不那么強的,患者更會選擇用質量更好,有醫院承諾的放心藥,而對互聯網上的藥品恐怕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
【關鍵詞】醫療行業;OTO模式
1.醫療行業的普遍問題及數據系統應用現狀
醫療產品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是居民生活比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醫院信息系統未建立完善,整個醫療行業仍然處在一個信息龐大而稍顯雜亂的狀態。同時由于醫院有著巨大的人流量,所帶來的龐大信息也對醫院的信息系統的計算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市場經濟下起步較晚的醫療行業由于信息管理系統的不健全,就出現了以下各種問題:
1.1病人掛號難,預約難
由于城市的大型醫院數量有限,雖然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但也構成了擁擠現象。掛號、預約只能在實體的門店中進行,使得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排隊取號或預約中。
雖然已有部分醫院實現了部分醫生的線上或電話預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網上掛號助長了販票販子的囂張氣焰,而每天醫院掛號的數量有限,使一些真正需要掛號的人反而掛不了號。進而變相的抬高了掛號的費用,侵犯了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擠占了公共資源。另外目前安裝有掛號網絡掛號系統的醫療機構還比較少,范圍小,只是發達城市有構建,且運營機制也存在有一定問題,在二三線城市還未能普及,因此醫療系統的信息化而智能化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1.2信息反饋機制落后
醫院的人員大多都是醫學方面的人才,熟悉IT領域的人才十分少見,如果不購買第三方的信息服務系統,很難構建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統。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醫院的信息反饋機制十分滯后,許多信息的傳送仍然借助最為原始的方式,目前醫院建立的信息系統多以財務體系為主,未能實現衣病人為主的系統機制;且各大醫院信息雖然都很豐富,但是醫院之間信息交流較少,形成信息孤島;資料配置重復,信息利用率低下。
1.3患者病歷信息系統尚未構建,加劇醫患的緊張關系
醫患關系可能是當前中國最為嚴峻的一種挑戰,由于患者的病歷信息系統到目前為止也尚未搭建,每次病人看病都需要重新建立病歷,不僅浪費病人的成本與時間,而往往有可能 使病人錯過最佳醫療時間,甚至導致醫生在診斷時難以根據病人過去的經歷做出判斷,容易出現誤診。
2.OTO商業模式簡介
OTO商業模式是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是由Trial Pay創始人兼CEO Alex Rampell提出的。“OT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簡寫,即“線上到線下”,就是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的商店中去,在線支付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再到線下去享受服務。OTO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平臺使得一些傳統行業可以憑借其線下豐富的客戶資源轉移到線上進行客戶歸類,同時通過線上的門面擴大其規模,成為了傳統行業電商化的較好選擇。
我國對OTO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與研究始于2012年。隨著電商企業在當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行業不得不考慮用電商思維尋求模式的突破。然而由于大部分傳統行業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過大,使得普通的電商模式并不適用于這些行業。OTO模式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消費者線上支付然后在線下享受服務,實現了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化,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便于企業管理自己的客戶資源。就目前而言,OTO的電商模式在餐飲與娛樂行業的應用是最為廣泛的。
學者李向紅在他的論文《電子商務商業新模式OTO的研究與分析》中首先將OTO模式與其他的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對比,發現了OTO模式在管理客戶信息、服務優惠、提前預約、支付方式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通過端到端的服務,業務數據存儲在云端,涉及技術包括數據挖掘、供應鏈管理等。OTO模式既綜合了傳統電商模式的便利性,又增添了傳統行業服務的即視性,是傳統行業向電商過渡的有效路徑。OTO電子商務模式連接了傳統模式和現代商務模式,傳統企業走向電商化最缺乏的就是網上運營的經驗與適合自身的商業模式,然后傳統企業在資金、線下客戶群以及銷售團隊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借助OTO電商模式可以省時省力地實現傳統企業的電商化,同時又可以促進商家與客戶的交流,維護客戶關系。
電商OTO模式在今天的中國仍然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在這方面的實際應用遠遠要比理論研究多很多。從早期的團購網站、訂票網站到今天的蘇寧易購等大型本土生活服務的OTO項目,大量的案例已經表明OTO模式確實開發了大數據時代的一個巨大的市場。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應當及時跟進實踐領域,將理論完善,更好地運用于操作。
3.OTO電子商務模式引進醫療信息系統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統的不完善,直接導致了民眾對醫療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與醫院的供給能力構成了一定矛盾。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有學者引進發達國家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經驗,對我國醫療行業的信息系統搭建提出了一個構想。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對于醫療信息系統的研究成為了熱點話題。進入21世紀后,電子商務的革命也給整個醫療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基于計算云端的信息系統將完全有可能實現醫療信息系統的構建完善。
有學者根據醫療信息系統的職能對其進行劃分并深入研究。學者李包羅、遲開蘭認為一個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應該包括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和臨床信息系統,前者主要應用于行政管理與事物處理業務,后者主要應用于支持醫護人員的臨川活動。
還有一部分學者則根據醫療信息系統的平臺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有些學者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移動社區醫療服務平臺應用,認為3G移動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整個醫療行業步入方便快捷的時代。還有的則認為云計算應與物聯網結合以來,使得醫療信息系統更好地進行遠程信息采集與信息管理。
因此,綜合各大專家的研究,充分的分析了現階段的醫療系統可能采用到的信息技術,我們發現利用online to offline 的技術模式可以實現醫療信息系統的完善。它有如下幾點優勢:
(1)可以建議完善的信息系統。通過以前專家學者的研究,完善醫療信息系統勢在必行。不同的學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總的來說,醫療信息系統的構建借助云端計算系統已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任何單面關注醫院方或者患者方的醫療信息系統都無法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因此云計算下的OTO電商平臺應用到醫療領域已是有極大的存在必要了。OTO平臺既可以為用戶提供掛號預約和線上咨詢等服務,又可以為醫院提供完善的患者信息系統,對于雙方都是互利的。
(2)自動電子病歷。用戶在線注冊后系統能夠根據訂單自動生成用戶的病歷信息,這對于提高醫院診斷效率有很大幫助。同時對于病人下一次的醫療行為也能夠減少治病程序。同時還可以做到各大醫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大體上來說可以整體的提高本地方的醫療水平。方便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進行大數據處理。
(3)直接引導在線醫療用品的消費,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模式。在醫療機構實行OTO模式后,醫藥和治療可以完全分開,用戶可以直接在線上買藥線下消費,節約了看病流程,同時對于降低藥品價格以及用戶看病成本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宏橋.構建區域協同醫療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案研究.醫療衛生裝備,2008.
關鍵詞:SCP理論;醫療器械;供給側改革;行業分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導言
醫療器械行業是連接醫藥工業、醫療服務和健康產業的重要經濟部門,其核心技術涵蓋醫用高分子材料、檢驗醫學、血液學、生命科學等多個學科,是我國的醫藥衛生系統中保障臨床治療活動有效、安全的核心環節。近年來,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政策導向之下,由于新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措施陸續出臺,加之醫療器械領域內長期存在的“多、小、散、亂”格局,政府干預不當和企業經營費用率高等問題,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本文運用產業組織理論中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對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議。
2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組織分析
2.1產業規模分析
根據Evaluate MedTech的統計,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規模從1200億元增長到30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7.01%,而同期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增速僅為1.90%,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醫療器械生產和消費國,并已經成長為拉動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如圖1所示。
2010年至今,在醫療器械銷售領域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國醫療器械批發企業數量始終維持在1.3-1.6萬家之間,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但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數量明顯偏多,市場呈現出離散化競爭特點,如圖2所示(數據來源:IMS Institute)。
2.2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分析
行業集中度指標CRn表示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前n家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情況,其公式為:
CRn=∑ni=1Xi/∑Ni=1Xi
經濟學家貝恩(Joe S. Bain)利用行業集中度指標對產業結構進行分類研究,依據行業集中度指標CR4和CR8,將產業結構類型分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競爭型)6個等級。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集中度指標CR3、CR4和CR8分別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國市場整體上的原子型結構沒有改變(如表1)。對照部分發達國家,我國的前3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CR3)明顯偏低。
數據來源:商務部《醫療器械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國醫藥衛生監管體制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加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龐大且地域廣闊,醫療器械市場并非是全國統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保障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及稅收,為本地藥品流通企業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視外地醫療器械企業為掠奪市場資源的“攪局者”。典型表現是在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要求中標企業必須選擇當地經銷商進行配送,一些地區甚至規定只有成立縣級醫藥公司才能獲得該地醫療器械的配送權。從全國范圍來看醫療器械領域為完全競爭的原子型市場結構,但隨著市場按照行政區域分割,本地企業的市場控制力也隨之增強,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成為了醫療器械行業資源整合最大的體制機制障礙。
2.3產品結構分析
根據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的統計,從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所占據,如圖3所示。而在占我國醫療器械25%的高端產品市場中,70%由外資占領,在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遙遙領先于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外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
2.4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美國產業經濟學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認為進入壁壘為行業的潛在進入者必須付出的額外成本,產生原因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度和法律規制等。醫藥行業存在明顯規模經濟的特性,即企業在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前,對于單位產品(服務)將付出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現行的《藥品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辦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必須通過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兩項行政許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臺的新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均被稱為“史上最嚴”,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的軟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為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最嚴格的政策法規壁壘。
2.5產業政策分析
2015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開發高性能醫療設備與核心部件,發展高品質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放射治療設備、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測序儀、基因編輯設備、康復類醫療器械等醫學裝備被確定《規劃》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同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報資料編寫指南》,在政策上鼓勵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種種跡象表明,國家正在為醫療器械特別是高性能醫療設備領域推進國產化進程,這無疑將χ泄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帶來利好。在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下,醫療器械將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以國外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42%的份額來對比,國內醫療器械份額僅僅只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范式對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自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規模增速下降、市場集中度低、行業進入壁壘提高等情況。應針對上述問題加快推進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醫療器械行業是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效應特征,行業未來必然走向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集約化發展道路。因此,推進醫療器械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應從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入手,整合行業資源,提高市場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然而,由于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僅依靠企業自有資本積累開展行業的兼并重組必定困難重重,必須充分借助資本的力量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資源的整合。在“新醫改”政策完善落實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利用醫療器械領域剛性的市場需求和產業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投資者關注。符合條件的企業應積極謀求上市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將企業做大做強,使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成為醫藥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型企業可借力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資本,逐步形成企業融資-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效益提升-吸引投資的良性發展循環。
應破除一切阻礙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真正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對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應減少虧損補貼,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輸血性貸款,并通過實行市場化重組和企業破產等方式加速淘汰行業的落后產能供給。
參考文獻
[1]李先國.藥品供應鏈的整合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孫乃強.醫療器械行業等待政策助力[J].中國衛生產業,2005,(10):3033.
[3]楊公樸,夏大慰.產業經濟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58.
[關鍵詞] 概念模型;評價體系;生態位理論;平衡發展;公立醫療機構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a)-0153-05
[Abstract] With combination of context analysis based on literal review, depth interview and experts consultation, it could be constructed a concept model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guided by the niche theory, from facets on the dimension, width, overlap and density of the niche. The niche would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es, and the concept model on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chain of medical industry,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cept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The niche theory; Balance development;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作為新一輪醫改的重點內容之一,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1],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盡管已經總結出“三明模式”“海寧模式”“神木模式”等代表性做法,但“社會資本辦醫”、移動醫療以及人口老齡化等醫院外部的機遇和挑戰,和不少醫務人員流向民營醫院、第一志愿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呈現下行趨勢[2]等來自醫院內部的威脅,進一步加劇了醫療服務需求增長與醫療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突出了公立醫療機構學科發展與后勁不足之間的矛盾,更削弱了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公立醫療機構內憂外患,亟需重新審視自身在生產要素,如資本、人才、技術、設備、藥品等日益市場化的今天,如何才能夠平衡、可持續發展?前期研究提示生態位理論對醫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適用性[3]。然而,生態位理論如何才能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尚需系統梳理與解答,課題組以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系統的概念模型作為切入點。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文獻回顧的內容分析法
以主要源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以及Emerald管理學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等網絡資源的國內外關于醫院平衡發展評價的相關文獻為研究資料。采用基于文獻回顧的內容分析方法,圍繞“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醫院”“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影響因素”“作用因素”“評價”“生態系統”“生態鏈”“生態位”“概念模型”“生態位理論”“balance development”“developing in bal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spital”“medical institution”“public hospital”“influencing factor”“evaluation”“assessment”“ecological system”“ecological chain”“ecological niche”“concept model”“the Niche Theory”等重要詞匯,進行編碼、分析、統計、歸納、關系梳理、重構與總結闡述等,進一步提出觀點。
1.2 深入訪談法
圍繞包含公立醫療機構在內的醫療行業生態鏈,遴選代表性的生態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衛生相關部門、醫藥及相關企業、醫藥院校、保險機構、醫療機構、醫院管理研究及社會咨詢機構)及其代表性的成員(含患者及居民)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其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看法,在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中可能發揮的作用、利益訴求及帶來的影響。
1.3 概念模型構建法
根據扎根理論,從公立醫療機構及相關生態元的利益訴求中篩選各影響因素(亦稱生態因子),并根據生態位諸理論[4-10],梳理諸生態元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關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作用與方向,建構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的概念模型。
1.4 專家咨詢法
針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與評價體系概念模型,遴選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醫療機構、醫藥院校、醫藥企業等來源的專家,開展咨詢活動,并根據專家反饋對概念模型進行修正。
2 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醫療行業生態系統
2.1 醫療行業生態系統與醫療機構生態位
生態位指一個生態群落中,一個物種和其他物種相關聯的特定時間位置、空間位置和功能位置[11]。生態位理論揭示了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個體、種群和群落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擁有一個最適宜的時空、功能位置――生態位。課題組將公立醫療機構視作一個生命體,它根植于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中,同樣遵循生態位理論。
醫療行業生態系統是由醫療行業生態鏈及行業外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而共同構成,各組成部分在各自生態位置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協調運作,見圖1。公立醫療機構為代表的醫療機構,處于醫療行業生態鏈的中游。如果用生態元來表示生態鏈中的每個組成部分,公立醫療機構則是醫療行業生態鏈中游的生態元。在醫療行業生態鏈上,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產生影響的不僅有來自上下游的生態元,如院前急救機構、臨終關懷機構,還有來自中游的平行生態元,如基層醫療機構、社會醫療機構,更有處于行業外環境的生態元,如政府機構、行業主管支持機構、檢查監管機構、行業評價監督機構、行業支持機構、人才培養機構、物業服務提供機構及行業影響機構等。
醫療機構生態位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醫療機構以其掌握的各類資源為基礎,通過醫療機構內部各項管理子過程的交互作用,主動獲取[12]醫療機構生存、發展能力以適應環境,從而選擇和占據的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中的恰當位置。這里所謂的恰當,指的是醫療機構擁有其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時空、資源,與其他醫療機構間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有良好的外在條件與內在戰略布局,強調外在條件的充分性與內在戰略布局的差異化。從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不難看出,公立醫療機構的平衡發展需要考慮生態系統中各生態元帶來的影響。
2.2 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
結合衛生系統宏觀模型[13]及戰略分析有關原理[14],如圖2示,與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密切相關的因素很多,除了當前因素,還有未來因素;除了行業外因素,還有行業內、機構內因素;除了空間因素,還有資源因素(不包括空間因素帶來的資源)。厘清影響因素,是評價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基礎。根據生態位理論,可以把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主要歸為四類,即生態位維度影響因素,如時間、空間、資源等;生態位寬度影響因素,如行業內外資源、機構內資源等;生態位密度影響因素,如醫療衛生資源空間分布、區域衛生規劃等;生態位重疊度影響因素,如服務人群、疾病分布等。根據矛盾論的原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15],因此,行業外與行業內的因素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最終還是通過機構內的因素發揮作用。
2.3 醫療機構間的競爭與其生態位的關系
2.3.1 生態位的重疊是醫療機構競爭的本質原因 當醫療機構的空間距離較近或者服務功能及內容相似時,生態位即發生重疊,尤其是服務功能內容相似且空間距離較近時,重疊度進一步加劇帶來競爭。根據生態位理論可以將醫療機構間的生態位關系分為完全重疊、交叉、毗鄰和分離,其競爭強度按序遞減。提示為了避免醫療機構間的惡性競爭,應盡量避免生態位重疊,要么在醫療機構布局上預留足夠的空間距離,要么在履行的服務功能與提供的服務內容上突出特色,即強調專科專病特色。
2.3.2 醫療機構生態位的競爭是多重競爭 醫療機構生態位的競爭[16]是以醫療資源為主的多重競爭,包括患者需求、成本、技術、價格[17]等方面。其中患者需求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優質、全面及滿足需求程度;成本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滿足患者需求所支付的成本高低,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醫藥、人力等方面;技術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技術水平高低,主要體現在高水平醫務人員引進及現有人力培訓方面;價格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提供同等水平服務的價格高低。技術、價格都是患者就醫流向的驅動因素。
2.3.3 醫院生態位的錯位或分離是醫院競爭的結局 自然界物種之間相互競爭的結果是達到彼此競爭的平衡態,表現在生態位互不干涉,這種現象叫做生態位錯位或生態位分離。醫療機構的競爭亦如此。為了避免惡性競爭浪費資源,一般宏觀上采取區域衛生規劃,微觀上采取差異化策略,使彼此生態位錯位或分離。提示醫療機構若需平衡發展,應通過宏觀、微觀的努力,實現生態位間的相對平衡。
3 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18]是人們內在思想與訴求的外化與表現。根據生態位理論可知,醫療機構若需平衡發展,在醫療行業生態系統及行業生態鏈中應擁有恰當的生態位。鑒于生態位具有維度[19]、寬度[20-21]、密度[19]、重疊度[20,22]等表征,評價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不妨從生態位維度、寬度、密度和重疊度這四個方面展開,見圖3。
3.1 生態位維度
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應考量其生態位占據維度的情況。其中,空間維度體現在公立醫療機構的空間規模、是否存在分支機構等。空間維度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面積、床位數,進一步影響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就醫體驗。時間維度主要考察公立醫療機構是否具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是否能夠洞察社會、經濟、文化等形勢發展將帶來的戰略格局。清?陳澹然在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中指出“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時”,足見時空維度的重要性。資源維度體現在公立醫療機構占據的來自行業內外、機構內的各種資源,涉及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環境、法律、人群健康情況、行業文化、競爭對手、戰略盟友、行業品牌等,還涉及醫療機構信息化、醫療資源、人員基礎、體制機制、價值觀,以及服務產出的質量、效率、公益性等。
3.2 生態位寬度
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還應考量其生態位占據的寬度情況。所謂寬度,指的是占有時空的大小、資源的多少。不論是行業內外、機構內,如前所述存在諸多資源,亦往往存在相應的時空特點。如醫療機構信息化,其發展階段、涉及范圍、覆蓋程度、存在介質、實現手段等,表現出時空、資源等維度的性質。又如人員基礎,主要指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的政策知曉率、員工自由度、自主管理率、機構價值觀認同度等,反映人心向背,即對機構是否具備高位的滿意度、認可度,是否擁有統一的愿景,機構是否建立強大的文化,均將影響到機構發展后勁。根據文獻回顧與訪談結果,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寬度可細化為行業外、行業內、機構內三個方面,其中,行業外部因素除政策(醫改、物價、醫保、衛生總費用占比、宏觀政策布局等)、經濟(GDP或GNP、可支配收入等)、社會文化(物流成熟度、醫患和諧、患者滿意度、文化認同度等)、技術(科技發展水平、信息化等)、環境(自然地理類型、氣候類型等)、法律(出臺與落實情況)外,還包括人群健康(健康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行業內部因素包括行業文化(執業信條、公益性)、行業品牌(醫院專科聲譽等)、戰略盟友(醫聯體或共同體、社會資本辦醫、移動醫療、醫生集團等);機構內部因素以公益性、價值觀、質量與效率為核心,包括醫院信息化、醫療資源(編制、床位、醫務人員數量結構分布、醫療設備、技術水平、資產使用情況、財政投入占比、基礎設施、醫院文化及貫續醫療度等)、體制機制(領導體制格局、法人治理、人事制度、績效薪酬制度等)、人員基礎。
3.3 生態位密度
生態位密度指單位時空中醫療機構的數量,分當前和長遠兩個階段。著眼當前,表現在醫療衛生資源的空間分布上;著眼長遠,則依賴區域衛生規劃。考量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密度的本質仍在于分析醫療機構占有時空資源的多寡,但強調權衡占有時空資源的相對數。
3.4 生態位重疊度
生態位的重疊度強調考察醫療機構占有時空資源的重疊程度。文獻回顧與訪談結果提示,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重疊度主要表現在政策資源、疾病分布、服務人群、患者就醫驅動等幾個方面。其中,政策資源的重疊度用于分析公立醫療機構相關政策的覆蓋面,或者是這些政策在醫療機構內部的具體落實情況;疾病分布與服務人群的重疊度,主要受疾病譜及人群結構、分布的影響;患者就醫驅動的重疊度,指的是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動機,是疾病、機構為中心,還是專家為中心。不論是政策資源、疾病分布,還是服務人群、患者就醫驅動,均是醫療機構服務內容、治療病種及學科建設情況等重要表征,即考察相互間服務內容、治療病種及學科是否重疊及重疊程度。
4 結語
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概念模型,有利于跳出醫療行業本身,從“生態文明”的視角,更宏觀、全面地審視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影響因素,明確機構發展方向及其在行業生態鏈中的位置,特別是資源占有情況,從而調整發展戰略。同時,概念模型有利于指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者認清形勢,總結公立醫療機構發展改革的一般規律。綜上所述,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概念模型,拓展了分析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視野和思路,便于全面審視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態勢,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為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可持續發展提供直觀、可操作的參考依據。然而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概念模型只是搭建了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框架,尚需進一步開展評價體系研究及實證研究,探索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和評價指標,這是課題組的后續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江.“三改”并舉建立現代醫院制度 促進專科建設高速發展[J].中國醫院管理,1994,14(8):19-20.
[2] 繆迅.報考醫學院人數下降與就醫環境改善[EB/OL].http:///ddzg/ddzg_ldjs/ddzg_sh/201503/t20150303_ 1531093.shtml. 2015-03-03.
[3] 李軍,張建,劉一,等.生態位理論對醫療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適用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65-168.
[4] Grinnell J. Fields test of theories concerning distributional control [J]. American Naturalist,1917,51(602):115-128.
[5] Elton C. Animal ecology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7:11.
[6] Hutchison GE. Concluding remarks [J]. 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iology,1957,22(2):415-427.
[7] 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3):324-332.
[8] 尚玉昌,蔡曉明.普通生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94-295.
[9] Odling Smee FJ,Laland KN,Feldman MW. Niche construction [J]. American Naturalist,1996,147(4):641-648.
[10] 王興元.品牌生態位原理及其對企業品牌戰略的啟示[J].企業經濟,2008(3):40-43.
[11] 汪健,李素芳.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時代教育,2014(23):92-93.
[12] 周彩虹,魯元剛.生態位視角下的現代醫院競爭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0(22):94-95.
[13] 郝模.衛生政策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33.
[14] 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6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258-269.
[15] .矛盾論[C]//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9-340.
[16] Alpert P,Simms EL.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plasticity and fix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hen is it good for a plant to adjust? [J]. Evolutionary Ecology,2002,16(3):285-297.
[17] 徐幻,劉玉秀,楊國斌,等.基于博弈論視角的多家醫院競爭模型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1(2):91-93.
[18] 黃越,王碩,張.組織文化對企業知識管理成功影響的概念模型研究――基于多維度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8):191-198.
[19] 郭妍,徐向藝.企業生態位研究綜述:概念、測度及戰略運用[J].產業經濟評論,2009,8(2):105-119.
[20] Levins R.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M].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150-158.
[21] Van Valen L.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width of ecological niche [J]. American Naturalist,1965,99(908):377-390.
>>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圖書館競爭力問題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MSLC―EP項目競爭力的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民航客運市場競爭力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國火力發電企業競爭力探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國圖書發行公司競爭狀況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競爭模型的路橋施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英語培訓行業競爭態勢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VMS產品行業競爭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額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戰略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女生就業力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國水路內貿集裝箱運輸行業競爭狀態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新疆番茄加工業競爭環境分析 基于發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湖南旅游業競爭環境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古鎮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優勢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建筑裝飾業競爭戰略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易訊網競爭模式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競爭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海外代購競爭戰略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中式快餐行業現狀與發展瓶頸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中國報告大廳, 2016年醫療器械行業分析:政策紅利待釋放[EB/OL]. [2016-1-22].
[4]孟巖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5] 波 特.競爭戰略[M].北京 :華夏出版社,2005:16-27.
[6] 尚香君.N療設備公司巧展戰略研究[D].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7] 黃科舫 ,王章紅.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企業信息化AHP綜合評價研究[J]. 情報科學,2008,26(4):485-490.
[8] 百度百科.波特五力分析模型[EB /OL].[2016 -8 -16].
[11] 互聯網.進口替代趨勢已定,醫療器械投資上下游還有哪些投資機會?[EB /OL].[2016-8-19]http://.cn/publish/default/zhixuntop_1/content/2016081910563716039.htm
[12] 李寶文.企業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13] 喬麗華,王恕立.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09,1:62-63
[14] 池慧.處于發展關鍵時期的我國醫療器械產業[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 (16):1-4.
[15] 康鶴.ASG醫療器械銷售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業內普遍認為,這一綱要的意味著智慧醫療時代正大跨步趕來。易觀國際的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僅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30.1億元,同年增長52%,預計2017年,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大數據支撐醫療健康
“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產業的結合,大數據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亞信數據電信解決方案&行業創新中心總經理李捷表示,體外診斷是一個新領域,在這個領域里面有很多新興技術,包括皮下的持續監測血糖、心電的實際監測、基因測序等,讓人的健康護理、健康管理在科學上取得很大的進步。
眾所周知,亞信是專注運營商行業的企業,那么為什么亞信會選擇深耕醫療健康領域呢?
李捷解釋說:“運營商正面臨著轉型,而其龐大的客戶群不僅僅有通訊需求,還有更多的自身生活健康相關的訴求。運營商本身也是一個管道提供商,在管道上承載的各種專項服務,對運營商而言都是有價值的。”亞信數據方面認為,產業跨界聯合,一方面是對新興領域的探索,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領域拓寬,給運營商的原有市場和老客戶群體帶來新的價值。
互聯網+醫療健康有諸多價值可以挖掘,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從簡單的衣食住行到關注自身健康養生,這也推動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然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從設備的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到數據的挖掘跟管理,再到健康師的分析,最后給出合理的理療建議。亞信數據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就是生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角色——數據分析。
精準化服務
大數據分析的價值在于以此為依據提供定向的專業化服務,李捷表示,亞信數據的準確率高達85%以上,亞信開放云平臺有著五年的非結構化數據處理經驗,包括對各個APP和互聯網語料庫的識別能力,行業涉及政府、餐飲、醫療健康、公共媒體等。合作伙伴遍布產學研各個領域,合作模式不僅僅局限于數據支撐,也包括聯合運營。
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的企業都在探索如何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企業轉型,亞信的互聯網運營經驗得以顯現。李捷認為,亞信數據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與運營商的多年合作,積累了大量的用戶上網行為分析經驗,同時擁有龐大的運營商用戶作為支持,其數據更加多元、精準。用戶在管道里面搜索的信息,挖掘的信息,也是由運營商第一時間捕獲,其實運營商比互聯網公司能夠更早的捕獲這些信息,這也是運營商數據價值所在。
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人群進行分類,可以更好地幫助定向人群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同時給傳統的醫學機構、營業機構提供精準的市場分析報告。同時李捷認為,在技術上,目前國內的幾家技術領先企業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亞信數據對于行業的理解是超前的。數據整合之后,需要做深度的行業理解跟模型轉換,比如醫療健康行業,數據涉及很多的健康指數,用戶日常行為等,這些數據之間有著潛在的關聯關系,而對關聯關系的解讀需要相當的行業沉淀,亞信數據有著專業的咨詢顧問團隊做后臺支撐,不只是醫療健康行業,亞信數據在各個涉及的行業均組建了相應的咨詢顧問團隊,提供最專業的行業分析。
大數據的流動性價值
與大數據、互聯網相關的產業,競爭無處不在。對此,李捷說:“因為現在已經是跨界競爭的狀態,我們會遇到很多原來在通信行業里不會遇到的競爭對手,比如說阿里、百度,他們同樣在做跨界的滲透。”面對資本雄厚的競爭對手,亞信數據認為,目前其行業經驗的積累使其與強大的競爭對手處在同一競爭水平。加之亞信一直與運營商合作比較緊密,行業基礎牢固,李捷透露,下一步亞信計劃聯合運營商在移動端展開戰略布局。
近日,英特爾公司聯合經濟學人智庫(EIU)針對中國350家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并了名為《彌合新技術范式的差距》的調查報告。這份主要針對金融、零售和醫療等行業客戶的調查報告試圖揭示中國企業在業務的創新和發展中如何看待和利用新技術。在技術創新、數據融合驅動企業業務發展的今天,這一調查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對于在產品和服務中使用新技術有著清晰的愿景和戰略。對于新技術的吸收,很多企業是通過與技術公司的合作來推動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云計算、大數據和遠程連接等技術直接融入企業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這有利于企業快速進入新市場,為企業采用新的商業模式奠定基礎。”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表示。
投資新技術的最佳時期
這次調查主要面向的是一些中型和小型的企業客戶。雖然大多數的受訪企業對于技術創新傾注了極大熱情,但是調查顯示,對于新技術的投資熱情并不都來自企業的內部需求,很多是迫于外部大環境的壓力,以及效仿競爭對手的做法。“調查顯示,77%的企業認為,在未來3年內,新技術將在其產品和服務中發揮巨大作用。而不行動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表示。
調查報告中重點介紹了機器人、5G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以及VR/AR等五大技術在企業中的使用情況。其中,75%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使用了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金融、汽車制造等行業在采用新技術方面走到了前面,機器人在制造和物流業應用較多,VR/AR技術在建筑行業應用廣泛,而且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傳統行業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比如傳統金融行業受到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刺激,許多新開戶都是通過在線平臺或手機完成的。另外在醫療行業,醫療機構希望采用新的技術持續改善就醫體驗。接受調查的85%的企業認為,如果不投資新技術,未來企業的發展將落后。
在采用新技術的過程中,企業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規避風險、合規性、政府監管。企業當前重點關注的是開拓新的業務模式和新市場,所以迫切需要將新技術整合到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傳統企業客戶應該開發更多的內部平臺,同時要了解政策環境,并與技術公司建立深層次的合作關系,這樣才能在企業未來的發展中占得先機。”表示,“未來10年都是在中國投資新技術的最佳時期。”
“數據驅動創新增長。”英特爾行業解決方案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梁雅莉表示,“未來10年,企業要關注的是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和分析,從數據中挖掘出更大的商業價值,這樣才能實現業務的創新,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今天,數據的融合發展正在重構行業。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這一現象,過去一年中,中國的方便面市場出現萎縮,造成此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外賣行業的興起。另 一個例子,現在大部分的醫療數據,包括臨床數據和計費數據都存在醫院之內。隨著人們對健康數據的關注,未來醫療數據可能會向醫院之外延伸,并與基因數據、社交數據等融合。新零售的興起也是由數據驅動的。在2000年之前,零售業的數據主要來自POS機。2000年之后到現在,零售行業進入大數據2.0時代,人們可以在某些領域進行大數據分析、客戶畫像等。從現在開始,我們步入了零售行I大數據3.0時代,可以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洞察零售行業的每個環節和流程,實現精準營銷。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迎接數據融合帶來的挑戰,英特爾提出要不斷完善各層面的技術,從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網絡到存儲、5G、FPGA,再到產生海量數據的設備,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充當企業業務轉型的基石。
梁雅莉特別談到了英特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從去年開始,英特爾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收購,在底層基礎架構層面、工具層和應用層都有涉獵,目的就是構建完善的技術體系,為客戶的應用提供全面支撐。
“數據驅動”永遠在路上
1995年,人類歷時13年、耗資30億美元終于完成了全球首個DNA基因測序。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數據的加速融合,英特爾希望到2020年,人們只要花費24小時、1000美元就能完成基因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解讀。
IT將顛覆醫療行業?美國心臟病學家、基因組學家埃里克?托普所著的《顛覆醫療》被很多研究IT和行業應用相結合的人視為“圣經”。《顛覆醫療》的一個核心觀點是,云計算、無線傳感器、超級計算機、基因測序等新技術不僅將改變人們的生活,而且對于醫療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次創造性的破壞,將顛覆醫療行業。
對于“顛覆”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認為,所謂顛覆醫療,其實是醫療智慧化的過程,是IT與醫療行業應用深入結合的過程,對醫療行業的發展將起到不斷優化和改進的作用。在醫療領域,一切都在向智慧化演進,比如精準醫學、醫藥研究、醫療物聯網、醫療機器人、智能物件等。
“可穿戴式設備、VR/AR等新技術確實在醫療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王才有表示,“不過計算機并不是要顛覆醫療,而是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計算機與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員將共同為患者提供服務。得益于IT的發展,自然語言處理、臨床決策支持、知識服務、機器識別等的應用將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醫療體驗。”人類與機器是合作伙伴關系,在技術的輔助下,虛擬就診、家庭看護、醫療協同等讓醫療變得更加簡單。
以前,在醫療行業中,專業的醫護人員、專業的醫療設備等才是必備的資源,現在還要加上一條,數據也是醫療行業重要的資源。數據的融合和分析將有力地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實現精準醫療,提升診斷的成功率,降低醫療的成本等。在醫療行業,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生態模式的創新,另外還要加強標準的制定、政策的研究,以及應用咨詢(解決個性化應用問題)。只有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的資源,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合作共贏。
作為跨國企業,英特爾長期在醫療行業進行投入,不斷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引入中國市場。英特爾將在戰略發展方向、技術框架的設計等方面與中國醫療行業的合作伙伴、客戶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醫療行業的數據驅動與技術創新永遠在路上,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
數據驅動商業變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萬達集團就是一個地產界的“大鱷”。其實,成立于1988年的萬達集團現在已是旗下擁有商業地產、文化集團、網絡科技集團、金融集團四大產業集團的龐大的商業帝國。其中,網絡科技集團致力于打造獨特的“實體+互聯網”的新模式,為客戶提供包括實體場景數字化、供應鏈服務、互聯網金融服務、全渠道征信服務、云計算服務等在內的多種多樣的服務。
人們常說,船大難掉頭。而萬達集團這個龐然大物在數字化的過程中表現出的靈活性、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確實值得同行借鑒。萬達集團希望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先進的技術能力,打造世界級的商業企業。如今,萬達集團在成都擁有按業界最高標準T4標準建設的數據中心。2017年3月還與IBM達成戰略合作,基于IBM最新一代的云計算技術,將在中國推出全棧式的云服務。另外,萬達集團還以萬達廣場為節點,計劃打造覆蓋全國的光纖網絡,并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利用創新技術為自身業務服務的同時,萬達集團還將知識產權輸出給合作伙伴、其他商業中心,目的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總裁助理兼大稻葜行淖芫理、首席架構師蔡棟表示,萬達集團正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打造數字化實體商業共享平臺。這一商業共享平臺是萬達集團在數據驅動業務發展方面的創新之舉,它將大數據與區塊鏈有機融合,可以提供大數據預測、征信、網絡金融、智能合約、數字化零售等諸多功能和服務。基于這一平臺,萬達集團和一些商業伙伴陸續在上海、西安、柳州等地開設了數字化實體店,未來還要發展到數百家。采用商業共享平臺的這些實體店,在POS機中應用了區塊鏈技術,攝像頭采用深度學習技術,同時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了爆款產品的預測、精準推薦、物流優化、競拍等。
[ 關鍵詞 ] 中小型企業 醫療器械 企業風險
一、我國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劃分的標準
有關我國中小企業的統計信息十分缺乏,而且關于中小企業定義的標準又十分模糊。數據方面的問題使分析我國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的作用十分困難。1988年關于中小企業的最近的定義規則,按照不同的行業標準以及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來劃分企業的規模。這種劃分方法對不同的行業規定了不同的產出標準和職工人數,據以劃分企業的規模,對比許多國家按照職工人數或職工人數與總產出相結合的標準,我國的劃分標準要復雜得多。但是,運用我國的分類方法進行研究時,由于劃分標準過多過細,使得許多企業難以歸類。另外,我國的分類方法也難以進行跨行業比較,更難以進行跨國比較。
對醫療器械行業來講,醫療器械行業屬于高科技產業,其企業劃分標準不等同于工業企業劃分標準,且我國對醫療器械企業的劃分并沒有相應的標準。為此,本文將通過與其它行業標準的劃分籠統上對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進行界定,如表1所示。
二、風險管理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為了保證醫療器械的安全性,除了要貫徹一系列有關的安全標準以外,還要對醫療器械的風險進行管理,分析醫療器械的風險水平,判斷其可接受性。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31日批準醫藥行業標準YY/T0316-2000,其中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第一部分為風險分析的應用,于2000年7月1日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YY/T0316-2000等同采用了ISO14971―1:1998,該標準是國際先進經驗的總結,該標準實施兩年多來,對我國醫療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程度的提高很大,在醫療器械行業更快地和國際同行接軌方面也近一步拉近了距離。
該標準的第三章第一條規定:“制造商應把風險分析程序實施及其結果的記錄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根據制造商的定義,只要是把醫療器械上市或投入使用的法人或自然人,不管是否自己完成設計、制造等工作,都要承擔制造商的責任。因此,要求按GB/T9002和YY/T0288申請認證的企業也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工作。在這一點上,YY/T0316-2000的要求是和歐洲標準NEl441醫療器械風險分析要求是一樣的。我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第十九條關于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三項條件也未涉及設計問題,而只強調生產。
所以,風險分析已經成為我國廣大醫療器械生產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風險分析是用以判定危害并估計風險的可得資料的研究。因此,要進行風險分析,首先對要分析的醫療器械的可能危害進行判定,其方法就是提示若干與患者、用戶和周圍環境安全有關的問題,以此作為線索,判定可能的危害。然后估計風險,這包括兩個主要因素:即損害的嚴重程度和導致損害的危害發生概率。前者不難判斷,但發生概率數據的獲得并非十分簡單,沒有適當的方法和必要的工作,則難以判斷發生概率是多少,而沒有發生概率的量化數據,則無法估計風險的大小。
三、ISO14971中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要求
ISO14971是針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系統的標準,它規定了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完整的程序。該標準由引言、范圍、術語和定義、通用要求、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剩余風險評價、風險管理報告、生產后信息、附錄這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在“引言”中,15014971說明了制造商進行風險管理的意義,即通過對風險的判斷來決定產品預期用途,達到判斷上市的適宜性的目的。
在“范圍”中,15014971說明了該標準給醫療器械制造商提供了一個進行風險管理的程序,以及該標準的適用范圍。在“術語和定義”中,15014971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及其各部分的概念進行了界定。
在“通用要求”中,工5014971對制造商的風險管理過程進行了規定,并要求制造商對此過程進行事前的計劃于事后的記錄,在此處標準中使用“應”(Shall)而非 “應當”(should)來表示較強程度的要求而非一般意義上的指導。
在“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剩余風險評價”、“風險管理報告”、 “生產后信息”幾部分中,15014971對制造商所進行的風險管理的各項活動進行了要求。在“風險分析”中要求制造商判定危害、估計風險,并予以記錄。在“風險評價”中要求制造商依據風險可接受性準則判斷風險是否需要降低,并予以記錄。在“風險控制”中對風險控制的依據、具體措施、以及無法控制風險的處理進行了要求,并要求予以記錄。在“剩余風險評價”中要求制造商對全部的剩余風險進行可接受性評價,并予以記錄。在“風險管理報告”中要求制造商記錄風險管理活動的結果,并保證可溯源性。在“生產后信息”中要求制造商保持用于評審上市后信息的程序并予以記錄。
在“附錄”中,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說明,例如在附錄F中列舉了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和故障樹分析(FTA)等具體的風險分析方法。
由此可見,就醫療器械風險管理而言,15014971是目前針對性最強,也是最為系統和全面的標準。
此標準對醫療器械監管與行業發展的適用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在“引言”中明確了醫療器械風險的范圍,即對患者的風險。其次,在“范圍”中明確了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適用階段,即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最后,在“通用要求”提供了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步驟。這幾方面可以為政府監管和企業提高產品安全性方面提供思路與依據。
四、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風險的現狀
目前,我國很多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尚未進行風險分析,進行過風險分析的企業中,絕大多數的風險分析報告不符合標準要求。其主要表現是,只簡單地羅列一些可能的危害,然后說明采取了防護措施,最后表示可以滿足要求,醫療器械是安全的。
風險是導致損害發生概率及損害嚴重程度的結合。為了說明風險的大小,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缺一不可。從目前看到的國外風險分析材料來看,無一不是考慮了兩個因素。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出風險的量化數據,從而判斷其是否可以接受。
但是,YY/T0316-2000只規定了風險分析的程度,并未介紹風險分析的具體方法,特別是估計發生概率的具體方法;只是在附錄D中以一頁的篇幅簡單地提到了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和危害和可運行性研究 (HAZOP)的各自特點。因此,如何使風險分析取得量化的數據,便成為風險分析的關鍵工作。
要提高風險管理在我國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水平,不僅僅是以企業一方的行動為主,應從政府監管部門、生產企業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入手。一方面需要監管者將法規中的風險管理要求系統化;另一方面需要生產企業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掌握行業標準;還需要對醫療器械產品的使用者即潛在使用者進行風險相關的宣傳教育。在上述措施的實施過程中應以我國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將風險管理的方法和理念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參考文獻:
[1]ISO/IEC GUIDE 51-1999.Safety aspects-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S].Geneva:150eopyrightoffiee,1999
1、醫藥工業生產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
2、醫藥工業效益水平穩中趨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緩
3、進出口總額保持一定增長,呈現高出低進的態勢
4、市場消費需求活躍,醫藥商業購銷穩步增長
5、醫藥商業效益水平持續走低
6、行業生產銷售集中度和經濟效益集中度顯著提高
7、醫藥零售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8、農村消費市場逐漸成為醫藥經濟新的增長點
9、醫藥市場消費結構繼續呈現多層次的變化趨勢
二、2005年影響我國醫藥市場重要因素與事件回顧
1.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推行
隨著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國在90%以上的地方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將達到8000萬人。參保人數的不斷上升,意味著潛在消費群體將迅速擴張,醫保用藥在醫藥消費中所占比重將會繼續增加,從而為中國醫藥市場特別是主流醫藥市場注入了新的需求動力。
2.我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的一年。“三項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將進一步規范完善,藥品價格更趨市場化;后GSP時代來臨;藥品分類管理提速等,都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市場會顯得相對狹窄,OTC市場的競爭將異常激烈,從而給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藥品價格調整
國家發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從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達到63%,降價金額約為40億元。這是我國第17次藥品降價,也是降價幅度最大的一次。國家對藥品價格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業盈利空間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藥品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決定,從2006年開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參加“新農合”農民的補助標準,并且根據規劃,到2006年,“新農合”試點覆蓋面將擴大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40%,2007年達到60%,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2010年實現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這意味著,未來5年內,“新農合”制度的推行將帶來大約450億元的醫藥市場空間,今后農村醫藥市場將成為整體醫藥市場新的增長點。
5.醫療改革進程
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療體制改革沒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農村人口沒醫療保險。2005年7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社會公布醫療改革報告,提出中國醫療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醫療體制市場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種是產權置換,由公有公營變成民有民營;另一種模式雖然產權不變,還是國有事業單位的性質,享受各種稅費優惠,但完全實行企業化經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還有就是兩者雜揉,許多公立醫院與民間資本聯合辦醫。在明確了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第一的目標之下,推行覆蓋面廣泛的公共醫療改革措施,引入市場化方式、提供差別化的醫療服務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可以預計,新方案將為老百姓帶來享受醫改成果的喜悅,更將為醫藥市場鞏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費信心。
6.匯率政策調整
2005年7月21日匯率政策的調整是匯率形成機制的根本性變革,其結果是人民幣升值,就短期內對不同產業的影響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對產業內部不同子產業的影響也有一定差異。就醫藥工業來看,我國化學原料藥行業受的負面影響比較大;對化學制劑藥和生物藥品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國外新特藥的進口價格將會下降,間接壓縮了國內仿制藥的盈利空間,國內企業產品的價格會有所降低;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影響是造成進口產品價格更具有競爭力;而對中藥行業的影響相對較輕。
三、2005年中國醫藥市場分析
(一)我國藥品行業2005年發展情況分析
1、我國藥品市場發展特點
(1)化學原料藥工業銷售持續向好
(2)化學藥品制劑工業處于增長平穩期,創仿結合仍有可為
(3)中藥工業運行基本平穩
(4)生物制藥工業銷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國藥品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藥品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藥品行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醫藥產業亟待產業升級
(2)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
(3)醫藥流通體系尚不健全
(4)制劑品種與原料藥品種不相匹配
(5)醫藥產品進出口結構不合理
(二)2005年我國保健品市場發展情況及趨勢分析
1、近年來我國保健品行業發展總體趨勢
近年來,我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一直倍受矚目。2000年,中國保健品行業達到輝煌的頂峰,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隨后幾年市場則迅速轉入低迷,2001年、2002年銷售額分別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銷售額僅為200億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來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業明顯回暖,當年銷售額就達到300億元,銷售額同比增幅高達50%;2004年市場延續了2003年的上升勢頭,銷售額為340億元,銷售額同比增幅為13.3%,雖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舊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呈現出良好的運行態勢;2005年我國保健品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銷售額突破了4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5%。據商務部預測,2009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將達到683.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24%,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保健品增長最快的市場。
2、我國保健品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嚴重
(2)產業法規不完善,市場發育不足
(3)產品科技含量低,研發力量薄弱
(4)重視廣告促銷,忽視提高質量
(三)200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分析
1、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走勢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30年的努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研開發、工業生產和質量管理體系。醫療器械行業已成為我國高科技領域頗具發展前景的生力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規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5年的860億元人民幣,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銷售額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競爭能力令人擔憂
(2)醫療器械行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3)醫療器械行業缺乏知名品牌
(4)醫療器械進出口結構不合理
四、影響我國醫藥市場未來發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醫藥市場的發展
2、日益增長的醫藥保健需求
3、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
4、農村醫藥消費市場的發展
5、國家相關政策影響
五、2006年我國醫藥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一)2006年我國醫藥市場發展總體趨勢
1、醫藥經濟將保持快速發展
2、市場藥品價格總體走低,第三終端市場活躍
3、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大,并購、重組仍是主題
4、農村醫藥市場將有較大發展,推動農村藥品市場仍需多管齊下
5、OTC市場將迎來大發展
(二)醫藥市場分行業發展趨勢
1、我國藥品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醫藥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外醫藥企業的虎視眈眈,藥品零售價格的持續下降,都將給藥品市場帶了機遇與挑戰:
(1)繼續保持以化學藥為主、中藥為輔、生物制藥為補充的格局
(2)天然藥物熱潮涌起,中藥現代化成為熱點
(3)醫藥制造企業盈利水平仍將下降,藥品價格進一步下降
(4)醫藥零售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2、我國保健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保健品市場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2)保健品價格總體水平將下降,不同種類產品價格發展趨勢不同
(3)新資源、高技術、方便劑型的保健品將成為主流
(4)營銷手段日益多樣化,直銷渠道將成新寵
3、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再加上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政府的積極支持,2006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空間將變得更為廣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醫療器械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大
(2)高精尖、中高檔醫療器械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國外公司壟斷高端市場
【關鍵詞】 互聯網 醫療行業 新要求
一、引言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強大,使得互聯網已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包括看病治療,可以網上預約、網絡診斷,人們可以在網上選購藥物(如一號藥店網站),這給人們的看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不少切入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企業已經獲取了大量的線上資源,促進了其快速發展,可以說,“互聯網+醫療”已經成了新時代醫療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開始進駐互聯網醫療產業。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的模式營運而生,然后面對互聯網醫療這一新的產業,不少企業在進駐這一領域仍然沿用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醫療”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概述互聯網醫療背景下醫療行業財務管理的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其對財務管理新的要求,最后為我國醫療行業擁抱互聯網,建立新形勢下財務管理體系提出幾點建議。
二、互網+醫療大潮下醫療行業的財務管理的特征
互聯網+醫療大潮下醫療行業的財務管理的特征有以下幾點:一是信息技術的融合程度高,這是互聯網的標簽,采取電子支付、網絡結算的方式,互聯網支付的不斷發展為其提供了重要支撐;二是數據傳輸方式無紙化和網絡化,通過采取軟件就可以將自身的財務信息上傳到財務信息系統,方便查閱。三是信息系統安全性更加突出,互聯網財務管理最為在重要的是資金使用的安全性,當前的各種支付技術雖然安全性不斷提高和完善,但是支付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四是集中式管理和實時動態管理,運用互聯網技術,醫療企業可以加強對下屬機構的實時動態財務監控,建立統一的結算中心。
三、互聯網+醫療大潮下醫療行業的財務管理的新要求
(一)實現信息化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滲透,國家對于醫療機構衛生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越發詳細,這也是醫療行業財務管理發展的重要趨勢。在互聯網背景下,醫療行業傳統的財務管理以內網財務軟件或者紙質憑證的管理機制不僅僅存在資源浪費,還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醫療行業可以你記住信息技術建立自身與客戶之間的動態管理系統,可以隨時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并且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實現在線辦公、遠程處理等業務,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強財務管理信息資源的豐富程度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迅速,企業獲取信息資源方便、快捷。傳統醫療行業的財務信息資料的獲取來源主要依靠紙質報告和溝通交流,渠道較少,且取得麻煩。在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下,醫療行業獲取行業內的信息方便快捷,增加了醫療企業獲取行業內信息資源的豐富程度,使得企業的財務信息資源更加豐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確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財務管理決策,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
(三)加強財務與各部門的聯動效率
在傳統模式下,醫療企業內部各部分之間的工作相互分離,只有存在交集時,存在交集的兩三個部分之間才會存在一定的聯動,一般是一個部門的工作完成后,才將工作交接給下一個部分,工作只能按照流程來走,一個部門因為某種原因延誤了時間,就將工作的完成時間后延,效率低下。而在互聯網大潮下,要求醫療企業的工作效率快速,部門之間需要緊密聯系,并且互聯網的發展也為部門之間加強聯動提供的重要的支撐,由此財務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傳遞將財務信息給各工作部門,各工作部門亦可以將工作環節產生的信息資料隨時傳遞給財務部門,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工作效率。
四、實現對策
(一)加強自身信息化財務管理
醫療行業財務信息化建設要緊密配合自身的發展戰略。以自身發展規劃為依據,以建立臨床信息系統為方向,以實現數字化醫院為長遠目標,以完善管理信息功能,打好數字化醫院建設網點基礎為重點,建立部門之間快速高效的聯動機制,穩步實效地推進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當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持續發展。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管理層高度重視,對信息化各項工作采取領導負責制度,協調處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設立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參與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
(二)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
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需要人才作為支撐,醫院應當引進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和財務管理人才,互聯網要求當前醫院財務工作者需要擁有相對豐富的互聯網技術,同時要求專業的財務管理能力。不僅僅如此,各醫療機構還應加大內部員工的培養力度,應多次組織職工進行了集中培訓,了解互聯網醫療的知識,了解自身新的財務管理信息體統的操作步驟,了解最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在日常運行中,建立全員參與的管理體系,重視職工參與,定期召開座談會、財務管理工作會議,征求各個崗位對財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由此強化自身財務管理人才的儲蓄,建立互聯網+醫療大潮下醫療行業財務管理人才體系支撐。
“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這將進一步帶動城鄉醫療機構對PC的采購需求。”IDC在分析2011年中國PC市場商機時,將全面的醫療信息化升級與下一代互聯網絡建設、家電下鄉的深入、政府信息化的大力投入和農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共同列為了PC市場需求的主要推動力。
對布局已久、渠道完備的同方而言,這樣的消息是相當振奮人心的。近日,同方計算機產業本部商用產品中心總經理王悅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民族品牌,同方有能力憑借在產品、渠道和服務上的全方位投入,在國家醫療衛生項目中收獲1/3以上的中標臺量。
東西部、城鄉
“兩手抓”
在商用市場,同方電腦的優勢市場集中在教育、政府、軍工、大企業等領域。在醫療之外的另一個民生領域――教育市場,同方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近日,在2011中央文明辦等五部委“‘綠色’電腦進西部活動”計算機采購項目中,同方電腦贏得此次采購第一包3.5萬臺產品;而在財政部、教育部主導的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廣西壯族自治區農遠教學設備項目中,同方電腦也獲得了3000余臺教育設備的供貨訂單。
“我們在教育市場累積的經驗、資源可以為開拓醫療市場提供借鑒。”王悅指出,醫療市場和教育市場很相似,首先,二者都是面向大眾,覆蓋從城市到鄉村的全部市場;其次,教育和醫療信息化區域差異大,主要體現在東西部,以及大中城市和鄉鎮之間的差距;最后,兩個行業采購模式相似,都由政府主導,以集中采購的方式進行。“并且,這種國家統一規劃、化零為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同方在教育行業的成功經驗和操作模式,可以復制到醫療行業。”王悅說。
據王悅介紹,目前,同方在醫療衛生行業已經取得了進展。例如,在北京,朝陽醫院、豐臺醫院等三甲醫院均部署了同方商用電腦;在近日青海省的一次招標中,同方中標了500臺用于農村醫療的項目。
“同方會根據地區和應用差異,采用不同的推廣模式。”王悅舉例說,在東部或一些大城市的醫院項目中,普遍具有預算高、醫院自行采購、醫院信息化程度高、需求多元化等特點,醫院的架構也比較復雜,信息化利用率更高,比如原來使用電腦只是進行簡單的結算,但現在有了整體信息化的需求。對于這些客戶來說,硬件只是基礎,應用才是核心,因此同方的策略是以開放的姿態,與東軟、航信等系統集成商、軟件方案商合作,將硬件、軟件結合融入醫院IT架構。
而在星羅棋布的鄉鎮醫療市場,售后服務和用戶培訓都至關重要。對此,同方的“零時空”服務將通過互聯網為客戶提供遠程技術支持,對PC故障進行快速反饋;同時,同方針對醫療行業還特地將說明書簡化,并根據醫生的實際PC使用水平來定制服務培訓,以及提供開機進入使用界面等軟件定制服務。
安全PC
保障醫患隱私
與教育行業有所區別的是,隨著國民健康檔案及電子病歷等需求的逐步落實,對相關數據的保護關系著國民隱私和國家信息安全,針對醫療衛生行業的信息保護也隨之被提到了重要高度,從而對PC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方從2005年開始就著力主打安全PC,這和醫療衛生行業的安全需求可謂一拍即合。”王悅表示,安全已經成為同方商用PC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企業的發展策略。作為中國可信計算工作組的第一批核心成員,同方電腦已經先后在可信計算機、可信移動存儲設備、高速流加密芯片、可信網絡介入、可信網絡支付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并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方案。
“一方面,通過同方獨有的TCM安全芯片,同方可以對設備進行認證,只有指定的設備才能進入到信息化系統;另一方面,同方可以通過U-KEY、指紋識別等方案,提供對醫生的身份驗證。”王悅表示,同方電腦在信息安全領域已經有很成熟的產品、方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深入分析醫療行業的特殊需求,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