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初中生物學習計劃

初中生物學習計劃

時間:2023-09-12 17:10: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學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初中生物 情感評價 即時評價 自我評價

在新課改逐漸落實的今天,“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已經深入教師心中,成為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重要問題。新課標提倡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評價,讓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評價

初中生物教學情感評價主要是指學習動機評價、學習興趣評價、學習態度評價三個方面。

(一)對學生學習動機的評價。理論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有直接聯系。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度很高,就會產生內部驅動力,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以滿足自身的某種需要。可以說,學習動機在生物學習中發揮著激發、導向、維持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中,了解他們的生物學習動機,并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比如,教師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和學生多聊天,話題可以涉及生活、健康、飲食等多個方面,在互相交流過程中逐漸熟悉學生的喜好,了解學生的內心,明白他們學習生物的動機。然后教師要因勢利導,對學生的訴說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明白,學好生物對他們的生活、事業是有很大幫助的,進而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習效果自然能夠有效增強。

(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學習興趣屬于個人的主觀意識傾向,興趣濃厚,則能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所以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學習興趣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正面影響,那么,生物教師就要秉持肯定的態度,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肯定、贊揚,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時取得的成功,體驗到精神上的愉悅,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對于不愿意學習的學困生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向他們提問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容易回答并能夠正確回答,然后語氣誠懇地提出表揚,在全班學生面前鼓勵他、肯定他,讓學生感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慢慢的,他就會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點點滴滴地進步,在教師的呵護下成績不斷提高。

(三)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簡單地說,學習態度就是指學生用何種心態來面對學習,或是積極或是消極,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對于良好學習效果的獲得有著直接且重要的影響。對學習態度的評價是模糊的、沒有具體的實施標準的,因此教師要深入觀察、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細致區分,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優秀層次的學生能夠主動預習、做筆記,對生物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的理解、思考;良好層次的學生能主動預習、做筆記,但是理解上稍微差一些,學習質量有點差距;一般層次的學生在預習、做筆記上不能堅持、時斷時續,對生物知識了解得不多;較差層次的學生不預習、不做筆記,對生物知識了解少。初步劃分之后,生物教師對學習態度的評價要具有客觀性,清晰明確地進行判斷,盡量科學地進行評價。

二、初中生物課堂情感評價需注意的問題

初中生年齡不大,自控能力不強,感性思維仍然占據主要地位,他們的學習受情感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評價,教師要謹慎對待,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學生不是機器,他們的情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變化很快。因此,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情緒干預,幫助學生穩定情緒,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形成較穩固的認知能力。以我教過的一位學生為例,這個學生非常聰明,其他學科學習成績都不錯,但是生物成績不理想。因為他學習態度不端正,他以為生物不是主要科目,學了用處也不大,因此不愿意花費精力學習。經過耐心引導,他的學習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學習熱情高漲、信心百倍。可惜好景不長,在期中考試中他又一次失利了,成績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心理上受到打擊,學習熱情很快退散,甚至出現了沮喪情緒。我及時發現了他的情緒變化,耐心進行引導、啟發,鼓勵他,幫助他制訂新的學習計劃,引領他走出情感“雷區”,重新建立自信。一段時間之后,他的心態越來越穩定,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二)注重課堂即時評價。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也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情緒的微小變化,通過課堂即時評價,鼓勵學生自我表達,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巧妙地進行課堂即時評價,或是評價優點,或是評價缺點,或是深化學生的自我認識,或是肯定、激勵學生,用積極、善意的眼光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樹立學生的自信,讓學生想學、樂學,積極參與生物課堂學習,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地學習。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才能在學習上展現最大的積極性,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認識,對一段時間內的生物學習,從學習態度到學習方法,從學習過程到學習結果,進行比較深刻的自我判斷,多角度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在分析比較中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自我評價中不斷反思自己,以主人翁的心態審視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肯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有效的評價不僅能肯定學生,發揮鼓勵和滲透的重要作用,而且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情感評價,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快樂的生物課堂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第2篇

一、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

明確學習目的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和克服學習困難的內在動力。讓學生知道生物是自然學科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理、農、林、醫的基礎,人們的飲食起居、衛生保健都離不開它。教師向學生介紹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比如,向學生介紹基因的研究和利用。在醫學上,基因療法已經進入臨床實驗階段,以基因為靶子的藥物研究成為新的醫藥開發焦點。向學生介紹我國糧食短缺、生態環境遭破壞、能源消耗等問題。讓學生明白生物科學是國家發展舉足輕重的一個環節,在生物技術上領先能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擁有一席之地,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生物奧秘的熱情,樹立努力學習,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遠大抱負。學生對生物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了解了它的重要性,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保證了學習計劃的順利完成。

二、改革教學評價制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評價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起一種導向作用,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科學的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傳統教育采取的期末考試的“終結式”考核評估方式,已經嚴重滯后于教育理念的變革。現代教育評價以三維教育為目標(知識的學習,技能和能力的掌握,情感)。這就決定了評價要拋開分數這個唯一標尺,建立綜合化的評價體制,并以此為杠桿,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消極變為積極,培養全面的素質能力。比如,①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改變了教師唱主角的現象,讓學生、家長、社會、學校領導等都參與進來,加強了對教育的監督和督促作用。②評價內容的多樣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探究能力等。③評價形式多樣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作業評價、口語評價等。④學生素質評價:素質評價應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具體包括學習態度、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學術見解等方面。今后,素質測試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自我評價、肯定的方式。學生將在―個隨機的非對抗性的環境下,來接受多側面的心理、能力和現實適應性的評估。我們還應注重學生的人格塑造,尤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育人,塑造學生的集體精神、辯證思維、開拓意識和傳統美德。⑤考試方式多樣化:閉卷和開卷,筆試和口試,理論闡述和實踐操作,探索適合學生個性的柔性測試方法。

三、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過程

常規教學管理不可忽視,這些細節都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生物教師要通過科學、規范的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每個教學環節的效率,向教學過程要質量。從教師方面來說。認真學習新課改的思想,把握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內容;課前預先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制定教學計劃;課上語言講解清楚、規范,形象生動、不死板;啟發學生探究學習,參與教學互動;了解學生學習的弱點,及時進行指導糾正;對學困生要輔導,耐心教育;批改作業及時,做批注;指導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等等。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要明確質量要求。從學校方面來說。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1.堅持檢查制度。學校對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工作堅持集中檢查和抽查制度。堅持月檢查制度,教導處每月對教師的備課、作業質量及批改進行一次集中檢查。堅持一學期兩次(期中、期末)的學生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制度。堅持學生作業抽查制度,對作業質量及批改進行監控。堅持值日領導查堂制度,對執行課時計劃和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規范進行檢查。

2.堅持公示制度。每學期期中、期末兩次全校教學質量分析會上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檢查結果和教師的工作成效進行公示。公示內容主要包括各班、各科考試的人均分、合格率、優秀率比較,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率”的調查結果,教案、作業檢查結果等。

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學生學習方式影響學習效率,要從幾個方面讓學習更有效。①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比無意記憶的效果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有效聽課、有效思考、有效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②制定學習計劃。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明了計劃的重要性。學習計劃可分長期、中期和短期。一天的學習計劃屬于短期計劃,要和中期和長期計劃一致。對具體的學習計劃要做科學安排,比如,今天做哪些練習,要記憶哪些知識等。③認真觀察和思考。進入中學后,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尤其在生物學習中,每種生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命現象和活動規律,要準確區分它們就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所以要想使學生學好生物學,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生不僅要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還要能抓住它的本質特征,邊觀察邊思考,光看不想是達不到知識的內化的。

2.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從幾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①培養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會被吸引,有好奇心。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內驅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學生對所學學科興趣濃厚,其學業成績一般都比較理想。利用周圍的環境,所見所聞,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要經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利用電視、錄像、電化教學等使學生開闊視野,談談生物與生活,參加實踐、組織學生到農田進行土壤的酸堿度的實地調查、測試,以及對學校的綠化進行綜合評價,通過田間、校園等實驗調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五彩繽紛的生物世界。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語言要豐富、幽默;課堂氣氛要活躍有趣;教學活動不必拘泥于常規,多嘗試開放式教學。布置作業要精選、適量。題目要新穎,多訓練不定項選擇、圖表題、分析說明題。善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解答,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動機,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第3篇

【關鍵詞】生物課 教學方法

一、生物比較法教學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采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生物比較法教學,是指按照事物對立統一規律和人的認識規律,將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鑒別和綜合比較的教學方法。比較法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如將蜥蜴的肺結構圖同青蛙的肺結構圖比較,能使學生具體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數目增多,深切地認識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夠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因此適于陸地上的生活。而青蛙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仍然離不開潮濕的環境。

二、伙伴教學

早在17世紀,約翰.夸美紐斯(Comenius.,J.A)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學科中有長進的學生,應定期安排給其他學生上課。”近幾年來在Internet上國外有關伙伴教學最新研究報道較多,而我國有關生物學科的伙伴教學研究尤為少見。當前我國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育結構高速改革的階段,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學及個性教學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因此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的現狀,探索生物課堂中實施伙伴教學的訓練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伙伴教學的目的與組織形式伙伴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同伴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培養相互合作的情感、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的方法,并使其學業成績逐漸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組合成學習小組,然后根據課程目標將知識點分解,確定必要的精講內容和伙伴教學內容,設計伙伴教學的操作步驟、引導方法、目標檢測及偶發事件處理等實施計劃。教師可以引導各組內伙伴之間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學習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內容,讓伙伴之間共同制定學習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競賽。由于伙伴教學建立在學生以性格、愛好和興趣自愿組合的基礎上,使伙伴之間處于耐心、寬容及和諧的教學氣氛中,這種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的情感與合作精神。

三、理論聯系實際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聯系社會、生產實踐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實際,不僅可以解釋些現象,還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單純的或盲目記憶,而是要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如,講“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時,補充了世界及我國的人口狀況、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內容。特別增加了人們認識較晚的噪聲和電磁波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使學生對污染的認識更為全面。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尚未引起人們足夠認識的錯誤作法,如講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導學生認識燒樹葉的危害,以喚起學生的生態責任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四、輔助工具教學

當前,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無與倫比的優越性正在教學領域中越來越普遍地得到應用。不僅極大地擴展了教學中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迅猛地沖擊著傳統的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現代化教學常用的手段有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電視,以及多媒體電腦這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先進科技產物等。運用傳統教學手段中實物、標本、模型可以展示事物的現象或外表,具有立體感、真實感。學生通過視覺可以感知實物的形狀、大小、顏色、位置,通過觸覺而感知實物的軟硬、冷暖、輕重。而通過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形象鮮明、再現迅速、表現力豐富、感染力強,能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使教學內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現象、過程全部再現于課堂,顯示了無比的優越性。事實證明,如果教師結合觀察、實驗使用幻燈、錄像、攝像、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分解演示,突出重點、難點,通過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操作,使他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4篇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和資源、教學反思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策略、課堂檢測、教學反思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1 注重非認知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可行的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新課標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要求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充分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與方法”中。在羅湖區高效課堂教學比武活動中,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基本上會遵循新課標這一要求。但在真正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仍然是以認知目標為教學的主旋律,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演繹活動,追求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技能的演練,忽視了探究、創新等能力培養的非認知知教學目標。作為基礎科學的初中生物學,認知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資訊已非常發達的當今社會,要獲取知識并不太難,而難的就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盡量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轉化知識視角,力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真正做到把教學重心從認知目標向非認知目標的轉變。

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客觀上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性,教師要制定出層次目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通過努力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當然,要制訂面向全班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現實的,但制訂分層的教學目標則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2 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選擇高效的教學策略

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應從教與學的關系著手,突出以學生為本,結合具體的學情來設計教學策略。

2.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教師指揮者為引導者

在羅湖區高效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一直倡導新課標教學理念,但或許是受傳統的教學思想影響,或者教學中缺少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教師的課堂教學并不是太盡人意。要變教師指揮者為引導者,教學設計就得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諸如如何由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程序;如何讓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科學結論;如何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并自我反思與評價;如何引導學生克服困難,獲得學習成功等。例如,文德學校蔡晶晶老師在“體內物質的運輸”復習課中,就采用了問題式教學,在復習紅細胞這一知識點時,她設計了5個問題:① 紅細胞為什么呈現紅色?② 紅細胞形狀有什么特點?③ 血紅蛋白有什么特點?④ 紅細胞有什么功能?⑤ 如果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將會怎樣?教師通過把知識點設計成問題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而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種問題式教學就正是變教師指揮者為引導者的具體體現。

2.2 改進教學方法,實現課堂結構最優化,課堂效果最佳化

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只有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的個性特征來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達成教學目標,做到課堂結構最優化,課堂效果最佳化。在羅湖區高效課堂教學在大比武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如翠園東曉分校張多仲老師在“消化和吸收”一課中,課前,她就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實驗小組,在學習小腸內壁結構特點時,每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一名成員將培養皿中的兩段小腸剪開,翻開內表面,另一成員將強光手電筒照射小腸內表面,小組成員間輪流用放大鏡觀察小腸內壁,通過各自觀察、小組成員間討論,從而得出結論。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創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學生在學會、會學、樂學的情境中,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

2.3 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創設情境是教學設計中一項教學技術,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外顯的教學活動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例如,東湖中學肖名勝老師在“消化與吸收”一課中,就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我是一顆西瓜子,主人在吃西瓜時,一不小心,連我也吃了下去。在主人肚子里,我經歷了一天危險的歷程。首先我遇到像軋鋼機似的尖硬的怪物,差點兒將我壓得粉碎;剛躲過一劫,又遇到“酸雨”;后來我鉆進一條又長又窄的迷宮,在這里我走了很久很久,身邊的許多“朋友”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宮,我又差點兒鉆進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不知怎么地,我與一些臭臭混在一起;直到主人上廁所時,我才脫離險境。請你幫西瓜種子分析:① 它哪里遇到像軋鋼機似的怪物?② 它在哪里遇到“酸雨”?③ 又長又窄的“迷宮”是什么部位?④ 為什么許多“朋友”在這里會神秘地消失?⑤ “死胡同”是什么部位?⑥ 它在什么地方與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肖老師針對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學習活動中。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自覺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3 精心設計試題,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結合,設計開放的課堂檢測

羅湖區高效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有一個規定動作,也是創新之舉,就是每節課后必須有5 min當堂檢測,并把檢測成績納入到評比成績中。課堂檢測是教學效果的反饋,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教學目標達成狀況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檢測的結果直接反應了教學是否高效的程度。做好課堂檢測,試題設計是關鍵,初中生物試題的設計既要體現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性知識,還要體現實驗原理、方法、步驟等方法性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統一,題量、時間和效率的統一等。例如,羅湖外語學校初中部鄧林老師在“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課中,就設計了如下檢測題。

(1) 心臟瓣膜保證了血液的流動方向,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

A. 心室心房動脈 B. 心室心房靜脈

C. 心房心室靜脈 D. 心房心室動脈

(2) 血液在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經過心臟和肺的次數分別為( )

A. 1、1 B. 1、2 C. 2、1 D. 2、2

(3) 某人因腿部受傷并發炎癥,在醫院通過靜脈注射生理鹽水和抗生素來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達發生炎癥的部位,需經過( )

A. 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炎癥部位

B. 體循環炎癥部位

C. 肺循環炎癥部位

D. 肺循環體循環炎癥部位

(4) 下圖為肺的內部結構及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根據圖分析回答:

① 圖中標號③的結構名稱是 ,血管F的名稱是 。

② 在圖中括號內分別填上血液循環途徑的名稱。

③ 圖中①是指 ,請在圖中,血管E中血液流動的方向是: (選填“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

④ 由于在組織處發生氣體交換,使BA處的血液由 血變成 血。

這份檢測題既檢測了學生是否掌握了心臟和血管的結構特點等有關基礎知識,又能檢測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還可以通過檢測題的形式幫助學生建構起血液循環的知識網絡。當然,一份高效的課堂檢測題,最好還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利于不同水平學生發散思維、自主探索的開放題,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因此,設計好課堂檢測,可有效地反饋與矯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4 理性思考,善于總結,撰寫有益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