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資產評估基本原理

資產評估基本原理

時間:2023-09-19 16:27: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資產評估基本原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收益法; 專利權質押; 評估理論

一、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專利權等知識產權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狀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擁有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資產規模小,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

專利權質押融資這一新融資模式的興起,為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也為銀行業的金融創新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在實踐中專利權質押貸款“叫好不叫座”,2008年、2009年及2010年三年來我國專利權授予數(僅國內)分別為352 406、501 786、740 626,而被質押專利權數分別為97、658、1 076,其被質押比例僅分別為0.03%、0.13%、0.15%,其占專利權授予數的比重微乎其微,由此可見專利權質押并沒有達到人們期望的程度。

緣何專利權質押融資在實踐中發展步履維艱呢?專利權作為無形資產,無論理論或實踐中其首選的評估方法為收益法,但評估理論缺乏權威性,造成實際操作困難重重。因此,有必要對收益法下的專利權質押評估基礎理論進行探討,為評估師評估此類業務提供理論借鑒,促進評估行業的發展。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專利權

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成果享有的專有權利。它是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授予發明人或申請人生產經營其發明創造并禁止他人生產經營其發明創造的某種特權,是對發明創造的獨占的排他權,具有無形性、法定性、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

(二)專利權質押

專利權質押是權利質押的一種形式,我國《物權法》和《擔保法》明確規定: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可以質押。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三)專利權質押評估

專利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本質是以專利權價值的形成理論為基礎,考慮影響專利權價值變動的各種因素,選用適當的方法,對用于質押專利權在一定時間點上的價值進行量化的過程,銀行以此評估值為參考依據確定貸款折扣率及貸款額,實現借款人信用增級的效果,最終實現專利權質押融資。

如圖1所示,其具體實施過程如下:首先,借款企業欲取得銀行借款并提供被質押專利權;其次,由資產評估機構對借款企業出質的專利權進行價值評估,最后由金融機構在此評估價值的基礎上確定給予借款企業的貸款比率和額度。

三、收益法專利權質押評估基礎理論

在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后,本文將分別從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專利權質押評估實質兩方面進行介紹。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是目前評估界三種基本評估方法之一,目前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是國際上資產評估專業領域普遍采用的三種評估方法:市場法、收益法以及成本法。

1.應用前提

(1)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能夠用貨幣進行衡量。

(2)資產擁有者獲得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可以預測并能夠用貨幣進行衡量。

(3)被評估資產的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

專利權之所以能夠被用來質押,是因為其會給持有者帶來可用貨幣計量的超額收益,且專利權具有明確的法律年限,其獲得超額收益的年限也是可以預測的,另外盡管專利權質押面臨的風險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但其還是可以預測并用貨幣計量的,因此其滿足收益法的基本應用前提。

2.基本原理

收益法是通過對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預測,并將未來各期收益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為現值,以此來判斷被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其理論依據為效用價值論。

收益法基本表達式:P= (1)

如(1)式所示,收益法中涉及三個基本參數:Rt,r,n,其中Rt代表超額收益,r代表折現率,n代表收益期,收益法運用的關鍵即為三個參數的選擇和確定。

(二)專利權質押價值評估實質

由于資產評估起步較晚,其理論基礎大都借鑒了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在經濟學價值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評估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在研究專利權評估價值的含義和實質之前,利用經濟學中的價值理論對專利權價值進行了分析。

1.專利權價值經濟學解釋

(1)專利技術的價值

1)專利技術價值的產生

馬克思徹底改造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學說,在運用唯物辯證法中具體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而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二是勞動具有二重性,他認為一切勞動,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即抽象勞動;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即具體勞動。三是勞動創造價值,勞動二重性決定了商品二重性,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因而商品的價值量由抽象勞動的量來確定,由社會平均的簡單勞動的量來決定,即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時間。

圖2為商品的價值鏈轉化過程圖:

根據經濟學結合圖2可以得出商品的價值由不變成本C、可變成本V和剩余價值M構成,即P=C+V+M。那么依據以上經濟學一項專利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其中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其中既有簡單勞動,又有復雜勞動。

以下對專利價值的產生和具體構成進行分析。一項專利從概念的最初萌發到最后的產生大概要經過三個階段:研究階段、開發階段以及最終形成階段。研究階段是為獲取新的技術和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在產品的研究、開發及形成階段都會涉及物質資料的投入、人力資本的投入以及剩余價值的產生,因此專利的價值可用公式表示為:

P=C1+V1+M1+C2+V2+M2+C3+V3+M3 (2)

綜上,專利技術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其在產生的各個階段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專利資產價值的實現

當社會中的企業研究出某個專利,雖然在很短時間內將會降低該企業的產品成本,或擴大銷路,抬高價格,但這種專利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不具有或部分不具有排他性,很快將會被其他企業以很小或無成本進行模仿或“搭便車”,使得原企業的優勢喪失殆盡。由于專利的研究和開發需要付出成本,但模仿者的“搭便車”行為使得創新者無法從自由市場中獲得足夠的經濟補償,從而導致了所謂的“公地悲劇”,因此必須由政府對研究開發者給予一定補償或鼓勵,授予其對該專利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權,才能最終實現專利的價值,促進社會的創新與進步,此時專利權便應運而生了,這也正是專利權產生的必要性和本質。

(2)專利權的價值

1)專利權價值的產生

專利權是基于保護和實現專利的價值而產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專利的價值和專利權的價值是在統一過程中表現和實現的,二者實現于同一個過程,因此對質押專利權價值的評估是對專利技術本身價值和專利權價值二者的和的評估。

2)專利權價值的表現

根據新古典經濟學及供求原理,當擁有專利的企業被賦予專利權時,其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價格或更高的產量提供同質量或更高質量的商品,那么此時該企業將會取得專利權帶來的超額收益。如圖3所示:

圖3中陰影部分為消費者剩余。當市場均衡時,整個市場以M的價格提供商品,而擁有專利權的企業在完全競爭市場中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提供相同的產品或者在壟斷市場能夠以專利權賦予產品的壟斷價格提品,從而產生高于市場一般利潤的超額利潤。

3)專利權價值的實現

目前專利權價值有多種實現途徑,本企業實施、授權實施、軟讓、作價入股、證券化以及質押融資等,當然專利權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并不是都需要經過中介的作價評估,因文章是基于評估角度基于專利權特征立足評估的方法和技術問題,對于專利權價值實現的途徑具體將會在專利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橫縱向比較中予以具體分析。

4)專利權價值的衡量和估算

資產評估中所指的價值不同于經濟學的價值概念。資產評估中所確定的價值是一種模擬價格,非價值本身,也非真正現實意義交易的價格,只是評估師根據資產特點和市場特點對最有可能實現的交易價格進行的模擬和專業估算。在這種意義上講西方經濟學的效用價值論為我們謀求這種模擬價格提供了一種思路,即能從專利權價值的表現和實現過程中去尋找,探尋其究竟能夠為使用者帶來多大的超額收益,效用越大,其所謂的價值量越大。借助于資產評估中的基本理論和原理,對在專利權各種價值實現途徑中最有可能實現的價格進行估算,從而完成專業上的專利權價值評估。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是對專利權價值的評估實質是專利權和專利技術二者價值和的評估,二者價值的實現統一于同一個過程;二是基于價值的計算和衡量可以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效用價值論,從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尋找思路,即為本文選擇收益途徑的依據。

2.專利權評估價值與經濟學價值關系

資產評估是指通過對資產某一時點價值的估算從而確定其價值的經濟活動,具有時效性、目的性、意見性、估計性。因此可以看出,資產評估所指的價值既不是資產的價值本身,更不是實際交易中的價格,而是基于資產的價值結合市場情況得出的一種合理的模擬價格。資產評估價值的估算是以經濟學的價值論為基礎和依據的,正常的條件下評估價值不會偏離其經濟價值太大。針對專利權也是如此,其評估價值不同于以上所述的經濟學價值。

3.專利權質押評估價值實質

基于以上評估價值以及經濟價值的區分,本文認為專利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本質是以經濟學中的專利權價值形成理論為基礎,基于專利權質押評估的特殊性,考慮影響專利權價值影響的各種因素,找出其關鍵點和主要風險點,選用適當的方法,對用于質押專利權在一定時間點上的價值進行量化的過程,其既不同于上述價值論,也不是實際意義上的交易價格。

縱觀國內外文獻,對收益法下專利權質押評估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從資產評估基礎理論出發,對專利權質押評估相關概念、收益法基本原理、專利權質押評估實質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專利權質押評估實踐提供理論依據,維護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進而提高評估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指標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 [EB/OL].http://,2011.

[2] 劉萍.應收賬款擔保融資創新與監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于磊.技術型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方法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0.

第2篇

關鍵詞: 房地產;收益法;估價

本文從房地產評估的角度研究了當前我國房地產采用評估的基本方法--收益法。本文首先講述了我國關于房地產估價方法的現狀及特點。其然后提出了收益法在房地產估價中的意義、特點、計算公式等,同時也介紹了收益法在我國房地產估價中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

一、我國房地產估價方法的現狀

因為我國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有限期,這一制度跟其他西方國家土地私有制不同,決定了我國房地產估價方法的相應變化,所以用于實際的房地產評估時要相應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我國目前房地產估價方法主要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市場比較法、假設開發法、路線法等。我國房地產評估工作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收益法和市場比較法,收益法是通過房地產的經濟效用為基礎來評估房地產價格的方法,所以收益法不但具有充分的學術理論依據,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在國內被廣泛用于收益性房地產的評估。

二、收益法在我國房地產估價中應用的特點

(一)收益法的含義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房地產未來預期收益現金流量的現值來判斷房地產價值的方法。它的思路是:在服從房地產評估的原則前提下將利求本,簡而言之就是采用資本化率和折現的方式來判斷預算投資的價值。收益法采用的技術手段是投資回報和收益折現,把所評估的房地產預期生產能力和獲取利益的能力作為估價的標準來評估房地產的價值。這種評估方法因為有理論的支持容易被各方所接受。

(二)、收益法估價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則是預期原理,假如將投資的時刻看成是評估時點的話,那么從現在開始購買具有一定收益年限的房地產是就表示在以后的收益年限之內可以不停的獲得凈收益。假如現在投入一定量貨幣的金額通過以后每年的預期凈收益的折現后得到的現值總和,那么這個現值金額就是該房地產的價格。

(三)、收益法適用的對象和條件

收益法僅僅適用于具有收益或者有潛在收益的房地產項目,對于無收益或潛在的收益難以計算的房地產項目不適用。收益法適用的條件是:能夠準確的預估房地產未來的收益,而且能夠比較準確的量化風險。

(四)、收益法估價使用的步驟

1.收集房地產的收入和相關費用的資料;

2.預估此房地產項目潛在的毛收入;

3.估算有效的毛收入;

4.估算運營的相關費用;

5.根據條件,選取適合的報酬率;

6.選擇適當的計算公式求出收益的價格。

(五)、收益法計算公式

如果在有限年期的情況下每年的年純收益為 A,收益保持相對穩定,并保持n 年不變,資本化率固定為Y。 其計算公式為:

公式V= A/Y·[1-1/(1+Y)^n]

其中: V ── 房地產在估價是的收益價格

A ── 房地產純收益

Y ── 房地產資本化率

n ── 房地產剩余的使用年限

三、收益法存在的問題

(一)、房地產評估機構對收益性房地產的理解不到位

在進行房地產評估時,很多評估師指因為只考慮到眼前短暫的房地產所帶來的利益而采用用收益法,對于潛在具有收益價值的房產沒有采用收益法。

(二)、房地產評估中無形的資產所帶來的收益很難從房地產收益中剝離

由于評估師來自于不同的環境和背景,所以他們對無形的資產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就導致評估機構在房地產評估中,不經意的把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直接計算到房地產的收益中。有些評估師雖然意識到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是由于使用評估方法的限制,收益法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房地產評估價格信息的來源缺乏限制著收益法的正確使用

我國的房地產進入完全的市場經濟時間比較短,市場機制也不健全,信息來源有限,所以很多時候由于預期收益和資本化率確定的難度使得估價師在評估工作實際中不太愿意使用收益法。

(四)、運用收益法評估房地產價值的質量不是很高

這主要表現在:評估師因為企業、行業、政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缺乏分析深入研究,缺乏房地產價格信息的積累,對于房地產產生的收益和資本還原率的把握不準確、取值隨意,最終導致評估結果與客觀實際偏差較大。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評估師不能正確的運用收益法,另外就是外界的干擾。

四、運用收益法在房地產估價中相關對策

1、預期的收益選擇和確定。

與預期收益額有關收益的主要有三種:毛收入、有效毛收入、凈收益,對應的收益額確定為:毛收入總額、有效收入總額、凈收益額。由于每個經營者的素質、經驗和資源的差異,會導致現實的收益差距,故在選擇和確定預期收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客觀收益,而不能以現實收益作為估算的依據。

2.折現率即資本化率的確定

通常在確定折現率時,需要遵循四個原則:①不能低于無風險的報酬率;②不能把行業的基準率作為確定折現率的依據;③折現率要和收益額之間要相匹配;④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確定的原則。

收益法中采用的適當合理的資本化率,是應該同等于與獲取該房地產所產生的純收益具有著同等風險的折現率。

五、結束語

收益法在房地產估價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常用的4種基本方法之一,是國際上公認的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收益法在房地產評估中的應用環境跟以前比較起來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資本化率的取值方面需要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以后的實踐中應不斷總結經驗使之趨于合理和完善, 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任重而道遠。

六、參考文獻

[1]姜楠,王景山.資產評估[M].第一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第89-139頁.

[2]柯小霞.收益法在房地產評估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第21期:第237-238頁.

[3]馬小琪.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應用原理與異同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第1期:第23-26頁.

第3篇

1.1例題型案例

實踐性再強的課程也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指導,而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理解與領悟離不開一些簡單案例的直接應用,筆者將這些簡單案例稱為例題型案例。即評估過程中相關的數據和分析過程都作為已知條件直接給出,案例的核心內容簡明扼要,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知識點來解決問題。這種案例簡單、直觀、針對性強,答案可以說是唯一的,需要學生判斷分析的環節很少。

1.2分析型案例

分析型案例是指來源于實際,并且有真實評估結果的案例。此類型案例將給出資產較多的背景知識和信息,需要學生結合老師所講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討論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并與真實評估結果比較。在分析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書本上的知識如何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如資產類型的判斷,與評估活動相關的資料如何搜集,如何根據評估目的、市場環境等合理確定評估基準日、評估類型及評估方法等。分析型案例相對復雜,綜合性較強。

1.3開放型案例

開放型案例是指由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上市公司的資料以及通過新聞信息,仿照分析型案例,研究、設計編寫一個開放型評估案例。評估結果是開放性的。案例的對象可以是房地產、機器設備、無形資產、企業價值、流動資產等。開放型案例的實踐可以反映學生對資產評估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評估實物能力、專業技能等。筆者將案例類型的劃分由淺入深,具有層次性。同時案例的選擇和搜集要具有科學性、實時性、系統性,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態勢結合起來,要將案例與理論知識點系統有效地結合起來。各類型案例可以借助于老師和學生通過網絡、文獻、圖書資料的渠道搜集,也可以引用相關企業或資產評估事務所的評估案例,但是要注意保密性要求。

2案例教學的課堂滲透

資產評估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論、方法和評估程序;各種基本方法在不同評估對象的應用;評估報告、資產評估行業的準則等3部分。在各部分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像是“導演”,案例就像是“劇本”,學生就像是按照“劇本”的主題盡情發揮的“演員”,而“導演”要在“吃透”整個“劇本”的前提下對整個“表演”的過程進行組織、引導和駕馭,既要激發起“演員”表演和討論的興趣,又要控制整個課堂的有序進行,同時要在討論結束后對“演員”的表現和觀點進行概括性、專業性的評價和總結。所以,要達到案例教學的真正目的,擁有一批高專業素質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教師應考取CPV職業資格,積極參與到資產評估相關的社會實踐中,成為“雙師型”教師等。

2.1課時數及小組分配

各個專業開設資產評估課程的學時數有所差異,但為了保證案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和老師的案例討論充分地發揮,筆者認為案例教學的課時可占總學時的2/3,必須留有一定的課時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因為只有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論知識,學生才能看懂和理解案例的內容,這樣的案例討論也才有意義。教學中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案例的討論,并給予學生公平的平時成績,教師在分配每個小組成員的數量時,要注意與本學期分析型案例的數量相當,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同等的機會且至少有一次作為小組組長發言,并且每次小組組長的陳述和表現也與小組每位成員的平時成績掛鉤。通過這種方式的執行,可以激發起全體學生參與到案例搜集、分析和討論中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2各類型案例的布置和實施

資產評估的三大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是整本教材的重點,對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后續相關內容的基礎。筆者認為在這一章采用例題型案例簡單直觀,方便解釋和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各種基本方法在不同評估對象的應用內容中,也可以采用例題型案例作為過渡,在學生理解了不同評估對象評估的方法和特點后,再引入深層次的案例。例題型案例不需要提前給出,在引用的環節用PPT直接展示,引導學生全盤接受即可。分析型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重要部分,主要應用在機器設備、房地產、無形資產、企業價值評估及資產評估程序等內容的講解中。在每個類型評估對象講解前,教師通過各種渠道選擇近期且有代表性的分析型案例,盡可能把相關的背景知識和資料搜集完整,并詳細準備一系列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如:資產評估師如何開展評估工作,執行評估程序;如何根據評估目的、資產自身的功能和使用狀況、評估時的市場條件等選擇評估方法;評估方法的參數如何獲取等。教師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后,先提前把準備好的案例資料提供給學生,并簡要介紹,讓學生帶著想法上課。然后隨著知識點的講授,適時提出準備好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提供路徑讓學生查找資料課下分析討論。在了解學生討論到一定程度時,及時將分析型案例的各個結果提供給學生,供學生參考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和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實際工作與書本所講的是否存在差異,如果有差異,那么思考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實際案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等。學生對分析型案例持著審視的態度來學習,不僅學習了評估師的評估經驗,而且也豐富了自己的評估實踐知識。

3開放型案例教學的目的

開放型案例實際上是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案例,作為成績考評的一項內容。在3個基本評估方法講授完之后就可將此項任務安排下去,讓學生帶著考評任務的壓力聽課,增強其學習的動力。隨著不同評估資產的學習,自己或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評估對象(如果選擇企業價值評估內容,則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因為企業價值評估是機器設備、房地產、無形資產等資產的綜合體現,小組的每位成員負責一項資產)。選擇好之后,仿照分析性案例的評估過程,進行搜集資料、確定參數、選擇評估方法等一系列過程,得出自己的結論,并準備好PPT和電子文檔用于課堂討論和發言。同時學生要將自己選擇案例的所有信息和結論提供給老師,老師在認真閱讀和分析后,安排合理的時間和課時與學生一起討論。討論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導演”的作用,并要對學生運用的理論知識、資料搜集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等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其存在的優點和缺點,給定分數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

4結語

第4篇

星期五(7月8日)

星期六(7月9日)

星期日(7月10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計算機及其應用

080702

02324 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325 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結構力學(二)  00420物理(工)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442鋼結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0037 美學

00819訓詁學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1  00087英語翻譯  00840日語  00832 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會計

020204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8 資產評估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0015 英語(二)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139西方經濟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2組織行為學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經濟學

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15英語(二)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市場營銷

020208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0183消費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國際貿易

020110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99涉外經濟法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物流管理

020229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法律

030106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33稅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4729大學語文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行政管理

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34社會學概論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護理學

100702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機電一體化

080307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0420物理(工)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應用化學

081209  08291環境影響評價  08306環境分析與檢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基礎教育

040120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4577中國通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578中國小說史

軟件工程

080720  07028軟件測試技術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172信息安全  07171項目管理軟件

民商法

030116  00865證劵法  08957法律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60破產法

漢語言文學教育

050113  06414漢語言文學教育學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541語言學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教育

050206  00830現代語言學  06421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00600高級英語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4人文地理學導論  06858中學地理專題選講  02105地理教育學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6452中學地理教學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144環境科學基礎

02099經濟地理學導論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0312政治學概論  00479當代資本主義  00033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00480中國傳統道德  00483科學思維方法  05629思想政治課教學法

歷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00775歷史教育學  00771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00773世界現當代史專題  00774史學理論與方法  05632中學歷史課專題精講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 進化生物學  02084組織胚胎學

02078生物統計學  02082 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02085 細胞生物學  02079 生態學概論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7中學法律教育專題選講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00261行政法學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016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信息技術教育

080713  04340電視編導與制作  04344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  0434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計算機科學教育

080745  07839計算機教學法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0441多媒體教學系統

數學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數學教育學

物理教育

070202  06129固體物理  02035熱力學與物理統計  02032高等數學(三)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化學教育學

070302  02053結構化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音樂教育

050408  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0735音樂教育學

美術教育

050410  00745中國畫論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體育教育

040302  00502體育管理學

教育學

040108  00471認知心理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72比較教育

00468德育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學前教育

040102  00024普通邏輯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02學前教育史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00054管理學原理  06088管理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國概況

道路與橋梁工程

080807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76結構設計原理

06080高速公路  06079城市道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78交通工程(二)

006081隧道工程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5694制冷技術與控制  02141 計算機網絡技術

05693音響及視頻技術

英語翻譯

050134  05350中級英語筆譯  05384科技英語翻譯  05355商務英語翻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351高級英語筆譯

汽車服務工程

082232  06904汽車保險與理賠  04946汽車發電機原理與汽車理論  04447汽車維修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44汽車鑒定與評估

小學教育

040112  00542文學概論(二)  00472比較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230小學藝術教育

制藥科學與工程

081204  03031藥物分析  03026藥理學(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781藥事管理學(一)

第5篇

報考時間

甘肅嘉峪關2020年4月自考時間安排在:4月11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4月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具體開考專業及課程考試時間安排見附表。

附件:2020年4月甘肅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及課程考試時間安排表

一、專科(含基礎科段) 時間

專業 4月 星期六(4月11日) 星期日(4月12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020203會計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0157管理會計(一)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146中國稅制 00041基礎會計學

00155中級財務會計 00020高等數學(一)

04729大學語文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30112法律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5679憲法學

00247國際法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4729大學語文

05677法理學 030301行政管理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0292市政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107現代管理學 00277行政管理學 04729大學語文

00040法學概論 040103小學教育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0405教育原理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406小學教育科學研究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415中外文學作品導讀

00417高等數學基礎 00012英語(一)

04729大學語文

00416漢語基礎

00418數論初步 040109心理健康教育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論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618青少年心理衛生 00031心理學

01755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類) 04729大學語文

02108實驗心理學

03584偏差行為輔導與案例分析 050114漢語言文學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00535現代漢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06寫作(一) 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080701計算機及應用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2198線性代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730電子技術基礎(三) 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12英語(一)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04729大學語文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100701護理學 12656*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2997護理學基礎

00488健康教育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179生物化學(三) 03000營養學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4729大學語文 03002婦產科護理(一) 03003兒科護理學(一) 二、獨立本科段(含本科段) 020104財稅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8市場營銷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69國際稅收 00015英語(二)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020202工商企業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00152組織行為學 020204會計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8市場營銷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60審計學 00015英語(二)

00158資產評估 020210旅游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8市場營銷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97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00152組織行為學 06124旅游文化學 020229物流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7725物流規劃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3361企業物流 07006供應鏈與企業物流管理 00015英語(二)

00152組織行為學 03364供應鏈物流學 030106法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33稅法 030302行政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18公共政策

00024普通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15英語(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40102學前教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94幼兒園課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85學前衛生學 00402學前教育史 00882學前教育心理學 00015英語(二) 040107教育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015英語(二)

00453教育法學

00450教育評估和督導 040110心理健康教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626*心理學(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06情緒心理學 05622臨床心理學 00471認知心理 00015英語(二) 06059心理學研究方法 040112小學教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227大學數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72比較教育

03330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00015英語(二)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50105漢語言文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37美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015英語(二)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87英語翻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831英語語法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050305新聞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642傳播學概論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00015英語(二)

00658新聞評論寫作 080307機電一體化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20物理(工)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80702計算機及應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24離散數學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15英語(二)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80709計算機網絡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749網絡工程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42通信概論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80806建筑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439結構力學(二)

02446建筑設備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20物理(工) 02198線性代數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02442鋼結構 090102農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03作物育種新技術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678農業推廣學 02679種子學 00015英語(二)

02680農產品加工 100702護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200預防醫學(二) 03201護理學導論 00015英語(二)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30401公安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69警察*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70刑事證據學 00015英語(二)

04729大學語文

第6篇

代號

專業

名稱

10月21日(星期六)

10月22日(星期日)

課程

代號

上午 (9:00-11:30)

課程

代號

下午(14:30-17:00)

課程

代號

上午(9:00-11:30)

課程

代號

第7篇

【關鍵詞】無形資產;價值決定理論;價值量

1.無形資產的價值決定理論

對于企業來說,無形資產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經濟資源,它可能從外部得到,也可能是內部的直接發展而來,但是企業若要擁有、使用它,定會支出一定成本,所以無形資產的獲得是一種資本性支出。從本質上來講,無形資產與一般的實物商品一樣,具備一般商品的屬性,也就是說,無形資產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但是,在無形資產形成過程的成本支出中,通常大部分支出放在活勞動而非物化勞動,而在活勞動的支出中大部分都是腦力勞動的支出,而非體力勞動。也就是所,如果要研發生產一種無形資產,往往要耗費的是大量的人力資源、智力資本,而不像普通一般的實物商品生產那樣,大部分支出放在原料的購買,中途的運輸或者車間操作工人的工資上等等實實在在看得見的耗費上,結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價值量的描述和度量,可以知道當不同企業生產同一種一般實物商品時,因為企業的生產能力、管理能力不同,導致不同企業的生產周期不同,即不同企業生產相同的商品所耗費的企業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就整體社會而言,在正常的社會生產條件下,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選取社會的平均值,便可得到生產這種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所對于該商品所包含的價值量的認可度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生產一件商品,社會所認可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而非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

然而,無形資產不同于實物商品,無形資產的形成過程也不同于一般實物商品的生產過程。第一,無形資產的產生過程中,腦力所耗費的一般的勞動,也是就普通物化勞動比重非常小,而主要是消耗的是活勞動也就是腦力勞動。腦力勞動是難于進行量化分級,每個組織的腦力思維能力不用,產出也不一樣,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也不易確定。也就是說,生產這種無形資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其實也就是它的個別勞動時間。第二,無形資產不是大型的批量性生產,而是有區別的個別性生產。就如同當幾個企業同時進行一種項目的研發,只有首先取得成果并申請專利權的機構才能擁有該項研發成果的專利,其他企業的勞動都屬于無效勞動,無效勞動當然也就不能算作產出無形資產的成本耗費。

所以,通過以上的思考,可以得出本文認為無形資產價值的無形資產的價值是由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在復合成本法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勞動量的確定,勞動量在理論上取決于最先研發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無形資產中包含的最小勞動力量。類比其他的評估方法也是一樣,依托之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價值決定理論,在對具體方法進行操作時,便有了指導思想。

2.無形資產的價值量確定

在勞動價值理論中,商品生產者如果想要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須將商品讓渡給消費者,從而放棄商品了使用價值,而消費者則獲得了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要完成這種讓渡,就要通過商品交換這種途。無形資產之所以能夠通過交換形成無形資產價格,恰恰是因為無形資產具有使用價值。無形資產實現其使用價值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價值,而不像有形資產實現其使用價值只是實現其使用價值本身。這就在一定意義上使其價值量必然與其使用價值實現所產生的效益相等。就如同一些世界名牌的商標價值,IBM的商標價值為415.13億美元,迪士尼的商標價值為235.80億美元,可口可樂商標價值為337.22億美元,其實僅僅是設計這些商標,支出的的各種成本很少,但是這些商標被這些知名的產品、企業使用后,這些商標也就是實現了自己的使用價值,而與此同時,這些商標所賺取的利潤要遠遠大于未使用這些商標標注的的飲料和香煙也就是賺取了超額利潤,這主要是受無形資產的壟斷性和創造性的影響。

因此,對企業來說,如果投入了與之前一樣的勞動量,可以產生出大于之前的價值量;或者產生同之前一樣的價值價值量,勞動量的需要投人卻比之前有所減少。因此,對于整個社會,無形資產的使用便可以節約社會整體勞動,而該項無形資產的價值量則恰好等于其節約出來的社會勞動量。換一種角度,節約出來的成本也可算成是一種超額利潤,因此也可以說無形資產的獲利能力恰好能表現其價值量。比如,在成本法大類中,無論哪種具體的成本法,只要把握的原則是使用這種無形資產節約了社會勞動,便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操作。

3.總結

通過本文中的無形資產價值決定理論的探討,是我們無形資產價值量的認識更加清晰。一般來說,評價價值最終的范疇屬性還是落在貨幣價格上,所以通過以上的結論便可以評估出無形資產準確的價值,也可用貨幣價格來表示。同時,通過對這些最基本原理的研究,得到的結論可以很好的指導對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和使用。

參考文獻:

[1]苑澤明,陳潔,陳廣前等.無形資產價值管理研究:歷史回顧與展望[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5):122-128

[2]段文天.論無形資產評估[J].現代經濟信息,2013,(9):128

[3]許偉麗.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研究及應用[D].河北工業大學,2004

第8篇

資產評估,特別是企業價值評估是企業進行資本運營的重要基礎工具,大力發展企業價值評估,是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自我提升的內在需求。資本市場的發展對企業價值評估提出了更高要求,資產評估行業要積極應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挑戰,企業界應在資本運營中用好企業價值評估這一基本工具。鑒于上述的背景,文章對目前企業價值的評估的方法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企業價值 價值評估 資本市場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067-03

一、企業價值評估及證券市場中企業價值評估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占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各種因素,結合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背景,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

出于企業管理,并購,擴大、提高企業影響,展示企業發展實力,增加企業凝聚力等不同目的的需要,企業價值評估在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已越來越重要。{1}

在證券市場中,企業價值評估已成為投資者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前提。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作為投資主體的地位已經明確,但要保證投資行為的合理性,必須對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評估。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在企業各種經濟活動中以有形資產和專利技術、專有技術、商標權等無形資產形成優化的資產組合作價入股已很普遍。合資、合作者在決策中,必須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量化,由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評估的結果既是投資者與被投資單位投資談判的重要依據,又是被投資單位確定其無形資本入賬價值的客觀標準。同時,股權分置改革后,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管理層加強監管與公司治理,價值投資時代已經來臨,正確評估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已成為影響管理者和市場投資者作出正確決策的重要因素。

二、證券市場企業價值評估的常用方法

(一)三種常用方法: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

成本法主要考慮資產的成本,很少考慮企業的收益和支出,主要通過調整企業財務報表的所有資產和負債,來反映它們的現時市場價值。成本法在評估企業價值時的缺點十分明顯:其以會計報表上的總資產為依據,忽略報表之外的資產項目,使企業價值的資產構成不全面,影響評估結果的真實性。

市場法{2}是利用類似企業的市場定價來確定目標企業價值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做法就是在市場上找出一個或幾個與被評估企業相同或相似的參照物企業,分析、比較被評估企業和參照物企業的主要變量,在此基礎上,修正調整參照物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后確定被評估企業的價值。我國的資本市場盡管已初具規模,但畢竟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達不到評估精度所要求的可比企業的數量,無法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在資本市場發達的地區和國家,市場法才被廣泛地應用。

收益法更符合證券市場中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投資價值是資產或者企業相對于某個特定投資者而言的價值。企業投資價值的評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定性的分析,即分析企業的資源和核心能力及其表現出來的成長性,這是企業投資價值的基礎,投資者據此決定“投”還是“不投”;二是定量的分析,主要是通過各種價值評估模型決定投資者所占的股權比例。基于這個目的,在證券市場中的企業價值評估更多用的是收益法。下面選取兩種收益法下的企業價值評估模型。

(二)兩種模型:紅利貼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股價模型

1.紅利貼現模型{3}。投資者買股票,即對所選企業的價值投資通常期望獲得兩種現金流:持有股票期間的紅利和持有股票期末的預期股票價格。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由于股票的上述性質,持有期期末的預期股票價格是由股票未來紅利決定的,所以這時企業當前價值應該等于無限期紅利的現值:

其中DPS=每股預期紅利

r=股票的要求收益率

這一模型的理論基礎是現值原理――任何資產的價值等于其預期未來全部現金流的現值總和,計算現值的貼現率應與現金流的風險相匹配。

紅利貼現模型的主要引人之處是它具有簡單和直觀的邏輯性。然而有許多分析人員因為其附加多種的限制條件而對它得出的結果產生質疑。

首先,人們習慣認為紅利貼現模型不能用于低紅利或無紅利的股票的估價。但這種觀點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根據預期增長率的變化來調整紅利支付率,即使對于不支付紅利的公司,我們也能得到合理的價值。這樣,對于一家高速增長且當前不支付紅利的公司,我們根據增長率下降時的預期紅利支付率仍然可以估計出其價值。但是,如果不根據預期增長率的改變來調整紅利支付率,則紅利貼現模型將會低估不支付紅利或支付低紅利的股票的價值。

其次,人們習慣認為紅利貼現模型過于保守,依據是股票價值不只是由紅利的現值決定。但是,一些被認為在紅利貼現模型中被忽略的資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公平的估價。

最后,紅利貼現模型也被人認為是與市場相對立的模型。因為,當股票市場處于牛市時,使用紅利貼現模型會發現越來越少的股票的價值被低估了。如果股票市場上升的原因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如更高的預期經濟增長率或更低的利率,那么沒有理由認為由紅利貼現模型得到的價值不會相應地增加;如果證券市場上升的原因不是宏觀經濟基本因素的改善,紅利貼現模型所得到的價值就不會隨著市場而改變,但這時模型所發出的信號是更強烈而不是更弱,它顯示相對紅利和現金流,市場對企業的價值是高估了,并提醒謹慎的投資者提起注意。

紅利貼現模型是用來對股權資本進行估價的一個簡單模型,它的基本原理是企業價值等于其預期紅利的現值總和。雖然此模型常常被指責為使用價值有限,但是事實證明其在相當廣泛的范圍內有驚人的適用性。它可能是一個保守的模型,當市場價格的上升與基本因素(收益、紅利等)無關時,它能夠發現價值低估的公司越來越少,但這也可以被認為是該模型的優點所在。對紅利貼現模型的實證檢驗表明它在投資估價中能夠發揮作用,盡管它的大部分有效性可能來自它通常認為低市盈率、高紅利收益率的企業是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2.自由現金流股價模型。公司自由現金流是企業所有權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東、優先股股東和債權人的現金流量總和。{4}有兩種方法計量公司自由現金流,一種方法是把公司所有權利要求者的現金流加總:

FCFF=股權現金流+利息費用*(1-稅率)+本金歸還-發行的新債+優先股紅利

另一種方法是用利息稅前凈收益(EBIT)為出發點進行計算:

FCFF=EBIT*(1-稅率)+折舊-資本性支出-追加營運資本

具有很高的財務杠桿比率正在發生變化的公司尤其適于使用FCFF方法進行估價。因為償還債務導致的波動性,計算這些公司的股權自由現金流是相當困難得。而且,因為股權價值只是公司總價值的一部分,所以它對增長率和風險的假設更為敏感。使用股權自由現金流的一個最大問題是股權現金流經常出現負值,特別是那些具有周期性或很高財務杠桿比率的公司。由于FCFF是債務償還前現金流,它不太可能是負值,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估價中的尷尬局面。最后,如果使用FCFF方法對公司股權進行估價,則要求債務或者以公平的價格在市場上交易,或者已經根據最新的利率和債務的風險進行了明確的估價。

例:L1N廣播公司估價{5}。為了確定AT&T收購該公司的合理價格,三家投資銀行在1995年對LIN廣播公司進行了估價。最后,除根士丹利公司的估價結果為每股105美元;雷曼兄弟公司的結果為每股155美元;wa2scrstein Perel]a公司則得出了一個較為折衷的估價結果一――每股127.5美元。背景信息:

1994年的數據:EBIT=1.2830億美元;資本性支出=1.5050億美元;折舊和攤銷=1.2510億美元;營運資本占銷售收入的10%;銷售收入=L8860億美元;長期債券利率=7.50%;公司稅率=3691;高速增長階段的數據:;高速增長階段的時間長度=5年;銷售收入的預期增長率/EBIT=30.00%;公司的B值=1.60;股權資本成本=7.50%+(160×5.50%)=16.30%;負債比率=60%(在此階段,公司將繼續以10%的稅前債務成本大量使用債務進行融資);資本性支出、折舊、銷售收入和EBIT預期具有同樣的增長率;在此階段營運資本仍保持為銷售收入的10%。

資本加權平均成本=(16.30%x0.40)+(10%x0.64×0.60)=10.36%過渡階段的數據:過渡階段的時間長度=5年;EBIT的增長率將按線性方式從第五年的30%降至第l0年的5%;資本性支出每年增長8%;折舊每年增長12%;整個過渡階段公司的B值將降為1.25;負債比率將降為50%,稅前債務成本將為9%;營運資本仍然為銷售收入的10%;資本加權平均成本=(14.38%x0.50)+(9%x0.64×0.50)=10.07%。

穩定增長階段的數據:收益和EBIT的預期增長率=5%;資本性支出和折舊的增長速度與EBIT的增長速度相同;公司的B值=1.00;股權資本成本=7.50%+(1.0x5.5%)=13%;負債比例=40%;稅前債務成本=8.5%。

估計價值:使用上述數據估計公司在高速增長階段和過渡階段的EBIT、資本成本、現值。

以第十一年的FCFF為基礎,可以計算出第十年末的公司價值,穩定增長階段的增長率是5%,資本成本計算如下:

FCFF=FCFF10×1.05=58070×1.05=6.0973億美元

在穩定增長階段的資本成本=(13.00%×0.6)+8.5%×(1-0.36)×0.4=9.98%

第十年末公司價值=60973/(0.0998―0.05)=122.5355億美元

價值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下:高速增長階段FCFF的現值=3.4264億美元;過渡階段FCFF的現值=9.14l5億美元;過渡階段末公司價值的現值=46.3349億美元;公司的價值=58.9027億美元;已發行債務的價值=18.0660億美元;股權的價值=40.8367億美元;每股價值=79.29美元。

三、我國證券市場企業價值評估所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企業并購的發展,企業價值評估業逐步發展成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從國外引進價值評估行業時,企業評估與實物資產評估是同步引進的,并且在起步階段受美國價值評估界的較大影響。但在我國長期的企業價值評估實務中,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和實物資產評估始終混在一起,不予區分。當時的認識就是只對企業的相關資產或科目進行評估,而沒有涉及企業評估或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

我國價值評估行業對企業整體資產的評估,實際上是在1993年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以后才得以發展的。特別是在《公司法》制定之后,國家需要對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折股,引發了國資產評估行業從對會計科目資產的評估過渡到對企業整體資產(凈資產)的評估。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資產評估界錯過了發展企業價值評估良好時機,正當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將萌生的時候,又走了回去。在企業整體價值評估的實際操作時,還是把企業評估分解為對企業各個組成部分的資產的評估,最終成為對會計科目的評估。

所以由于受傳統資產評估業務的影響,我國資產評估理論和實務還難以滿足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6}。比如,在以企業并購、股權轉讓為目的的資產評估業務中,往往通過成本法將企業相關資產的價值匯總,確定企業的價值;按照全部股權價值和相應股權比例的乘積確定部分股權的價值。

但是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存在歷史局限。不同于一般國家從實物資產評估開始,然后逐步發展到企業價值評估。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與實物資產評估是同步開始的,但采用的方法則是借鑒實物資產評估通用的方法,即歷史成本法,而不是采用國際通用的收益法。這與我國當時的歷史條件和體制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主要體現在:

第一,市場發育程度的局限。我國資產評估業務開展初期,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市場體系尚不健全,資本市場尚不活躍,企業價值評估的市場需求不大。當時的產權交易主體是國有企業,產權交易雙方關注的是資產本身的價值,評估師只對交易的資產進行評估,而不是對整個企業價值進行評估。

第二,評估師專業背景的局限。在我國評估行業產生初期,評估師大都來源于審計師或會計師,在實際操作中,他們習慣于把企業價值評估分解為企業各個組成部分資產的評估,然后再進行累加,由此形成了“成本法十年一貫制的狀況”,也使很多客戶認為評估是會計和審計的一種延伸,是審計的附屬業務。

第三,評估管理體制的局限。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端于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在管理體制上與其他市場經濟國家有很大不同,評估機構掛靠政府部門,評估結果須經政府部門確認,致使評估人員在從事評估業務時,著眼于滿足政府部門的要求,而較少研究企業價值評估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因此,對企業價值評估概念的理解上不夠完整。

現階段我國資產評估所存在的問題,綜合分析各個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成本法在理論上易于接受,實踐上容易操作。成本法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將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起來的⑦而資本市場上許多無形的參數、指標是感覺不到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成本法易于操作。其次,市場環境特別是資本市場、產權市場發展的不完善。并且我國評估理論引進和研究滯后,無法應對評估實踐。

前面提到的固然是我們長期以企業的資產價值評估替代對企業價值的評估的原因,但制度性因素也不容忽視,即成本法較易被進行評估報告審核的政府管理部門與評估客戶所接受。評估是一種專業服務,可是在現行的法律下,卻必須要對其進行行政性的或準行政性的審核,國有資產評估以前還必須進行確認。行政性審核造成的弊端是將專業問題非專業化、相對問題絕對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行政管理部門和評估機構都趨于回避評估工作的專業特征,回避不確定性,制定了一些硬性規定,對評估結果提出過分具體的查驗的要求。評估人員因此無法或不必發揮其專業特長,也就按規定進行機械操作。在這種情況下,評估不再是根據評估對象具體情況和相關市場因素進行判斷,而是降格為根據一些具體規定進行的一種簡單的計算。至于這種計算的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對當事人有意義已經成為次要的目的,符合規定和通過審核則成為最重要的目標。此外,理性的評估報告使用者的缺失,也是我國資產評估業長期處于低層次循環的一個重要原因。

改變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發展局面,需要評估行業和政府管理部門、評估報告使用者等各方面作出共同的努力:

1.在評估方法選擇方面,應該要求評估師在選擇評估方法時,充分考慮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在適宜的情況下要使用多種評估方法,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特別是在資本市場企業的價值評估上。

2.正確使用收益法。收益法在資本市場企業價值評估有著很好的價值,但是針對收益法在評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應強調不應當因為收益法在應用過程中存在某些問題就簡單地否定或回避,而應當在充分肯定收益法能夠有效反映企業整體獲利能力的基礎上,加大對收益法運用的規范。

3.評估師要關注可能影響企業價值的重要事項。評估師應當關注企業資產配置和使用狀況,關注非經營性資產、負債和溢余資產等可能影響企業價值的重要事項。并且要重視控股權、少數股權等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現代企業價值理論認為,擁有控股權的股東與擁有少數股權的股東相比,在企業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營銷策略等方面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對股東之間的利益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對此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即要求評估師在適當的情況下,對控股權和少數股權等因素可能對權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披露,并提示報告使用者合理理解和使用評估結論。這不僅符合國際慣例,對我國評估實踐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資產評估師應該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企業價值評估內涵,認真實施相關評估準則。中評協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在理念上比較超前,這就需要評估機構和評估師要站在提升行業執業水平、全面服務評估報告使用者的角度,更新理念,把握實質,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和習慣做法,接受正確的企業價值評估概念,全面理解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及相關準則,勇于探索與實踐,使企業價值評估適應市場的要求,獲得公眾的認可。

5.根據企業價值評估的要求,做好相關基礎工作。企業價值評估對評估業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評估行業要加大理論研究,不斷完善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建設,有對性地解決評估執業中的難題。

6.引導社會各界正確理解企業價值評估。要廣泛宣傳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知識、概念和技術方法,使更多企業和投資者能夠了解并理解企業價值評估,合理使用企業價值評估報告。同時,注意防止客戶對企業價值評估報告的誤用甚至是惡意運用,防止對企業價值評估專業屬性的片面理解。傳統的評價方法由于只使用了企業經營的部分信息,其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歷史和當前信息,過于注重財務績效指標,往往是靜態的考察和評價,因而顯得較為片面或主觀,不能全面衡量企業的投資價值。鑒于此,必須探尋影響企業價值的主要因素,把定性描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以設計一個系統性的評估框架,才能客觀地反映出企業真實的投資價值。

注釋:

{1}方行.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2)

{2}劉海明.審計與財務

{3}{5}阿斯躍斯,達蒙德理.張志強譯.價值評估工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胡玄能.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6卷第4期

{6}王誠軍.企業價值評估

{7}鄒先德.科技創業

參考文獻:

1.王少豪.企業價值評估:觀點、方法與實務.[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俞明軒.企業價值評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楊雄勝.高級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4.向玉坤.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研究.理論探討,2007(1)

5.阿斯躍斯,達蒙德理.張志強譯.價值評估工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王少豪.企業價值評估:觀點、方法與實務[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7.阿斯躍斯,達蒙德理.張志強譯.價值評估[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8.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講解[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9.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第9篇

【關鍵詞】PE投資 價值評估

一、PE投資中的企業價值評估概述

在PE投資中,企業價值評估是投資方與融資方進行投資談判的一個最為關鍵和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每股的價格、一定的投資金額下投資方在被投資企業中所占的股權比重,對PE的投資收益構成重大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估價方法或者說用來進行談判的依據,是二級市場上一定時期內所有企業或同行業的簡均市盈率或市凈率。這一方法很不科學,因為PE投資的企業不一定都是有上市預期的企業,至少在上市的這一時點上不是上市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不同,價值就不同,拿二者進行直接對比是不可取的。還有一種方法是用一級市場上的平均市盈率或市凈率作為定價的依據。這一辦法最大的缺陷在于一級市場是不公開的市場,它的數據來源的真實性理應受到質疑。上述兩種方法還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沒有考慮被投資企業所在行業的不同對市盈率和市凈率所產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沒有考慮每一個企業的具體情況與行業整體水平的差異,這樣所導致的評估結論是很不精確的。

從資產評估學的角度來看,價值評估的方法總的來說,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

1、成本法。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將企業的各項賬面資產按照重置成本進行調整并加總而得到企業的價值。但有一個問題是需要明確的,即在PE投資中,與投資人決策相關的信息是各資產可以帶來的未來收益,而不是其現行市場價值。價值評估的對象是企業整體的價值,而整體的價值來源于要素的結合方式,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成本法以單項資產的再建成本為出發點,可能忽視企業的獲利能力,而且在評估中很難考慮那些未在財務報表上出現的項目,如企業的管理效率、自創商譽、銷售網絡等。所以,這一方法盡管理論上簡單,也比較好操作,但本文認為,它不適合于PE投資中的價值分析。

2、收益法。收益法是將企業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而得到企業的價值,所使用的模型是現金流量模型。現金流量模型是企業價值評估使用最廣泛、理論上最健全的模型,它所反映的是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一模型又分為股利現金流量模型、股權現金流量模型和實體現金流量模型。股利現金流量模型中的股利現金流量與股利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很難預計,所以實踐中一般不用。股權現金流量模型使用得也不多,主要原因是作為模型中折現率的股權成本受資本結構的影響較大,估計起來比較復雜。實踐中主要采用實體現金流量模型,這時作為折現率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受資本結構影響較小,比較容易估計。

3、市場法。市場法即相對價值法,它是利用類似企業的市場定價來估計目標企業的價值。所得出來的結論是相對于可比企業來說的,是一種相對價值,而非目標企業的內在價值。相對價值法總的來說有股權市價比例模型和實體價值比例模型兩大類。最常用的是三種市價比率模型即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及P/R(市價/收入)比率模型。本文開頭提到的現行PE投資中用的市盈率法或市凈率法,其基本原理其實就是市場法,問題是現實中的一般操作并沒有深刻領會這一方法的實質,也就不可能將這一方法科學地加以利用。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實體現金流量模型和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和P/R比率模型這三種市價比率模型。

二、實體現金流量模型

實體現金流量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債務價值=■■(1)

實體價值=■■(2)

股權價值=實體價值-債務價值(3)

公式(1)中關于債務價值估計的方法是標準方法,一種簡單的方法是用當前債務的賬面價值替代。

公式(2)中實體現金流量是企業全部現金流入扣除成本費用(不包括利息費用)和必要的投資后剩余部分,它是企業一定時期可以提供給所有投資人(股東和債權人)的稅后現金流量。

估計企業價值時通常假定企業永續經營,但為了避免預測無限期的現金流量,一般將預測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詳細預測期,或直接稱為預測期。企業增長的不穩定期有多長,預測期就應當有多長,實務中通常為5―7年,但最長不超過10年。第二階段是以后的無限時期,稱為后續期或永續期,此時假定企業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狀態(穩定狀態的標志有兩個,一是具有穩定的銷售增長率,它大約等于宏觀經濟的名義增長率,二是具有穩定的凈資本回報,與資本成本接近)。如果設預測期為n,則公式(2)變為:

實體價值=預測期實體現金流量現值+后續期價值的現值

=■■

+■

使用這一模型的最大難點是對實體現金流量的估計。未來的現金流量要通過財務預測取得,通常將預測工作的上一年度作為預測的基期。如果認為上一年度的數據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也可以將前三年數據的平均作為基期的數據。基期的數據包括各項財務數據的金額及反映各項數據之間聯系的財務比率。對未來進行全面預測的起點是對銷售收入的預測,必須由項目經理綜合各種因素,在與擬投資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后,作出最合理的估計。之后,再采用銷售百分比法,預計企業未來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然后在此基礎上編制預計現金流量表,得到企業未來的實體現金流量。

三、P/E比率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目標企業的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凈利潤;目標企業每股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每股凈利。

由于市盈率=■=■,所以使用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增長潛力、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股權資本成本)這三個因素方面類似。如果不管企業的這三個比率的高低,用行業平均市盈率作為評估依據是不科學的。這三個因素中,最關鍵的是“增長潛力”。“增長潛力”類似不僅指具有相同的增長率,還包括增長模式的類似,例如同為永續增長,還是同為由高增長轉為永續低增長。

如果股利支付率與股權資本成本這兩個因素相似,而增長潛力差距較大,則必須排除增長率對市盈率的影響,即對市盈率進行修正: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100)

目標企業的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增長率×100×目標企業凈利潤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利

還需要說明的關鍵問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是否包含了新的投資者進入目標企業后企業的價值,也即“市盈率”是投資后的市盈率還是投資前的市盈率。如果是投資后的市盈率,這時新的投資者在目標企業所占的股份份額應當是:新的投資金額÷目標企業價值。如果“市盈率”是投資前的市盈率,則新的投資在企業中所占的股份份額為:新的投資金額÷(目標企業價值+新的投資金額),很顯然這會降低的投資者在目標企業中的股權比例。在實踐中,“市盈率”一般采用投資后的市盈率,即投資者投資多少,就獲得多少投資比例。

另外,使用這一模型,被評估企業必須連續盈利,否則市盈率將失去意義。

四、P/B比率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凈資產。

由于市凈率=■=■,所以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股東權益收益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風險這四個方面類似。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股東權益收益率”。同樣,如果其他三個因素類似,股東權益收益率差距較大,也要對公式進行修正:

修正的市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股東權益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股東權益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資產

這一模型也有它的適應性,即適應于需要擁有大量資產(如汽車制造行業)、凈資產為正的企業。固定資產很少的服務性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凈資產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不大,其市凈率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五、P/R比率模型

P/R比率模型即市價/收入比率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是:目標企業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收入乘數×目標企業銷售收入,這里收入乘數=■。由于經過推導后:

收入乘數=■,所以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銷售凈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股權成本四個方面類似,其中“銷售凈利率”是關鍵因素。如果其他三個因素類似,而銷售凈利率差別較大,也同樣要進行修正:

修正收入乘數=可比企業平均收入乘數÷(預期銷售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收入乘數×目標企業銷售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入

這一模型適應于銷售成本率較低的服務類企業,或者銷售成本率趨同的傳統行業的企業。

在上述三種市價比率模型中,如果其他的非關鍵變量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就需要把市價比率作為被解釋變量,把驅動因素作為解釋變量,使用多元回歸技術,計算所需要的乘數,來對差異進行修正。

此外,用三種市價比率模型計算出結果后,還要對其合理性進行檢查。因為市價比率是根據上市公司的數據得到的,如果目標企業沒有上市計劃,由于非上市企業的股票的流動性低于公開交易的股票,要將評估價值按照上市成本的比例減掉一部分。又因為上市企業的價格與少數股權價值相聯系,不含控股權價值,而非上市企業的評估往往涉及控股權的評估,所以,要對評估結果加上一定比例,以反映控股權的價值。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 礦業權 評估方法 依據

一、引言

價值評估是一項動態化、市場化的社會活動,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礦業權評估是選擇適用的方法,根據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及經濟社會環境條件,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某一時點的礦業權經濟價值進行評定估算,用統一貨幣值反映其價值量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礦業權評估是其收益的評定估算,因此,礦業權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評估的目的、評估對象、資源的自然條件、勘探開發經營情況、政府、市場變化等,進而選取適當的礦業權評估方法。

礦業權評估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即技術評估和經濟評估。技術評估的核心是資源儲量、質量和勘查遠景。經濟評估必須以技術評估為基礎和前提,其核心是資源未來可產生的效益在現時的價值。因此,評估不僅是正確判斷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工程的技術課題,而且是一個將礦產資源置于多因素影響的市場經濟中,判斷究竟能產生多少收益的經濟課題。

礦業權評估的另一個基本概念是將礦產資源,特別是礦山可采量的評估納入資產價值的范疇。在用語上已經使用“礦產資產”(Mineral Assets)或“礦產財產”(Mineral property),在評估時沿用了《公司法》對資產評估和處置的原則。但評估時對公司財務賬目上的資產值僅作參考,對之影響更大的是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

因此,就評估方法學而論,目前在西方礦業界中有兩種趨向,一種是經典的技術經濟測算原則,也是基本的趨勢,以折扣現金流量/凈現值法為測算基本方法,用資源、工程和經濟等綜合參數測算資源未來可實現的效益在現時的價值,另一種是趨向強調評估的市場原則,認為評估也是一種市場行為,以現實的市場成交價來估價勘查地或礦產資源,如上市金礦公司目前的市場價值為基礎計算出其所擁有的金礦資源單價,或以其他成交單價作為現時估價的基礎。隨著資本市場成為礦業投資的主渠道,這種趨勢有所增強。

二、礦業權評估方法選取的途徑

綜合國內外礦業權評估的實踐,根據地質勘查程度和評估對象、評估目的的不同,礦業權的評估主要通過收益途徑、市場途徑和成本途徑三個方面進行評估方法的選取。

1.收益途徑

收益途徑是指通過估算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采用收益途徑對礦業權進行評估,所確定的礦業權價值是為獲得礦業權這個取得預期收益的權利所支付的貨幣總額。礦業權的評估價值與礦業權的有效利用程度密切相關,礦業權的效用越大,獲利能力越強,它的價值就越大。

應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礦業權未來的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能用貨幣計量;其二,礦業權人未來承擔的風險亦能被估計并量化。同時,運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要以礦業權的持續經營并能連續獲利為前提,若礦業權投資的未來收益無法預測,則不能采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的評估。

收益途徑評估方法是應用較為廣泛的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其易于被買賣雙方接受。但顯著缺的點是要合理確定參數(經濟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參數確定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的質量。

一般來說,礦產資源(儲量)已探明的礦業權,都可以對其未來開發的收益做出估算,也就可以適用收益途徑的評估方法進行礦業權價值評估。但礦產資源(儲量)探明的程度不同,對未來收益進行估算的可信程度就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因此,用收益途徑對礦產資源(儲量)探明程度低的礦業權進行評估時,應考慮到其開發收益的不確定風險,從而進行適當的調整。

2.成本途徑

成本途徑的礦業權評估方法僅適用于探礦權的評估。當探礦權所指向的礦產地的勘查程度較低,儲量的可靠性差,不適合采用收益途徑評估探礦權價值時,才可考慮采用成本途徑進行評估。

成本途徑進行探礦權評估的基本原理是,探礦權的價值由成本和修正系數兩部分決定。成本部分指的是勘查時所采用的各種技術方法(手段)的資金現值。修正系數是對成本效用價值和這些成本投入獲得的信息所反映的成礦潛力和經濟意義所做的判斷,具體通過地質專家和評估人員的評判加以確定,根據評估對象的勘查工作程度和所獲得的地質礦產信息資料的的豐富程度的差異,可對成本部分進行不同程度的修正。所以,成本方法評估探礦權價值的技術思路是,探礦權的價值由勘查投入成本現值經修正系數調整后確定。

用成本法評估探礦權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是探礦權價值與成本有關,但并不是由成本所決定的;二是探礦權價值與成本無固定的比例關系,探礦權的價值關鍵取決于勘查所獲地質、礦產信息資料的實際效用和意義。

3.市場途徑

市場途徑是指通過比較被評估礦業權與最近交易的類似礦業權的異同,調整某些參數,進而確定被評估礦業權價值的一種途徑。然而,雖然市場途徑是最接近市場價格的一種有效途徑,但市場途徑評估方法的運用還是需要具備一些前提條件:其一,要有一個發育的礦業權市場,礦業權交易頻繁,與被評估礦業權類似的礦業權交易樣本容易獲得;其二,參照礦業權與被評估礦業權有可對比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

運用市場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的關鍵是參照礦業權差異的調整,差異調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時間差異因素、所處地域差異因素和礦業權效用差異因素。由這些差異因素導致的評估調整包括:規模調整、礦石品位調整、礦產品價格調整以及反映交通條件自然條件、經濟環境、地質采選冶條件差異的成本調整。

三、礦業權評估方法選取的依據

礦業權評估方法都是在資產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基本原則下提出和實際應用的,從理論上講,是礦業權交易雙方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國內外實現的礦業權交易價格大部分遠遠低于其評估值,或是出現我國礦業權一級市場的溜標局面,甚至有的評估結果幾乎完全失去了參考意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礦業權交易雙方認識評價上的誤差,但更主要的源于礦業權評估方法的不完善、不成熟以及參數的選擇方面等還存在一些問題。當然,選擇礦業權評估方法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1.評估目的

礦業權評估目的是為礦業權交易或其他市場經濟行為提供礦業權定價的參考意見或依據。同一礦業權因將發生的市場經濟行為的不同,評估時選取參數的角度會有所不同,評估方法也往往不同,進而使評估價值也不相同。

2.評估對象

即礦業權的類型。不同類型和不同階段的礦業權,適用不同的價值評估途徑和方法。采礦權和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的探礦權應采用收益評估途徑。

勘查程度較低的探礦權,因進行開發的技術和經濟參數無法取得,不適合采用收益途徑,只能采用成本途徑進行評估。

對于在礦業權市場上進行交易的礦業權,評估的是資產的交換價格或公平市場價格,若市場上可以找到參照樣本,且差異調整參數可搜集,則市場途徑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3.信息資料

礦業權評估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包括:地質、礦產、礦山建設、開發方案、采選技術、財務、市場等。根據可得相關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評估人員要根據自己在礦產開發和評估等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對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等進行分析和評價,選擇合理的評估途徑和方法。在評估報告中要說明信息的來源,信息的質量,為什么選擇這種評估途徑和方法,說明可得信息與選擇使用的評估途徑是否匹配等。

4.法律規章

評估方法的選擇還受有關法律規章的約束。《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采礦權評估可以選用的評估方法有可比銷售法和貼現現金流量法等方法,探礦權評估可視地質勘查程度選用重置成本法、地質要素評序法、聯合風險勘查協議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和地勘加和法等方法。

參考文獻:

[1]仲偉志曾紹金:礦業權評估指南[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

[1]袁懷雨劉保順李克慶:礦業權評估方法若干問題之探討[J]. 中國礦業,2004,13(11):46~50

[1]袁懷雨:礦業權評估―理論、方法、參數概論[M].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

[1]朱國平楊國強:建立市場體制下采礦權管理模式[J].國土資源,2002(6):40~42

第11篇

【關鍵詞】收益法 房產評估 應用探析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的理論依據為效用價值論,認為房地產的價值在于該房地產未來所帶來的收益。收益法本著收益還原的思路對房地產進行評估,即把房地產未來預計收益還原為基準日的資本額或投資額。具體評估辦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房地產在未來的預期收益,并采用恰當的折現率或資本化率折現成基準日的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房地產評估值。

二、收益年限的確定

收益年限是估價對象自估價時點至未來可以獲得收益的時間。一般情況下,估價對象的收益期限為其剩余的經濟壽命。對于單獨土地和單獨建筑物的估價,應分別根據土地使用權年限和建筑物耐用年限確定未來可收益的年限;對于房地合一的估價對象可依據土地剩余使用年限與建筑物耐用年限孰短的原則來確定未來可獲利年限。但如果一宗房地產擬在持有一定年限后進行出售或其他處理,評估的收益年限則為其準備的持有期問。房地產的收益年限一般較長,一般都有幾十年。因此,在評估實務中估價人員常假設估價對象經營數年后將其轉讓來縮短收益年限,以利于更準確地選取預期凈收益和還原利率,從而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在理論中還存在收益年限為無限年的情況,現實的房地產一般不存在。收益為無限年的情況下,房地產評估出的估價對象的價值一般會較高,在實務中可用它來驗證其他年限評估出的房地產價值是否偏高。

三、預期收益的預測與確定

房地產預期收益應該是凈收益,是房地產預期收入扣除預期相關費用后的凈額。預測凈收益要收集各種房地產市場現狀、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策規定等內外部環境信息。在確定凈收益時,必須注意房地產的實際凈收益和客觀凈收益的區別。實際凈收益是指在現狀下被評估房地產實際取得的凈收益。實際凈收益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不能直接用于評估。因為在評估時點被評估對象的實際凈收益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有些是一次性的、偶然的,若不給予扣除就容易引起收益預測失真。例如,一個交通不便利、環境不太好的賓館,因為有特殊的關系而將一些會議活動在該賓館舉行,獲得了較高的收益。但這些特殊關系可能不能隨之轉移。這些因素不復存在后,若仍不把房地產的評估時點的收益加以調整而直接作為預期收益的基礎就會引起預測的收益不準確。所以,預測房地產凈收益的基礎是實際凈收益中扣除屬于特殊的、偶然的因素后的一般的正常凈收益,即客觀凈收益。

在確定房地產凈收益時,不同收益類型的房地產可能應考慮其收益的特性。例如,出租性房地產在測算其收入租金時,要注意到租約條款的影響。租約條款中如租賃期限、遞增的租賃費用、額外的補償費用和關于租約更新的規定等都將影響該房地產的預期收入。

四、合理剝離出屬于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收益

在運用收益法對收益性房地產進行評估時。首先,要明確收益只能是房地產所產生的。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要評估的房地產只包含房屋和土地或者只是單獨的房屋或者只是單獨的土地,這樣的房地產進行評估時,收益一定是只有房地產所產生的收益;二是要評估的房地產包括其中的設備、器具以及運營所需要的所有設施,例如,酒店在轉讓時是將其中的所有設備物品一同轉讓,因此,在用收益法評估時,不需要剝離其他的收益。但是這兩種收益中都包含了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比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房地產的品牌效應等等。無論哪一種情況,房地產的收益中都不應該包括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這就需要合理地評

估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其次。如何評估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是能否準確評估出房地產價值的關鍵。目前,比較公認的一種方法是:將待估房地產與其他相類似的房地產作比較,來剔除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比較粗糙的評估方法.因為其他類似的房地產也會存在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收益,而且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并且,房地產獨一無二的特性決定了房地產評估的不可比較性,而且類似房地產的詳細收益信息不可能很容易得到。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借助企業價值評估中對無形資產價值的處理來評估房地產收益中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也就是將無形資產在房地產中的地位及其對房地產收益的貢獻盡可能量化出來,用房地產整體收益表示出來,這樣做雖然需要準確地把握無形資產在房地產中的作用,但是,避免了收集其他信息。當然,這對評估時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必須合理準確地把握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

五、降低房地產評估收益法中的主觀因素的影響

(一)盡快制訂有關房地產評估的準則、評估方法操作規范來約束主觀行為。實踐證明,現行的評估管理規范、規定、標準、準則的內容等難以約束應用收益法的評估判斷隨意主觀行為,因此研究如何約束主觀因素對評估結果的影響,特別是解決操縱評估結果的行為是當務之急。

第12篇

經濟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給企業的生存和長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而最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除了經濟資本、公司規模,還有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會計是一門綜合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的會計學科,是一種對人力資源的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認知不足及應用范圍不確定的緣故,其應用深度及廣度都不足,影響到其應用成果,正確認識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發揮其應用價值具有積極意義。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性人力資源會計是一個會計分支學科,在1960年,美國密歇根大學首次提出這一概念,經過數代會計學科研究者的深入探究,目前企業管理中所應用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已經較為完善,為這一理論的實際應用及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中,人力資源是作為一項費用來核算的,這使得企業的損益表與實際財務狀況出現較大的差異,管理者無法根據會計信息作出正確決策。相比與此,人力資源會計在人力資源價值衡量上的可靠度更高,它承襲了傳統會計學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且在原有的會計平衡公式中引入人力資產、人力資本、勞動者權益等概念,建立了“物力資產+ 人力資產= 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公式,真正地將人力資源作為體現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指標,讓管理者能夠明確自身優勢所在,加強企業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長期發展戰略。整體上來說,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人力資源會計能夠為政府人力資源資源宏觀調控提供信息支持。人力資源是現代化經濟結構中的一大生產要素,應用人力資源會計理念,對區域內的人力資源進行計量、分析,形成數據詳實、有理有據的書面報告,能夠為政府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決策依據,促進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②人力資源會計能夠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參考依據。對企業人力資源實情進行估量,明確現階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將會計賬簿等用于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和人力資源實力,引進或培養人才,優化企業內部人力資源調配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發展理念的變化,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地位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傳統會計模式中,人力資源屬于企業生產成本的一部分,而現在,人力資源已然成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而且人力資源會計為人力資源的計量提供了確切的標準,這對于企業充分發揮人力資產的價值具有積極意義。對于企業來說,應用人力資源會計,加強人資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1.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客觀需要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其經濟效益會不斷增加,這既是管理者的功勞,同時也離不開全體職工的努力,可以說,企業生產價值與職工勞動價值的體現是一致的,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結構配置,充分發揮職工的個人價值,就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性策略。有些企業并沒有認識到勞動者的價值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以剝削員工作為盈利的一種方式,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對于提高企業對于職工價值認知極為關鍵,同時能夠有效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讓職工的個人價值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并且獲得相應的酬勞。2.第三方產業發展的需求第三方產業是服務型產業,主要產品就是人力資源的勞務輸出,正確衡量人力資源價值,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對于這一類企業來說,加大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力度,正確衡量人力資源的價值,將之作為一種產品經營好,正視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影響,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記錄人力資源的相關信息,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到現實資產轉化的過程進行優化,建立起科學合理的人才優化體系。

3.經濟外交發展的要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范圍不斷擴大,人力資源流通變得更為普遍,大量海外優秀人才被我國高端企業引進,我國的優秀人才尤其是科研型人才也被國外吸收在保證人才流通均衡性的層面上,人力資源會計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有的時候,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向國際市場發展,會選擇引進國外優秀人才,用于拓展海外業務,在引進人才時,企業可以應用人力資源會計理念,對人才引進的必要性進行評估,制定人才引進標準,保證人才投資的有效性。

三、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策略1.加大研究宣傳力度,完善相關會計準則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需要以完善的理論體系為支點,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于這一會計分支的投資力度,鼓勵會計研究人員針對我國企業發展實情,建立與中國國情相符合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并增大宣傳力度,讓企業充分意識到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與應用必要性,提高其應用范圍。同時,為了統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流程,應將這一分支納入現行會計準則體系中,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編制好人力資源會計報告,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2.鼓勵推廣試點工作,健全相關評估機構為了擴大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廣度,應做好推廣試點工作,在區域內選擇規模適中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試點,總結出工作成果,帶動其他企業積極應用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完善現行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和財務管理機制。此外,應用人力資源會計理念,意味著企業需要一批具備人力資產評估能力的職工,為了保證這一方面的人才輸出,政府應該積極支持響應,協助建立人力資源評估人才培養機構,提高評估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高度及綜合業務水平,促進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四、結語現在的社會是人才的社會,一個企業,擁有與公司相同理念的高素質人才,擁有穩定的團隊,擁有較高的企業凝聚力,才能保證公司穩步向前發展,不斷開拓新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但是如何合理應用人才,挖掘出人才的價值,則是企業人事部門甚至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一直以來,人力資源都被認為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影響因素,但由于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和轉化指標,其實際價值一直得到不到肯定,這使得人力資源的管理無法有效進行。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為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價值的計量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程序,幫助管理者明確了人力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這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指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