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學影像解讀

醫學影像解讀

時間:2023-09-25 11:30: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影像解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學影像解讀

第1篇

摘要: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在醫生確診患者疾病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臨床對醫學影像技術的依賴性增加,患者對醫學影像技術的診斷結果越來越重視,但是在醫學影像技術方面也是最容易產生醫患糾紛的。

關鍵詞:影像技術;農村衛生院;學歷;設備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在醫生確診患者疾病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臨床對醫學影像技術的依賴性增加,患者對醫學影像技術的診斷結果越來越重視,但是在醫學影像技術方面也是最容易產生醫患糾紛的。農村衛生院影像技術產生醫患糾紛的原因大致有技術操作存在誤差、設備不夠先進、患者對影像結果的解讀存在偏差等。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下農村衛生院影像技術科產生醫患糾紛的原因:

1人員操作原因

在農村衛生院工作的醫學人員大多都是學歷比較低,尤其是從事影像技術方面的人員學歷更是普遍較低,接受專業的正規的影像技術知識的人員很少,相當多從事影像技術的人員多是專科畢業,更甚者有些是三流大學畢業,掌握的X線診斷知識面較窄,醫學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差、對影像機器設備的維護和使用了解不夠,操作不規范等,這些都會造成醫學影像結果存在偏差,此外,農村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能夠取得專業執業證書的人數也比較少。對于這些學歷專業水平不足的影像技術人員來說,農村衛生院對其開展職業培訓是快速提升其從業技術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資金、設備等問題,農村衛生院根本不能保證影像技術工作人員得到及時的培訓。

2設備不夠先進

農村衛生院屬于醫療衛生體系中等級較低的一個單位系統,在農村衛生院的日常運行中,資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一些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很慢,尤其是影像技術設備,更有甚者,農村衛生院的影像技術設備都是當地縣醫院所淘汰的設備,使用時間很長,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也重視身體疾病的檢查,由于農村衛生院長期的機器設備落后,人們在檢查身體時最基本的也會選擇去縣醫院,這樣就導致農村衛生院備受冷落,機器設備的更新與保養檢查幾乎荒廢,一些機器的功能都損壞掉了,一旦發生故障維修非常困難,所以單憑平片對許多疾病就不能作出明確診斷。

3疾病本身的原因

疾病的構成很特殊,有些疾病在X線片上的表現很類似,可能只有極小的差距,但是疾病的類別卻相差甚遠,也就是說不同性質的病變在X線片上也可能顯示出相同或相似的陰影,這個時候醫生如果沒有結合病人的病史及其它的檢查就僅憑一張X線片就做出診斷來,那樣就很容易造成誤診。此外,疾病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會在X線片上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來,具有一定的時間局限性,醫生如果不考慮這個就下診斷,也會造成誤診,增加醫患糾紛。

作者:劉為民 單位:河北省灤縣響堂中心衛生院

第2篇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PBL;教學改革

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始終賦予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國高等學校廣大的教學管理者和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如在醫學教育中引入了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學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 )教學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等,其中以基于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法特別受到國內醫學院校的推崇。PBL教學法由美國學者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創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教學模式在全球得到快速發展,并不斷完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1700余所醫學院校采用了PBL教學模式。近年來,我國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嘗試開展PBL教學,取得了一些經驗[1-9]。但是,由于國情所致,在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如完全“復制”PBL教學法有諸多的困難和挑戰。為了既吸收PBL教學方法的精髓,又適應自身教學資源的實際,我們在醫學影像學診斷學課程中采用類PBL(Similar Problem-Based Learning,SPBL )教學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PBL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及在國內應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在教學改革中引入了PBL教學法,但是由于各個學校教學環境與資源不同,以及實施者對PBL教學法解讀的偏差,使得在國內各高校在開展PBL教學時千差萬別,各有特點。當然有些并不是真正的PBL教學法,充其量是學生病案討論、小組學習。作為經典的PBL教學法,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資源配置有以下特點:

1、學科知識融合。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 )是分門別類的進行組織胚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診斷、臨床等各學科的教學,學科界限清楚。PBL教學法摒棄了按學科或課程傳授知識的模式,而是以器官/系統為基礎提出“問題”,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需要應用到基礎、臨床學科甚至包括人文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學生自主學習。PBL教學法中學生6~10人組成一個小組,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查閱資料、專家咨詢、反復討論、建立假設、給出答案、總結反思,整個過程體現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從主要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的組織者、監控者和協作者,其角色由主導地位轉換成引導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喚起了教師的創造性和提高了教師的探究能力[10]。

3、教師形成團隊。PBL教學法提出的學習問題、對學習小組的引導、各教學模塊所涵蓋的知識范圍等,無論是教學活動的發起、進程的管理還是專業知識的答疑解惑及技術層面的指導都需要組成一個知識、能力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能夠為學生提供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臨床知識融為一體的課程模塊,這個團隊需要由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教師共同搭建。

4、案例設計科學。在PBL教學中,“問題”的提出是探究性學習的觸發器,案例是教學是否獲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案例的設計既要遵循醫學教育的內在聯系和固有規律,能夠循序漸進完成教學目標,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求設計的案例涵蓋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應用,具有啟發性、拓展性,同時真實生動。

5、教學資源豐富。PBL教學法的應用對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資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場所、圖書館藏書、實驗設備、網絡資源等都能很好的滿足學生學習、討論、實踐、信息獲取的需要。

PBL教學的這些特點,在體現其本質屬性的同時,對其應用的客觀性也提出了要求。綜合國內報道,在我國醫學高校開展PBL教學除了需在教學理念上進行深刻的革新外,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①招生數量過大。一些醫學院校的一個專業每年就招收學生幾百人甚至過千人,尤其在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更為突出;②師資力量不夠。目前很多高校的生師比例過高,不僅僅是沒達到教育部提出的的醫學本科教育生師比9 :1的比例,不少學校遠遠高于這個比例;③運行體制不順。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高校合并組建中,很多醫學院校在合并過程中分解成多個由學校直接管理、相互平行的學院,學科相互獨立,資源調度難度大;④案例教材缺乏。國內一些高校PBL教學病例大多是隨意選擇的臨床病例,缺乏從人文到醫學基礎、臨床知識的有機銜接,沒有系統的設計和規劃,更沒有成熟的教材;⑤硬件設施受限。如前對PBL教學特點所述,PBL教學對教學資源要求甚高,但由于國內高校辦學經費總體投入不夠,生均教學資源特別是用于PBL教學的很多硬件設施達不到要求。⑥考核不匹配。國內高校都習慣于應用試卷考試來獲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缺乏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評價手段,只能“一考定音”,如此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質量,甚至流于形式。

二、SPBL教學方法的應用

第3篇

【關鍵詞】 乳腺腫物;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tirtytwo 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undergoing ultrasound we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masses' morphology, internal echo, margins, posterior attenuation and lateral shadow,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blood supply within and around the masse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rcinoma were irregular shape, indistinct margins, heterogeneous internal echogenicity, and particle microcalcification, rich color Doppler flow signals. 27 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were diagnosed as breast carcinoma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the conformity rate was 84.3%, 5 (15.6%) patients with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were misdiagnosed as fibroma.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may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KEY WORDS] Breast masses;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2位[1]。隨著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應用,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本文通過分析乳腺癌的二維聲像圖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討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聯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65歲,以乳房捫及包塊就診。

1.2 方法

采用惠普10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 MHz,孕婦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前胸,先用二維超聲觀察腫塊位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和鈣化情況,腫塊縱橫比以及后方和側方聲影,再觀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況,了解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形態和分布,記錄血流分級[2]:0級,病灶內無血流;Ⅰ級,少量血流,病灶內見1~2個點狀或細棒狀血管; Ⅱ級,中量血流,可見3~4個點狀血管或1條重要血管,其長度可接近或超過病灶半徑; Ⅲ 級,豐富血流,見5個以上點狀血管或2條較長血管。

2 結果

影像學表現: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后方衰減,發現針尖樣鈣化,縱橫徑比值>1,血流信號較多,以Ⅱ~Ⅲ級為主。術前超聲與術后病理結果對照,符合診斷者27例(84.3%),誤診5例(15.6%),均誤診為纖維瘤,病理檢查結果為浸潤性導管癌。

3 討論

二維超聲檢查可了解乳腺腫塊的形態和邊緣及內部回聲情況,乳腺癌多表現為:(1)腫塊內部回聲不均,病理學基礎為癌組織的易壞死性。(2)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邊緣不整齊,呈蟹足狀或菜花狀,其病理學基礎是腫瘤縱向浸潤性生長為主[3],且各部分的生長速度不同。(3)癌細胞的聚集及癌組織內間質致使聲能吸收造成后衰減。(4)癌細胞脫離正常組織平面使腫塊縱橫徑比值>1。(5)側緣有不規則的強回聲暈,邊界回聲被認為是惡性腫瘤診斷的關鍵,其病理學基礎是腫瘤向周圍浸潤以及腫瘤引起周圍組織纖維化、膠原增生[4]。(6)癌組織內變性、壞死和鈣鹽代謝失調形成針尖樣鈣化,針尖樣鈣化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極高,一旦發現,提示惡性的可能性極大。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的病理學基礎是惡性腫瘤釋放一種血管生長因子,刺激血管生長[5]。本組病例血流檢出率為81%(26/32),以Ⅱ~Ⅲ級為主。乳腺癌的血流信號比良性腫瘤的血流信號檢出率高且豐富,所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進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超聲診斷乳腺癌的局限性:對于早期體積較小,向周圍浸潤不明顯,影像學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與良性病變的影像交錯現象,使超聲診斷較為困難,本組有5例誤診為纖維瘤。綜上所述,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在乳腺癌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武正炎.國外乳腺癌診治指南解讀[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2):25-26,32.

2 楊光,賀彥榮,劉佳,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研究小乳腺癌血流動力學改變的量化指標的探討[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0,16(7):501503.

3 李安華,韓峰,熊永紅,等.乳腺間質內纖維結構改變對乳腺腫瘤診斷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14(4):303.

第4篇

關鍵詞:醫患關系;和諧;信息化建設現狀;信息化建設思路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14-0005-02

1概述

近年來,醫患沖突不斷發生,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有96%的醫護人員曾遭謾罵、威脅。公眾普遍認為,如不改善,有可能出F“醫者不敢行醫,患者不敢就醫”的情形。本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開展了“醫院信息化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的調查和研究。研究表明,信息化建設在減少醫療差錯、改善患者看病體驗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患關系走向和諧。

2醫院信息化建設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

2.1規范醫院管理和醫療行為,減少醫療差錯

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框架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規范了工作流程,對財務、藥品、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臨床信息系統的應用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診療質量,如醫生工作站和電子病歷系統的使用,規范了病歷的書寫和過程監控,保證了病歷的真實性和嚴肅性,杜絕了個別醫生的隨意性,極大地減少了醫療差錯和醫療糾紛。

2.2提升醫療體系效率,改善患者看病體驗

目前,患者可以通過自助預約機、微信等多種渠道進行預約,尤其是微信預約掛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截止到2016年8月,微醫已經深度連接了全國27個省市的1900多家醫院,服務總人次超過了5億。這些資源為微信用戶提供了精準預約、在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診間支付等多項服務,提高了診療效率,大大改善了患者“三長一短”的看病體驗。

2.3減少患者就醫支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好大夫”、“微醫”,“北大醫信”、“丁香園”等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快速興起,使智慧互聯網醫院成為現實。據有關報道,綜合公立醫院門診病人單次診療費用在200-300元之間,其中近一半是藥費,而互聯網醫院單次平均診療費用不足100元。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價廉而優質的診療服務。

2.4增加醫患溝通渠道和交流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臨床信息系統的使用將醫護人員從繁瑣重復的病歷文書書寫工作中解脫出來,使醫護人員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交流。另外,部分醫院采用微信、QQ等多種渠道與患者進行互動,從而使醫患溝通更暢通,提高患者滿意度。

2.5減少診療過程的信息不對稱,增進醫患互信

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安裝有叫號系統、藥品價格公示電子顯示屏、費用詳單查詢等設備,基本實現了診療過程的公開透明。尤其引入臨床路徑管理系統后,使得診療過程更加流程化、透明化。從而增進醫患互信,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醫患糾紛。

3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

隨著醫院信息化越來越普及、深入,醫院各信息系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其中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已成為常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應用系統相關標準規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云計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但由于受資金、信息化人才、頂層設計等多種因素影響,其發展并不均衡,因醫院級別不同、地區不同而差異明顯。

4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視角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思路

4.1制定醫院信息化建設長期發展規劃,提升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水平

醫院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長期發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降低院內各業務系統的耦合度,為后續院內醫聯體、區域醫療業務等新增業務系統提供規范統一的接入方式。同時,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軟件工程類、醫學信息類人才的引進力度,為開展醫療大數據輔助診斷、精準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提供條件,以此從整體上提升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水平。

4.2加快協同智慧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通過醫療聯合體統一開發,建立能實現各系統間的醫療信息傳輸及共享的協同智慧醫療信息平臺,這是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過程中,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則提供患者的診療、檢驗、檢查信息。在該平臺上,患者可以進行掛號、預約和檢驗結果查詢,醫院可以進行雙向轉診和遠程醫學影像會診,這樣城鄉患者便可共享優質的醫療資源。

4.3完善臨床信息系統建設,防范醫患糾紛

在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加入部分專業術語的詳細解讀,可減少患者因為不理解其診斷結果或費用來源導致的醫患糾紛。還可以在電子病歷中集成合理用藥管理系統,利用該系統的醫囑、藥品配伍和劑量審查等功能的同時,增加藥品費用控制功能,防止醫生開大處方,當藥品費用高出與系統設置的該疾病所需藥品平均值時則出現警示信息。以此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用藥管理水平,及時避免可能的用藥錯誤和醫療糾紛。

4.4豐富智慧醫院體系功能,提供便民醫療服務

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豐富智慧醫院體系功能,如增加智能問診功能。這樣對于不具備醫學專業知識的普通大眾,只需輸入性別、年齡和癥狀等信息,即可知曉可能得的疾病,并精準推送與該疾病相關醫學知識,增強患者自身對醫學的理性認識,降低對醫學的過高期望,減少因醫學知識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醫患矛盾。隨著物聯網在醫學領域的深度應用,醫院還可以通過患者穿戴醫療設備遠程監測其生理體征,實現智能化的慢病管理,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4.5引入先進的輔助診療系統,減少醫療差錯

在目前的診療過程中,更多的是依靠醫生的經驗做出診斷,影像報告診斷尤其如此。研究表明,人眼判斷影像報告可能會產生30%左右的漏診、誤診率,如果引入人工智能的輔助診療系統,能把肉眼直觀看到的影像數字化,再與參照組數據進行比對,進行定量分析,無疑能有效輔助醫生決策,大大增加診斷的準確率,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

第5篇

【關鍵詞】 超聲聚焦刀; 宮頸癌; 腫瘤殘留; 輔助化療; 紫杉醇順鉑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IFU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ervical Residual Tumor/ZHANG Hong-li,CHEN Yan-ping,WU L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11-01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IFU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ervical residual tumor.Method: 97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department of ⅡB-ⅣA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of 4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P (paclitaxel + cisplatin)+HIFU,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P (paclitaxel + cisplatin).The effective rate and sid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wo groups were completed all treatment and follow-up,the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7%,control group was 82.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HIFU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ervical residual tumor,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in the near future, does not increase the systemic toxic and side effects,has good safety,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Cervical cancer; Residual tum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Paclitaxel cisplati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izhou Provincial,Guiyang 550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03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中第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WHO報道世界每年大約有5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85%宮頸癌發生于發展中國家,2012年全球全年發生宮頸癌528 000例,年死亡數為266 000例,我國每年新發病例13.15萬,約占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的28.8%,為我國婦女惡性腫瘤第一位[1]。最新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將順鉑為基礎的同期放化療列為局部晚期宮頸癌(采用FIGO 2009臨床分期)的標準治療[2],其5年生存率為22.0%~75.7%[3]。治療結束后宮頸腫瘤殘留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同期放化療后宮頸腫瘤殘留的治療方法沒有達成共識,宮頸癌足量放療后宮頸腫瘤殘留,再加量放療會造成放射性腸炎和/或膀胱炎的發生率增高,甚至有陰道直腸瘺、陰道膀胱瘺等風險。手術切除,由于足量的放療盆腔粘連嚴重,解剖層次不清,手術困難。化療成為常規治療手段,但療效欠佳。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來以超聲波為治療源并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的微創性技術,HIFU通過高強度超聲聚焦,瞬間產生65~100 ℃的高溫,可在0.10~0.25 s內瞬間高溫、空化和機械效應殺死腫瘤細胞,而對焦域以外的正常組織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已廣泛應用于腹腔和盆腔的實體腫瘤的輔助治療,如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腎癌等腫瘤,并取得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超聲聚焦刀聯合化療治療宮頸癌同步放化療后腫瘤殘留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HIFU聯合化療較單純化療的疾病控制率、有效率均有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Parkin D M,Bray F,Ferlay J,et al.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J].Int J Cancer,2001,94(2):153-156.

[2] Green J A,Kirwan J M,Tierney J F,et al.Survival and recurrence after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cancer of the uterine cervix: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2001,358(9284):781-786.

[3]石遠凱,孫燕.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526.

[4]林仲秋.《FIGO2015婦癌報告》解讀連載一-宮頸癌診治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11):981-985.

[5] Anorlu R I.Cervical cancer:the sub-Saharan Afican per-spective[J].Report Health Matters,2008,16(32):41-49.

[6] Kim K,Zang R,Choi S C,et al.Current status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in Chian[J].J Gynecol Oncol,2009,20(2):72-76.

[7] Garland S M,Bhatla N,Nqan H Y.Cervical cancer burde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ia oceania perpective[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s Prev,2012,21(9): 1414-1422.

[8] Thomas G M.Improve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cancer-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J].N Enql J Med,1999,340(15):1198-1200.

[9] Duen as-Gonza A,Zarba J J,Patel F,ea al.Phase Ⅲ,open-label,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concurrent 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 and radiation followed by adjuvant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versus concurrent cisplatin and radiation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 to ⅣA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J Clin Oncol,2011,29(13):1678-1685.

[10]王忠明,劉桂榮,黃關宏,等.中晚期宮頸癌同步放化療近期療效前瞻性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23(1):52-54.

[12]胡艷華.同步放化療后鞏固化療對老年宮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4):45-46.

[13]林貴山,程惠華,傅志超.局部晚期宮頸癌同步放化療后鞏固化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12(1):26-28.

[14]陳文娟,王捷忠,潘建基,等.中晚期巨塊型宮頸癌熱療配合同步放化療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7):54-56.

[15]張衛華.高強度聚焦超聲刀治療晚期肝癌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1-62.

[16]王琳.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的臨床研究進展[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2,7(2):155-157.

[17]李荔霞,黃雪琴,張為民,等.超聲造影評價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轉移癌療效1例[J].癌癥進展,2008,6(1):99-100.

[18]佐志剛,鄧守恒,李林均,等.高強度超聲聚焦刀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30例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40(3):265-266.

[19]鄭國強,姚麗華,郭峰,等.高強度超聲聚焦治療對肝臟腫瘤術后早期肝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2):279-281.

[20]潘春華,羅榮城.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原理及應用原則[J].中國腫瘤,2003,12(9):530-533.

[21]萬德森等.臨床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122.

[22] Wu F,Chen W Z,Bai J,et al.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uman malignant carcinoma treated with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J].Ultrasound Med Biol,2001,27(8):1099-1106.

[23]袁選舉,陳萍,曹風軍,等.高強度超聲聚焦刀聯合鴉膽子油乳介入治療中晚期肝癌35例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21):1765-1767.

第6篇

[關鍵詞] 甲狀腺結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c)-0069-02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為甲狀腺內的孤立病灶,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在隨機選擇的人群中,該病的檢出率高達20%~76%[1],甲狀腺結節可以觸及,或者通過其他檢測手段如超聲檢查等發現,但其性質不易判斷,確診有一定困難,臨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術前定性為單發結節,但經過術中及術后的病理則則被證實是多發結節。甲狀腺結節一旦誤診則會延誤治療,造成嚴重后果。對于大多數良性結節,僅需定期隨訪,而惡性結節則需手術治療。為了分析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診斷方法及結果,并探討其治療方法,該文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該院普外科收治的242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診療過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242例患者,男117例,女125例,年齡18~75歲,平均47.8歲;全組均可觸及或經超聲證實有甲狀腺結節,直徑1.5~6 cm;單發結節182例,多發結節60例;左葉107例,右葉95例,峽部24例,雙側16例。

1.2 診斷

全部患者均行B超、TSH及FT3,FT4檢查。核素掃描114例,冷結節106例,熱結節8例;細針穿刺后行病理檢查確診61例,外科手術病理檢查確診181例。病理診斷,甲狀腺腺瘤12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95例,橋本病20例,亞急性甲狀腺炎5例。

1.3 治療

該組242例患者中,有211例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患者原發灶冰凍檢查結果以及腫瘤位置、大小的不同來確定,良性結節大多采用傳統頸叢麻醉,一側單發直接剝離囊性結節即可;如果為雙側多發則行一側側葉切除,另一側大部分切除。如確診為甲狀腺癌,則行全麻,患側全切,對側大部分切除,并清掃頸部淋巴結。術中進行引流的患者有219例,并有10例行氣管插管。

該組242例患者有31例行內科保守治療,5例患者甲狀腺功能正常,TSH略偏低,未給予服藥,只需定期復診;4例TSH正常偏高,給予口服左旋甲狀腺素片,30 ug/d,服藥期間定期復查甲功。

2 結果

該組211例手術治療患者手術過程和住院中均無死亡病例,術后隨訪,206例治愈,5例腺瘤患者復發,再次手術治愈。術后聲嘶11例,經理療2個月后正常;術后甲低59例,對癥處理后好轉;無術后呼吸困難、傷口感染患者。行內科治療的31例患者中,經繼續觀察和口服左旋甲狀腺素片治療后,1年左右腫物消失。

3 討論

臨床上常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腫瘤混淆,實際上結節僅是對甲狀腺形態病變的一種描述,并且發病率很高,但良性居多,該病常常是甲狀腺疾患的首發癥狀,因此臨床需給予重視。

3.1 診斷

該組242例患者均行B超、TSH及FT3,FT4檢查,確診為甲狀腺腺瘤12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95例,橋本病20例,亞急性甲狀腺炎5例。

彩色多普勒檢查是一項無創檢查,是甲狀腺結節檢查最方便、經濟、安全、可重復對比的檢查手段,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對于直徑0.2 cm的甲狀腺結節利用彩超均可探測,而且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判斷惡性的可能,相關報道顯示,臨床上普遍應用超聲檢查以后,甲狀腺結節的發現率很快上升至19%~67%[2]。甲狀腺核素掃描也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根據甲狀腺結節攝取核素的多少,可劃分為冷結節、熱結節等,劃分為熱結節的表明可能為自主性高功能甲狀腺腺瘤,一般為良性瘤,而確定為冷結節則需注意,因為有較大癌變的可能[3]。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作為一種微創診斷技術,利用細針穿刺進入甲狀腺,可進一步明確結節性質,減少不必要的良性結節手術率[4];但是,一次陰性檢查結果并不能完全排除病變的可能,有可能抽取時無抽到癌變的細胞,臨床也常常遇到部分隱匿性結節,這些隱匿病變難以通過常規影像學檢查、穿刺等發現,一般只有通過手術或術后病理診斷才能被發現,因此,甲狀腺結節患者即便確定為無風險,也要遵照醫囑定期隨訪,以及時發現病變的惡化動向。

3.2 治療

該組242例患者211例行手術治療,206例治愈,5例腺瘤患者復發,再次手術治愈,31例行內科治療,1年左右腫物消失。馬忠[5]等的研究表明,144例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結節均痊愈出院,明確診斷為良性結節且結節

甲狀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病變,大多數良性病變發展緩慢,沒有必要進行過度的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定期復查或給予對癥藥物治療的方式避免手術。但對于一下幾種患者需要適時給予手術:①良性結節出現壓迫癥狀;②給予內科保守治療結節沒有減少卻快速增大者;③結節存在惡變傾向時;④患者同時并發甲亢;⑤結節有向下墜入縱隔趨勢者;對于多發性結節或單個腺瘤患者,雖然屬于良性病變,但易惡變和繼發甲亢,故臨床上只要有手術指征,也主張早期手術治療[6]。手術的原則是盡量切除無功能或失去正常結構的變質結節,但需保留正常甲狀腺組織,以避免結節出現復發,也最大程度的避免并發癥的發生[7]。對于一般性結節性甲狀腺,通過術前確診后,即可根據診斷所查進行手術切除病變部位即可;如果確診為甲狀腺腺瘤,則給予患側大部分切除術以徹底消除病變,但如果如腺瘤較小則給予單純腺瘤切除即可;如確診為甲狀腺癌,則行全麻,患側全切,對側大部分切除,并清掃頸部淋巴結。

綜上,甲狀腺結節性質的正確評估是確定治療方案的關鍵,因此提高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水平成為處理該癥的決定性因素,筆者認為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必須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和必要的輔助撿查進行綜合判斷,尤其是超聲、穿刺及病理三方面最具診斷價值。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在通過明確診斷各自不同的特點后采取相應處理措施,但應以手術治療為主,以避免延誤治療。

[參考文獻]

[1] 梁志宇,歐榮星,馮春成.單側甲狀腺結節手術治療63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7):388.

[2] 俞清,徐智章,王文平,等.甲狀腺占位性病變的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7,23(11):1612-1614.

[3] 饒國輝,劉生,吳克寧,等.核醫學系列檢查在亞急性甲狀腺炎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08(18):106-107.

[4] 吳毅.關于甲狀腺結節診斷和治療的若干思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10):821-823.

[5] 馬忠,張利軍.甲狀腺結節的診療體會[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 22(4):25-26.

[6] 連小蘭(美國).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2006)?解讀[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12):933-934.

第7篇

關鍵詞:智能機器人;外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通過計算機技術來模擬人類的智能,是一門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前沿學科[1]。AI的快速發展,促使“AI+教育”模式席卷整個教育行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行業持續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與日益稀缺的師資之間的矛盾,從而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和前沿[2]。當前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面臨跨學科知識面狹窄和臨床能力不足、本學科疾病相關基礎知識匱乏和遺忘、缺乏橫向和縱向的整合式醫學知識回顧與臨床思維訓練等一系列突出問題[3]。而智能機器人作為“AI+教育”的一種形式,集多學科知識庫、虛擬檢查和操作、病例資料庫、課程中心、個性化考核等智能模塊于一體[4],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教學中具有巨大潛力。我們將智能機器人應用于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選取重慶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在骨科進行臨床實踐的2017級、2018級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共82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17名,年齡23~30歲,平均(25.20±1.24)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試驗對照方法。利用骨科兩個獨立樓層的病區作為便利條件,按照隨機原則以每病區41人分入骨科兩個病區。一個病區配置智能機器人輔助臨床教學,作為試驗組,男生34人,女生7人,年齡23~30歲,平均(25.05±1.11)歲;另一病區未配置智能機器人,進行傳統臨床教學,作為對照組,男生33人,女生8人,年齡23~30歲,平均(25.37±1.36)歲。入科前統一進行理論知識考試,所有學生使用同一套試卷。兩組基線資料如年齡、性別及入科前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3教學實施

兩組均按照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5]進行培訓,以住院醫師負責制參加臨床醫療工作,臨床技能操作基本訓練要求按統一標準,定期以小講座、疑難病例討論形式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每位學生均固定醫療組,并指定一名帶教教師,均為本科室取得中級職稱3年以上的醫師。臨床實踐時長均為24周。1.3.1試驗組教學實施整體上按照帶教教師為主、智能機器人為輔的教學模式,將智能機器人應用于研究生臨床醫療實踐活動中,包括參與入科教育、崗前培訓、小講座、疑難病例討論、跟隨查房等。(1)移動數據終端功能:通過先期導入骨科教學大綱、骨科學專著、運動系統教學PPT、影像學資料、解剖資料、病理資料、教學視頻,建立智能機器人教學多學科數據庫。學生可利用智能機器人這一移動數據終端,隨時通過輸入和語音對話功能查詢、獲取相關知識,及時解決臨床活動中遇到的部分問題。(2)人工智能化輔助教育:依靠人工智能的自適應學習功能,智能機器人可在與學生不斷的交互中了解其學習短板,不斷更新臨床指南、專家共識等臨床研究進展,實現教學數據庫的持續更新。臨床教學過程中,帶教教師在講解典型疾病、分析疑難病例和操作指導時,智能機器人可以就云數據庫相關資料及網絡資源進行系統檢索,快速整合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配以語音解讀及即時問答,實現即時教學基本理論鞏固和教學深度及廣度的拓展。此外,根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智能機器人可為不同學生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3)考核功能:通過實時提問、課后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反饋式考核,通過下一次學習提醒或再考核,不斷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以考助練,以練代考,練考一體。1.3.2對照組教學實施采用傳統臨床教學法,學生跟隨帶教教師參與床旁示教式臨床實踐,同時參加入科教育、崗前培訓、小講座、疑難病例討論等教學活動。

1.4教學效果評價

1.4.1理論知識考試24周的臨床實踐結束后進行理論知識考試。試題命題與組卷由兩名具有副高級職稱、未承擔帶教任務的教師負責。所有學生使用同一套試題,均為選擇題,題量100題,總分100分,考核方式為機考,每位學員的題目順序由電腦隨機抽取,在相同時間閉卷完成考試。1.4.2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經過本專業基地3位高級職稱專家審核。包括5個問題,設置贊同、中立和不贊同3個選項。問卷調查由住培教學秘書負責,于出科理論考核后現場發放并回收,學生匿名填寫。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5.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比較

試驗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為(87.02±4.89)分,高于對照組的(80.59±5.86)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406,P<0.01)。

2.2兩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兩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共發放問卷82份,回收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100.0%。結果顯示,試驗組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不同于本科學生,需要培養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6]。同時,臨床實踐教學亦不同于課堂教學,更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解決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發現的問題,有目的性地獲取知識[7]。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長期以來存在教學資源較為單一、缺乏新穎性及參與感等問題[8],教學內容主要局限于臨床癥狀與臨床處置,缺乏對疾病病理生理基礎、解剖基礎等相關知識的展示與梳理,導致學生機械地重復臨床工作,而對疾病診斷、影像學資料理解及分析能力較差,出現臨床實踐和基礎理論脫節現象[9]。

3.2智能機器人的智能移動數據終端功能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智能機器人輔助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述缺陷[10]。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這提示智能機器人輔助骨科臨床教學,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骨科醫療領域數據中超過50%的是醫學影像和病理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智能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骨科和相關學科知識庫,在臨床教學中及時、實時提供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礎知識,進而帶來更好的決策體驗,提高臨床教學效率,讓臨床教學起到再次鞏固整合基礎知識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智能機器人具備的自適應學習功能,高效、準確地提供相關學科知識,使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交互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增強。

3.3智能機器人利于實施個性化反饋和考核

智能機器人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與學生交互過程中實時準確記錄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信息反饋分析,制訂個性化教學計劃及考核方案,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因材施教,這也是帶教教師個人工作很難達到的。臨床帶教教師首要屬性是臨床醫生,并非全日制專職教師,需要承擔大量繁重的臨床工作,無法隨時隨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和親自指導技能操作。因此,智能機器人對傳統帶教模式進行了有效補充,彌補了師資不足所帶來的缺陷。

3.4智能機器人提高了學生滿意度

智能機器人由于形式的新穎性和科技潮流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興趣,活躍了臨床教學氣氛。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更高。

4結語

智能機器人輔助骨科臨床教學,提高了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質量,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同時對現有培養制度進行了有效補充,豐富了教學手段,創新了培養模式,值得進一步探索。但人工智能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上不太成熟,功能設計也有待研發人員和醫學教育人員共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機器人可以提高醫學生的學習效率,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師。人類的想象力、獨創思維、交流能力是人工智能暫時無法具備的,醫學專家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寶貴的臨床經驗,以及言傳身教的影響力,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中始終占主導地位,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HANER,YEOS,KIMMJ,etal.Medicaleducationtrendsforfuturephysiciansintheeraofadvancedtechnology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anintegrativereview[J].BMCMedEduc,2019,19(1):460.

[2]衛榮,馬鋒,侯夢薇,等.人工智能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25(6):835-837.

[3]溫秀杰,岑穎,莫媛媛,等.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模式與考核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25(3):409-411.

[4]HAYASAKAY,FUJIKURAT,KASHIMURAM.Expectationsforthenextgenerationofsimulatedpatientsbornfromthoughtfulanticipationofartificialintelligence-equippedrobot[J].JNipponMedSch,2018,85(6347-349.

[5]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A].國衛科教發[2014]48號.

[6]葛炳辰,黃華興,夏添松.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1):67-69.

[7]孫慧.通過全國醫學院校大學生技能競賽反思兒科臨床實踐教學[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9):43-45.

[8]郝婷,李玉華,李建光.基于“醫教協同”背景下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8):1125-1126.

[9]KUMARNL,PERENCEVICHML.Howtomaximizelearninginagas-troenterologyfellowclinic:preparetoprecept[J].Mentoring,Education,andTrainingCorner,2018,155(1):8-10.

第8篇

婦科超聲檢查,是現在婦科診療工作和保健查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從使用儀器類別上可分為B超和彩超,從檢查方式上來分,有經腹部超聲和經腔內(陰道和直腸)超聲。很多人對此了解甚少,那么在醫務人員實際工作中和病人接受檢查時,到底選用哪種方式最好呢?

黑白B超與彩超的區別

黑白B型超聲檢查俗稱“B超”,是患者在就診時經常接觸到的醫療檢查項目,在臨床上,它被廣泛應用于心內科、消化內科、泌尿科和婦產科疾病的診斷。

彩超簡單的說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既具有二維超聲結構圖像的優點,又同時提供了血流動力學的豐富信息,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對特定部位(血管或可能有血管的地方)進行血流圖示的采樣,并以紅藍顏色為區別提示血流方向,以亮度高低區分血流速度,對比分析各種測量結果得出提示結論。

彩超主要優點是:能快速直觀顯示血流的二維平面分布狀態;可顯示血流的運行方向;有利于辨別動脈和靜脈;有利于識別血管病變和非血管病變;有利于了解血流的性質;能方便了解血流的時相和速度;能可靠地發現分流和返流;能對血流束的起源、寬度、長度、面積進行定量分析。

黑白B超與彩超其實具有相同的二維超聲檢查功能,但就分辨率(清晰度)來說,并非彩超一定優于黑白B超,一些品牌優異、性能質量過硬的黑白B超的分辨率甚至要遠遠超過一些粗制濫造的彩超,而分辨率高低是所有超聲檢查最重要的基礎。我們需要根據檢查部位和目的來選擇B超或彩超。

經陰道B超與經腹B超的區別

簡單來說,二者相比相當于高倍和低倍放大鏡的區別。經陰道B超檢查時,探頭放置于宮頸外口周圍,更接近于盆腔器官,不需要提前憋尿,能更好的顯示子宮、卵巢及盆腔腫塊的細微結構和特征。但因其穿透力有限,只能顯示探頭附近10厘米以內的范圍,如果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過大超過探頭所能探測的距離,就觀察不到全貌。

另外,檢查時探頭需放入陰道內操作,對于未婚婦女、處女膜閉鎖、陰道畸形婦女不宜使用。

經腹部B超檢查適用于所有要求檢查盆腔的婦女,無禁忌癥。檢查前應充盈膀胱,適度充盈膀胱可以推開遮擋盆腔的腸管,使子宮旁鄰近組織擴展外移,膀胱內尿液作為液體介質,就好像是一個透明的玻璃,使超聲波沒有阻擋地穿透過去,這樣盆腔及其內器官組織的全貌就能清楚顯示。對一些巨大的附件區囊腫或巨大子宮肌瘤,也需經腹部B超才能顯示較為全面。

但其缺點是易受腹壁厚度、膀胱充盈程度及腸道脹氣等因素的影響,使聲像圖的清晰度好壞波動較大,對盆腔內小病灶因分辨力較差而易導致漏診和誤診。

常規情況下,一般推薦女性患者先充盈膀胱做經腹壁檢查,這樣可以先對盆腔有一個全貌的了解,若經腹壁檢查對盆腔內的一些細微結構顯示不清楚,受檢者再排空膀胱后做經陰道檢查。這樣,超聲醫生可以避免漏診、誤診,提高正確診斷率,受檢者也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檢查。

臨床醫師和超聲醫師可經常溝通交流,以便針對不同病人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有必要時需要兩種檢查方式聯合應用,既看全貌,也不放過細節。

B超安全嗎

超聲檢查的安全性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結論。超聲波雖然不存在輻射,但它對人體組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其影響主要集中在發出熱量及產生空泡兩個方面。在臨床工作中,每臺超聲儀器的輸出功率都有嚴格的限制,同時每次超聲檢查照射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超聲在世界上廣泛應用,至今已三十多年,還沒有科學的研究報道證明超聲檢查對胎兒在宮內或分娩后的生長有明確影響。

目前常用的經腹部B超屬于無創檢查,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一部分特殊部位的超聲檢查則需用專門的超聲儀器或頻率合適的探頭并慎重選擇適應征和操作方式:經陰道超聲必須針對已婚女性或已有同房史的女性,并且每人每次檢查前都要用一次性隔離套套住接觸陰道的探頭;刀口或創面處超聲檢查前后都要對探頭接觸部位進行消毒處理。

為什么有的B超需要憋尿,有的不需要

早期計劃生育檢查宮內節育器,都是用B超憋尿的方式進行的,以致于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做B超=憋尿=已婚女性才做,無論B超還是彩超,從投入使用起就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并且現在還在不斷地擴增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而應用超聲檢查時,有些需要憋尿,有些不需要憋尿:

對泌尿系或生殖系器官(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宮附件)進行超聲檢查前都需要憋尿,而檢查乳腺、甲狀腺、心臟、血管等部位都不需要憋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懷孕的女性,一般懷孕三個月以內要做超聲檢查時是需要憋尿的,等懷孕三個月以后子宮增大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向體表隆凸,并且宮腔內羊水的襯托有類似膀胱充盈的透聲作用,就不需要憋尿,但是如果懷疑胎盤位置異常或宮頸機能不全時,還需要憋尿使宮頸顯示清楚,以便觀察宮頸管是否擴張,或胎盤下緣是否接近甚至遮蓋了宮頸內口。

憋到什么程度最好

在做憋尿的B超檢查前要憋到什么程度,取決于要檢查的部位和檢查目的不同:檢查子宮附件時,充盈適度的膀胱可使子宮位置提高,使子宮旁邊的組織展開,充分暴露盆腔器官,也有利于正確診斷。

正確方法:在檢查前1~2小時飲水500~1000毫升,等待至膀胱有明顯尿意,下腹部輕微隆起即可(此時膀胱內尿量約500~800毫升),但如果憋尿過度,膀胱脹大會推擠、壓迫,造成盆腔臟器變形和移位,比如造成子宮變細長、變后傾移位測量不準等,從而形成一些假象,影響正確判斷。

而如果要檢查膀胱觀察內壁有無結節腫瘤,就要盡可能的憋到最大程度,使膀胱壁充分展開,以防止皺縮的內壁處觀察不到。

所以,作B超前不但要根據檢查部位和目的決定是否要憋尿,還要憋得恰當,這是為了檢查清楚,一定不能嫌麻煩。

B超結果為何會不一樣

儀器的誤差

不同的儀器或者是同一臺儀器調節的亮度對比度等參數不同也會有誤差。即使是同一天、一個醫師為同一個人檢查、有些部位的檢查結果也會因檢查方式有別而不同。

比如,一育齡女性因月經推遲、尿檢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陰性,先做經腹部超聲檢查子宮附件,結論是附件區囊腫。排尿后再做經陰道檢查,結果是因生理性黃體囊腫且破裂,囊腫里的液體流入盆腔。因此最終檢查結果是盆腔積液,而不是之前的附件區囊腫。

患者胖瘦與不同

對于醫學影像儀器來說,檢查時患者胖瘦或不同,同一部位的結果會有差異。有些肥胖者子宮又是后傾后屈位置,即使憋尿足夠適量,因為體表距離子宮位置太深,還是不能清晰地顯示子宮后壁處的回聲差異,宮體頸交界處往往易被誤認為是子宮肌瘤,此時可以對已婚婦女改做經陰道超聲,這樣一般能夠分辨清楚宮體頸交界處有無肌瘤。

醫生的差異

不同醫生對于同一影像的解讀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些醫生判定某病人為子宮腺肌病,有些醫生檢查認為病變的部位已經形成有邊界的子宮腺肌瘤。儀器再先進,有些分析判斷還是需要人工操作,這涉及到醫生的技能、經驗、責任心,甚至是否受嘈雜環境的干擾、情緒是否因喜怒哀樂影響而不在良好的工作狀態等因素。

第9篇

研究人員利用新型功能型核磁共振技術,對挑選出的44個志聰者進行大腦掃描,并將獲得的大腦影像與32個沒經歷過地震的正常人的大腦影像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這些志愿者的大腦中,額葉邊緣系統及紋狀體區域的活動增強,同時這些區域的連接性減弱。

科學家尋找大腦影響學研究志愿者

林萍是四川省汶川縣人。在“5?12”大地震來臨的那一刻,林萍親眼目睹了房屋轟然倒塌的可怕場面,更悲慘的是,當親人遇難的時候,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卻無能為力。

在隨后的日子里,林萍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盡管她不愿意回憶地震時所看到的景象,但是每天晚上她都會做噩夢,腦海中總是浮現地震當時的場景,甚至還能聽見巨大的塌陷聲,即使在白天,也總是感覺到頭暈,眼前所有的東西都在晃動,雙腿也變得綿軟無力……

地震發生的15天后,林萍躺進了一種名為“高場磁共振機”的設備中,這個外形像船艙一樣的機器,能夠將人腦的核磁共振影像清晰地顯示出來,這些黑白影像的分析結果表明,林萍大腦中負責情緒和記憶的功能發生了改變。

“正常人在遭遇災難后,為什么會產生焦慮、抑郁以及創傷后應激障礙?我們的發現,意味著這些疑問找到了客觀的影像依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主任龔啟勇說。

“大腦影響學是一門前沿的基礎科學,它能夠讓患者進行神經心理測試的同時,對腦組織進行實時功能顯像。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人們在面臨巨大災難時,腦內負責情緒、記憶的功能系統在25天內就出現了客觀的功能改變。”華西臨床磁共振中心成員呂粟博士說。

9月8日,呂粟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以《高場磁共振顯示中國八級地震幸存者腦功能改變》為題目,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全文發表。

龔啟勇說:“四川地震發生后,華西醫院作為當地最重要的醫療機構,率先派出了一支醫療隊奔赴災區。這些醫務工作者大多是去做心理咨詢工作的,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沖受災群眾的心理恐懼,以及因此造成的行為上的改變。但是坦白地說,這些工作如何進行,其實是比較盲目的。因為目前大多心理問卷設置得都比較粗糙,很難準確把握受災群眾真實的心理狀態。”

為了能夠給受災群眾提供更有科學依據的幫助,在幾個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龔啟勇和他的團隊開始尋找大腦影響學“志愿者”。

起初,他們以為尋訪之路會很艱難,畢竟剛遭受如此大的災難,誰還有心情在此時成為被研究的對象。沒有想到的是,報名參加研究的人數遠遠超過了科研人員的預期。

為了排除干擾因素,那些身體沒有受到損傷,且親身經歷了地震,親眼目睹了死亡、重傷、建筑物倒塌場景的幸存者最合適進行這項實驗。此外,幸存者應沒有任何腦部疾病,之前沒有服用過抗抑郁、安眠藥等任何影響大腦功能的藥物,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如肝炎、腦腫瘤或癲癇等。“除了他們的經歷,身體狀況要完全按照一個正常人的標準進行篩選。”龔啟勇說。

核磁共振顯示大腦發生變化

研究人員利用新型功能型核磁共振技術,對挑選出的44個志愿者進行大腦掃描,并將獲得的大腦影像與32個沒經歷過地震的正常人的大腦影像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這些志愿者的大腦中,額葉邊緣系統及紋狀體區域的活動增強,同時這些區域的連接性減弱。龔啟勇推測,這44個幸存者大腦的異常反應,預示著他們將來可能發展成創傷后應急障礙(PTSD)患者。他們會恐慌、情緒低落、失眠、頻繁做噩夢,有的人會煩躁易怒,心神恍惚,難以集中注意力。同時,他們會對原來感興趣的事物喪失興趣,也可能把自己孤立起來,避免和他人交往。

大腦功能的這些變化,是如何引起生理變化的呢?龔啟勇說,人是用大腦思維的,知道這一點,其實還非常局限,因為大腦每個區域負責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比如吸毒者為什么能夠上癮,就是因為在人的大腦根部,有一個核團,當某種物質使核團受到刺激后,人就會產生滿足感,所以有一種戒毒的方法,就是將這個核團從人腦中切掉。但是,這種方法是破壞性的,不可逆的,如果失去了這個核團,人就會喪失其他欲望。

一般來講,大腦中的額葉區主要管理負責情緒起伏、空間判斷等信息,海馬區域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杏仁核則是掌控恐懼和焦慮的區域。“研究發現,當人們遇到與這些區域的功能相符的事情時,這些地方就會被激活。”龔啟勇說。

有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切掉狗的杏仁核之后,這條狗就不再具有侵犯性了,也就是沒有情緒的反應,而隨著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目前科學家已確定了更多核團的功能,這些核團就包括此次幸存者大腦變化的區域,負責情緒的非常重要的區域。

事實上,美國越戰和“9?11”恐怖襲擊事件后,國外的科學家也曾做過類似的研究,但是都是在災難發生數年,甚至數十年后才進行的,而四川的科學家在地震發生十多天后,就馬上進行臨床研究,這是史無前例的。

“大腦某一區域的功能發生改變,過去只在長期確診的精神病患者中有發現,這其實是非常局限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發現健康幸存者大腦中也發生了這種改變,這是第一次。”龔啟勇說,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時隔兩年國外科學家才發表了相關論文,而且他們只看到了幸存者腦結構的變化,并沒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龔啟勇認為,他們的科研成果,歸功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這是醫學影像診斷的重大進展,科學家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實時監測被測試者的腦部活動,而這種技術一旦被應用于臨床,將是心理干預上的一大突破。

研究找到物質決定精神的證據

龔啟勇說,我們的研究成果至少可以證明,人被嚇住后的反應,也就是某些精神狀態是有物質基礎的,而這個物質基礎是以非常客觀的形式存在的,并不是憑感覺得到的,這就是重大的發現,這個人到底正常還是不正常,能做非常客觀的對比。

分析大腦,解讀腦功能的研究非常有趣,這門學科發展到極致,就是用專業儀器來研究大腦的時候,可以分析出這個大腦都“想”過什么。這次試驗從側面證明了物質決定精神,也是腦功能研究的一個進步。人的一切思想都是以神經系統為物質基礎的,而大腦就是神經系統的核心。沒有了大腦,人也就沒有了思想,這就像計算機沒有了主機就無法計算一樣。因此說物質決定精神,是有依據的。“但是更深入的研究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龔啟勇說。

如果我們把大腦看成一個電腦主機箱,那么海馬、杏仁核、額葉就是它的不同部件(如CPU、硬盤等)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分工,目前科學家通過實驗基本上能夠證明它們各自的功能。

但是,人的精神和思想是需要大腦各個部分協調工作共同完成的,這就像計算機要完成一個復雜的計算任務,需要不同部件的共同工作。也就是說,大腦各個部分都在發揮功能時,組成的整體才能形成人復雜的思想,塑造出入的精神世界。

龔啟勇說,大腦的各個部分是如何協調起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現在依然不知道。也就是說,依然沒有找到大腦各個部分協調工作的物質基礎,有專家認為,負責協調的就是人的精神。

“如果腦科學最終找到了人類思考過程的所有物質基礎,就可完全證明物質決定精神。”龔啟勇說。

是否患有抑郁癥大腦照相“說了算”

“和大自然相比,人類是非常渺小的,像地震這種不可避免的災難是缺乏抵御能力的,所以我們要注重在遇到這樣的大災難之后,如何繼續保持健康的心理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這次的研究可以對有過心理創傷的人有一些幫助,因為我們了解到了這樣的人的腦部發生了哪些變化,腦部不同的區域影響著人不同的生理機能,我們可以以此做好心理疏導和干預,保證這些人在心理上能夠更好地抵御災難。”龔啟勇說。

如果隨訪的那44個人,其中一部分人果真發展成“創傷性應激障礙”,我們就能進一步判斷,哪些人會發病,發病后,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之后有沒有好轉,研究可以為今后臨床藥物的發明起到基礎作用。

第10篇

[關鍵詞]宮頸癌;乳腺癌;篩查;適齡婦女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3(b)-007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creening results and significa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among women at appropriate age in Huangdao District of Qingdao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000 women at appropriate age participating in free cervical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these participants were provided with regular breast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examinations for free.The screening results were calculated.The preval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was analyzed.Detection of breast precancerous lesion,breast cancer,and cervicitis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including 36 to 50 years old and 51 to 64 years old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2000 women performed with hand touching on breasts,700 ones with mammary gland ultrasonography,and 315 with mammography.Among them,the number of BI-RADS 2,BI-RADS 3,BI-RADS 4A,and BI-RADS 4C was 4,11,3,and 1 case,of which one person was diagnosed as breast malignant tumor.With regards to detection rates of breast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breast canc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36 to 50 years old and 51 to 64 years old (P>0.05).All participants received with cervical smear,and the abnormal rate of cervical Papanicolaou (Pap) was 1.15% (23/2000).200 women were dealt with vaginoscopy,and 100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ervical tissues.The cervical inflammation rate was 2.95%,and cervical malignant tumor was not detected.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cervical Pap at 36 to 50 years old was 1.43%,a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at 51 to 64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0.84%,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Breast cancer;Screening;Women at appropriate age

乳腺癌和宮頸癌是女性健康的兩大殺手,近年來我國乳腺癌和宮頸癌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我國衛生部門對該兩種疾病防治力度不斷加大,并在公共衛生事業中明確了乳腺癌和宮頸癌防治要求,廣泛開展了相關篩查工作[1]。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又稱兩癌篩查,目前已在全面省市城鎮及農村中廣泛展開,對于降低婦科惡性腫瘤死亡率,維護女性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為進一步探明青島市黃島區適齡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情況,筆者選擇2016年參加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的2000例適齡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結果及意義進行探討,以期為乳腺癌和宮頸癌防治工作提供一些指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2月參加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的2000例適齡婦女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婦女或丈夫戶籍在青島市黃島區轄區內,年齡36~64歲,所有婦女均自愿參與,配合度良好。2000例婦女中,年齡36~64歲,平均年齡(49.68±14.64)歲,其中未生育者7例,已生育者1993例。

1.2方法

1.2.1乳腺癌篩查 待篩查婦女先進行乳腺手診檢查,手診異常者和有家族性乳腺癌病史者全部作乳腺B超(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HD5)檢查。對于乳腺B 超檢查異常者,根據乳腺檢查采用 BI-RADS分級系統分級[3],分為0~4級,再行乳腺鉬鈀檢查(飛利浦X光機球管),由婦科臨床醫師、組織病理學檢驗醫師、乳腺超聲鉬靶影像學醫師共同查看婦女檢查乳腺鉬鈀檢查、超聲結果,確定是否存在乳腺癌前病變或乳腺癌。

1.2.2宮頸癌篩查 待篩查婦女均行婦科檢查、宮頸巴氏涂片檢查,采用巨渺軟件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報告系統(TBS報告系統)作為診斷標準,分期ASC-US及以上病變為細胞學陽性[4]。宮頸巴氏涂片檢查陽性者和婦科檢查宮頸肉眼可見異常者,行陰道鏡(WH-SMA型電子陰道鏡)檢查,獲取宮頸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婦科臨床醫師、組織病理學檢驗醫師共同評估患者檢查結果,確定是否存在宮頸癌癌前病變或宮頸癌[5-7]。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 2016年適齡婦女乳腺癌篩查結果統計

在乳腺癌檢出率方面:總檢出率為0.05%;乳腺行手診2000例,乳腺B超檢查700例,乳腺鉬靶檢查315例,其中發現乳腺BI-RADS 2級4例,乳腺BI-RADS 3級11例,乳腺BI-RADS 4A級3例,乳腺BI-RADS 4C級1例,其中1例定性為惡性腫瘤并于山大附院行手術治療,病理結果為惡性。2000例實查婦女中,未檢出乳腺癌前病變者。在乳腺癌前病變檢出率和乳腺癌檢出率方面,36~50歲和51~64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2016年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統計

宮頸涂片2000例,巴氏涂片異常23例,其中宮頸涂片巴氏ⅡB級15例,巴氏Ⅲ級8例,宮頸巴氏異常率為1.15%(23/2000);陰道鏡檢查200例,宮頸組織病理檢查100例,CIN 1~2級3例,CIN 2~3級1例,宮頸炎59例,宮頸炎癥率為2.95%,未發現宮頸惡性腫瘤,未檢出宮頸癌癌前病變。36~50歲(1.43%)宮頸巴氏涂片檢查陽性率顯著高于51~64歲者(0.84%),差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代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而一旦患病,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可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患者夫妻和諧及家庭生活,同時也威脅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因而必須開展有效的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工作,并深入分析篩查結果,從而指導下一步乳腺癌和宮頸癌防治工作[8-10]。

目前,青島市黃島區已經開展多輪適齡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工作,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范圍不斷擴大,篩查率不斷提高,惠及轄區內廣泛適齡婦女。2016年,青島市黃島區開展了廣泛的適齡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工作,本研究篩查結果顯示,乳腺行手診2000例,乳腺B超檢查700例,乳腺鉬靶檢查315例,其中發現乳腺BI-RADS 2級4例,乳腺BI-RADS 3級11例,乳腺BI-RADS 4A級3例,乳腺BI-RADS 4C級1例,其中1例為惡性腫瘤;在乳腺癌前病變檢出率和乳腺癌檢出率年齡分布方面,36~50歲和51~64歲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36~64歲的適齡婦女乳腺癌發病率差異較小,應做好36~64歲適齡婦女的乳腺癌監測工作,及早發現異常表現。

在宮頸癌篩查方面,宮頸涂片2000例,宮頸巴氏異常率為1.15%;陰道鏡檢查200例,宮頸組織病理檢查100例,CIN 1~2級3例,CIN 2~3級1例,宮頸炎59例,宮頸炎癥率為2.95%,未發現宮頸惡性腫瘤和癌前病變,宮頸癌防治形勢較好。進一步分析宮頸癌篩查年齡分布情況,發現36~50歲(1.43%)宮頸巴氏涂片檢查陽性率顯著高于51~64歲者(0.84%),且36~50歲(3.93%)宮頸炎檢出率顯著高于51~64歲者(1.88%)(P

綜上所述,青島市黃島區適齡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工作開展良好,有效檢出了乳腺癌/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對于患者及早治療,改善預后較為有利。考慮到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工作對維護女性健康的重要作用,應進一步完善相關篩查工作,提高篩查過程管理成效和質量控制水平,進而提高婦女兩癌篩查率。

[參考文獻]

[1]王鳳華,刁煥存,李艷云.基層醫院“兩癌”篩查結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2(24):16-18.

[2]李錄華.青島市城陽區適齡婦女乳腺癌c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11,12(2):136.

[3]吳猛,王雪梅,周如海.探討BI-RADS分級在超聲診斷乳腺癌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8(7):465-468.

[4]潘秦鏡.TBS子宮頸細胞學報告系統回顧及新版解讀[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7,12(1):95-96.

[5]王麗娟,陳偉,姜志欣,等.江蘇省開展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地區技術人員調查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2):95-98.

[6]高鳳伶,劉玉芳.廟城鎮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8):147-148.

[7]羅敏.探討婦女兩癌篩查在福田區社康免費開展的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8(S1):329.

[8]池雅琴.2012-2015年吳江區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620-4622.

[9]陳彩虹.湘潭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普查及預防干預措施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4,12(36):160-161.

[10]孔麗華,余玲,李祖銘,等.農村適齡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的模式與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 30(18):2948-2949.

[11]王芳,李衛民,付海靜,等.北京市平谷區婦女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狀況的研究[J].生殖醫學雜志,2015,8(9):692-696.

[12]陳秀華,楊青,杜秉興,等.松江區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工作模式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7):4449-4450.

[14]王麗娟,陳偉,姜志欣,等.江蘇省開展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地區技術人員調查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4, 11(22):95-98.

[15]張曉丹.北京兩癌篩查全攻略[J].抗癌之窗,2013,(2):9-12.

第11篇

下午好!在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今天,我們在這里團聚一堂,共商產學研合作,意義十分重大。借此機會,我就全縣科技創新工作和科技發展需求情況,向各位做個簡要介紹。

近幾年來,我縣大力實施“科教興縣”和“科技驅動”戰略,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著力培育優勢產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初步形成了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良好格局。

(一)強化高新產業發展,全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們把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作為壯大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手段,搶占經濟增長“制高點”。緊緊圍繞省高新技術七大產業領域,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攻關、項目扶持等措施,大力培植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帶動一批企業和產品轉型升級。目前全縣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99個、省民營科技企業191家。從2007年開始,設立縣級科技計劃項目,每年出臺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重點扶持符合產業發展領域、創新型強、技術含量高、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市場前景的項目。通過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的引導和扶持,為申報上級科技計劃項目打好基礎。

(二)強化科技成果對接,產學研合作層次加快提升

近年來,我縣著力做好企業與高校院所的牽線搭橋、溝通協調作用,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戶和知識產權產業化,進一步推動我縣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綜合性”與“分行業”、“大部隊”與“小分隊”活動并舉,先后牽頭舉辦了高新技術項目信息會、科技論壇海洋經濟分論壇、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洽談會,開展了“校企聯盟促發展,走進通大謀合作”等產學研活動。先后邀請60多所高校院所的專家教授200多人,來我縣項目信息11000余項,對接落實成果項目意向300多項。通過廣泛發動企業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北京清華、北大產學研對接會、863重大科技成果對接會、浙江大學產學研合作洽談會、安徽合肥地區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洽談會等,獲取項目信息80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200多個,對接落實成果轉化意向200多項。

(三)強化基礎平臺建設,創新創業工程顯著增強。

按照企業研發機構“六有”建設要求,重點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長型企業等依托高校院所先進設備和技術力量建立健全研發機構,突破產業發展瓶頸。通過服務和引導,建立健全企業研發機構,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進程成為企業的共識。在廣泛調研和借鑒周邊縣市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設的意見》,鼓勵鎮區、企業創新方法投資建設科技孵化器。通過2年多努力,全縣新增科技孵化器7家,新增孵化面積21.2萬平方米,新增入駐企業64家。

(四)強化創新人才培育,科技人才隊伍快速壯大

近年來,我縣不斷優化人才引進培養措施,落實人才保障機制,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創新的良好環境,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聘請了南京大學等10所高校專家教授為縣政府科技顧問,并與我縣10家行業龍頭企業進行聯姻,為企業發展、新上項目、技術創新等提供咨詢決策服務。在利用引進人才進行技術攻關的同時,鼓勵本土人才與引進人才的技術交流,促進科技進步。自2008年以來,全縣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46項,評審縣級科技進步獎77項。

(五)強化創新氛圍營造,科技工作組織力度加大

加強科技宣傳,增強全民科技意識,形成科技創新氛圍,是開展科技工作的前提,也是依靠科技促進社會發展的思想基礎。三年來,縣政府每年都在全縣開展“創新杯”競賽活動,將黨委、政府重視科技情況、科技經費投入情況、高新技術產業投入、產學研合作、專利申請和授權等列入考核,要求各鎮區按照當年本級財政支出的1.5%提取和使用科學技術經費。堅持科技創新季度例會制度,通過培訓、政策解讀、現場點評各項任務完成進度,督促各鎮、區按照序時進度完成科技工作目標任務。年終,對各鎮、區科技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列入縣委、縣政府對鎮區經濟工作綜合考核。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層次的不斷提升,我縣科技與產業合作的領域也不斷拓寬。目前,我縣正以開發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競爭優勢明顯的產品為突破口,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增強自主設計、制造和成套能力,加強技術集成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扶持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重點是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六個領域。

(一)新能源領域

一是風能。以明陽風電、海裝風電、海力風電、威斯塔斯、杰靈能源設備等企業為龍頭,圍繞風力發電項目,開展風力發電機組總體設計技術、風光儲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發展海上風電機組、海上風電設備安裝船,努力形成集風電設備研發、制造與風電試驗場為一體的風電設備制造集群。

二是太陽能。以強生光電、思凱索拉、蘇中電池等企業為龍頭,通過研究單晶硅、非晶硅太陽能光伏電池制備工藝及組件技術,重點發展高轉化效率的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光伏電池組件等產品。發展太陽能發電及并網、儲能技術產品,實施太陽能發電與建筑一體化的重大科技示范項目。

(二)電子信息領域

一是軟件。以建設軟件園為契機,著力引進軟件外包、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等服務外包項目。鼓勵市場前景好、面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軟件產品的研制和開發,重點開發系統軟件、支撐軟件、中間件軟件、嵌入式軟件、電子政務軟件、為改造傳統產業服務和支持節能環保的應用軟件以及數娛軟件,鼓勵發展軟件外包加工業務,不斷壯大軟件產業的規模。

二是現代通信及光通信。以中天科技集團為龍頭,積極吸引相關配套產業集聚,強化新產品開發,大力發展光電通信產業和電子電器元器件,重點研制、開發廣電系統用“三網合一”復合通訊電纜、超導電纜、超導限流器等產品,擴產寬帶網絡用軟光纜等特種光電通訊光纜。

(三)、先進裝備制造領域

一是石油機械裝備。以通用機械、如石機械、新象股份等企業為龍頭,通過對自動控制原理、機械結構、材料化學元素的研究,重點開發海洋鉆井平臺鉆采自動化裝備,新型套管鉗、動力鉗、鐵鉆工、液壓吊卡、游車吊鉤等系列石油井口工具和石油成套鉆機。

二是輸配電技術及設備。以中天科技、華泰線纜等企業為龍頭,通過研究冷絕緣材料技術、結構設計技術、大倍率提高導電系數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高壓電纜、海底電纜、倍容量導線等特種電纜產品,擴產低壓復合電力電纜等電力寬帶網通訊電纜及智能電網用特種系列導線。

三是汽車配套技術及零部件。以黃海汽配等企業為龍頭,通過研究電腦控制電動裝置技術、電動汽車電制動技術、汽車剎車系統制動液壓閥設計制造技術、發動機電噴系統控制技術,重點發展AMT—汽車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裝置、汽車液壓控制操縱系統、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等汽車零部件產品。

四是新型醫療設備。以愛普醫療器械為龍頭,通過數字化三維可視深腦核團圖譜、基于數據特征層上的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醫學影像信息融合的研究,重點發展神經外科微創手術導航系統。

五是高效節能技術與環保產品。以天一智能、百華電子等企業為龍頭,通過研究環保產品的智能化技術,重點發展智能排污監控管理系統、煙塵自動監控管理系統、污水遠程自動取樣儀、環境數據監視儀等系列產品。

(四)新材料領域

在現有精細化工基礎上,不斷提高產品加工層次和附加值水平,大力促進高技術成果產業化和化工新材料的綠色化發展,積極發展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依托中天科技、宇迪光學,大力推進光電新材料研發和應用;同時,積極發展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金屬材料等,加快實施九九久科技公司六氟磷酸鋰項目、利田科技公司光固化單體等感光新材料項目;重點發展紡織新材料,全力推進賽得利公司差別化化學纖維和溶解漿項目。

(五)生物產業領域

依托優質農產品及海洋漁產品優勢,以生物醫藥和功能性食品為主導方向,進一步突出海洋生物醫藥及海洋保健食品研發,積極引進海洋生物藥物委托加工項目和海洋生物保健食品開發項目。

(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12篇

解讀:婦科體檢中讓人糾結的那些詞

執行/王麗云

支持專家/花琪 任蕓蕓 孫紅 王宏 吳丹

專家簡介

花琪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婦科內分泌主任,門急診部主任。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專科分會內分泌學組秘書,上海市醫院協會門(急)診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醫療專長:擅長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在內分泌紊亂、不孕癥、更年期綜合征的診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周四全天(特需)

任蕓蕓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超聲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婦產超聲學組成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超聲分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產前超聲指南專家組成員。

醫療專長:擅長婦產科超聲診斷。

專家門診:周二、周三上午(黃浦)

孫紅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專科分會婦科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專科學會委員。

醫療專長:擅長婦科各種疾患的診治,尤其在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獨立完成婦產科各種開腹和腹腔鏡下手術。

專家門診:周三全天、周六下午(黃浦院區),周五全天(楊浦院區)

王宏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社會發展部主任、門診辦公室主任、體檢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專科分會委員。

醫療專長:擅長婦產科疾病的診治,尤其對圍產醫學疑難雜癥有很深的造詣,對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有深刻的理解。

專家門診:周三全天(黃浦院區),周二上午、周四全天(楊浦院區)

吳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宮頸專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專科分會感染學組委員。

醫療專長:擅長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專家門診:周五全天

關于婦科體檢的專家建議

1.合理選擇項目

婦科體檢項目繁多,如何選擇常常讓人犯難,紛繁復雜的醫學術語和專業名稱也往往讓人一頭霧水。

一般地說,基本婦科體檢包含婦科檢查、白帶常規化驗(滴蟲、真菌、清潔度)、宮頸細胞學檢測、女性生殖系統的超聲檢查,通常還包含女性乳腺檢查(乳腺B超或鉬靶檢查)。

自覺白帶性狀不佳或有較早較頻繁史者,還可加做人狀瘤病毒(HPV)檢測、白帶微生物培養等。

月經不準或年齡40歲以上者,可加做性激素內分泌檢測。

有痛經或擔心有腫瘤者,可加做血清腫瘤標志物測定。

通常,醫院會提供多種婦科體檢套餐,供不同女性選擇。體檢之前,大家通過向醫院體檢科咨詢,就可得到最適當的套餐選擇。通過這些專業的檢查,一般婦科常見病,如炎癥、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子宮體及卵巢的腫瘤、子宮肌瘤、乳腺腫瘤等都能及時發現。

2.理性看待結果

大多數人看到體檢結果后,常常一知半解甚至一點都看不懂,難免琢磨加糾結。其實,鑒于醫學的復雜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大家對這些專業數據無需琢磨,也不必糾結。因為體檢結束后,醫院會出具一份報告,內容包括本次體檢各個項目的名稱和結果,再由專業醫師對所有項目結果綜合分析,做出最終診斷并提出處理意見。大家只需認真閱讀,按照意見在專科醫師處進一步咨詢、診治即可。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妥善保管既往體檢資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完善、可追溯的病史,可以為臨床醫生較全面地了解疾病、從而做出客觀準確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糾結詞1:宮頸輕糜

吳丹

體檢故事

張女士:我快30歲了,已婚3年,因為最近打算“造人”,所以去做了個全面的孕前檢查。現在結果出來了,基本都正常,但是有“宮頸輕糜”。“宮頸輕糜”就是輕度宮頸糜爛嗎?這個詞我并不陌生,廣告里經常出現,但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讓我吃驚不小。我平常很講究衛生的,性生活也很注意,怎么就會宮頸糜爛了呢?能治好嗎?會影響生育嗎?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有沒有關系?

“宮頸糜爛”說法不科學

“宮頸糜爛”其實困擾了很多女性。張女士體檢時發現的“宮頸輕糜”其實并不是真的宮頸“爛”了,它只是宮頸的一種生理性表現,而不是疾病,“輕糜”的說法是不規范、不科學的。

中國的婦產科學和國際脫軌了很多年,在2008年之前,“宮頸糜爛”曾經被認為是一種疾病,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正式取消了“宮頸糜爛”這個名詞,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所以,“宮頸糜爛”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生理表現的錯誤認識。

“宮頸糜爛”實為“柱狀上皮外翻”

婦科體檢中,一般是醫生肉眼觀察發現“宮頸糜爛”,但它并不是真的宮頸“爛”了,而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那么,什么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呢?正常情況下,宮頸的柱狀上皮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有點類似于打仗時兩方的僵持區,這個區域在醫學上被命名為“鱗柱交界區”,也是宮頸癌的好發區域。

鱗柱交界區容易受雌激素的影響。在青春期或者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向外生長,外觀紅色,呈細顆粒狀,即“柱狀上皮異位”。而絕經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又開始退回宮頸管內,因此這時候檢查,“宮頸糜爛”就看不見了。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由此可見,在青春期或者妊娠期出現的“宮頸糜爛”,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宮頸糜爛”程度與面積有關

“宮頸糜爛”概念中,另外一個容易引起誤解的就是輕、中、重分度,很多人認為重度糜爛就是病變非常嚴重、將要轉變成癌的狀態。

其實,臨床上,“宮頸糜爛”的程度是按照“糜爛”面積來分的:輕度是指“糜爛面”小于宮頸面積的1/3,中度是指“糜爛面”占宮頸面積的1/3~2/3,而重度是指“糜爛面”大于宮頸的2/3。

“宮頸糜爛”一般無需治療

實際上,“糜爛”面積的大小與宮頸病變的程度是不成正比的。因為“宮頸糜爛”是生理性的表現,所以無論是中度還是重度都無需干涉,完全沒有必要把宮頸都治療成“光滑”。如果通過檢查排除宮頸病變,“宮頸糜爛”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只有當出現宮頸接觸性出血、反復異常白帶或其他相關嚴重癥狀時,才需要藥物或物理治療(如微波、激光及LEEP術)。

既然是生理性的表現,所以“宮頸糜爛”是不會影響生育的。

“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沒有直接關系

“宮頸糜爛”與宮頸癌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肉眼所見的“光滑”的宮頸不一定是沒有病變的,而長期的“宮頸糜爛”也可能是正常的表現。

雖然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并非異常,但要把它與宮頸病變區分來,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因此,定期進行宮頸檢查是必要的,這并不是為了預防和發現“宮頸糜爛”,而是為了預防和篩查宮頸癌。宮頸癌是全身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生和高危人狀瘤病毒(HPV)的感染有關,宮頸鱗柱交界區在持續HPV感染時,容易發生癌前病變和宮頸癌。宮頸癌是可以通過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前推薦有性生活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LCT(自動細胞學檢測系統)檢查,聯合HPV檢測更能提高宮頸病變的檢出率。

糾結詞2:頸管納囊

吳丹

體檢故事

王女士:我今年35歲,最近單位體檢,婦科陰超報告上有一句“頸管納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問了一下周圍的同事,有些人的報告上也有這句話。大家趕緊上網搜索“納囊”到底是什么,結果說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狀態。這到底嚴重不嚴重啊?需要治療嗎?不治療的話會發展成什么狀態?

多數女性存在“納囊”

與“宮頸糜爛”類似,“納囊”也困擾了許多女性。納囊即宮頸納氏囊腫,與宮頸息肉一樣,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納氏囊腫其實并不可怕,許多女性在體檢時都發現有宮頸納氏囊腫,尤其是做過宮頸物理治療的女性。

形成原因與“青春痘”類似

在婦科體檢中,一般通過肉眼觀察或B超檢查可以發現納氏囊腫。納氏囊腫形成的原因與臉上的“青春痘”相似,是由于“宮頸糜爛”愈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了宮頸腺管口,或因周圍結締組織增生擠壓子宮頸腺管,致使腺體分泌物潴留,在宮頸表面形成單個或多個白色小囊腫。

婦科體檢時,經常見到無癥狀的納氏囊腫,尤其多見于有宮頸物理治療史的女性。這是因為,宮頸物理治療后,宮頸管的腺體開口更容易被封閉,其分泌的黏液積聚潴留,形成多發納氏囊腫。

納氏囊腫一般無需治療

存在納氏囊腫的女性一般沒有不適癥狀,所以不需要治療。對于散在的比較小的宮頸納氏囊腫,一般不需要處理,只要每年隨訪即可。如果囊腫過大突出宮頸表面,影響性生活或可能影響分娩,可消毒后用針挑破,讓黏液流出即可。

納氏囊腫可以長期存在,即便是逐漸增大也不會導致什么嚴重后果。因此,與對待“宮頸糜爛”一樣,有性生活的女性只需每年定期做婦科體檢,排除宮頸病變就可以了。

糾結詞3:肌瘤隨訪

花琪

體檢故事

劉女士:最近體檢,發現我有一個子宮漿膜下肌瘤,1.5厘米*2厘米大小。體檢報告上只寫了“建議隨訪檢查”。“隨訪”是什么意思,怎么個“隨訪”法呢?我平常也沒什么癥狀,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需要手術治療嗎?還是隨它自生自滅?

根據劉女士體檢的情況,子宮漿膜下肌瘤,1.5厘米*2厘米大小,沒有癥狀,不影響工作生活,只需要隨訪――每年定期做1~2次婦科檢查,密切監測其變化就可以了,不需要處理。而劉女士肯定在想:我的子宮上長了個瘤,會不會是惡性的?為什么不需要處理啊?其實,子宮肌瘤并不可怕,就像臉上長個“疙瘩”那樣尋常。

生育年齡女性20%患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它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故稱為子宮平滑肌瘤較為確切,簡稱子宮肌瘤。一般地說,處于生育年齡的中青年女性是高發人群,通常在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患子宮肌瘤。

目前,子宮肌瘤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較為復雜的相互作用。但可以明確的是,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的疾病,通常情況下,如果絕經,子宮肌瘤也會隨著激素水平的下降而萎縮。

多數子宮肌瘤沒有癥狀

患子宮肌瘤,多數患者就像劉女士那樣沒有癥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這種情況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只需定期檢查,密切監測其變化,如果出現相關癥狀再考慮治療。

TIPS:3類子宮肌瘤需要治療

子宮肌瘤雖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出現相關癥狀,一樣會帶來痛苦。那么,什么樣的子宮肌瘤需要手術處理呢?

首先,如果有癥狀,如:月經量過多、繼發貧血、壓迫膀胱產生尿頻癥狀、壓迫直腸產生便秘或排便困難,等等,就需要治療。

其次,如果懷疑肌瘤有惡性變的可能性,為了排除這種可能,應考慮手術。

第三,年輕、未生育的患者,如果有生育要求,小的肌瘤可不必處理,5厘米以上的則需手術。這主要是因為孕期肌瘤容易發生紅色變性,導致疼痛和流產,但概率不大,很多人可以帶瘤妊娠。

由于子宮對于女性有特殊意義,所以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常常有不小的顧慮。其實這大可不必,現在的手術方案已經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地考慮患者的感受。手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剔除肌瘤把子宮留下來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另外一種是切除子宮的手術,兩種手術有不同的適應證。剔除肌瘤、保留子宮,適用于年齡小、尚未生育的患者;如果肌瘤過大、過多,子宮又完成了生育的“歷史使命”,就可以把它切除。事實上,切除了子宮并不會影響女性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和性生活的和諧。這是因為,即使切除了子宮,卵巢還保留著,而主宰女性內分泌的主要是卵巢。

糾結詞4:卵巢液區

花琪

體檢故事

顧女士:今年體檢,婦科超聲報告上寫著“卵巢液性暗區”,這是卵巢囊腫的意思嗎?聽說卵巢囊腫是先天性的,我以前體檢為什么沒發現呢?

作為一名婦科醫生,在門診時常見到一些像顧女士這樣神情緊張、心理焦慮的女性,因為婦科體檢時發現“卵巢液性暗區”“卵巢囊腫”而前來就診。她們常常擔心這一系列問題:卵巢液性暗區等于卵巢囊腫嗎?卵巢囊腫是不是腫瘤?會不會是惡性的?要不要手術?手術后會有什么影響?

卵巢液性暗區≠卵巢囊腫

其實,超聲檢查發現卵巢液性暗區(卵巢液區),并不等同于卵巢囊腫。因為卵巢是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包括從初級卵泡變為成熟卵泡的變化過程,在排卵之后排卵的部位將會發生變化,歷經血體-黃體-白體-萎縮等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正常的卵泡一般發育到一定程度時將會排出成熟卵泡,但是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發育大的卵泡沒有排出繼而黃素化,而是慢慢被體內吸收掉,從而在超聲檢查中表現為“卵巢液性暗區”,這種情況本身不是卵巢腫瘤,是屬于月經周期中的常見生理現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病理變化。

因此,如果超聲檢查發現“卵巢液性暗區”,需要鑒別卵巢腫物屬于實性還是囊性的。如果卵巢腫物小于5厘米而且屬于囊性,建議下一次月經干凈后再進行一次超聲檢查,以排除卵巢生理性囊腫。但是,如果隨診3個月或口服避孕藥2~3個月,囊腫持續存在或增大,則應考慮為病理性囊腫,如卵巢腫瘤等。

由此可見,顧女士這種情況只需要在月經干凈后復查B超,看看卵巢液區是否存在,如果消失,那就說明之前體檢時是生理性的液區。如果仍然存在,再考慮其他病理性情況。

病理性囊腫需明確診斷并治療

卵巢的病理性囊腫,最常見的是卵巢良性腫瘤,如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黏膜性囊腺瘤等,以及卵巢內膜異位癥囊腫等。凡是病理性囊腫,均應進行手術明確診斷并干預。

需要特別警惕的是,如果超聲檢查中,發現卵巢囊腫合并有中等回聲,或者有成分,并且提示有血流信號,需要考慮交界性腫瘤(介于良惡性腫瘤之間的一種腫瘤)或者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應及早到醫院治療。

來潮前、絕經后女性卵巢囊腫大多為病理性

卵巢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月經來潮前的小姑娘和絕經后的女性,一旦出現卵巢囊腫,一般建議手術治療。因為這兩種人群中發生的卵巢囊腫大多數都不是生理性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帶來其他問題。

哪些情況提示卵巢惡性腫瘤

在體檢中,發現卵巢腫瘤最重要的檢查是B超和腫瘤標志物。

如果B超提示以下幾種情況,則提示腫瘤有惡性可能,應該手術處理。如:囊腫不是純囊性回聲,特別是含有實性成分;囊腫血流豐富,或者提示囊腫有低阻血流;雙側囊腫合并腹水。?

卵巢的腫瘤標志物主要是CA125和CA199。如果這兩項指標增高,特別是進行性升高,也應該考慮手術治療,以排除惡性腫瘤。

糾結詞5:盆腔積液

任蕓蕓

體檢故事

吳女士:我身體一向很好,每年體檢都沒問題,今年體檢時婦科超聲發現有盆腔積液10毫米,報告上也沒有明確診斷。正常情況下是不是不應該有盆腔積液?有盆腔積液是不是就說明存在盆腔炎癥?現在應該怎么辦呢?

婦科體檢超聲檢查時發現少量盆腔積液的情況比較多見,不必過于緊張,應進一步檢查尋找產生盆腔積液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處理。

根據產生原因,盆腔積液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兩大類。

排卵期、月經期可有生理性盆腔積液

在解剖上,盆腔處于腹腔最低的部位,當盆腹腔臟器有少量滲出液、漏出液或破裂出血時,液體會首先聚積在盆腔,從而形成盆腔積液。這些情況屬于生理性的,不需要臨床治療。如:

正常生育年齡的婦女在排卵期,卵母細胞、包繞它的卵丘顆粒細胞以及卵泡液一起排出,從而產生少量盆腔積液;

少數婦女在月經期,由于子宮收縮造成經血倒流,少量經血可以經輸卵管倒流入盆腔,形成盆腔積液。

病理性盆腔積液主要有4種原因

發生病理性盆腔積液的常見原因主要有盆腔炎、結核性盆腔炎、異位妊娠、卵巢及輸卵管惡性腫瘤等。

1.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主要有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其中輸卵管炎最常見,大多發生在生育年齡婦女。

盆腔炎的癥狀可因炎癥輕重及病變范圍大小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現有下腹痛(一側或雙側,可為持續性、活動或后加重)、腰部酸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等,若病情嚴重可有寒戰、高熱等全身癥狀。急性炎癥期主要采用抗生素、中藥治療,盆腔膿腫對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可采用手術治療。

Tips:盆腔炎的4種常見原因

女性生殖道對細菌的侵入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對入侵病原體的反應與病原體的種類、數量、毒力及機體的免疫力有關,只有在細菌毒力、數量、機體免疫力三者之間的平衡失調時才會增加盆腔炎癥的機會。引起盆腔炎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 人工流產、刮宮、輸卵管通液、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鏡手術、放環及取環術后,如果手術消毒不嚴格、原有生殖系統感染、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有性生活等,會造成下生殖道內源性細菌的上行性感染。

不注意經期衛生 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剝脫,宮腔內血竇開放,并有凝血塊存在,這是細菌滋生的良好條件。如果在月經期間不注意衛生,使用衛生標準不合格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就會給細菌提供上行感染的機會,導致盆腔炎癥。

鄰近器官炎癥直接蔓延 如:闌尾炎、腹膜炎通過直接蔓延等累及至盆腔。

產褥感染 指產褥期內生殖道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可能與孕期衛生不良、胎膜早破、嚴重貧血、產科手術操作、產后出血等有關。

2.結核性盆腔炎

女性生殖器結核中,輸卵管結核最為多見,一般雙側居多,輸卵管增粗肥大。輸卵管結核常合并盆腔腹膜結核,腹膜及盆腔臟器表面布滿粟粒狀結核病灶,產生大量的滲出液聚積在盆腔。

3.異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稱為異位妊娠,最常見的是輸卵管妊娠。若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則會造成輸卵管壁破裂出血,血液聚積在子宮直腸陷凹而形成盆腔積液。超聲檢查僅能顯示盆腔積液,不能顯示積液是否是血液。異位妊娠患者多有不規則陰道出血、下腹痛,尿妊娠試驗陽性。

4.卵巢及輸卵管惡性腫瘤

發生卵巢及輸卵管惡性腫瘤,腹水一般較多,超聲及磁共振檢查在附件區發現占位,腫瘤指標等檢測有助于診斷及鑒別診斷。

綜上所述,婦科體檢時超聲檢查發現少量盆腔積液,可詳細結合病史、癥狀以及體征等,明確是正常積液還是異常積液。如確診為異常積液,則要明確導致積液的原因,去除病因是關鍵。

糾結詞6:內膜回聲不均

任蕓蕓

體檢故事

李女士:去年體檢時,婦科超聲提示“疑似子宮內膜息肉”;今年體檢時,是月經周期第6天,超聲醫生說沒有息肉,只說“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勻”, 報告上還寫著“子宮內膜7毫米”。雖然沒什么癥狀,但我還是挺忐忑的,子宮內膜7毫米、回聲不均勻說明什么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治療嗎?

子宮內膜經歷3階段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分為基底層和功能層,子宮內膜功能層受卵巢激素變化的調節,具有周期性的增殖、分泌和脫落性變化;基底層在月經后再生并修復子宮內膜創面。根據子宮內膜組織學變化,月經周期分為增殖期、分泌期、月經期3個階段。

1.增殖期 月經周期第5~14日,與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相對應,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表面上皮、腺體、間質、血管均呈增殖性變化,稱增殖期。這段時期子宮內膜逐漸增厚,增殖早期子宮內膜厚3~6毫米,卵泡達成熟時,子宮內膜厚度一般可達10~14毫米。

2.分泌期 月經周期第15~28日,與卵巢周期中的黃體期相對應,黃體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使增殖期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于受精卵的著床,稱分泌期。分泌晚期,子宮內膜厚度可達10毫米。

3.月經期 月經周期第1~4日,為子宮內膜海綿狀功能層從基底層崩解脫落期。經前24小時,內膜螺旋動脈節律性收縮及舒張,導致遠端血管壁及組織缺血壞死、剝脫,脫落的內膜碎片及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即月經來潮。月經干凈后2~3天,子宮內膜厚度一般為5~6毫米。

內膜增厚、回聲不均有3種可能

李女士去年體檢,婦科超聲提示“疑似子宮內膜息肉”;今年體檢,月經第6天,超聲提示:子宮內膜7毫米,回聲不均勻。在月經第6天,子宮內膜厚度7毫米,還是偏厚的,并且回聲不均,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子宮內膜增生癥 包括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可因月經期內膜脫落不全而致。正常月經前子宮內膜各部脫落同步、完全、快速,而無排卵時子宮內膜由于雌激素的波動,脫落不規則和不完整,缺乏足夠的功能層組織丟失而難以有效刺激內膜的再生和修復,超聲圖像上可以表現為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勻。

2.很小的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因炎癥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由內膜腺體及間質組成的腫塊,常有蒂突向宮腔。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的改變,包括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超聲聲像圖表現為回聲增強、與子宮內膜分界清晰。但如果息肉較小時,患者可以無任何臨床癥狀,僅在病理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膜息肉的存在。

3.子宮內膜癌 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子宮內膜腺癌最為常見。超聲聲像圖上表現為宮腔內有實質不均質回聲,內膜不均。子宮內膜癌患者極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陰道出血、陰道排液、疼痛等癥狀。

超聲是婦科疾病的主要輔助檢查手段,但超聲檢查僅僅是一種影像學檢查,不可能代替病理檢查。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超聲表現不典型時,超聲診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同的醫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李女士去年體檢超聲檢查考慮有子宮內膜息肉的可能,今年月經第6天,子宮內膜厚度7毫米,回聲不均勻,但仍有小的子宮內膜息肉的可能,可以行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糾結詞7:巴氏II級

王宏

體檢故事

高女士:我今年40歲,近幾年每年都會體檢。體檢項目中,有一項是宮頸涂片檢查,以前的結果都是巴氏I級,今年變成了巴氏II級。聽說這項檢查是篩查宮頸癌的項目,我很擔心自己的“升級”代表著向宮頸癌邁進了一步。這種擔心有道理嗎?應該如何預防進一步“升級”呢?

宮頸涂片檢查,結果分5級

高女士每年都進行體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健康習慣。宮頸涂片是篩查宮頸癌的一種檢查,也叫防癌涂片,就是在女性宮頸上取一些脫落的上皮細胞,通過病理醫生顯微鏡下的觀察,及時發現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其結果分為5級:

巴氏Ⅰ級:正常;

巴氏Ⅱ級:炎癥;

巴氏Ⅲ級:可疑癌;

巴氏Ⅳ級:高度可疑癌;

巴氏Ⅴ級:癌。

“巴氏”已落伍,“液基”正普及

巴氏涂片是傳統的宮頸癌篩查方法,曾為及時發現宮頸癌做出了極大貢獻。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為了更精確地篩查出宮頸癌,發明了更先進的“宮頸上皮液基細胞學檢查”,它采用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系統把盡量多的細胞集中在一張玻璃片上,通過數字化比較技術進行細胞學分類診斷,大大提高了檢查速度和診斷準確性,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這就是目前臨床上廣泛運用的LCT、TCT等,它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篩查技術。

宮頸上皮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分為正常范圍細胞、炎癥細胞(包括微生物感染)、不明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包括ASCUS與ASC-H)、低度鱗狀上皮內瘤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鱗癌(SCC)、不明意義的不典型腺細胞(AGC)、腺癌(AC),其中除正常范圍細胞或炎癥細胞外,應進一步排除癌及癌前病變,該技術目前甚至已基本替代了“宮頸涂片檢查”。

檢查結果“升級”,并不代表向宮頸癌邁進一步

由上可見,高女士以前的巴氏涂片檢查結果都是Ⅰ級,屬于正常細胞,而今變成了Ⅱ級,說明她的宮頸細胞中有炎癥細胞存在,這顯然是一種病理情況,但并不能認為就有癌癥了。像這種情況,應去專科醫院進行更為細致全面的檢查,找出炎癥的原因,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然后再復查。

大部分宮頸疾病僅是炎癥,治療不難

不過,女性朋友們也不必過度憂慮,大部分宮頸疾病僅是炎癥,在經過一系列恰當的治療后很快就可痊愈,并不會發展成可怕的癌癥。例如高女士,巴氏涂片Ⅱ級,若去專科醫院就診后,醫生會為她進行白帶微生物、人狀瘤細胞(HPV)等檢測,并進行相應治療,然后再進行宮頸上皮液基細胞學檢查。如宮頸細胞恢復正常就不需再做治療,只需每年一次體檢;如宮頸細胞仍為炎性細胞,在經過數療程抗炎治療后,一般會明顯好轉;但是當液基細胞學檢查有更為異常的提示時,就應做陰道鏡檢查,以決定是否要進行宮頸活檢,以便得出明確診斷。即便如此,也不必驚慌失措,很多在體檢中發現的宮頸早期病變,經過LEEP術(宮頸電熱圈環形切除術)等簡單手術治療后,很快就會恢復健康。

總之,宮頸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堅持體檢,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遠離可怕的腫瘤!

Tips:6類女性易患宮頸癌

目前,我國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呈現增長趨勢,為中國女性腫瘤發病的第二位,更令人擔憂的是,宮頸癌發病年齡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研究發現,有6類女性更易患宮頸癌:①性生活過早;②過早生育及生育次數過多;③有多個或其配偶有多個;④曾患性病;⑤吸煙、吸毒及營養不良;⑥有其他宮頸病變。

糾結詞8:HPV陽性

王宏

體檢故事

申女士:我們單位今年的體檢套餐升級了,加入了一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項目,HPV檢測就是其中一項。結果,我就“中槍”了,HPV竟然是陽性!我知道HPV和宮頸癌的關系很密切,難道這就預示著我已進入宮頸癌“預備軍”了嗎?有什么方法可以殺死HPV?

猶如前面的高女士一樣,申女士同樣有著良好的健康習慣,育齡期婦女每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非常必要,并且她的體檢更為細致全面,加上了HPV檢查,的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了”。

高危型HPV可致宮頸病變

HPV是人狀瘤病毒的英文縮寫,這是一種人類獨有的病毒,專門侵犯人體上皮細胞。目前已經檢測到的HPV大約有130種不同的亞型,根據致病或致癌危險性大小,可將其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大類。

高危型HPV可引起尖銳濕疣、外生殖器癌、宮頸癌等,主要有HPV16、18、31、33、35、45、51、52、56、58、61型,特別是16、18型被視為宮頸癌的罪魁禍首。高危型HPV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污染物品以及性傳播感染人類。有80%以上的人一生中會不同程度地發生HPV感染,但其感染的種型不同,表現也不同,只有當女性感染了高危型HPV后,才可能會引起宮頸病變。

感染高危型HPV,只有少數會發展為宮頸癌

感染高危型HPV者中,60%的人就像患了病毒性感冒一樣會自愈;有25%的人會持續停留在感染階段,這部分女性在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中會有不同程度細胞異常表現;只有15%的持續感染者會在2年內發生重度宮頸損傷。而在宮頸重度損傷者中,有30%~70%的人將在10年內發展為宮頸癌。

因此,HPV雖可引起宮頸癌,但起病緩慢,只要及時有效地做好婦科體檢,就能完全防止宮頸癌的發生。目前,體檢中可選擇的HPV檢測有HPV抗原檢測,如HC2等,檢查費用約300元/次。因為費用較高,所以一般婦科體檢中較少使用,但在高端體檢中卻廣受青睞。不過,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工礦企業體檢也開始選擇這類高端檢查,真正有效地為職工提供健康保障。

發現HPV陽性怎么辦

就像前面所說,HPV感染有其自限性,所以絕大部分女性在感染后會自愈,也不會發展成為宮頸癌。而剩下小部分沒有自愈的感染女性,如申女士這樣該怎么辦呢?

首先,她需要到專科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特別要對宮頸細胞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如果僅為輕度病變,應進行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結果滿意,可以用藥物進行治療,半年和一年后分別重復細胞學檢查,或一年后復查HPV,了解病毒是否轉陰;如果細胞學檢查結果不佳,那么她就需要在陰道鏡指引下進行宮頸活檢,必要時應行宮頸局部手術治療,把可能病變的部位去除,從源頭杜絕疾病的發展。

Tips:哪些人可注射HPV疫苗

近年來,HPV疫苗已在我國香港地區和境外使用,注射HPV疫苗已經成為宮頸癌一線預防的主要措施。HPV疫苗有Gardasil和 Cervarix兩種,其中Gardasil針對6、11、16、18亞型,并可用于男性防治;Cervarix則僅針對16、18亞型,男性不可使用。一般認為,HPV疫苗在9~10歲之后、性生活發生之前注射最佳。有免疫要求的成年女性,在接受HPV測定后確認沒有處在HPV感染期時,同樣可以進行注射免疫。但我國大陸的HPV疫苗使用尚處于臨床試驗核準階段。

需要提醒的是,HPV疫苗雖可100%免疫15年以上,但它不能取代宮頸上皮細胞學檢查。就算注射了疫苗,仍要堅持每年按時體檢。作為宮頸癌篩查手段,宮頸細胞學檢查仍然是抗癌前線的一道堅強大堤!

糾結詞9:雌激素下降

孫紅

體檢故事

崔女士:我今年40出頭,可能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最近總覺得身體狀態大不如前,就去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結果出來了,倒沒多少異常,只是有幾個指標低于正常值: E2 、LH、FSH。上網查了一下,這都是女性激素相關指標,這些指標低是說明我要進入更年期了嗎?

40歲的女性,工作和家庭壓力相對較大。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在工作中,有些已經有相當的工作經驗,承擔了重要的崗位責任;在生活中,孩子又到了青春期,有點叛逆,無形中造成了不少壓力。崔女士的情況與此有些相似,我們可以看到,崔女士體檢結果基本正常,也就是并無發現器質性病變。那么,幾個激素指標低,有什么臨床意義呢?

女性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

平時我們常說的女性激素,主要是指雌激素(E)和孕激素(P),這兩種激素均為卵巢組織所分泌。卵巢中卵泡的發育還受到神經系統的影響,FSH(卵泡刺激素)及LH(黃體生成素)就是人體腦垂體中分泌的激素。

在正常情況下,以上這些激素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他們相互影響,精確地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他們的量并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人體的周期性變化不斷發生改變。

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的作用,使生育年齡的女性有周期性的子宮內膜脫落,也就是月經。因此,月經不正常或閉經的女性,需檢查激素指標。另外,希望了解卵巢功能情況的女性,也可以通過檢查雌、孕激素水平來了解;希望了解有無排卵或黃體功能是否正常,也需檢查激素指標。由于雌、孕激素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所以,一般也同時檢測FSH、LH。此外,雄激素也可能對生殖功能有影響,故也可檢測。

由于激素分泌存在周期性,所以不同時間點檢測的結果就不一樣。如:卵巢功能減退,除雌激素水平低外,FSH和LH水平增高,排卵期LH水平升高,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因此,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目的,為患者選擇檢查的時間點。

激素檢查需結合時間點、癥狀綜合判斷

讓我們回到崔女士的體檢報告,提示E2 、LH、FSH低于正常值,我們需了解體檢抽血時崔女士是否為月經剛干凈。因為在卵泡期剛開始時,這些激素均處于低水平,所以這個結果并不能推斷崔女士是否進入圍絕經期。

但一般來說,40歲的女性,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有些女性月經開始不規律,部分女性可出現潮熱、出汗、失眠等癥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同時注意規律生活、調節心情、適當運動。如果月經不規律,尤其是月經時間長,需到醫院找婦科醫師就診,進行超聲檢查了解是否有子宮內膜增厚。因為卵巢功能衰退,卵泡不能成熟和排卵,缺乏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的作用,有時會出現子宮內膜增厚,需行刮宮以明確是否有內膜病變。

糾結詞10:CA199升高

孫紅

體檢故事

沈女士:最近體檢,我有一項指標偏高,叫CA199。網上查來查去才大概了解了一些,這好像是一種針對卵巢癌的腫瘤標志物。那么,是不是這個指標偏高就預示著卵巢癌的發生呢?我要不要去進行進一步檢查,看看卵巢是否有問題?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期待通過查血就能診斷某些疾病,其中之一為惡性腫瘤。在科學家的不斷研究下,確實發現了一些腫瘤可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質,這些物質進入血液,人們通過檢測血液中這些特殊的物質,可初步考慮與之相對應的腫瘤。這些特殊的物質稱為腫瘤標志物,如:肝癌患者血液中AFP(甲胎蛋白)升高,所以在血液中查到AFP升高,就要懷疑肝癌的可能。

CA199升高,可能與胃腸道腫瘤、卵巢腫瘤相關

CA199中文名為糖鏈抗原199,它是直腸癌細胞系相關抗原,胃腸道腫瘤患者血液中CA199常常升高。如檢查發現CA199升高,首先,應檢查胃腸道,如需行超聲檢查,了解肝臟、膽囊、胰腺的情況,有無占位性病變;如未發現異常,則需進一步進行胃鏡和腸鏡檢查,以了解胃和結直腸的情況。但在臨床上也發現,部分卵巢腫瘤患者CA199也可能升高,甚至部分卵巢囊腫患者CA199也會升高,所以,如果胃腸道檢查未發現異常,也應進行婦科盆腔和超聲檢查,除外卵巢囊腫或卵巢腫瘤。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了解沈女士體檢發現CA199升高,并不完全針對卵巢癌,很多情況下,CA199均可以升高,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包括胃腸道和婦科的檢查,以便發現真正的疾病。當然,若CA199略升高,也有可能為測定的誤差,可考慮復查,以排除測定誤差。

CA125與卵巢腫瘤關系更密切

相對于CA199,另外有一個腫瘤標志物與卵巢癌的關系更為密切,它就是CA125,這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卵巢癌的腫瘤標記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后發現,除卵巢癌患者血液中CA125升高外,月經期女性以及盆腔急性炎癥、盆腔結核、卵巢內膜樣囊腫、子宮肌腺癥患者,血液中的CA125也升高,因此認為CA125的特異性不夠。但對卵巢癌治療后療效的監測及預后的判斷,CA125還是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卵巢癌手術和化療后,如CA125下降明顯,提示治療有效;如CA125下降不明顯,提示療效不佳;如在隨訪過程中CA125逐漸升高,則提示腫瘤復發可能。

還有一個較常用的卵巢癌的腫瘤標志物為CEA(癌胚抗原),由于其在多種腫瘤如胃腸道腫瘤、乳腺腫瘤、卵巢腫瘤均可升高,因此特異性也較差。

此外,近年來HE4(人附睪蛋白4)也作為腫瘤標志物用于卵巢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常常與CA125同時檢測。

腫瘤標志物缺乏特異性,有異常不必過于緊張

腫瘤標志物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協助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在檢測腫瘤治療的療效和預測腫瘤有無復發轉移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非常方便,無明顯的創傷,大家比較樂于接受。

但是,從上面的介紹中,大家可了解到,腫瘤標志物很少有一對一的特異性,而且,很多非惡性腫瘤性疾病,腫瘤標志物也可能升高。因此,如果在體檢時發現有腫瘤標志物升高,不必緊張,有些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一些疾病或明確診斷,有些則需治療后隨訪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如:有卵巢囊腫,可治療后再定期隨訪)。具體應聽從醫生的建議和指導。

Tips:盆腔炎的4種常見原因

女性生殖道對細菌的侵入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對入侵病原體的反應與病原體的種類、數量、毒力及機體的免疫力有關,只有在細菌毒力、數量、機體免疫力三者之間的平衡失調時才會增加盆腔炎癥的機會。引起盆腔炎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 人工流產、刮宮、輸卵管通液、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鏡手術、放環及取環術后,如果手術消毒不嚴格、原有生殖系統感染、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有性生活等,會造成下生殖道內源性細菌的上行性感染。

不注意經期衛生 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剝脫,宮腔內血竇開放,并有凝血塊存在,這是細菌滋生的良好條件。如果在月經期間不注意衛生,使用衛生標準不合格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就會給細菌提供上行感染的機會,導致盆腔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