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1:29: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封閉式英語培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未來 環境 英語教學
現今英語教學的狀態是令人不甚滿意的。早在1996年,李嵐清副總理就用八個字概括目前外語教學的問題:“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確實,關于這個問題,未來如何改變現狀,對于英語教學工作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一、未來的英語教學環境將呈現哪些與傳統教學環境不一樣的地方
筆者認為,在未來,上英語課的教室是流動的,不受限制的。現今,學生大都在教室上英語課。這樣上課使得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用英語不是為了交際,而是為了完成在課堂上教師布置的交際任務。以“問路”為例,教師可以試著把學生帶到公園里,大街上,紅綠燈旁,進行角色扮演,使得英語真正成為交際工具。若考慮安全因素,學校可以為英語教學創設一個大倉庫(loft),里面有英語教學要求的各項情境。學生走進去,猶如置身于英語的海洋。例如,迪斯尼等英語培訓機構就采取了這樣的辦法。它改變了教室四面白墻的現狀,在教室貼上了Mickey Mouse和Donald Duck等卡通圖片,讓學員一走進房間,就猶如走進了迪斯尼樂園。
教學環境的改變,不僅僅是教室的表層改變,而是一個關鍵問題。試問:學游泳的人,不下水,怎么學得會游泳呢?學開車的人,一直學交通規則,不實踐,怎么學得會開車呢?
二、未來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在哪兒
未來英語教學應重視口語。語法可以統一在大學學習。現今,語法,在中國被提升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縱觀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無不貫穿語法。尤其是高中英語教學,口語的部分幾乎被省略。這是在學英語嗎?還是在學如何應對英語考試?這明顯違背了我們學習英語的初衷。
我們之所以學習英語,是為了能與外國人交流,交換信息。可實際上,我們卻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語法學習上。語法不是不重要,如果我們說出錯誤的句子,對我們的交際也是有阻礙作用的。但問題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本末倒置了。口語應該是根本,而現在卻處于輔助地位。許多通過專業八級或者GRE,TOEFL的中國學生在出國前還是很難說出非常地道流利的英語――這就是英語教學在中國的現狀。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有其自然規律的。順應它你就事半功倍;違背它,你就要遭到懲罰,學習時事倍功半。
大家想想: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它什么都不會說。它只靠語言環境和模仿,靠猜測大人的眼神,表情等肢體語言來慢慢積累詞匯量。到了它兩三歲時就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語言了,而那時它并不知道太多的語法。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它順應了學習語言的自然規律。我相信,一個小學生,他可能還不知道什么是主語,什么是謂語,但是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和普通話甚至是家鄉話。我們作為英語學習者,也應該順應學習英語的自然規律,從模仿開始,從口語開始練起。
所以,未來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是以口語為主,語法為輔。評判一個英語學習者好壞的標準不再是各類英語筆試分數,而應以能否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來衡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英語教學“費時多,收效少”的癥結問題。
三、國家應該扮演什么樣的導向作用
1.國家應該改變英語能力考查體制。如上所述,把筆試轉換成口試。
2.大力普及外語電視頻道及廣播節目,為廣大英語愛好學習者創設便利的英語學習環境。現今的狀況是,VOA,BBC的節目早晨雖能收到,但是不太清楚,這使得大量學習者不能有效堅持;電視電影頻道雖有許多清晰的歐美影視劇,但都是譯制片,有中文配音,不是原版的,不利于英語學習。
1 雙語教學的涵義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以母語和一門外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的教學模式。在世界各地區因母語不同而有所區別,在我國雙語教學的具體定位是漢語和英語,并在此基礎上兼顧其他語種。
基本的雙語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三種:
1,1沉浸式雙語教學
要求用外語進行教學,母語不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完全沉浸于弱勢語言中。
1,2過渡式雙語教學
要求學校在前一階段,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語教學,但過一段時間后,則全部科目使用外語教學,其最終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過渡。
1,3保留式雙語教學
要求學校剛開始時使用母語教學,再過渡到部分科目使用外語教學,部分科目仍用母語教學。
由于語言環境的限制,目前國內大多數醫學院校采取保留式雙語教學。
2 雙語教學的意義
2,1雙語教學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高等醫學教育是國際公認的通用性、可比性較強的專業教育領域,對醫學工作者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世界各地的高等醫學教育也存在很多共同之處。過去封閉式的傳統醫學教育拉大了我國同世界一流醫學院校的距離,中國留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均較強,但其語言能力卻往往不如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生,就是一個例證。人世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個環節都亟待與國際接軌,各學校師生都在重視外語的學習。西醫主要發源于西方,醫學院校則更應該重視外語的教學工作。可以說,雙語教育為此提供了一個平臺。
2,2醫學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雙語復合型人才
面對越來越多的公眾健康問題和越來越嚴峻的全球疫病防疫形勢,人們逐步意識到了跨越國界的國際醫療合作的重要性。這對我國醫療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其相關工作是一般外語人才無法勝任的,因此,社會迫切需要醫學院校培養一大批既懂專業知識,又具有相當外語水平,能從容進行國際交流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2,3雙語素質的形成對醫學人才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英語已經成為一門科學的語言,大部分學術期刊、書籍都是用英文出版的。一方面,高校教師參加國際會議,進行國際交流,需要熟練運用英語對話:另一方面,醫學生要增強了解世界最新醫學進展、用英語思考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雙語教學課堂為老師和學生都提供了一個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鍛練機會。
3 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3,1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師資源
一是利用現有師資中聽、說、讀、寫能力較好的教師定期進行英語培訓,多與國外來訪者進行交流,有條件的還可讓教師參加短期出國培訓。二是充分利用歸國學者這一寶貴資源。醫學院出國訪問者較多,而近年來歸國學者也日益增多,他們不僅能講流利的外語,而且掌握了一些國際上醫學領域的先進知識和技術。這些歸國學者是最理想、最具潛力的雙語教學執行者。例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有一大批具有留學背景的專科帶頭人。
3,2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對提高雙語教學課堂效率很重要。七年制三四年級的學生對醫學專業知識本來就較生疏,要求他們用英語思維、并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完全理解老師用英語傳授的醫學專業知識,難度可想而知,學生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融入到雙語教學中去。學生在課前預習、理解并記住一些關鍵的醫學專業詞匯,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用英語進行提問,這對掌握知識很有幫助。教師可在課后提出幾個與下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做好了預習準備。如此,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雙語教學效果。
3,3教材問題
目前國內尚無完全統一的五年制普及型雙語教材,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采用的是師生共同改編的包括教學大綱內容和最新進展的、符合我國教學方式的簡明英文教材。在目前沒有專用教材的情況下,應根據教學大綱,利用近年來出版的經典臨床醫學專著和核心醫學期刊擬定提綱,選定一套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權威原版教材為藍本,參考其他同類教材,并注意與中文版教材相配合來編寫教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比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3系的師生正在自編教材(主要是肝膽外科疾病)。
3,4現代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方面,應著眼于現代化,構建融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為一體的多維立體教學平臺。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制作雙語CAI課件。因雙語CAI課件具有雙語特點,關鍵詞、主要內容英漢對照,并有標準的英文發音,如再配合適量圖片或小段電影、錄像、實物演示等,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3,5教學方式
教師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一般的高校,雙語教學難以一步到位,應根據教學實際,采取分層次、分階段、由易到難的教學方式,從講授專業術語、定義、小結,到部分用英文授課、輔以英文解釋,逐步過渡到全英文教學。
關鍵詞: 雙語教學;教學模式;臨床醫學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發展,適應日益擴展的國際交流,提高醫學生接受國外最新醫學信息的能力,“雙語教學”應運而生。國內各地區的雙語教學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然而要真正實現雙語教學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如教學模式、師資、教材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困難和誤區,下面就此做一些探討。
1 雙語教學的涵義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以母語和一門外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的教學模式。在各國各地區因母語不同而有所區別,在我國雙語教學的具體定位是漢語和英語,并在此基礎上兼顧其他語種。雙語教學現已成為教育國際化的標志之一,越來越引起各國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雙語教學的模式包括以下三種類型:(1)沉浸式雙語教學。此型要求用外語進行教學,母語不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完全沉浸于弱勢語言中。(2)過渡式雙語教學。此型要求剛進學校時,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語教學,但過一段時間后,則全部科目使用外語教學。其最終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過渡。(3)保留式雙語教學。此型要求剛進校時使用母語教學,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語教學,部分科目仍用母語教學[1]。由于語言環境的限制,目前國內大多數醫學院校采取保留式雙語教學。
2 雙語教學的意義
2.1 雙語教學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高等醫學教育是國際公認的通用性、可比性較強的專業教育領域,對醫學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高等醫學教育也存在很多共通之處。過去封閉式的傳統醫學教育拉大了我國同世界一流醫學院校的距離。入世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個環節都亟待與國際接軌,雙語教育為此提供了一個平臺。
2.2 醫學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雙語復合型人才 面對越來越多的公眾健康問題和越來越嚴峻的全球疫病防疫形勢,人們逐步意識到跨越國界的國際醫療合作的重要性。這對我國醫療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其相關工作是一般外語人才無法勝任的,因此社會迫切需要醫學院校培養一大批既懂得專業知識又具有相當外語水平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2.3 雙語素質的形成對醫學人才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英語已經成為一門科學的語言,大部分學術期刊、書籍都是用英文出版的。一方面,高校教師參加國際會議、進行國際交流,需要熟練運用英語對話。另一方面,醫學生要增強了解世界最新醫學進展、用英語思考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雙語教學課堂為老師和學生都提供了一個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鍛煉機會。
3 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
3.1 師資問題 師資問題是醫學雙語教學的關鍵。雙語教學需要各學科熟練掌握英語的優秀教師。盡管一些重點大學的教師學歷層次較高,多是碩士、博士,但能夠流利、標準地進行英語交流的并不多,更不用說用英語進行專業授課了。雙語教學的涵義不僅局限于在課堂上穿插幾個英文專業術語,既使有些老師在課前做了細致的準備,在課堂上能夠把課件上的內容流利地講述出來,但遇到與同學互動的環節,回答學生提問時,由于受到語言的限制,很難應對突發事件。
再者,許多老師的發音不夠規范或不能清楚地表達教學內容,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干擾了他們對英語的學習。
3.2 學生的接受能力 學生的外語水平也是決定雙語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醫學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外語能力,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外語基礎,除了公共外語外,既達到CET-4以上水平,還應掌握一定量的專業外語詞匯。否則,學生學習中思維的主動性、連貫性、創造性就會被阻斷,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師的授課能力同等重要,只有老師和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外語能力,雙語教學才能搞好。
3.3 教材 教材選擇很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優點是有語言優勢,缺點是價格昂貴,而且其編寫體制與我國現有規劃教材差距很大,流行病學、正常參考值范圍等也與國內有很大差距,因此實用性較差;將中文版規劃教材翻譯成英文,優點是與現有教材匹配,且價格較原版便宜,缺點是難以保證英文的質量[2]。目前,“雙語教材”還處于探索階段,應鼓勵多種嘗試,不斷總結經驗,再加以推廣。
3.4 雙語教學的目標 外語學習熱導致人們對雙語教學的目標有所偏離:雙語教學不是以學習和掌握學科知識為目的,而是通過雙語教學,有利于外語的掌握。對這種表面效應的追求使得一些教師過于注重語言的形式,把本該用于鉆研本學科教學的時間應用于準備語言上,使該學科成為英語課,以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雙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科知識的教與學。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用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進行思維,能在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語言環境的需要進行切換,使他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從而在學科領域里獲得更高的造詣。
4 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4.1 師資問題 一是利用現有師資中聽、說、讀、寫能力較好的教師定期進行英語培訓,多與國外來訪者進行交流,有條件的還可讓教師參加短期出國培訓。二是充分利用歸國者這一寶貴資源。醫學院出國訪問者較多,而近年來歸國學者也日益增多,他們不僅能講流利的外語,而且掌握了一些國際上醫學領域的先進知識和技術。這些歸國者是最理想、最具潛力的雙語教學執行者。例如,我們東方醫院在這方面就有著豐富的資源,因為有一大批具有留學背景的專家和學科帶頭人。
4.2 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對提高雙語教學課堂吸收率很重要。學生對醫學專業知識本來就很生疏,要求他們用英語思維,并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完全理解老師用英語傳授的醫學專業知識,難度可想而知。采用傳統被動式的教學模式,勢必無所收獲;學生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融入雙語教學中去:課前花些時間和精力預習,理解并記住一些關鍵的醫學專業詞匯,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用英語進行提問。教師可在課后提出幾個與下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就做好了預習準備。如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
4.3 教材問題 鑒于普及原版教材可能性不大,可嘗試組織各學科精英改編或編寫包括各學科主要內容和最新進展的、符合我國教學方式的簡明英文教材。在目前沒有專用教材的情況下,應設法利用近年來出版的經典臨床醫學專著和核心醫學期刊擬定提綱,選定一套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權威原版教材為藍本,參考其他同類教材,并注意與中文版教材相配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當前,東方醫院臨床3系03級的學生正在趙中辛教授的帶領下,嘗試自編教材(主要是肝膽外科疾病部分),已有初步成果。
4.4 現代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方面,應著眼于現代化,構建融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為一體的多維立體的教學平臺。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制作雙語CAI課件。它具有雙語性特點,關鍵詞、主要內容英漢對照,并有標準英文發音。配上適量圖片或小段視頻、錄像、實物演示等,達到教學目的,力爭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3]。
4.5 教學方式 教師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作為一般高校,雙語教學難以一步到位,應根據教學實際,采取分層次、分階段的由易到難的教學方式。從講授專業術語、定義、小結,到部分用英文授課、輔以中文解釋,逐步過渡到全英文的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遇到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時間不足,因為學生觀看英文課件、聽老師用英文進行專業授課,其思維速度都要明顯低于普通的中文授課。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時必須有更多的投入,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比較難懂的內容,最好通過圖片來說明。
參考文獻
1 李萍,夏新娟.大學雙語教學探討.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