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5: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封閉式考公培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探尋民辦教育發展之路
20世紀80年代初,涼州區大膽創新,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鼓勵民間資金興辦教育。做好這一工作,首先,做到領導重視、政策扶持。在民辦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涼州區成立了民辦教育機構協調領導小組,區上領導多次調研指導,深人民辦教育機構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并在區教育局單獨設立了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核定了人員編制。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民辦教育機構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并推行了公、民辦學校“六個一樣”政策(培訓進修一個樣,職稱評聘一個樣,升學就業一個樣,評優選先一個樣,社會保障一個樣,地位待遇一個樣),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扶持。
其次,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為了加強對民辦教育機構的日常管理,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區教育局制定了《涼州區民辦教育教育機構申辦條件及程序》《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民辦教育機構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對民辦教育服務與管理的有關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在嚴格實行年檢制度的同時,加強對民辦學校校長及教師的培訓,促進了民辦學校依法辦學、規范管理;成立了民辦教育協會,充分發揮協會信息交流、工作協調、管理和監督功能,維護民辦學校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第三,注重辦學質量、彰顯辦學特色。質量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各民辦教育機構非常重視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動腦筋、下工夫,在體現特色上展特長、顯身手。隨著民辦教育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一批社會聲譽較高、辦學效益較好的先進典型。如立足市場辦學校,根據訂單設專業的興宇職業技術學校;優質辦園、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和平愛彌兒幼兒園;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新天地英語培訓班等。
第四,積極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所學校是否具有吸引學生的魅力,能否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關鍵在于教師。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方向、良好職業道德、過硬業務本領的師資隊伍,是民辦教育發展的根本所在。只有重視教師,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民辦教育的發展才有希望。
第五,注重民辦教育機構投入的增加,大力完善設施設備。當今已是知識經濟時代,合格的辦學條件才能增強辦學的生命力,優越的辦學條件才能贏得學生的青睞。目前,涼州區已有多所民辦學校的資產超過或接近百萬元,民辦學校環境幽雅,設施先進,設備齊全,不僅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量,也成為吸引求學者的重要因素。
突出民辦教育辦學特色
在涼州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和全區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區民辦教育從第一所民辦教育機構——振華電子學校(現涼州成人中專)的創建開始,經歷了萌芽起步、探索發展、快速發展到規范發展四個階段。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有相當規模的辦學體系,呈現出五個明顯特點:
一是學前教育規模化。全區民辦教育主要集中在學前教育階段,目前全區149家民辦教育機構中,民辦幼兒園達到91家,占到了總數的61%;91家民辦幼兒園招收幼兒24000多人,占全區在園幼兒的近80%,有效提高了涼州區的幼兒入園率,促進了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2003年涼州區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區)”。
二是辦學形式多樣化。基本形成了從非學歷教育到學歷教育、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從學前教育到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體系。在涼州區的民辦教育機構中,既有以高考升學輔導為主的涼州區鴻宇課程輔導中心、以中小學英語輔導為主的涼州區陽光英語教育等非學歷教育機構,又有以職業技能教育、職業高中教育為一體的涼州區興宇職業學校等學歷教育機構,辦學形式多樣,全方位服務社會。
三是辦學主體多元化。農村幼兒教育絕大部分以個人投資辦學為主體,城區既有以公司控股的涼州區愛彌兒幼兒教育中心,又有集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為一體的涼州區興宇教育集團,形成了以個人投資辦學為主體,股份制、聯合式、集團化的辦學格局。
四是區域分布城鄉化。由最初集中在城區辦學逐步向農村擴散。涼州區91個民辦幼兒園,辦學地在農村的已達到61個,3所職業學校中有兩所辦學地在農村,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城鄉共同發展的態勢。
五是教學管理特色化。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實行專題輔導、特長培訓,如以樂器見長的博輝文化藝術培訓中心、以舞蹈培訓為特色的海蕾舞蹈培訓中心。中小學、職業學校全部實行寄宿制、封閉式、小班化管理。
彰顯民辦教育社會效益
涼州區民辦教育的發展,適應了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深化教育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繁榮教育事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民辦教育的發展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彌補了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足。涼州區人口基數大、財政負擔重,149家民辦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僅固定資產和設備投資金就達7000多萬元,不僅減輕了財政壓力,而且增大了教育總量,滿足了社會、家長、學生對教育的需求,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是民辦教育的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緩解了社會的就業壓力。目前涼州區149家民辦教育機構中,從業的教職員工就達2806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就業機會,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為一大批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并具有相應教師資格的各類,高校畢業生,企業技術、管理人員,離退休老同志、老教師等創造了發揮才能的舞臺。
三是民辦教育的發展實現了供需對接,滿足了教育市場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民群眾越來越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能,以適應生產、生活發展的需要和設施設備的不斷更新、技術不斷提高的要求。涼州區興宇職業學校結合武威特色農業發展快的實際,與省內外多家農業研究機構合作,成立了武威金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高新農業孵化園區,充分發揮農、科、教、產、學、研為一體的聚集優勢,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工廠化育苗,推廣蔬菜、林果、花卉苗木,逐步建立一個以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主體的農業技術孵化園。眾多的民辦培訓學校相應地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市場需求的培訓內容和項目,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愿望,刺激和擴大了教育消費,促進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緊密結合。